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容县浪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11.23

容县浪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11.23

容县浪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11.23
容县浪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2012.11.23

目录

第一章规划概述 (1)

1、规划背景 (1)

2、上层次规划解读 (1)

第二章总则 (1)

1、规划编制依据与原则 (1)

2、规划期限 (2)

3、规划层面 (2)

第三章乡域概况 (2)

1、自然条件 (2)

2.气候 (3)

3.工程地质 (3)

4. 水利资源 (3)

5. 土地资源 (3)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3)

1、优势条件 (3)

2、不利因素 (3)

3、发展条件分析 (3)

4、社会经济概况 (4)

5、经济发展战略 (4)

第五章人口与城镇化 (4)

1、城镇化发展模式 (4)

2、乡域人口规模预测 (4)

3、浪水乡乡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5)

4、浪水镇区人口规模预测 (5)

5、浪水乡域人口规模分解 (6)

第六章乡域体系规划 (6)

1、中心村情况 (6)

2、乡域体系结构 (7)

3、镇村体系层次 (7)

4、镇村职能分工 (8)

5、乡域经济分区规划 (8)

6、村庄布点规划 (8)

7、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9)

第七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0)

1、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

2、综合交通规划 (11)

3、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11)

4、供电通信工程规划 (14)

5、防灾减灾规划 (15)

6、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八章镇区建设规划 (15)

1、城镇性质 (15)

2、城镇用地规模 (16)

3、镇区规模及发展方向 (16)

4、镇区空间结构规划 (16)

5、居住用地规划 (17)

6、住房建设规划 (18)

7、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18)

8、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20)

9、仓储用地 (20)

10、对外交通用地 (20)

11、道路广场用地 (20)

12、工程设施用地 (21)

13、绿地 (21)

14、用地平衡 (21)

第九章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22)

1、规划用地等级划分 (22)

2、不同区位土地使用原则 (22)

3、环境容量控制 .............................................................................................. 22第十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23)

1、道路交通现状 (23)

2、存在问题分析 (23)

3、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23)

第十章绿地景观体系规划 (25)

1、绿化景观结构 (26)

2、绿地系统规划 (26)

3、空间景观规划 (26)

第十一章镇区市政基础设施 (27)

1、给水工程规划 (27)

2、排水工程规划 (27)

3、电力工程规划 (28)

4、信息工程规划 (29)

5、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30)

第十二章环境保护规划 (30)

1、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0)

2、城镇环境保护原则 (31)

3、城镇环境保护目标 (31)

4、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31)

第十三章防灾设施规划 (32)

1、总体防护要求 (33)

2、城镇防洪与水利工程规划 (33)

3、城镇消防规划 (33)

4、城镇人防规划 (34)

5、防震规划 (35)

第十四章旅游发展引导 (36)

1、浪水乡旅游资源 (36)

2、乡域旅游发展的引导 (36)

3、镇区旅游功能组织 (37)

第十五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38)

1、近期建设规划的原则 (38)

2、建设目标 (38)

3、建设年限与规模 (39)

4、近期建设规划 (39)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措施 (40)

1、规划行政管理措施 (40)

2、规划法制措施 (41)

3、规划财政措施 (41)

4、规划经济措施 (41)

5、规划技术深化措施 (42)

6、规划宣传普及和公众参与措施 (42)

第一章规划概述

1、规划背景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浪水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发展的目标,理清思路,突出重点,紧紧依靠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胜利地完成了乡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随着乡政府大力实施“生态旅游强乡”战略,制定了《浪水乡生态旅游建设工作方案》,重点加强了对绣江一河两岸、徐松石故居、养生泉、石鼓山,沿江健身路、红菇观赏路、旅游服务中心、文化综合娱乐中心、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园,天然钓鱼场、自然农庄风光等旅游资源的规划,全乡生态旅游建设稳步推进。

随着容县经济、旅游业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在全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容县投资,浪水乡也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解决镇城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发展不协调、村庄建设发展缓慢、产业分工不明确、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等等各种问题,已进入浪水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议事日程。

为促进浪水乡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强化镇总体规划对城乡建设的指导作用,保障浪水乡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2012年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托广西华威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浪水乡总体规划。

2、上层次规划解读

《容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年);

容县城镇空间布局将形成以县域中心城镇(县城)为中心,以片区中心城镇(杨梅、自良、松山和黎村)为集聚点,依托国道324线(玉容一级公路)和容信、容平、容藤公路发展的点轴城镇布局结构。

浪水乡在容县城镇职能等级中为一般城镇,为集贸型城镇;浪水乡是容县县域经济区划——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经济区以自良为中心,包括浪水、县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水电、造纸、桂油、烟花等传统产业,重点扶持兰花等新兴产业。

《容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2011-2025年);

重点发展浪水乡种植兰花,加大兰花种植基地建设步伐,逐年扩大兰花种植面积。规划建设八角、肉桂种植基地,改良品质,改造中低产果园,优化熟期结构,拉长鲜果应市期,实现均衡上市。重点做好浪水乡的产地自然资源保护,保护发展野生红香菇,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实行产业化经营,加强食用菌深加工和系列产品的开发研究,构建食用菌产业带。

容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浪水乡作为容县7个旅游小镇之一,可根据容县旅游发展辐射实际情况配套餐饮、购物、娱乐等设施。功能定位为农业旅游小镇,主要建设内容为特色农业观光。

第二章总则

1、规划编制依据与原则

1.1规划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0年);

(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5)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

(6)《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7)《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8)《容县县城总体规划》(2008—2025年);

(9)《容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10)《容县县域镇村体系规划》(2011-2025年);

(11)浪水乡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12)其它现状基础资料。

1.2规划编制原则

(1)坚持规划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则。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体现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统一的要求,满足城镇居民的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的需要,使人们安居乐业,城镇健康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体现社会公平,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资源的有续利用和开发,建设高质量的城镇环境、高效能的城镇基础设施,高水平的城镇管理及社会化服务,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4)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在规划中,寻求合理的城乡关系,可行的城乡人口转换方式与速度,以及合适的土地使用原则,确保城乡既协调发展又各得其所。

(5)坚持集中发展原则。充分利用浪水乡现有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使人口和工业企业向镇区集中,优先发展镇区,使之成为带动乡域发展的强劲增长极,以达到镇区与乡域的协调发展。

(6)坚持规划的弹性原则。除了对在规划期内的城镇各项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外,还要将城镇发展的不预见性留有余地,根据远期发展的需要与可能,确定规划目标,并加强对规划分阶段实施步骤的研究,拟定合适的建设速度、建设步骤和建设程序,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注重建设的连续性,作到预测远期、决策近期。

(7)坚持节约用地原则,科学合理的确定城镇规模。

1.3规划措施:

1)明确镇区产业发展导向,建立以集贸、旅游服务业为主,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辅的产业格局;

2)合理布局镇区功能,满足集贸、旅游服务业对环境的特殊要求;规划符合山地小城镇特色的城镇空间结构。

3)结合镇区良好的环境资源(河流、山岭、植被)和特色农产资源(野生红香菇、柚子、兰花)发展镇区特色农业观光旅游服务项目,项目规划具有地域特色,满足旅游接待需求。

4)强化镇区景观与绿地系统建设,对沿绣江两岸的建筑风貌进行统一规划;

2、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

近期为2012-2015年

远期为2016-2030年

3、规划层面

3.1 第一层面——乡域范围:浪水乡行政区域,辖8个村民委员会,19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5.3平方公里。

3.2 第二层面——镇区建设区:规划期末镇区的所有建设用地,总面积11

4.64hm2。

第三章乡域概况

1、自然条件

浪水乡位于县城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148平方公里。浪水因古时村民为设防垒石筑寨于山上而得名。境内公路主要有容信二级公路(211省道)。浪水乡东与六王镇、杨梅镇相连,南与杨梅镇、灵山镇接壤,西与容西乡和北流市民安镇为邻,北和容州镇交界。境内的都峤山为道教三十洞天之一,是容县名胜所在,登山览胜者极众。境内河溪较多,南部有梅江自西向东流入境内,境内主要支流有浊水河、古兆河、石城河、龙胆河。镇内有平梨水库。

2.气候

浪水乡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1.3℃。7月平均温度28.3℃,极端最高温度为38℃;一月平均温度为12.2℃,极端最低气温为-2.3℃。日平均气温≥10℃的年累计积温为7110℃(保证率50%)。年总辐射量108.71千卡/cm2,年平均日照1753.6小时,年均无霜期332.5天。

3.工程地质

浪水乡地处丘陵地带,南部为石山区,地貌由丘陵、石山两种类型构成。

4. 水利资源

浪水乡内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梅江是绣江南部的最大支流,也是县内第二大河,全长58.6km,流域面积1098km2,多年平均流量为32m3/s,最大流量2110m3/s,最小流量为0.57m3/s,年径流量108080.6m3。它由黎村河、杨村河于大坡汇合,流经杨梅、浪水等乡镇于渭龙口注入绣江。

镇内主要有平梨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平梨水库有效库容365万立方m,灌溉受益农田333hm2。

5. 土地资源

浪水乡乡域面积1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67hm2。

第四章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1、优势条件

(1)交通条件优越。县道203线(原国道324线容县经六王镇路段)、国道324线(玉林至容县一级、容县至岑溪一级)、容(县)信(宜)二级公路穿境而过。街道将依托交通优势,逐步发展壮大物流产业,提升浪水乡的经济竞争力。

(2)风景资源丰富。浪水乡境内地貌多样,山、川、河、谷广泛分布,旅游资源丰富。境内都峤山是位列中国道教三十二洞天的第二十洞天,国家AAAA级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开发潜力大。

(3)工业发展日趋成熟。2010全年生产总值8.2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32000万元,农业总产值3.321亿元。财政收入4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10元。全镇有企业28家、其中比较知名的有财兴烟花厂、高林木业有限公司、卓源木业有限公司、新华逸木业有限公司、豪发家具厂,主要产品包括烟花爆竹、林产化工等。随着浪水乡城镇化不断加快,政府引导下的各种相关政策不断促进浪水乡工业的发展。

(4)霞烟鸡原产于容县浪水乡下烟村,具有皮薄、肉嫩、骨细、味香特点,是容县传统名牌出口产品,“有席上佳肴”之美称,主要销往广东、港澳、东南亚市场。通过多年发展,霞烟鸡荣获了多项奖励,成为了远近文明的品种。近年,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办好种养协会等举措使霞烟鸡养殖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3800个,养鸡专业户2.23万户。2005年全县霞烟鸡养殖量744万羽,出栏525.6万羽,产值11771万元。为使霞烟鸡获得进一步发展,应积极推进“霞烟三黄鸡繁育与产业化生产”项目建设,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全面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容县霞烟鸡,促进霞烟鸡生产向良种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2、不利因素

(1)优势产业缺乏更好的供销平台。现状农副产品交易主要以个人为主,缺乏集中交易场所,难以统一管理。

(2)旅游资源开发不全面,各种旅游配套建设相对落后。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镇化、现代化及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3、发展条件分析

根据对浪水乡的交通,地形地貌和基础设施的综合分析,浪水乡可分为两大基础发展条件区域,镇南部的条件较差发展区和镇北部的条件较好发展区。其中南部条件较差发展区包括花六、古兆和石城三个村,镇南部矿产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在远期规划可加强对南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镇北部的条件较好发展区包括有独石、下烟、上烟、浪水、大兆、大荣、大华、合柳和宵垌村,北部交通条件优越,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都峤山风景名胜区坐落于境内,经济发展条件较好。

4、社会经济概况

2010年,浪水乡国民生产总值为89722元,同比增长22%。其中第一产业总值322147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2%,第二产业总值33456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8%,第三产业总值24102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街道农民人均收入为5210元,同比增加740元。

5、经济发展战略

“十二五”时期,浪水乡以市场经济为标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生态高效农业、商业和加工业为基础,以发展旅游业重点,充分发挥区位地理优势。

(1)建设“旅游名镇”,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建设“旅游名镇”,加大旅游开发力度,进一步挖掘浪水乡旅游资源,加强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观光旅游为主,餐饮,休闲度假相结合,不断的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

(2)突出“工业强镇”,强力推进工业产业化

突出“工业强镇”,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措施不断实现工业经济的新突破。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全街道各项工作之首,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强化招商工作人员力量,坚持创新招商方式,多途径开展招商引资。强化对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实行班子成员分包重点项目责任制,及时协调和解决入驻项目正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服务好确保签约项目早入驻、入驻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3)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村小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强林业的保护和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发挥农产品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的能力;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效益的提高。

(4)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切实改善居民生活质量,走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道路。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便捷的交通网络及信息通道,为经济生产服务。

第五章人口与城镇化

1、城镇化发展模式

浪水的城镇化发展途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城镇化,主要是浪水乡域以外向浪水镇区的人口转移;另一方面是浪水镇区通过自身的发展进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主要是指发展壮大镇区,吸纳区域内部的农民向镇区转移。浪水同时接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道路的双重推动,自下而上的推动将成为区域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2、乡域人口规模预测

2.1现状概况

2011年浪水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19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177人,共5874户,户均人口4人。全镇人口密度171人/平方公里。

表 5-1 近三年乡域总人口数(07、08年人口未统计)

2.2人口预测

综合增长法

从近十年乡域人口变动情况来看,浪水乡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其自然增长较平稳,综合增长呈不规则状态,平均综合增长率0.97%。结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

展情况,浪水乡未来人口增长变化情况会出现以下情况:

1)随着镇区规模扩大,公共设施配套的完善,将吸引周边乡镇部分人口到浪水镇区生活、工作、学习。

2)随着容县循环产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会吸引大量流动人口,同时随着基地发展的成熟,人口也会出现开始快速增长并逐渐趋于稳定。

3)由浪水乡近三年人口变化来看,其机械增长速度较缓,随着是浪水乡城镇化的不断进程,未来几年该增长趋势还将一直保持。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规划近、远期乡域年综合增长率取1%,则乡域人口规模预测如下:乡域总人口预测公式:Q= Q

(1+K)n

式中 Q——总人口预测数(人)

Q

——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综合人口增长率(人)

n——规划年限(年)

则:近期2015年总人口:24298×(1+1%)3=25034≈2.50万人

远期2030年总人口:24298×(1+1%)18=29064≈2.91万人

结论:综合上述方法,结合浪水乡现状等因素,全镇人口规模为:

近期:2015年2.50万人;远期:2030年

2.91万人。

3、浪水乡乡域城镇化水平预测

3.1城镇化水平现状

2011年末浪水乡域总人口2317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2人,城镇化水平2.77%。

3.2城镇化水平预测

浪水乡域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将是镇区集贸交易、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及特色农业观光服务业的发展,预计2030年乡域人口规模为2.91万人,非农人口主要集中在浪水乡镇区、长寿村街区和各旅游服务接待点,预计为1.6万人。

综合各项因素预计规划期内浪水乡乡域城镇化水平如下:

表 5-2 浪水乡城镇化水平预测表

4、浪水镇区人口规模预测

4.1镇区人口预测

表 5-3浪水乡近三年镇区人口统计一览表:

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来镇区居住和工作。概括来说浪水镇区吸引外来人口的因素主要有:

(1)就业因素。现状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动力,随着镇区商贸服务业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得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势必吸引周围剩余劳动力来镇区工作。

(2)居住环境。随着浪水乡配套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使得镇区居住环境优化,也是吸引人口的又一重要因素。

按《镇规划标准》(GB-50188 2007)要求,规划采用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计算,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浪水乡人口增长将随着镇区的发展逐步增长。规划人口指标近期按自然增长率取

0.864%,机械增长人数取100人/年,寄宿师生为1000人;远期按自然增长率取0.864%,机械增长人数取200人/年,寄宿师生为1500人。

镇区总人口预测公式:Q= Q0(1+K)n+P×n

式中 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综合人口增长率(人)

P——每年机械人口增长数(人/年)

n——规划年限(年)

则:

近期人口(2015年) Q近=2162*(1+0.864%)3 +100*3+1000=2636≈0.26万人

远期人口(2030年) Q远=1636*﹝1+0.864%)15 +200*15+1500=6361≈0.64万人

综合上述分析,近期镇区人口规模按0.26万人控制,远期镇区人口规模按0.64万人控制。

5、浪水乡域人口规模分解

5.1浪水乡各村人口现状

浪水乡现辖8个行政村:扶冲村、扶昨村、长寿村、白饭村、泗河村、浪北村、浪水村、泗利村,其中浪北村、浪水村的部分人口被划入镇区。

表 5-4 浪水各村现状人口统计表

在镇村体系规划中,浪北村、浪水村、长寿村三个村被确定为重点发展中心村,扶冲村、扶昨村、白饭村、泗河村、泗利村5个村子被确定为一般中心村。

表 5-5 浪水乡域人口规模分解表

第六章乡域体系规划

1、中心村情况

【浪水村】位于乡中心,东与扶昨村交界,南与泗河村相邻,西与浪北村接壤,北与浪北村相连,村委会坐落在浪北村河口片河一组,距乡政府2.5公里,全村分为下冲、浪水、中央、白屋4个自然片,19个村民小组,587户,人口3104人。有占地面积2.32公顷的集中圩

镇,附近村民有圩日赶圩习惯,每月逢2、5、8日为圩期。有耕地56.85公顷,其中水田53公顷,旱地3.85公顷;村内主要林果产业有肉桂、八角、沙田柚、松脂、竹类、速丰桉等。乡中心学校坐落境内,有卫生室3个。

【浪北村】位于乡北部,东与扶昨村交界,南与泗河村相邻,西与泗利村接壤,北与自良镇古旺村相连,村委会坐落在浪北村河口片河一组,距乡政府3公里。全村分为大坝、河口、秧圹、马六化4个自然片,15个村民小组,592户,人口1825人。有耕地44.21公顷,其中水田33.07公顷,旱地11.14公顷;山地面积626.8公顷。村内主要林果种植有沙田柚、肉桂、八角、松脂、蒿竹等。是乡内野生红香菇的主产地。有小学1所,卫生室3个。

【扶昨村】位于乡北部,东与岑溪市波塘镇交界,南与浪北村相邻,西与自良镇古旺村接壤,北与藤县象棋镇相连,村委会坐落在正冲片邓二组,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分为黎吟、正村、正村、海塘4个自然片,32个村民小组,964户,人口3134人。各自然片通行货运后驱车,32个村民小组通行货运车辆。有耕地75.8公顷,其中水田64.5公顷,旱地11.3公顷;山地面积1157.6公顷。村内主要林产品有肉桂、松脂、八角、竹等。有村级小学1所,教学点1个,卫生室1个。

【泗利村】位于乡西部,东与泗利村交界,南与浪水村相邻,西与自良镇河步村接壤,北与自良镇古旺村相连,村委会坐落在上村片泗利三组,距乡政府4公里。绣江流经境内。全村分为对河、上村、下村3个自然片,19个村民小组,681户,人口2831人。有耕地59.8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15.5公顷;山林58.74公顷。村内盛产竹子和红薯种植,主要林果种植有沙田柚、肉桂等。有小学1所,卫生室1个。

【泗河村】位于乡东南部,东与白饭村交界,南与岑溪市波塘镇相邻,西与泗利村接壤,北与浪水村相连,村委会坐落在河口片河口组,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分为河口、河木、云斗、大水、小水5个自然片,29个村民小组,532户,人口3130人。有耕地59.9公顷,其中水田54.67公顷,旱地5.23公顷;山地面积633.95公顷。村内是县内最大竹子产地,种植面积68.6公顷。是乡内的八角主产地,种植面积163公顷,年产量162吨。有沙田柚种植54.6公顷,年内产量1295吨,沙糖桔种植5.6公顷,产量25.5吨,肉桂种植60.7公顷,产量468.45吨,鸡骨草产量7.37吨。有小学1所,分河口、增子2个教学点,卫生室1个。

【白饭村】位于乡东南部,东与岑溪市马路镇接壤,南与十里乡大鹏村相邻,西与县底镇古长村交界,北与长寿村相连,村委会坐落在冲口片河口组,距乡政府7公里。全村分为泽冲、关草、泗把、冲口、余田5个自然片,35个村民小组,1072户,人口3929人。有耕地100.2公顷,其中水田72.87公顷,旱地27.33公顷。村内主要林产品有肉桂、速丰桉等。有小学1所,分河口、余田、泗把3个教学点,有卫生室3个。

【长寿村】位于乡南部,东与扶冲村接壤,南与十里乡大鹏村相邻,西与县底镇古长村交界,北与白饭村相连,村委会坐落在长河片街尾组,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分为长河、长奇、松塘、合水4个自然片,18个村民小组,919户,人口3040人。长河圩是乡内主要集市,逢每月1、4、7日为圩期。有耕地69.2公顷,其中水田53.02公顷,旱地16.18公顷。村内主要林果产品有肉桂、八角、竹、沙田柚。有小学1所,教学点1个,卫生室3个。

【扶冲村】位于乡南部,东与岑溪市马路镇交界,南与十里乡塘冲村相邻,西与十里乡大鹏村接壤,北与白饭村相连,村委会坐落在沙腰片石角组,距乡政府10公里。全村分为涛门、沙腰、黄巢、扶冲4个自然片,28个村民小组,917户,人口3040人。10个村民小组通行货运车辆。有耕地113.85公顷,其中水田60.37公顷,旱地53.48公顷。主要林果产品有肉桂、沙田柚、八角和速丰桉等。有小学2所,教学点2个,卫生室3个。

2、乡域体系结构

浪水乡域体系布局呈现“一轴一心两片区”的体系结构。

“一轴”指以绣江为依托的沿河生态旅游发展轴,贯穿全乡,把乡域各个中心村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体系。通过旅游发展轴线带动沿线村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迅速拓展生产力布局,引导地区经济协作分工,从而拉动乡域经济发展。

“一心”指浪水行政商贸中心,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旅游配套服务为主,起着带动全乡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推动城镇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区域,对周边的村镇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两片区”指北部农贸集中发展区和南部生态林果集中发展区。

3、镇村体系层次

按照城乡一体化平衡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各行政村的经济、人口、区位、交通、资源等因素,形成“乡域中心——重点发展中心村——一般中心村——自然屯”四级镇村等级结构:第一级:乡域中心(1个)——浪水镇区(包括居委会及周边村庄部分人口)。

第二级:重点发展中心村(3个)——规划长寿村、浪北村、浪水村为浪水乡的重点发展中心村。通过加强对重点发展中心村的建设,带动周边各基层村的发展。

第三级:一般中心村(5个)——规划扶昨村、泗河村、白饭村、泗利村、扶冲村为一般中心村,作为各自然屯的中心。

4、镇村职能分工

建立以浪水镇区为全乡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中心村为各基层屯生产、生活、文化娱乐服务的基地,重点发展中心村还担负有一定的区域发展示范带头作用;各自然屯在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粮食作物单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林果、畜牧养殖、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城镇职能分工体系。各中心村职能详见下表。

表 6-1 中心村职能表

5、乡域经济分区规划

根据浪水乡的现状条件,分析浪水乡未来发展的潜力,将全乡域的产业布局划分为两大经济分区:

(1)北部农贸集中发展区:主要是乡域范围内结合绣江发展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分区内有泗利、扶昨、浪北、浪水四个行政村。发展重点是以镇区为中心,依托乡道、村道,加强镇区建设,合理布局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农田种植业、集贸业、畜牧养殖业等,严格执行镇区用地布局规划。保护和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完善公用工程设施。

(2)南部生态林果集中发展区:期中主要包括泗河、白饭、长寿、扶冲四个行政村。大力发展山区畜牧养殖和农林果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

6、村庄布点规划

6.1 村庄布局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集中紧凑建设的原则,促进农村人口的就业和居住向集镇、中心村集中。将中心村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化新农村。

(2)积极推进村庄整合及迁村进镇,通过分析分散农村居民点的拆迁、合并、改造,扩大中心村规模。

(3)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搬迁山区生存及发展条件恶劣的村庄。

(4)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逐步建立符合农村居民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6.2 村庄布局基本要求

(1)集镇内村庄布点依据总体规划进行布置,按照城镇社区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

(2)其他地区村庄:对100人一下的自然村原则上撤并,如交通条件优越少于100人的村庄可考虑保留。中心村人口一般不少于5000人,基层村不小于100人。规划在每个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以及现状有一定规模、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地段设置规模较大的农村新型居民点。

(3)对位于控制开发区、水源保护地、滞洪区内村庄,逐步进行搬迁撤并,向其他村庄转移;对受地形限制交通条件难以改善的村庄,逐步缩减用地规模,向其他交通条件好的村庄转移,或在用地和交通条件较好、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的地方集中建设农村居民点。

(4)因建设发展各类建设项目或重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廊道内所涉及到的村庄,应与集镇的发展布局和建设项目的安排密切衔接,相互协调,结合规划布局的要求对村庄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安置或改造。

6.3村庄撤并及布点规划

本次规划从单纯着眼于城镇拓展转向关注城乡的整体空间,重视改善农村地区生活生产环

境、优化农村地区空间布局、重塑乡村地区产业和空间结构发展要求,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引导原则和政策措施:

(1)城镇型(城镇改造型):位于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内的村庄逐步完成城镇化改造过程,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促进其融合城镇居住社区。

(2)扩展型(集聚发展型):原有规模较大,公共设施较好的村庄,对周边村庄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对零散农居的集聚,把原来多个松散的村庄逐步转向以一个村庄为中心、相对集中布局的状态,对原有公共设施加以整合,达到一定的服务标准。

(3)保留型(限制规模型):对确定保留型村庄限制新建,以维护和环境整治为重点。

(4)撤并型(搬迁撤并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地对那些规模小、生存条件差、无发展潜力的村庄逐步搬迁,并迁入适宜的居民点中。

6.4村庄建设基本要求

(1)村庄人口规模要求

新建村庄人口规模应超过100人,原有人口规模小及交通不便、自然条件不好的基层村应逐步撤并。

规划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按以下要求控制:以非耕地为主建设的村庄,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80-120m2;以占用耕地建设为主或人均耕地面积0.7亩以下的村庄,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60-80m2。

(2)村庄住宅设计要求

新建住宅以2-3层为主,提倡双拼式、联排式住宅,少建独立式住宅和单层建筑。村民宅基地建设要求:占用耕地建设住宅的每户宅基地不超过120m2;占用原宅基地或村内空闲地的每户不超过180m2;因地形条件限制,占用荒山坡地的每户不超过240m2。

此外,新农村建设规划需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好防洪抗旱、消防、地质灾害等防灾减灾工作。

表 6-2 村庄规划一览表

7、乡域空间管制规划

7.1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蓄滞洪区、河流和各级各种道路两侧的防护林带。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指乡域的饮用水保护区。浪水乡水源来自黑石水库、泗河武台屯和浪水村浪水片,因此为了确保居民日常饮用水的安全,严格限制在水源保护区周边进行开发建设。

蓄滞洪区指乡域的河流滞洪区。

河流和各级道路两侧的防护林带是指河流和道路两侧根据其等级划定的不同宽度的防护林带。

基本农田的范围由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划定。

7.2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设区由一般农田、旅游风景保护区和划定的限制发展和进行搬迁的农村居民点构成。

一般农田的范围由新一轮的浪水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划定。

限制发展和进行搬迁的农村居民点是在本次规划中进行迁村并点建设时,所确立的萎缩村,要限制其发展,为迁村并点提供前提。

7.3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由城镇建设区、农村建设区、基础设施建设区构成,除去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

设区。是镇区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

第七章乡域基础设施规划

1、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1教育科技文化设施规划

(1)教育设施规划

根据《镇规划标准》,浪水乡必须配置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规划保留现状位于镇区的的容县初级中学,同时扩建中学用地。规划浪水镇区配建中学1所,小学1所、新建幼儿园2个。

重视农村教育事业,引导小学教育集中办学,提高教学质量。各中心村加大改造薄弱小学的力度,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学校进行撤并。逐步改中心村小学教学点为完小,基本达到每个中心村配备完小,规模过小和距离较近的中心村可合并设置,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各中心村自组幼儿园,班次不少于3个班。在规模较大的自然屯配建小学。

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设施,建立浪水乡农村扫盲工作站,组织农村扫盲工作的持续开展,不断巩固和扩大扫盲成果,为全面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供服务。

(2)科技设施规划

依靠农村科技站,组建农村科学适用技术推广服务队伍,有选择地在镇区周围及生产条件良好的区域进行农产品优良品种、适用技术的试验和引用,形成全镇农业科技示范建设基地。依靠科技兴农,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科技化发展,努力向农业现代化迈进。

(3)文体设施规划

浪水镇区应建设文化站、图书馆、体育活动场地等文体设施,各中心村建设文化娱乐活动室,并争取建设标准文化站设施。

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提高文化素质,形成具有地方性民间文化特色的村落文化,丰富全镇精神文化生活,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服务。

1.2医疗卫生保健事业

浪水镇区新建1个中心卫生院。各中心村建卫生室,提供基本医务服务和执行防疫保健任务,构成镇区——中心村并渗透到基层屯的卫生防疫保健网。

1.3加强各中心村基层综合商店、信用社、理发店、修理店等设施的建设,在有条件的中心村增设集贸市场。

1.4社会保障

加快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制度改革,扩大就业容量,保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依法做好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仲裁等工作,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

表 7-1公共设施项目配置表

注:表中●---应设的项目;○---可设的项目

公共服务设施由镇区规划统一安排。各中心村应配置村委会、小学、幼儿园、卫生所、百货商店、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各基层村应配置小学、幼儿园、文化站、卫生所、商店、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

具体规划详见乡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2、综合交通规划

2.1 公路交通

乡域内道路应结合地形,局部地段采取截弯取直、拓宽、分期改造的方式,逐步提高道路等级,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规划对现状道路实行拓宽、路面整治、绿化及完善相应配套设施等措施,使浪水乡交通便捷,路网合理,完善各中心村与镇区之间的道路交通网。

浪水乡对外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规划对外交通干道红线宽度12米,各中心村道路路面宽度控制在7—9米左右。

2.2 水运交通

绣江航运规划为三级航道,在镇区新规划建设码头,主要作为游船和客运码头。

3、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3.1、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人均用水量标准按地形、水资源及经济条件分区确定。浪水乡北部工农商贸集中发展区的村屯人均综合用水标准取180升/人?日,中部镇区行政商贸中心人均综合用水标准取220升/人?日,南部生态农林集中发展区的村屯人均综合用水标准取150升/人?日。浪水乡各中心村按所属区域的人均用水量标准乘以规划人口规模预测用水量。

表 7-2 浪水乡远期用水量预测表

2.存在问题

现状浪水乡给水水源以地下水、山泉水和黑石水库为主,镇区无自来水厂,浪水乡镇区外村屯居民生活生产用水均采用自备水井或引用山泉水。

镇区现状水源供水能力不足,随着区域的不断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逐年增加,现状供水能力及给水设施已远不能满足区域用水需求。镇区现状管网覆盖率低,急需管网系统建设,应加大对镇区管网建设的投入。

镇区用水水源点管理措施不到位,没有卫生防护措施和制度;镇域内大部分村屯用水未加氯消毒,居民水质安全意识差,水质安全不能保障,多年来农村水质监测处于空白状态。

3.镇区水源、水厂规划

(1)、镇区内近期采用分散供水与集中供水相结合的模式,远期逐步实现自来水厂集中供水,供水到户。近期集中供水水源选择现状分散自备水源井和黑石水库;规划新建自来水厂取水水源引自武台取水点、镇区东部取水点,规划水厂位于镇区东南部,规划集中供水能力为2580 m3/d,规划水厂占地面积0.23公顷。水厂供水水质应达到或优于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水源地属一级保护地。在水源地周围1km范围内严禁兴建污染性工业及其它污染性设施,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剧毒农药,不得修建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废渣、粪便,不得进行破坏深层土地层的活动。水厂周围设20m 宽绿化带,不得安排有污染性工业。

(2)、选择地下水作为给水水源时,不得超量开采;地下水达标的水源,要配备饮用水消毒设备;在必须使用不达标的地下饮用水时(如含砷、含氟等),必须配备相应的净化设备。

(3)、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对饮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区进行划分和防护。镇区外在没有水文地质等水源资料时,在水源50—100范围内消除污染源,综合整治环境卫生,预防水源污染。

(4)、建立健全从水源地到供水末端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检测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供水预案。

4.中心村给水规划

1、规划原则

(1)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保障供水水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加大牲畜用水和其他生活用水;

(2)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饮用水水质符合现行国家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3)建设集中供水工程;

(4)水源水量保证率大于95%;

(5)充分利用水源势能,合理设计自流管路。

2、规划方案

(1)在每个中心村逐步建设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到户。

(2)供水标准按北部工农商贸集中发展区的村屯每人每天180L、南部生态农林集中发展区的村屯每人每天150L计算,各中心村按所属区域的人均用水量标准乘以规划人口规模预测用水量。

(3)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对饮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区进行划分和防护,在没有水文地质等水源资料时,在水源50—100范围内消除污染源,综合整治环境卫生,预防水源污染。

(4)建立健全从水源地到供水末端全过程的饮用水安全检测体系,制定和完善应急供水预案。

5. 镇区给水管网规划

规划新建浪水乡自来水厂,在保证供水水质的同时按人口增长适当增加供水量。供水管网以环状网为主,环状网和枝状网相结合的布置形式,保证供水安全可靠,管网设计时变化系数采用Kh=1.5。用户接管点处服务水头宜满足28m的要求,对水压有特殊要求的用户,自行解决升压问题。消防给水与市政给水共用管网,管径在100mm以上管网,在交叉路口及不超过120m 的位置设一座地上式消火栓。

6.水源保护规划

(1)、主要供水水源应按《生活饮用水源卫生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卫生防护,划定水源保护区范围,严格控制防护范围内有污染性建设,同时作好水源水质监测工作,防止水源恶化。

1)合理规划工业布局,不准新建和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项目,严格达标排放,保证水源保护区内的水质满足规定的水质标准。

2)禁止设立有害化学物品仓库和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及有毒物品的码头。

3)设立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下阶段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并经专业技术部门充分论证,由有关市、县人民政府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设立。在进行环境规划、管理和评价时,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类标准。

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从事有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设置明显范围标志和严禁事项的告示牌;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沿岸不得堆放废渣,设立化学物品仓库、堆栈或装卸垃圾、粪便和有毒物品的码头;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剧毒农药,不得从事有可能污染该段水域水质的活动。

上述所有地面水源保护区域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禁止一切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的活动以及破坏水源林、护岸林、与水源保护相关植被的活动;禁止向水域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粪便及其他废弃物;运输有毒有害物质、油类、粪便的船舶和车辆一般不准进入保护区,必须进入者应事先申请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登记并设置防渗、防溢、防漏设施;禁止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不得滥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药、毒品捕杀鱼类。

(2)、作为村屯集中供水的地下水源,应根据国家关于地下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的规定进行保护。

1)一、二级保护区:单井或井群的影响范围内,不得使用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及施用持久性剧毒农药,不得设立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管道;并不得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具体一、二级保护区范围根据地下水源的具体情况划定。

2)准保护区:水源补给区。

禁止建设城镇垃圾、粪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堆放场站,因特殊需要设立转运站的,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渗漏措施;当补给源为地表水体时,该地表水体水质不应低于相关地面水水质标准;不得使用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保护水源林,禁止毁林开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

上述所有地下水源保护区域内均必须遵守下列规定:禁止利用渗坑、渗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他有害废弃物;禁止利用透水层孔隙、裂隙、溶洞及废弃矿坑储存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物质、有毒有害化工原料、农药等;实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时不得污染当地地下水源。

(3)、水厂生产区或单独设立的泵站、沉淀池和清水池外围不小于10米的范围内。该区域内不得设立生活居住区或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渗水坑;不得堆放垃圾、粪便、废渣和铺设污水管道;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并充分绿化。

3.2、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由于排水系统不完善,镇区没有污水处理厂,现有的污水排放系统将污水直接排放,污染环境及地下水。

(2)、随着镇区发展,楼房建设量越来越大,排水管网不完善,有些污水未经处理就近排入水体,污染较为严重。

(3)、村屯现状没有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就近排入沟渠、河道,污染环境较大。

2.排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用水量乘以排放系数0.8预测。

表 7-3 浪水乡远期污水量预测表

雨水量按下式计算确定:

Q=Ψ·q·F

其中:Q——降雨量(升/秒);

Ψ——径流系数;

q——设计暴雨强度(毫米/分钟) ;

F——汇流面积(公顷)。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玉林市暴雨强度公式:

q=2170×(1+0.484 logP)/(t+6.4)0.665

其中:q——设计暴雨强度(毫米/分钟);

P——设计重现期 (年);

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取1年,较重要地区取2-3年,低洼地区、广场等排水较困难地带及重要地区取3-5年。

3.排水设施规划

浪水乡镇区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雨、污分流既可以保证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又可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雨水依据地形地势明沟暗管就近排入水体。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择污水处理工艺。

在镇区北部绣江河下游设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064 m3/d,占地面积0.57公顷。镇区生活与生产污水共同经污水管道送入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再生利用或排入绣江河,污泥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未被利用的污泥应妥善处置,不得污染环境。规划污水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在镇区外的每个中心村和基层村逐步建设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排放出水按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的标准要求,处理后用于农业灌溉按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及《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的标准来要求。要求污水污泥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未被利用的污泥应妥善处置,不得污染环境。

4、供电通信工程规划

4.1、电力工程规划

(1)乡域供电现状

浪水乡域用电由浪水乡35KV变电站供电,乡域内有35KV高压线穿过,连接至自良镇35KV 变电站、泗登110KV变电站。

浪水乡供电充足,可满足浪水乡经济发展的用电需求。但是公用10KV配电变压器大多装设在主干线和次干线上,未深入负荷中心,使得低压配电线路过长,供电质量难以满足用户要求。

(2)乡域用电负荷预测

根据现状用电负荷,考虑全乡远期规划人口及产业导向,采用弹性系数法及人均电量法等方法,预测全乡近期2015年用电负荷约为1.7万KW,远期2030用电负荷约为2万KW。

(3)乡域电源规划

规划坚持贯彻分层分区,全面规划,分期建设,建立适度超前的电力供应输配系统,合理预留电力设施用地和高压线路走廊和电缆通道的原则,加快镇区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强化网络结构和完善主系统联络通道;各村在完善、改造电力供应网络的同时,应积极开发新型能源,使乡域电网步入良性循环轨道,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生产用电日益增长的需要。

规划保留浪水乡35KV变电站,容量为8000KVA。引线10KV,供全镇12个行政村使用,电力线沿道路架设。

(4)乡域10KV配电网规划:乡域电网建设应本着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建设,注重高效节能,依靠科技进步,确保用户安全稳定供电。加大10KV配电网建设力度,扩大供电范围,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规划10KV线路采用地下电缆与架空敷设相结合。在镇区负荷集中区、线路较多较密集的地区及不宜采用架空敷设的区域采用地下电缆敷设,村屯以采用架空敷设为主。

4.2、电信工程规划

(1)现状缺乏完善的通信系统,通信容量小,安全可靠性较差。通信线路比较杂乱,不成系统。

(2)继续扩大通信网络覆盖范围,提高通信质量,达到行政村通电话率为100%,努力扩大自然村通电话率。

(3)远期规划全镇固定电话普及率为50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为60部/百人。

(4)继续建设、完善现有的通信网络。积极建设以光纤为主的传输网络,扩大光纤传输网络在农村的覆盖范围。积极开展ADSL宽带上网等增值服务。

(5)开展3G语音通讯、无线上网等服务,继续加大等无线通信在农村地区的覆盖范围,提高通信质量。

4.3、有线电视规划

有线电视实现联网运行,并覆盖全镇各村。在现状有线电视用户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用户,

逐步实现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并整体实现数字电视,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5、防灾减灾规划

5.1、消防规划

规划在镇区设置消防站1处,配置消防给水管网及消火栓等消防设施,水量、水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老镇区、加油站、仓库等易燃易爆区域作为消防重点防范区域;乡域其他中心村设置义务消防队和消防水池,配置必要的消防通讯设施、灭火设施及应急设施。

5.2、防洪规划

(1)防洪堤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的规定,结合上位规划,提高堤防等级。

(2)河道整治

对区域内的河道水渠应进行全面整治疏通,改善水体环境,提高水体质量,加快洪水及时排除。按照联圩抗洪、隔圩排涝、高水高排、低水低排,自排为主,机排为辅的原则,理顺水系。

(3)防洪排涝措施

整治加固河道,清理淤积河道,增加泄洪能力;疏浚水系,河流保有蓄水量,合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对境内地势低洼、易涝地段,修缮排涝电排站等设施。搞好绣江分蓄洪工程和安全建设,防洪标准按二十年一遇标准设置,并完善乡防汛指挥体系和防汛通讯预警系统。

6、环境保护规划

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加强保护农田、湿地、林业等生态环境和流域治理力度,维护生物多样性,把浪水乡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良、经济发达、镇村协调、生活富裕、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新型小城镇。

全乡生活垃圾定点收集,经垃圾中转站集中运输,进行统一处理,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方式处理。

第八章镇区建设规划

1、城镇性质

规划将浪水乡城镇性质定位为:全国野生红香菇生产基地,容县兰花、肉桂种植基地,浪水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农贸交易、特色农业观光服务为主,特色农产品加工为辅的集贸型城镇。

1.1城镇性质确定的背景

科学确定城镇性质,对城镇发展和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随机性较大,但是城镇经济发展的轨迹和脉络仍然可寻。国外、国内大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背景,城镇经济的现状基础、资源状况、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换、产业政策、招商引资等都决定着城镇的经济走向。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明确浪水乡的城镇性质,进一步明确浪水乡在容县县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是浪水乡总体规划修编的重要环节。

容县县城作为“玉贵走廊”的五个重要节点(北流市区、兴业县城、容县县城、博白县城、陆川县城)之一。重点建成以黑五类集团为龙头的食品生产基地,主要发展林产品工业、包装、电子、制药、农业机械工业、旅游等行业。依托国家AAAA级“三名”旅游景区,充分发挥“广西优秀旅游县”优势,发展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宗教、生态健康和民俗风情旅游,打造容县旅游品牌;并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商贸、餐饮、运输等传统行业,培育现代物流、房地产、信息、金融等新兴行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1.2城镇性质确定原则

概括的全面性:不能从单向思维去片面的思考定性;而是要对城镇载体整体定性,因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定性。

战略的导向性:就是对城镇现时与未来生存发展重大战略问题作出科学的导向选择,把城镇引向健康有序发展轨道。

外延的包容性:市场经济下城镇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因此城镇性质应具有外延和包容

性,使城镇发展在适应市场变化中具有足够的弹性和余地。

含义的科学性:城镇性质是对城镇外在宏观“物质文明”与内在微观“精神文明”组合载体生存发展战略属性所含的客观真实性,决策可靠性,发展优化性作出科学判定;因而它的含义要有科学性而要避免片面性。

实施的操作性:城镇性质要透过城镇规划框定城镇“硬”“软”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去实现。因此,城镇性质应有利于依法管理,规范运作,有效实施。

2、城镇用地规模

2.1浪水乡镇区建设用地现状情况

浪水乡用地受限较为严重,发展用地紧缺,本次规划在现状建设的基础上,把点连成面,将浪水村、浪北村部分用地纳入镇区,总面积47.71hm2。截止2012年末浪水乡镇区镇区建设用地14.30hm2,总人口2162人,人均镇区建设用地66.14㎡。

2.2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1)镇区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此次规划在遵照国家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定的前提下,结合规划区现状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用地结构和用地发展趋势,镇区人均镇区建设用地控制在75㎡,根据区域内产业发展战略,确定规划期内镇区建设用地规模如下:

2012年镇区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4.30hm2,人均镇区建设用地66.14㎡。

2015年镇区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21.09hm2,人均镇区建设用地80㎡。

2030年镇区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47.71hm2,人均镇区建设用地75㎡。

3、镇区规模及发展方向

3.1用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浪水镇区用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综合考虑现状因素,对规划区及其周边用地作出用地适宜性评价,以此作为城镇用地选择的依据,其他用地按照评价标准分为一类用地、二类用地、三类用地。

一类用地:已经建成的镇区和坡度小于10%的,地质情况比较好的未建设用地。

二类用地:包括地质条件较好、无洪水淹没、不占基本农田、土地利用规划为镇区建设用地的区域,地形坡度小于15%的,需要经过场地平整后才能建设的区域及一般农田用地。

三类用地:包括生态绿地、水土流失中度敏感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及水源保护区地区,地形坡度介于15%-25%之间。

3.2用地发展方向

依据:

(1)有利于镇区集中紧凑发展,能够迅速提升规模,形成新的镇区面貌,增强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起到浪水乡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同时有利于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区环境,降低第三产业成本,带动消费需求的增长。

(2)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农转非居民的再就业。

(3)有利于镇区成片地进行新区开发及新镇区中心的形成,疏解旧区压力。

规划:

结合现状,城镇地形、用地条件等因素,规划确定城镇发展方向为:“补点成面,面扩为片”的主导原则。

(1)补点成面

浪水乡建设现状可以概括为三个建设点,分别为东部长河建设点、中部的半岛建设点以及西部的桥头建设点,除了东部长河建设点相对集中,沿着街道两侧密集建设,其他建设点建设较为分散,土地利用效率较低。规划在各个建设点内部规整化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镇区街道立面。

(2)面扩为片

镇区建设用地紧缺,建设受限极为严重,现有建成区周边均是建设难度较大的用地。规划对建成区周边用地进行填挖方处理,扩大各个建设点面积,形成独立的片区。

4、镇区空间结构规划

按照整体规划构思、城乡一体化的方针,浪水乡发展以商业、居住用地为核心,沿绣江两岸带状发展,将浪水乡建设成为有重点,有核心的发展结构体系的街道。

规划结合现状镇区用地结构特征,充分考虑河流与城镇建设的结合,在原有建成区的基础上集约、紧凑发展,建设滨江绿化带,形成山水相间、城景交融的园林式城镇。规划期末形成“两

核、两轴、三片区”的规划结构。

(1)“三片区”:镇区中部的半岛片区、镇区东部的长河片区以及镇区西部的桥头片区。

(2)“两核”:半岛片区南部的主核心区和长河片区中部的长河商业核心区。

(3)“两轴”:空间发展主、次轴。

图8-1 空间结构意向图8-2镇区空间结构图图8-3 镇区用地规划图镇区中部的半岛片区:基础平台的构筑,城镇形象的聚焦,镇区特色风貌集中体现区;结合乡政府打造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镇区东部的长河片区:商业中心区,新农村迁村并点集中建设示范区,打造民俗购物街、特色农业观光旅游服务接待中心等;

镇区西部的桥头片区:特色农产品集贸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区,对外交通集散区等。

5、居住用地规划

5.1现状概况

浪水乡现状居住用地5.14hm2,占镇区建设用地的35.95%,人均用地23.78㎡。目前居住用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镇区低层商业住宅过多,导致城镇功能区混杂,城镇道路功能不清,难以形成环境良好、安全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

(2)与居住用地相配套的各项设施建设,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地建设严重滞后,极大地制约了居住用地健康发展。

(3)镇区住房大多还只是平房及棚户区,居住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城镇基础设施不配套,亟待建设改造。

5.2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规划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和居住容积率,使人口分布符合镇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并为人们提供安宁、方便、卫生、优美的居住环境。

(2)规划原则

①根据镇发展方向、合理布置居住区、集中成片发展,避免过于分散。

②在符合镇总体空间布局的前提下,根据人口发展规模和分布原则,合理安排居住用地。

③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合理配置居住区内道路、公建、绿地,方便居民生活,改善居住条件。

④坚持各项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保证居住用地开发的综合效益,特别注意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⑤集中紧凑组织各类生活居住用地,严格控制居住用地合理的容积率、建筑密度。

⑥保证相对完整的居住区域,尽量避免城镇主要交通穿越,确保居民安全的生活环境。

⑦为提高效率减少居民出行时间,尽可能实现居住与就业平衡。

5.3规划布局

根据浪水乡用地功能区分的特点,按照镇规划布局,组织相应规模、等级、性质的居住区或居住组团。规划镇区共划分三个居住片区。

(1)半岛居住片区:有四个居住小片区,分别为东片区、西片区、大坝洲南片区、大坝洲北片区,是镇区沿绣江景观风貌控制的重点区,均为一类居住用地。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9.45hm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4.73m2,可容纳居住人口0.27万人。

(2)长河居住片区:有四个居住小片区,分别为长河东片区、长河南片区、长河西片区、长河北片区。以一类居住用地为主。长河西片区是近期浪水乡主要房地产开发的重点,是对绣江岸线滩涂地进行填土抬高,成为镇区居住建设用地。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1.49hm2,其中一类居住用地面积9.12hm2,二类居住用地面积2.37hm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4.73m2,可容纳居住人口0.34万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