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南科学出版社出版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及教案

湖南科学出版社出版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及教案

湖南科学出版社出版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及教案
湖南科学出版社出版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包括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创新发明等方面内容。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有利于学生综合各学科知识,解决实践问题。

二、教学目标

1、思想品德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2、知识目标:

了解实验过程和种植基础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掌握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

3、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既学到了技术,又磨练了意志,同时智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4、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操。通过学习,他们发自内心认识到科学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努力学好文化科技知识的重要性。

三、教学措施

1、从科技活动课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作品制作的创造能力。

4、利用在每班评选”巧手之星”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四、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班共有学生五十多人,生源较为复杂,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各有千秋。

科技活动课给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开创了一片探求科学、学习技术与社会实践的新天地,提供了一个团结合作、相互交流的平台。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经历,有助于他们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

二、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1周热水变凉的实验 1

第2周冷水和热水 1

第3周神秘的直尺 1

第4周奇妙的平衡 1

第5周单向水阀门 1

第6周报信信箱 1

第7周翻浆船模 1

第8周萝卜“马德堡半球” 1

第9周橡皮筋动力赛车 1

第10周电话 1

第11周到太空去 1

第12周嫦娥探月 1

第13周变一变 1

第14周合理组合 1

1 热水变凉的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使学生了解热水在自然状态下有热变凉,温度下降的规律。

3、能用数据记录热水的变化。

教学准备

热水1杯,水温计1支,计时器1个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都见过热水,也经常跟它接触。

那么,我们知道倒一杯热水或沏一杯热茶,过不了多久,水慢慢变凉了。那么,你们知不知道热水在自然状态下有热变凉,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还是先慢后快?还是均匀下降?

我们今天就动手做一下这个实验。(热水变凉的实验)

三、动手做

1.几个同学合作,先分好工:谁测量水温?谁计时?谁做记录?

2.测量水温,要确定每次间隔的时间。

3.把每次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

热水温度变化测量统计表

测量间隔时间:分钟

4.把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

完成第三页统计图

四、想一想

热水在自然状态下由热变凉,温度下降的规律是怎样的?

五、试一试

给一杯冷水加热,水温会不断上升直至100℃。水温的规律又是怎样的?按照上面的方法试一试。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2 冷水和热水

活动目标:1、|能用手指感觉冷和热。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觉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3、能体会到凭手指感觉无法知道冷热的准确程度。

重点、难点:测量水温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同学们我今天有一件事让我很烦恼,你们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今天中午我有一个邻居带着孩子到我家去了,我看到有孩子来了,于是就急忙拿出了冰激凌和雪糕让孩子吃,孩子还没说什么,大人很不高兴,有谁能给老师解释一下,为什么大从不高兴了?(因为现在的天气本来就很冷了,再吃这些东西,就更冷了。)那么有谁能说说在什么时候请同学们吃这些东西,大人和孩子都会很高兴呢?对了,当然是烈日炎炎的夏天。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一学怎样科学地描述冷与热。(板书课题:冷水和热水)

二、我看今天来的同学们都很讲卫生,你们每天早上用什么洗脸呀?用冷水还是用热水?(热水)你所说的热水是刚刚烧开的水吗?(不是)你的洗脸水是自己准备的吗?你是怎么准备洗脸水的呢?(先放上冷水,后一点一点的添加热水,直到手的感觉合适为止。)刚才有同学说到:手的感觉,手指的感觉一定是准确的吗?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观点:选择:1手的感觉是准确的。2手的感觉不是准确的。

三、我们现在以实验的方式来验证我们所选择的观点:

(一)实验材料:冷水一杯、热水一杯(温度不至于烫手)、温水一杯。(二)实验过程:将自己的左手食指放入冷水中,右手食指放入热水中,说出自己的的感觉(左凉右热)。一分钟后,将两个手指同时放入温水中,并说出两个手指的感觉(左热右凉)。

(三)、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并试着解释为什么同一杯水左右手的感觉不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细心观察物体的冷热程度。

2、能按要求组装实验模型,控制冷水和热水的温度,观测记录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变化。

教学过程

我们所说的冷和热不是绝对的,只是相互比较的结果,当只有一杯水时我们不能确定它是热的还是冷的,当有两杯水时,我们才能说这杯比那杯热,哪杯比这杯冷。我们的左手感觉到热也只是说现在的水比原来的热;右手的感觉则是比原来的冷。也就是说我们的手指不能准确地感觉到水的冷热程度。

一、(一)要想准确掌握水的冷热程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就像我们要知道一条线段的长度要用尺子一样,那么水的冷热程度用什么来表示呢?是温度。测量水的冷热程度的工具是什么呢?其实同学们一定都用过——温度计。

(二)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的种类以及一些常见物体的温度。

(三)你还见过那些温度计,你知道他们是怎样使用的吗?如果你不知道他们怎样使用的话,你可能先通过你自己的渠道弄清它的使用方法(如上网查资料,向家长请教等)但要注意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损坏温度计的。

(四)介绍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测量水温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两个容器中的水温会有什么变化?

(二)猜想和预测小组讨论猜想。你想用试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吗?

布置实验:

1、教师讲解实验仪器的组装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热水和冷水的量和初始温度。

2、学生分组组装实验仪器教师提示注意安全。

3、引导学生观察水温的的变化。(每分钟记录一次)

(三)整理信息:

1、教师讲解并演示绘制曲线图的方法。

2、学生根据记录绘制曲线图。

3、根据曲线图描述冷水和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结果怎样。(四)小组讨论:热在热水和冷水是怎样传递的?

(五)交流与评价。

组织学生班内交流实验的结果。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后记:

3 神秘的直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摩擦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力。

教学准备

米尺一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用直尺也可以玩有趣的游戏,想来试试吗?

(板书:神秘的直尺)

二、新课

1、我们知道把一根米尺横放在手指上,如果两边长短不一,米尺肯定会掉下

来。如果用两只手的手指托住米尺,两端放得不一样长,米尺会掉下来吗?

生:会掉下来,他两边不平衡……

生:不会掉下来,两只手把两边托住了,两边有手支撑,所以不会掉下来……

师:大家有不同的意见,那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结果怎样……

2、实验一:

(1)把两手的食指平伸出来,把米尺横放在两个手指的上面,使尺子在一个手指的一端伸出来长一些,另外一个手指的一端伸出短一些。

(2)如果两只手同时用力向中间靠拢,尺子会掉下来吗?会向哪头掉?

(动手实验)

3、总结

无论你两只手如何用力,尺子总是悬在你两个手指上,尽管两个手指已经靠在一起了,迟子昂仍然不会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直尺的秘密。

2、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尺、绳子、小榔头一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把一根短尺伸出桌边,如果伸出太长,尺子也会掉下来。如果在短尺的前端悬挂一个重物,再把尺子伸出桌边,尺子又会不会掉下来呢?

生:会,就把短尺伸出桌边都会掉啊……

生:不会,尺子本身很轻,但它挂了一个重物变重了,就没那么容易掉……师:好,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见,我们还是让实验说话吧……

二、动手做

1.首先,把短尺伸出桌边,在慢慢把尺子向外伸,直至伸到尺子将要往下掉但未掉下来时为止。在尺子伸出桌边的位置上用笔做上记号。(两人一组)

2.然后,用绳子系一个套,把小榔头的柄套在尺子的前端,然后小心地把挂有榔头的尺子按原来位置放在桌边。

(先猜猜,松开手,尺子会不会掉?然后轻轻松开手试试。)

三、总结

尺子平放时,尺子的重心在中间,当尺子伸出桌边刚好到重心点时,尺子不会掉……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后记:

4 奇妙的平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衡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两把同样大小的餐叉、一块橡皮泥球、一根牙签、

一个啤酒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上一课中,米尺在两手指滑动的情况下不掉下来,是因为米尺在手指上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见过吗?比如跷跷板……

今天,我们来做个奇妙的平衡实验——一根细细的牙签能使两把餐叉悬空。二、新授

实验一

1、将橡皮泥搓成乒乓球大小,将餐叉均匀地斜插在橡皮泥球的两边,使餐叉成

对称形状。

2、用手指尖顶住橡皮泥球的中心,将橡皮泥球顶起来,调整两边餐叉的角度,

使它能立在手指上。

3、把牙签竖直插入橡皮泥球底部刚才手指尖顶着的位置,这个平衡装置就做成

了。

4、把平衡装置竖立在啤酒瓶盖上,松开手。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会惊奇的发现,橡皮泥球和餐叉稳稳的立在了瓶子上。

三、总结

通常在某物体的重心处支撑或吊起该物体,就能使该物体达到平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衡现象。

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两把同样大小的餐叉、一块橡皮泥球、一根牙签、

一个茶杯(稍重一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衡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见过吗?比如跷跷板……

今天,我们继续来做奇妙的平衡实验——一根细细的牙签能使两把餐叉悬空。

二、新授

实验二

1、将橡皮泥搓成乒乓球大小,将餐叉均匀地斜插在橡皮泥球的两边,使餐叉成

对称形状。

2、用手指尖顶住橡皮泥球的中心,将橡皮泥球顶起来,调整两边餐叉的角度,

使它能立在手指上。

3、把牙签竖直插入橡皮泥球底部刚才手指尖顶着的位置,这个平衡装置就做成

了。

4、找一个重一点的茶杯,把牙签的另一端放在茶杯的杯口上,前后调整牙签的

位置,松开手。

接下来你又会惊奇的发现,橡皮泥球和餐叉居然能稳稳地横卧在杯口上。

三、总结

重心是想象中的一个点。一个物体的重心有的在物体上,有的在物体外。当牙签横着时,茶杯口的支撑点与平衡装置的重心相吻合,所以它们就能稳稳地横卧在茶杯杯口边。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后记:

5 单向水阀门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了解单向阀门的作用。

空气压力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水被堵在瓶子里流不出来。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禽畜的表达出来。教学准备

饮料瓶或矿泉水瓶1个,纱布1块,线1根,烧杯或水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日常的用具、机械中,很多地方用到单向阀门。

单向阀门是指只允许气体或液体朝一个方向流动的阀门。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奇特的单向水阀门。

二、新授

(1)实验步骤

1、把纱布紧蒙在饮料瓶口上,用线把纱布扎牢。

2、用烧杯往饮料瓶里灌水。你会看到,水渗过纱布流进瓶子里。继续灌水,

直至把瓶子灌满。

3、把装满水的饮料瓶倒过来。

奇迹发生了!瓶子里的水居然被纱布“挡”住了,一点也流不出来。

(2)讨论

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

……

(3)总结

把装满水的饮料瓶倒过来,瓶子里的水为什么会被纱布“挡”住了,一点也流不出来?

其中的奥妙不在纱布上,而是在空气和水。

在空气压力和水的表面张力的共同作用下,水被堵在瓶子里流不出来了。

三、思考

日常用具和机械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单向阀门,这些单向阀们起什么作用?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后记:

6 报信信箱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了解报信信箱的制作原理。

教学准备

装皮鞋的纸盒1个、乒乓球1个、冰棒棍1个、方形磁铁2块、卡纸、牛皮纸、彩色水笔、铁丝、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信箱里面有没有信呀?没打开信箱我们是不知道的,用为普遍信箱都不能显示箱内情况。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试试设计一个能显示箱内情况的特殊信箱吧!

二、动手做(图如书17页)

1、做信箱

将装皮鞋的纸盒去掉盖,把底盒当信箱的正面。开一个“投信口”,门朝里开,虚线处黏一长方形牛皮纸,作合页,方便向内投递信件。

在投信口下方开一个“去信口”,门朝外开,也粘上牛皮纸合页。门上用一小段铁丝做个门扣,便于开启信箱门。再在信箱顶上开一个直径1厘米的圆孔,用来放显示标志——报信小孩。

2、做报信小孩

用卡纸做一个双面小孩,涂色并剪下,在两面分别写上“有信”和“谢谢”字样,作为报信小孩。然后在乒乓球上下相对的位置各挖一条槽,插入一根冰棒棍,把报信小孩黏在乒乓球上,使冰棒棍的另一端从信箱顶部的圆孔插入。让乒乓球留在箱外。在冰棒棍下端黏上一块方形磁铁。

3、组装

在投信口门的背面也黏上一块方形磁铁,磁极与冰棒棍下磁铁的磁极相同。再把皮鞋盒盖合上,用胶水粘住,就完成了。

三、试试

当推开投信口小门,往里面投信时会出现什么呢?

四、想一想

报信信箱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利用杠杆原理、重力翻板等,你能做出其他形式的报信信箱吗?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8 萝卜“马德堡半球”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

2、动手制作萝卜“马德堡半球”

3培样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马德堡半球”实验原理

教学准备

完好结实小萝卜1个、小刀1把、小碟子1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今天我们就用萝卜来做一做这个实验,看看是不是真的这样神奇。

二、动手做

制作萝卜“马德堡半球“

1、采用横切的方法,把萝卜切成两截。

2、用刀尖把带有长根的那半个萝卜掏空一截,注意不能破皮。

3、把掏空了半截的萝卜紧紧地压在小碟子的中心,然后把它提起来。猜猜看: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你能说这是什么原因吗?

三、试一试

用这种方法,哪位同学能够用小萝卜提起更多的东西?

想想:我们还可以用哪些东西来做类似的实验?

四、总结

书24页(知道吗)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9 橡皮筋动力塞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并且做橡皮筋的缠绕方向与小车行驶方向的关系实验,和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很多同学都喜欢车,你们看银屏上的这些车,你们知道这些车他们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

2、教师:老师这里也有一辆车,有哪些办法可以让小车动起来呢?

3、教师:是啊,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橡皮筋作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

二、初步探究:

1、教师手举小车:我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这一端就是小车的头─前,然后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后面的卷筋片上,再转动后面的车轮,小车就能运动起来。

2、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想出办法使小车朝前开,再想出办法让小车往后退。请各小组尝试。同时仔细观察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缠绕方向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行、往后退的?

4、橡皮筋往后绕,小车朝前开,谁能使小车往前开得更远一些呢?

三、深入研究:

1、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板书:距离圈数)

2、教师: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圈数有关吗?(板书:?)怎样来设计实

验进行验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少多,教师提议还可以加个圈数中等的)

3、教师:假如让你选会分别选几圈呢,为什么?

4、教师:我们在数圈数的时候怎样才是转了一圈?(教师演示)

5、实验时还要注意哪些问题?

6、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小要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实验要求:

①、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时填好记录单。

②、边实验边思考:橡皮筋缠绕多圈或少圈,产生的力一样吗?

7、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单: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8、教师:先做圈数少的,再做圈数中等和多的,为了实验数据更科学,同一圈数要求实验小组进行多次实验,然后计算取出平均值。下面请各组组长带好你们小组的小车、记录单、皮尺按顺序到老师指定的地方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9、学生汇报:

①通过实验,你们组有什么发现?

②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的确与橡皮筋缠绕圈数有关,圈数不同小车行驶的距离就

不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远;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少,小车行驶的距离就越近。这是为什么呢?

③橡皮筋缠绕多圈和缠绕少圈产生的力一样吗?

四、认识弹力:

1、教师:为什么橡皮筋缠绕起来,小车就前进了呢?(这是因为橡皮筋缠绕起来以后长度变长了。)可是为什么小车行驶了一段距离后又停下来了呢?

2、出示弹弓,加深认识弹力。

3、看录像,进一步认识弹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完整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教学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以科学概念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思想,逐步形成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2、已有知识经验:科学观察能力和对比实验设计已经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还不够。 3、学习心理分析:五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各单元目标: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

第一单元“沉和浮”。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本单元设计的对物体沉浮的解释有两条途径,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是用密度的概念解释沉浮现象。因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也有密切关系,因此,将物体的沉浮原因定位在物体的密度上。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密度概念要求过高,因此,教科书没有直接出现密度概念,而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用同体积的重量作比较,帮助学生建立密度的前科学概念。 石块放人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人水中,浮起来了。沉和浮是学生见过的十分熟悉的现象。一方面,学生对于“沉和浮”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沉和浮”他们也有着许多似懂非懂的问题,例如“在水中,钢铁会沉下去,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为什么能浮呢?”“潜水艇为什么既能潜人水下,又能浮出水面呢?” 人们对浮沉现象的关注已经有几千年了。表面上看是一些物体在液体中上浮而另一些物体下沉,实际上涉及了许多变量。这些变量包括物体的体积、重量和液体的密度,归根结底,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有关(阿基米德定律)。有许多人试图去寻找一个简单的规则来解释这个现象,如他们通常说:“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上浮”,这些不精确的概念同样存在于学生的认识中。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5篇)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15篇) 小学科学教学计划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孩子科学素养为宗旨,进取倡导让孩子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孩子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本事。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是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入手,经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趣味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孩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

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景,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经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孩子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一样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这些活动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我在新学期的教学中需要异常关注的是这些活动在科学探究方应对教学提出的新目标。 1、要求孩子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三年级的观察认识活动以定性为主,很少涉及物质的量。而在四年级的的活动设计中,不仅仅要求孩子更为准确和细致地观察物体,并且在很多情景下,要求使用测量的方法,并选择适当的词汇、数据和图表来描述物体和有关现象。例如,云量和雨量、气温、天气、声音的高低等。 2、要求孩子不仅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并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这也是本册教材在孩子科学探究本事方面提出的新要

(完整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 科 技 活 动 教 案

第一课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习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网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技活动教案(全册)汇总

------------------------------------------------------------精品文档-------------------------------------------------------- 益阳赫山区欧江岔镇学校 科技活动教案 教者:郑小青 月年20163 1 1 水沸腾的秘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沸腾,沸腾跟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难点: 沸腾跟大气压力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大号烧杯1只,盐水瓶1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1个,石棉网1个,温度计1支,带针头的注射器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时烧水,当水温上升到100℃时,水沸腾起来,我们称为水烧开了。 2、水烧开以后水温还能上升吗? 3、水一定要加热到100℃才能沸腾吗?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新授: 1、动手做 (1)在烧杯里装半杯水,用酒精灯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内水的温度变化。 (3)当水没有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当水沸腾时,水温是多少? (4)水沸腾后,继续加热一会儿,再测一测,水温升高了吗? (5)停止加热.待水温下降到90℃左右时,小心地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盐水瓶中,用橡皮塞塞紧瓶口。用注射器针头刺穿橡皮塞,用力把注射器的活塞向上拉。此时,瓶内的水有什么现象产生? (哇!奇迹产生了。刚才还平静的水一下叉沸腾起来了。) 松开手让活塞返回,水还沸腾吗?再用力拉活塞,水又会怎样? 2、知道吗?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2 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大气压力大,沸点高;大气压力小,沸点低。在通常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力为1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是100℃。因此,当水加热到100℃时,水就沸腾了。用普通的容器烧水(如前面用烧杯加热水),水温达到沸点后(100℃),无论你怎么加热,水温只能停留在100℃,再也不会上升。 但是,在实验中,当你用注射器向外拉活塞时,瓶内的空气被抽掉一部分,使得瓶内的大气压力减小了,导致瓶内的水的沸点也降低了,所以,尽管水温低于100℃,水仍然能沸腾起来。 三、想一想: 登山运动员除了要携带各种登山器材外,还要带上高压锅等炊具。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2 沉浮的科学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物体是怎样来实现沉浮的

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罗天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小学科学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阅读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阅读教学计划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四个班。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 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 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 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 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 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 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 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 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 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8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植物和我们:(1—7)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植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 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 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2、动物和我们:(2—14)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动物,初步掌握其生活习惯及其 生命特征。

3、我们的生活材料:(15—21)课,以“学生对生活材料的亲 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 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 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22—2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 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 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 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5—28)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 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 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 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 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动物和我们》、《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五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案

五年级科技活动上册教案

五年级第一学期科技活动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从生活中找寻研究的问题,懂得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解决不同的问题。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进行有系统科学的观察训练。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活动。 4、鼓励学生好奇、爱问、爱想像。 5、让每一个学生在科学的学习的过程中,都能体现自我的价值,尝试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6、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成为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一代新人。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措施: 1、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2、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 3、培养学生的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努力让学生亲自参加,成为活动的主人。

教学课时安排 单元第几课课题课时 实验探索1 小喷泉 2 2 测一测你的感觉 2 3 纸盒烧水 2 科技制作4 自制冰激凌 2 5 自制昆虫“琥珀”标本 2 6 自制风筝 1 科技应用7 简易降温 1 8 神奇的转基因生物 1 9 车船造型 1 专题研究10 天气预报 1 11 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1 创造发明12 寻找创新项目 1

1、小喷泉 教学目的: 1、懂得喷泉的种类。 2、懂得喷泉的作用, 3、学会制作小喷泉的制作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喷泉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广口瓶2个;塑料管2根;橡皮泥;锥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广口瓶2个;塑料管2根;橡皮泥;锥子等。 二、导入新课。 三、介绍喷泉的种类和作用 1、自制(人工制作的) 2、自然 四、指导学生制作 1、在一个瓶盖上钻2个小孔;小孔的大小正好能分别插入2根塑料管; 2、在小孔里分别插入2根塑料管;(见教材P2的中图)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 3、在2个广口瓶内到入清水,一瓶装满,另一瓶只装四分之一左右,将插有塑料管的瓶盖在装水较少的瓶口上,拧紧; 4、把盖好的广口瓶倒过来,将瓶盖上的A管插入满水的广口瓶内,B 管留在瓶外。 五、学生欣赏小喷泉 六、学生思考讨论: 1、上面瓶中的水通过B管流出时,瓶内的气压有上面变化? 2、下面瓶中的水管通过A管进入上面的瓶中,又说明什么? 3、喷泉的形成与大气压有关系吗? 4、在广口瓶中装入三分之二瓶清水,将两根清洁的塑料管并排插入水中,插入的深度相同,用橡皮泥密封插孔边缘。口含其中一根管子吹气,另一根塑料管会出现喷泉吗? 七、教师讲评 八、学生自学P4的广角镜 九、本课小结。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精选3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精选3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 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 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 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 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 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 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 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 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 代科技的发展。 6、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7、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 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 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8、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 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1957-59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小学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 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 基础。 二、整体感知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 动的声音”、三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 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 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热”单元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本单元主要

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一系列有趣而又意义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乐趣。本单元是由“冷和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5部分13个活动组成。 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观测。其中包括云量的观察和测定、雨量的观察和测定、风的方向和等级的观察和测定以及气温的测定。这一部分活动中,还包括尝试记录各种天气情况,观察生物预告天气的行为以及学习获得天气信息的多种方法。 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和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在这一单元结尾设计的“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活动,将由学生自由取材,利用身边材料制作一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小乐器,并尝试着奏出简单的乐曲。

五年级科学课教案

五年级科学课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

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 2.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五年级上科技活动教案

五年级上科技活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包括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创新发明等五项内容。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现有两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基本措施: 1、把科技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新教科版)73799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部编教材小学科学一下教学计划

1 年级 1——8 班科学课程实施方案项目分析与策略 班级情况 1.整体学生状况:1年级现8个班,无论从班级学习氛围还是学生能力上还不错。但学生自从进入1年级后,好奇心强,科学性兴趣高,科学探究习惯正在养成中。 2.整体知识学习情况: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学期目标 1.“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厚薄、表面粗糙度等特征可以被我们观察和描述。 ②不同的物体之间有许多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他们进行分类。 ③水和空气具有无色、无味、会流动的特征。 ④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⑤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运用多种感官和简单的方法观察和描述事物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②能以讨论、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以图标的形式组织信息。 ④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 ⑤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科学态度目标 ①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②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③乐于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④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①认识到水和空气是重要的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 ②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动物”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知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②知道不同的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有个体差异。 ③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④知道动物会运动、呼吸、生长、繁殖和死亡。 ⑤体会动物生活在适宜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空气、食物、水、阳光等。 ⑥知道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⑦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名称及其特征,知道按一定的标准可以给动物分类。 (2)科学探究目标 ①能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 ②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内容。 ③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④能饲养小动物一段时间。 ⑤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⑥能按自己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完整)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仁怀市尧坝小学2018至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习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

系平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2、《光》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4、《运动和力》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7年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7年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本册教材注重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承担着科学启蒙任务,对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他们了解科学,培养兴趣,对探究科学打好基础。 教材的编排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出发点,而不是从知识体会出发。将会对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到难、循序渐进,有机地学会科学课程的各位目标,本册教材向小学生提供了开放的、有趣的活动的思维空间,探索学习内容丰富多彩。 本册教材共设计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我们都是科学家》,引导学生走进科学殿堂、了解科学。重难点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探究”,我要成为科学家的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上科学之路,点燃他们爱科学之火。 第二单元《我们眼里的生命世界》重点是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经行比较分类;了解常见的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分类方法;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怎样观察,怎样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认识水在动、植物、人类生活中的

巨大作用;重难点是,从一系列的动手实践中去探究水的有关性质,体验实践过程的乐趣,从全新广阔的角度去认识水。第四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通过学习与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物体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组成的;重难点是掌握材料探究的方法(收集证据、探究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第五单元《提出问题》,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活动的步骤,学会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不能研究的问题转化为能够研究的问题。 二、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目标,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能针对问题进行观察、收集证据,能用清晰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了解水的有关知识,会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多渠道、多种方法收集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知道物体是有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2、基本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交流等基础过程的技能,并运用语言或画图来描述所观察事物的特征,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会用文字、图画来表达,能利用身边的简单器材来做一些小的试验。 3、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4、培养学生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起我能成为科学家的坚定信念,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发展的日新月异。

【参考】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主要目标《科学》五年下册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五年级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 1、“沉和浮”单元,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有关物质的密度,他是物质固有的特征之一。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他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关。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当把物体放入一种液体,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相同体积下,比液体中的物体会下沉,比液体轻的物体会上浮。学生通过本单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2、“热”单元,本单元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3、“时间的测量”这个单元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中到机械擒纵器,在制作计时工具的时间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4、“地球的运动”这个单元共有8课,前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传和公转,自传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上的学习,小组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是处于模仿为主的阶段,而且大部分同学对实验还是停留在动手为主,思考缺乏的状态下。O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 第1 页共2 页

小学科学课教学计划

科学实验教学计划(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XXXX小学 2015年9月

XXX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目的: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以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素养为宗旨,以实践为核心,努力摆脱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旧模式,让学生在自然实践操作中得到真知、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本学期在劳动实践教学中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为了迎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创新精神,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为将来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学期在实验教学方面有如下打算: 具体要求: 三年级:主要围绕“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项内容展开教学。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地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征、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组织学生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学生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学生将想办法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 四年级:四年级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时期,在教学中我们将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真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首先我们将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以保证观察和实验中获得证据的有效性,没有人为的”伪证”;我们将重点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如:“溶解的快与慢”“比较声音强弱”等,了解控制变量实验的重要性,并正确地看待误差问题;我们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做好记录,可以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状图等进行记录;我们将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特别是实验过程的描述,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五年级: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习,教材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内容,我们的教学将着力于引导学生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生物与环境”单元首先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