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美育模式的有效建构方式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美育模式的有效建构方式

160

神州教育

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美育模式的有效建构方式

邢欣

海南师范大学

摘要:语文学科是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古典诗歌具

有更多的美育资源,理应受到教育者的关注。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教师应注重吟诵鉴赏,体味诗歌韵律之美;把握诗歌意境,品味生动可感画意;感受诗歌情感,陶冶学生思想情感;借助多媒体手段,全面体验诗歌之美,从而积极思考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美育有效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典诗歌美育;有效模式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提出:“美育者一方面使人情感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认为应“促进社会个体在情感上、智力上、道德上和人格上的全面发展,促使他们身心对美好事物的感觉完善起来……”1920年,蔡元培在演说中讲称“为要特别惊醒社会起见,所以把美育特提出来,与体智德并为四育。”可见,美育在教育中的价值是巨大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有利于陶冶学生思想情感,古典诗歌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是美育的重要载体。

一、注重吟诵鉴赏,体味诗歌韵律之美

音乐美是中国古典诗词艺术魅力的所在,每首古典诗歌都蕴含优美的旋律,具有灵动悦耳的音韵美,讲求平仄、押韵、对仗和节拍,吟诵古典诗歌,可以感受到诗歌如同跳动音符的美感,通过对声调、节奏、韵律、曲调的感受,能够引发情感的共鸣。周振甫在《论诵读》中说:“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文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在高中古典诗歌美育教学,教师应给予学生吟诵诗歌的指导,引导他们选择恰当的停顿、缓急、轻重、抑扬顿挫、节奏等方面的变化,并与诗人思想感情建立微妙关联。

如学习李白《蜀道难》,开篇“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诗人感到的惊讶与震撼,那么在就要带领学生用激昂的声调,去揣摩诗人由衷感叹的情绪,在吟诵“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等诗句时,由于诗句有工整的对仗,并且是诗人充满浪漫色彩的神奇想象,所以读起来要一气呵成,用明快的语调、较快的语速来读,将诗人欲急切诉说蜀道之难的心情和盘托出,促使学生思绪跟着跌宕起伏,如同身临其境。在读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常咨嗟”时,指导学生要读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从而达到情感的至高点,与作者感情产生共鸣。整首诗歌时而凝重、时而整饬、时而畅快,在吟诵时,诗人对热爱祖国山河、深情嘱托友人、多国家命运的关心等情感,自然随着朗朗吟诵之声而印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在吟诵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配乐吟诵会、吟诵竞赛、小组吟诵等,激发学生吟诵古典诗歌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诗歌韵律之中寻找情感,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更深入的品味诗歌的魅力。

二、把握诗歌意境,品味生动可感画意

意境是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明确言传、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意境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特征,也是我们赏析诗歌艺术的金钥匙,通过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可以体味到诗歌独特的情感氛围,身临其境的把握诗歌的无限美感和情意。

如杜甫的《登高》一诗,开篇即为登高所见的凄清秋景,并借助风、天、猿、渚、沙、鸟等物象,修饰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点明了时节与所处的环境,用萧瑟的秋风、飘飞的落叶、滚滚东逝的长江,勾勒出一幅清冷的深秋江景图,营造出浓郁的秋意氛围。后四句感情炽烈的抒发诗人羁旅之愁与孤独之感。景与情的高度融合,营造了深远悲凉的意境。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的物象与情感,从而促使学生真切的感受诗歌的意境。

把握诗歌意境时,教师应以意象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受意象组群,从而揣摩诗歌意境。如鉴赏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秋风、黄花、过雁、梧桐、细雨等意象,进而捕捉诗人内心煎熬与处境凄惨,感受诗人所要营造的诗歌意境,并体味诗人哀愁、凄苦、孤寂的内心世界,最后领悟到震撼人心的悲剧美。

三、感受诗歌情感,陶冶学生思想情感

《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凡是优秀的古典诗歌,都会表达美好的情感,表达诗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慨,美育应以赏析诗歌情感为主要途径,对诗歌蕴藏的情感进行审美表达,感受诗人积极向上、哀婉苦楚的情绪,从而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并培养良好的情感操守。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情感表达和艺术魅力。古典诗歌具有很鲜明的含蓄特点,也就是说,很少直抒胸臆的作品,往往都是将情感蕴含在景物描写、事物表现之中,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教师要促使学生充分把握诗歌中情感内容,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诗人主要借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一江春水等客观事物的艺术形象,表达自己切身体验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情感不是直接的倾泻而出,而是借助物象的点染,借助“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形象化表现,将心中难以排遣的苦闷表达出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如此的伤感,诗中又有哪些线索可以梳理情感,这样一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探究也就会更加深入,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古典诗歌具有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审美情趣及文学艺术之美,是美育的重要资源,其中蕴含着令人陶醉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高中教师应充分借助有效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深入鉴赏古典诗歌作品,从而受到美育的洗礼,显著提升审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曾繁仁.现代美育理论[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2]廖健.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研究 [J].中学时代,2014(9)

作者简介:邢欣(1994.12.06)女,民族:汉,籍贯:海南省海口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