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高中语文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导入,谈谈喜欢的梁山好汉108将。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介绍《水浒传》作者和作品及和林冲有关的其它小说情节(《林冲误入白虎堂》),教师补充。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读通读懂课文。

3.再读课文,简单概括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明确: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三)深入研读

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这两件事反映了林冲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明确: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2.阅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语句,仔细品析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手法表现? 明确:正面描写林冲。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林冲觉醒后对助纣为虐、凶残狠毒的陆虞候极大义愤。

3.小组讨论,思考这节课主人公是林冲,为何作者花费大量笔墨写差拨、陆虞候、富安三个人的对话?

明确:这是促使林冲思想性格发生剧变的关键。

4.播放水浒传的片段,思考想一想造成林冲性格特点的原因是什么?由一忍再忍到忍无可忍说明了什么?

明确:突出了“官逼民反”的小说主题。

(四)拓展延伸

为什么林冲就不能像拳打镇关西的鲁达那样直接走上反抗道路? (五)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总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结束课堂。

作业:课下阅读《水浒传》,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又是如何上到梁山的,与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分析你在刚才试讲中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

优点:

整个教案,简明精巧,删繁就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的教与学,紧紧围绕分析林教头和李小二的人物形象展开研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本文的思想意义,了解了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而提高欣赏古典小说的能力。由于教案比较合理,故本人在执教过程中能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到解决“长文短上”的关键在于选好突破口,选好关键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只求突破一点,再由表及里,再由点到面,实现目标。

不足:

本人在执教过程中,对于教学节奏的控制还欠佳,表现有三:一是讨论活动未能充分展开,学生的理解较浅显,我担心学生不能说到位而又影响时间,有些问题教师说得过多;二是最后对本节课内容的拓展因时间有限,只能匆匆完成,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堂的完整性。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第二课时,你打算讲什么?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我将重点讲景物描写。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水浒》也是如此。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风”和“雪”就是作者笔墨集中的环境描写。三处写雪,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因此,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我第二课时着重研读之处。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与学生共同回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引导学生回忆作者对国家那份深沉的爱;发出疑问,作者对于其保姆——大堰河的感情,顺势导入本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初读课文,学习批注阅读

1.读诗,试着划分出节奏读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步感知艾青对大堰河的情感。

2.教师任意范读一小节,划分节奏。(展示朗读能力)

(三)抓住重点,理解道理

采取合作探究的模式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第2节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运用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首先,一幅充满温情的劳作画面,大堰河在一天的劳作之后抱起我、抚摸我,充满温情。其次,这样文字让每一位读到的人都会感觉到温暖,比如“厚大的手掌”“怀里”“抚摸”“灶火”“煮熟”等,与第1节的“雪”“坟墓”“枯死”等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在困境中(入狱)触景怀人,引起作者对于温暖美好的回忆。最后,运用“在……之后”的排比和“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这样的反复,通过排比的列举突出了“大堰河”的劳作辛苦,通过反复,突出地体现了大堰河对我的爱并不会因为繁重的生活而有所减少,给幼小的作者带来了丰富的爱的感受。

2.你认为排比和反复的修辞在“新诗”当中有怎样的作用?

明确:内容上,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形式上,与古体格律诗比较起来,没有严密的韵脚和整齐的句式,但是通过排比和反复的运用让全诗节奏鲜明旋律回环,体现出新诗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3.小组内朗读比赛,关注新诗“音乐美”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1.作者的两个家是“贫与富”“亲与疏”“简陋与华丽”的对立,如果你是作者,你更喜欢哪个“家”呢,说说你的理由。

2.运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自己试着写一首自由诗,内容不限,有真情实感即可。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本首诗歌的作者。

【参考答案】

艾青,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被称为“中国诗坛泰斗”。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诗集。作品有:诗集《北方》《他死在第二次》《黎明的通知》《走向胜利》《启明星》,长诗《向太阳》等。以上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简要说说《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的形象。

【参考答案】

诗中的大堰河是一位普通的保姆,是勤劳纯朴的劳动妇女,具有爱人胜过爱己的宽厚善良的品格。她对生活要求很低,没有任何奢望,只求能够养活自己及家人,满足于苦难中的卑微生活。她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也是贫苦农民世代受压迫、受剥削的悲惨命运

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采访另一位同学。(采访后,评价)同学访谈的样子很像我们平时看的访谈节目。可是,有的同学说得很对,他没有听出来这个访谈的目的是什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总觉得气氛怪怪的。很多事情,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今天,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访谈,看看如何能把访谈做得专业,做得好。(板书标题)

(二)揭示主题

1.什么是访谈?

了解情况、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

2.访谈的方式有哪些?

形式上:当面访谈、电话访谈、网上访谈。方式上:开门见山、由远及近、由浅入深。

(三)要点指导

1.访谈前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确立访谈目的、选择和了解访谈对象、设计访谈问题、选择布置访谈环境和准备记录工具等。

2.小组合作,总结访谈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营造和维持友好合作信任的谈话氛围。

②根据访谈目的和受访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切入话题。

③针对受访者的应答和访谈环境,灵活提问。

④提问要步步深入,寓问于谈,多用求教、商量、探讨的语气。

⑤受访者发言时要认真倾听及时作出必要的回应,同时做好访谈记

录。

3.看过《面对面》中张积慧的采访后,小组讨论,你受到哪些启示?

①访谈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制定访谈计划,拟定好要提出的问题。

②提问需简洁明了、由浅入深,便于被采访者理解和回答。

③认真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体会其情感变化,灵活应对。

(四)场景模拟

小组合作,制定访谈大纲等,模拟电话、网络访谈一位名人。

(五)评价展示

1.推选2个小组展示模拟场景

2.对学生的场景模拟和整个课程环节的参与度进行评价。

(六)小结作业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何为访谈,可以有哪些形式进行访谈,在访谈前需要注意什么,在访谈时,应该如何做。在模拟练习的时候,同学们都能注意到这些问题,不过,还不太熟练,稍显生硬。课下可多多练习,熟能生巧。

作业:访谈你的一位同学或朋友,了解他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形成的原因。

【板书设计】略

【答辩题目解析】

1.访谈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你还了解哪些名人有关说话艺术的小故事?

【参考答案】

1.周恩来有一次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他听后没有急于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叫马路。”对方又问:“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是抬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呢?”他又微笑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的,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路了。”廖廖数语,使对方哑口无言。

2.在一次招待会上,一位西方女记者对着话筒匆匆问道:“周恩来先生,可不可以问您一个私人问题?”“可以的。”周恩来微笑着回答。“您已经60多岁了,为什么依然神采奕奕,记忆非凡,显得这样年轻、英俊?”场内顿时响起了友善的笑声和议论声。周恩来温和地笑了笑,待场内安静下来,才坦然回答:“因为我是按照东方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所以我至今都很健康!”翻译流利地译出周恩来的话,整个大厅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和喝彩声,各国记者无不为周恩来的巧妙回答所折服。

(以上择一即可)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你能具体说说访谈中的提问有什么技巧吗?

【参考答案】

1.从简单问题入手。

2.如果是结构式访谈,就应该严格按照访谈之前拟定的提问提纲,由简至繁地按照顺序进行提问。非结构式访谈,注意根据所谈问题的内

在逻辑结构提问。

3.适时追问。

4.题目转换自然。

5.注意引导,引导性提问切忌使用生硬的、刺激性的语言。还可以采用动作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话题,或者用复述的方法进行引导。

6.保持客观中立。提问不能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不能对被访者的答案进行引导。

7.特殊问题特殊处理。

8.语言表达方式要恰当。

第二批

高中语文《鸿门宴》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解放战争到了最后的决战关头。4月26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得到这个胜利的消息,毛泽东同志乘兴挥毫,写下了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号召全军将士“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里的霸王就是项羽,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鸿门宴》,看看西楚霸王项羽是如何沽名钓誉,并由此走上失败之路的。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确】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所处环境和局势的危机来调整感情的变化。

2.说说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明确】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长达五年的斗争的开端。虽是开端,却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终结。这样说,是因为作者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的描写,对项羽的性格特点有较为深刻地剖析。下面请同学们一起走进项羽。

(三)深入研读

1.小组讨论,找到写项羽的句子,说说项羽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明确】缺乏政治远见,沽名钓誉,为人不忍,刚愎自用,不畏强暴,不用阴谋。答案不是惟一的,允许同学有不同认识,只要有理有据即可。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明确】(1)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提示:作者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围绕着是否对刘邦发动进攻,是否在席间杀死刘邦,对樊哙的越礼行为采取什么态度,对刘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态度展开。

(2)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提示:刘邦和项羽的矛盾是鸿门宴中最尖锐的矛盾,因此作者将这两个人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如

刘邦的虚伪狡诈,项羽的直率粗犷。这一步应在分析项羽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3.多媒体演示《史记?项羽本纪》,作者对项羽的评价如何。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峰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母之中,三年,将遂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已,难矣。自矜功伐,奋起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明确】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及行为,但更重要的是,

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

(四)拓展延伸

1.用多媒体演示三首诗,探讨后人对项羽的认识。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改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明确】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不轻言失败。应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王安石:军民离心,败势难回。根据“壮士哀“势难回”“肯与君王卷土来”分析作者的意图。

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因为该诗从开始到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

(五)小结作业

小结:项羽,一代霸王,最后饮恨乌江,有人认为他的性格导致他失败,也有人认为他是英雄。自古以来,褒贬不一。

作业:结合《鸿门宴》的学习,联系古今人物对项羽的理解,谈谈自己对这一人物的看法。写一篇随笔,300—400字。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

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例如,对樊哙的刻画,他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中帐,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理有节的。

(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刘邦则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项羽刚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应变;刘邦则善于采纳意见,心眼很多,能随机应变。

(3)语言精练生动,寥寥数语就能突出地刻画出人物个性。《鸿门宴》语言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有特征的口语传达人物的神采与个性。如项羽在本文中虽只说了几句话,却可看出他的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委过于人的性格特点。此外,文中有些词句,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劳苦功高”等,都成为成语流传下来,为人们所常用。

以上是我的全部答案,谢谢考官。

2.你对本文有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鸿门宴》选自《史记》。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设下的一个富有杀机的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名为宴会,实则是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面,情

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一文充分展示了刘、项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动地对比了双方的高下,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因此,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如何通过本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高中语文《雨霖铃》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曾在网上的对联雅座里和一位朋友对对子的时候,他出给我一副上联“狂风大作雨淋淋(雨霖铃)”,初看此联好像很简单,仔细琢磨才发现里面有个“机关”;老师对了一个下联:乌云漫卷天尽沙(天净沙)”细心的同学们发现其中的“机关”是什么了吗?对,这幅对联中

暗藏了词牌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霖铃》。(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本篇文章的体裁和写作背景。

【明确】请同学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本篇文章的体裁和写作背景。多媒体屏幕出示:

诗人简介: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铺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世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体裁:词。

写作背景:《雨霖铃》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之时所写。

2.泛读后,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解决本文生字词,大声朗读课文,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