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做DNA实验的最基础技能

做DNA实验的最基础技能

做DNA实验的最基础技能
做DNA实验的最基础技能

做DNA实验的最基础技能

对于DNA的提取,只要你上网就有海量方法,这里不做赘余,想跟大家分享点注意事项,技巧性东西。

不能说是原创因为是大部分整理网上资源的,以后会不断编辑,加入自己实验心得。希望大家大大支持,不断把自己实验心得贴上,我会及时编辑到帖子中。在此先行致谢。

对于有些新人对知识的渴望,又对热度不够的尴尬,所以,在此不上传附近,只粘贴。如果对你们有用,动动鼠标,自己copy吧。希望来得人找到自己的满意答案——我的最大乐趣。

1. 判断DNA的浓度和纯度

DNA浓度(μg/ml)=(OD260-OD330)×50μg/ml×稀释倍数(100)

DNA纯度=(OD260-OD330)/(OD280-OD330)

若DAN纯度<1.6, 表明有残存酚或蛋白含量太高,用氯仿抽提纯化。

2. DNA的纯化

⑴加等体积氯仿;异戊醇,轻轻振摇5分钟,12000rpm低温离心5分钟,吸取上层水相至另一EP管;重复一次;

⑵加入1/12体积的3M NaAC,混匀,再加入2.5倍体积无水乙醇沉淀DNA;12000rpm低温离心5分钟,去除上清;

⑶加1ml 70%乙醇洗涤,12000rpm 低温离心10分钟,去上清;重复1次;

⑷真空干燥,加适量TE溶解,置4℃备用。

这里加点网上的好精华,个人觉得不错:

1:核酸抽提原理

简单地讲,核酸抽提包含样品的裂解和纯化两大步骤。裂解是使样品中的核酸游离在裂解体系中的过程,纯化则是使核酸与裂解体系中的其它成分,如蛋白质、盐及其它杂质彻底分离的过程。

经典的裂解液几乎都含有去污剂(如SDS、Triton X-100、NP-40、Tween 20 等) 和盐(如Tris、EDTA、NaCl 等)。盐的作用,除了提供一个合适的裂解环境(如Tris),还包括抑制样品中的核酸酶在裂解过程中对核酸的破坏(如EDTA)、维持核酸结构的稳定(如NaCl) 等。去污剂则是通过使蛋白质变性,破坏膜结构及解开与核酸相连接的蛋白质,从而实现核酸游离在裂解体系中。裂解体系中还可能加入蛋白酶;利用蛋白酶将蛋白质消化成小的片段,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分开,同时,也便于后面的纯化操作以及获得更纯的核酸。也有直接使用高浓度的蛋白质变性剂(如GIT、GuHCl 等) 裂解的,该方法已经成为了RNA 抽提的主流,却不是基因组DNA 抽提的主流。

最常用的纯化方法,一是PC 抽提+ 醇沉淀,二是介质纯化。第一种方法是利用PC 对裂解体系进行反复抽提以去除蛋白质,实现核酸与蛋白质的分离;再用醇将核酸沉淀下来,实现核酸与盐的分离。第二种方法则是利用某些固项介质,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选择性地吸

附核酸,而不吸附蛋白质及盐的特点,实现核酸与蛋白质及盐的分离。高盐沉淀去除蛋白质是第一种纯化方法的一个变体,省略了PC 操作的麻烦。当然,也有不纯化的抽提方法,但是用途多局限于简单的PCR。其它杂质–如多糖、多酚等- 的去除,基本上都是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一些特别的试剂,或者增加一些额外的步骤来实现的。

2:了解你的实验样品

如果你研究某个实验样品,并且要抽提它的核酸,以下的信息一定要先行收集:该样品的核酸含量、酶含量、特殊杂质含量。如果你对样品的特点一无所知,当样品稍微有一点复杂时,抽提核酸的实验就会碰到许多问题。以血液为例,如果你不知道鸟的血液中有核细胞的含量是人血的千倍左右,而使用人血一样的起始量去抽提鸟血的基因组DNA,怎么可能成功?失败了又怎么知道原因所在?同时,只有对实验样品有所了解,才能正确选择裂解方法。

绝大部分情况下,使用新鲜样品可以获得最好的结果。对一些杂质含量高的样品,如果使用新鲜样品抽提基因组DNA 是碰到杂质残留过大的问题,可以试一下-20C 保存一天后再抽提的对策,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样品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必须先行保存,也要先简化一下样品:血液最好只保存有核细胞;将样品分割后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如果实验室不具备合适的保存条件,将样品先裂解后再保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裂解方法的评价

含蛋白酶的裂解方法,可以认为是抽提基因组DNA 的首选。裂解包括膜蛋白的游离和与基因组DNA 相连接的蛋白质的游离。蛋白酶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变小,故而对蛋白质的游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巨大的基因组DNA 是很容易―缠‖住大分子的东西的,蛋白质被蛋白酶消化变小后,则不容易被基因组DNA ―缠‖住,有利于蛋白质在纯化操作中的去除,使最终获得的基因组DNA 的纯度更高。另外一个思路是,如果基因组DNA 与蛋白质―缠‖在一起,在纯化的过程中有两种可能:如果基因组DNA 的特性占优势,则纯化时以DNA 的形式被保留下来,导致蛋白质的残留;如果蛋白质的特性占优势,则纯化时以蛋白质的形式被去除,导致DNA 的损失。有些样品,如肌肉,即使是RNA 抽提,也强烈建议使用含蛋白酶的裂解液(或者在操作中的某个时候使用蛋白酶消化蛋白质) ,原因在于这些样品中的蛋白质,是非常难以去除的。该方法是获得最大得率和最高纯度的基础。

不使用蛋白酶的去污剂裂解方法,仍然在细胞基因组DNA 抽提方面有优势,尤其是当得率和纯度要求不是最高,而经济性及操作简单很重要时。控制好裂解液/样品的比例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该方法结合高盐沉淀,可以实现最简单的操作,但纯度及得率的稳定性可能会比用PC 抽提的差一些。

高浓度蛋白质变性剂(如GIT、GuHCl 等) 的裂解方法,是抽提RNA 的首选。总RNA 的抽提,最重要的是快速裂解细胞膜,至于与基因组DNA 相连接的蛋白质的裂解以及基因组与蛋白质―缠‖住的问题,因为都不会对以后的纯化产生大的影响,可以不考虑。高浓度蛋白质变性剂能快速破坏细胞膜,进而迅速抑制住细胞内的RNA 酶,从而确保了RNA 的完整性。除了极少量不适用该方法的样品–主要是植物,其它绝大部分样品的RNA 的抽提,都可以以高浓度的蛋白质变性剂为基础的。该方法也可用于基因组DNA 抽提,非常快速简单,但纯度不是很高。

含CTAB 的裂解液,几乎成为富含多糖的样品,如细菌、植物的基因组DNA 抽提的首选裂解方法。该方法成功与否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CTAB 的质量,二是洗涤的彻底程度。CTAB 的质量对裂解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似乎还说不清楚原因,因为即使是同一公司生产的纯度一样的CTAB,批号不同,效果就可能差别很大。洗涤去除CTAB 要比其它的盐难一些,同时,CTAB 的少量残留也会对酶活性有巨大影响,所以洗涤是否彻底也是该方法成功与否的关键。裂解时的温度,多使用65C;但如果发现降解严重或者得率太低,可以试一下37C – 45C 这个相对低温的区域。

SDS 碱裂解法是质粒抽提的首选裂解方法,具有快速、得率高、几乎无基因组DNA 污染的特点。控制好裂解液/菌体的比例和操作的温和是该方法成功的关键。蛋白质的沉淀效率在4C 会更好一些,所以,加入溶液III 后在4C 静置一段时间以及采用4C 离心去蛋白质,都可以提高质量。该方法不一定要使用PC 纯化,但结合PC 纯化,可以获得纯度很高的质粒。RNA 的去除可以靠在溶液I 中加入RNase A (100ug/ml) 或者在最后的溶解液中加入RNase A (25 ug/ml) 来实现。总的感觉是,在溶液I 中使用RNase A,RNA 的残留少一些。不过,经典沉淀几乎没有办法彻底去除RNA 残留。另外,对大质粒(50 kb 以上),该方法可能会有问题。

PCR 模板的简易裂解方法,也是使用面很广的一类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无须纯化,样品被裂解后即可直接取裂解液用于PCR,非常快速。也正因为不纯化,所以,假阴性(即没有扩增出来的阳性) 比例也比较高。该方法最简单的裂解液就是水,复杂一点的就会含有一些不会抑制后续的PCR 反应,而且能提高裂解效率,甚至还可能部分消除样品内抑制PCR 反应杂质的东西,如Triton X-100、甲酰胺等。再复杂一点的就会含有诸如Chelex 100 之类的能吸附部分杂质的介质。操作也非常简单,多使用温度的变化来实现样品的裂解,如煮沸、或者高温-低温的多次循环等。该方法最适合从一大堆样品中找出阳性样品,但却不适合用于判断某一个样品是阳性还是阴性。降低样品使用量可以提高阳性率,因为样品量的降低,同时意味着PCR 的抑制物量的降低。

选择了合适的裂解液,下一步就是要控制好样品与裂解液的比例。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却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严肃的参考资料,都应该会提供一个简单的比例,如1ml 裂解液可以用于T mg 组织或者C 个细胞;我的建议是,你的样品量绝对要小于资料所提供的。起始样品用多大,并没有具体的说法。如果不是样品量有限,则以能抽提出满足数次成功实验所需的核酸量,作为决定样品起始量的基础,会比较合理的。不要因为1ml 裂解液可以抽提100mg 样品,就一定使用100mg 样品。裂解液的用量,表面上与抽提的结果(纯度及得率) 没有关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对结果是有比较大的影响的。裂解液的用量原则是:确保能彻底裂解样品,同时使裂解体系中核酸的浓度适中。浓度过低,将导致沉淀效率低,影响得率;浓度过高,去除杂质的过程复杂且不彻底,导致纯度下降。另外,裂解液的用量是以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为基准的,而不是以核酸含量为基准,这一点务必牢记。

4:纯化方法评价

PC 抽提/醇沉淀方法,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方法。稳定、可靠、经济、方便。PC 抽提可以彻底去除蛋白质,醇沉淀可以去除盐,对于一般的干净的样品(杂质为蛋白质),该方法完全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核酸。虽然每次PC 抽提都会损失一部分核酸(因为不可能将水相全部

移取),以及低浓度核酸的醇沉淀效率低,但这些问题都可以靠操作的调整而得以解决或者减少影响。该方法的最大的问题是不适合大规模抽提。

PC 抽提是去除蛋白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苯酚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后的蛋白质从水相中被析出,处于苯酚中或者苯酚/水相之间。PC 抽提的关键是,一要混匀彻底,二要用量足够。彻底混匀,才能确保苯酚与蛋白质的充分接触,使蛋白质完全变性。许多人总是担心混匀的剧烈程度是否会对核酸,尤其是基因组DNA 造成破坏,实际上大可不必如此小心。剧烈的混匀操作,是会部分打断大分子的基因组DNA,但该破坏作用不会强烈到DNA 变成10kb 以内的小片段。手剧烈晃动混匀后,基因组DNA 的片段,大部分会大于20kb,这个大小,除了一些特别的要求外,对PCR 和酶切,都是完全适用的。如果要求的片段非常大,如构建文库用,则不能使用剧烈的混匀方法,而只能来回温和颠倒混匀–此时的关键是:裂解液的比例要足够大,使体系不要太粘稠。用量要足够,是因为苯酚去除蛋白质是有一定的饱和度的。超过了该饱和度,裂解体系中的蛋白质不会被一次去除,必须靠多次抽提,方可彻底去除。另外,体系太粘稠的坏处是,蛋白质难以彻底去除,以及基因组DNA 会断裂得更厉害,所以要注意裂解液与样品的比例。4C 离心操作有利于更彻底去除蛋白质。PC 抽提的另外一个用途是,利用酸性酚可以部分去除DNA 的特点,在RNA 抽提时获得DNA 残留极少的RNA。不过有一点要提醒的是,有些植物样品,在去除某些杂质之前,是不能使用PC 抽提的,否则核酸必定降解。

高盐沉淀蛋白质/醇沉淀方法,同样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与PC 抽提方法相比,除了纯度的稳定性可能要低一点外,该方法几乎克服了PC 抽提的所有缺点。更快、更轻松去除蛋白质所伴随的好处是,可以用于大规模抽提,不足是纯度(蛋白质残留) 不够稳定。蛋白质的沉淀效率在4C 会更好一些。

介质纯化方法,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非常适合大规模核酸抽提,并且因为受人为操作因素影响小,纯度的稳定性很高(虽然纯度不一定比PC 纯化方法更高)。其致命弱点是样品过量。介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柱式的,即介质被预先装填在下面是通的柱子里;另外一类则是颗粒状(如Glassmilk、磁性小珠等)。颗粒状的介质的纯化操作与经典的醇沉淀差别不大,都是通过数次的加液-倒液过程,干燥后,溶解即可获得纯化好的核酸。柱式纯化的操作虽然也是有加液-倒液过程,但因为加入的液体通过离心后会进入另外一个离心管中,与含有核酸的柱子完全是分开的,所以洗涤更彻底,操作更省力(不用操心将核酸倒掉了,或者液体的残留)。不过,介质纯化方法的成本是最高的。

5:醇的沉淀

醇的沉淀,目的是使核酸从裂解体系中沉淀下来,从而实现核酸与其它杂质–主要是盐–的分离。实际操作中,许多杂质也会与核酸一起被醇沉淀下来,尤其是当其它杂质的浓度也比较高的时候。醇的沉淀并不是非常特异性的,任何有机大分子及一些盐,当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都可能同步被沉淀下来。

就核酸而言,标准的醇沉淀要求有一定的盐及某一比例的醇用量,但这决不是说这些盐是必不可少的或者醇的比例是不可更改的。实际操作中不难发现,当裂解体系中核酸的浓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即使体系中不含教科书中建议的盐,单独使用醇也可以使核酸沉淀下来;或者含有盐,使用低比例的醇也可以使核酸沉淀下来(当然,得率可能会降低)。知道这一点的

意义在于:不要迷信标准方法的唯一性;相反,当使用标准方法碰到问题–主要是纯度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调整沉淀条件来改善。最有参考价值的是TRIzol 提供的一个沉淀方案:一半异丙醇加一半高盐溶液替代纯粹的异丙醇,可以大大降低多糖残留。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坚信核酸的醇沉淀过程同样也是其它杂质的沉淀过程;调整醇沉淀的条件,虽然会降低核酸的得率,但因为可以大大提高纯度。

如果核酸抽提的起始样品是比较―脏‖的,原则上不要使用低温沉淀。低温沉淀能提高沉淀效率:当核酸浓度很低时,效果明显;当核酸浓度比较高时,效果不明显,但却会导致杂质的大大增加。

醇沉淀使用异丙醇还是乙醇,我没有发现这二者对质量有大的影响,虽然许多人―发现‖乙醇沉淀的核酸纯度更高。异丙醇沉淀的核酸比较紧凑,帖壁紧,颜色不是很白;乙醇沉淀的核酸比较蓬松,容易从壁上移动,颜色比较白。这是现象,提示结论:异丙醇沉淀的核酸不容易丢掉,但比较难洗涤。结合丢失和洗涤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则建议:少量核酸用异丙醇沉淀(量少,洗涤不是问题,不丢失为先),大量核酸用乙醇沉淀(量大,丢失不是问题,洗涤方便为先)。至于异丙醇沉淀更容易沉淀下盐的说法,我没有碰到过(我几乎不使用低温沉淀,难道低温沉淀比较容易出现盐沉淀?);我更觉得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就在洗涤的不彻底。

当然,也不要忘记异丙醇沉淀的最大优点是体积小,可以使绝大部分的小量抽提操作在1.5ml 离心管内完成。但由于其沉淀物很紧凑,洗涤时其中心部分不容易被洗涤到,所以,洗涤异丙醇沉淀的核酸的关键是:一定要使沉淀悬浮起来,一定要放置一段时间使沉淀最终变成蓬松的白色。如果再洗涤一次,质量决不会有问题的。

PEG、LiCl、CTAB 都可以用于核酸沉淀。虽然它们远没有醇沉淀的高使用频率,但却各有特点。LiCl 可以沉淀RNA 以去除DNA,CTAB 可以从含多糖的裂解体系中将核酸沉淀下来。PEG 是沉淀病毒颗粒的方便手段。

6:洗涤

洗涤首先一定要将沉淀悬浮起来;第二就是要有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当核酸沉淀比较大时(使核酸沉淀最终蓬松);第三是少量多次;第四则是去上清要彻底。教科书中的操作基本上都是―倒掉上清后倒置在吸水纸上片刻‖,这一描述本身没有问题,且十分方便,但因为他来自国外,自然就有了―水土不服‖的问题。如果离心管是经过硅化的,因为液体几乎不挂壁,所以上清可以去除得非常彻底;好的管子,即使没有经过硅化,残留量也非常少,也没有什么问题;差的管子,液体的挂壁非常可观,其残留量多到会影响后续的实验。唯一不受管子质量影响的操作,就是倒掉液体后再短暂离心,将残液用移液器吸出。一定要牢记的是,残液中都含有上一步操作中的杂质,其残留量与混匀程度、核酸沉淀的大小都有关。挥发时去掉的是乙醇,杂质是不会被挥发去除的。

另外,核酸沉淀的大小及裂解液的裂解能力也决定了洗涤的强度。沉淀越大,裂解液的裂解能力越强,洗涤越要彻底:放置时间相对要长一点,洗涤次数也要考虑增加。最关键的,洗涤一定要用室温的75% 乙醇。

7:核酸的溶解和保存

纯化后的核酸,最后多使用水或者低浓度缓冲液溶解;其中RNA 以水为主,DNA 则多以弱碱性的Tris 或者TE 溶解。经典的DNA 溶解方法多提倡使用TE 溶解,认为EDTA 可以减少DNA 被可能残留下来的DNase 降解的风险;如果操作过程控制得当,DNase 的残留几乎是可以忽略的,完全可以直接使用Tris 或者水(pH 接近7) 溶解DNA。

基本上,核酸在保存中的稳定性,与温度成反比,与浓度成正比。虽然也有部分实验人员发现,-20C 保存的DNA 比-70C 保存的稳定,我却宁可认为这是个例。

如果温度合适,保存中核酸发生降解或者消失,首要原因是酶残留导致的酶解,第二个原因则是保存核酸溶液的pH 值不合适导致的水解(RNA 在弱酸性更稳定,而DNA 在弱碱性更合适)。还有一个不为人重视的,就是EP 管对核酸的影响。首先一定要坚信一点,那就是核酸一定会与装它的容器的接触面发生反应,达到某种均衡。EP 管的材质,首先可能吸附核酸,其次还可以诱导核酸的结构发生某些变化,如变性。在核酸的浓度比较高时,这个现象可能观察不到;当核酸浓度很低时,则比较明显了。在低浓度的核酸中加入Geletin,Glycogen,BSA 可以稳定核酸,虽然已经为实验所证明,但许多实验人员并没有将该建议当回事。

现在制造EP 管的材料远多于过去。这些新出现的材料,在强度、透明度等物理特征方面可能比原来的纯PP 材质要好许多,但其化学特征,尤其是对核酸稳定性的可能影响,远没有研究透彻。正如现在的质粒可以改造得越来越适用某些要求一样,其负面产物可能是,抽提的质粒电泳的构型越来越多:除了原来的三种带型外,还可能出现denatured cc 、multimeric forms of cc 等等带型。

8:核酸质量的检测问题

将抽提好的核酸直接用于后续的实验,是唯一可靠的检测方法;除此之外的检测方法,都是相对的,而且并不十分可信。目前用于正式实验前检测核酸质量的方法,一是电泳,二是紫外分光光度仪。电泳检测的主要是核酸的完整性和大小,只要核酸不是太小或者太大(超出电泳分离范围),该方法还是非常可信的;电泳还可以用于估计核酸的浓度,但其准确度与经验有关;另外,电泳也可能提供某些杂质污染的信息,但是同样与经验有关。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的是纯度和核酸含量,然而,由于紫外分光光度仪不能确保非常准确,而该仪器的灵敏度又非常高,所以,提供的结果并不十分可信。一般讲,同时进行紫外和电泳检测,综合二者的结果,可以做出一个更合理的判断。但由于这两个方法都有缺陷,所以,即使出现坏的结果能用于后续实验而好的结果却不能用于后续实验,也不用大惊小怪。

关于紫外分光光度仪的检测。首先,不要使用不能选择波长的仪器;使用那些已经固定了波长的仪器,大概可以算是你梦魇的开始。(没有信息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将错误的信息当真。) 其次,一定要经常调较仪器;调较可以使用非常纯的自备核酸,也可以使用苯酚(后者是我目前每次都使用的方法,非常简单;具体道理可以见我以前的帖。) 最后,要记住读数A230 : A260 : A280 = 1 : 2 (DNA 为1.8) : 1 为理论上的数据,实际测定时会有一些差别;但如果差别太大,就有问题了。有两个值得商榷的观点:如果A260/A230 > 2 就是纯的,如果A260/A280 > 2.3 就是核酸降解。A260/A230 如果比2.0 大许多,一定是有杂质残留的(具体是什么杂质我不知道)。如果核酸抽提好后立即就测定,A260/A280 > 2.3 决不提示

核酸降解,原因是:那些能导致A260/A280 > 2.3 的核酸片段非常小,常规的沉淀是不可能将它们沉淀下来的;更可能的原因是:你仪器提供的A260/A280 实际是A262/A282 甚至A264/A284 的值。纯的核酸的吸光值,在A230 是谷底,在A260 是峰顶,在A280 则正好是半山坡。根据曲线在底和顶的斜率最小,在半山坡的斜率最大的特点,不难得出如下结论:A230 和A260 的读数受仪器准确性的影响比较小,而A280 受仪器准确性的影响比较大。

建议先电泳检测,再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电泳后,可以看到哪些样品根本就不能用(如降解太厉害),以及核酸的大致浓度,这样就为紫外分光光度仪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参考(降解的不必要测了,要测的该取多少量等)。

9:问题解答

非常基础的问题就不再罗嗦,目的是想对一些选项众多的问题解答进行简化:如果某一因素占了70% 以上的可能性,我就只提该因素了。还有一些解答与部分人的知识可能相冲突,也请不要放在心上,因为它们也与我当年从书本上学习的知识相冲突。我记性差,什么都是看完就忘;但这也有好处,做实验从来没有框框。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管用就好。

A 抽提过程中的现象及可能的原因

I:核酸不溶解或者难溶解–蛋白质残留(虽然目前更多的资料强调的是过分干燥所致。)。75% 乙醇洗涤后,如果是空气干燥,几乎不可能过分干燥的,尤其是在南方潮湿的地方。佐证实验:撕取少量Merck 的丝状CT DNA 到一个离心管中,加入无水乙醇;10 分钟后彻底去除乙醇;待乙醇完全挥发后,加入TE,10 分钟后溶液就非常均匀而粘稠了。

II:使用异丙醇沉淀核酸,沉淀为白色–多糖残留。

III:核酸溶解后为乳白色–多糖残留。

IV:75% 乙醇洗涤异丙醇沉淀的核酸时,沉淀变大了–见10-III。

B 紫外检测

I:A260/A280 比值低–蛋白质残留。但如果操作过程中使用了苯酚,则更可能是苯酚残留。

II:A260 值提示的含量与电泳检测时提示的含量有可见的误差–苯酚残留。

C 电泳中的现象及可能的原因

I:加样孔有荧光–首先一定有DNA 的滞留;其次多含蛋白质残留;如果是比较特殊的样品,其杂质也可能导致荧光。蛋白质几乎不会被EB 染色,能出现荧光,则一定含有核酸。非常巨大的基因组DNA (> 50kb),如果使用普通的琼脂糖电泳,往往不能电泳出孔,单独就可能滞留在加样孔中产生荧光。更多的时候,是比较大的DNA 与残留的蛋白质结合后,电泳不能出孔而在孔中产生荧光。酶反应产物,如果没有经过纯化去除酶,也非常容易在孔中出现荧光,其原因是酶与核酸几乎都有比较强的结合能力(基因组DNA 的PCR 产物电泳往往在孔中都有荧光,而且荧光强度与体系的特异性成反比。)。如果是植物样品,还可能由其它杂质残留引起。我的经验是:蛋白残留的荧光有点发闷,其它杂质残留亮得很刺眼,

且薄得锐利。

II:总RNA 非变性电泳显示过多的条带–根本就不是问题。

III:总RNA 非变性电泳显示28S 不如18S 亮,但条带清晰无弥散–多提示28S 没有被EB 饱和。RNA 残留多时,基因组DNA 的电泳也会有相似现象。简单的补染可以解决此问题。再次电泳时,或者降低上样量,或者增加胶中EB 的量。

D 降解的现象、原因及对策

降解的现象,如果抛开问题电泳所致,可以简单总结如下:主带不再突出,向小片段方向发生弥散,亮度比较均衡地衰减。如果同时还伴随下列的一个或者多个现象,则需要更进一步的检测:加样孔非常的亮、弥散发生在主条带位置的上下两个方向、从加样孔即开始发生弥散。

以现在的裂解液的裂解能力而言,降解的发生主要是在彻底匀浆之前,只有极少量由不干净的溶解液导致。以总RNA 抽提为例,本站就有帖总结为:总RNA 的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悬浮细胞、贴壁细胞、组织(此处的质量不仅指纯度,也指完整性才对)。彻底裂解悬浮细胞的时间最短,彻底裂解组织的时间最长,这就是降解多发生在彻底匀浆之前的一个佐证。再看一看新鲜样品和冷冻保存样品,非常严格的冷冻保存和匀浆操作的确可以确保冷冻样品的核酸的质量;但是,有许多实验室并不具备严格的保存手段,实验人员的操作也并非完美,其结果就是核酸的降解。RNA 抽提受的影响因素太多,就以基因组DNA 的抽提为例看一看吧。假定消化使用的是含蛋白酶K 的溶液,无论你使用的是新鲜样品还是冷冻保存样品,如果混匀彻底,可以预期的降解为:细胞–不应该降解,碾碎的组织–不应该降解,大块组织(包括鼠尾) –部分降解。如果电泳发现新鲜的细胞和碾碎的新鲜组织发生了降解现象,该现象是假象;如果电泳发现冷冻的细胞和碾碎的冷冻组织发生了降解现象,该现象不是假象,就是样品在保存中已经降解了。说得更极端一点,即使蛋白酶K 失活了,消化试剂的裂解能力也足以保证细胞的基因组DNA 在抽提过程中间不被降解。

减少或者杜绝核酸降解,一定要将重点放在样品被彻底匀浆之前。样品的保存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不重复。其次就是要缩短样品从脱离原来的生存环境或者低温到被彻底匀浆之间的时间。

E 后续酶反应失败

资料书中连篇累牍的原因我就不说了,因为都对。我相信因为大家首先相信的就是它们,所以碰到问题首先一定会从那些方面着手。如果三次实验后,问题还没有解决,那么90% 的可能在于洗涤方式的不严格导致的小分子物的残留。小分子物像刀,可以陆续―杀‖死很多酶;大分子物如蛋白质,像绳子,只能―捆住‖一个目的核酸或者酶。更严格的洗涤可以解决该问题。

F 蛋白质是如何残留的

PC 纯化:a-取上清时取到中间层及下层;b- PC 用量不足;c-混匀不彻底;d-溶解于上清中的少量PC 中含有的蛋白质。

高盐沉淀:a-取上清时取到了蛋白沉淀;b-裂解不彻底;c-裂解液用量不足,使裂解体系太粘稠;d-溶解度问题(可以使用低温沉淀加以改善)。

介质:a-裂解不彻底;b-裂解体系太粘稠。

G 小分子物质(苯酚、盐) 是如何残留的

醇沉淀:洗涤不彻底。其原因与管子、操作手法等有关。

介质:颗粒状介质的原因与醇沉淀相同。柱式的几乎都是柱子设计上的缺陷所致,极少数由操作者未严格按要求操作所致。

10:某些我使用的操作手法

实验做多了,的确希望能偷点懒;偷懒也有讲究,否则就是偷鸡不成失把米。下面就是一些在确保抽提成功前提下的通用操作方法;有些看起来很麻烦,但请想一想抽提失败后的再次抽提,应该是可以算偷懒的方法了:

I:混匀操作(1.5ml 离心管内) –如果液体体积在100ul 以内,用指头弹击尖底混匀;在100-400ul 之间,用振荡器混匀;大于400ul,用手晃动混匀:晃动时使离心管底永远处于斜上位置,频率要快。

II:PC 抽提时上清的移取–离心管倾斜,根据上清的量选择不超过200ul 的移液器,在外面先压下移液器,再将tip 移入上清。Tip 要尽可能靠近液面,tip 的尖嘴接触内壁,缓缓松手吸取上清。可多次移取,但决不要使用1ml 移液器。

III:核酸的洗涤–核酸沉淀后离心,将上清倒掉。如果核酸是来源于杂质比较多的样品(如植物、动物肝脏、细菌等),则在加入75% 乙醇之前,再将离心管短暂离心后,用移液器将残留液体彻底吸出,否则,75% 的乙醇非常容易将残留液体中的多糖等杂质给沉淀下来。移取75% 乙醇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吸管,加入后将核酸彻底悬浮起来,置于室温一段时间(时间长短取决于沉淀大小),期间多混匀几次。如果去除75% 乙醇的操作是―离心后倒掉再短暂离心后吸出残留液体‖,则洗涤2 次;如果去除75% 乙醇的操作是―离心后倒掉‖,则洗涤3 次,但最后一次仍然采用―离心后倒掉再短暂离心后吸出残留液体‖。这样洗涤的目的,是确保小分子物的残留低于10 万分之一(最大残留不高于10uM 级)。

11:一些特别的问题

a:EP 管的问题

几乎没有人会认为EP 管的质量会与核酸抽提的操作有关,与某些现象(如核酸在-20C 保存一天后发生了降解) 有关系,但事实是,EP 管的质量的确与核酸抽提的质量以及核酸保存时的稳定性有关。

硅化可以提供最高质量的EP 管,使某些奇怪的现象消失或者大大减轻。最糟糕的EP 管对液体有较强的吸附力,在倾倒液体时残留多,核酸在管中保存的过程中会发生变性。这样的管子是很有市场的,因为便宜;而正因为便宜,其材料总是不令人放心的。

我个人认为,只有硅化过的EP 管,才可能按照标准操作获得满意的结果。否则,某些操作步骤必须调整,才可以获得稳定的质量。

b:核酸抽提中的温度问题

核酸抽提中的温度问题,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任何一个温度条件,对某些方面有利,同时也一定会有不利的一面。如沉淀,低温操作会提高得率,但也会增加杂质的残留。任何一步操作该用什么温度为好,应该是利弊权衡的结果。基本上,除了一些特殊的步骤,如消化等外,用室温是最好的选择。那些认为―低温操作可以防止或者减少降解‖之类的理由,并没有多少可操作性的。低温的确可以减低酶的活性,但低温同时也降低了这些酶被裂解液中的试剂灭活或者抑制的速度,此消彼长,没有办法给出结论的。就RNA 抽提而言,彻底匀浆前在冰上操作可以降低RNA 被降低的风险,彻底匀浆后的温度对RNA 的完整性影响已经不会大的;如果发现影响很大,说明RNase 没有被裂解液有效抑制,提示裂解液的用量不足。更没有道理的是认为低温沉淀和低温洗涤可以防止降解了。事实上,核酸一旦被沉淀下来,对酶的耐受力是很强的,这就是核酸保存在醇溶液中最稳定的理论基础。如果说沉淀使用低温还可以提高得率,洗涤使用低温又是为什么?彻底的错误而已。

c:如何阅读操作手册

拿到操作手册后,要倒着阅读:先阅读问题解答,再看操作步骤下面的说明,再看操作步骤。问题解答是别人在使用过程中曾经碰到过的问题集锦,操作步骤下面的说明是商家的警告。没有一个商家会将他的操作步骤写得非常复杂,因为这是满足使用人员习惯的结果。一句话,PS 和By the Way 之类的话中含有真正的有用素材。

12:延伸的思考

a:标准化的概念

所谓的标准化,指的是一套程序,确保不同的人能获得质量接近的产物的程序。标准化并不是以获得最高质量为目标,而是以稳定为目标。标准化的核心是质控。

事实上,核酸抽提的每一步操作,都有一个核心;重要的是找到可观察的指标或者现象作为参考,从而确保实验的成功。如悬浮的核心是没有块状物的存在,彻底消化的核心是没有块状物的存在,PC 抽提的核心是混匀-两相成为乳状,取上清的核心是用小一点的移液器移取液体,吸取时Tip 的尖头尽可能接近液面,吸取速度要慢,并且要留下1mm 以上的液体不要再吸。去上清的核心是先倒空,再短暂离心将残留液体离到管低,用移液器彻底移出。洗涤的核心是彻底悬浮沉淀,并且要放置一段时间(时间长短与沉淀大小有关) 使沉淀内部也能被洗涤到。按这样的方法抽提的核酸,其质量是非常稳定的。

柱离心式实际上就是非常标准化的核酸沉淀与洗涤的操作。一般而言,如果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去做了,柱式操作出问题,系统性的与试剂盒有关,偶然性的与操作有关。这一点,应该是可以理解的。

一个方法,其标准化程度越高,其稳定性就越好。步骤越少,标准化就越容易。产品的开发也要以高标准化程度为目标。

b:QC 的概念

QC (质控) 概念远没有QT (质检) 概念深入人心。最高境界的产品追求的是免检,或者是Trouble-free。另外,现在的许多产品也是不允许QT 的(因为是一次性的),因此就只能靠QC 来保证质量了。QC 是将精力集中在过程中:原料、操作等。只要严格按照标准去做,最终的结果就有保证。事实上,很多实验人员是不做检测而直接将抽提好的核酸用于后续实验的;他们之所以可以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有意无意之中非常的注意QC。也有不少人,尤其是新手,Pay no attention to QC,只知道最后的QT。一旦发现问题,就去逆推原因;但因为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根本就没有注意,几乎不可能准确找出真正的原因的。如果QC 做得好,最后的QT 是否全部做/部分做/完全不做,取决于时间、经验、后续实验的成本等因素。

c:其它

核酸抽提的每一步操作,都是利弊权衡的结果。消化要彻底,时间就会长;PC 抽提时多取上清,得率会提高,但增加了蛋白质污染的风险;沉淀使用低温且延长时间,得率会提高,但增加了杂质污染的风险… 不足详列。总之,核酸抽提是艺术,可以根据自己的样品及当时的情况,对操作步骤进行适当的优化。

d:实验的思维

核酸抽提的成功,就是每一步都没有失败。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告诉你做实验的良好思维。就如同小学基础没有打好,早晚会发现大问题一样,做实验决不要以成功为喜悦,以失败为痛苦。要保证实验成功,绝对不能有―这个操作应该没有问题‖,―用这个可能不会有问题‖之类的侥幸心理。去掉任何一个可能使实验失败的因素,这才是实验该有的出发点。用这样的出发点,实验几乎没有不成功的,所以说,实验成功没有什么快乐;实验的快乐来自于:发现自认为不会导致失败的某因素实际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学到了这样的知识,才有快乐的理由。

e:EB 在NA 抽提中的运用

EB 在NA 抽提中的应用,用于电泳,人皆尽知;用于gDNA 抽提时提高蛋白质与gDNA 的分离效率,却似乎没有人再考虑了,因为大家都怕使用EB。在NA 抽提中涉及到EB 的另外一大类,就是胶回收操作了;EB 在胶回收中扮演的角色,就不完全是正面的。

如果NA 与EB 充分接触,EB 就会以每隔数个碱基的频率均匀地插入NA 之中。EB 的这种插入,无疑更可能破坏核酸双链的稳定性,使核酸由双链变成单链的压力增加。如果核酸比较短,而错配又多(错配的后果之一也是核酸容易由双链变成单链),EB 的插入将更容易导致变性的出现。这个观点有如下的实验报告佐证:有相当部分的PCR 产物胶回收实验,都报告说回收后的电泳结果是:目的条带变淡或者消失,同时出现了一条小的原来不存在的

条带。

坛中曾有文描述他做胶回收的程序:两边加Marker,中间加产物;电泳过程不含EB。电泳结束后,纵向割下Marker 条带用EB 染色后,放回胶原来的位置。开紫外,根据Marker 的位置割下目的条带,再回收。这是个笨办法,但这样使用的人一定是聪明人。如果这个办法仍然不能消除变性,则只能使用高保真的酶了。

f:蛋白质残留的影响问题(探讨,没有证据)

一直对蛋白质残留不抱好感,却也没有将它看成威力无比。本节考虑的是蛋白质对酶反应的影响问题,为方便表述,我将残留的蛋白质分成同源的(与核酸或者酶有同一或者相似的来源,如细菌) 和异源的(与核酸或者酶没有同一或者相似的来源) 两种。

先看异源蛋白质的影响:内切酶几乎都在保存液中添加有500ug/ml 的BSA,BSA 是改善PCR 结果的一个选项,BSA 是稳定低浓度核酸的一个选项。几乎都是正面的。可以看到,异源蛋白质对酶反应没有抑制作用,甚至还有促进作用(虽然都是以BSA 为例)。

再看同源蛋白质的影响:AMBION 公司有一个非常有特点的产品―Cells-to-cDNA Kit‖。细胞裂解后不去除蛋白质就直接用于RT-PCR。该例子应该可以说明,与核酸同源的蛋白质的残留对RT-PCR 不一定有影响。另外一个例子是质粒的酶切。质粒酶切是比较容易出现一些靠PC 纯化一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的;因为PC 纯化基本上就是去除蛋白质,所以可以认为质粒抽提中残留的蛋白质对酶切是有巨大影响的。各位看官是否注意到这两个例子的最大区别在什么地方?区别在于残留的蛋白质究竟是与核酸同源还是与蛋白质同源。事实是,质粒抽提中残留的蛋白质是宿主菌的(Ecoli 或者其它),与质粒并不同源;而内切酶却是来自于Ecoli 或者其表弟表妹的,与宿主菌的蛋白质同源性是非常高才对。还有一个现象:EcoR I 的Star Activity 是最明显的,其它来源于Ecoli 的酶的该活性也不差,这是为什么?

写到这,我头有点痛了,因为我没有办法证明;就是有人提供了证明,我暂时也看不到用途。毕竟,酶反应不是受单一因素影响的。如果说该思考有什么现实意义,那就是:残留蛋白质的危害可能被夸大;许多实验在重复失败,只是因为你抓住的嫌疑犯不是真凶。更大胆的假设是:BSA 可以用于某些核酸抽提,以更彻底去除与酶同源的蛋白质残留。

g:无介质的核酸抽提裂解液(不含苯酚) 的展望(供核酸抽提产品生产商及潜在的生产商参考)

经典的醇沉淀和洗涤,在无介质核酸抽提技术中,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尽管微调可以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能展望的,也只有裂解液了。现在的裂解液,都没有同步去除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的去除,或者靠裂解后再加入苯酚抽提去除蛋白质,或者靠加入高盐溶液去除蛋白质,效果也不错。能做的改进,看起来也就只有配制出这样一种裂解液:裂解效率高(得率的保证),同时蛋白质可以靠离心去除(操作简化了)。简单地讲,下面提供的是目前可以想象的结合有高得率、高纯度、操作最简单诸多特点的操作步骤(以细胞为例。组织捣碎后也适用):

在样品中加入裂解液,混匀后,静置使裂解彻底。高速离心后,蛋白质沉淀在离心管的底部,上清则为核酸。将上清转移到预先已经加入了醇的离心管中,轻轻混匀后,用一个小钩捞出

大的絮状沉淀(以DNA 为主) 到另外一个离心管中;捞不起来的(主要是RNA) 用离心沉底。分别洗涤蛋白质沉淀,DNA 絮状沉淀和RNA 离心的沉淀,再分别溶解,就可以同步获得DNA/RNA/蛋白质了。

半年前我开始考虑这样的裂解液时,只是抱作玩的态度。失败后思考,思考后再失败;半年下来,试剂的配制进展有一点,但―发现‖的用途却越来越多:所有原来采用苯酚抽提去除蛋白质的纯化操作,如酶切后的纯化、DNase 降解DNA 后的纯化… 都可以用这样的裂解液来替代。其前景越来越美好,内心却越来越不平和,患得患失起来;开放这个思路,我就会不那么在意了。这个裂解液应该是有比较好的经济价值的–即使是技术的卖价应该也不会低于6 位数;任何人都可以用玩的心态试一试,不过不要赌博就是。

h:醇沉淀的语言Flash –从低浓度核酸沉淀条件的改变看核酸是如何形成沉淀的

核酸醇沉淀的原理,按照分子克隆中的描述,是用阳离子中和了磷酸根的负电荷后,核酸―无性‖结合才能沉淀下来。低浓度核酸沉淀的条件一般要做如下改变:使用长时间的低温、使用更高比例的醇、使用tRNA 之类的东西。下面就用Flash 语言的特点,描述一下―无性‖的核酸是如何结合的。

溶液中的单个核酸,虽然是―无性‖的,对其它的核酸,仍然是有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相关);同时,核酸分子受到的另外一个力,来自分子运动。在一般情况下,核酸之间的引力比分子运动产生的力小许多;只有当核酸之间的距离足够近时,引力才能克服分子运动产生的力,使两个核酸结合到一起。结合在一起的两个核酸又共同对其它的核酸产生引力(该引力比单个核酸的要大),结合上更多的核酸… 最终沉淀下来了。低温和更高浓度的醇都有利于降低分子运动产生的力,tRNA 能提高总核酸浓度进而通过与目的核酸的结合提高了目的核酸之间的引力,所以低浓度核酸的沉淀条件如上。至于 2 价镁离子有利于低浓度核酸的沉淀原因,可能是镁离子要被同一核酸分子的两个磷酸根结合,这种结合的结果是核酸分子变得更立体了(团状):引力越集中,对外就越大。

i:从柱离心式产品的流行看经典方法的缺点(或者操作重点)

柱式方法的风行是无法否定的现实。下面通过柱式方法与经典方法的比较,看一看如何注意经典方法的操作重点。

裂解,二者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去蛋白质,柱式靠的是柱材料对蛋白质吸附力低这一特点,将蛋白质残留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并不是/也不能彻底去除);经典方法最常用的是PC 抽提,可以将蛋白质去除得更彻底一些。其它大分子杂质- 如多糖等- 的去除,柱式的与蛋白质的去除相似,但经典方法中却没有如此方便的对应方法。小分子物(盐等) 的去除,在我的眼里,是柱式方法最可爱的地方。如果柱子设计没有问题,离心后柱子中残留的液体稳定而少;柱式的洗涤具有―流水洗涤‖的效果;柱式中的核酸是不成团块的- 这三个特点决定了柱式的洗涤效率比经典的洗涤效率高,所以,柱式纯化的核酸纯度比较高。

结论是:裂解和去蛋白质的能力,经典方法不次于柱式方法;去除其它大分子杂质,经典方法不如柱式;洗涤能力,按目前各种参考书中的介绍去做,几乎没有办法超过柱式方法。你看一看上面柱式方法洗涤的特点,经典洗涤方法哪一条强调了。再想一想你是如何手工洗衣

服的,象不象柱式洗涤的特点,就应该不会有疑问的吧。难道过去的核酸沉淀洗涤方法有错误?那倒不是。真正的原因是,过去核酸抽提使用的小分子物(盐等),多是后续酶反应中会使用到的或者起码少量的残留不会抑制后续酶反应的;现在抽提中使用的东西就不一样了,都是一些对蛋白质有强烈作用的东西,而且浓度还非常高。过去有资料强调测A230 值吗?自打Guanidine Thiocyanate 开始广泛用于核酸抽提后,A260/A230 比值的测定成为检测质量标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了。

如果将洗涤操作更强化及严格一点,对于一般比较干净的样品,你会发现经典方法抽提的核酸完全可以达到非常好的质量的。柱式就还留下一个―快‖的特点,当然应该说是―更快‖。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2000字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2000字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2000字篇一 一.实训的基本情况说明。 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一地二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这门课程主要以基础会计作为理论依据,进行一些企业发生的业务的实训。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整个会计账务程序用一种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实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2,如何对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审核。这需要实训者学会不仅能填制原始凭证,而且能对原

始凭证的正误进行审核。3,如何填制复式记账凭证。这要求实训者能够分清帐户的借贷方,并正确地填在凭证上。4,如何填制单式记账凭证。由于这种记账方法不能全面地反映业务发生的对应关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所以此内容只是老师课堂讲解没有资料做具体实训。5,如何对记账凭证加以正确的审核。6,怎样对日记账进行正确的登记。这要求实训者能够谨慎地对每日的现金账和银行账进行正确的登记。7,永续盘存制与存货明细账的正确登记。这是让实训者能正确地运用数量金额式账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登记账簿。8,如何进行错账更正。这要求实训者能用正确更正方法对已经登记错误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更正。9,记账规则与结账。要求实训者能在会计准则下正确的登记账簿,在特定的日期进行正确的结账。10,如何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这是在银行账未达账项时,能够正确的核对账。11,怎样熟练地掌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这是让实训者能够根据个会计主体的经营特点、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繁简程度的不同,合理、科学地适用账务组织方式。12,如何对账务报表进行编制。报表的编制是会计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后环节,这主要是让实训者明确编制报表的要求和熟悉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弄清其填制资料的来源并掌握具体的编制方法。 三.实训的基本过程。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

基础会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模拟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为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训练,通过手工操作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操作程序,以及各种凭证、帐表的填制规定和方法,把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具体的操作。有目的地检验和复习学生所学的会计理论、方法、技能和技巧,通过实际的操作,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形象地掌握各种业务的处理及记账凭证的填写方法,掌握账簿的处理及登记方法,掌握成本核算方法,掌握各种报表的编制方法,掌握会计资料的整理归档方法,同时,在不同岗位进行不同操作,使之在实验中,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职业工作能力,为今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 1、建立账簿:按照公司实际业务的需要开设帐簿,建立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簿、总分类帐簿、建立各项明细帐簿,根据资料录入各账簿的期初余额。建账完成后进行试算平衡,以确保期初的正确性。在这过程中应注意: (1)账页的正确选择; (2)分清借贷方向,准确填写对应数字。 2、填制凭证:根据实验资料所给的原始凭证,填写相应的记账凭证。填写时要注意业务发生的日期,正确判断业务,准确的写出会计分录。另外还要注意每笔业务需要的凭证张数,需要一张以上凭证填列时,需在凭证编号后再加上一个分数(第*张凭证/共#张凭证)。最后需要在凭证下方的制单处签上制单人的姓名。过程中要求: (1)内容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次序使用; (2)签章的使用及区别; (3)原始凭证各联的用途; (4)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支票的填制及使用要求。 3、原始凭证的审核: (1)审核原始凭证涉及单位、责任人、时间、地点、金额的真实性;

会计综合实训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训练报告 (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

专业综合训练 一、专业综合训练整体目标 会计专业综合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模拟实训,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会计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真正掌握会计实务处理方法。同时,在通过与岗位要求完全相同的实验操作中,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形成工作能力,为即将从事的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 " 二、专业综合训练具体内容 (一)实验一系统管理和基础管理 1.启动系统管理:开始程序用友ERP-U872系统服务系统管理。 2.以系统管理员身份注册登录系统管理:系统注册出现登录对话框,输入“admin”,确定,如图1-1. 图1-1 3.增加操作员:权限用户进入“用户管理”增加,出现“增加用户”对话框,依次输入资料内容如图1-2.

图1-2 4.建立账套:账套建立,打开“创建账套”对话框输入账套信息输入单位信息输入核算类型确定基础信息确定编码方案数据精度定义退出如图1-3. \ 图1-3 5.财务分工:权限权限,进入“操作员权限”窗口选账套,选年度,选用户修改或增加,打开“增加和调整权限”对话框按资料设置各用户权限退出 6.系统启用与基础设置 (1)登录“企业应用平台”:开始程序用友ERP-U872企业用用平台,打开登录对话框以账套主管身份登录。 (2)系统启用:基础设置基本信息系统启用启用总账,启用日期2013年4月1日。注意:若建账套时已完成启用,则略过此步骤。 (3)进行基础设置:基础设置基础档案选择录入项目录入资料所给内容如图1-4-1.

基础会计模拟实验实习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705 (报告范本系列) 基础会计模拟实验实习报 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基础会计模拟实验实习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不知不觉,为期一星期的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结束了,在这一星期的会计模拟实习中,使得我系统的对于老师讲的一些理论知识实践了一遍,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这也是这次实习的目的。首先要取得相关的原始凭证,然后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在根据记账凭证,登及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现具体

总结如下:一、编织记账凭证。首先要根据经济业务写出会计分录(会计循环的基石)。我原本以为有关的会计知识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当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搬上实际应用时,我却无从下手。于是只能把《会计学原理》搬出来,认真的复习了一下,把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然后是根据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练习填写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了解掌握各种常见原始凭证的格式、记载内容以及填写方法。二、登记帐簿。其中开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现金日记账户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户,登记各种帐户的期初余额,总分类账户。会计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虽说机长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但在实习期间,我曾对着那些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邓长等的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因此会计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 日期: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TLAB方真 实验二模拟信号幅度调制仿真实验班级:10通信工程三班_________ 学号:2010550920 ________________ 姓名:彭龙龙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王仕果______________

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TLA仿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常用的用于通信原理时域仿真分析的MATLAB函数; 2、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MATLAB产生; 3、牢固掌握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掌握卷积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卷积的计算方法、卷积的基本性质; 4、掌握利用MATLAB计算卷积的编程方法,并利用所编写的MATLAB程序验证卷积的常用基本性质; 5、掌握MATLAB描述通信系统中不同波形的常用方法及有关函数,并学会利用MATLAB求解系统功率谱,绘制相应曲线。 基本要求:掌握用MATLAB描述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的方法,能够编写 MATLAB程序,实现各种常用信号的MATLA实现,并且以图形的方式再现各种信号的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编写MATLAB程序产生离散随机信号 2、编写MATLAB程序生成连续时间信号 3、编写MATLAB程序实现常见特殊信号 三、实验原理 从通信的角度来看,通信的过程就是消息的交换和传递的过程。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的整个过程或者各个环节不外乎是一些码或信号的交换过程。例如信源压缩编码、纠错编码、AMI编码、扰码等属于码层次上的变换,而基带成形、滤波、调 制等则是信号层坎上的处理。码的变换是易于用软件来仿真的。要仿真信号的变换,必须解 决信号与信号系统在软件中表示的问题。 3.1信号及系统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3.1.1时域取样及频域取样 一般来说,任意信号s(t)是定义在时间区间(-R, +R)上的连续函数,但所有计算机的CPU都只能按指令周期离散运行,同时计算机也不能处理( -R, + R)这样一个时间段。 为此将把s(t)按区间T, T截短为 2 2 S T(t),再对S T(t)按时间间隔△ t均匀取样,得到取样 点数为: 仿真时用这个样值集合来表示信号 T Nt t s(t)。显然△ t反映了仿真系统对信号波形的分辨 率, (3-1) △ t越小则仿真的精确度越高。据通信原理所学,信号被取样以后,对应的频谱时频率的周期函数,其重复周期是—。如果信号的最高频率为f H,那么必须有f H W 丄才能保证不发 t 2 t 生频域混叠失真。设 1 B s 2 t 则称B s为仿真系统的系统带宽。如果在仿真程序中设定的采样间隔是△ (3-2) t,那么不能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研究报告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1.项目背景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对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要直接在大面积教学上发挥作用,必须有载体,即一批经典或优秀的实验项目和案例,以系统地诠释这个体系以及实验单元、技能点的内涵。但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一个先天的困难:它没有数理化学科的深厚沉淀,又没有国外现成成果可搬,以应用为主的基础教学的积累随技术更新很快被淘汰,使我们这一领域的教学缺乏基础,比如难以说清楚 C语言的哪几个程序是经典的、网络的哪几个实验是传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哪几个习题是最基本的、数据库的哪几个案例最典型等,所以供学生做的实验和练习五花八门。这在教学中导致不论是上课,还是给学生布置作业、做实验,都有很大的随意性。 为解决以上问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9年6月启动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教学资源建设”项目,加快对实验项目教学资源的建设。 2.项目的目标和内容 本项目立项意图是集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精华资源,编着《计算机基础经典实验案例集》,精心打造一批科学的、权威的、具指导性的实验项目和案例。希望能够借这一建设项目为提升中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验水平、规范课程教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期望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和不断积累,凝练出一批传世的经典实验项目和案例,成为教师的得力工具,为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支持。 《计算机基础经典实验案例集》是一套丛书,它针对《计算机基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简称《基本要求》)提出的以下计算机基础6门核心课程编写:“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丛书分为9个分册:《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Basic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SQL Server)》、《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基础》。 每一分册包括实验项目和典型实验案例,实验项目有两类:经典项目和现代项目。一般而言,经典项目是指具有内容基础性、适用普遍性、实验平台无关性特点,因此这类项目要认真凝炼,使之成为“经典”。现代项目强调应用性、趣味性,是一类贴近技术进步的项目。设计典型实验案例的目的,是希望用几个接近实际应用的案例把本领域的主要实验单元和技能点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展示完整的实验设计以规范和严格实验教学;因此,它包含了求解实验项目的完整栏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内容、参考样章、实验指导、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思考题和建议环境。 3.项目质量和期望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财务流程实训总结 小组成员:邵思绮组 班级: 12级36班 上课时间:第1周 授课老师:陈茜

一、定性分析 1、对实验过程的描述 这次的实训过程有下面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第一天的第一节课一开始老师就像我们详细的说了一遍实训要做的事 第二,再分细节的给我们说了要注意的方面。例如,数字要写规范,大写数字 方面,掌握数码和数位及书写规则;阿拉 伯数字方面,掌握总体书写规则和各个数 字书写的基本规则。文字书写规范:文字 书写规范方面有字体、字形、字位及摘要 和会计科目的书写规范。还要特别注意日 期的写法。 第三,老师也给我们梳理了企业做账的整个流程,要我们掌握原始凭证的认定 和审核,认定和审核原始凭证,熟悉经济 业务,根据有关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进行 认真审核。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 合理审核原始凭证的要素是否齐全,填写 是否正确;对填写内容不完整、填写有错 误的原始凭证应如何处理,对不真实、不

合法的原始凭证应如何处理。 第四,记账凭证的填写是重点。必须根据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编制记账凭证。我们小组自己先按照公司发生的财务状况,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写,对于平时发生的账目,仔细记录不会有太大的差错,关键在于月末或年末结转到本年利润时,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出错。然后,老师会对我们已经做过的分录进行讲解,我们就对出错的数字或记账凭证再更正。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处理,编制记账凭证。对会计分录的编制,记账凭证的填制,注意相关的书写规范。 第五,掌握试算平衡。根据T型账户和总账等相关资料编制试算平衡表。我们小组分工照着记账凭证进行了总账的登记,最后进行试算平衡。如果不平衡,我们又仔细的对记账凭证和总账进行了检查。 第六,掌握报表的编制。最后我们小组根据总账进行了科目汇总表,再依次登记了利润表,资产负债表这些财务报表。

2020年基础会计模拟实训实验报告.doc

篇一:《基础会计实训报告》 会计类课程实验报告 所属课程名称任课教师姓名班级专业学号 《会计》实验报告 开课院系会计学院实验地点 实验时间年月——月 一、实验目的 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方法、程序,掌握建账方法和流程。能够根据给出的经济业务分析会计分录,完成会计凭证的编号,对会计凭证的错误要根据规定进行更改。能够根据深刻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登记错误的账簿采用正确而的方法进行更改。能够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为理论基础,借贷记账规则进行失算平衡,编制科目汇总表,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要进行对账。

要做到账实相符。进行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能够按照规定将各项账簿记录定期结算的账务工作,结账的目的是编制会计包表。能够依据科目汇总及其他会计资料编制跨级表白(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能够依据国家规定对会计凭证进行行管理保管。要定期对会计凭证装订成册。 二、实验工具、材料 (1) 账、证、表 (2)其他工具 (3)辅助工具书(可选)《会计基础》 《会计职业道德与财经法规》;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各一套;会计学模拟实验指导书一本; 1建账根据指导书的要求开设宏达机械厂2011年12月的总分类账,明细账及日记账。 2审核原始凭证对原始凭证的进行审核,确认凭证是否无误。3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4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各种记账凭证

编制科目汇总表5登记总分类账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7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收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8编制会计报表根据总账和明细账及资料所给的期初余额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 加强我对会计基础各方面的知识记忆。会计实训主要是提高我们会计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水平,在这过程中,从做分录,填制凭证,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例如看懂了并理解了账户期初余额表和各种支票的填写。在填写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细心”如原始凭证金额会计实训,让我对会计账务处理整个流程的操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大小写,日期,用途,出票人,收款人都不能写错,否则就会作废。在曾老师的教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建账,及结算方式,学习了增加修改会计科目,设置项目大类,并录入期初余额进行试算平衡等等。 当然在实训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分录的编制不够熟练,同时不够细心,经常看错数字数字填写,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导致核算结果出现错误,试算不平衡,最后当即发现寻找出错点及时给予改正。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表示 【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MATLAB的信号工具箱来表示常用信号的方法。 【实验环境】 装有MATLAB6.5或以上版本的PC机。 【实验内容】 1. 周期性方波信号square 调用格式:x=square(t,duty) 功能:产生一个周期为2π、幅度为1 ±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其中duty表示占空比,即在信号的一个周期中正值所占的百分比。 例1:产生频率为40Hz,占空比分别为25%、50%、75%的周期性方波。如图1-1所示。 clear; % 清空工作空间内的变量 td=1/100000; t=0:td:1; x1=square(2*pi*40*t,25); x2=square(2*pi*40*t,50); x3=square(2*pi*40*t,75); % 信号函数的调用subplot(311); % 设置3行1列的作图区,并在第1区作图plot(t,x1); title('占空比25%'); axis([0 0.2 -1.5 1.5]); % 限定坐标轴的范围 subplot(312); plot(t,x2); title('占空比50%'); axis([0 0.2 -1.5 1.5]); subplot(313); plot(t,x3); title('占空比75%'); axis([0 0.2 -1.5 1.5]);

图1-1 周期性方波 2. 非周期性矩形脉冲信号rectpuls 调用格式:x=rectpuls(t,width) 功能:产生一个幅度为1、宽度为width、以t=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矩形波信号。该函数横坐标范围同向量t决定,其矩形波形是以t=0为中心向左右各展开width/2的范围。Width 的默认值为1。 例2:生成幅度为2,宽度T=4、中心在t=0的矩形波x(t)以及x(t-T/2)。如图1-2所示。 t=-4:0.0001:4; T=4; % 设置信号宽度 x1=2*rectpuls(t,T); % 信号函数调用 subplot(121); plot(t,x1); title('x(t)'); axis([-4 6 0 2.2]); x2=2*rectpuls(t-T/2,T); % 信号函数调用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会计技能模拟实训报告 财务管理1031班 蔡瑞芳 〈一〉时间:2011年10月22日-----2011年11月27日 〈二〉地点:明虹楼607 〈三〉实训目的: 通过六十学时的会计技能模拟实训,在董老师和杨老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较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 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每位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能够切身的体会出纳员、材料核算员、记账员等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四〉.实训的基本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这门课程主要以基础会计作为理论依据,进行一些企业发生的业务的实训。能够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整个会计账务程序用一种完整的科学方法体现出来 实训的具体内容主要有: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它是让实训者对发生的业务以一种凭证的形式进行记录,并能够正确地填写业务发生情况。2,如何对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审核。这需要实训者学会不仅能填制原始凭证,而且能对原始凭证的正误进行审核。3,如何填制复式记账凭证。这要

求实训者能够分清帐户的借贷方,并正确地填在凭证上。4,如何填制单式记账凭证。由于这种记账方法不能全面地反映业务发生的对应关系,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所以此内容只是老师课堂讲解没有资料做具体实训。5,如何对记账凭证加以正确的审核。6,怎样对日记账进行正确的登记。这要求实训者能够谨慎地对每日的现金账和银行账进行正确的登记。7,永续盘存制与存货明细账的正确登记。这是让实训者能正确地运用数量金额式账和各种存货计价方法进行登记账簿。8,如何进行错账更正。这要求实训者能用正确更正方法对已经登记错误的账簿和凭证进行更正。9,记账规则与结账。要求实训者能在会计准则下正确的登记账簿,在特定的日期进行正确的结账。10,如何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这是在银行账未达账项时,能够正确的核对账。11,怎样熟练地掌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这是让实训者能够根据个会计主体的经营特点、规模大小、经济业务繁简程度的不同,合理、科学地适用账务组织方式。12,如何对账务报表进行编制。报表的编制是会计中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后环节,这主要是让实训者明确编制报表的要求和熟悉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弄清其填制资料的来源并掌握具体的编制方法。 〈五〉实训的基本过程。 1)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 3)根据记帐凭证填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 4)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通信原理实验3

实验三FSK调制及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键控法产生FSK信号的方法。 2、掌握FSK非相干解调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9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原理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基带信号与一路载波相乘得到1电平的ASK调制信号,基带信号取反后再与二路载波相乘得到0电平的ASK调制信号,然后相加合成FSK调制输出;已调信号经过过零检测来识别信号中载波频率的变化情况,通过上、下沿单稳触发电路再相加输出,最后经过低通滤波和门限判决,得到原始基带信号。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FSK调制 概述:FSK调制实验中,信号是用载波频率的变化来表征被传信息的状态。本项目中,通过调节输入PN序列频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调制输出波形来验证FSK调制原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FSK数字调制解调】。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调节信号源模块的W2使128KHz载波信号的峰峰值为3V,调节W3使256KHz载波信号的峰峰值也为3V。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序列输出频率32KH。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示波器CH1接9号模块TH1基带信号,CH2接9号模块TH4调制输出,以CH1为触发对比观测FSK调制输入及输出,验证FSK调制原理。 (2)将PN序列输出频率改为64KHz,观察载波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答:PN序列输出频率增大后,载波个数会增多。 实验项目二FSK解调 概述:FSK解调实验中,采用的是非相干解调法对FSK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实验中通过对比观测调制输入与解调输出,观察波形是否有延时现象,并验证FSK解调原理。观测解调输出的中间观测点,如TP6(单稳相加输出),TP7(LPF-FSK),深入理解FSK解调过程。 1、保持实验项目一中的连线及初始状态。 2、对比观测调制信号输入以及解调输出:以9号模块TH1为触发,用示波器分别观测9号模块TH1和TP6(单稳相加输出)、TP7(LPF-FSK)、TH8(FSK解调输出),验证FSK解

计算机基础与综合编程实验报告word文档

《计算机基础与综合编程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计算机类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1 实验目的 通过迭代式开发,深入掌握C语言的文件、链表、结构体、动态内存管理等技术,开发实现一个计费管理软件。 2 系统功能与描述 1.添加卡与查询卡的操作 (1)添加卡信息。 ①介绍 添加卡信息时,将添加的卡信息保存到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1实现“添加卡” b、添加卡信息时输入的卡信息 c、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③处理 a、获取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b、获取添加的卡信息。卡信息包括:卡号、密码、开卡金额、卡状态、开卡时间、截止时间、最后使用时间、使用次数、累积金额。 c、将每个卡信息组装成一条字符串,一张卡的每个信息间用“##”分隔。 d、将保存的卡信息的字符串写到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末尾。 ④输出 a、保存成功,则显示添加的卡信息。 b、保存失败,则提示添加卡信息失败。 (2)查询卡信息:

①介绍 从工程目录下的card.ams文件中,读取并解析卡信息,将卡信息显示到界面中。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2实现“查询卡” b、card.ams文件中的卡信息 ③处理 a、获取保存卡信息的文件路径。 b、逐行读取该文件中的卡信息并解析。 c、将将解析结果保存到内存中,在界面上显示读取出来的卡信息。 ④输出 a、读取失败,提示没有该卡的信息。 b、读取成功,则在界面输出卡号,状态,余额,累计使用,使用次数,上次使用时间,一共六个信息。 2.上机: ①介绍 根据用户输入的卡号和密码,判断该卡能否进行上机。更新可以上机卡的状态。 ②输入 a、输入菜单项编号3,实现“上机功能” b、输入卡号和密码 c、链表和文件中添加过的卡信息 ③处理 a、执行上机操作时,从卡信息文件中获取卡信息,添加到链表中。 b、以卡号和密码为条件,遍历链表中的卡信息,找到与输入条件相符的卡信息。 c、如果找到,以列表方式显示该卡的上机信息,并更新卡信息。如果未找到,就提示用户。 ④输出

会计基础实训报告

(3)建日记账时,建立现金存款日记账时,将上一月的库存现金总账中的余额,填到新建的库存现金日记账中的余额栏中;建银行存款日记账时,将上一次的银行存款总账的余额,填到新建账中的相应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中的余额栏上;2.编制记账凭证 编辑记账凭证的摘要简明,科目运用准确,编号连续,附件齐全。 3.登记日记账、明细账 4.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5. 对账、结账、封帐 6. 编制会计报表 (1)资产负债表 (2)利润表 7. 打页数、写目录 8. 装订记账凭证 四、问题及解决方法 写会计凭证的时候借贷方有时会混淆,在这里如果写错只有重写;登帐时有时会出现数字错行或者登错,我一般采用的是划线更正法;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小心谨慎,不要去写错。 五、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周的基础会计的实习,我体会到,作为会计人员,在做账的时候必须细心、谨慎。 在记帐过程中,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会使帐薄记录发生错误,而作为会计人员应运用正确的更正方法,采用错帐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补充登记法、红字更正法三种,而不是填补、挖改。我想这是我们在作帐时注意的一点。在实训中我们必须做的是原始凭证与证帐凭证、各明细帐与总帐核对等。这一部是非常繁琐,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会功亏一篑,徒劳无功。 经过这次的会计实训,发现了自己还存在许多的问题:第一,书本上的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以致不能够很熟练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第二,没有足够的耐心,做事情也不够认真仔细,以致经常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写错数字,记错方向。虽然实习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却让我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学不

到的知识,真正地把从书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虽然实习这段时间每天都很辛苦,甚至有时做不完还要熬夜,但是我认为值得,也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会计有多辛苦,相信每一个岗位只要你用心、认真地去做了,你都可以从中收获到很多,正所谓有得必有失。虽然以后不一定会选择会计这一职业,但在这次的实训所领悟到的我会运用到生活、学习、工作中。 六、建义 1、时间太紧,有些知识我们还没来得及消化就要进行下一个任务,如果时间充裕一些就好了; 2、希望可以多分配几个老师,因为有时我们有问题询问,老师却在指导其他学生; 3、实验内容上希望老师能找一些其他企业的经济业务资料,以便于我们做参考。 为期四天的会计实训就这么结束了,看着自己做出的会计账簿与凭证,有说不出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这是我们辛苦劳动的结晶,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我们会去迎接另一个挑战。 报告日期 2013年 1月 5日

基础会计实验总结

基础会计实验总结 基础会计实验总结 到现在长达三周的基础会计实验已经完全的结束了,回想走过的每一步都让我有很深的感受,它给我带来的不仅是知识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对团队的理解和友谊的收获。 记得那天是我第一次真正的接触原始凭证,当我要把那一张张的原始凭证登记为记账凭证时才真正的明白了古人所言的“纸上谈兵”。在课本中,我们并不接触那些真正的原始凭证,而是把原始凭证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很多原始凭证含蓄的表达的会计信息在那里已完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了,这就大大的降低了编制会计分录的难度。在实验中,我需要去在那些的原始凭证中寻找会计语言,来确定会计科目,这一步的跨越就足以令我手忙脚乱了。在这时候团队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经过一次次的探讨,我们终于都有了眉目,掌握了提取有用信息的要领,这才顺利的编制出了记账凭证。

接下来的就是由出纳编制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了,这项工作是由出纳栾同音做的,我只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没有深入的去做,因此并没有太多的感受,不过在帮忙对账时,我深刻的体会到做它时应该具备的耐心与细心,尤其是数字位数的登记和综合的计算。还有必须注意的是日记账是日结,不管是每天每一笔还是多笔,必须日结。 再接着就是做明细账了,这次试验中我是成本及损益的会计岗位。在实验中有工资与奖金的分配与核算、计提福利费以及各税种的计算都得我亲自算,这对于我来说难度超大。因为在学习课本时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学的并不好,因而我只能把课本认真的看了一次并且想起他的组员请教之后才弄懂的。还有就是登各种明细账了,这还真是有些头疼的事,因为若是在登记记账凭证时把一个总账的明细科目写错,再登明细账时就会造成很多麻烦,一个错就牵涉到很多,需要改的地方很多这是很麻烦的。其中生产成本的明细在分类账得特别的注意,还有就是材料采购每次都得算新的价格也许特别注意。我们组另一位负责财产物资及债权债务会计岗位的同学的明细账更加的麻烦,因而是在我们一起的探讨下完成的而刚开始主演是原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的计算比较麻烦,一个不小心就算错了,没有结果都对了好几遍。最后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比较难,我们都是在听了老师的讲解着后才开始登帐的,就这样还是遇到很多问题,因为理论一让实践检验就容易出毛病,不过好在在我们的努力之下还是完成了。 后来的就是登记总账了,这个工作在全面明细账的登记之后做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因为好多的问题已经在前面解决了,所以主要注意的就是细心计算了。 接下来就是编制会计报表了,这其中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试算平衡表等。到这时实验已经快接近尾声了,但切记不可太急功近利,不然可能会把所有的成果毁于一旦的。 在所有有的账目都平之后就该进行最后的结账了,结账有结账的格式,在意实验之前我们都不太清楚具体的细节,所以不得不重新在课本上查找格式来登记,这也反映出了我对一些细节性的知识掌握度不够。 另外说明一下由于稽核的工作贯穿于每一步的实验中,因而并没有在前面说,在这就稍微的总结一下稽核的工作。在实验的开始稽核是很轻松的,为此她还和组长要了还几次任务呢,但都了后期他的工作就愈发的显现出来了,每做完一期就得根据记账凭证把明细账的每一个数字、科目所对应的借贷方、计算结果都一一的对证,在此时每错一个数字、错写借贷方都会让整个账完全的改正,也为后面的账做了正确的保证。在核对总账和日记账时,更是还得根据明细账核查,这也是对明细账的又一次检查。在这项工作中需要的耐心与细心是最多的,一个烦躁不安就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 在所有的工作完成之后就是最后的装订了,装订是一项很美好的事,因为十几天的忙碌终于要落下帷幕了,那种感觉是很美妙的,我看着打孔机落下的一霎那轻轻地扬起了嘴角。当然要把那些凭证整齐的放在一起也是费了而我们不少的精力呢,谁叫我们一开始弄时没正好呢。 总之,会计做账就是得严谨,每笔帐之间都环环相扣,错一笔就会全军覆没,记账凭证错了后面就直接一错到底了,而一个明细账错了就会影响待整个明细账,总账的错会直接影响会计报表的正确性。因而我们会计人员应该培养自己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已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养成对核对少犯错的好习惯,并且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在这次试验中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明白它的重要性,为自己以后

通信原理实验七

实验七抽样定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3、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4、理解实际的抽样系统。 5、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6、理解低通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7、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图1-1 抽样定理实验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抽样信号由抽样电路产生。将输入的被抽样信号与抽样脉冲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样信号,自然抽样的信号经过保持电路得到平顶抽样信号。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信号是通过开关

S1切换输出的。 抽样信号的恢复是将抽样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得到恢复的信号。这里滤波器可以选用抗混叠滤波器(8阶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或FPGA数字滤波器(有FIR、IIR两种)。反sinc滤波器不是用来恢复抽样信号的,而是用来应对孔径失真现象。 要注意,这里的数字滤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编译码部分的端口。在做本实验时与信源编译码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验证 概述:通过不同频率的抽样时钟,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观测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输出波形,以及信号恢复的混叠情况,从而了解不同抽样方式的输出差异和联系,验证抽样定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调节主控模块的W1使A-out输出峰峰值为3V。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被抽样信号MUSIC为幅度4V、频率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脉冲A-OUT为幅度3V、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观测并记录自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S13#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分别观测MUSIC主控&信号源和抽样输出3#。 MUSIC主控&信号源抽样输出3#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改造升级项目建议书 2017年

附件1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改造升级项目 一、总论 1、项目名称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改造升级项目(基于云计算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项目) 2、申报单位概况 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计算机软件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教科研实验室。中心现分布于不同的教学楼的3个楼层,实验室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280余万元。中心面向全校各二级学院,承担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实验及业余时间面向全校学生的开放性实验等任务,平均每学年开设实验课程接近100门,实验人数6500人以上,实验人时数25万次以上。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开展与应用都在对机房建设、实验环境、教师教学、实验室管理等都带来模式的革新。基于云计算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被越来越多的院校采纳,为打造我校数字化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建构学校实验教学云计算基础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化虚拟实验室建设,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建立学校特色实验课程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探索数字化实验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创新;推动课程教学与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完善工程化实验教学体系等要求,我中心现申请升级改造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设备及环境、建设基于云计算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与考试平台,创建考试中心,提升学校实验实训教学面貌,加强教师人员培养档次。 3、拟建地点 拟建在综合楼5--6层,规模15间实验室、1个数据服务中心 4、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改造和升级原有计算机机房设备。 实验中心现有计算机600余台,实验室布局分散,该方案实施应前先搬迁现在所有实验室进行集中建设(搬迁方案见原提交的搬迁报告:综合楼或重型楼)。目前实验室有335台为2012年以前购置,故障率高,维护成本增加,在两年内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因此在此基础上利旧建设350点的智能云桌面平台,实现机房设备升级。建设内容:实验数字服务中心机房1间、数据存储服务器2台、网络管理服务器2台、云平台管理服务器8台、云终端控制器350台、移动管理平台5个、网络布线及实验室装修等。 (2)建设网络无纸化考试平台 目前无纸化考试平台的应用在许多高校中逐渐取代纸质试卷考试模式,今年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开始在部分省市高校试点,而今年计算机工程学院的中职对口高考技能测试的考核中已经开始试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

基础会计实训报告 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我们在期末开始了一个星期的实训。 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一、实训目的 1、通过对企业会计模拟实训的操作,系统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从而加强对所学会计理论和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 2、实训的内容涵盖了会计操作的全部基本技能——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告、年终结账。 3、全部实训突出综合性、完整性、超前性、和系统性。以一个模拟企业的特定会计期间为范围,将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股份制企业为背景,将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前瞻性与市场经济的变化相配套,开阔视野,增进理学生对社会、企业的了解和认识,为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从事财会工作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二、实训的基本内容 1,如何填制原始凭证 2,如何对原始凭证进行正确的审核 3,如何填制复式记账凭证 4,如何对记账凭证加以正确的审核。 5,怎样对日记账进行正确的登记 6,如何进行错账更正 7,记账规则与结账 8,如何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 9,怎样熟练地掌握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10,如何对账务报表进行编制 三、实训的基本过程 在我们学校现有的硬件措施中,还不能达到完整的实训过程。但是,在我们胡老师的带领下,却能在这艰苦的环境中把实训搞的有滋有味,让我们轻松的度过每一个实训内容。

通信原理实验习题解答

实验一 1. 根据实验观察和纪录回答: (1)不归零码和归零码的特点是什么 (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相对应的AMI码及HDB3码是否一定相同 答: 1)不归零码特点:脉冲宽度等于码元宽度Ts 归零码特点:<Ts 2)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对应的AMI码及HDB3码不一定相同。因信源代码中的“1”码对应的AMI码“1”、“-1”相间出现,而HDB3码中的“1”,“-1”不但与信源代码中的“1”码有关,而且还与信源代码中的“0”码有关。举例: 信源代码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AMI 1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1 HDB3 1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1 0 -1 2. 设代码为全1,全0及0111 0010 0000 1100 0010 0000,给出AMI及HDB3码的代码和波形。 答: 信息代码 1 1 1 1 1 11 AMI 1 -1 1 -1 1-1 1 HDB3 1 -1 1 -1 1 -1 1 信息代码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AMI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HDB3 0 0 0 1-10 0 1-1 0 0 1 -1 信息代码 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AMI0 1 -1 1 0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0 0 0 0 0 HDB30 1 -1 1 0 0 -1 0 0 0-1 0 1 -1 1 0 0 1 -1 0 0 0 –1 0 3. 总结从HDB3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 答: 位同步信号HDB3 整流窄带带通滤波器整形移相 HDB3中不含有离散谱f S(f S在数值上等于码速率)成分。整流后变为一个占空比等于的单极性归零码,其连0个数不超过3,频谱中含有较强的离散谱f S成分,故可通过窄带带通滤波器得到一个相位抖动较小的正弦信号,再经过整形、移相后即可得到合乎要求的位同步信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