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习题答案

财政学-习题答案

财政学-习题答案
财政学-习题答案

第1章总论

一、复习题

1.选择题

(1)下述( D)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C )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 A)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说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C )研究不属于财政学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2.判断题

(1)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是分配对象不同。错

(2)公共商品最重要的标志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对

(3)经济稳定增长指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宜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定,实质就是“熨平”经济周期。对

(4)只有不存在任何失业时,经济才实现了充分就业。错

3.简答题

(1)如何把握财政概念的内涵?

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

围绕财政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作进一步阐释:

1.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

2.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3.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

4.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

5.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6.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

(2)简述公共财政的特性?

答: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其基本特征如下:

1、公共性

2、非盈利性

3、民主性与法治性

(3)财政学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答:从财政现象上升为财政科学,从早期的财政学转变为现代公共财政学,这过程交映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反映了政府与市场对人类理性认识财政分配功能的重要影响作用。

1.财政学形成的原因

(1)、规范政府理财活动是财政学形成的基本动因

(2)、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财政学研究走向成熟

2.公共财政学的发展,从历史上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公共财政学和20世纪30到50年代以来的现代公共财政学。

(4)简述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答:关于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有:

1、实证分析,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着重刻画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概括出若干可以通过经验证明正确或不正确的基本结论。

实证分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理论实质分析。理论实证分析是高度抽象的,它通过逻辑推理从一些基本假定前提推导出一些结论;一种是经验实证分析。经验实证分析是以观察到的事实来论证因果关系。

2、规范分析,就是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应当如何调整。

二、案例应用分析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第一,农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是一个长期任务。第三,下岗和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社会保障的压力非常之大。第四,城乡发展不平衡,东西发展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相当一部分人口处于贫困状态。第五,财政负担沉重,金融不良资产比例较高。”

(资料来源:)问题:

(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财政学研究的对象是政府。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政府看成一个实体,就如同个人、家庭和企业一样。它有收入,有支出,有自己的资产和负债,从事各种活动。然而,政府实体的特点是:首先,它的规模巨大,这是一般的经济实体无法相提并论的;

其次,它具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可以强迫其他实体服从它的意志;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政府所拥有的资产,所取得的收入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而是社会公众的共同财产和收入。政府的支出不应用于维护一己或一方的利益,而应用以满足社会公众的共同需要。因此,财政学研究的则是治国之道,对政府的行为以及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和公众利益的影响进行研究。

(2)财政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财政学的研究内容:

1、财政活动,或者说财政运行,是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个部分、一个层次或一个侧

面。归根结底,是国民经济的运行决定财政的运行,它决定了财政运行的范围、目标和方式;财政运行也反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直接影响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影响GDP 的增长速度、质量和结构,影响收人分配和各阶层之间的收人差距,影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总之,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是财政学的一条根本线索。

2、财政活动主要具体化为财政的收入和支出。财政收支均由若干项目构成,各收支项

目得以成立的根据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如何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财政收支的平衡或不平衡怎样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如此等等都是财政学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政府在自己的收入和支出活动中,必然形成某些规则,并依据这些规则做出某些制度上的安排。

3、财政学的一个重点是研究财政政策。财政学研究政策的逻辑,是关注那些深藏在形

形色色、往往朝令夕改的财政政策背后的稳定的规律性的东西。简而言之,财政政策的目标、手段、传导机制、效果,研究的重点内容以及同其他政策手段的配合等是财政学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3)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区别?

答:财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是有区别的。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指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发展规律。而研究内容要比对象范围宽泛得多,除对象范围外,尚包括对象范围之外的一些现象和事物。如果就温总理提出的五个问题来分析,在相当程度上都可以纳入财政学的研究内容,并从中表现出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第2章市场与政府

一、复习题

1.选择题

(1)A (2)C (3)B (4) D(5)C (6) A (7)C (8)D

2.判断题

(1)T (2)F(3)T(4)T(5)T(6)T(7)T

3.简答题

(1) 什么是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即市场经济运行中客观存在的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

(一)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给市场机制的高效运行带来了困难,导致现实中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市场无法解决“搭便车”问题,结果公共产品不能由私人企业按效率原则充分提供,导致市场失灵。

(二)垄断

某一个或几个厂商通过控制原料产地、销售渠道、进而通过减少或增加产品供应量来控制市场及市场价格,使购买原材料、半成品的价格低于生产的边际成本,销售产品的价格高于生产的边际成本,目的获得垄断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三)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稀缺的情况下,投机的冲动使信息垄断者不会按竞争规则形式,市场参与者也不可能做出符合实际的最优化决策,因此资源不能最有效的利用。

(四)外部性

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就会导致经济活动的私人边际成本或私人边际收益与社会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收益不一致,因此,在存在外部性的条件下,不能达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五)收入分配不公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厂商应由诸生产要素,必须使其边际产品价值在所有用途上都相等,才能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此时的要素收入由最优状态下的要素价格决定。因此个人的收入分配则取决于初始的要素禀赋分配,而这种初始禀赋的分配状况并不公平,长期累计的结果则更不公平。

(2)外部性是如何影响资源配置的?

答:(一)正外部性

某一行为主体不能拥有或不完全拥有其经济行为所产生的收益,而是由其他主体额外地分享了收益。既然经济活动的主体不能得到某一活动的全部收益,必然导致这一活动的产出不能达到最优水平,外部正效应导致生产供给不足。

(二)负外部性

某一经济行为主体只享有其行为所带来的收益,而将部分成本转移给其他主体承担。企业的实际的产量大于社会效益产量,负外部性导致生产供给过剩,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

(3)公共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与私人物品的社会需求曲线有什么不同?

答:私人物品的市场总需求量等于每个消费者在这一价格水平上的需求量之和,所以市场需求曲线是把每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横向加总,就可以得到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但公共物品并不适用。每个人的公共物品消费量是相同的,即每个人的消费量都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公共物品的个人消费曲线反映的是消费者对公共物品所愿意提供的价格,对于公共物品来说,集体支付意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就可以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4)什么是政府失灵?政府失灵表现在什么哪些方面?

答:政府失灵是指政府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

政府失灵表现:

(一)政府规制的副作用

对于市经济中的垄断企业,政府往往需要进行规制,其目的是使生产者不通过限制产量、提高商品价格的方法剥削消费者或者限制工人数,降低工人的工资剥削劳动者或其他生产要素。但这可能导致生产者通过降低商品质量的办法来减少成本,进而不进行技术革新。同时,由于政府拥有自由裁量权导致寻租。

(二)公共产品的低效率

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但对其衡量缺乏准确的标准和可靠的估算方法及技术;同时要合理确定社会对某一类公共物品需求的数量,提供公共物品的政府机构的规模,以及对这些机构绩效进行评估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是独家垄断,很有可能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

(三)稳定经济的局限性

政府采取相机抉择的政策,虽可以减少经济波动,但也有局限。因为这种政策的运用是以对经济景气趋势的预测为根据,但至今由经济学家们提供的预测技术都不是很准确。

(5)政府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二)政治家(政党)选票最大化

(三)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

(四)官僚体系无效率

(五)利益集团与寻租

4. 论述题

(1)论述财政的四大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答:(一)财政的四大职能

①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②收入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指的是为了解决收入不公平,政府可以根据社会要求的公平标准,通过征税和支出安排调整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分配的比例。

③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④监督管理职能

监督管理职能指政府在预算决策和资金筹集使用过程中,客观上具有的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活动情况和财政本身的运行进行反映和制约的功能。

(二)财政的四大职能相互关系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监督管理职能这四大职能之间的关系是以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为核心,以资源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职能为两翼,进而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管理监督职能寓于财政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职能之中,辅助于这些职能并独立发挥作用。

(2)论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一)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

资源配置是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以及相应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实施,可以实现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财政资源配置的主体是政府,资源配置问题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其中重要的是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效率问题又是资源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结构问题,帕累托标准就是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由于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介入和干预。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影响着社会资源在地区之间、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在消费和投资之间的配置,可以消除不完全竞争,提供公共产品、矫正外部效应和解决信息不对称。

(二)实现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①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范围,确定财政支出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

④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并建立科学的财政投融资管理体系。

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3)论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一)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指的是为了解决收入不公平,政府可以根据社会要求的公平标准,通过征税和支出安排调整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分配的比例。

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当前各国几乎公认采取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

(二)实现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①明确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市场和政府应各尽其职。

②规范工资制度,提高职工收入。

③完善分配领域的税收体系,通过调节税收增减来调节和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④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4)论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及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答:(一)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含义

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调整,使财政具有的、协调和保证经济稳定的职能。具体含义是指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手段,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二)实现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①“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即为控制社会总需求水平,政府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

情况灵活地变动支出和税收。

②充分发挥财政制度本身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自动稳定器功能体现在经济处于不稳

定功能时,财政制度有自动调节总需求维持经济平衡的作用。

③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

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供给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的最优结合。

④财政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

的投入,完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使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5)论述公共选择理论和政府失灵。

答:(一)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它分析的是政治场景和公共选择中的个人(包括投票人、政治家、官僚)行为。它从与经济学同样的个人主义方法论和“经济人”假设出发,对个人在政治环境中的行为,做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公共选择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引导人们重新认识政府,从理论上解释了政府失灵现象的存在。

(二)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不能增进效率或政府把收入再分配给那些不应当获得这种收入的人。

(三)基于公共选择对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

①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

②政治家(政党)选票最大化

③投票悖论与阿罗不可能定理

④官僚体系无效率

⑤利益集团与寻租

二、案例应用分析

(1)请列举你身边所存在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现象。

答:市场失灵: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

政府失灵:滞涨、环境污染问题、房产调控等。

(2)政府应该如何采取措施防止更严重的市场失灵?

答:积极推进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服务型政府;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和约束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机构效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规范政府行为。

(3)如果同时存在“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时,应该怎么办?

答:大市场,小政府。

第三章

一、选择题:

1、D

2、C

3、B

4、D

二、填空题:

1、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2、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相结合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

3、社会效益—社会成本

4、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法、公共定价法

三、简答题

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以把公共支出分成两个大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而转移性支出恰好相反。

安排购买性支出中等价交换原则,使得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安排转移性支出中,政府没有十分明确地原则可以遵循,且财政住处效益难以衡量,所以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与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定,因此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

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强,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较软。

2、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瓦格纳法则:一国政府的支出与其经济增长之间,即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3、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性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是指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等。

政府职能不断扩大是导致各国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

不同体制国家对财政支出的影响集中表现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支出规模的不同上。

当一国政局不稳定,出现内乱或外部冲突等突发事件时,财政支出的规模必然会超乎寻常扩大。

政府工作的效率对财政支出规模也有很大的影响,政府工作效率高,则设置较少的政府职能机构就能完成政府职能,较少的支出就能办较多的事,因而财政支出的规模也就会小一些;如果政府工作效率低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则办同样的事就需要较多的支出,因而会加大财政支出的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指人口状况和文化背景对财政支出规模产生的影响。

4、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突出财政的公共的特征,解决财政职能的“越位”与“缺位”问题。

增加国防、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加大技术和教育投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如何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衡量公共支出的效益?

所谓成本效益分析,就是针对国家确定的建设项目,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通过对所有方案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分析比较,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方案。使财政支出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它一般适用于政府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评价。

这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情况,面对多种可供选择方案的情况,根据一定的方式计算出每种选择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并进行量化。通过计算成本和效益的比率,按所得比值大小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确定其优先采用的次序,摒弃那些社会边际成本超过社会边际效益的项目或方案,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再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

第四章

一、选择题:

1、D

2、A

3、A

二、填空题:

1、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外交外事支出、对外援助支出

2、国家的地域范围、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军事现代化的要求、国家的综合实力

3、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和两重性、效益的间接性、运转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经营管理的多样性和垄断性

4、集中采购模式、分散采购模式、集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

三、简答题

1、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因素

政府职能范围及相应的机构设置。

经济增长水平。

物价上涨。

行政管理的现代化。

⒉国防支出的经济影响

保卫国家安全,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增加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⒊教育产品的性质

教育属于混合型公共产品。一方面,它们为直接投资人带来收益;同时,它们又具有正外部性,能为整个社会带来收益。教育能使接受教育的人,无论从思想、学识还是技能方面都得到很大改善,从而为受教育者提升了人力资本,使得他们能在以后的就业中得到更多升迁的机会,直接增加了他们的投资收益。同时,这种好处还可能变现为会给个体所在的集体也带来收益。在古代,孟母择邻的故事就是个很好的说明。而教育产品本身所属的层次不同,他所具有的内部性收益程度和外部性收益程度也会有所区别。一般来说,初等教育回避高等

教育的外部性收益程度更大,而就内部性收益程度来说,后者要比前者强。鉴于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中国都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初等教育的免费供给。

⒋政府投资的特征

以公共部门为投资主体。政府投资是以公共部门为投资主体,私人部门投资则是以单位和个人为投资主体,

政府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税收。

政府投资追求的效益不同于私人投资。私人投资追求微观的资金盈利,政府投资追求的效益是社会总体效益,包括物质效益和非物质效益。

政府投资具有的乘数效应使得政府投资的政策调节性愈加明显。

⒌基础设施投资方式

政府直接投资

政府直接投资

财政投融资方式.

BOT方式,即建设——经营——转让。

TOT方式,即移交——经营——移交。

⒍政府采购模式的比较

集中采购有以下优点:一是采购要求集中。二是采购集中化可以有利于培养更多技能精湛、知识全面的采购人员,从而增加采购人员对采购活动的技术理解和专长。三是集中采购增加了战略、管理和作业层的直接控制。

分散采购模式比较灵活,使用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自主确定采购的物品,尤其在紧急的情况下的采购效率较高。但分散采购难以形成规模购买上的价格优势,难以做到物美价廉。各使用单位的自行采购也容易造成重复采购,使社会公共物品难以达到资源共享。分散采购还要增加采购人员的数量,不仅加大了采购的资金耗损,还会人浮于事,使采购效率地下。

集中与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是指一部分采购由一个部门同意负责,一部分采购由各需求单位自行负责的采购模式。这种模式设有采购门槛,超过门槛部分由一个部门同意采购,低于门槛部分可以有需求部门自行采购。如果需求部门不愿自行采购,仍可参加统一采购。

第五章

一、选择题:

1、A

2、C

3、C

4、C

5、B

二、填空题:

1、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

2、统筹基金,个人账户

3、税收扣除、税收豁免、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加速折旧、退税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支出是政府财政安排的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是财政转移性支出的主要部分。社会保障支出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与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密切相关。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转移性支出,主要体现收入再分配的职能,对优化资源配置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促进社会稳定和重要手段。

社会保障制度,就是国家或政府以法律、法规形式形成或确定的社会保障措施、手段、事业的总和。

2.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

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保证每个公民在遇到各种不测事故时能得到救助。对于已经处于贫困境遇的人们,则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雄厚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其目标是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的失业、年老、伤残及由于婚姻关系、生育或死亡而需要特别支出的情况下,得到经济补偿和保障。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在经济比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比较全面的保障形式,其目标在于“对于每个公民,由生到死的一切生活及危险,诸如疾病、灾害、年老、生育、死亡,及鳏、寡、孤、独、残疾人都给与安全保障”。

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体制是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保障性质。

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下,雇主和雇员都必须依法按照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向雇员的个人账户缴费,由政府集中统一管理,投资收益归职工个人所有。

3.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

完全基金模式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

现收现付模式是一种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抽寂寞时,要求当年或近期内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取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

部分基金模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在满足一定时期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储备基金,据此确定收费率。

4、财政补贴的特征

政策性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现某种特点需要而实施的,在补贴对象、补贴数额、补贴期限上等都要体现政府的目标,因而具有很强的政策性。由于国家的政策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经济的,还有社会各方面的,所以财政补贴就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杠杆,而且也是调节各种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

灵活性

国家的经济情况、社会形势等是经常变化的,财政补贴作为国家调节经济的手段,其方法、内容等也就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及时地进行修正,以便于适应客观实际的要求。所以,财政补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时效性

财政补贴一般是根据国家一定政策实施的,当国家的政策发生变化后,财政补贴的适应性就会发生一定的失灵,其效用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当相应的政策失去效力时,财政补贴就应随之终止。财政补贴带有明显的时效性。

5、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

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对外贸易增长,增进技术交流和合作

财政补贴对总需求的影响

财政补贴一般针对扭曲的社会价格体系。财政补贴的负面效应:扭曲价格体系,影响价格调节作用的发挥

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

加重了财政负担

6、税式支出的形式:税收扣除、

税收豁免、

税收抵免、

优惠税率、

延期纳税、

盈亏相抵、

加速折旧、

退税

第6章财政收入分析

一、复习题

1.选择题

(1)B (2)C (3)A (4) A(5)A (6) B(7)B

2.判断题

(1)F (2)F(3)T(4)F(5)F

3.问答题

(1)简述财政收入的分类。

答:(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国际标准分类和政府收入科目分类

(二)按公共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所有制来源和部门来源

(三)按公共财政收入管理方式分类

预算财政收入和预算外财政收入

(四)按管理权限分类

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

(2)组织财政收入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答:(一)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财政收入原则

(二)利益兼顾原则

①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

②兼顾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

(三)合理负担原则

所谓合理负担原则,就是指在组织财政收入时,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要坚持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相同的税收;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对企业的税收还应保证机会均等。所谓机会均等是指基于公平竞争的原则,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竞争,以达到社会经济有序发展的目标。

(四)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指政府在组织财政收入时不仅要讲求公平,同时还必须讲求效率。效率两层含义:一是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二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即有效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

(3)财政收入包括哪些形式?

答:(一)税收收入

税收是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90%左右,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二)企业收入

指国有企业上交国家财政的收入,包括上缴利润、租赁费、股利分红和资产占有费等形式形成的财政收入。

(三)债务收入

指国家以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

(四)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包括的项目多,政策性强。主要有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专项收入等。

(4)思考收费不同于税收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答:(一)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系,税收收入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而收费与政府提供的特定商品和服务有直接联系,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二)税收是作为政府一般的筹资手段,而收费往往是作为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

(三)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必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不同。

特殊作用:首先是收费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其次是收费有利于提高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

(5)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作用?

答:(一)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

经济发展水平即一国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二者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经济规模及结构性问题制约着财政收人的增长。经济决定财政,经济的总量规模决定着财政收入的规模。

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

一般来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源越

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同一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越高,财源越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当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便会相对稳定。

(二)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为技术进步。它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DP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因此,促进经济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更是如此。

(6)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有哪些影响?

答:(一)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不同原因引起价格总水平上升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持续财政赤字造成通货膨胀,财政通过赤字从国民收入再分配中分得更大的份额;在国民收入只因物价上升形成名义增长而无实际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增长就是通过价格再分配机制实现的。如果通货膨胀不是由赤字引发的,财政在再分配中有得有失,而且可能所失大于所得,即财政收入实际下降。

(二)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当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主要采用累进制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时,由于以货币计值的各种收入会随着价格的升高而增大,其纳税所得的税率也会随之升高,这就必然起到提高财政收入分配比率的作用,即出现所谓“档次爬升”效应,其结果使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反之,价格水平的下降会使财政收入的下降幅度快于价格水平的下降幅度,起到降低财政收入分配比例的作用。

(三)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还和产品比价同时发生,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将以另外一种形式影响财政收入,一是产品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在企业、部门和个人等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而使财政收入在各企业、各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分布成非均衡状态,或者说,各经济主体上交财政的税利比例是不同的,这样,产品比价变化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缴的税收就会有增有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最终影响财政收入规模。

(7)如何评价“土地财政”问题?

答:(一)土地财政的正面效应

在中国,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形成,大体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这十几年,中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其奥秘就在城市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积聚了大量建设资金。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农民进城务工。其正面效应不容否定。

(二)土地财政的弊端

①土地财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

②政府投资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产能过剩。

③更不能忽视的是资源、资金的严重浪费。

④土地财政机制不改变,保护耕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只能流于空谈。

4.论述题

论述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答: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一国公共支出水平和财政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政府职能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财政收入规模越大,财政越充裕。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以及其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以及价格水平多种因素综合决定,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规模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

②生产技术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三)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①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②税收制度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③产品比价关系变动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二、案例应用分析

问题:

(1)非税收入尽管也是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但如果对其管理不当,后果不堪设想,收

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看看我国非税收入主要出现再哪些方面?

答:(一)企业收入

指国有企业上交国家财政的收入,包括上缴利润、租赁费、股利分红和资产占有费等形式形成的财政收入。

(二)债务收入

指国家以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

(三)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在财政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包括的项目多,政策性强。主要有事业收入、规费收入、罚没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公产收入、专项收入等。

(2)我国非税收入比重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答:我国非税收入增势迅猛,一些市县非税收入甚至超过税收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非税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收益以及其他非税收入等。

(3)什么原因造成税收收入增幅与GDP增幅不一致?

答:(一)核算方法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二)加强征管提高税收收入增幅

(三)新税收政策

第7章税收原理

一、复习题

1.选择题

(1)A (2)D(3)A (4) B(5)D(6) C (7)C (8)D(9)A(10)B(11) B(12) C

2.判断题

(1)T (2)F(3)F(4)T

(1)简述税收的“三性”。

答:(一)税收的强制性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凭借政权力量,依据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或政令来进行强制征收。

(二) 税收的无偿性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通过征税,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收入转归国家所有,国家不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三)税收的固定性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税收是按照国家法令规定的标准征收的,即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计价办法和期限等,都是税收法令预先规定了的,有一个比较稳定的试用期间,是一种固定的连续收入。

(2)简述税收的分类。

答:(一)按课税对象性质分类

按课税对象来分,税收可分为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类。

(二)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按税负能否转嫁将税收分为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按课税标准的性质分类

按课税标准性质分类,可以将税收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四)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来分

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来分,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五)按税收管理权限分类

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分类,可以将税收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六)按是否有单独的课税对象和独立征收为标准分类

按照此类标准可以分为正税和附加税。

(3)简述税收的效益类原则。

答:税收的效率包括两层意义:一是指征税过程本身的效率,即较少的证收费、便利的征收方法等等;二是指征税对经济运行效率的影响,宗旨是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有效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功能。

税收作为一种重要的再分配工具,可以在促进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刺激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作用,就是有效率的。税收是否有效率必须结合经济运行本身的效率考察,假如经济运行本身已经是高效率的,税收活动就应以不干扰经济运行为有效率,假如经济运行本身已经是低效率乃至无效率的。税收效率则体现在它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干预上。在市场经济国家,总是存在所谓市场失灵的问题,在计划经济国家,也会有计划失误和生产者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因而税收干预总是大有可为的。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调节生产、流通、消费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化。并在实践中促进了经济效率的提高。

(4)简述税收的公平类原则。

答:公平合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和税制建设的目标。税收公平是指国家征税应使各个纳税人的税负与其负担能力相适应,并使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

税收公平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两个方面。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亦即应以同等的课税标准对待经济条件相同的人;从向公平是制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亦即应以不同的课税标准对待经济条件不同的人。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收必须普遍课征和平等课征。税收公平原则通常被认为是税制设计和实施的首要原则,并被推为当代税收的基本原则。税收公平不仅是一个财政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因为税收作为国家参与和干预国民收入分配和在分配的手段,与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密切相关,对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因为对税收公平的判断还必须从社会经济角度进行考察。

(5)简述税收中性和超额负担。

答:(一)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neutrality)是指既定税收收入下使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

(二)税收超额负担

又称为税收的福利成本或无谓损失,是指征税引起市场相对价格的改变,干扰了私人部门的选择,进而导致市场机制扭曲变形,而产生的经济福利损失。

所谓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6)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及其手段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影响,税收之所以具有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它的乘数效应,即税收乘数。从宏观角度看,税收可促进经济增长,也可阻碍经济增长,但主要是通过宏观税负水平和税收结构等方面实现。

(7)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二)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三)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四)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五)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8)如何根据税收的收入效应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答: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以直接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要明显些。因为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对象直接涉及纳税人收入,税率又是累进的,并规定费用扣除标准等,税后个人收入改变较大。

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模式,以筹集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要比以直接税为主的模式弱化。因间接税采用比例税率,课税对象是商品劳务,间接影响个人收入。

(9)试说明“拉弗曲线”及其原理。

答:“拉弗曲线”是确定宏观税负的主要理论。该曲线阐明了税率、税收收入和国民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税率为零时,政府税收为零;当税率为100%时,由于人们将停止生产,政府税收也为零。A点代表一个很高的税率和很低的产出,B点代表一个很低的税率和很高的产出,然而两者为政府提供同等的税收收入。若税率从A点下降到C点,产出和税收收入均增加;若税率从B点上升到D点,税收收入将增加,但产出可能减少,C点与D点也提供同等的税收收入。E点代表的税率,是与生产相结合能提供最大税收收入的税率。在E 点上,如果政府再降低税率,产出将增加,但税收收入将下降;如果提高税率,产出和税收收入都会下降。供给学派把图中的斜线部分称为“禁区”,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减少;税率降低,税收收入反而增加。

O

税收收入

拉弗曲线

4.论述题

(1)论述税收的储蓄效应与政策选择。

答:(一)税收的储蓄效应

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利息税和间接税影响居民的储蓄倾向及全社会的储蓄率。

税收对储蓄的影响也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①税收对储蓄的替代效应

因政府课税降低了纳税人的实际收入,造成纳税人以消费代替储蓄,税收对私人储蓄就发生了替代效应。在征税后,储蓄的收益下降了,这也意味着不鼓励人们储蓄。替代效应是由边际税率决定的,因此,考虑替代效应时,主要考虑边际税率的影响。一般来讲,由于替代效应的作用,征税会使人们减少储蓄量,增加现期消费量。

税收储蓄替代效应,常常可以作为所得税对储蓄的重复征税的问题来讨论。某人取得收入要课征所得税,而他将收入储蓄取得利息后,又必须缴纳所得税,这就是储蓄重复征税。从支出税角度看,则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因为它只对储蓄征一次税,即当这笔收入用于支出时方予征税。在支出税条件下,个人储蓄的利息收入全部归个人所得,因而他的储蓄报酬就比征收所得税要高。

②税收对储蓄的收入效应

是指征税以后,人们的收入减少了,由于收入水平下降,人们在作消费决策时,现期的消费量要下降,今后的消费量也要减少。这样,消费下降,相对来说,储蓄增加了。

决定储蓄的因素主要是个人可支配收入和税后利息率,若因征税压低了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进而促使其减少消费,为维持既定的储蓄水平而增加储蓄,税收对私人储蓄就发生了收入效应。

(二)政策选择

上述两个作用对储蓄的作用方向是不一致的。孤立地分析税收对储蓄产生的影响是很困难的。影响个人储蓄的可能因素很多。但不同税收的累进程度大小是决定其收入效应的重要的因素。累进程度较大的税收要比累进程度较小的税收给社会富裕成员带来较重的负担。由于富人用于储蓄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比穷人大,因而累进程度较大的税,给储蓄所带来的负担较重。

(2)论述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答:在价格可以自由浮动的前提下,税负转嫁的程度,除价格外还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常因供求弹性的大小、税种的不同、课税标准不同、课税范围的宽窄以及企业所处行业地位等不同而各异,但是也存在一般性的规律。

(一)需求弹性与税负转嫁的关系

(二)供求弹性与税负转嫁的关系

(三) 课税范围与税负转嫁的关系

(四)市场结构与税负转嫁的关系

二、案例应用分析

问题:

(1) 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和印花税的征收对象和纳税人是什么?

答:营业税征收对象和纳税人:营业税的征税对象是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营业额;营业税的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提供应

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个人所得税征收对象和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个人取得的应税所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等。

契税征收对象和纳税人:契税的征税对象是境内转移的土地、房屋权属;契税的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或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

印花税征收对象和纳税人:征税对象分为五类,即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和经财政部门确认的其他凭证;印花税的纳税人,是指在中国境内书立、领受、使用税法所列举凭证的单位和个人。

(2) 什么是税负转嫁?常见的税负转嫁方式有哪些?

答:税负转嫁,是纳税人通过经济交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纳税收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行为及过程。

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前转和后转,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转嫁方式:混转、旁转、消转和税收资本化。

(3)本例中采用哪一种税负转嫁?它具备哪些税负转嫁的条件?

答:税收前转;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

第八章

一、选择题:

1、B

2、D

3、A

4、A

5、C

6、A

7、B

8、B

9、C 10、B

二、填空题:

1、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定额税率、复合税率、比例税率

3、出口关税、进口关税、过境关税

5、估定财产税、市价财产税

6、属人原则、属地原则

7、抵税法、扣除法、豁免法、抵免法、税收饶让

三、简答题

1、流转税的特征?

课征普遍,且具有隐蔽性

计税依据是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

普遍采用比例税率,计算简便

商品课税在负担上具有累退性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

2、增值税的类型?

生产型增值税。计税依据的价值构成中包括固定资产,就国民经济总体而言,由于其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一致,因此称之为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将计税依据价值构成中所包括的固定资产部分随折旧逐步排除,就国民经济总体而言,由于其总值与国民收入一致,因此称之为收入型增值税。

财政学选择题题库

(A)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 财政 B. 货币政策 C. 税收 D. 国际贸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D) A. 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 B. 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 C. 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 D.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发展和稳定 正确答案:D 市场失灵的表现在(ABCD) A. 信息不完全 B. 公共产品 C. 市场垄断 D. 外部效应 正确答案:A B C D 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包括(BCD)。 A. 强制手段 B. 立法和行政手段 C. 财政手段 D. 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C D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多越好。 正确答案:错误 完整的市场体系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正确答案:正确 高等教育是一种(B) A. 劣质品 B. 准公共物品 C. 私人物品 D. 纯公共物品 正确答案:B

解决自然垄断的有效措施是(A) A. 公共定价 B. 采取反垄断措施 C. 收费 D. 征税 正确答案:A 在电力、煤气、自来水等行业可采用的公共定价方法是(AB) A. 二部定价法 B. 负荷定价法 C. 平均成本定价法 D. 边际成本定价法 正确答案:A B 准公共物品的提供形式包括(BCD) A. 市场自由 B. 政府参股 C. 政府补贴 D. 政府授权经营 正确答案:B C D 若某一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则认为该产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和生产。 正确答案:错误 在成本效益分析法中,公共项目的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正确答案:正确 在公共支出结构中,消耗性支出占较大比重,说明政府注重履行() A.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B. 保证社会安定的职能 C. 资源配置职能 D.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 正确答案:C 根据经济的发展变化的变化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模型是 A. 公共收入增长引致 B. 非均衡增长模型 C.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D. 政府活动扩张 正确答案:C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财政学(陈共)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复习与思考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 什么是市场?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政府为市场提供诸如基础实施、教育和社会保障之类的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从市场采购大量的投入品和办公用品。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因此,为了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先从没有政府的市场系统说起,这时市场只有两个主体,即家庭和企业。 2.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统称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3.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答:西方新凯恩斯主义提出一种新型的政府-市场观,认为现代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指私人经济和公共经济),政府和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图1-1说明了有政府介入的市场,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 图 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

最新《财政学》试题库(含)答案

练习1 (下列题目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做选择)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市场 D、企业 2、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A、社会总产品价值 B、物论劳动价值 C、必要劳动产品价值 D、剩余产品价值 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说法错误的是() A、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B、社会主义国家实质:实现国家职能,巩固人民政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根本利益一致的分配关系 D、社会主义财政实质:社会主义国家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对抗性的分配关系 4、在财政收入中,通过信用方式得的收入是() A、税收收入 B、国有资产收益 C、债务收入 D、公共收费 5. 税法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_____。 A.纳税人B.负税人 C.缴税人D.扣税人 6. 财政分配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A.国家主体性B.非营利性 C.强制性D.无偿性 7. 财政支出中的购买性支出,包括()。 A债务利息支出B福利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D文教行政支出 8.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法定税率为() A 33% B 25% C 20% D 15% 9. 税负转嫁的两种最主要、最基本形式是()。 A.前转B. 后转C.混转 D.旁转E.辗转转嫁F.消转 10、将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汇编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这种预算叫() A.单式预算 B. 增量预算 C. 复式预算 D. 零基预算 11、内债的应债主体主要是() A. 一国的国民收入 B. 一国的企业单位和居民个人 C. 政府机构 D. 外国投资者 12、下列不是非政府投资特点() A、营利性,首要特点。 B、企业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的利润和社会筹资为投资提供资金。 C、非政府投资的领域选择受到一定的限制。 D、公益性,以社会福利为首要目标。 13、公债收入是财政收入的()。

财政学考试练习试卷及答案

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中,能够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并由全体公民共同享受的支出是() A.社会消费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救济支出 D.财政补贴 2、扩大再生产是指() A.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投资 B.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V C.将M中一部分用于社会消费 D.将M中的一部分用于弥补生产资料的消耗 3、国债最早产生于()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 会 D.社会主义社会 4、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预算称作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复式预 算 D.单式预算 5、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起始于() A.资本主义建立时期 B.第一次产业革命 C.第二次产业革命 D.20世纪30年代 6、预算管理体制侧重于处理() A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企业与政府的关系 D.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关系 7、经过一个财政预算年度运行后,出现的财政赤字是() A.预算赤字 B.决算赤字 C.公共赤 字 D.赤字政策 8、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A.政府 B.市场 C.企 业 D.国有企业 9、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 A.个体行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 B.个体或单位无偿享有公共利益 C.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利益最大化 D.凭借权力获得好处 10、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应该主要来自于() A.接受捐赠 B.行政收费 C.强制征 税 D.社会成员自愿交纳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预算的组成体系包括() A.中央预算 B.地方预算 C.中长期预算 D.项目预 算E绩效预算 2、公共物品可分为哪两类() A.纯公共物品 B.大众物品

财政学试题库

财政学试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填空题 1.国家财政是一个_________,同时又是一个_________。 2.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国家分配的主体的含义是国家是分配的前提、国家在财政分配中处于_________、_________地位、财政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二、选择题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 A.社会 B.国家 C.企业 D.市场 2.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是()。 A.剩余产品 B.公共需求 C.国家的存在 D.人民的要求 3.财政产生于( )。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财政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剩余产品中的一部分 C.必要劳动产品 D.剩余产品 5.财政分配最基本的特征是( )。 A.强制性 B.国家主体性 C.公共性 D.无偿性 6.下列属于财政现象的是( )。 A.企业引进外资 B.企业发行股票 C.企业购买公债 D.企业购买金融债券 7.现代西方财政学的创始人是( )。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 C.凯恩斯 D.布坎南 8.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 A. 企业行为 B.公共部门经济行为 C.私人部门经济行为 D.中央政府支出 9.古典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威廉?配第 B.魁奈 C.亚当?斯密 D.阿罗 E.布坎南 10.现代西方财政学的代表人物有()。 A.凯恩斯 B.魁奈 C.阿罗 D.大卫?李嘉图 E.萨缪尔森 11.下列属于财政范畴的有()。 A.税收 B.公共支出 C.公债 D.政府预算 E.政策制度 12.国家财政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财政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金融学本科专业财政学模拟试卷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分) 1、财政补贴: 2 、 课税对象: 3 、 税负转嫁: 4 、 国际重复征税 5 、 分税制: 、不定项选择题(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大写的英文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 分,共 30 分) 1、以下属于我国现行税制的行为税的是 A、城市维护建设税 B、土地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屠宰税 2、增值税纳税人是 A、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C、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D、出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是纳税人取得的 A、工资、薪金 B、生产经营所得 C、稿酬、利息 D、偶然所得 4、以下税种属于价外税的是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5、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哪一税种为第一大税 A、财产税 B、流转税和所得税 C、流转税 D、所得税 6、以下不是营业税纳税人的是 A、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B、在我国境内让无形资产的单位和个人 C、在我国境内提供加工、修理装配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D、在我国境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

7、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 A 、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 B 、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 、纳税人的负担 D 、负税人的负担 8、 目前,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已经不采用 A 、公募法 B 、承受法 C 、出卖法 D 、强制摊派法 9、 短期国债一般采用的偿还方式是 A 、分期逐步偿还法 B 、抽签轮次偿还法 C 、到期一次偿还法、 D 、市场购销偿还法 10、 国际重复征税产生的原因有 A 、 地域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B 、 居民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C 、地域管辖权与地域管辖权的交叉与重叠 D 、只有 A 是 11、 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 A 、国有资产投资管理 B 、国有资产经营管理 C 、国有资产收益管理 D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 12、国债的特征有 ( ) A 、有偿性 B 、自愿性 C 、灵活性 D 、权力性 13、我国现行上市国债的发行方式是 ( ) A 、以差额招标方式向一级承销商出售可上市国债 A 、 以承销方式向承销商销售 B 、 以定向私募方式向社会保障机构和保险公司出售 D 、以强制摊派法出售 14、我国分税制的特点是 ( ) A 、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B 、税收立法权属于中央 C 、 地方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 D 、 设立中央和地方两套税收征收管理机构 15、以下属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 ) ) () ()

财政学题库

《财政学》习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述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 B、私人物品 C、消费品 D、固定资产 2.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物品是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 A、混合物品 B、公共物品 C、私人物品 D、准私人物品 3. (A )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 A、财政 B、税收 C、货币政策 D、国际贸易 4. (D )是公共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5. ( C )是公共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 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三、多项选择题 1. 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也就是说,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或缺乏效率的。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ABC )。 A、垄断 B、信息不充分 C、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D、自由竞争 2.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AB )。 A、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C、私人性与非私人性 D、垄断性与非垄断性 3. 政府介入和干预市场的手段或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ABCD )。 A、行政手段 B、组织公共生产 C、财政手段 D、法律手段 4. 财政的基本特征(ABC )。 A、阶级性与公共性 B、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 C、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D、固定性 第二章财政职能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 C ) A、筹集资金,供给资金,调节经济 B、资源配置,调节经济,发展经济 C、资源配置,收入再分配,经济稳定 D、收入分配,稳定经济,发展经济 2.收入分配的含义通常指对(C )的分配 A、国民总产值 B、国内总产值 C、国民收入 D、社会个人收入 3.财政收入再分配职能主要调节(C )的分配

(完整word版)陈共《财政学》习题

《财政学》习题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公共物品主要的提供者是: ( ) A.政府 B.市场 C.企业 D.国有企业 2.市场活动中存在未被补偿的损失或应得未得的收益的现象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边际效益递减 C.外部效应 D.免费搭车 3.下列情况能形成垄断的是: ( ) A.产量增大 B.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 C.规模扩大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增和边际成本递减 D.规模扩大引起的总收益增加和平均成本的增长 4.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5.在市场活动中,资源配置处于无效或低效率的状态被称作: ( ) A.市场失灵 B.外部效应 C.免费搭车 D.寻租 6.外部效应是指: ( ) A.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他人带来的影响 B.厂商活动对他人造成的损失 C.微观主体行为给他人造成的损失未予补偿或给他人带来的收益未得到回报 D.微观主体无偿享有他人的利益 7.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最集中地表现在上: () A.竞争性产品 B.垄断性产品 C.私人产品 D.公共产品 8.公共物品是指: ( ) A.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B.具有社会共同利益的产品 C.具有非盈利性的产品 D.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混合物品是指: ( ) A.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各占一半的物品 B.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相混杂的物品 C.同时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征的物品 D.由私人生产而由政府提供的物品10下列对社会公共需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公共需要是每个社会成员个人需要的总和 B公共需要由每一社会成员无差别的共同享有 C享有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财政学》习题答案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 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 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论述题 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 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 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 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宏观经济波动 四、论述题 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 (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2、(1)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 (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

(精选)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学综合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公共产品的共同消费性产生免费搭车等行为,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失效或失灵,即市场无法或者基本上无法提供这类产品。 2.瓦格纳法则:瓦格纳认为:“随着人均产出的增长,政府支出也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致国家活动的增长,把导致政府支出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 3.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财政政策是由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资金的单方面.无偿转移,即通过公共支出将财政资金向微观经济主体进行单方面的无偿支付。这类支出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养老金.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捐赠等方面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5.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在一国的中央财政预算中,国债收入与财政支出之比。6.国家预算:政府预算,也称为国家预算.财政预算,是指经过法定程序编制.审查.批准的,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7.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的基本特征是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影响,一切预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编制预算。 8.阶梯发展理论:皮考克和威斯曼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并不是均衡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这种非均衡增长是在一个较大时期内交替进行的,因而,这一理论主要是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增长趋势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形态,从这些特定的时间形态中来寻找政府支出增长的根本原因。 9.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确保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责任和社会经济分配形式叱,“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人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10.国债:又称公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政府举借的债务,它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有偿条件下,筹集财政资金时形式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11.预算管理体制:是指确定中央和地方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12.投资性支出:投资性支出是指政府(或其授权单位)以投资者身份进入投资市场所发生的支出。特定的投资支出意味着所投资金不仅可以收回,而且可以得到增值,国家生产性投资都具有这一性质。广义的投资支出还包括国家财政用于非生产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支出,如行政机关办公楼的兴建.国有医院医疗设备的采买等。 1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指针对什么样的物品进行课税,即税法规定的课税目的物,明确对什么征税,又称课税客体,或征税对象。14.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来约束人们征税行为的一系列规则,是一个主权国家为实现其国家职能和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一整套税收法规.税收管理制度和税收征管办法的总称,是国家责成其代理人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中正确答案的字母标号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价格的变动全影响企业的( ),进而影响财政收入。 A、所得 B、营业额 C、财务 D、会计核算 2、( )是财政分配结构的中心环节。 A、税收收入 B、税收支出 C、财政收入 D、财政收支 3、(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C B、V C、m D、V,C 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 A、主观性 B、重要性 C、客观性 D、现实性 5、( )的职能是指借助合适的财政政策克服高的失业率和通胀。 A、监督 B、收入分配 C、聚财 D、稳定经济 6、1953年的所得税是指( ) 国营企业所得税 B、私营企业所得税 C、个人所得税 D、以上均不正确 7、国家通过法律程序规定的税种称为( ) A、正税 B、附加 C、税法 D、税制 8、征税活动的各种规定即( ) A、税制 B、准则 C、税法 D、条例 9、现行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局限于( ) A、工业 B商业 C、第三产业 D、农业 10、免税法可分为全额免税和( )免税。 A、部分 B、超额 C、累进 D、绝对 11、( )抵免适合于跨国子母公司或控股公司之间的税收抵免。 A、直接 B、间接 C、抵税 D、特别 12、关税是对( )我国关境的货物和物品征收的税。 A、进入 B、出口 C、进出 D、流入 13、社会集团购买力属于( )

A、建设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转移性支出 D、我国特有的经济范畴 14、以下哪面不是消费性支出( )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国防 15、财政支出的首要目标是( ) A、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 C、公平分配 D、国际收支平衡 16、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 B、农轻重 C、基建与更改 D、工业与农业 17、我国财政最大和最主要的支出类别是( )支出。 A、基本建设 B、文教科卫 C、行政管理 D、建设性 18、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 ) A、基本建设 B、更新改造 C、住宅建设 D、基础设施 19、非转移性支出是指( ) A、社会保障 B、补贴 C、国债利息 D、行政管理 20、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 A(社会保障 B、资本转移 C、财政补贴 D、债务利息 21、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 ) A、各项税收 B、利润 C、收费 D、债务 22、国家基本的财政计划称为( ) A、经济计划 B、国家预算 C、收支方案 D、国家扶算 23、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 ) A、税收 B、利润 C、国债 D、财政贷款 24、《预算法》规定,从( )年起国债不再作为财政收入,而是作为弥补赤字的手段。 A、1979 B、1992 C、1994 D、1995 25、预算外资金是( )的组成部分。 A、预算同资金 B、财政资金 C、银行资金 D、国债

2016年自考财政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2016年自考财政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第1章财政学导论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 1、下述()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A、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 A、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3、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该多大? B、某项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哪些群体? C、降低关税之后我国进出口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D、发行一定规模的国债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经济? 4、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A、我国公共部门或财政的规模是过大了还是过小了? B、对电讯行业是否需要政府规定价格?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D、税收的累进程度多大为宜? 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A、税式支出 B、公共定价 C、政府担保 D、转移支出 第二部分多项选择题 1、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实证分析? A、税负归宿理论 B、公共选择理论

C、最优税制理论 D、公共定价理论 答案与解析:选AB。CD两项属于规范分析。 2、下述财政学中的理论()属于规范分析? A、公共产品有效配置理论 B、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理论 C、税收对劳动、储蓄及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 D、最优税制理论 3、下述()单位属于公共部门 A、政府机关 B、公立大学 C、国有企业 D、国有银行 4、下述()单位属于政府部门 A、卫生部 B、国有企业 C、军队 D、国有银行 5、下述哪些政府行为包含着隐性的收支?() A、间接税 B、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C、税收优惠 D、通过罚款、没收取得收入 第三部分判断题 1、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组织生产。() 2、私人生产的产品一定是私人产品。() 3、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是公共产品。( ) 4、能够通过收费来补偿成本的产品一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 5、私人产品有时也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6、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 7、公共生产是政府改变收入分配的手段之一。() 8、政府规定价格必定会造成销售者的利益转移给购买者。()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财政学》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以下各种财政收人形式中,()不属于强制性财政收入。 A.国有企业收人B.规费收入C.税收收入D.债务收入2.()在我国的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 A.行政管理支出B.社会文教支出C.经济建设支出D.国防支出3.我国经常性预算收入主要是指()收入。 A.各项税收B.利润C.收费D.债务 4.在我国财政预算收支科目设置上,对于价格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的处理方法是:()。 A.两者都列入财政支出B.企业亏损补贴冲减财政收入,价格补贴列支 C.两者都冲减财政收入D.价格补贴冲减财政收入,企业亏损补贴列支 5.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在财政收入中被称为()。 A.使用费收入B.规费收入C.特许费收入D.劳务费收入 6.( ) 的税负转嫁方法是指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的课税,将今后若干年应纳的税款,在所购商品价格中预先扣除,然后再从事经济交易。 A.税收前转 B.税收资本化C.税收后转 D.税收消转 7.公债偿还资金的最终来源主要是()。 A.预算盈余B.发行新债收入C.税收收入D.利润上缴收入8.物价上涨,采用()对财政不利。 A.累进税制 B.比例税制 C.定额税制 D.三种税制都对财政有利9.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关系是( )的比例关系。 A.积累与消费B.农轻重C.基建与更改D.工业与农业 10.发行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方式,从()开始。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11.在以下财政支出项目中,用于转移性财政支出项目的是()。 A.公共工程投资B.国防军费开支C.事业费支出D.失业救济 12.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原因主要是()。 A.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过低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盲目性和失灵现象 C.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差D.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成本过高 13.最能保证财政收入稳定性的收入形式是()。 A.税收B.国有资产收益C.债务收入D.规费收入 14.物价上涨,采用()对财政有利。 A.累进税制B.比例税制C.定额税制D.三种税制都对财政有利 15.从价值形态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 A.固定成本CB.可变成本VC.剩余价值MD.以上都不对 16.将下列概念按其范围从大到小排序。() A.国债公债外债B.公债国债外债 C.外债国债公债D.公债外债国债 17.有偿性的财政收入形式是()。 A.税收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C.发行公债D.教育附加费18.我国转移性支出中,过去比重很小,现在开始上升,将来会进一步上升的是()。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财政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财政从本质上看是属于()范畴。 A. 生产 B. 分配 C.交换 D.消费 2、在封建社会,财政分配以()形式为主。 A. 力役 B.实物 C.价值 D.劳动 3. 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 A. (C ) B. (C+V) C. (V+M) D.(M ) 4、财政分配的基本特征是()。 A. 惩罚性和无偿性 B.惩罚性和补偿性 C.强制性和无偿性 D.强制性和补偿性 5、财政起源于财政产生相比较,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A. 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长 B. 财政起源比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短 C. 财政起源与财政产生经历的时间一样长 D. 两者的比较视具体情况而定 6、()是现代干预主义的鼻祖。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阿道夫·瓦格纳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7、把政治家描绘成一个“政治企业家”的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米尔顿·弗里德曼 B.詹姆斯·M ·布坎南 C.约瑟夫·E ·斯蒂格里茨 D. . 阿道夫·瓦格纳 8、说明财政运行在历史、现在及未来的一个区间的发展取食的研究方法属于()。

A.定性研究 B.定量研究 C.静态分析 D.动态研究 9、实证分析也称()。 A.主观分析 B.客观分析 C.理论分析 D.经验分析 10、财政分配的目的是()。 A.政府为了生财 B.政府为了聚财 C.政府为了维护统治 D.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 1.B 2.B 3.D 4.C 5.A 6.C 7.B 8.D 9.B 10.D 第二章经济形态与政府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一个不是自然经济的特征。 A.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B. 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C. 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D. 自然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2、()是封建社会的基础。 A. 自然经济 B. 商品经济 C. 市场经济 D. 计划经济 3、下面哪一个不是计划经济的特征。 A. 国有制占主导地位 B. 经济决策权的部分集中 C. 生产单位从属于行政等级制度 D. 国家通过至上而下的命令协调经济活动

《财政学》练习题(1-6章)(含答案)

《财政学》第一至六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财政产生的物质条件是( B )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私有制的产生 D、阶级的出现 2.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是( D ) A、私有制的产生 B、阶级的出现 C、生产力的发展 D、国家的产生 3.一般来说,下列哪些物品是纯公共物品( B )。 A、花园 B、国防 C、教育 D、私人住宅 4.下列哪项不属于财政政策的目标?( D ) A、资源配置效率 B、收入分配公平 C、经济稳定发展 D、财政监督 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分析( A )是确定政府经济作用的主要依据。 A、市场失灵 B、计划失灵 C、GNP D、GDP 6.从财政的本质来看,财政体现的是( B )。 A、以社会团体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B、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C、以企业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D、以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是( C )。 A、公务员的工资 B、法院法官的工资 C、企业职工的工资 D、解放军战士的津贴 8.若按社会中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分类,以下各项支出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B )。 A.基本建设支出 B.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D.价格补贴支出 9.按国家职能分类,所占数额最大的是(A )。 A经济建设支出 B投资性支出 C行政管理费支出 D积累性支出 10.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生产和就业的支出是( D ) A积累性支出 B消费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 D转移性支出 11.以下各项指标更能反映财政活动规模实际状况的指标是( A )。

A.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 B.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C.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D. 财政投资占GDP的比重 1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A )。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经济政策 13.尽管政府采购的数额巨大,但它也只是( B )的一部分。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财政补贴 D.财政透支 14.政府采购中最能体现公开原则的采购方式是( B ) A.询价 B.招标 C.协商 D.谈判 15.下列项目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是( B ) A.财政部对于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 B.国防科工委对于两文卫星测控中心某项新技术发明的资金拨款 C.国家对东南亚海啸灾害的捐款。 D.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为长江三峡工程的某项技术论证所提供的资金支持 16.国防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变动趋势是( D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基本保持不变 D.随国际形势变化而波动 17.社会消费性支出属于(A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专项支出 18.用于基础性科学研究的经费应当由( C )承担。 A.银行 B.金融市场 C.政府 D.微观主体 19.医疗卫生服务应当主要由( C )承担。 A.福利机构 B.金融市场C.政府 D.微观主体 20.我国目前点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为( A )。 A.现收现付制 B.基金制 C.收付实现制 D.社会保险税 21.社会消费性支出满足的是( B )。 A.准公共需要 B.纯社会 C.私人需求 D.以上都不对 22.农业投资的收益率应当( A )全社会的投资收益率,否则农业部门即使产生了利润也不会向农业投资转化。 A.≥ B.≤ C.= D.< 21.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必须( A )农产品生产的投入成本,否则农业部门的积累无从产生。。

《财政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含义与基本特征。 财政就是一个经济范畴,就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就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 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 二、试述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排她性与非排她性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她性与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她性与非竞争性) 三、财政有哪些职能?如何实现这些职能? 1、配置资源: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与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的投资、税收政策与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与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与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分配收入: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与福利水平。 第二章 四、试述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的理由。 1、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就是不可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2、非竞争性与非排她性决定。 3、政府的性质与运行机制决定了她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 五、什么就是公共定价?它有哪些方法?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与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与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与收费标准就的确定就就是公共定价。 方法:平均定价法二部定价法负荷定价法 六、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也成为成本----收入分析法,就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分析对比,更多的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社会效益与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第三章 八、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与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因素:财政就是否稳定、政体结构与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

财政学考题及答案

1、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在最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过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即最优的资源配置。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效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都必须面对资源的稀缺性,对资源作出选择,必须回答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方向.所以,资源配置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 2、什么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市场配置有效的实现需要完全自由竞争、无外部性、信息完全对称等条件为前提,而现实中不具备这些条件。市场机制存在的这种缺陷导致的资源配置的低效,称之为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垄断(规模效应、先发优势—>垄断地位—>太高物价超额利润、资源配置不足、社会总福利下降)、信息不对称或不充分(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效率和公平,收入差距过大产生社会问题,影响效率)、经济波动(价格波动与生产周期的不匹配 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等。 3、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十八届三种全会中的定位,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维护市场统一;第三,促进社会公平;第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资源配置,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乃至社会总产品的配置。政府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财政预算制度、公共工程、直接投资、税收优惠补贴、公共财政规模) 收入分配,即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结果进行纠正,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配的界限) 经济稳定和发展,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税收补贴投资的调节,对公共需求、特定发展的支出) 4、正、负外部性各指什么 外部性即外部效应,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正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溢出效应,但其他经济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无偿地享受福利。 负外部性,一项市场活动对他人或公共利益有减损,而实施者不必为此承担代价。 5、公共选择下的政治均衡是如何实现的 公共选择理论,是使用经济学的理论假设和方法,研究公共决策问题。 指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与产量,以及相应的税收分摊。把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是对资源配置的非市场决策。 公共选择经过立宪、立法或议会、行政与司法三个阶段来实现这种均衡。

全国自考财政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试资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7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财政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0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财政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A. 集中性 B. 强制性 C.无偿性 D. 政府主体性 2.我国预算年度起止期间是() A.1 月 1 日起至同年12 月 31 日止 B.4 月 1 日起至下年 3 月 31 日止 C.7 月 1 日起至下年 6 月 30 日止 D.10 月 1 日起至下年9 月 30 日止 3.区别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 纳税人 B. 课税对象 C.税率 D. 税源 4.按计税依据不同,可以把税收划分为() A. 直接税与间接税 B. 价内税与价外税 C.从量税与从价税 D. 实物税与货币税 5.对预算编制、审核和批准过程进行的监督是() A. 日常监督 B. 事前监督 C.事中监督 D. 事后监督 6.下列项目中,属于经常性预算收入的项目是() A. 税收 B. 公债 C.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D. 国有资产出让收入 7.就财政监督的主客体而言,广义的财政监督是指() A.财政部门对社会公众的监督 B.财政部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监督 C.社会公众对财政部门的监督 D.社会公众对财政活动的监督 8.反映政府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的指标是() A. 公债负担率 B. 公债偿债率 C.公债依存度 D. 居民应债率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