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理学机能细胞膜每日一练(2015.11.8)

生理学机能细胞膜每日一练(2015.11.8)

生理学机能细胞膜每日一练(2015.11.8)
生理学机能细胞膜每日一练(2015.11.8)

生理学机能细胞膜每日一练(2015.11.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1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相应答案代码。每小题所有答案选择正确的得分;不答、错答、漏答均不得分。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1、5

D.一般为1:l

E.广泛深度烧伤为

2、伤口放置预防性橡皮片引流条,拔除时间为( )

A.术后72h

B.术后24~48h

C.术后12~24h

D.术后12h

E.术后3~5d

3、男性,49岁,患有糖尿病,不慎发生前臂切割伤,急诊清创缝合术后5天,切口疼痛,肿胀,T

4、不属于化学性损伤的是( )

A.强酸

B.强碱

C.毒气

D.昆虫咬伤

E.磷烧伤

5、关于清创术哪项有错( )

A.一般在伤后6-8h内进行

B.清除污物,切除失活组织,彻底止血

C.对伤后12h以内伤口,经彻底清创,可一期缝合

D.对颜面部创伤口,超过24h,不考虑清创缝合

E.对污染重的伤口,清创后可延期缝合

6、换药用过的器械处理应( )

A.先清洗后浸泡再灭菌

B.先清洗后灭菌

C.先浸泡后清洗再灭菌

D.先浸泡后清洗

E.先灭菌再清洗

7、5℃,局部穿刺抽出脓液。此病人的切口属于( )

A.缝线反应

B.针眼脓肿

C.伤口感染

D.伤口异常

E.缝线脓肿

8、9%氯化钠溶液

B.5%葡萄糖生理盐水

C.5%碳酸氢钠溶液

D.平衡盐溶液

E.低低分子右旋糖酐

9、浅部软组织挫伤,何时可改用热敷( )

A.6小时

B.12小时

C.18 小时

D.24 小时

E.32小时

10、毒蛇咬伤后为降解伤口内蛇毒,可用于伤口外周作封闭的是( )

A.糜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

E.蛋白酶

11、缝合伤口,下列哪种情况应提前拆线( )

A.伤口缝线有反应

B.伤口红肿、化脓

C.伤口疼痛

D.体温升高

E.以上都不是

12、缝合伤口,下列哪种情况应提前拆线( )

A.伤口缝线有反应

B.伤口红肿、化脓

C.伤口疼痛

D.体温升高

E.以上都不是

13、止血带止血应每隔1h放松( )

A.1-2min

B.3-4min

C.5-6min

D.7-8min

E.10min

14、烧伤病人输液时,判断有效循环血量的最简便的观察指标是( )

A.尿量

B.血压

C.脉搏

D.呼吸

E.神志

15、吸人性烧伤的最危险并发症是( )

A.感染

B.窒息

C.心衰

D.败血症

E.肺炎

16、烧伤病人“体液不足”护理诊断的依据是( )

A.创面有焦痂

B.创面有感染

C.创面渗出过多

D.创面组织坏死较多

E.皮肤屏障作用受到破坏

17、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病人出现烦躁,多由于( )

A.疼痛

B.烧伤创面脓毒症

C.血容量不足

D.心理因素

E.中枢神经病变

18、男性,2岁,与小狗玩耍后,家长到医院咨询是否可能感染狂犬病.评估狂犬病病毒唾液侵入机体途径以下哪项有错( )

A.伤口

B.抓伤

C.舔伤的黏膜

D.舔伤的皮肤

E.完整的皮肤和黏膜

19、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 )

A.中枢神经系统

B.肌肉

C.周围神经

D.皮肤

E.内脏器官

20、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电解质溶液扩充血容量,应首选( )

A.

21、伤口边缘不整齐,周围组织损伤广泛,出血少,应为( )

A.刺伤

B.割伤

C.擦伤

D.撕脱伤

E.裂伤

22、女性,5岁小儿,头、面、颈及双上臂烧伤,烧伤面积为( )

A.17%

B.19%

C.2l%

D.23%

E.25%

23、一手掌五指并拢为体表面积的( )

A.1%

B.

24、缝合伤口,下列哪种情况应提前拆线( )

A.伤口缝线有反应

B.伤口红肿、化脓

C.伤口疼痛

D.体温升高

E.以上都不是

25、冻伤病程中下述哪项记述不准确( )

A.局部受冷冻作用时,血管收缩组织缺氧

B.进入冻结阶段细胞可以破裂

C.冻结时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冻结时伤处微血管扩张

E.冻伤可引起组织坏死

26、浅部软组织挫伤,何时可改用热敷( )

A.6小时

B.12小时

C.18 小时

D.24 小时

E.32小时

27、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A.低血容量休克

B.感染

C.肾衰

D.呼衰

E.高钾血症

28、烧伤后创面感觉迟钝,疼痛轻,多见于( )

A.轻度烧伤

B.Ⅰ度烧伤

C.浅Ⅱ度烧伤

D.深Ⅱ度烧伤

E.Ⅲ度烧伤

29、关于暴露疗法对病室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

A.病室温度以28~3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B.病室温度以28~32℃宜,相对湿度40%左右

C.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40%左右

D.病室温度以18~32℃为宜,相对湿度30%左右

E.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30、成人体重50kg,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Ⅱ°烧伤,伤后第1个24小时补胶体液的量为

A.1225ml

B.1425ml

C.1625ml

D.1825ml

E.2025ml

31、在下列急诊患者中首先应处理( )

A.休克

B.尿道断裂

C.开放性气胸

D.头皮撕脱伤

E.开放性骨折

32、预防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应注射

A.狂犬病疫苗

B.破伤风抗毒素

C.抗狂犬病血清

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E.抗生素

33、有开放性伤口者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单位,最佳时间为( )

A.12小时内

B.24小时内

C.36小时内

D.72小时内

E.48小时内

34、烧伤抗休克补液时,第一份额24小时输液量从何时计算( )

A.来院时

B.烧伤后第一次输液时

C.口服补液时

D.发生休克时

E.烧伤时

35、面颊部开放性损伤后20小时就诊,局部处理应( )

A.伤口不清创,换药

B.清创后不予缝合

C.清创后延期缝合

D.清创后一期缝合

E.以上都不对

36、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病人出现烦躁,多由于( )

A.疼痛

B.烧伤创面脓毒症

C.血容量不足

D.心理因素

E.中枢神经病变

37、下列哪项不属于机械性损伤( )

A.切割伤

B.擦伤

C.挫伤

D.刺伤

E.放射线

38、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

A.感染

B.休克

C.急性肾功能衰竭

D.应激性溃疡

E.压疮

39、男性,34岁,头面部发生爆炸伤,急需行清创缝合术,清创过程中以下哪项有错( )

A.去除异物及坏死组织

B.伤后6—8小时内清创

C.若伤口污染重清创后可延期缝合

D.若受伤超过12小时,不宜清创缝合

E.伤后12小时内,经彻底清创可Ⅰ期缝

40、下述哪项不正确( )

A.Ⅰ度冻伤,伤及表皮

B.浅Ⅱ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

C.Ⅱ度冻伤,伤及真皮

D.Ⅲ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

E.Ⅳ度冻伤,伤及肌肉骨骼

41、关于暴露疗法对病室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

A.病室温度以28~3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B.病室温度以28~32℃宜,相对湿度40%左右

C.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40%左右

D.病室温度以18~32℃为宜,相对湿度30%左右

E.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42、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电解质溶液扩充血容量,应首选( )

A.

43、上肢出血应用止血带时不应捆扎在( )

A.上臂上1/3

B.上臂中上1/3

C.上臂中1/3

D.上臂中下1/3

E.上臂下1/3

44、上肢出血应用止血带时不应捆扎在( )

A.上臂上1/3

B.上臂中上1/3

C.上臂中1/3

D.上臂中下1/3

E.上臂下1/3

45、损伤的护理诊断,下述哪项不正确( )

A.疼痛

B.体液不足

C.潜在并发症

D.低钾

E.恐惧

46、伤口清创的最佳时机( )

A.伤后12h内

B.伤后12~24h内

C.伤后6~8h内

D.伤后10h内

E.伤后18h内

47、下列哪项不属于机械性损伤( )

A.切割伤

B.擦伤

C.挫伤

D.刺伤

E.放射线

48、毒蛇咬伤后为减慢毒素吸收应

A.立即取坐位或卧位

B.立即甩动肢体

C.立即跑步到医院

D.原地走动

E.患肢抬高

49、缝合伤口,下列哪种情况应提前拆线( )

A.伤口缝线有反应

B.伤口红肿、化脓

C.伤口疼痛

D.体温升高

E.以上都不是

50、男性,42岁,在山丛中割草,不慎被蛇咬伤,现场急救时以下哪项有错( )

A.抬高伤肢

B.伤肢下垂

C.就地取材,绑扎

D.伤口排毒

E.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

51、浅部软组织挫伤,何时可改用热敷( )

A.6小时

B.12小时

C.18 小时

D.24 小时

E.32小时

52、关节受外伤作用,发生异常扭转所致的损伤为( )

A.挫伤

B.挤压伤

C.扭伤

D.裂伤

E.擦伤

53、缝合伤口,下列哪种情况应提前拆线( )

A.伤口缝线有反应

B.伤口红肿、化脓

C.伤口疼痛

D.体温升高

E.以上都不是

54、成人体重50kg,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Ⅱ°烧伤,伤后第1个24小时补胶体液的量为

A.1225ml

B.1425ml

C.1625ml

D.1825ml

E.2025ml

55、男性,49岁,患有糖尿病,不慎发生前臂切割伤,急诊清创缝合术后5天,切口疼痛,肿胀,T

56、毒蛇咬伤后为减慢毒素吸收应

A.立即取坐位或卧位

B.立即甩动肢体

C.立即跑步到医院

D.原地走动

E.患肢抬高

57、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病人出现烦躁,多由于( )

A.疼痛

B.烧伤创面脓毒症

C.血容量不足

D.心理因素

E.中枢神经病变

58、缝合伤口,下列哪种情况应提前拆线( )

A.伤口缝线有反应

B.伤口红肿、化脓

C.伤口疼痛

D.体温升高

E.以上都不是

59、毒蛇咬伤后为降解伤口内蛇毒,可用于伤口外周作封闭的是( )

A.糜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

E.蛋白酶

60、冻伤病程中下述哪项记述不准确( )

A.局部受冷冻作用时,血管收缩组织缺氧

B.进入冻结阶段细胞可以破裂

C.冻结时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冻结时伤处微血管扩张

E.冻伤可引起组织坏死

61、5

C.一般为2:

62、关于暴露疗法对病室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

A.病室温度以28~3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B.病室温度以28~32℃宜,相对湿度40%左右

C.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40%左右

D.病室温度以18~32℃为宜,相对湿度30%左右

E.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63、竹叶青蛇咬伤后局部主要表现( )

A.无明显炎症反应

B.轻微刺痛

C.麻木感

D.红肿、疼痛剧烈

E.肌抽搐

64、冻伤病程中下述哪项记述不准确( )

A.局部受冷冻作用时,血管收缩组织缺氧

B.进入冻结阶段细胞可以破裂

C.冻结时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D.冻结时伤处微血管扩张

E.冻伤可引起组织坏死

65、伤口清创的最佳时机( )

A.伤后12h内

B.伤后12~24h内

C.伤后6~8h内

D.伤后10h内

E.伤后18h内

66、毒蛇咬伤后为减慢毒素吸收应

A.立即取坐位或卧位

B.立即甩动肢体

C.立即跑步到医院

D.原地走动

E.患肢抬高

67、浅Ⅱ度烧伤的深度是

A.深至皮肤角质层

B.达真皮深层

C.深至皮肤生发层

D.皮下组织浅层

E.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

68、毒蛇咬伤后为降解伤口内蛇毒,可用于伤口外周作封闭的是( )

A.糜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淀粉酶

D.脂肪酶

E.蛋白酶

69、关于暴露疗法对病室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

A.病室温度以28~3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B.病室温度以28~32℃宜,相对湿度40%左右

C.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40%左右

D.病室温度以18~32℃为宜,相对湿度30%左右

E.病室温度以18~22℃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

70、男性,49岁,患有糖尿病,不慎发生前臂切割伤,急诊清创缝合术后5天,切口疼痛,

肿胀,T

71、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 )

A.中枢神经系统

B.肌肉

C.周围神经

D.皮肤

E.内脏器官

72、成人躯干占体表面积的比例( )

A.20%

B.22%

C.23%

D.25%

E.27%

73、下列哪种开放性损伤的伤口边缘较整齐( )

A.擦伤

B.割伤

C.撕裂伤

D.裂伤

E.皮肤撕脱伤

74、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损伤是

A.裂伤

B.挫伤

C.扭伤

D.挤压伤

E.切伤

75、换药用过的器械处理应( )

A.先清洗后浸泡再灭菌

B.先清洗后灭菌

C.先浸泡后清洗再灭菌

D.先浸泡后清洗

E.先灭菌再清洗

76、5%

D.3%

E.5%

77、腹部挫伤可能并发严重的损伤是( )

A.腹壁血肿

B.腹肌纤维断裂

C.腹部内脏损伤

D.皮下组织出血

E.急性尿潴留

78、关于清创术哪项有错( )

A.一般在伤后6-8h内进行

B.清除污物,切除失活组织,彻底止血

C.对伤后12h以内伤口,经彻底清创,可一期缝合

D.对颜面部创伤口,超过24h,不考虑清创缝合

E.对污染重的伤口,清创后可延期缝合

79、下列哪项不是急救时的注意事项( )

A.抢救积极

B.防治抢救中再次受伤

C.立即进行影象学检查

D.防止医源性损伤

E.不可忽视沉默的患者

80、女性,35岁,双上肢烧伤后急诊人院。主诉:患处疼痛较为迟钝,但拔毛时有疼痛感。体检:双上肢布满小水疱,疱皮较厚。估计烧伤深度和预后时下列哪项有错( )

A.Ⅰo烧伤愈后无瘢痕

B.Ⅲo烧伤愈合后有挛缩

C.浅Ⅱo烧伤如无感染不留

D.深Ⅱo烧伤可产生瘢痕

E.深Ⅱo烧伤仅有色素痕迹

81、小儿Ⅱ度特重度烧伤( )

A.<5%

B.6%~15%

C.16%~25%

D.<25%

E.>25%

82、男性,49岁,患有糖尿病,不慎发生前臂切割伤,急诊清创缝合术后5天,切口疼痛,肿胀,T

83、烧伤抗休克补液时,第一份额24小时输液量从何时计算( )

A.来院时

B.烧伤后第一次输液时

C.口服补液时

D.发生休克时

E.烧伤时

84、5

C.一般为2:

85、上肢出血应用止血带时不应捆扎在( )

A.上臂上1/3

B.上臂中上1/3

C.上臂中1/3

D.上臂中下1/3

E.上臂下1/3

86、下列哪项不是急救时的注意事项( )

A.抢救积极

B.防治抢救中再次受伤

C.立即进行影象学检查

D.防止医源性损伤

E.不可忽视沉默的患者

87、男性,42岁,在山丛中割草,不慎被蛇咬伤,现场急救时以下哪项有错( )

A.抬高伤肢

B.伤肢下垂

C.就地取材,绑扎

D.伤口排毒

E.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

88、烧伤后创面感觉迟钝,疼痛轻,多见于( )

A.轻度烧伤

B.Ⅰ度烧伤

C.浅Ⅱ度烧伤

D.深Ⅱ度烧伤

E.Ⅲ度烧伤

89、伤口清创的最佳时机( )

A.伤后12h内

B.伤后12~24h内

C.伤后6~8h内

D.伤后10h内

E.伤后18h内

90、浅部软组织挫伤,何时可改用热敷( )

A.6小时

B.12小时

C.18 小时

D.24 小时

E.32小时

91、下述哪项不正确( )

A.Ⅰ度冻伤,伤及表皮

B.浅Ⅱ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

C.Ⅱ度冻伤,伤及真皮

D.Ⅲ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

E.Ⅳ度冻伤,伤及肌肉骨骼

92、足外伤后8小时,伤口污染,处理方法为( )

A.清创后Ⅰ期缝合

B.只清创不缝合

C.单纯清洗伤口

D.伤口药物湿敷

E.单纯换药

93、Ⅰ期缝合的伤口术后换药时间为( )

A.2~3天换药1次

B.2~3小时换药1次

C.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D.每日换药1次或数次

E.每周换药1次

94、女性,35岁,双上肢烧伤后急诊人院。主诉:患处疼痛较为迟钝,但拔毛时有疼痛感。体检:双上肢布满小水疱,疱皮较厚。估计烧伤深度和预后时下列哪项有错( )

A.Ⅰo烧伤愈后无瘢痕

B.Ⅲo烧伤愈合后有挛缩

C.浅Ⅱo烧伤如无感染不留

D.深Ⅱo烧伤可产生瘢痕

E.深Ⅱo烧伤仅有色素痕迹

95、成人躯干占体表面积的比例( )

A.20%

B.22%

C.23%

D.25%

E.27%

96、按急救顺序对机械性损伤患者最先采取的措施是( )

A.重点检查

B.抢救生命

C.包扎伤口

D.输血、止血

E.固定和搬运

97、9%氯化钠溶液

B.5%葡萄糖生理盐水

C.5%碳酸氢钠溶液

D.平衡盐溶液

E.低低分子右旋糖酐

98、一手掌五指并拢为体表面积的( )

A.1%

B.

99、男性,18岁,头部被菜刀砍伤已2天余,伤口6cm,裂开,脓性分泌物较多。处理方法是

A.彻底清创并缝合

B.清创处理伤口不缝合

C.控制感染,定期更换敷料

D.清创、缝合并放置引流

E.清创、湿敷、包扎

100、成人躯干占体表面积的比例( )

A.20%

B.22%

C.23%

D.25%

E.27%

101、成人面、颈、双手、前胸和前腹部约2/3烧伤时,烧伤面积为( )

A.16%

B.18%

C.20%

D.22%

E.24%

102、面颊部开放性损伤后20小时就诊,局部处理应( )

A.伤口不清创,换药

B.清创后不予缝合

C.清创后延期缝合

D.清创后一期缝合

E.以上都不对

103、Ⅲ度烧伤,烧伤深度达( )

A.表皮层

B.表皮与真皮交界处

C.真皮浅层

D.真皮浅层

E.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

104、开放性损伤早期处理最重要的是( )

A.清创术

B.应用抗菌药

C.换药

D.止痛

E.补液

105、重度烧伤后补液,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

A.一般为l:l

B.一般为l:

106、5

D.一般为1:l

E.广泛深度烧伤为

107、男性,25岁,因车祸造成多发性损伤,急救时发现有窒息,腹部内脏脱出,股骨开放性骨折,病人血压低,脉微速。首先要处理的情况是( )

A.窒息

B.腹部外伤

C.股骨开放性骨折

D.休克

E.脉搏微弱

108、下述哪项不正确( )

A.Ⅰ度冻伤,伤及表皮

B.浅Ⅱ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

C.Ⅱ度冻伤,伤及真皮

D.Ⅲ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

E.Ⅳ度冻伤,伤及肌肉骨骼

109、重度烧伤后补液,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

A.一般为l:l

B.一般为l:

110、成人躯干占体表面积的比例( )

A.20%

B.22%

C.23%

D.25%

E.27%

111、女性,双手、双前臂、右上臂和前胸有3手掌面积的烫伤,创面可见较大水疱疱壁较薄,疼痛较剧。此病人的烧伤深度为( )

A.浅Ⅱo及深Ⅱo

B.Ⅲo

C.浅Ⅱo

D.Ⅱo

E.深Ⅱo及Ⅲo

112、下列哪项不属于机械性损伤( )

A.切割伤

B.擦伤

C.挫伤

D.刺伤

E.放射线

113、关于清创术哪项有错( )

A.一般在伤后6-8h内进行

B.清除污物,切除失活组织,彻底止血

C.对伤后12h以内伤口,经彻底清创,可一期缝合

D.对颜面部创伤口,超过24h,不考虑清创缝合

E.对污染重的伤口,清创后可延期缝合

114、5

C.一般为2:

115、对感染伤口的处理下列哪些不妥( )

A.充分引流

B.清创术

C.换药

D.应用抗菌药

E.去除坏死组织

116、女性,35岁,双上肢烧伤后急诊人院。主诉:患处疼痛较为迟钝,但拔毛时有疼痛感。体检:双上肢布满小水疱,疱皮较厚。估计烧伤深度和预后时下列哪项有错( )

A.Ⅰo烧伤愈后无瘢痕

B.Ⅲo烧伤愈合后有挛缩

C.浅Ⅱo烧伤如无感染不留

D.深Ⅱo烧伤可产生瘢痕

E.深Ⅱo烧伤仅有色素痕迹

117、女性,35岁,双上肢烧伤后急诊人院。主诉:患处疼痛较为迟钝,但拔毛时有疼痛感。体检:双上肢布满小水疱,疱皮较厚。估计烧伤深度和预后时下列哪项有错( )

A.Ⅰo烧伤愈后无瘢痕

B.Ⅲo烧伤愈合后有挛缩

C.浅Ⅱo烧伤如无感染不留

D.深Ⅱo烧伤可产生瘢痕

E.深Ⅱo烧伤仅有色素痕迹

118、Ⅲ度烧伤,烧伤深度达( )

A.表皮层

B.表皮与真皮交界处

C.真皮浅层

D.真皮浅层

E.皮肤全层及皮下组织

119、烧伤后创面感觉迟钝,疼痛轻,多见于( )

A.轻度烧伤

B.Ⅰ度烧伤

C.浅Ⅱ度烧伤

D.深Ⅱ度烧伤

E.Ⅲ度烧伤

120、重度烧伤后补液,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

A.一般为l:l

B.一般为l:

121、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电解质溶液扩充血容量,应首选( )

A.

122、中国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哪项是正确的( )

A.头、颈、面各4%

B.躯干为26%

C.双臂为5%

D.双下肢为46%

E.成年女性双足为9%

123、开放性损伤早期处理最重要的是( )

A.清创术

B.应用抗菌药

C.换药

D.止痛

E.补液

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比较

课题: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比较作者:勋 组员:琪志浩胡彦波 孟月帅

不同性质物质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比较 勋琪志浩胡彦波孟月帅 摘要:相对分子质量、脂溶性大小、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融血的时间不同。可以通过测量溶血的时间来粗略比较细胞膜对不同物质通透能力的强弱。 关键词:溶血时间细胞膜通透性不同溶质 0 前言: 细胞膜的存在将胞物质与细胞周围环境隔开,为细胞发生的各种代反应提供了一个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但这种屏蔽作用是相对的,因为细胞要与周围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细胞膜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细胞膜可以选择性的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方式:1.被动运输(依据是否需要载体又可以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疏水性小分子和某些极性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形式通过细胞膜。葡萄糖、氨基酸、核酸等营养物质通过载体蛋白转运进入;2.主动运输,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3.胞吞胞吐,蛋白质等大分子。 单纯考虑细胞膜的脂双层性质,仅疏水性小分子和某些极性小分子可以以低浓度差自由通过细胞膜,绝大多数的极性分子和离子不能自由通过,但细胞膜的脂双层上分布有丰富的功能各异的膜转运蛋白,使得这些极性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得以实现。膜转运蛋白包括两大类:载体蛋白和离子通道。其中离子通道是离子通过细胞膜特有的方式。 以红细胞为实验对象,将其放入溶质不同的等渗溶液中,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渗透压升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由于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所以不同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进而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有差异,以此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第二章 绪论 生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部分著名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动物学的远祖。最早对动物进行分类研究的生物学家,对鱼、两栖、爬行、鸟、兽等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作了大量工作。 盖伦(Galen,129-199)古希腊解剖学家、医生。写出了大量医学和人体解剖学方面的文章。 维萨力欧(Vesalius,1514-1564)比利时解剖学家。开始用人尸作解剖材料,被誉为现代解剖学奠基人,1543年发表《人体的结构一书》,首次引入了寰椎、大脑骈胝体,砧骨等解剖学名词。 哈维(Havey,1578-1657)英国动物生理学家,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1682年发表《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论》一书,其研究标志近代生理学的开始。 洛维(Lower R,1631-1691)英国解剖学家。首次进行动物输血实验,后经丹尼斯(Denis)第一次在人类进行输血并获得成功。 列文虎克(Avan Leewenhock,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改进了显微镜,观察了动物组织的微结构,是首次观察到细菌和原生物的微生物学家。 林奈(Linnaeus,1707-1778)瑞典博物学家。1735年出版《自然系统》,奠定了动物学分类的基础。 伽尔夫尼(Galvani L,1737-1798)意大利生理学家。首次发现机体中的带电现象,进行了大量“动物电”方面的实验,开创了生物电研究的先河。 巴甫洛夫(Sechenov IM,1829-1905)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在心血管神经支配、消化液分泌机制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首次提出高级神经活动的条件反射学说。 施塔林(Starling EH,1866-1927)英国生理学家。1915年首次宣布“心的定律”的发现,对循环生理作出独创性成就。1902年与裴理斯(Beiliss WM)合作,发现刺激胰液分泌的促胰液素,1905年首次提出“激素”一词。 朗德虚太纳(Landsteiner K,1868-1943)德国生理学家。首先发现ABO血型,为临床人工输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坎农(Cannon WB,1871-1945)美国生理学家。1926年首次提出“稳态”一词,他认为:生活的机体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有赖于许多调节机制的作用才得以保持,

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活动观察

实验三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的吞噬活动观察 【目的要求】 1、通过实验观察,加深对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生物膜的选择通透性等生理现象的理解。 2、进一步掌握临时装片技术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液中,因为细胞内的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外,所以液体很快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胀破,血红蛋白散出,即溶血。将红细胞置于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分子的通透性,有的分子能通过,有的不能通过。溶质分子种类不同,透过的速度也有差异。当溶质分子进入红细胞内时,胞内溶质增加,导致水分摄入,红细胞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破裂而出现溶血,溶血现象发生时浓密的红细胞悬液(不透明)会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 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着具有防御功能的吞噬细胞系统,它由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白细胞构成,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白细胞中,以单核细胞和粒细胞的吞噬活动较强,故它们常被称为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在骨髓中形成后会进入血液,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肝、脾、淋巴结及结缔组织中进一步发育,分化为巨噬细胞(macrophage)。巨噬细胞是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非特异性的吞噬功能,当机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和其它异物侵入时,巨噬细胞将向病原体或异物游走(趋化性),当接触到病原体或异物时,伸出伪足将其包围并进行内吞作用,将病原体或异物吞入细胞,形成吞噬泡,进而初级溶酶体与吞噬泡发生融合,将异物消化分解掉。 本实验将观察到小鼠的巨噬细胞对进入其体内的鸡红细胞进行吞噬的情况。 【器材与试剂】 1、器材:光学显微镜、2ml注射器、载玻片、刻度吸管、橡皮吸球、试管及试管架、手术剪、小镊子、记号笔等。 2、材料:小白鼠、1%鸡红细胞悬液、10%兔或人红细胞悬液。 3、试剂:6%淀粉肉汤(含台盼蓝)、生理盐水、0.17mol/L氯化铵、0.17mol/L氯化钠、0.17mol/L硫酸钠、0.17mol/L硝酸钠、0.17mol/L草酸铵、0.32mol/L葡萄糖、0.32mol/L甘油、0.32mol/L乙醇、500u/ml肝素。 4、试剂的配制: (1)6%的淀粉肉汤:称取牛肉膏0.3g、蛋白胨1.0g、氯化钠0.5g和台盼蓝(trypan blue)0.3g,分别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溶解,再加上可溶性淀粉6g,混匀 后煮沸灭菌,置于4oC保存,使用时温浴溶解。 (2)0.17mol/L氯化钠溶液:称取4.967g氯化钠溶于500ml蒸馏水中。 (3)0.32mol/L葡萄糖溶液:称取28.83g葡萄糖溶于500ml蒸馏水中。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二节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1、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2、机体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形式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 5 个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1、负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使输出变量向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变化则称为负反馈。 2、正反馈如果反馈信号对控制部分作用的结果是使输出变量在原先活动的同一方向上进一步加强则称为正反馈 第三章 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一、被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均匀分布)被动转运是指分子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细胞膜的转运,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结果是达到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或电位的平衡。(一)、单纯扩散 1、物质:脂溶性高、分子小,不带电荷的非极性分子。如O 2、N2、CO2 、乙醇、尿素以 及一些小分子激素或药物。 2、特点:不需要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推动物质转运的力量是物质的浓度梯度。物质转运的方向 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转运,因而不需要额外消耗能量。转运的结果是物质浓度在细胞膜的 两侧达到平衡。 (二)、易化扩散。(膜蛋白介导)一些单纯扩散不能实现的非脂溶性的较大的分子或带电离子的跨膜转运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帮助。由细胞膜上蛋白质帮助所实现的物质跨膜扩散称为易化扩散。 1、经载体的异化扩散。(离子,分子,选择性高)载体指镶嵌在细胞膜上的一类具有特殊的物质转运功能的蛋白质。物质:葡萄糖和氨基酸。 特征:饱和现象、立体构想特异性、竞争性抑制。 2、经通道的异化扩散。(速度快,被动) 特征:离子选择性 门控特性: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和机械门控通道。 二、主动转运(使膜两侧物质更不均匀)主动转运是通过细胞的耗能或称,将物质分子或离子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所进行的跨膜转运。 (一)、原发主动转运 原发性主动转运是由细胞膜或内膜上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泵蛋白,直接水解ATP提 供能量而将一种或多种物质逆着各自的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钠钾泵。(外Na+内K+) 每分解一份子的ATP可逆着浓度梯度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doc资料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教学设计)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新课改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能为学生学习动物和植物的代谢作好铺垫,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本节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节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细胞膜的功能、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历程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本节着重用生活事例,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建立科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基于必修1前两章的学习和初中相关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知道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细胞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细胞成分鉴定的一般方法,为本节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是很严密,对探索事物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故此节课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大胆提出实验假设,让学生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历程,切身感受科学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描述生物膜的结构。 3.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通过生物膜模型建立过程的一系列实验,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使学生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 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生理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单选题 1.人体内O2、CO2和NH3进出细胞膜是通过: A. 单纯扩散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出胞作用 E. 入胞作用 2.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A. 出胞作用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入胞作用 E. 单纯扩散 3.参与细胞膜易化扩散的膜蛋白质是: A. 泵蛋白 B. 通道蛋白 C. 受体蛋白 D. 糖蛋白 E. 免疫蛋白 4.关于载体介导扩散,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能产生竞争性抑制 B. 有高度的特异性 C.有饱和现象 D. 具有时开放、有时关闭的特点 E. 葡萄糖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膜转运 5.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依赖于膜上的: A. 受体蛋白 B. 通道蛋白 C. 紧密连接 D. 载体蛋白 E. 脂质双分子层 6.Na+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 主动转运 B. 单纯扩散 C. 易化扩散 D. 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 E. 单纯扩散和主动转运 7.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点是: A.需膜蛋白质的帮助 B. 细胞本身都要消耗能量 C. 转运的物质都是大分子物质 D. 转运的物质都是离子或小分子物质 E. 均是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转运 8.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 入胞作用 B. 主动转运 C. 易化扩散 D. 单纯扩散 E. 出胞作用 9.Na+由细胞内移到细胞外是: A. 出胞作用 B. 单纯扩散 C. 载体介导转运 D. 主动转运 E. 通道介导转运 10.下列哪项不是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的直接因素: A. 膜两侧的渗透压差 B. 膜对离子的通透性 C. 膜两侧的电位差 D. 膜上离子泵的活性 E. 膜两侧的浓度差 11.细胞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A. 膜上ATP的作用 B. 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 Na+和K+易化扩散的结果 D. 膜上Na+-K+泵的作用 E. 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 12.主动转运不同于被动转运的是: A. 经过通道蛋白作用 B. 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转运 C. 需要消耗细胞能量 D. 转运脂溶性物质分子 E. 转运离子、小分子水溶性物质 13.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的维持: A. 不需耗能 B. 需要耗能 C. 需要通道蛋白质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

生命科学学院 Life Science College 细 胞 生 物 学 实验报告 :柳伟雄班级:2013级生科一班学号:201300140062 同组者:曾玮璠

大学实验报告2015年5月1日 :柳伟雄系年级:生科一班2013级同组者:曾玮璠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题目:细胞膜的通透性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通透性屏障,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地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将红细胞放在低渗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透到细胞,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溶液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由于溶质渗透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溶血时间也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哺乳动物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在体,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三、试剂和器材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0.85%NaCl溶液、0.085%NaCl溶液、0.8mol/L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 6%葡萄糖溶液、2%TritonX-100 3.器材 试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四、实验步骤

细胞的基本功能--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二.填空题 33.人体和其它生物体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是。 34.机体的每个细胞都被一层薄膜所包被,称为。 35. 细胞膜主要有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等组成;从重量上看:膜中与脂质在膜内的比例大约在4:1~1:4之间;功能活跃的膜,膜中比例较高。 36. 液态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 37. 脂质双分子层在热力学上的和它的 ,使细胞膜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张力和外形改变而不致破裂,而且即使膜结构有时发生一些较小的断裂,也可以自动融合而修复。 38. 体内靠进出细胞膜的物质较少,比较肯定的是氧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分子;它们进出的量主要受该气体在膜两侧的影响。 39.根据参与的膜蛋白的不同,易化扩散可分为:由和由介导的易化扩散。 40.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是;在其物质转运过程中,是电-化学梯度进行的。 41. 钠泵能分解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况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了不均衡离子分布。 42. 继发性主动转运可分为和两种形式;与其相应的转运体,称之为和。 43. G蛋白的共同特点是其中的亚单位同时具有结合或的能力和酶活性。 44. 膜学说认为生物电现象的各种表现,主要是由于细胞内外分布不均匀和在不同状态下,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不同。 45.静息电位是由形成的,峰电位的上升支是形成的。 46. 在刺激的以及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度;也就是能够使膜的静息电位去极化达到电位的外加刺激的强度。 47. 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当用河豚毒阻断通道后,则动作电位不能产生。 48.神经髓鞘在进化过程中的出现,既增加了神经纤维的又减少了这一过程中的。 49.每个囊泡中储存的Ach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 释放时是通过作用,以为单位倾囊释放。50. 横管系统的作用是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部; 纵管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对的储存、释放和再聚集,触发肌节的收缩和舒张。每一条横管和两侧的终池构成,它是兴奋-收缩耦联的关键部位。 51.横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细肌丝上的呈可逆性的结合;具有的作用,可以分解ATP而获能量,供横桥摆动。 52.站立时对抗重力的肌肉收缩是收缩,这种收缩因无位移,而没有做功;其作用是保持一定 的,维持人体的位置和姿势。 53. 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若每次新的收缩都出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称为收缩。肌肉发生复合收缩时,出现了收缩形式的复合,但引起收缩的 电位仍是独立存在的。 54.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称为 ;其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一定的长度,称为。 55.根据兴奋传导的特征将平滑肌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其类似于骨骼肌细胞;另一类称 为,类似于心肌细胞。 56.无论哪种平滑肌,都可以产生两种形式的收缩:和;根据平滑肌的收缩形式,也可将平滑肌分为:和两大类。 57.G-蛋白通常由、和 3个亚单位组成,亚单位通常起催化作用。 58内分泌腺细胞把激素分泌到细胞外液中,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属于形式的跨膜物质转运。 59.有机磷农药和新斯的明对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阻止已释放的的清除,引起中毒症状。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实验02 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实验二细胞膜的通透性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种物质进入细胞膜的速度; 2. 了解并掌握细胞渗透实验的原理; 3. 熟悉其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将红细胞分别与各种等渗溶液混合,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差甚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当溶质分子进入红细胞后使其分子浓度增加,即引起胞内渗透压升高,水分子则从渗透压低的胞外侧向渗透压高的胞内侧透入,使细胞膨胀,当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破裂,血红蛋白逸出,发生细胞溶血现象。此时,光线较易通过溶液,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由于不同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故它们诱过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三、实验用品 1.试剂: 1) 0.9%生理盐水; 2) 2种低渗溶液:0.017mol/L 氯化钠和0.032mol/L 葡萄糖;10 种等渗溶液:0.17mol/L 氯化钠、0.32mol/L 葡萄糖、0.17mol/L 氯化铵、0.17mol/L 醋酸铵、0.17mol/L 硝酸钠、0.12mol/L 草酸铵、0.12mol/L 硫酸钠、0.32mol/L 甘油、0.32mol/L 乙醇、0.32mol/L 丙酮。 2.材料: 鸡血 3.仪器设备:50ml 烧杯、10ml 移液管、小试管、橡皮吸耳球、试管架等。 四、方法与步骤 1.鸡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取50ml 小烧杯一只,加1 份鸡血和10 份0.17mol/L 氯化钠溶液,形成一种不透明的红色液体,此即稀释鸡血; 2.溶血现象的观察: 取试管1支,加入10ml 蒸馏水,再加入1ml 制备好的鸡红细胞悬液,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由不透明的红色悬液变成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红细胞发生破裂,造成100%红细胞溶血,使光线比较容易透过溶液); 3.红细胞的渗透性 取试管一支,加入0.17mol/L 氯化钠溶液10ml,再加入1ml 制备好的鸡红细胞悬液,轻轻摇动,混匀后静置于温室中,观察试管中发生溶血的时间及其变化。注意是否有颜色变化,是否有溶血现象。 4.0.17mol/L 氯化钠、0.17mol/L 氯化铵、0.17mol/L 醋酸铵、0.17mol/L 硝酸钠、0.12mol/L草酸铵、0.12mol/L硫酸钠、0.32mol/L葡萄糖、0.32mol/L 甘油、0.32mol/L乙醇、0.32mol/L丙酮10 种溶液进行同样实验,步骤同上; 5.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以完成下面的表格: 表1 细胞渗透性实验结果记录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兴奋性 2、内环境 3、钠泵 4、阈电位 5、红细胞比容 6、红细胞渗透脆性 7、心动周期 8、心输出量 9、窦性心律10、房室延搁 11、肺泡通气量12、通气/血流比值13、肺牵张反射14、容受性舒张 15、能量代谢16、基础代谢率17、排泄18、水利尿19、渗透性利尿 20、近点21、视敏度(视力)22、暗适应23、明适应24、易化 25、脊休克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28、应激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30、月经周期31、顶体反应 二、判断题: @ 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 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 4、在静息状态下,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 5、正常细胞膜内的K+浓度约为膜外K+浓度的10倍。(×)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 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 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95%直接来自食物。(×)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报告 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 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实验材料与用品】 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 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 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 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

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 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 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3. 影响物质穿膜通透性的因素 (1)脂溶性越大的分子越容易穿膜(非极性的物质比极性的物质更容易溶于脂类物质)(2)小分子比大分子更容易穿膜(小的非极性分子,如O2 、CO2等) (3)不带电荷的分子容易穿膜(离子难溶于脂质物质,离子带水膜使体积增大) (4)亲水性分子和离子的穿膜要依赖于专一性的跨膜

(完整版)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测试题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把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做为获取细胞膜的实验材料的依据是()A.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容易获取 B.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物质 C.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任何细胞器 D.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只有核糖体,没有其他有膜细胞器 2.下列有关细胞膜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合成细胞膜的成分 3.在不损害高等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哪种物质适用于去除其细胞壁()A.蛋白酶B.盐酸C.纤维素酶D.淀粉酶 4.细胞核中行使主要功能的重要结构是()A.核膜B.核仁C.染色质D.核孔 5.下列哪种物质的形成与内质网及上面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有关()A.血红蛋白B.呼吸氧化酶 C.胃蛋白酶原D.性激素 6.下列物质中在核糖体内合成的是() ①性激素②K的载体③淀粉④淀粉酶⑤纤维素 A.②③B.②④C.②⑤D.①② 7.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和中心体的是()A.心肌细胞B.团藻细胞C.青菜叶肉细胞D.洋葱根细胞 8.在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但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 9.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唾液腺细胞与汗腺细胞相比,核糖体数量较多 B.唾液腺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数量较多 C.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与衰老的细胞相比,内质网不发达 D.叶肉细胞中的高尔基体数量一般比唾液腺细胞多 10.内质网膜与核膜、细胞膜相连,有利于与外界环境进行发生联系。这种结构特点表明内质网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A.扩展细胞内膜,有利于酶的附着B.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C.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D.参与细胞内某些代谢反应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健那绿是一种活体染色剂B.健那绿具有专一性 C.健那绿可以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D.健那绿无法通过生物膜 12.下列关于生物膜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细胞内的具膜结构中,膜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B.小泡成为具膜结构的一部分要靠膜融合 C.一种结构的膜成为另一种结构膜的一部分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D.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 13.经研究发现,动物的唾液腺细胞中高尔基体较多,其主要原因是()A.高尔基体可加工和转运蛋白质B.腺细胞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C.腺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大量的能量D.高尔基体与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有关 14.某种毒素因妨碍细胞呼吸而影响生物体的生活,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细胞的() A.核糖体B.细胞核C.线粒体D.细胞膜 15.人的红细胞与精子的寿命都比较短, 这一事实体现了()A.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B.环境因素对细胞的影响 C.特定的遗传物质起决定作用D.细胞的功能对其寿命起决定性作用 16.下列细胞器中,都具有色素的一组是 A.叶绿体、内质网B.线粒体、中心体 C.中心体、溶酶体D.液泡、叶绿体 17.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与下列那个选项相似()A.葡萄糖与果糖C.二氧化碳与干冰 C.声波与光波D.细胞板与赤道板 18.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是高等植物细胞具有 ①液泡②中心体③叶绿体④细胞膜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 19.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A.进行能量转换B.合成蛋白质 C.储存和复制遗传物质D.储存能量物质 20.有研究者将下列4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磨碎,然后放到4支离心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磨碎的液体分为4层,其中第三层存在的结构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下列各种材料中,第三层最厚的是A.衰老的皮肤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 C.心肌细胞D.脂肪细胞 21.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是()A.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B.细胞保持完整的结构 C.细胞膜的流动性D.线粒体提供能量 22.在1958年,有人对蝾螈的染色体进行分析,发现用DNA酶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即破坏染色体的完整性,使它成为碎片,若改用蛋白酶则不能破坏染色体的长度。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A.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蛋白质构成 B.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由DNA构成 C.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D.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镶嵌排 23.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一白色母绵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A.黑色公绵羊B.黑色母绵羊 C.白色公绵羊D.白色母绵羊 24.观察叶绿体或线粒体都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先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上,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实验材料移动B.防止水溢出 C.避免出现气泡D.增加装片透明度 25.下面关于生物体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体都有细胞结构 B.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细胞是大多数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细菌具有细胞结构 26.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含有这两种物质的混合染色剂对真核细胞 进行染色,显微观察可以发现 A.红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B.绿色主要位于细胞核中 C.只有细胞核被染成红色D.只有细胞质被染成绿色 27.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因此,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将细胞浸泡 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不会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重点及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1.组织、器官、系统概念 结构及功能相似的一类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聚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不同组织有机组合构成器官 结构及功能密切相关的几个器官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特定的生理功能而成为系统 2.标准的解剖学姿势 身体直立,面部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3.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对生理功能所进行的调节。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某些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所作用的组织、细胞影响其功能活动。 一些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经学业运输到达靶细胞发挥其作用称为远距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广泛又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有些激素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因其影响范围局限,又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一些细胞、组织或器官能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 1.人体九大系统 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感觉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4.试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功能特点 被覆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有一层扁平细胞构成,细胞为多边形,核呈椭圆形,位于中央。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者称内皮,分布在心包膜、胸膜和腹膜表面者称间皮。 主要功能为润滑、减少摩擦,利于血液或淋巴流动等。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形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边形,核圆,位于中央,主要分布于甲状腺滤泡,肾小管等处。 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柱状细胞组成,细胞呈多角形,核呈长椭圆形并位于细胞近基底部。分布于胆囊、胃、肠粘膜和子宫内膜及输卵管黏膜等处。 大多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在肠粘膜的柱状细胞之间还散在有杯状细胞,可分泌粘液,以润滑和保护上皮。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梭形、锥形、柱状和杯状细胞组成,以柱状细胞最多,游离面有纤毛。因其上皮细胞形态不同、高矮不等,胞核的位置不在同一平面,侧面观貌似复层,实为单层而得名。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粘膜。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基底层为低柱状或立方形细胞,中间层为多边形和梭形细胞,表层为数层扁平鳞状细胞,故又称复层鳞状上皮。凡在最表层形成角质层者,称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皮肤;不形成角化层者,称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于口腔、食管和阴道粘膜。 具有很强的机械性保护作用,受损伤后有很强的再生修复能力。 6.变移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细胞层数和形状可随所在器官容积的大小而改变。主要分布在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 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 5.结缔组织包括哪些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6.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特点 神经元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可呈圆形、锥体形、星形、梨形等。 突起可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短,分支多,分支上可见大量的树突棘。 轴突的形态细长,分支少,每个神经元只有1个轴突。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如何形成 在细胞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就是静息电位 细胞受到刺激时膜电位所经历的快速、可逆和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 在安静状态时,由于细胞膜上存在的非门控的钾通道持续开放而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同时细胞内液的K+浓度远远高于细胞外液,因而在化学驱动力的作用下K+外流,导致膜内正电荷减少,而膜外正电荷增多,这就形成了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详解[ 习题答案 第一章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名词解释: 主动转运: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闰盘:心肌细胞相连处细胞模特化,凸凹相连,形状呈梯状,呈闰盘。 神经原纤维:位于神经元胞体内,呈现状较之分布,在神经元内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尼氏体:为碱性颗粒或小块,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 朗飞氏结:神经纤维鞘两节段之间细窄部分,称为朗飞氏节。 问答题: 1. 细胞中存在那些细胞器,各有何功能, 膜状细胞器由有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溶酶体,非膜状细胞器有中心体和核糖体。 内质网功能:粗面内质网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也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光面内质网除作为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外,还参与糖类、脂肪、等的合成与分解。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参与分泌颗粒的形成。小泡接受粗面内质网转运来的蛋白质,在扁平囊中进行加工、浓缩,最后进入大泡形成分泌颗粒,移至细胞的顶部,然后移出胞外。 线粒体功能:是细胞内物质氧化还原的重要场所,细胞内生物化学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窦由此供给,故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溶酶体功能:溶酶体内含有的酸性磷酸梅和多种水解酶,能消化进入细胞内的细菌、异物和自身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结构。 中心体功能:参与细胞的游戏分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和染色质的移动有关。 核糖体功能:合成蛋白质。 2. 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 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3. 结缔组织由那些种类,各有何结构和功能特点,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骨、软骨、血液、肌腱、筋膜。 疏松结缔组织:充满与组织、器官间,基质多,纤维疏松,细胞少。有免疫功能。

生理学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习题及答案

iFFF-r-F-FFF F-=. FXF —…八扌彳-FFFFF-* - F.-F- - - = *XFXF* " ~ '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易化扩散2?阈强度3?阈电位4.局部反应 二、填空题 1. 物质跨越细胞膜被动转运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 。 2. 一些无机盐离子在细胞膜上________ 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动。 3. 单纯扩散时,随浓度差增加,扩散速度__________ 。 4. 通过单纯扩散方式进行转动的物质可溶于___________ 。 5. 影响离子通过细胞膜进行被动转运的因素有__________ ,______ 和________ 。 6. 协同转运的特点是伴随 _______ 的转运而转运其他物质,两者共同用同一个___________ 。 7. 易化扩散必须依靠一个中间物即_________ 的帮助,它与主动转运的不同在于它只能浓度梯 度扩散。 8. 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____ 和 _______ 。 9.02和CQ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过程属于。 10. 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__ 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_ 细胞内。 11. 刺激作用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纤维,使之细胞膜去极化达_________ 水平,继而出现细胞膜 上______ 的爆发性开放,形成动作电位的_________ 。 12. 人为减少可兴奋细胞外液中________ 的浓度,将导致动作电位上升幅度减少。 13. 可兴奋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对________ 的通透性较大,此时细胞膜上相关的___________ 处于开放状态。 14. 单一细胞上动作电位的特点表现为_________ 和________ 。 15. 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_____ 。 16. 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蛋白具有三种功能状态,即___________ , ______ 和________ 。 17. 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扩布的机制是通过_________ 实现的。 18. 骨骼肌进行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功能单位是__________ 。当骨骼肌细胞收缩时,暗带长度,明带长度_______ , H带_______ 。 19. 横桥与 ______ 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 20. 骨骼肌肌管系统包括 ______ 和________ ,其中 _______ 具有摄取、贮存、释放钙离子 的作用。 21. 有时开放,有时关闭是细胞膜物质转动方式中__________ 的功能特征。 22. ________________ 阈下刺激引扩布。 三、判断题 1. 钠泵的作用是逆电化学梯度将Na*运出细胞,并将K*运入细胞。() 2. 抑制细胞膜上钠-钾依赖式ATP酶的活性,对可兴奋细胞的静息电位无任何影响。() 3.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都属被动转运,因而转运速率随细胞内外被转 运物质的电化学梯度的增大而增大。() 4. 用电刺激可兴奋组织时,一般所用的刺激越强,则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当刺激强度无限增大,无论刺激时间多么短,这种刺激都是有效的。() 5. 只要是阈下刺激就不能引起兴奋细胞的任何变化。() 6. 有髓神经纤维与无髓神经纤维都是通过局部电流的机制传导动作电位的,因此二者兴奋的传导速度相同。() 7. 阈下刺激可引起可兴奋细胞生产局部反应,局部反应具有“全或无”的特性。() 8. 局部反应就是细胞膜上出现的较局限的动作电位。() 9. 局部去极化电紧张电位可以叠加而增大,一旦达到阈电位水平则产生扩布性兴奋。() 10. 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