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附件:陕西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2010年—2015年)

新材料是指新出现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等。新材料的生产水平和消耗量是体现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和新兴大国都把新材料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重点,必将催生新经济的繁荣,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任务。为抓住机遇,大力培育我省新材料产业,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条件

我省材料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有力地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一批产、学、研机构在新材料研发方面异军突起,发展潜力巨大,具备了形成新增长极的基础和条件。

高性能结构材料国际一流。我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宝钛集

团不仅是钛及钛合金材料研发和生产龙头单位,也是国、军标的主要起草制订单位。在超导材料、大飞机用高性能钛合金材料及复合材料研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以钛产业为主体的宝鸡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2009年,我省钛产业年销售收入已达160亿元,钛材产量约占世界产量20%,国内产量80%,占我国国防军工市场95%,能够生产世界钛材75%的牌号产品,钛设备设计制造等深加工也具有一定规模。

先进复合材料国内尖端。航天四院43所、西安航空制动公司在高性能碳纤维、碳/碳复合材料及制品、树脂基复合材料等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T300碳纤维生产、高温炉用碳/碳热场材料和飞机碳刹车盘等方面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主导地位。西北工业大学在陶瓷基复合材料开发方面具有雄厚的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优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应用正在拓展。

电子信息材料取得重大突破。我省天宏硅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了国际领先水平的多晶硅制备技术,使我国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有了重大突破;比亚迪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晶硅制备技术,较大幅度降低了多晶硅的生产成本。依托商洛中剑、比亚迪、天宏硅业、西安理工晶科、西京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单晶硅片(棒)等硅材料产业链。

新能源材料研制进展顺利。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正在整合国内锆业资源的基础上,引进消化吸收美国西屋全套AP1000第三代

核电核级锆材生产加工技术,建设包括核级海绵锆2000吨、管材360吨和棒材40吨等完整的核级锆材产业体系;宝鸡海宝特种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与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开发成功国际热核反应堆用铍小球制备工艺技术,产品通过了ITER相关检测,使该公司成为世界上继日本之后唯一能够生产热核聚变反应堆用铍小球的供应商,正在建设中的200千克金属铍球生产线可保障我国ITER研究需要。

新型功能材料独占鳌头。我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以钼及钼合金材料为主导的深加工方面具有明显的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等优势,已开发各种性能、规格的新产品接近500种,获得相关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依托金堆城钼业公司,形成了从地质勘探、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及科研、设计等较为完整的材料生产体系。

但是,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研发资源分散,没有形成合力;二是产业聚集度不高,产业链短,规模小,带动辐射能力不强;三是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产业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因此,我省应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加强技术攻关,加快新产品开发,努力抢占国际新材料产业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二、总体思路

(一)总体思路

21世纪是新材料技术加速突破的重要时期,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掌握最先进的材料技术,在新

兴产业发展中力争占有主动权。“十二五”乃至以后更长时期,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遴选有限目标,统筹战略集成,延伸产业链条,集约板块发展,支撑新兴产业。

遴选有限目标。充分发挥我省优势,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发展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做大做强五大新材料。

统筹战略集成。创新机制体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统筹科技资源,汇集科技创新能力,以攻克核心、关键技术为着力点,研发新材料产品,抢占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延伸产业链条。以五大新材料为重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为支撑,延伸、完善产业链条,吸引优势产业要素向链条聚集,扩大新材料产业规模。

集约板块发展。按照“产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集群化”总体思路,以我省新材料产业领域优势特色产业链为纽带,以基地(园区)为载体,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加强配套,推动新材料产业聚集发展。

支撑新兴产业。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加强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到2015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其中钛产业达到600亿元。钛材及钛合金制品国内

市场占有率超过90%,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0%;碳纤维及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0%;钼及制品占国内总产量达到30%;多晶硅与单晶硅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30%以上。到2020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500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到2015年,新材料创新能力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20家,建成陕西新材料研究院,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专利申请量达到3000件,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技术储备能力明显增强,创新领军人才带动作用突出,各专业研发团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水平大幅提升。

产业聚集效应显着增强。初步形成钛及钛合金、高性能碳纤维、硅材料和钼及钼合金等四大特色产业链,建成世界级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形成以宝鸡、西安为核心“一轴七园”的产业布局。

三、重点任务

抓住国家实施大型飞机、载人航天、新型船舶和发展新能源等重大机遇,在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等五大新材料产业领域,组织实施2大创新工程、20大产业工程,着力构建钛及钛合金、碳纤维、钼及钼合金以及硅材料等四大核心产业链,加快推进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扩大产业规模,实现我省新材料产业的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一)做精高性能结构材料产业

积极开展高性能钛合金、镁合金、铝合金等先进轻合金材料制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组织实施钛及钛合金材料、钛部件、钛终端应用产品、钛材料专用设备和高性能镁合金等五大产业工程,完善钛及钛合金产业链,形成新型高性能钛板带材、精铸件、人体植入物、大型反应釜等一批高端产品。

专栏1 高性能结构材料五大产业工程

1、钛及钛合金材料工程:依托宝钛集团、西部超导公司、西部钛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高品质金属复合材、大规格宽厚钛合金板材、高精度薄板材及无缝管材、高性能钛合金丝棒材、大功率钛及钛合金熔炼用电子束冷床炉、高性能钛钢复合板、钛铜复合棒爆炸—轧制,以及钛及钛合金返回主辅料回收处理等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实现高端钛及钛合金材料批量制备国产化。

2、钛部件工程:依托西部金属材料公司、陕西宏远锻造公司、宝鸡力兴钛业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钛及钛合金铸件管道件、钛及钛合金异型锻件等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明显提升钛部件加工制造水平。

3、钛终端应用产品工程:依托西部超导公司、西安宝德公司、宝鸡鑫诺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低温超导用铌钛材、高性能钛合金粉末冶金零件、生物医用钛材等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实现钛产品应用的功能化、多样化。

4、钛材料专用设备工程:依托宝色特种设备公司、宝冶钛镍制造公司、西安优耐特容器制造公司、西部金属材料公司等骨干企业,加快建设钛合金

加工装备、钛镍基离子膜节能电解槽等一批重点产业化项目,提升国内钛装备整体制造和应用水平。

5、高性能镁合金材料工程:依托西北工研院、金航公司等,重点建设新型高性能耐热系列镁合金制备及产品开发项目;依托西安四方公司实施轻质高强度镁锂合金及镁锂基复合航空材料产业化项目,促进航空、航天、汽车等产业发展。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钛集团、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科技资源,重点突破大规格钛板、钛钢、钛镍、钛铜复合板、大型钛锻件、管材及其设备制造技术,钛及钛合金在汽车、医疗等应用领域的拓展集成技术,实现高性能结构材料技术升级和产品高端化发展。

(二)做大先进复合材料产业

充分发挥我省先进复合材料领域技术优势,组织实施碳纤维材料、碳纤维制品和陶瓷基复合材料三大产业工程,在碳纤维材料T300的基础上,加快T400及以上级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构筑多元化、规模化的碳纤维材料产业链。

专栏2 先进复合材料三大产业工程

1、碳纤维材料工程:依托西安康本公司重点建设高性能碳纤维材料产业化项目。

2、碳纤维制品工程:依托航天四院43所重点建设复合电缆芯、大型飞机结构件、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预制体等产业化项目;依托超码公司实施飞机碳刹车盘、碳碳热场材料产业化项目;依托航空制动公司实施飞机、汽

车用刹车材料产业化项目;依托科耐摩擦材料公司实施纸基摩擦片产业化项目。

3、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依托帝邦公司重点建设特种复合陶瓷材料及制品产业化项目;依托航空制动公司实施碳/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刹车盘产业化项目。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航天四院、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科技资源,重点突破T400及以上级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制备和碳纤维制品工艺技术、设备制造技术,陶瓷基复合材料工程化技术,碳/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刹车盘工程化技术等,快速壮大先进复合材料产业规模。

(三)做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

围绕电子信息材料高起点、规模化、前瞻性发展要求,依托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优势领域,大力推进新型电子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组织实施电子级晶硅材料、平板显示材料、电子浆料和其它电子专用材料四大产业工程,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专栏3 电子信息材料四大产业工程

1、电子级硅材料工程:依托天宏硅材料公司重点建设年产3750吨微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项目;依托理工晶体科技公司和创联新能源设备公司重点建设单晶炉产业化项目;依托华山半导体材料公司重点建设单晶硅切片加工项目。

2、显示材料工程:依托瑞联近代电子材料公司重点建设OLED显示发光

材料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依托彩虹集团重点建设TFT-LCD玻璃基板产业化和PDP用荧光粉产业化项目。

3、电子浆料工程:依托宏星浆料公司重点建设新型环保电子浆料、超细电子粉体材料、金导体浆料、银导体浆料、铝导体浆料、电致热有机系列电子浆料等产业化项目,形成电阻浆料、导体浆料、介质浆料、有机浆料等系列产品。

4、其它电子材料工程: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重点建设大规模集成电路散热材料、CT机用高精度钨片、稀有金属靶材、铌合金加工材和钽板管带材等稀有金属电子材料深加工项目;依托西北工研院、西凯光电公司,重点建设室温核辐射探测器用CZT晶体制备及应用产品开发项目;依托航天四院建设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产业化项目,提升挠性印制电路板、液晶显示屏等电子产品制造水平。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京公司、彩虹集团、天宏硅业等单位的科技资源,重点突破新型有机电致发光电荷转移材料工程化技术,电子浆料粉料制备技术,液晶玻璃基板6~8.5代量产技术,完善、优化微电子级多晶硅工艺与设备,开展高效率、低污染的硅材料制备技术研发,碲锌镉辐射探测材料(CZT晶体)工程化技术,支撑我省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四)加快发展新能源材料产业

抓住全球大力发展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的重大机遇,积极开展多晶硅制备综合利用新技术研发,组织实施太阳能级硅材料产

业工程,构建多晶硅、单晶硅、单晶硅片(棒)等硅材料产业链;加大力度开发核电设备专用新型稀有金属材料,组织实施核电用材料产业工程,为我国核工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专栏4 新能源材料两大产业工程

1、太阳能级硅材料工程:依托西京科技实施高纯度单晶硅制备与加工产业化项目;依托隆基硅材料公司、华晶电子公司、骊晶电子公司等实施单晶硅切片加工项目。

2、核电用材料工程: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实施核电用反应堆控制棒产业化、锆合金包壳材料产业化、高性能金属多孔材料产业化等项目;依托天力复合材料公司实施核电用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产业化项目;依托国核宝钛锆业公司实施核电用锆合金管、棒、板带材产业化项目。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省内科技资源,重点突破多晶硅制备综合利用新技术,第三代核电用银铟镉合金控制棒的熔炼、热处理、变径、精整等关键生产技术,100万千瓦超临界核电机组用高性能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核电用新型锆合金材料制备工程化技术,核电用耐腐蚀Ti35铸锭制备、板材、管材轧制工程化技术等,有力支撑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

(五)做优新型功能材料产业

依托我省现有钼深加工技术、研究平台,加强钼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研发,组织实施高质量钼及钼合金粉末及烧结制品、高性能钼及钼合金坯材料及器件和环保节能型钼化工产品三大产业工程,形成高附加值的钼产业链。组织实施新型生物材料、稀有金属粉末及

金属多孔材料和其它稀贵金属材料三大产业工程,逐步形成我省新材料产业新的增长点。

专栏5 新型功能材料六大产业工程

1、新型生物材料工程:依托艾尔肤公司重点建设组织工程皮肤材料产业化项目;依托巨子生物公司重点建设类人胶原蛋白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依托西部超导公司重点建设医用钛合金材料项目。

2、高质量钼及钼合金粉末及烧结制品工程。依托金钼集团,大力推进高纯度钼粉、喷涂用球形钼粉、超细钼粉、注塑成型用钼粉等钼及钼合金粉末的系列化发展。

3、高性能钼及钼合金坯材料及器件工程。依托金钼集团、西部鑫兴钼业公司,积极推进高精度钼箔、钼带、钼器件、钼靶材、超细钼丝等系列制品扩大规模,大力发展钼铜复合材料、TZM(掺杂钛锆)钼合金、稀土掺杂钼合金、复合强化钼合金等钼合金材料。

4、环保节能型钼化工产品工程: 依托西部鑫兴钼业公司,积极开发低硫、低污染环保型石油化工产品用含钼催化剂,形成系列化有机钼产品。

5、稀有金属粉末及金属多孔材料工程: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重点建设稀有金属粉末及冶金制品、金属多孔材料及元件、铁铬铝纤维、不锈钢纤维、多层金属复合网等稀有金属粉末及金属多孔材料产业化项目。

6、其它稀贵金属材料工程: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重点建设钨及钨合金板材、钨深加工制品、钨及钨合金棒材,贵金属毛细管材、窄带材、多层复合异型丝等产业化项目;依托陕西斯瑞公司、西安交大,加快实施电力开断触头CuCr(铜铬)材料、高速机车牵引电机转子高性能Cu-Cr-Zr(铜

铬锆)合金材料、汽车焊接电极材料等高导高强铜基合金材料产业化项目。

战略规划集成:统筹西北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金钼集团等单位的科技资源,重点突破类人胶原蛋白衍生物及系列复合高分子聚合物生物材料技术,高纯度钼粉、特大、异型钼及钼合金烧结制品关键技术,难熔金属高性能粉末冶金改性技术,石油化工、医药食品行业用铂、钯、钌、铑等贵金属系列催化剂制备技术,高导高强铜基合金材料工程化技术等,实现新型功能材料的规模化发展。

(六)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为轴,以宝鸡高新区、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为核心,以咸阳泾渭新区、阎良航空基地、商丹循环经济工业园、榆林经济开发区等为扩展,统筹规划、集聚发展,形成“一轴七园”的产业布局。

专栏6 新材料产业布局

1、宝鸡新材料基地: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宝钛工业园等,重点发展钛及钛合金、锆、铪等高性能结构材料和新能源材料。

2、西安高新区:重点发展液晶材料、电子浆料等电子信息材料,组织工程皮肤、类人胶原蛋白等新型生物功能材料。

3、西安经开区:重点发展超导材料、钛管、钛板带、钛复合板、镁合金、多孔材料、金属纤维和其他贵金属材料等高性能结构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功能材料。

4、咸阳泾渭新区:建设咸阳硅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多晶硅、单晶硅、

单晶硅片(棒)等电子信息材料。

5、阎良航空基地:规划建设1000亩碳纤维材料与制品产业园,重点发展高性能碳纤维和碳纤维应用等先进复合材料;建设特种新材料先进制造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新型铝镁合金、镁锂合金、碲锌镉晶体材料及制品等。

6、商丹循环经济园区:建设钼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高质量钼及钼合金粉末、高品质钼及钼合金坯锭,以及高性能钼及钼合金制品等新型功能材料。

7、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硅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单晶硅、单晶硅片(棒)等电子信息材料。

(七)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发挥区域产学研优势,实施研究院建设和企业创新平台两大创新工程,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技术转移转化、区域创新环境、市场推动应用、人才引进培养等完整的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军民技术融合,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制约,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专栏7 两大创新工程

1、研究院建设工程:依托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宝钛集团、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组建陕西省新材料工业研究院,以开展新材料领域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为目标,以项目和技术资本为纽带,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建设高端人才培养、核心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中试生产线、产品检验检测等平台,开展新材料产业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研究,进一

步提升我省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2、企业创新平台工程:依托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和完善稀有金属材料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金属多孔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陕西省核反应堆堆芯用稀有金属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碳纤维制造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高纯度多晶硅制备工程实验室,以及宝钛集团和金钼集团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一批自主创新平台,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

为了推动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省科技厅、财政厅、工信厅、环保厅、教育厅等相关部门,统筹协调产业、科技和教育等资源配置,指导全省新材料产业各领域、各地区发展,对新材料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问题组织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二)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

大力推进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一是加强产业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重点支持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设和完善一批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研究和原创技术。二是采取政府资助,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建的原则,加强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

和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强化科研开发,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支持相关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制定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图。五是支持各类产业园区加强孵化器、实验开发、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

(三)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助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加大政府资金引导。省上各类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创新技术平台建设、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高级人才培养和引进等,优先解决市场资源配置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早期投入等问题。二是发展多元化创业投资。组建新材料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资金3亿元,未来5年规模达到30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材料产业发展。三是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资金支持我省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四是支持符合条件的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发行企业债券,鼓励新材料企业在国内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

(四)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快新材料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培养新材料专业技术人才。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省内大专院校,根据产业发展调整学科设置,培养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广泛吸纳用好新材料高层次人才。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等面向海内外招

聘具有跨学科知识、跨行业经验和广阔视野的新材料产业领军式人才。支持高校院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为新材料企业服务。三是培养新材料产业创新型企业家。支持行业组织对新材料企业负责人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提升企业家管理、创新能力。四是加强技能型人才培训。依托中等职校和新材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新材料产业发展紧缺技能人才的培训。

(五)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加大政府采购国产飞机、航天器、半导体照明灯具、太阳能电池、核电、风电设备等民用工业使用新材料产品力度,推动新材料及其应用产品市场培育。二是加快建设中国钛材期(现)货交易中心,力争建成全国最大、品种最全的国际性钛材交易市场,实现网上交易、物流交易、期货交易等功能,为企业提供快捷规范的信息、交易、物流平台。三是组建陕西省新材料协会,为企业发展提供行业信息、金融、法律、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四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依法保障知识产权所有者的权益。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组建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联盟和产业标准联盟,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持我省新材料产业研发成果优先在省内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优化升级。

附件:陕西省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表

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

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 以下是出guo实用资料栏目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现状剖析与未来发展,供您参考,请点击出guo()查看。 化工新材料,即通过化学合成的手段生产的新材料,以及以化工新材料为基础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复合材料。从物质结构看,主要是有机材料,也包括部分无机材料(主要是无机非金属的纳米粉体材料);从产品工业类别看,包括:新领域的高端化工材料—工程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生物降解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纳米复合材料、有机氟硅材料、无机化工新材料等、传统化工材料的高端品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吸水性丙烯酸树脂等、通过二次加工生产的化工新材料—木塑材料、功能性膜材料等。 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已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最活跃的市场,据测算xx年市场规模达3300亿元人民币,但是中国在各个领域都尚未完全满足国内需求。为此,化工新材料相关产品被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基础原材料主题。 十一五期间发展成就 中国化工新材料产业经过“十一五”时期发展,已初步形成一个新兴的产业门类。xx年全行业总产值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企业和科研单位数量达2000家,从业人员在100万左右。化工新材料各个领域主要品种中国均有生产,所有小品种均开始着手进行了研究,

部分产品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少量出口,中国已逐步成为世界化工新材料生产大国。 针对国内外下游市场需求,培育了一批化工新材料产业。如中国合成橡胶总生产能力由xx年的132.7万吨增长到xx的271.7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21.0%,超过中国合成橡胶40多年产能发展的总和。中国已成为世界合成橡胶生产大国,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国家多年来的引导和支持加速了中国功能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现在,全国从事功能膜研究的院所、大学近100家,膜制品生产企业有300余家,工程公司超过1000家,在功能膜几乎所有的领域中国都开展了工作。 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及产业需求,突破了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产业化制备技术并发展了一批龙头企业。碳纤维一直是航空航天重要的配套材料,这一材料生产技术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产业化突破。威海拓展公司和中复神鹰公司均已建成千吨级碳纤维(相当於日本东丽T300级)生产线。丁基橡胶在汽车内胎、轮胎气密层、药瓶橡胶塞中大量使用,以往长期依赖进口。 “十一五”期间,中石化集团开发出聚合级异丁烯生产技术,形成了万吨级丁基橡胶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紧缺的丁基橡胶生产空白,使中国七大通用合成胶种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聚苯硫醚(PPS)工程塑料在“十一五”期间也取得突破。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十五”千吨级加压法合成线性高分子量PPS树脂生产线基础上,不断突破工程化放大技术,目前已形成超过3万吨的树脂合成规模,装置能力居世界第一。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下面是有关于新材料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一起来看看。 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分析新材料作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已成为全球经济迅猛增长的源动力。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新材料。新材料按组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砷化镓半导体等)、有机高分子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按材料性能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和理化性能,以满足高强度、高刚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耐蚀、抗辐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新材料在国防建设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纯硅、砷化镓研制成功,导致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诞生,使计

算机运算速度从每秒几十万次提高到每秒百亿次以上;航空发动机材料的工作温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隐身材料能吸收电磁波或降低武器装备的红外辐射,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发现等等。 在新材料产业中分布情况 21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性质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信息材料是最活跃的新材料领域,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将以硅材料为主体,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新一代高温半导体材料共同发展。光电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信息材料,主要集中在激光材料、高亮度发光二极管材料、红外探测器材料、液晶显示材料、光纤材料等领域。 XX年,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加速,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蓝光功率型LED芯片发光效率达到90mW,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封装的功率型白光LED发光效率超过30lm/W,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了上海、大连、厦门、南昌4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民营资本投资近37亿元人民币,我国LED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XX年我国推出了激光电视样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新材料研究院工作情况汇报20131009

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工作汇报 为了促进新材料科技创新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助推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高质高位建设,经市政府2010年12月8日批准(成办函[2010]298号),市科技局、新津县政府双方按“政府主导、公司化管理、产业导向、市场驱动”原则,在新津县共同组建了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紧贴我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和成都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建设的现实需求,在市科技局、新津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努力克服研究院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尽力发挥市政府批复所确定的创新企业孵化、招智引技、研究咨询与展示交流等职能作用,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研究院基本情况 研究院于2011年2月15日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资金共计40万元(由新津县工投公司、新津事丰医疗器械公司、成都维德医疗器械公司、湖南长沙思龙顾问公司分别出资10万元)。研究院现有资产总额548.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16.8万元;现有在职员工15人,其中硕士以上人员5人。

为了构筑战略智库和高端智力支撑,研究院聘请国家“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专家组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坚任院长,组建了包括8名院士在内的52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了400人库容的新材料专家数据库。 为了推动新材料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研究院着力建设了创新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招智引技与创新企业孵化。围绕我市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所需的前沿、核心、关键技术和优秀人才,开展项目搜寻、遴选、评估和引入工作。目前,已成功引进落地高速重载铁路关键消耗材料、烟气脱硫脱硝催化材料、高端柔性集成线路基材FCCL、小型化片式功率电感器关键材料等科技项目4个。引荐并跟踪服务云天化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成都技术转移集团新材料中试及孵化基地、年产360万片高亮度LED用基础衬底和基板材料、SCR催化剂的再生及应用、聚合物纳米水分散体及塑料涂装用高功能环保涂料、太阳能电池背片材料、杭州威士德喷码材料、新型血管支架、表面改性人工心脏瓣膜等科技产业化项目16项。遴选储备微纳米管粉体材料、电子级聚酰亚胺(PI)薄膜、镁合金关键材料、新型高性能基体树脂苯并噁嗪、聚酰亚胺液晶取向剂、TVA发泡鞋底材料、防静电紫外光固化涂料及水性电磁波屏蔽涂料等中试孵化项目20项。 (二)创新研发与公共技术服务。按照“合作共建、开放共享”的思路,调动整合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创新资源,推动建设了烟气脱硫脱硝催化剂中试基地、成都多

内蒙古新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内蒙古新材料生产加工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内蒙古新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 我国焊接材料总产量从2006年的320万吨增长至2014年的568万吨,当中焊条产量占比为44.2%;实心焊丝产量占比为35.3%;药芯焊丝产量占比 为10.0%;埋弧焊材产量占比为10.5%。2018-2023年焊接材料与附件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表明,2015年我国焊接材料行业产量约570万吨,同比2014年的568万吨增长了0.35%,2015年我国焊接材料行 业进口约3.7万吨,出口约41.4万吨,国内焊接材料行业表观消费量约532.3万吨,未来中国焊接材料产品的发展战略逐步转移,由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高效优质产品逐步替代手工型产品,手工焊条产品逐步向高强、高韧、低氢、环保方向发展,以满足不同品种、不同焊接结构、不同服役条件下 不同焊接技术要求。 该焊接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20328.8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705.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2.34%;流动资金5623.33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7.66%。 达产年营业收入49512.00万元,总成本费用39512.41万元,税金及 附加366.46万元,利润总额9999.59万元,利税总额11745.30万元,税 后净利润7499.69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245.6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49.19%,投资利税率57.78%,投资回报率36.89%,全部投资回收期 4.21年,提供就业职位1081个。 努力做到合理布局的原则: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程顺畅、 交通组织合理,环境保护良好,空间处理协调,厂容厂貌整洁,有利于生 产管理和工程分区建设。 ...... 报告主要内容:项目概况、项目必要性分析、项目调研分析、建设规 划方案、选址方案、项目工程设计说明、项目工艺技术、环境保护说明、 项目职业安全、项目风险性分析、节能情况分析、实施安排、项目投资分析、项目经济效益可行性、总结评价等。 焊接材料是指焊接时所消耗材料的通称,例如焊条、焊丝、金属粉末、焊剂、气体等。焊接材料是国民经济的易耗品,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交通、装备制造、石油石化、钢铁等各行业。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2020年新材料行业投资研究报告

2020年新材料行业投资研究报告 一、5G 商用进入快车道 (一) 5G概述 4G到5G不单单是网速提高,而是一次质的飞跃。正如人们常提起的那句“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所言,4G实现了技术创新,加快了我们的生活节奏;而 5G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技术革新,将打造全新的产业生态,甚至最终将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部分行业或企业的商业模式。 (二)5G产业链梳理 5G产业所涉及的链条十分广泛,可大致划分为上游 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下游应用产业及运营商两大板块。在5G技术研发和发展初期,最重要的环节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即5G基建,主要指负责接入网的5G基站及其配套设备的建设,包括铁塔、有源天线、射频器件、PCB (印制电路板)、芯片、光纤光缆以及光模块等。 5G基站的建设在5G技术普及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的主要原因在于,5G为实现超高的传输速率和超大带宽,所使用的主频谱以3.5GHz为主,扩展频段更是达到了毫米波(mmWave)的级别,即电磁波的波长以毫米为单位。远高于4G在700MHz-2600MHz 之间的频谱范围,频谱越

高,则波长越短,穿过障碍物的能力也大大减弱,因此在覆盖相同的区域情况下,5G所需的基站数量远高于4G。5G技术的下游应用产业是未来发展的主要环节,首先享受5G红利的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行业,为适配于5G网络的高频段及其特性,相应零配件及设备必将引来一波“换新潮”。未来5G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及其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应运而生,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VR/AR、无人驾驶、智慧医疗等,受益于5G技术的行业将不胜枚举,也将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5G技术及其产业链的发展能够极大地推动经济增长。美国高通公司委托 HIS Markit 于2019年更新的《5G经济》研究报告中表明,预计到2035年5G将在全球创造13.2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5G全产业链将创造2230万个工作岗位,是目前同等经济产出水平所支持的工作岗位数量的3倍有余。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也显示,预计到2030年 5G技术及其产业链将为我国带来6.35万亿元的直接经济产出、10.63万亿元的间接经济产出,同时直接创造800万个就业岗位、间接创造1150万个就业岗位,届时5G对我国GDP的直接贡献将达到2.93万元。 (三)我国5G商用进程加速

2020年日本新材料产业分析报告

2020年日本新材料产业分析报告 2020年3月

目录 一、日本三大优势材料产业:碳纤维、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 (6) 1、碳纤维:日本在技术、质量和规模上均为世界领先 (6) (1)碳纤维:新型纤维材料,主要应用为航空航天 (6) (2)碳纤维产业格局:原丝到复材日本拥有技术、规模等优势 (6) (3)日本碳纤维主要企业:东丽集团,从纺织到高性能纤维材料的转型 (10) 2、半导体材料:日本拥有从晶圆制造到封装环节重要材料的绝对优势 (13) (1)半导体材料:细分领域多,技术门槛高 (13) (2)日本在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所占份额过半 (15) ①硅晶圆 (15) ②硅片 (16) ③电子气体 (17) ④光刻胶 (19) (3)日本半导体材料主要企业:信越化学 (21) 3、显示材料:日本有多种关键材料做到全球独家供应 (23) 二、日本优势关键部件及设备产业 (25) 1、高端被动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等):日本体现了强大的控制力 (26) 2、半导体生产设备:日本三成以上设备具备竞争优势 (27) (1)2020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有望复苏 (27) (2)全球半导体设备厂商前十强美日各占4家 (28) (3)半导体设备市场呈寡头垄断格局,市场份额多为前三家占据 (30) (4)日本半导体设备主要企业:日本东京电子 (31) (5)启示:国内设备商成长之路少不了自主创新+并购整合 (33) 三、日本新材料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所带来的启示 (34) 1、从龙头信越化学看半导体材料经营之道:精进技术+把握市场需求 (34) (1)成长历程+ 产品开拓路径 (34)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以下是关于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新材料行业分析报告 一、新材料趋势 1、新材料企业总体效益状况较好,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较强,由于每个企业所从事的领域不同,具体情况又有较大差别,个别企业出现了负增长。皖维高新和稀土高科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分别达到了63%和65%,而浙大海纳主营业务收入却为-16%。 2、新材料企业的规模得到较快发展,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铜都铜业的规模最大,总资产达50亿元,规模在20亿元以上的有13家,10-20亿元的有25家。总体说来,新材料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3、在所统计的52家企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铜都铜业(34.03亿元)、万杰高科(21.2亿元)、大连金牛(17.84亿元);净利润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烟台万华(2.3亿元)、铜都铜业(1.62亿元)、生益科技(1.3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红星发展(14.7%)、 ·

中科三环(14%)、长园新材(13%)。 二、虽然新材料上市公司近年发展较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新材料企业中的大型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科研院所转制而来,企业的科研实力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较有优势,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大企业的经营显得过于保守,没有中小企业灵活。 2、市场关联度小。市场上认同的新材料企业分别涉及化工、电子信息、金属和建筑等多个行业,无论是在设备、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差异,开展多元经营比其它企业有更大的困难,由此很难规避主业单一风险。而实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如北新建材、宁波韵升等,公司近几年均得到较大发展。 3、中低档产品过剩和高档产品短缺仍然是我国新材料行业的主要特征,除了部分企业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生产附加值较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外,其余企业在深加工能力方面仍然不足,面临较大的技术升级压力。 4、价格协调能力新材料行业的弱。新材料大多是原材料,由于原料远离成品,价格协商能力比较弱,特别是缺乏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利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 三、信息材料和化工材料发展迅猛 这些公司的产品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28家)、化工新材 ·

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和招商重点

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和招商重点 (2018年11月) 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7 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全市新材料研发范围已基本覆盖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垄断性的骨干企业和独创性新材料产品,产业特色优势突出。 一、发展情况 截至2017 年底,全市拥有新材料企业300 多家、总产值2900 多亿元,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有2 家、超十亿元企业有25 家、超亿元企业有120 多家,形成了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集聚了金发科技、白云化工、广州聚赛龙、LG 化学、陶氏化学、高氏涂料等一批国际新材料龙头企业。 (一)产业基础发展良好 广州新材料产业科技实力较为雄厚,初步形成了一个企业技术中心、高校、科研院所和各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在内的新材料研发和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广州具有国家钛

及稀有金属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 家新材料领域国家级研发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产业配套条件优越 在黄埔、南沙、白云、花都等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度较高的新材料产业群,其中,南沙钢铁基地、广州开发区拥有高端金属材料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广州科学城、从化明珠工业园已形成国内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先进改性塑料产业基地;而在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化工新材料基地,对标国际水平的日用化学品、胶粘剂、涂料等精细化学品产业集群正在崛起。 (三)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强 当前,广州以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有利契机,大力实施NEM 计划,明确将新材料列为《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重点发展产业,在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还专门成立“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会”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二、未来三年招商计划 (一)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招商工作目标 到2019 年底,新材料产业高端化、品牌化取得明显成效,产值达到3600 亿元,推动新材料产业智能化、绿色化、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经典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经典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

2021《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古云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第二篇:大学生村官张志瀚:古云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第三篇:古云镇经济发展的现状第四篇:车古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调研报告_第五篇:云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调研报告正文第一篇:古云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古云村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任职的是古云村主任助理。通过与村两委干部聊天,走访村民,与群众交流,我对古云村的情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莘县东西狭窄,南北狭长,而古云镇就位于莘县的最南边,紧邻河南省。古云村位于古云镇中心位置,全村总人口1174人,大部分务农,一部分人员经商。古云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民风淳朴。近年来,古云村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更好地了解村里情况,我利用10月份20余天时间,对古云村进行了调研。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座谈讨论等方式,我比较全面地掌握了该村的整体状况,总结了经验,查找了问题,并就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思考。 目前古云村正全面加强宜居工程建设,打造宜居古云。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

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提出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的普及和发展,更是将新农村的建设推向了中国发展的前台。在世人期待的目光中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农村的建设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正在建设的古云社区,是古云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现今工程已接近竣工。这是古云村全力打造的一大益民工程,通过这次新农村改造,古云的面貌将焕然一新。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仍然是存在。农民收入上不去一直是困扰村委会的一大难题。目前村民年人均收入仅xx元,人如何才能发展起来,怎么样才能脱贫致富,严峻的问题摆在了面前。纵观整个古云镇发展,工业发达,养殖业正勃然兴起,根据我的调查走访,不少村民对养殖业很感兴趣。对此,我提出了两个方案用来供古云村以后的养殖业发展规划。养小龙虾和养鸡,两套方案相辅相成,也可独采其一。 首先是小龙虾方面。古云镇高堤口村已经建成了小龙虾养殖基地,如果古云村再建立起成规模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可扩大影响了,形成区域优势。小龙虾是存活于淡水中一种像龙虾的甲壳类动物,塘养殖克氏螯虾即小龙虾,饲养管理容易,饲料来源广,产量高,是克氏螯虾养殖的重要形式。实施方面,我从各方面搜集到一些信息,现整理如下: 一、养殖设施。池塘面积以4~10亩为宜,深1~1.5米,坡比1∶ 2.5。池底平坦,底质以壤土为好,池坡土质较硬,池塘保水性好,水位易调控。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按照高灌低排的格局,建好进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认识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及工作设想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部

目录 一、新区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3)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基础 (3) (二)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布局 (11) (三)项目推进情况和重点推进项目的落地选址 (12) 二、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初步认识 (15)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概念的界定 (15) (二)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16) (三)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19) (四)新区产业发展优势 (20) 三、工作设想 (22)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定位 (22) (二)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22) 1、总部类 (24) 2、研发类 (25) 3、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 (27)

4、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 (29) (三)打造产业集群 (30) 1、光伏太阳能装备制造示范基地 (31) 2、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区 (31) (四)产业发展建议 (31) 1、对于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认识的前瞻性 (31) 2、对于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促进的扶持性 (32) 3、明确产业发展的基础空间 (32) 4、加强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应用的规划工作 (33) 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工作设想一、新区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一)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基础 根据统计,目前新区现有新能源与新材料企业74家,其中大兴区相关企业32家(见表1),开发区相关企业42家,初步形成了风力发电(见表2)、燃料电池(见表3)、太阳能光伏(见表4)、环保设备(见表5)四大领域。新能

源与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4亿元和90亿元,占大兴区工业总产值的7.8%,税收的5.7%。占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4.5%,税收的2.1%。 开发区从1992年建区以来一直坚持高端发展定位,2009年万元GDP能耗为0.16吨标煤,远低于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和北京市的平均水平。先后成为国家工业节水示范园区、ISO14000国家环境管理示范区、国家太阳能光伏产业集中应用示范园。 从目前已入区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高,对技术突破和经济发展带动明显。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风电、光伏等产业链集群雏形初步显现。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新材料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0〕37号? 2010年4月6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 (2011—2015年) 新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领域,推动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对我市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深圳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约5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涌现出以光启、比亚迪、中金岭南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杜邦、住友、日东电工等跨国企业已在我市建有大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重大项目密集启动。日东电工偏光片、沃尔热缩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龙邦芳纶复合材料、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材料、盛波光电偏光片等项目已开工,光启超材料、旭硝子玻璃基板、杜邦工程塑料、清溢光电掩膜版等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将增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

新材料 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产业概况新材料的分

新材料: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1.新材料产业概况 新材料的分类 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中的、在性能上优于传统材料或者有特殊功能的一些材料;或者通过新技术的处理,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获得的性能显着提高或产生了新功能的材料;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一些关键材料也被纳入新材料的范畴。 作为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样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跟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按性能特征、材质和应用领域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从材料性能来看,新材料可以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两类。功能材料是指通过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电、磁、声、光热等效应及其相互转化功能,以实现某种功能,如半导体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热敏材料、隐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弹、氢弹的核材料等。结构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从而研发出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性能的材料。新型结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金属工程结构材料、先进陶瓷材料、高分子合成材料和复合材料。 新型材料按材质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四大类。 从应用领域和当前新材料的研究热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新材料分为: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新材料: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2009年11月,温总理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将新材料产业列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要求尽快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材料与绿色制造产业体系。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网络信息、海洋空间、生命科学及地质勘探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正在加速成形中。作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材料犹为瞩目。不难发现,新材料涵盖了其它六大新兴产业的大部分内容,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和先导。加快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是国家顺利发展新兴产业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 从需求看,包括大飞机、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以及三网融合、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需要应用各种新材料,其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扩大,新材料产品进出口额也逐年攀升。 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等7个专项计划来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材料领域的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在各项科技计划中都占到15%~30%。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加之政策的支持,新材料将在新兴产业中得到优先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能源、生物、电子以及建筑等众多领域的飞速发展,新材料产业正进入一个充满机遇的黄金发展阶段。统计显示,近10年以来世界材料产业的产值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长。在经济强劲复苏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拉动下,未来我国新材料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2.重点行业分析 按照应用领域,我们把新材料分为信息材料、能源材料、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环境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六大类。

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和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7)》中相关产业分类标准,目前我县新材料行业某某公司的某某产品属于新材料类别。具体新材料产业发展情况如下: 一、总体发展情况 新材料产业属于我县的新兴产业,起步较晚某某公司的某某产品2018年建成投产。2018年,新材料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亿元、实现利税++万元。 2019年1-3月份,5家新材料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加++%;实现利税++万元,同比增加++%。 虽然我县的新材料产业起步较晚,但在某一领域仍具有领先地位。++公司的核心产品聚醚醚酮(PEEK)是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是替代国外同类进口的高科技材料。目前全国仅有2条生产线,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疗方面的人造假肢和人造骨骼、航空航天工业、核电工业、高铁工程系统、运载火箭、手机主版等高科技的生产制造领域。 二、经验做法 (一)坚持全员上阵强力招商。成立了县领导亲自挂帅,

各部门共同参与的招商机构,明确了招商责任目标。通过广泛收集招商信息、定期发布工作动态,密集拜访知名企业、商会、大学科技园及创投机构,联合相关机构举办投资环境说明会、招商恳谈会等方式,促成了新材料重点项目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 (二)做好协调服务。我县5家新材料企业,有4家被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家纳入全县30家重点工业企业行列。定期召开运行分析会议,调度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利用政策扶持企业发展。与发改、科技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引导支持企业组建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新材料创新载体,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缺乏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与高端化、新型化的发展趋势还有很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少、参与创新研发少、生产跟踪仿制多,普遍存在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少、关键元器件和核心部件受制于人。多数企业仍在“引进—加工生产—再引进—再加工生产”的怪圈里挣扎,使得“中国制造”产品中缺乏“中国创造”元素,只能依靠廉价销售与低层次竞争寻找出路,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柳州市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g一稿)

柳州市新材料产业调研报告 新材料产业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和先导,是我市“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面掌握全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确定我市今后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资料,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市工信委组织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调查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新材料产品与技术指导目录》,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领域可分为16类,新材料行业涉及多个工业领域,我市四个新兴产业及新材料产业企业共有48家,其中四个新兴产业企业有17家,包含生物及制药、机电仪一体化、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企业有31家,有包含其中的7类,其中属于电子信息材料(包括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平板显示材料、固态激光材料)的有7家;属于先进金属材料(包括超级钢和贵金属也有色)有6家;属于节能新材料(包括半导体照明材料、光伏电池材料、新能源材料)的有3家;属于纳米材料的有2家;属于化工新材料的有2家;属于新型建筑材料的有8家。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新材料和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42亿元。目前,柳州市以生产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产品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已初具规模,已经市、自治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94家。企业内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已达7个。柳州市具备了新材料技术产业化的条件,有能力建立自治区级乃至国家级的新材料产业化基地。据专家估计,新材料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94%的企业是依附于或者从原材料企业中发展而来,柳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模式也是如此,而且柳州市原材料产

业门类齐全,因此柳州市具有发展市新材料产业的优势。这也就意味着柳州市可以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产生集聚效应,成为柳州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新材料产业的特点 1、技术与投资高度密集 技术密集是指新材料在研制和制造过程中技术的多样性、边缘性和综合性。新材料行业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多学科交叉渗透,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如利用计算机实现材料设计、先进加工和制造技术进行新材料的生产、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新材料的检测和评价等。 投资密集指研究开发和生产新材料产品要求有一定的投资强度。新材料行业的放大技术复杂,行业装备一次性投入大,尤其是在工程化研究以及建立规模经济生产线时,更要求比较大的投资。 2、高风险、高收益 从风险的角度看。首先,由于应用领域的进步,对新材料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研发风险提高;其次,新材料品种多,大批量产品相对较少,由于工艺集成度加大,生产流程缩短,知识转化为技术和产品的效率提高,存在行业风险;第三,由于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新材料本身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产品风险加大。 从收益的角度看。一般传统材料行业的附加值不过几倍,个别达到几十倍,新材料行业的附加值可达到百倍或更高,如有些生物医用材料每千克的市场价格高达十几万美元,几乎可以称得上“一本万利”。 3、行业创新效应明显 新材料的应用从军事工业(航空航天、核武器等)开始,逐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布的《国家计委关于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通过100多个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商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按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新材料产业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一批新材料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新一代钢铁结构材料 迄今为止,钢铁结构材料依然是国民经济各支柱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和应用范围最宽、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生产和应用过程对全球资源、能源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去年为例: 2007年生产钢材46719.3万吨,比去年增长16.2%。同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材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生产冷轧薄宽钢带1740.27万吨,同比增长31.8%;冷轧薄板1563.83万吨,同比增长25.2%;镀层板(带)1754.58万吨,同比增长37.9%;涂层板(带)317.21万吨,同比增长36.1%;电工钢板(带)415.57万吨。同比增长23.5%。以上5个品种钢材合计生产5791.487吨,比上年增长31.28%,高于钢材生产总量增幅8.59个百分点。全年生产不锈钢720.6万吨,比上年增加190.6万吨,增长35.96%,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世界一流工艺装备的生产量达到7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全行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增加的良好格局。全行业在高效采选技术、钢铁冶炼技术、轧钢新技术、高端产品开发、大型冶金成套装备技术集成、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和进步。 2007年宝钢试制成功X120管线钢,实现电镀锌机组全面无铬化生产,年产150万吨生铁的COREX3000熔融还原工艺装置投产;鞍钢继续完善冷连轧自主集成成套工艺技术,开发成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相关企业投入使用;武钢新一代取向硅钢、高效电机硅钢的研发和装备技术集成,高强度桥梁钢生产技术提高;太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不锈钢生产基地;攀钢转炉铁水提钒和半钢炼钢连续工业性试生产成品钒渣等均取得了工艺技术的新突破。 2007年在研发和扩大生产市场需求的短缺产品方面,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强度海洋结构用钢板、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X80以上高等级管线钢板、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高速动车组用钢、高端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