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探究记录:牛奶的变化

探究记录:牛奶的变化

探究记录:牛奶的变化

探究记录:牛奶的变化

1/1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 识点 世界是由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是在不断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有些变化产生了,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和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和混合。 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 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等。 铁生锈与和有关,在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关系很大。

探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假设实验: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实验材料:三个盘子、三枚铁钉、水和菜油; 实验方法:将三枚铁钉分别放在三个盘子中,其中两个盘子分别装上水和菜油; 实验现象: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的铁钉有点生锈,放在水盘子中与水和空气接触的铁钉生锈较多,浸没在菜油盘子中的铁钉没有变化; 实验结果: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其中水的作用较大。 0、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这种变化属于。 1、用长柄金属汤匙去一小勺白糖,在蜡烛火焰上慢慢的加热,白糖会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是气体。 3、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 答:制成合金;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 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 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 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 选做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 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1 必做 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2.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5.蜡烛的变化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能从切割、受热、燃烧蜡烛的试验中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语言或画图的方法描述,从蜡烛变化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3.体验到尊重证据,合作与交流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切割、受热和燃烧蜡烛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不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蜡烛、酒精灯、火柴、托盘、小刀、三脚架、石棉网、 烧杯、澄清石灰水、蒸发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5分钟) 1. 教师谈话: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表演一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出示两个酒杯)这两个酒杯里装的都是无色的液体,现在我把它们倒在一起,看看会怎样? (变红了) 2.教师提问:(出示另一个酒杯)这个酒杯里装的也是无色液体,仔细观察。魔术表演完毕,你看到了什么?(颜色又没有了) 3.教师谈话:大家有什么感觉?明明是无色的液体却有这么多变化,其实这些奇妙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科学道理。想知道原因吗? 4.教师提问:看这是什么?(出示蜡烛)今天我们就从蜡烛入手来解释这个秘密。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蜡烛的变化。(板书课题:蜡烛的变化)【设计意图:表演魔术,展示两个酒杯里分别装着无色的液体,将他们

倒在一起颜色发生了变化,变红了,接着又倒入第三个酒杯里的无色液体,红色的液体变回无色。这个现象非常直观的让学生看到无色液体的颜色变化。奇妙的变化使学生产生疑问,好奇心让他们对“物质的变化”充满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从而揭示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27分钟) 探究蜡烛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制定实验计划并展开探究 (1)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什么方法使 蜡烛发生变化呢? (2)师生互动,板书方法:切割、受热、燃烧 (3)教师提问: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想不想试一试呢?要进 行研究我们就需要工具,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起来看看 都有什么? 实物展示出示(小刀、火柴、蒸发皿、蜡烛等) (4)教师提问: 要使蜡烛发生以上的变化, 我们能用到哪些工具呢? (学生组装演示) (5)教师追问:在使用这些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谁来说 说?生交流。 (6)教师小结注意事项:认真观察看到现象时,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所有的操作尽量在托盘中进行;玻璃器皿易碎,使用时要注意安全轻拿轻放;注意酒精灯正确使用的方法;加热一段时间后仪器的温度升高,小心烫伤;合理安排试验顺序。 (7)学生自主探究 (8)教师谈话:各组整理实验工具,组长交回。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蜡烛的变化让学生认识物质的变化,是本课的重点,因此,

中班语言彩色牛奶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彩色牛奶教案反思 中班语言彩色牛奶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与有趣,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彩色牛奶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与有趣。 2.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大奶牛一头 教师操作卡片一套 幼儿各种蔬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奶牛场”情境,激发兴趣。

1.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变”的过程。 教师讲述故事第一段。 2.出示奶牛 结合画面,讲述故事第二段。(出示小兔、胡萝卜等) 提问:小白兔怎么会变成小黄兔的? 3.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这件神奇的事。(讲述第二段) 4.理解、讲述故事第三、四、五段。(灰狐狸变红狐狸、小花鹿变小紫鹿、小黑猫变小绿猫) 5.第三段:“灰狐狸变红狐狸” 6.出示灰狐狸、西红柿、红牛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讲述灰狐狸变成红狐狸的过程。 7.第四段:“小花鹿变小紫鹿” 出示小花鹿和茄子,引导幼儿看图、猜测讲述小花鹿变成小紫鹿的过程。 8.第五段:“小黑猫变小绿猫” 出示小黑猫和小绿猫,引导幼儿猜测、讲述小黑猫变成小绿猫的过程。 9.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讲述故事,鼓励幼儿一起讲述。 二、进一步感受“变”的神奇与有趣。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牛奶的变化》教案

8、牛奶的变化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的表格、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牛奶变化的探究。 教学难点:对实验探究的概括。 【课前准备】: 牛奶、醋、食盐、柠檬汁、啤酒、烧杯、玻璃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你知道为什么要喝牛奶吗? 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牛奶有关的知识,看看牛奶和某些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板书设计:牛奶的变化 (学生活动): 生答:喜欢喝牛奶。 生答:因为牛奶中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生答:我还想知道牛奶与其它物质混合有什么变化;我还想知道为什么不能空腹喝牛奶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喝牛奶,加深对牛奶的认识,提出他们还

想知道的问题。 二、探索体验解决问题 1.猜想假设 (教师活动):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想牛奶与其它物质混合后有什么变化。 问: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 2.制定方案 师:同学们前面已经准备好了实验材料,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牛奶有什么变化?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探究 强调:做实验时一定要记录实验现象,遵守正确的实验步骤,以老师发给的表格开始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通过刚才的探究,大家都知道牛奶里放入不同的物质,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谁能具体说说哪些东西能让牛奶发生哪些变化? 4.展示交流 师:大家的实验能力很强,观察记录细致,总结全面 (学生活动): 小组内猜想讨论。 汇报交流。 生答: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1.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并做好记录。 2.汇报实验结果: (1)牛奶中放醋,出现混合物凝聚现象。 (2)将啤酒放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有絮状物产生。 (3)将食盐放入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没有变化。 (4)将柠檬汁放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二年级语文]第八课 牛奶的变化

[二年级语文]第八课牛奶的变化

第八课牛奶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得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准备: 搜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有关牛奶变化和引用牛奶方面需要注意问题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你知道为什么要喝牛奶吗?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牛奶有关的知识,看一看牛奶和一些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二)过程 1.牛奶的变化 (1)提出问题:在牛奶中加入橘子汁、苹果汁、砂糖、食盐、咖啡、醋、酱油、味精、啤酒、白酒,会有什么变化? (2)小组制定实验方案(可选择2—4种物质加入牛奶) (3)小组实施探究。将活动中观察到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4)汇报交流 2.牛奶的变化与生活关系 (1)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教师补充牛奶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自由活动 1.学生用脱脂牛奶制作胶水 2.学生试验自己制作的胶水的效果 (四)拓展活动 课后学生根据教材图示做酸奶。 第九课静止和运动 一、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索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求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尊重证据;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3.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再现,提出问题 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们。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生活总,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2.学生讨论交流。

《彩色牛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学科:语言 专业:学前教育 课程:华师大出版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彩色牛奶》 适用对象:幼儿园中班 教学背景: 蔬菜是孩子们每天都会直接接触的事物,但是这种接触大多只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活需要。因此孩子对于它们的关注度并不高,所以即使天天接触,对它们的认知依然很有限。而通过《彩色牛奶》这个活动,不但能引导幼儿今后多多关 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增长知识,还能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 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 2、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乐意用语言表达“变”的过程。 教学方法: 讲述法、引导法 教学准备: 1、课前知识准备:认识各种蔬菜 2、PPT 3、各种蔬菜黑白简笔画 教学重点: 能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 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乐意用语言表达“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1、你们喝过牛奶吗?(喝过)那你们平时喝过的牛奶都是什么颜色的?(白色) 2、今天啊,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关于牛奶的故事,名字叫做《彩色牛奶》。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哦,这个彩色牛奶还有神奇的魔法呢?喝了它,会发生奇妙的变化。那到底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这样神奇的彩色牛奶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下面的故事。 二、故事《彩色牛奶》 1、结合 PPT,讲述故事(牛大叔??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 2、喝了彩色牛奶,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会变色) 3、彩色牛奶哪里来的?(奶牛) 4、怎样才能让奶牛挤出彩色牛奶?(给奶牛吃五颜六色的蔬菜) 5、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白 兔给奶牛吃黄黄的胡萝卜,挤出黄黄的牛奶。)根据幼儿回答,操作PPT。 6、小白兔喝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白兔喝了变成了一只小黄兔)根据幼 儿回答,操作 PPT。 7、结合 PPT,继续讲述故事(小黑猫??小动物们喝了彩色牛奶会变一 个新的自己,高兴极了。) 8、小黑猫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黑猫 喝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挤出绿绿的牛奶。小黑猫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绿猫。)根据幼儿回答,操作 PPT。 8、小花鹿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小花鹿 喝了发生了什么变化?(小花鹿给奶牛吃紫紫的茄子,挤出紫紫的牛奶。小花鹿喝了变成了一只小紫鹿。)根据幼儿回答,操作 PPT。 9、灰狐狸给奶牛吃了什么,挤出什么颜色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发生了什么 变化?(灰狐狸给奶牛吃红红的西红柿,挤出红红的牛奶。灰狐狸喝了变成了一只红狐狸。)根据幼儿回答,操作PPT。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8.牛奶的变化》 青岛版

牛奶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有多种变化。学生通过对牛奶变化条件的探究,既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又能丰富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培养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来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她们对身边的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望,而本课所要杰出的是牛奶、醋、食盐、啤酒等,这是她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同时也符合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这一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搜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有关牛奶变化和饮用牛奶方面需要注意问题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脱脂牛奶、小苏打、白醋、酸奶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 吃进青青草,挤出甜甜水,谢谢牛妈妈,让我快长大。请打一食品 请说出你的答案 生:牛奶 师:同学们,真聪明,回答的既快又准确。 那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2012年

目录 1.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19.离子选择电极原始记录表 2. 大气采样原始记录表20.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3. 降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原始记录表 4. 降尘采样原始记录表22.气相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5. 土壤采样原始记录表23.离子色谱分析原始记录表 6. 底质(底泥、沉积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4.细菌总数测定原始记录表 7. 污染源废水采样原始记录表25.粪大肠菌群测定原始记录表 8.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6.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采样原始记录表27.城市交通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0.烟气烟色监测现场记录表28.污染源噪声监测原始记录表 11.pH值分析原始记录表29.机动车排气路检原始记录表 12.电导率分析原始记录表30.一般试剂配制原始记录表 13.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铂钴比色法)31.校准曲线配制原始记录表 14.色度分析原始记录表(稀释倍数法)32.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原始记录表 15.重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3.样品交接记录表 16.容量法分析原始记录表34.样品分析任务表 17.五日生化需氧量分析原始记录表35.样品前处理原始记录表 18.一氧化碳分析原始记录表36.大气采样器流量校准原始记录表

xx 省环境监测原始记录表( 1 ) 地表水采样原始记录表 采样目的: 方法依据:GB12998-91 采样日期: 年 月 日 枯 丰 平 pH 计型号及编号: DO 仪型号及编号: 电导仪型号及编号: 采样: 送样: 接样: .第 页 共 页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5. 蜡烛的变化》 青岛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1 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讲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能够利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现象。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从蜡烛一些变化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 谈话: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 讲述: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引导学生预测会出现什么结果? 谈话: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二、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这个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讲解:当你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里,再把它涮一圈倒掉时,这时烧杯壁就附着一层石灰水了。你再把这个烧杯罩在火焰上,一会儿烧杯壁的石灰水就浑浊了。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石灰水一碰到二氧化碳,就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可见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班级姓名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 质。空气、火焰、声音、热、电和磁等都是物质。时间、思想不是物质。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 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3.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 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4.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沙和豆子没有明显变化,观察到没有明显 变化也很重要。 6.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油,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产生光、 热、烟,是化学变化。 7.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糖,属于物理变化; 后来白糖沸腾燃烧,产生火、光、热、烟、碳、气等新物质,属于发生化学变化。 8.品尝米饭时,刚开始没有甜味,咀嚼一会儿有甜味,是因为米饭中有一 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与唾液混合,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9.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蓝色(蓝黑色、蓝紫色) 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0.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 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1.食物发生颜色变化,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酱油拌饭。生成气体的 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变成水蒸气。 12.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谷类、面类、根茎类、豆类等粮食类食物。如: 米饭、面包、番薯、马铃薯、毛芋、玉米、大豆等。 13.淀粉含量较少的食物:蔬菜中的叶菜类、水果等。如:青菜、萝卜、洋 葱、西红柿、桔子、西瓜等。 1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 会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象。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15.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 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无色透明,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 17.因为铁锈与铁片在颜色、光泽、手感、硬度、导电性能、能否被磁铁吸 引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所以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18.研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法。 19.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0.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要求有效隔绝水和空气。具体为 1. 涂上油漆。 2. 擦干,放在干燥处。 3. 涂油或完全浸没在食用油中。 4.制成合金。 5. 电镀。 6.放入真空中等。 21.在不同的环境里铁生锈的速度快慢不同。 2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 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会变浅。 23.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产生的现象主要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2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 比较缓慢。 2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物质发生化学 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26.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我们吃的食物进入体内后要经过 许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烟花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27.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如果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是不会消 失的,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28.中国古代的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一些辅料等粉末状物质的均 匀混合物。

六年级科学《牛奶变化》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牛奶变化》教学设计 六年级科学《牛奶变化》教学设计 《牛奶的变化》教学 设计 课型:实验交流课 课程标准对本内容的要求: 1、愿意合作与交流。能提出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选择自己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了解物质间的融合条件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愿意合作交流,关心日常生活中与科技有关的问题 教材分析: 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有多种变化。学生通过对牛奶变化条件的探究,既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又能丰富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培养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望,而本课所要接触的是牛奶、醋、食盐、啤酒等,这是他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得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 搜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有关牛奶变化和引用牛奶方面需要注意问题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果汁、牛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好吃的,不过不能吃,只能饱饱眼福了,(出示牛奶制品对的图片) 问:大家知道这些食品的原材料都有什么?(牛奶) 2、你对牛奶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说 教师出示课件了解牛奶的营养 3、小结:牛奶的营养非常丰富,但一定要合理饮用,如果饮用不当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怎样科学地饮用牛奶,看在不同的条件下牛奶有哪些变化。(板书课题) 二、活动推进,自主探究

六年级科学下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doc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筛网分离混合物、用蜡烛给白糖加热。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 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有没有变化 【教学难点】:对实验过程的细心观察和概括 【教学准备】:每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组合,锈钢汤匙、蜡烛、火柴、糖 【教学过程】: 一、明确课堂内容和要求导入: 今天我们的课堂将以实验为主,但需要你细心的观察作为我们这节实验课的保障。 11、实验前的观察:用豆子和沙子来做混合实验就要知道它们的本来面目,它们是什么样的呢? 2、学生根据观察回答,师简要板书。尽可能利用各种感官感受描绘它们的特性。

3、引导推测:如果我们将豆子和沙子进行混合,它们会发生变化么?依据是什么?怎么做来证实?建议:留取对比样本。 4、混合实验。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发生变化会和它们的搅拌程度有关么? 5、混合实验后观察豆子和沙子的变化。怎样观察的更清晰? 6、分离实验:引导思考,用什么方法分离?怎样分离,根据所想方法选择实验品实验。 7、观察比较:分离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们预存的实验前的样本进行比较,观察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对于外部形态上出现的细微变化,教师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导本质上的变化比较) 8、小结:类似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如同上节课我们的易拉罐和水结冰等的变化,都是物理变化。板书:物理变化及其特点 二、糖的加热实验 1、相对于物理变化的是化学变化。观察白糖特点,记录表格中。 2、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填在表格中。 3、实验: a、说明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b、从实验盒取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24、交流:你们都看到和记录哪些现象?引导明了:白糖在加热以后得到的物质还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结并引申: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板书:化学变化及其特点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是不是从加热那刻开始就是产生黑炭的化学变化的过程呢?(引导比较融化时是物理变化,后期才是化学变化)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

牛奶的变化教学案例——马万堂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牛奶的变化 临沂大岭小学 马万堂《牛奶的变化》自主学习单

学生姓名: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一、搜集资料,了解牛奶的主要成分,关于牛奶的小常识。 二、搜集资料,了解生活中的食物相克。 三、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回家自己做胶水和酸奶,下节课展示成果。 四、作业 1、喝牛奶时,要注意()、( )等。 2、含有()的食物不能混入牛奶中,否则会与牛奶发生反应,生成对身体有害的物质。例如,()、()、()等。 教材分析:牛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它会有

多种变化。学生通过对牛奶变化条件的探究,既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又能丰富对物质变化的认识,培养自行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 学情分析:针对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来对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望,而本课所要接触的是牛奶、醋、食盐、啤酒等,这是他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学习。同时也符合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这一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得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实验中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 教师:纯牛奶、酸牛奶、奶粉、有关牛奶的挤取、加工制作的影像资料或图片; 学生:鲜牛奶、脱脂牛奶、酸牛奶、食醋、啤酒、实验、柠檬汁、蒸馏水、250mL烧杯、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知识点整理 班级姓名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空气、火焰、声音、热、 电和磁等都是物质.时间、思想不是物质. 2.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3.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 化. 4.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5.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沙和豆子没有明显变化.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也很重要. 6.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成蜡油.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产生光、热、烟.是化学变化. 7.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白糖先熔化成液体的糖.属于物理变化;后来白糖沸腾燃烧.产生火、 光、热、烟、碳、气等新物质.属于发生化学变化. 8.品尝米饭时.刚开始没有甜味.咀嚼一会儿有甜味.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 过程中.与唾液混合.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9.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发生变化.这种蓝色(蓝黑色、蓝紫色)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属于化 学变化. 10.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一特性.我们可以来检验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11.食物发生颜色变化.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酱油拌饭.生成气体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水 变成水蒸气. 12.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谷类、面类、根茎类、豆类等粮食类食物.如:米饭、面包、番薯、马铃薯、 毛芋、玉米、大豆等. 13.淀粉含量较少的食物:蔬菜中的叶菜类、水果等.如:青菜、萝卜、洋葱、西红柿、桔子、西瓜等. 14.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气体.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会观察到火苗马上熄灭的现 象.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会马上熄灭. 15.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 分.无色透明.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1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是一种叫醋酸钠的新物质. 17.因为铁锈与铁片在颜色、光泽、手感、硬度、导电性能、能否被磁铁吸引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所 以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 18.研究“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的实验方法是对比实验法. 19.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需要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 20.可以有效地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要求有效隔绝水和空气.具体为1.涂上油漆. 2. 擦干.放在干 燥处. 3. 涂油或完全浸没在食用油中.4.制成合金.5. 电镀.6.放入真空中等. 21.在不同的环境里铁生锈的速度快慢不同. 2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 着.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会变浅. 23.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产生的现象主要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24.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 .铁生锈的速度比较缓慢. 25.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 理变化.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 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法与学法: 教师实验,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总结 教具准备: 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干抹布、白瓷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游戏:猜一个人名(课件依次出示三张图片,根据相片说出一个歌星的名字)。 2、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世界,大到广阔的宇宙、小到身边的小草,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中,只是有些变化是能

直接看到、感受到的,而有些变化却是在悄悄的进行中:比如叶子变色了,面粉做成了馒头,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变化?这节课,我们以蜡烛的变化为起点,一起来研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让学生观察并填表: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闻一闻的方法来了解蜡烛的特点。 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 让学生进行假设、猜测:加热以后,蜡烛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蜡烛又有什么变化?怎么来验证? 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 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 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教师在讲台做实验,学生观察后记录,完成实验报告表。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 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观察教科书30页的三个实验)

第八课 牛奶的变化教案

第八课 牛奶的变化 薛庄中心小学 陈改兰 教学目标: 1.认识在牛奶中加入啤酒、食醋、盐、柠檬汁等所发生的变化.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体思路;会设计对比实验研究牛奶与不同物质混合所发生的变化及产生的现象; 2. 知道酸奶的制作方法和过程。 3.知道牛奶的正确饮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 2.能反思同学间的探究过程,能倾听他人的意见。 3.乐于用学到得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能力目标: 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搜集和整理一些典型的有关牛奶变化和引用牛奶方面需要注意问题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喝牛奶吗?说说你们都喝过什么样的牛奶?牛奶当中藏着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与牛奶有关的知识,看看牛奶和某些物质混合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板书:牛奶的变化 。 (二)探究活动过程 :

1.牛奶的变化 师:一体机出示生活中常接触的食品,我这里有一些平时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食品,把它们加入到牛奶中会怎么样呢? (1)出示问题:在牛奶中加入橘子汁、苹果汁、砂糖、食盐、咖啡、醋、酱油、味精、啤酒、白酒,会有什么变化?(提出猜想)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手中的实验材料,共同探究牛奶的变化.请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可选择2—4种物质加入牛奶) 师:谁愿意把你们组的设计方案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请按照你们的制定方案或者参考别的小组的设计方案开始实验吧! 师生共同设计实验表格: (3)小组实施探究。(学生动手实验,师巡视,指导学生将活动中观察到的发现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4)汇报交流,展示研究结果。(把各组的研究结果投影出来,同时加以补充说明。)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牛奶里放入不同的物质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验证了我们的猜想,谁还知道有关牛奶饮用的一些常识呢?(一体机出示牛奶饮用的一些常识) 2.牛奶的变化与生活关系 (1)学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六年级科学《物质变化与我们》优秀练习题及答案

2.8.物质变化与我们 1.判断题。 (1)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 ) (2)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能同时发生。 ( ) (3)世界上有永远不发生变化的物质。 ( ) 2.填表题。 写出下列变化所伴随的主要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特点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特点是。 3.简答题。 (1)本单元的研究都是围绕物质及其变化展开的,学完这个单元后,你对“物质是

变化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哪些? 4.填空题。 (1)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多的(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建筑用的水泥,它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和。 (3)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4)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这种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大陆和两极冰川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变化。 5.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塑料瓶变形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灯泡发光 B.光合作用 C.海水晒盐 (3)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①用木材制成桌子②切割、打磨玉石进行加工③木头燃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4)下列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在熟的米粒上滴一点碘酒 B.把生的大米做成熟的米饭 C.把熟的米饭做成饭团 6.实验题。 小明和姐姐在家用水果制作饮料,他们制作饮料的方案如下。请阅读他们的方案后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方案中,往橙汁中加糖使其变甜,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2)姐姐的方案中,在柠檬酸中加入小苏打,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7.【探究题·选择】火药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的火药是硝石、硫磺、木炭及一些辅助材料等粉末状物质的混合物。当硫磺与硝石同时接触到炭火时,会产生火焰并伴随爆炸的声响。 (1)火药的发明与古代炼丹术有很大的关系,火药爆炸与炼丹的过程都属于

2019年精选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复习巩固六十二

2019年精选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1.蜡烛的变化复习巩固 六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蜡烛融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火柴燃烧的变化是( )。 A、形态变化 B、产生新物质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是一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从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现象表现出来。【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会______的变化。【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蜡块在加热时,会从______变成______,冷却时会从______变成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解答题】 加热时,蜡块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 A加热蜡块时,我们会发现蜡块会慢慢变软,再变成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成硬的固体。【答案】: 【解析】: 第12题【解答题】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类? A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表现出来。 【答案】: 【解析】: 第13题【解答题】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