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帝王的自我神化

中国古代帝王的自我神化

中国古代帝王的自我神化
中国古代帝王的自我神化

第二部分

具体表现——中国古代帝王的自我神化

受天人思想影响,中国古代帝王总要表明自己受命于天。先秦时帝王多通过神化祖先来论证,而刘邦以来的帝王则通过神化自我来巩固其统治。帝王自我神化主要表现在出生前的预兆、出生时的奇异现象、非常人的相貌以及成长中身边的异事等四个方面,而史书中对于这些神化的内容也有大量的记载。史书中的这些记载看似荒谬而毫无价值,实际上却能反映出中国历史上政治思想等众多方面的问题。

中国古代帝王总会有神奇的出生和成长,而其中开国皇帝和每朝中非正当继承皇位的皇帝的出生成长则尤为奇异。这自然是神化巩固帝王统治的需要,但几近所有的史书对这些看似荒诞的事情都有严肃认真的记载,足见帝王和史官对此问题的重视以及帝王的神化在古代中国政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神化帝王出生成长的起源

中国古代自先秦以来一种非常重视天人关系问题,且主流一直崇尚“天人合一”,这一思想影响到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反映到政治上其中一方面即人民普遍相信“天”会派遣人来治理他们的国家,这个人传达“天”的意旨,那么显然这个人必定不是“凡人”。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人要想成为统治者,他就必须让人民相信他不是常人,而是代表“天”的意旨,是由天派来治理这个国家的人。对于每个帝王尤其是开国的皇帝,如何让人民相信这一点便是他们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先秦的统治者似乎不需要为这一问题感到苦恼。先秦社会中氏族色彩仍非常浓厚,每一个氏族都很明确他们一族的起源情况,占统治地位的一族自然也是如此。而氏族中代代相传其远古起源的故事自然多为离奇的神话传说,这些传说即为现在夺得统治地位的统治者提供了神化自己的素材。这里有个简单的逻辑:统治者宣扬自己一族流传下的或者再加工的关于起源的神奇传说,便可轻易证明自己一族、自己的祖先不是“凡人”,既然祖先并非“凡人”,而在先秦从起源的祖先到自己每一代又很明确,那么自己自然也不是“凡人”,而可以说是受天命的。例如殷商统治者就宣扬其始祖契,契的母亲叫简狄,简狄一次洗澡时“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①] 周朝亦是如此,周朝始祖为后稷,其母曰姜厡,“姜厡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②]

从周入秦虽是中国历史的一大转折,但秦与三代相比较,最高统治者的历史背景却没有根本的区别,因而虽自觉功高盖过三皇五帝,但秦始皇却从未对自己的出生成长进行任何神化,而是采用传统的模式,告诉人们“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③] 秦一族便产生了。

汉朝的建立也实是历史的一大变革,与之前几千年历史的统治者截然不同,汉代是“布衣卿相”。那么如何使人民相信自己是“天”的代表,如何论证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便是刘邦所要解决的问题。刘邦是无法像沿用秦朝制度一样沿用其神化帝王的方法的,而这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首先,到刘邦时代,社会结构早已改变,而刘邦又并非像秦统治者一样的先秦贵族阶级,那么刘邦查找自己始祖的可能性便已不大。其次,刘邦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他的父亲在他称帝时仍旧健在,这个中国历史上首位“太上皇”的存在便已清楚的表明了刘邦的前辈只是个普通人,那么刘邦自然也无法通过神化祖先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了,传统的模式在这时是不灵的。第三,刘邦时代社会风气已然改变。秦汉之际爆发了中

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而刘邦自身也是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崛起的。对于秦的统治,陈胜、吴广带头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定意义上也是对持续几千年统治者通过神化祖先论证其统治地位的一种否定。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刘邦自然也不可能再沿用传统的方法了。而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刘邦不得不进行了创新,改变了神化祖先的旧模式,而开启了此后两千年各代帝王通过神化自身出生成长来论证自己统治代表“天意”的新模式。

神化帝王出生成长的方式

刘邦不但开启了神话帝王出生成长的新模式,而且在创造之时就已使这一模式非常成熟。我们可以总结帝王神化自己的方式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生前有奇异的预兆,二是出生之时有奇异的现象,三是有非“常人”的长相,四是成长中有奇异的事情。

首先看第一个方面。帝王在出生之前会有奇异的预兆,而最多的预兆则是在皇妣有孕时会有奇异的梦。如关于汉高祖刘邦的记载“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④] 其后历代皇帝如梁武帝萧衍、梁世宗萧绎、宋太宗、宋神宗、宋高宗、宋理宗、辽太祖、明太祖直至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都效法刘邦,在皇妣怀孕之时往往皇妣、皇考等人一起做梦,梦的内容上则多梦日月、梦龙甚至梦神人托生。如《宋史》记载宋英宗出生时就有英宗父亲的梦“初,王梦两龙与日并堕,以衣承之。”[⑤] 而南朝梁世宗的出生记载则“初,武帝梦眇目僧执香鑪称讬生王宫。既而帝母在采女次侍,始褰户幔,有风回裾,武帝感幸之。采女梦月堕怀中,遂孕。”[⑥] 到明太祖稍有创新“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馀香气。”[⑦] 《清史稿》中对清世宗出生的记载“母孝庄皇后方娠,红光绕身,盘旋如龙形。诞之前夕,梦神人抱子纳后怀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⑧]

出生前的预兆中除了关于有孕的种种梦外,还有一种是更为离奇的预兆。如有关于南朝陈的记载陈氏祖陈达悦长城地的山水,于是搬家到这里,并且“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⑨] 又如宋武帝刘裕“皇考墓在丹徒之候山,其地秦史所谓曲阿、丹徒间有天子气者也。”[⑩] 如史料的记载,这些帝王们的出生便是早已注定了的,如南朝陈,二百年前便已注定要产生。

下面看一下帝王自我神话的第二个方面:帝王出生时的奇异现象。归结史书,帝王出生时一般都伴有光、气、香或龙。陈高宗出生时即“赤光满室”[11],杨坚则是“紫气充庭”[12]。朱温和明太祖的光与气则较夸张一点,朱温出生时“所居庐舍之上有赤气上腾”而使“里人以为火”。[13] 明太祖显然也参考了朱温的出生方式,因而“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警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14] 再看宋太祖,“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15] 出生时伴有光不算,还要自己身上三日带金色。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清,清世祖出生时仍旧“红光烛宫中,香气经日不散”[16]。另外,帝王出生有时是有龙现身的,宋英宗时“及帝生,赤光满室,或见黄龙游光中。”[17] 而李世民一出生则惊动了两条龙,出生时“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18]。当然除了这些较为多见的光、气、香、龙等物象外,帝王出生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奇异现象,如宋神宗“生于濮王宫,祥光照室,群鼠吐五色气成云”[19],出生时即有鼠和五色云的出现。再如关于宋武帝的记载中则有甘露的出现:宋武帝出生时“神光照室尽明,是夕甘露降于墓树”[20] 。帝王们的出生皆可谓非同凡响。

帝王神话自我的第三方面为宣传自己异于常人的长相。史书中帝王的形象可以说是超出我们想象的,先让我们看一下《南史》中关于梁武帝萧衍的记载:“帝生而有异光,状貌殊特,日角龙颜,重岳虎顾,舌文八字,项有浮光,身映日无影,两骻骈骨,项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帝为儿时,能蹈空而行。”[21] 梁武帝太阳一照没有影子,且小时候能飘在半空行走实在是不可思议。

虽然帝王的长相多出人意料,但还是有许多相似点的。最多的即为有隆准、日角、龙颜或身上有龙鳞,如光武帝、宋太宗、宋神宗、辽兴宗等的长相均有此特点。另外刘备所开创的双手过膝的与众不同的长相在其后也大为多见,如紧随其后的司马炎便也双手过膝,再到南朝陈霸先“日角龙颜,垂手过膝”[22],陈霸先之后的陈高宗陈项同样垂手过膝。有时帝王身上还有字或特殊的标志,如上文提到的萧衍右手即有“武”字,宋真宗也“左足指有文成‘天’字”[23]。汉高祖刘邦的长相自然非常出名:“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24] 与刘邦相似的,金世宗身上也有特殊的标志:金世宗“美鬚髯,长过其腹。胸间有七子如北斗形。”[25]

最后来看第四个方面:帝王身边的奇异事件。《汉书》记载,刘邦曾经告归田中,一次吕后和刘邦的两子在田中,有老父过来喝水,说吕后和两子都是大贵之相,高祖回来听说后就追上老父问自己如何,老父告诉刘邦吕后和两子之所以贵都是因刘邦之故,至于刘邦则是贵不可言。另外当刘邦隐于东南砀山泽间的时候,吕后常常能够找到他,原因是刘邦居所之上常有云气。刘邦的这两个小故事很典型地代表了帝王成长中常有的两种异事,即有善相者称赞帝王的面相和帝王居处有奇异现象。

先来看善相者相帝王的记载。看帝王的面向,善相者一般会赞其相“贵不可言”,或再加一句“愿自爱”。《随书》记载:“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26] 晋王即隋炀帝杨广。李渊、李世民父子也有相似的经历,高祖李渊时“有史世良者,善相人,谓高祖曰:‘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

[27] 而唐太宗的名字则直接与看相有关,史载唐太宗“四岁时,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泻,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以以为名焉。”[28] 再来看帝王居处的奇异现象。帝王居处常有所谓的“天子气”。汉宣帝刚出生几个月时后宫发生了有名的巫蛊事件,受连累汉宣帝虽然小也被捕下狱,却有“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29],而汉宣帝之后在祖母史家居住时其房间也经常有光耀出现。除上述两种异事外,帝王在睡觉时还常常会化作龙。南朝陈高宗陈项身上即发生过,《南史》:“李总与帝有旧,每同游处,帝尝夜被酒,张灯而寐,总适出,寻反,乃见帝是大龙,便惊走他室。”[30] 同样史载朱温“孤寄人家,以雄勇自负,不事生业,人厌之。母戒家人曰:‘朱三非常人也,汝辈当善待之。’家人问其故,答曰:‘我尝见其熟寐之次,化为一赤蛇。’众未信。”[31](其中“母”指所居人家之母,朱三即朱温。)

上述关于帝王的看相、居处的奇异及睡觉化为龙在史书中较为多见,但还有许多是帝王在某年某月做事时发生的奇异事情,这些事情便毫无规律可总结,在此仅举几例以作说明。汉高祖刘邦即有斩白蛇的经历。南朝齐世祖在讨伐当时割据势力戴凯之时曾有奇异事情发生“是日大热,上各令折荆枝自蔽,言未终而有云垂阴,正当会所,会罢乃散。及为广兴相,岭南积旱,连水阻涸,商旅不通。上部伍既至,无雨而川流暴起,遂得利涉。”[32] 而刘义隆在前往京城即帝位时“车驾在道,有黑龙跃负上所乘舟,左右莫不失色。”[33]

帝王自我神化反映的几点问题

第一,帝王的自我神化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天人思想的巨大影响以及秦汉以来对先秦思想的继承。天人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远古启在征伐有扈氏前召见领军六卿,就曾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34] 早期天人思想中能与“天”交流的“人”的范围是很大的,但随着其发展,天人关系中的“人”的范围逐渐缩小,甚至仅局限为统治者。那么“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思想也就由宗教思想逐渐变为一种统治思想。而同时从史料中帝王的自我神化上看,除如宋朝的几个特例,大多数王朝中只开国皇帝和非“法定”途径(一般为不是太子而即位)继承皇位的皇帝自我神化明显,如两汉中仅刘邦、刘秀两个开国皇帝和霍光立的汉宣帝有明显的自我神化,其他众多皇帝的记载中则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唐、明、清诸朝莫不如此。这样的记载情况很明显地表明帝王自我神化是出于政治目的,而且同时也反映出“天人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巨大影响。当然需要指出这里所反映的仅仅是天人思想中的一个方面,即天的主宰性,而并未反映天人思想中天降吉兆或凶兆奖惩等其他方面。但这也足以体现秦汉以来对先秦天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以历代帝王自我神化的史料,可以明显看出中国古代理性思想的发展。首先,除宋朝等几个特例外,史料中汉到清关于帝王自我神化的文字量是在减少的。其次,像汉高祖刘邦斩白蛇时出现而又忽而不见的老妇人以及给李世民看相忽而不见的书生等这种我们暂且称之为“人神”的形象的出现是越来越少的,且自宋朝以后便几乎未出现。帝王神化自我是为让人们相信他是“天”派来的,那么自我神化中“人神”形象的消失则是表明“人神”已受到人们的怀疑。这显然反映出尽管天人思想仍发挥着巨大作用,但社会中理性思想在不断地发展。

第三,比较宋、元两朝的情况可发现宋元在帝王自我神化上的巨大差异。宋朝帝王自我神化的程度可以说是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如北宋一朝唯有宋仁宗和亡国的徽、钦二帝没有明显的自我神化。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创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疆域的元朝仅铁木真的十世祖孛端叉儿有神化的记载,像铁木真、忽必烈这样武功赫赫的大汗或开国皇帝却没有进行自我的神化。分析其原因,宋代除因其积贫积弱的局面需巩固统治外,文化风气中宋学尤其是后期理学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宋代一朝的文化风气中大多数时间都不曾重视处理现实问题,而只是空谈理论。与之相比较,元朝则是非常重视现实利益,统治者统治靠的是其实力,而不是靠自我的神化。正是因为这样的差距,使得宋元展示了完全不同的两副画卷。

[①]《史记》卷三《殷本纪》,第91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②]《史记》卷四《周本纪》,第111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③]《史记》卷五《秦本纪》,第173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④]《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第1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⑤]《宋史》卷六《真宗一》,第103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⑥]《南史》卷六《梁本纪上》,第234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⑦]《明史》卷一《太祖一》,第1页,中华书局1974年版

[⑧]《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纪》,第83页,中华书局1976年版

[⑨]《南史》卷九《陈本纪上第九》,第257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⑩]《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第1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11]《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第291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12]《隋史》卷一《高祖上》,第1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13]《旧五代史》卷一《太祖本纪第一》,第2页,中华书局1976年版

[14]《明史》卷一《太祖一》,第1页,中华书局1974年版

[15]《宋史》卷一《太祖一》,第2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16]《清史稿》卷四《世祖本纪》,第83页,中华书局1976年版

[17]《宋史》卷十三《英宗》,第253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18]《旧唐书》卷二《太宗上》,第21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19]《宋史》卷十四《真宗一》,第263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20]《南史》卷一《宋本纪上第一》,第1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21]《南史》卷六《梁本纪上第六》,第168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22]《南史》卷九《陈本纪上第九》,第257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23]《宋史》卷六《真宗一》,第103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24]《汉书》卷一上《高帝纪第一上》,第2页,中华书局1962年版

[25]《金史》卷六《世宗上》,第121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26]《随书》卷三《炀帝上》,第59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27]《旧唐书》卷一《高祖》,第2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28]《旧唐书》卷二《太宗上》,第21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29]《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第296页,中华书局点校本

[30]《南史》卷十《陈本纪下第十》,第291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31]《旧五代史》卷一《太祖纪第一》,第2页,中华书局1976年版

[32]《南史》卷四《齐本纪上第四》,第116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33]《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第37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34]李民、王建:《尚书译注》,《虞夏书·甘誓》,第8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新1版

[35]《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第1页,中华书局1974年版

[36]《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第2页,中华书局1974年版

参考文献:

【1】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6月北京第1版【2】李民、王建:《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新1版

【3】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4】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6月第1版

【5】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年6月第1版

【6】李延寿:《北史》,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第1版

【7】魏征等:《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8】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5月第1版

【9】薛居正等:《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5月第1版

【10】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11】脱脱等:《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7月第1版

【12】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13】张延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

【14】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7月第1版

【15】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上海知识出版社

具体表现

(一些实例。。。)

中国古代皇帝出生时的发生异象:帝王如何神化自己

历代帝王对自己的诞辰日倾其全力地神化,无非是为了竭力证明自己君临天下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权威性。自己乃是上天授民之子、命世之君。他们虽贤愚资质不同,最终命运也各有差异,但无一不精于此道,他们的这些神化手段在今天看来虽然可笑,但在当时的确“忽悠”了天下臣民,最终达到了愚弄全国百姓、维护统治地位的目的。来看看中国古代皇帝出生时有哪些异象吧!

【两汉、三国帝王】

汉高祖刘邦,早年为沛县一无赖,放荡不羁,终日纠结一帮狐朋狗友,为患乡里。后因参与秦末农民战争而发家,最终登上皇帝宝座。史载他出生时其母梦见与神人相遇,待临产雷电交加、风雨大作,天地为之昏暗,有蛟龙自天外破窗而入,盘旋于产床之上。已而,刘邦降生。

东汉安帝刘祜,出生时不断有神光充盈产房,并有一条赤红巨蛇盘旋于床笫之间。

魏文帝曹丕,坐享其父曹操创立之基业,代汉献帝而自立,因逼迫弟弟曹植做七步诗成为手足相残、刻薄寡恩的典型。史载他出生时,有青色的云气在产房上空凝结,“圜如车盖”,终日不散,望见的人都说这是“至贵之证,非人臣之气”。

蜀主刘备,先祖为汉室宗亲,但早沦落为涿郡百姓,“与母贩履织席为业”。适逢汉末黄巾大起义,结识关、张、赵诸位虎将,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最终开创蜀国。史载他为布

衣时,在房屋东南角篱笆边“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来往的人看见后“皆怪此树非凡”,相互传颂此家必出贵人。

【东晋、南北朝帝王】

东晋元帝司马睿,能够在西晋为匈奴所灭后,退保江东,与之划江而治,也算是一位守成之君,后因受南方士家大族掣肘,抑郁而死。史载他出生时产房内“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降世后相貌也很不平凡,“白豪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双眼放射白光,“顾眄炜如也”。

宋武帝刘裕,出身与刘备类似,汉楚元王刘交之后,早年为彭城百姓,以军功起家,代晋自立。史载他出生时有神光照耀产房,一室尽明,当夜有甘露“降于墓树”。

宋文帝刘义隆,辛弃疾词“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的男主角,尚算是一位守成之君,但因未能有效处理皇位继承问题,被儿子弑杀。史载他出生时“有黑龙见西方,五色云随之”,居住的江陵城上空有紫云笼罩。

齐高帝萧道成,原为刘宋大将,以掌军权代而自立,在位期间曾扬言“使我治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泥土同价”。原居武进县时,“宅南有一桑树,擢本三丈,横生四枝,状似华盖”,左右邻里皆认为此家贵不可言。他出生后,“姿表英异,龙桑钟声”,更令人差异的是遍体生有鳞片,活似真龙。

【隋、五代帝王】

隋文帝杨坚,造就了封建史家艳称的“开皇之治”,尚算是一位明君,可惜识人不察,错让杨广继位,最终被儿子弑杀。他出生时产房内紫气萦绕,头生龙角、身长龙鳞,有龙的下颌,头顶有五道光束直冲苍穹,眼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活生生一派真龙下凡的景象。他的母亲也因害怕而失手将其坠地,恰有河东尼姑突来拜访,见状后竟能大胆预测:“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并且手中有天然的“王”字。

后梁太祖朱温,这个原叫朱三的农民,黄巢起义的叛徒,因出卖农民军而富贵,后又弑杀唐哀帝自立。在位期间荒淫无度,因奸淫儿媳,在皇位争夺中被儿子谋杀。史载他出生时产房内赤红的云气直冲云霄,左右邻里以为发生大火,提水来救,至其家时发现并无异常,都感到惊诧不已,相互奔走传颂。

【宋、辽、金帝王】

宋太祖赵匡胤,本人具备优秀演员的潜质,因握有重兵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夺取后周静帝孤儿寡母的天下。出生时有赤红的光气环绕产房,并伴有奇异的香气经宿不散,因而得名“香孩儿”。他出生后身体呈现金色,持续三日而没有消退。

宋太宗赵光义,此人与赵匡胤乃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以“烛影斧声”夺兄之位,为表明继位合法性,声言其母因梦有神人手捧太阳放入腹中而怀孕。出生时红光直透产房,在上空凝结,犹如大火之势,四邻街巷中都闻有奇异的香气。与其兄宣传几乎如出一辙。

宋英宗赵曙,以藩王身份进登皇位,曾演绎拼死拒当皇帝的闹剧,带有被逼与无奈的成份。史载他的母亲曾梦见有两条蛟龙与太阳自天而堕,遂“以衣承之”,因此怀孕。临产时,有赤光充盈满室,左右之人恍惚间能看见有黄龙在光中游弋飞腾。

宋神宗赵顼,在位期间支持著名的王安石变法,是一位立志革新旧弊、锐意进取的帝王。史载其母因梦见神人带其飞升仙界,遨游一番,下界后得以怀孕。他出生时,“祥光照室”,有群鼠吐五色气成云,在产房内氤氲腾升。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锐意北伐金国,收复失地。可惜生不逢时,以失败告终,徒增无奈之叹。史载其母张氏梦见仙人怀抱一羊赠送给她,并对她说:“以此为识。”不久便得以怀孕。他出生时,产房内红光满室,如同正午太阳一般璀灿明亮。

宋理宗赵昀,原为宗室远支,沦为平民,机缘巧合,进登帝位。在位期间宠信奸臣贾似道,昏庸暗弱,面对蒙古强敌入侵,终日醉生梦死,为南宋灭亡栽下祸根。他出生时其母梦见紫衣金帽仙人前来拜访,同时室内凝有五彩云气,灿然可观,红光直透室外,如同正午太阳一般璀灿,身体隐隐有龙鳞呈现。门外伴有车马熙攘之声,家人出门看视并无异常,如此三日,声音不散,人皆怪之。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史载其母因梦见“日堕怀中”,因而有孕。出生时,室内有“神光异香”;一出生便“体如三岁儿”,立即能够匍匐前行,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出生之前便显征兆,有五色云气屡出东方,“大若二千斛囷仓之状”,有天文官孔致和曾私下对人言:“其下当生异人,建非常之事。天以象告,非人力所能为也”,似有未卜先知之能。

金世宗完颜雍,绰号“小尧舜”,金国中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出生时有红光照室,未几见黄龙盘旋于产房内,当夜又有大星飞入居室之中。

中国古代皇帝顺序列表大全

秦赵氏 [4] [5] (皇帝之名由此始)始皇帝讳政 二世皇帝讳胡亥 三世皇帝讳子婴 汉刘氏 太祖高皇帝讳邦 孝惠皇帝讳盈 太宗孝文皇帝讳恒 高宗孝景皇帝讳启 世宗孝武皇帝讳彻 孝昭皇帝讳弗陵 中宗孝宣皇帝讳询 高宗孝元皇帝讳奭 统宗孝成皇帝讳骜 孝哀皇帝讳欣 元宗孝平皇帝讳衎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 肃宗孝章皇帝讳炟 穆宗孝和皇帝讳肇 孝殇皇帝讳隆 恭宗孝安皇帝讳祜 敬宗孝顺皇帝讳保 孝冲皇帝讳炳 孝质皇帝讳纘 威宗孝桓皇帝讳志 孝灵皇帝讳宏 孝献皇帝讳协 魏曹氏 太祖武皇帝讳操 祖文皇帝讳丕 烈祖明皇帝讳叡 邵陵县公讳芳 高贵乡公讳髦 元皇帝讳奂 蜀汉刘氏 昭烈皇帝讳备 孝怀皇帝讳禅 吴 高祖武烈皇帝讳坚 世宗桓皇帝讳策 太祖大皇帝讳权 会稽王讳亮 景皇帝讳休

末皇帝讳晧 晋司马氏 太祖高皇帝讳懿世宗景皇帝讳师 太宗文皇帝讳昭世祖武皇帝讳炎孝惠皇帝讳衷 孝怀皇帝讳炽 孝湣皇帝讳邺 中宗元皇帝讳睿 肃宗明皇帝讳绍 显宗成皇帝讳衍 康皇帝讳岳 孝宗穆皇帝讳聃 哀皇帝讳丕 废皇帝讳奕 太宗简文皇帝讳昱烈宗孝武皇帝讳曜安皇帝讳德宗 恭皇帝讳德文 南朝 宋刘氏 高祖武皇帝讳裕 少帝讳义符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世祖孝武皇帝讳骏前废帝讳子业 太宗明皇帝讳彧 後废帝讳昱 顺皇帝讳准 南朝 齐萧氏 太祖高皇帝讳道成南齐世祖武皇帝讳赜前废帝讳昭业 後废帝讳昭文 高宗明皇帝讳鸾 炀皇帝讳宝卷 和皇帝讳宝融 南朝 梁萧氏 高祖武皇帝讳衍太宗简文皇帝讳纲元皇帝讳绎

敬皇帝讳方智 南朝 陈陈氏 高祖武皇帝讳霸先 世祖文皇帝讳蒨 废帝讳伯宗 高宗孝宣皇帝讳顼 後主讳叔宝 隋杨氏 高祖文皇帝讳坚 炀皇帝讳广 恭皇帝讳侑 唐李氏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 则天顺圣皇后/武周圣神皇帝讳曌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讳隆基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 顺宗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讳诵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讳纯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 敬宗睿武昭湣孝皇帝讳湛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讳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讳炎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讳忱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讳儇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 昭宣光烈孝皇帝讳祝 宋赵氏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讳匡胤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讳恒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讳祯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讳曙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讳顼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讳煦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讳佶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讳桓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排行榜,诸葛亮可以排第几

中国古代十大名相排行榜,诸葛亮可以排第几? 评定标准:1、对整个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如何2、在当 时的影响、后世的评价如何3 、尽量减少情感因素,力求客观。1、封建时代的总设计师——秦相李斯辅佐秦始皇,奠 定封建时代两千年的基本框架。少年出道,研学帝王术,初投吕不韦,后宫帏进言,献剪诸侯,灭六国,成帝王之策,得始皇信赖,驰鹜于秦都。上《谏逐客书》、倡郡县制、统 货币、度量衡、创“小篆”一统文字。他也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附赵高沙丘谋逆,最终为小人构陷,一代权谋大师腰斩于咸阳。2 、大器晚成以武定国——西周开国宰相姜尚姜 尚就是我们常说的姜太公姜子牙,他老人家钓鱼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70 岁出仕,助武王伐纣,大败殷商于牧野, 创建周朝800 年河山。自己也活了130 多岁。他的名言:宁可直中取,不愿曲中求。不过,姜子牙虽然拜相,但更多以军事著称。唐代即以姜子牙为武成王(武圣)与孔子并列。 3、功冠群臣声施后世--西汉开国名相萧何初乃秦末一刀 笔小吏,却能乘势而起,拥立沛公。劝刘邦避项羽锋芒,屈尊汉中王,徐图天下;慧眼独具,月下追韩信,使“汉兴三杰” 到了刘邦一人手下。楚汉相争,留守后方,为刘邦提供充足支援;汉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的“萧规曹随”之誉。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宰相诸葛亮这个不必太

多地介绍,大家一定很熟悉。诸葛亮,字孔明。一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使后世折服少丧双亲,"隆中对"天下闻名,28 岁出山,从此开始演绎他 的神话人生。陈寿评价: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只是诸葛亮为时代所限,不能成就功勋。就对历史的贡献来 说,不如前三人。5、语可破天下事--初唐房玄龄辅佐 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名相。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 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为人多智,有奇谋。被誉为“汉之萧何”武门事变是主谋,助李世民得帝位,可谓一策定乾坤, 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终至辉煌,儿子当了附马,女儿作 了王妃,如此功绩,如此殊荣,也不枉其为大唐天下谋尽生。 6 、破旧立新,与天地抗争——神宗宰相王安石中国五千年 历史中,以人名来称呼变法者唯王安石,对整个宋朝影响极大。面对宋朝中期以来的“三冗”现象,王安石推行富国强兵之策,诸如“青苗法”“募役法”等等都,是远超那个时代的优秀政策。变法大大增强了得宋朝的势力,部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惜,变法过于急切,引起了众多势力的反扑。神宗去世后,变法失败。王安石变法有“三不足论”,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即便是现在也堪称石破天惊之论。7、中兴大明,改革弊政——明朝首辅张居正天 才的改革者,明代内阁政治的巅峰,大明最杰出的“首相”。 对内政制度的改革创新在封建时代已经是巅峰了,执政期间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图)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读者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历史著名战役

历史战役 牧野之战 时间:公元前1046年2月,地点:今河南 博弈:周武王vs商纣王 结果:纣王兵败自焚,周灭商评价:中华文化形态的定鼎之战纪元前1046年2月,当看似弱小的数万武王麾下,经过一天血战,大破堪称巨人的商纣王“七十万”之师,看着那昔日的霸王拥着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玉器,无奈自焚之时,他们谁都不可能想到——这是殷商五百年文化体系幻灭的葬礼,更是中华文化体系淬火重生、涅槃升腾的典礼。从此,绵延三千年、兼收并蓄,至今仍充满生机的传统中华文化,终于成为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一极,挥就出至上荣光与惨痛磨难并存的、恢宏历史画卷。 长平之战 时间:公元前260年4月~9月地点:今山西 博弈:秦军(白起)vs赵军(赵括) 结果:秦军大胜,坑杀40万降卒评价:中华2000年铁血帝制的定鼎之战白起一夜之间坑杀400000赵国俘虏和纸上谈兵的赵括的戏剧人生,大约是长平之战留给我们后人的至深记忆。只是,这记忆中,充溢苦涩与暴戾的成份,细细品味,断无值得为此开怀的理由。踩踏在万众尸骨之上的白起,在用铁血强力成就了自己丰功伟业的同时,也使得大秦帝国一统江山之路遽然间坦荡无比,几近水到渠成。只是,随之到来的、绵延2000余年的中华帝国制度,也终于命中注定般地充溢着怪异与暴戾的文化基因——铁血、阴谋、功利、无情、没信用、非理性、泯人性——依如它的脱胎母体,依如那个异型般的长平之战。 宋辽岐沟关之战,中原文明转入全面消极战略防御的开端 片石之战 时间:公元1644年4月 博弈:大顺军(李自成)vs 明清联军(吴三桂多尔衮) 结果:大顺军溃败,成就大清入主中原之路评价:决定三百年大清王朝基业的开山之战 淝水之战 时间:公元383年11月 博弈:东晋军(谢安)vs 前秦军(苻坚) 结果:8万东晋军大败80万前秦军评价:鼎定两百年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源出自淝水之战的这些成语故事充分凸显着此次战役的传奇气质——神了!的确,以不足八万之众,瞬间将号称百万的巨人击倒,遍观人类历史,堪称独一无二、空前绝后,不神才怪。 涿鹿之战 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皇帝称谓

中国古代帝王的称谓,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散见于一些典籍当中。平时读书,搜集了一些。下面列出一些,供大家参考。 1、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见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2、皇祖:帝王的祖先。明朝规定,朝廷祭告宗庙,高祖以上概称皇祖。 3、皇辟:帝王的别称。《隋书·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4、主:古代对国君的称呼。《商君书·君臣》:“故国治而地广,兵强而主尊。” 5、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6、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7、主君:国君的别称。《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 8、君:君主、天子。《尚书·大禹谟》:“奄有四海,为天下君。” 9、君王:对帝王的称呼。《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10、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

11、君人:指皇帝。《商君书·慎法》:“君人者不察也,非侵于诸侯,必劫于百姓。” 12、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3、先君:古代帝王称其先代君王的称呼。《诗经·邺风·燕燕》:“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14、先后:先世君王的称呼。《汉书·韦贤传》:“我既此登,望我旧阶,先后兹度,涟涟孔怀。”颜师古注:“先后,即先君也。” 15、先正:先代君长,已故的帝王。《礼记·缁衣》引逸诗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郑玄注:“先正,先君长也。” 16、先皇:前代帝王的称呼。唐,杜甫《忆昔》诗之一:“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 17、先主:对开国君主的称呼。《三国志》有《先主传》。 18、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韦昭注:“先公,先君也。” 19、先圣王:古代的贤明君主。《吕氏春秋·论人》:“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 20、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新唐书·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21、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旧唐书·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目录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二)…………………………()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三)…………………………()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四)…………………………()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五)…………………………()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六)…………………………()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八)…………………………()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九)…………………………()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十)…………………………()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 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这些墓都属于土坑竖穴墓,按照平面形状可分为:亚字形、中字形和甲字形三种。亚字形大墓的墓室平面呈亚字形或方形。中字形大墓,墓室平面呈长方形。甲字形的大墓只发现了一座,墓室平面呈长方形,传说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在这里。墓道有斜坡状和台阶两种。墓室和墓道的面积大部分是四百到八百平方米,深度都在十米以上。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1217 号墓,墓室平面呈亚字型,总面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平方米,规模是同期普通墓葬的一千多倍。 墓室中放置着棺椁葬具。椁室平面是方形或亚字型。椁室的底部铺设了木板,四壁用木板搭接,木板外面雕刻着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经典诗词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经典诗词 十名:《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九名:《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第八名:《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七名:《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六名:《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五名:《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名:《将进酒》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第三名:《丑奴儿》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

春秋战国著名八大战役

春秋战国著名八大战役 一、邯郸之战 简介中国战国后期,赵联合魏、楚军在赵都邯郸(今属河北)大败秦军的一次防御战。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上将军白起欲乘胜直捣赵都邯郸,赵孝成王许割六城与秦议和。赵国利用战争间隙,厉兵秣马,重整军备,结好齐、楚、魏等国,决心抗秦。秦昭王得知赵国不予六城,不顾白起关于赵已国内实、外交成而不宜出兵的劝阻,于周赧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9)九月,遣五大夫王陵率军从上党(今山西长治东南)进攻邯郸。赵国军民怀长平之恨,坚城死守。秦军久攻不克,于次年改派王龁代王陵为将,仍屡攻不下。赵军久困于邯郸,形势日趋危急。赵相平原君散家财与士卒,编妻妾入行伍,鼓励军民共赴国难,并选3000精兵,不断出击,疲惫秦军。同时,接连遣使赴魏求援,又亲自冲出重围,前往楚国,陈说利害,终使楚王发兵相救。魏遣晋鄙率军10万救赵,因受秦威胁,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即屯兵不进。魏公子无忌(信陵君)使人盗魏王兵符,击杀晋鄙,夺取军权,选兵8万会楚军救赵。秦军久顿坚城,师老兵疲,受赵、魏、楚军内外夹击,大败,秦将郑安平率2万人降赵,邯郸围解。赵、魏乘胜夺回了部分失地。 点评此战,是秦国独强的战略格局形成后,关东诸侯合纵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胜。秦昭襄王在赵国内部团结、外部合纵抗秦形势已成的情况下,单纯从兵力对比出发,认为秦强赵弱,坚持攻赵,在战略上已属失策;而在初战失利、顿兵坚城时,仍一再增兵继续强攻,置魏、楚援军于不顾,在作战指导上亦欠稳妥,因而导致失败,推迟了灭亡六国的进程。此战表明,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和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对于战争胜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长平之战 简介长平之战遗址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秦军伐韩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上下大为恐慌,议献上党以息秦兵,郡守冯亭不愿入秦,遂派使者向赵请降,赵王欣然接受上党。秦君震怒,命左庶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赵遂命廉颇率军赴援,与秦军相持于长平。第三年,秦使千金行反间于赵,七月,赵人换将,以赵括代廉颇出战,大败,赵卒被坑四十万。此战被认为是战国形势的转折点。此后,诸国均不再有对抗秦军的实力,秦统一中国的战争从而只剩下时间问题。《孟子·离娄》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纵观烽火连天、刀光剑影的270年战国历史,可知这番话并没有夸张的成分。当然,就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烈而言,在当时的众多战争中,没有比秦、赵长平之战更为惊心动魄的了。 管理解读长平之战,玄机重重:赵王临阵换掉德高望重的廉颇,却得到了包括蔺相如在内决策层的一致反对;秦将白起居功至伟,却一再推脱攻灭赵国的重任,放弃再立功勋的机会;长平一役让秦国歼灭赵国主力,然而此后却耗费了长达32年的时间才灭掉赵国……,用管理学的思维去解读这些迷思,会看到历史深处的另一番景象。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歼灭战鼻祖、秦国大将白起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一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人,此为著名的“长平之战”。然而,这一役也留下了诸多迷思,耐人寻味。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古代称谓大全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 一、尊称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 按敬辞的词性分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用表敬称的代词,一般是单音节词,常用的有“汝、尔、子、而、公、君”等,这些均可译作”您. (二)是用名词来代替代词称呼对方,这种词都是双音节词,这种称呼又有三中形式: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这些名词也都可译为“您”,陛下是专称君主皇帝,可不译,官职身份的也可不译(三)是用形容词来称呼与对方有关的人物行为,这种词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这些敬辞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以上一二两种情况到现在基本不用了;而第三种普遍仍用,这些称呼既很尊重对方,又有亲切感,语言气氛也很和谐. 二、谦称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来认识和掌握。 一种是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 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谦下.“苏子与客泛舟赤壁之下.”(《赤壁赋》)用姓;“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祭十二郎文》)用名。 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表示歉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报任安书》)“某自幼熟读兵书。”(《失街亭》) 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婢、奴、奴婢”等表示歉下。“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寡得之人)、不毂(不善之人)、孤(孤独之人)”表示谦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 这些谦称都可译成”我”。 另一种是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这种词都是双音节合成词且前一个词修饰后一个词,从修饰词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用形容词来修饰,以示谦下,常见的有: 愚:愚兄、愚弟(此二词都表示“我”)、愚见、愚意(这两个“愚”均可译为“我的”)。 敝:敝国、敝邑(“敝”相当于“我的”)。 贱:贱体、贱躯、贱息(在国君皇帝面前称自己的儿子)、贱内(称自己的妻子)。[“贱”相当于“我的”] 小:小女、小儿、小号。

【别样的皇帝】痴情皇帝之顺治皇帝

痴情皇帝之顺治皇帝 爱美人不爱江山——顺治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满族,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生,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属相虎,在位1643—1661,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 纯孝章皇帝,陵寝孝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庙号世祖。 福临是以幼小之年在激烈政治斗争中被拥上帝位的。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暴卒,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之争。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精明的多尔衮随机应变,提出动议,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次年改元顺治。 这位年仅六岁的童子皇帝,虽然尚不谙世事,但在满族特有的尚武精神的熏陶下,却有一种好胜的性格和天然的优越感。崇德七年(1642)年底,皇太极出猎叶赫一带,携他前往,当行猎于噶哈岭时,福临曾“射中一麅”,那时他年仅五岁。在举行登位大典前,他出宫乘辇前往笃恭殿,乳母因其年幼欲登辇陪坐,他拒绝说“此非汝所宜乘”,显示出不可冒犯的帝王尊严。随着年龄的增长,福临愈益感到现状对他的这种尊严实际上受到很大的挑战和侵害。 当时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他的叔叔多尔衮。多尔衮“凡一切政事及批票本章不奉上命,概称诏旨,擅作威福,任意黜陟”,“竟以朝廷自居”。“其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盖造府第亦与宫阙无异”,“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实际上造成了“关内关外咸知有睿王一人”的局面。 孝献皇后,世称董鄂妃,内大臣鄂硕之女,董鄂妃在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二十 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顺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为理由,晋封她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按照册封皇后的大礼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 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 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 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欣喜若狂,颁诏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对这个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册封太子之意。然而这个孩子生下不到三个月就夭折了,顺治下令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为他修建了高规模园寝。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皇四子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从此一病不起,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一代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壹 《诫伯禽书》

【作者】 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 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贰 《命子迁》

古代文化常识之帝王称号

古代帝王称号区别 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1.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2.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 3.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 4. 年号是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据自己思想起的用以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

中国古代十大情书,每一句都是经典

中国古代十大情书,每一句都是经典,流传千年依然被无数人引用 一日一历史2017-11-17 23:54:28 人世间有很多种情,唯独爱情令人肝肠寸断却又不愿割舍。中国人向来是含蓄的,当不愿当面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时,通常会以书传情。在通讯不便的古代,一封封融入爱恨情仇的书信,也成为相思之人表达爱意、诉说离愁的主要手段。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代那些美丽的情书是怎样写的。 1、《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小令短短几十字,但是却处处都是情。开头写两人相隔一方,日日思念却不能见到,只能融情于水,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与担忧。 2、《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写给亡妾的一首情书,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而苏轼对爱妾的感情之深,十年都未能放下,只能期待在梦中相见。爱情有很多境界,执子之手、相濡以沫、生死相许,或者仅仅是不要忘记。 3、《上邪》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描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宣誓。用五件不可能发生的事,表达了即使海枯石烂,爱情始终不变,把至死不渝的爱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4、《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了爱情的悲欢离合。最后一句画龙点睛:若有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又何必在乎朝朝暮暮的陪伴。 5、《倒顺书》卓文君 一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

中国古代十大家训,经典! 家训,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家谱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得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得作用。就是国家更加富强得必不可少得一点。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得变迁,然而,这些都就是形成一个国家得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与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得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得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得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就是家法家训得最早起源。mWgfpPd。 一、周公得《诫伯禽书》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她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您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就是文王得儿子,武王得弟弟,成王得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得重任,我在天下得地位也不能算轻贱得了。Gfp1DHm。 可就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得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就是真正得聪明。这六点都就是谦虚谨慎得美德。7cWcfK3。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就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就是这样得例子。您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得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得礼仪之邦。有道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得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dACjChT。 二、司马谈得《命子迁》 “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她后来做了汉武帝得太史令,通称太史公,

中国历代朝代帝王表

中国朝代帝王表 (夏朝--清朝) 夏朝(约前2070-1600年,共471年) 历代皇帝:大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商朝(约前1600-1046年,共555年) 历代皇帝:汤、太丁、外丙、中壬、伊尹、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 西周(约前1046-771年,共276年) 历代皇帝: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周昭王姬瑕、周穆王姬满、周共王姬繄扈、周懿王姬囏、周孝王姬辟方、周夷王姬燮、周厉王姬胡、周宣王姬静、周幽王姬宫湦、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公元前770-前221年,共550年)其中:春秋(前770-476年,共295年)、战国(前475-221年,255年) 历代皇帝:周平王姬宜臼、周桓王姬林、周庄王姬佗、周厘王姬胡齐、周惠王姬阆、周王子姬颓、周襄王姬郑、周王子姬带、周顷王姬壬臣、周匡王姬班、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周景王姬贵、周悼王姬猛、周敬王姬匄、周王子姬朝、周元王姬仁、周贞定王姬介、周哀王姬去疾、周思王姬叔、周考王姬嵬、周威烈王姬午、周安王姬骄、周烈王姬喜、周显王姬扁、周慎靓王姬定、周赧王姬延、周惠王姬杰。 秦朝(前221-206年,共16年) 历代皇帝:秦始皇嬴政、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嬴子婴。 西汉(前202-公元8年,共195年) 历代皇帝: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

刘弗、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 新朝(公元8-23年,共16年) 历代皇帝:新帝王莽。 玄汉(公元23-25年,共3年) 历代皇帝:更始帝刘玄。 赵汉(公元23年-24年,共2年) 历代皇帝:汉帝王郎。 赤眉汉(公元25-27年,共3年) 历代皇帝:建世帝刘盆子。 成家(公元25-36年,共12年) 历代皇帝:公孙述。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 历代皇帝:汉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汉和帝刘肇、汉殇帝刘隆、汉安帝刘祜、汉顺帝刘保、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苦情诗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苦情诗 来源:杨杰的日志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苦情诗 一切景语皆情语。 10:刘禹锡—《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总评:描绘了情人间的淡淡爱意。 《竹枝词》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谣,古代民间通过对歌来表达爱意。指的是雷雨过后,一女子独自漫步在湖边,杨柳依依。突然听到对岸传来一阵山歌,歌声嘹亮,歌词全是情话。女孩一阵脸红,因为这些话都是对她说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还是艳阳高照,西边却下起了绵绵细雨。看似不是晴天,却又像是晴天。那种朦胧的初恋感觉,青涩而婉转,男子含蓄地表达了对这位美丽女子的爱慕之情。对岸的歌声,无指定对象,其实只是唱个一个人听的,所以才会有道是无情却有情。听不懂的也许只是听过就算了,但听得懂的人,怎会不知道歌词中表达的爱意。 经典指数:5 苦情指数:5 9: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总评: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这首《蝶恋花》是一首怀人词,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结合起来,表现了一种执着诚笃的精神。形容为在追求思念恋人时,形容憔悴到了衣带渐宽的境界。在一般人说要放弃的时候,诗人却以一种终不悔的精神,表明了态度。也许诗人在事业和爱情之间,正做着艰难的抉择。诗人在仕途上迟迟得不到重用,一身才华报国无门,是不是该继续沉醉于温柔乡中,诗人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情人此时不在身边,难免陷入孤独而惆怅的境地,人便渐渐消瘦。只能说在身体上,诗人选择了自我摧残,在精神却不放弃的思想境界。正是表明了诗人一种矛盾的态度。身体的自我消沉未必不是逃避现实的办法,诗人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了思念佳人上,既是隐退,又是不屈的抗争。苦恋至此,情何以堪! 经典指数:5.5 苦情指数:5.5 8: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评:离别的爱情,人约黄昏后。

古代君主的称谓

古代君主的称谓。夏、商、周代,天子的正号是王,如周武王即可被称天子;在秦汉至清代,天子则称皇帝。所谓“天子”,意指君主君临天下,犹天之子,如《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尚书。洪范》:“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白虎通。爵》:“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总之是为君主专制的神圣,合法性而造说。 古代的诸侯和封建帝王常常自称“孤”、“寡人”、“不谷”。“孤”,谓自己不能得众;“寡人”即“寡(少)德之人”;“不谷”,可以养人,为善物,不谷即不善。这些都是君主的谦称。《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候王自为孤、寡、不谷。”显然在“自谦”的背后,隐藏着笼络人心,以求巩固一己统治的目的。 “朕”,在古代为大家通用的第一人称代词,相当“我”。如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首句中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遂成帝王自称的专用词,别人是不准再用的。 “天子”,“天子”即“天之骄子”,他拥有的权利是上天所赋予的,因此“天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万岁”,约始约战国,盛行于秦汉。“万岁”一词本是人们于喜庆时的欢呼语。如《战国策。齐策》记冯谖替孟尝君烧掉债券,“民皆呼万岁”。秦汉以后,臣子朝见国君,拜恩庆贺,以呼“万岁”为常,遂成为帝王之代称。 “陛下”本指侍卫在宫殿台阶下的国君近臣或侍卫人员。群臣与天子言,不敢直呼天子,恐有渎圣颜,故呼其身旁侍卫之人以传达。“陛下”遂成为对国君的尊称。 至今人们仍用这些词汇来尊称外国国家首脑,但只限于外交场合了。 古代对帝王称“君主”,又简称“君”。君字古体从“群”字,意即“群下之所归心也”(《白虎通》。号篇)。君字的本意,说明了国君是从原始的部落群体发展而来的,随着私有制和国家的产生,原来部落首领逐渐成为以阶级压迫为基础的国家元首,而具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如《尚书。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庶哉。”这里“元首”即指君,股肱指臣;《汉书。丙吉传》更称“君为元首”,《说文》释君曰:“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君”字意义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君”从作为“群下之所归心”的部落首领,转变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历史过程。 与君主有关的用语;君主即位叫“践阼”、“践祚”、“登极”、“登庸”、“御极”。皇帝发出的指示,“命为制,令为诏”,后也称“旨”或“圣旨”、“玉音”,全部具有法律效力。皇帝的文告称“皇榜”。清代皇帝的批示或文书称“朱批”、“朱谕”、“上谕”。臣下谄颂皇帝的诏令为“丝纶”、“纶音”。皇帝的容貌称“龙颜”、戴的帽子称“冕”,穿的衣服称“龙衮”,亦称“龙裷”、“龙袍”。皇帝乘的车称“辇”,外出称“行幸”。皇帝所作所为与所用之物称“御x”。皇帝直接参与或授意的行为称“钦”,所用之印称“玺”。侍奉皇帝称“尚”,如“尚衣”、“尚食”、“尚书”。皇帝死了称“驾崩”,坟墓称“陵”。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

中国十大经典家规家训 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中国古代帝王的名字

中国古代帝王的名字 据国防大学出版社《中国皇帝史》: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清代宣统覆灭,我国封建社会共经历了352名皇帝,其中统一朝代的皇帝有146名。分裂时期的皇帝有206名,主要是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西周朝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由于口径不一,难以有权威的统计,我们只能大概了解一下范围了。 就此我整理、筛选历代皇帝中比较生冷怪异的名字,并依据《汉语字典》逐一标出了读音和简单的释义。由于资料和博主水平的局限性,仅做参考之用,欢迎指正。 看一看,您能读对多少个?是否明白其含义? 上古时代: 颛顼(音zhuān xū),高阳氏帝喾:(音kù) 高辛氏 夏: 羿-寒浞:音zhu?,义:淋湿。 帝扃:音jiōng,义:门户。 履癸:音guǐ,义:天干的第十位,用于作顺序第十的代称。 西周: 懿(音yì,义:德行美好)王囏:音jiān,古同“艰”。 幽王宫湼:音nia,义,同“涅”。 古公亶(音dǎn,义,实在,诚然,信然)父(太王) 东周:

惠王阆:音làng,义,门高的样子,空旷,没有水的城壕。 西汉: 元帝刘奭:音shì。义,盛。 成帝刘骜:音ào。义,千里马。 平帝刘衎:音kàn,有快乐的意思。 东汉: 章帝刘炟:音dá,义,火起、爆。 和帝刘肇:音zhào,义,开始、初始、引发。 安帝刘祜:音hù,义"福"的意思,千万别念成gu。 质帝刘缵:音zuǎn,容易被人念成赞(zàn),义,继也。 三国: 魏明帝曹叡:音ruì,有"深明、通"的意思。 常道乡公曹奂:音huàn,义,盛大、众多。 西晋: 司马邺:音ya。邺是魏晋南北朝时中城市之一。 东晋: 穆帝司马聃:音dān,义,耳朵长大的意思。 孝武帝司马曜:音yào,义,照耀;明亮,日、月、星均称“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如“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 十六国: 前凉高祖昭王张寔:音shí,同"实",有"放置、此"的意思。 前燕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音huàng,仅用于人名。 前燕景昭皇帝慕容儁:音jùn,有才智超群的意思。 前燕幽皇帝慕容暐:音wěi,形容光很盛的样子。 后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