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城市建设史笔记

外国城市建设史笔记

外国城市建设史笔记
外国城市建设史笔记

外国城市建设史

引言?城市的概念

1、城与市及城市

城——防御城墙

市——交易场所

城市的经济性质不同于农村居民点

2、定义的原则

国外学者定义

(1)功能原则定义的城市

·一定规模的稳定的人口

·可识别的街道空间和居住工作场所

·典型的城市功能(市场、行政、军事、宗教等)

(2)多样性、阶级分化原则定义的城市

·当时当地的经济中心

定义城市的原则:规模、永久性的建筑、基础设施、聚集的居民点、政治文化功能

3、相关学科的解释

(1)经济地理学

·地域上的分工产生了生产职能分工

(2)社会学

·城市是一个很大的社会综合体

(3)经济学

·人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集中

(4)生态学

·人工建造的聚集场所

(5)城市管理学和政治学

·城市是一项公共事业

(6)城市生态学

·包括人、住房、道路及其他设施在内的有机整体

4、字源学的解释

“邑”、“廊”、“城”、“市”等

5、城市的定义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为主要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置设立的市和镇。

城乡规划法中的城市:建置镇、县级市、地级市、直辖市

6、城市的条件

聚集性:一定的人口密度

经济性:二、三产业为主,非农业人口比重大

社会性:社会综合实体

7、城市的特征

(1)以人为主体

(2)高度集中

(3)中心作用

(4)多样性与复杂性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第一章城市的起源

?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

?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

?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

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

显示社会等级

辟邪与占卜盛行

?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陶器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出现

?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一、社会背景

1、历史沿革

BC.4000原始社会过渡奴隶社会

BC.3500上下埃及

BC.3200第一(MENES)王朝

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晚期四个历史时期

2、地理地质与气候

上埃及:丘陵、峡谷(多石、石灰石为主)

下埃及:平原(多芦苇、粘土、缺石)

缺雨、气候炎热、尼罗河是水运通道

3、宗教信仰

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

自然神崇拜→皇帝崇拜,政教合一

生者之城简单,死者之城永恒

4、建造水平

天文学、数学、测量学、几何学、工程机械发达

二、城市概况

1、孟菲斯古城

·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

2、卡洪城(卡宏城)

·中王国时期

·长方形,砖砌城墙

·东西分区,南北分阶层

3、底比斯城

·中王国时期首都

·分置尼罗河两岸

·南北中轴线,神庙位于城中,凿岩为陵

4、阿玛纳城

·新王朝时期首都

·带型城市,沿尼罗河布置

·棋盘式道路格局,北(平民)中(皇帝)南(官吏)分三区

三、城市建设成就

1、因地制宜选择城市建设用地

2、最早的城市分区(阶级分化所致)

3、棋盘式道路格局

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第三章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

一、古西亚文明概况

1、历史沿革

古巴比伦(B.C.19C)

埃及和亚述(B.C.16C)

新巴比伦(B.C.7C-B.C.6C)

波斯和马其顿(B.C.4C)

2、宗教信仰

(1)两河流域

多神教

天体崇拜(山岳台)与国王崇拜(宫殿)相结合

(2)波斯高原

露天拜火

3、成就

天文学、数学、雕刻

二、城市概况

1、乌尔城

·B.C.2100-

B.C.2000建成

·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

·分区明显

·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

·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

2、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

·B.C.3000建巴比伦城

·B.C.650建新巴比伦城

·跨河两岸

·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

第四章古希腊的城市

一、自然与文化背景

1、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

2、多岛多山、盛产大理石、适宜建筑发展

土地不富饶,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

3、多神教、人本主义、神人同形同性

4、五个历史时期:爱琴文化时期

荷马文化时期

古风文化时期

古典文化时期

希腊化时期

5、城邦制国家——奴隶制下的民主政治

6、继之以马其顿帝国

二、古希腊城市建设概况

1、城市:规模5000-17000人

方格网布局(米利都、亚历山大城)

2、广场

·周边柱廊围合

·尺度宜人

·中心在端部

·讲究铺地的材料形式和质感

·不规则的布置(依地形而作,行为过程模拟)

三、克里特-迈锡尼时期的古希腊城市建设

1、克里特

?商业繁盛,有高尼亚城、摩里亚城、费斯塔城?围绕高地上的防守据点或宫殿而形成,平面不规则?街道弯曲,住宅拥挤,无城墙

?居民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按职业分区聚居

2、迈锡尼

?建立于公元前2000年后半叶

?卫城为城市核心

?城门、城墙坚固,防御性强

四、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

1、社会历史背景

B.C.594 梭伦变法 - 发展生产和对外贸易

柏拉图《理想国》 - 理想城市

亚里士多德《政治篇》 - 探讨社会、人口和城邦古典时期城邦的四大发展动因

·唯物论

·奴隶制民主

·科技发展

·没有宗教特权阶层阻挠

2、圣地建筑群

·利用地形灵活构图

·以神庙为构图中心

·考虑视线变化

·实例:阿波罗圣地

3、卫城

·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

·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

·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以防御为目的

卫城——圣地建筑群

氏族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宗教纪念性场所

防御性为主公共活动为主

位于高地或山顶与地形和自然景观相结合

同自然环境不协调空间构图比较活泼,考虑观赏需要

4、雅典城

·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

·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

·广场无定形,建筑群排列因地制宜,社会功能齐全

·街道曲折狭窄,结合地形自发形成

·建筑类型丰富

·居住平等,街坊呈方格型,贫富混居

5、雅典卫城

·雅典全盛时期纪念碑

·历经40年建成

·名为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公众活动场所

·布局自由灵活,顺应观景需要

·设施平民化

五、希波丹姆规划形式

1、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

·几何形,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中心广场靠一侧,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数学比例和谐

·城市分区:圣地、公共中心区、私宅

私宅分:工匠、农民和城邦卫士、

公职人员

·希波丹姆:城市规划之父

2、实践:米利都、普南城、庇拉伊斯、塞利伊城

米利都:

?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

?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路网为棋盘式。

?中心开敞空间呈“L”形

?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面街坊面积较小

?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

3、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影响

积极:

·几何化、程序化、典雅的规划形式满足了大规模城市建设中简便化的要求;

·确立了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理想

消极:

·使规划从“杂乱”、有机走向典雅、呆板,甚至为了形式美而不顾自然地形

·对城市活力及城市发展产生限制

六、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

1、特点

·城市中心由卫城变为广场

·规划布局规整划一,严格遵循几何和数学规律和秩序

·广场周边设敞廊,形象完整

·利用层高及建筑体系突出建筑主体性

·环境卫生状况较好

2、实例:

普南城

·城市面积小

·建于4个不同高程的台地上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发展:由单纯棋盘式发展为注重道路与建筑与环境协调亚历山大城

·古代世界最大的城市

·古代最大的藏书机构

·世界上最早的灯塔

第五章古罗马的城市

一、历史文化背景

1、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奴隶众多

2、领土广袤,商品经济、自由贸易

3、军事强权统治,自由民主生活

4、三个历史时期:伊特鲁尼亚时期

罗马共和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5、分裂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

西罗马帝国

二、古罗马城市建设概况

1、建设特征:

?强力改造地形

?为军事和运输需要的道路、桥梁、城墙比较发达

?剧场、浴室、斗兽场等世俗性建筑占主导

?纪念性建筑物、构筑物盛行

?公共设施众多,公共生活对罗马精神的铸造影响深远

2、城市类型

政治中心:罗马、亚历山大

商港:巴尔米拉

军事要塞:提姆加德

休养城市:庞贝

3、城市规模

人口一般 2.5 – 5 万,罗马(A.D.1C 时 150 万)

街区公寓通常3、4层

4、市政设施

(1)道路

(2)供水系统

三、伊特鲁尼亚时期的城市建设

1、选择高地建城,先修城墙,有统一的计划

2、力求体现宗教思想

3、城市分区明确

4、街坊内围绕内院造房子

四、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1、主要兴建:军事、运输、娱乐、大型市政和商业设施

2、罗马营寨城

·正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具有方正的城墙

·中间十字交叉道路通向城门

·道路交叉处建有神庙

·以提姆加德为代表

3、罗马城与罗马共和广场

·公元753年奠基,自发形成,无统一合理规划

·以七丘为中心

·中央广场群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中心,市民公共活动场所

·具有用水系统、城墙

4、庞贝城

·始建于公元前4世纪左右,维苏威火山爆发淹没

·原为营寨城,后为休养城市

·不规则卵形

·城市布局以火山为走向,主要街道走向和主要建筑轴线基本朝向维苏威火山

·中心广场位于城西南角,建筑物类型丰富

·住房为1层或2层,房屋围绕天井

五、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1、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时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

2、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

·城市总体布局零乱,建设成就集中在中心区

·古罗马输水管,11条

·公共建筑规模宏大

·逐步完善的帝国广场

·公寓建筑众多,层数较高

·街道宽度规定

3、帝国广场群

·纪念性场地,非公共活动中心

·选址不与自然环境相呼应,也不与等高线相配合

·由建筑来组织空间,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较少注意个体建筑,较多注意整体设计·广场形式由共和时期的开敞转为封闭,自由转为严整

·帝国广场以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为主体

4、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大型群落——阿德良离宫

5、凯旋门

·与列柱街、广场、交叉路口相结合

·常位于广场入口,体量足够高大,以便通过队列

六、《建筑十书》

·公元1世纪时的论文集

·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城市选址

·建筑物选址

·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

·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

第二篇?中古的城市

第六章?西欧中世纪城市

一、西欧中世纪封建社会概况

1、中世纪初期(5-9世纪):城市衰落

2、9-10世纪:城市兴起,始于意大利

3、12-13世纪:城市繁荣,成为商业中心

二、西欧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

1、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型

2、城市选址与发展

·易守难攻之处

·后期突破城墙发展

3、道路以环状和放射状为主,后期也有方格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形成放射环状路网

4、教堂建筑与广场占据城市中心,广场采取封闭构图

5、分为若干教区,住宅与手工作坊或店铺相结合

6、丰富的城市景观,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水面和自然景色,具有亲切感

7、弯曲的街道既挡冬风、防夏晒,又有多变的视觉效果

8、城市空间特色

·封闭、防御性强

·密度高、街道狭窄

·中心感强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协调

·例:法国卡尔卡松城

三、中世纪意大利城市

1、概况

·西罗马帝国的防御性据点→工商业城镇

·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建筑

·城市共和国

·教堂高塔——城市独立纪念碑

·例:佛罗伦萨、威尼斯、锡耶纳、热那亚、比萨

2、锡耶纳

·山城

·坎波广场

四、法兰西城市

1、王权和封建领主的斗争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2、中世纪的巴黎

·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

·多次扩建

·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

3、圣米歇尔山城

·典型的城堡型城市

第七章?拜占庭和中古俄罗斯城市

一、社会概况

1、公元5-6世纪强大的拜占庭帝国

2、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较少教会垄断,哲学和神学分离

·结合了东方文化和西方古典文化

3、罗斯人的崛起和(16世纪中叶)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二、拜占庭的城市建设

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金桥

·拜占庭时期的宗教建筑——连续穹顶下的巨大室内空间

·圣索菲亚大教堂——东正教中心教堂

·三面环水的城市和防御城墙,中心区仿古罗马七丘

·优美的沿海景观和城市轮廓线

三、俄罗斯的城市建设

1、公元10-13世纪前后已有相当繁荣的大城市

2、依托封建势力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世袭城市

3、摆脱蒙古人的统治后形成的以莫斯科为首都的沙皇制多民族国家

4、克里姆林建筑群

·音译,意“内城”,城市中心设防的区域

·由宫殿、教堂、塔楼、防御设施组成

第八章?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城市

一、文艺复兴——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

1、东风西渐,拜占庭文化中的人文主义影响

2、新兴阶级的要求

3、新大陆发现,航海、贸易、科技和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

4、文化在大众中传播,反对封建、神学、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5、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二、历史沿革

1、早期,以佛罗伦萨为代表,15世纪

2、盛期,以罗马为代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

3、晚期,以威尼斯和热那亚为代表,16世纪中期和末期

4、巴洛克时期,17世纪以后

三、建筑理论与建设活动

1、思想解放,全面繁荣

2、阿尔伯蒂《论建筑》、费拉锐特《理想的城市》、斯卡莫齐“理想城市方案”Ideal City ·1450年著述《论建筑》

·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

·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

·已出现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

3、建设活动的特点

·科学合理化的设想,实施少

·改建活动由细节开始,逐步扩大到环境

·大型世俗建筑取代宗教建筑成为城市主要景观

四、城市改建

1、佛罗伦萨

·主教堂

·西格诺里亚广场

·大卫像

2、威尼斯

·水城、雾城、商城

·欧洲客厅——圣马可广场

·文艺复兴晚期艺术中心

广场构成:主广场、次广场、小广场

三个梯形的复合

艺术特色

重复使用梯形,增加了视觉效果和趣味性

由一组秀丽、欢快、富有韵律感和个性的建筑组成,单体建筑质量高

空间组合精巧、丰富,层次繁多

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比例尺度宜人

新老建筑配合的典范

3、罗马

·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17世纪伯尼尼,强调轴线和城市入口、强调喷泉、方尖碑和单体量教堂的景观设计、放射式道路广场、强调纪念性与强权感

·市政广场:轴线对称、锐角梯形透视、雕像设置巧妙、建筑立面分段式处理

五、广场建设

形式多、类型多、有生气

1、类型

综合性广场

纪念性广场

装饰性广场

交通性广场

休闲性广场

2、形式

长方形

梯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规则形

复合形

3、广场与雕塑的关系

4、安农齐阿广场

伯努乃列斯基

早期文艺复兴的典型

三面柱廊

5、罗马市政广场(卡比多山广场)

6、圣马可广场

7、纳沃那广场

四河喷泉(伯尼尼)、海神喷泉、摩尔人喷泉(伯尼尼)

圣阿格尼丝教堂(波洛米尼)

六、园林建设

类型:

文艺复兴早期:美第奇式

文艺复兴中期:台地式

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式

特点:

·绿化与装饰为主,建筑较少

·雕塑多

·喷泉、瀑布多

·几何性强,人工性强

·自然环境与人工造型的结合

第九章?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一、时代背景

1、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时期

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2、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唯理主义思潮的产物

·强调理性、永恒、高贵、有秩序

·明确结构上的主从关系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

二、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

·改造和兴建大型公共建筑,以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市政桥梁设施

·大量的贵族府第

·兴建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歌功颂德

·形成巴黎城市中轴线

·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

三、法国的广场园林建设与凡尔赛宫建设

1、系统规划建设,此时期的代表

·路易十四广场

·协和广场

2、最重要的王权纪念碑——凡尔赛宫

·巴黎西南郊外,国王猎庄发展而来

·放射形大道,巨大的体量

·凡尔赛宫花园:对称布局,放射形道路,几何形式构图,自然森林,精美雕塑小品3、园林建设

·枫丹白露宫园

·凡尔赛宫

·维康宫园

第三篇?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城市

第十章?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欧洲的旧城改建

一、社会背景

1、动因——宗教改革运动和农民战争

2、序幕——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共和国

3、标志——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89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4、成果——生产和科技大发展,导致城市的巨大变化

5、影响——1760-1860前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导致的

城市近代化

表现:人口城市化

改变生产力布局

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资本和科技高度集中

不断产生新的工业区和新城市

6、问题与矛盾

人口暴增,居住环境恶化

城市结构改变造成混乱

刺激商贸使空前繁荣

社会两极分化严重

交通恶化

环境污染

高速发展导致环境艺术品质低下

7、解决方案

城市分散

城市集中

二、英国的旧城改建

1、大火带来的机遇——克里斯托弗·仑的伦敦改建计划

·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

·古典主义 + 法国园林的设计手法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

·宗教建筑弱化,城市经济功能强化

·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制

·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2、纳什改建计划

·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定

·改善城市整体风貌

·建设摄政公园

·温泉疗养城市巴思(Bath)

·伍德(John Wood)父子设计的王家新月

3、英国的园林建设

·1730年的园林设计革命——自由、变化、自然

·三个时期:

庄园园林化

画意式

园艺派

·中国的山水园林 + 英国的浪漫手法——英华式庭院

·城市公园运动,自然保护意识

三、法国巴黎的改建

1、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巴黎改建

·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

·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

2、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巴黎改建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颂扬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胜利

·里沃利大街改建

·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

·广场建设与城市纪念物——凯旋门、纪功柱

3、拿破仑第三时期的巴黎改建

(1)概况

·1853,欧斯曼

·目的:

装点帝国首都

从市中心迁出贫民

拓宽道路,疏导城市交通

(2)主要内容

·道路系统:环形放射

·将市中心分散成二十个区中心,交通方便,便于军队调动·林荫大道、中央公园、

绿化带——点线面结合

·整齐与高标准的建筑

·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

(3)实施效果

·城市美学大为改观

·未能解决城市有机发展问题

贫民窟不可遏制

第十一章?近代亚非拉殖民城市和美国新建大城市

一、近代亚非拉殖民城市的特征

1、城市平面简单,一般为方格网路网

·便于城市发展

·未建立三度空间的概念

2、对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等都无科学预测

二、美国的方格网城市

39.1%的国土国有

华盛顿朗方规划

·中心为三角型放射布局:国会、白宫、最高法院

·规划人口80万——英明的预测

·规划思路受巴黎和凡尔赛影响

纽约

·南北155条街,东西12条大道

·预留军事用地——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

·优点:城市环境整齐

商业价值高

·缺点:功能分区不明确

停车难

第十二章?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1、起源

·16世纪,莫尔提出的乌托邦(Utopie)

·乌托邦的内容:

城市不大,相距不远,不能远离农村,亦工亦农

城内有公共食堂、医院、仓库,街道宽60米

2、傅立叶“法朗吉”

·思想基础——人性论

·傅立叶在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社会制度

·人数 1500-2000

·产业形态:以农业为主,兼少量轻工业

·城市形态:凡尔赛宫布局

中央设公共场所

街道不露天

3、欧文“新协和村”

·人数 300-2000

·经济形态:土地公有,财产共有,劳动成果平均分配

自给自足,计划经济

·城市形态:正方形或长方形布局,中央有长方形大院

·实践:美国印第安那州

4、空想社会主义城市设想的意义

·将城市建设和经济制度联系起来,从更为广阔的社会改革

的角度思考,给整个现代运动以直接推动力

·主张城市规模不要太大,接近乡村,促进城乡结合,以消除城市中各种弊端,具有启发性

·重视城市居民的公共生活和集体活动,建立各种公共设施,完善社会福利事业,具有积极意义

二、田园城市

1、概述

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爱奔泽·霍华德提出的城市规划设想

《明日花园城市》1898

2、内容

·城乡结合

·土地集体所有,租金用于城市建设

·城市规模应加以控制,3万人

·城市形态:中央花园、公共设施

6条主干道向外辐射

3、实践

莱其华斯、韦林

·分散的城市,三级网络:中心城——母城——子城

·城市间为农业地

·内部建筑间距大

·规模:母城6万人,子城3万人

4、意义

·试图解决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与理想居住之间的矛盾以及大城市和接触自然之间的矛盾·对城乡关系、城市规模、结构、经济、环境、面貌等方面做了探讨,奠定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础

·现代卫星城市的基础

三、带型城市

西班牙玛塔,1882年,《进步》杂志

·城市带

·宽度500米,长度无限

·高速捷运系统为骨架

四、工业城市

法国建筑师戛涅,1917

·对工业革命原来城市规划设想的集大成之作

·内容:功能分区

最先进的设施与交通

给城市发展留有余地

五、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总结

1、除工业城市、带型城市外,其余对今后发展均考虑不足

2、这些理论虽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时对缓解社会矛盾都有一定的作用和进步意义

3、对解决城市环境、面貌、布局、绿化、交通及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四篇?现代城市

第十三章?二十世纪二次大战前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一、历史背景与阶段划分

1、背景

(1)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性加速

(2)新技术的革命影响

2、阶段

(1)1917-1923年的危机与新建筑运动

(2)1924-1929的相对稳定与兴盛

(3)1929-1939年的活跃与潜在危机

二、20世纪初的城市立法活动

1、1909年——英国《住房和城市规划诸法》

·1848年公共卫生法——政府开始对物质环境进行公共管理

·1890年住宅法——公共干预扩展到消除贫民区和建设新型劳工住宅

·世界范围内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法

·第一次将城市规划纳入法律体系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职能的开端

·不适用于建成区和非城市用地

英国城市规划法律变迁:

·1944年《土地使用的控制》白皮书——确立国家对所有土地

的规划权

·1947年《城乡规划法》——现代规划体系的基础

·1968年《城乡规划法》——发展规划体系,两级制

·1990年《城乡规划法》——现行体系的基础

2、1909年——美国第一个全国城市规划会议

发表了伯纳姆的芝加哥规划方案

·第一份覆盖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

·放射状加同心圆的公路系统

·60英里直径的半圆形林荫道

3、1916年的纽约区划法

·第一部覆盖全部土地的现代区划法规

·建筑物的用途、位置、高度三种规定

·基本立场:任何新的建设都不能对周边已有的土地使用和建设造成不利影响4、德国、瑞典等欧洲国家的规划机构与立法

城市规划是政府管理城市物质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和经常性的职能

三、田园城市实践

1、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其华斯

·翁温、帕克尔设计

·1840公顷

·规划3.5万人,实际1.8万人(1917年)

2、第二座田园城市韦林,1919

·970公顷,规划人口5万

·距伦敦27公里

3、翁温、帕克尔的社会性综合社区——田园城郊

·1905-1909年的伦敦城郊,地铁通达

·居住密度:住宅区设计标准125-150公顷

·城市绿化:林荫大道

4、翁温、帕克尔理论的影响

四、格迪斯的区域规划理论

·苏格兰生物学家,《进化中的城市》1915

·勒普拉:地点、工作、人——社会学三要素

格迪斯:环境、功能、有机体——生物学三要素

·工作方法:调查——分析——规划方案

·城市聚集区,区域规划的思想

五、有机疏散理论

·伊利尔·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1942

·对田园城市理论的延伸

·方便人交往并接近自然

·城市是个有机体

·“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疏散”

·人口与工业岗位相对市中心的疏散

·轻重工业的疏散

·大赫尔辛基规划和半独立城镇

六、未来城市设想

·意大利建筑师

·圣伊利亚《未来主义建筑》1914

·赞美机器、速度、立体、庞大

七、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

·1911年国际竞赛中标方案

·30平方公里/25万人,南政北居

·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形成良好景观

·田园城市,中心政府区+卫星城

·广场、放射道、蛛网路

·华盛顿规划、城市美化运动和花园城市理论影响

·静态视点的方法构想城市空间和景观

·世界上园林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城市绿地占城区总面积的58%,人均绿地面积70.5,仅次于华沙

八、新建筑运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新建筑运动

2、主要思想体系

·重视使用功能

·新材料、新结构、新技术的应用

·重视经济性

·创造时代新风格

·强调建筑空间

3、柯布西耶“明日城市”

·依托新技术、积极的观点---城市集中主义

·1922年《明日的城市》

·1925伏瓦生规划---改建巴黎中心区的畅想曲

·1933年“光辉城市”方案

·城市规划观点:技术改善中心商业区

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

合理分布城市各区的密度

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九、英国的卫星城和田园城市建设

1、概念

1922,翁温,《卫星城市的建设》

大伦敦区域规划理念

2、实践:1930,帕克尔,第三座田园城市的建设,威顿肖维

·10万人

·依靠母城

·公共交通体系

·邻里单位的实践

3、影响:100公里范围内的莫斯科卫星城规划

十、邻里单位

1929年佩里的邻里单位概念

·城市中一个较小的、可被识别的、低层次的单元,存在于居民的住宅与城市之间。

·小学的服务半径、1000户/5000人、交通性道路为界、配套商业服务设施、保持地景、乡土观念

屈普Tripp的划区Precincts理论

·大街坊与新的交通系统、道路分级、高速干道、减少支路与沿街建筑

十一、社区运动

·英国田园城市理论影响下的美国社区运动

·芒福德的地区城市理论

·斯泰恩的汽车交通与大街坊理论

·雷德朋体系

大街坊、分级/尽端式车行体系、完全分离的步行体系、成组团的住宅群

十二、区域规划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区域有中心,中心有等级

·中心地与补充区相适应,补充区以六边形为最佳

·中心地等级体系及空间结构:

按市场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3系统

按交通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4系统

按行政或管理原则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k7系统

芝加哥学派三大经典理论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1923

·五个圈层:中心商务区、过渡区、工人居住区、良好居住区、通勤者区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

·住宅地沿着交通线路延伸

·高租金住宅在湖岸、海岸、河岸、高地分布较广

·高租金住宅地不断向城市外侧扩展

·高级住宅地喜欢聚集在名流住宅周围

·办公楼、银行、商店的移动对高级住宅有吸引作用

·高级住宅地紧密结合交通线路分布

·高房租住宅追随高级住宅地后面延伸

·高房租公寓多建设在市中心附近

·房地产业者与住宅地的发展关系密切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和乌尔曼1945

·有些活动要求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

·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相互接近

·有些活动之间存在对抗或消极影响应当避免同时存在

·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十三、雅典宪章

1、1928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2、1933年雅典宪章

·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

·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便的邻里单位

·城市公共绿地和风景地带

·反对“伟大”、“排场”

·保护名胜古迹和古建筑

·重视城市空间效果

3、意义: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强大的生命力

十四、广亩城市

·1932年,美国建筑师赖特,《正在消失的城市》

·人与自然的和谐

·每户一英亩土地

·依托廉价电力供应和高速交通体系

·城市分散主义思想

十五、带形城市和城市指状发展

·源自马塔的带形城市理论

·控制城市宽度,划分连续平行带

·可无限延伸

·哥本哈根“指状规划”

十六、20世纪30年代的莫斯科规划

·保存历史城市基本格局,整顿街道和广场系统,改造莫斯科

·禁止新工业企业

·扩大城市规模到500平方公里

·外围森林绿带和楔形绿地

·先进的交通体系:庞大的地铁和电气化郊区铁路

·开辟水源,建设港口城市

·注重城市艺术,结合古典艺术和新建筑

第十四章?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一、社会概况

·战争破坏:恢复生产,解决房荒,重建城市

·人为弊端:悲观论调种种

二、英国的战后重建

1、大伦敦规划

巴罗报告

大伦敦规划

·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

·需要疏散到伦敦外围的人口总数达100余万

·单中心,同心圆,放射 + 环路,增加绿化

·伦敦郡40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

内圈:降低建筑和人口密度,改善内城功能

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

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业基地

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

·1946年《新城法》,卫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

·问题:疏解不力、不便

解决办法:60年代设立城市长廊和反磁力中心城市

三、法国的战后重建

1、勒·哈弗的重建

·受戛涅工业城市的思想直接思想

·工业化——模数制

·古典的构图手法:十字干道、中心广场、标志建筑

·简单平淡

2、柯氏居住单位

·城市——居住综合体

·马赛公寓:17层,334户的大型试验场

第十五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

城市规划和建设

一、五十年代的城市恢复与建设概况

二、五十年代的城市化与郊区化运动

1、城市人口增加,第三产业发展及城市外围化

2、基于现代交通通讯手段的郊区化

3、大城市地区

城市集聚区

城市群

三、五十年代的新城建设

1、英国新城

·1946年《新城法》与1947年《城乡规划法》

·生活与工作平衡、独立自主的新城

2、新城建设历程

·1946年,制定“新城法”,规划了1946~1949年在大伦敦周围设置8个具有独立性的卫星城,一共可安置50万人。

·1952年,“城镇开发法”正式颁布,又在大伦敦周围规划了20座旧城的改扩建,一共可安置40万人。

·20世纪60年代,伦敦又进一步提出了大伦敦发展规划,第三代新城开始出现。

·20世纪70年代,伴随英国总人口数量趋于稳定以及既有城市内部问题的凸显,采用建设新城的方法来解决大城市问题的规划方针开始受到质疑。

外国城市建设史论述题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的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上的主从关系---王权至上!国王万岁!。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 兴建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法国巴黎的改建。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拿破仑帝国时期: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 大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矛盾60’s以来的总体规划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制。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 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定。 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 ---London Spuare。开放贵 族园林为公园。里琴大街的 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 (里琴公园、克莱森特公 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 立面形象。6731平方公里 /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 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 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 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 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内 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 住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 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 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 地和工业企业。1946年《新 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 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 不便伦敦大火的机遇--克 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 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的客 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 林设计手法。城市主轴线、 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 筑弱化,城市经济职能强 化。失败---忽视现状、地 形和土地所有制。划时代的 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 映。 为什么说唐长安城与宋汴 梁城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封 建社会时期城市建设的两 个阶段?试分析原因。唐长 安城北据龙首源高地,向南 低洼处展开。南为秦岭北为 渭水,唐长安城为新建都 城,由宇文凯规划设计。他 的特点是:方正的平面轮 廓,且规模巨大,历朝历代 城市无法与其媲美,城内功 能分区明确。多重城郭关 系,有宫城、皇城、外城组 成,宫城皇城关系密切,内 外区别明确,防卫能力加 强。宫城居中,且对称布局, 受择中立宫思想的影响,宫 城不再几何中心,但位于中 轴线偏北段,对整个城市其 控制作用,避免市民对皇城 的干扰,严谨的做到沿中轴 线对称,左祖右庙制,经纬 涂式的道路关系,棋盘式道 路,严格的里坊制度,集中 市肆的制度。水系十分完 善,城内有龙首渠,清明渠 均与漕运相接。 宋汴梁城在原汴州的基础 上扩建而来,由州衙改宫 城,州城改都城,由外包一 圈罗城,内外三重城墙,城 内道路系统以宫城为中心 的辐射式路网和方格网结 合的路网系统,大道正对各 门,城内有四条干道,漕运 十分发达。宫城居中心,稍 微偏北。旧的市坊分区州已 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集中设市的历史时期几经 结束。北宋末年车给布满繁 华的街巷,形成了开放的多 功能的街巷空间。专业性分 行业的肆已经出现,基层商 业网点随之出现,里坊制打 破,不同阶级的人杂处,社 会经济发达。 唐长安城是对以前城市建 设的集大成者,达到了很高 的程度。宋汴梁城则开创了 新的一页,是一个里程碑/ 具有划时代意义,影响到以 后各朝的城市建设。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按政治及行政管理意义1、 都城2、地区性封建统治的 中心城市3、一般的府州县 城市 按城市性质职能分类1、手 工业中心城市2国内商业 中心城市3、海外贸易中心 城市4、防卫城堡5、集 镇;;从地区地形特征及城 市形态分类:1、规则形: 方形、圆形2、不规则形: 沿河城镇、山城、双重城、 多重城;;古代城市的特殊 类型 中国古代城市的地区分布 与城址位置 古代城市是在农业居民点 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最初 的城市都是在当时农业发 达的地区形成。秦以后全国 大部分时间为统一,水运发 达,在一些航道的交汇处或 重要渡口,往往形成一些商 业都会 隋唐至北宋,军事政治中心 在关中或中原地区,经济中 心在江淮一带,所以,在大 运河沿线出现了很多城市 元明清时期,同上类似,而 且运河北段也出现了一些 商业城市,比如临清,沧州, 天津 唐末及宋元,国际国内原 因,海上交通发达,沿海也 发展了一些贸易城市。明中 叶以后,受倭寇的侵扰,修 筑了防卫性的卫所城堡,后 来甚至直接海禁。我国虽然 海岸线很长,但沿海贸易却 不发达。都城位置的选择完 全出于政治及军事原因。比 如:汉定都长安,因为长安 位于关中,便于防守,又便 于东出潼关控制中原。唐宋 以来,由于都城人口多,生 活供应问题很大,因此也较 重视经济交通等因素。隋唐 建都西安,但高宗及武则天 时,帝王及政府机构较多时 间在东都洛阳,实因洛阳的 漕运不受三门峡天堑的阻 碍。唐玄宗以后改善漕运, 大部分时间才在长安。有些 都城的选址,还与当时统治 集团的势力范围及根据地 有很大关系,比如东汉刘秀 之迁都洛阳,永乐皇帝之迁 都北京。有些朝代,因统治 范围的扩大,数次迁都,如 北魏。有些都城按照军事政 治的原因选定在某地,但又 不在这个地区原来的城市 建都,一方面由于原来的城 市破坏很大,另一方面则是 由于传统的观念。如在长安 地区:周镐京,秦咸阳,汉 长安,唐长安,都相距不远 而又完全新建。洛阳地区的 周王城,汉魏洛阳,隋唐东 都洛阳,也是类似;北京地 区:金中都与元大都 有少数都城市原来交通便 利的商业都会,原地改建扩 建。北宋开封南宋临安,但 宫城部分肯定要新建。 有些非都城的省业都会,各 代城市的范围及城址不同, 但基本上原地重新扩建,如 扬州。也有个别城市,屡毁 屡建,而且原封不动,如苏 州。古代海港贸易城市较 少,这些城市多在河道的入 海处,沿河发展,实为河口 港。如甬江口的宁波,珠江 口的广州,晋江口的泉州, 黄浦江边的上海(当时船 小,河港已满足要求而且安 全,直接临海的城市很少, 只有一些防御性城市,如蓬 莱,镇海)沿海岸及沿长城 修建的边防城堡,完全是出 于防御要求及设防的军事 体系及建制分布,无经济的 基础和价值,当失去防御作 用后也就废弃。 中国古代城市的道路系统 周代的城市道路以“轨”作 为表示道路的等级和宽度 的基本单位。道路的宽度因 交通量和城市的不同等级 不同宽度不同。主要交通工 具为车。隋唐长安城及洛阳 城,道路系统规划突出了道 路系统的功能,道路两边是 封闭坊里,有坊墙坊门,三 品以上的官吏的府第可以 直接面向城市道路开门。道 路宽度大。宋东京(开封) 的城市道路道路除交通功 能外,两旁还分布各种店 铺,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并 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 宽度变窄。唐长安城的道路 有全市性的主要交通干道, 和一般的划分坊里的城市 干道,在坊内另有道路系 统,这两种道路系统有明显 区别宋东京的道路有主要 交通干道,多为通向城门的 道路。还有繁华的商业街。 元大都及明清北京城的道 路也有明显分工,有通向城 门的主要干道,这些道路的 交叉口或某一段落也集中 一些店铺,另有一些商业较 集中的街。有一些巷和胡 同,是住宅区内部的通道, 一般的小城市的道路可分

外国城市建筑史 复习

16-17学年《外国城市发展史》复习纲要 第一讲古代世界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典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简答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讲古代西方国家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基本内容 2.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主要论述。 3.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典型代表 4.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 5. 罗马营寨城 图释题: 1.罗马帝国广场群 2.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图 3.古希腊广场 简答题: 1.简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关于城市建设的主要论述。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思考题: 1.绘图并分析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点。 2.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希腊——罗马 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中世纪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起源类型。 3. 中世纪西欧城市广场的形态类型及代表。 4.贝纳沃洛归纳的中世纪城市特色, 图释题:

1.佛罗伦萨教堂广场与西格诺利亚广场 2.坎坡广场 思考题: 1.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良好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原因。 第四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文艺复兴时期用理性原则考虑城市规划设计的第一人。 2.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用文艺复兴思想设计出城市蓝图(斯福尔津达)的人。 3.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王国的帕尔马诺瓦的设计师。 4.阿尔伯蒂“理想城市”规划模式特征。 5.文艺复兴建造或扩建的城市的典型特征。 6.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 7.巴洛克的城市规划特征。 8. 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深远影响,城市。 9.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规划的设计师。 10.绝对君权时期的广场典型案例。 11.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 图释题: 1.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 2.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 3.罗马市政广场 4.圣彼得广场 5.圣马可广场 6.协和广场 7.波波洛广场 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 2.简述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特征。 思考题: 1.巴洛克的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第五讲近代西方的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工业革命后,各国政府采取消除城市环境卫生弊端的措施、法令。 2. 拿破仑第三时期巴黎改建计划的规划师。

城乡规划外国城市建设史考研题目及其答案总结分析

外国城市建设史题目及答案总结 第二章:1.古埃及卡洪城的主要特点 1.城市平面为长方形,有砖砌的围墙围着。城市用死墙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自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居住密度极高。 2.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m的大路将其分为两部分。而且这里道路宽阔整齐,并用石条铺筑路面,东西大路以北为贵族区,面积与奴隶区相似。但仅有十几座庄园,楼北住着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级居住,平面呈曲尺形,房屋零散布置。 3.城东有集市、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4.卡洪城为早期阶级分化的产物,有严格的阶级分区、功能分区。尤其是贵族住宅朝向北面凉风的位置(地中海),西部劳动人民住宅却迎着沙漠吹来的热风的方向。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 2.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与影响 1.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免受河流泛滥之患。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形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Km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设立越1000具人面狮身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第三章:3.古代的乌尔城平面布局有何特征?为什么采取这种形式? 平面特征:1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有两个港口通往水面。城市面积为88公顷,人口34000。在乌尔城的平面中可以看到有厚墙围抱的宫殿庙宇和贵族僧侣的府邸高踞西北高地,而成墙外是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地,分划明显,防卫森严。 2城市出现以山岳台为主的城市公共中心,在这宫殿庙宇山岳台三位一体的土台上还布置了各种税收和法律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等,形成了一个城市公共中心。宫殿是四合院的,有若干院落组成。庙宇平面比较规整,一般是四方形平面,由厚实的土坯墙包围起来。 3城市除中央土台外,还保留着大量耕地,几处零星的居民点散居在耕地中。房屋密集排列,街宽仅3米左右,有利于阻挡暴晒的烈日。

(完整版)外国城建史复习资料

第一篇古代的城市 1.古埃及的城市建设成就 1)用地选择上因地制宜。村镇庙宇修筑于尼罗河畔的高地上,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修筑于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免受水患。 2)最早运用城市分区(不是功能分区),如卡洪城分两区,阿玛纳分三区 3)最早运用棋盘式路网,对希伯丹姆规划型式有重要的影响 4)出色的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规划中应用对称、序列、对比、主题等构图手法。 2.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及其演变、影响、米利都城规划要点 a.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特点 希波战争前,希腊大多数城市都是自发形成。希波丹姆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希波丹姆最早从理论上予以阐述,在希波战争后大规模用于城市建设中。 1)几何形式,以棋盘路网为城市骨架 2)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1个或1个以上街坊。 3)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划分为3种住区。b.米利都城规划要点(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的建设工作中得到完整的体现) 1)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采用棋盘式路网。 2)两条主要大街垂直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型,有多个广场 3)城市中心分为四个功能区。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其北与南为商业区,东南为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选择适合于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要求。 c.演变 希波丹姆规划系统,在古希腊长期实践过程中有所发展,这就是从米利都城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发展到赛里纳斯城的有显著的城市轴线,更进而到普南城的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3.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的特点 1)希腊化时期,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 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 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 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 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 4.罗马营寨城布局特点及典型城市 a.布局特点: 1)有方整的城墙,城市平面为正方形,朝向罗盘的基本方位 2)中央十字交叉道路通向方城的东西南北四门 3)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 b.典型城市:北非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 1)平面正方形 2)两条垂直干道成十字相交,交点处是城市的中心广场 3)城市道路网为方格形 4)城市有剧场、浴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5)在主要道路起迄点和交叉处,有壮丽的凯旋门,它们之间有列柱街 5.罗马共和时期与罗马帝国时期广场建设的异同 1)罗马共和时期广场是城市社会经济政治的中心,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是皇帝树碑立传的纪念

《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外全套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 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 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 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 一自然条件 二历史分期 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 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 三宗教哲学 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 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 一孟菲斯古城 1孟菲斯 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 ●白色城墙 ●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 ●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 ●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 2伊套城 十二王朝的首都 ●城墙与城壕 二卡洪城 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 长方形,380x260米 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 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 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 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 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 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 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 三第比斯城 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 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外国城市建筑史 复习备课讲稿

外国城市建筑史复习

16-17学年《外国城市发展史》复习纲要 第一讲古代世界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典型城市的基本情况 简答题: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 第二讲古代西方国家的城市文明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希波丹姆规划模式基本内容 2. 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的主要论述。 3.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典型代表 4.古罗马时期的城市建设特征 5. 罗马营寨城 图释题: 1.罗马帝国广场群 2.维特鲁威理想城市模式图 3.古希腊广场 简答题: 1.简述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中关于城市建设的主要论述。 2.希波丹姆规划模式 思考题: 1.绘图并分析罗马共和时期和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点。 2.古希腊人对城市的定义是:城市是一个为着自由美好的生活而保持较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又能自由地享受轻松的生活。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希腊——罗马 第三讲中世纪西方国家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中世纪城市的主要构成要素。 2.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起源类型。 3. 中世纪西欧城市广场的形态类型及代表。 4.贝纳沃洛归纳的中世纪城市特色, 图释题:

1.佛罗伦萨教堂广场与西格诺利亚广场 2.坎坡广场 思考题: 1.分析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良好的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原因。 第四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城市 基础知识点掌握 1.文艺复兴时期用理性原则考虑城市规划设计的第一人。 2. 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用文艺复兴思想设计出城市蓝图(斯福尔津达)的人。 3.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王国的帕尔马诺瓦的设计师。 4.阿尔伯蒂“理想城市”规划模式特征。 5.文艺复兴建造或扩建的城市的典型特征。 6.文艺复兴时期城市建设的特征。 7.巴洛克的城市规划特征。 8. 巴洛克的城市设计思想的深远影响,城市。 9.巴洛克时期罗马改建规划的设计师。 10.绝对君权时期的广场典型案例。 11.绝对君权时期城市建设的典范。 图释题: 1.费拉锐特的理想城市 2.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 3.罗马市政广场 4.圣彼得广场 5.圣马可广场 6.协和广场 7.波波洛广场 简答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 2.简述凡尔赛宫的规划设计特征。 思考题: 1.巴洛克的城市规划思想的特征,并谈谈你的认识。 第五讲近代西方的工业化与城市发展 基础知识点掌握 1.工业革命后,各国政府采取消除城市环境卫生弊端的措施、法令。 2. 拿破仑第三时期巴黎改建计划的规划师。

外国城市建设史

外国城市建设史 1、古埃及城市建设的成就及其影响:1、在用地选址上,注意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 2、两河流域信仰多神教,但君主制将国王神化。崇拜国王和崇拜天体结合起来,故宫殿常与山岳台邻近。波斯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世俗建筑占主导地位。 3、迈西尼:主要城市建设是城市核心的卫城。迈西尼的泰伦卫城是希腊建筑的雏形。 4、圣地建筑群与卫城: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与奥林比亚圣地是这类圣地的代表。 5、希波丹姆被誉为“城市规划之父”。理念: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获得秩序与美。模式: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进行规划。典型平面: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把城市分3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特点:布局规整,模式统一,逻辑清晰,广泛应用于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代表:米利都城、普南城。 6、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特点:1、城市建设大都按照希波丹姆规划形式来建造,布局规整,模式统一。2、城市广场整齐划一,从城市功能分区、道路系统、邻里住区的划分都是按照几何和数的规律进行规划建设。3、城市中心由广场取代卫城和庙宇。4、城市广场普遍设敞廊,讲究气势和透视效果。5、城市环境卫生条件好。代表城市:普南城、亚历山大城。 7、共和时期罗马广场位置:帕拉丢姆以北。性质:市民聚会的公共活动场所。特点:有丰富的雕像装饰。建筑物彼此在形体上不甚协调。体现政治军事权力的逐步增长,即每一建筑群都比以前的更大。 8、罗马帝国广场位置: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性质:成为皇帝们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布局特点:实体与空间;空间转合;帝王业绩之彰显。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提纲(部分对应页码) 古代: 重点:1、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P9 2、阿玛纳城与底比斯城的区别P6 3、卡洪城的规划特点P5 重点:1、古希腊的城邦含义P21 2、希波丹姆式的主要思想及影响、典型城市P29 3、图示说明米利都城市的规划特点P29 4、简述雅典卫城的规划特点P27 5、希腊化时期城市特点P32 重点:1、简述罗马营寨城的特点及典型城市(提姆加德)P37 2、《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P46 3、古罗马不同时期的城市特点P36,37,41 4、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P37,42 中古: 重点: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特征P48 2、威尼斯及圣马可广场特点P50 ,82 3、锡耶纳坎波广场特点P51 4、佛罗伦萨及西格诺利亚广场特点P49 重点:1、伊斯兰城市建设特点P64 2、阿拔斯王朝的巴格达城市建设特点P65 3、平城京和平安京的规划特点P71 重点:1、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菲拉锐特、斯卡莫奇的理想城市的探索P74 2、巴洛克时期封丹纳的罗马改建的主要内容P79 3、罗马市政广场的规划特点P81 4、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典型城市及其格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特点P76 5、文艺复兴不同时期的广场特征及典型广场格局P80 6、巴洛克时期城市建设特征P76 重点:1、绝对军权时期法国广场和园林建设特征和典型案例P90~~92 2、德国的卡尔斯鲁的规划格局P94 3、凡尔赛的规划特点P88 近代: 重点:1、奥斯曼的巴黎就成改建的特点及影响P103 2、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建设特点P107 3、纽约曼哈顿规划及华盛顿规划设计特点P112 4、以实例说明近代亚非拉殖民城市建设特点P108 5、英国英华庭园P101

外国城市建设史试题

一、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以及代表性城市 (1)代表性城市(城市概况) ·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最早应用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结构形式的雏形4)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 二、古代中美洲城市历史概况及代表城市 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遗址·特奥蒂瓦坎城: 三、圣地,卫城的解释与区别 ·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 四、希伯丹姆模式与米利都城 希波丹姆规划型式: ·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 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 ·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 五、希腊化的城市有哪些及其特点 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 ·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 ·普南城背山面水街坊小无庭院建筑与道路有计划进行·)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 六、罗马营寨城方正的城墙正方形平面十字交叉道路通向东西南北各门,在道路交叉处建神庙。--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 七、维特鲁维《建筑十书》理想城市方案 ·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可从各个方面狙击攻城者,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放射道路不直接对城门。 八、西欧封建城市特征? ·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 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工业发展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广场封闭构图,平面不规则,构图各具特色道路网常以教堂广场为中心放射出去形成放射环状道路系统。城市划分若干教区优良好的城市景观环境,建筑物有美好的连续感丰富感和活跃感弯曲街道冬挡风夏防晒九、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 (1)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2)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3)平城京(奈良)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4)平安京(5)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 50’s-日本-的新城建设日本千里新城;规模较大、依托大城市和公共交通体系、集中设置新城服务中心(靠近车站);人车分离系统的弊端; 60’s以来的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特点:覆盖更广、类型更多各经济区整体发展对非生产领域/要素的关注;日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62年---产业发展69年---整治环境77年---建设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86年---成熟、稳定、安全、开放的国家;东京都改建规划---复合式城市结构确立多个城市副中心,带形城镇群,科学城建设,旧城改建计划,鼓励外迁60年代的筑波科学城尖端技术开发,与产业发展结合松散生活设施先进,环境优美分区清晰,人性化,功能单一80年代的关西科学城;重视科研体制和城市发展新模式研究;依托区域网络优势: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交通区位、经济地理条件塑造城市品位,增强吸引力 十、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想城市方案 阿尔伯蒂与理想城市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 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中心教堂宫殿城堡等,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 十一、巴黎 (1)起源于城岛(2)中世纪的巴黎 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3)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时代背景与巴黎改建 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王权需要、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生产力发展需要、反对封建势力与教会权力的斗争需要以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为极盛期,欧洲的中心、效仿的对象1655年法兰西学院基础上的“皇家绘画与雕刻学院”,1671年的建筑学院 古典主义--君权专制与维理主义思潮产物强调:理性的、永恒的、高贵的、有秩序(古典柱 式、对称与协调感、几何与数学关系)、明确结构 上的主从关系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学、数学 等系统理论和基本原则 巴黎改建---炫耀君权与国家强大 改造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卢浮宫为代表,也包括 市政桥梁设施大量的贵族府邸。兴建路易十四广 场(旺道姆广场)和胜利广场来歌功颂德。巴黎城 市中轴线,后来的香榭里舍大街、协和广场、星形 广场等。采用区域性、轴线式的方式 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 法国的广场园林建设与凡尔赛宫建设 系统规划建设,是此期的代表 路易十四广场(旺道姆广场)和协和广场协和广场: 开敞设计、历经多年修建、衔接丢勒里花园与香榭 里舍大街、丰富细致的景观设计 最重要的王权纪念碑---凡尔赛宫 ·巴黎西南郊外,由国王猎庄逐步发展而成·放射 形大道(视觉效果)、巨大的建筑体量、有前院·凡 尔塞宫花园:对称布局、放射形道路(骑马游园用)、 几何形式构图、十字水渠与喷泉、为树篱封闭的两 侧以及远处的自然森林、大量精美的雕塑小品 ·最终强调的是王权至上和维理主义思想 园林建设---枫丹白露宫园 十二、法国巴黎的改建 雅各宾时期的巴黎改建 ·贫民化的改建---道路、绿化、土地整理 ·公民美德般单纯的建筑 拿破仑帝国时期 军事独裁、皇帝、宣传对外战争胜利。代表大资产 阶级的政权城市面貌---灰色屋顶的多层住宅建筑。 有连续券廊的里沃利大街。巴黎西部的贵族区建 设。凯旋门和明星广场。巴黎的核心---协和广场 拿破仑第三时期---奥斯曼巴黎改建计划 背景---欧洲中心之一。目标---功能需要、宣传帝国、 军事防御。内容---十字干道和环路。持续17年的 道路建设。重视市中心/重要公共建筑的建设。大 量的绿化建设。城市中心---分区设置中心。市政设 施建设的近代化。缺失---贫民问题、内外交通衔接 矛盾但改革和城市美化运动历史意义。 (5)60’s以来的总体规划 巴黎地区总体规划---平行带状发展战略 打破单一中心模式,树立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城 市发展廊带,保护巴黎旧城方针 十三、近代资本主义城市产生和伦敦改建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功能 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城市 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城市 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所有 制。划时代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伦敦改建的成果。设置专门机构、制定建筑管理规 定。有方形广场的住宅群---London Spuare。开放贵 族园林为公园 里琴大街的整体风貌。连接重要的公园(里琴公园、 克莱森特公园)、道路交叉口的广场、立面形象 (2)战后四十年代后期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敦规划。单中心、 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伦敦郡48公里半 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与人口密度、改善 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地、补充绿化。8 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和农副基地;外圈: 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1946年《新城法》与卫 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疏解不力、不便 十四、资本主义工业城市产生后问题矛盾 1、城市化加快,人口暴增,城市畸形发展,居住 环境恶化2、大工业生产方式引起城市结构巨变, 混乱了原有的城市结构布局3、刺激商贸,经济空 前繁荣4、社会两极分化严重5、交通恶化,布局 混乱6、提高了生活质量,但污染环境7、急速发 展导致环境艺术品质低下,缺乏整体环境考虑 十五、伦敦大火的机遇 ---克里斯多夫.仑的伦敦改建计划。适应近代城市 功能的客观要求。古典主义+法国园林设计手法。 城市主轴线、广场序列、放射路。宗教建筑弱化, 城市经济职能强化。失败---忽视现状、地形和土地 所有制。划时代的意义---资产阶级利益的反映 十六、近代亚非拉殖民地的一般特征近代亚非拉殖 民地城市。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地体系。宗主国的 烙印。贸易地、输出港、统治中心、军事据点 特征:城市平面简单;一般方格网道路系统:规 划结构仅考虑两度空间:对发展没有长远计划和预 测;忽视地形约束 十七、空想城市、田园城市、工业城市、带形城市 都由谁提出?主要特征? (1)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 托邦。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村社会制度问题、公社、部分 的共产主义、规模/格局/组织形式、理想化实践的 失败。。傅立叶的法郎吉《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规模/社会大生产/公共生活、基层组织的实践和失 败。意义:解决社会问题的积极探索。是田园城市、 卫星城镇等理论的渊源 (2)田园城市社会问题与改革--霍华德《明日的 田园城市》。城乡磁体理论---田园城市。城市模式 (25=5.8+3.2*6)。3.2万人的田园城市。3万人的城 区。实施、经营、管理建议和实践---1903年的莱 奇华斯和1920年的韦林 意义:完整的规划思想体系、城乡结合、深远影响 (卫星城镇、有机疏散) (3)工业城市社会生产不再以家庭为中心---产生 原因。1901年戛涅的工业城市构想。功能分区: 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先进的交通模式。灵活 的发展余地。使用最先进的建材---钢筋混凝土 (4)带形城市。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马塔。高速 高效交通性、设施性脊椎---无限的长度。城市宽度 限度---500米的理想。城乡结合与城市网络。马德 里周边带形城市。对城市分散主义理论影响 十八、盖迪斯区域规划观点盖迪斯《进化中的城市》 一书的贡献在于牢固地把规划建立在研究客观现 实的基础之上,即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 对于居住与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强调把自然 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 十九、柯布锡耶光明城市及规划思想特点 柯布西埃---明日的城市依托新技术、积极的观点--- 城市集中主义1922年《明日的城市》和1933年 的《阳光城》城市规划观点:技术改善中心商业 区;摩天楼---新信仰解决老问题(拥挤);合理调 整城市各区的密度分布;高效率的城市交通体系 300万人明日城市规划---改建巴黎中心区畅想曲 二十、卫星城理论几代及城市规划特点 ·概念---翁温1922年《卫星城市的建设》 大伦敦区域规划理念·1930年帕克尔第三座卫星 城市的建设---威森肖维10万人;依靠母城;公共 交通体系;邻里单位的实践·影响---莫斯科卫星城 规划。社区运动、邻里单位与划区理论 二十一、雅典宪章1929年成立的国际现代建筑协 会1933年雅典会议宪章:现代城市四大功能:居 住、工作、游息、交通。从人的需求出发,安全方 便的邻里单位。城市公共绿地与风景地带。反对伟 大的排场。保护名胜古迹与古建筑。重视城市空间 效果。意义:适应城市新变化、挑战陈旧观念、 强大的生命力 二十二、大伦敦规划优缺点(四个圈,内圈,近郊 圈,绿圈,外圈)6731平方公里/1250万人的大伦 敦规划。单中心、同心圆、放射+环路、增加绿化。 伦敦郡48公里半径的四个圈层:内圈:降低建筑 与人口密度、改善内城功能。近郊圈:良好居住 地、补充绿化。8公里宽的绿带圈:限制、运动场 和农副基地。外圈:人口疏散地和工业企业。46 年《新城法》与卫星城、邻里单位的尝试。问题: 疏解不力、不便 二十三、英国新城几代及城市规划特征 (1)英国第一代新城---哈罗 规模:8万人、26平方公里。结构:两侧工业、4 个居住区(13个邻里单位)。独立的步行与自行车 系统。简单的汽车路、市中心集中停车。注重城市 特色与景观塑造(选址、地貌利用)。问题:规模 小、发展慢、就业差、回流现象勒.哈佛的重建。 受戛涅工业城市思想的直接影响。工业化---模数制 城市、道路、设施、建筑、预制件的大量使用。 古典的构图手法十字干道、中心广场、标志建筑 是18层的市政厅和St.Joseph教堂)。简单平淡。。 1946年新城法和1947年城乡规划法---英国。生活 与工作平衡、平衡、独立自足的新城 (2)50年代前的第一代新城14个 第二代新城:坎伯诺尔德规模更大、更加紧凑集 中和灵活;完整的人车分离的交通体系;丰富的山 地景观和住宅。第二代新城---郎科恩加大规模,简 洁的8字形结构,分级组织、融合居住环境,鼓励 公共交通。第三代新城---密尔顿.凯恩斯。规模更 大些,独立新城而不是卧城,重视经济性和公众参 与规划,不再片面分区,开放式的城市中心设置, 重视公共交通的经济性和便捷,景观设计 二十四、昌迪加尔巴西利亚规划结构缺点 (1)柯布西埃的雄心壮志---印度昌迪加尔1951年规 划、15-50万人、全新首府。模拟生物体的规划构 思。整体而精美的设计---道路、建筑。功能分区明 确---雅典宪章的反映和弊端。有序和机械、丧失人 情味和民族地方特色。广场空旷,脱离国情 (2)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1956年规划、强烈的象 征意义。结构清晰、分区明确。杰出的城市中心设 计---简洁而表意。尺度失衡、缺少人情味和生气, 城市设计简单化过分追求形式,机械地综合体 二十五、荷兰兰斯塔德城市规划特点人口和城镇分 布集中,把大城市的多种功能分散,形成既分开又 联系的有机系统:多中心性质;环状地带沿交通干 线向四周发展 二十六、大伦敦,大巴黎总体规划p200 二十七、场所p265定义: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 有的环境特定部分。特征:(1)场所的占有性(2) 场所的非空间性(3)场所的随机性 二十八、新陈代谢派理论p279丹下健三事务所成 员菊竹清训、黑川纪章把设计和技术看做人的生命 力的外延,认为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是像生物新 陈代谢那样的动态过程,主张在城市和建筑中引进 时间因素,明确各个要素的“周期”。 二十九、美国方格形城市(华盛顿,纽约,洛杉矶) 三十、有机疏散理论芬兰建筑师伊里尔—沙里宁城 市作为一个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 的,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开 发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 城市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用地开 辟绿地。日常活动集中布置,偶然活动做分散布置。 三十一、中心地学说及增长极核理论 地区网络模型、增长极核策略、城市分极发展、区 域化规划思路;瓦尔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提出理想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乡镇的理想分布 形态应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国家范围内,就是位于六 边形角上,而位于六边形的那个点,起着管理从属 它6个点的作用。佩鲁的增长极核提出把工业等建 设快速在少数极核进行,促进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 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发展。

2018年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初试考试试题

2018年天津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 城市规划专业初试考试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和外国城市建设史 一、简答题(每题4分) 1、城市生态系统 2、规划管理 3、一书两证 4、城镇体系规划 5、城市形态 6、城市交通预测 8、城市规划区 9、城市管治 10、交通量 二、叙述题(每题10分) 1、17世纪,巴洛克时期罗马改造及绝对君权时期的巴黎改建的城市设计特征。(10分) 2、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作用及内容 3、通过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向和特点分析我国公交优先的原则 4、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要求和内容与文物建筑保护的要求和内容的不同。 5、城市设计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6、我国环境保护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7、居住区用地规划原则 8、“田园城市”理论与80年代末流行于没脱的“新城市主义”设计思潮的异同。 9、举例一,两个典型城市,试述西欧疏散于限制发展各大城市的尝试。 10、60年代城市规划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和变化 11、选择居住区用地的主要因素 外国建筑史 一、画图题 1、古埃及神庙内部空间示意 2、柯布西耶的新建筑的“五个特点”的典型平面 3、圆厅别墅立面 4、TWA候机楼 二、简答题 1、当代“解构主义”的建筑风格同20世纪初的哪个建筑流派有相似之处 2、为什么说古罗马建筑屋顶与西欧中世纪的有相似之处 3、古希腊神庙中哪个有错落的建筑空间 4、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建筑探新同哪种近代思潮关系紧密 三、问答题 1、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 2、密斯的建筑特点及高技建筑 中国建筑史(部分) 1、从一幅图中一组建筑群中选出庑殿、歇山、平顶等建筑来,并指出哪个应该是主体建筑。 2、从四座塔中选出哪个是唐代的塔。(主要从平面上来说,正方平面) 3、从四个建筑中选出颜庙。(最小体量的就是) 4、画图题:高颐太守墓石阙。 5、给一段文言文,找出其中所提到的建筑工具及仪器,并评论这段文字(评论主人公)。 6、给出描述永宁寺塔的文言文,将其进行立面复原。(给出平面图中带了比例尺,有丈与米之间的换算) 构造 一、填空题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外国城市建设史复习资料 城市的定义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 “城市(城镇)”city: 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影响城市建设的因素 1、防御的要求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a:人类早期的居民点都有防御的要求 b: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建设的高潮期(一套城墙—三套城墙)c:欧洲城市的大发展,则是由于罗马帝国的兴起(对外扩张,营寨城的模式——巴黎、伦敦等;最完整的营寨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德) d:中世纪时期封建主的城堡建筑 e:文艺复兴时期理想城市方案(阿尔波蒂,费拉瑞特,斯卡莫奇) 2、兵器技术的进步影响到城市建设 (城墙加厚、土墙包砖,火药的出现促进了砖的大量使用) 3、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的反映 a:中国古代城市的布局(长安城、曹魏邺城等) b:古埃及卡洪城 c:罗马帝国时期大量世俗性建筑的建造(斗兽场、大浴场、寺庙、宫殿等) d:中世纪时期城市格局的变化(封建城堡为中心——市政厅为城市的政治生活中心。)4:社会政治制度对城市建设有直接影响 a:中国的封建社会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实行郡县制直至清王朝大多数朝代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城市规模都很大(唐长安、洛阳、元大都) b:而欧洲长时间封建割据,城市规模较小,直到17世纪形成军权专制的国家。巴黎、伦敦等城市才得到发展 c: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权中心(如:宫殿、衙门)而欧洲封建城市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的中心—教堂。 5、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a:中国是地主所有制,城市是它的政治、经济、居住的中心,而欧洲往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b:中国封建社会“重农轻商”“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占统治地位,而商品交换的模式即“商品经济”占次要地位。因此城市的发展缓慢。但一些商路要地(如:河流交汇点等)往往形成商业都会如: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 c:中国有很长的海岸线但海外贸易不是重点而欧、美等国家则将海外贸易作为发展的重点,海港城市较早发展起来如:威尼斯、马赛、汉堡。 d:中国古代市的变化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小——大;不固定—固定。西周的宫市—春秋战国共享的市—汉长安九市—唐长安东西市—北宋商业街—清雇工作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