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军校学员成就动机水平与军校课堂训练

海军工程大学勤务学院政治教研室杜英璐肖华

摘要:军校学员成就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要想提高军校学员的成就动机水平,作为一名军队院校教育者,应该积极利用课堂,从成就动机水平的影响因素入手。降低不利因素的影响,创造条件激发学员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

关键词:成就动机军校课堂

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对学员的整体素质影响很大,这也会对部队的战斗力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无论是建设一支能打仗大胜仗的部队的需要,还是提高军人个人素质,都需要从成就动机水平入手。对军队院校的学员来说,军校课堂是训练和提高成就动机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一、成就动机的概念

(一)成就动机的定义

成就动机的概念始于默里(H.A.Murry,1938)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成就需要”,他把这种需要定义为克服障碍,锻炼力量,最好最快地努力从事困难工作的推动力。这一需要使人表现出下述行为:追求较高的目标,完成困难的任务,竞争并超过他人①。

成就动机概念正式提出者则是麦克兰德和艾里克森,他们对于默里的投射测量理论寄予了热烈的回应。麦克兰德在《成就动机》一书中说:“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力”。麦克兰德认为成就动机具有持久性的人格特征,成就动机人人具有,但类型强度各异②。Atkinson和Brich认为,成就动机在意识上表现为对立的心理作用:即一方面希望成功,即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另一方面害怕失败,即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③。

国内学者对成就动机有不同的看法,杨国枢提出,成就动机是“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④。杨勇的观点则与默里一致,他认为成就动机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而来的一种动机。它是指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不但愿意去做,而且能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⑤。

(二)成就动机的理论

麦克兰德用主题统觉测验来测量成就动机,他发现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选择难度较大,有一定风险的开创性工作,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任务或职业。

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理论的许多方面作了提炼,1957年,他提出了“期待一价值一成就动机理论。他指出,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相互冲突的动机趋向,一种是追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阿特金森认为,个人取得成就的行为倾向是追求成功的趋力和避免失败的趋力的合力。根据上述两方面何者占优势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在力求成功者的动机成分中力求成功的成分多于避免失败的成分。在避免失败者的动机成分中避免失败的成分多于力求成功的成分。力求成功者将目标定位于获取成就,既然

要获取成就,就不能不对任务的成功概率有所选择。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是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的,因为这种任务对他们能力最富挑战性。而那些根本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反而会降低他们的动机水平。对于力求避免失败者则相反,因为他们将心态定位在如何避免失败,因为要避免失败,所以他们往往倾向于选择大量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完成概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确保成功,避免失败,而选择非常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了也可以归因于任务的难度,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二、影响军校生成就动机的因素

军校生的学习任务除了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作为一个军人必须军备的军事技能,拥有良好的军事体能素质。在生活上,要严格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学业任务重,训练难度和强度大,生活环境严苛等特点决定了军校生与大方大学生相比,面临的难度比较大,挑战性更强。影响军校生成就动机的因素也和地方大学生相比,有着特殊性。

(一)性别以前的许多经典实验结果显示, 性别不同, 成就动机也是有差异的。军校中虽然男性比例较高,但性别因素也成为了影响军校生成就动机的一个原因。在对部分军校生进行测验后我们发现,在男女两性竞争的情况下, 女性的成就动机低于男性。女性的成就动机是消极的, 男性多是希望成功, 而女性则是恐惧成功。

(二)人格

对随机抽查的150 名军校生的调查显示: 人格特征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十分明显, 特别是神经质维度与内外向维度。成就动机高的人情绪具备一定的稳定性, 不狂躁、活泼、热情、易于接受新事物、自信[ 22] 。

(三)自我效能感

对某军校400 名本科生的调查显示: 学习能力自我效能与发展能力自我效能呈正相关, 学业自我效能感2个因子均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呈正相关, 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负相关。对另外446 名军校生的调查显示: 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发展能力自我效能感、追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和合成动机5 个因子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其中, 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发展能力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 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负相关, 与合成动机呈正相关, 避免失败的动机与合成动机呈负相关。自我效能感2 个因子均与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合成动机呈正相关, 与避免失败的动机呈负相关。

(四)父母教养方式

研究显示,在父母教养方式的专制型、忽视型或溺爱型分问卷上的得分越高, 其避免失败分量表上的得分就越高; 在民主型教养方式分问卷上得分越高, 其追求成功分量表上的得分也越高⑥。

对军校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就动机的关系调查中的研究也显示,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和父亲过度保护与追求成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与避免失败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度保护与避免失败的得分呈显著正相关: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成就动机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以父母抚养方式各因子为自变量,分别以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和成就动机总分为因变量逐一进行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能够显著的预测追求成功的动机,父亲过度保护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能够显著的预测避免失败的动机,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偏爱被试能够显著的预测成就动机总分。

(五)耐挫力

因为军队院校的特殊性,军校学员在完成课业任务的同时还要进行紧张的军事体能和军事技能训练。在双重压力下,对学员的抗挫折能力考验极大。调查结果显示,抗挫折和打击能力越强的学员,在面对任务时其追求成功的动机越强,在挑战面前越倾向于付出较多的努力。而对于耐挫力较低的学员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完成比较容易的任务,在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挑战性强的任务面前会表现出消极情绪和退缩行为。

总之,影响军校学员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很多,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稳定的也有不稳定的。作为教育者,应该利用课堂充分发挥教员职能。在调动学员积极性的同时,激发学员的成就动机,并根据学员成就动机的差异因材施教。

三、在军校课堂有效提升学员成就动机水平

麦克兰德认为,成就动机可以通过训练而获得提高。他制定并在印度实施了自己的训练计划,对商人和企业家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训练,在训练计划实施之后的6—10个月内,发现受训者在市场表现活跃,商业活动范围扩大了两倍。因此,学员的成就动机也可以通过课堂训练等一系列训练活动而获得提高。

(一)提高自我认同感

教员善于在课堂上发现学员自身所具有的一些优良的品质和特长,给予引导,使其客观的评价自己,发挥能动性。同时在课堂内外可以有计划地对其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在适度的挫折体验中更加清楚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更为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特殊兴趣,了解其能力特点并使之得以充分的发展和表现,善于利用课堂环境,比如提问等形式,使他们能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和自信心。

尤其对女学员,要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成就动机观念。强调军人的职业角色和使命任务,弱化社会对女性的传统观念和低成就期待。从而鼓励她们去挑战任务。

(二)因材制宜,促成转化

在课堂上,要调动成就动机强的学员的积极性,就应当提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而对于力求避免的学员,则要安排竞争少或竞争性不强的环境,比如小有成功便立刻给予奖励或强化,评定分数也要适当放宽,并尽量避免在课堂公开职责其错误。

应该说力求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具有较大的主动性。因此,对学员除了尽可能让他们避免失败之外,还应当立足于增加他们力求成功的成分,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应当以获取成功为快乐,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树立难度恰当的成就目标

影响一个人成就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成就目标难度是否适中。一般而言,成功的经验会提高成就动机,而失败的经历则易降低成就动机。因此,应当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确定与适当调整自己的成就目标。鼓励学员为自己的今后两年制定学习目标,并详细制定每个学期的学习计划。教员可以每个学期核查一次看他根据自己的目标做得怎样,及时表扬鼓励。这样,有利于学员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

发,避免个别目标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定期检查的形式又对学员执行计划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从内外两方面入手,提升学员的成就动机水平。

注释:

[1] H.A.Murry,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New York:Ford University press,1938

[2] D.C.Mcllelland,Human Motivation.Socott:Foresman,1985

[3] Atkinson J, Birch D.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M].New York:Van Nostrand,1964.18—19

[4] 余安邦,杨国枢.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人取向成就动机:概念分析与实证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1989.64

[5] 杨勇.体育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22(5):41-43

[ 6] 龚艺华.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J ] . 中

国学校卫生, 2007, 28( 3) : 278- 279.

成就动机测验及答案

成就动机测验 姓名:应聘岗位:测评日期: 本问卷共30道题目,每一道题目就是一个陈述,请您根据陈述与自己的看法相符的程度作出判断。A.完全符合B.基本符合C.有点符合D.完全不符合 1.我喜欢对我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坚持不懈地努力。 2.我喜欢新奇的、有难度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险。 3.给我的任务及时有充裕的时间,我也喜欢立即开始工作 4.面临我没有把握克服的难题时,我会非常兴奋、快乐。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引。 6.我会被有难度的任务所吸引。 7.面对能测量我能力的机会,我感到是一种鞭策和挑战 8.我在完成由难得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9.对于困难的活动,即使没有什么意义,我也很容易卷进去。 10.能够测量我能力的机会,对我是有吸引力的。 11.我希望把有难度的工作分配给我 12.我喜欢尽了最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13.如果有些事不能立刻理解,我会很快对它产生兴趣 14.那些我不能确定能否成功的工作,最能吸引我 15.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做有困难的事,即使无人知道也无关紧要 16.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景中工作 17.我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会担心失败 18.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败 19.一想到要去做那些新奇的、有难度的工作,我就感到不安。 20.我不喜欢那些测量我能力的场面 21.我对那些没有把握胜任的工作感到忧虑 22.我不喜欢做我不知道能否完成的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一样。 23.在那些测量能力的情景中,我感到不安 24.对需要有特定机会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会害怕失败。 25.那些看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我做时很担心 26.我不喜欢在不熟悉的环境下工作,即使无人知道也一样 27.如果有困难的工作要做,我希望不要分配给我 28.我不希望做那些要发挥我能力的工作 29.我不喜欢做那些我不知道我能否胜任的事 30.当我遇到我不能立即弄懂的问题,我会焦虑不安。

经典成就动机理论

1经典成就动机理论1953年,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合著的《成就动机》一书成为成就动机研究的真正开端...。阿特金森1954年提出成就动机有"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维度...。20世纪60 年代以后,心理学家由过去对动机的内在起因和外在诱因的研究转向对人的中介认知因素的研究,认知研究成为动机研究的主流。20世纪80年代初, Dweck等人¨1在能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善的成就目标理论,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理论中,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也推动了动机理论的成熟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Eccles等人【3 o将阿特金森传统成就动机的期望一价值理论发展成为现代的期望一价值理论,着重论述了期望和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并非互补的关系∞J。与此同时: 自我效能理论、自我调节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也在不同角度发展了成就动机理论。 1.2多面取向成就动机理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成就动机的多维度特征,即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个相对独立的不同动机组成的(Kakla&Scher,1986)"J。Slavin(1991)将一般动机分为两类:情境动机和性格动机。前者指的是在特殊情境中的活动,在活动中达到需要的满足,是暂时性的。后者是指个体的追求不限于特定目标,凡是他所爱好的,不因情境改变而有所变异∞J。另有学者根据学习目的不同将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为求知或为个人成长而学习,另一类则是为求得较高的分数或是为博得父母的欢心或教师的赞许而学习。Dweck(1983)将前者看成是学习目标,后者看成是成绩目标。具有性格动机而且在求学时又以学习目的为其学习动机的人具有较强的成就动机。p1 Elliot和Andrew对成就动机的定义进行???新的诠释,认为成就动机是以竞争为基础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激活化和方向化怕J。随后,Elliot(1997)等提出了趋避成就动机层次理论,将成就动机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纳入这个理论D J。这些研究说明了成就动机的研究具有越来越多的多面取向。Elizur 等∞-采用了多面取向的成就动机的方法,认为成就动机是由多种独立的动机组成的。他们将成就需要和其他的需要(如金钱、地位、权力等)结合起来,认为职业道德、支配性、竞争性、对地位的渴望和获得金钱与财富都是成就动机可能的成分。如Elizur 等提出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的结构,即有两个面:A面, 收稿日期:2008-10-06 修回日期:2009一01-1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JG08166)"中小学教师时间管理倾向与职业倦??的关系研究"资助。作者简介:蒋名平(1977一),男,四川达县人,合肥师范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和职业教育。万方数据114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6卷面对困难的应对方式;B面,时间。A面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包含对困难任务的偏好、对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容忍,个人独自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计算风险,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为追求完美的结果而努力。B面指的是与任务相关的时间,是在任务之前,期间还是之后。怕J Sagie,Abraham等根据成就动机多面取向理论设计了一种情境成就动机量表来测查成就动机,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成就动机是一个多面体。[7】随着成就动机理论的整合趋势发展,许多研究者认为成就动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含核心因素,如坚持性、对成功的信心;也包括外围的因素,如支配性、集中性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成就动机的"洋葱模型"(Schuler&Prochaska,2001)Do。2成就动机测量的研究成果有关成就动机的研究,焦点在于如何对它进行客观测量。目前最主要的测验有投射测验和自陈式量表的测验。随着成就动机的研究进展,又开发出了Grid技术、成就动机问卷(AMI)等新的测量工具。2.1投射测验1938年Murray运用墨渍投射测验,对内隐动机进行了测量,对动机的测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旧1投射测验主要有两种方

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Achievement Motivation Scale,简称AMS) 量表简介:叶仁敏的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高标准的倾向。西方学者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任务,不但愿意去做,而且力求达到更高标准的内在心理过程”。其表现包括完成有难度的任务;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超越自我或他人等。成就动机常常突出表现在学业、体育等成就领域,但实际上,成就动机的表现可以非常多样。因为不同的文化、性别、社会角色,乃至不同的个体,对于什么是重要的任务、怎样是高标准的具体界定常常是不同的。 成就动机可进一步划分为趋近性和回避性的两个因素,分别可称为希望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前者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成功,而后者关注的是如何避免失败。在希望成功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会主动从事学业等重要任务,并会选择有利于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策略,坚持努力,以求成功。在回避失败的动机的影响下,个体面对重要任务时可能会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方式是防御性的,个体力图逃避任务以避免失败;而另一种方式则较为积极,个体会非常努力以避免失败。成就动机的类型和强弱对于个体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成就动机不仅可以预测学生短期内的学业成绩,而且可以预测个体长期的成就水平。 【指导语】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每个句子,判断句中的描述符合你的情况的程度。请选择1-5来表示你认为的符合程度,数字越大表示越符合。 ①非常不符合②有些不符合③不能确定④有些符合⑤非常符合 1、我喜欢新奇的、有困难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 险。 1 2 3 4 5 2、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境中工 作。 1 2 3 4 5 3、我在完成有困难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1 2 3 4 5 4、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我担心失败。 1 2 3 4 5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 引。 1 2 3 4 5 6、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败。 1 2 3 4 5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30年代默里(H.A.Murray)的有关研究,他把成就动机定义为一种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40~50年代,麦克莱兰和阿特金森等接受默里的思想,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例如,大学生想获得优良的学业成绩,想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等,都是其成就动机作用的表现。这种动机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后天获得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在人类的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 麦克莱兰的研究发现,成就需要高的人,喜欢对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满足感。成就动机的高低还影响到个体对职业的选择。成就动机低的人,倾向于选择风险较小、独立决策少的职业;成就动机高的人喜欢从事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并且在工作中勇于做出决策。 阿特金森将麦克莱兰的理论作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期望—价值理论。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用公式表示:动机强度(T)=f(需要×期望×诱因)。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M),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P),诱因是个体成功地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I)。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成功的可能性越

少),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也就越强,所以P与I存在着互补关系,即I=1-P。 然而,人们在追求成就时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即力求成功的动机(Ts);一种是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即避免失败的动机(Tf)。因此,上述成就动机公式根据其方向的正负,可分别表现为:Ts=Ms×Ps×Is,Tf=Mf×Pf×If。其中,Pf=1-Ps,即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则失败的可能性就越小。这样,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T就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T=Ts+Tf=(Ms×Ps×Is)+(Mf×Pf× If)=[Ms×Ps×(1-Ps)]+[Mf×Pf×(1-Pf)]=[Ms×Ps×(1-Ps)]+[Mf×(1-Ps)×(-Ps)]=[Ms×Ps×(1-Ps)]-[Mf×(1-Ps)×Ps]=(Ms-Mf)×[Ps×(1-Ps)]。 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如果Ms>Mf,则T为正值,而且当Ps=0.5时,动机强度最大;如果Ms< p="" style="padding: 0px; margin: 0px;"><>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是,虽然成就动机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但也不能片面地只讲个人的成就和个人的自我提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把追求个人成就和追求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并使个人成就服从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

浅析学习动机之成就动机(一)

浅析学习动机之成就动机(一) 摘要: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是个体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赞许和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欲望。 关键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时,要以动机的激发为突破口,以动机激发来推动其他动力要素的激发,促使各种要素协调发展,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动力的一个核心问题,在学生学习动力系统中占有核心的地位。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必须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机。人类的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不同学派的心学家从动机的不同侧面把动机划分成各种不同的种类。例如: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与成就动机;内因性动机与外因性动机;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等。 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动机,是个体积极主动地从事某种自以为重要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美地步的内在推动力量。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心的倾向派生出来的,这种好奇心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力量。这种潜在的因素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取得成功才能逐渐形成和稳固下来。所以我们平时教学要充分利用当堂测试、周测试、月测试。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加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因为学生知道学习结果后。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学习热情,增加努力程度,又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上进心,克服缺点,改正错误,争取更好的成绩。利用测试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结果。应注意:首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应及时,对低年级学生更如此;其次,反馈应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反应,这比知道什么是错误反应更重要;再次,应随时让学生了解距离自己定的学习目标还有多远;最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单纯看其测试结果任何,还应从各个学习环节上发现其可取之处,并给予表扬与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上进心。学生的测试结果,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意:要使学生对评价有正确的态度。特别是要正确对待测试和测试结果,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以表扬为主,评价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使学生心悦诚服,评价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 有关研究及平时教学经验表明,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果。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用表扬少用批评,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要多表扬,少批评。表扬应该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批评应带鼓励性,绝对不能对学生采取熟视无睹,不问不闻和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学习较差而又很自卑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扬他某方面的特长来带动其学习其他学科的学习的积极性,在他取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予鼓励。要分别对待经常受表扬的学生和缺点较多的学生。如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要适当指出其不足,而对于缺点较多的学生,当他们有了进步,虽然与别人相比微不足道,也要给予表扬与鼓励。师生间融洽的关系以及相互尊重将直接影响着表扬与批评的效果。有些学习困难和缺点较多的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批评,已经对批评与表扬产生了淡漠态度。这时,除了对其优缺点作公正评价外,还需要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教师才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表扬与批评,只有尊重老师,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表扬与批评才能重视。要注意个别差异。从性别角度,对女生而言,表扬比批评更有效果,对男生而言,批评比表扬效果似乎更好些。从学习水平角度,表扬对学习困难学生作用更大,对中等生次之,对优秀生最小。从性格角度,对内向的学生,表扬的效果更好于批评,而对于外向的学生批评更有效。了解学生对表扬的估价,动机是学生对成功的估价和对成功概率的估价的综合产物。学生一般情况下,都要对教师的表扬与批评进行评估。

大学生成就动机影响因素分析

TheoryResearch学

表3在生源地因素上成就动机的得分(M±SD) 注:*p<.05,**p<.01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生源地,即城乡背景方面,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差异并不显著。被试中来自城镇占29.2%,来自农村的约占70.8%。 4、大学生成就动机在学习成绩上的差异(见表4、5) 由于在调查过程中,学习成绩这一因素是由被试自行选择的,因此,为了保证研究的客观性,从本次调查的202分问卷中随机抽取60份,调取这60名被试的期末成绩,计算结果表明其中有58人填写成绩真是有效,有效率为96.7%。由此可知,数据是具有客观性的。 表4在学习成绩因素上成就动机的得分(M±SD) 注:*p<.05,**p<.01 表5.学习成绩因素的事后检验(LSD) 注:*p<.05,**p<.01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在追求成功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学习成绩这一因素的四个水平,在追求成功这一维度进行多重比较(见表5),结果显示,在不及格和良好这两个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与分析 1、关于性别在成就动机上差异检验的结果分析 成就动机是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所指出的,社会的成就需要先于该社会的经济增长,而这个成就需要又受制于该社会的文化和亚文化因素。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男女两性在社会职业上相接近,扩大了女性的活动领域和空间,这样便造成了男女两性在成就动机上的差异并不显著。学校教育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增强了女大学生学习上的自信心和追求事业成功的信念。社会各个层面涌现的独立、自强、自立、自爱的女性榜样也使女大学生对女性性别角色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现代意义的理解。而男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使他们追求成功的信念得到激发,因此男女两性在成就动机方面就不会存在显著差异。 2、关于是否是独生子女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若在家中为独生子女,较可能发展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征。另外,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的关注与非独生子女相比要多很多,这种现象在隔代抚养中更加明显。他们承受挫折和打击的能力不强,同时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在大学生活中,大部分学生要离开家独立生活,在这些方面的不适应可能会对其成就动机造成影响。有些独生子女自我评价较高,自我意识也较高,因此他们往往有着较强的成就动机,在各个方面都想取得成功,有所作为,同时他们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兴趣,具备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条件。同样,他们在避免失败的动机方面也较其他同学较强,他们由于自我评价较高,因此常常更加畏惧失败,不愿意成为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失败者。有时,他们对失败的恐惧更甚于对成功的追求。 若在家中为非独生子女,由于受父母以及长辈关注程度的不同,其成就动机可能不同。非独生子女在家中由于其他兄弟姐妹的存在,可能更急切地现自己,已获得家庭成员更多的关注。他们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后,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以期望获得更大的成功。成就动机作为一种高级的动机,就在于它的社会性,大学也是一个小小的社会,非独生子女在这个社会中也有着获得他人认可,在各方面取得成功的需要。他们将他们在家庭中渴望受到关注的需要延续到大学生活中来,也渴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取得成绩。 3、关于生源地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由于农村各方面的条件相对较差,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想要改变现状的愿望较为强烈,可能导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成就动机较为强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时国家三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的生活、经济条件都在逐步提高和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一部分农村地区发展很快,其经济、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城市。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大学生希望改变其生活状况的愿望可能没有那么强烈。 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在科技、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经济压力等与日俱增。在这种条件下,他们更加追求前沿的技术,渴望掌握更加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他们希望通过大学的学习能够与先进的科学文化接触,能够认识和了解更多有用的知识,掌握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 4、关于学习成绩在大学生成就动机上差异的结果分析 追求成功的成就动机对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激活特性和维持功能,积极的心态可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而且在整个学习阶段具有明确、稳定的学习目标,也具有导向机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在学习活动上,而疏离其他无关学习的事物干扰。由于学习上的成功更使其产生成就期望指标的增力,这种增力具有自我激励作用,使他们的学习更加主动、勤奋,学习成绩得以稳步提高。追求成功的动机推动学生的学习,而学习的成功又促进这一积极动机的加强,,形成良性互动。即使偶然在学习遇到挫折,他们一般会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学习方法不当等不稳定因素,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取得好成绩的期望指标,反而会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发挥主观积极性,直到取得好的成绩。相反,避免失败的动机使大学生对取得成功的目标期望较低,倾向于作出低能力的自我评价,情绪达不到一定的紧张度,总是处在一种消极的心态中,在此情况下机体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有效地保持注意力和知觉活动,更是很难调动潜能,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行为,不利于其学 业成绩的提高。J i a o Y u L i L u n Y a n J i u

传统动机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教育学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的强度(用T来表示)由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一是成就需要,即个体稳定的追求成就的倾向,它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稳定的人格特性(用M来表示);二是对成功的期待,即人对某一任务是否能够成功的概率的认知,表现为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三是成功的诱因值,即成功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用I来表示)。 影响动机强度三个因素的关系可表现为下面的公式: T=M×P×I。 对成功的期待和成功的诱因值之间具有互补的关系,即成功可能性越小,这时成功带来的满意感越强,即I=1-P。 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不畏困难、达到目标的追求成功的倾向,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害怕失败、避免屈辱的回避失败的倾向,即避免失败的动机。 追求成功的动机可以用下式表示,即:Ts=Ms×Ps×Is; 避免失败的动机公式为:Tf=Mf×Pf×If。 其中成功的可能性与失败的可能性相加为1,因此,Pf=1-Ps。 个体追求某一目标的总动机强度T就是由Ts和Tf共同决定的。用公式表示为:T=Ts-Tf =(Ms×Ps×Is)-(Mf×Pf×If) 因为Is=1-Ps, Pf=1-Ps,If=Ps,那么,上述公式可简化为: T=Ms×Ps×(1-Ps)-Mf×(1-Ps)×Ps =(Ms-Mf)〔Ps×(1-Ps)〕 合成成就动机的强度和方向依赖于Ms和Mf的强度以及个体对成功可能性的估价(Ps)。当Ms>Mf时,T是正值,这类人的成就动机就高,表现为趋向成就活动,而且当Ps=0.5时,成就动机最高。当Mf>Ms时,T是负值,这类人的成就动机就低,表现为逃避或抑制参与成就活动。当Ps=1或Ps=0时,成就动机最低。 当一个人面临任务时,两种动机通常是同时在起作用。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反之,他就会去选择那些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当两种动机力量势均力敌时,便会感受到心理冲突的痛苦。因此,每个人的成就行为最终要受到这两种动机的综合作用所决定。

成就动机理论

酒店企业的成就动机理论的应用 成就动力理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成就动机的最早研究可以追溯到默里(H. A. Murry)提出的成就需要的概念。动机(motivation)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机制;需要(need)是一种资源的匮乏状态,资源匮乏引发需要,外界资源作为一种诱因,好比燃料,激发人的动机,内在动机的发生出现行为表现,人采取行动。资源分为物品、金钱、情感、服务、地位和名誉六大类。 根据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新发展,人性假设的基本观点是: 1、工作是人获得资源的一种重要活动,通常人们为了获得资源会积极参与到工作活动中; 2、成年人的基本动机模式业已形成,在同一时间内各种动机和需要均存在,但是存在着优势需要,我们只有通过充分应用资源激发其行为来实现组织目标; 3、人的不同需要之间存在着部分替代满足功能,当我们不能满足其A需要时,可以通过满足B需要进行替代,但是这种满足只有部分效果,而且要付出的资源远远超过满足A需要,这种超出往往会是几何倍数; 4、人们本意上力图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最大程度地获取各种资源,但是对“付出与回报”的衡量缺乏客观参照系统,他们往往采用主观参照系统; 5、由于动机的驱使,人们在不同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行为能力和行为风格,因此对不同人的管理应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行为。 职业风格:思考型—以思维、策略为行动先导,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表现得思考多于行动。具有适应性强,灵活多变,不拘小节的特点,喜欢随遇而安,对规则和约束反感。 行动型—以积极行动方式达成目标获取资源。通常在获得行动所必要的信息时,就不在寻求新的信息而直接付诸行动。具体善于组织计划,有目的性,决断性等特点。 内敛型—以收敛的态度对待外界获得安全感。通常比较关注内心体验,做事时易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满足于独立工作。具有缄默、自持、含蓄等特点。 表达型—一开放的态度表现自我,获得安全感。通常倾向于关注外在的任何事,喜欢热闹,易于与人沟通交流。具有活泼开朗、坦率等特点。 感性型—以自己的喜好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自我价值标准,权衡问题的相对价值和利益进行判断和决策,具有主观敏感、渴望和谐等特点。 理性型—以社会的标准为出发点进行人际交往。通常倾向于通过理智作用进行活动和决策,分析事物的价值和问题的解决是否符合公认的标准,具有客观、公正、理性等特点。 亲和型—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获得尊重。通常在群体工作和生活中,愿意与他人交往,并建立和谐关系。具有热心、友善、合作等特点。 支配型—通过建立权威地位获得尊重。通常在组织行为过程中,力图用自己的思想、意图影响和控制他人。具有权威、鉴定、少妥协等特点。 防守型—以谨慎的态度,避免资源损失,以保有成就。通常面临任务情境时存在着回避困难、挫折和失败的心理倾向。具有保守、稳重、思虑周详等特点。 进取型)—一乐观的态度,积极争取有所成就。通常面对任务情境时,主动设置高目标,并为之进行努力以获得优秀成绩。具有主动、拼搏、满怀激情等特点。 理想型—一长远和发展的眼光关注世界,获得知名。通常倾向于感知外界环境的全

成就动机量表计分方法

成就动机量表 指导语: 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 如果某个句子所描述的情况和你的情况非常符合,请在答题纸表格中相应题号的下方写4;如果句子描述的情况和你的情况比较符合,请在答题纸表格中相应题号的下方写3:如果比较不符合,请写2; 如果非常不符合,请写1。 每一个问题都请做答。请注意: 例如: “我喜欢独自工作”,如果很喜欢独自工作,但又害怕一个人做事,换句话说你对独自工作有矛盾心理,这不奇怪。但你要记住,这里仅仅要你回答是否喜欢独自工作,而不是问你是否害怕,因此,选择“非常符合”。 1.我喜欢在我没有把握解决的问题上坚持不懈地努力 2.我喜欢新奇的、有困难的任务,甚至不惜冒风险 3.给我的任务即使有充裕的时间,我也喜欢立即开始工作 4.面临我没有把握克服的难题时,我会非常兴奋、快乐 5.我会被那些能了解自己有多大才智的工作所吸引 6.我会被有困难的任务所吸引 7.面对能测量我能力的机会,我感到一种鞭策和挑战 8.我在完成有困难的任务时,感到快乐 9.对于困难的活动,即使没有什么意义,我也很容易卷进去 10.能够测量我能力的机会,对我是有吸引力的

11.我希望把有困难的工作分配给我 12.我喜欢尽了最大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 13.如果有些事不能立刻理解,我会很快对它产生兴趣 14.对于那些我不能确定是否能成功的工作,我会被吸引 15.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有困难的事情,即使无人知道也无关紧要 16.我讨厌在完全不能确定会不会失败的情境中工作 17.在结果不明的情况下,我担心失败 18.在完成我认为是困难的任务时,我担心失败,即使别人不知道也一样19一想到要去做那些新奇的、有困难的工作,我就感到不安 20.我不喜欢那种测量我能力的场面 21.我对那些没有把握胜任的工作感到忧虑 22.我不喜欢做我不知道能否完成的事,即使别人不知道也一样 23.在那些测量我能力的情境中,我感到不安 24.当接到需要有特定的机会才能解决的问题时,我会害怕失败 25.那些看起来相当困难的事,我做的时候很担心 26.我不喜欢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工作,即使无人知道也一样 27.如果有困难的工作要做,我希望不要分配给我 28.我不喜欢做那些要发挥我能力的工作 29.我不喜欢做那些我不知道能否胜任的事 30.当我碰到我不能立即弄懂的问题时,我会焦虑不安 11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一、成就动机的定义 成就动机问题的研究始于西方,其概念的形成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默里提出人有二十种需要,其中首要的就是“成就需要”。默里对成就的需要定义为:“克服困难,施展才能,力求尽快尽好地解决某一难题。”从此有更多的心理学家研究这一课题。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1953)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的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驱动”①。阿特金森(1964)进一步着重研究了成就动机的实质,发生发展及测定,他认为:“当人用较高的社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成败时,表现的就是成就动机,它包括追求成功和回避失败两个部分”②。奥苏贝尔认为学生最主要的成就动机是学业成就动机,即“学生视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③。 我国最早研究成就动机的杨国枢先生认为,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而在林崇德等编纂的《心理学大辞典》中将成就动机定义为“努力追求卓越、以期达成更高目标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倾向”,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国内外的学者对成就动机的定义都有所不同,但也都有其共性,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现在广泛的定义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 二、成就动机的理论 (一)、麦克里兰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二)、阿特金森的“期望一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是麦克里兰的学生,他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动;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表现为想 ①董春山.关于成就动机的几个问题[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2(10):19. ②周国韬.国外成就动机的概念、测量与培养评述.教育科学[J],1989(4):48. ③奥苏贝尔著,余星难等译.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麦克里兰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的社会成就动机理论 20世纪50年代以来,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领导一个小组致力于对成就动机的系统研究,创立了社会成就动机理论。他发现,人们成就动机的差异,是由儿童时期的不同经历造成的。高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对子女的表现给予很高的期望,当儿童表现良好时便给予赞许;而低成就取向的儿童的父母通常都给儿童明确的行为指示,代替儿童作决定,并且在儿童表现不良时便表现愤怒。因此,专制型的父母大多不会有高成就动机的子女。而且,孩子在生活中独立的时间越早,他们的成就需要就越强;相反,父母期望孩子独立的时间越晚,儿童的成就需要越淡薄。因此,麦克里兰认为,如果鼓励父母在很早的年龄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独立性,就会导致高成就需要的孩子产生。其结果便会导致社会有更多的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高成就需要的人的增多,又导致经济的增长。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麦克里兰进行了大量的跨文化研究。他采用档案法对成就动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不同国家儿童书籍所包含的成就意向的数量作为成就动机指数,以总贸易量、电力消耗总量、煤的进口量等经济发展指数作为度量社会成就水平的客观指标,发现儿童的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因此他认为,国家经济发展成功的原因,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制度、政治背关于高师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景或地理环境,而社会成员的成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麦克里兰的研究,激起了心理学家对成就动机研究的兴趣,确立了成就动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他力图将成就动机与广泛的社会进程联系起来,试图寻找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心理原因,给予人们以有益的启示。他所提出的儿童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成就动机与个人操作、学业成就之间的

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 摘要:一些大学生往往不能对自身做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也无法认识到自身过度的完美主义倾向,以至于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为自己设立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目标,而这些标准和目标往往使不少大学生的就业遭受挫折。本文结合一些理论方面的研究,对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已取得更大的成就。 关键词:完美主义;成就动机;关系;研究 1前言 1.1研究背景 在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中,完美主义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倾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都产生了不少的影响。就就业领域而言,完美主义体现了个人渴求一份完美的职业,是个人就业期望的体现。我们都知道适当的就业期望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完美主义则可能对个人有利无害。一些大学生往往不能对自身做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也无法认识到自身过度的完美主义倾向,以至于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为自己设立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标准和目标,而这些标准和目标往往使不少大学生的就业遭受挫折。如果任其发展,甚至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阻碍。 在中国,这种完美主义的倾向是屡见不鲜的,因为中国的教育一直以追求卓越和成功为目标。我们常常会听到“我一定要比我的同学有更大的成就”、“我一定要在我的兄弟姐妹中成为榜样”等等言论,所有的这些言论,都反映出就业领域的完美主义倾向,而这种倾向往往成为个人做出一定成就决定的阻碍。因此,大学生要想取得应有的成就,就要认清楚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大学生首先最应该做的是认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出发来调整个人对成就的期望,这样取得成就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本文通过对完美主义与成就动机之间关系的探讨,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自己,已取得更大的成就。 1.2相关理论研究 1.2.1完美主义的研究 按照Horney (1950 )的定义,完美主义是过分井然有序和一丝不苟的行为倾向,即“苟刻的行为要求”。在他看来,完美主义是一种神经症亚型。Adler (1959 )认为完美主义是对完满性的追求,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天性,Adler表示:“追求完美是生活意义上的一部分,追求完美是先天的,是一种奋斗,一种内驱力,一种如果没有它生活将变得不可思议的东西”。 Burns (1980 )拓展了完美主义的概念,在他看来,完美主义是一种“认知网络”,包括期望、解析的事件、自我评价、对别人的评价。Frost (1990 )进一步确定了完美主义的行为特质,将其规定为个体对自身过高的成就期望设置,并伴随着严格的自我批评倾向。台湾学者林俊德(1998 )对其研究结果中提出了准咨商员于初次会谈中的几种完美主义类型的定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他对这三种需求,特别是成就需求做了深入的研究。 目录

成就动机理论 比较著名的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约翰·威廉·阿特金森。麦克利兰把人的高层次需求归纳为对成就、权力和亲和的需求。其次,由于具有不同需要的人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了解员工的需要与动机有利于合理建立激励机制。再次,麦克利兰认为动机是可以训练和激发的,因此可以训练和提高员工的成就动机,以提高生产率。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模型提出了需要、期望,诱因价值的综合动机理论,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与认知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式简明地表述出来,揭示出了影响成就动机的某些变量和规律,并用实验检验,证实了其理论假设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编辑本段成就需要 综述 (NeedforAchievement)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求。 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个体的成就需求与他们所处的经济、文化、社会、政府的发展程度有关,社会风气也制约着人们的成就需求。 主要特点 麦克利兰发现高成就需求者有三个主要特点: 1、高成就需求者喜欢设立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目标,不喜欢凭运气获得的成功,不喜欢接受那些在他们看来特别容易或特别困难的工作任务。 他们不满足于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和随遇而安,而总是想有所作为。他们总是精心选择自己的目标,因此,他们很少自动地接受别人——包括

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

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 2009-10-04 10:41:06| 分类:管理大师|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管理学家》3月刊封面文章:成就动机理论的大师:麦克利兰 进入管理学领域的心理学家相当多,麦克利兰就是其中十分杰出的一位。他对人类动机和激励问题进行了长期研究,提出了成就需要、亲和需要、权力需要三种需要并存的学说。在这一基础上,他运用主题统觉测验方法,归纳出成就需要引发的动机因素,形成了测定“杰出”和“平庸”差别的量化标准。在领导问题上,他对权力需要的个人化和社会化两种表现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在胜任素质研究上,他的贡献最大,形成了标准化的通用素质测评体系,影响遍及全世界,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产生了无可替代的效应。他的许多观点,至今还在管理现实中振聋发聩。作为成就动机理论的集大成者,麦克利兰与马斯洛、斯金纳等人并列,在管理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成就动机理论的奠基人

在管理学领域,戴维·麦克利兰(David Clarence McClelland,1917-1998)与马斯洛等心理学家齐名。他在心理学领域耕耘达57年之久,其研究涉及到需要和动机、权力和领导、激励和成就等多个方面。 麦克利兰于1917年5月20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的弗农山庄(Mt. Vernon)。他的父亲是一位卫理公会教派的牧师,曾在伊利诺伊州杰克逊维尔市(Jacksonville)的女子学校麦克默瑞学院(McMurray College)担任校长。麦克利兰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二。在父亲的影响下以及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麦克利兰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且成绩优异。1933年,麦克利兰中学毕业。1935年,他进入韦斯利昂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1938年获得学士学位。同年7月,麦克利兰与夏普莱丝(Mary Sharpless)结婚,次年获得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的心理学硕士学位。此后,麦克利兰又用两年的时间在美国著名学府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继续深造,并且在24岁时就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个年龄也许大学才刚刚毕业,而麦克利兰不仅连续跳级,而且在以严谨著称的耶鲁拿到博士学位也不过用了两年时间,足见他的聪慧和勤奋。 1941年开始,也就是博士毕业的那一年,麦克利兰进入大学任教,曾先后任教于康涅狄格女子大学、韦斯利昂大学和布林莫尔学院(Bryn Mawr College)。在29岁时,麦克利兰就担任了韦斯利昂大学心理学 系的系主任。

成就动机理论

约翰·威廉·阿特金森 成 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阿特金森认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来源于孩子生活的家庭或文化群体,特别是幼儿期的教育和训练的影响。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 ③成功的诱因值Is。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1-Ps,即当P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 ②失败的可能性N;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Taf=Maf×Pf×If 同前面一样,If=1-Pf,也就是说,失败的可能性减小时,失败的诱因值就增加。失败的诱因值可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情感,如羞愧、消沉等。那么在一种容易的任务失败后所体验到的羞愧感比一种困难任务失败后的羞愧感要强。由以上得出:作为结果的成就动机由力求成功的倾向的强度减去避免失败的倾向的强度,Ta=(Ms×Ps×Is)-(Maf×Pf×If)。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去尝试并追求成功。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

关于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观的评述 学号:1204010124 姓名:林金颖12级教育学班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被认为是一种期望价值理论,因为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以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阿特金森遵循托尔曼和勒温的足迹与逻辑,强调内部的认知过程,采用假设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期待——价值”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重视冲突的作用,尤其重视成就动机与害怕失败之间的冲突。该理论的特征是它可以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即把人的情感与认识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式简明地表述出来。他还提出最初的高成就动机源于孩子所在的家庭或文化群体,尤其是幼儿期。个人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也就是说,成就动机涉及到对成功的期望和对失败的担心两者之间的情绪冲突。追求成功的动机乃是成就需要、对行为成功的主观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诱因值三者乘积的函数,如果用Ts来表示追求成功的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个因素所决定:①对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动机)Ms;②在该项任务上将会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诱因值Is。Ps值在0至1之间。Ps = 1,表示确信会取得成功;Ps = 0.5,表示估计成功的可能性是50%;Ps = 0,表示确信必然失败。用公式可表示为:Ts=Ms*Ps*Is 在这个公式中,Ms代表争取成功的相对稳定的倾向(这是用TAT主题统觉测验得到的);成功的可能性Ps指的是认知目标的期望,或是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为成功的诱因值,这一项被认为是与Ps有相反的关系,也就是Is = 1 ? Ps,即当Is值减小时,成功的诱因值增加。目标的诱因值是一种叫做对成绩自豪的感情。他认为,一个困难任务取得成功以后所体验到的自豪比一个容易任务成功后体验到的自豪感更强,比如说,在经过了几天冥思苦想后解出的数学题比轻而易举地解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要高兴得多。阿特金森认为:在与成就有关的情景中既能引起对成功的期望,也能引起对失败的担心。决定对失败担心的因素类似于对成功希望的因素,即避免失败的倾向Taf是以下三个因素的乘积的函数:①避免失败的动机Maf,也就是因失败而体验到的羞愧感的能量;②失败的可能性Pf;③失败的消极诱因值If。其公式为:Taf=Maf*Pf*If 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一个学生获取成就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他们为了要探索一个问题,在遇到一定量的失败之后,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这一问题的愿望,而且另一方面,如果获得成功太容易的话,反而会减低这些学生的动机。研究表明,这种学生最有可能选择成功概率约为50%的任务,因为这种选择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他们能抵制不可靠的意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学校进行的智力测验中能得到较好的分数。他们对成功完全不可能或稳操胜券的任务,动机水平反而下降。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失败的担心大于获取成就的动机,那么,也有可能由于失败而灰心丧气。由于成功而得到鼓励。这种学生在选择任务时,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使他们免遭失败,而选择的任务极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