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学设计】用心灵接触自然

【教学设计】用心灵接触自然

【教学设计】用心灵接触自然
【教学设计】用心灵接触自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尝试用油画棒表达,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油画棒风景画,并从中提炼情感,风景

画是人们对大自然情感的寄托与表现,并尽可能的学会运用所学习

的方法去创作风景画,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的表现自

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学会从构图,色彩,肌理,表现几个方面去欣赏油画棒作品,用创作性的美

术语言体现自己的创作天分。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课程: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秋天

师:从窗口向外看,四季的更替,朝暮的变化,悄悄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惊喜。走进校园,你会发现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美丽的景色,同时也带给我们美好的感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用心灵接触自然》板书

(2)新授课

师: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相信肯定也有很多让同学们难以忘怀的风景,或许是旅游景点,或许是户外的小花园,同学们,哪一处景色让你难忘?为什么?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表述,大胆发言)

师:和你们一样,也有让老师难以忘怀的风景和建筑,一起来看一下吧。(播放故宫视频)

老师对故宫进行简单介绍,今天老师也画了故宫系列的风景,今天拿来了这幅故宫.初雪,(展示教师作品)红墙,黄瓦,配上白雪皑皑,是中国特有的美。

当然还有很多人喜欢徽派风格的粉墙,黛瓦,马头墙,或者是巧夺天工,别具一格的苏州园林风景等等。

师:同学们,我们欣赏到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用一种绘画工具表现的,是什么?

生:油画棒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学习如何用油画棒创作风景画。(板书)

它有什么优点?

1.快捷方便

2.色彩感觉

3.艺术疗愈

怎样刻画?

1.知识空间

2.灵感空间

(3)创作

拿起手中的画笔,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和自然对话,你们桌子上有风景照片和绘画工具,可以用油画棒临摹风景,也可以创作。

要求

作业内容:

1.以风景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

2.用油画棒表现,树要有层次感,注意意境的表达。

3. 提倡创新,大胆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4.10分钟时间创作,小组选代表说一下画面内容和想法。

(4)作品展评

对学生的作业,评价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的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情况,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

用心灵接触自然说课稿(汇编)

用心灵接触自然说课稿 北港实验学校李颖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第2课《用心灵接触自然》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描绘的主题是以树木为主的自然风景, 涉及油画、水粉、水墨等多种绘画工具和表现方法,画种和工具的罗列,是为了 展现不同的绘画种类和自然风光的变化之美,学习绘画风景,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并且能很好的创造性的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中学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 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 理解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技能:欣赏不同表现方法对自然风景的塑造,学习风景画的构图方法。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校园内不同树种,能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以树为主的 风景画。 情感、态度、价值:感受大自然风光的变化及表现之美。 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的表现自然界的美, 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并学习风景画的构图方法。 教学难点是: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去表现自以树为主的风景画。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分析下面谈谈教法学法 二. 教法学法: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 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欣赏过程,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 循“作品欣赏为主导,学生临摹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引导学 生主动探究,体验分析思考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动手激 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 力。 下面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

苏少版美术八上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word教案

用心灵接触自然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 应和着季节的变化让学生接触自然、走进自然、投入自然,以春天的季节为契机,让学生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并比较四季的变换和每个季节带来的乐趣。春天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总是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夏天绿意澎湃、清水碧波、骄阳狂放,让人充分感受生命的热情。秋天天高气爽、细雨清凉、硕果累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和成功的辉煌。冬天,白雪皑皑,如梦如幻,人们尽情地享受着生活的安详…… 通过树木的变化组织引导学生用多角度进行观察,走进山林、原野,寻找和发现、感悟自然界的美,并利用画笔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美术表达工具,涂抹自己心目中对季节的感受、表现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地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术审美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丰富他们五彩的精神世界。 本课接触到一些画家和世界绘画大师表达自然界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他们的绘画方法和手段,体会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内心情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表现的手法以绘画为主,兼可运用其他的辅助材料。绘画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和工具也应由学生自行选择,炭笔、水彩、水粉、油画、水墨等等,鼓励学生尝试相互配合使用,尽情表现自己的观感。 一、教学路径 欣赏——欣赏大师笔下表达自然界的作品,观察和体会他们的绘画方法和手段,体会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内心情感。

探究——探究风景构图的基本方式。学会运用取景框对风景进行取舍。 学习——学习树的基本写生方式,并能在写生中加以运用。 实践——欣赏经典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借助图片、视频或直接走进大自然,用线条和色彩,记录自己喜欢的风景,抒发自己美好的情怀。 交流——通过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二、课时建议 本课建议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欣赏了解风景画,学习风景画的构图方法和树的画法。 第二课时走进大自然,尝试写生,借景抒情。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发现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感受季节美。通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对风景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产生一定的认识。 技能目标:通过欣赏、讨论、观察、感受、叙说,借鉴大师和画家的手法和表现语言,尝试用笔墨等工具表达,让学生互相学月,互相研究,掌握一定的风景绘画技能和技巧。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盛受风景画(西方一般称为风景画,中国传统的风景画一般为山水画,与西方表现手段、意境和观察方法、构思不同)表现的艺术美,并尽可能多地了解名画家的风景画作,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意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感受,运用自己的表现手段创造性地表现自然界的美,抒发对自然界的热爱,体验美术探究活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引导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然界,体悟画家作品中对光、色、树

《光的传播》说课稿

《光的传播》说课稿 大家好! 我叫韦惠彬,来温江区永盛镇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传播》,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下面我就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选用的教具和学具、教学过程六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中第一节《光的传播》, 主要内容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速以及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这四个知识点。如果把初中学生将要接触的光学知识看成一座大厦的话,光的直线传播就是这些知识的基础, 后面学生学习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这些现象学生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对许多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在此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将对以后光学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是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涉及的知识点,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 根据本课涉及的知识点,我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 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小孔成像等现象;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2)、过程与方法 由于学生接触物理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对课程要求的探究能力十分欠缺,所以我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 通过设计实验方法、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不过在观察过程中也会出现疏忽遗漏的情况,所以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与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现状,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二、学情分析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与作写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教法:谈话法(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启发学生相象、感悟课文) 学法:朗读法(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引导学生想象感知课文)、练习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背诵(积累语言、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等。 教学手段:课件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谈话: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

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 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1、教师:同学们都到医院里看过病,当你找不到看病门诊室、检查室、化验室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医院的问询处给患者带来了 方便,这体现了医院对病患者的关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认真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去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 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画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 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研讨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 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说课稿海底世界第一课时

《海伦.凯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海伦?凯勒》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语文教材里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选取了海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来写: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夜以继日地学习说话,从而成功地考上大学。作者通过对这两件事的详细描写,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课文开头先介绍了海伦小时候因遭受疾病而夺去了她健康的人生,从此她便与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所隔绝,但小海伦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是顽强地站了起来与残疾做着常人无法想像的斗争,终于以她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但残而不废!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海伦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她的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面对挫折与不幸,我们始终应该做一个强者,做一个永远“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篇幅比较长,内涵比较深。因为这一学段的孩子不读文上有了一定的速度,也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为了强化他们自主识字的能力,我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文中部分重点词句; 4、初步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与命运作抗争的顽强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为了把这一根抓住,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识字、写字仍然是这一课的重点。另外,读文与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不可忽视的一项要求,所以第二、三个教学目标更应是本课教学重点所在。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仅只是十来岁的孩子,而且海伦的生活可以说与他们存在着两个世界的距离。他们从未体验过盲、聋、哑的生活的滋味,是很难走近海伦的生活世界的。所以初步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与命运作抗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这一课时的教学难点所在。 四、说学情 (一)学生对人物故事一类的文章一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往往也只喜欢知道故事大致情节,而忽略句子词语的深刻解读,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和经典的词语。

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组单元分析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本组课文,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课题名称:了解本册语文书,指导预习

最新用心灵去倾听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精品)

用心灵去倾听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就近观察车站、医院、商场、银行的问讯处,了解问讯处的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实地感受问讯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问讯处工作人员交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的?) [评:引导学生解题质疑,直奔主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将课文自由地、快速地读几遍。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评:把握全文大意,了解“我”与苏珊是怎样进行交往的,有助于理解“我”对苏珊的依赖之情是怎样产生,有助于下文提炼苏珊有耐心有爱心地帮助孩子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交流感受最深的地方 1.课文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动,把感动自己的语句画下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重点关注描写人物言行、心理的语句) ①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是找到了希望,非常希望得到帮助,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了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痛苦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②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苏珊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③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外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善良、乐观。) ④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3.品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心中的苏珊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三篇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听别人介绍学校情况,并能说出别人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哪些地方介绍得好。 2、能从几个方面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学校。 二、教学过程: 1、考考你。 学校的校名: 校址:南苑商贸城或南大街,人民广场北侧) 班级数: 特别指出:(校园环境、特色) 2、揭题,自读课文,明确说的要求。 ○自由读课文,思考:要求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学校? ○讨论,明确说的要求。 ○学生按要求尝试介绍一下,说说介绍中遇到的困难。 3、听录音,讨论学习。 ○带着课文中的两个讨论题仔细听录音。 ○第一遍听,用先介绍再介绍最后介绍说说这位同学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自己的学校的。

○第二遍听,说说这个同学哪些地方介绍得好,对自己有什么启发? ○小结: 这位同学先介绍学校的概况,再介绍学校校舍,最后介绍校园的花草树木,条理清楚,突出了校园景物优美的特点。在介绍花草树 木时,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名称,而是用方位词说清各种树木的位置,抓住树木不同的特点具体介绍。尤其是自然地介绍了同学装扮校园 的行为,表达了大家对学校的喜爱之情。 4、指导介绍自己的学校。 ○讨论:我们的学校有哪些优点?举例说说。 ○按照三个要求,各自准备介绍。 ○指名介绍。(评价标准:条理是否清楚;内容是否抓住特点介绍具体;声音是否清楚响亮。) ○根据评价标准评议。 6、抽代表介绍,集体评议。 7、总结。 8、习作片断练习。《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哨”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内容;初步理解“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区别。 3、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学 习王二小那种智勇双全、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热爱 祖国、珍惜现实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第2课用心灵接触自第一课时

课题 第2课用心灵接触自 备课人 课型 造型·表现 [来源:学。科。网]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来源: 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学+科+网]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风景中的变化法则和表现方式。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Z*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932409538.html,] 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受自然风景的美,体会风景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感染力重点 了解自然风景的绘画法则,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构成和不同绘画工具的表现技法特点。 难点 体验和感受自然风景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教学方法 欣赏,示范、临摹 教学准备 自然风光的图片,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包含各类不同工具表现的自然风景作品),各类与作品有关的绘画工具,白纸、画布等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1. 体验自然,交流感受。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观察、寻找校园里印象深刻的景色师 生共同交流、体会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2. 欣赏美景,取景构图。 (1)媒体呈现全景式的风景照片,学生欣赏体会。 (2)教师要求学生寻找风景中的兴趣点。思考用什么方式提炼景物呢?小 组研究、讨论。 (3)教师解读构图知识及方法,帮助学生了解风景作品中的一些取景要素。 A. 可以做一个取景框,在风景或图片上移动,寻找自己的视觉兴趣点。 B. 可以用手指做成方框,一边透过取景框观察,一边决定想要的范围。 3. 共同探讨,表现树木。 (1)思考:在我们今天接触的自然风光中,最重要的构成元素有哪些?小 组讨论交流,列举元素,如植物、房屋、树木等。 (2)本课我们以树木为主要元素,完成一幅风景画。 (3)媒体呈现在校园里拍摄的不同种类的树木照片,学生欣赏。教师要求学 生在短时间里用自己的方式描绘校园里的树,并交流体会与感受。 (4)展示大师以树为主的风景画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让其了解大师 的艺术表现方法,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如凡·高用一棵盛开的桃花树表 现出春天欣欣向荣的生命力,庚斯博罗的作品中蕴含着浓浓秋意。 (5)仔细研究达·芬奇的树木,深入了解树木的主要结构表现。 4. 独 幅创作,合作展示。 根据研究的树木结构,以及了解大师对树木的艺术表现,要求学生尝试用一 种表现方式独立完成一幅以树为主的风景画,并全班合作展示,形成大型自 然风景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 5. 走进自然,拓展延伸。 从校园走进更宽广的大自然,学会运用艺术的眼光观察、发现大自然中处处 都可表现的美景。

说课稿通用模板(最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_______册第_______单元_______课《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___的文章,本单元是_______单元,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_______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

《匆匆》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7

《匆匆》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匆匆科目教学对象授课人课时安排语文六年级刘丹婷两课时一、教材解读《匆匆》这篇讲读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下)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写于1922年3月28日。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五四”新文学的创业者之一。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认为是白话美文的典范。《匆匆》这篇课文,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说明时间的来去匆匆,教育人们珍惜时间,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失。*教材p4~6页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教学点:1、学生自主学习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积累叠词。2、仿照课文的排比句式的写法自己续写几句。能力教学点:1、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2、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课

题“匆匆”,从题入手,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带着这个问题,通过读,找出有关的片段和句子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熟练,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悟课文的语言美,领悟并学习作者细致描写、多种修辞精湛的写作手法,积累语言。仿照课文的排比句式的写法自己续写几句。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德育渗透点: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重、难点以及解决办法1、抓住重点句段,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了解珍惜时间的意义。2、体会作者笔下时间的匆匆流逝,产生珍惜时间的生命感受。3、从课文内容想开去。感悟课文语言美,领悟并学习作者精湛的写作手法。4、感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通过重点语句得赏读和分析,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丰富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着的彷徨复杂的心情,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加以解决。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北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几年的教学,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和写作表达的愿望很强烈;学生对散文这种体裁很感兴趣,特别喜欢读本课;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五、教学理念的设计1.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策略: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

部编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长相思》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长相思》说课稿 一、说教材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 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 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 思乡诗词,表达了羁旅怀乡的主题。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 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入夜,又 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 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词的上下两阕 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山一程,水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既反映出词 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 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是第三次接触词这种文体了,可以说对词这种文 体并不陌生。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2、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想象意境,领会诗情,品读诗句,背诵积累语言。 难点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词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 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 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时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 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 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绵绵的思乡情。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 品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 3、想象法: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 (一)、学生对诗,创设诗韵课堂

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

第十二课《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拓展与延伸】课后思考并讨论“一个人进步的力量来自哪里?”这个问题。 【重、难点突破】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flash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懂得了耐心地听也是对人的一种爱护与帮助。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关于耐心听别人说话的课文,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倾听”的意义。 板书:用心灵去倾听 解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题目的意思:集中全部精神用心地听。 下面我们就紧紧围绕课文题目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思考:谁在用心灵倾听?倾听什么?围绕“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提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己解答,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课文分层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抓住“我”与苏珊交往过程这条主线来理解。 教学参考: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三、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教学提示:这是在要求学生交流他们预习时的所得与所疑,帮助他们顺利地理解课文。找到的句子可以是自己有所收获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不太理解的句子。主要让学生自己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学生理解困难或有误的时候予以指导。要对学生的理解多给以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参考:

初中美术_用心灵接触自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姓名:单位: 课时课题: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星期 2 ,第 2节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体会从不同角度感受自然之美,了解自然风景的表现方式,初步了解构图法则。 2.能力目标 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初步学会取景构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自然风景的美,体会风景画的技术特征和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风景中的表现方式,初步了解构图法则。 教学难点:学习自然风景画的构图、初步学会取景构图 三、教学准备 风景画、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多媒体播放自制《醉美山亭》视频,学生欣赏,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感受一幅美景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美感。除了用相机记录美景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

样的方式去记录?如何记录?引出本课课题——《用心灵接触自然》。 多媒体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你见过自然风景画吗?你认为什么是自然风景画?自然风景画的题材有哪些? (设计意图:学生理解自然风景画的取材广泛,为下一课时的创作学习打好理论基础。) (三)合作探究 在一幅自然风景画中除了自然景物固有的颜色,画家还会融入自己的情感运用不同的表现工具,从不同的角度去描绘去抒发感情。下面让我们一同欣赏大师的优秀作品,在欣赏的同时教师指点学生从绘画工具的运用,绘画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去欣赏去观察作品。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一:风景画的表现手段有哪些? 探究二: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你能总结出风景画中对风景的表现主要有哪些方式吗?

(1)注重用_______描绘自然 (2)注重用_______描绘自然 构图 什么是构图?学生思考回答完后老师完善答案。 构图是围绕创作意图组织画面元素的过程。 注意事项:构图时要注意确定一个主题描绘对象,注意主次虚实关系。 (设计意图:本节课为八年级美术造型表现第一课。从本节课开始学生要重点理解并初步掌握构图技巧,以便为第二课时的风景画创作及第三四课的绘画创作打好绘画的理论基础。) 构图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均衡式: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 水平式:采用这种构图,常能给人以一种平静、舒坦的感觉,用于表现自然风光,则更能使景色显得辽阔、浩瀚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及说课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及说课 【设计理念】 新课程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学习方式,要反“自主、合作、探究”融进课堂教学。新课程结构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应该是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开放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拓展与延伸】课后思考并讨论“一个人进步的力量来自哪里?”这个问题。 【重、难点突破】理解老教授的话的真正含义以及对于“我”提高琴技的作用,感受老教授爱护年轻人、培养年轻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

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板书:用心灵去倾听 解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倾听: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 题目的意思:集中全部精神用心地听。 下面我们就紧紧围绕课文题目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思考:谁在用心灵倾听?倾听什么?围绕“用心灵去倾听”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教学提示: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己解答,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对课文分层理解的能力,要求学生抓住“我”与苏珊交往过程这条主线来理解。 教学参考: 全文围绕“我”与苏珊的交往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课文先写“我”开始以为苏珊是住在电话机里的无所不知的小精灵,只要拨“105”,就能得到她的帮助。然后写“我”的手指被锤子砸伤,情急之中拨通了电话,得到了苏珊的热情帮助,对她产生了好感。接着写“我”与苏珊聊天,苏珊总是用心灵倾听“我”的声音,耐心地给“我”帮助与安慰,她成了“我”从未谋面的第二个母亲。最后写长大后,“我”利用回故乡的机会与苏珊取得了联系。就在我们约定见面的前夕,苏珊不幸病逝了。“我”深切地怀念她。 三、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与大家交流。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绿》说课稿

《绿》说课稿 一、说教材 艾青的诗歌《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绿是自然的颜色,是希望,是慰安,是快乐!艾青先生的名诗《绿》,更是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美幻,绿的闻风而动,乃至绿的生命。绿色真是具有永恒的魅力!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 3.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三、说教法 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插图进行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拓展说话训练时,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使用已积累的好词佳句。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2018年《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文档资料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 体会我对苏珊的怀念之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揭题质疑: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读题。 说说什么是倾听?读题后你想知道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我想知道怎样才能用心灵去倾听?)今天我们要学习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动人的故事?(引导了解 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认读词语:苏珊、水槽。 交流。 、精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苏珊,一个普通的接线员,我还没见过她的时候,我已经把她当作(学生接读——我的第二个母亲)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亲近、最爱我们、可以依赖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的主要的(描写言行的)句子,写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谈感受。 1、我的手指被锤子敲了肿了,苏珊告诉我用冰块压在手指 止痛,我照着做果然不痛了。可以看出她的什么?(细心)出示句子: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我为什么放声大哭?除了手指的痛,还有什么原因?这是个怎样的接线员?(温柔)齐读。 在我的哭声中,细心的她听出了恐惧、孤单、无助,用悦耳的声音指导我自救,获得了我的信任。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什么问题?你看来这是一些怎 样的问题?从这里感受到了什么?(耐心)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中,我和苏珊的感情与日俱增。 个别读,齐读。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谁能告诉大家:是什么原因让苏珊说这番话的?你怎么知道“我”很伤心?作者告诉苏珊自己 很伤心了吗?一起读“我”说的话。(生读)那苏珊是怎么知道的呢?老师再读“我”的话,你们用心听,看听出了什么?(师读“能告诉……一动不动了呢?”)是的。她是直用心在倾听“我”说的话,当然听出来了。那么,苏珊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金丝雀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乐观)让我们学着苏珊的语气来读这句话。(男女生赛读)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

2020年中考美术带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 第一课《中国花鸟画》 1.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2.《芙蓉锦鸡图》 ①作者:赵佶 ②时代:宋代 ③画种技法:中国画 3.《写生珍禽图》 ①作者:黄筌 ②时代:五代 ③画种技法:中国画 ④绘画特色:精微、逼真 4.《墨葡萄图》 ①作者:徐渭 ②时代:明代 ③画种技法:中国画 ④绘画特色:借物抒情,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把葡 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 5.《花卉册》 ①作者:恽寿平 ②时代:清代 ③画种技法:中国画(没骨法) 6.没骨法:花鸟画家直接用色彩描绘物象的画法。 7.《游鱼》 ①作者:朱耷 ②时代:清代

8.《蟹篓图》 ①作者:齐白石 第二课《熟悉的物品》 1.静物:生活中的物品被当作绘画对象时,被称为静物。 2.素描:素描是绘画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指用单色完成的画作。3.不同的工具表现的苹果。 4.用笔的轻重和疏密是素描写生中重要的表现手段。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 1.淡彩画:在用铅笔或钢笔表现的素描作品上,用水彩或彩色铅笔淡淡地记下物体的色彩。 2.淡彩画的作画步骤:(1)用素描的方法起稿(2)用彩色铅笔继续画(3)再加上淡淡的水彩。 3.《花绘练习》 ①画种:素描 ②作者:达·芬奇 ③国家:意大利

第四课《人类的朋友》 1.临摹《兔子》的基本步骤:(1)用线画出兔子的轮廓(2)开始加一点明暗(3)利用明暗充分的描绘(4)最后用水彩轻轻罩上一层。 第五课《耕牛·战马》 1.《五牛图》 ①作者:韩滉 ②时代:唐代 ③画种:中国画 ④艺术特色:运用厚重的线条勾勒形态,再以沉稳的赭石加墨进行渲染。 2.《五马图》 ①作者:李公麟 ②时代:宋代 ③画种技法:中国画(白描) ④艺术特色:画家在画中着力尝试运用线条来表达画面中的所有构成元素。 极大地丰富了线的表现性,体现出独特的魅力。 第六课《花的变化》 1.花卉图案设计式样:①单独纹样②适合纹样③连续纹样:

12.用心灵去倾听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11册)教案 第12课* 用心灵去倾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2、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与作写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方法:教法:谈话法(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式(启发学生相象、感悟课文)学法:朗读法(整体感知课文)、想象(引导学生想象感知课文)、练 习法(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背诵(积累语言、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教师活动) 1、教师:同学们都到医院里看过病,当你找不到看病门诊室、检查室、化验室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医院的问询处给患者带来了方便,这体现了医院对病患者的关爱。)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认真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去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学生活动)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画下来。 2、指名轮读课文,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讨感悟(师生活动)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的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