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_马骏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_马骏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_马骏
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_马骏

探讨改良森田治疗对改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

探讨改良森田治疗对改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高泰嵩 发表时间:2018-08-16T14:38:12.46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作者:高泰嵩[导读] 目的:对酒精导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用改良森田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哈尔滨第一专科医院 150056 摘要:目的:对酒精导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使用改良森田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根据我院2014年1月至10月的80例酒精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工娱疗法,观察组使用常规治疗和改良森田治疗,对两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ANA量表有效率是 97.44%,HAMD量表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6.32%,71.0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观察组的两项评分要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结论:改良森田治疗可以缓解酒精至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患者有积极作用,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改良森田治疗;焦虑;抑郁[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odified Morita therapy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alcohol.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 80 cases of alcohol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led to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40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sing conventional drug therapy and therapy,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modified Morita therapy,two groups of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scores were compared. Results:after treatment,the HANA scal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44%,the efficiency of HAMD was 94.87%,the control group was 76.32%,71.05%,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two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P<0.01). Conclusion:modified Morita therapy can allevi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lcohol to mental disorders,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patients. [Key words] alcohol induced mental disorder;modified Morita therapy;anxiety;depression 酒精引起的精神障碍是因为长期酗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了患者的妄想、焦虑、抑郁等等情绪问题,单纯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躯体依赖,对心里的渴望无法消除,所以复发率较高。森田治疗是心理治疗方式,改良森田治疗对患者适用性更高,可以让患者逐渐恢复社会功能[1-2]。此次就我院的改良森田治疗进行了研究,有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到10月对80例我院接收的阴酒精导致的精神障碍病例来分析,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40例,对照组有男性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改良森田治疗。首先采用常规剂量的精神药物治疗,其次改良森田治疗一个疗程为6周,采用团体治疗方式进行,每周5次,每次50 min,在每一期治疗结束前安排写周记,治疗师给予点评[3-4]。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工娱疗法。首先采用常规剂量的精神药物治疗,其次开展常规康复训练,每周5次,每次50 min。即指导、鼓励患者参加工艺、音乐、舞蹈、书法、体育等不同种类的文体娱乐活动,以此培养患者参与意识[5-6]。 1.3 疗效评定 由专职心理测量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入组前和治疗6周后各进行评定1次,根据治疗前后HAMA减分率进行效果评定,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总分×100%。减分率<25%为无效,25%~49%为进步,50%~74%为显著进步,>75%或总分≤7分为痊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HANA量表有效率是97.44%,HAMD量表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6.32%,71.0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观察组的两项评分要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 3 讨论 单次大量饮酒可能会引起精神异常,如果长期酗酒则会导致精神病症状、戒断综合症和依赖等精神障碍[7-8]。酒精引起的精神障碍疾病除了遗传、生化异常等因素之外,在研究酒精中毒患者时发现,其抗原和其他精神障碍共存,超过80%的酒精中毒患者自身存在抑郁、焦虑、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特别是这些患者日常中常大量饮酒。有研究显示,大部分因酒精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希望通过借助酒精来让内心焦虑得到缓解,导致了饮酒行为不断强化。临床中很多患者在康复阶段对自己即将回归社会生活和交往而感到焦虑。森田疗法是根治自然疗法,让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森田疗法让患者能够自然的接受烦恼,不对烦恼进行排斥,避免了思想上的矛盾和,让患者的内心冲突缓解,平复心情。酒精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接受森田疗法能够对其紧张的心理状态进行缓解,让患者能够摆脱抑郁、焦虑等情绪的影响。让患者对发病机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治疗过程中引入心理疏导,知识讲解,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患者对森田治疗核心理论掌握后,能够更好的将其应用于生活和工作当中,让患者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的HANA量表有效率是97.44%,HAMD量表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6.32%,71.05%,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观察组的两项评分要比对照组低,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1)。

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一例

冠心病合并焦虑症一例 患者男,65 岁,主因“反复心慌、胸闷 10 余年,加重半个月”于入院。患者 2002 年起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反复出现心慌、胸闷,有时伴大汗,无胸痛,每次持续 15~20min,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可逐渐缓解,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2010 年 1 月患者再次发作心慌、胸闷,在外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状动脉在前降支(LAD)近中段 25% 狭窄,左回旋支(LCX)中远段 10% 狭窄,OM1 开口处 65% 狭窄,OM2 近段 20%~30% 狭窄,RCA 开口轻度狭窄,结论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考虑 OM 支供血范围较小,冠状动脉主干狭窄不严重,未给予支架置入,出院后给予抗凝、扩张冠状动脉等对症治疗,病情较稳定。2010 年 7 月无明显诱因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多在入睡后憋醒,醒后觉心慌、胸闷、憋气,每次持续 30min,发作时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可逐渐缓解,白天一般活动时无胸闷、胸痛。发病来患者精神差、失眠,甚至因害怕“心绞痛”发作不敢入睡。既往有高血压病 10 余年,口服非洛地平、培哚普利治疗,平时检测血压基本正常;有糖尿病 2 年,血糖控制可。 入院查体:患者体型偏胖,血压 130/65mmHg,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末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 75 次 /min,律不齐,偶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余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四项基本正常;心肌酶谱、肌钙蛋白正常;血糖 7.13mmol/L,血脂中除 TG 3.82mmol/L 外余项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室性早搏,轻度 ST-T 改变。胸部 X 线片:双肺纹理增多。心脏超声:①室间隔及左心室各壁运动幅度减低;②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③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EF 53%; ④主动脉瓣、二尖瓣少量反流。动态血压示血压波动在 120~140/65~70mmHg。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 63 次 /min,偶发室上性早搏,患者病情发作时与平时心电图比较 V4~V6导联 ST 段轻度压低,约1mm,考虑患者胸闷发作为心肌缺血所致。 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糖尿病,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等治疗,患者夜间睡眠时仍有发作性胸闷。观察患者夜间入睡后出现呼吸暂停,约10~20s 后憋醒,醒后诉胸闷、憋气,伴大汗,急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ST-T 改变,V4~V6导联 ST 段与前比较有所压低。根据病情发作特点,且患者存在肥胖、颈围较粗,有高血压病病史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危险因素,符合睡眠呼吸暂停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于夜间发生心绞痛的特点。行多导睡眠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除外该诊断。考虑患者发病来精神差、严重失眠,甚至因害怕“心绞痛”发作不敢入睡,存在明显精神紧张、焦虑,请精神心理科会诊,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为明显焦虑,认为患者存在焦虑症,在加强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劳拉西泮 2mg/d,患者焦虑症状缓解,夜间睡眠明显改善,发作性胸闷次数逐渐减少、消失,病情平稳出院。 讨论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也是一个多种危险因素疾病。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患者入院时,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初步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期间观察病情发现,患者心绞痛多于夜间或白天睡眠发作,夜间入睡后有呼吸暂停,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且存在 SAS 危险因素,行

焦虑抑郁共病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焦虑抑郁 1 概述 当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下文均简称:焦虑抑郁障碍)同时发生,他们分别能否当作原发性诊断,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关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关系有3种观点:(1) 一元论:即连续谱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形式;(2) 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是二种不同性质的疾病;(3) 共病论:认为焦虑和抑郁共存时,是一种不同于焦虑障碍或抑郁障碍的独特的疾病实体。 2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6~7] 1998年美国的全国共病调查(ncs)抑郁障碍(相当ccmd-3中的抑郁症)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率为76.7%,64.1%的抑郁患者至少满足一种轴i障碍。2002年芬兰melartin 等用dsm-ⅳ对269 例抑郁障碍患者评定,结果有57 %的患者与焦虑障碍共病。2001年keufman 等综述了焦虑抑郁共病的文献 ,显示50 %~60 %的抑郁障碍患者一生中有一种或多种焦虑障碍。2001年德国的全民普查中发现59. 1 % gad 患者满足抑郁障碍的诊断。国内屠鉴源报道焦虑症伴抑郁症状与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的比较均为50%,抑郁症伴发焦虑症状常在疾病开始即并存。王骞150 例中共病组68例,45.3%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 2.1 gad患者共患抑郁症发生率为39%,共患心境恶劣为22%; 同样, 具有终生gad 诊断的患者中, 共患抑郁症占62%, 共患心境恶劣占39%。 2.2 惊恐障碍和抑郁障碍 经常共存, 高达60% 的抑郁症患者存在焦虑症状, 其中20%~ 30% 符合惊恐障碍;30% 的惊恐障碍患者在一生中的某段时间有过重度抑郁症发作。 2.3 强迫症(ocd)和抑郁障碍共病 karno 等研究发现, 近33% 的ocd患者也患有抑郁症, rasmussen 等观察了44名ocd 患者, 其中30%符合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2.4 社交焦虑障碍(sad)和抑郁障碍共病 schneier 等研究发现其大多数伴有其它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 其中71%的sad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是在sad首次发生后出现的。 2.5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抑郁障碍共病 kessler 等研究发现, 88%的男性和79% 的女性ptsd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共患一种情感障碍。 2.6 共病率 共病率的研究中,目前抑郁障碍与焦虑障碍的共病率达19.2%~80%,其中前者60%~90%伴焦虑,后者50%伴有抑郁。两者共病在不同人群略有差别。儿童:10%~15%的焦虑障碍患儿共病抑郁。大约25%~50%的抑郁障碍青少年共病焦虑;成人有50%~60% 的抑郁症患者一生中存在一种或多种焦虑,其中有47.2%的抑郁症患者终生满足焦虑障碍的诊断。老年抑郁患者共病焦虑障碍有很高的终生患病率(35%)及时点患病率(23%)。 3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病因学研究 3.1 遗传学[8] 目前发现焦虑抑郁障碍共病与多巴胺d2受体等位基因变异有关,其中多巴胺d2受体多态性中 ncoi c/c等位基因在抑郁和/或焦虑患者中明显增高。双生子的研究中发现gad和具有情感家族史的先证者的同胞有着相同的遗传特性, gad和重性抑郁障碍(mdd)具有家族聚集性。roy研究显示, gad和抑郁症具有共同的遗传易感性, 而且环境的决定作用相对明显。parker (1999) 等发现, 早发性抑郁与焦虑家族史、儿童早期的焦虑表达和2种焦虑障碍(sad 和ocd) 有关。 3.2 生化因素[9~10] 目前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在遗传、生化、免疫、内分泌、电生理和影像学等方面既存在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之欧阳家百创编

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 欧阳家百(2021.03.07) 姓名:性别:年龄:测定日期:第次测定情 绪对大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医生了解你的 情绪变化,他们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你的病情,从而给你更多 的帮助。这个测定表是专门设计用来帮助医生了解你的情绪,借 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请阅读以下各个项目,将其中最 符合你上个月以来的情绪的答案勾出。对这些问题不要作过多的 考虑,对每个问题立即得出答案比考虑后再回答更为准确。 A 综合医院焦虑情绪测定题1、我感到紧张(或痛苦)几乎所 有时候(3分);大多数时候(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 2、我感到有点害怕,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非常肯定和十分严重(3分);是的,但并不太严重(2分);有一点,但并不使我苦恼(1分);根本没有(0分) 3、我的心中充满烦恼 大多数时间(3分);常常如此(2分);时时,但并不经常(1分);偶 然如此(0分)4、我能够安闲而轻松地坐着肯定(0分);经 常(1分);并不经常(2分);根本没有(3分)5、感到一种令人发抖的恐惧根本没有(0分);有时(1分);很经常(2分);非常经 常(3分)6、我有点坐立不安,好像感到非要活动不可确实非常多(3分);是不少(2分);并不很多(1分);根本没有(0分)

7、我突然有恐慌感确实很经常(3分);时常(2分);并非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D综合医院抑郁情绪测定题1、 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有兴趣肯定一样(0分);不像以前那样多(1分);只有一点儿(2分);基本上没有了(3分)2、我能够哈哈大笑,并看到事物有趣的一面我经常这样(0分);现在已经不大这样了(1分);现在肯定是不太多了(2分);根本没有(3分) 3、感到愉快根本没有(3分);并不经常(2分);有时(1分);大多数时间(0分)4、我好像感到人变迟钝了几乎所有时间(3分);经常(2分);有时(1分);根本没有(0分)5、我对自己的 外表(打扮自己)失去兴趣肯定(3分);经常(2分);并不经常(1分);根本没有(0分)6、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憧憬未来差不多是这样做的(0分);并不完全是这样做的(1分);很少这样做(2分);几乎从来不这样做(3分)7、我能欣赏一本好书或一段好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常常(0分);有时(1分);并非经常(2分); 根本没有(3分) 总分0-7分代表正常;8-10分表示轻度抑郁/焦虑;11-14分表示中度抑郁/焦虑;15-21分表示严重抑郁/焦虑

秘诀-中医治疗焦虑抑郁

秘诀-中医治疗焦虑抑郁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 中医药治疗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老年抑郁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中医以辨证论治为特色,治病求本,通过探究病因病机,确定脏腑邪正关系,从而进一步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中医药治疗又分为单味中药提取物治疗、中药复方治疗,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研究,RSHWHO渡氧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消除疲劳,起到舒心、放松,能让人更好的进入精神愉悦状态,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又可以解 消疲劳、降低血压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单味中药提取物治疗银杏叶中的提取物能清除体内自由基,具备神经保护作用,有效地改善中枢神经的能量代谢,从而提高抑郁症患者的认知能力;柴胡中提取出的柴胡皂苷,能明显提高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达到防治应激损伤与抗抑郁的效果;合欢花成分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海马CA3区神经元凋亡和保护海马神经元等有关;甘草总黄酮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可能与其具有降低血清皮质酮水平和保护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有关。除此之外,连翘、郁金、远志、酸枣仁、五味子等中药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抑郁药理作用。由此可见单味中药对老年抑郁症效果明显,但是中药对老年抑郁症治疗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甚少,这些还需进一步验证及探讨。 中药复方治疗: 用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治疗老年抑郁症,发现其疗效甚佳。多以疏肝解郁,健脾养心,豁痰开窍为治疗原则,临证常选百合地黄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归脾汤、龙胆泻肝汤等,另外还配合针刺穴位、脐疗膏贴敷、电磁波照射、舌针等方法,通过经络循行和对症治疗到达相应的脏腑,进而达到从根本上医治的目的。“壮命火以消阴翳”治疗大法,临证治疗老年抑郁症善用人参、淫羊藿、附子等补肾阳、壮命火以消阴翳。运用补肾活血汤联合中医情志疗法治疗老年肾虚肝郁型抑郁症,疗效显著。越鞠升降汤治疗老年抑郁症,不仅在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还显著改善了老年抑郁症患者躯体不适等症状。用正心汤加减对4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不仅疗效较好,并且发现药物耐受性较佳。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抑郁症30例,总有效率达到86.0%。运用益肾舒郁汤治疗老年抑郁症102例,有效率为71.57%,相比西药组出现的躯体疲乏、口干、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

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8-03-21T12:18:40.71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5期作者:于海英李海云 [导读] 冠心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 (石河子绿洲医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状态。方法:使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调查量表(HAD),对我院老年病科年龄≥60岁的82例老年住院冠心病病人和80例社区正常老年人对照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组老年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较正常老年人的焦虑及抑郁程度高,临床治疗上在改善患者生理症状的同时,应给予心理关怀以促进冠心病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冠心病;焦虑;抑郁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5-034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ospitalized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anxiety depression. Methods The use of the integrated hospital anxiety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82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80 years of normal elderly patients in the age of 60.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e more anxious and depressed than the normal elderly,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should give psychological care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Key words】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xiety; Depression 冠心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焦虑和抑郁是人类最常见的两类情感障碍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1]。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2-3],焦虑和抑郁与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低下有关,且对冠心病的发展及预后均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及早识别冠心病患者合并的抑郁焦抑郁状况进行调查,为针对性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冠心病组(82例):系在我院老年病科室住院的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入组标准:①按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 临床诊断标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②有一定的理解力、语言表达及书写能力;③自愿合作者;④病情相对稳定;心功能2级或3级。排除标准:①不愿参加调查者;②患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③有精神病史者;④有痴呆病史或其它原因无法交流者;⑤研究中资料未收集完整者。(2)对照组(80例):系在社区的年龄≥60岁的健康老年人。入组标准:①选取与冠心病组相匹配的;②有一定的理解力、语言表达及书写能力;③自愿合作者;④无严重的其他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排除标准:①不愿参加调查者;②排除冠心病患者及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③有精神病史者;④有痴呆病史或其它原因而无法交流者。(3)测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统一指导语,并在调查前获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量表评定:采用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该量表包括焦虑和抑郁两个亚量表,0~7分为无表现,8~10分为可疑,11~21分为有反应。 1.2.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及组间均衡性分析,两组间男女性别构成比例均衡,各组的男女年龄分布比例相同,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焦虑抑郁分值比较见表 1。 3.讨论 冠心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其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均与焦虑及抑郁密切相关,并能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5]。老年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长期受疾病困扰,患者容易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对老年冠心病的发生、预后均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有研究[6-7]显示冠心病患者发病后多达2/3的患者发生焦虑和抑郁症状,本研究表明,冠心病组老年患者较健康的老年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有关研究[8]显示,综合心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治疗性干预,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心理应激能力,控制情绪,稳定病情,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吴琳娜,杨国云,葛宁.社会心理因素与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2):261-264. [2]刘梅颜.心脏病患者的心理康复[J].中国医刊,2015,50(12):7-8. [3]李果,姜荣环,郭成军,等.综合医院心内科门诊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患病率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2):1035-1038. [4]刘梅颜.心理因素引发心脏损伤的现状与未来[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6,44(8):1-3. [5]谭庆荣.老年期抑郁的特点及治疗[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3,6(3):180-181.

负性情绪抑制下性别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报告

负性情绪抑制下性别对社会决策行为的影响一、实验背景 通过阅读给定文献和小组讨论,我们发现原文献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 1.个体的性别在社会决策行为中扮演的角色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本身对决策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但已有研究在性别对决策影响方面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果,我们猜想这可能与研究者选择的实验范式以及实验情境等因素有关。因此我们经过讨论,决定保留“情绪抑制/自然观看”这一实验情境为组间变量,改换“最后通牒博弈”这一实验范式,继续研究决策者性别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好奇博弈对象的性别是否也会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比如,男性是否会对异性更慷慨,对同性更吝啬。通过查阅文献,我们发现有关博弈对象性别对决策结果是否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已有研究对这方面的解释并不一致,因此我们将博弈对象性别纳入我们实验的研究对象。 3.给定文献的实验程序将注视点呈现时间设置为10s/15s/20s不等,我们认为注视点呈现时间过长反而会分散被试的注意,因此在我们的实验设计中将改进这一点。 综上所述,本实验将在给定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在不同的实验范式下,决策者性别对于不同性别决策对象在决策结果上是否有差异。 独裁者博弈是另一种常用于社会决策研究的实验方法,在独裁者博弈中,由独裁者(即提议者)决定分配方案,且对方只能接受。绝对理性的方案是独裁者将所有钱据为己有,分给对方得钱数为零,但以往的研究发现,独裁者分给对方的钱数大于理性预期。通过决策者的分配方案,可分析“利他”,“公平”,“道德”等社会行为。因此本实验采纳独裁者博弈研究社会决策行为。 我们假设:(1)情绪抑制条件下的决策者倾向于选择更理性的决策结果;(2)男性比女性更倾向于选择理性的决策结果;(3)决策者的行为反应依赖于自身和博弈伙伴的性别差异,同性别配对和不同性别配对会造成决策者不同的行为模式。 二、实验目的 探明在独裁者博弈中,负性情绪抑制或自然表达,决策者性别,博弈对象为同性或异性三种因素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减轻焦虑最有效的6种方法

减轻焦虑最有效的6种方法 如果你的担忧是“如果……怎么办?”,把你的答案列成一张清单,写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可操作性行为和方案,RSHWHO渡氧专项脑细胞修复工程,针对“脑细胞疲劳、失眠、焦虑”的,集合六个国家(法国、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的科研成果,锁定了影响脑疲劳、神经紧张、抑郁、焦虑、失眠的脑部核心要素,富含121种营养和微量元素,其中活性成分54项,含生物活性的十缩氨基酸,对压力症状缓解功效已经在临床研究上得到证实。 1、把想法写下来,不要在脑海中反复思考。例如,你因担忧而无法入睡,那就把忧虑写在床头的笔记本上。当你做好准备,随时可以重新思考。 2、努力不去担心、告诉自己没问题只会让你更焦虑。当你感到过度担忧,认为某个问题无法控制时,问自己几个问题,预测一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应对方案。比如“这件糟糕的事情发生概率有多大?”“一旦发生,最坏结果是什么?最好结果是什么?什么是最可能的结果?”“怎样做可以避免最坏结果?”“一旦发生,我可以如何应对?” 3、学会忍受不确定性很重要。无论你准备地多么充分,意外事件和突发状况仍会出现。接受这种必然性,你会更轻松地面对意外情况。 4、持续接触让你害怕的场景是减轻回避行为的最好途径。如果你有社交恐惧,那就制造更多机会认识朋友,让这个过程变得令你舒服。跟不认识的人问好,和店铺付款队伍中的人聊天,参加一场聚会、学习一项课程或加入一个俱乐部。这种暴露疗法起初可能让你不适,坚持一段时间后,你的焦虑感将会减少。 5、记录进度。保持追踪,监控这些策略成果如何。注意焦虑的诱因、思维、行为、缓解策略和症状的改变,你会知道哪些策略奏效。借助电子表格、笔记本或手机App。 6、渐进式肌肉放松练习会帮你重新认识身体放松。当你遇到焦虑导致的肌肉紧张问题时,学会放松对身体十分有益。 膈肌呼吸是压力状况下的另一个对策。尝试向下放松双肩,用肚子呼吸,吸气时扩张腹部,而不是胸部。 运动可以减轻特征性焦虑,尤其是超过20分钟的有氧运动或心肺锻炼。但这需要耐心,你会在几个月后看到显著效果。 RSHWHO渡氧提出了脑营养平衡学说:

(完整word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量表)

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 (HAD量表)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时间: 这个测量表是为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情绪而设定,请详细阅读,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答案做出选择。 1、我感到紧张或痛苦(A) a几乎所有时候(3分)b大多时候(2分) c有时(1分)d根本没有(0分) 2、我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感兴趣(D) a肯定一样(0分)b不像以前那么多(1分) c只有一点(2分)d基本没有了(3分) 3、我感到有些害怕,好像预感到有什么可怕的事情要发生(A) a非常肯定和十分严重(3分)b是的,单并不太严重(2分) c有一点,但并不使我苦恼(1分)d根本没有(0分) 4、我能够哈哈大笑,并看到事务有趣的一面(D) a我经常这样(0分)b我现在已经不大这样了(1分)c现在肯定是不太多了(2分) d 根本没有(3分) 5、我心中充满烦恼(A) a大多数时间(3分)b常常如此(2分) c时时,但并不经常(1分)d偶然如此(0分) 6、我感到愉快(D) a根本没(3分)b并不经常这样(2分) c 有时(1分)d大多数时间(0分) 7、我能够安闲而轻松地坐着(A) a肯定(0分)b经常(1分) c并不经常(2分)d根本没有(3分) 8、我感到人好像变迟钝了(D) a几乎所有时间(3分)b很经常(2分) c有时(分)d根本没有(0分) 9、我感到一种令人发抖的恐惧(A) a根本没有(0分)b很正常(2分) c有时(1分)d非常经常(3分) 10、我对自己的外表(打扮自己)失去兴趣(D) a肯定(3分)b经常(2分) c并不经常(1分)d根本没有(0分) 11、我有点坐立不安,好像感到非要活动不可(A) a确实非常多(3分)b是不少(2分) c并不多(1分)d根本没有(0分) 12、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憧憬未来(D) a差不多是这样做(0分)b并不完全是这样做的(1分) c很少这样做(2分)d几乎从来不这样做(3分) 13、我突然有恐惧感(A)

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c4155470.html, 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作者:李灿灿 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参阅的国内外研究,总结整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文中主要从静态-动态模型下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2)静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3)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静态模型;静态模型;情绪;决策 1.引言 决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上至国家大事,小到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不同的决策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自2001年,美国著名的决策专家R.hastie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情绪是决策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越来与受到重视的问题[1]。研究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有关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的研究大量涌现。“人类如何进行决策”是近几十年来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继2013年8月“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cisi on Making and Brain Research”(第一届决策与脑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后,国内对于决策的研究也大量涌现。 本文参阅的国内外研究,总结整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文中主要从静态-动态模型下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主要是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2)静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3)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2.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 从早期的观点来看,大多数的研究决策与情绪的心理学家常常将情绪拒绝在决策研究的门外。Daninel Bernoulli[2](1954)提出了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人们在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企图将效用最大化。Bentham[3](1984)又将效用的概念发展为愉悦与痛苦之差。简单的从概念来讲,情绪已经在决策中崭露头角。 Kahneman和Tversky[4](1979)在对“偏转反转”这一反常现象进行解释时提出了“前景理论”,偏好反转现象是指,例如,在有100%把握拿3000元和80%的机会拿到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多数人选择前者。而在有100%的可能损失3000元和80%的机会损失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大多数人选择后者。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还有“等级信号依赖理论”。这些理论中情绪在决策中起着部分参与和干扰的作用,但并没有把情绪作为一个影响决策的参数进行考虑。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你一定要看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你一定要看 抑郁症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焦虑抑郁属中医学“郁证”的范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曰:“诸郁,脏气病也,且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气病生焉。”故而本病的病因既有脏腑疾病和气血不调的内在病因,又有饮食不节和情志内伤的外在因素。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了深入研究,RSHWHO渡氧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消除疲劳,起到舒心、放松,能让人更好的进入精神愉悦状态,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又可以解消疲劳、降低血压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五脏中肝为郁证之本脏,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畅达全身气机,肝气顺则五脏宁,肝气郁则五脏气血失调,故肝气郁滞为郁证最基本的病因病机。 郁证的发生,除情志内伤外,还与素体虚弱、性格内向或肝气郁结的体质因素密切相关。老年抑郁症的病机特点,取决于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盛,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老年抑郁症多发生于六旬以后,此时老年人体质虚弱,五脏皆衰,致机体阴阳失调,内环境紊乱,更易患抑郁障碍。老年抑郁症其病位当责之心、肝、脾、肾,其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脏腑虚损,脑窍失养;标实为气、痰、瘀阻滞脑窍,神机失灵所致。“五脏六腑皆可致郁”,对其的认识不能拘泥于单纯疏肝解郁。脾胃为后天之本,影响一身气机的升降,同时也影响水液的输布,这些因素都能够引发郁证。 专家提出康复意见: 1、不要轻易使用药品,抑郁症被人们称为“心灵感冒”,所以我们就像认识感冒一样,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承受能力。做到早期认识、早期干预和科学治疗。 2、专家指出只有及少数患者达到疾病上线,而多数抑郁症只是体内缺乏某些物质,补充RSHWHO渡氧源于自然细心呵护,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镇静和抗焦虑、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调理康复。 3、作为患者的家人、朋友、同事要正视患者,多陪伴、多倾听。试着常说:没事儿的,你继续说,我在听,我理解,我们就在这里,尽力带他们走出阴霾。

焦虑与抑郁的区别

1、焦虑和抑郁是两种不同的情感症状,但是焦虑可与抑郁合并存在,经调查显示,约有33%-95%的抑郁患者同时合并焦虑症状。而且二者症状有重叠,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心肺和胃肠道不适、易激惹、疲劳等。 二者在发病机理、病状表现等方面确实具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二者又必须进行鉴别、不能混淆。因为抑郁症的自杀率高,危害性较大,患者既有抑郁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优先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医生和专家总结多年经验的结果。遵循这项原则可以避免抑郁症的漏诊,及早对抑郁症进行治疗,防止自杀自伤等后果发生。 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鉴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焦虑症患者常处于心烦意乱、惊恐紧张,怕有祸事降临的恐慌预感之中,并伴有头晕、多汗、潮热、震颤、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焦虑和恐惧不同,焦虑所感到的威胁和危险都是不现实或不十分明确的。 焦虑症经常与抑郁症合并存在,临床统计,80%以上抑郁症患者有焦虑症状。在临床诊断中,有一个“抑郁症优先诊断”的原则,即既有抑郁症症状又有焦虑症状时,不论其焦虑症状多重,都应当诊断为抑郁症。这项原则是众多精神科专家多年经验的总结,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1、从发病年龄上看,焦虑的首发一般在35岁以上,多发生于老年人;而抑郁症在所有年龄群都有发生; 2、抑郁症患者对家属、朋友表现冷淡,对以往爱好兴趣丧失,而焦虑者保持正常;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以早醒为主要特征,而焦虑者的特点是入睡困难; 3、抑郁症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与人接触,但不害怕突然发生的人际接触;而焦虑者害怕突然发生的社交接触等,害怕去公共场合; 4、大体来讲,抑郁症是抑制向下的;而焦虑者是惊恐向上的、 2、焦虑症是一种并有显著与持续心理与身体焦虑症状的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分为于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与急性焦虑(阵发性焦虑) 急性焦虑再分成因在特殊状态下阵发的焦虑(恐惧焦虑症)与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的焦虑(惊恐障碍)。恐惧焦虑症又再分成特定对象恐惧症,社交恐怖症,与广场恐惧症 .患者的情绪表现的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的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 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在三种诊断分类标准中都是两个独立的诊断实体,但临床实际中两者共病很常见。与单纯的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相比,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有更为复杂及严重的疾病表现。因此深刻认识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对临床治疗及理论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回顾了相关文献,就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關键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 1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概念 1980年DSM-Ⅲ首次提出了多轴诊断为近年来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是指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共存于同一个患者,对两组疾病分别诊断时均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关系存在着争论可归纳为3种观点[1-2]:①基于两种疾病有许多共同的临床表现如睡眠障碍或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的一元论,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表现;②基于两种疾病的临床特异性表现如抑郁障碍易早醒而焦虑障碍易入睡困难、基本心境不同等的二分论,认为焦虑障碍与抑郁障碍是两个独立的疾病单元; ③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认为焦虑和抑郁是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共同反应。抑郁与焦虑障碍共病呈现的临床特征常不典型、症状较重且易反复,是否设立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给予此类患者更多的关注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2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1998年美国全国共病调查(NCS)将共病研究推向高潮,研究报道39%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共病抑郁症,重度抑郁症与焦虑症时点共病率达56.8%,33.3%的惊恐障碍患者一生中共患重性抑郁症[3]。2001年荷兰精神卫生调查显示仅有39.5%的情感障碍以单纯的一种精神障碍形式出现[4]。2002年美国第二次全国共病结果进一步显示,抑郁和焦虑障碍终身共患率为59.2%,12个月时点共患率达57.5%[5]。同时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各自的全国性调查,虽然数据略有差异但总体认识是焦虑和抑郁障碍多以共病形式出现。 国内缺乏大样本具有前瞻性的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研究资料,能查阅到的多中心合作是施慎邈、孙明园等搜集的508例抑郁症患者其中350例共病焦虑障碍,共病率高达68.9%[6,13-14]。其他研究者多着眼于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药物治疗研究。焦虑和抑郁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两者共患率之高很难用偶然并存因素解释,很多学者认为两者可能有共同的发病基础。 3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的临床特征[3,7-9] 抑郁和焦虑障碍共病导致了患者更多的功能损害,查阅文献其临床表现综述以下几点:①患者的主诉较多多集中于各种躯体不适。患者如若合并某些躯体疾

情绪与认知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

第19卷 第7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9 No.7 2010年7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l. 2010 108 文章编号:1008-8717(2010)07-0108-03 情绪与认知因素对大学生决策的影响 黄玲玲 张晶晶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摘 要:决策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寻求并实现某种最优化预定目标的一种活动。大学生处于特殊时期,发展越趋成熟但仍旧不稳定,各种因素对决策的作用比较大。在决策的生理机制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特定背景,本文对影响决策的情绪因素和认知因素展开探讨;最后回到情绪、认知与决策的生理机制上发现脑区之间具有高度的连通性,决策是由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引发的个体行为。 关键词:情绪;认知;决策;交互作用;连通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美国学者赫尔伯特·西蒙最早开始研究决策。通俗讲,决策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依据评定准则,在多种备选方案中评价、选择一个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目前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分配的调整、信息膨胀的急剧、社会节奏的加快、各种思潮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行为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情绪在 决策研究中的尴尬处境,[1] 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 视。大学生作为活跃敏感的群体,一方面他们要迎接这些变化的冲击,同时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和压力,其心理和社会性的不成熟又使他们感到迷茫和痛苦,迫切希望得到来自家庭、社会、朋友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从情绪和认知两方面去探讨影响决策的因素,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才培养和素质拓展工作的有效性。 一、决策的神经生理机制 研究者认为,决策过程包括奖赏过程和惩罚过程两 个重要成分,[2] 神经成像研究已经确定了一些与奖赏过 程相关的脑区,包括前额叶皮层(含不同的子区,也就是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前额脑区底部)、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较外侧的壳核和苍白球)以及腹侧被盖区。[3] Knutson 研究进一步把奖赏区分为预期奖赏和实际奖赏,并发现不同的脑区负责不同类型的奖赏,如 背侧纹状体区域对接受大的奖赏和惩罚的反应不同。[4] Trepel 等总结了决策效用、体验效用及结果概率在认知神经科学中的研究。研究发现多巴胺系统、腹侧纹状体、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在表征决策效用中发挥一定作用。 体验效用的神经机制与边缘系统、脑干以及皮质区所构成的网络相关。在体验奖赏时,纹状体、眼眶部前额叶皮层和额前正中皮层发挥作用;在体验损失时,杏仁核 发挥作用。[5] 当人们在不同时间得到的奖赏之间作出的选择时,选项的相对价值会因为人期望对象的延迟而大打折扣。McClure 等采用fMRI 技术考察了此现象的神经因素,发 现有两个独立的系统参与到这一决策中。[6] 与中脑多巴 胺系统相关的边缘系统由做出即时可得奖赏的决定优先被激活;相反,侧前额叶皮层和后顶叶皮质由跨期选择所激活。据此发现,理性的长期计划是由前额叶皮层负责,而冲动的即时决定则由边缘系统掌管。 作出选择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介入,故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风险决策是最近研究的热点,作为一种不确定性决策,它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伴有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时所产生的复杂心理过程。相关研究表明,具有潜在受益的风险选择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要多于确定受益的选择;而具有确定受损的选择和具有潜在受损的风险选择所要付出的认知努力是相同的,这些认知努力均 定位于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和顶叶皮质。[7] 个体在决策过 程中心理状态的复杂程度,往往使得风险决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特色,同时也具有一定难度。 二、决策的影响因素 成长中的大学生,由于注意力、储存信息以及从记 收稿日期:2009-12-29 作者简介:黄玲玲(1986—),女,山东枣庄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 张晶晶(1984—),女,河南安阳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情绪与认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