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

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

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
第七章 软体动物门

一、进化地位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而不分节,左右对称或次生性不对称。出现了真体腔和所有的器官系统,而且都很发达;所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都有担轮幼虫期;

二、软体动物的结构特点

?软件动物有的生活在海洋中,如各种海螺、贝类、章鱼、乌贼等,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如河蚌、田螺,也有生活在陆地上,如蜗牛。虽然它们之间的生活方式各异、形态差别很大,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1. 体型

?软体动物具柔软不分节的身体,大多数为两侧对称形式;

?腹足纲动物由于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使身体不对称。

2. 身体构造

?软体动物的整个身体一般由头部、足、内脏团和外套膜组成。

(3)内脏团

?常位于身体的背面,由内脏器官组成。除腹足纲外,一般都为两侧对称排列。

(4)外套膜

?外套膜是由背侧皮肤延伸而形成的,常覆盖在内脏团的背面和侧面,有时还把足包被在内;?外套膜与内脏团、鳃、足之间的腔隙称为外套腔。

3.贝壳

?大多数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以贝壳作为身体的支持结构。贝壳成为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

?软件动物大多数具有1个、2个或多个贝壳,但在不同种类中,其形式和种类有很大的变化,有的种类无壳或退化,有的种类(头足纲)壳被外套膜包裹在里面而成了内壳。

(1)角质层

?角质层很薄,有各种颜色。主要由贝壳素组成,是由外套膜的边缘细胞分泌的,可保护内层的钙质不被溶解;

?角质层随动物的增长而逐渐加大,是贝壳中最先形成的部分。

(2)棱柱层

?棱柱层最厚,由外套膜外面皱褶部分的细胞分泌碳酸钙分布于已形成的角质层上,并以方解石样结构构成的;

(3)珍珠层

?外套膜的外层的表皮细胞分泌呈文石结构的、片状的碳酸钙晶体于棱柱层上,形成珍珠层。珍珠层具光泽,有折光、反射的特性。

(3)珍珠层

?在生长过程中,当外套膜与贝壳之间存在沙粒等异物时,会刺激表皮细胞的分泌。

分泌的珍珠层包被在异物上,最终形成天然珍珠。

?头足类除原始种类(如鹦鹉螺)有一左右对称的、多室的、螺旋形外壳外,躯干部均裸露,贝壳退化成内壳,或仅残留痕迹,或完全消失。

4. 真、假体腔并存

?软体动物出现了真正的体腔,但体腔很不发达,仅存在于围心腔、生殖腔及排泄器官的内脏之中,同时,软体动物中相对于假体腔动物的假体腔也存在,而且比较发达。

三、软体动物的功能特征

?运动机能

?大多数软体动物以肌肉质的足作为掘沙和运动器官;

?头足类动物腕的内侧有吸盘,一般8或10条(亦有多达90条的),可通过腕的收缩拉动身体运动。

?善于游泳的头足类,外套膜肌肉发达,具漏斗、闭锁器等结构。当闭锁器开放、外套膜舒张时,水进入外套腔内。当闭锁器关闭、外套膜用力收缩时,外套腔内的水急剧由漏斗喷出,身体便可以借水的反作用而快速游泳。

?摄食和消化

?双壳纲和掘足纲的动物因头部退化而没有口腔。

?摄食时由于肌肉的伸缩,使角质齿片作前后方向活动而将食物锉碎后舐食。

?蜗牛的取食

?胃的典型结构包括胃碷、晶杆和晶状囊等;

?胃碷为几丁质,可保护胃内的分泌细胞或研磨食物;

?晶杆为含有消化酶的胶状结构,着生在晶状囊内,可搅拌胃内食物,并释放其中的消化酶。

?食物经肠消化和吸收后,残渣由肛门排到外套腔的出水口附近,被水流冲走。

3. 呼吸系统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最早出现专职呼吸器官的类群!

?原始种类(如单板纲)的栉鳃呈羽状,包括1条鳃轴,在鳃轴两侧交互着生着三角形的鳃丝,鳃丝上有纤毛,并有几丁质的结构支持,鳃轴里面有入鳃血管和出鳃血管贯穿其中。

?最高等的种类相临各鳃丝之间以丝间隔相连,从而形成了完整的鳃瓣,称真瓣鳃。

河蚌的鳃为典型的真瓣鳃,气体交换面积大。

?鳃丝和外套膜表面纤毛的摆动下,水流进入外套腔中,为鳃的呼吸提供氧,另外,随水流进入的食物被滤出并被输送入口。

?多数为开放式循环系统;

?心脏由心室和心房组成;血液自心室压出后,由动脉输送至足、肠胃等器官的血窦中,经静脉流

至肾脏,再经鳃、心房流回心室;或经外套膜循环流回心房、心室。

?多数种类血液无色,内含变形虫状的血细胞;

?头足类为闭管式循环,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

?血液流动的路线大体同前。

?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称为肾脏,属于后肾型,管状构造;

?肾脏包括开口于围心腔的肾口,开口于外套腔的肾孔以及肾脏的腺体部;

?肾口处有纤毛,可以收集围心腔内的液体进入肾管中,肾口后面是肾脏的腺体部分,海绵状,其中有很多血管,它的主要机能是主动重吸收肾管中的离子和有用的物质,如糖、氨基酸等,而各种代谢产物和多余的水分则不被吸收,最后随尿液一起经膀胱和排泄孔而被排出体外。另外一个与排泄有关的是围心腔腺,是围心腔表皮分化成的分支腺体,腺体内有许多微血管,充满血液,它的功能是自血液中主动/被动提取代谢产物,送入围心腔内,然后由肾脏排出体外。

?软体动物的鳃又可作为排泄器官,当血液流经鳃时,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如氨)会通过扩散方式排出体外。

?各神经节就近支配相应的组织或器官:脑神经节→头部;足神经节→足部,侧神经节→外套膜和鳃,脏神经节→消化道和其它内脏器官;

?头足类的神经系统更加发达,神经节有向头部集中的趋势,并在食道周围形成“脑”,而且,还有一个软骨匣包被,这种情况在无脊椎动物中是唯一的。

7. 感觉器官

?不活动的种类,感觉器官不发达;

?自由运动和活泼的种类,感觉器官发达,头部有触角和眼;?外套膜和表皮内有一定的感觉神经。

?腹足类动物的眼着生在第二对触角上;

8. 生殖与发育

?软体动物多为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同线虫动物类似,由生殖腺、生殖管和外生殖器组成;

?腹足纲的身体左右不对称,是由于在发育过程中身体发生扭转造成的。

一、软体动物的主要类群

至今已记载的软体动物有150,000多种,其中化石种类有35,000种。是动物界仅次于节肢动物的第二大门。

(一)单板纲:新蝶贝等8种,其余种类3.5亿年前灭绝。

1. 两侧对称,腹部具足,有一帽状贝壳;

2. 内部器官分节排列明显,2对心耳,5对单栉鳃,

6对肾脏,8对缩足肌,2对生殖腺等;

3. 全部海产,生活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海中,有“活化石”之称,用于研究

贝类的起源和进化。

(二)多板纲:石鳖等600多种现存动物和350多种化石。

1. 全部海产,身体扁平,椭圆形,左右对称;

2. 头部不明显,背面有8块复瓦状排列的贝壳;

3. 具有6-88对羽状鳃,1对肾脏;

4. 神经系统简单,没有分化成显著的神经节,属梯形

神经系统,头部无触手和眼等感觉器官;

5. 一般为雌雄异体,发育要经过担轮幼虫期。

(三)无板纲:新月贝等250多种现存动物。

1. 全部海产,身体蠕虫状,穴居或爬行;

2. 头部不明显,体表无贝壳,体壁总有角质或石灰质

的骨刺;

3. 外套膜发达,腹面中央具腹沟;

4. 多数为雌雄同体。

(四)腹足纲:田螺等75,000多种现存动物和15,000多种化石。

1. 身体明显地分成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

2. 足部发达,扁平,位于身体的腹面;

3. 通常具有一螺旋状的贝壳,身体左右不对称,发生

扭曲;

4. 神经系统由脑、侧、脏、足4对神经节,头部有眼和

1-2对触手;

5. 雌雄同体或异体,有的种类有卵胎生现象,发育要

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

(五)双壳纲或瓣鳃纲:河蚌等3,000多种现存动物。

?身体左右扁平,两侧对称,有一对发达的左右壳包围身体;?头部不明显,无口腔和齿舌,足呈斧状;

?具外套膜,原始种类为栉鳃,高等种类为瓣鳃;

?神经系统主要由脑、脏、足3对神经节组成,感觉器官不发达;?绝大多数雌雄异体,发育要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

(六)掘足纲:角贝等350多种现存动物。

1. 身体左右对称,有一个两端开口、呈牛角或象牙状

的贝壳;

2. 头部不明显,退化成前端的一个突起;

3. 足发达,呈圆柱状,能伸出壳外,用来挖掘泥沙;

4. 无鳃,用外套膜进行呼吸,循环系统简单无围心腔

和血管,仅有血窦;

5. 雌雄异体,发育要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期。

(七)头足纲:乌贼等650多种现存动物和9,000多种化石。

1. 身体两侧对称,头部和躯干部发达,全部为海产;

2. 原始种类有壳,进化的种类贝壳退化,包埋于外套膜

内或完全退化;

3. 足特化成腕和漏斗,腕8-10个或更多;

4. 闭管式循环系统,以鳃呼吸;

5. 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有构造复杂的脑,并有由中胚

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

6.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直接发育。

?软体动物的利弊

?食用:牡蛎、贻贝、扇贝、蛤、螺、鲍鱼、乌贼等;

?饲料:有些不适于食用的软体动物可加工成饲料;

?贝壳:有的动物贝壳可烧制石灰、作为建筑材料、制成工艺品等,鲍鱼的壳是重要的中药,珍珠贝类可生产珍珠;

?中间宿主:淡水腹足类,如螺,是许多人类寄生虫的中间寄主;

?有害种类:蛞蝓(鼻涕虫)、蜗牛等危害农作物和蔬菜等,船蛆可蛀食木船和水下的木质建筑。

二、软体动物的系统进化

1. 关于软体动物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软体动物起源于扁形动物,另一种认为软体

动物和环节动物是从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只是由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各自向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发展,所以最后形成二类体制不同的动物,后一种说法理由比较充足:①许多海产软体动物的种类,在发育过程中,也像许多环节动物一样,具有一个担轮幼虫期。②都是螺旋卵裂。③在成体器官构造上有共同的特征,如后肾型排泄器管,次生体腔等。

二、软体动物的系统进化

2. 这个共同的祖先称为担轮动物,一部分向着适应于活动的生活方式发展,相应地形成了体

节,疣足及发达的头部等构造,这就是环节动物;另一部分与之相反,向着适应于比较不活动的生活方式发展,于是产生了保护用的外壳,而同时,那些适合活动的构造则退化,如分节、头部发达等退化,相反地,也发展了一此它们特有的构造,如足,及外套膜等,以适应生存的需要。

二、软体动物的系统进化

3. 软件动物各纲之间,由于形态差异较大,并没有明显的标志来说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一般

认为,双神经纲比较原始,因为它们的体制左右对称,次生体腔较发达,但神经系统仍保留原始的梯形,因而,可能很早就与其它各纲软体动物分开,独自向另一个途径发展形成的。其余各纲中,腹足纲显得比较低等,瓣鳃纲的低等种类同腹足纲相近,且它们在发育过程中均有担轮幼虫或相似的面盘幼虫阶段,因而可能起源于同一祖先。头足纲的身体结构高度发达,脑、眼、循环系统等都是软体动物中最为进化的,所以,可能是软体动物中次生性地适应快速活动的种类,进化较快,早已特化成另一支软体动物了。

软体动物门的总结

分布广,是目前已知最早能够在陆地上自由生活的动物。身体两侧对称或不对称,具三个胚层,出现真体腔和所有的器官。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和外套膜4个部分,多数有石灰质的贝壳。排泄系统是后肾型,具循环系统和呼吸器官。除头足纲属于盘状卵裂外,

其余均为螺旋卵裂。海洋中生活的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有担轮幼虫期。

软体动物门复习题

软体动物门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贝壳 2. 外套膜 3. 外套腔 4. 围心腔 5. 入水管 6. 颚片 7. 齿舌8. 围心腔腺9. 鳃心10. 墨囊11. 面盘幼虫 二、填空题 1. 乌贼属于纲,它的足演化为和两部分。乌贼遇到敌害时可放出墨汁,是因体内有。 2. 河蚌无明显的头部,生活被动,体内水流的穿行对它的、、和都有重要意义。 3.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由、和3部分构成,背侧的皮肤褶向下延伸成为,并由它分泌出石灰质的,覆盖于体外,起保护作用。 4. 多数海产软体动物要经过和两个幼虫阶段,而淡水生活的河蚌则具有一个阶段。 5. 解剖河蚌时,一般要求打开河蚌侧的贝壳。 6. 河蚌的心脏由和组成。 7. 三角帆蚌中的贝壳可分为3层,由外到内分别称为层、层和层。 8. 河蚌的外套由外到内依次由、和3层组成,它的的功能是、和 。 9. 软体动物门常见的纲是、、和。它们的代表动物依次为、、和,其中能分布于陆地、淡水和海水的一纲是,能分布淡水和海水的纲。 10. 腹足纲多有外壳,头和足对称,内脏团对称,水生种类以呼吸。 11. 腹足纲共分为、和3个亚纲,它们的代表动物依次为、 和。 12. 河蚌属门的纲;在其发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幼虫期,循环系统属。 13. 乌贼因皮下有可使体表改变颜色。 14. 乌贼属门纲,循环系统属,并有由来源于形成的软骨骼所包

围。 15. 河蚌的神经系统由3对神经节及彼此之间的神经索组成,节在食道两侧,节在肌肉之中,节在的腹部。 16. 石鳖的个体发育需经和两个幼虫期。 17. 大多数软体动物的口内具有特殊的结构,称为和。 18. 贝壳的成分主要是由和少量的构成。 19. 大多软体动物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和的内腔;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内有血液流动,形成。 20. 田螺的心脏由个心室和个心耳构成。 21.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华枝睾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和,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22. 河蚌除后肾管外,还有一种排泄器官称为。 23. 软体动物头部发达程度与机体活动程度有关。运动敏捷的种类,头部;行动迟缓的种类,头部;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 24. 软体动物的、和开口于外套膜腔内。 25. 河蚌左右两片外套膜在后缘处稍突出,并愈合形成水管和水管。 26. 水生软体动物以鳃呼吸。依据外形,可将鳃分为四类,分别为、、和。 27. 石鳖有片贝壳;鲍鱼有片贝壳;牡蛎有片贝壳;角贝有片贝壳。 28. 乌贼第4对腕称为腕;雄性左侧第5腕特化为腕。 三、判断与改错题(对的填“T”错的填“F”并改正) 1. 软体动物门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种数仅次于节肢动物。 2. 外套膜包围着的空腔,称为混合体腔。 3. 石鳖属爬行纲的龟鳖目。 4. 腹足纲与其他软体动物不同的主要特征是具一牛角状两端开口的贝壳。 5. 田螺为卵胎生,属腹足纲。 6. 扁卷螺是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椎实螺为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 7. 蛞蝓身体裸露,无外壳,故属头足纲。 8. 腹足纲的种类之多仅次于昆虫纲而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纲。 9. 鲍是一种闻名的海产鱼,味极鲜美。

第十章 软体动物门

第十章软体动物门 要求: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无齿蚌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特点,并掌握双神经纲、腹足纲、瓣鳃纲及头足纲的主要特征,了解软体动物的重要经济种类。 第一节门的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无齿蚌。 主要特征:体柔软、不分节、两侧对称(腹足纲除外)。体分头、足、内脏团,其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此膜分泌贝壳,保护身体。用鳃呼吸(外套腔与呼吸的关系)。体腔退化,开管式循环。神经系由四对神经节组成。大多雌雄异体,海产种类个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一、身体柔软,多为两侧对称(除腹足纲外),体分头、 足、内脏团三部分; 二、具皮肤褶形成的外套膜 来源:为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常包裹整个内脏团并形成 外套腔(出、入水孔) 外层上皮:分泌物形成贝壳 结构结缔组织 内层上皮:具纤毛 内层上皮细胞:纤毛的摆动并通过出入水孔形成 水流,借以完成呼吸、摄食、排泄和生殖等功能外层上皮:分泌物贝壳 保护内脏 有助运动(如头足类) 呼吸(如蜗牛) 出、入水管:瓣鳃类等软体动物左右两片外套膜紧贴二壳内,其背面与内脏团的皮肤相连,腹缘游离,生活时左右腹缘互相紧贴,构成了其中的外套腔,外套腔之后端形成两个外管,上为出水管,下为入水管。入水管稍大,且有感觉乳突,食物及氧随水流从入水管进入外套腔中,而代谢废物、食物残渣及性产物皆由出水管排出。 三、贝壳(贝类):1-2或8片贝壳,形态各异 来源:贝壳由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而成 成分:碳酸钙(占95%)及少量的壳基质(或称贝壳素),角质层 珍珠层。 保护柔软的身体。 四、 五、U字形,有消化腺(唾液腺、肝脏等)。除 瓣鳃纲外,口内一般有颚片和齿舌(特有)。 齿舌:是软体动物(除瓣鳃类外)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状突起上,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 刀状。摄食时,由于肌肉伸缩,齿舌可前后活动,以锉 刮食物。齿舌的数目,大小和形状为鉴定种类的重要特 征之一。 默囊:乌贼等头足类动物在直肠的末端近肛门处有一导管,连一梨形小囊,即墨囊。囊内腺体可分泌墨汁,经导管由肛门排出,使周围海水成黑色,借以隐藏避敌,乌贼之名来源于此。 六、水生种类以鳃呼吸,陆生种类有“肺”。 七、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并存(但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 存于围心腔、肾腔和生殖腔,初生体腔存在于各组织间);

软体动物门

第八章软体动物门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具有齿舌的是()。 A蜗牛 B.蚯蚓 C.水螅 D.螳螂 E.海参 2.下列哪类动物在口腔里具有齿舌()。 A. 腔肠动物 B. 扁形动物 C. 线形动物 D. 环节动物E . 软体动物 3.最早出现专职呼吸器官的动物类群是()。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节肢动物 D.腔肠动物 E.棘皮动物 4.中药瓦楞子基源动物为()动物。 A.瓣鳃纲 B.腹足纲 C.头足纲 D.多板纲 E.腹足纲 5.中药海螵蛸的基源动物为()动物。 A.瓣鳃纲 B.腹足纲 C.头足纲 D.多板纲 E.腹足纲 6.中药石决明的基源动物为()动物。 A.瓣鳃纲 B.腹足纲 C.头足纲 D.多板纲 E.腹足纲 7. 软体动物中的()有无脊椎动物最高级的神经中枢──“脑”。 A. 金乌贼 B. 杂色鲍 C. 中国圆田螺 D. 泥蚶 E. 牡蛎 8. 泥蚶、毛蚶和魁蚶属于()纲,它们的贝壳呈瓦楞状,入药称为瓦楞子, A. 腹足 B. 掘足 C. 头足 D. 单板 E. 瓣鳃 9. ()的贝壳完全退化成内壳了,在中药里称“海螵蛸”。 A、背肛蓝斑海兔 B、金乌贼 C、野蛞蝓 D、华蜗牛E. 海蜗牛 10.中药海螵蛸是金乌贼的()部分结构。 A. 贝壳 B.外套膜 C.内脏团 D.头部 E. 触手 11.珍珠在软体动物的()中形成。 A.贝壳 B.外套膜 C. 贝壳角质层 D. 贝壳棱柱层 E.贝壳珍珠层 12.软体动物神经系统一般都不发达,除了()。 A. 腹足纲 B. 掘足纲 C. 头足纲 D. 瓣鳃纲 E. 多板纲 二、填空题 1.软体动物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部分。

第九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Mollusca)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比较各纲动物的特征,了解重要的经济种类。 重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 1、外套膜的结构和功能。 2、腹足类的扭转现象。 学时: 讲授6学时。实验6学时。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软体动物种类多,为动物界第二大类群,与人类关系密切。软体动物的结构进一步复杂,机能更完善,它们具有一些环节动物的特征:真体腔、后肾管、个体发育中有担轮幼虫等,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的,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因大多数的软体动物有贝壳,故又称“贝类”。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 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 大多数腹足类身体左右不对称,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经过旋转的结果。 二.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 头:位于前端,有口、眼、触角和其它感觉器官。有些行动缓慢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退化(如双神经纲,掘足纲)或消失(如瓣鳃纲) 口腔有:颚片:坚强,位于口腔前部 齿舌:带状,位于口腔底部,由许多分离的角质齿片固定在一 个基膜上构成,依附在一对似软骨片的组织上,这种组

织有伸缩肌,依靠肌肉的伸缩能使齿舌得以锉碎食物。 足:运动器官,由于生活方式不同,有不同形状,如块状(如蜗牛)、斧状(如河蚌)、柱状(如角贝)、长腕(如乌贼),有的种类足退化(如牡蛎)。 内脏团:是背面的隆起部分,包括大部分内脏器官,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等。 三. 具外套膜(mantle) 是身体背侧皮肤伸展而形成的,对其生理活动和生活有重要作用。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有腔隙,称为外套腔。软体动物的排泄孔、生殖孔、呼吸、肛门甚至口都在外套腔内,所以其排泄、生殖、呼吸等生理活动均与外套腔内的水流有关。 外套膜能分泌贝壳,其形态随种类而异,如石鳖类被覆在身体整个背面;瓣鳃类则悬于体两侧,包住整个身体;乌贼则呈筒状,包住整个内脏团仅露头部。 四. 具有贝壳 大多数有1—2或多个贝壳,不同种类贝壳形状构造变化大,如腹足类为螺旋形;瓣鳃类两片为瓢状;掘足类筒状。贝壳是保护器官,足部和头部有肌肉与贝壳相连,活动时,头足伸出壳外,危险时缩入壳内。 ●贝壳成分:碳酸钙(占95%)、贝壳素(少量)。 角质层:由贝壳素构成,薄而透明,有色泽。保护钙质不被酸溶解。 ●贝壳构造棱柱层:厚,由柱状的碳酸钙晶体构成.,呈方解石构造。 珍珠层:片状的碳酸钙构成,晶体呈文石结构,有珍珠光泽。 ●珍珠的形成:只有外套膜的边缘可以形成棱柱层,所以一旦棱柱层形成后不会再 加厚。而整个外套膜的外层细胞都可以分泌文石结构的碳酸钙,这样珍珠层可以 不断加厚。在生长中,如果外套膜和贝壳间进入了沙粒或其它异物,就会刺激珍 珠层的分泌,形成珍珠。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腔及生殖腺和排泄管的内腔。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内有血液流动,形成血窦。 开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不是始终在封闭的血管中流动,这种循环方式称为开管式循环系统。 心室:1个,壁厚,能搏动,为循环动力。 心脏:在围心腔内, 心耳:1个或成对,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循环系统的结构血管:动脉、静脉。 血窦:是初生体腔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 血液:无色,少数显红色或青色。 血液循环的方向:大部分足、内脏血血窦集中于静脉肾静脉(排泄废物) 鳃血管(气体交换)心耳- 心室 六.排泄系统 基本上是后肾,即是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形成的。 围心腔腺:由围心腔表皮分化,有许多毛细血管充满血液,依靠

动物学复习题答案.doc

动物学复习题 问答题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四类基本组织的主要特征及其最主要的机能是什 么? 解: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主要特征细胞密集排列 呈膜状,覆盖在 体表和体内各 种器官、管道、 囊、腔表面及内 脏器官的表面多种细胞和大 量的细胞间质 组成,分散在液 体、胶状体、固 体基质和纤维 的细胞间质中 主要由收缩性 强的肌细胞构 成 由神经细胞或 神经元和神经 胶质细胞组成 主要机能保护、吸收、排 泄、分泌、呼吸支持、保护、营 养、修复和运输 将化学能转化 为机械能使肌 纤维收缩 高度发达的感 受刺激和传到 兴奋能力 2.掌握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 解: 器官:器官是集中不同类型组织的有机联合体,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执行一定的生理机能。 系统:系统是一些在机能上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的有机联合体,能完成一系列较为复杂的生理机能。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它是动物界最原始的、最低等的一类动物?原生动物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什么区别? 解: 1、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最微小、 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特征2、其生理活动是由各种细胞器官来执行和完成的 3、有性和无性生殖方式多样 4、以形成包囊的方式适应不良环境 原生动物群体完全不同于多细胞动物,因为群体中的细胞依然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 2、原生动物门有哪几个重要的纲?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解:以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来划分。

运动器官营养方式生殖代表 鞭毛纲鞭毛植鞭亚纲自养 动鞭亚纲异养二分裂 配子/整体结合 眼虫 锥虫 肉足纲肉足异养二分裂/有性生殖变形 虫纤毛纲纤毛异养二分裂/结合生殖草履 虫 孢子纲无异养裂体/配子世代交 替生殖疟原虫 3、掌握眼虫、变形虫和草履虫的主要形态结构和机能特点,并通过他们的理解和掌握鞭毛纲、肉足纲和纤毛纲的主要特征,并初步了解这些动物在科学或实践上的价值。 解同上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1、根据什么说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解:(胚胎学)多细胞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卵裂,囊胚,原肠胚等一系列过程到成体.根据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简短重演了系统发展的过程. 说明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 2、初步掌握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的共同特征(从受精

第9章 软体动物门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1.试述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答: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变异较大,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体外被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消化管发达,少数寄生种类退化。多数种类口腔内具颚片和齿舌,颚片一个或成对,可辅助捕食。次生体腔极度退化,仅残留围心腔及生殖腺和排泄器官的内腔。初生体腔则存在于各组织器官的间隙,内有血液流动,形成血窦。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窦及血液组成,为开管式循环。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鳃为外套腔内面的上皮伸展形成,位腔内。陆地生活的种类均无鳃,其外套腔内部一定区域的微细血管密集成网,形成肺,可直接摄取空气中的氧。排泄器官基本上是后肾管,其数目一般与鳃的数目一致。原始种类的神经系统无神经节的分化,仅有围咽神经环及向体后伸出的一对足神经索和一对侧神经索。较高等的种类,主要有4对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软体动物大多数为雌雄异体,不少种类雌雄异形;也有一些为雌雄同体。卵裂形式多为完全不均等卵裂,许多属螺旋型。少数为不完全卵裂。 2.软体动物与环节动物在演化上有何亲缘关系,根据是什么? 答:软体动物种类多,为动物界第二个大群类,与人生的关系密切。软体动物的结构进一步复杂,机能更趋于完善,它们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次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个体发育中具有担轮幼虫等,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 3.软体动物分哪几纲,简述各纲的主要特征。 答:软体动物分为7纲:(一)单板纲体为两侧对称,具一近圆形而扁的贝壳,腹足强大,周缘肌肉发达,中央薄,故无吸附能力,仅适于在海底滑行。缩足肌8对,分节排列于足的周围。足四周为外套沟,两侧共有鳃5或6对。足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口前有一对具纤毛的口盖,口后有扇状触手一对。心脏位围心腔内,由一心室及2对心耳构成;肾6或7对;雌雄异体,生殖腺2对,有生殖导管,开口于肾,生殖细胞由肾排出体外。神经系统由围食道神经环及向后伸出的侧神经和足神经组成。(二)无板纲体呈蠕虫状,细长或短粗,无贝壳。体表被具石灰质细棘的角质外皮,头小,口在前端腹侧,躯体细长,腹侧中央有一腹沟,有的种类沟中有一小形具纤毛的足,有运动功能。体后有排泄腔,多数种类在腔内有一对鳃,腔后为肛门。 无板类无触角、眼等感觉器官;肠为直管状,齿舌有或无;心脏为一心室一心耳,血管系统退化;雌雄同体或异体,个体发生中有担轮幼虫期。(三)多板纲全部生活在沿海潮间带,常以足吸附于岩石或藻类上。体呈椭圆形,背稍隆,腹平。背侧具8块石灰质贝壳,多呈覆瓦状排列。各板间可前后抽拉移动,因此动物脱离岩石后,可以曲卷起来。头部不发达,位腹侧前方,圆柱状,有一向下的短吻,吻中央为口。足魔大,吸附力强。口腔具齿舌,消化腺发达。次生体腔也发达。一心室,管状,二心耳。排泄为后肾管一对,肾口开于围心腔,肾孔开于外套沟中。雌雄异体,具生殖腺和生殖导管。神经系统由环食道的神经环与向后伸出的侧神经索和足神经索组成。(四)腹足纲腹足类多营活动性生活,头部发达,具眼、触角。足发达,叶状,位

09第八章软体动物习题

第九章软体动物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齿舌 2、外套膜 二、填空题 1、软体动物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而成,它由三层结构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_______层、_______层和_______层。 2、软体动物除头足类和某些腹足类为直接发育外,其它许多海产种类发育时多要经过两个幼虫阶段;_______ 幼虫和_______幼虫。 3、软体动物多数有贝壳;腹足纲贝壳_______ 个,_______状;双壳纲往往为_______片状,左右合抱;头足类大多数退化为_______。 4、软体动物中除腹足类外,基本的体制是相同的,为_______,而腹足类与其他软体动物的主要区别特征是_______。 5、软体动物的身体不分体节,而包括头部、足部_______、_______和贝壳等部分。 6、软体动物左右侧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围成的空腔称为_______,并有入水孔和出水孔与外界相通。 7、软体动物消化器官发达,多数种类在口腔内具有_______和_______。 8、软体动物的血液循环为_______,心脏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 9、软体动物的排泄器官仍为后肾管型,由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 10、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由四对神经节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1、软体动物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七个纲。 12、被称为软体动物活化石的是_______。 13、腹足纲动物多有单一_______形外壳,其_______和_______是左右对称的_______却是左右不对称的。 14、圆田螺侧脏神经连索在食道上下左右交叉形成_______字形。 15、河蚌的每个瓣鳃由两片鳃小瓣构成,每一鳃小瓣又由许多与身体纵轴排列的_______以_______互相连结构成的,后者内有关许多小孔,称为_______。 16、河蚌的胃肠交界处,由胃向后突起一囊,为_______。 17、河蚌的卵在_______中受精,在_______孵化,其幼虫称_______。 18、河蚌的排泻器官有两种,一为肾脏(一对),系由_______和薄壁的_______构成。另一为_______。 19、乌贼体制特殊,身体分_______、_______及_______三部。 20、乌贼的足特化为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 21、下列动物属于哪纲动物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现存种类约13 万种,此外还有约35000 种的化石种类,在种数上仅次于节肢动物,为动物界第二大门。 常见动物有:蜗牛、螺类、河蚌、乌贼等。 软体动物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如次生体腔、后肾管、担轮幼虫等,因此认为是由环节动物演化来的,是朝着不太活泼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动物。 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本门动物的各类群之间形态差异很大,但基本结构是相似的。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分为头部、足部、内脏团 3 部分。 1、头部: 位于身体前端,有的种类(运动敏捷的种类) 头部明显,有口、眼、触角等感觉器官。如乌贼、田螺、蜗牛等。有的种类(行动迟缓的或营固着生活的种类) 头部退化,甚至消失。如石鳖、河蚌、角贝、牡蛎等。 2、足部: 位于身体的腹面,为运动器官,常因种类不同而在形态和功能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腹足纲(螺类、蜗牛等): 足呈块状,用来爬行。 多板纲(石鳖等): 足也呈块状,但用来附着。 掘足纲(角贝等): 足呈圆柱形,用来挖掘水底泥沙。 瓣鳃纲(河蚌、珍珠贝、蛤蜊等): 足呈斧形,坚硬而富含肌肉,用来挖掘泥沙。 头足纲(乌贼、章鱼等): 足和头合并,足演化成腕,用来捕捉食物。 3、内脏团(visceral mass): 除头和足外,身体的其他部分即为内脏团,是内脏器官所在的部分,常位于足的背面。 大多数种类的内脏团为左右对称,但有的扭曲成螺旋状,失去了对称性,如螺类。 二、外套膜(mantle): 由内脏团背面的皮肤形成皱褶,向腹面延伸,常包围整个内脏团和鳃。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称外套腔(mantle cavity), 此腔与外界相通,腔内常有肛门、肾孔、生殖孔等开口。外套膜由内外两层上皮细胞组成,外层细胞的分泌物能形成贝壳;内层细胞具纤毛,纤毛的摆动能造成水流,使水循环于外套腔内,借以完成呼吸、排泄、生殖等。 三、贝壳(shell): 体外具贝壳是软体动物的重要特征,因此,研究软体动物的科学也称“贝类学”(Malacology)。大多数种类具1-2个贝壳,有的多达8个之多。贝壳的形态因种类而异,有的呈帽状,有的呈螺旋状(螺类),有的呈管状(掘足类),有的呈瓣状(瓣鳃类),有的种类则无壳。贝壳的功能:保护柔软的身体。贝壳的成分和结构:贝壳是由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分泌形成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5%,其余的为壳基质(conchiolin),或称贝壳素。 四、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肛门构成。 除瓣鳃纲外,其他软体动物均有口腔。多数种类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颚片:位于口腔的前背部,1个或1对,有刮食物和辅助捕食的作用。 齿舌: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底部,表面由横向排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状。摄食时齿舌作前后伸缩运动,刮取食物。齿舌上小齿的形状和数目是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软体动物的消化腺有:肝脏、唾液腺、胰脏。其中肝脏最发达,开口于胃或肠的前端。 软体动物的分类 单板纲长期被认为是化石种类,1952年才从3570米的深海中采到活标本,定名为新蝶贝。身体两侧对称,具有一个帽状的贝壳。头部不发达,足发达,有5-6对单栉鳃。足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雌雄异体。 无板纲体呈蠕虫状,无贝壳。头部不发达,腹面有1条由外套膜下卷形成的纵沟。多数雌雄异体,有担轮幼虫期。已知约250 种,在我国南海曾采得一种龙女簪 多板纲全部海生,生活在潮间带,代表动物为石鳖。体型椭圆形,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背部有8 块覆瓦状排列的贝壳。贝壳周围有一圈由外套膜形成的环带。头部不发达,足宽大,可在岩石上爬行。口腔具齿舌,常以藻类为食。雌雄异体。有担轮幼虫期。

实验十-河蚌解剖及其他软体动物门

河蚌解剖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背角无齿蚌和乌贼的外形及内部解剖观察,了解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和头足纲动物的一般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 1.背角无齿蚌、乌贼的活个体。 2.河蚌鳃切片、外套膜切片、贝壳磨片、钩介幼虫装片。 三、实验器具与药品 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解剖剪、眼科剪、解剖刀、解剖针、各种镊子、解剖盘、蜡盘、大头针、吸水纸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一)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的外形观察和内部解剖 1.外形观察 河蚌在泥沙中营底栖生活,只有蚌体后部露出泥沙的外面,身体柔软,由两片完全对称的贝壳保护。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背面铰合(称铰合部),腹面分离。当河蚌处于生活状态时,可见其前端腹方伸出足,后端伸出入水管和出水管(图7-1)。 图7-1 河蚌外形(自江静波等)

壳顶 为贝壳近前端背面稍隆起的部位,也是贝壳最先形成部分。 韧带 位于壳顶后方的铰合部,为一富有弹性的黑褐色角质物。 生长线 由壳顶至腹缘有许多以壳顶为中心的环状纹。 2.内部解剖 以左手持蚌,使左壳(从贝壳后端向前看,位于壳顶左侧的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或解剖剪)从两壳腹面合缝处平行插入壳内,转动刀柄(或解剖剪)撑开两壳,再用镊子柄代替刀柄(或解剖剪)固定之,取出解剖刀(或解剖剪)(图7-2)。用刀柄先分离贴附在左壳内的外套膜,再把刀锋伸进左壳与外套膜之间,紧贴贝壳切断前、后闭壳肌。揭开左壳,可见到壳内前端有肌痕三个,最大的为前闭壳肌痕,在其内侧背方较小的是前缩足肌痕、腹面的是伸足肌痕;壳后端有肌痕二个,大的为后闭壳肌痕,其内侧背方较小的为后缩足肌痕。另外有一条与腹缘平行的曲线痕为外套膜肌痕(即外套线)(图7-3)。 河蚌的头部退化,软体部分主要包括外套膜、足、鳃和内脏团,可依次观察。 图7-2 河蚌的解剖(揭壳方法)(自袁蔚文) 图7-3 河蚌软体部的外形(自江静波等)

第七章生物的类群

第七章生物的类群 一、选择题 1.第一个比较让人满意的分类系统是由()提出的。 A.亚里士多德 B.普林尼 C.林奈 D.达尔文 2.Pseudomonas transluces、Pseudomonas syringae、Pseudomonas propanica 是相同()的生物。 A.目 B.科 C.属 D.种 3.当你必须长期服用抗生素时,医生会给你开许多种类的抗生素,而不是单纯的一种,是因为()。 A.你有可能会对其中的一种抗生素过敏而非对所有的都过敏 B.多种抗生素可以筛选出致病的细菌而不会影响别的 C.很少存在单个细菌对所有的抗生素都有抗性 D.一些抗生素可能会促进某些细菌的生长 4.下列个体最小的是()。 A.细菌 B.立克次氏体 C.衣原体 D.支原体 5.下列依靠出芽繁殖的有()。 A.酵母菌 B.草履虫 C.水螅 D.金黄葡萄球菌 6.下列不属于真细菌的是()。 A.螺旋菌 B.大肠杆菌 C.粘细菌 D.螺旋体 7.高压灭菌器灭菌主要利用的是()杀灭细菌。 A.高压 B.高温 C.水蒸气 D.上诉各项

8.下列关于xx的描述正确的是()。 A.单细胞或多细胞长丝状 B.无细胞核,只有1条线状的DNA分子 C.细胞壁含纤维素,也含胞壁酸 D.无叶绿体,只有类囊体 9.原生生物单独分为一个界是因为()。 A.它们是多细胞生物 B.它们的运动方式特殊 C.它们早于动植物出现 D.它们的分类尚不明确 10.下列对原生动物描述正确的是()。 A.原生动物的摄食类型是芽孢 B.原生动物是具有类似动物特征的原核微生物 C.原生动物是根据相互间的营养不同而分类的 D.原生动物中被认为进化程度最高的是纤毛虫 11.对原生动物进行分类依据其()。 A.运动特征 B.形体大小 C.核酸种类 D.营养方式 12.下列()不是原生动物。 A.变形虫 B.xx C.眼虫 D.草履虫 13.下列疾病由原生动物引起的是()。 A.天花 B.疟疾 C.艾滋病 D.鸡瘟 14.对藻类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运动特征 B.色素沉着 C.核酸种类 D.营养方式 15.多数海产藻类属于()。 A.绿藻门 B.红藻门 C.褐藻门 D.蓝藻门 16.下列不属于真菌的是()。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一、进化地位 ?身体出现原始的同律分节,一些内部器官按体节重复排列。具有发达的真体腔和闭管式的循环系统;体壁向外延伸成扁平壮的疣足;间接发育的种类均有担轮幼虫期。 ?本门动物分多毛纲、寡毛纲和蛭纲三个主要类群。 二、外型和习性 ?环节动物分布于海洋、淡水和土壤中,一般身体细长,多呈圆柱形,也有的种类为扁平状,有自由游泳、爬行或穴居等生活方式,自由游泳的种类头部明显,感觉器官发达,穴居等不活动的种类则头部和感觉器官都不发达。 ?分节的意义: ?从结构上考虑,分节不单表现在体表,而且内部器官(如循环、排泄、生殖、神经等)也按体节排列。分节就意味着特化的开始,每体节可容纳各种不同的器官,从而形成功能上的分工。?从功能上考虑,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头、胸、腹部和有关附肢的形成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头部的特化和发达,可以控制其它所以体节,使动物的整体活动具有统一性和协调性,这些特化都与分节有关。另外,体节的出现,使动物身体的运动更加灵活, 四、发达的真体腔 1. 真体腔形成的方式 ?环节动物在胚胎发育的原肠后期,中胚层细胞最先形成两条中胚层带,突人囊胚腔,后来每一条中胚层带中央裂开成体腔囊,并逐渐扩大,最终其内侧与内胚层结合形成肠壁(即消化管壁),其外侧与外胚层结合,形成体壁。中央的腔则为体腔,所以称为裂体腔。又因在发生上,真体腔形成比原体腔来得迟,故又称次生体腔。 2.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体腔宽大,为内脏器官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体腔内充满体腔液,具有与循环系统共同完成体内物质运输的功能; ?体腔液有一定的压力,使动物能维持一定的形状(液体骨骼); 以上特征同假体腔动物类似; 2.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真体腔的形成,使肠壁外具有了来源于中胚层的肌肉层; ?肠壁肌肉的出现,使消化管可进行主动运动,从而使消化和吸收功能加强;?肠壁中胚层的出现,使消化管的进一步分化提供了基础。

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同律分节 2.次生体腔 3.疣足 4.闭管式循环 5.后肾管 6.索式神经系统 7.担轮幼虫 8.环带(生殖带) 9.砂囊 10.盲道 11.盲肠 12.体表呼吸(皮肤呼吸) 13.反射弧 14.异沙蚕相 15.嗉囊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 1.身体分节对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环节 动物开始有同律节现象。() 2.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3.原腔动物蛔虫和环节动物蚯蚓都具有完全的消化道,而且消化管壁有3肌肉层,增 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4.大多数环节动物都具有刚毛。由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 泌几丁质物质,形成刚毛。() 5.环节动物海产种类一般有疣足,有些种类的背须特化成疣足鳃,有呼吸作用。() 6.所有的环节动物都具有闭管式循环系统。() 7.环节动物的血液呈红色,是因为血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 8.环节动物的后肾管开口于体腔,因此能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因肾上密布微血管, 故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水分。() 9.自环节动物以后,由于真体腔的出现,消化道壁具有肌肉层,从而开始具有完整的 消化道。() 10.环节动物均具环状体节和环带。() 11.蚯蚓的体壁肌肉分为环肌和纵肌。蚯蚓一些体节的纵肌层收缩。环肌层舒张,则此 段体节变细变长;而此段体节的环肌层收缩,纵肌层舒张,则此段体节变粗变短。 () 12.蚯蚓的呼吸方式为疣足呼吸。() 13.蚯蚓为保证皮肤呼吸,其上皮分泌粘液,背孔排出体腔液,经常保持体表湿润。() 14.蚯蚓腹神经索中的3条巨纤维,贯穿全索,传递冲动速度极快,故蚯蚓受到刺激反 应迅速。() 15.从环节动物门开始具有真正的生殖系统,因此它是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中重要的里 程碑。() 16.三角真涡虫、环毛蚓、沙蚕和医蛭皆为雌雄同体。() 17.环节动物门分为多毛纲、腹毛纲、蛭纲、螠纲。() 18.环毛蚓开始有了交感神经系统,由咽上神经节伸出神经至消化管称为交感神经。 () 19.叉螠雌雄异形,受精卵沉入海底,则发育成雌虫,受精卵若附着在雌性个体吻上, 即发育成雄虫。这是环境条件影响性别的典型例子。() 20.螠虫和星虫皆具有形态似多毛类的担轮幼虫的幼虫期。() 21.环节动物门中的多毛类、寡毛类、蛭类三纲中,多毛类比较原始。寡毛类可能是多 毛类较早分出的一支,而蛭类可能由原始的寡毛类演化而来。() 22.须腕动物前端称为头叶,从其上向前伸出须状触手,在触手内有体腔、血管、神经 伸入其中,这样的触手结构为须腕动物所特有。() 三、填空 1.动物体的变革,既是它们本身变异适应的结果,也是适应进化的象征,例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