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对西安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执行标准的批复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 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对西安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执行标准的批复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对西安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执行标准的批复

陕地税发〔2009〕103号

陕西省地方税务局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对西安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执行

标准的批复

西安市地方税务局、财政局: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经研究,现对西安市城镇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执行标准调整意见批复如下:

一、城区一等地区(27元/平方米·年)、二等地区(24元/平方米·年)按原标准维持不变。

二、城区三等地区20元/平方米·年暂执行14元/平方米·年;四等地区16元/平方米·年暂执行9元/平方米·年;五等地区和长安区一等地区原10元/平方米·年暂执行6元/平方米·年。

三、环山路以南及以北两公里以内原16元/平方米·年和12元/平方米·年,分别暂执行9元/平方米·年和6元/平方米·年。

四、其他地区单位税额(6元/平方米·年以下)维持不变。

五、此标准自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施行。

二○○九年六月二十五日

西安市长安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率先突破

2009-02-19 围绕市委、市政府今年对长安提出的更高发展目标和具体要求,长安区将以

“抓落实工作年”为着力点,始终把科学规划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前提,尽快完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发展专业详规、市政设施建设和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不断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的步伐。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完成1.2万亩绿化造林和50个农村环村绿化任务,加快清凉山城市公园建设,积极筹建子午大道南端森林广场,尽快启动浐河上游长安段生态建设工程和樊川湖水景建设工程,力争完成2—3所高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将产业一体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突出抓好“一园三点五村”建设,提升改造上王村、祥峪沟村等3个农家乐样板村,大寺新村等5个农家乐专业村,做大做强沿山农家乐产业带,加快王莽桃藕观光园创建国家级观光农业示范园步伐,努力打造全市最大的农家乐旅游观光聚集区。

一、我国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生态问题及其成因

土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可是人类的土地利用活动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污染和破坏,土地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发展。据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

年末我国人口总数达13.07亿,平均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36人,超过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然而,根据《2005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我国的耕地数量只有18.31亿亩,人均只有1.40亩,大约为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加上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足,特别是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已利用的达到100亿亩左右,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还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难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宜开发为耕地后备土地资源的潜力不大,在大约5亿亩的宜农后备土地资源

中,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仅约为1.2亿亩。现在可利用土地也已遭到不同程度的严重污染,我国的土地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已存在不可忽视的严重问题。

1.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在地球生态环境中,土地因素的恶化最为严重,过度砍伐森林和对土地的超负荷利用,使全球都在面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地力减退等生态环境问题。土地生态环境正面临着恶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危害加剧的局面,具体表现在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草地和森林不断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目前,我国沙漠化的土地面积已达到174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8.13%,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多亿元;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08%,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盐碱化土地面积约9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9.38%;土地荒漠化的速度也远远超过治理的速度,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2469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1];由于水土流失、贫瘠化、次生盐碱化和土壤酸化等原因,已造成40%以上耕地土地地力减退。(2)城市建设用地总量失控,结构失衡,浪费土地的现象严重。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导致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城乡建设和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数据显示,2005年当年新增建设用地427.4万亩,比上年增加6% [2];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不仅表现在工业、商业、居住用地比例不合理,而且表现在行业内部不合理,有限土地不能有效配置,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

(3)耕地数量急剧减少。耕地减少的原因在农业内部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害损毁所致。另一类则是非农业建设占地所造成的耕地永久性流失,特别是很多开发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造成农民失地严重,比如盲目圈地建设开发区,农

村宅基地严重超标等。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1.4亩;2005年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4项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支出大于收入,耕地净减少542.4万亩。

(4)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破坏。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生活、农业和交通。在工业方面,特别是近年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由于其分布广、资金技术缺乏,大量污染物质随“三废”排入河流、农田。目前,我国每年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均在200亿吨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累计堆存量超过65亿吨,占地5万多平方千米,还有堆存的大量城市生活垃圾,不但占用了大量土地,也对水体和土壤等产生了污染,甚至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污染事件;工业所排放的废气、烟尘等所引发的酸雨,也直接或间接的污染了大片土地。另外,我国长期以来大部分的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或灌溉系统,且在一些水源不足的地区甚至直接引用污水灌溉农田,不少污灌区已发现重金属在表面土积累。农业方面,大量的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直接或间接地污染土壤,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并最终随食物链进入人体。此外,矿产的开采,尾矿的不合理堆积,也会直接或间接地破坏大量的土地。

上述问题的产生与人们在开发利用中过度重视土地的经济价值或市场价值而忽视土地作为生态服务系统的价值是分不开的。土地资源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直接的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还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

2.土地开发利用中忽视土地生态价值的成因

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实质上是互相影响又互相制约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土地是各种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生态系统类型在土地利用中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引起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种类、面积和空间位置的变化,即导致了各种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由于土地开发利用单纯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土地利用类型减少了土地的生态价值,很多土地类型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出现了生态问题。

在我国,影响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1)经济原因土地利用变化是人类活动作用于环境与资源的一种最为显著的表现形式,人类面临的许多生态环境问题其深层次原因都与土地资源利用有关,比如我国的华北北部、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由于滥垦草原、过度放牧,导致不少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导致土地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生物生产力,因此,不同区域层次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而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变化则是受社会经济结构变化驱动的。在社会经济结构中,驱动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密度、经济密度、人均粮食等,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响应指标是建设用地、耕地和牧草地,建设用地和耕地是互为消长的关系,建设用地增长过快,比如导致耕地数量减少[2]。受社会经济结构驱动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必然反映在生态环境状况上,所以导致土地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而多年以来,我国单纯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已经大大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其中土地生态恶化最为严重,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引发的沙尘灾害已经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

(2)法律原因任何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与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有关,土地资源也不例外。因此,在开发利用土地过程中,依靠法律来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调整和规范各方在土地开发、利用和保护中的社会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国家和集体所有的二元所有制结构,在现实生产生活中,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状况,必然导致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给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土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必须借助政策措施和法律强制,规范利益各方在土地开发利用保护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把土地开发利用及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树立全社会关心爱护土地资源,自己维护生态环境的风尚。

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山林乱垦等,这已危及到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为了保护和拯救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应从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工作出发,走土地资源适度规模经营的道路。本着因地制宜、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补充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3750650.html,/shownews.asp?newsid=713

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合理性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从总体土地利用情况、分行政区和综合区土地利用情况、用地结构等方面分析市区土地利用状况;从经济发展、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建设、政策与规划控制、产业结构调整、居民的生活需求等方面阐述市区用地扩展过程和土地利用集约度演变;从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空间结构分析市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和存在问题,指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调整方向,并给出具体的措施;根据土地利用的总体状

况、分类与分区评价、聚类分析结果、人口密度等方面因素,从平均建筑密度和平均建筑容积率两方面分析和评价市区土地利用强度。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土地利用潜力按土地利用程度和挖潜改造方向,可将城市土地分为:无容量土地(主要包括水面、绿化、道路、广场)、容量完全损失土地(现状为建设用地,规划为水面、绿化、道路、广场)、未利用的土地(未建设用地,包括耕地、闲置地等空地,规划为建设用地,是横向挖潜改造的重点)、低度利用的土地(利用不充分的土地,用地性质不符合;乙规划要求,现状容积率低于经济容积率,是纵向挖潜改造的主要对象)、合理利用的土地(符合规划要求,土地利用率高,已充分发挥用地潜力,是城市土地利用的方向,不属于挖潜改造的主要对象)、过度利用的土地(土地现状容积率远高于经济容积率知环境容量指标,规划需要调整改造)等,根据分析和评价要求,充分利用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基础数据,有目的的进行空间统计、汇总和分析,以发现以上土地的数量、结构、强度及空间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开展潜力分析和评价提供定性、定量的基础和依据。

2.1.5生态环境呈下降趋势,污染加重

城乡结合部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偏重眼前经济效益,缺乏整体规划与布局,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整体开发,配套设施不齐全,缺乏基本的商业、医疗、教育等服务设施,绿地系统也不足,进而引发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的加重,大气、水、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土地质量迅速下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