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黑熊掣型塑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肖俭伟邱美玲

本文意图用美学和心理学的方法对旅游主体的审美经验进行综合解释,为建立认识论的旅游美学做一些基础工作。旅游是个特殊的笼盖在强烈审美需要中的审美过程,旅游中的审美目的明确、行为自觉,甚至它本身的行为方式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行为艺术。研究旅游审美经验在美学中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美学;旅游审美经验;旅游审美态度;旅游审美过程;旅游审美自由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6)03—0073—06

肖俭伟(1963一),男,湖南湘潭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邱美玲(1963一),女,江西上饶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江西南昌330046)

重视审美经验是西方当代美学研究的一大趋势。西方传统美学的重点是在哲学上研究美的本质问题,注意力的重心摆在审美客体上。随着西方哲学的研究重点从本体论转向认识论,从认识客体转向认识主体,美学研究的重点也转向审美主体,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成为美学研究的中心对象。当代美学注重对审美经验的描述和分析,为人们探讨各种具体审美问题打开了思路。

旅游美学研究与人类旅游行为相关的美和审美问题,在整个美学体系中属于应用美学的层次。在哲学美学的研究过程中,人们设置了许多抽象的概念,然后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去研究美与审美,而哲学美学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美的本质问题,特别是未能解决自然美的本质问题,所以,当我们将具体条件代入其体系,试图建立哲学的旅游美学时,便产生了一系列的难题。本文意图用心理学的方法研究旅游主体的旅游审美,用美学和心理学对旅游审美经验进行综合解释,这或许可以带来旅游美学的新突破。

一、旅游审美经验的定义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定义的第一个问题是:尽管对审美经验的研究是西方当代美学的重点,但因为不同学派对审美经验的特性和来源等问题的理解、分析不同,对审美经验是否是一种独特的经验就有着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主张“审美经验是对美的反应中产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经验,这种经验具有与科学的、道德的、实用的、宗教的等方面的经验完全不同的特性”,『l、因此,应当把它和其他经验区别开来;第二种看法主张因为经验本身是无法分类的,审美经验和日常知觉经验并不是两种不同的经验类型,因此很难把两者截然分开,如英国新批评派的艾?阿?瑞恰慈就认为审美经验“和许多其他经验十分相似”,“根本不是一种新型的不同的种类”;[21第三种看法主张审美经验和日常生活经验之间只有程度的区别而没有类的区别,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说过:“我认为虽然并不是没有审美这种东西……但它那种被净化、被强化和发展了的经验仍然是从属于正常而完满

面丽73

江西社会科学2006.3

的经验的。”m,每种看法在一定的条件和领域内各有道理。笔者认为,在旅游行为领域中的审美经验是一种特殊的经验,下文将在论述旅游意欲笼盖下的旅游审美经验时辨析它与日常经验的不同。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定义的第二个问题是:旅游审美经验是指对整个旅游行为的审美经验,还是指对散布在旅游过程中的审美行为的经验?笔者认为前者是正确而全面的,如果旅游审美经验是一个个分布在旅程中的孤立的审美经验的集合,那么,旅游审美经验本身就被解构而不存在了。旅游行为因其特殊的异于日常的存在方式,其本身已经审美化了,而旅游本身又是一种行为艺术,所以,人们在旅游行为的全过程中都会产生审美经验。

综上所述,所谓旅游审美经验就是指人们在对旅游行为中的美①的反应中产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经验。

二、逸:旅游的意欲与旅游审美态度

1.旅游产生于“逸”的心理需求

从个体来说,旅游产生于人对自我的自觉。自从人对自我有了自觉,便感觉到世界的广大、永恒和自我时空的狭促,对自我之外的世界生出无限的好奇,加之社会对人的分化与异化,人人都生活在各自社会关系组成的“生存壳”中,扮演着自己的伦理角色,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永远满意的,思想和感性不停地提醒人们“生存壳”的局促,这提醒日益增强,发展成犹如本能的一种突破的冲动。旅游就是人们对异域人生的好奇、向往和突破现实生活环境的冲动混合成的人们对生存现实的“逸”的欲求,在地理方向上的表现。旅游产生于“逸”的心理欲求,是对日常生活的“生存壳”的暂时逸出,其中包含着向往、逃避和突破。而有没有“逸”的心理欲求也是区分幼稚者或幼稚态的嬉戏、冶游行为与旅游行为的重要标尺。②

2.“逸”是旅游者自我状态的心理感知

旅游者与原有“生存壳”的联系断开了,与不完美的日常生活隔离了,转化为一种不规定性的身份,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眼前,旅游者亦自觉这新世界是游戏态的,③此时,不但身体,精神也获得了从日常生活中的暂时出离,人仿佛是新生的,处在自在、自由、超越、解脱与异域环境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新奇、不适、不安等情绪的张力结构中,总而言之,一种“逸”的自我状态的心理感知之中。在“逸”的自我状态的心理感知作用下,俭吝的人会变得大方,沉默的人会变得爽朗,无味的人会变得浪漫……,旅途中,每个人都会发生多多少少的变化,“逸”成为使那长久潜藏的个人理想中的人生状态得以暂时实践的温床。“逸”的自我状态的心理感知还会极大地激发一些人超越的激情,超越的激情急需有说服力的试炼,向遥远处迸发,向体能的极限挑战,向未知处去探险,寻幽涉奇,超绝流俗,此时,旅途越是艰难就显得越有价值。以上是从旅游者个人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的方面来论述的。从整个人类历史的角度,旅游起源于人类进步的手段所造成的人的片面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力量之间的矛盾,得此本源便可以连接旅游中的追求与逃避、感性与理性、认知与存在,关于此点笔者已有专文论述。f41当然,在“逸”的自我状态的心理感知中保留着日常生活的影子,其程度与旅游者的个人情况和旅游伙伴的情况有关。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形态,笔者把它总结为“逸”。“逸”的自我状态的心理感知是旅游的魅力之源。

3.“逸”与旅游审关态度的形成

旅游者“逸”出日常生活,造成日常生活状态的停顿,使旅游者自觉已经跳出人际网络,成为社会性淡化的、精神自由的个体,“逸”的自我感觉使他们忘怀得失、忘怀功利、忘已忘物,达到心情归于纯洁、自然,行为率性的混沌状态,这种状态使人的精神如婴儿般明锐,不受物累,④加之对旅途世界的心理距离感和优越感,⑤使主体人格自由超然,充满强烈、明澈、自觉、清醒的观看新世界的意欲,这种意欲伴随着对“逸”的自觉性和目的性而产生的情感和因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可以顺利传达和宣泄而产生的情感——对情感的情感——情感自由感。“逸”所包含的情感和情感自由感是旅游者最基元的心理特征,是“逸”的主要内容,仅仅这情感就使人十分愉快,它使旅途充满感性色彩。旅游者在“超脱自我”、“伸展自我”、“放松自我”…的状态下,审美意识从日常的潜藏状态上升到表层,对审美高度敏感,而审美之外的其他心理注意方向则受到极大抑制。旅游者对旅途充满了强烈、自觉的审美需要,而人类旅游文化中积淀的行为习惯,更是有力地强化着这种审美需要。“逸”在生活的日常态度和审美态度之间划下一条清晰的界线。在界线一侧,人们对审美高度敏感,对美充满渴望,专注于审美对象本身,另一侧,则是日常的生活。所以,人们一踏上旅途便自然而然从日用的认知方法脱出,而专注于感性的审美态度来对待旅途中的世界。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旅游审美态度是旅游审美经验动力机制的基础,使人们的态度转向审美,是“逸”的追求和状态自觉在旅游审美经验中的重要作用。“逸”所造成的旅游审美态度特殊的形成和自觉方式,也是旅游审美经验与其他类型的审美经验的重要区别点。

三、观:旅游审美过程

1.从游观到直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在看一个物事的时候,并非仅仅是在“看”它,我们所看见的最主要的部分是这个物事与我们的关系,即该物事的“意义”,只有捕获了某个“意义”时,心理才会感到“认知”了它。③在同一个物事中蕴藏着多方面的“意义”,而哪个“意义”会在我们的感官中上升到表层,与主体当时所持的态度有关,知觉的这种选择和抽象的功能,是因理性的渗入而形成的,并受到认知需要和认知定势的影响。

旅游者在旅途中,心态是从容不迫、自在悠闲的,在情感上是任情恣性、无所用意的,他们的注意力处于分散、无为的状态下,面对物事,主体的视角和态度漂移不定,向着物事展开无限多的认知的可能性,此时的状态,笔者将其称为游观。游观是因内心处于无意识状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虚明的知觉状态。这种知觉状态含有情感,带给旅游者旅游审美经验实现过程中的第一轮审美愉快,这种审美愉快是一种自由感。在某种即时的主、客观因素的扰动下,游观的平衡状态被打破,某个物事中的某种“意义”会浮现出来,即刻形成“极度的新鲜的”“第一印象”。161“第一印象”的形成是直觉性的,即庄子所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并非真的不用眼睛看,只是不进行日常意义上的耳目观察和理性思考,而以审美感知对对象形式和意味进行直觉把握,即“从感官角度直接领会对象的价值和价值模式,而不是从概念的角度去认识它们此时的状态”,(71这种直觉把握是一种形而上的观照,形式存在的价值得到主体直接的领会,用胡塞尔的话来说,就是被“还原”了,英加登则称之为“原始情感”,这种客观对象的感性形式与主体感知能力的双向对应可以称为直观。直观是主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与客体产生的情感共鸣,直观并非仅仅起自单纯的感知,虽看似不假思索,不预先考虑,实已含有理解,理性在此处已化入感性,它的作用是将对象的缺陷“补齐”,“补齐”了细节,使其具备“第一印象”所需的最佳条件。直观与人的感官直接关联,又渗透、交融着理性因素,因而在直观中蕴含着朦胧的情感,带给旅游者旅游审美经验实现过程中的第二轮审美愉快,这种审美愉快是一种优美感。从游观到直观是旅游审美过程的第一个环节,直觉性是这个环节的特色。游观是旅游审美态度带来的,是旅游审美经验的特色,直观则不仅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在其他认知活动中也可以存在。

2.静观

静观是旅游审美经验的第二个环节,即对为直观所把握的对象形式和意味,或称直观经验,进行“神思”和“品味”。“神思”和“品味”源于人联想和想象的官能。旅游者为直观经验所感发,心神驰骋,上下天地,感通文艺,思游古今,心旌摇荡,浮想联翩,而不能自已,这种状况就是神思。神思是一种联想,使人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自内向外的展拓感和把握感;直观经验有时会将旅游者某种潜在的心理结构激活,即达成格式塔心理学中所说的“异质同构”,如此,潜在的心理结构得到显化、鼓励、证明和发展,这就是品味。品味是一种想象,使人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自外而内的被拥戴感和崇高感。旅游审美的静观是主体审美能力对审美主、客体双方双向深度的深入发掘,呈现出“主(体)注(解、入)客(体),客(体)亦注(解、入)主(体)”的互注式的演进方式。静观不是一次实现的,而需反复多次才可望实现,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它所能达到的程度受主、客体双方双向深度的限制。当主、客体双方终于在某一个程度上实现了“沟通”、“迹化”时,便完成了静观的过程,它的结果“就是人自失于对象中了”。…静观既不是纯粹的感性,也不是纯粹的理性,而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在大部分审美实践中表现为从理性方向向感性方向的回归,而具体的静观经验就实现在回归过程中的某个点上,这就形成了既高于感性又高于理性的感知,古代学者称为“妙悟”或“会心”。正因为如此,静观经验带有深沉、混沌、含蓄无垠的特点,因其似有似无、似此似彼,难以条理化和形式化而被称为“不可言”或“妙不可言”。静观阶段的心理活动带有积极的创造性特征,或如格式塔心理学所表述,是一个完形的过程。实现静观对于主体来说常常是困难的,客体为主体提供的美的属性的数量和质量,主体的审美素质和能力,以及即时的背景与环境都影响着静观能否实现和实现方式。主体的审美理想、审美经验、审美训练、审美习惯及他人的指点和影响对静观的实现可以起到重大的作用,但它们在静观的实现中所起作用的程度同静观带给主体的审美愉快的程度呈反比。

江西社会科学2006.3

旅游审美的静观对象,不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都主要“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一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因同时具有“自然形态的”“粗糙”和“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特点,所以,旅游审美的静观能够带给旅游者极高的审美愉快,同时,也对旅游者的审美素质和能力有极高的要求,但因为旅游审美静观对象主要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它不像文学艺术那样带着为其创作者赋予的“层次”,所以,不会给旅游者以犹如考试般的,来自理解和对话困难的压力,任何一个旅游者都可能在自己能力的极限处实现静观,对其个人来说,获得最大的审美愉快。静观带给旅游者旅游审美经验实现过程中的第三轮审美愉快,这种审美愉快是一种幸福感。

3.观复

观复是笔者从《老子?十六章》“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中借来的。观复是主体原有人格因审美体验的作用而解构,在加入新的内容、并对旧有内容进行综合改造后重新排序、重新结构产生全新人格的过程,是心理的飞跃性的质变过程。这一过程是旅游审美经验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静观经验潜藏人心之后的审美阶段,它或者紧跟着静观经验的潜藏人心而来;或者在以后的某个时刻,在某个条件的激发下,潜藏的静观经验上升到心理表层,与它物连接而形成。静观的结果是主体被客体所“拥有”,而观复的结果是客体被纳入主体体系,并造成主体人格的解构和重新结构。观复将具体新鲜的审美体验在主体的心理结构中瞬间催化为一般性的、普遍的、一以贯之的观念,即主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君子以自强不息”、“逝者如斯乎”、“觉今是而昨非”、“望峰而息心”、“雨中花果落,灯下草虫鸣”等就是旅游主体观复的结果,这在本质上是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建构,是旅游审美经验的最高阶段,它表现了旅游行为的存在对人的真正价值所在。观复带给旅游者旅游审美经验的最高级的审美愉快,这种审美愉快有时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有时是一种阳光灿烂的“大光明”。

4.几点补论

第一,旅游审美是穿越的而不是超越的,旅游对象对旅游者会引起审美效应的同时也会引起非审美效应,如:经济的、政治的、伦理的、科学的、宗教的、道德的和知识性的效应。在“逸”的旅游审美态度的笼盖下,各种效应互相争夺,又互相生发,主体心理在各种效应之间跳跃,综合构成旅游行为的心理成果,所以,旅游审美经验是一种包含艺术审美的实践审美。

第二,旅游行为是对日常生活的“逸”出,是为实现完美人生所必须的一种补充,是一种包含强烈情感的行为。这种情感是旅游行为的本源,旅游行为中的其他情感都是在这层情感上生发出来的。旅游的作用是用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一段审美的人生经历,来抚慰人的情感。日常生活作为心理背景,会时时隐现在旅游的过程中,对日常生活的自觉,使旅游审美表现为一种紧张和匮乏。

第三,绝大部分旅游对象是自然形态物,它们在分布上的延展性和观赏时的延续性,强化了旅游审美游观阶段的动态性。整个游观是情感积聚的过程,而情感是旅游审美经验的动力。游观是在情感驱动下实现的不自觉的过程,是一个随时可能中断的、精细的心理过程,它一旦中断,并不会被旅游主体判断为审美的失败,主体会将其中断处径直认作审美的结果。这使旅游审美表现为一种纯粹的愉悦。

第四,在旅游审美中存在着两种伪旅游审美态度。第一种是主体丧失的伪旅游审美态度,最典型的就是采用形态分析和技巧解释的方法来对待旅游对象,王夫之评价这种态度为“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绩中求活计也”(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第二种是客体丧失的伪旅游审美态度。这种态度往往因主体内心存在强大的情感紧张而出现,引起紧张的情感一经客体引发,便迅速膨胀,自我完形,盖压客体,客体的存在变得不再有意义。④奚又溥在他的《徐霞客游记序》中评价柳宗元,“不过借一山一壑,以自写其胸中块垒奇倔之思,非游之大观也”,便指此类。主体或客体的丧失都将造成审美的丧失。旅游审美经验可以带来人格重建、心灵净化、情操陶冶的效果;非审美经验可以带来增长见识的效果;而伪旅游审美态度带来的经验则只会自我强化已有的情感,没有建设性的效果。

四、乐:旅游审美自由

“乐”指的是文化中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及因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及结合方式而产生的价值。共性是个性自发的总体趋向,个性则表现个体的自由度。

旅游审美经验的共性表现为其包含的社会功利目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的和内容,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表现在个人愉悦心理形式中的社会功利要求,是社会条件通过人的主观意识,对于个人旅游审美经验的客观制约性,是旅游审美经验中社会性的方面。个体的旅游审美实践,虽然不包含直接的功利考虑,但是其产生的审美愉快却不能不与一定的社会观念相联系,因而也不能不受到人的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旅游审美的自由就表现在个性和共性的互动中,其结果是共性和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这种互动性造成的审美经验效用的可预知性、可引导性和可调

控性正是旅游审美经验研究的科学性的体现。

表1

1.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对旅游审美经验的制约。(见

表1)

2.个人对旅游文化范式的掌握程度对旅游审美经验的制约作用。(见表2)

3.旅游的行为方式对旅游审美经验的制约作用。旅游是旅游者的一种行为艺术。按照行为艺术的定义,行为艺术指的是艺术施行者以自己的现实自身作为创造媒介,并以一定的时间延续,特定的环境和含义为依托而进行的艺术创造活动,是一种典型的具有表演性特征的过程艺术形态。简而言之,就是一种“有意味”的

主、客体对特征性人际交流

社会发文化话的语境特征性审美方

特征性的特征性的的文本方语言的特

审美

特征性目展阶段

范畴

自然蹰时代特征

动力机

法和方

审美趣味审美情感

式和传播色

理想

和真实对

方式

经验主义

知识阶层

回答“我直觉体

静态的关注人生.农耕——精英有机

——诗情

的优游。是谁”的悟“神与

和谐的

留恋故事文本手工业文化自然观

主义的语

反应文化内心疑

物游”获

永恒的伤感

人——人提出忠告,人的

人格完善时代境与过去

的话语权问

得心灵

自然的

清新

传播

展示人生自然化

天人合一

智慧

对话

感应

雄浑的

简洁明快

小说——关注社会.个人主义旅游业的社会行

体验进的节奏律梦想

消息(新

工业大众机械

——人未

核心地为范式、表现人性,自然的

人性完善(文)主义

位.反应入审美

辽阔的空激情闻)文本

时代文化自然观

习惯和展示生活

人化

自我确证

的语境与商业的话场域

间感迅速

敏感

媒体——他人对话

语权

时尚

的丰富性

的时间感

人传播自我主义

“我存游戏审

网络(自

生命自由后工业

民间生态

——生态

全民旅游在,我看美的人组织)文

关注自然,人内在

为旅游而主义的语

反映生命见,我参生态度,真实的自在

本虚拟人获得生命

自然的

时代

文化自然观旅游,旅游境与自然

的话语权

与”的存人生既——虚拟的自由

人化

即是人生

对话

在方式

是审美

人传播

表2

审美过程主要的评价最对量观类中对信息审美过受景观历史形威受本人性别、年龄、审美行为的从审美中“有掌握程度

高的景型的偏好

帮助的需程所需

的审美文化传绒职业、民族文化、社所获得”的感

审美手法

要和可能习惯程度

观类型

程度

时间影响的程度会地位影响的程度

觉强度

受他人影响的程度

丹霞地最小偏好象形、拟貌和旅

不明显,最最大往往

中等在旅游审美过最低尚未具最强获得新程度低

游业制

不喜欢生主动寻求

最长最小

程中可以受到他人有形成习惯奇的知识、心

人、惊奇

态环境被信息和他情的感动和

造的人破坏了的

人帮助

的很大影响

的足够因素

难忘的经历

造景观

地方

中等偏好中等有一定度最低,相中等在需的经验,但受神思与

亲水景

对不喜欢

要时采用

程度中

交流、对

中等中等

最大在旅游审美过它种认知习中等获得知品味观

与物质生程中自我感最强

惯干扰的可识和体验

产关系密

话的方式能性依然很

进行

切的地方大

最高个性对形式

化最强,并美和文且愿意表最低抵制最小常保持n理距最高十分熟最低把握对程度高

化蔓的

文化古现个性,最他人的影

最短最大

离.同时也几乎“看”练.行为自动象最具特色

直观体

村镇

不到景观区他人的不喜欢旅响

的美

游业的人存在

造景观

江西社会科学2006.3

行为过程的展示。旅游者以快乐优游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置身于“人人看我,我看人人”的状态中。异于常态的行为方式随时宣示着“逸”的态度,观察人和被人观察的自觉强化着“逸”的意味,不论是对旅游者自己还是对他人这意味都同样的强烈。旅游者不仅仅是旅游对象的被动者,而且是制造旅游文化含义的关键性工具。旅游便是以这种行为艺术的方式彰显着自己的社会文化价值。与此同时,这种行为艺术的行为方式引起了旅游者与社会的交流,这种交流使得旅游者的旅游审美经验受到社会对它的理解与期望、时尚与流行、习惯与容纳的制约作用。有的旅游者因不满这种制约而采取反叛的态度,而这种反叛却依然可以被看作是制约的另一种机制。

4.旅游审美经验的价值

旅游是对“逸”出日常状态的另一种生命方式的体验。人们因反抗日常生活的煎迫和社会对人的异化的而出离,却进入了一个“憧憬和乡愁,离别和归乡”(东山魁夷[日】)交织的自然、艺术和人生完全溶合的情景交融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在寻找冒险与规矩、邪恶与道德、自由与安定的合会点的道路上潜行。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使人心理转化,灵魂得到治疗,自我与非自我逐渐整合为一,在这样一个自觉与不自觉结合的人格建设的过程中,人们日益认识了旅游审美的人生价值,随着旅游审美经验的积累,旅游本身成为“乐”的价值所在。

正如黑格尔所言,“工具比工具所要达到的目的更高贵”,旅游本是“逸”的工具,是对日常生活的“倒错行为”(1aperversion),结果却为人打开了一个健康的新世界(自然的世界和人自身的世界),人的价值在其中实现。游的本身就是人生的价值,它使生活变成了乐园,成为当代人类主要的创造性交往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为构建人类审美的人生提供了演习的机会。旅游审美经验研究剖析旅游审美主体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旅游的历史学和人类学价值。

注:

①见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5页:“审美经验的内涵比较广泛,原则上可以包括一切具有审美价值事物的经验。”此处的“美”是广义的,经验的,指可以在旅途中产生审美经验的一切物事中包含的美的意味。

②笔者认为:有学者将《庄子》“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嬉,鼓腹而游”的描写看做古时旅游之写照的提法是不妥当的。

③此处参考席勒的“游戏说”。

④此处参考《庄子》。

⑤此处参考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⑥此处参考并改造J?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第61页的S(A)R公式,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⑦此处参考莫里茨?盖格尔的《艺术的意味》,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12页。

[参考文献]

[1】彭立勋.审美经验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

【2】艾?阿?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10.

【3】杜威.艺术即经验[A】.当代西方美学[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53.

【4】曹国新,宋修建.旅游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16—120.

【5]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435.

【6】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95—96.

【7】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45.

【8】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49.

【责任编辑:彭勃】

关于旅游审美经验的思考

作者:肖俭伟, 邱美玲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大学

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3)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3条)

1.彭立勋审美经验论 1999

2.艾·阿·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 1992

3.杜威艺术即经验 1996

4.曹国新.宋修建旅游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期刊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5.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 1987

6.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 1987

7.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 1999

8.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1982

9.朱狄当代西方美学 1984

10.庄子

11.庄子

12.J·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 1981

13.莫里茨·盖格尔艺术的意味 1999

引证文献(1条)

1.黄英论旅游的隐性和谐[期刊论文]-企业经济 2008(2)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3932801.html,/Periodical_jxshkx200603015.aspx

授权使用:同济大学图书馆(tjdxtsg),授权号:36a5b543-d531-4b51-a818-9de400109b46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日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试论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学号:XXXXX 班级:XXXXX 姓名:XX 关键词:山岳旅游资源审美欣赏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广阔国土的国家,地貌类型丰富多彩,山海湖泊无比壮丽,飞瀑流泉数不胜数,气候复杂多样,天气景观千变万化,因而造就了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山岳是旅游资源中最丰富的资源之一,中国有着许多自然美的典型山岳景观和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山地。 中国的山岳旅游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旅游资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与水历来就是中国人永恒不变的谈论话题。中国人赋予华山“华山论剑”的冠绝,赋予衡山“五岳独秀”的美名,又誉称黄山“天下奇”,更是以“泰山北斗”形容不可动摇之地位。可以说,中国人已经与山岳同为一体,,山岳旅游自然也就成为“大众旅游”时期的一个亮点。 上暑假我去了张家界旅游,在那里深深的被张家界的山给迷住了,张家界的山太美了,美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些山太形象生动了。 在张家界的群山之间有一座形似“仙”字的山壁,绝壁万仞,如一道天然的屏风,横亘城南的天际线,这就是张家界之魂——天门山. 天门山主峰1518.6米,是张家界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区仅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也是张家界最早被载入史册的名山。拔地擎天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其山顶相对平坦,森林覆盖率达90%,被人誉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园。 1999轻型飞机穿越天门;2006俄国勇士吻别天门;2007蜘蛛人徒手攀越天洞;2008驾控勇士挑战天路。天门山,一个奇迹的诞生地,一个惊喜的扩容点,美丽张家界的新传奇! 大庸有座天门山,隔天只隔三尺三,谁人得道上天去,坐桥要取顶,骑马要下鞍。上天门山观光游览,不可不去天门山顶一观。天门山顶古称“云梦绝顶”,是天门山的制高点。站在顶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环顾四周,晨观日出红山,夕观日落熔金,大小景点,尽收眼底。 其坐落在张家界以南,雄踞在永定区天门山乡与大坪乡之间,与七星山、雄壁岩毗连,距市区仅十公里,距蜚声海内外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也只有40公里(全部是柏油路)。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壶头山、嵩梁山,又名玉屏山。山上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80%以上,是一座我国近年公布的国家森林公园。一个地区建两个森林公园,这在全国也属首例,足见张家界市旅游资源与森林资源之富有!天门山的来历,据史书记载:三国时吴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农历癸未年),因大地震,致使山壁崩裂,南北洞开,玄郎如门,故景帝孙休以为吉祥,便下令将武陵郡改为天门郡,将此山改为天门山。关于壶头山,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汉《马援传》注:此山在辰州沅陵县东。武陵记曰:“山头与东海方壶山相似,神仙多此游集,故名。”关于玉屏山,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农历癸年)修刊的《永定县志》记载:“雍正十年(公元1723年),永顺府通判李瑾路过此地,又改天门山为玉屏山。”然而,由于李瑾职位不高,他的话算不得金口玉言,加上天门山洞行如门,喊的时间又长,故玉屏山改称不久便又被天门山所代替。天门山自然景观奇特,人文景观也十分丰富,它是历代文人墨客游集的地方。他们寻幽揽胜,写诗作赋,对天门山的胜景作了广泛的介绍与赞美。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习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学习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学习过程: 导入: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罗丹。让我们共同来发现美,欣赏美。 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哪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板书) (十分钟完成讲学稿的自主学习部分) 学生展示: 一、自然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来吾讲四“美”) A.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学生总结特征及举例) (1)概念: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2)地貌的形态美: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图3.1华山之险图3.2峨眉之秀) 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险、秀体现在哪里: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B.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自然景观四季的色彩美表现:春翡、夏翠、秋金、冬银 (图3.3北京香山秋色)图片展现了秋天丰富的色彩。这种植物因季节而呈现的色彩,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说课

精心整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1 (2 2 (1 (2) 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 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 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塑艺术美等。 1.古典园林美:由山、水、花木、建筑(桥、亭、廊)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 补充:我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强调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人工美与自然美合为一体。 2.古建筑美:主要有城池、宫殿、陵墓、寺院、楼阁、桥、塔、民居等。 古建筑美的形式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饰等方面。 3.自然景观中的人造景物(如民俗风情美、书画、雕塑艺术美等)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 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______________。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美。知识点二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⑪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⑫____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⑬____________浓缩到有限的空间内 古建筑城池、⑭____、陵墓、⑮____、楼阁、桥、塔、民居等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 ⑯________、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⑰________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⑱____、寺庙等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 ⑲__________,构成绚丽多姿的风景美 名人轶事 民间传说给风景区增添了⑳________,丰富了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一、旅游景观中自然美的表现及形成 美感特征美感形成举例

旅游景观美学

前言: “旅游美学”是以旅游审美活动为其特定研究对象的一门泛学科。“旅游景观美学”作为旅游美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以自然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人文景观美及其欣赏方法为研究对象,从中总结其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作为主要从事开发旅游资源、塑造旅游景观的从业人员,掌握一些基础的旅游景观美学理论知识,学习一些旅游审美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修养,陶冶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旅游美学”观,将对更好地参与旅游项目开发工作大有裨益。 我们尝试着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景观的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举一反三的作用,对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所启发和帮助。 “旅游景观美学”专题之一 巴厘岛度假村特色建筑及景观设计 1、“巴厘岛”特色的形成 巴厘岛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它邻近赤道南端,无暴风侵扰,气温常年保持在日均27℃左右。岛上的地形变化极大,因而形成多样的风景特色:美丽的梯田、苍翠的山林、平静的湖泊、壮丽的火山、宽阔的海岸及悬崖等。巴厘岛的优美环境和独一无二的文化象磁铁一样吸引着海外的艺术家、建筑师和旅游者纷至沓来,从自己已知的文化中提取素材并与本岛或亚洲的风格相结合,建造自己的住宅。尽管他们设计的建筑各有特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都乐于接受巴厘岛的传统材料和手工艺术,并热衷于使用当地的茅草屋顶。 1977年,政府当局规定:岛上所有新的城市建筑必须具有“巴厘岛特征”。在本岛建筑师和重视地域特征的西方建筑师的共同努力下,一种现代的“巴厘岛”风格的建筑出现了:他们巧妙地运用传统的和现代的材料,如茅草、原木、竹子、陶瓷、石头、玻璃和钢等,使传统建筑被一种更具想象力的空间代替。 2、“巴厘岛”风格的建筑设计 建筑师们对建造具有巴厘岛特色的建筑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重新诠释了热带生活艺术的建筑特征,主要表现为: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1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学案

第一节旅游景观得审美特征 1.理解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内涵。 2.掌握自然美与人工美得表现形式。(重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自然美 阅读教材P32~P34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主要表现内涵 形象美自然景观得总体形态与空间形式得美,旅游景观最显著得特征 色彩美颜色不同得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得色彩图案 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以及风吹林动、流水飘烟等 朦胧美烟、雨、云、雾,以及晨曦、暮霭,使自然景观呈现出得美有朦胧感 正误判断: (1)地貌就是构成自然景观美得基础。( )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就是银河落九天,描绘旅游景观得形象美。( ) 【提示】(1)√ (2)×古诗描绘了瀑布得动态美。 教材整理2人工美 阅读教材P34剩余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得事物所呈现出得审美状态。 2.表现形式 类别组成审美内涵 古典园林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 素组合而成得综合艺术品 把大自然得美景浓缩到有限得空间内

古建筑 城池、宫殿、陵墓、寺院、 楼阁、 桥、塔、民居等 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序列组合、空间 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装 饰等方面 人造景物亭台楼阁、桥梁、寺庙等 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 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正误判断: (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楼阁、桥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工美破坏了自然景观得自然美。( ) (3)峨眉山兼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且两者有机结合,体现了与谐美。( ) 【提示】(1)×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花木、建筑四种基本要素组合而成。 (2)×在自然景观中,增加一些人造景物,使之与自然景物形成一个统一得整体,构成绚丽多姿得风景美。 (3)√作为我国得四大佛教名山,峨眉山中有许多庙宇等人文景观,这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体现了与谐美。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您得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 [合作探讨] 自然美就是指大自然中得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得条件下,呈现出得审美状态。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就是自然景观美得主要表现,就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得审美特征。 探讨1: 旅游景观得自然美就是如何形成得?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旅游资源审美与欣赏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美的活动,集合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于一身,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旅游资源是指那些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爱好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景观。而自然旅游资源则是指那些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爱好的、由于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人们在欣赏自然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就是审美。 自然旅游资源接其形态特征和成因回纳为以下几类:1、地貌景观旅游资源。如山地景观、喀斯特景观、丹霞景观、砂岩峰林景观等;2、水体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海洋、河流、湖泊、瀑布和各类泉水;3、生物景观旅游资源。包括森林、草原和各种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4、自然地带性景观旅游资源。如热带景观等;5、天气旅游资源。如避暑、避冷胜地和四季宜人的温带与副热带游览地;6、天气气象类。极光、云海等。7、其他自然旅游资源。如特殊自然现象等。在众多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中,那些分别以水光山色、奇石异洞、流泉飞瀑、阳光海滩、宜人天气和珍禽异兽、琼花瑶草为特色的景象组合,往往形成不同风格的著名风景区,成为人们观光揽胜、避暑消夏、度假疗养和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旅游胜地。 在大自然中,我们要如何欣赏自然能资源旅游美,有哪些特点,这都是我们要把握的。首先来看看有哪些美。旅游资源的形象,泛指地象、天象之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综合美。可概括为雄、奇、险、秀、幽、奥、旷、野等价值特征。旅游资源的色彩极其丰富,五彩缤纷。这些色彩主要是树木花草、江河湖海、烟雾云霞及阳光构成,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美感。 色彩美主要包括:山色、石色、天气、水色、植物色等。 听觉美:鸟语、风声、钟声、水声等。 嗅觉美:花的芳香、陈酿、丰美的肴馔、水果、清新的空气等。 协调美: 1、物态协调美:是指人类为了审美的需要,对自然风景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如修建亭、台、楼、阁),以协调和强化整体旅游资源的审美效应. 2、心理协调美:是指通过自然风景联系到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典故传说,名人轶事来反映崇高的风尚、道德、伦理、情操、美好的心灵等,给人以心理上美的享受,进而对游人产生更大的感染力。 风情美:1、独特性;2、神秘性;3、真实性;4、体验性。 现代人都具有崇尚自然的情结,亲近大自然更是中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闲暇时间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的钟爱,中学生也需要鸟语花香的世界,渴看到大自然中与天地交流,在赏心悦目的游览中使疲惫的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高中学生也较多地追求对自然及其生物的体验和感受,享受自然赋予人类的聪明与灵感。更何况我们这些眼光更加犀利的大学生呢? 我想以下四点时相当重要的:预备心境、把握时间、把握角度、选定间隔在欣赏时我们应该注重从这些方面往体验: 一、定点――散点法: ㈠定点透视法――静态观赏。在欣赏旅游资源时,找到一个正确的审美视角,选择最佳欣赏点。 ㈡散点透视法――动态观赏。在运动中观察旅游资源,表现出旅游资源观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文本

甘肃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刘旭光 内容提要:人文旅游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由此出发来考察甘肃的人文旅游资源及其特征,陇东、陇中、甘南、河西走廊以及敦煌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历史特点而具有了各自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人文旅游甘肃资源当代价值 一、关于“人文旅游”的构成 如果我们把“人文”两个字,理解为“人类文化”,那么从旅游源源学的角度来说,人文旅游就是对特定人类文化的审美与体验。这里包含着三层含义:首先是对自然景观的人文观照,也就是说,在自然物中去探寻人类自身的发展历史与实践过程;其次,是对特定时空中的人的生活方式的观照,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文化历程与风神情态,甚至是不同的社会形态,这本身构成了对异民族与异社会形态中的人的好奇;最后是包含在这种生存方式——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中的精神因素的体验与感受,宗教、道德、审美、艺术等等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东西。 这就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多层次性与多样性。这种多层次性使得以下一些因素必然可以成为旅游资源。一、自然。这个自然并不因为其美而成为旅游资源,而是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痕迹与文化的成果,它可以不美,但它必须饱含意蕴;二、风土人情。这是生活在文化中的人的形态,是地域性的、民族性的,说到底,必须是独特的;三、宗教生活、艺术、历史遗迹、奇特建筑等体现着审美趣味、道德观念、宗教观念与民族性格的物质形态。

以上因素构成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让我们从这种基础出发,对甘肃省的人文旅游资源进行一个宏观的分析,从而揭示其人文历史价值及当代旅游价值,并从当代人观游需求的角度对它的资源进行提炼。 二、甘肃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与历史根基 从自然地理学的角度来讲,甘肃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东西狭长,南北较广,是我国南北跨度最长的一个省,从而也是跨气候带最多的一个省。其东部(通常称为陇东地区)的天水、庆阳与平凉地区,处黄土高原之上,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渭河与泾河穿过该地区,气候较为温润。南部为陇南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也是秦岭与岷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地带,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因此多山而险峻,也是连接四川与陕甘的必经之路,在文化也是也是连接藏汉的中间地带。陇中地区是以兰州为中心,由渭河、洮河、黄河三河谷地为主体的地区,干旱少雨,但却处于中心,北接河西走廊,东连陇东,西通青海。甘肃西南部为青藏高原边缘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藏、回、土、东乡、保安等民族聚居于此,此地以高原风光胜,以民族文化胜,佛教和伊斯兰教在此地区有深厚的根基。陇中往北为河西地区,该地区延河西走廊展开,地貌丰富,高原、大山、冰川、草场、大漠、戈壁、绿洲相间而布,此地区因在黄河以西而得名,自古是汉区与西域地区的联结处,也是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地段。再向北是酒泉与敦煌地区,地处温带荒漠,地貌以沙漠与戈壁,还有绿洲为主。从地理上讲,甘肃省是一个从南向北,从亚热带向温带荒漠逐

旅游资源审美与赏析论文

九华山旅游资源审美赏析 九华山,在汉代称陵阳山,南朝梁时又称九子山,只因诗仙李白的到访而改为今名。李白的更名正突出了九华山“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山水审美特征,从此以后“何人不道九华奇”。这“奇”既不同于黄山的山水文化,也有别于齐云山的道教文化,而是具有独特的佛教文化。由于九华山的奇山秀水、藏奇僧,造就了九华山奇特的佛教旅游文化,这就是九华山的魂、九华山的精髓。 一、教圣迹的神奇显现 九华山素有“佛国圣境”的美称,自晋代天竺僧人杯渡入山立茅庵以来,几经兴衰。特别是唐代地藏菩萨道场创立后,形成了“顶礼膜拜,不绝于道”的空前盛况。千百年来,出现了许多让人着迷、人称绝的僧尼圣迹。 1、藏菩萨转世之奇。中国佛教名山所形成的四大佛教道场,惟独九华山道场奇特。五台山为文殊大慧菩萨道场,因唐太宗登基前在华阴曾遇文殊菩萨的帮助,称帝后在五台山诏修文殊殿,遂成供奉文殊菩萨的道场;峨嵋山为普贤大行菩萨道场,传说普贤菩萨骑白象、用船运佛经来到此山,显灵说法,遂成道场;普陀山为观音大悲菩萨道场,也是出于观音显灵于此。 2、人肉身不腐之奇。肉身菩萨是九华山佛教文化的一大奇观。自金地藏圆寂后 1000,多年来,肉身不腐的和尚不断地出现,至今共有 6尊。九华山地处江南,雨量充足,气候潮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如此之多的肉身不腐,确是千古奇迹。这既留给人们解不开、不透的谜团,又有令人神往的传说故事,为九华山的佛教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3、佛僧塑像特征之奇。九华山的佛像有 6000余尊,从构造的材料来看,有铜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佛像、苎合塑佛像、木雕佛像、画像及肉体真身像。最突出的有三大奇像。一是祗园寺大雄宝殿中释迦牟尼的“肉髻”佛像,其头饰并非僧帽,而是“发髻”,额头一块光滑的红色装饰,是释迦在雪山苦修以至毛发粘结的样子。“肉髻”是大鹏啄食不尽的疙瘩。二是金地藏别致独特的塑像,十王殿内和肉身殿正面的金地藏塑像的骑坐是四不象的“谛听”,名为独角闪电兽,金乔觉当年就是骑着这只怪物渡海来九华山开辟道场,这与其他地藏像截然不同,是纪念金地藏在九华山苦修生活而建造的。 佛教圣迹的四大奇观,是九华山佛教旅游文化的精华。肉身不腐之奇,给人一种神秘感,令人向往,这既增强了佛教旅游文资源的吸引力,更给人一种精神修炼的不尽启迪。血写佛经之奇,体现了僧人对佛教的虔诚至极,不惜将一生的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3.1《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word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过程: 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 (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浅谈旅游审美自然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美学专题 题目:浅谈旅游美学和自然美 系(院)旅游外语学院 专业班级 12旅管(3)班 学号 1225050328 学生姓名周烨雯 2013年 6 月 20 日

目录 引言 (1)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2) (一)审美的含义 (3) (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3) (三) 旅游审美的特点 (4) 1、旅游审美主体审美观的差异性 2、旅游审美客体的复杂性 3、旅游审美过程的直接性和短暂性 二、自然美的含义和具体类型 (4) (一)自然美的含义 (5) (二)自然美的具体类型 (5) 1、形态美 2、色彩美 3、声音美 4、嗅觉美 5、动态美 6、结构美 7、质感美 8、综合美 三、旅游审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6) (一)做好观赏前的准备 (6) (二)把握好观赏时机 (7) (三)选择好观赏位置 (7) (四)安排好观赏节奏 (8) (五)留意特殊的观赏姿态 (9)

浅谈旅游审美与自然美 引言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所谓的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因此,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为了更好地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在此先对审美的内涵作简要阐述。 一、审美的含义,意义和特点 (一)、审美的含义 审美是指人(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审美客体)的观照、感悟、享受和再造,是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客体的审美属性之间构成的一种关系。 在审美关系构成体系中,必须包括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动机和审美场。首先,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是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基本要素。审美客体即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审美主体即具有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人。两者缺一不可,但两者的关系并非同等重要,其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音乐对它而言不是对象。”这就是说,对于无审美素质的人,即使是具有审美特征的客观事物,也不能与其形成审美关系,发生审美现象。其次,审美动机是构成审美关系的现实条件,只有当审美主体产生了一定的审美需求,对审美客体产生审美注意,并形成一定的审美态度时,才能形成现实的审美关系。再次,要构成良好的现实审美关系,还需要有审美场,即良好的审美环境和审美氛围,这一要素对审美活动的顺利进行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审美属意识范畴,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前进的步伐和审美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中国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自己的特征。中华民族在自身特定的文化系统中,孕育了耐人寻味的儒家、道家与禅宗审美风范。按照现今的理解,儒家主要倡导“中和为美”,道家崇尚“自然为美”,而禅宗则追求“空灵之美”,这在宏观上便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三部曲”,另外,我们认为中国美学的总体精神,主要融贯于“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之中,所有这些或多或少地积淀在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之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乃至整个旅游的全过程。 (二)、旅游审美的现实意义 旅游是一种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人们的旅游的动机多种多样,有的向往异地闻名遐迩的高山大川或者阳光灿烂的海滨,有的向往他乡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或者异彩纷呈的风情习俗,但不管·人们的旅游动机如何,在一切旅游活动中都无不包含着对美的追求。人们通过旅游活动,在变换地域、开阔视野、观察接触和认识环境中寻求娱乐和消遣,增知益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获得美的享受,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旅游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是游览、观赏性的审美活动,其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三3.1【教学设计】《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分析出某地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及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教学难点】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多媒体课件 【讲授新课】 一、自然美 提问:让学生读课本P32第一自然段明确:什么是自然美? 师生答疑: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 (1)形象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形象美”这一部分明确:①什么是形象美?②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是什么?③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哪几类?形成了哪些习惯说法?

师生答疑:①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②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③我国人民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形成了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说法。 展示图片资料:华山之险与峨眉之秀 师:两幅照片怎么看出名山“险”与“秀”? 学生回答 师: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点拨: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2)色彩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色彩美”这一部分明确:①什么是色彩美?②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 师生答疑:①自然景观中的色彩美是极富变化的。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被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②色彩美在一年四季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变化。 展示图片资料:花、水、霞、叶 (3)动态美 设问导学:让学生读课本“动态美”这一部分明确:动态美有哪些? 师生答疑: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动感。此外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动态美。 展示视频资料:庐山三叠泉瀑布 师:展示庐山三叠泉瀑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美,瀑布经过三级台阶,上下三折而落,一叠如云如絮,喷薄吞吐;二叠萦回作态,珠进玉碎;三叠双管齐下,直下龙潭,总落差达600米。 (4)朦胧美

高中地理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3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旅游资源的形成 ——————情景导入先思考——————— 爱国志士吴迈曾写过一首有关桂林山水的诗词: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 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 思考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桂林山水景观的成因。 提示:上述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是在流水的化学溶蚀和冲刷作用下形成的。 ——————基础知识要记牢——————— 1.自然地理条件 (1)对旅游资源的作用:自然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2)常见的自然地貌景观: ①火山地貌景观:冰岛的火山、我国的五大连池等。 ②花岗岩地貌景观:西岳华山、九华山等。 ③砂岩地貌景观:丹霞地貌、武陵源风景区等。 ④山水组合景观:九寨沟、黄山等。 2.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作用: ①对自然环境资源的作用:对认知自然环境资源,提升其文化内涵有重要影响。 ②对文化遗产的作用: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形成的旅游资源。 (2)体现:

①宏观方面:往往选择地理环境相对理想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②微观方面:人们在修建园林、寺院、宝塔、陵墓时,十分注重选择山清水秀之处,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1.火山地貌景观 2.花岗岩地貌景观 (1)花岗岩地貌景观在我国旅游资源中的地位: (2)花岗岩山地地貌的形成:

(1)砂岩地貌景观的地位体现: (2)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 在砂岩地貌旅游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旅游资源的两个特性:一是物质景象的组合性;二是审美属性。同时也正是由于多种物质景象巧妙地组合,产生了审美价值。如下图所示: 4.山水组合景观 山水组合景观往往能够形成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下图所示: 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1.人类活动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2.人类对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塑造的旅游景区的影响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论旅游美的审美对象 陈昌茂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景观”是与视觉美感意义相关的事物。旅游景观是与旅游美创生活动相联系的质料,是旅游美形成意向性结构的审美对象。由于一次旅游活动过程表现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憇游----忆游组成的逻辑结构,因此,旅游景观便作品性地形成五种类型:拟态环境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 关键词拟态环境景观;风景景观;环境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 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一种美及美感,它有自己特有的审美对象。艺术美的审美对象是艺术作品,自然美的审美对象是原真自然——旅游美的审美对象是什么呢?从理论上来说,与旅游审美态度形成意向性结构的事物构成旅游审美对象。所以,我们把旅游美创生中的质料界定为旅游审美对象。从实践上来看,旅游美创生中的质料表现为旅游景观。所以,我们把作为旅游审美对象的旅游景观界定为旅游美创生中的可感物像的总称,它是旅游美及美感发生的质料基础。 一、与旅游审美意识形成意向性结构的旅游景观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审美对象很像是一个受优待的形象,因为它总会从背景当中凸显出来”①,使自生得以体现。这种体现就是旅游审美意识意向性结构的形成。 1、拟态环境景观 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旅游拟态环境,就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旅游地形象,它并不是旅游地的的镜子式反映,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旅游地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的环境形象——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三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 第一节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性》_1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举例说明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 2.知道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能举例说明园林、建筑等主要审美特征。 3.树立自然美与人工美和谐统一的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美的主要审美特征和人工美的主要表现类型。 难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分析自然美形成的地理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景观是旅游资源单体的组合,是适合旅游者欣赏的对象。或是山、或是水、或是建筑、或是它们之间的组合,构成了旅游景观审美的各种形态。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从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人工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一、自然美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态。(2)类型: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等是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是广大旅游者所欣赏的审美特征。 2.形象美——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1)概念: 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观最显著的特征。 (2)地貌的形态美:地貌是自然景观的构景基础,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并有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之说。(3)其他形态美:茫茫大漠、浩渺烟波之旷,如渊深壑、迷离秘洞之奥,原始丛林、广袤荒原之野,也成为自然景观形象美的重要方面。 两幅照片是名山“险”与“秀”的对比,从图中照片可以看出: 从视觉上“险”的构成成分是:高大、陡崖、窄路、光滑的岩石、稀少的植被等。构成“秀”则是:深谷、茂盛的植被、生有苔藓的岩石、潺潺的溪流等。 探究活动:用学过的地理知识解释华山的“险”和峨眉山的“秀”。 (提示:华山之所以雄伟和险要,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华山为一断块山,断层呈东西向延伸,约在距今七八千万年前,断层北侧下降,形成渭河平原,南侧上升形成华山。加上岩石中节理发育,长期受雨水的渗透和侵蚀,逐渐形成了如今华山的五峰和层峦叠嶂的雄伟景观。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上林木葱茏,色彩碧翠,山石很少裸露,山体线条柔美、流畅,山明水秀,是我国名山中典型的秀美形象。) 3.色彩美——极其丰富且富于变化 颜色不同的岩石、土壤、水体、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彩图案。不同地区、不同地理事物色彩不同。同一地区自然景观的色彩随着一日之内的时间变化,一年之内的季节变化,以及阴晴雨雪等的天气变化也变化万千。

旅游资源与审美

旅游资源与审美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解紫淳201611030469 一、贵阳的旅游资源 贵阳,简称“筑”,是贵州省省会城市。贵 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 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 特色的现代化都市,中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以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 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 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荣登“中国十大避暑 旅游城市”榜首,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 暑之都”称号。 贵阳是贵州“金三角”旅游区的依托点,是贵州旅游业的支撑点。作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地区,拥有以“山奇、水秀、石美、洞异”为特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既有以山、水、林、洞为特色的高原自然风光,又有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还有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在联合国亚太组织等七大机构的八大硬指标中,贵阳以“具有夏季特别是最热月平均气温舒适度的优势”荣登中国避暑之都。 截止2016年1月,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07处。热门景点有青岩古镇、甲秀楼、泉城五韵、贵阳森林公园、息烽温泉、乌当温泉、观山湖公园、贵阳野生动物园、六广河大峡谷、百花湖、红枫湖、河滨公园、阳明祠、情人谷、香纸沟、鱼洞峡、仙人洞、东山塔、文昌阁等等。 现在,让我们以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领略贵阳的山水美景,感受贵阳的山水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骑着单车观赏黄金大道上花溪河的美丽,你可以享受与朋友在农家乐烧烤的乐趣,你可以带着相机,将花溪的每一处美丽尽收眼底。十里河滩的流动之美,花溪公园的植物之美,洛平至平桥观光农业带和大将山景区的险峻山势牢牢结合,使得这份美景格外珍贵。 二、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旅游资源类型 按照自身属性分类,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具有物质性、地带性、时空变化性、生态型和不可移植性。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范围内有天然的河流湿地、河漫滩,多样的湿地类型,为各种生物营造了安全的觅食、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也为开展湿地公园的科普、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选修3教案 3. 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3.1 旅游景观的审美特征 学案<人教版选修3) 【学习目标】1.知道旅游景观的两大类审美形态,并理解两者的区别。2.掌握自然景观美的主要表现,理解其含义。3.了解古典园林、古建筑等的美学特征。4.了解自然景观中人文景观的作用。5.初步形成正确、科学的审美观。 基础梳理 知识点一 自然美 1.概念: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①________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② ______________。 2.表现形式 (1>形象美:是指名山大川等自然景观的③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形式的美,是旅游景 观最显著的特征。 (2>色彩美:颜色不同的④________、土壤、⑤________、植物等共同组成自然景观的色 彩图案。 (3>动态美:飞瀑、流水使自然景观富有⑥________。风吹林动、流水飘烟、飞禽走兽等 也使自然景观展示出⑦____________。 (4>朦胧美:⑧________、雨、云、雾,以及晨曦、⑨________都使自然景观呈现出朦胧 美。 知识点二 人工美 1.概念: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⑩________________和精神文 明的事物所呈现出的?________________。 1.旅游景观的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 2.举例说明不同的地貌形态展示出的形象美感有所不同。 3.旅游景观的人工美是如何形成的?

1.图表法记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2.图表法记忆色彩美 3.图表法记忆动态美 典例剖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美包括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和朦胧美等,图中既有形象美又具有朦胧美 的是________。 (2>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四幅景观图中,从形成原因上看属于断层一侧抬升形成断块山体的是________。 答案(1>②(2>③(3>① 思路剖析该题通过四幅景观图反映了旅游景观的自然美,“华山天下险”主要展示的 是形象美,“峨眉天下秀”体现的主要是色彩美,“黄山天下奇”既有奇松、怪石的形象 美,又有云海滚滚的朦胧美,而瀑布景观给人以动态美的感受。变式训练1自然美是指大自然中的自然物或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出的审美状 态。读以下四幅景观图,完成(1>~(4>题。 (1>古人赞峨眉山“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这主要描绘出峨眉山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 (2>上述四地景观中,旅游景观的色彩美最为突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诗赞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描 绘了旅游景观的(> A.形象美 B.色彩美 C.动态美 D.朦胧美(4>雨中游西湖,别有一番风味,旅游者能深切体会“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的意境,这正是旅游景观的(> A.模糊美 B.朦胧美 C.声音美 D.动态美 二、人工美的类型与形成 人工美是指能够吸引人们旅游活动、反映古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事物所类型美感形成举例 古典园林美园林是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它追求 的是诗情画意的美感 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 古建筑美通过立体和平面结构图,运用线、 面、体在时空间展开运动过程,给 人以视觉的影响从而获得美感 故宫、大小雁塔 民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条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