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春季(清北班)资料4(等比数列、数列求和、递推数列及不等式放缩)

高一春季(清北班)资料4(等比数列、数列求和、递推数列及不等式放缩)

高一春季(清北班)资料4(等比数列、数列求和、递推数列及不等式放缩)
高一春季(清北班)资料4(等比数列、数列求和、递推数列及不等式放缩)

专题四:等比数列、数列求和、递推数列及不等式放缩选讲

一、等比数列、数列求和、递推数列

1.(10山东理数9)设{}n a 是等比数列,则“123a a a <<”是“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12湖北理)定义在(,0)(0,)-∞+∞ 上的函数()f x ,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等比数列{}n a ,{()}n f a 仍是等比数列,则称()f x 为“保等比数列函数”. 现有定义在

(,0)(0,)-∞+∞ 上的如下函数:①2()f x x =;②()2x f x =;

③()f x =④()ln ||f x x =.

则其中是“保等比数列函数”的()f x 的序号为(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10安徽理)设{}n a 是任意等比数列,它的前n 项和,前2n 项和与前3n 项和分别为,,X Y Z ,则下列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A.2X Z Y += B.()()Y Y X Z Z X -=- C.2Y XZ =

D.()()

Y Y X X Z X -=-

4.(10天津文数)设{}n a

是等比数列,公比q =n S 为{}n a 的前n 项和。记

*21

17,.n n

n n S S T n N a +-=

∈设0n T 为数列{}n T 的最大项,则0n = 。

5.(11年江苏)设1271a a a =≤≤≤ ,其中7531,,,a a a a 成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

642,,a a a 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q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6.(12上海理)设251sin πn n n a =,n n a a a S +++= 21. 在10021,,,S S S 中,正数的个

数是( ) A .25 B .50 C .75 D .100

7.(11湖南理)对于*

∈N n ,将n 表示为

0112211022222?+?+???+?+?+?=---k k k k k a a a a a n ,当0=i 时, 1=i a ,当k

i ≤≤1时,i a 为0或1.记()n I 为上述表示中i a 为0的个数(例如:0

211?=,

0122020214?+?+?=,

故()01=I ,()24=I ),则(1)()=12I ;(2)()=∑=127

1

2n n I 。

8.(09湖北理)已知数列

{}

n a 满足:1a m =(m 为正整数),

1,2

31,n

n n n n a a a a a +??=??+?当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

若6a =1,则m 所有可能的取值为__________。

9.自然界中出现的诸如云层的边缘,山脉的轮廓、雪花、海岸线等“不规则”几何形体,难以用经典几何中的直线、光滑曲线来描述。但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芒德布罗所创立的分形几何,提供了研究这类“不规则”几何对象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巧。下面我们看一个与其相关的雪花曲线的简单题目:

由图(1)那样的正三角形始,把三角形的每条边三等分,并在每条边三等分后的中段向外作新的等边三角形,但要像图(2)那样去掉与原三角形叠合的边,这样形成六角星形;再在图(2)六角星形几条边外,加它1

3

边长的12个正三角形,继

续如此手续作图(4) 便产生了雪 花曲线。

则第(n )图中的雪花曲线的边数为____________。

10. (11湖北理)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11(0),(,,1).++=≠=∈∈≠-n n a a a a rS n N r R r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存在+∈k N ,使得12,,k k k S S S ++成等差数列,试判断:对于任意的+∈m N ,且2m ≥,

12,,m m m a a a ++是否成等差数列,并证明你的结论.

11.设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且*(3)23()n n m S ma m n N -+=+∈。其中m 为常数,

3m ≠-,且0m ≠。

(1)求证:{}n a 是等比数列;

(2)若数列{}n a 的公比满足()q f m =且*1113

,()(,2)2

n n b a b f b n N n -==

∈≥,求{}n b 的通项公式;

(3)若1m =时,设*12323()n n T a a a na n N =++++∈ ,求出n T ;是否存在最大的

正整数m ,使得对任意*n N ∈均有8

n m

T >成立,若存在求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

明理由。

12.(11安徽理)在数1和100之间插入n 个实数,使得这2n +个数构成递增的等比数列,将这2n +个数的乘积记作n T ,再令,lg n n a T =1n ≥。 (Ⅰ)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Ⅱ)设1tan tan ,n n n b a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

13.(10湖南文数)给出下面的数表序列:

其中表n (n=1,2,3 )有n 行,第1行的n 个数是1,3,5, 2n-1,从第2行起,每行中的每个数都等于它肩上的两数之和。

(I )写出表4,验证表4各行中数的平均数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构成等比数列,并将结论推广到表n (n ≥3)(不要求证明);

(II )每个数列中最后一行都只有一个数,它们构成数列1,4,12 ,记此数列为

{}n b ,求和:32412231

n n n b b b

b b b b b b ++++ ()n N +∈。

14. (11广东理)设0,b >数列{}n a 满足1

11=,(2)22n n n nba a b a n a n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证明:对于一切正整数n,1

112

n n n b a ++≤+

15.(10重庆理)在数列{}n a 中,1a =1,()()1121*n n n a ca c n n N ++=++∈,其中实数0c ≠。

(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若对一切*k N ∈有21k zk a a ->,求c 的取值范围。

二、数列与不等式放缩

1.放缩为等比数列求和的不等式

1.已知数列{}n a 中的相邻两项21k a -、2k a 是关于x 的方程()232320k k x k x k -++?=的两个根,且()2121,2,3,k k a a k -≤= 。 (I )求1a 、3a 、5a 的值;

(II )求数列{}n a 的前2n 项的和2n S ;

(III )记()()()()()()()()()

2341123456212sin 11111(3),2sin f f f f n n n n

n

f n T n a a a a a a a a +-----=+=++++ ,

求证:当*n N ∈时,15

624

n T ≤≤。

2.(12广东理)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满足11221n n n S a ++=-+,n ∈*N ,且1a 、

25a +、 3a 成等差数列。

(1)求1a 的值;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 ,有1211132

n a a a +++< 。

2.放缩为裂项相消求和的不等式 3.已知正数列{}n a 满足1111,(21)0()n n n n a n a a a a n N +++=++-=∈。{}n a 的前n 项和为

n S ,数列{}n b 满足111,(2)n n n

S

b b n a -==≥。

(1)求n a ;

(2)求证:121117

(1)(1)...(1)()2

n n N b b b ++++<∈。

4.数列{}n a ,2*111,23()n n a a a n n n N +==-+∈,。 (1)求23,a a 的值;

(2)是否存在常数μλ,,使得数列}{2n n a n μλ++是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μλ,的

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设n n n n n b b b b S n a b ++++=-+=- 3211

,2

1

, 证明:当65

2(1)(21)3

n n n S n n ≥<<++时,。

5.设x 轴、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分别是i 、j

,坐标平面上点n A 、n B )(*N n ∈分

别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①j OA 41=且1n n A A i -=

*(,2)n N n ∈≥;

②112OB i j =+ 且*11(,2)(1)n n B B j n N n n n -=-∈≥+

(其中O 为坐标原点) (I )求向量n OA 及向量n OB 的坐标; (II )设n n n a OA OB =?

,求n a 的通项公式并求n a 的最小值;

(III )对于(Ⅱ)中的n a ,设数列3

6)1(2)1(cos

2sin +-+-=n a n n n b n n ππ,n S 为n b 的前n 项和,证明:对所有*n N ∈都有48

89

6.已知函数2*()()(,)x

f x x n N x R n

+=+∈∈。

(1)证明:2

111

(0)()x x f x x n -

=>+; (2)若数列{}n a 满足:111

,()2

n n a a f a +==。证明:

*63(3,)562n n a n n N n <<≥∈+。

7.已知数列{}n a 中,()1142

2*31

n n n a a a n N a +-==

∈-,。 (1)求证:数列321n n a a ??

-??-??

是等比数列;

(2)求{}n a 的通项公式n a ; (3)设{}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求证:()()()111

1

122221*2

1

2

n n n

n n n n n S

n N +-+-+?--+?-<≤

∈-。

8.数列}{n b 满足11=b ,121+=+n n b b ,若数列}{n a 满足11=a ,

)1

11(1

21-+++=n n n b b b b a )2(+∈≥N n n 且。

(Ⅰ)求2b ,3b ,4b 及n b ;

(Ⅱ)证明:

1

11++=

+n n

n n b b a a )2(+∈≥N n n 且; (Ⅲ)求证:3

10

)11()11)(11)(11(321<++++n a a a a 。

9.已知数列{}n a 满足()11121

,.24n n n n a n a a n N a n *++-==∈+ (1)求234,,a a a ;

(2)已知存在实数α,使n n a n a n α??

+??+??

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求α的值;

(3)记()22213n n n b n N a *

++=∈,数列{}n

b 的前n 项和为n S

,求证:n S >

3.递归放缩

10.已知函数23)(-=x x f ,无穷数列{a n }满足))((*1N n a f a n n ∈=+。 (1)求a 1的值使得{a n }为常数列;

(2)确定a 1的范围,使得n n a a <+1对一切*N n ∈均成立(只需写出结果,无需严格证明);

(3)若a 1=3,求证:112111432223

n

n n a a a -+++≥---- 。

11.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0,1],且同时满足: ① 对任意[0,1]x ∈,总有()2f x ≥; ②(1)3f =;

③若12120,01x x x x ≥≥+≤且,则有1212()()()2f x x f x f x +≥+-。 (1)求(0)f 的值;

(2)求()f x 的最大值;

(3)设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11

1,(3),2

n n a S a n N ==--∈。

求证:1231

31

()()()()2223n n f a f a f a f a n -++++≤+-? 。

12.设函数2()f x x ax b =++(a 、b 为实常数),已知不等式2()246f x x x ≤+-对任意的实数x 均成立。定义数列{}n a 和{}n b :113,2()3(2,3,...),n n a a f a n -==+=n b =

1

(1,2,...),2n

n a =+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S 。 (1)求a 、b 的值;

(2)求证:*1

()3

n S n N <∈;

(3)求证:1

2*21()n n a n N ->-∈。

13.已知向量(1,0),(,1),a b x == 当0x >时,定义函数()a b

f x a b

?=+

(1)求函数()y f x =的反函数1()y f x -=;

(2)数列{}n a 满足:*110,(),,n n a a a f a n N +=>=∈n S 为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

①当1a =时,证明:1

2

n n a >;

②对任意[0,2],θπ∈当2sin 20n a a S θ-+≠时,

证明:2sin 242sin 2n n

n n a a S a S a a S S θθ+--≥-+或2sin 22sin 24n n n n

a a S S a a S a S θθ+-≤

-+-。

4.和结构对称式放缩

14.已知{}n a 是各项都为正数的数列,n S 为其前n 项的和,且111

1,()2n n n

a S a a ==+。

(1)分别求2

2S ,23S 的值;

(2)求数列{}n a 的通项n a ;

(3)求证:121

1111

2(1)23(1)n n S S n S S ++++<-+…。

15.已知正项数列{}n a 、{}n b ,对任意n N ?∈,有2

11,n n

n n a b b b n

+=≤-,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求证:

(1)n n b a <;

(2)12321n b b b b n -++++< ; (3)当2n ≥时,23

22()23n n S S S S n

>+++ 。

16.[]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正项数列{}n a 满足11,a =22

122

11n n n n a a a a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

(2)求证:2222321

[log ](2)2

n a a a n n +++>>…;

(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求证:当2n >时,有

221

log 2n n S a +<+++++…。

等差、等比数列公式总结

一、等差数列 1.定义:)(1常数d a a n n =-+ 2.通项公式:d n a )1(a 1n -+= 3.变式:d m n a m n )(a -+= m n a a d m n --= 4.前n 项和:2 )(1n a a S n n += 或 d n n n a S n 2)1(1-+= 5.几何意义: ①d dn a d n a a n -+=-+=11)1(即q pn a n += 类似 q px y += ②n d a n d S n )2 (212-+= 即 Bn An S n +=2 类似 Bx Ax y +=2 6.}{n a 等差d a a a a a Bn An S q pn a n n n n n n n =-?+= ?+=?+=?++-11122 7.性质 ① q p n m +=+则 q p n m a a a a +=+ ② p n m 2=+ 则 p n m a a a 2=+ ③ =+=+=+--23121n n n a a a a a a ④ m S 、m -m 2S 、2m -m 3S 等差 ⑤ }{n a 等差,有12+n 项,则 n S S 1n +=偶奇 ⑥ 1212-= -n S a n n 二、等比数列 1.定义:常数)(a 1q a n n =+ 2.通项公式:11a -=n n q a 3.变式: m n m n q a -=a m n m n q a a -= 4. ?????≠--==)1( 1)1()1( 11q q q a q na S n n

前n 项和:n a S n 1= )1(=q 或 q q a S n n --=11() 1 )1(≠q 5.变式:m n m n q q S S --=11 )1(≠q 6.性质: ① r p n m +=+则 r p n m a a a a ?=? ② p n m 2=+ 则 2 p n m a a a =? ③ =?=?=?--23121n n n a a a a a a ④ m S 、m -m 2S 、2m -m 3S 等比 ⑤ }{n a 等比,有12+n 项 偶奇qS a a a a q a a a a S n n +=++++=++++=+1242112531)(a 三、等差与等比的类比 {}n a 等差 {}n b 等差 和 积 差 商 系数 指数 “0” “1” 四、数列求和 1.分组求和 本数列的和公式求和.进行拆分,分别利用基,则可或等比数列的和的形式数列,但通项是由等差通项虽不是等差或等比 项的和: 前如求n n n )}1({+ )2)(1(3 1 )1(21)12)(1(61 )321()321( ) ()22()11(] )1(2222222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S n n n n n 2.裂项相消法. ).11(11}{1 1 11+++-=??n n n n n n n a a d a a a n a a 为等差数列,项和,其中的前项为用于通 从而计算和的方法,适别裂开后,消去一部分把数列和式中的各项分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利用放缩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惠州市华罗庚中学 欧阳勇 摘要: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卷,压轴题很多是数列型不等式,其中通常需要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它不但可以考查证明不等式和数列的各种方法,而且还可以综合考查其它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充分体现了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原则。处理数列型不等式最重要要的方法为放缩法。放缩法的本质是基于最初等的四则运算,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其优点是能迅速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难点是变形灵活,技巧性强,放缩尺度很难把握。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在面对这类考题时,往往无从下笔.本文以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的证明为例,探究放缩法在其中的应用,希望能抛砖引玉,给在黑暗是摸索的学生带来一盏明灯。 关键词:放缩法、不等式、数列、数列型不等式、压轴题 主体: 一、常用的放缩法在数列型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1、裂项放缩法:放缩法与裂项求和的结合,用放缩法构造裂项求和,用于解决和式 问题。裂项放缩法主要有两种类型: (1)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某个数列的相邻两项的差,在求和时消去中间的项。 例1设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1412 2333n n n S a +=-?+,1,2,3, n =。设2n n n T S =, 1,2,3, n =,证明: 1 32 n i i T =< ∑。 证明:易得12(21)(21),3 n n n S +=--1132311()2(21)(21)22121n n n n n n T ++= =-----, 11223 111 31131111 11 ()()221212212121212121 n n i i i n n i i T ++===-=-+-++ ---------∑∑ = 113113()221212 n +-<-- 点评: 此题的关键是将12(21)(21)n n n +--裂项成1 11 2121 n n +---,然后再求和,即可达到目标。 (2)先放缩通项,然后将其裂成(3)n n ≥项之和,然后再结合其余条件进行二次放缩。 例2 已知数列{}n a 和{}n b 满足112,1(1)n n n a a a a +=-=-,1n n b a =-,数列{}n b 的

等差、等比数列以及数列求和专题(汇编)

§6.2 等差数列 一.课程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二.知识梳理 1.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a n +1-a n =d (n ∈N *,d 为常数),或a n -a n -1=d (n ≥2,d 为常数). 2.通项公式 若等差数列{a n }的首项是a 1,公差是d ,则其通项公式为a n =a 1+(n -1)d . 3.前n 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2 2111)() (n n a a n d n n na S +=-+=其中n ∈N *,a 1为首项,d 为公差,a n 为第n 项). 3.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 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S n 是{a n }的前n 项和.

(1)通项公式的推广:*),()(N m n d m n a a m n ∈-+= (2)若m +n =p +q (m ,n ,p ,q ∈N *),则有q p n m a a a a +=+。特别的,当p n m 2=+时,p n m a a a 2=+ (3)等差数列{a n }的单调性:当d >0时,{a n }是递增数列;当d <0时,{a n }是递减数列;当d =0时,{a n }是常数列. (4)若{a n }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 ,则a k ,a k +m ,a k +2m ,…(k ,m ∈N *)是公差为md 的等差数列. (5)若}{},{n n b a 是等差数列,则}{n n qb pa +仍是等差数列. 4.与等差数列各项和相关的性质 (1)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n S n 也是等差数列, 其首项与}{n a 的首项相同,公差为}{n a 的公差的 2 1。 (2)数列m m m m m S S S S S 232--,,…也是等差数列. (3)关于非零等差数列奇数项与偶数项的性质。 a .若项数为n 2,则1 +==-n n a a S S nd S S 偶奇奇偶, 。 b .若项数为12-n ,则n a n n S )(1-=偶,n na S =奇,1 += =-n n S S a S S n 偶奇奇偶, 。 (4)若两个等差数列}{},{n n b a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T S ,,则 1 21 2--=n n n n T S b a 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1)n d a n d S )(2 212-+= ,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 S n =An 2+Bn (A ,B 为常数). (2)在等差数列{a n }中,a 1>0,d <0,则S n 存在最大值;若a 1<0,d >0,则S n 存在最小值.

等比数列求和教案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课时) 教材:浙江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中职数学人教版(基础模块)(下)第六章《数列》第四节的内容。是数列这一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知识的应用价值上看,它是从大量数学问题和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另外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就内容的人文价值来看,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与推导需要学生观察、归纳、猜想、证明,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能力的良好载体.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前几节课学生已学习了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认知水平与能力:高二学生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合作地解决一些问题,但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形成、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应因势利导.不利因素是: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所不同,这对学生 q 这一特殊情况,学生也往往容易忽略,尤的思维是一个突破,另外,对于1 其是在后面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错. 三、目标分析 依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渗透新课标理念,并结合以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用错位相减法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掌握公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能初步应用公式解决与之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公式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及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的能力和协作、竞争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 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感受数学的美。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公式的简单应用. ●难点:错位相减法的生成和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运用. 突破难点的手段:“抓两点,破难点”,即一抓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兴奋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并及时给予肯定;二抓知识的 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予 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四、教学模式与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多元教学法,让学生至于情景中。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分组讨论探究,而教师重在启发,引导。基于教学平台和数学软件让学生可观,可感,可交流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 五、教学过程

高考数学数列不等式证明题放缩法十种方法技巧总结(供参考)

1. 均值不等式法 例1 设.)1(3221+++?+?=n n S n 求证.2 )1(2)1(2 +<<+n S n n n 例2 已知函数bx a x f 211 )(?+=,若54)1(=f ,且)(x f 在[0,1]上的最小值为21,求证:.2121 )()2()1(1-+ >++++n n n f f f 例3 求证),1(2 21321 N n n n C C C C n n n n n n ∈>?>++++- . 例4 已知222121n a a a +++=,222121n x x x +++=,求证:n n x a x a x a +++ 2211≤1. 2.利用有用结论 例5 求证.12)1 211()511)(311)(11(+>-++++n n 例6 已知函数 .2,,10,)1(321lg )(≥∈≤x x f x f 对任意*∈N n 且2≥n 恒成立。 例7 已知1 12111,(1).2n n n a a a n n +==+++ )(I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n a n ≥≥; )(II 对ln(1)x x +<对0x >都成立,证明2n a e <(无理数 2.71828 e ≈) 例8 已知不等式21111[log ],,2232 n n N n n *+++>∈>。2[log ]n 表示不超过n 2log 的最大整数。设正数数列}{n a 满足:.2,),0(111≥+≤ >=--n a n na a b b a n n n 求证.3,][log 22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一、 基本概念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q q a n --1)1(1 (1≠q ) q q a a n --11(1≠q ) n S = 或 n S = 1na (q = 1) 即如果q 是否等于1不确定则需 要对q=1或1≠q 推导性质:如果等差数列由奇数项,则S 奇-S 偶=a 中 ;如果等差数列由奇数项,则S 偶-S 奇= d n 2 。 二、 例题精选: 例1:已知数列{n a }满足:43,911=+=+n n a a a ,求该数列的通项n a 。 例2:在等比数列{n a }中,36,463==S S ,则公比q = 。 - 例3:(1)等比数列{n a }中,91,762==S S ,则4S = ; (2)若126,128,66121===+-n n n S a a a a ,则n= 。

例4:正项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80,其中数值最大的项为54,前2n 项的和为6560,求数列的首项1a 和公比q 。 例5: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1-n a ,(a 是不为0的常数),那么数列{n a }是? 例6: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9632S S S =+,求数列的公比q 。 例7:求和:)()3()2()1(32n a a a a n ----+-+-+-。 例8:在 n 1和n+1之间插入n 个正数,使这n+2个数成等比数列,求插入的n 个数的积。 例9:对于数列{n a },若----------,,,,,123121n n a a a a a a a 是首项为1,公比为31的等比数列,求:(1) n a ;(2) n a a a a +---+++321。

数列求和公式证明

1)1^2+2^2+3^2+......+n^2=n(n+1)(2n+1)/6从左边推到右边 数学归纳法可以证 也可以如下做比较有技巧性 n^2=n(n+1)-n 1^2+2^2+3^2+......+n^2 =1*2-1+2*3-2+....+n(n+1)-n =1*2+2*3+...+n(n+1)-(1+2+...+n) 由于n(n+1)=[n(n+1)(n+2)-(n-1)n(n+1)]/3 所以1*2+2*3+...+n(n+1) =[1*2*3-0+2*3*4-1*2*3+....+n(n+1)(n+2)-(n-1)n(n+1)]/3 [前后消项] =[n(n+1)(n+2)]/3 所以1^2+2^2+3^2+......+n^2 =[n(n+1)(n+2)]/3-[n(n+1)]/2 =n(n+1)[(n+2)/3-1/2] =n(n+1)[(2n+1)/6] =n(n+1)(2n+1)/6 2)1×2+2×3+3×4+...+n×(n+1)=? 设n为奇数, 1*2+2*3+3*4+...+n(n+1)= =(1*2+2*3)+(3*4+4*5)+...+n(n+1) =2(2^2+4^2+6^2+...(n-1)^2)+n(n+1) =8(1^2+2^2+3^2+...+[(n-1)/2]^2)+n(n+1) =8*[(n-1)/2][(n+1)/2]n/6+n(n+1) =n(n+1)(n+2)/3 设n为偶数, 请你自己证明一下! 所以, 1*2+2*3+3*4+...+n(n+1)=n(n+1)(n+2)/3 设an=n×(n+1)=n^2+n Sn=1×2+2×3+3×4+...+n×(n+1) =(1^2+2^2+3^2+……+n^2)+(1+2+3+……+n) =n(n+1)(2n+1)/6+n(n+1)/2 =n(n+1)(n+2)/3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 利用重要不等式放缩 1. 均值不等式法 例1 设.)1(3221+++?+?=n n S n Λ求证.2 )1(2)1(2 +<<+n S n n n 解析 此数列的通项为.,,2,1,)1(n k k k a k Λ=+= 2121)1(+ =++<+ ++= +<∑=n n n k S n k n ,就放过“度”了! ②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来选取所需要的重要不等式,这里 n a a n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2 2111111++≤ ++≤≤++ΛΛΛΛ 其中,3,2=n 等的各式及其变式公式均可供选用。 例 2 已知函数bx a x f 211)(?+= ,若5 4)1(= f ,且)(x f 在[0,1]上的最小值为21,求证:.21 2 1)()2()1(1-+>++++n n n f f f Λ(02年全国联赛山东预赛题) 简析 )221 1()()1()0(2 2114111414)(?->++?≠?->+-=+=n f f x x f x x x x Λ .21 2 1)21211(41)2211()2211(1 12-+=+++-=?-++?-++-n n n n n ΛΛ 例3 已知b a ,为正数,且11 1=+b a ,试证:对每一个*∈N n ,1222)(+-≥--+n n n n n b a b a .(88年全国联赛题) 简析 由 111=+b a 得b a ab +=,又42)11)((≥++=++a b b a b a b a ,故4≥+=b a ab ,而n n n r r n r n n n n n n b C b a C b a C a C b a +++++=+--ΛΛ110)(, 令n n n b a b a n f --+=)()(,则)(n f =111 1 ----++++n n n r r n r n n n ab C b a C b a C ΛΛ,因为i n n i n C C -=,倒序相加得 )(2n f =)()()(111 111b a ab C b a b a C ab b a C n n n n r n r r r n r n n n n -------+++++++ΛΛ, 而12 1 1 1 1 2422+------=?≥≥+==+==+n n n n n n r n r r r n n n b a b a ab b a b a ab b a ΛΛ,则 )(2n f =))(22())((1 1r r n r n r n r r n r n r n n r n n b a b a b a b a C C C -----+-=+++++ΛΛ?-≥)22(n 12+n ,所以 )(n f ?-≥)22(n n 2,即对每一个*∈N n ,1222)(+-≥--+n n n n n b a b a . 例4 求证),1(2 2 1321N n n n C C C C n n n n n n ∈>?>++++-Λ. 简析 不等式左边=++++n n n n n C C C C Λ32112222112-++++=-n n Λ n n n 122221-?????>Λ=2 1 2 -?n n ,原结论成立. 2.利用有用结论 例5 求证.12)1 211()511)(311)(11(+>-++++n n Λ 简析 本题可以利用的有用结论主要有: 法1 利用假分数的一个性质)0,0(>>>++>m a b m a m b a b 可得 >-??122563412n n Λ=+??n n 212674523Λ)12(212654321+?-??n n n Λ

等差、等比数列与数列求和

高考专题突破三 高考中的数列问题 第1课时 等差、等比数列与数列求和 题型一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交汇 例1 记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已知S 2=2,S 3=-6. (1)求{a n }的通项公式; (2)求S n ,并判断S n +1,S n ,S n +2是否成等差数列. 解 (1)设{a n }的公比为q . 由题设可得????? a 1(1+q )=2, a 1(1+q +q 2)=-6. 解得q =-2,a 1=-2. 故{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 . (2)由(1)可得 S n =a 1(1-q n )1-q =-23+(-1)n 2n + 13. 由于S n +2+S n +1=-43+(-1)n 2n + 3-2n + 23 =2????-23+(-1)n 2n + 13=2S n , 故S n +1,S n ,S n +2成等差数列. 思维升华 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利用方程思想和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求解.求解时,应“瞄准目标”,灵活应用数列的有关性质,简化运算过程. 跟踪训练1 (2019·鞍山模拟)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1+1,S 3,S 4成等差数列,且a 1,a 2,a 5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若S 4,S 6,S n 成等比数列,求n 及此等比数列的公比. 解 (1)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可知???? ? 2S 3=S 1+1+S 4,a 22=a 1a 5, d ≠0, 整理得????? a 1=1,d =2a 1 ,即???? ? a 1=1,d =2, ∴a n =2n -1.

证明数列不等式之放缩技巧及缩放在数列中的应用大全

证明数列不等式之放缩技巧以及不等式缩放在数列中应用 大全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 一、利用数列的单调性 例1.证明:当Z n n ∈≥,6时, (2) 12 n n n +<. 证法一:令)6(2) 2(≥+=n n n c n n ,则0232)2(2)3)(1(1211<-=+-++= -+++n n n n n n n n n n c c , 所以当6n ≥时,1n n c c +<.因此当6n ≥时,6683 1.644 n c c ?≤==< 于是当6n ≥时, 2 (2) 1.2n n +< 证法二:可用数学归纳法证.(1)当n = 6时, 66(62)483 12644 ?+==<成立. (2)假设当(6)n k k =≥时不等式成立,即(2) 1.2 k k k +< 则当n =k +1时, 1(1)(3)(2)(1)(3)(1)(3) 1.222(2)(2)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 由(1)、(2)所述,当n≥6时,2 (1) 12 n n +<. 二、借助数列递推关系 例2.已知12-=n n a .证明: ()23 11112 3 n n N a a a *++++ <∈. 证明:n n n n n a a 121121************?=-?=-<-=+++ , ∴3 2])21(1[321)21(...12111112122132<-?=?++?+<+++= -+n n n a a a a a a S . 例3. 已知函数f(x)=52168x x +-,设正项数列{}n a 满足1a =l,()1n n a f a +=. (1) 试比较n a 与 5 4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 设数列{}n b 满足n b =54-n a ,记S n=1 n i i b =∑.证明:当n≥2时,Sn <14(2n -1). 分析:比较大小常用的办法是作差法,而求和式的不等式常用的办法是放缩法。 解:(1) 因为10,0,n n a a +>>所以1680,0 2.n n a a -><<

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公式

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数列。它的特点是: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一个常数。称为公比,符号为q。 公比公式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得: 通项公式 我们可以任意定义一个等比数列 这个等比数列从第一项起分别是,公比为q,则有: a2 = a1q, a3 = a2q = a1q2, a4 = a3q = a1q3, , 以此类推可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 n = a n ? 1q = a1q n ? 1, 求和公式 对于上面我们所定义的等比数列,即数列。我们将所有项进行累加。 于是把称为等比数列的和。记为: 如果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则有: (利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1) 先将两边同乘以公比q,有: (1)式减去该式,有: (q ? 1)S n = a1? a1q n (2) 然后进行一定的讨论 当时,

而当q = 1时,由(2)式无法解得通项公式。 但我们可以发现,此时: = na1 ?综上所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 ?经过推导,可以得到另一个求和公式:当q≠1时 (更正:分母为1-q) 当时, 等比数列无限项之和 由于当及n 的值不断增加时,q n的值便会不断减少而且趋于0,因此无限项之和: (更正:分母为1-q)性质 如果数列是等比数列,那么有以下几个性质: ? 证明:当时, ?对于,若,则 证明: ∵ ∴

?等比中项:在等比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与它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比中项。即等比数列中有三项,,,其中,则有 ?在原等比数列中,每隔k项取出一项,按原来顺序排列,所得的新数列仍为等比数列。 ?也成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数列的一种。在等差数列中,任何相邻两项的差相等。该差值称为公差。例如数列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在这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项与其前一项之差都等于2,即公差为2。 通项公式 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标为,公差标为,那么该等差数列第项的表达式为: . 等差数列的任意两项之间存在关系: 等差中项 给定任一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前一项加后一项的和的値为该项的两倍。例: 证明: 设, 则 ∵(矛盾) ∴ 证毕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含答案)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放缩方法技巧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a a >+12; n n n >+)1(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4lg 16lg 15lg )2 5lg 3lg ( 5lg 3lg 2 =<=+n n n n (5)利用常用结论: Ⅰ. 的放缩 Ⅱ. 2 1k 的放缩(1) : 2111(1)(1) k k k k k <<+-(程度大) Ⅲ. 21k 的放缩(2):2 2 111111()1(1)(1)211 k k k k k k < ==+-+--+(程度小) Ⅳ. 2 1k 的放缩(3):2214112()412121k k k k <=+--+(程度更小) Ⅴ. 分式放缩还可利用真(假)分数的性质:)0,0(>>>++>m a b m a m b a b 和)0,0(>>>++

高二数学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方法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方法 Sn=a1+a2+……+an q*Sn=a1*q+a2*q+……+an*q=a2+a3+……+a(n+1) Sn-q*Sn=a1-a(n+1)=a1-a1*q^n (1-q)*Sn=a1*(1-q^n) Sn=a1*(1-q^n)/(1-q)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 an=a1+(n-1)d 前n项和: Sn=na1+n(n-1)d/2 或Sn=n(a1+an)/2 前n项积: Tn=a1^n + b1a1^(n-1)×d + ……+ bnd^n 其中b1…bn是另一个数列,表示1…n中1个数、2个数…n个数相乘后的积的和等比数列 通项公式: An=A1*q^(n-1) 前n项和: Sn=[A1(1-q^n)]/(1-q) 前n项积: Tn=A1^n*q^(n(n-1)/2) 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 Sn=a1+a2+a3+……+a(n-1)+an =a1+a1*q+a1*q^2+……+a1*q^(n-2)+a1*q^(n-1) 等式两边乘以公比q q*Sn=a1*q+a1*q^2+a1*q^3+……+a1*q^(n-1)+a1*q^n 两式相减 Sn-q*Sn =a1+(a1*q-a1*q)+(a1*q^2-a1*q^2)+……+[a1*q^(n-1)-a1*q^(n-1)]-a1*q^n =a1-a1*q^n 即(1-q)*Sn=a1*(1-q^n) 得Sn=a1*(1-q^n)/(1-q) F=100*[1+(1+0.06)^3+(1+0.06)^2+(1+0.06)] =100*[(1+0.06)^0+(1+0.06)^1+(1+0.06)^2+(1+0.06)^3] 可以看出中括号内是首项为1、公比为1+0.06的等比数列前4项求和 套用上面的公式,a1=1,q=1+0.06,n=4,可得 F=100*{1*[1-(1+0.06)^4]/[1-(1+0.06)]} =100*[(1+0.06)^4-1]/0.06 第1页共1页

数列型不等式放缩技巧九法

数列型不等式的放缩技巧九法 证明数列型不等式,因其思维跨度大、构造性强,需要有较高的放缩技巧而充满思考性和挑战性,能全面而综合地考查学生的潜能与后继学习能力,因而成为高考压轴题及各级各类竞赛试题命题的极好素材。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往往是:通过多角度观察所给数列通项的结构,深入剖析其特征,抓住其规律进行恰当地放缩;其放缩技巧主要有以下九种: 一 利用重要不等式放缩 1. 均值不等式法 例1 设.)1(3221+++?+?=n n S n 求证.2 )1(2)1(2 +<<+n S n n n 解析 此数列的通项为.,,2,1,)1(n k k k a k =+= 2121)1(+=++<+++=+<∑=n n n k S n k n ,就放过“度”了! ②根据所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来选取所需要的重要不等式,这里 n a a n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2 21111++≤ ++≤ ≤++ 其中,3,2=n 等的各式及其变式公式均可供选用。 例2 已知函数bx a x f 2 11)(?+= ,若54 )1(=f ,且)(x f 在[0,1]上的最小值为21,求证:.21 2 1)()2()1(1-+>++++n n n f f f (02年全国联赛山东预赛题) 简析 )221 1()()1()0(2 2114111414)(?->++?≠?->+-=+=n f f x x f x x x x .21 2 1)21211(41)2211()2211(1 12-+=+++-=?-++?-++-n n n n n 例3 求证),1(2 2 1321N n n n C C C C n n n n n n ∈>?>++++- . 简析 不等式左边=++++n n n n n C C C C 32112222112-++++=-n n n n n 122221-?????> =2 1 2 -?n n ,故原结论成立. 2.利用有用结论 例4 求证.12)1 211()511)(311)(11(+>-++++n n 简析 本题可以利用的有用结论主要有: 法1 利用假分数的一个性质)0,0(>>>++>m a b m a m b a b 可得 >-??122563412n n =+??n n 212674523 )12(212654321+?-??n n n ?12)1 22563412(2+>-??n n n 即.12)1211()511)(311)(11(+> -++++n n 法2 利用贝努利不等式)0,1,2,(1)1(≠->≥∈+>+*x x n N n nx x n 的一个特例

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

自选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为现行人教A版《必修5》的第二章的核心内容,它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被纳入“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函数主题之中. 数列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既是高中函数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又是用来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具有递推规律的数学模型.在现行教材的编排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处于等比数列的单元内容之中,是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的后继学习内容,它在完善数列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感受数列与函数的共性与差异,体会数学的整体性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在提升学生探究、应用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课标要求:学生经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索过程,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知识内容之所以被列为掌握层次,主要是因为它与函数、等差数列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它在数学史上的历史印迹,以及探索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思想(如特殊到一般、类比、基本量、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等),所需要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素养,都能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导出及其应用。 2.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一年级实验班,夷陵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学科基础.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发现、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可因势利导.然而,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运用公式计算时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教学对象刚进入高一不久,虽然逻辑思维能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及其推导。 3. 教学目标设置 (1)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查阅数学史料,课堂演绎历史短剧,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来龙去脉,感受前人严谨的治学精神,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数学文化的熏陶。 (2)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不同推导方法,领悟公式的本质,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3)学生在经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发生、发展、推导和证明的过程中,感悟特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归纳

二轮专题复习: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澄海实验高级中学 曦怀 一、教材分析: 数列知识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容,是必考的热点。数列考查的重点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几项和公式、等差(比)中项及等比等差数列的性质的灵活运用。这一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考查思维能力是支柱,运算能力是主体,应用是归宿.在选择题、填空题中突出了“小、巧、活”的三大特点,在解答题中以中等难度以上的综合题为主,涉及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重要容,试题中往往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等价转化,分类讨论等重要的数学思想。 二、复习目的: 1.熟练掌握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等差(比)中项及等差(比)数列的相关性质. 2. 灵活运用等差(比)数列的相关性质解决相应问题.在解决数列综合性问题时,灌输方程思想、化归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几项和公式、等差(比)中项及等差(比) 数列的相关性质. 难点:灵活运用差(比)数列的相关性质结合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探求解题思路,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 复习容: 四、复习过程: (一)知识要点回顾: 1、重要公式: (1)数列通项公式n a 与前n 项和公式n S 之间的关系:1n 1 n 1 S n 2 n n S a S -=?=?-≥?. (2)等差数列: ①定义:1{}(n n n a a a d +? -=为等差数列常数). ②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 ()n m a a n m d =+- . ③前n 项和公式:11()(1) 22 n n n a a n n S na d +-=+ = . ④等差中项:112n n n a a a -+=+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36 到底你要放缩到什么程度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专题36 到底你要放缩到什么程度: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 考纲要求: 1、掌握放缩法证明数列不等式的理论依据——不等式的性质: 2、掌握放缩的技巧与方法. 基础知识回顾: 放缩的技巧与方法: (1)常见的数列求和方法和通项公式特点: ①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2 n n a a S n +=?,n a kn m =+(关于n 的一次函数或常值函数) ②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1111 n n a q S q q -= ≠-,n n a k q =?(关于n 的指数类函数) ③ 错位相减:通项公式为“等差?等比”的形式 ④ 裂项相消:通项公式可拆成两个相邻项的差,且原数列的每一项裂项之后正负能够相消,进而在求和后式子中仅剩有限项 (2)与求和相关的不等式的放缩技巧: ① 在数列中,“求和看通项”,所以在放缩的过程中通常从数列的通项公式入手 ② 在放缩时要看好所证不等式中不等号的方向,这将决定对通项公式是放大还是缩小(应与所证的不等号同方向) ③ 在放缩时,对通项公式的变形要向可求和数列的通项公式靠拢,常见的是向等比数列与可裂项相消的数列进行靠拢。 ④ 若放缩后求和发现放“过”了,即与所证矛盾,通常有两条道路选择:第一个方法是微调:看能否让数列中的一些项不动,其余项放缩。从而减小放缩的程度,使之符合所证不等式;第二个方法就是推翻了原有放缩,重新进行设计,选择放缩程度更小的方式再进行尝试。 (3)放缩构造裂项相消数列与等比数列的技巧: ① 裂项相消:在放缩时,所构造的通项公式要具备“依项同构”的特点,即作差的两项可视为同一数列的相邻两项(或等距离间隔项) ② 等比数列:所面对的问题通常为“n S <常数”的形式,所构造的等比数列的公比也要满足()0,1q ∈ ,如果题目条件无法体现出放缩的目标,则可从所证不等式的常数入手,,常

等差与等比数列和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高考专题复习——等差与等比数列 一、知识结构与要点: 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推广 定义n n n n n n a a a a d a a -=-→=-++++1121 N n ∈ 通项d n a a t n )1(1-= —等差中项 abc 成等差2 c a b += ? 基本概念 推广 d m n a a m n )(-+= 前n 项和nd n n a n a a S n )1(2 1 2)(121-+=+= 等差数列 当d>0(<0) 时{}n a 为递增(减)数列 当d=0时}{n a 为常数 基本性质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项之和均相等 1121......+--+==+=+i n i n n a a c a a a a N i ∈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 }{n a 中共k n n n .......21成等差则nk n n a a a ......,,21也成等

定义: n n n n n n a a a a q a a 1121+++-=→= N n ∈ 通项 →?=-11n n q a a 等比中项:a b c 成等比数列ac b =?2 基本概念 推广m n q -? 前n 项和=n S )1(11)1() 1(11 1≠--= --=q q q a a q q a q n a n n 等比数列 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之积相等 1121......+--?===i n i n n a a a a a a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 }{n a 成等比,若k n n n ,...,21 成等差 则nk n a a a ,...,21 成等比 基本性质 当 1 01>>q a 或 1001<<q a 时 {}n a 为递减数列 当 q<0时 {}n a 为摆动数列 当 q=1时 {}n a 为常数数列 二、典型例题 例1.在等差数列中20151296=+++a a a a 求20S 解法一 d n a a n )1(1-+=Θ 20 )192(2)14()11()8()5(11111151296=+=+++++++=+++∴d a d a d a d a d a a a a a ∴101921=+d a 那么100)192(102 ) (20120120=+=+= d a a a S 解法二:由q p n m a a a a q p n m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