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西省全国I卷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江西省全国I卷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江西省全国I卷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江西省全国I卷第一次模拟测试卷语文试卷

NCS20200607项目第一次模拟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A项“都体现了先人正面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错,原文说的是“其中最重要的”;B“总是有机统一、无法分割的”片面,叶燮说的是“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每”即“常常”之义,

却未必没有例外;D“但在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则比杜甫略逊一筹”错,原文无此对比内容。)

2.D(“论证的各个层次,作者都引述了……”说法有误,在具体分析李、杜、苏、辛作品的层次,

作者就没有使用直接引证的论述方法。)

3.A(“更重要的是能读出‘第一等学识’”有误,文章强调的是好诗能提升人格境界,故“第一等襟抱”

之价值应在“第一等学识”之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A(“2019年的效益最差,发展形势并未好转”错误,相比2018年,2019年形势有所好转。)

5.(3分)A(“必须像新版《哪吒》那样让传统故事退居为一个载体”说法绝对,材料三只说“《哪吒》则完全放弃了这种套路,尝试进行彻头彻尾的神话重述,传统的哪吒故事退居为一个载体”,个例的成功不能代表普遍的道理。)

6.(6分)(1)作品创作①拥有踏实的做好作品的专业

态度。②以严苛的精雕细琢作品的要求,呈现最好的

作品;

③摒弃创作套路,承载当代价值观与精神属性,获得

更多认同和共鸣。

(2)产业发展

①用“耐心资本”的商业支持,助力长期坚持;②培育动漫产业人才,提升制作团队

的专业精神;③以着眼长远的稳定文化产业政策,引领动漫市场和行业良性发展。

(每点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B(“写出了卖琴人豪迈、洒脱的风采”分析有误,与故事情境不合。“遗少”暗示了冷落

的处境、“酒后面色微酡”则烘托了忧愁、颓唐的心情)

8.(6分)①写出了现实环境的寒冷,渲染了感伤的气氛;(2分)②以乡野的雪,烘托出卖琴人

身上的传统气质;(2分)③城市的雪与乡野的雪对比,表现出城市的浮躁、俗艳。(2分)

9.(6分)①“酒吧女人”对卖琴人的态度表现出城市人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无知、贬低;(2分)②“营

业员”的嘲讽表现出现代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城市人听觉的钙化;(2分)③“卖馄饨的”的境遇

体现出传统艺术传承者在城市中的尴尬地位和凄凉处境。(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臣修律,非无勤止,署下之日,臣乃无名,是谓农夫尽力,他食其秋,功名之所,实怀于悒。)

11.(3分)A(经部指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史部指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12.(3分)D(“他曾把辛雄排除在众人之外,对大家说出自己的预言”错。应该是“他在众人中拉

出辛雄,偷偷对辛雄说”。)

13.(10分)(1)(5分)孙绍兄世元早逝,世元善于弹筝,孙绍后来听到筝的声音便流涕呜咽,

停止欣赏它而离开,世人以此崇敬他。(得分点:“涕泗”“舍”“去”“尚”各1分,大意1分)

(2)(5分)“这些人当中的各位,不久都会全部死去,只有我与你仍然享受富贵。”辛雄大为惊愕,

—高三语文(模拟一)答案第1页—

(得分点:“诸人”“寻”“骇愕”“所以”各1分,大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3 分)C (没有“想弃官归隐的念头”)

15.(6 分)以景结情或比喻(2 分)。写诗人趁着酒兴不禁唱起了吴越的歌曲,吟唱未终;像玉一样皎洁的月亮已从江面升起。贴寒玉,喻初升之月映在江面上。(2 分)含蓄地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2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 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3)杜鹃啼血猿哀鸣 杨花落尽子规啼。(每空 1 分,每错、漏、添一字,该空不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3 分)A (规避,设法回避。躲避,隐匿避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根据语境,应选“规避”。应付自如,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根据语境,应选“应付自如”。超乎寻常,在合理或可以接受的限度以外的。非同小可,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根据语境,应选“超乎

寻常”。同时会

,表

并列关系。甚至会

表递进关系。根据

文,应选“同时 18.(3 分)C (确定说明主体是“这种认知”,承接前文。从后文“有可能”推断所填句用“往往”。) 19.(3 分)D (原句三个错误,一是“根据事实证明”句式杂糅;二是“尤其在技术资本主义时代,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突出”成分残缺;三是“这一问题变得更为强烈”搭配不当。) 20.(5 分)①占据重要的地位②必须超越现象亲自体验③文人与美食的关系更是源远流长(①句 1 分,②③每句 2 分) 21.(6 分)诱惑像一个妖魔,貌似花枝招展,但靠近它就会被吞噬诱惑像一杯毒酒,看似瑶池玉液,但喝下去就要付出代价诱惑像带刺玫瑰,好像香气袭人,但摘取它就会被刺伤 (6 分,填上 2 句即可,每句 3 分

。) 四、写作(60 分) 22.(60 分)写作提示(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孙绍,字世庆,昌黎人。孙绍年少时好学,通晓涉猎经史,很有文才,气象、天文、历算多有广泛涉猎。初担任校书郎,慢慢升为迁给事中,成年后兼羽林监,担任门下录事。对于朝廷大事,喜欢谈论得失,于是被世人所知。曾著《释典论》,虽然不是尽善尽美,但也时有可存的价值。与常景等人一起修定法律法令。孙绍兄世元早逝,世元善于弹筝,孙绍后来听到筝的声音便流涕呜咽,停止欣赏它而离开,世人以此崇敬他。延昌(北魏宣武帝)年间,孙绍上表说:“我听说法律法令必须相配套,不可单方面使用,现在法律颁布法令停止,办起事来十分滞慢不便。如果法令不颁布,这就是没有典法,臣下执事,依据什么来而做?臣等修定法律,并非不勤勉,而署名之日,我却不见自己的名字。这就是所谓农夫尽力(耕种),他人享受收成(他人吃了粮食),(对于)功名之处,(我的)内心实在是愁闷不安。”孙绍性格刚强正直,每次上书论事,经常言辞恳切,不害怕触犯忤逆皇帝。但他天性粗率,言论高下难分。当时人都很轻视他,意见不被采纳。出任济阴太守。还朝之后,历任司徒功曹参军,步兵、长水校尉。正光初年(520~521),兼任中书侍郎,出使高丽。还朝任镇远将军、右军将军。很久以后,任徐、兖和籴使。朝廷任命他为骁骑将军,出使吐谷浑。还朝后,任太府少卿。曾趁着朝见的机会,灵太后对他说:“你的年纪渐渐老了。”孙绍说:“我年纪虽大,但我还是少卿的啊!”太后笑了。孙绍曾与百官赴朝,东掖门没开,孙绍守门等候天亮。孙绍在众人中拉出吏部郎中辛雄,私下里对他说:“这些人当中的各位,不久都会全部死去,只有我与你仍然享受富贵。”辛雄大为惊愕,不知他这么说的原因。不久,就发生了“河阴之难”。孙绍善于推算禄食命运,灵验的事情很多,知道的人都感到惊异。建义初年,朝廷除授他为卫尉少卿,将军称号仍然像过去一样。转任金紫光禄大夫。永安年间(528~530),朝廷拜授他为太府卿。因他以前参加讨论《正光壬子历》,赐爵新昌子。太昌初年(532),迁任左卫将军、右光禄大夫。永熙二年(533)去世,时年六十九岁。朝廷赠他为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冀州刺史,谥称宣。

— 高三语文(模拟一)答案第 2页 —

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测试卷人教版

第五单元测试卷 (总分:120分时间:120分) 第一部分 (1~5题,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________________?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3)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表达豪情满怀,壮志凌云,似觉天地万物都可尽收眼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我站在山顶,________(níng wàng)对面更高的主峰,它像王者,傲视苍生。 (2)他冷着脸走进来,房间内的欢声笑语瞬间冻结,笼罩( )了一层紧张的气氛。..(3)外公重病时一直念叨着见他的老朋友,是不想带着遗憾( )走吧。..(4)党的十九大________(hu í gù)了过去五年的发展,同时展望未来,制定了新的目标。 3.下列作家、作品、朝代或国籍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棵小桃树》——贾平凹——当代作家——《秦腔》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人——《自由颂》 C.《望岳》——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工部集》 D.《登飞来峰》——王安石——唐代政治家、文学家——《临川集拾遗》 4.欣赏下面这两幅书法作品,回答问题。(3分) (1)下列关于这两幅书法作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图1作品的字体是楷书,图2作品的字体是草书。 B.图1字体的特征是端庄典雅,方正工整。 C.图2字体的特征是线条瘦长,错落有致。 D.图1适合基础练字临摹,图2更适合个人性格体现。 (2)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图中两句诗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1分)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默写(2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或漏写均不给分) 1.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上二句点出别离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 2.诸葛亮故居建有武侯祠,内有一联云:“布衣吟啸足千秋,草庐频顾,收起潜龙,蜀丞相尽瘁鞠躬,非得已也;竹帛勋名垂两代,汉祚将终,霄沉羽鹤,杜少陵酸心呕血,有由来哉。”这里面暗含杜甫《蜀相》里的两句诗,这两句是,。 3.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中也有两句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这两句是:“, !” 4.________ __ ___,_______ _ 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5.,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琵琶行》)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7.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 。(《六国论》)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0.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离骚》)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18分,前4小题每题3分)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

2020年普通高考语文模拟测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花卉.财会.污秽.不容置喙. B.游弋.飘逸.肄.业毁誉.参半 C.虔.诚掮.客颧.骨黔.驴之技 D.狭.隘辖.制狡黠.瑕.不掩瑜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去年,北京大学一批曾接受过社会无偿资助的学生成立了学生义务劳动服务队,队员表示,社会予以他们帮助,他们理应用义务劳动来。 ②公民见义勇为,是对政府职责“缺失”的实时、现场“补救”,政府应该责无旁贷地公民见义勇为的付出,包括医疗费、误工损失等。 ③这项工作如果做得好,不但不会降低效率,有助于提高效率。当然,如果采取平均主义的办法,是可能影响效率的。 A.回报赔偿而且B.回报补偿反而 C.报答补偿反而D.报答赔偿而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于丹日前来到拥有“江南第一文庙”之誉的湖南浏阳文庙讲学,成了众矢之的 ....,受到热力追捧,足有三千余人聆听了于丹的精彩演讲。 B.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土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 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 ....的成果。 C.人生的海上变幻莫测,有时风平浪静,有时却波浪翻天,我们 只有勇敢地披荆斩棘 ....,才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新航道”!

D.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正确分析事情的发展状况,他们常用的思维方式或是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教师队伍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的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B.截至年底,这个城市市区二手楼成交价最高可达7000元一9000元/平方米,就连十几年楼龄的无电梯住宅,开价也要5000元/平方米。 C.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D.以“闪电”般的速度走马上任的中国新女足主教练法国人伊丽莎白,既有足球理论,又有丰富的指挥大赛的经验。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尝为献县令,良吏也。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 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徒遥应曰:“太守且至。可引客权坐别室。”僧应曰:“太守已至,可速来献。”公大骇,日:“尔何以知我来?”曰:“公,一郡之主也。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宁独老僧!”叉问:“尔何以识我?”曰:“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问:“尔知我何事出?”曰:“某案之事。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彼皆阳不识公耳。”公怃然自失,因问:“尔何独不阳不识?’’僧投地膜拜日:“死罪,死罪!欲得公此问也。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

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8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 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3题。 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验进 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 社会经 ,从而引,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 行审视和升华 。 认知自然、体验自 厚 渐浓 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 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 由“乐”而生“畏”。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 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 天、因地制 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 在此基础上,“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 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他认为自然万物有 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 基 辑 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 石。 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不可胜用”。除了“时禁”, 。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 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 重 超出自然 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 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 理性。 B.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 观点。 C.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 理利用。 合他“乐山乐水” 却契 D.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 消极 情怀。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 试卷及答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 班级姓名_________ 座号评分 说明:本试卷共四大题,共4页。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2分) A、体魄.(pò) 菜畦.(wā) 收敛.(1iǎn) 泯.然(mǐng) B、炽.痛(chì) 镐.头(gǎo) 惩.罚(chéng) 皂荚.(jiá) C、确凿.(zuò) 玉簪.花(zān) 云鬓.(bìng) 鸡毛掸.子(dǎn) D、骊.歌(lì) 嫉妒 ..(jí dù) 金柝.(tuò) 胡骑.(jì) 2、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2分) A、慷概各抒己见消声匿迹知识渊博 B、颓唐无动于衷舍己为人妇儒皆知 C、惩罚骇人听闻惊惶失措头晕目眩 D、悔暗倍受青睐面面相觑爱不释手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2分) A.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机关”:周密而巧妙的计谋,秘密) B.他用他那独特的、且有南方风味 ..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风味”:事物的特色,多指地方色彩)

C.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 ..,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 (“悲剧”: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这里是指贝多芬的脸上表情丰富,像悲剧的演员一样) D.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他是当之无愧的。 (“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当我和妈妈走上天桥时,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都非常激动。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一个人如果获得了理解,就等于拥有一切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 D、同志们用手亲纺的线、织的布做成的衣服,穿着感到格外舒适,也更加爱惜。 5、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在横线上填写组成与全段和谐的比喻。(3分) 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一支蜡烛,你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语),考考你会多少。( 16分) (1)鸟向檐上飞,。(吴均《山中杂诗》)(2)春潮带雨晚来急,。(韦应物《滁州西涧》)

2020-2021年高二语文测试卷

2020-2021年高二语文测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2021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物理实体之中,通过无所不在的通信网络与后台具有强大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云计算平台相连,通过“软件定义”来实现灵活的功能配置和智能化的管理服务。(摘编自梅宏《夯实智慧社会的基石》《人民日报》2018.12.02)

2020届全国卷(II)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II)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被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握,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有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立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2分) A、祈.祷(qí)亢.奋(kàng)炽.痛(zhì)鲜.为人知(xi?n) B、花圃.(pǔ)脑髓.(suǐ)骊.(lì)歌回环曲.折(qū) C、哺.育(bǔ)遒.劲(qiú)嗥.(háo)鸣潜.心贯注(qián) D、阴霾.(mái)归省.(x?ng)讪.(shān)笑叱.咤风云(zhì) 2、下列每组词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在方格中(2分) A、逞能仰慕相德益彰石破天惊 B、无垠巴望家喻户晓迫不急待 C、怪诞静穆永往直前知足安命 D、冗杂惬意语无轮次义愤填膺 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字有错误的是( ) (2分)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罕:稀少。 B、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蹿跳。维:穷尽,指困境。 C、在这样的高贵姿态中,它和人面对面地相觑.着。觑:看。 D、他的事迹鲜.为人知,可是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鲜:少 4、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A、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长者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 B、他最近进步很快,学习成绩欣欣向荣 ....。 C、登上紫金山顶,遥望南京城全景,各种景物栩栩如生 ....,令人心旷神怡。 D、大扫除时,有的同学拈轻怕重 ....、挑肥拣瘦。 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百草园里得到的乐趣,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社戏》的体裁和内容与此有相似之处。 B、《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顺序为线索,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D、《峨眉山月歌》这首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巧妙,不着痕迹。此诗为诗人出蜀途中所作,全诗意境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 6、从所给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把序号填在横线上。(3分) (1)根据新的交通规则,(A、鼓励B、怂恿)他人无证驾驶或酒后醉驾的人也会受到惩罚。(2)有些网站设置了过于繁琐的注册、(A、登录B、登陆)手续,使用很不方便。 (3)过去的两周里,马达轰鸣声一直响彻在地球上最(A、荒无人迹B、亘古不变)的地方,

会昌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

会昌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 会昌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登载.刊载.转载.载.誉归来 B.遂.心遂.愿未遂.半身不遂. C.靡.丽靡.靡靡.然靡.日不思 D.乘.船乘.势乘.务千乘.之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沮丧狙击鸠占鹊巢饮鸩止渴 B.喁喁城隅美人之怡心旷神怡 C.徇私洵然惮精竭虑箪食壶浆 D.啜泣辍学毁家抒难自出机杼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枉用相存.(存在)②渠.(他)会永无缘 ②与府吏要.(要求)④便言多令.(美好)才 ⑤何意致.(招致)不厚⑥皇览揆.(揣度)余初度兮 ⑦肇.(开始)锡余以嘉名⑧将.(将要)子无怒 A.①③④⑦B.②④⑥⑦C.①④⑤⑧D.②③⑥⑧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①送子涉淇,至于 ..之迟暮 ..顿丘②恐美人 ③昔三后之纯粹 ..驱使,徒留无所施 ..兮④妾不堪 ⑤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之地 ..⑥秦以区区 ⑦府吏见丁宁 ..⑧交语速装束,络绎 ..如浮云 A.①③④⑥B.②④⑥⑧C.②③⑦⑧D.①②④⑤ 5.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②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③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④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⑤来吾道夫先路也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A.①③B.②⑤C.④⑥D.③⑤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民歌,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风”

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doc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④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物理实

2021届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模拟试题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卷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中的“浊汴清淮”意象 滕汉洋汴河是一条古老的运河,与淮水本来并不直接相通。自隋炀帝开通济渠,汴水始自陈留偏离旧道汇入淮水。 汴河引黄河水为源,因此也便成为一条浊河。唐人多关注这一特殊的水质现象。高适的《东征赋》云:“出东苑而遂行,沿浊河而兹始。”这里所谓的“浊河”,即汴河。日僧圆仁取道汴河回国时记:“汴州以来,傍河路次人心急恶不善,能似所吃汴河水之急流浑浊也。”以汴水喻人心的急恶不善,可谓能近取譬。 浑浊是汴河留给唐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唐人因此常以“浊水”代指汴河,并将其引为诗歌意象。白居易《茅城驿》云:“汴河无景思,秋日又凄凄。地薄桑麻瘦,村贫屋舍低。早苗多间草,浊水半和泥。最是萧条处,茅城驿向西。”茅城驿是汴河上的水驿。汴河两岸本多平原,如白居易所言,真可谓“无景思”也。加上秋日凄清,此时又正是汴河水浅难行之时,“浊水半和泥”的汴河也自然成为这种凄凉萧条的一部分。此外,汴水浑浊既是常态,则汴水澄清也便成为一种瑞象。姚合《寄汴州令狐相公》云:“汴水从今不复浑,秋风鼙鼓动城根……诗好四方谁敢和,政成三郡自无冤。”以汴水澄清比喻令狐楚治理汴州的政绩,堪称“浊汴”意象的绝妙反用。 至唐代,“清淮”成为具有吟咏价值的诗歌意象。杨谏《月映清淮流》赋、徐敞及佚名的《月映清淮流》诗,皆唐人的省试作品。“清淮”这一意象被引入省试诗赋,说明其文学审美价值已经逐步经典化。唐诗中大量与运河行旅相关的“清淮”意象,既是这种经典化过程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视为这种经典文学意象对文学创作所产生的扩散性影响。 独立来看,唐代运河行旅诗中的“浊汴”与“清淮”意象各有其意义承载。而从唐代的运河交通来看,汴河、淮河与邗沟连接两京和东南地区,汴、淮交汇处作为不同文化区域的分界线,最易引发“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的感叹。从运河行旅的角度来看,由淮入汴或是由汴入淮所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无疑是传统的地域分野观念借助运河交通所产生的文化影响。 由淮入汴或由汴入淮的情感波动固然与“山川地脉分”等传统文化认知相关,但更直接的是与行旅之人的旅途观感相联系。如李嘉祐《游徐城河忽见清淮因寄赵八》云:“自缘迟暮忆沧洲,翻爱南河浊水流。初过重阳惜残菊,行看旧浦识群鸥。朝霞映日同归处,暝柳揺风欲别秋。长恨相逢即分首,含情掩泪独回头。”诗由“忽见清淮”而引发,由浊汴与清淮交汇处的特殊水质现象,引起“长恨相逢即分首”的感叹。在这首诗里,“浊汴”和“清淮”两个诗歌意象结合在一起,已经超越了两者各自独立时候的内涵指向,重新生发新的意蕴。 除了具象地表现汴淮交汇处的地理现象及抒写由此引发的心理感受,唐人相关的浊汴清淮意象还进一步引申。如刘禹锡《浪淘沙九首》其三:“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诗由汴淮交汇处渡口的不同水质现象,表达世事人生流变不常之理。孟郊《憩淮上观公法堂》云:“淮水色不污,汴流徒浑黄。且将琉璃意,净缀芙蓉章。”用浊汴清淮交汇而淮水自清的现象,喻清净之心不染尘俗的佛理。这些诗歌中的意象,超越了对运河交通地理的书写,是“浊汴清淮”这一文学意象的合理拓展。 (选自2021年2月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学期 期中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古诗文默写。(11分)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2)杨花榆荚无才思,。《晚春》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4)如果有一个人在一个没有通讯设施的地方工作。很久没跟家里联系了,突然遇到自己的老乡,听说他要回家,要他捎句话给自己的家报平安。这就像唐朝诗人岑参在《逢入京使》的诗 句:,。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2、请根据拼音在下列各句中括号内填写合适的词语。(4分) (1)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shēn wù tòng jué( )之的。 (2)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bān lán( )的山雕,奔驰的鹿群…… (3)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的科学家:邓稼先。(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下发扬滋长!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的人不讲卫生,乱扔垃圾,使周围的环境变得污秽不堪,臭气熏天。 B.当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好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嫉妒他,而应该向他学习。 C.圭峰山树木茂盛,山路陡峭,人迹罕至,成为五邑地区的热门的旅游胜地。

D.这件事错综复杂,虽经多方核查,仍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使之难明真相。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把“许多”与“张老师”互换) B.由于水污染、空气污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删除“给”)C.各级政府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删去“不”) D.有人认为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把“研究和了解”改为“了解和研究”) 5、仿照例句的句子,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4分) 例:我愿是一朵欢乐的浪花,为大海营造一点生机。 我愿是,。 我愿是,。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 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有删改)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他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 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 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选自《后汉书·列女传》,有删改) 【注释】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楔.子(xiē)伺.候(sì) 虐.待(nüè) 苌.弘化碧( cháng) B.萧瑟.(sè) 恓.惶(xī)棕榈.(lǘ) 一蓑.烟雨(suō) C.罪愆.( qiān ) 盗跖.(zhì) 角.色(jué)羽扇纶.巾 (guān) D.天堑.(qiàn) 埋.怨(mái )参差.(cī) 前合后偃.(yǎ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错勘贤愚仓皇寒暄天谴 B.毛骨耸然销魂暮霭吴钩 C、良晨美景樯橹烽火罗绮 D.玉簪螺髻赢取良霄亢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12年度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结果在西安揭晓,昆明、杭州、成 都、宁波等十大城市脱颖而出 ....,最终入选。 B.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 ....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C.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 必须作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 ....的工作作风。 D.我只是做了一点儿事,能得到这么多的不虞之誉 ....,这让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 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B.在如何学好语文这一问题上,北大陈教授结合自身经历认为,学好语文主 要靠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勤奋自学取得的。 C. 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 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D.在普法教育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大少儿电视法制节 目的改革创新力度,充分发挥普法教育的传媒效果。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是元曲,元曲又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杂剧的音乐有宫调和曲牌之分,杂剧的语言为科、唱、白,杂剧的人物角色为末、旦、净、丑。 B.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全国

仿真模拟(八)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境界之真,不等于实录、实描、实写。实录是史家的事,实描是匠人的事,实写是记者的事。然而即便是史学著述、新闻写作,面对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也得有一定的选择与取舍。 艺术境界之所以需要真,乃是基于这样的审美实际:唯有真情实境,才能引人;唯有真情实感,才能动人。鉴赏者只有在信以为真的心绪的引领下,才乐于进入艺术审美的过程。看画,看戏,看小说,尽管观众读者明知这是画的,编的,造出来的,可他们会主动地进行虚实真假的心理转换:以虚为实,以假为真。可见,艺术创作的基点在于,不是胡编乱造,而是以生活真实为依凭进行艺术真实的再创造。由真而假,由假而真,出发点是真,落脚点在真,“真”的品格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铸炼与提高。 只有懂得艺术真实的这种真正底蕴,才能理解艺术境界之真的领域的广与阔—— 夸能显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谁说这不是情感之真?“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能讲这不是景物之真?“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佳人之美的真实感难道你会怀疑?艺术实践表明,夸张的美学功能,有如一面以艺术灵性为涂饰的、形制特殊的放大镜,最能突出人、物之真,情、景之真,让人于夸张的境界之中体悟艺术更高层次的真实感。 幻中有真。比如我国著名的幻想小说《西游记》,通篇以虚幻的境界来敷衍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似人似佛,亦鬼亦魔,上天入地,惊险离奇,然愈幻而愈觉其真。尤其孙悟空的形象,他叱咤风云、驱邪去恶的智慧与本领,已经成为体现我们民族心灵理想的最佳典型之一。这是荒诞化、玄妙化、魔幻化了的人生境界。似乎作者在巧施艺术的魔法,以期读者能于幻境之中更深刻地体悟世事之真、理想之真。借用艺术家的话来形容,就是“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刘熙载)。 梦亦存真。人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确乎是一位艺术家,具有再现与重塑人生境界的本领。昔日美好的形象留存于梦境中,永葆青春的情韵。现实中追索不到的美好事物,

七年级语文下册测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确凿záo 门槛kǎn 嗔视chēn 锋芒毕露lù B哺育(pǔ)祈祷 qí荒谬 miù戛然而止jiá C.炽痛 chì嫉妒 jí剽悍biāo 叱咤风云zhà D.窥伺 sì炽热 (zhì) 怂恿sǒng 怏怏不乐yàng ★2、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先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在方格内。(2分) A、兴高采烈鞠躬尽瘁相得益章忧心忡忡() B、回环曲折略胜一畴眼花缭乱妇孺皆知() C、一拍既合义愤填膺孜孜不倦姗姗来迟() D、慷慨淋漓呕尽心血语无伦次勇往直前()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收敛(收拢)亘古(远古)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锲而不舍(刻) B、骊歌(告别的歌)冗杂(繁杂)遒劲(雄健有力)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 C.吞噬(吞食)粲然(愉快的样子)苍穹(天空)迥乎不同(差得远) D.弥高(更高)谰语(没有根据的话)娴熟(熟练)杂乱无章(条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爸爸的花儿落了》采用插叙的手法,通过回忆父亲逼“我”上学,到学校给“我”送衣服,爱花,鼓励“我”独自去寄钱等往事,刻画了一个严厉而又慈爱的父亲形象。 B.《最后一课》通过韩麦尔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C.《安塞腰鼓》通过描写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极赞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让人感悟到从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壮阔,豪放的气概和精神,催人奋进,给人以震撼鼓舞。 D.《伟大的悲剧》主要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经历,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5、填空。(10分)

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

颍上一中高二语文单元测试题 阅读与理解(6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汉字起源于何时 汉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我认为,这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有6000年左右。我认为,这也就是汉字发展的历史。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典型,以红质黑纹的彩陶为其特征。其后的龙山文化,则以薄质坚硬的黑陶为其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和器物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画,但为数不多。刻画的意义至今虽尚未阐明,但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花押或者族徵之类。我国后来的器物上,无论是陶器、铜器或者其他成品,有“物勒工名”的传统。特别是殷代的青铜上有一些表示族徵的刻画文字,和这些符号极相类似。由后以例前,也就如由黄河下游以朔源于星宿海,彩陶上的那些刻画记号,可以肯定地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彩陶上的花纹。结构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其中有些绘画,如人形、人面形、人着长衫形、鱼形、兽形、鸟形、草木形、轮形(或以为太阳)等等,画得颇为得心应手,看来显然在使用着柔软性的笔了。有人以为这些绘画是当时的象形文字,其说不可靠。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但这些图形,就其部位而言,确是花纹,而不是文字。 在陶器上既有类似文字的刻画,又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性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的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如果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地还有万一的保留,那就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掘和幸运的发现了。 总之,在我看来,彩陶和黑陶上的刻画符号应该就是汉字的原始阶段。创造它们的是劳动人民,形式是草率急就的。 1、作者认为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具有文字性质,其理由是:() A、半坡彩陶上的刻画比较简单,因而意义至今尚未阐明。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记号同殷代的青铜器上的一些刻画文字极相类推。 C、半坡彩陶上的刻画虽没有意义,但和器物上的花纹明显不同。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常见,而黑陶上的刻画为数不多。 2、第3自然段作者推断“当时是应该有象形文字的”,该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已有写在竹木上的文字,只是质地容易毁灭,难以保留至今。 B、彩陶上的花纹虽然简单,而笔触颇为精巧,具有引人的魅力。 C、彩陶上所画的人和物的形状,已初步具有象形文字的特点。 D、彩陶上的花纹说明当时已用颜料和柔软的笔,某些刻画已具有文字的性质。 3、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仰韶文化的彩陶上和龙山文化的黑陶上的刻画符号都是原始文字。 B、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已能解释,而龙山黑陶上的刻画的意义尚未阐明。 C、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已有用笔书写的初步文字,只中难以保留到今天。 D、半坡彩陶上的刻画符号合乎古代“物勒工名”的传统,因此它们是有意义的。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4~10题(32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破产。⑦藩邸,藩王的官邸。⑧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B.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