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探析_赵文晓

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探析_赵文晓

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探析_赵文晓
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探析_赵文晓

·博士论坛·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9.021

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方法探析

赵文晓,韩冰冰,

王世军(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要:综述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现状,探讨模型复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模型复制设想,

为今后该动物模型的复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综述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1719(2014)09-1846-03Analysis of Reproducing Methods for Animal Model of Syndrome of

Dampness Stagnancy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ZHAO Wenxiao ,HAN Bingbing ,WANG Shiju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355,Shandong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present situation on reproducing methods for animal model of syndrome of dampness stag-nancy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discussed the question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model repl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proposed the ideas on the model repl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is type of the animal model replication.

Key words :syndrome of dampness stagnancy due to spleen deficiency ;animal model ;review

收稿日期:2014-03-22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531803)作者简介:赵文晓(1979-),

女,山东日照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利水中药药性研究。

通讯作者:王世军(1963-),男,山东济南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

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基础。

脾虚湿阻证是临床常见证型,

许多慢性疾病均伴有脾虚湿阻证,它具有复杂性、隐匿性、变异性等特点

[1]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脾虚湿阻证本质或探寻有效的治疗中药,许多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复制了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不够完善。本文将对目前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进行综述,探讨该模型复制思路和方法,以期建立更理想的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

1目前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思路与方法

中医动物模型复制方法要求简单、客观及重复性

好,并且符合中医理论[2]

。目前,中医“证”的复制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病因模型,以中医理论和临床病因为依据,模型方法接近临床病因,没有明确、特异的病理效应,二是病理模型,没有临床病因和中医理论指导,用一定的手段造成病理改变,三是病证结合模型。从目前文献来看,脾虚湿阻证的造模方法多是以中医

基础体系中“证”为基础而复制的病因模型。1.1

单因素复制法湿阻的致病因素有外湿和内湿。

气候潮湿,涉水淋雨,久居潮湿之地等均可使湿邪入侵

导致外湿

[3]

。张六通[4]在外湿理论指导下,让实验动

物在潮湿环境中自然发病,方法是将大鼠放于温度18

25?,湿度90%以上,底部铺2cm 厚湿锯末的造模

箱中,每天12h ,连续造模108d ,大鼠出现如下改变:纳呆少饮、体重下降、足背皮肤水肿、稀便、毛发粗糙

等;T 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增高,

IL -2活性降低;肠道菌群紊乱;骨骼肌线粒体ADP /O 及RCP 降低;胃泌素减

少、胃动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胃、肠、肝脏等出现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王昕

[5]

根据中医理论,

模拟临床病因,建立湿伤脾大鼠脾阳虚证动物模型,方法为:将底部铺设潮湿碎刨花的鼠笼放于造型箱中的隔板上,隔板周边放置冰块,造型箱底部的磁盘中盛满水,造型箱中温度(16?1)?,湿度(95?3)%,连续饲养9d ,造模动物表现类似脾气虚、阳虚症状和体征,饮水量减

少,淀粉酶、D -木糖等反应胃肠功能指标降低,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小肠上皮细胞DNA 、

SDH 、ATP 酶含量低于正常,胃壁循环血流量降低。四君子汤可以使模型复建。以上两种模型复制基础均为

“湿盛则内攻于脾胃”,久居潮湿之地,引起外湿犯脾,导致脾虚湿阻。

1.2复合因素复制法《脾胃论》云:“饮食失节,甘

肥过度,脾胃乃伤”,“形体劳役则脾病”。恣食生冷,过食肥甘、劳倦忧思等内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运行

受阻,津气不布,困阻于中焦,停留体内可聚成内湿。外湿和内湿可相互影响,如湿邪侵入,影响脾的运化,内湿产生,脾失健运,内湿素盛,也易招致外湿入侵。为更符合临床病因,多数学者采取外湿结合内湿来造模,如提高空气中温度、湿度,改变动物的生活环境,制造外湿,采用高脂高糖饮食、游泳、过量饮水等方法损

伤脾胃,制造内湿。

郭金龙[6]以不换金正气散对湿阻证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他采用的是外湿结合肥甘饮食法:大鼠在温度19 25?,湿度42% 56%的环境中喂养3 d,禁食1d,自由饮水,测量肛温、体重后放于造型箱中。箱内温度(31?2)?,湿度(95?3)%,每日每只大鼠灌服20%蜂蜜饮料50mL,造模开始及之后48、96h,每只加灌20g猪脂。造模动物出现体温升高,体重下降,不思饮食,精神萎靡,脱毛、舌象改变等症状,经不换金正气散治疗后,较自然恢复组更快恢复。姜学连[7]采用高温高湿环境和猪油灌胃的方法造模,对湿邪治病机理进行了研究。

邱赛红[8]为研究芳香化湿液的机制,根据中医理论“两虚相得,乃克其行”和湿邪特点采取外湿、劳倦及过量饮水法造模:实验室温度25 29?,每天将大鼠放入水深20cm,水温25 27?的水池中游泳15 min,游毕立即用4?冰冻自来水灌胃,20mL/kg,然后将大鼠置于笼底装有4mm水的笼中饲养,自由进食饮水,造模5d。模型组动物出现稀便、体重下降、活动减少、进食饮水量减少等宏观指标的变化,血清胃泌素、胃肠推进率胃肠功能指标改变,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及出血点,胃黏膜SOD含量降低,MDA 含量升高,芳香化湿液可不同程度地改善以上变化。

此外,情志不畅则气机不畅,脾运化水湿功能下降,也可作为造模考虑的因素[9]。张丰华[10]依据湿阻脾胃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临床症状,结合大鼠生物学特征造模,其方法为: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然后放在温度18 25?,湿度(90?5)%的造模箱内饲养,造模大鼠单日禁食并给予4?冰水(2mL/只)灌胃1次,双日供应充足饲料并给予猪油(4mL/只)灌胃1次,每日9:00-16:00令大鼠站在4cm深的水中,控制睡眠时间8h,打乱其生物钟,模拟“情志不遂”。连续造模20d。模型组大鼠出现体重下降,饮食量下降,大便湿重增加,尿量减少,体温升高,腹围指数升高,自发活动减少,经平胃散治疗后可以促进症状的恢复。

除了病因造模,还可以考虑复制病证结合模型,即根据西医理论塑造疾病模型,根据中医理论塑造证候模型,这是指导动物模型表征研究的基本思路[11],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药药理的研究,该方法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但目前还未发现有人报道该模型的复制方法。

2问题及展望

由此可见,关于脾虚湿阻证动物模型复制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2.1造模动物单一造模时要考虑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尽量选择与人生理、代谢、疾病特点相似,符合实验目的的动物,以上研究中选用的动物均为大鼠,有条件者可考虑选用大动物。

2.2造模方法分析临床上脾虚湿阻证与多种因素、体质有关,故目前模型复制方法以复合因素为主,这是以后造模的发展趋势[12],但模型以湿困脾胃型居多,对寒湿困脾证和脾胃湿热证研究较少,研究者可考虑选取不同体质的动物,改进造模方法,以建立不同证型的模型。《素问》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虚湿阻证虽以湿阻邪实为主,但一定程度上脾虚是其形成的内在因素,其形成是一个长期、慢性过程。目前报道的造模时间较短,一般5 7d,短期造模形成的脾虚湿阻证有自然恢复的可能,与临床病史不完全相符。但若造模时间过长还可能出现其他“证”,如肾虚,所以造模时间还需探索,如出现整体评价指标变化的时间点,长期造模导致脾虚向肾虚证候转化的时间点等。

2.3评价体系尚待完善临床中,证的诊断主要依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尚缺确切的客观指标。多数学者认为尽可能从“证”的临床辨证标准来评价中医证的动物模型[13]。目前脾虚湿阻证模型也主要以动物一般状况,如食少纳呆、蜷缩、体重下降、体温下降、舌象改变等作为评价指标,虽符合中医证的临床诊断,但只是定性指标,缺乏客观性,特异性。胃肠功能、免疫功能、代谢功能等功能性指标具有一定客观性,也是评价脾虚湿阻证模型的常用指标。一般认为湿证的病理基础是机体中水液代谢障碍,造成组织水肿,间隙水液增加,渗出增加。学者[14-17]以平胃散来干预湿困中焦证模型,发现模型组ADH及ALD分泌增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水通道蛋白0在胃贲门部表达减少等,从水盐代谢平衡角度进行分析,提示体内水、钠潴留,细胞内外水平衡失调。他们认为水是在湿的基础上形成的,此处的水就是湿。该研究的目的是中药药理作用,造模依据虽是临床病因,但动物已出现特异的病理效应,如果我们复制模型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证的机理,最好有关于模型“湿”或“水肿”的直接评价指标,这对健脾利湿中药药性及药理研究也有很大帮助,但还未见这方面的报道,可能与造模时间短有关。过多饮水,因脾运化不及而停于中焦,阻滞气机,亦可布散周身,而形成水肿,故可以尝试给予水负荷帮助形成“湿”,但水负荷的量及给予方法尚待研究。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如果能找到与脾虚湿阻证直接相关的表达异常基因,建立与模型相关指标,从分子水平探讨脾虚湿阻证本质,找到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更有力的验证模型成功与否。

2.4反证药物缺乏统一标准及特异性以上研究大多选用一些芳香化湿醒脾的方剂进行研究,没有统一经典的代表药方,也不能明确具体药物功效强弱,以后也可考虑使用健脾利湿单味中药进行研究。

3结论

脾虚湿阻证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很有必要探究它的本质。因为临床“证”研究的复杂性和局限性,借助于动物模型开展实验研究是很重要的方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模拟脾虚湿阻证的多种致病因素,探索造模时间,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寻找统一、客观指标及特异的反证药物,证因结合,病证结合,复制出标准的脾虚湿阻证模型,是以后模型复制的方向,这也为脾虚湿阻证本质研究、中药药性、药理研究、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等提供了研究平台。

参考文献

[1]李艳,严灿.湿的实质探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3):32-35.

[2]黄文华,于远望,靳虹.中医药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复制原则和基本要求的理论探讨[J].陕西中医,2004,25(8):725-726.

[3]张晓平.对“湿”的重新认识[J].中医杂志,2009,50(4):380-381.

[4]张六通,梅家俊,黄志红,等.外湿致病机理的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9,40(8):496-498.

[5]王昕,张永志,孙跃余.伤湿所致大白鼠脾阳虚证动物模型及其机理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5,22(4):187-188.

[6]郭金龙,颜正华.湿阻证病理造型的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88,(8)59-61.

[7]姜学连.湿邪致病机理的初步实验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2,15(4):306-308.

[8]邱赛红,陈立峰,柳克铃,等.芳香化湿药开胃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Ⅱ.对湿困动物模型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

(2):1-4.

收稿日期:2014-03-16

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2YS034);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学术共同体项目(2013JXG03)

作者简介:王颖晓(1971-),女,上海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藏象学说的发生学研究。

通讯作者:李其忠(1950-),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藏象学说,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理论相互关系研究,

E-mail:wangyx66@126.com。[9]孔祥华,黄萍,吴清和,等.湿阻中焦证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4,17(9):5-8.

[10]张丰华,黄深秀,刘伟,等.湿困脾胃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宏观体征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2):36-38,57.[11]潘秋,方朝辉,王伟.浅谈糖尿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2):166-168.

[12]张慧,杨卫彬,王丽颖,等.证候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应用新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478-1479.

[13]林志健,张冰,刘小青,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评价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8):2217-2221.

[14]黄秀深,张丰华,贾波,等.平胃散对湿阻中焦模型大鼠血浆抗利尿激素及红细胞内钠、钾浓度的影响[J].中医杂志,2003,44

(6):456-458.

[15]贺卫和,陈晓阳,邹志,等.加味厚朴温中汤对脾虚湿阻证大鼠血浆醛固酮及血清钠和钾离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

志,2008,16(6):359-361.

[16]黄秀深,赵燕,张力华,等.中焦湿阻证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23-

24.

[17]曾跃琴,陈继兰,黄秀深,等.从平胃散干预前后水通道0的定性定量表达研究湿阻中焦证的水液代谢机制[J].时珍国医国药,

2012,23(7):1641-1643.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4.09.022

中医论心生理特性的发生学探析

王颖晓,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摘要:运用文献考证的方法,从发生学角度探析心之生理特性的涵义与认识源流。指出心性热的发生源于天人相应思想,心恶热的认识多源于病理反证,心气降则是阴阳学说直接渗透的结果。提示应从多角度认识心之生理特性,顺应心之本气、心之气机以治心系病,勿犯心之所恶之治心之戒。

关键词:心;生理特性;发生学;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1719(2014)09-1848-02

五脏生理特性,是指五脏生理功能的特有性质,是根据每个脏的形质居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治则用药及其与四时气候特点的关系等方面所作的高度理性概括。据此,中医心之生理特性可概括为心性热,心恶热,心气降。本文拟从发生学角度,对其作一理论探讨。

1由天人相应推导“心性热”

心之本气为热,语见《素问·五运行大论篇》之“在天为热……在脏为心,其性为暑。”王冰对此注曰:“暑,热也,心之气性也”[1]111。心气热的发生,主要是先贤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由人体五脏之气皆取象于四时推导而来。

基于《周易·序卦》所载:“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2]85,《周易·系辞下》所言:“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子构精,万物化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2]65,中医学认为人之生命为天地所生,即《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天人相应是古人用于认识自然、解释世界的方法论,其借助对自然天地运行规律的认识来解释和指导人事。《黄帝内经》则以此阐释人体生命活动规律。

人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则其生理特性理应与天地自然相通。如《灵枢·岁露》强调:“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经别》指出“人之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味、五时也”,《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亦言:“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以上经文均强调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时空之内,其生命运动与天地万象同源,与自然万物同律,指出人体五脏之气与自然界四时相通应。

天人相应,古代医家将心喻为人身之“日”,认为心以阳气为用,心阳鼓动脉跳以温通全身血脉,振奋精神而使生命不息。自然界中,夏季以火热为主,故《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脏气法时论篇》云:“心主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亦云:“心为牡脏,其色赤,其时

脾胃虚寒食疗方案

1.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牛肉、鸡肉、兔肉、牛肚、猪肚、桂鱼、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菜、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绿豆、豆腐、莜麦等;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如鸭肉、猪肉、甲鱼肉、牡蛎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荞麦、山楂、萝卜、香菜等。 2.食疗 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者,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1)药点药饭药点、药饭是将谷物与某些食物和药物一起制作成饭、糕、饼、包子、馒头等主食或点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方1.橘红糕:鲜橘皮,打碎成细粒后用糖浸渍,再和入面粉制成糕点。适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痰多。 方2.豆蔻馒头:白豆蔻粉撒入适量面粉内,再蒸煮成馒头,适用于腹胀、食欲不振。 方3.红枣益脾糕:红枣、白术,干姜,鸡内金。先煮熬取汁,再将汁与面粉及适量的糖制成糕,适用于胃呆纳减,大便溏薄。 方4.山药饭:山药、莲肉、米仁、扁豆各,洗净切碎,莲肉去皮,芯后煮烂,再与粳米一起煮饭,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5.八仙糕:黄芪、白术、山药、山楂、茯苓、陈皮、湘莲末、党参。先将上述药物煎煮取汁,再与适当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适用于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方6.麻仁玉米糕:火麻仁、芝麻各,玉米粉、红糖适量,将火麻仁研末、芝麻洗净,放入玉米粉拌匀,再加入红糖用水和面做成糕。适用于脾虚气血亏损引起的便秘。 (2)补脾食物马铃薯:味甘、性平。补气、健脾。宜于脾虚体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发芽的马铃薯芽与皮有毒,忌食。

脾虚精细分类

脾虚精细分类 一)脾气虚 在气虚证基础上,以运化功能减退为突出是本证的特点。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呆,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大便溏薄或腹泻。 (二)脾气下陷 脾气下陷又称“中气下陷”或“气虚下陷”,是脾气虚的进一步发展。表现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尚有气陷症状。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小腹坠胀,便意频数,经久大便溏泻,肛门重坠,甚则脱肛,子宫脱垂,小便混浊如米泔等均是中气虚甚不能固摄而下陷的表现。 (三)脾不统血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的证候。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兼见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肌衄(皮下出血),齿衄,鼻衄等出血症状。 “脾不统血”与“气不摄血”本无严格划分,二证表现基本相同。若从理论上说,气不摄血的出血是全身性的,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肌衄等均可能是气不摄血所致,其所指范围较广;而脾不统血主要是指脾气虚所致的出血,主要表现为便血与崩漏,可以认为脾不统血是气不摄血的一部分。(四)脾阳虚 脾阳虚,往往胃阳也虚,故亦称脾胃虚寒证。本证是脾气虚

的进一步发展。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尚有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大便稀溏,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寒象。脾阳虚=脾气虚+里寒。 (五)寒湿困脾 本证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所表现的证候。湿邪困脾有寒象者属之,表现为脘腹痞闷胀痛,口粘乏味,不思饮食,泛恶欲吐,腹痛溏泻,头身困重,面色黄晦,妇女可见带下绵绵,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寒湿困脾与脾阳虚都有脾失健运、寒象及湿阻表现,但前者是寒湿外侵,湿为因,中阳受阻,病程短,属实证;后者是阳虚失运,寒湿内生,湿为果,病程长,属虚证或本虚标实证。 (六)湿热蕴脾 湿热蕴脾又称脾胃湿热。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过食肥甘,酒酪酿湿生热,内蕴脾胃所致。表现为口苦粘腻,脘腹痞闷,纳呆厌食,恶心呕吐,口渴不欲饮,肢体困重,小便短赤,大便臭秽不爽,或有身热起伏,或见色泽鲜明之黄疸,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蕴脾与寒湿困脾,在病机上皆为湿邪阻遏脾气所致,都表现为脾失健运的症状,其不同点在于前者为湿热,后者为寒湿。 (七)胃阴虚

肺脾气虚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一、肺脾气虚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模型的建立方法:模型组采用<实用中医证侯动物模型学》之"烟熏法肺气虚证动物模型"复制法,并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人法复制SD大鼠"肺气虚证"模型。番泻叶冷服泻下法复制"脾气虚证"模型。 具体方法如下:将以上3组大鼠分别置于特制的lm3烟室中。用刨花、锯末、烟叶各30-50g,另加硫磺5-10g,点燃烟熏,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注意适当通风,以防大鼠窒息。造模期6o天。并于造模开始后第3o、32、34、36天给以上各组大鼠木瓜蛋白酶雾化吸人,具体方法如下:在大鼠清醒状态下,每次将5只大鼠放入一40×40×40cm的与超声波雾化器相连的透明雾化箱中,通过雾化管向箱中喷入用0.9%Nacl液稀释为3g的木瓜蛋白酶,每次雾化量2ml。造模第20天开始,以浓度为lg/ml冰冷的番泻叶浸液,按lml/100g体重的剂量给大鼠灌胃,每日1次,持续3o天。正常对照组,分室常规喂养,不做任何处理。参考文献:李亚光,曹柏龙,贾东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脾气虚证"复合证型动物模型的研究.内蒙古中医药,2005年第5期:18-19. 二、肺气虚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 1. 造模方法: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并烟熏方法复制肺气肿/COPD肺气虚证大鼠模型。(此法最常用) 具体方法:于模型复制的第1和14天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后,行气管内注入LPS200ug /200ul,庆大霉素局部抗炎,缝合皮肤并消毒。术后第2~13、15~28天,置于1 m×1 m ×1 m的烟室中,香烟(焦油量为12 mg,烟气烟碱量为1.1 mg)烟熏,每日30 min;自由进食、饮水。对照组:将每只大鼠于第1、14天气管内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 u1;于第2~13、15-28天,置于无烟熏同样环境中饲养,余法同模型组。 参考文献: 王哲,王春田,任艳玲.肺气虚模型大鼠血ET、IL一1β及TNF-α含量的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12月第28卷:2414-2416. 刘向国,方志斌,蔡圣荣,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变化. 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 5):289-291. 刘茜,刘向国,武松. 肺气肿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变化的实验研究.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06,23(1):20-22. 李泽庚,彭波,杰根.肺气虚证模型大鼠的建立. 北京中医,2005,24(1):53-55. 2.方法:用烟熏并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复制COPD"肺气虚证"大鼠模型。 具体方法:动物造模采用《实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之"烟熏法肺气虚证动物模型"复制法,并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人法,复制SD大鼠"肺气虚证"COPD模型。每5只大鼠置于自制透明塑料箱中,用刨花、锯末、烟叶各30~50g,另加硫磺5~10g,点燃烟熏,每日2次,每次30min,注意适当通风,以防大鼠窒息。并于造模开始后第30、32、34、36天将超声波雾化器与透明塑料箱相连,通过雾化管向箱中大鼠喷人浓度为0.3%的木瓜蛋白酶,每5只大鼠2mL。造模期60天。正常对照组置于正常无烟环境中饲养。 参考文献:张葵,刘良丽, 欧江琴.COPD肺气虚证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8的表达和意义,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一)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探讨(一) 作者:吴同玉,高碧珍,林山,李宇涛,李旻,俞洁,林晴 【关键词】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以方测证 目前有关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多集中于病与证的关节点上,对于其中的“病”,有考虑为西医的“病”,有认为是中医的“病”,然后再结合中医的“证”,但对中医证的模型成功与否则缺乏确切依据。笔者认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该是现代医学的“病”结合中医的“证”,通过“以方测证”的方式验证中医“证”的成功与否,这在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现简述如下。 1关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模式 1.1多因素复合模型 多因素复合制作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适当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与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分别(或同时)采用传统中医学病因复制证候动物模型和采用现代医学病因复制疾病动物模型,使模型动物同时具有疾病与证候特征1]。如采用饥饿、疲劳、寒湿、惊恐、高脂饮食等多因素复合方法复制气虚血瘀证动物模型。此种模式考虑较全面,出发点是中医理论的指导思想,结合各种复合因素制作动物模型,但需要研究的是各种不同成因所致模型证候可能有所差别。 1.2基于西医“病”的模型动物的宏观体征观察中医的“证” 对西医疾病模型进行中医辨证以建立病证结合模型2]是指在西医疾病模型的基础上,不施加人为干预因素,在疾病模型建立过程中或建成后,观察并检测疾病模型是否具备中医证的特点(如寒热、虚实、阴阳、血瘀等),即观察疾病在形成过程中“证”的演变过程及疾病模型成立后表现的中医证型,进而确定某一特定的病证结合模型。然而,由于动物和人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其症状体征的复杂性以及一些重要的体征指标(如舌象、脉象、肤色和情志症状等)难以在动物身上体现和模拟等一系列问题,使动物模型中体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多半不具有或不能反映中医证候的属性3]。因此,宏观体征观察到的征象很难切实运用于传统中医辨证,操作性不太强。 1.3从西医病理判断中医的证 如采用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并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制备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再予强的松龙和肾上腺素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心血瘀证大鼠模型,从血脂增高、主动脉内壁下层增厚伴前期斑块和红细胞压积偏高和心血管形态学改变认为心血瘀证模型成功4]。中医的证其实质即疾病的病理,如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病理切片等,目前即使与中医证的相关性不确定,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证的实质。血瘀证的研究目前较多,主要与机体的血液流变学、血管壁等病变密切相关,很多情况下可以作为血瘀的判断指标,但与中医其他证候(如气虚、阳虚、气滞等)相关的理化指标则说服力较小,需要进一步研究。 1.4在中医“病”的基础上建立中医的“证” 病证结合模式应该是在中医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证”,如在临床诊疗中,首先确定中医为何病,然后确定证候类别。如果是动物模型试验,也应该是先建立中医的“病”,然后建立中医的“证”。这种动物模型思路比较倾向于中医,但在动物模型试验方面尚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常说的中医疾病如咳嗽、黄疸、胃痛、腹痛等名称,往往是现代医学的症状。“症状(症)”是人体在疾病状态下发出的信息;“证候”是疾病在瞬间的症状总和,是信息群;“证”是由证候归纳总结出来的对疾病过程中所处阶段的病位、病性、病因和病势等的病理性概括;而“病”则是症状和证候的主体,体现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由于中医的病名很多情况下很难体现疾病的全过程和规律,因此,病证结合模型如果在中医“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证”似乎略有不妥。 1.5在中医“证”的基础上建立西医的“病” 即用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特有的六淫、饮食、情志、劳倦等为致病因素建立符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脾虚吃什么?脾虚的人免疫能力差,脸色萎黄,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那么脾虚吃什么好呢?吃什么可以补脾呢?下面小编就分门别类为您介绍一些补脾的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补脾食物: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补脾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补脾食物: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补脾食物: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补脾的3个食疗偏方推荐 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胃虚弱患儿 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

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 文章目录*一、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1. 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2. 气滞湿阻的原因3. 气滞湿阻的表现*二、气滞湿阻的饮食注意*三、气滞湿阻按什么穴位调理 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 1、气滞湿阻的中药验方消胀万应汤:地骷髅9克,大腹皮6克,真川朴3克,莱菔子6克(春砂仁1.5克拌炒),六神曲4.5克,陈香橼皮2.4克,鸡内金2张人中白(煅透)1.5克,灯心5克,功能主治:化积消胀,治气滞湿阻,胸腹胀满。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养胃汤:3克砂仁,0.9克(研细)神曲(炒),1.2克槟榔,0.9克麦芽(炒),1.2克青皮(去瓤),0.9克枳实(麸炒),1.2克半夏茯苓,1.5克甘草(炙),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理气化湿,宽中和胃。治气滞湿阻,胸膈胀满,饮食减少。 柴胡厚朴汤:柴胡厚朴(炙)各3克,茯苓橘皮紫苏各2.4克,生姜3.6克,槟榔1.5克(末),制法:上七味,切。功能主治:理气化湿。主气滞湿阻,心腹胀满。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绞去滓,分三次温服,相隔一小时许服一次。 2、气滞湿阻的原因气滞湿阻可能是由于体虚引起的,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会导致身体状态日益下降。有可能是与脾虚气虚引起的,需要检查确诊。根据检查结果针对病因等进行治

疗的。 气滞是指体内的,特别是肠胃的气多,并且此气运行欠佳。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但以脾胃虚弱者易患。常发生于梅雨潮湿的季节,或久雨初晴之时。发病缓慢,病势缠绵。 3、气滞湿阻的表现初起头晕蒙如裹,周身不适,四肢懈怠, 脉濡缓。继而可出现身体困重,或周身酸楚不适。微热少汗,脘腹痞胀,纳呆,便溏,口渴不欲饮水。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缓。 通常来说这方面情况主要症状有乏力,头晕,失眠,胃口不好,心悸,胸闷,等等症状。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会引起腹部胀满或是疼痛等。肥胖之人,常会有脾虚湿盛,脾虚湿盛会因脾的运化功能减弱而产生湿气并发生腹部胀满,或消化吸收不好等症状。 气滞湿阻的饮食注意1、少食易在肠胃部制造气体的食物, 如土豆、面食、糖等。 2、不食不易消化的食物,炒豆、硬煎饼等硬性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发腹胀。 3、良好进食习惯改变狼吞虎咽的习惯,因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带吞进不少空气,常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脾虚各种类型和治疗方式

脾虚各种类型和治疗方式 一、脾虚各种症状及治疗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5.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6.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滋肾阴。主方:人参健脾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二、食物预防和治疗 1.脾虚证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问题

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问题 中医、中药是经验科学,中医对于“病症”及“证”的认识,是直观和感性的,与西医有着本质的不同,缺乏定量化的指标,而这也应该指导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的造模过程。换句话说,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应该尽可能多的模拟人生病的真实过程,更加与人的“病症”及“证”的生理及病理状态相似,真实反映中医学的“病症”及“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或模拟动物的血液、体液等代谢产物及其它相关物质用药前后的对比研究,发现引起“病症”及“证”的物质基础,从而找出中医药学“病症”及“证”的本质,进而更加客观地指导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造模过程。中医药病症、证候动物模型的规范化应包括直观规范化和客观模型规范化两个阶段。直观规范化阶段应尽量使动物模型与中医“病症”和“证”的诊断要点相符;而客观规范化阶段则应采用客观化的指标,以指导和评价中医的“病症”和“证”动物模型。 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回顾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始于1960年,邝安坤发现过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白鼠表现为阳虚征象:体重下降、萎靡、耐寒力低。1963年又发现用助阳药物(附子、肉桂、肉苁蓉、仙灵脾)能治疗这种状态。1964年,易宁育用六味地黄汤治疗类似阴虚的肾性高血压大鼠。同年,上海第二医学院舌象小组研究气虚(人工慢性贫血)和阴虚(高位小肠侧瘘)家兔的舌象病理组织变化,首次直接用中医证候作为模型名称。此后,1974年山西医学院用腹腔血凝块作为瘀血模型研究宫外孕方药理。 1976年后,随着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从病向证转移,研制证候动物模型成了中医药界的要求。1977年,孙孝洪撰文指出:“‘辨证论治’为中医临床独特的理论体系,复方和中药的使用主要是针对‘证’。长期以来,中药实验研究主要沿用西医常用的病理模型,因而受一定‘外因论’、‘局部定位论’的束缚,常致造成临床疗效与实际结果间的差距,为全面阐明中药治疗原理带来一定困难”。此文明确指出了中药研制自己的动物模型的必要性,使此项工作开始受到中医药界的关注,并为中医药动物模型研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拉开了序幕。据统计,1976年以前17年发表的有关中医药动物模型的文献与1977年后14年间发表的文献量之比为1∶32。1977年,上海中医学院重新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利血平复制小白鼠阳虚、阴虚模型并用助阳药、滋阴药治疗,从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同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研制出高分子右旋糖酐微循环血瘀模型。1979年北京师范大学张启元尝试用灌喂大黄煎剂“泻下伤脾”建立小鼠脾虚证模型。肾虚、脾虚、血瘀三证模型开创了中医动物模型的先河,并在以后成为研究重点。迄今,肾虚模型有21种造模方法,文献量占中医动物模型总文献量的18.3%;脾虚模型有19种造模方法,文献量占31.1%;血瘀模型有42种造模方法,文献量占12.0%。1982年在广州召开的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会议上,虚证动物模型实验报告第一次占据重要位置,由此引起中医药界的高度注意,并导致了一场长时间的,以中、西医方法论为焦点,以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可行性为对象的讨论。从此,各种模型纷纷建立,如湖南医学院的艾叶注射肝郁模型,四川医学院的大肠杆菌静脉注射温病卫气营血模型,梁月华的温热药、寒凉药喂饲大鼠热证、寒证模型,贲长恩的溶血性贫血血虚模型等等,都有相当影响,理论文献也日见增多。 1984年,卫生部科教司在编写《医学实验动物模型和细胞系研制与应用》一书中,首先收录了11种中医动物模型。1987年,成都中医学院中医实验研究组编著《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实验方法》一书,详细介绍了当时已有的几十种中医模型,并在总论中论述了证候动物模型的定义、研究原则、动物选择、制作思路和方法。1988年10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在南昌召开“全国中医病证动物模型复制经验交流会”,作为首次中医动物模型专题的全国性

脾虚食疗

临床症状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病因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诊断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

推荐-辨症: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辨症: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都具有脾虚湿浸的特点,即纳食少,腹胀,饭后加重,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头身困重,,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濡缓等症。如果兼寒湿困脾,则中阳受阻,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便溏,口淡不渴,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如果兼湿热蕴脾,则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发黄,或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主病及相关研究: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古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丙型: (1)气虚型:脾气虚弱,主证:舌质浅谈,舌苔薄白,舌体胖嫩,舌边齿痕,面色恍白或痿黄,气短懒言,头重身肿,倦怠乏力,自汗,饮食减少,食后腹胀,泛恶欲吐,大便溏泻,脉细弱无力。治则:补中益气。 (2)阳虚型:主怔:舌质谈白,舌面湿润多津,或舌面水滑,舌体圆大胖嫩,边有齿痕。面色苍白或青黑,神疲乏力,倦怠喜卧,口淡不渴,纳呆食少,腹中冷痛,得温方舒,胃寒肢冷,尿清便塘,或见浮肿,脉沉微。 治则:辛温补阳。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健脾丸、藿香正气丸、参苓白术丸、附子理中丸、加味保和丸等。中国正常人的面色微黄,略带红润,稍有光泽,中国医学称之为“常色”。病时,面色色泽发生变化,称为“病色”。 中医认为五色主病,即“色青多为肝病,色赤多为心病,色黄多为脾病,色白多为肺病,色黑多为肾病”。这种说法揭示了面色和健康的一些内在联系。望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不足_刘越洋

?研究生论坛?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不足 浙江中医学院2000级研究生(310053) 刘越洋 指导:周亨德 摘 要:分别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3个不同的方面总结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提出脾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不足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从1977年以来,脾虚证动物模型的研制已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将总结二十多年的研究进展,希望对今后的工作有所促进。 1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 1.1模拟中医传统病因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此方法依据中医传统理论研制开发“纯”中医病证动物模型。例如:最早问世的苦寒泻下法,以李时珍对大黄“其性苦寒,能伤元气耗阴血”及李杲“大忌苦寒之药损其脾胃”的论述为依据,运用大黄水浸煎剂[1]、大黄粉悬液[2]、大黄加蕃泻液或大黄加玄明粉水浸煎液[3]等苦寒泻下方药喂饲动物造成脾虚证动物模型。与此同时根据“谷不入,半日则气虚,一日则气少”、“饥则损气”、“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为依据,采用限量营养[4](饮食失节法和饥饱失节法)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随后,在苦寒泻下法基础上,进一步衍生了以《本草经疏》“脾虚忌下、降泄、破气"为根据的耗气破气法[5],避免苦寒泻下法伤阴亡阳之不足。与上述方法类似,之后又相继出现根据《景岳全书》:“脾胃之伤于外者,惟劳倦最能伤脾”为依据的劳倦过度法[6]和根据脾喜燥恶湿为依据的伤湿法[7]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所有这些方法均为单因素造模,而复杂的病因是中医临床症候的一个特点,因此为弥补单因素造摸的不足又创建了劳倦过度加饮食失节法[8]、劳倦过度加饥饱失节法[9]、耗气破气加饥饱失节法[10]、苦寒泻下加饥饱失节法、苦寒泻下加劳卷过渡法、劳倦过度加饮食失节加苦寒泻下法[11]等复合因素造模法。模拟中医传统病因建立动物模型是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最主要的方法,建立的模型病因、症状、客观指标和药物反应比较一致,其实验结果与中医理论较易吻合,较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 1.2采用西医病因病理复制脾虚证动物模型:此类模型多是在特定的化学、机械物理等致病因素作用下复制脾虚动物模型。例如:根据临床某些脾虚患者出现植物功能紊乱而创立的新斯地明造模法[11]和利血平造模法[12]。其中前者利用新斯地明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引起内源性乙酰胆碱积聚,使副交感神经功能偏亢,而后者利用利血平耗竭中枢及外周的儿茶粉胺递质使副交感神经机能亢进,从而建立脾虚证动物模型。此外还建立了环磷酰胺造模法[13],其理论依据为使用环磷酰胺后出现骨髓抑制所造成的白细胞减少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类似中医“脾虚证”的症状。继后,又根据秋水仙碱长期使用可导致吸收不良综合征,还可引起肌无力和肌病,以及血小板减少而见各种出血等副作用创建了秋水仙碱造模法[14]。根据X线可使肌体电解质发生电离作用,使人体体液及细胞发生生化反应,损伤细胞的生化及生理功能,采用X射线照射大鼠腹部塑造脾虚证动物模型[15]。根据西医病因病理复制的动物模型比较成熟,具有造模方法稳定,实验结果可靠,重复性好,与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有可比性。 1.3 根据中西医结合病因学说塑造脾虚证动物模型:此方法既运用了中医的病因学说又考虑了西医的致病原理,多是建立病症结合脾虚动物模型。例如:采用大黄与芒硝水溶液灌胃大鼠9d后接种腹水性肝癌细胞(HAC)而建造的脾阳虚型腹水型肝Ca模型。采用类似方法还建立了脾阳虚型实体型肝Ca模型、脾气虚型创伤愈合模型、脾气虚型胃溃疡模型、脾阳虚型胃溃疡模型等[11]。此方法塑造的动物模型吸取中西医在造模方面的成功经验,发挥了各自的致病特点,既与中医理论相联系,又与现代医学的某些疾病相一致,有利于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2 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中的不足 2.1 造模病因选择上的不足:在中医理论的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 物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最能补脾养脾的五种食物 脾虚吃什么?脾虚的人免疫能力差,脸色萎黄,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下。那么脾虚吃什么好呢?吃什么可以补脾呢?下面小编就分门别类为您介绍一些补脾的食物。 最能补脾养脾的食物: 补脾食物:糯米 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唐·孙思邈说:“糯米,脾病宜食,益气止泄。”所谓脾病,乃指脾虚为病之义。《本经逢原》说得好:“糯米,益气补脾肺,但磨粉作稀糜,庶不黏滞。若作糕饼,性难运化,病人莫食。” 补脾食物: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补脾食物: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补脾食物:薏苡仁

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脾虚者宜用苡仁米同粳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 补脾食物:白扁豆 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本草求真》还解释道:“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会约医镜》认为:扁豆“炒用健脾止泻”。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或炒熟食用,或用白扁豆煮粥服食,均有裨益。 补脾的3个食疗偏方推荐 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胃虚弱患儿 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脾虚湿盛和湿热有什么区别 脾虚湿盛症临床表现: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倦乏力,足跗时肿,舌淡,苔白或腻,脉缓而弱。 脾胃湿热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 症状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以怕冷无力,舌苔白等来寒像判断,脾胃湿热以身热口苦,小便黄,舌苔黄等热像来判断。 这个脾虚湿盛和脾虚湿热的区别就是一个寒,一个热。前者主要表现为寒,如这个怕冷,乏力等症状,后者主要是表现为热,如烦躁,口苦,尿黄等症状。 所以是很容易区分的。脾虚湿盛可以用参苓白术丸,脾胃湿热以温胆汤等来治疗 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说:“这几天有湿热,该喝些凉茶调节调节。看中医时,也常会听医生说“湿热”。那么,什么是湿热,湿热有哪些表现,应注意什么问题? 要明白湿热,先应了解什么叫湿,什么叫热。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健脾祛湿的中成药 中医认为致病的原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其中外因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邪”或“六淫”,意为淫邪伤人之气。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 导致体内湿气的形成也可分外因和内因,外因是空气中的湿度大而致,内因则是

基于“病证结合”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基于“病证结合”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建立与 评价 目前,“病证结合”理论已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中被广泛运用,基于该理论,采用复合法建立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宏观表征上要求突出“病”与“证”两者的特点,同时结合微观生物学指标及以方测证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但该病证结合模型在建立与评价过程中凸显的病证关联性不强、模型多重性、评价标准局限等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因此,进一步改进该模型建立及评价体系,对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Theory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with syndrom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The ulcerative colitis animal models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theory according to complex factors. These models were not only required to show the features of “disease” and “syndrome” at the macro characterization,but also combined with microscopic biological indicators and prescription test so as to mak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But the problems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combination of disease with syndrome” models hindered further development,such as the weak connection between disease and syndrome,multiplicity of models,and limitations in evaluation standards. Therefore,further improvement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evaluation of models will make great sense to better ulcerative colitis animal models with 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 pattern. Key words:ulcerative colitis;spleen-kidney yang deficiency;combination of disease with syndrome;animal models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与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该病多呈反复发作,病程缠绵,治疗难度大,复发率高,具有一定的癌变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日久伤阳,脾肾阳虚是UC反复发病的根本病机,且贯穿整个发病过程[1]。临床上,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但中医实验动物模型的不足使中医证候本质研究遭遇瓶颈。为适应中医辨病辨证相结合的临床实际,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日益受到关注,并逐渐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为此,笔者就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1 “病证结合”理论在动物模型中的运用 “病”与“证”是不同医学体系中的两个概念,是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疾病的认识,“辨病”是西医特长,“辨证”则是中医的优势。所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适当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与实验动物科学知识,分别(或同

多种脾虚的药膳食疗

多种脾虚的药膳食疗 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治疗上主要分以下四类辩证治疗,下面具体来看看吧。 多种脾虚的药膳食疗1、脾气虚: 【临床表现】 主症: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大便稀溏。 副症:面色萎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肌肉消瘦或四肢浮肿。 舌脉:舌淡嫩或有齿痕、苔白、脉缓弱。 【药膳】参苓粥 组成:人参(或党参),白茯苓,生姜,粳米。 方法: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益气补虚,健脾养胃。适用于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等症。 【药茶】扶中茶 组成:白术(炒),生山药,龙眼肉。 方法:将上药共同煎煮,煮至山药烂为度,取汁,代茶不拘

时温饮,并同时食用山药、龙眼肉。每2日1剂或每日1剂。 功效:补益心脾,益气止泻。主治久泻久痢而致脾虚气弱,气血俱虚,身体赢瘦,不思饮食,少气无力,心悸等。 多种脾虚的药膳食疗2、脾阳虚: 【临床表现】 主症:腰膝冷痛,经久泄泻,面浮肢肿。 副症:面色恍白,形寒肢冷,下腹冷痛,或五更泄泻,下利清谷,或小便下利,或腹胀如鼓。 舌脉: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弱,或脉微细。 【药膳】附片狗肉汤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药茶】健脾利水茶 组成:猪苓,泽泻,党参,白术,木瓜,木香,槟榔,紫苏,陈皮,茯苓,肉桂。 方法:按原方比例剂量,研成粗末。每日用50~70克,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30分钟,频频代茶饮用。 功效:健脾温阳利水,宽中理气行水。主治慢性肾炎,脾虚气滞水肿、腹肿胀满、小便不利、消化不良、全身重着、神疲、面色光白、腰痛乏力、食纳不佳、大便溏薄、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缓。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痰饮与湿痰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若为湿所困,则运化失常,表现为大便稀溏,腹满腹涨,不思饮食,嗳腐吞酸等,其病机为湿邪困脾,故要健脾祛湿。所以好多健脾的药物本身有利湿的功效.如茯苓,薏苡仁等. 脾虚寒湿为阴病治法相对较易,一般健脾,燥湿,散寒。 脾虚湿热多为脾湿胃热属脾胃不合,脾胃共同完成饮食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输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升清不足胃腐熟太过常见症状,除上边症状外还可有,浮肿、出血、面红身热、口干、口苦、口臭、喜欢冷饮食、心烦、小便少而黄,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都具有脾虚湿浸的特点,即纳食少,腹胀,饭后加重,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头身困重,或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脉濡缓等症.如果兼寒湿困脾,则中阳受阻,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便溏,口淡不渴,面色晦黄,或肌肤面目发黄,黄色晦暗如烟熏,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胖苔白腻.如果兼湿热蕴脾,则腹部痞闷,纳呆呕恶,便溏尿黄,肢体困重,或面目发黄,或色泽鲜明如橘子,皮肤发痒,或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齿痕舌--多因舌体胖大而受齿缘压迫所致,故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多属脾虚,主虚证。若舌质淡白而湿润,所为脾虚而寒湿壅盛。 齿痕舌的成因,多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阻于舌而舌体胖大,受齿列挤压而形成因痕,故齿痕常与胖嫩舌同见,一方面由于舌体水肿,属脾之阳虚而湿盛,另一方面由于舌体肌肉松弛,张口不足,属脾之气虚。 齿痕舌主病: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总之可分成气虚与阳虚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