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种子生物学课后作业部分答案

种子生物学课后作业部分答案

种子生物学课后作业部分答案
种子生物学课后作业部分答案

种子:植物学上,种子是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它的最外面是种皮,内含胚和胚乳。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是用于播种的植物器官,统称为农业种子。

临界水分:即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只剩下饱和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又称束缚水量。

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种子平衡水分:将种子放在一个固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种子的吸附与解吸达到了平衡,这时种子水分含量基本上稳定不变,此时的种子含水量就称为水分条件下的平衡水分。

酸败:油脂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酮、酸类物质,从而产生不良气味。易导致酸败的条件:(1)高温、高湿、强光、多氧易酸败;(2)种皮不致密、破损易酸败。(书上解释:在贮藏过程中,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太久,优于脂肪变质产生醛、酮、酸等物质而发生苦味和不良气体——哈气,称为酸败)

种子休眠: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的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硬实:种皮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并保持原来大小状态的种子

种子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生活力的期限,即种子存活的时间

陈种子:贮藏一年或一年以上的种子

种子雨: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从母株上散落的种子

种子影:散落的种子在种源附近的空间分布

农业种子应该包括哪些类型?

真种子、类似种子果实、营养器官、人工种子。

种子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上有何作用?

a、鉴别各种种和品种的重要依据

b、与清选分级及安全贮藏有密切关系

c、种子大小和整齐度和饱满度与播种品质有关

d、根据农作物种子的千粒重推算田间播种量

e、因此掌握各种农作物、林木和杂草种子形态特征的基本知识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不同,怎样鉴别?种子贮藏蛋白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样的特性?

直链淀粉分子质量小,葡萄糖之间以a(1-4)糖苷键呈直线连接,易溶于热水,遇碘呈蓝黑色,煮熟后粘度低;支链淀粉分子质量大,葡萄糖连接成树枝状,除了主要以a(1-4)糖苷键连接外,还有5%~6%存在于分支处的a(1-6)糖苷键,在热水中膨胀呈现很大的黏性,遇碘呈紫红色。

种子中的贮藏蛋白(根据简单蛋白质在各种溶解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分为:清蛋白(水溶蛋白)--易溶于水,主要是酶蛋白,一般种子中含量很少;球蛋白(盐溶蛋白)--不溶于水,易溶于10%氯化钠,双子叶植物中所含有的主要蛋白质,禾谷类中普遍存在,但含量少;醇溶性谷蛋白(醇溶谷蛋白)--不溶于水和盐类溶液,但溶于70%酒精溶液,禾谷类特有的一种蛋白质,大部分禾谷类种子中含量很高,其中赖氨酸含量较低,影响了它的营养价值;碱溶性蛋白(谷蛋白)--不溶于水、盐类和酒精溶液,但溶于稀碱和稀酸,在禾谷类尤其是麦类、水稻种子中的含量很高。

影响种子平衡水分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

a、大气湿度--大气湿度越高,种子平衡水分也越高

b、温度—在同样的相对湿度下,气温越低,种子含水量越高;反之则低

c、种子化学物质的亲水性—亲水基团(蛋白质和糖类)、疏水物质(脂肪)等含量.含量高,则平衡水分高,反之,则低

d、种子的部位与种子结构-- 种子部位不同,亲水基含量差异明显,胚>胚乳,胚部含水量明显超过其他部位含水量;种皮可能成为种子吸湿的限制因素,种子结构也会影响吸湿。

种子中含有哪些激素?是如何影响种子的发育成熟的?

a、生长素—IAA有促进种子、果实和萌发幼苗的生长作用,还能引起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但与种子休眠无关。

b、赤霉素—GA能促进果实、种子的生长,调控种子的休眠和发芽,有些种子休眠打破萌发时,常伴有内源GA的增加,施加外源GA亦能打破许多种子休眠。GA 还能加速非休眠种子的萌发,调控禾谷类种子糊粉层中a-淀粉酶、B-淀粉酶、蛋白水解酶及其他淀粉降解酶类的产生和释放,这些水解酶分泌到胚乳内,使胚乳中的贮藏物质水解供胚及幼苗生长利用。

c、细胞分裂素—CTK促进细胞分裂,对细胞伸长也可能有作用,具有抵消萌发的抑制物质,特别是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施加外源CTK可以打破ABA存在而导致的种子休眠。

d、脱落酸—ABA延长休眠、抑制发芽的生长抑制剂,在植物的不同部位均有存在,但以果实和种子中含量较高。

e、乙烯—在成熟的果实、发芽的种子、衰老的器官中均有存在,能过促进果实成熟,同时对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有调控作用。

为什么内胚乳是三倍体,而外胚乳、胚都是二倍体?

被子植物在受精过程中,来自雄配子体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即中央细胞)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这称为双受精现象。双受精之后,合子进一步发育成胚,这时胚是二倍体。初生胚乳核发育成胚乳,是三倍体结构,称为内胚乳。一般情况下,由于胚和胚乳的发育,胚囊体积不断扩大,以致胚囊外的珠心组织被破坏,最后为胚和胚乳所吸收,故成熟种子中无珠心组织。但有些植物的珠心组织随种子的发育而扩大,形成一种类似胚乳的贮藏组织,称为外胚乳。外胚乳有体细胞发育而来,故为二倍体

结合农业生产实践,谈谈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哪些异常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多胚现象:1粒种子中有2个或2个以上胚的现象。根据多胚是否产生在同一个胚囊中,多胚现象又可分为真多胚和假多胚两种

来源:真多胚:多胚是否在同一个胚囊中。(1)裂生多胚(合子、原胚、胚柄裂生),为有性胚,多见于裸子植物。(2)助细胞、反足细胞产生胚,助细胞不经受精发育而成的胚为单倍体,受精后发育成的胚则与合子胚一样为二倍体。由反足细胞形成胚很少见,且形成的胚多不能达到成熟。(3)珠心、珠被细胞→胚(不定胚,为无性胚);假多胚,即多平产生在同一个胚珠的不同胚囊里。来源有三,1、在同一珠心中形成多数胚囊,这种情况见于黑核桃、木麻黄和柑橘属;2、两个或更多的珠心融合成一体;3、由一个珠心裂变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珠心。

2、无胚现象:在一批种子中,有时可发现外形正常但内部无胚的种子,称为无胚现象。原因:1、与植物的遗传特性有关,因为某些科属的种子,无胚种子出现的频率总是较高;2、卵未受精或者远缘杂交,异种花粉受精,虽完成了双受精过程,但终因生理不协调而逝胚中途夭折,胚乳和种皮得以发育;

3、由于某

些昆虫如椿象等在种子发育初期的为害,当它们从幼小种子吸取汁液时能分泌某些毒素,导致胚死亡

3、无性种子: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胚而形成的种子。

4、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通过受精但却不能形成具发芽能力的正常种子的现象。原因:1、生理不协调,有三种情况,1、一是胚和胚乳发育都不正常而使种子早期夭折;二是胚乳可能发育正常但胚不正常,导致产生无胚种子;三是胚开始发育正常,但由于胚乳发育不正常,发育中的胚尤其是胚乳没有充分发育而过早解体。2、受病虫危害。3、营养缺乏。4、恶劣环境影响。防止种子败育的方法1、如果败育是由于生理不协调所致,可利用胚离体培养的方法,以得到珍贵的杂交种;2、若为病虫危害,应及早防病治虫;3、如果是由于营养缺乏引起,则应改善栽培条件,加强肥水管理,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发展,以获得种子高产;

4、还应有目的地选育遗传上败育率低、抗逆性强的品种

无融合生殖:是指配子体不经配子融合而产生孢子体的过程,只限于胚囊中不经受精产生胚的现象。主要包括:孤雌生殖;孤雄生殖;少数为无配子生殖(助细胞、反足细胞→胚)。

简述种子中胚、胚乳、种皮的发育过程和特点。

胚发育的过程及其特点。

合子休眠期→原胚发育期→胚基本器官分化期→胚扩大生长期→成熟胚 (形成-分裂) (2细胞-球胚) (子叶原基分化-幼胚) (体积扩大)内胚乳发育的方式及其特点。

胚乳发育方式:

(1)核型:核分裂→几个~几千个游离核(细胞化) 细胞胚乳

(2)细胞型:自始至终为细胞分裂,无游离核时期(合瓣花群)

(3)沼生目型:第1次为细胞分裂,随后合点室,退化消失;珠孔室按核型发育,形成胚乳(石蒜科)。

种皮的发育过程和特点:此处略

环境条件对种子成熟有什么影响?(包括对成熟期和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两方面)

答:环境条件对种子成熟的影响包括两方面:种子成熟期;种子化学成分。

一、环境条件对种子成熟期的影响:

1、温度。在种子成熟过程中,适宜的温度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储藏物质的运转,以及种子内物质的合成。高温可以促进种子成熟过程,缩短成熟期。低温会延迟成熟期,并往往会形成秕粒或种子不饱满。造成影响的原因:高温引起种子组织加速老化,降低生理机能,同时酶的活性也提早丧失,不利于贮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加上呼吸作用较强,使营养物质的消耗加速,因此种子成熟期缩短,籽粒的饱满度受到影响。低温延缓种子组织的衰老,降低生理机能,同时使酶的活性降低,不利于贮藏物质的积累和转化,因此种子成熟期加长,籽粒饱满度受到影响。

2.湿度。种子在成熟初期含有大量水分,在天气晴朗,空气湿度较低,蒸腾作用强烈的情况下,对种子合成作用有利。空气相对湿度较高,会使种子的成熟

延缓。干旱会使种子的成熟提早。造成影响的原因:在空气相对湿度较高的情况下,种子水分向外发散受到阻碍,影响合成作用,同时低温使酶的活性及养分输送的速率降低,从而使成熟延缓。在气候干旱的情况下,植物的叶细胞失水萎缩,使植株内流往种子的养料溶液减少或中断,促使种子提早干缩成熟,饱满度降低。

3.土壤。在盐碱度低,水肥合理的土壤中,植物水肥供应充足,有利于贮藏物质的运转和种子内物质的合成。在盐碱度高的土壤中,种子成熟成熟会提早。造成影响的原因:在盐碱度高的土壤中,由于土壤溶液浓度很大,渗透压高,植物吸水困难,种子成熟时养分的运转和有机物的累积和转化受到阻碍,所以提早成熟。

4.营养。营养条件可以影响种子的成熟期,在土壤瘠薄及种植密度过大的情况下,由于养分缺乏,成熟期提早,缩短了种子成熟过程养分积累的时间,因此,影响种子的饱满度和产量。造成影响的原因:磷素与茎叶中糖类的转化有关,成熟过程中很多有机化合物和某些酶都需要有足够的磷素。所以在开花前后,施用磷肥或进行根外追施磷肥,对促进有机物的运转以及提早成熟,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均有作用。成熟期间施用氮素肥料过多,会促进营养生长,造成茎叶徒长,阻碍植株内的养分响籽粒中运转,延长和阻碍籽粒内养分的积累,因而延迟成熟,降低粒重,减少产量。更严重的是由于植株徒长容易倒伏,对养分运转和积累造成更大影响。

二、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1.环境条件对粉质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干旱或盐碱土地带,种子淀粉的含量比湿润地区低而蛋白质含量较高。因为在干旱或盐碱土地带,细胞由于缺水而膨胀程度降低,淀粉的合成活动受到破坏,而蛋白质合成过程所受影响较小。而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则有利于淀粉的合成而降低蛋白质的含量。种子籽粒发育成熟期间温度低,其蛋白质的含量高,籽粒灌浆期间高光强,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就高。成熟期间雨水过多常会造成植株倒伏,阻碍养分从茎叶向种子运转。在蜡熟多雨期间,会使淀粉水解,种子内的糖分就会被雨水淋洗出来,因而减少淀粉在种子中的积累。此外,在雨水过多时,籽粒的蒸腾作用大受影响,酶的作用趋向水解,使灌浆停滞,养分积累受到阻碍,而呼吸作用仍不断消耗养料,影响种子的饱满度,使种皮及灰分所占比例增高。土壤中肥料的种类,对种子中蛋白质含量也有很大影响。氮肥能提高蛋白质含量,而钾肥较多时,会使蛋白质含量相对降低,因钾肥能促进糖分由叶部向籽粒转移。种子在成熟期受到严重的冻害时,蛋白质含量降低,非蛋白质氮增多。

2.环境条件对油质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种子成熟期间的温度不仅对油质种子的含油率有重大影响,同时对种子种油份性质及蛋白质含量也有重要作用。适宜的低温有利于油脂在种子中的积累,而降低种子蛋白质的含量。生育后期在温度较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下,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因而碘价较高,;反之,则有利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因而碘价较低。土壤水分及空气湿度对油分和积累亦有很大影响,土壤水分和空气

湿度高,则有利于油分的积累;反之,则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植物体内油分的形成过程是在弱碱性或接近于中性而比较湿润的环境中进行的,而蛋白质的合成却要求土壤水分与空气湿度较低的条件,油质种子中,油分和蛋白质的合成是互为消长的过程。营养元素与油分的含量也有密切关系。磷肥对油分形成有良好作用,因为糖类转化为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中,需要磷的参加。钾肥对油分积累也有良好的影响。氮肥施用过多,会使种子有份降低,因为植物体内大部分糖类和含氮化合物结合成蛋白质,势必影响到油分的合成。

综述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变化。(3个方面)

种子成熟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变化,1、外形及物理性变化;2、贮藏物质的合成与积累;3、发芽力的变化。外形及物理性变化有,种子体积和鲜重迅速提高;种子干重和比重随种子发育而逐渐提高,到完熟期达到最大,但是油质种子例外,由于成熟后期糖分大多转化为脂肪,种子比重反而有所降低;种子硬度和透明度随着成熟由低变高;种子导热性由高变低;种子生长一般是先长度生长再宽度和厚度生长,完熟期达到本品种的固有形状。贮藏物质的合成与积累有可溶性物质合成转化成不溶性物质,再转化为糖类,蛋白质和脂类;而物质的积累,就物种种类而言,积累的顺序一般是结构蛋白质—淀粉—脂肪—贮藏蛋白质;而就种子的不同部位而言,营养物质一般先在果种皮处暂时积累,然后再转移到胚乳和胚中;随着种子成熟其可溶性糖,非蛋白态N含量降低,脂肪酸价降低,碘价升高,则贮藏蛋白增多。发芽力的变化有,1、随种子发育而逐渐提高,即越成熟的种子,发芽势越强,发芽率越高,一般农作物中无休眠期的品种都表现出这样的趋势;2、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发芽力一般呈现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趋势;3、种子在整个母株上的生长阶段都不具有发芽力,必须在收获后置一定条件下数周或数月,胚发育完全后方能发芽

种子活力和种子生活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常用TTC法鉴别。种子活力:决定种子和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活性强度及该种子特征的综合表现。种子活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通常指田间条件下的出苗能力及与此有关的生产性能和指标。假若用四唑进行染色,着色部位说明种子是活的,但这些种子不一定都能发芽,即使能发芽的种子,活力还有高低之分。由于生活力是在标准条件下测得的发芽力,因此可以说生活力(发芽力)是活力在实验室特定条件下的具体表现种子活力测定的必要性。

1、保证田间出苗率及生产潜力的必要手段

2、种子产业中质量控制的必要环节

3、帮助育种者选育新品种的必要方式

4、研究种子劣变机理的必要方法

种子劣变的概念及其形态、生理生化机制(综述种子劣变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实质)

种子劣变:是指生理机能的恶化,包括化学成分的变质及细胞结构的受损。(1)膜系统损伤及膜脂过氧化:膜漏现象严重——内含物外渗,脂质团形成,细胞器损伤萌发时修复能力降低——影响正常代谢。(2)营养成分的变化:长期呼吸消耗会导致种胚分生组织或胚轴中营养物质缺乏,种子生活力和活力丧失。(3)有毒物质积累:代谢物质积累过多会对种胚细胞产生毒害作用,甚至会导致种子死亡。(4)合成能力下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合成能力明显下降;核酸合成受阻,RNA、DNA叶绿素含量均较新种子为低,ATP生成量减少(5)生理

活性物质的破坏与失衡:许多酶活性都不同程度地降低

实质:遗传基础的变异如染色体畸形和基因突变,可能是种子劣变的实质

生产上应如何合理利用陈种子?(利用陈种子应注意的问题)

(1)使用前应进行活力测定。若活力无明显降低,可作大田用种,反之则不能。(2)特殊情况下需要用衰老较严重的陈种子播种时,应精细整地,给予良好的播种条件。(3)一些勉强可用于播种的陈种子,可尝试用某些能提高种苗活力的处理方法处理后再播种。

种子萌发阶段的特点(述种子萌发过程的四个阶段及特点。)

1、吸胀:①吸胀是种子萌发的第一阶段,是种子萌发的开端。②种子吸胀是物理现象而非生理作用。③活种子吸胀与死种子吸胀不同。

2、萌动。种子萌动期间,对外界环境条件特别敏感,是植物一生中对不良环境条件抵抗力最弱的时期。同时也是创造变异的最佳时期。

3、发芽。水、气协调,芽为根长一半;水分少,根长芽短;水分多,芽长根短(根对少氧敏感)。

4、幼苗的形成。子叶出土型优点:能保护幼芽,子叶能进行光合作用;缺点:顶土力弱,子叶受损影响幼苗生长甚至开花结实。子叶留土型幼苗顶土力强,易出苗;禾本科为胚芽鞘先出,胚芽鞘受损幼苗出土会受阻。子叶半留土型(花生)下胚轴粗短,伸长缓慢。覆土浅则子叶出土,覆土深则子叶留土。

1、种子的概念。

2、农业种子应该包括哪些类型?

3、种子生物学在农业生产上有何作用?

4、查阅: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研究探析,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0)

1、名词解释:临界水分;安全水分;种子平衡水分;酸败。

2、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不同,怎样鉴别?种子贮藏蛋白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样的特性?

3、影响种子平衡水分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

4、种子中含有哪些激素?是如何影响种子的发育成熟的?

65、综述种子中各化学成分与种子生理状态及种子品质的关系

1、为什么内胚乳是三倍体,而外胚乳、胚都是二倍体?

2、结合农业生产实践,谈谈种子发育过程中有哪些异常现象?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简述种子中胚、胚乳、种皮的发育过程和特点。

1、简述禾谷类、豆类、十字花科、锦葵科等作物种子的成熟阶段和特点。

2、环境条件对种子成熟有什么影响?(包括对成熟期和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两方面)

3、综述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的变化。(3个方面)

1、名词解释:种子休眠;硬实

2、说明水稻、大豆、棉花种子的休眠原因。

3、举例说明种皮控制种子休眠的三种途径,举出破除这种休眠的两种方法。

4、简述种子休眠的机制。

1、种子活力和种子生活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种子活力测定的必要性。

1、保证田间出苗率及生产潜力的必要手段

2、种子产业中质量控制的必要环节

3、帮助育种者选育新品种的必要方式

4、研究种子劣变机理的必要方法

3、根据影响种子活力的因素以及种子劣变机理,论述获得高活力种子的途径与措施。

4、种子活力测定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分别说明其测定原理。

5、综述种子劣变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实质

课堂讨论选题

1、种子寿命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生产上应如何合理利用陈种子?

1、名词解释:种子寿命;陈种子。

2、哪些因素会影响种子寿命?

1、为什么不同类型种子萌发时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

2、比较子叶出土型和子叶留土型幼苗在生物学上的优缺点。

3、述种子萌发过程的四个阶段及特点。

4、什么变温有利于种子萌发。

5、试述影响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

6、析种子萌发过程中主要贮藏物质的转化途径和方法,并谈谈在生物学上的意义。名词解释:种子雨种子影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 .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由一层质膜包被: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并成为它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口。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细胞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由这些分子构成的细胞是结构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在一个细胞中除了可以进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新陈代谢活动外,还各有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总和。 2 . 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分界代表性人物?如二界系统为瑞典林奈。 界、门、纲、目、科、属、种(递减) 林奈:二界系统、海克尔:原生生物界惠特克: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 .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 五界系统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病毒不具细胞形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不包含在五界系统中。 4 .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二界系统中,细菌和蓝藻属于植物界,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没有核膜), 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蓝藻和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但不应因此就把它们放入植物界。它们有光合作用只是说明生命在进化到原核生物阶段就有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真菌是是进化的产物,腐食营养,独立为真菌界。 6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分子所构建的。细胞内代谢过程中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的,而酶是一种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 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长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或RNA 。所有DNA 都是由相同的4 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长链。2 条互补的长链形成DNA 双螺旋分子。沿着DNA 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进而为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物体编制蓝图。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都受到来自DNA 的信息的调控。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的是同一种遗传密码。这些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DNA→RNA →蛋白质的遗传系统是生物界的统一基础。这就令人信服地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由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彼此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8 .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地球形成之初,以酸性气体为主,经历37 亿年的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使今日地球的表面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恰到好处”,大气中的C02 浓度正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并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液态水的过度蒸发,保持了一个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圈;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保证了生物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而岩石的风化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矿物质,并且大气中的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的紫外线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氧化性大气圈还能使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这一切都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要维持这种环境的物理状态,仍然需要地表上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 试述脂类的生物学意义或脂类的生物学功能? (1)主要的储能物质;(2)生物膜的主要成分;(3)构成生物保护层;(4)有些脂类是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5)很好的绝缘体

最新细胞生物学翟中和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以极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生物膜的基本结构成分,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分子层中或结合在其表而。生物膜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膜的不对称性和膜的流动性:D、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的功能,有的功能只发生在膜外侧,有的则在膜内侧,这是生物膜发生作用所必不可少的。如调节.细胞内外Na+、K+的Na+-K+ATP酶,其运转时所需的ATP是细胞内产生的,该酶的ATP结合点正是处于膜的内侧面:许多激素受体等接受细胞外信号的则处于细胞外侧。2)、膜的流动性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识别、药物对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可以说,一切膜的基本活动均在生物膜的流动状态下进行。 2、何为内在膜蛋白?它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内在膜蛋白又称整合膜蛋白,这类蛋白部分或全部插入脂双层中,多数为横跨整个膜的跨膜蛋白。它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纨基酸残基,如精敏酸、赖缎酸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Mg+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3)、某些膜蛋白通过自身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织酸残基上共价结合的脂肪酸分子,插到膜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脂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与糖脂共价结合。 3、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的认识过程。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是人类认识细胞膜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随着实验技术和方法的改进而不断完善的:D、1925年:质膜是由双层脂分子构成的;2)、1935年:提出“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明治式的质膜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影响达20年之久:3)、1959 年提出单位膜模型,并大胆推测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4)、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强调:①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②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层分子。5)、“液态晶模型”和“板块镶嵌模型”等的提出,可看作是对流动镶嵌模型的补充。6)、1988年“脂筏模型”。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过程可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入、逐渐完善的过程。 4、红细胞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膜骨架是细胞质膜与膜内的细胞卅架纤维形成的复合结构。红细胞膜骨架蛋白主要包括:血影蛋白或称红膜肽,锚蛋白,带4、1蛋白和肌动蛋白。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在维持膜的形状和固定其它膜蛋白的位置方而起重要作用。功能:参与维持细胞的形态,并协助细胞质膜完成多种的生理功能。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特点。 1)、膜转运蛋白可以分为两类: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又称离子通道)。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辨别溶质。2)、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具有高度选择性: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对PH有依赖性。3)、离子通道有3个显著特征:①极高的转运速率②没有饱和值③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的。离子通道无需与溶质分子结合。它的开或关两种构象的调方,应答于适当的信号。根据应答信号的不同,离子通道又分为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压力激活通道。 2、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特点:(1)浓度梯度: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跨膜转运的方式;而被动运输是物质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2)是否需能主动播需要代谢能(由ATP水解直接提供能量)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相偶联(协同运输):而被动运输不需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1、绪论 1、20世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揭示了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即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这会给人们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组成生物体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在原则上是相同的。例如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单体都是氨基酸,种类20种左右,各种生物的核算的单体都是核苷酸,这些单体都以相同的方式组成蛋白质或者长链,它们的功能对于所有生物都是一样的。在不同的生物体内基本代谢途径也是相同的,甚至在代谢途径中各个不同步骤所需要的酶也是基本相同的。生物化学的同一性深刻地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也促进了人们从分子生物水平上认识生命本质的深入研究。提示人们从分子水平研究进化的同源性,人工改革的可能性,也为物种多样性与基因库保护提供了物质基础。 2、生物学中,一方面有新的学科不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一些分支学科又在走向融合,这说明了什么? 答案要点: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各有一定的研究内容而又相互依赖,相互交叉。生命作为一种物质运动形态,有它自己的生物学规律,同时又包含并遵循物理和化学的规律。因此,生物学同物理学,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分布于地球表面,是构成地球景观的重要因素。因此,生物学和地学也是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一些新的学科不断的分化出来,一些学科又在走向融合。学科的分化,分科的互相渗透走向融合,反映了生物学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蓬勃发展的景象。数理化的成果融入到人类认识生物,改造生物中,也说明生物未知领域研究还很大。 2、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1、动物是以氧气(O2)氧化糖(C6H12O6)产生CO2和H2O获得能量。假设你想知道所产生的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还是氧气,试设计一个用18O作为示踪原子的实验来回答你的问题。 答案:自然界中氧含有3种同位素,即16O、17O、18O。18O占0.2%,是一种稳定同位素,常作为示踪原子用于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中。 实验设计:用18O标记糖作为示踪原子供给动物的有氧呼吸,质谱分析测定生成物CO2的放射性,如果CO2中的氧具放射性说明CO2中的氧是来自于糖。对照组中18O标记O2进行实验,分析测定CO2是否具有放射性,如果没有,进一步清楚地表明CO2中的氧来自糖而不是O2 2、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而人胃中没有。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映?如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 答案:动物消化道中没有纤维素酶,不能消化纤维素。牛,马等动物胃中寄生着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具有能分解纤维素的酶(cellulase),使纤维素水解产生纤维二糖,再进一步水解而成葡萄糖。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切活细胞都从一个共同的祖先细胞进化而来,证据是什么想像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很早时期。可否假设那个原始的祖先细胞是所形成的第一个仅有的细胞 1、关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假说有许多方面的证据。对活细胞的分析显示出其基本组分有着令人惊异的相似程度,例如,各种细胞的许多新陈代谢途径是保守的,在一切活细胞中组成核酸与蛋白质的化合物是一样的。同样,在原核与真核细胞中发现的一些重要蛋白质有很相似的精细结构。最重要的过程仅被“发明”了一次,然后在进化中加以精细调整去配合特化细胞的特定需要。●人脑质量约1kg并约含1011个细胞。试计算一个脑细胞的平均大小(虽然我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变化很大),假定每个细胞完全充满着水(1cm3的水的质量为1g)。如果脑细胞是简单的正方体,那么这个平均大小的脑细胞每边长度为多少 2、一个典型脑细胞重10-8g (1000g/1011)。因为1g水体积为1 cm3,一个细胞的体积为10-14m3。开立方得每个细胞边长2.1 × 10-5m即21 μm。 ●假定有一个边长为100μm,近似立方体的细胞 (1)计算它的表面积/体积比; (2)假设一个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至少为3才能生存。那么将边长为100μm,总体积为1 000 000μm3的细胞能在分割成125个细胞后生存吗 3、(1) 如图1所示,该细胞的表面积(SA)为每一面的面积(长×宽)乘以细胞的面数,即SA=100 μm ×100 μm ×6 = 60 000 μm2。细胞的体积是长×宽×高,即(100 μm)3=1 000 000 μm3因而SA/体积的比率=SA/体积=60 000μm/ 1 000 000μm= 0. 06 μm-1。 (2) 分割后的细胞将不能存活。125个立方体细胞应有表面积300 000μm2, SA/体积的比率为0.3。如果要使总表面积/体积达到3,可以假设将立方体边长分割成n份,每个小方块的表面积为SA l,总面积为SA t则有: 分割后的小方块表面积为SA l = 6 × (100/n) 2(1) 总面积为SA t = 6 × (100/n) 2 × n3(2) 根据细胞存活要求SA t/V = 3 (3) 即: 6 × (100/n) 2 × n3 / 1003 = 3 (4) 由(4)可知n=50,即细胞若要存活必须将其分割成125000个小方块。 ●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4、基因组,细胞质膜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图1 边长为100μm的立方体与分割成125块后的立方体

作物育种学课后思考题题目及部分答案

绪论 1.作物品种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农业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作物品种(Variety)概念:指某一栽培作物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生态和生产经济条件,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相对一致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征,并与同一作物的其它类似群体相区别的生态类型。(品种属性:生产资料属性;经济类型属性;地区性时间性。作物品种的类型:纯系品种、杂种品种、综合品种、无性系品种等。) 优良品种的作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2.作物育种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与哪些学科关系密切?你打算如何学好作物育种学这门课程? 作物育种学(crop breeding)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研究育种规律;培育新品种,实现品种良种化;繁育良种,实现种子标准化。 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 ?育种目标的制订及实现目标的相应策略;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选择的理论与方法; ?人工创新变异的途径、方法及技术; ?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方法 ?目标性状的遗传、鉴定及选育方法 ?作物育种各阶段的田间试验技术; ?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及种子生产 3.常规育种技术的主要任务和特点是什么? 主要任务: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抗病、虫、草害和抗旱、寒、碱等)。 特点: 综合多个优良基因; 同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盲目性大; 育种是科学艺术。4.现代作物育种发展动向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进一步加强种质资源研究 2.深入开展育种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3.加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和育种单位间的协作 4.种子产业化 5.调查了解农作物优良品种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第1章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 名词解释:

普通生物学课后思考题13

普通生物学课后思考题13 发布时间:2009-6-29 21:41:17 浏览次数:244 当前共有14条记录首页上一页下一页末页第11页共14页 ※<第一章绪论> 1. 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1.20世纪,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揭示了生物界在化学成分上, 即在分子层次上存在高度的同一性。这会给人们什么启示? 2.生物学中,一方面有新的学科不断分化出来,另一方面一些 分支学科又在走向融合,这说明了什么? 3.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光合自养的蓝细菌和绿色植物在地球 表层环境的演变中起了哪些作 用? 5※<第二章细胞与生物大分子> 2 生命的化学基础 1.牛能消化草,但人不能,这是因为牛胃中有一种特殊的微生 物而人胃中没有。你认为这种微生物进行的是什么生化反应?如 果用一种抗生素将牛胃中的所有微生物都消灭掉,牛会怎样? 2.有人说:"不必担心工业所产生的化学废料会污染环境,因为 组成这些废料的原子本来就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你如何驳 斥此种论调? 3.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与功能上的基本区别是什么? 2.细胞核实由哪几种部分组成的,其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3.细胞之间有哪几种连接方式?其生理机能是什么? 4 细胞代谢 1.人体的细胞不会用核糖作为能源,试分析其理由。 2.某科学家用分类的叶绿体进行下列实验。先将叶绿体浸泡在 pH4的溶液中,使类囊体空腔中的pH为4。然后将此叶绿体转移 到pH8的溶液中。结果此叶绿体暗中就能合成ATP,试解释此实验 结果。 3.有一个小组用伊乐藻(Elodea)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他们 将一枝伊乐藻浸在水族箱中,计算光下该枝条放出的气泡数(氧 气),以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他们用太阳灯 与水族箱的距离从75cm缩短到45cm时,光合强度基本无变化。 只有从45cm移到15cm这一段距离时,光合速率才随光强度的增 加而增加。根据计算,当太阳灯从75cm处被移至45cm处时,照

细胞生物学习题(有答案)

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 B、Leeuwen Hoek C、Grew D、Virchow 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1、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A、80S B、70S C、 60S D、50S 2、下列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 A、支原体 B、细菌 C、蓝藻 D、植物细胞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4、蓝藻的遗传物质相当于细菌的核区称为() A、中心体 B、中心质 C、中体 D、中心球 5、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的()观战越来越有说服力。 A、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病毒 C、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D、都不对 6、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中心粒 D、质体 7、目前认为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其直径约为() A、0.01μm B、0.1~0.3μm C、1~3μm D、10μm 8、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存在的细胞器是() A、中心粒 B、叶绿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 9、SARS病毒是()。 A、DNA病毒 B、RNA病毒 C、类病毒 D、朊病毒 10、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 A、细胞质中 B、质膜上 C、线粒体内膜上 D、类核区内 11、在英国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 A、朊病毒(prion) B、病毒(Virus) C、立克次体 D、支原体 12、逆转录病毒是一种()。 A、双链DNA病毒 B、单链DNA病毒 C、双链RNA病毒 D、单链RNA病毒 1、由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一B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称()。 A、单克隆抗体 B、多克隆抗体 C、单链抗体 D、嵌合抗体 2、要观察肝组织中的细胞类型及排列,应先制备该组织的() A、滴片 B、切片 C、涂片 D、印片 3、提高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常用的方法有() A、利用高折射率的介质(如香柏油) B、调节聚光镜,加红色滤光片 C、用荧光抗体示踪 D、将标本染色 4、适于观察培养瓶中活细胞的显微镜是() A、荧光显微镜 B、相差显微镜 C、倒置显微镜 D、扫描电镜 5、观察血细胞的种类和形态一般制备成血液() A、滴片 B、切片 C、涂片 D、印片 6、冰冻蚀刻技术主要用于() A、电子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微分干涉显微镜 D、扫描隧道显微镜 7、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题库及答案

四川大学普通生物学试题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同时注意相应的英文名词) 生物膜干扰素稳态光周期诱导光合磷酸化光敏色素 无氧呼吸 细胞呼吸 菌根 双受精 生物节律 等位基因 细胞分化 基因库 非共质体途径 内皮层 无氧呼吸 再生作用 适应 原核细胞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体液免疫形成层克隆共质体途径细胞周期 三羧酸循环 世代交替 蛰伏 基因库 内皮层 无氧呼吸 再生作用 适应 应激性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原肠胚 中心法则 内起源 协同进化 成花素 光能细菌 病毒粒子 反馈调节 基因突变 细胞外消化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光呼吸 春化作用 化能细菌 内吞作用 无限维管束 细胞分化 稳态 基因文库 菌根 生态位 光系统 食物链 生物多样性 环境容量 群落 二次污染物 不可再生资源 种群 质壁分离 年轮 抗原 体循环 光合作用光反应暗反应领地行为细胞克隆选择学说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压力流假说 团聚体学说 内聚力学说 灾变论 大气圈 学习 血液循环 周围神经系统 腐食性营养 染色体组型 细胞骨架 酶 细胞周期 减数分裂 肺活量 有丝分裂 变态 生态金字塔 遗传漂变 基因工程 生物节律 微球体学说 本体感受器 生物钟 多倍体 拟态 渐变式进化和跳跃式进化 自然发生说 自然分类 五界系统 病毒和反病毒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口动物后口动物

生态系统 生态幅 最低量定律 寄生和共栖 化学互助和拮抗 生态位 顶级群落 生物地化循环 稳态 耗散结构 生物大分子 胞饮作用 端粒 内环境 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 干细胞 反射弧 光周期 双受精 孤雌生殖 孢原细胞 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上位效应 抑制基因互补基因 转化 中心法则 操纵基因结构基因 遗传漂变 异地物种形成 协同进化趋同进化共进化趋异进化 人口问题 第二部分:填空题 ⒈细胞呼吸全过程可分为糖酵解、 、 和电子传递链。 ⒉细胞核包括核被膜、 、 和核仁等部分。 ⒊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 两部分组成。 4.不同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 隔离,同一物种的种群之间存在着 隔离。 5.细胞周期包括 和 两个时期。 6.神经组织是由 细胞和 细胞组成的。 7.异养营养可分为吞噬营养和 。 8.DNA和RNA的结构单体是 。 9.消化管管壁的结构由内至外分为4层,即粘膜层、 、 和浆膜。 10.肌肉单收缩的全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即 、 和舒张期。 11.横隔膜升降引起的呼吸动作称为 呼吸。 12.形成层细胞切向分裂,向外产生 ,向内产生 。

种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教学总结

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与机能 思考题:一、种子形态构造方面的名词解释。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真种子:由受精后的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 2、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3、发芽口:又称种孔,是珠孔的遗迹,位置正对着胚根的尖端,种子萌发时胚根由此伸出。 4、脐褥或脐冠:有些种子脱落时种柄的残片附着在脐上,称为脐褥或脐冠。 5、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6、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棉花、豆类内脐明显,是种子萌发时 最先吸胀的部位。 7、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 8、果脐:果实与果柄接触的部位。 9、花柱遗迹:有些果实种子收获脱粒时,花柱脱落后在果实上留有痕迹,呈疤痕状或刺形突起状。花柱遗迹 的凹凸和明显程度,因作物品种而异,可作为种子鉴别的依据。 10、花柱残物:有些果实种子花柱多数不脱落,残存在果实上,称为花柱残物。 11、果实附属物:有些果实种子外面或附有花萼、或内外颖、护颖,其形状、颜色亦可作为品种鉴别的依据。 12、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13、种胚:通常是由受精卵即合子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种胚一般由胚芽、胚轴、 胚根(三者又合称胚本体)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14、盾片:禾本科植物种子的子叶位于胚本体和胚乳之间,为一片很大的组织,形状象盾或盘,常称为盾片 或子叶盘。由于种子萌发时,它并不露出种外,也称之为内子叶。 15、外胚叶:有些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在盾片的相对一面有一小突起,称外胚叶。而有些植物(如 玉米)没有外胚叶。 16、胚的类型胚的大小、形状及在种子中的位置因植物种类而不同。一般把胚分为6种类型:直立型、弯曲型、 螺旋型、环状型、折叠型、偏在型。 17、内胚乳(3n)——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成。 18、外胚乳(2n)——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 19、裸子植物的胚乳(1n)——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20、糊粉层:胚乳最外面的一至几层细胞富含糊粉粒,称糊粉层。糊粉层细胞小、壁厚,是活细胞,有完整的原生质体、细胞核。 二、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与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形态构造差异 直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位于种子顶端,而发芽口位于种子基部,内脐与种脐紧邻,无脐条。 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和发芽口紧邻,位于种子基部,内脐位于种子顶部,脐条长。 半倒生胚珠形成的种子——种脐位于种子侧面,发芽口紧靠脐的下端,内脐位于脐的上端,脐条很短,位于脐和脐条之间。 三、主要植物种子所属的分类类型。 1 根据胚乳有无分类 (1)有胚乳种子——具较发达的胚乳的种子 按子叶数目分:单子叶有胚乳种子:禾本科、姜科、百合科等 .双子叶有胚乳种子:大戟科、蓼科、茄科、伞科、藜科等 按胚乳来源分:内胚乳发达种子:绝大多数作物种子; 外胚乳发达种子:菠菜、甜菜、苋菜;内外胚乳同时存在种子:姜、胡椒 (2)无胚乳种子——完全无胚乳或有极少量胚乳的种子:此类种子是在发育的中后期,胚乳被胚消耗,因而胚特别是子叶发达。主要有豆科、十字花科、锦葵科、葫芦科、菊科、蔷薇科等。 完全无胚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大都转移到胚中,因而有较大的胚,子叶尤其发达,而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生命体细胞作为基本单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由一层质膜包被:质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来,并成为它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口。在化学组成上,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细胞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水外,还含有种类繁多的有机分子,特别是起关键作用的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由这些分子构成的细胞是结构异常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在一个细胞中除了可以进行生命所需要的全部基本新陈代谢活动外,还各有特定的功能。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其组成细胞的功能的总和。 2.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生物分界代表性人物?如二界系统为瑞典林奈。 界、门、纲、目、科、属、种(递减) 林奈:二界系统、海克尔:原生生物界惠特克: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3.在五界系统中,为什么没有病毒? 五界系统根据细胞结构和营养类型将生物分为五界,病毒不具细胞形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需的基本系统,不包含在五界系统中。 4.在二界或三界系统中,细菌、真菌均隶属于植物界,在五界系统中,它们都从植物界中划出来,或独立或为原核生物界和真菌,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二界系统中,细菌和蓝藻属于植物界,但是它们的细胞结构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它们没有完整的细胞核(染色体是一个环状的DNA分子,没有核膜),也没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蓝藻和某些细菌有光合作用,但不应因此就把它们放入植物界。它们有光合作用只是说明生命在进化到原核生物阶段就有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真菌是是进化的产物,腐食营养,独立为真菌界。 6.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于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分子生物学告诉我们,所有生物的细胞是由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分子所构建的。细胞内代谢过程中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是由酶所催化的,而酶是一种蛋白质。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0种氨基酸以肽键的方式连接而成。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是由蛋白质长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决定的。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或RNA。所有DNA都是由相同的4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键的方式连接而成的长链。2条互补的长链形成DNA双螺旋分子。沿着DNA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蛋白质长链上氨基酸的序列,进而为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物体编制蓝图。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都受到来自DNA的信息的调控。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信息的方向是相同的,使用的是同一种遗传密码。这些事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DNA→RNA→蛋白质的遗传系统是生物界的统一基础。这就令人信服地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由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彼此之间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整个生物界是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化系谱。 8.为什么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地球形成之初,以酸性气体为主,经历37亿年的生物和环境协同进化,使今日地球的表面环境作为我们的家园“恰到好处”,大气中的C02浓度正好使地表温度适合生物生存,并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液态水的过度蒸发,保持了一个生物生存的液态水圈;大气中含有足够的分子态氧,保证了生物的呼吸和岩石的风化,而岩石的风化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矿物质,并且大气中的氧在紫外线作用下形成臭氧层,挡住了来自宇宙的紫外线辐射,保护了地表生命;氧化性大气圈还能使大多数陨石在到达地表之前燃烧掉。储存在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生命活动的产物。这一切都依赖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要维持这种环境的物理状态,仍然需要地表上具有相当规模和质量的生态系统,所以说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目前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得以维持的支持系统。

细胞生物学 课后习题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1.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光学显微镜技术、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 2.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1离心分离技术○2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与脂类等的显示方法 ○3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4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于定性 ○5反射自显影技术○6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第四章细胞质膜(重点:1、3题,2题可不看) 1、膜脂有哪几种基本类型?它们各自的功能? (1)基本类型:甘油磷脂、糖脂、胆固醇 (2)功能: 甘油磷脂不仅是生物膜的基本成分,其中的某些成分如PI等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鞘脂:其分子结构与甘油磷脂非常相似,可以与甘油磷脂共同组成生物膜。 胆固醇:除了作为生物膜的主要结构成分外,还是很多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前体化合物,它还可以与发育调控的重要信号分子Hedgehog共价结合。 3、细胞表面有哪几种常见的特化结构?细胞红细胞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是什么? 细胞表面特化结构主要包括:膜骨架、鞭毛、纤毛、变形足和微绒毛,都是细胞膜与膜内的细胞骨架纤维形成的复合结构,分别于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的运动、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等功能有关。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特点。 载体蛋白相当于结合在细胞质膜上的酶,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同特异性底物结合,一种特异性载体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转运过程类似于酶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特征;既可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地抑制,又可被某种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有依赖性等,因此有人将载体蛋白称为通透酶。与酶不同的是,载体蛋白对转运的溶质不进行任何共价修饰。 通道蛋白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与溶质分子结合,允许大小和带电荷适宜的离子通过。绝大多数的通道蛋白形成有离子选择性的、门控的跨膜通道。因为这些通道蛋白几乎都与离子的转运有关,所以又称离子通道。与载体蛋白相比,三个显著特征: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离子通道是门控的。 2、试述胞吞作用的类型和功能。 (1)吞噬作用:是原生生物摄取食物的一种方式,其作用不仅是摄取营养物,主要是清除侵染机体的病原体以及衰老或凋亡的细胞,如人的巨噬细胞每天通过吞噬作用清 除10的11次方个衰老的血红细胞。 (2)胞饮作用:是细胞内吞作用从外界获取物质及液体的的一种类型,是细胞外的微粒通过细胞膜的内陷包裹形成小囊泡(胞饮囊泡),并最终和溶酶体相结合并将囊泡内部的物质水解或者分解的过程。 3、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1)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一般小于150nm,而吞噬泡直径往往大于250nm。 2)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所有真核细胞都能通过胞饮作用连续摄入溶质和分子;吞噬作用首先需要被吞噬物与细胞表面结合并激活细胞表面受体,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 3)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结合素蛋白和结合蛋白等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则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帮助,在多细胞动物体内,只有某些特化细胞具有吞噬功能。

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标准答案

第二章问答题 1 为什么脂肪比糖类更适合作为动物的能量贮藏物质? 答:等量的脂肪比糖类含的能量多,脂肪属于油脂,主要是不饱和烃的混合物,其中的碳和氢的含量很高,糖类(葡萄糖)是多羟基的醛,有羟基在,自身就含有更多的氧元素(处于氧化态)。人体代谢是氧化反应,所以脂肪能量高。 2 请简述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其中高级结构是由低级结构决定的吗?是什么力量保持四级结构的稳定? 答: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多条多肽链(两个或两个以上)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更为复杂聚合物的一种结构形式,主要描述蛋白质亚基空间排列以及亚基之间的链接和相互作用,不涉及亚基内部结构。高级结构是由低级结构决定的。 蛋白质亚基之间主要通过疏水作用、氢键、范德华力等作用力形成四级结构。其中最主要的是疏水作用。 3 分类在外太空寻求生命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有没有水的存在,为什么?请说明水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答: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任何反应都要在这里才能进行。同样它也参与生物的代谢。生物体60%-70%都是水,故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水是细胞的良好溶剂。○2水在生命体内可以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3细胞内的代谢都在水中进行。○4细胞中的结合水是细胞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4 列出DNA结构与RNA结构的三个区别 答:○1组成的五碳糖不一样,RNA是核糖,DNA是脱氧核糖。 ○2DNA是双链,RNA是单链。 ○3DNA为双螺旋结构,RNA是无规则的。 5 细胞中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大分子?举例说明它们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答: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 糖类:葡萄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质:脂肪是生物体主要的贮能物质。磷脂、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1是细胞结构的基础(结构蛋白)○2贮藏(卵清蛋白)○3防御(抗体)○4转运(血液中的血红蛋白)○5信号(激素)○6催化(酶)○7运动(收缩蛋白)核酸:DNA是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mRNA可以转录遗传信息,tRNA转运氨基酸。rRNA是核糖体的结构组成。 第四章细胞代谢名词解释 ATP:腺苷三磷酸的缩写。是一种核苷酸,有3个磷酸基团,细胞中的能量通货。 酒精发酵:酵母菌利用丙酮酸氧化NADH,丙酮酸转变为CO2和乙醇的过程。 乳酸发酵: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乳糖,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糖酵解:就是葡萄糖的分解,最终产物是丙酮酸。 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过程中合成ATP的反应。 细胞呼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光合作用:即光能合成作用,是植物、藻类以及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反应: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的基粒片层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经过电子传递,水的光解,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以ATP和NADP中的形式贮存,产生氧气。 碳反应:叶绿体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将CO2固定,使之转变成葡萄糖的过程。C3植物:直接利用空气中的CO2形成光和碳循环中的三碳化合物3-磷酸甘油酸。

陈阅增第四版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复习资料

1.2 1.生命体组胞作为基本単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 答:组胞是除病毒外的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其重要特点有: (1) 细胞质膜将组胞与环境分隔开来,控制期胞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转換。(2)在化学组成上, 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 1.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水; 2.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分子,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使组胞成为结构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 并可完成基本新陳代谢外的特定功能。( 3 ) 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功取决于其组成组胞功能的总和。 2.为什么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答: 之所以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是因为所有生物都要从外部获取自由能来驱功其体内的生化反应 1 ) 自养生物以光能为能量来源, 利用简単的原料合成自身复杂的有机物 (2)异养生物以食物(其他生物合成的有机物质)分解所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并将分解产生的小分子作为合成自身生物大分子的原料, (3)总之生物体和期胞需要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換和能量流动,所以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三叶草.蝴蝶.時蜓.姓.地.度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链,但其中没有分解者,试将分解者以适当方式加到这个食物链中,, 4 .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子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答:分子生物学对生物界统一性的深化: (1)所有生物的组胞都是基于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构建的(2)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o种気基酸以成键的方式连接而产生的 (3)组胞代谢中的化学反应都依靠酶的催化作用, 而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4)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即成. ①所有分子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即4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般的方式連接形成长链, 2条互补的长整形成双螺旋分子; ②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长整上気基酸的序列,也就决定了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进而调控生物代谢、生长、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 (5)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密码是相同的,遗传信息的方向与是相同的. 这些事实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整个生物界是由此产生的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源。 5 怎样理解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功? 答: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相同的关键要素:观察、提问、假说、顸测和检验,它们是环环相扣的: ( 1 )观察是对自然有目的考察和审视; (2)同题的提出是基于观察中发现事实, (3 ) 某种设想或假说的提出是对问题作出的可能解释; (4)预测是根編假说,通过推测和类推的方法得到的;

普通生物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命: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2.稳态:指生物体具有许多调节机制,用来保持内部条件的相对稳定,并在环境发生某些变化时也能做到这一点。 3.发育:生物体一生从生殖细胞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再经过一系列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才形成一个新的个体,再经过性成熟,然后衰老而死,称为发育。 4.进化:是群体或物种在连续的世代中发生的遗传改变和相关的表型变化,也包括在漫长历史时期中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协同进化。 5.细胞通讯:体内一部分细胞发出讯号,另一部分细胞接收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功能变化的过程。 6.信号转导:细胞针对外源信息所发生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变化及效应的全过程。 7.细胞分化:个体发育过程中新生的细胞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性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的过程。 8.细胞衰老:细胞衰老是指细胞经过有限次数的分裂后进入不可逆转的增殖抑制状态,其结构与功能发生衰老性的改变. 9.渗透:水的跨膜扩散,是水分子从高浓度一侧穿过膜而进入低浓度一侧的扩散。 10.细胞全能性: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能发育成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11.细胞呼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从食物分子中取得能量的过程。 12.细胞连接:在细胞紧密靠拢的组织如上皮组织中,细胞膜在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特定的连接,称细胞连接. 二、填空题 1.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总和是生物圈。 2.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是核酸。 3.细胞的分级分离最有效的仪器是超速离心机。 4.细胞膜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选择透过性。 5.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颗粒,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细胞器。 6.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 ATP 的主要场所。 7.细胞表面的糖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 8.G蛋白是一类能与 GTP 结合的蛋白质,主要有接受信号分子功能。 9.ATP水解和合成使放能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吸能反应的过程称为 ATP循环。 10.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顺浓度梯度,不消耗ATP进入膜内,称易化扩散。 11.细胞周期是指亲代细胞分裂完成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细胞世代。 12.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具催化功能的一类生物催化剂为酶。 13.细胞的糙面内质网的功能有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运输,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新生肽的折叠与组装。 14.在病理条件下,当细胞缺氧或受到某种毒害,溶酶体膜在细胞内破裂,释放出酸性水解酶消化细胞本身,此作用称自噬作用。 15.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分化的实现有3个重要条件携带有丰富的遗传信息以及它们具有复杂的表达调控机制是细胞分化建立的前题,细胞间的复杂信号系统的存在及由此引导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是多细胞生物细胞分化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细胞间质是细胞分化的依托并为之提供了必要的微环境.

陈阅增第四版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修订稿

陈阅增第四版普通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2 1.生命体组胞作为基本単位的组构,有哪些重要的特点答:组胞是除病毒外的生命体的基本结构,其重要特点有: (1) 细胞质膜将组胞与环境分隔开来,控制期胞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转换。 (2)在化学组成上, 细胞与无生命物体的不同在于: 1.细 胞中含有大量的水; 2.细胞中含有多种有机分子,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多糖、脂质)使组胞成为结构复杂且高度有序的系统, 并可完成基本新陈代谢外的特定功能。 ( 3 ) 整个生物体的生命活功取决于其组成组胞功能的总和。 2.为什么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答: 之所以说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系统, 是因为所有生物都要从外部获取 自由能来驱功其体内的生化反应 1 ) 自养生物以光能为能量来源, 利用简単的原料合成自身复杂的有机 物 (2)异养生物以食物(其他生物合成的有机物质)分解所产生的化学能为能量来源,并将分解产生的小分子作为合成自身生物大分子的原料, (3)总之生物体和期胞需要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所 以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3.三叶草.蝴蝶.时蜓.姓.地.度是一种常.见的食物链,但其中没有分解者,试将分解者以适当方式加到这个食物链中,, 4 .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如何深化和发展了人们关子生物界统一性的认识 答:分子生物学对生物界统一性的深化: (1)所有生物的组胞都是基于相同的组分(如核酸、蛋白质、多糖等)构建的 (2)所有的蛋白质都由2o种気基酸以成键的方式连接而产生的 (3)组胞代谢中的化学反应都依靠酶的催化作用, 而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4)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即 DNA成RNA. ①所有 DNA分子的结构都是相同的,即4种核苷酸以磷酸二酯般的方式连接形成长链, 2条互补的长整形成 DNA双螺旋分子; ②DNA长链的核苷酸序列决定了蛋白质长整上気基酸的序列,也就决定了各种不同蛋白质的功能,进而调控生物代谢、生长、发育与生命机能运作,, (5)在所有的生物中,遗传密码是相同的,遗传信息的方向与是相同的. 这些事实证明所有生物有一个共同的起源, 整个生物界是由此产生的一个多分支的物种进源。 5 怎样理解科学是一项具有自我修正机制的社会活功 答: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有相同的关键要素:观察、提问、假说、顸测和检验,它们是环环相扣的: ( 1 )观察是对自然有目的考察和审视; (2)同题的提出是基于观察中发现事实, (3 ) 某种设想或假说的提出是对问题作出的可能解释; (4)预测是根编假说,通过推测和类推的方法得到的; (5)最后根据预测,设计实验,在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中检验假说,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