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物行为和生态学》综合练习

《动物行为和生态学》综合练习

《动物行为和生态学》综合练习
《动物行为和生态学》综合练习

《动物行为和生态学》综合练习

一. 选择题

1. 哪一生态单位与非生物因素构成一体

A.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 人工栽种人参、三七等中药成功的关键是

A.控制适当温度

B.控制充分的水分

C.控制较弱的光照

D.提供肥沃的土壤

3. 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了很多明显的适应,下列哪张与对低

温的适应有关

(1)随纬度增高企鹅个体增大 (2)北极狐比沙漠狐耳短、鼻小

(1)高山植物矮小,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体表有密毛

(2)极北柳莺的迁徙 (5)鹿蹄草叶细胞大量贮存五碳糖、粘液等物质

(6)体温为39℃的站在冰面上的鸥,脚掌部温度为0℃

A.(1)(2)(3)(4)

B. (3)(4)(5)(6)

C. (1)(2) (4)(5)

D. (1)(2)(3)(4) (5)(6)

4. 金鱼藻是一种整株植物都沉没在水下的被子植物,下列哪项是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1)叶绿体大而多 (2)厚的角质层 (3)细胞间隙大

(4)发达的导管 (5)冠根比值大 (6)叶面展开

A.(1)(2)(3)(4)

B. (2)(3)(4)(5)

C.(3)(4)(5)(6)

D. (1) (3) (5)(6)

5. 沙漠狐耳朵大,而北极狐耳朵小,且颜面短,这可用什么规律解释

A.最小因子定律

B.阿伦法则

C.伯格曼氏法则

D.耐性定律

6. 在什么生境,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现均匀分布

A.基本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密度高

B.基本资源分布不均匀,种群密度高

C.基本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密度低

D.基本资源分布不均匀,种群密度低

7.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5-65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8.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

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

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属于原生演替,也属于自养演替图5-65

B.草本植物的丰富度先增后减,但次级生物量逐渐增加

C.这个演替的先锋植物是地衣

D.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到顶极群落达到最强

9. 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D.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10. 下列生物一定不是初级消费者的是

A.白蚁

B.菟丝子

C.雄蚊

D.人

11.图5-66中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什么?

图5-66

A. 是该种鹰的天敌的种群

B. 是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

C. 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D. 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12. 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农业害虫可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为除去有害于农作扬的某

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调查,得出如图5-67所示的结果。下列关于对此过程的推理正确的是

图5-67

A.害虫没有危害农作物

B.在A期间,如果在农田中喷洒针对害虫的农药,则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C.在B期间蜘蛛数量较快减少的原因是该种蜘蛛的食物不足

D.在C期间两个种群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两者之间已不存在食物关系

13. 先锋植物在裸地上出现时,其空间格局常是

A.均匀型

B.随机型

C.集群型

D.分散型

14.大象是植食动物,有一种螳螂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M千焦,

则这同化的M千焦中流入螳螂体内的能量最多有多少千焦

A.M/5

B.M/10

C.9M/10-0

D.0

15. 针、阔叶林混交,对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有量逐年统计,并把马尾松存有量与山毛榉存有

量的比值记作Y值,作曲线如图5-68,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马尾松与山毛榉存在竞争关系

B.a、d年份的优势种分别是山毛榉和马尾松

C.该曲线能推论得出环境限制生物,生物也影响环境的结论

D.混交后的混交林要比人工单纯林更能抵抗虫害

图5-68

16. 若用甲代表大气中的CO2库,乙代表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能正确表示

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关系的是

17. 在一个封闭的池塘内,水体受大量生活污水的污染,出现富营养化,其水中含氧量的变化

曲线是

18.下列婚配制度中,双亲行为多由雄性完成的是

A.一雄一雌制

B.一雄多雌制

C.一雌多雄制

D.混交

19.下列雄蝎蛉的哪些行为能优先传递自身的基因

A.强迫与雌蝎蛉交尾

B.贡献自身的唾液以求得交尾

C.贡献死蟋蟀以求得交尾

D.外表最漂亮者

20. 动物后天习得行为的最高形式是

A.反射活动

B.判断和推理

C.印随学习

D.模仿学习

二.简答题

21 图5-69表示大型、中型、小型土壤动物在各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量,这些土壤动物属

于分解者,请据图回答:

图5-69

(1)随着纬度升高,从热带雨林逐渐过渡到极地沙漠,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_______

(2)低纬度热带地区,主要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 土壤中腐殖质达到最大值所

需时间比高纬度地区______

(3)随纬度升高,土壤有机物的分解速度________

22. 根据图5-70中6种曲线回答

图5-70

(1)人类的存活曲线是____(横轴为年龄百分比,纵轴为存活率)

(2)一个地区或一个生态系豫所能容纳的生物个体数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横轴为时

间,纵轴为供养生物的个体数)

(3)在资源缺少的情况下,微生物的种群生长曲线为________(横轴为生物世代,纵轴为

体温)

(4)蜥蜴体温一天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横轴为一天24小时,从午夜0时开始,纵轴为

体温)

23. 某生物学家做了以下实验:

a.用线吊一只盗虻(身体上有黄蜂样的色斑)逗引蟾蜍,蟾蜍吃掉了盗虻。

b.用黄蜂代替a中的盗虻, 黄蜂刺了蟾蜍一下而逃生。

c.再用黄蜂、盗虻逗引蟾蜍,蟾蜍都不吃。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

(1)实验C中,蟾蜍不吃黄蜂的行为属于_________学习。

(2)盗虻的体色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

24. 图5-71表示的是鹞鹰在对不同的鸽群进行攻击

时成功的概率。请据图回答:

(1).鹞鹰攻击成功的比例与鸽群的数量成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鸽群被攻击的鸽子往往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捕杀鹞鹰,鸽群的数量变化将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71

25.最早在一堆垃圾里的有机物中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又在附近的植物中检测到了放射性,

接着在其周围生活的动物体内也检测到了放射性。动物体内的放射性的强弱情况见图

5-72。

图5-72

(1)如果放射性只来自某一种元素,你认为最可能是什么元素?理由是什么?

(2)这种放射性物质是如何进入到植物体内的?

(3)图中三种动物,哪种体内最早有放射性?它又是如何具有放射性?

(4)为什么曲线S滞后了曲线G?

(5) 为什么曲线S的最大值大于为什么曲线S

(6) 为什么最迟在蚂蚁体内检测到放射性?

参考答案

1.D

2.C

3.D

4.D

5.B

6.A

7.D

8.D

9.D 10.A 11.D 12.C 13.B 14.D

15.B 16.B 17.D 18.C 19.C 20.B 21.(1) 温度 (2) 大型土壤动物短 (3) 减

慢 22. (1)Ⅲ (2)Ⅴ (3)Ⅱ (4)Ⅳ 23.(1)尝试与错误 (2)拟态 24.(1)反比

鸽群内存在剧内互助 (2)病弱的鸽子使鸽群有较充分的生活条件,并伍鸽群后代更

优良 (3)先上升后下降 25.(1)最有可能是N或P。原因是N或P是生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且可以离子的形式进入细胞,又因最先在植物体内测到,所以C、H是不可能的。

(2)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 N或P以离子的形式进入土壤,再由植物的根以主动运输进入植物体内 (3)蚱蜢, 它经摄取具放射性的植物进入体内 (4)蜘蛛是食肉动物,它会捕捉蚱蜢,当蚱蜢具放射性后,蜘蛛才具放射性,因此曲线S滞后了曲线G (5)因为存在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的生物,某种物质的含量会比营养级低的生物高 (6)因为蚂蚁一般只能吃到死亡了所蚱蜢和蜘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