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以爱为本

以爱为本

以爱为本
以爱为本

以爱为本,感受幸福和快乐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她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何其重要!爱,让她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倾听着学生的心曲;爱,让她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到了充实,更让她从学生的欢笑声中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

“五心”并用,构筑以“爱”为主题的班级情结

林老师老师常说,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就是我的家,在这个大家庭中,凝聚力无疑就是班级的灵魂。她把这种凝聚力归结为“班级情结”。在构筑“班级情结”的过程中,她总结提出了“五心”工作法,即师生之间的“爱心互助、真心交流、全心参与、虚心接受和信心面对”。“五心”使她把班级中所有性格迥异的个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增强大家集体荣誉感的同时,牢固地铸起了“班级情结”,班级管理工作顺利而高效。

2010年,林老师担任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这个班在全校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被称为“双尖班”,即学习、纪律均为最差。面对这样一个班级,她虽感到很大的压力,最终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她首先以家访、电访和调查的方式,对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状况进行了逐一的了解,结果让她大吃一惊:班里3名学生是离异家庭,习惯很差,经常不上学;1名学生父母双亡,随姑姑生活,几乎从来不写作业;6名学生是留守儿童,生活很困难;2名学生父母在外打工,跟老人生活,非常溺爱……面对这样的状况,林老师没有灰心,而是以满腔的热心走近他们。她为自己定下这样一条规矩:业余时间一定和

孩子们在一起!她抽空就和这些学生谈心、游戏、交流,同感受、同欢乐、共面对,通过心与心的碰撞,师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了更好地走近这些学生,林老师每月从工资里拿出100元,成立了3.2班爱心传递箱,在充分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基础上,她又鼓励小干部们成立了3.2班知心信箱,举行了“全心参与—我为班级做贡献”和“虚心接受就是进步”等主题班队会,这些活动为孩子们凝聚“班级情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庆节红歌比赛、秋季运动会、手抄报比赛和口算比赛等活动中,该班迅速摘掉了差班的帽子。林老师趁热打铁,利用元旦,在班级举行了“信心--3.2班前进动力”的主题班队会,许多同学表达了自己的决心,树立了为班级增光的信心。此次班队会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在班长刘欣婷的倡议下,“爱心基金捐款”活动和“我为班级献良言”活动在班队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拉开了序幕,虽然那节班队会开了一个多小时,耽误了放学,但是,却为班级爱心基金增加了108元的收入,知心信箱收到了有利于班级发展的31条好建议。林老师高兴地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有回报了!更令她高兴地是,期末考试,班级的优秀率一下子上升到了41%!之后的第二学期里,林老师还惊喜地看到,在”五心”的引导下,3.2班里洋溢着互帮互助、其爱陶陶的良好氛围!她与孩子们走得更近了。四年级和五年级,在孩子们强烈的要求下,林老师老师继续担任他们的班主任,与当初刚接手这个班不同的感受是,那个时候,林老师已经有着浓浓的“班级情结”了,她深深地爱着这群当初调皮捣蛋的孩子们,特别是几个离异及留守家庭的汪晓亚、凌平楠、付荣清等学生,

互帮互助,学习成绩稳定,他们都跟林老师老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他们虽然已经毕业了,但是,因为“五心”而成就的“班级情结”,至今仍将她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凝聚力和感染力给了林老师老师无穷的动力,坚定了她在班主任岗位上一如既往地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四评”考核,打造以“爱”为中心的班级管理特色

要搞好班级管理,就必须有一套合理实效的班级考核制度。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和关心,林老师老师创造性制定了“班规大家定,考核要四评”的制度。所谓“班规大家定”是指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利用学期初的班队会时间,让同学们讨论商量,并根据学校要求,结合班级实际,制定本班的班规。内容主要包括:习惯、纪律、两操及卫生、班务整理等方面,如班规中的第一条:每个同学做到“五会”,即会坐(上课时身体坐端正)、会站(起立回答问题站直身体,落落大方)、会说(回答问题完整,声音响亮)、会听(学会倾听同学的回答和老师的讲课)、会写(作业书写认真、工整、清洁)。班规制定后,派专人进行管理,岗位定时轮换。班规的制定,没有强制性,正像有位教育专家所说:“班规自定制度体现的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学生一种别样的,深层的、深刻的爱”。自定班规的实施,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得到了明显的增强。

所谓考核“四评”,就是班主任对每名学生的评价通过四个环节来实现。一是任课教师评,根据《实验小学星卡评价制度及实施方案》中的要求,任课教师根据学生阶段内获得的星卡数量进行评价;二是

小干部评,他们根据学生日常表现,如路队、课间秩序、卫生纪律等遵守情况,以积分的形式填写班级常规考核记录表;三是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四是大家评,班级的所有成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比较,从早到校、路队、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爱心互助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四评”体现的是一种以“爱学生”为主题的评价公正,是爱护学生自尊心的一种创新举措。“四评”一般放在每月最后一周的班队会进行,每月评价的结果作为期末评先选优的参考依据。

三方合力,倡导以“爱”为基础的互助合作

苏霍姆林老师斯基曾说过,最完美的教育是学校、社会与家庭的三结合教育。因此,爱孩子,还要争取家长、社会的力量,这也是林老师老师开展班级工作的一项成功做法。怎样争取家长的力量?她的经验主要有五点,一是创新家访方式,改变“上门访”的单一模式,把电话访、约访、QQ访、信函访等与上门访结合起来,使其途径与方法多样化,扩大家访面;二是建立“家校联系本”,通过双方反馈,老师和家长都可以把孩子每天的表现了解地清清楚楚;三是开设班级博客,这种以班级生活为主的网络空间非常受家长尤其是年轻家长的欢迎;四是义工活动,她把家长及家长的朋友、具有专业特长的人员请到班级,协助班级工作,使班级管理焕然一新;五是结合节庆日,举行丰富多彩、特色明显的合作活动,如每年的“老少学雷锋活动”、“亲子1+1孝心”活动、建队日“同唱队歌,共系红领巾”等活动,把家长、社会、学校三方的力量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这种以“关爱

孩子”为基础的互助合作,使她在班级管理各项工作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

以“爱”为本,感受班主任工作的幸福和快乐。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只有爱,才能赢得爱,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从走上教师这个岗位,林老师老师先后当过近千名学生的班主任,感受最深的是忙碌,收获最大的是幸福和快乐。每一年的生日,她在孩子们真情的生日歌中愉快地度过;每一年的教师节,她在数不清的贺卡、信件和鲜花面前陶醉;她生病住院时,一双双哭红了的眼睛至今让她难以忘怀。2010年,林老师担任3.2班班主任时建立的爱心传递箱至今一直在全校传递,它先后让22名家庭贫困的学生树立自信,燃起希望。担任班主任以来,林老师老师先后获得莱西市德育先进个人、师德标兵、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她带的班级也多次获得莱西市优秀中队、青岛市学雷锋标兵中队和优秀班集体等荣誉称号。众多的赞扬和荣誉,让林老师深深地意识到,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过程中,用无限的师爱开启了学生懵懂幼稚的心灵,让爱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做一名班主任,她感到幸福、快乐!

教书育人、与爱同行

教书育人、与爱同行 刘晓燕 【摘要】时间过得很快,我在此已经度过了五个春夏秋冬。但我过得很充实,与学生之间相处的很好,教书育人、与爱同行是我的使命。我将用“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成为我的座右铭![1]【关键词】:教书育人与爱同行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被赋予神圣的使命,绝大多数教师工作认真,兢兢业业,责任感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教师的内在涵义。但是,现在教师队伍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校园冷暴力等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件,范跑跑事件在社会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这也是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通过这次师德的深入学习,我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教书育人,与爱同行。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对教师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

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一、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学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学人员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在于,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只有热爱学生,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学人员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推动教育走向成功。 二、具备崇高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重任。“立德树人”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指向,“育人”是要通过人(教师)去进行的,但在教师自身的“灵魂”遭到社会普遍质疑、“补课经济”盛行的今天,“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立“人类的灵魂”之‘德’,立作为教育主体之‘德’。即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也即要——以‘德’立教。只有做到立德树人,以德为本,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才能更好地培养一代又一代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以学定教__以学施教__以学评教

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理念,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三个发展,体现了教育的本质,把课改理念提到了时代发展的高度。然而,新的课程理念与广大教师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行为的任务更是艰巨。因此,课程理念不能停留在学习上,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大踏步地走进课堂,走近教师和学生。究竟怎样进行教与学才是落实新课程理念,适应每一位学生发展?又怎样来评价课堂教学的好坏呢?对广大教师来说,应努力做到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 一、以学定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以学定教”中的“学”指的是与学生的发展有关的内容,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教”指的是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关的内容,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以学定教”呼吁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自己的教学。 1、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

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了解学生入手,以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比如汉语是母语,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学习了,他们的听、说、理解都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因此,即使是一年级刚入学新生的语文学习也不是零起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心中有学生,不能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学生的兴趣,以自己的意愿代替学生的意愿,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学习制定明确、集中、适切的教学目标。明确是可操作、可评价,集中是突出重点,适切是不随意降低要求,也不任意拔高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和完成,也有利于部分学生更好的发展。 2、从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织多样、综合、有效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一时间,好象探究性学习是唯一正确的学习方式。其实不然。人类的学习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课堂教学也历来存在着“讲解-接受”和“活动-发现”两大理论派别。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接受式学习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而学生自主活动的探究式学习也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因为每种学习方式各有长处和短处,运用得好都会发挥其他学习方式不能代替的功效,运用得不好也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和发展出发,组

与爱同行----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与爱同行” ———幼儿园传统文化节日特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提到幼儿园课程在座的各位都不陌生,当代的幼儿园课程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园现在开设的现有课程就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幼儿多元能力探索课程、蒙氏课程、礼仪课程、亲子课程、托班课程、准妈妈胎教课程、特色班选修课程(舞蹈、爵士鼓、戏曲、美术、跆拳道、轮滑、奥尔夫、逻辑狗思维训练、口语训练、茶道表演、幼儿模特表演等)。这么多异彩纷呈的课程都是我们引入的成熟的课程,在此不再赘述。今天重点给大家谈一谈我们的园本特色课程—传统节日教育特色课程,该课程研究从2008年至今历时三年,通过我们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已初具雏形。下面我就和大家来谈一谈: 一、选择传统节日教育特色教育课程的意义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年龄小,可塑性强,正是形成各种观念、习惯的良好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环境来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幼儿园及家庭重智轻德的教育愈演愈烈,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理”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许多教师经常发出无奈的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难教育了”。无论家庭还是幼儿园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目前青少年罪犯在罪犯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存在着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20岁以下罪犯已达到罪犯总数的三分

之一强。因琐事跳楼轻生的事件有之,简单的自我服务意识导致无法完成学业的有之。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教育,智力的开发,缺乏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存在严重的德育教育的缺失。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是儿童接受情感刺激的敏感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期。幼儿正是通过环境和教育的交互作用,逐渐掌握一定的社会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该时期的幼儿心灵纯净,各种思想观点还没有形成,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都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传统文化节日以其独有的特点存在于儿童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之中,是儿童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以每年一循环的方式反复出现在儿童的社会生活之中。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 因此,我们选择传统节日教育课程做为我们的园本特色课程,并进行了历时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有机地将传统文化节日的内容与新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和幼儿园的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既丰富了幼儿园民族精神教育的内涵,也对幼儿园德育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二、传统节日教育特色课程的核心理念 课程理念是我们对课程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研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的概述。包括课程框架设计思路的确立,课程

以生为本 构建高效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实施方案 (2010-2011上学期) 为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课堂教学策略,构建高效、自主、开放的课堂。根据学校2010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现将本学期课堂教学开放月活动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及临沂市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为指导,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努力构建人文课堂、开放课堂、自主课堂、高效课堂,从而进一步推进全街道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益。 二、活动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各科教学策略,要以人为本,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形成扎实有效的教学氛围;经过近几年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开放月”的实施,为深化课程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突破,此次教学开放月活动是实施新课改、落实新策略成果的一次验收和提高。同时提供教师与教师之间创设彼此交流、学习的平台,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管理水平提 高的目的。 三、开放主题: 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

四、开放形式及活动时间: 以联小为单位展开,具体时间为9月15日—10月15日 五、活动原则: 1、开放性原则:面对校内、校外开放课堂。 2、规范性原则:确定活动主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3、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人人开放、班 班开放 4、层次性原则:骨干教师引领(市区级、校级)——青年教 师研讨——所有教师常态三个层次。 5、实效性原则:开放活动的主题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而确立,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尝试探究学习的途径。避免出现“做课”现象。 六、组织的系列形式: 活动一:分层次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展示。 活动二:家长开放日活动。 七、活动的具体实施与要求: 1、各校根据开放活动安排,成立课堂教学开放月工作小组,并上报活动实施方案及安排,9月17日(下周五)报教研室。 2、各课型要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3、“课堂教学开放月”期间,所有教师务必认真研读各科教

英语课堂应以生为本

英语课堂应以生为本 发表时间:2016-06-01T11:54:59.1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5月总第243期作者:管宁生[导读] 江苏省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 江苏省淮安市南闸职业中学223218 摘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成为他们寻找快乐、获取知识的殿堂。 关键词:英语课堂以生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然而怎样才能让素质教育的这些理论真正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深刻的贯彻和落实呢?这就必须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时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会学、乐学,才能使素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 一、更新教师的观念 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我国教育界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什么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的。试想一个没有素质教育理论支撑的教师怎么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精神、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许多教师习惯了旧有的应试教育模式,教学是填鸭式、满堂灌,生怕学生这个不懂那个不知。殊不知这种全方位的“关心”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双手,捆住了学生的思维,让本该生动活泼的学生唱主角的英语课堂变成了“一言堂”,变成了一潭死水。所以要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更新教者的观念。要通过学习、培训使素质教育的思想深入每位教师的灵魂,呼唤他们转变角色,做好课堂教学的“导演”,充分调动每位“主角”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使教学这台大戏越演越好。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过分地依赖教师,缺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缺乏批判和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不足,学生的主体失去了!面对这样的形势,就要求我们教者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要把他们看作是有血有肉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让他们明白知识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只有通过自身分析和探索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教者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法,多运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激发他们积极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表现欲、自信心。要鼓励他们敢于批判、敢于提问,引导他们积极地从被动接受知识中走出来,真正成为想学、会学、善学的学生。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对于学习英语而言,兴趣尤为重要。当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一种精神需要。反之,如果学生要为每天机械枯燥地背单词、句型、语法所累,他就会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失去对语言的兴趣这一起码的要求,主体性的发挥又从何谈起。要想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就要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在课堂上要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到所教内容的情境中,鼓励学生多开口。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板着脸,动不动就批评打击,而应该多给学生微笑,化解他们心中的惧怕和胆怯。要多看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优点,支持他们大胆发言。由于英语教学的自身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多运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他们听、说、读、写及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多运用教学技巧,比如简笔画、多媒体课件,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只有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四、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构建“以生为本”的英语课堂,就是要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学生都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这一点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承认。如果不认可这一点,而是想让学生都成为听话的乖娃娃,把他们都培养成千篇一律的“圆脑袋”,那就会扼杀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而解决这个问题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要因材施教,不这样做就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学生对英语的接受能力、对知识点把握的层次、对语言运用技巧掌握的程度等。对能力强、层次高、运用语言熟练的学生,老师可以拓展知识的深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励他们向更高的方向努力;而对于那些能力弱、层次低、运用语言不熟练的学生,老师不能对他们心灰意冷、放弃对他们的要求和指导。在课堂上要把那些较易理解和掌握的语言点留给这部分学生去回答和操作,以保护他们的兴趣。与此同时还要想法设法鼓励他们多听多说,融入情境,多表演。只有这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调动,学生才能主动、活泼地发展。

以仁为主题的演讲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仁为主题的演讲稿 篇一:仁义的演讲稿 在成长的道路上铭记:仁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成长的道路上铭记——仁义。 作者:王真平“仁”,由“人”和“二”两个字组成,两个人在一起,不分等级,不分地位,不分你我,亲密无间,就是“仁”。孔子说,仁是“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说,“仁者无敌”,即有仁爱之心的人会无敌于天下。因为他们的爱心爱行,足以感天地、泣鬼神、服人心。做到“仁”难吗?孔子说:“仁很高远难及么?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仁是每个人天生的本性,就像老鼠爱大米一样,是生存的本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换言之,“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屈原不与

邪恶势力同流合污是义,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是义,文天祥严词拒绝敌人的劝降是义,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是义,包拯秉公办案是义,雷锋助人为乐是义。当然,对待朋友讲义气,不出卖朋友,不损害朋友,这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自古以来,圣人先贤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可见,仁和义重如千 钧,是支撑人的两块基石,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时刻牢记:做人,就做仁义之人。 篇二:仁义演讲稿 在成长的道路上铭记:仁义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成长的道路上铭记——仁义。作者:王真平“仁”,由“人”和“二”两个字组成,两个人在一起,不分等级,不分地位,不分你我,亲密无间,就是“仁”。孔子说,仁是“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说,“仁者无敌”,即有仁爱之心的人会无敌于天下。因为他们的爱心 爱行,足以感天地、泣鬼神、服人心。做到“仁”难吗?孔子说:“仁很高远难及么?我想达 到仁,仁就到了。”仁是每个人天生的本性,就像老鼠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以生为本,以学定教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案例反思-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人教版新课标 学什么?是一个目标定位的问题。目标怎么定位,取决于教材和学情。长期以来,我们关注更多的是教材本身。随着课改的深入,关注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渐渐成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和核心内容。曾有幸聆听特级教师董建奋对于一堂好课的评价,其中有一点就是要看课堂中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烈。基于这点,从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并深入落实显得尤为重要。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组的开篇之作。文章以“美丽”为主线,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研究。赞美了她对科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更赞美了她淡泊名利的伟大人格和全身心投入科学的忘我精神。文章感情真挚,文采斐然,因此引导读者从内心深处去敬重这位了不起的女科学家,从她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以人类进步发展为己任的品质中,领悟和探寻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很有教育意义。 一、关注整体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目标分层教学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制定与其能力相对应的教学目标。新课改教学目标区别于传统教学目标,最大的一点就是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一般是看学生的基础如何,能达到什么程度来确立目标。同样的教材面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不尽相同。 基于以上分析,我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结合不同学情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针对乡镇完小,我针对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学习基础,按照两课时分别确定目标。第一课时:1.学会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2.把握主要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理解美丽的内涵。第二课时:1.体会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性格和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感受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2.体会倒叙的写作手法和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理解并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同时,我还设计了两个课外练习(选做题):1.学习运用倒叙的写法,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2.利用你所积累的优美词语写一段话赞美居里夫人。

课堂上如何落实以生为本

课堂上如何落实以生为本,面向全体 商都二中生物赵丽霞 “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理念。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立足“以生为本,面向全体”,才能真正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学方法不断优化。但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呢?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学的愉悦而教,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而教,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而教。那么具体地说,我在教学中是从这么几方面做的。 一、以人为本,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从而创设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发挥。怎样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呢? 1、要和学生真诚交流。课余时间我喜欢与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交心。自习与下课时间也喜欢到班里转一转,遇到学生有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困难,总是尽心去帮助他们,特别是对于哪些来自农村,离开父母庇护的住校生更是给与特别的关照。记得有一次,我有点胃痛,上课的时候手不自主捂了几次胃,下了课,就有几个学生到办公室去问候我:“教师,今天你是不是不舒服?”我当时很感动,感觉有一股暖流缓缓的流过心间,与学生

朝夕相处,学生都把我当成朋友了。他们真诚的关心我的一举一动,有什么话都愿和我说,有困难就来找我帮忙。这为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气氛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2、在课堂上要有激情并保持良好的情绪。我在与学生的交谈中知道,他们某科成绩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喜欢上这一科的课,他们说:某教师上课和我们一起表演情景剧,一起做游戏或进行擂台大比赛,很有激情,我喜欢上他的课。很多学生对你的学科是否感兴趣取决于学生是否喜欢你。如果一个学生讨厌你这个老师,又怎么会在课堂上对你畅所欲言呢?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学生也许眼睛望着你,心已不在课堂上了。教师的情绪更是造成学生学习气氛的主要原因。微笑是一种自信,一种教养,更是一种良好的风度,一种教师特有的宽容之心的体现。有教师微笑的课堂,一节课就能轻松度过。教师用微笑来肯定学生们的表现,学生们情绪就稳定,心情就舒畅,对知识技能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便能更主动、更高效地学习。所以为了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学实效,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自己,忘记自己的不快,做个乐观的人;忘记学生的过错,做个宽容的人;放下教师的架子,做个与学生平等相处的人;并要学会理解学生,学会欣赏学生。 3、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用正确的语言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学生回答正确精彩时可进行鼓励,学生的想法独特时也可以进行表扬,教师的鼓励可以

以仁爱为主题的演讲稿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以仁爱为主题的演讲稿 篇一:仁爱的演讲稿 读《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有感 做穷人的朋友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非凡的勇气。动荡的政治格局,多变的形势,常常 使她处于极度的困境中,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钱物不足支付日益加重的财务支出,有 一段时间她自己也没有东西吃,要挨家挨户地上门乞食,然后把所得之物先奉献给更饥饿的 人。她和她的仁爱修女会始终维持最赤贫的状态,即使在条件好转之后,也没有一点改变。她我行我素,只为做实事而奔忙,从不说漂亮话,却有着惊人的敏锐的洞察力,也许她 的超凡能力源自对主的虔诚,她对穷人、弱者和残疾人的那种狂热的爱,是一种爱的回应, 回应那种她自己经历过和赖以为生的那种爱。特里萨修女相信,爱不用非凡,却要持久!“不是因为必须才去助人,

而要真心地喜欢帮 助人:“愉快的心通常来自燃烧着爱火的心!不要让任何事情令你担忧,以致忘记基督复活的欢乐!”不要只为完成任务,要注意 “乐于助人是圣洁之本。如果你们学会乐于助人,急人所急,如果你们关心别人,你们的人 生就会变得美丽。”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六十九岁的特里萨修女在挪威领取了诺贝尔和平奖,在受奖之 时,特里萨修女非常激动地说:“事实上,我并非完美得足以领取这个奖,然而我谨代替世界 上所有的穷人领取这个奖,相信主也将为此感到高兴。”爱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导演是你,编剧是我,演员是他??作为老师,每天看 着一张张纯真无邪的笑脸,我更加切身体会到了“发自肺腑的爱的关怀”是怎样的一种人间 真情。领导,老师,学生,无论你身份如何,都可以成为仁爱的主宰。是的,老师是一个很 有意义的工作,大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说:“爱是教育的第一原则”。我要用我的爱心去对待 学生,我希望成为学生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我也知道这将是一个漫长和辛苦的过程,

对“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几点思考

对“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几点思考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该年龄段的认知水准,课前的预习程度,学习新知识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务必体察学生情绪,激发学生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己以学定教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标签: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服务“学” 课堂教学中采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践中如何真正落实呢? 以学定教和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的本质区别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程度,只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真正的体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而以案定教,则是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教学只是为了执行教案,这个过程中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情感以及人格的發展。以教定教是指教师的心中只有自己,通过对学生知识的灌输,急着传授方法,全然不考虑学生的喜欢与接受。 我认为所谓“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该年龄段的认知水准,课前的预习程度,学习新知识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有什么方法和策略呢? 一、真正确立教学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 叶圣陶先生在多少年前就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教是为了不教”。叶老先生指出:“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在于善于引导启迪,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从这个立场出发,“教学”应改为“学教”更为恰当,“教室”应改为“学室”更为准确。只有当我们教师内心真正确立了学生第一、学习第一的观点,我们的“教”才能真正为“学”服务。 二、了解学情,把准起点 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是许多教师必须把握的。有时教师的教学往往从零起点开始,这往往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忽视了学生是有主观能力的活生生的人。譬如七年级教记叙文的有关常识,好多学生已经掌握得很不错了,如果老师仍把学生当作一无所知,教学从头开始,试想,那样的课堂该多么令学生失望啊!

“春暖人间,与爱同行”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团日活动方案

“春暖人间,与爱同行”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团日活动方案 “春暖人间,与爱同行”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团日活动方案 2016 年 3 月 5 日是全国第53 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 17 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雷锋精神,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推动我院学雷锋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持续开展,我院团委决定开展“春暖人间,与爱同行”主题团日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16 年 3 月 二、活动主题 春暖人间,与爱同行 三、活动口号 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

四、活动内容 1、与弘扬美好品德,奏响社会主旋律相结合,大力宣传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宣传雷锋式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 2、关爱弱势群体,广泛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提升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推动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3、以珠海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与“德行珠海”、“法治珠海”的文明理念相结合,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广大市民进行服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美化清洁道路、宿舍、食堂、图书馆等行动。 4、与3?5志愿者日、3 ? 8国际劳动妇女节、3 ? 12植树节相结合,开展志愿者活动、感恩活动。 5、与3 ? 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全国安全教育周相结合,激发维权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五、活动要求

1、活动要求突出重点,认真组织,创出特色,将制定的具体活动计划变成实际行动,每次活动之后都需要仔细总结,并以取得实效为最终目标。 2、学雷锋、做好事,人人可学、处处可为,要引导同学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使学雷锋活动多样化、具体化、生活化、常态化,使志愿服务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3、我院各团支部必须围绕主题开展至少一次团日活动,可依托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搜集素材,以专题宣讲、演讲讨论、座谈研讨、征文比赛、主题辩论、专题板报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并汇总活动方案、过程材料(照片、视频、媒体报道、微博)、活动记录表(详见附件)于2016年4月8日前上报院团委,电子版发送至邮箱xx 法律与行政学院团委 2016 年3月 5 日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2604086.html, 以生为本,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作者:刘淑洁 来源:《七彩语文·教师论坛》2016年第09期 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说过:“作为教育者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一个裁缝,你给儿童做衣裳;假如你是理发师,你给儿童理发;假如你是牙医,你给儿童打理牙齿,这些职业都是改变儿童的外部。然而,我们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做牙那样,对儿童剪裁、修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完成。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否则,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做不对、做不好、做不了。”我常以郭教授的这段话鞭策自己,提醒自己: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前段时间,听了两位名师的课,让我对“以生为本”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以生为本,合理制定学习内容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发生学习,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做出相应的指点,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赵志祥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一节课,它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一般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会先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然后让学生去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古诗的含义并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而赵老师的这节课,带着学生了解了古诗中的平仄,教学生如何吟唱古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欣赏两位名家的吟唱,引导学生在诵与听之中,品味中华诗词文化之美,感悟诗人的情感。赵老师不局限于这一首古诗,他以这首古诗作为引子,在课堂上和学生一同欣赏更多类似的诗词,让学生将吟诵的技巧学以致用到更多的古诗中。接着,他列举了大量的送别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古人送别时爱做的事情:折柳、吟诗、饮酒,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古人送别的文化。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在听完这节课后,也了解了很多文学常识,深感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之大,激起了我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可想而知,对于学生而言,这又是怎样的一节课?仅仅是学习了一首古诗吗?显然不是。这节课一定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诗学习、通往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大门。看到课后学生们,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哼唱着诗词离开了会场,他们脸上洋溢着快乐,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古诗有了新的热爱和探索的乐趣。想想平日的课堂,我们经常带着学生一遍遍读诗、释词、体会情感,可花费的这些时间、精力,真的是在帮助学生学习吗? 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不会偏离语文学习的方向。

以学为主以学定教

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 “以学为主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万州区高龙初级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以学为主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2.课题来源:2009年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 3.课题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4.课题负责人:朱维建 5.实验时间: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需要开展“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

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时代呼唤教育教学改革。 2、我校教学现状急需推行“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我校属于农村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学生缺少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缺乏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锲而不舍的学习品质,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不够科学。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从而制约了我校学生的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和良性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校有相当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部分教师依然以教为中心,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教师越教越苦,学生越学越累”。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初步探索出“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双学”课堂教学模式,已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3、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为“以学为主、以学定教”教学改革创造了可行条件。 我校是一所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学校,拥有一支素质好、能力强、观念新、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学校办学水平逐年提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01—04,05—07年,我校分别参加了重庆市教育学会立项课题——“分层导学”和“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成绩喜人,都顺利结题,其中“分层导学”荣获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现在我校还有三个区级规划课题正在进行研究,并初显成效。“以学为主,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演讲稿5篇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感恩,与爱同行》。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为了凑足来年的学费,一位来自山区的贫困大学生决心推销一些商品来挣点钱。推销商品的过程非常艰难,有时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向人要些食物来充饥。 有一天,他敲了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个小女孩,他一看便失去了勇气,心想天哪,哪有大男生向小女孩讨东西吃的?于是他只要了一杯开水解渴。 小女孩看得出他非常饥饿,于是拿了一杯开水和几块面包给他,他很快把食物接过来,狼吞虎咽地吃着,一旁的小女孩看着她的吃相不禁偷偷地笑。 吃完后,他很感激地说“谢谢你,我该给你多少钱?” 小女孩说“不必啦,这样的食物我们家很多。” 他觉得自己很幸运,在陌生的地方能收到陌生人如此温馨的照料,虽然这些东西并不昂贵,但在他看来却值得牢记一生。

但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事情的发展更是小女孩没有想到的。多年以后小女孩感染了罕见的疾病,许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女孩的家人听说,有一位医生医术高明,找他看看或许有治愈的机会,便赶紧带女孩去接受治疗。在医生的全力医治和长期护理下,女孩终于恢复了健康。出院那天,护士交给她医疗费用的账单,她几乎没有勇气打开来看,心中知道可能要一辈子辛苦工作才还得起这笔医疗费。最后她还是打开了,看到签名栏写着这样一段话“一杯开水和几片面包,足够偿还所有的医疗费。”她眼中含着泪水,顿时明白,主治医生就是当年那个穷学生。 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是不是觉得特别感动呢?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施以援手,别人会记住你一辈子并感恩终生。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指望能在日后得到回报,但一旦我们有求于人的时候这种回报有时会自动显现出来。所以,我们都应该懂得付出,只有肯付出的人才会有更好的回报。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谢谢大家。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演讲稿2

生本课堂教学

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 1特点 生本课堂首先是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奇特的想法,暂缓批评,激励善待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 其次是生本课堂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能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作文章。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呢?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三是生本课堂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只有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能力“最近发展区”上的“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才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才能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教师由教的“控制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实现;也只有当教师能不拘泥于预设的教案,“眼中有学生”,能及时捕捉到学习进程中的信息并快速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时,课堂教学才能是有效的。同时要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 最后生本课堂善待了学生差异。正是因为学生学业的参差不齐、兴趣爱好有别、个性价值多元,才使得我们的社会色彩斑斓,纷繁复杂。若用同一标准同一把尺子去要求和评价所有同学,每个同学都会被过早地贴上好中差的标签。但多元智能告诉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每个人都可能获得成功,因此面对富有个性的学生,要学生会善待、宽容、欣赏学生,用“放大镜”去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位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获得身心教育发展的增值。[1] 2教学形态 怎样逐步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生本课堂”教学形态? 1、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应具有什么的形态,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有何区别,如何去建构,哪些理论可指导生本课堂的建构,生本教育应具备什么样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一系列问题时只能从阅读学习和案例分析中寻找到答案。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让学习研究成为习惯、反思交流变成常规。“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唯有阅读学习才能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才能充盈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通过阅读学习来引领导航生本课堂。 2、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 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兴趣,从而有利于师生产生共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故积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以生为本”的新理念,优化政治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何为“以生为本”?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形成。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时间、给学生问题、给学生悬念、给学生难题、给学生对手、给学生机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平等尊重之心对待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政治课教学困境重重: 首先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再加上政治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普遍对政治课缺乏兴趣、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应有地位。 其次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政治思想水平脱节的现象,而我们的教学观念不更新,那就不能适应新的课程,学生们都循规蹈矩地听从教师的安排,服从绝对权威,三尺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生则是一群厌烦不堪的观众。他们对政治课的印象大多数是:课堂的氛围是严肃的、沉闷的、几乎令人窒息的。他们对政治课几乎没有热情,因为政治课毫无吸引力、毫无乐趣可言。这样的课堂氛围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扼杀他们的灵性,严重地遏制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最后在学生的心目中,政治课只是为了参加会考或高考才不得已学习的一门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治教师面临更大的压力。改变政治课堂教学中缺乏生命力的一些模式,构建一个充满阳光、富于生机活力的政治课堂迫在眉睫。 如何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当前广大政治教师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思想政 治课教学中如何树立“以生为本”理念,优化和谐政治课堂?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以仁为主题的演讲稿篇一

以仁为主题的演讲稿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以爱之心,践行仁恕》。 什么是“仁恕教育”?相信在座的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我看来,“仁”即“仁爱”,取“仁者爱人”之精髓,实现真爱教育;“恕”即“宽恕”,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仁”是基础,“恕”为升华,仁恕教育要求我们具备宽厚博爱的胸怀,拥有教育良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践行仁恕,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这一切,都体现在我们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居多,有的班级留守比例甚至高达70%,这些孩子长期不在父母身边,缺乏关爱,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有人指导,而我们的身份是老师,也是父母。 这学期刚开学时,我辅导了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参加“师生共读”的演讲比赛,这是一个刚满十一岁的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惹人喜爱,只是身体过于单薄,显得十分瘦弱。因为不是我班学生,便让她每天下午早一点到校加以辅

导。第一天,刚过十二点,她就来了,我很奇怪:怎么这么早?她告诉我:中午没有回家,自己带饭在学校吃的。我就告诉她,再带饭,到我这里热一下。第二天中午放学,她来了,手里拿着一只老式的铝制饭盒,自豪地告诉我:里面是她自己擀的面条!打开饭盒,我惊呆了,这是这样的一份午餐啊!所谓的面条其实就是一块块巴掌大的面片,每块足有1厘米厚,就像我们家里蒸的死面饼子,又几块粘到一起,熟不熟都不好说。面片旁边躺着几根手指头粗细的萝卜条,没有青菜,没有汤,没有半点油花。看着这样的一份午餐,我的心被狠狠地揪成一团,如果不是被我偶然发现,这个孩子就靠着这样一份冰凉的午餐度过一天。我也是母亲,也有孩子,此情此景,让哪一个做母亲的看了不揪心?更让我心痛的是:她一点也不觉得自己的午餐简陋寒酸,还是那么乐观。我强忍着就要落下的泪水,背过身悄悄擦去,尽量不让她看见,因为我实在不忍心让她察觉自己有一丝一毫的寒酸,害怕伤害她的自尊,破坏她的快乐。我不知道怎样呵护这颗纯洁的心灵,是把她的饭倒掉吗?不,不能!我只好给她热饭,只是加入许多自己炒的菜。第三天中午,等了许久,也不见她来,也许是不愿再打扰我吧。叫了半天,她才过来,脸上挂着羞涩的笑容。这次,带来的是死面卷子,依旧是厚厚的面片,夹着零星几个葱花。可见,这就是她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饭菜质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