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脱疽 中医护理方案

脱疽 中医护理方案

脱疽 中医护理方案
脱疽 中医护理方案

脱疽(糖尿病足)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寒湿阻络:患趾(指)喜暖怕冷,肤色苍白,触之冰凉,麻木疼痛,遇冷痛剧,步履不利,常伴有间歇性破行,多走则疼痛加剧,小腿酸胀,稍歇则痛缓,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趺阳脉减弱或消失。

(二)血脉瘀阻:患趾(指)酸胀疼痛加重,步履沉重乏力,活动艰难,患趾(指)肤色黯红或紫黯,下垂时更甚,抬高则见苍白,小腿可有游走性红斑、结节或硬索,疼痛持续加重,彻夜不能入寐,舌黯红或有瘀斑,脉弦或涩,趺阳脉消失。

(三)湿热毒盛:患肢剧痛,日轻夜重,喜凉怕热,局部皮肤紫黯,肿胀,渐变紫黑,浸润蔓延,破溃腐烂,气秽,创面肉色不鲜,甚则五趾相传,波及足背,或伴有发热等症,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四)热毒伤阴:皮肤干燥,毳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趾(指)多呈干性坏疽,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五)气血两虚:病程日久,面容憔悴,萎黄消瘦,神情倦怠,坏死组织脱落后疮面久不愈合,肉芽黯红或淡红而不鲜,舌淡胖,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趾(指)端疼痛: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患趾(指)有无坏死、溃疡及脓腐颜色、气味。

2.在白天发生疼痛时,努力转移其注意力,并轻轻按摩患肢,减轻其疼痛。

3.穴位按摩:病在上肢,取穴曲池、合谷、内关、外关;病在下肢,取穴足三里、阳陵泉,由轻而重,每次按摩30分钟,有通络止痛之效。

4.疼痛彻夜难眠的患者,可遵医嘱注射镇痛剂,慎用吗啡类镇痛剂。

(二)不寐

1.病室应安静,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应稍暗,合理安排休息,做好睡前准备。

2.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3.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可食用莲子、龙眼肉、小麦等安神定志的食物。

4.予耳穴埋籽,取穴神门、心、脑、阿是穴等。

5.必要时在睡前30分钟服用镇静安神药。

(三)功能障碍

1.早期或恢复期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下床困难时,应每日协助患者在床上进行患肢的屈伸旋转活动。指导患者自行按摩患肢,有意识做肌肉收缩与放松活动,每日3~4次,也可用红花油涂擦或毛巾湿敷揉搓,以促进下肢血液运行,防止发生失用性肌肉萎缩及关节强直。

2.寒湿阻络与血脉瘀阻者合理进行局部运动锻炼,以促进患肢侧支循环建立。方法:患者平卧,抬高患肢45°,维持2~3分钟,然后患足下垂3~5分钟,再放置水平位2~3分钟。另做踝关节伸屈,内外翻和足趾伸屈运动4次,休息2分钟,如此运动循行5次。根据个体差异,每日3~5次。

3.局部坏死溃烂的热毒证患者,禁止锻炼。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一般在饭后1小时或空腹时服用效果更佳,湿热毒盛者宜凉服。(二)穴位按摩:病在上肢,取穴曲池、合谷、内关、外关;病在下肢,取穴足三里、阳陵泉,由轻而重,每次按摩30分钟,有通络止痛之效。

(三)穴位注射止疼,取穴:病在上肢,取穴曲池、合谷、内关、外关;病在下肢,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丹参注射液0.2~0.5ml,隔日1次。

(四)艾灸:遵医嘱取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等。

(五)耳穴埋籽:不寐时取穴神门、心、脑、阿是穴等。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宜安静,光线柔和,注意通风换气。春冬季节注意肢体保暖。

2.注意休息,起居有常,不宜做剧烈运动。

3.嘱患者终生禁止吸烟,防止病情加重。

4.患肢平放,限制活动,注意保暖。鞋袜以宽大、柔软、暖和、透气为宜,切记穿紧硬的胶鞋、塑料鞋,影响血液循环或擦伤皮肤,同时保持足趾的干燥,以防足部潮湿而产生脚癣感染,诱发坏疽。棉被宜软、轻,必要时放置保护架,避免患肢受压,影响血行而加重缺血及疼痛。

5.注意患肢卫生,局部保持清洁,常修剪趾(指)甲及清除趾间的污垢,防止损伤,及时治疗足癣。避免足部外伤,以防跌倒碰伤,而促发患趾溃疡。

1)寒湿阻络者,室温宜温,卧床休息并注意放平肢体,禁止下垂,避免摩擦损伤;注意患肢保暖,宜用棉套包裹,可穿较厚的棉袜,要宽大舒适,予以御寒,保持干燥。

2)血脉瘀阻者,室温宜温,避免潮湿和寒凉。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寒邪侵袭。

3)湿热毒盛者,病室光线宜偏暗,温度宜稍低,一般在15~18℃,室内要空气流通,每日紫外线照射30分钟。此期不宜过多行走,忌用熏洗疗法及肢体针刺止痛。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4)热毒伤阴者,室温宜凉,保持患足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5)气血两虚者,长期卧床时应做好皮肤护理,避免复感其他病症。每日协助做患肢的屈伸动作、旋转动作,指导患者自行按摩患肢,必要时协助患者进行活动。

(二)饮食护理

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之品,如肉类、豆类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饮酒。

1. 寒湿阻络者,饮食宜选用温阳健脾之品,如羊肉、狗肉、鸡、姜、葱、薏苡仁、莲子等,但肉类不宜一次进食过多。

2. 血脉瘀阻者,饮食宜适当进补具有活血通络的食物,如山楂、葡萄、白菜、芹菜等。

3. 湿热毒盛者,饮食宜清淡,如绿豆、赤小豆、薏苡仁粥等,夏季可饮用金银花露及鲜车前草、荷叶、淡竹叶煎汤代水,忌食辛辣、肥甘厚味及鱼腥发物。

4. 热毒伤阴者,饮食宜清淡,多饮水或菊花茶,可适当进食水果,如梨、橘子、苹果等,以通便利尿泄热。发热时可用绿豆、西瓜皮、冬瓜皮,水煎服,以降温。

5. 气血两虚者,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以助补养气血,如奶、蛋类、瘦肉、大枣、薏苡仁、莲子等,亦可用人参、黄芪、当归炖鸡、鸭等。

(三)情志护理

患者因病程长,常出现悲观失望或烦躁易怒,应安慰、鼓励患者,消除悲观、紧张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防止发生意外。对于截肢患者,术前讲解截肢的必要性和术后的注意事项,消除患者顾虑,术后逐步介绍假肢的使用方法,可请假肢患者现身说法,不断鼓励,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 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 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 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2015.6.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 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

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爱书 副组长:袁法林 成员:焦雪彦武志清王会敏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焦雪彦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腹泻 1、病室宜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更换被污染的衣被,妥善处理排泄物。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身热不退或体温逐渐增高,应考虑变生它证。如便中带脓血,排便不爽,或里急后重,需及时留取标本送化验检查,鉴别是否痢疾,并应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做好肛门局部清洁,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洗,如肛门周围有糜烂溃破,应涂以润滑剂,防止感染。 4、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重症患者可鼓励多饮淡水盐水或糖盐水,以补充津液。液脱阴伤者可多给梨汁、荸荠汁、西瓜汁、藕汁,以增补津液,清热利湿。 5、津脱阴伤严重时,应及时补液,一般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实液后尿量增多,是津液已恢复为表现,可适当减慢滴速。 6、本证不宜用灸法止泻。亦不用固涩止泻。一般用药后湿热清除,腹泻自止,若泄泻量次增多,需预防津脱阴伤的发生。此外,清热解毒药不宜与乳酶生同服。 7、遵医嘱结肠透析机中药灌肠,每天一次。灌肠时间:首选晚睡前,必要时可上午增加一次。常用药物:一般将敛

疮生肌、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类药物配合应用。 8、臭氧直肠灌注。 9、遵医嘱直肠栓剂疗法:野菊花栓等。 10、遵医嘱予以针刺疗法,取穴:神厥、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11、遵医嘱予以耳针疗法,取穴: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 12、遵医嘱予以穴位埋线,取穴:脾俞、大肠俞、八醪、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等。 13、遵医嘱隔物灸治疗技术,取穴:天枢、气海、关元等。 二、下腹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半岁症状。出现疼痛加剧,腹膜刺激征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应急措施。 2、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禁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3、调摄精神,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情志转移,如深呼吸、听音乐、与家人轻松聊天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天枢、关元、大肠俞、足三里等。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关元、气海、神厥、下脘、

消渴目病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59957689 59957687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案 丹毒中医护理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案 胃癌中医护理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案 护理案附录1 护理案附录2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案 (试行) 一、常见证侯要点 (一)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口干咽燥,视力减退,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便干或稀溏。舌胖,紫暗或有瘀斑。 (二)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 (三)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五心烦热,视物模糊或不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酸肢冷,大便溏结交替。舌胖少津或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侯施护 (一)视物模糊 1.病室光线明亮,避免强光刺激,物品摆放有序,地面防滑。 2.观察患者视物模糊或变形的程度,评估跌倒的高危因素,悬挂标识,加装护栏,督促其更换防滑鞋。 3.患者突然出现眼前全黑或漂浮的圆形黑影等眼底出血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眼、肾、神门、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目睛干涩 1.避免强光与烟尘刺激,阅读及使用电脑大于1小时应闭目休息10分钟。 2.遵医嘱眼部中药湿敷。 3.遵医嘱眼部中药熏蒸或雾化。 4.遵医嘱眼部中药离子导入。

2014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4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14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14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 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 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 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AB)

《膝痹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A) 科室姓名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 ()1.:以下不属于膝痹病证候的是:A风湿热痹证B肝肾亏虚证C肝肾不足 ()2. :以下关于瘀血闭阻证说法不正确的是:A肢体关节刺痛B痛处不固定 C舌质紫暗,苔白而干涩 ()3.:风寒湿痹证患者可以吃以下什么食物:A辣面条 B柿子 C海带 ()4.:膝痹患者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火罐:A 口径大 B 口径小或适中 C口径小或偏大()5.:膝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药熨法可采用什么穴位:A 阿是穴 B三阴交 C关元()6. :膝痹患者膝关节肿胀不能进行以下哪种中医治疗:A药熨法 B 中药外敷 C 中药塌渍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 ()1. :以下关于风湿热痹证说法正确的是:A起病较急 B得冷则舒 C苔白腻 ()2. :膝关节疼痛患者遵医嘱拔火罐可选用的穴位:A阴陵泉 B 阿是穴 C足三里()3. :排尿困难患者遵医嘱艾灸可选用的穴位:A 气海 B关元 C中极 ()4. :肝肾亏虚证患者饮食正确的是: A 鸡蛋 B 山药 C枸杞 ()5. :膝痹患者晚期行手术后说法正确的是:A手术当日平卧位,抬高患肢 B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能使用下肢关节功能康复机C术后6小时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6. :膝痹患者健康指导说法正确的是:A避风寒湿邪入侵,注意保暖 B患肢可垫软枕抬高 C增加户外活动,日光照射 三. 判断题(每题3分) ( )1. 排尿困难者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 )2.术后患肢可垫软枕抬高,避免爬山,以免关节过度负重。 ( )3. 排尿困难可热敷下腹部。 ( )4. 膝关节疼痛,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交感、皮质下、膝等穴 ( )5. 瘀血闭阻证:宜食活血通络、温经壮阳的食品,如山楂、木耳、黑豆、核桃、乌鸡汤等。 ( )6. 拔火罐,取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等穴。 ( )7. 膝关节疼痛评估诱因、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 ( )8. 艾灸,取阿是穴、阳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等穴 ( )9. 肝肾亏虚,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 )10. 排尿困难遵医嘱药熨法,取气海、关元、阴陵泉等穴 ( )11. 膝关节疼痛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 )12. 对风湿热痹症肿胀患者局部予膝关节湿敷治疗,注意防止皮肤冻伤,观察治疗效果。 四.填空题(每空3分)

臁疮中医护理方案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毒蕴证:疮周有痒痛,疮面腐肉较多,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灼热,可伴发热,大便秘结,夜难入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二)湿热瘀阻证:疮面腐肉未完全脱尽,脓水淋漓,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 (三)气虚血瘀证:疮面腐肉已尽,新肌难生或不生,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发热 1.发热者限制患者活动,宜卧床休息。病室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出汗较多者及时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3.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ml/天,可用菊花、金银花泡水代茶饮,以清热解毒。饮食易消化,均衡营养,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忌食海腥发物及辛辣刺激、助火食品,如牛羊肉、海鱼、虾、蟹、葱、蒜、辣椒等。 (二)疮面腐肉未脱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2.卧床时适当抬高患肢15~30°,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根据医嘱,疮面脓腐较多难以清疮者,外敷提脓祛腐药物或油膏,如逐腐祛瘀胶囊、红油膏等;渗出较多者,予清热解毒利湿收敛的中药煎液湿敷患处,如黄连、马齿苋、土槿皮等,外用油膏贴敷。 4.疮周红肿灼热明显者,遵医嘱予清热解毒消肿油膏贴敷,如金黄膏等,观察有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5.脓水多而臭秽,引流通畅者,遵医嘱予中药熏蒸局部疮面,每日1次。 6.保持疮周皮肤清洁干燥,敷料渗出较多者及时更换。 (三)疮面新肌不生 1.根据医嘱,疮面较干燥者,予补虚活血生肌中药油膏贴敷,如橡皮生肌膏;新生肉芽及上皮生长缓慢者,予补虚活血通络生肌中药煎剂湿敷,如黄芪水煎液等。 2.新肌难生或不生者,遵医嘱予中药熏蒸、艾灸疮面,每日1次。 3.疮面无渗出,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者,适当延长换药间隔时间。换药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擦拭疮面,以免损伤新生组织。胶布过敏者,用绷带缠缚疮面,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注意缠缚的松紧度,肢端皮肤的色泽、患肢肿胀情况。 (四)疮周痒痛 1.保持疮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 2.指导患者戒烟、酒,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衣物,注意保暖,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 3.忌用热水烫洗局部皮肤,避免搔抓,用力擦拭等加重损害。 4.局部瘙痒者,遵医嘱予清热利湿收敛药物或止痒洗剂外涂,如紫草油、三黄洗剂、三石散、青黛散或青黛膏、黄连膏等,以收涩止痒,减少皮肤浸渍。 5.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适用于疮周红肿、痒痛者。药物涂抹薄厚均匀,约0.1~0.2mm,部位准确,固定松紧适宜(详见附录2)。 2.中药湿敷:适用于疮周皮肤瘙痒、渗出者。六层纱布浸透药液,以不滴水为宜(详见附录2)。 3.中药熏蒸:适用于疮面不敛,久不收口者。应用智能中药熏蒸仪,达到设定温度90°时喷气口开始喷出雾气,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距离为25~30cm,防止烫伤(详见附录2)。 4.艾灸:适用于疮面不敛,久不收口者。距疮面5~10cm,以旋灸方式艾灸疮面10分钟,及时弹去艾灰,防止烫伤(详见附录2)。

青盲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010—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方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丹毒中医护理方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胃癌中医护理方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 护理方案附录1 护理方案附录2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视物模糊,视野中央区或某象限可有大片暗影遮挡;心烦郁闷,口苦胁痛,头晕目胀,舌红苔薄白。 (二)肝肾不足证:双眼昏矇日久,渐至失明,口眼干涩,头晕耳鸣,腰酸肢软,烦热盗汗,男子遗精,大便干,舌红苔薄白。 (三)气血两虚证:视力渐降,日久失明,面色无华,唇甲色淡,神疲乏力,懒言少语,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 (四)气滞血瘀证:视神经萎缩见于外伤或颅内手术后,头痛健忘,舌暗红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视物模糊 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跌倒/坠床评估等,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2.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所需,协助服药到口,防止漏服、误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肾、眼、神门等穴。 4.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太阳穴、肾俞、肝俞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太阳穴。 6.遵医嘱艾灸,取光明、足三里等穴。 7.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 (二)心烦郁闷 1.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室内光线柔和,温度适宜。

混合痔优化中医护理方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证候要点 (一)风伤肠络证: 大便带血,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大便秘结或有肛门瘙痒。舌质红, 苔薄黄。 (二)湿热下注证: 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回纳,肛 门灼热,重坠不适。舌质红、苔黄腻。 (三)气滞血瘀证:肛内肿物脱出,甚或嵌顿,肛管紧缩,坠胀疼痛,甚 则内有血栓形成,肛缘水肿,触痛明显。舌质暗紫,苔白。 (四)脾虚气陷证:肛门松弛, 似有便意,内痔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法回纳。便血色鲜或淡,伴头晕、气短、面色少华、神疲自汗、纳少、便溏等。舌淡, 苔薄白。 (五)血热肠燥证:血分热盛, 耗伤阴液,肠道失濡,以发热口渴,面赤 烦躁,大便干燥,秘结甚或便血。舌红绛,少津,脉细数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便血 1.观察出血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若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加快、血压下降、头晕、心慌等,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宜缓慢,避免剧烈活动。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 (二)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强度、伴随症状和持续时间。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采用放松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的音乐。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承山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肛门、直肠、神门等穴。 6.遵医嘱中药熏洗。 (三)肿物脱出

1.观察脱出物的大小、颜色,脱出的痔核表面有无糜烂、分泌物、坏死。 2.急性发作期宜采取侧卧位休息。 3.出现痔核轻微脱出时,指导患者手指涂抹润滑油,轻轻将其回纳,回纳后平卧休息20分钟;如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4.遵医嘱中药熏洗。 5.遵医嘱中药外敷。 (四)便秘 1.观察排便的频次。 2.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天枢、胃俞、足三里、中脘、支沟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直肠、大肠、脾、胃、皮质下等穴。 6.遵医嘱刮痧:刮背脊部膀胱经腰骶段,大肠俞刮至出痧;刮督脉腰阳关至长强至潮红或至出痧;刮肚脐两侧天枢、大横穴至出痧。 (五)肛周潮湿瘙痒 1.指导患者穿宽松清洁内衣,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指导患者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勿抓挠瘙痒部位。 3.遵医嘱中药熏洗。 4.遵医嘱中药外敷。 (六)腹胀 1.指导患者勿食生冷之品,冬季可将水果加热后食用。 2.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 3.注意腹部保暖。 4.术前灌肠,宜用温盐水。 (七)肛门坠胀 1.指导患者正确排便,避免排便时间过久。 2.指导患者便后用手轻托肛门部20分钟。 3.避免久坐久站,过度活动。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护理部)

2015年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院在2014年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开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2个,开展中医护方案数13个,各科室每月按时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汇总上报,现总结如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 内儿科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期)、胃脘痛(慢性胃炎)、消渴病(2 型糖尿病)、肺癌、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呕吐(急性胃炎)、肺胀(慢阻肺稳定期)、尫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面瘫病(面神经炎)、混合痔、胆胀(胆囊炎)、臁疮(下肢溃疡) 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科 室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 内儿科 艾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药泡脚、雷火灸、穴位埋线、中药药熨、穴位注射。 外 科 中药烫疗、穴位按摩、拔罐、艾灸、贴药法、涂药法 3.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健康指导,综合治 疗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4.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科 室 方案名称 开展中医护理方案 病例数次 (人次) 护理效果(%) 好 较好 一般 差 内儿科 胃脘痛 12 7 2 3 0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36 24 10 2 0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5 3 2 0 0 喘症 1 0 0 1 0 胸痹心痛 3 0 2 0 0 消渴症 9 4 2 2 0 积聚 2 2 0 0 0 尫痹 1 1 0 0 0 外 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4 17 6 1 0 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25 2 7 1 面瘫病(面神经炎) 4 4 0 0 0 痔(混合痔)

消渴病痹症中医护理方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气虚血瘀证:肢体麻木,如有蚁行感,肢末时痛,多呈刺痛,下肢为主,入夜痛甚;气短乏力,神疲倦怠,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薄白。 (二)阴虚血瘀证:肢体麻木,腿足挛急,酸胀疼痛,或小腿抽搐,夜间为甚,或灼热疼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不欲饮,便秘,舌质嫩红或淡红,苔花剥少津。 (三)寒凝血瘀证:肢体麻木不仁,四末冷痛,得温痛减,遇寒痛增,下肢为著,入夜更甚;神疲乏力,畏寒怕冷,尿清便溏,或尿少浮肿,舌质淡暗或有瘀点,苔白滑。 (四)痰瘀阻络证:肢体麻木不止,常有定处,足如踩棉,肢体困倦,头重如裹,昏蒙不清,体多肥胖,口粘乏味,胸闷纳呆,腹胀不适,大便粘滞。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厚腻。 (五)肝肾亏虚证:肢体痿软无力,肌肉萎缩,甚者萎废不用,腰膝酸软,阳痿不举,骨松齿摇,头晕耳鸣,舌质淡,少苔或无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肢体麻木、挛急、疼痛 1.观察四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的变化、有无破溃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观察疼痛发作的时间、性质、程度。 3.注意肢体及足部保暖,做好足部护理,预防足部溃疡及压疮的发生。 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治疗。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内分泌、脾、腰、足等穴。 6.遵医嘱足部中药泡洗,药液温度38~40℃,防止烫伤。 7.遵医嘱双下肢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8.遵医嘱穴位贴敷,取涌泉等穴。 9.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足三里、地机、太溪、涌泉等穴。 10.遵医嘱艾灸,取地机、委中等穴。 (二)肢体痿软无力 1.起居有时,避免劳累,卧床休息为主。 2.根据病情指导并协助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3.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防止跌倒。 4.遵医嘱艾灸,取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肾俞、脾俞、足三里等穴。 (三)腰膝酸软 1.遵医嘱监测血糖,观察有无低血糖发生。 2.遵医嘱艾灸,取肾俞、神阙、气海、关元、三阴交等穴。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气海、关元、委中、涌泉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皮质下、内分泌、脾、胰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活血化瘀类药一般饭后服;气虚血瘀、寒凝血瘀者偏热服;痰瘀阻络者宜温凉服;肝肾亏虚者宜温服(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用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中医护理实施方案

年中医护理方案

————————————————————————————————作者:————————————————————————————————日期: 2

富源县中医医院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结合云南省二级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实施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底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5年1月—2015年2月,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培训,充分认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中医护理方案”活动,对护理人员通过组织学习掌握各科优势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理论及抽问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年3月—2015年11月,护理人员通过科室组织学习能掌握我院单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通过分阶段检

查和考核及时总结开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创建活动的经验和成效,并提出改进措施,奖惩分明,提高工作积极性,使临床中医护理服务进一步规范,病人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年12月1日—2015年12月31日落实实施“护理部中医护理方案”,通过分全年的检查和考核及时总结开展“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创建活动的经验和成效,并提出改进措施。使大家积极掌握各科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继续完善“中医护理方案”活动,并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辩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实到实处。 (二)成立中医护理方案实施领导小组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_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百会、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梁门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穴。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五)便秘

肠结中医护理方案审批稿

肠结中医护理方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肠结(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热结腑实 腹痛突发,疼痛剧烈而拒按,肠鸣有声,呕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闭结,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数。 2、寒邪直中 突然腹中绞痛,可触及包块,疼痛拒按,恶寒,面色青冷,舌质淡而暗、苔白润,脉沉紧。 3、虫积阻结 腹痛时作时止,面黄肌瘦,或颜面有白色虫斑,突发腹中剧痛,痛在脐周,按之有块,呕吐食物或清水,苔白,脉弦。 4、血淤气滞 腹部持续疼痛,胀气较甚,或痛处固定不移,痛而拒按,呕吐,大便闭,舌质紫暗、苔白或黄,脉弦细。 二、常见症状 (一)腹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恶心、呕吐 1、观察呕吐的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治疗,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协助病人去适宜体位,清醒且为一般呕吐者,可协助坐起,并轻拍背部,促使胃内容物吐出。如为重症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4、及时清除呕吐物,以免引起恶性刺激。指导病人缓慢深呼吸,减轻或控制症状。 5、遵医嘱补液治疗,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6、做好情志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7、针刺或按摩内关、中脘等穴以缓解症状。 (三)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按照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的通知(川中医药发[2014]6 号)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4 年底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 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8.5 —2014.8.31 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4.9.1 —2014.12.31 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1.1 —2015.1.15 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成员: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 成员:职责: 1、指导科室实施相关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痞结型:腹痛阵作,痛无定处,叩之如鼓,伴有肠鸣音亢进,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或持续性胀痛,腹稍胀,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腹软,无腹膜刺激征,舌苔白薄,脉弦细。 (二)瘀结型:腹痛剧烈,痛有定处,腹胀明显,可见明显肠型,腹痛有定位的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可扪及腹冶痛性包块,肠鸣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或金属音,伴有胸闷,气促,呕吐,无大便无排气,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甚或绛紫,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三)疽结型:脘腹胀痛,痞满,腹如鼓,全腹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剧烈,有呕血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全身情况差,伴发热自汗,四肢厥冷,口干舌燥,苔黄腻或燥,脉细数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痛腹胀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使患者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 3.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 4.遵医嘱放置胃肠减压引流管,并使其固定、通畅。 5.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和引流量。发现血性引流液时,应报告医师。 6.肠梗阻为缓解前禁食水。 7.胃肠减压抽出积聚在梗阻上端的气体和液体,降低肠内张力,有利于改善肠壁血循环, 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对于需要手术者也是一种良好的术前准备。 8.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 (二)排气排便停止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有无排气、排便以及大便的性状。 3.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多不再排便排气。高位梗阻与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则例外,可有 少量排便。 4.中药灌肠: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肥皂水灌肠,促进肠蠕动。 (三)呕吐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避免寒冷或空气干燥等减少环境的不良刺激。 2.密切观察呕吐发生的时间、次数以及呕吐物的量、色、气味、性状。 3.遵医嘱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4.早期呕吐为反射性,吐出物为食物或胃液,进食即吐。后期为反流性。呕吐频率与吐出 物随梗阻部位高低而有所不同。梗阻部位愈高,呕吐出现愈早、愈频繁,吐出物少、多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低位梗阻时呕吐出现迟、次数少、吐出物多、可为粪性。结直肠梗阻很晚才出现呕吐。麻痹性肠梗阻呈溢出性呕吐。 5.每日清洁口腔2次,保持空腔卫生,有助于预防口腔感染等。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最新资料推荐------------------------------------------------------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臁疮(下肢溃疡) 中医护理方案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湿热毒蕴证: 疮周有痒痛,疮面腐肉较多,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灼热,可伴发热,大便秘结,夜难入寐。 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二)湿热瘀阻证: 疮面腐肉未完全脱尽,脓水淋漓,大便秘结。 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 (三)气虚血瘀证: 疮面腐肉已尽,新肌难生或不生,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 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发热 1. 发热者限制患者活动,宜卧床休息。 病室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出汗较多者及时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3. 鼓励患者多饮水约 1500ml/天,可用菊花、金银花泡水代茶饮,以清热解毒。 饮食易消化,均衡营养,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牛 1 / 12

奶、瘦肉等。 忌食海腥发物及辛辣刺激、助火食品,如牛羊肉、海鱼、虾、蟹、葱、蒜、辣椒等。 (二)疮面腐肉未脱 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2. 卧床时适当抬高患肢 15~30 ,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 根据医嘱,疮面脓腐较多难以清疮者,外敷提脓祛腐药物或油膏,如逐腐祛瘀胶囊、红油膏等;渗出较多者,予清热解毒利湿收敛的中药煎液湿敷患处,如黄连、马齿苋、土槿皮等,外用油膏贴敷。 4. 疮周红肿灼热明显者,遵医嘱予清热解毒消肿油膏贴敷,如金黄膏等,观察有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5. 脓水多而臭秽,引流通畅者,遵医嘱予中药熏蒸局部疮面,每日 1 次。 6. 保持疮周皮肤清洁干燥,敷料渗出较多者及时更换。 (三)疮面新肌不生 1. 根据医嘱,疮面较干燥者,予补虚活血生肌中药油膏贴敷,如橡皮生肌膏;新生肉芽及上皮生长缓慢者,予补虚活血通络生肌中药煎剂湿敷,如黄芪水煎液等。 2. 新肌难生或不生者,遵医嘱予中药熏蒸、艾灸疮面,每日 1 次。 3. 疮面无渗出,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者,适当延长换药间隔时间。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 方案

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脾肾阳虚证:腹胀隐痛,久泻不止,大便夹血,血色黯淡,或腹部肿块,面色萎黄,四肢不温。舌质淡胖,苔薄白。 (二)肝肾阴虚证:腹胀痛,大便形状细扁,或带粘液脓血或便干,腰膝酸软,失眠,口干咽燥,烦躁易怒,头昏耳鸣,口苦,肋胁胀痛,五心烦热。舌红少苔。 (三)气血两亏证:体瘦腹满、面色苍白、肌肤甲错,食少乏力、神疲乏力,头昏心悸。舌质淡,苔薄白。 (四)痰湿内停证: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部阵痛。舌质红或紫暗,苔腻。 (五)瘀毒内结证:面色黯滞,腹痛固定不移,大便脓血,血色紫暗,口唇黯紫,或舌有瘀斑,或固定痛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大肠俞、肺俞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脾、胃、交感、皮质下等穴。 4.遵医嘱肛管排气或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取神阙、大肠俞、内关、脾俞、胃俞、肺俞等穴。 6.遵医嘱艾灸,取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二)腹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二便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如出现腹痛剧烈、痛处拒按、冷汗淋漓、四肢不温、呕吐不止等症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2.协助取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 3.遵医嘱穴位注射,取双侧足三里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大肠、小肠、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外敷。 (三)腹泻 1.观察排便次数、量、性质及有无里急后重感,有无诱发因素。 2.遵医嘱艾灸,取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内关、足三里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 (四)粘液血便 1.观察大便性质、出血程度、排便时间。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诊疗方案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朱文锋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自觉心悸,或快速,或跳动过重,或突发突止。呈阵发性,可伴胸闷不适,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老年人心房颤动诊治中国专家建议(2011)》(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2011年)。 (1)临床特点:指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48 小时,多为自限性。 (2)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律心电图和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电图。 ②动态心电图:可见窦性心律心电图和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电图。 ③超声心动图:可见心房扩大、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等。 (二)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口干烦躁。舌红少苔,脉细数或促。 2.心虚胆怯证:心悸怔忡,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而促。 3.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脉滑而促。 4.气虚血瘀证:心悸怔仲,气短乏力,胸闷心痛阵发,面色淡白,或面唇紫暗。舌质暗淡或有瘀斑,脉促或结代。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复脉安神。 推荐方药:炙甘草汤加减。炙甘草、生姜、桂枝、太子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麻子仁、大枣、柏子仁、莲子心等。 中成药:生脉饮、稳心颗粒等。 2.心虚胆怯证 治法:益气养心,安神定悸。 推荐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生龙骨、生牡蛎、紫石英、琥珀粉、合欢皮、酸枣仁、远志、茯神、茯苓、白术、石菖蒲、麦冬等。 3.痰热内扰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肠结中医护理方案汇总

肠结(肠梗阻)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1、热结腑实 腹痛突发,疼痛剧烈而拒按,肠鸣有声,呕吐食物,口干口苦,大便闭结,苔黄腻,脉洪大或滑数。 2、寒邪直中 突然腹中绞痛,可触及包块,疼痛拒按,恶寒,面色青冷,舌质淡而暗、苔白润,脉沉紧。 3、虫积阻结 腹痛时作时止,面黄肌瘦,或颜面有白色虫斑,突发腹中剧痛,痛在脐周,按之有块,呕吐食物或清水,苔白,脉弦。 4、血淤气滞 腹部持续疼痛,胀气较甚,或痛处固定不移,痛而拒按,呕吐,大便闭,舌质紫暗、苔白或黄,脉弦细。 二、常见症状 (一)腹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总结疼痛发作规律。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注意防寒保暖。 3.指导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

放松、听舒缓音乐等,以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神门等穴。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脾俞、胃俞等穴。 (二)、恶心、呕吐 1、观察呕吐的性质、次数及呕吐物的性状、颜色、气味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治疗,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3、协助病人去适宜体位,清醒且为一般呕吐者,可协助坐起,并轻拍背部,促使胃内容物吐出。如为重症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保持口腔卫生。 4、及时清除呕吐物,以免引起恶性刺激。指导病人缓慢深呼吸,减轻或控制症状。 5、遵医嘱补液治疗,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6、做好情志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7、针刺或按摩内关、中脘等穴以缓解症状。 (三)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排便、排气情况及伴随症状。 2.患者宜卧床休息,给予半坐卧位。鼓励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遵医嘱给予肛管排气,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4.遵医嘱中药外敷,保留时间6~8小时。 5.遵医嘱艾灸,取中脘、肝俞等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