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上册公开课

四年级上册公开课

四年级上册公开课

四年级上册公开课

一、铺砖问题

1、小兰家客厅铺地砖,选用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正好用了48块,请问小兰家客厅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二、质量问题

1、一个粮店运来5吨大米,前两天卖出1800千克,剩下的4天卖完。前2天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后四天平均每天卖出多少千克?

三、商的近似数

1、食品检验室要对206个批次的奶粉进行质量检验,每天能检验38个批次的奶粉,5个工作日能全部检验完吗?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秀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秀公开课“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42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演示设疑: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教师两只手各拿一支铅笔,同时松手,两支铅笔落在讲桌后面,不让学生看到落地后的情形) 2.尝试探究:先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大家把不同的摆法放在展示板上。 (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3.展示分享: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讨论: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得出结论:把小棒的位置稍微变动一下,就成了不同的图形,情况有很多种。 教师从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形并画下来,作为研究的对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的探究,初步感知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存在相交、不相交的两种可能。 二、分类比较,掌握特征 (一)图形分类。 课件出示: 1.尝试把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图形进行分类。

要求说出: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组小伙伴互相交流,请组长归纳小组的观点并汇报。 可能出现: 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是交叉的,②和③是一类,它们没有交叉。 生:①②③是一类,因为线是斜的,④的两条线是横平竖直的,可以单独是一类。 (学生如有“交叉”这样的说法,引导表述为数学语言“相交”,并说明相交的一点是交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四幅图的分夹,学生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没有分类标准的限制,孩子们的想象任意驰骋。 2.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引导:生活中很多物体是线段,像刚才我们研究的小棒、铅笔,假如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成为了直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假如把这几幅图中的直线无限延长,又该怎样分类呢? 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已经相交;③是一类,因为这两条线延长后肯定相交;②是一类,因为图形的两条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 生:①③④是一类,无限延长后它们会相交;②则无点;而②号图形中的两条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 揭示: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注重实质。 生:③号图形中的两条线延长后会相交,有一个交点;而②号图形中的两条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 …… 设计意图:当直线的特点赋予其中,这几幅图的分类则有了明确的指向,学生的思考自然指向相交和不相交。 3.得出结论。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可能。 (二)认识平行。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优质公开课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 (2019年新教材) 全册优质公开课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都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理清脉络。 平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师: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 师:江潮还没有来,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找出描写江面的句子读一读?师:那么,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找出描写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什么,盼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品读课文。

汇总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五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47-48页的例1和“试一试”和“做一做”,以及“练习八第1-3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1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本例题着重探索两位小数与一位小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引导学生把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来,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练习八的第1、2题通过小数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练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3题是通过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2.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与同伴交流思想,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数学问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提出问题: 每本笔记本3.4元,每支钢笔8元,每本讲义夹4.75元,每支水彩笔 2.65元。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提出加减和减法的问题: (1)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元? (2)买一支钢笔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买一本笔记本和一本讲义夹一共需要多少元? (4)买一本讲义夹比买一本笔记本多用多少元? ?? 2.你能列式吗?口答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平行与垂直 公开课教案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65页。 设计说明: “平行与垂直”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和角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和垂直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基于以上安排,将本课时教学设计作如下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对概念的理解,倡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学习本课时的过程中,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垂直现象,找几何图形中的平行线、垂线等活动都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特别是在最后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让学生体会了平行与垂直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了平行与垂直的重要性,更感受了数学的魅力。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探究与比较,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线和垂线;第二部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与垂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还记得孙悟空有件神奇的兵器叫什么?谁知道金箍棒神奇在哪儿?(想让它变多长它就能变多长)是的,在我们的数学王国里也有一个像金箍棒一样神奇的朋友。猜猜它是谁?对了,它就是直线。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和直线有关的内容。 二、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同学们,请拿出课前你们准备的一张白纸,摸摸这个平面。 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这个面变大了,变得跟课桌一样大,变得比黑板还要大,变得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跑来了一条直线,又来了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子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 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案《观潮》 1、观潮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教师进行充满感情的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着名江流。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让学生让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要放弃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听取别人的建议。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新审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最新审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周别教学内容(课或章或单元)教学活动时数备注 1 小数乘法 2 2 小数乘法 5 3 小数除法 4 4 小数除法 5 5 小数除法 2 6 国庆放假 7 观察物体 3 8 简易方程 5 9 简易方程 5 10 简易方程 5 11 简易方程 5 12 多边形面积 5 13 多边形面积 5 14 统计与可能性 5 15 数学广角 5 16 总复习 5 17 总复习 5 18 总复习 5 19 总复习 4 20 期考改卷 5 21 22 23 24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公开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循环小数公开课 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

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解决问题》比赛获 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四边形、多边形内角、内角和的定义。 (2)掌握如何根据边数求多边形内角和。 (3)掌握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通过学生质疑、猜想、归纳、迁移、转化等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 (2)培养学生学会解决:运用旧知解决新问题,把新知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由此及彼,掌握求多边形内角和的方法。 (3)培养学生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经历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合情推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层层探究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思维和想象的魅力,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探索的乐趣。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本单元学生已学过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等概念,并且已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因而学生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会联想到“量”“拼”和“撕”等探索的方法,并能由此及彼想到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等方法。本课是图形的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中的“分析与解答”在本课中因为图形的关系是“分析与操作”,孩子们既熟悉又很有好奇心。 2.学生的学习习惯:我校一直实施“先学后教、反馈矫正”教学课改实验,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形成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本课的自主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已经熟悉,四边形内角和在本节课的学习探索应该不难,方法的迁移学生能否顺利得出?由于学生到五年级才会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多边形的边和内角和对于学生也是有挑战性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难点:探究多边形都可以转化成若个三角形再求和

最新四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 导语:上课或者接受培训时,记录在笔记本或其他地方的上课的重难点、要点、提纲等,叫做听课笔记。记听课笔记的方法一般有下面二点一要明确记笔记的要点,二要学会记笔记的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四年级上语文听课记录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听课时间:9月22日 听课班级:四年级 教师:王天斌 听课内容:飞向月球 教学流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 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飞向月球》。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

三、阅读感悟、重温历史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 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 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 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学生齐读,交流感受。 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四、阅读体验、快乐旅行 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始月球之旅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 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了其中的艰辛。 五、阅读交流、作客月球 六、阅读思考、开发月球阅读升华、总结激趣

【VIP专享】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执教者:韦有勇 教学内容:找规律(一),教材第48页例题、“试一试”、“想一想”、第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1、让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的简单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生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3、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自主研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之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名字叫“猜一猜”,请看: 1、出示: 你们猜一猜,下一个气球是什么颜色? 2、出示: 请你们猜一猜,中间应该摆上什么水果才能使它们的排列有顺序,且更美呢? 师:你们真棒!能准确地猜出问题的答案。谁来说说,你们刚才在猜的过程中,是根据找什么而猜出来的呢? 生:找规律。 师:对!你们找到了它们的排列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像这样有规律的排列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只要找到规律,就能解决很多疑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的排列规律。 (二)创设情景、认识规律 出示教学主题图:小兔乐园 师: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一下:小兔乐园!

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师:请你们把在小兔乐园里看到的和想到的跟小组里的同学说说。 2、观察数数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行物体有多少个,它们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教师依次提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按三部分分别数一数,分别得出两种物体的个数,然后按问题顺序,根据学生数的结果,分别板书三行,显现出各是多少。 3、比较发现 (1)师:比较每行两种物体,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先和你的同桌说说。 (2)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帮 助学生把话说通顺,清楚。 4、归纳规律 (1)师:通过观察、比较、交流从、我们发现“小兔乐园”的情景中有 怎样的规律? (2)学生归纳规律。(板书略) (三)理解规律 摆一摆,比一比,谁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用几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 在每根小棒中间摆一个石子。数数小棒的根数和石子的个数,看看有什么发现?把你们的发现告诉同桌,并与前面发现的规律比一比,一样吗? (2)组织全班交流 (四)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生活处处有规律 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吗?仔细想想,先跟同学说一说,再告诉全班同学。 2、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 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新知识,发展学生思维,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小明放学回家经过一段马路,他发现马路的一边有10根电线杆,且还发现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你能帮他算算共有多少各广告牌吗? 2、河坝的一边了7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栽桃树多少棵? 3、沿圆形池塘的一周栽了25棵柳树,每俩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六)创造规律

新审定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全集

最新审定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第一课时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比万大的数、计数单位、数级、数位等(课本第2~4页内容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习惯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以及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4、了解我国人口普查状况,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 老师:这是老师家里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家里有多少存款?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 5 0 0 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数位 ……万千百十个→计数单位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声国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2、介绍主题图。 老师: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1)投影出示: (2)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 教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

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更大的数》练习题 第一部分【知识整理】(熟记 *知识点一 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知识点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知识点三 1.数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把这些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2.数级我国的计数习惯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 2..数位顺序表 *知识点四多位数的读法 读数时先分级,再从高级一级一级往下读;万级和亿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中间有1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知识点五多位数的写法 写数时,从高位一级一级往下写;哪个数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占位。 *知识点六多位数比较大小 先看位数,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最高

位比起...... *知识点七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整万(或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是把整万(或整亿)数的末尾去掉4个(或8个)0,再在末尾写上“万”(或“亿”)字。 *知识点八求近似数(歌诀) 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有法儿找。取到哪位看下位,别忘同5作比较。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 *知识点九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第二部分【精讲例题】 例1、读出下面个数 (1)2801036 (2)40008007 解析:1、发现这个数是含有两级的数。 2、先读万级,再读个级;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 加上“万”字 3、每级的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或者 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读作:二百八十万一千零三十六 读作: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教案备课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从而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四年级现有人数为39人,外来务工子女占一半以上,家长以打工为主,很难照顾到学生的学习。 2、知识掌握情况。 从上学期的期末质量检测来看,学生对双基知识掌握得还不够,

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吨、千米的认识掌握得不太好。 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5、6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小学数学优秀课例: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画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数学优秀课例: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画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10-21 09:27 编辑 四上《画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技能因操作而精彩 湖北省保康县二堂八一希望小学王丹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2页。 【教材、学情分析】: 《画角》是人教版数学第二单元的最后一个内容,其认知基础是学生已经会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并掌握了角的基本分类。本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按照画角的步骤正确画出指定度数的角,初步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同时养成画后认真检查的习惯,加强量角和画角的沟通与联系。 教材中是直接呈现画角的三个基本步骤: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再在量角器相应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最后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

刚画的点,现画一条射线。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发展,觉得直接教学生按这些步骤画,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画,不容易掌握。思量再三觉得还是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画角的步骤。但怎样确保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就能正确画角呢?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体会到画角实际上就是从一个顶点画两条射线,这也正是角的定义,问题是怎样保证两条射线构成的度数符合要求,那就要用到量角器或三角尺这些能量角的工具,用这些工具来确定第二条射线所在的位置。想到这儿,我立刻有了主意,那就是先用学具或手势摆出指定度数的角,再在量角器上摆出相应度数的角,最后才是依据所摆的角,想办法画出相应度数的角。这种教法,既将画角同量角进行了有机整合,又为学生自主探究画角的方法搭设了梯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使用工具画图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2、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3、初步学会用一副三角板画特殊角; 4、经历用量角器画角方法形成的过程,在探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优质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思维灵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用简便方法解决连减计算题。 2、教学难点是观察数字特点,选择最恰当的简便计算方法,且要注意运算符号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2、我们已学了哪些运算定律? 3、谈话导入 师:前面我就已经知道李叔叔是个爱好旅行的人。他喜欢骑自行车环保旅行且是自助旅行。为了旅行,他需要看一本自助旅行的书,这里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有没有兴趣来帮李叔叔解决这个问题呢? 出示:这本书共有234页,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几页没有 看? 二、探讨新知 1、解决例1 师: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分别说算理 (2)、师:想一想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请同学们把这3道题计算出来。(生板演,其余自练。) (3)、交流、比较 师:这3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反馈: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师:为什么不选择第1种方法?(比较麻烦)而第2、3种方法相比之下比较简便。 (5)、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便计算 师: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有关书的问题 2、把234改成266 师:如果说这本书有266页,那么这个数学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想一想:你认为怎样算简便? 全班练习,口答反馈 266-66-34 266-(66+34) 3、讨论总结: 讨论:通过刚才解决书的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在计算连减时怎样计算简便。 总结: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要根据数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学生置身于实际的生活情境之中,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了数学意识,达到了教师、学生、教材与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 三、巩固提高 1、判断:(1)73-12-8=73-12+8 (2)47-(13+7)=47-7-13 (3)60-(25-14)=60-25-15 (4)185-43-27=185-(43+27) 2、连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教学设计

17、长城 冷水滩滨江小学张丽荣(2016年期公开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 1、今天让我们走进世界遗产的第一站《长城》,,一起去感受长城,去体会长城,请大家欣赏课件 2、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观看了图片,长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1: 学生2: ······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翻到书第82页,文中有一句话是作者直接赞美长城的,也是文章的中心句,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句话。 (1)点名让个别学生读出这句话; (2)齐读这句话,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奇迹?(奇迹就是想象不到不平凡的事情)。是的,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是不可想象的。课文是怎样描述它呢? 2、小组合作学习以下三个问题: A、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B、课文1、2自然段是怎样把长城写清楚写具体的的呢? C、通过学习第2自然段,小导游准备上台介绍长城的结构。 3、汇报交流 师:哪些同学愿意交流?

生1: 生2: ······ 随机应变,出示相应的课件 交流第二自然段 过渡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绵延万里,近看长城,它又是怎样的呢?谁来说说? 生1: 生2: ······ 请小导游上台介绍长城的结构 出示有“垛子”“射口”“瞭望口”“城台”的课件。 这样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句:那么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呢?请自由读一读第三段。 师:谁来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那句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劳动人民的艰难? 生1: 还可以从哪里看出难? 生1 ······ 师:谁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 师: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怎样的劳动,透过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段话,边听边想象。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1:······ 师: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的劳动,请一起读一读。师:这样的工程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一起再读。 师: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 四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教者:李名树时间:2012年4月21日 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教科书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l、2、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会在三角形内三条边上画高。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1、展示课本第80页情境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一下你能在图上找到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让学生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让学生说一说。生:红领巾、标志牌……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究竟它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自己喜爱的三角形。并同桌互相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老师也画一个。 出示学生画的三角形。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优秀教案名师精编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回答: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谁来补充一下? (2)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相机出示图形,学生发现不一定能组成三角形。 (3)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请学生对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讨论:怎样说更准确?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 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教师用准备好的三条线段的教具在黑板上摆放帮助理解关键词:三条线段、围成。学生发现: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秀公开课

四年级数学上册优秀公开课“平行与垂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9—42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演示设疑: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教师两只手各拿一支铅笔,同时松手,两支铅笔落在讲桌后面,不让学生看到落地后的情形)? 2.尝试探究:先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再在小组内交流,由组长组织大家把不同的摆法放在展示板上。? (教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3.展示分享:? (1)展示其中一个小组的展示板。? (2)讨论:除了展示板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得出结论:把小棒的位置稍微变动一下,就成了不同的图形,情况有很多种。? 教师从中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图形并画下来,作为研究的对象。?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的探究,初步感知同一平面中两条直线存在相交、不相交的两种可能。? 二、分类比较,掌握特征? (一)图形分类。? 课件出示:? 1.尝试把老师画在黑板上的图形进行分类。?

要求说出: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组小伙伴互相交流,请组长归纳小组的观点并汇报。? 可能出现:? 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是交叉的,②和③是一类,它们没有交叉。? 生:①②③是一类,因为线是斜的,④的两条线是横平竖直的,可以单独是一类。 (学生如有“交叉”这样的说法,引导表述为数学语言“相交”,并说明相交的一点是交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四幅图的分夹,学生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没有分类标准的限制,孩子们的想象任意驰骋。? 2.把铅笔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 引导:生活中很多物体是线段,像刚才我们研究的小棒、铅笔,假如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就成为了直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假如把这几幅图中的直线无限延长,又该怎样分类呢? 生:①和④是一类,因为它们已经相交;③是一类,因为这两条线延长后肯定相交; ②是一类,因为图形的两条线无论怎样延长都不会相交? 生:①③④是一类,无限延长后它们会相交;②则无点;而②号图形中的两条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 揭示: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不仅要看表面现象,更要注重实质。? 生:③号图形中的两条线延长后会相交,有一个交点;而②号图形中的两条线无论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 ……? 设计意图:当直线的特点赋予其中,这几幅图的分类则有了明确的指向,学生的思考自然指向相交和不相交。? 3.得出结论。? 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可能。? (二)认识平行。?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用数对确定位置》公开课优秀教案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乐静。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正整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练习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步了解确定位置的信息需要 教师:孩子们,我们是哪个班? 学生:501班。 教师:这个“501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教师:如果说是五年级呢?单说一班呢?(都不能准确地表示我们这一班。)看来用两个信息介绍了我们的班级,别人一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生活中像这样根据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是很常见的,在课堂上提炼这样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老师的反问,明确了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具体对象。)(二)尝试探索,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1.用自己的方法确定位置。 教师:现在谁能来介绍一下你在班级里所处的位置?(学生回答。)这些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的位置,在介绍时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都是用两个信息来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铺垫,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位置时,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用两个信息来呈现。开放式地反馈,便于了解学生的起点,又能为课堂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 教师:为了研究方便,现在用方框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请大家写一写张亮同学所在的位置,看谁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