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三国演义》和电影《赤壁》看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区别

从《三国演义》和电影《赤壁》看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区别

从《三国演义》和电影《赤壁》看文学叙事与电影叙事区别《三国演义》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中描写战斗场面不下数十起,而浓墨重彩描绘的,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三大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而此中又以赤壁之战描写得最为出色、壮观,最能体现《三国演义》的叙事策略。

《赤壁》上映,在好莱坞奠定一线大导演地位的吴宇森,此次用“东方灵魂,西方技术”的手法拍摄《赤壁》,在紧张刺激,惨烈残酷的战争场面之间,穿插着轻松现代的对白,细腻的人物情感,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熟练的好莱坞大片式叙事节奏让观众感受到了吴宇森独特的用兵之道。以下就讨论两者在叙事上的区别。

电影赤壁主要选取赤壁之战作为主题,选取原著《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到四十九回的情节作为背景全面展开,而导演又不是按部就班的全部照原著拍摄,相反,根据重新的组织再加工在选定主要的背景故事的基础上,删减部分情节,同时加入原著所没有故事,又有将细节大肆渲染将其突出,又或是将几处分步进行的情节糅合在一起突出主题。例如:上部中开场重点人物赵云的镜头就是选取了原著中的故事情节;为了突出周瑜而将“苦肉计”删除;加入孙尚香潜入曹营、小乔只身会曹操的情节;同时突出孙刘盟军中周瑜与诸葛亮的“心有灵犀”的完美配合将“将干中计”、“草船借箭”合二为一,表现周瑜与诸葛亮智慧才能之外也突出曹操疑心重性格特点。另外,电影并没有一味的倾向一方,相反的是删除“苦肉计”而将曹操的善于用兵的军事才能也表现出来。盟军主张用火攻,这点曹操也想到了,并且可以说已经胸有成竹,但曹操万万料不到风向会转变,更离奇的是一场战争不仅仅只是“输给一场风”,而是“输给了一杯茶”。电影情节虽然很丰富,但也有矫揉造作的部分,例如,诸葛亮拜访周瑜,不先谈及战事,而描述周瑜练兵场景,进而写诸葛亮给马接生,实在是不着重点,无非是突出人物的传奇色彩。

而《三国演义》精炼简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重生。注重戏剧性和悬念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很为出色。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它奠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基石。同时,这次战役又是《三国演义》中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最大的一次战役,这种力量对比的逆反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戏剧性。《三国演义》在赤壁之战的叙事中又把这种戏剧性和悬念感发挥到了极致,使人们感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悬念接着一个悬念。在一个个关键性的时刻,往往会出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个人物说

的一句话,做的一件事,往往会使事情发生戏剧性的变化。《三国演义》不论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还是在叙事语言的运用上,都有意强化了这种戏剧性和悬念感,使整个叙事迭宕起伏、充满魅力。如第四十三回赤壁之战一开局,诸葛亮舌战群儒,游说孙权后,孙权还是举棋不定。这时吴国太出现了,吴国太仅一句:“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就把孙权说得如醉方醒,似梦方觉。这时,叙事戛然而止,一句“追思国母临终语,引得周郎立战功”,引出了赤壁关键人物周瑜,一句“毕竟说着甚的,且听下回分解”,留下悬念引起下文,勾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在赤壁之战中,类似的情况是很多的。仅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一回中,就安排了几处有强烈戏剧性和悬念感的叙事,使整个故事显得色彩斑斓、精彩生动。第一处是曹操逃至乌林之西、宜都之北时,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诸将问曹操“丞相何故大笑?”曹操说:“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时,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如之奈何?”小说写道:

话犹未了,两边鼓声震响,火光竟天而起,惊得曹操几乎坠马。刺斜里一彪军杀出,大叫:“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

第二处是曹操摆脱赵云,冒雨逃到葫芦口后,曹操又仰面大笑。小说这样写道:

操曰“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是我用兵时,就这个去处,也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彼见不到此,我是以笑之。”正说间,前后军一齐发喊,操大惊,弃甲上马。众军多有不及收马者。早见四下火烟布合,山口一军摆开,为首乃燕人张翼德,横矛立马,大叫“操贼走那里去!”

到了华容道,曹操又在马上扬鞭大笑,备说周瑜、诸葛亮无谋。这时,又是一个戏剧性场面:

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骑赤兔马,截住去路。曹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

不光曹操遇到敌手赵云、张飞、关云长,就是遇到自己的部属曹仁,小说也写得惊心动魄、充满戏剧性。当曹操摆脱华容道之难,快到南郡,遇上曹仁时,小说写道:

曹操既脱华容之难,行至谷口,回顾所随军兵,止有二十七骑。比及天晚,已近南郡,火把齐明,一簇人马拦路,曹大惊曰:“吾命休矣。”只见一群哨马冲到,方认得是曹仁军马,操才心安。

由此可见在情节上《三国演义》是更胜一筹的。那么在表现人物上,二者又有什么特点?《三国演义》注重人物心理和性格刻画在赤壁之战中,小说对各个人物的心理描写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诸葛亮舌战群儒中,对于张昭的发难,小说写道:“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写出了诸葛亮当时的心理。在见孙权以前,鲁肃多次嘱咐诸葛亮:见了孙权,切不可言曹操兵多。但见了孙权后,孔明“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对于周瑜的心理描写,赤壁之战中亦有许多。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周瑜在诸葛亮的建议下用军数开解孙权,孙权下定决心与曹操决战后,周瑜暗忖曰:“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画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深刻揭示出周瑜防孔明杀孔明的心理。《三国演义》简短简约的文字将人物心理性格描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电影赤壁在表现人物上就稍有逊色了。影片通过大量打斗场面,体现人物的英勇,如长坂坡赵子龙七进七出,是三国中最著名的战争场面之一。而影片中从赵云的横空出世到关羽被俘后的傲然突围,吴宇森使用远近交错的镜头加以展现,万人对峙、黄沙漫天、血珠飞溅、战马嘶鸣,都体现了相当视觉冲击和力度。三江口陆战是影片最大的战争场面,《三国演义》中“三江口曹操折兵”这一回被导演放大,以平衡上下集武戏不均的问题。孙刘联军用八卦阵围困曹军先锋,但曹军统帅悟出铁桶阵逐步脱围。诸葛亮却早有安排,授意赵云和张飞带领士兵用串起的狼牙棒破了铁桶阵。传说中的“八卦阵”首次在大银幕全面亮相,复杂的阵法和杀伤力让人印象深刻。新野之战中影片舍弃了《三国演义》中张飞呵退曹军的断桥传奇,而是着重展现了诸葛亮的阵法策略:当曹军骑兵排成楔形阵追杀,张飞按照诸葛亮的“回光阵法”,用强光反射令曹军战马倒地,不战自乱。孔明游说东吴“诸葛亮舌战群儒”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段落,而吴宇森的《赤壁》遵照《三国志》中的记载,没让诸葛亮舌战群儒,而是游说孙权,同时把《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激将周瑜的招数用在了孙权身上。他不卑不亢的陈词令东吴群臣黯然失色,孙权愤然离去。总之这场戏很有张力,场面大气。导演的拍摄方法尽显一个大导演的从容和气派。仅这场戏就用了三万尺胶片,足够拍一部两小时的电影。影片中在表现人物

动作,语言,却很少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

总的来说电影赤壁叙事还是丰富多样的,但对比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来说就逊色许多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