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020新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

1.种子发芽了

【教材分析】

《种子发芽了》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单元中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课内容的设计,依据生命科学领域的内容标准,对应新《课标》8.2“亲手种下盆栽植物的种子,观察和记录种子发芽成幼苗,再到开花结果的过程”和12.1“用简单的实验或依据生活经验,探讨水、阳光、空气、温度、肥料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例如,探究水对种子发芽的的影响”。

本课第一课时内容首先询问学生平时对于植物的观察情况,了解学生前概念。然后通过观察西红柿和黄瓜种子这一活动,明确观察可以从形态、颜色等方面入手。同时引起学生对种植植物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完成活动一“种植植物”。最后,设计活动二“找到弄混的种子”,让学生学会利用种子的特征,把不同的种子和对应的植物联系起来的简单方法。

第二课时内容通过对上节课种植的西红柿生长情况的观察,思考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再分别对每一种影响因素提出假设,设计简单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对这门课有了一定认识,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一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植物》中,学生学习了观察植物不同的方法;通过二年级下册《栽小葱》,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但是并没有观察过小葱从一颗种子变成一株完整植株的过程。在这一课的课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种子生长变化观察的兴趣,引发学生种植植物的愿望。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不同植物的种子形态不同。

2.知道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方法。

3.认识种子发芽的条件,能够理解种子发芽实验的设计。

[科学探究]

1.能够用语言描述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的外形特征。

2.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播种西红柿和黄瓜。

3.能够设计栽种记录的内容,乐于长期观察记录。

4.设计“种子的发芽与什么有关”的实验,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亲历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科学态度]

1.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的乐趣。

2.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意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而空气可以使种子发芽,可以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种子发芽的效率,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点】

1.熟悉观察方法,明确记录单观察内容。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发芽的西红柿和黄瓜植株各一盆、各种各样的种子(西红柿、黄瓜、玉米、带壳葵花籽、枣、南瓜、蚕豆、苹果、松子等)。

[学生]固体胶、彩笔、活动单、每组土壤、水若干、塑料瓶1个、花盆2只。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新朋友

1.师:今天有两位新朋友跟咱们一起上课。不过它们想和同学们玩个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一些与它们有关的线索,同学们依次阅读线索,猜一猜它们到底是谁?如果你们猜出来了,按照要求填写活动单。

2.师:你猜到你们组的小伙伴了吗?能不能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小伙伴的样子?

投影仪展示学生活动单,学生回答。

生:我们组的小伙伴是黄瓜种子,它的个头大一点也长一点,是黄色的,表面比较光滑;

生:黄瓜种子的壳很硬;

生:我们组的小伙伴是西红柿种子,它的个头很小,扁扁的,是褐色的,上面有一些细细的绒毛;

……

[设计意图]认识新朋友的活动符合小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认识新朋友的欲望。通过介绍新朋友,鼓励学生从多个方面观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做好引导者。活跃了气氛,奠定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3.师:没错,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新朋友。西红柿和黄瓜是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它们维生素含量高,味道甜美,还可以美容养颜。我们的新朋友要长大成熟,必须经过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几个过程,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它们发芽的过程。(板书:种子发芽了)

二、一起种植物

1.种子的发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通过一个视频观察一下。

观看视频《种子发芽了》

2.师:你们愿意也来试一试,让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发芽吗?(愿意)你们打算怎么种植西红柿或者黄瓜种子?

生:准备2个花盆,把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埋入土壤;

生:每天按时浇水、晒太阳,放在温暖的地方。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老师为大家准备好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为了把种子种的更好,先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观看视频《种植西红柿和黄瓜》)

4.师:老师是怎么种的?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描述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花盆里,填满到距离花盆边缘1根手指的地方;(2)在土壤上面放上两粒种子,两粒种子中间隔一点距离;(3)在上面盖上一层薄薄的土,看不见种子即可;(4)用塑料瓶浇水,等花盆底部有水流出即停止浇水。

师:种的过程中,老师还有一些温馨提示送给大家,请同学们齐声朗读。

生阅读①四人为一个小组;

②分工明确,一人扶着花盆,一人放土壤,一人放种子,一人浇水;

③浇水时动作要轻,避免将种子冲出土壤;

5.师:是的,请同学们拿出材料盘,我们用5分钟时间种植西红柿和黄瓜种子,给你们组的小伙伴一个温馨的家。

活动一:种植西红柿和黄瓜

(学生分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师:种子种好了,我们接下来把它放到哪里呢?

生:窗台上

生:有阳光的地方。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动手种植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延伸,潜能得到充分发掘,兴趣得到培养,课堂因此而充满了生命活力。

三、我是记录员

1.师:把花盆放在教室的窗台上,那里有阳光照射,比较温暖。现在还是冬天,种子需水量少,每隔三天浇点水,大概一至两个星期后,种子就会发芽,来看看老师两个星期前种植的西红柿、黄瓜种子,看看它们长成什么样子。

展示图片(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发芽--长叶)。

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生:叶子的颜色和大小变了;

生:植物长高了;

生:叶子数量变多了。

2.师:同学们很细心,如果能把它们记录下来就更好了。老师教大家一些记录方法。植物的高度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量出?(尺子)用尺子量出之后,我们可以用涂格子的方式把它记下来,一厘米涂一个格子,不到1厘米涂半个格子。叶子的数量我们也可以涂一涂,长出几片叶子,就用绿色彩笔把几片叶子涂成绿色。植物的形状可以用笔画出来。当然,我们还可以描出一片叶子,记录它的大小和形状,如果叶子多的话,也可以摘下一片叶子,夹在书里做成书签保存。

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教的记录方法观察老师带来的西红柿和黄瓜植株,3分钟时间,看哪一组做的好看又准确。请同学们阅读活动单,按要求完成。

活动二:观察西红柿和黄瓜植株。

学生查找资料、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用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方式进行学习,给学生发挥的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观察能力。

四、拓展活动

1.师:刚才一起学习了这么多的观察方法,同学们,你们能为你们组的小伙伴写一份这样的观察日记吗?如果你有不一样的发现,也可以用文字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观察的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小问题,同学们可以向爸爸妈妈或者老师求助,也可以去图书馆或者网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小组记录种植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观察并记录植物种子发芽过程,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确保学生对照料、观察和记录做到心中有数。

2.每位同学收集植物的种子2、3种,下节课带到课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一周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

学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2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

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

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生:猜测,花生。

师:你真聪明!找一找,花生的种子在哪里?

生:捏开,花生米是种子。

师:你们说的很对。

2.师:这有很多不同的植物,你认识它们吗?

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

师:它们的种子在哪里?

学生交流汇报:

(蚕豆,拨开豆荚里面的豆子就是蚕豆种子;苹果,吃掉苹果,里面的黑色的籽儿就是苹果种子;红松:松塔里面的松子就是红松的种子;冬瓜:去掉冬瓜瓤,里面的就是冬瓜的种子;红枣:吃掉枣,里面的枣核就是种子。)

师:你们找的很准确,一般我们把籽儿、核儿、仁儿、豆儿等叫它的种子。

3.师: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种子的特点呢?

生:大小、颜色、软硬、表面......

师:从这些方面观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种子都具备什么特点呢?

学生交流:

(蚕豆: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小黑点;苹果: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红松: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冬瓜: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红枣种子: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4.师:(出示玉米)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种子的特点,接下来请找一找,玉米的种子在哪里?

生:猜测玉米粒是种子。

师:玉米豆可不是玉米的种子哟!它是玉米的果实,玉米豆外皮剥掉,里面才是它的种子哦!

师:(出示草莓)你知道它的种子在哪里吗?

生:草莓上面的小点点是种子。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草莓的种子不在草莓里面,而是长在草莓的外面!

师:(出示香蕉)香蕉有种子吗?

生:猜测没有种子。

师:香蕉的种子就在香蕉内部黑色的地方,只是香蕉可以用其他方式繁殖,久而久之,香蕉的种子就退化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使学生了解种子多样性。通过特殊种子的举例,使学生会找种子。

三、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子,你知道种下去的种子,想要萌发时必须需要哪些条件吗?

生:大胆猜测:需要阳光、水、空气、适合的温度......

2.师:要想知道种子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咱们就这样猜测可不行,还得亲自试试呢!看,这是什么?

生:豆芽。

师: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泡好的绿豆种子、有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等材料,和大家一起利用绿豆来研究一下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要想确定这些条件是否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那么咱们还是得用实验来进一步的验证。

你们想如何设计呢?

在6个瓶子里各放2张纸巾。(出示图片)

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师:如果设计对比实验,接下来的几组你想如何设计?

生:交流。

在2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不放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在3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很多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4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放在冰箱里,制作低温环境。

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盖紧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6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瓶外用黑布遮挡,制作无光环境。

师:仔细观察6组种子种植的条件是什么?

生:分析条件、完成表格。

.

:(出

示6

个培养瓶)刚才同学们设计了种子萌发对比实验,老师这有一周前准备好了这套实验,请大家仔细观察6个瓶子里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1号瓶、6号瓶的种子萌发了。

师:2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

生:2号瓶的种子没有水。

师:3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

生:3号瓶的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啦。

师:为什么4号瓶也没有萌发呢?

生:4号瓶放在冰箱里温度太低了。

师:为什么5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

生:因为5号瓶瓶盖拧紧了,没有新鲜的空气。

师:那我们看一看1号瓶它为什么可以萌发呢?谁来总结一下?

生:1号瓶和6号瓶有空气、温度合适、没有完全浸泡在水里。

4.师:通过实验,谁能总结一下植物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生:种子萌发需要新鲜的空气、充足的水、适宜的温度,不一定需要阳光。

师:看来你们真的会了,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将知识再巩固一下。

生:观看视频。

5.师:我们一起完成活动手册吧!

生:完成活动手册。

师:核对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种子萌发必备的三点条件是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四、拓展应用

1.师:特别热的环境种子能发芽吗?

生:不能。

师:煮熟的种子能发芽吗?

2.师:种子发芽虽然与充足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有关,但是种子本身得是健康的种子才有机会发芽哦!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活的种子才可以萌发。

【教学后记】

2.幼苗长大了

【教材分析】

本节课重点是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西红柿或黄瓜幼苗的特征,探究植物根和茎的作用,了解叶的构造和作用。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整体植物的生长变化,包括一个活动:观察、描述西红柿或黄瓜各部分的样子,每周量一量幼苗的高度,用数据描述幼苗的生长变化。第二部分是分别对根、茎、叶进行研究,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认识根的作用,通过回顾二年级《栽小葱》一课中“小葱生长变化”观察活动,启发学生总结根有吸收水分和固定植株的作用;活动二,研究茎的位置和作用,通过观察插入红色水中后茎的颜色变化、茎的切片实验和资料的阅读视听,让学生直观认识茎的运输作用;活动三,认识叶的构造,讨论“如果把幼苗的叶子摘光,植物还能成活吗”,让学生做出猜想,留下悬念,为高年级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埋下伏笔。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低年段学习过程中有过初步认识多姿多彩的植物,有栽小葱的经历,因此对于植物以及根、茎、叶的名称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植物各个部分的作用和功能还不完全理解,特别是根、茎的作用以及叶的基本构造和作用,学生还不太了解或者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常见植物的研究,教师在前期种植期间,可以采用透明花盆进行种植,方便学生观察到根的变化,同时可以安排学生对幼苗生长数据进行跟踪记录,保证展示汇报的完整性,还可以通过视频学习,实验探究,便于学生理清植物构造的名称及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种植、观察与记录认识到植物幼苗生长的过程,认识根茎叶的部位与结构。

2.知道根有吸收、茎有运输、叶有制造养分的作用。

[科学探究]

1.通过长期观察、数据记录、绘图描述等方式了解植物的幼苗形态特征。

2.能通过回顾,利用实验探究的方式了解植物根和茎的作用。

3.通过资料查阅、讨论等方式了解叶的构造及作用

[科学态度]

1.能坚持进行植物观察,乐于长期照料植物。

2.能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究,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能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养成数据记录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需要爱护和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回顾、实验、讨论了解植物根茎叶的基本构造及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的构造及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西红柿幼苗。

[学生]种植好的西红柿、黄瓜幼苗、每周绘图册、植物“身高测量表”。

【教学过程】

一、种植展

1.师:前几周我们勤劳的小园丁团队,种植了西红柿、黄瓜,每个小组精心呵护,从播种、萌芽到现在长成了幼苗,都离不开大家的辛勤劳作与精心呵护,老师收集大家欢乐种植的照片,做成视频,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2.学生欣赏种植视频

3.师:大家给小苗进行了特写,也测量了“身高”,现在各组将你们认为最好的“特写”和这几周测量的数据通过平板发送上来,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4.学生选取幼苗“特写画像”及“身高测量表”,交流种植心得。

5.师:从种子萌发,长出子叶,再到长出真叶,就到幼苗期,植物在很长时间都在幼苗期中渡过,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观察咱们的幼苗,探究他们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通过学习,让我们获得让幼苗们更好成长的方法。(板书课题:幼苗长大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前期的种植和观察,让学生有成就感,想继续探究植物生长的奥秘。

二、认识根的作用

1.师:(出示一组幼苗生长图片)仔细观察这组图片,说说幼苗的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

生:小苗长高了,长出了不一样的叶子;

生:叶子变大了;

生:从土里长出了茎,茎上有细小的绒毛(软刺),长高后茎有了分岔;

生:土壤里的根也在生长;

……

2.师:观察真细致!孩子们你们刚才提到的根、茎、叶都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们到底有什么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来探究。

3.师:(出示小葱根吸水的实验图)这是我们二年级时做的小葱吸水的实验,谁来简单回顾一下这个实验?

学生根据之前的记忆描述实验过程。

4.师:在这个实验中小葱的根有什么作用?

生:吸收水分。

5.植物的根除了能吸收水分,还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各种各样的植物的根。(师根据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生:抓紧土壤(稳固植株);

生:吸收养料;

生:贮藏养料和水分等作用;

……

6.师:我们一起看看植物博士是怎么说的吧(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实验,学生回忆根吸收水分的作用,欣赏不同植物的根,感受根的不同作用。再用动画视频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认识植物的茎

1.师:根的作用还真多呀。根会帮助植物牢牢地固定在了土里,同时会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吸收后的这些物质去哪里了?

生:储存起来;通过茎输送到植物“全身”。

2.师:观察我们种植的西红柿的茎,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并在下发的活动记载表上,将植

学生用红色水笔完成活动,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圆圆的、直直的;

生:细细长长的,上面还有一些“小刺”。

小结:连接根和叶之间的这个部分就是茎。(板书:茎)

3.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西红柿的茎是直直的,是直立茎。还有不同的形态的茎,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出示各种各样植物的茎。

(播放视频)学生欣赏不同形态的茎: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了解哪些部分是植物的茎。展示不同形态的茎,让学生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4.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形态的茎,你知道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呢?

生:直立茎能支撑植物;

生:茎能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

5.师:茎真的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吗?我们可以怎样验证?这个问题请大家好好思考,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茎的作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测,为探究植物的茎的输导作用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

[学生]红色墨水,一株油菜,小刀,放大镜,镊子,彩色笔、记录单、各种树叶。

【教学过程】

一、双色花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上拿了一朵漂亮的康乃馨?仔细瞧瞧,它和你平常看到的康乃馨有什么不同?

生:平常的康乃馨是一种颜色,这是两种颜色。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左手白色康乃馨,右手双色花)老师变了一个魔术,就把白色的康乃馨变成了双色的康乃馨,神奇吗?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变魔术的吗?我们一起先来认识植物的茎。

[设计意图]双色花魔术的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茎的作用]

二、设计实验,探究茎的作用

1.虽然不同植物的茎形态并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作用,你知道茎的作用是什么吗?

生猜测:可能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2.师: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生:实验

3.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这样一些实验材料:插入红水杯子中的芹菜茎、刀、刀板。小组讨论一下,你会怎么设计这个实验?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可以把芹菜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有没有变化。

师追问:你觉得芹菜茎里面会有什么变化?

生:芹菜的茎会变红;

生芹菜的茎内部会有红水;

生:芹菜的茎可能被红水染红。

4.师:同学们猜测的对不对?我们需要眼见为实。请同学们先观察放置一段时间的芹菜有什么现象,再像老师这样用刀分别横向切芹菜的茎和纵向切芹菜的茎(教师演示),观察茎的变化。

5.师:为了同学们更好的实验,有以下几个友情小建议:

(1)小组分工合作。(2)注意用刀安全。(3)仔细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生:浸泡过红水的芹菜切开后,看到芹菜的茎变红了;

生:浸泡过红水的芹菜,红水被芹菜引到上面了,芹菜茎里有红丝。

6.师: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其实染红的部位就是茎的导管,它能帮助植物运输水分。茎除了运输植物所需的水分,还能输送各种养料,是植物重要的器官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西红柿或者黄瓜的茎、学生经历猜想思考——引导设计实验——实验——图片或实物验证的过程,发现茎有输送水分的作用。

7.师:(出示双色康乃馨)学到这里,知道老师是怎样变的魔术了吗?

学生同桌讨论并交流:老师的双色花是把白色康乃馨的茎切成两半,一半插入红水中,一半插入蓝水中。

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双色花确实是这样做的,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一试。其实,在生活,还有许多特殊的茎,老师想介绍给同学们,想和他们交朋友吗?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土豆、洋葱.....这些是变态的茎,有的可以供我们人类实用。

[设计意图]承接开头的双色花魔术,运用茎的知识去解释背后的原因,巩固对茎的认识,并拓展植物界千姿百态的茎,激起学生探索自然的求知欲。

三、认识叶的结构和作用

1.师:刚才认识了植物的根和茎,接下来继续研究植物的叶。请你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西红柿幼苗的叶正面和反面,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颜色深浅不同;

生:表面光滑度也不同;

……

2.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细致,等会儿请你们拿出自己带的一片树叶,仔细观察,小组内介绍叶片。可以从颜色、形状、大小、轻重、软硬等角度进行描述。

学生小组内互相描述自己的叶片。

3.师:哪个小组展示你们的叶片?

小组展示的有梧桐叶、银杏叶、从不同角度描述。

4.师:表扬观察仔细和表达清晰的小组,下面老师考考你们:你有没有观察到这些不同的叶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叶子表面有很多纹路、有长长的柄。

5.师:是的,像叶子表面的纹路称为叶脉;长长的柄称为叶柄,从叶子顶端到下端,不包括叶柄,称为叶片。请小朋友们像老师这样画出一片叶子,将叶脉、叶片、叶柄分别标注在叶片结构图的旁边,这是叶的基本构造。

同桌之间讨论,统计认为能活的同学人数,认为不能存活的同学人数,一切猜想需要实验验证。

(播放视频)老师准备了一段实验视频资料,一起来了解一下。(提醒:视频结束,说一说幼苗没有树叶能活吗?为什么?)

生:植物的叶子能制造生长所需的养料;

8.师:是的,绿叶有制造养料的作用,绿叶中的叶脉有传输养料的作用和维持了叶子的基本形状,叶柄有疏导和支持的作用。关于植物的叶的作用,我们将会在高年级中继续去研究。

[设计意图]问题的提出为高年级的学习埋下伏笔,同时也激发学生珍惜生命,乐于坚持种植,乐于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9.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植物生长,那么,这些养料又是从哪里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部分去的呢?

生: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其它部分。

10.师:(播放视频)完整了解植根、叶片制造的养料,通过茎运输到植物的其它部分,也是从运输水分的管子里运输养料吗?

小结:植物的根、茎、叶分别负责吸收、输送、制造养料。它们都属于植物的营养器官。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了解叶具有制造养料的功能,从而了解植物的营养器官是都有重大作用的。

四、拓展延伸

1.师: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我们的小番茄、小黄瓜还在成长,小园丁们我们要继续观察,继续记录,期待它们开花结果的那一天。只有精心呵护,我们的幼苗才能健康茁壮成长。

【教学后记】

3.植物开花了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认识花的构造和功能安排了四个层层递进的活动。活动一,通过对比观察,了解番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而黄瓜花则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使学生认识到花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活动二,对照教材中的图片观察黄瓜花,学会辨别雌花和雄花。活动三,阅读资料,知道只有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植物才有可能结出果实,同时利用图文资料了解昆虫传粉、风力传粉、自花传粉和人工辅组授粉几种常见的植物传粉方式。活动四,尝试为黄瓜进行辅助人工授粉,感受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的意义和价值。本课的四个教学活动就是在事实成面上帮助学生认识花变成果实的过程,为本单元研究植物果实形成的生理机制积累感性经验。从能力培养上看,主要是观察能力、对比分析能力、乐于尝试,并初步掌握为黄瓜花进行人工辅助传粉的方法。本课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应抓住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魅力,满足和提升每位学生的参与欲望。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花的多样性、掌握花的结构及作用,了解完全花和不完全花,认识花的多样性,并会辨别黄瓜的雄花和雌花,并适当扩展找出更多类似

【学情分析】

花是生活中最常见、最吸引人的一部分,但对于儿童来说,植物的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他们知道花的美丽多姿、形态各异;知道各种花开放的时间、气候条件等外部条件各不相同;却很少有目的地从科学的角度去观察和研究过它们,对花的形态、结构、功能、作用等方面缺乏了解。前面学生经历了西红柿和黄瓜从种子发芽到幼苗成长过程,并学习了植物的根、茎和叶的有关知识,接着按植物的成长顺序学习植物的花。这节课的教学以西红柿和黄瓜花为例来进行研究,指导学生能用镊子解剖花,从而学习花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本课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通过研究花的构造,使学生对植物的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花的构造,知道西红柿花有雌蕊和雄蕊,黄瓜花有分雌花和雄花。

2.知道西红柿和黄瓜花的种类不同,学习区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

3.认识到花为植物繁殖起到了重要作用。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解剖并观察西红柿花和黄瓜花的结构。

2.了解植物的传份方式,并尝试给黄瓜花人工辅助授粉。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花的组成结构。

2.乐于尝试对自己种植的黄瓜进行人工授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花是植物的一个重要部分,要爱护花朵。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西红柿花的雌蕊与雄蕊、黄瓜的雌花与雄花,知道西红柿花和黄瓜花的种类不同。

【教学难点】

能够辨别雌蕊和雄蕊。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

[学生]西红柿花、黄瓜花,放大镜、镊子、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之前我们栽种的西红柿和黄瓜已经开花了,同学们想看看它们开出的花是什么样的吗?

生:想。

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西红柿花和黄瓜花。(板书:植物开花了)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本课主要的两种植物,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花的构造

1.师,轻轻摘下一朵西红柿花,我们要怎样去研究它?

生:把它分解。

2.师:在科学上我们把这个过程叫解剖。要想解剖西红柿我们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比如,镊子,你会使用它么?

(师示范镊子的使用方法,生尝试)

3.师:我们知道观察事物时要按一定顺序,那么解剖西红柿花也要按一定顺序,你知道么?活动时该注意些什么?

生:按解剖顺序摆放,保证花的各部分完整;

生:仔细看一看,闻一闻。

4.师:在解剖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内要进行观察讨论,用放大镜观察各部分的样子把它画下来,并猜一猜西红柿花各部分的功能,把我们的结论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上。大家能完成么?

(学生分组动手解剖西红柿花,)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并进行解剖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西红柿花的构造,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倾听和思考。

5.师:利用投影和大家展示分享。

生:首先,在花的最外层围绕着一圈绿色叶片状的是花萼,它具有保护花蕾的作用;接着,向内一层是花瓣,这朵西红柿花有5片花瓣;在中间的这一部分是花蕊。西红柿的花蕊是雄蕊把雌蕊包在了中间,我们需要先将雄蕊这一层打开,取下来。最中心的这一部分就是雌蕊了。我们可以观察到西红柿的雄蕊,雄蕊上黄色部分是花粉。

小结:在科学上我们把观察到的四部分,分别称之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萼片能够保护未开的花,花瓣吸引昆虫,雄蕊制造花粉,雌蕊接受花粉。

[设计意图]用解剖的方法认识花的结构,怎样解剖花,应注意什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解剖花,观察花的各部分,预测花各部分的功能,区分完全花与不完全花,对花有了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观察黄瓜的雌花和雄花

1.师:那黄瓜的花也有这些结构吗?请同学们像老师刚才那样,解剖黄瓜的花。

学生动手解剖并观察黄瓜花,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并展示小组的记录单。

2.师:在刚才的解剖过程中,你看有没有发现黄瓜花与西红柿花的不同之处?

生:黄瓜的花里缺了一样东西;

生:我们组的花没有雄蕊(雌蕊)。

3.师:有的黄瓜花中只有雄蕊,有的黄瓜花中只有雌蕊。让我们对比西红柿的花和黄瓜的花,你有什么想说的?

小结:我们通过观察对比发现西红柿的花里既有雌蕊也有雄蕊,而黄瓜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一朵花内萼片、花瓣、雄蕊、雌蕊这四个部分都具全的,叫做完全花。西红柿的花就是一朵完全花。一朵花内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多部分的,叫做不完全花。黄瓜的花就是一朵不完全花。

4.师:我们观察发现黄瓜花里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像这样只有雄蕊的叫做雄花,只有雌蕊的叫做雌花?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观察、解剖黄瓜的花,让学生加深对花结构的认识。并能注重到雌花与雄花的本质区别。

5.师:请大家再一次观察黄瓜的花,并找到雄蕊,试着捻捻雄蕊上的花粉,在白纸上再抖抖,看留下了什么?

生:粉粒,光滑。

6.师:雄蕊会制造花粉,而且花粉易脱落。在观察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花的雌蕊长在花的什么位置?

生:中央位置;

生:黄瓜雌花后面会跟着一个“未来的小黄瓜”。

引导小结:黄瓜花和西红柿花不一样。黄瓜有两种不同的花,一种后面有个“小黄瓜”,;另一种没有。

7.师:同学们观察的真棒!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最终就会发育成种子——未来的小黄瓜。我们把花粉落到雌蕊的过程叫传粉。(板书:传粉)

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判断:百合花,月季花,玫瑰花,桃花,马蹄莲花,南瓜花等花的实物或图片,其所属花的种类后填充实验报告单。

[设计意图]通过对黄瓜花的进一步观察,辨别出黄瓜的雌花和雄花。自主发现异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通过预设,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了解植物的传份方式

1.师:为什么黄瓜的雌花后面会跟着一个“未来的小黄瓜”呢?花里的雌蕊和雄蕊是什么作用呢?

生:这个小黄瓜会慢慢长大。

2.师:我们见过许多的开花植物,那你们有见过我们的主要粮食——水稻的花吗?我们来了解下水稻的雄蕊和雌蕊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传递花粉的。(视频:水稻花)

生:昆虫可以帮忙传递花粉;

生:大自然中的风可以为花传粉;

……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一种植物的传份方式,再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花粉的传播形式是很多种的。并了解花的共同作用,植物繁衍的一种手段。

二、探索植物的传粉方式

1.师:老师在这里也为大家准备了几幅开花植物的图片,你认识他们么?请同学们大胆的猜想这些植物是经过怎样的方式完成传粉的呢?试着说出你的观点?

生:猜测,说自己的想法,师根据学生的推测进行板书

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一些花,及一些花的图片(含花粉的特点)同学们想不想近距离的去观察它,研究它,根据它们的特点去分析它们是如何进行传粉的?

2.师分发实验材料,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研讨,大胆推测,填写好实验报告单,实验结束进行汇报,师植物的传粉方式,及时补充。

生:桃花和油菜花主要靠蜜粉传授花粉;

生:豌豆和小麦自花传粉;

生:玉米和杨树依然大自然的风传粉;

生:有些植物依靠人工传粉。

3.师:同学们说的真棒!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植物的传粉,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

学生观察视频。

4.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知道了植物传粉的哪些方式?和你们刚才的想法一样么?

[设计意图]教师鼓励学生观察实物花,利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法以及花粉自身的特点大胆推测植物的传粉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最后,通过视频再次进行直观感受花的传粉方式。

三、对黄瓜花进行人工授粉

1.师: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特殊情况,如:无风或下雨,授粉不均匀。这时植物开花了恰是需要授粉的最佳时机,这时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办法?

生:人工授粉。

2.师: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精心培育的黄瓜,它的花期很短,现在正是需要授粉的最佳时机,你能帮助它完成授粉么?

3.播放黄瓜花人工授粉小视频。

4.人工授粉一般采用有软毛的笔,譬如毛笔……

提示:如果你的黄瓜雌花和雄花没有同时开放,只能留下雄花用塑料袋封好放在冰箱冷藏室里保存,待到雌花开放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5.师:同学们做的真棒!相信我们的黄瓜花都会结出大黄瓜。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结合视频资料,掌握人工授粉方法,让学生动手为黄瓜花进行人工授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后延伸

1.你的家里有哪些开花的植物?你能判断它是如何授粉的么?

2.你能利用本节课所学到的方法为自己家中开花的植物进行人工授粉么?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一个“生命周期”的概念,知道可以利用植物的生长变化为生活服务,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都有科学存在。

【教学后记】

4.植物结果了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植物的一生》中的最后一课,内容非常丰富,是学生在经历了前面较长时间种植后,对植物整个生命周期的认识,探讨植物对人类的贡献,交流分享的一课,同时也要完成对植物最后长出的器官——果实的认识。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整理和展示种植观察记录表,并进行评价;活动二,比较西红柿和黄瓜的生长过程,找出它们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第二部分是认识果实,完成对六大器官的系统认识。活动一,解剖果实,初步认识果实的内部构造,并能够据此辨别果实。活动二,辨认植物的可食部分,巩固对植物各部分器官的认识。第三部分,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对植物的利用情况,认识植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价值。

【学情分析】

经历了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一些学习种植、观察、记录经验和知识储备,但对于他们来说,缺少系统整理、归纳的过程,也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和研究过植物。因此,本课让学生对植物构造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是带领学生认识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学生在这一课会有成就感。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果实的特征。

2.知道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3.知道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科学探究]

1.通过整理和交流种植记录表,回顾植物的生长过程,找出西红柿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点。

2.能够利用果实的特征辨别果实和非果实。

[科学态度]

1.通过长期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交流汇报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教学重点】

通过比较,找出西红柿和黄瓜生长过程的共同点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植物的可食部分是哪个器官。

【教学准备】

[教师]观察记录表、课件、视频。

[学生]观察记录表、西红柿、黄瓜、小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携带2株学生栽种的西红柿进教室。谈话:同学们,你们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西红柿终于长大了,你们还记得刚见到它时,它是什么样子的吗?(种子)

2.师:这些西红柿和同学们一起成长,也帮助同学们学习到了很多与植物有关的知识,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利用前知回答:植物的根、茎、叶、花……)

3.师:是的,植物的一生开始于一颗种子,经历发芽、生长、开花,最后结果,那么,你们栽种的西红柿和黄瓜结果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结果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栽种的西红柿,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关注。通过展示唤醒学生的前知记忆,展开接下来的学习。

二、西红柿种植观察活动交流汇报会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西红柿的时候它长什么样吗?它现在长什么样?

(学生描述西红柿过去和现在的样子,教师适时出示学生拍摄的西红柿照片辅助其描述。)

2.师: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我感受到了同学们看着西红柿一天天健康长大的欣喜和自豪。那么,在西红柿长大的过程中,有哪些瞬间让你觉得很有纪念意义呢?请展示你的观察记录单,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学生展示观察记录单,汇报种植过程中的重要时刻:播种、发芽、长叶、开花……)

3.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多位学生观察记录单,适时指导学生使用科学语言进行汇报和交流。

4.师提问:从同学们的观察记录中,你们找到了什么共同点吗?

(下发记录单,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单,思考并发言。)

5.教师出示视频:西红柿的生长过程、黄瓜的生长过程。

6.师提问:这两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有没有共同点?

生:都会生长;

生:开花、结果;

……

师生共同小结: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汇报会,了解学生种植观察活动的开展情况;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观察成果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用科学语言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热爱观察、热爱植物的情感。

三、认识植物的果实

1.提问:我们的西红柿开花之后会怎样呢?(结果)你知道西红柿的果实长什么样吗?

生:西红柿的果实是红红的。

生:黄光的果实是细细长长的,还有很多毛茸茸的刺。

……

2.师:老师今天不仅带来了同学们种出来的西红柿,还带来了和它大不一样的黄瓜。同学们

活动一:用小刀小心切开西红柿和黄瓜的果实,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

(师示范和指导操作步骤)

分组实验,师提醒注意事项。

小组交流观察到的结果。

小结:切开西红柿和黄光,我们会发现种子就包裹在果实中间,包裹在种子外面的,生活中我们称之为皮和肉的部分,科学上统称果皮,所以种子是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西红柿和黄瓜的果实都有外皮(果皮)、果肉(可能出现)和种子。

如果西红柿和黄瓜要繁殖后代,你们觉得那部分必不可少?

学生讨论、发言。

4.教师出示花生果实图片,提问:花生的果实也具有这些结构吗?

学生观察,修正结论:植物的果实一般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5.出示图片,学生辨认:哪些是果实?哪些不是果实?

6.观看视频:果实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简单的解剖植物果实的实验,让学生直接观察到不同植物果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通过出示不同植物的果实,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在观察、思考和归纳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社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四、了解植物的作用

1.提问:刚才在汇报果实的共同点时,很多同学说了“能吃”。当然,大部分植物的果实是可以吃的,那我们可不可以说,我们吃的都是植物的果实呢?

2.(出示教材图片)提问:这些我们食用的植物都是植物的果实吗?如果不是,它又是植物的哪个部分呢?

(学生根据果实的特征进行判断。)

3.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平时吃的植物并不都是它的果实部分,部分植物的根、茎、叶、花也是可以食用的。

4.提问:植物除了可以用来吃,还有什么作用?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发言回答。)

5.观看视频:植物的作用。

6.小结:植物在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是人类在地球上得以生存的基础,我们应该从身边点滴做起,保护植物,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进行判断,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前知和教师介绍,使学生意识到植物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总结拓展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植物有了哪些了解呢?

2.师生总结: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3.师:今天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我们西红柿的生命历程还没有结束。回去之后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种出的西红柿,为爸爸妈妈做一道菜,让他们和你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吧!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总结和课后活动,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优良品质。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植物与环境

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

【教材分析】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的第一课。

通过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动物与植物》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不同的植物,知道植物具有生命、植物对人类的贡献、学会了用感官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特征。本课带领学生认识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认识不同植物有适应不同环境的本领,建立植物与环境的整体和具体关联。

本课围绕植物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分两个部分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整体了解不同形态的植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包括两个连贯的活动。活动一,教材用图片呈现五种不同形态的植物,组织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认识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活动二,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四种典型的环境,调用学生的前概念,分析活动一呈现的植物适合生活在这里的哪种环境中,将植物的形态与植物适合生存的环境建立联系,从而引出本课的核心内容: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部分,具体认识两种植物(大叶黄杨和杨树)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包括两个递进的活动。活动一,观察活动,包括即刻观察和延后观察。在即刻观察中,要求学生比较两种树叶的表面光滑程度和厚度,发现大叶黄杨树叶厚且具有蜡质覆盖物,而杨树树叶薄且没有蜡质覆盖物。在延后观察中,要求学生观察这两种植物在秋、冬季的落叶情况,发现大叶黄杨能安然度过严冬,而杨树则落叶过冬。活动二,启发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考虑,即:长有厚且具有蜡质覆盖物叶子的大叶黄杨能保持绿色,而长有薄且没有蜡质覆盖物叶子的杨树则在秋、冬季出现树叶变黄、脱落的现象,从而发现大叶黄杨与杨树适应寒冷环境的秘密。教材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鼓励学生获得植物适应寒冷环境的更多知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已经对科学有较浓的学习兴趣,能够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活动。对于植物的科学知识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一年级通过学习《动物和植物》了解了自然界中植物的多样性,为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做了知识背景的铺垫;二年级学习了《土壤与生命》,认知到植物生存的外部条件,对本课的第二个认识不同的环境特点夯实了基础。但是很少有学生知道关注到植物的形态特点,特别是叶和茎的形态差异,与环境的一一对应关系,其实是适应环境的结果。运用眼睛和皮肤两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叶,是三年级学生已有的科学探究技能,但是如何将获得的观察结果与秋冬寒冷环境特点联系起来分析,从而理解不同环境里的植物这个主题是学生本课要达到的彼岸。学生在理解科学核心概念后还要能设计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为实践研究常青植物是否落叶制定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在观察和交流中,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的不同形态适应不同的环境。

2.知道一些植物离开特定的环境会无法生存或无法很好地生长。

3.知道植物适应环境会形成一些形态变化或生长习性变化。

[科学探究]

1.通过比较、观察活动,发现大叶黄杨和杨树应对严寒的本领。

2.能够设计一个常青树是否落叶的研究方案。

[科学态度]

1.能在本课的学习中,激发好奇心,主动观察身边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及习性。

2.从生活中找实例,概括不同植物形成的适应环境的本领。

能关注身边的环境中的植物,爱护环境中的植物,保护植物。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境存在关联性。

【教学难点】

将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思考。

【教学准备】

[教师]介绍相关植物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学生]大叶黄杨树叶、杨树树叶、白纸。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感知形态是为更好适应环境

1.师:地球上的植物多姿多彩,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依靠。同学们,你能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植物,说说它长什么样?

2.师:出示不同的植物图片: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树、松树。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3.师:它们是什么样的?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些植物的一些细节放大图,仔细观察,它们的茎是什么样子的?它们的叶是什么样子的?说出你的发现。

4.学生交流: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树、松树的形态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植物的介绍,让学生能在回忆中关注植物的外显的根、茎、叶、花、种子等形态特征,并能在图片观察时,能重点关注到植物的茎、叶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信息解读,关注到植物的形态特征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

二、了解不同环境的特点,发现植物形态是为了适应环境

1.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刚才的几种植物,就生活在沙漠、高山、热带草原、热带沿海这几种环境中。

2.师:这些环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交流,不了解的组织学生阅读书P13页的内容)

3.师:小结:沙漠里的降水很少。白天阳光强烈,气温很高;夜晚气温骤降。高山上的土层很薄,气温很低,经常被积雪覆盖。热带草原上的降水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干旱,另一段时间大量降水,一年中干季、雨季分明。热带沿海地区全年高温,有些地方常受季风影响。

4.师:水瓶树、仙人柱、椰树、芭蕉树、松树分别适宜生长在哪种环境中?你的理由是什么?

注意及时追问:

水瓶树是怎样适应去适应这样旱季雨季极其分明的环境的?它的茎又粗又壮,对水瓶树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水瓶树的叶特别少,对它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水瓶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水瓶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仙人柱的叶都退化成了刺,对仙人柱生活在沙漠中有什么帮助?仙人柱的茎表面有厚厚的蜡质膜,对仙人柱生活在沙漠有什么帮助?仙人柱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仙人柱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椰树的叶像羽毛一样,对椰树生活在热带沿海这样经常有大风大雨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椰树的茎坚韧牢固,对椰树生活在热带沿海有什么帮助?椰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椰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芭蕉树的叶都向两边垂坠下来,对椰树生活在热带沿海这样经常有大风大雨的环境中有什么帮助?芭蕉树的茎分生快,对芭蕉树生活在热带沿海有什么帮助?芭蕉树的树叶呈螺旋有序生长在茎上,对芭蕉的生长有什么帮助?芭蕉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芭蕉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松树的叶都变成了有蜡质膜包裹的针状,对松树生活在高山这样寒冷、降雪多的环境中有什

直向上,对松树生活在降雪多的高山有什么帮助?松树在我们这边能生存吗?松树还能生存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5.活动:连一连:将不同植物和它们事宜生存的环境连线,并说出你的发现。

6.小结:植物的形态各不相同与它们生活的环境互相适应。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思考几种植物适宜生长的环境,让学生将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联系起来,并在对不同的生长环境的了解中,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的环境师相对应的,植物在进化历程中,已经形成了适应环境的形态特征。

三、比较植物的局部特征,与植物适应环境建立联系

1.师:不同的植物形态各异,我们来看看大叶黄杨和杨树的树叶,它们有什么区别?

2.师:老师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了大叶黄杨的叶子和杨树的叶子,你会怎么观察它们呢?

3.学生交流观察方法。

4.小结:可以摸一摸两种树叶,感受叶片的表面光滑程度和厚度。把你的发现记录在活动手册46页上。

5.学生拿出树叶,观察树叶的正反面、记录、交流。

6.汇报小结:大叶黄杨的叶子的叶子的形状是椭圆形,表面光滑,叶片较厚;杨树的叶子的形状是心形,表面粗糙,叶片较薄。

7.师:冬天或寒冷天气来临时,大叶黄杨的叶子会掉落一部分,看起来还是绿绿的枝繁叶茂,但是杨树会树叶变黄、脱落、最终落光叶子。植物的这种自然现象和它们叶子的特点有联系吗?有什么联系呢?

8.学生交流。

9.师:千姿百态的植物为了更好地生存,都有自己独特的本领,大叶黄杨的叶子变厚、表面有蜡质的表皮,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帮助大叶黄杨顺利地过冬;杨树把自己的叶子都掉光,减少营养的消耗和水分的流失,来让自己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天。

10.师: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像大叶黄杨这样冬天也能常绿的植物?还有哪些像杨树一样冬天会落叶的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对比、观察,发现大叶黄杨叶和杨树叶的特征,帮助学生从局部的观察和思考中,发现植物形态对其适应环境能力的影响。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思考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植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11.师:大叶黄杨的叶子变厚、表面有蜡质的表皮,帮助它们顺利地过冬,那么大叶黄杨就不会掉叶子了,是吗?它们是一片叶子都不会掉,还是会掉叶,只不过不会一下子全部掉光叶子?

12.师:请设计研究大叶黄杨是否会落叶的研究方案。

13.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14.师:研究大叶黄杨是否会落叶可以采取的方案有:一、冬季到大叶黄杨下去看地上是否有落叶。二、选定一根枝条,在秋冬季每天观察。

[设计意图]在认识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叶的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实验设计,了解常绿植物的落叶规律和落叶植物的落叶规律,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有更为全面的认知。

四、拓展延伸

1.师:今天,我们详细了解的大叶黄杨树和杨树适应环境的情况,其实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各个部位都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特征。

2.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

3.师:课后,请同学们到校园里,选择一颗植物进行观察,将它适应环境的特征记录下来,分享给同学。

[设计意图]通过对更多环境中的植物形态适应环境的实例中,体会植物适应环境现象的普遍性,并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参与探究活动,体会植物的多样性。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