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解析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解析

油画解析音乐:伏尔加船夫曲(前红旗歌歌团演唱)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1844-1930)。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

27岁的彼得堡美术学院学生列宾,一天在涅瓦河上写生,突然发现河的那头有一队人像牲口似地在河岸边蠕动,走近才看清是一行拉着满载货物大船的纤夫。他又把目光转向涅瓦河大桥上往来人群的红男绿女和热烈豪华的场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年轻画家感叹道:“啊!这就是俄罗斯。”因此萌发了创作纤夫生活的构思。他利用暑假与风景画家瓦西里耶夫一起去伏尔加河考察民情和写生,画了很多真实纤夫的形象和素材。用三年的时间创作完成这幅世界名作。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

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的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

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

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现据画家本人的记述,分别来详细介绍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

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他的表情温顺,然而性格坚韧,具有一种内在的

意志力,此人约有四五十岁。他那双深陷的眼睛使他的前额更加突出,显出了他的智慧。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他原是个神父,后来被教会革职,一度充任过教堂唱诗队的指挥。他身体结实,两手下垂。胸前那一条纤索绷得很紧,而身上的麻布衫却满是补钉。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

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他赤着脚,头发蓬乱,满

脸浓密的胡子,似乎在低低地向冈宁絮叨着什么。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

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年近40,身子大部分被挡住了。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他的两手向下握拢,神色严厉,眼神凝注,直对着前方。显然,他的脾气一定很倔强,是个农村硬汉于。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

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用于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据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

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皮肤助黑,脸色阴沉,一边斜倚在纤索上,一边在打开自己的烟袋,想偷闲抽口烟来缓解一下自己的苦闷。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少年右边是个羸弱有病的纤夫,他步履艰难,全身虚弱,正在用袖口擦汗。头发露在无檐帽的外边,颧骨耸起,泪囊水肿,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顶,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挞靼人。

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背后一个皮肤黝黑,评论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个流浪的希腊人。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等色调来描绘上半部的空白,使这条伏尔加河流显得更为惨淡了。这是为了加强人物的悲剧性,烘托干燥炎热的天气。

以下三页,自动播放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所描绘的焦黄的河岸、空蒙的天空、只显露一点蓝色的河水,以及那几个迈着沉重脚步、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纤夫,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美术想象。

斯这条大船,步履蹒跚,走过风雨,走过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每一次听到这首俄罗斯名曲《伏尔加河纤夫曲》,思绪便飞跃万水千山,伫立在陌生而熟悉的伏尔加河边,聆听“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伏尔加河水夹杂着中国黄河一样的泥沙,幽咽低沉地流淌……

列宾的这幅名画,现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品尺寸:131.5cm×281cm

中外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作业

不管是富于意向性的中国山水画,还是善用明快色彩的西方油画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扇通往美的世界的大门。在欣赏完中国与外国的美术作品后我不经问自己我得到了什麽?粗看之下中外美术绘画作品只是在给我们展示一幅幅山水和人物,并没有向我们展示任何其他的东西,但细想之下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超越作品单纯表现之外的含义。那不仅仅在是一幅幅的山水和人物,而是整个世界甚至是无所不包的宇宙了。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我发现了以往经常被我们忽视的那些东西,以下就是我的一些感受。 众所周知,美术的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我之所以选了中外美术经典作品赏析这门课其实原因很简单,我自小非常喜欢美术方面的东西,对这些看似神秘的艺术形态十分好奇,很想从这课程当中得到一些艺术的知识与熏陶。记得曾经看过一幅油画,画面上描述了优美的风景,当时只是觉得那很美,想要表达些什麽但却又不知如何说起。后来在上完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看过的那幅作品竟是西方最著名的风景画的代表,作者就是法国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让·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罗,而这幅作品就是他的《孟特芳丹的回忆》。我尝试着用我在这门课上的心得来再次欣赏这幅作品时,从整幅作品的构图、基调、色彩和透视技巧等方面来再次欣赏,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感受,整幅作品是那样的动人和生动,柔和的颜色充斥于整个画面,渐渐的我仿佛融到了画面之中许久不能自拔,我想这就是美术的魅力之所在吧。当然我懂的还不是很多,但我能稍微懂得作者的心情与这幅画所要表达的感情,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在我看来美术作品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我们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我们的身心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犹如一首淡淡的歌一般,美术已经渐渐的融进了我的身体之中了,它给我的身体带来了养料,在欣赏时我可以完全的投入其中暂时不去思考现实之中的种种不快,美术就是拥有这种令人痴迷的魅力。最后感谢胡老师您了,是你带着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并用语言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发现美的事物。谢谢!

欧洲古典主义女性人物油画作品欣赏

法国的保留下来的艺术珍品,尤其是看到整个欧洲历来的艺术大师在人生起伏中留下的心血作品,心情是很激动的,这是艺术之间一种能产生共鸣的文化激情碰撞吧,虽不同地域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但国画、书法、油画给人的震撼是一样的。 摩尔人物油画《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1868年 画布油画,61×88.30厘米阿尔伯特·约瑟夫·摩尔英国,1841―1893年 摩尔出生在约克郡一个著名的艺术家庭。父亲威廉·摩尔和哥哥亨利·摩尔(1831―1895,著名风景画家)引导他走上了艺术创作的道路。19世纪五十年代,他到了伦敦,先在肯辛顿艺术学校学习,后考入英国皇家学院,1860年前往巴黎和罗马深造。渐渐地,摩尔形成了着色轻柔,线条细腻的独特风格,在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中也显得十分突出。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休闲人物为主人公,人物形象明显受到希腊风格的影响。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展示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摩尔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充分表现了他在调理线条和色彩搭配上的巨大创造力。这幅作品在寻求音乐与美术之间的联想的同时,把沃尔特·佩特称之为“音乐的特性”的东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画面上并没有明示出音乐家们与听众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更看不出四位演奏家有什么特别之处。把现代乐器画进作品里,目的是为了避免观众“较真儿”,同时又把画家为了突出作品时代性的意图表现了出来。 欧洲古典主义人物油画《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年 画布油画,84×129.50厘米弗雷德里克·莱顿英国,1830―1896年 《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1871年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第一次展出,这意味着画家莱顿朝着开创古典题材的创作道路迈出了第一步,也是对这位画家解决构图比例的高超技艺的一次总结。画中四个女人

《伏尔加河纤夫》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伏尔加河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还在学生时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他后来也画过有关纤夫的画)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最后终于完成这幅的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在画面上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 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

精选赏析 ---那些经典的水彩画

精选赏析---那些经典的水彩画 本文对具体的每一幅画做了些讲评。准确地说,是自己的一点学习心得。不妥处望批评指正。我的信条是:讲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往外讲。而更可怕的是讲不出“自己的话”,因为平日里不注意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总喜欢人云亦云。画画的人只会翻书本,抄别人的结论,那你自己的眼睛和脑子干什么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有自己的观点,并敢亮自己观点的人都是英雄。学习绘画是个很复杂的事情,它和搞科学有很大差别,这里面有许多不确定点,不大容易说清楚。特别当我们脱离开具体的绘画,而去空对空地谈一些“美术理论”时,总是白白浪费时间而毫无收获。因此我主张:把我们的眼、脑集中在一张张优秀的绘画上,即对具体的绘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交流各种不同看法和认识,其结果,定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温斯洛·厚莫(1836-1910)(美国) 每一幅好的作品都有一个合适的色调,但有时画家会特别强调色调。该画就是以色调取胜——浅紫灰偏黄色调。首先,画面层次分明:远山、天空及它们的倒影为浅色调;中间的山丘及倒影为灰色调;前面小船为黑色调。而水中两条纯白的波浪顿使灰色调明快起来。在色彩的处理上,灰色调中的

变化肯定是微妙的:与远山、天空对应的倒影绝非仅是深浅虚实的变化,更加重要的是色彩冷暖的变化:倒影略暖。 温斯洛·厚莫(1836-1910)(美国) 这一幅,画家同样特别强调色调。但这幅深紫灰色调传达出了一种紧迫感——山雨欲来,清风乍起,我们的心为之一颤! 看哪!天空中乌云翻滚——纷乱的笔触起了作用。水中亮部的波纹告诉我们,风已经吹过来了。隐约有雷声。远山从右至左渐变为群青色,很真实。近处树林及其倒影不是一块死黑,有微妙的冷暖变化,整个倒影略浅些。向左疾驶的小船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再过十分钟,雨丝将从天而降。 带水纹的水面画得成功,是因为有:水中亮部的波纹、向左疾驶的小船及其带起的一条亮的波纹、左侧山与水相接处的几点代表水纹的亮点,及右侧岸边的那条水纹——这几处画家是很“经心”的。乌云翻滚的天空,我个人认为,笔触如果再细腻些,乌云的层次再多些,整幅画的效果会更好。必竟乌云要比水“软”些。我还是很喜欢这幅画的! 感谢美国人民,为我们孕育了伟大的画家温斯洛·厚莫。久居干旱的北京,我喜欢阴雨天气,更喜欢暴风雨前的氛围。

西方艺术赏析论文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思潮及代表性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 (学号:09290010211 姓名:马武林班级:城建土木二班)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始于十三世纪末期的意大利,粗略指涉欧洲从中世纪到近代之间所经历的这四百多年时间。文艺复兴一词意指重生或复活,它是一个朦胧的概念,没有清楚的开始或结束日期,但通常可以涵括欧洲由野蛮的黑暗时代演进到一个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发展的时代,而这些领域的成就均超越了伟大的古文明。 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它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文艺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一)佛罗伦萨画派 佛罗伦萨画派形成于13世纪末,鼎盛于15世纪至16世纪30年代,以乔托为奠基人,初期以乔托·迪·邦多纳(1267-1337)、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桑德罗·波提切利(1445-1510)等画家为代表,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画家为代表,是当时意大利成就最大的艺术流派。最终,生硬模仿前人技法的样式主义的流行宣布了佛罗伦萨画派的结束。 佛罗伦萨画派主要以宗教神话故事为题材。画家们遵循人文主义原则,用世俗化手法描绘至高无上的抽象的神,将神画成生活中的人的形象,并加以理想化,开一代人物画新风。作品表现的是神话故事和宗教人物,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的思想、感情和力量。佛罗伦萨画派以油画和湿壁画成就较大,后者主要服务于教会、宫廷和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别于欧洲中世纪绘画。 从技法上来看,该派用科学方法探索人体的造型规律,吸取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刻手法应用在绘画上,把中世纪的平面装饰风格改变为用集中透视,有明暗效果,表现三度空间的画法。它也影响了温布里亚画派和帕多瓦画派。他们的画法细腻,画面明暗对比不甚强烈,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网友来稿)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网友来稿) —、教学目标 1、学会七个生字,掌握8个词语 2、欣赏世界名画,指导按顺序观察画面 3、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 二、教学重点 图文对照,体会他们内心的痛苦,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出示油画,导入新课。 2、这是俄国画家列宾的著名油画。本文是根据1956年7月《文艺学习》杂志社发表油画时所写的解说词改写的。 3、简介作者 列宾(1844—1930) 4、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不

懂的地方。 (2)谁来谈谈读完课文的感受 (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得到最初印象) 5、教师范读课文 6、出示挂图,指导按顺序观察画面 7、学习生字 (1)以生字卡片认读 (2)指导书写 8、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纤夫们拉纤图 (2)通过“逆风行使”这个词你想到什么? 2:学习第二段。 (1)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这十一个纤夫的? (2)教师小结: A:作者从整幅画的位置角度一出人物,并此作为基本比照点。

如:‘领头的’ B:作者抓住衣着最醒目的少年座新的比照点。 C:作者从人物间的关系的角度引出人物,以此作承接的比照点。如:从位置关系引出‘前后左右是谁’连带而来。 3:学习第三段。 介绍当时俄国人民生活情况。 三、总结中心。 四、写作特点。 画面突出了极居中的4个形象,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五、名画鉴赏,领悟创作意图,体味感情。 小组间互相介绍 板书设计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欧洲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技术美

欧洲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技术美作者:孙海佳 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宾卡斯与伊维尔油画材料技法比较研究》论文项目编号:12534099 摘要:14世纪到16世纪的古典油画技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色彩与造型相分离,运用提白和罩染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物象的光滑质感和体积感。欧洲古典透明画法是人类历史中从尊重自然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利用客观自然规律所表达的一种视觉美感。体现了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的目的。传统油画中艺术形象所体现的美必须也只能通过传统油画的各种技术作为物质载体体现出来。这种由技术上美感反应出的精神上的美感就使得古典油画有了很强的绘画性。克劳德·伊维尔是法国当代超写实主义画家,是世界上著名的幻境画画家,以极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世界画坛。 关键词:透明,提白,罩染,技术 古典油画透明绘画技法是指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的油画技法,主要包括的是尼德兰的油画技法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尼德兰的油画技法是以凡·爱克为代表的油画技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是指以达·芬奇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技法和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技法。使坦培拉与油彩结合画法进一步向油性颜料和技法过渡并作出贡献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以贝利尼、乔尔乔涅和提香等人为代表的画家继承了油画混合绘画技法,开创了使用亚麻布深色底子作画的先例,在运用油画色彩、罩染技巧和用笔塑造形体上开拓了新的视觉效果和绘画观念。 “古典透明画法是欧洲古代大师常用的一种技法,是古典油画的主要特征。这种画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色彩与造型相分离。作者在起稿前不必过多考虑画面的最终色彩或色调,而主要研究画面的构图、物象的造型,这样画家的精力就可以全部集中在这些方面,即在一种称为“纯灰画法”的过程中进行。”在传统上,这个过程基本上是用一个基本的单色层来完成画面中需要表现的内容,再用坦培拉白提出亮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表现的完整、充分,使画面中的构图、造型基本完成。等到素描造型完成之后,画家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色彩的绘制中了。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赏析 ——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 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两大体系的主要代表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既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既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绘画的两大体系赏析;中国画;壁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素描;新画种。 绘画的两大体系:欧洲油画和中国水墨画。 油画艺术可以说是世界绘画艺术中最有影响的画种。油画是以油为调和剂调和颜料在经过制作的不吸油的平面上描绘而成的绘画。其特点是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量感,能够传达物象所处空间的光线、色调和气氛,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 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 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 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 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 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油画伏尔加纤夫》课文全解 鄂教版(通用)

油画《伏尔加纤夫》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词积累: 风起云涌:比喻多种事物或力量并起,发展迅速,声势浩大。 根深蒂dì固:比喻基础稳固坚实,不容易动摇。 蓬首垢gòu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形容仪容邋遢,不整洁。 褴lán褛lǚ:衣服破烂。 憨直:憨实直爽。 羸léi弱:瘦弱。 悲怆chuàng:悲伤。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朱伯雄,著名美术史沦家、教育家、翻译家。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即鲁迅美术学院前身),后人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成为中国第一个美术史论硕土:研究生。他还筹建了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并担任了第一任系主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朱伯雄精通英、法、俄等多种语言。多年来,他频繁来往于欧洲、东南亚、美国等国。担任着美国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美术史论系客座教授,马来西亚艺术学院客座教授。通过讲学方式,他不仅向外宣传了我们国家的美术理论研究成果,而且带回来大量西方现代艺术的信息和资料,为史论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相关知识:

⑴列宾(1844-1930年),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画家,他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列宾出生在哈尔科夫省丘吉耶夫村一个屯垦士兵家庭,自幼酷爱绘画,少时画过圣像画,19岁时为报考美术学院来到彼得堡,先随克拉姆斯柯依学画,20岁时考取了美术学院,在学院里受到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学习期间经常参加克拉姆斯柯依组织的“星期五晚会”活动,结识了进步文化人,阅读到进步文艺作品,接受了民主主义影响,和克拉姆斯柯依、斯塔索夫等亲密往来,通过他们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启蒙文艺思想影响,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艺术观。 1871年以《睚鲁儿女的复活》这一宗教题材画获学院金奖并出国留学。1873年作为留学生访问了欧洲许多艺术胜地,文艺复兴的美术并没有使列宾满足,在给斯塔索夫信中还发泄了对拉斐尔作品的不满。他在国外学习三年,回国后定居莫斯科,从事绘画创作活动。列宾是一位全能的绘画大师,他不仅是肖像画家,而且是最杰出的风俗画家、历史画家,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直接描绘革命者题材,塑造了一群革命家和觉醒了的大众形象。他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已炉火纯青。他自己说过:“在绘画上我的主要原则是,要按原样画素材。对我来说,色彩笔触、笔法技巧等已不是问题,我所执着追求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对象的本来面貌。”像他这样充满生气的作品在世界绘画中也不多见。在他的作品中一切物象都沉浸在空气和光线之中,都统一在微妙的色彩调和之中,每件作品都有其独特的构图和色调。形体和色彩、素描与绘画的有机统一,使他的作品充满无限的生命力。他曾被伦勃朗和印象派吸引,尔后又崇拜委拉斯开兹和哈尔斯。 晚年的列宾作品中很少看到他早年的那种战斗姿态。他开始寻求新的创作道路,听从托尔斯泰的教导,对纯粹艺术发生了兴趣,与斯塔索夫分道而行了。列宾到了晚年对社会政治问题感到厌倦和迷惘,从而使他走进了脱离现实的纯艺术之中。 ⑵《伏尔加纤夫》是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

世界名画赏析

世界名画赏析 名称: 缠毛线 年代: 1878年 创作者: 洛德·莱顿英国 规格: 100.3cm×161.3cm 材料:布油彩 存藏处: 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名称:马拉之死 时期:1793年 创作者:雅克-路易·达维德法国 规格:162cm×125cm 材料:布油彩 存藏处: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 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1793年7月13日,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名称:1879年8月23日,维苏威火山爆发 时期:1881年 创作者: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法国 规格:190cm×303cm 材料:布油彩 存藏处:第戎美术馆藏 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刻画了维苏威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远处是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这幅作品运用古典的手法,刻画了女人们的表情与神态,体现出古典式的理性与严谨。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洛神赋图与最后的晚餐 汽服xxx xxx 指导老师xxx 【内容摘要】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观念和表现上有着差异和趋同性,通过中西方绘画作品内容、形式的对比,以及中西方艺术观念差别的简单描述,最终认识到中西方在差异和区别之上的共同目标。 中西方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野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示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关系。美术史上的大量事实展示了中西方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的复杂。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关键词】中西;绘画;艺术;洛神赋图;最后的晚餐;达芬奇;顾恺之 【正文】 一、洛神赋图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统称。从广义上说,中国画包括中国传统绘画的各种类别,但我们所说的中国画通常是指以水为调和剂,以墨为主要颜料的一类,又称“水墨画”、“彩墨画”。中国画表现出变化无穷的线条情趣,以墨代色则表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顾恺之的《洛神赋图》虽然是人物画,但以大量的山水为故事展开的背景。由于顾恺之本人就是较早地涉及到山水画创作和理论的大家之一,故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洛神赋》图中山水部分的画法是具有那一时代代表性的艺术样式。图中树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关系较为混乱,确如张彦远为我们在《历代名画记》中所描述的那样:“魏晋已降,名迹在人者,皆见之矣,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或水石容泛,或人大于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地。列植之状,则伸臂布指。”从而为我们在理论与实物考据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画面貌的特征。从线色本身来看,《洛神赋》图中线条细劲有力,如张彦远所言:“顾恺之之迹,紧劲连绵,循环超乎,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线条的表现力内在含蓄,以表现意态为先。线条内部勾勒产生的块面以青绿填色,色彩变化较少,只在坡脚岸边施以泥金。山石树木,结构单调,状物扁平,但富于装饰性。此图取材于曹植的《洛神赋》一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从帝京回东藩的途中,经过洛水,遇到洛水女神宓妃的故事。原文中主人公虽然对宓妃充满爱恋,而最终却不得不离去的故事情节,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的伤感与无奈。顾恺之在这幅画里却将结局做了修改,以主人公与宓妃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告终。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在同一画幅的不同场景中展开,将一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表现得浪漫感人。这种手法后

中国著名油画作品欣赏_最著名的油画作品介绍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中国著名油画作品欣赏_最著名的油画 作品介绍 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各种油画的派别都有了不同的改进和技术上的突破,从东方的意象式的绘画方式到西方具象式的写实绘画都有了不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画语言表达的相同方式上。小编整理了最著名的油画作品,欢迎阅读!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展示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1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2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3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4 最著名的油画作品图片5 油画在中国的历程

国油画家的出现源于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潘庭章、等以绘画供奉内廷,从而把西方的油画技法带入了皇宫;雍正,乾隆年间,宫廷的包衣〔满语即奴仆〕受命于皇上,向传教士学习油画,但并未留下一些痕迹。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西文化大冲撞,民间的画坊、画馆兴起,画技亦得到了改善。但此时由于画工的地位低微,文化素养也有限。 清末维新变法后,许多青年学子先后赴英、法、日本等国学习西洋油画,有油画家: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叔同〔弘一法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颜文梁、潘玉良、庞薰琹、常书鸿、吴大羽、唐一禾、陈抱一、关良、王悦之、卫天霖、许幸之、倪贻德、丁衍庸等。 这些油画家归国后带来了西方及日本先进的教学方法 及理念,如1911年西洋归国的周湘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1912年刘海粟创办上海图画学术院,并第一次起用人体模特写生;1919年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先生倡导开办了第一所国立美术学校--北京美术学校,1927年,中央大学开设艺术科〔徐悲鸿任主任〕;1928年杭州创办了第一所大学制

西方油画艺术赏析小论文

[键入公司名称] 西方油画艺术赏析 小论文 PB09000626 王皓 2012/11/20 摘要: 绘画与文化背景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艺术的发展依附于当时的文化背景。文化背景是艺术的根源所在,是艺术发展的基础,离开了文化背景艺术只是个空架子,就会失去艺术的鉴赏性,更不会被人理解和认识。我们学习西方油画必须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地认知和解读大师的作品,学习的同时更要符合当下的文化背景,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今后的艺术创作所服务,才能创作出让人们认识和接受的艺术作品。

浅谈学习西方油画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伟大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的开卷写道:“求知乃人类的天性”。此言不假,我们要求知,是因为我们想去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我们今天学习西方的油画,同样也是如此。 西方是油画的发源地,油画在那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我们要向西方学习油画。既然要学习我们就应该明白怎样去学习。而学习西方油画首先就要弄明白和油画有关的一些知识,了解油画的基础和技法以及一些创作语言。但我们学习油画不单单是学习一些油画技法和基础知识那么简单,而是要学习他们的一些经典的技法和理念,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结合他们的文化背景,只有了解了他们的文化背景之后才能更加清楚地了解他们的创作意图和风格样式。 临摹大师是好的,但是我们要清楚临摹的目的,不要盲从。我认识一位学习西方油画的朋友,一开始接触西方油画时就去临摹西方大师的作品,临摹得酷似大师的原作,时间一久对大师的技法就差不多掌握了,他的创作风格也近似于大师,甚 至连创作题材都相似,可谓是第二个某位大师。按理说他应该会取得很好的发展,但结果却恰恰相反,不但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就连作品都无人问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他只注意了绘画的基础技法而忽略了大师创作时的感受和当时 的文化背景,大师的画已经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了,时代变了,文化背景变了……如果我们还去这样模仿他们画画,画出的作品自然也不会被接受。我们要做的是学习而不是复制。如果我们学油画就是为了画得和西方哪位大师一样好、一样精彩,为此不断地临摹大师的作品,以期待达到他们的境界,殊不知这是大错

古典油画的价值和意义

西方古典油画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我可能不会过多地讲怎么看怎么欣赏作品,因为,你们无论是在展厅还是听其他老师的讲课,或者是自己面对作品的时候,都已经有了很多的知识和准备。我讲的问题似乎是一个学术问题,确实也是一个问题学术问题。 西方的古典油画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外来的东西,但是它又根植于人对于世界的一种把握方式。我们会把这种把握方式作为外国文化逐步地接受,但是,由于这样的接受已经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民族,已经习惯于接受西方的文化和西方的艺术的成就。但是,事情并不总是如此,因为,如果我们看中国的艺术,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们会发现似乎我们有两种意识,一种叫做西画或者叫做油画,另外一种叫做国画。好像有两样东西,但是,假设我们面对艺术的时候,或者说面对绘画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两种东西,那么,我们就要做出选择,我们其实已经做出了选择。譬如说,大家今天来看这个展览或者来听这个讲座,就是这样。好,那我可以看西方的那一种,当然也可以同时看中国的另外一种,这两种东西之间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这种区别今天我们如何来看待它的价值,并且把这个价值不仅是看成一个欣赏的途径,而且看成是我们对文化的理解,我们就不得不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过去都以为我们会用眼睛看世界,其实不是这样,无论是中国伟大的敦煌,还是八大山人和齐白石这样伟大的艺术家,他们一直用眼睛看世界,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准备去画出一双非常真切的手,这样的一个方法,他没有做过。也就是说,他对于世界的认知,并非是他的眼睛直接认知,然后用他的手去表达出来,而是他根据一种看世界的特殊方法来对这个世界进行把握的。那么,古典油画是另外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像,也许他真的可以画出一双手。就像我们在展厅里看到有一些作品,甚至你贴得很近了,还以为这不像画出来,好像是生来如此,身在画中。这种感觉,凭我们的直觉,我们就能够欣赏它,能够感受到它的技巧和它的一种艺术的魅力。但是,画得再像,也不如拍一张照片又快又准,拍一张照片不如看真人,如果一个人就在你面前的话,他更像他自己。如果我们只是从绘画作为接近真实的角度去衡量,其实,这个接近的程度的多少,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标准。尤其是摄影发明了以后,这个标准就显得不那么重要。还有什么事情更为重要呢?我们开始追索,是不是即使画得像,他也有一个怎么来画的问题藏在里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题目。实际上,我们讨论的题目中包含着两个层次的问题,我们说的古典绘画跟中国不同,我们今天要讲这个不同,我不侧重讲这个不同。但是,我们讲不同的时

西方绘画表现图示和特征

第四课《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一、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学生对本部分内容非常有兴趣,但由于东西方文化及人的审美观念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对具体作品的理解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为古代西方绘画、近代西方绘画、现代西方绘画三部分,有利于教师对比且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西方绘画从客观具象写实到主观抽象表现演进的大体脉络及其主要艺术语言和艺术特征。 2.感受、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教学重点: 近、现代西方绘画的学习。 四、教学难点: 现代西方绘画的欣赏与评价。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仔细钻研教材,将相关内容输入计算机并制作成课件以辅助教学。 2.学生准备:课前提前翻看教材,以便带着问题学习本课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

(三)讲授新课: 浏览外国绘画作品图片,感受其不同于东方的艺术风格 什么叫图式? 图式:人的认识结构。这里借用心理学用语,来指称西方艺术家在艺术表现和造型活动中的不同于东方艺术家的心理定势和认识结构,包括他们的艺术理想、创作方法、观察方法、造型观念、艺术语言、绘画技巧以及艺术个性等等方面。 1.古代西方绘画 a.写实的古典艺术 ·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是西方写实性美术产生的源头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宴罢》、《菜花少女》等 b.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 ·象征性地显示上帝的美与神圣力量,和谐使得古典艺术既不相同而又缓慢融合 借助基督教绘画作品分析讲解:《蒂奥多拉皇后》、《受胎告知》等 2.近代西方绘画 a.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文艺复兴三杰作品的欣赏与分析:《蒙娜丽莎》(达·芬奇)、《创造亚当》(米开朗基罗)、《西斯廷圣母》(拉斐尔)等 b.十七世纪的肖像画 借助作品分析讲解:《夜巡》、《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吉普赛女郎》等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最为经典十幅油画作品欣赏(收藏佳品) 中国油画最早起源于17世纪初距今400多年前。中国油画的历史,一般认定是从“五四”前后李叔同、李铁夫、林 风眠等大批艺术青年的留学风潮算起。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引进起步阶段(20世纪初—1936),代表性画家有林风眠,刘海粟等人。二是艰难坚守阶段(1937—1949),代表性画家有徐悲鸿等人。三是曲折探索阶段(1949—1976),代表性画家有董希文等人。四是自觉构建期阶段(1977—2015),代表性画家有罗中立等人。一百多年中国油画的发展历程中,油画的思想、观念、风格、技法等明显地表达出不同历史背景、时代精神下民族化的过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经典油画作品。 1、自画像李叔同1911年布面油彩60.6x45.5cm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藏 这幅画是李叔同1911年(辛亥清宣统三年)32岁春,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时创作的自画像。该画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类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等,

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是1906年(丙午光绪三十二年)9月29日27岁时,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1911年3月毕业。毕业后偕日妻回国,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又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音乐、图画教师。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 2、音乐家李铁夫1918年布面油画68×56cm 李铁夫(1869-1952),生于广东江门市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1885年,16岁随叔父到国外谋生与求学。1887至1891年,分别在英属加拿大阿灵顿美术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1896年,加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1907年在英国与孙中山等创立兴中会。1908至1911年,入威廉·切斯画室。1913年入美国纽约美术大学,1914年获铜像雕刻学冠军。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赴欧美学习并取得较高成就者。1930年由美归国,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论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若有永恒,为何人有限而天地独无穷,若有不朽为何心中烈火敌不过强暴的风,为何世间有一物能做到无尽永恒与不朽。那便是艺术。任世间万物流转,时间洗礼,她巍然不动,光芒越盛。 若谈艺术,中华传统艺术必定是人类艺术史上不可不提的。中华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自成体系且独具特色的文化。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涌现出历朝历代无数杰出的艺术家和不朽的艺术品,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中国古典美学有自己的独特的范畴和体系。因此,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分属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下面我们就从绘画方面谈一谈,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 第一、社会背景与艺术思潮。看问题要找根源。我们要探究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油画的差异性,就要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思潮开始分析。所谓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中外艺术史上,曾经出现过不少艺术思潮,突出地反映了某一特定时代的社会思潮和审美理想,对各门艺术都程度不同地产生了重大影响。仅仅从17世纪以来,在艺术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艺术思潮,以及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后现代主义等等。西方古典油画的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

刻画深入。 由于在17世纪,欧洲普遍信奉天主教,追求,西方古典油画的素材也大多是源于圣经或基督故事,画法也讲究写实,客观。而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影响,正是这三者的不断冲撞和融汇,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审美趣味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形成了中国艺术的鲜明特色、形成了民族艺术气派和民族艺术风格,形成了中国艺术特有的意境、虚实、气韵、文质、含蓄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也是在这样深厚的文化艺术背景下发展转变而来的。由于艺术风格的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审美需要。 因此,丰子恺说:“东西洋文化,根本不同。故艺术的表现亦异。大概东洋艺术重主观,西洋艺术重客观。东洋艺术为诗的,西洋艺术为剧的。故在绘画上,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第二、透视与构图(表现手法)。所谓透视,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物。中国传统绘画是不重视透视的,而西方古典油画要力求写实,因此极注重透视。在描绘市街、房屋、家具、器物等形体都力求逼真。而且很注重背景,凡物必有背景,例如果物,其背景为桌子,人物, 其背景为室内或 野外。画面全部填 涂,不留空白。就 像著名的达芬奇

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 6(165-219)

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6(165-219) 欧洲经典油画作品赏析6(165-219) 原标题《一生必知的传世美术经典》来源/ 老阿更的收藏原创/ 不祥复制·编辑/ 塞上其翁165、《维纳斯与战神》作者: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年代】1485年【藏处】英国伦敦国家画廊维纳斯扮演着大自然和人类之母的角色,而不是充满情欲的爱的女神。画中的她穿着朴实无华的洁白长袍,长袍绣着金边,和她浓密的金发相互辉映;而战神则脱去了令人生畏的形象,正暧洋洋地睡着,为了加强这种平和的气氛,森林之神农牧神则在他身旁嬉戏,一个玩弄着丢在一旁的甲胄,一个朝着酣睡的战神耳旁用力吹螺,画家发挥了高度的想像力,用轻松诙谐之笔画出古代天神休憩的状态,整个画面充满一种安宁。这幅作品色泽纯洁鲜明,人物形态完美,谑而不虐,笼罩着一片和谐气氛,是波提且利最优美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波提切利神话画作中,惟一未收藏于意大利的作品。166、《诽谤》作者: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作于1490年;藏于意大利佛 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波提切利的这件著名的传世作品取材 于古希腊画家阿贝列斯的一幅画中的文字记载。描绘的是在宽敞的罗马建筑大厅里,有三个女子和一个男子,正把一位裸体男青年拖到国王面前审判。被黑色风衣包裹着的男子是

“诽谤”,他的手势伸向国王,竭尽诽谤之能事;手持棍棒,揪着裸体男子的正是“叛变”,她出卖了同伴,并把他交给国王;裸体男青年是孤立无援的“无辜”,他合掌向上祈求真理能拯救他免遭诽谤的命运;后面两个女子,一是“虚伪”,另一是“欺骗”,也有说是“妒嫉”和“仇恨”,她们俩正在为“叛变”者梳理头发;在宝座上坐着一位长着两只驴耳朵的国王,昏庸无能,愚蠢无知到极点,听信诽谤,同时在他两边分别是“无知”和“轻信”,不断地向他的耳朵里灌输无知和轻信;画面的另一边站着一位被黑色长袍包裹着的“悔罪”,他正向着立在身后的全裸体女神,那就是“真理”,希望她能出面拯救“无辜”者。可是站立不稳的真理,手指上天,意思是说:“对于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我也无能为力,去找上帝吧。”这件作品是一件寓意深远的作品,它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现实社会中罪恶都是用美丽的形象乔装打扮以欺骗人民的,统治者听信坏人之言,正直好人总是落难,而面对这一切,真理也是无能为力的①“真理”,②“悔罪”,③“叛變”,④“無辜”,⑤“虛僞”,⑥“欺騙”,⑦“誹謗”,⑧“國王”,⑨“無知”,⑩“輕信”。167、《帕拉斯和人头马神》作者:波提切利(1445—1510)意大利 创作时间:约1482年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帕拉斯和肯陶洛斯》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宙斯劫夺欧罗巴来到

伏尔加河的纤夫

《伏尔加河的纤夫》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19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油画中的杰作。这是画家亲眼目睹的情景,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列宾决定把这一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画出来,狭长的画幅展现了这群纤夫的队伍,阳光酷烈,沙滩荒芜,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拉着货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纤夫共11人,分为三组,每个形象都来自于写生,他们的年龄、性格、经历、体力、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对此都予以充分体现,统一在主题之中。全画以淡绿、淡紫、暗棕色描绘头上的天空,使气氛显得惨淡,加强了全画的悲剧性。[3]27岁的彼得堡美术学院学生列宾,一天在涅瓦河上写生,突然发现河的那头有一队人像牲口似地在河岸边蠕动,走近了才看清是一行拉着满载货物大船的纤夫。他又把目光转向涅瓦河大桥上往来人群中红男绿女和热烈豪华的场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因此萌发了创作纤夫生活的构思。他利用暑假与风景画家瓦西里耶夫一起去伏尔加河考察民情和写生,画了很多纤夫真实的形象和素材。用3年的时间创作完成这幅世界名作。在宽广的伏尔加河上,一群拉着重载货船的纤夫在河岸艰难地行进着。正值夏日的中午,闷热笼罩着大地,一条陈旧的缆绳把纤夫们连接在一起,他们哼着低沉的号子,默默地向前缓行。残酷的现实将他们沦为奴隶,其中有破产的农民、退伍军人、失去信任的神父、流浪汉等。《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充分表现了在封建势力和资本家的剥削下,俄罗斯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11位纤夫的苦难代表了整个俄罗斯的苦难。画面的表现力,时至今日仍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这是列宾的代表作。在横幅的画面上,一队蓬首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拉着货船,在酷日下向前挣扎,荒芜的沙滩上只有半埋在沙里的几个破筐。纤夫们的步子那样沉重,人们仿佛听到低沉的《伏尔加船夫

名家名画赏析部分

名家名画赏析部分 1、通过欣赏图片,了解美术名作的基本信息; 2、分析作品的表现内容; 3、分析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 4、阐述作品的主题和审美价值。 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春牧图》、《青蛙》、 《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富春山居图》 油画:《开国大典》、《在激流中前进》、《星月夜》 《乌鸦群飞的麦田》、《自由引导人民》 《浪子回头》、《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夜巡》 《教皇英诺森十世》。 壁画:《格尔尼卡》 素描:《血衣》 版画:《面包》 示例: 请从美术作品的作者、作品名、类别、基本 内容和艺术特色 几个方面分析这幅作品。 作品名:《格尔尼卡》 其它代表作: 《亚威农少女》 作者:西班牙 毕加索 立体主义画派 《舞蹈者》 类别:壁画 《三个音乐家》 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 遭德军飞机轰炸后的惨状。作者运用阴冷的色彩,夸张、变形以及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法西斯暴行所制造 的血型景象,刻画了无辜平民所遭受的灾难、死亡和痛苦,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作品名:《面包》 作者:珂勒惠支 国籍:德国 类别 (画种):石版画 画面内容:画面表现了饥饿的儿童和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沉痛的揭露了战争借人民造成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 艺术特点:画家用简练的线条把痛苦的母亲形象尽显在画面上,把母子三人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形象真切动人,使人久久难忘。 作品名:《血衣》 作者:王式廓 国籍:中国 类别:素描 画面内容及艺术特点:作品取材于我国土地革命斗地主的场景。画面抓住一位悲痛欲绝的妇女正举起血衣的瞬间,描绘了激愤的人海与起伏的山峦,在沉郁浑厚的黑白色调中汇成了震撼人心的控诉。 作品名:《星月夜》 作者:梵?高 国籍:荷兰 画种:油画 艺术流派:后印象主义画派 画面内容:作品展示了一个高度夸张变形与充满强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 艺术特点: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 作品名:《乌鸦群飞的麦田》 作者:梵?高 国籍:荷兰 画种:油画 艺术流派:后印象主义 画面内容: 画面描绘的是暴风雨过后风吹麦田的情景。绿色的小路的在黄色麦田中深入 远方,增添了不安和激愤情绪。 艺术特点:1、色彩对比鲜明而明亮的麦田,燃烧着画家激情的火焰,倾注着他的内心激荡 的情感。 2、画面上动荡不安的构图、明暗对比强烈的色调、粗野狂乱的笔触,流露出画家内心孤独、压抑、郁闷的心情。 作品名:《自由引导人民》 作者:德拉克洛瓦 国籍:法国 画种: 油画 艺术流派:浪漫主义画派 画面内容: 作品取材于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画面以高举着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引导法国人民进行巷战的场景。 艺术特点: 1、此画是三角形构图的典范。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2、引导人民的自由女神处于横向黄金分割线处,巷战人群的头部位于纵向黄金分割线处的位置。如此人物众多,宏伟而又动荡的的战斗场面,被画家组织在一个井然有序的画面构图之中。 3、整幅作品气势磅礴,色彩与明暗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用笔奔放,充分展现了浪漫主义画派的风格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生动地表现力法国人民为自由而战的精神。 作品名:《浪子回头》 作者:伦勃朗 国籍:荷兰 画种:油画 艺术流派:荷兰现实主义 画面内容:这幅画取材于《圣经》故事的油画,深刻地表现出父亲对回家浪子既悲伤、痛恨,又惊喜、怜爱的那种复杂的父子深情,同时也刻画了几个旁观亲属的不同心态。 艺术特点: 画家独到地运用明暗,灵活地处理复杂画面中的明暗光线,用光线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弱化和消融次要因素。 作品名:《夜巡》 年代:1638——1642年 作者:伦勃朗 国籍:荷兰 画种:油画 艺术流派:荷兰现实主义画派 画面内容: 这是一幅群像肖像画,最初为画家所接的阿姆斯特丹民防队总部定制的18个人的群体肖像画。 艺术特点: 1、采用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没有用传统群像的画法,主次人物突出。 2、画面明暗对比强烈,但又极富层次感,体现伦布朗的艺术风格。 3、以其独有的光彩成为17世纪欧洲绘画的经典名作。 作品名:《1808年5月3日夜起义者被枪杀》 作者:戈雅 国籍:西班牙 画种:油画 艺术流派:18世纪浪漫主义画派 画面内容: 作品描绘的是法国侵略者枪杀西班牙革命者的场景。 艺术特点: 画家特地用一盏方形灯笼造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突出起义者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侵略者的杀人罪行。 作品名:《教皇英诺森十世》 作者:委拉斯凯兹(委拉斯贵支) 国籍:西班牙 画种:油画 艺术流派:西班牙巴洛克式画家 画面内容: 权威显赫的教皇正襟危坐在精致的宝座上,眼神威严又隐含着凶狠和狡诈,教皇的相貌和性格特征都被画家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 艺术特点: 画面用红白色彩的对比和写实的手法来,注重光影的变化。 画家其它代表作:《纺织女》、《宫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