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

九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

九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
九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浙教版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

一■.电离及其表示方式:

电离:某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电离的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NaCI === Na+ + Cl 2- === 2H+ +SOHSO 442-

NaOH === Na+ + OH

注意: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

二.酸的涵义:

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________

强酸:盐酸(HCI)、硫酸(HSO)、42 硝酸(HNO)3弱酸:醋酸(CHCOOH )碳酸(HCO)332 (1)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酸:

胃酸(盐酸)食醋(醋酸)、

汽水(碳酸、柠檬酸)水果(有机酸)

1. 酸的鉴别

常见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无色;遇碱变红

三.酸的通性: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能与某些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③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⑤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四.盐酸

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1、无色,

2、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溶液,混合物),

3、浓盐酸易挥发,瓶口冒白雾。

(白雾: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蒸气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盐酸的化学性质:

1、盐酸和指示剂反应: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与某些金属(H前金属)反应

Fe + 2HCI = FeCI+ H f 22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FeO + 6 HCI = 2FeCI+ 3 HO 2323

4、与碱反应

NaOH + HCI = NaCI + HO 25、与某些盐反应

CaCO+ 2HCI = CaCI+ HO + CO f 23 2 2 硫酸.五.

浓硫酸的性质

1、纯净的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挥发。浓硫酸易溶于水,溶解过程中放岀大量

八'、5

常用的浓硫酸质量分数是98%。

2、浓硫酸具有三大性质:

a、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b、脱水性(腐蚀性)

c、强氧化性

1、稀硫酸和金属反应

Fe + HSO === Fe S0+ H f 2424

2、稀硫酸和金属氧化铁反应

FeO + 3 HSO=== Fe(SO) +3 HO 232223 4 43、稀硫酸和碱反应

Cu (OH) + HSO=== CuSO +2 HO 2244 24、稀硫酸和盐反应

BaCI+ HSO == BaSO J + 2HCl 4 22 4第三节探索碱的性质

一.碱的涵义: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一类化合物强碱:KOH、NaOH、Ba (OH)、Ca (OH) 22弱碱:氨水、氢氧化铝等

-碱溶液中阴离子全部是OH注意:(1)

(2)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碱:

火碱NaOH 、熟石灰Ca(OH) 氨水NH . HO 22 3二.碱的共性

1、碱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碱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

3、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氢氧化钠的性质俗名:烧碱、火碱和苛性钠

1、白色固体、能吸收水分而潮解。(可作干燥剂)

2、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岀大量的热。

a、碱的水溶液有碱性,有涩味,有滑腻感。

b、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O

2碱 + 酸 =盐+ 水

+-+结合成中性的水。H + OH = HO H中和反应的实质:酸电离的与碱电离的OH

22、氢氧化钠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SiO + 2NaOH = NaSiO + HO 2232CO + 2NaOH = NaCO + HO 2232S O+ 2NaOH = NaSO + HO

23223、氢氧化钠与某些盐反应

CuSO + 2NaOH = Cu(OH) J + NaSO 4422FeCl + 3NaOH = Fe(OH)+ 3NaCl

J 33.

物理性质:氢氧化钙Ca(OH)2

、白色粉末状固体1、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俗称石灰水2、具有腐蚀性3、

氢氧化钙和酸反应1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O 2H + 2HCl = CaCl + Ca(OH ) 222O = CaSO +

2HCa(OH ) + HSO 24242 2、氢氧化钙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H2O

=CaCO J CO+ Ca(OH) 32 2这一反应常被用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3、氢氧化钙和盐反应CaCO J +2NaOH Ca(OH )+ NaCO 32 32+3CaCl3Ca(OH )+ 2FeCl =2Fe(OH) J 2

233叫做复分解一1?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D=AD+CB

反应。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一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 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

2. ------- 一 ------------ 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3?中和反应——酸跟碱作

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

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

+水。碱二盐

(2)酸

+

水。=盐+

(3)酸 +某些金属氧化物

氢气。=盐+ ( 4)酸+活泼金属

新酸。=新盐+( 5)酸+盐

f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 HZn + 2HCI = Zn CI1 、 锌跟稀盐酸反应:

2 2

2、 锌跟稀硫酸反应: Zn + HSO = ZnSO + H f 2244 f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 H

3、 铁跟稀盐酸反应:

Fe + 2HCI = FeCI 2 24、铁跟稀硫酸反应:

Fe + HSO =FeSO + H f 溶

液变成浅绿色。

2424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O +6HCI = 2FeCI + 3HO

红色铁锈逐渐

消失,2233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 FeO + 3HSO = Fe(SO) + 3HO

溶液变成黄色 234224327、氧

化铜跟稀盐酸反应:

CuO + 2HCI =CuCI+H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22

8、 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

CuO +HSO = CuSO + HO

溶液变成蓝色。

24 42(二)碱的性质:

(1) 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

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3) 碱+酸=盐+水

(4)

碱+某些盐 =另一种盐 +另一种碱

1、 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 2NaOH + CO = NaCO + HO 2232

2、 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

2NaOH + SO = NaSO +HO 2322 3、 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

2NaOH + SO = NaSO +HO

2342

J + HO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CO 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 Ca(OH) = CaCO 、4 22325> 氢 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

2NaOH + HSO = NaSO + 2HO 22424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 NaOH + HCI =NaCI + HO

2.

7、 生石灰跟水反应:

CaO + HO =Ca(OH) 22盐的性质:(1)盐+某些金属二另一种盐

+另

一种金属。

(2) 盐 + 某些酸= =另一 种盐 + 另一 种

酸。

(3) 盐

+ 某些碱=

=另一

种盐

+ 另一 种碱

(4) 盐 + 某些盐= =另一 种盐 + 另一 种盐 f 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O +CO 碳酸钠跟盐酸反应: NaCO + 2HCI = 2NaCI +H 、2 2322 f 有气

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

O + CO 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

NaHCO + HCI = NaCI +H3 、232 f 有气泡产

生固体逐渐减少 O +CO 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

CaCO+ 2HCI = CaCI+H4、 22 3 25、 硝酸银跟稀

盐酸反应:AgNO+ HCI = AgCI J +HNO 有白色沉淀产生

3 3

J + 2HCI 有白色沉淀产生 =BaSOSOBaCI + H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4224;有白色沉淀产

生OH + CaCOCO = 2N7、 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 Ca(OH) + Na 332a28、 硝酸银溶液跟氢

氧化钠溶液反应:

AgNO+ NaCI = AgCI ; + NaNO 有白色沉淀产生 33

;有白色沉淀产生 =2NaCI + BaSOBaCI + NaSO9、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 4242三、溶

解性表: (1)

大多数酸可溶(HCI 、HNO 、HCO 有挥发性、浓 HSO 有吸水性。)43232 ( 2) 碱的溶解 性:钾、钠、钡、铵溶、

钙微溶,其余碱

全不溶。

1

、 色

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

CuSO + Fe = FeSO +Cu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 44

浅绿

(3)

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四盐溶 氯化物除AgCI 不溶外,其余全溶。

硫酸盐除BaSO 不溶,AgSO 、CaSO 微溶外,其余全溶。4424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MgCO 微外,其余全不溶。

3四、反应条件:

1、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一一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岀,或有气体放岀,或有水生成

2、 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一一

(1)

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2) 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 2价的铁的化合物。

3、 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一一

(1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 )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

K 、Ca 、Na 、Ba 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4、 盐跟盐反应的条件一一反应物都要

5、 盐跟碱反应的条件 反应物都要

五、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

生石灰 CaO

熟石灰

Ca(OH) 2

石灰石、大理石一

—CaCO

食盐

NaCl 3

火碱、烧碱、 苛性钠一一

NaOH

纯碱、苏打一一NaCO

32

小苏打 NaHCO

铁锈、

赤铁矿一一 FeO 332

赤铁矿一一

FeO

金刚石、石墨一- C 4 3 干冰一一CO

冰—— HO 22

天然气(甲烷)-

CH

酒精 (乙醇)一―

CHOH

524

醋酸(乙酸)

——CHCOOH

3.

FeO 黑色的固体一一243等KCI 、NaCI(白磷)、CuSO(无水硫酸铜) P 4523S

黄色的固体一一 暗紫色的固体一一KMnO 4 ) (OH

蓝色絮状沉淀

――Cu

蓝色的固体一一CuSO ? 5HO

224、BaSO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一一

红褐色絮状沉淀一一Fe (OH ) AgCl

43

等不溶性碳酸盐 CaCOBaCO 、 溶于酸并放岀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一一 33的

沉淀 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OH ) OH )、Al (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一一 Mg (322+溶液

NO )等含Cu 蓝色的溶液一一 CuSO 、CuCl 、Cu ( 24232+

溶液、FeCl 等含Fe 浅绿色的溶液一 —FeSO 243+

溶液NO )等含

Fe 、Fe ( SO )、Fe ( 黄色的溶液一一FeCl 332433七、物质的检验和 鉴别:八种离子的检验:

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六、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磷)

、P 红色的固体—— Cu 、FeO 32 MnO

FeO 、C 、CuO 、

白色的固体一一KCIOPO 、

◎补充下列反应方程式:蓝色沉淀消失、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

应:Cu(OH)2222、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H) + HSO = CSO + 2H0 变成蓝色溶

液2U44223、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 = NaSO+ Cu(OH)J有蓝色沉淀产生

2244

J +3NaCI有红褐色沉淀产生=Fe(OH)、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3NaOH + FeCI4 33◎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一一用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一一用pH来表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中性 -------------------------------------------------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

紫色石蕊无色酚酞

pH<7为酸性显红色显无色

pH=7为中性显紫色显红色

pH>7为碱性显蓝色显红色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SO、SO、NO )、HCl、2322.

中性气体(如:H、O、N、CO)222※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 )3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 )3中性气体(如:H、O、N、CO)

222※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SO、SO、NO、HCl、)2322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

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第二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和利用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物质分类的标准很多,所以分类的方法也很多,如可先观察物质不同的颜色、状态、颗粒的大小(形状)、气味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再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特性进行分类。

二.常见物质的分类

2?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3?单质和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混

合在一起属于混合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结晶水合物因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属于纯净物)。

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5. 有机化合物:通常指含碳的化合物(CO、CO、HCO和碳酸盐除外)。322

三.金属和非金属的

比较

名称金属非金属

颜色金属光泽有多种颜色,无金属光泽延展性良好不具有

硬度比较硬硬度不一致

导电性良好一般不导电(除石墨)

导热性高低

熔点高低

第二节物质的转化的规律

一、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的相互关系

1、写出金属到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Ca+O==2CaO

22、写岀碱性氧化物到碱的化学方程式

CaO+HO==Ca(OH)2

23、写岀碱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Ca(OH)+2HCI==CaCI+2HO

2224、写出非金属到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COC + O 2

2 5、写岀酸性氧化物到酸的化学方程式。COO==HCO+H 3

222、写岀酸到盐的化学方程式。 6 .

HCO+Ca(OH)==CaCO+2HO

22323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盐金属碱金属氧化物1. 盐酸非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物质转化10条主要规律:

金属氧化物氧气①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氧气②非金属单质+氢气+盐+酸③金属单质

另一种金属+盐另一种盐④金属单质+盐+酸水⑤金属氧化物+盐+碱水⑥非金属氧化物+盐+碱水⑦酸+新酸+新盐⑧酸+盐新碱+新盐⑨碱+盐新盐+新盐⑩盐+盐(11)非金属氧化物+ HO =酸(除二氧化硅,一氧化碳除外)212)某些金属氧化物+水T碱(可溶)

三?金属的冶炼

(1 )还原法:

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使其还原成金属单质。如木炭和氧高温

2Cu+ CO f 化铜的反应C+2CuO. 2加热Cu + HO

氢气还原氧化铜:H + CuO

22

CO+ CuO

加热Cu + C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高温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O2Fe + 3CO , 32

2)置换法:(2

在金属盐溶液中加入比盐中金属活泼的金属,可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如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FeSO + Cu 44

置换法比还原法优越,置换法操作简便、安全、节约原料。

四?有关纯度的计算(书本p50页例题必须掌握)

1?纯度=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100%

2.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某组成元素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100%

第三节常见的材料

一.合金

合金一般通过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成均匀液体后凝固而成。人们所使用的

金属材料中,绝大部分都是合金,如青铜、铝合金等。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都低;合金的强度或硬度大都比纯金属高。

合金主要成份主要用途

球墨铸铁铁、碳、硅、锰在某些场合可替代钢

锰钢铁、碳、锰钢轨、挖掘机铲斗、坦克装甲、自行车架不锈钢铁、铬、镍医疗器械、炊具、容器、反应釜

机械零件、仪表、日用品铜、锌黄铜

青铜铜、锡机械零件如轴承、齿轮等钱币、替代银做饰品白铜铜、镍焊接金属锡、铝焊锡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铝、铜、镁、硅硬铝金饰品、钱币、电子元件金、银、铜18k 黄金金饰品18k 白金金、铜、镍、锌

二.金属的锈蚀和防护金属锈蚀的原因有周围介质的作用(如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和金属的内部结构两方面。针对金属锈蚀的原因,金属的防护方法有保护膜法(油漆、搪瓷、金属镀层等)和改变金属内部法(如不锈钢),前者由于成本低,简单、方便,应用较广。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有机合成材料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水泥、玻璃和陶瓷。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有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废弃的有机合成材料性质稳定,不容易被降解,会破坏土壤结构,引起白色污染。

第四节材料的发展

1. 材料的反展史原始人用石头制作石斧、石刀;古代人随着火的使用开始使用瓷器;春秋晚期,我国开始炼铁;西汉时掌握湿法炼铜技术;新型材料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新型材料的出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2.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材料,如纳米材料等。以纳米为单位的超级微小颗粒,称为纳米材料。纳米材料与普通材料在相比在机械强度、磁、光、声、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3. 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主要有以下措施:

① 燃料:煤、石油制品脱硫处理,减少SO 的污染。 2 ② 原料: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③ “三废”: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④ 生产工艺:采用“绿色工艺”进行生产。“绿色工艺”是无污染或低排放的材料制造过程。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一、能量的相互转化1.各种形式的能量有:电能、热能、化学能、生物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光能、太阳

能、水能、风能,原子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2.能量的相互转化实质上是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包括“消耗能量”、“利用能量”和“获得

能量”。能量的转化普遍存在,如动能转化为势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生物能转化为势能,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等。

二、能量转化的量度(1 )1.做功是表示能量转化的多少。

2.做功的两个必要出素:一: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

3.功的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4?功的公式:W=F ? S (功=力X距离),

方向上通过的距离。F:物体在S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