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

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

针灸结合蒙药治疗原发性痛经36例

痛经的针灸治疗思路

痛经的针灸治疗思路 痛经,又名经行腹痛,是女性在月经前后,或者在月经期间,出现的小腹部或者腰骶部位的疼痛,这种表现伴随着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特别是一些青年最为多见。 在临床中如果有痛经的患者,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诊断,那就是需要明确是原发性痛经还是继发性痛经,所以相关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特点,一般在月经前或月经来潮时开始出现剧烈的疼痛。通过检查已经排除了明显的盆腔内器质性的改变。所以我们把这种痛经又叫做功能性痛经。这种疾病的病因并不是很确切。应该和子宫的发育和内分泌有一定的关系。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素体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还和患者所处的生理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按照中医理论。出现疼痛,需要明确寒热虚实,但是在临床中以实证个寒证多见。具体说也就是由于情志不随,肝气郁结,气血循行受阻。或者长期受寒着凉,寒邪侵袭胞宫,而造成了气血循行不畅。也许有些是由于素体阳气不足,脾气虚弱而造成经脉失荣,出现疼痛。 有很多患者出现痛经之后,不愿意去医院治疗,而自己有没有很有效的方法来调制,单纯依靠止疼药治疗,由于这些药物存在一定的耐药

性和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所以我们在推荐患者治疗时,建议采用口服中药或者针灸的方法来治疗。 运用针灸疗法来治疗痛经,疗效是十分肯定的。一般在月经来潮前7天开始治疗。选取的穴位大多是内关,关元、血海、三阴交、地机。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辨证的加减一些穴位。如果是由于肝气郁滞,加太冲、阳陵泉、期门。由于寒湿凝滞,一般加八髎、命门。气血虚弱加足三里。月经来潮时停止针灸。 这种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痛经的预防治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平时和经期一定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穿暴露裙和腰骶部的衣服,特别是冬季,一定要防寒保暖。避免用冷水洗头,洗澡和洗脚。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情,保持身心愉快,保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寒凉的食物,特别是一些凉饮料和凉啤酒。 通过有效的针灸治疗,调整不正常的生活习惯。很多患者的痛经都能够得到圆满的治疗和康复。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18, 7(6), 364-370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8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e2845623.html,/journal/tcm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e2845623.html,/10.12677/tcm.2018.76061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Lei Lei1, Xin Deng1, Yao Zheng1, Yan Li1, Yongfeng Zhou2, Yongshen Ren1*, Ping Zhang2* 1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2Center for Integrative Medicine, 302th Military Hospital of China, Beijing Received: Nov. 2nd, 2018; accepted: Nov. 14th, 2018; published: Nov. 21st, 2018 Abstract Dysmenorrhe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s.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secondary dysmenorrhea. Most dysmenorrhea patients are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their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are very complicate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is prone to drug resistance and adverse reaction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has a unique advantag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and the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primary dysmenorrhea. Keywords Primary Dysmenorrhe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view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 雷蕾1,邓鑫1,郑尧1,李燕1,周永峰2,任永申1*,张萍2* 1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 2解放军第302医院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北京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2日;录用日期:2018年11月14日;发布日期:2018年11月21日 摘要 痛经是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大类。大多数痛经患者为原发性痛*通讯作者。

治疗各种痛经的中药方

女性朋友深知痛经发作时痛苦不堪的滋味,其实中医有很多秘方,可以彻底解决痛经。治疗痛经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1、经行胁痛痛经情况是行经时两胁作痛,甚至胁内有块,疼痛不已,经血紫暗,当理气活血化瘀。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取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各15g,元胡5g,沉香10g ,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5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2、经行关节痛痛经情况是行经时周身骨节疼痛。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药用乌药、川芎、白芷、陈皮、枳壳各10g,干姜、甘草各7g,僵虫、麻黄各6g,生姜3片,葱白1茎,水煎温服,每日1剂,连服6剂。 3、经前腹痛痛经情况是经前腹痛多系寒凝血滞,常表现为少腹冷痛异常,宜服温里活血化瘀方剂。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取当归尾、川芎、赤芍、丹皮、制香附各12g,元胡5g ,生地10g,红花、桃仁各4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行经前7日开始服用,行经时停服。 4、经后腹痛痛经情况是行经之后腹痛多是血虚夹滞所致,宜补虚通滞。 中医治该类型痛经方药:药用党参、白术、醋香附、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各12g,炙甘草8g,木香3g,青皮10g,生姜2g,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 博粹堂中医辩证三期治月经不调 一、经前调气:气顺血和、症状自消很多女性在行经之前,自觉心烦易怒、乳房胀痛,这是气行不畅,肝郁气滞的典型症状。情志不舒,肝气不顺,经欲行而瘀滞,则乳房胀痛。故以调气为先,在月经来之前的一周以中药汤剂配“经灵散”调理,气血顺和,症状则缓解。 二、经期调血:调和脾胃:引血归经治血先治脾。脾主生化,脾胃一旦虚弱了,生化之源匮乏,血液来源不足,就会血海空虚,引起月经不调。一般来讲,月经期间不服药。但是痛经、血滞、有崩漏症的必须遵循“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原则。脾气虚则血不固,就会出现月经淋漓不断、逾期不净、崩漏等。故补气健脾,引血归经。 三、经后调补:滋养肝肾,补气养血调经肝为先。经后失血,气血较虚,要适时而补。肝藏血,女以血为本,肾藏精,是孕育之根。因此,治疗月经不调,要以滋补肝肾、补气养血为本。月经调理正常了,可根据体质调配一些养生膏方,如十全十美膏、暖宫调经膏等,健脾固本,补气养血,促进健康。

痛经怎么缓解 12个小妙招帮你缓解疼痛

痛经怎么缓解12个小妙招帮你缓解疼痛 生理痛让很多女性都觉得非常的痛苦,那么对于对于这种疼痛,有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缓解方法呢?痛经吃什么能够缓解呢?不要着急,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九个小妙招,让你能够轻松摆脱痛经的困扰哦!是不是很心动呢?那就赶紧跟着小编了解下痛经怎么缓解吧! 女性缓解痛经的12个方法 1、练习瑜伽操 其在月经来临前夕,走路或从事其它适度的运动,将使你在月经期间较舒服。瑜伽也有缓和的作用。举例如下。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保持这姿势,直到感到不舒服为止。 2、保持温暖 这一点,相信很多女性应该都非常了解,也有实际努力的去做。在经期的时候,保证身体的温暖,同时放松身体,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帮助减轻痛经的困扰。而最简单的保暖方法就是多喝热水或者在腹部放置温热的热水袋,都是非常有效的哦! 3、饮食均衡 医师说:“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过量的甜食及咸食。”虽然健康的饮食无法消除痛经,但对改善全身的健康状

况却有神奇功效。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它们会使你胀气及行动迟缓,多吃蔬菜、水果、鸡肉、鱼肉,并尽量少量多餐。 4、服用维他命补充矿物质 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之后,已较少发生痛经。建议服用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且剂量低者,一天可服用数次(饭后)。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痛经。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5、泡矿物澡 在温水缸里加入1杯海盐及1杯碳酸氢钠。泡20分钟,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缓和经痛。 6、避免咖啡因 为什么要避免咖啡因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是,很多女性的痛经都与神经紧张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摄入咖啡因会导致我们的身体更加的紧张,从而加重我们经期的不适。其次,经期摄入咖啡因,还会刺激到我们的肠胃,影响我们的健康,因而在经期最好避免咖啡因。 7、禁酒 假使你在月经期间容易出现水肿,则酒精将加重此问题。勿喝酒。如果你非喝不可,则限制在1一2杯酒之间。 8、服用止痛药 阿司匹林及acetaminophen可缓解经痛。然而,更有效的

调节痛经的6种方法

经常看到痛经的女生在月经期间苦不堪言,无法正常的工作,严重影响的女性的生活质量。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表现为月经期间或是月经前后出现明显的小腹痉挛性疼痛坠胀,甚至连带腰酸痛不适,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头晕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面色苍,出冷汗,手脚冰冷,剧痛昏厥等危象。 1、为什么会产生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一种是无生殖系统明显病变的,而从初潮开始就会发生;而继发性痛经可能是由生殖系统病变而导致,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腹异位等。可见继发性疾病可通过治疗生殖系统疾病而得到缓解。 2、痛经的危害 (1)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研究发现大部分不孕者都有痛经的症状,不仅如此,痛经的女性还会出现习惯性流产等症状。 (2)用痛经症状的女性更容易患其他的如乳腺疾病等妇科疾病。 (3)痛经会影响身体的气血通常,就如中医所说的气滞血瘀,这样容易导

致色斑,痤疮等,影响女性的面容。 (4)痛经极其容易造成阴道干涩,致使夫妻性生活不和谐。 (5)当痛经发作时,会严重影响女性的精神状态,引发焦虑抑郁等不安的情绪。 3、痛经怎么调理? (1)中医理论认为疼痛由于血瘀所致,所谓“不通则痛”,所以平时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的食物,如桂圆、红枣等。 (2)保持良好的心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要了解痛经的缘由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这样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有助于缓解疼痛。 (3)适量的运动,资料表明,适量运动对痛经患者是有益的,通过运动,可减少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并且减轻疼痛的程度;还可以进行瑜伽锻炼,瑜伽锻炼有些姿势方便经血外流、解除盆腔瘀血,减轻疼痛和腰背不适症状。 (4)平时忌食生冷寒凉的食物,痛经有可能由于宫寒导致,生冷刺激的食物对女性身体有一定的刺激,导致气血不通畅。 (5)尽量不要熬夜,保持规律的作息;熬夜会导致女性休息不够,易导致女性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引发各种妇科疾病,导致痛经的症状。 (6)多吃大豆、豆腐等豆制品;豆类食品中富含植物雌激素,可以预防卵巢的早衰,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痛经。

针灸治疗痛经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且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本病多见于未婚或未育青年妇女,国外报道原发性痛经发病率为43%~90%,国内报道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目前西医治疗PD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避孕药、钙离子阻滞剂、β-受体兴奋剂等,疗效肯定,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缺乏远期疗效,停药腹痛又作。近年来的临床资料显示,中医疗法具有满意的近期疗效和远期随访疗效,尤其是针灸疗法,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现将近10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 本病中医学又称“经行腹痛”。《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明代《景岳全书》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中医学认为,本病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常由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临床上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虚弱、肾气亏损等证型。治疗以散寒通络、调理气血冲任为主。现代医学认为痛经主

要与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2治疗方法 针灸直接刺激经络系统,疏通脏腑,调理气机,还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液流变性,解除痉挛性收缩,改善子宫微循环,从而达到止痛之目的。大多数医者在应用针灸治疗痛经时用的是多穴处方,强调辨病为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有一部分医家仅用双穴治疗痛经,用得最多的双穴处方是三阴交配合谷,三阴交调经,合谷止痛。针灸选穴应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为:三阴交、关元、足三里、气海、中极、次髎、子宫、血海、地机、合谷、太冲[1]。 2.1毫针 Caroline A. Smith[2]将原发性痛经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湿热下注、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等型,以针刺公孙、归来、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为主,根据不同证型加减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92例,疼痛及相关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假针灸组,尤其是心情改善与止痛药减少方面。V.Iorno[3]辨证选穴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抵抗的痛经患者15例,疼痛强度有显著改善,原发性痛经疼痛减轻程度优于继发性痛经。张连媚等[4]采用单纯针刺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尤其是即时镇痛,效果显著;蒋鸿云[5]通过针刺合谷、三阴交、中级、气冲等穴位,能明显缓解局部深层组织包括体腔脏器肌肉痉挛性疼痛,加快局部血运,起到理气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付蕾[6]将10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有哪些,很多女性非常关注这类问题,因为痛经问题,不是存在于个别女性的身上,而是有很大一部分年轻女性被痛经所困扰。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 临床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的周期、量、色、质以及兼证、舌苔、脉象而辨别寒热虚实。 气滞血瘀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治则,膈下逐瘀汤加味,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各12克,枳壳、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参30克。 寒湿凝滞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则为温经化瘀、散寒利湿,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各6克,延胡索、川芎、苍术各9克,没药、赤芍、蒲黄、五灵脂、乌药、吴茱萸各12克,当归、茯苓各15克。 气血虚弱经后1~2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阴部下坠,痛而喜按喜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少便溏,舌质淡,脉沉弱。以益气补血止痛为治则,圣愈汤加减,人参(先煎)、当归、熟地、鸡血藤各15克,黄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红花12克。 肝肾亏损经后1~2日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酸胀,经色暗淡而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或潮热,脉细弱,舌苔薄白或薄黄。以益肾养肝止痛为治则,调肝汤加味,当归、山茱萸、阿胶(烊化)、山药、香附各12克,白芍、巴戟天、熟地各15克,甘草6克,枸杞子30克,丹皮9克。 以上各型应根据兼证不同加减用药。 中医治疗痛经方法有:针灸、推拿、按摩、磁疗、膏药、食疗等法,一些中成药也可以治疗痛经。 1、针灸治疗:痛经发作时,针(或灸)主穴:气海、合谷、三阴交;配穴:关元、子宫、

中医辨证治痛经

中医辨证治痛经 摘要: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对于痛经病首先要分辨是经前痛、经后痛或经期痛,其次要弄清月经量的多与少、经色、舌苔脉像以及伴有的其他症状;疼痛时间、部位、性质、经色等可作为鉴别痛经的证型方法。通过辩证论治,中医中药在调理妇科疾病中疗效确切,患者满意。 关键词:痛经;中医;辨证 月经是妇女的正常生理现象,健康的女子一般14岁左右开始来月经,医学上称之为月经初潮,月经初潮时不应该发生疼痛,即使腹部不适也只有轻微胀痛,这属于正常现象不算是痛经。 但是有的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腹部疼痛剧烈,甚至不能忍受并伴有腰酸、乳房胀痛、精神怠倦、食欲不振等症状,重者更有恶心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全身症状,称为痛经。 1 病因病理 祖国医学对痛经的病因有许多论述,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如张景岳《妇人规》一书中记载:“凡妇女但迂经期则必作痛或食则吐,身体困倦或发寒热者是禀气不足”,指出痛经是由于气血亏虚。《付青主女科》一书说:“妇人少有腹痛,于经后者,人以气血之虚也,谁之是肾气这涸乎。盖肾水一虚则不能涵木。肝木亢盛则气必逆故而作痛”,指出痛经是由于肾虚肝郁。《丹溪心法》记载:“临行时腰疼痛乃是气滞有血淤。”说明由于气郁或淤血可引起痛经,又云:“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者,血热气实也。”《巢氏病源》记载:“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内伤气血以致体虚,风冷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滑伯仁说:“经前脐痛绞痛如刺,寒热发作,下如黑豆汁,两尺沉涩,急此由下焦寒湿之邪博于冲任”。 总的来说,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使气血运行不畅影响月经而产生疼痛。 痛经又分虚实两类。 1.1 虚症 久病体虚弱,气血受损造成气血虚弱胞脉失养,而致痛经。 1.2 实证 (1)气滞血淤:情志失调、肝气不舒、气机不畅、气不引血、血不流通,以致冲任二脉不利经血,滞于胞宫而作痛。

19种偏方调治胃痛

19种偏方调治胃痛 偏方一、消食方 配方:山楂、麦芽100克,神曲、粳米各50克,莱菔子20克,木香10克,白糖适量。 制法:将以上六味一同炒至米黄,研为粉末。 偏方二、山楂蜂蜜饮 配方:山楂、山楂叶15克,蜂蜜适量。 制法:将山楂、山楂叶加适量水煎煮15分钟,然后滤渣取汁,调入蜂蜜即可。 功效:主治伤食胃痛。 用法:候温饮服,每日3次。 偏方三、内金散 配方:鸡内金5个 制法:将鸡内金洗净,放入铁锅内用微火焙干,研成细末。用法:消积滞、健脾胃,适用于食积不化所致的胃痛。 用法:每次取3克内金粉,用开水送服,每日3次。 偏方四、大麦芽茶 配方:茶叶8克,大麦芽30克

制法:将茶叶、大麦芽放入有盖的杯中,注入开水焖泡5分钟即可。 功效:消食导滞,适用于食滞型胃痛。 用法:代茶饮,不拘时。 偏方五、生姜鲤鱼汤 配方:鲫鱼1条,生姜30克,陈皮10克,胡椒3克,盐适量。 制法:将鲫鱼除去鱼鳞剂肠杂、洗净;生姜、陈皮、胡椒用纱布包好,放入鱼肚内,然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煨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温中理气、散寒止痛,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 用法:拣去鱼肚内布包,趁热吃鱼喝汤。 偏方六、葱白汁 配方:葱白50克,香油10毫升 制法:将葱白捣烂,绞取汁液。 功效:温中散寒、温胃止痛,主治急性胃痛。 用法:取一勺葱白汁送入口中,然后以香油送服。 偏方七、肉桂丁香散 配方:肉桂15克,丁香15克,冰片10克。

制法:将上述三味一同研为细末。 功效:主治虚寒型胃痛,尤其适合阵发性胃剧烈疼痛时服用。用法:每次0.3~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偏方八、醋泡姜糖茶 配方:生姜50克,白醋250毫升,红糖适量。 制法:将生姜洗净、切片,用白醋泡2天 功效:适用于着凉受寒所致的胃痛。 用法:每次取3片醋泡生姜和1匙红糖,用开水冲泡10分钟后服下,每日2次。 偏方九、艾叶敷脐方 配方:艾叶、白酒适量。 制法:将揉碎,用酒炒热。 功效:湿胃止痛,适用于寒邪客胃型胃痛。 用法:纱布包裹,敷肚脐,直至疼痛缓解为止(外加暖水袋熨之更妙)。 偏方十、麦芽青皮煎 配方:生麦芽30克,青皮10克 制法:将生麦芽与青皮一起加适量水煎煮20分钟,滤渣取汁。

27种偏方调治肝炎

27种偏方调治肝炎 偏方一、大黄茶 配方:生大黄15克。 制法:将生大黄用清水洗净后,切片,放入瓷杯中,冲入沸水,焖盖5分钟。 功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代茶饮,每日1剂。对因发热、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应给予适当补液,症状缓解后即停止补液。大便溏者,可减少大黄用量,并加米汤。凡服此茶症状基本消失,检查肝功能基本正常时,仍需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但生大黄用量应改为每天3~5克。 偏方二、大黄麦芽汤 配方:酒蒸大黄40克,生麦芽30克。 制法:将酒蒸大黄、生麦芽加适量水煎汤,滤渣取汁。 功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1日2次,每日1剂,儿童剂量酌减。一般服药后当天尿量即增加,黄疸在6~8天内消退,肝功能在3周内恢复正常。

偏方三、红木香散 配方:红木香适量。 制法:将红木香研成细末备用。 功效:适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服药后,血清转氨酶多数在3周内恢复正常。但对麝浊度明显升高者,降浊效果不显。 用法:每天9~18克,分3~4次口服。 偏方四、芜菁散 配方:芜菁散适量。 制法:将芜菁子洗净,晾干,研成细末。 功效:清热、祛湿、润肠,用治黄疸型肝炎、便秘。 用法:每次取10~15克,用开水调服。 偏方五、鸭跖草汤 配方:鸭跖草30~60克。 制法:将鸭跖草洗净,加适量水煎煮,滤渣取汁。 功效: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用法:分2次服,每日1剂,15~20天为1疗程,不加其他药品。食欲差者,可静滴葡萄糖液。

偏方六、三草煎剂 配方:白花蛇舌草30克,金钱草20克,益母草10克。 制法:将白花蛇舌草、金钱草、益母草一起加水600毫升,浓煎去渣取汁400毫升,加适量白糖调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散结消肿,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用法:每天3次,每次服100毫升,连服2周为1疗程。儿童剂量减半。 偏方七、大青叶合剂 配方:大青叶20克,茵陈30克,板蓝根、龙胆草各12克,车前子9克。 制法:将上述五味药加适量水煎至300毫升,滤取药汁。 功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用法:成人2次分服,儿童酌减。 偏方八、清肝煎 配方:茵陈45~60克,连翘、蒲公英各30~40克,郁金,丹参各10~25克,青黛6~10克。 制法:将上述六味药材加适量清水煎汤取汁,连煎2次,将所得药汁混匀。 功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3月/17日/第014版 适宜技术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放心 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又称功能性痛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多见于未婚或未孕妇女,经生育后痛经缓解或消失。该病属于祖国医学“痛经”、“经行腹痛”范畴。痛经治疗原则以通调气血为主,然而病因不同,证有虚实,治法各异。 每次经前1~2日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常伴胸胁、乳房肿胀,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证属气滞血淤,治宜行气活血止痛。选取气海、中级、关元、带脉使用泻法针刺。亦可用梅花针刺关元、气海,加拔罐治疗。 经期或经前小腹胀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胀痛、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时或有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黄而腻、脉弦数或滑数。证属湿热下注,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选取气海、关元、天枢、三阴交、间使、合谷、足三里用泻法针刺。亦可用三棱针点刺以上诸穴,加拔罐治疗。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后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红不鲜且有瘀块,或如黑豆汁,舌边紫、苔白腻、脉象沉紧。证属寒湿凝滞,治宜温经散寒除湿,活血祛瘀止痛。选取关元、阳交、内庭、合谷、肾俞。关元可加炙法。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喜按、得热则舒、经量少、经色黯淡、畏寒肢冷、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苔白润、脉沉。证属阳虚内寒,治宜温经暖宫,化瘀止痛。采取温针治疗:脐下3寸取关元穴,用毫针直刺入1.5寸深,得气后用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以关元穴为中心点,上下左右1寸处,各刺1针,深1.5寸,取10~20cm长的艾段,套在针柄上点燃,每日1次,每次在每根针上连用2~3个艾段,3次为1个疗程,痊愈后为巩固疗效,分别在两个月经周期治疗1~2次即可。 经后1~2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喜揉按、经量少、色淡质黄,或神疲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脉细弱。证属气血虚弱,治宜益气补血,调经止痛。选取白劳、肾俞、关元、归来用补法针刺。 第1页共1页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中医治法比较综述

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中医治法比较综述 第一临床医学院吴晓雄 2014013084 中西医摘要:痛经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作时会引起下腹疼痛,严重者可伴有手足厥冷、甚者晕厥、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痛经可分为两类: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发于育龄期女性,占痛经90%以上;在中医看来,痛经有寒热虚实等证型,但以寒凝血瘀型为多见,此症以发作时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血黯有块,舌黯,苔白,脉沉紧为辨证要点。治疗上,有内服,外敷,推拿,针灸等,各种治法杂多,没有形成规范,这些问题有待临床医生们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寒凝血瘀、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 一、各种治法 一、1、内服 少腹逐瘀汤加减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治法: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具体方药为:当归、川穹、川楝子、艾叶、赤芍各10g,失笑散(包煎)20g,没药、延胡索各15g,小茴香、干姜各6g,肉桂(后下)3g 恶心呕吐明显加半夏10g,吴茱萸3g;手足不温去肉桂加桂枝10g;血块较多者加三棱、莪术各10g,头晕加钩藤、天麻各10g。 服法:经期前4天开始服,口服,日1剂2次,连续7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 治疗效果:总为30例,其中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 自拟附没痛经方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治法:温阳散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具体方药为:制附子(先煎)6g,延胡索、当归各12g,没药、莪术各9克,失笑散18g、肉桂(后下)5g。 服法:口服,日1剂2次。经期前3天开始服,连续7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 治疗效果:总为35例,其中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4% 琥珀散加减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治法: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具体方药为:熟地黄、延胡索、当归、赤芍药各15g,三棱、莪术、刘寄奴、牡丹皮、乌药各10g,肉桂5g。 寒邪较重加小茴香等;有血块者加桃仁等;乳房胀痛者加香附等;恶心呕吐者加砂仁等;腰部酸痛者加杜仲等。 服法:经行前5天开始服药,日1剂2次,连服10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 治疗效果:总为30例,其中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针灸治疗痛经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得研究进展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就是指月经前及行经期间,下腹及腰部痉挛性疼痛,严重时伴有恶心、呕吐、肢冷,且不伴有明显得盆腔器质性疾病。本病多见于未婚或未育青年妇女,国外报道原发性痛经发病率为43%~90%,国内报道痛经发病率为33、19%,其中原发性痛经占36、06%。目前西医治疗PD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避孕药、钙离子阻滞剂、β-受体兴奋剂等,疗效肯定,但均具有不同程度得副作用,且缺乏远期疗效,停药腹痛又作。近年来得临床资料显示,中医疗法具有满意得近期疗效与远期随访疗效,尤其就是针灸疗法,具有很好得推广价值。现将近10年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得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原发性痛经得病因病机 本病中医学又称“经行腹痛”。《诸病源候论》中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明代《景岳全书》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中医学认为,本病与冲任、胞宫得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病位在子宫、冲任,以“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常由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得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得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临床上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气血虚弱、肾气亏损等证型。治疗以散寒通络、调理气血冲任为主。现代医学认为痛经主

要与人体得神经系统、内分泌、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 2治疗方法 针灸直接刺激经络系统,疏通脏腑,调理气机,还可以调节内分泌,改善血液流变性,解除痉挛性收缩,改善子宫微循环,从而达到止痛之目得。大多数医者在应用针灸治疗痛经时用得就是多穴处方,强调辨病为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有一部分医家仅用双穴治疗痛经,用得最多得双穴处方就是三阴交配合谷,三阴交调经,合谷止痛。针灸选穴应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为:三阴交、关元、足三里、气海、中极、次髎、子宫、血海、地机、合谷、太冲[1]。 2、1毫针 Caroline A、 Smith[2]将原发性痛经主要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湿热下注、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等型,以针刺公孙、归来、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为主,根据不同证型加减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92例,疼痛及相关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假针灸组,尤其就是心情改善与止痛药减少方面。V、Iorno[3]辨证选穴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抵抗得痛经患者15例,疼痛强度有显著改善,原发性痛经疼痛减轻程度优于继发性痛经。张连媚等[4]采用单纯针刺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尤其就是即时镇痛,效果显著;蒋鸿云[5]通过针刺合谷、三阴交、中级、气冲等穴位,能明显缓解局部深层组织包括体腔脏器肌肉痉挛性疼痛,加快局部血运,起到理气活血、调经止痛得作用。付蕾[6]将100例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芬必得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其结果

痛经的几种中医治疗方法

痛经的几种中医治疗方法(1)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痛经辨证首先要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疼痛程度,明察病位,分清寒热、康实,在气、在血。一般而言,痛在小腹正中,多为胞宫瘀滞;痛在少腹一侧或两侧,病多在肝:痛连腰低,病多在肾。经前或经行之初疼痛者多属实,月经将净或经后疼痛者多属虚。详查疼痛的性质、程度是本病辨证的重要内容,掣痛、绞痛、灼痛、刺痛,疼痛拒按多属实;隐痛、空痛、按之痛减多属虚;坠痛虚实兼有;绞痛、冷痛,得热痛减多属寒:灼痛,得热痛剧多属热。胀甚于痛,时痛时止多属气滞;痛甚于胀,持续作痛多属血瘀。 一般而言,本病实证居多,虚证较少,亦有证情复杂,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夹杂者,需知常达变。临证需结合月经期、量、色、质,伴随症状,舌、脉等综合分析。(二)治疗原则 痛经的治疗,应根据证候在气、在血,寒热、虚实的不同,以止痛为核心,以调理胞宫、冲任气血为主,或补气,或活血,或散寒,或清热,或补虚,或泻实。具体治法分两步:经期重在调血止痛以治标,及时缓解,控制疼痛;平素辨证求因以治本。标本缓急,主次有序,分阶段治疗。 痛经在辨证治疗中,应适当选加相应的止痛药以加强止痛之功。如寒者选加艾叶、小茴香、肉桂、吴茱萸、桂枝;气滞者选加香附、枳壳、川棟子;血瘀者选加三七粉、血竭、莪术、失笑散:热者选加牡丹皮、黄芩等。 (三)分型论治 1.寒凝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成周期后起,经血量少,色暗有外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苍白,脉沉紧。 证候分析:寒客胞官,血为寒凝,疼滞冲任,血行不畅,故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寒朝化,察滞智通,故得热痛减:寒凝血瘀,冲任失畅,可见周期后延,经色暗面有块;寒动内盛,阻遏阳气,故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暗,苔白,脉沉紧,均为寒凝血瘀之候。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少腹逐瘀汤:肉桂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赤芍蒲黄五灵脂没药延胡索 少腹逐瘀汤主治“小腹积块疼痛”或“经血见时,见腰酸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水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壮之”。方中肉桂、干姜、小茴香温经散寒;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蒲黄、五灵脂、投药延胡索化瘀止痛。寒散血行,冲任、子宫血气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 若小腹冷痛较甚,加艾叶、吴茱萸散寒止痛;若寒凝气闭,痛甚而厥,四肢冰凉,冷行漓,加附子、细辛、巴戟天回阳散寒;若伴肢体酸重不适,苔白腻,或有冒雨、涉水、久剧湿之地史,乃寒湿为患,应酌加苍术、茯苓、薏苡仁、羌活以健脾除湿。 2.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行不畅,色紫暗有块,块下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 证候分析:肝失条达,冲任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故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冲任气滞血瘀,故经量少,经行不畅,色暗有块;块下气血暂通,则疼痛减轻;肝郁气滞,经血不利,故胸胁、乳房胀痛。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均是气滞血瘀之候。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瘀汤(方见闭经)。

脐针针灸治疗痛经

脐,中医称为神阙穴。脐联系着全身经脉,各经气的循环,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脐部皮肤有多皱的特点,与药物接触面积大,最利于药物的吸收。脐疗治妇科病疗效好,无副作用,且方法简单,容易掌握运用。现将处方及专用敷法介绍如下: 治痛经:取肉桂15克、炝姜15克、茴香15克,上药研末,用米醋或黄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清洁消毒纱布1块,连用5-7天,痛经可愈。 疾病专题:痛经 治带下:取椿根皮20克、白果20克,黄柏20克。上药研末,用米醋或黄酒凋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清洁消毒纱布1块,用绞布固定即可,每日换药1次,连用5-7天,白带可明显减少。 食疗妙治“白带异常” 编辑推荐:白带是阴道粘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物等混合组成,其形成与雌激素的作用有关。 治恶阻:用公丁香15克、陈皮10克、半厚20克,共研细末,取新鲜生姜30克煎浓汁调为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纱布用绞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敷2-3次,此药可治脾胃虚寒、胃失和降、早孕的反应呕吐。 治胎动:苎麻根20克,杜仲30克、补骨脂2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荷直水调敷脐部。每日换药1次,连用3天。

此方能治肾亏气虚,冲任不固而致的先兆流产。 流产后的滋补菜单 月经不调:取当归30克、红花15克、月季花15克,上药研末,用茶叶水调敷脐部,再用纱布覆盖即可。每次在月经之前1天敷脐,连敷5-7天,至月经干净为止。此方对青年女子月经不调疗效最好。 治产后恶露不下:取益母草30克、红花15克、桃仁20克。上药研末,用黄酒调敷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连续用5-7天,恶露即可排出。 1. 尿频------坤位坎位乾位 2. 减肥----坤位兑位坎位 3. 青春豆----曲池血海驷马 4. 双下肢冷---坎位离位 5. 痛风------坤位 6.甲状腺-------艮位坤位 7.全身瘙痒----巽位离位 8.乳腺增生----艮位震位 9.心绞痛-----坎位离位 10.静脉曲张-----兑位艮位坎位离位 11.肺心病--------坎位离位兑位 12.皮肤溃疡----艮位坤位兑位--

很灵很灵的老偏方112个女人健康美丽小编方第四章巧治妇科疾病的老偏方

症状 痛经是指妇女月经来潮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部疼痛,或痛及腰骶 部,甚至剧痛昏厥,伴有腹胀、乳房不适等症状。 63. 痛经难忍时,不妨试试中药煮鸡蛋 治疗痛经,不妨试试中药煮鸡蛋 鸡蛋2枚、元胡15克、益母草30克、生姜3~5片。加适量的水煎煮,待鸡蛋熟透后,用干净的筷子把鸡蛋壳敲碎,再以微火煎煮10~15 分钟。食用时吃蛋,喝汤,早晚食用。 早晚一次韭菜汁加红糖,让痛经不再来 新鲜韭菜250~500克,洗净切碎,榨取韭菜汁。然后把适量的红糖用热水化开,加入韭菜汁即可服用,早晚各1 次。 当归生姜羊肉汤,既好吃又能治痛经 羊肉500克,洗净,切块,加入当归30克、生姜10~15片,一起煎 煮,待羊肉熟烂后,吃肉,喝汤,早晚食用。 乌鸡是治疗痛经的良药 乌鸡1只、党参30克、黄芪50克、益母草30~50克、香附15克、生姜3~5片、大葱白3~5根、大枣5~10枚。把药放入杀好洗净的乌鸡腹内,加适量的水煎煮,待鸡肉熟烂后,吃肉,喝汤。第四章 巧治妇科疾病的老偏方 154

自我诊断 月经来潮期间或者行经前后出现小腹疼痛、腹胀、腰骶部酸痛等不适症状。月经初期大多为实痛;月经的后期多为小腹痛,得温后或用手按揉后即可缓解,经血色淡而量少,经期大多延迟,经常怕冷怕凉。 痛经分原发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以未婚女青年多见,月经初潮时就有发生,大部分为先天性因素,如子宫过度前倾、后屈、子宫发育不良等引起。继发性痛经多见于已婚妇女,常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引起,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急慢性盆腔炎、子宫狭窄、阻塞以及子宫黏膜下肌瘤等。 老中医的话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病与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受寒受凉有关,并与体质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女性在经期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碍,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营养)而痛。其病变部位在胞宫、冲任,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疼痛。所以随月经周期而发作,与经期冲任气血的变化有关系。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尚未引起冲任、胞宫气血瘀滞或不足,所以不发生疼痛。在经期或经期前后,由于血海穴由满盈而泻溢,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痛经便可发作。常见的有气滞血瘀、寒凝胞宫、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亏虚,也有因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或子宫位置过度不正而发生痛经的。 温馨提示 痛经的治疗以调理气血为主。月经期调血止痛;非月经期应辨证求因 以治本,结合身体的情况,或调肝,或益肾,或扶脾,使之气顺血和,冲任流通,经血畅通则痛经可愈。对于子宫发育不良、畸形,或位置过度倾屈等导致的痛经,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韭菜性温,能温肾助阳、益脾健胃、行气理血。常吃韭菜,可养肝,增 强脾胃之气,脾胃功能强健,气血自然就足,因此,韭菜的小偏方对于痛经的人群有良好的帮助,可经常食用。 155

针灸治疗痛经67例分析

针灸治疗痛经67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3-10-30T11:48:35.1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姜丽 [导读]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据调查,约有一半以上的女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史。 姜丽(辽宁大连普兰店市中心医院针灸科 1162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76-02 【关键词】痛经针灸临床观察 痛经是指妇女在月经期或月经前后期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者剧痛难忍,有时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的病症。本病以未婚女性较为多见。对于痛经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针灸治疗本病证,简单、廉价,取效迅速,效果优于其他疗法.笔者近年来采用针灸治疗痛经,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7例中,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6岁,最大37岁;病程5~8年8例,2~4年18例,2年以下41例.诊断符合痛经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排除器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 治疗取穴实证:三阴交、中极、次髎、地机;气滞血瘀者,配太冲、阳陵泉;寒邪凝滞者,配归来;腹胀者,配天枢。 虚证:关元、三阴交、足三里、气海;气血亏虚者,配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配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配悬钟.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宜从经前3-5天开始,直到月经期末,连续治疗2-3个月经周期.辩证取穴,针刺后运用相应的补泻手法,留针20min,期间配合G6805―I型电针仪,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寒邪甚者和虚证加灸,每穴灸3壮。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 3.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临床治愈﹕经1-3个疗程治疗后,痛经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治疗后症状稍有减轻,因劳累、情绪波动后时有复发;无效﹕3个疗程治疗后,病情无好转。 结果治疗67例中,临床治愈50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51%。 4.病例介绍 患者,女,27岁,经行腹痛5年。患者5年前,因感受寒湿后开始经行腹痛。现腹痛难忍,大汗淋漓,月经量少,色黯有块,腹痛得热痛减,伴有头痛、周身乏力,食少纳呆,二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诊断﹕痛经。取穴﹕中极、归来、三阴交、秩边。取上穴每日针刺1次,中极、归来针上加灸,每穴3壮,三阴交、秩边只针不灸。经治疗10次,其痛乃止。以后每月经来潮前5天进行温针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痛经而止。随访半年未复发。 5.体会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临床症状,据调查,约有一半以上的女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痛经史。其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多为气血虚弱、寒湿凝滞、气滞血瘀﹔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流通受阻,胞宫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或致病因素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或寒凝胞宫。其病位在冲任、子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症,本病的特点是疼痛随月经周期而发作。西医在治疗上多采用对症治疗,但是效果不理想,且疗效短暂,复发率高。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给于针灸并用,主要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冲任。辨证取穴,诸穴合用共奏疏通经络,理气止痛,调补肝肾,温养冲任,行气活血之功,可以起到立即止痛效果,有效率平均在98﹪以上,纯绿色疗法,无毒副作用,深受患者好评。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

针灸治疗妇科疾病: 要穴:三阴交气海血海关元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神门百会膻中太冲三阴交 痛经:以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 月经不调:关元血海三阴交 崩漏:以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三阴交血海膈俞 妊娠呕吐:中脘内关公孙足三里 带下病:带脉关元三阴交白环俞 盆腔炎:带脉中极次髎三阴交 恶露不绝:以任脉和足太阴经腧穴为主。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 子宫脱垂::以任脉腧穴为主。百会气海关元维道三阴交 更年期综合征:百会关元肾俞太溪三阴交 不孕症:关元大赫三阴交次髎秩边 闭经:天枢关元合谷三阴交肾俞 月经不调 (1)月经先期(经早):【三海关】热冲间、虚太溪、气足脾、多隐白、骶肾次。 治法:清热调经。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 配穴:实热证者,加太冲或行间; 虚热证者,加太溪;气虚证者,加足三里、脾俞;月经过多者,加隐白;腰骶疼痛者,加肾俞、次髎 ⑵月经后期(经迟):【三海归】寒宫虚门阳治法:温经散寒,和血调经。以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配穴:寒实证者,加足三里;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⑶月经先后无定期(经乱):【三元肝】郁门冲、肾俞溪、胁胀中关。 治法:调补肝肾。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关元三阴交肝俞 配穴: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2、痛经: ⑴实证:【三次中】寒归地、滞太冲、胀天气、胁阳明、闷内关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选经:足太阴经,任脉主穴:三阴交中极次髎配穴:寒湿:归来地机气滞:太冲 腹胀:天枢气穴胁痛:阳陵泉光明胸闷:内关 ⑵虚证:【三海里】气血脾胃、肝溪肝肾鸣悬钟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选经:足太阴,足阳明经主穴:三阴交足三里气海配穴:气血虚:脾俞胃俞 肝肾不足: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悬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