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课程的哲学基础汇总

课程的哲学基础汇总

课程的哲学基础
一、案例设计: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现状,设计一份自己试图进行

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即

行评价的能力;
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
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
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
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使我国信息技
“工具论”理论体系支持下的软件教学为主线的教学形式

只有通
全面地信息技术教育才能实现。因此信息技术课的开设过程
应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将信息技术教育视为单纯技能培训

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任何实践都是盲目的。

良好的课堂记律、高涨的参与热情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有利保
布置的任务敷衍了事。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对学生参与的活动做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教师通过认真备课、
将每节课要落实的知识点、技能点与学生
使学生学习不再枯燥,以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参与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
在操作中进行。避免大段地进行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参与是我们课堂教
因此每堂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要有一个评价。在
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发挥作

因此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新技
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

要有一个良好的评价体制,确保每一个

二、学习完本节后,回答以下问题:
分析哲学对课程的影响是什么?结合自己的课程实施经验体

哲学是课程的灵魂,是最根本的基础,实用主义哲学认为,
因而,学校课程需要按照学生的需要
其次,哲学中认识的问题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起着
从直观到抽象的逻辑顺序,在教学过程
再次,认识论中关于知识的问
详细论述了不同的教育与知识性质,每一种知
比如信息技术课程就要多

当前教育改革的哲学基础有哪些?


按照传统哲学观,大体上把课程与教学看做是一种实体性事物。
首先要考虑它们的基本构成要素,虽
这些都是可见的实体,进一

在研究课程与教学现象诸要素之间关系时,首
也可以称为客体。有一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两种观点都认为只有人才可能是事物发展的主体。只是后者多了

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就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分

1)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必须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课程和教

2)学生与课程

和教材的关系:通过教材学习认识世界;通过
在具体阐述这些基本命题中,还会
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学习知识与发
这也是对教学规律的揭示,只是规律层次有所

教学过程动力问题被提出来了。学生已有知识


这种研究并不令人满意, 最主要的不足是将丰富、复杂的课程
虽然也有教本质多因素论,甚至会提到恩格斯
F.F.Engels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思想,但是仍然没有超出

根据系统论的方法,不需要像原子论方法那样去考察课程与教
只需要对因素的
依据这样的思想,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注意的是多
例如教学最优化问题,教
这就是因素分析式研究的根本

主客体二分的思维方式已经不再起作用。因为
而是由事物之间的结构关
结构关系性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趋势。例如民主型或专制型
不同点结构关系实现出来的结果会有不同。后现代哲学家批评


而不是孤立的考察因素之
由无数子系统构成的层级大系统。这个大系统有着
就是说所有的子系统都由作为系统所共有的特性———一般

“我们第一是
。就是说,我们第一有自然的本性,服从
课程与教学的本质也是如此,教学作为系

显而易见,用系统论的观点看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动力问题,这
这个系统包括个体认识和社会历史认识的相
不断变化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的相互作用、教师
这些方面都是课程与教学发展
它们在不同层面上起作用,但是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
以此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动力是
这个结构可以叫

年代是西方科学思维方式发生转型的时代。系统论和系统
同时,这个时代也是种种后现代主义兴起的
例如,拉兹洛在《系统哲学引论》(Introdution to Systems
) 说过这样的话:我不能接受那种说法,说‘生活是一
,也不认为另一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那就是,光
贝塔郎菲在拉
“同机械世界观的盲目自然法则和白痴所述莎士比亚的故事世界过
其实,系统科学同样也不是世界全息
因此把后现代的主张看做是“白痴”的胡言乱语也是一种偏颇。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就不是现在大多数
是种种持续不断的教学活动,或者说是不断发生的教学事件。
这与我们经验观察是相符合的。教学不是一种物质或精神实
像河水一样,某种具体的现实性的教学双

主体只能是人,相对于人的世界是客体。课程与
过程哲学也讲主体和客体问题。但是,
以是主体和客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生成,相互把握
prehansion)。因此,过程哲学是泛主体论(pansubjectivism)的,
从其自身的角度来考察时都是主体,而从他者的立场
必然的参与者,成为活动

性存在,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客体。
Actual Occasion,有译者译
),就是这个道理。只有产生活动性发生,才有活动性
学生学习心猿意马、教材某些内容脱离学生可理解程度或
多媒体仪器只是教室里的摆设,这些情况下都没有出现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