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品唐诗

小品唐诗

小品唐诗
小品唐诗

主题阅读之小品唐诗

淳朴的乡村风俗画

——王驾《社日》赏析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王驾是晚唐诗人,他的诗名远远不及同时期的李商隐、杜牧等,诗作似乎也不多见于各类的典籍,然而他的这首《社日》,却以其淳朴敦厚的诗风,在浩瀚的唐诗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唱出了那属于他自己的歌声。

所谓“社日”,是古时候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民俗中有春秋两祭,称为春社和秋社。从诗的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王驾的《社日》显然写的是春社。

诗的起笔两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从村居风光着墨,“稻粱肥”叙写的是庄稼的长势,一个“肥”字,跃然纸上的是丰收的景象,而孕育其中的则是农人的喜悦。一片风景何尝不是一种心景,诗人以“肥”字统摄全诗,笔触也渐渐由村外的靓丽风光移至村内,“豚栅鸡栖”,说通俗一点,就是猪归圈,鸡回巢。诗人信手拈来,借这农村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生活场景,以六畜的兴旺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气氛。在这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山野的自然景观,还仿佛可以嗅到裹杂着的泥土气息,听到那久违的鸡鸣犬吠。见猪见鸡,而唯不见人。农人家家“半掩扉”,“半掩”可见民风的淳厚,很有点“夜不闭户”的太平安宁之气。然而,人又去哪儿了呢?这样又构成了一种悬念,极为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人并没有将笔墨集中于“社日”表演的热闹场面,而是把“聚焦点”集中于“社散”之时。桑树、柘树的影子斜斜的,长长的,既是夕阳余辉的照射,又是农人心境的体味,“桑柘”还暗示出了山野蚕业的火红,可见诗人用语的艺术匠心。“家家扶得醉人归”,结句造语奇峰突起,更是神来之笔,可谓全诗的精髓之所在,大有点铁成金的妙用。正因为有了这“醉”,前文的“肥”,也就落到了实处。因“肥”而“醉”,又因“醉”而映衬了“肥”,“肥”的是庄稼,“醉”的是农人的心呀。同时,“醉”还扣住了“社日”的正题,衬托出社日的盛况。

诗人未有一字正面写社日,却通过一些极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勾勒,诸如“稻粱肥”、“醉人归”和“豚栅”、“鸡栖”,烘托出山村节日的欢乐,反映的却是农人辛勤劳动带来的富裕生活。

全诗朴实、真切,无一丝刻意雕琢之痕迹,犹如一幅淳朴而又情趣盎然的乡村风俗画。它不同于近乎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具有现实意义的田园生活。可以说,它是晚唐诗中的别具一格之作。

悠悠的笛声

——高适《塞上听吹笛》赏析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是作为边塞诗人昂首于唐代诗册的。他的诗,总是闪烁着刀光剑影,总是于金戈铁马中显示出一种苍劲,无论是“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凄凉,还是“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寂寥,即使是“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的难以自抑的愁绪,都让人读出一种叫着悲壮的东西。

高适曾一度浪迹边关,他两次出塞,去过辽阳,到过河西,边关的风雨铸就了他安边定远的理想,也孕育出他那激昂粗犷的诗情。然而,在他的那些雄浑的旋律中,《塞上听吹笛》一曲,却跳动出别具一格的,冰清玉洁般的音符,这又给他的边塞诗添上了另一种色彩。

诗从“雪净”起笔,传递出的则是边关解冻、春回大地的信息,由此,诗人了无痕迹地引出了牧马晚归的开廓情景,而“月明”又极柔和地为此添上了清澄的一笔。闭着眼晴,我们的脑海里就会自然地涌出这样的一幅画面:漫漫边关,残雪已收敛起它最后的一片花瓣,茵茵的绿草便从眼前一直漫上了辽远的天际,夕阳依在远山的肩上,安然而祥和。暮色开始缓缓地走了出来,顿时,山野披上了一层灰色的袈裟,牧马人吹起嘹亮的口哨,马群在口哨的召唤下,隐没在灰色的山野中。这时,月亮出来了,清澈如水的月光流泻而下,表达着一种靓丽,写意着一种圣洁。一切是如此的静谧、平和,而隐含在这幅画面背后的却还有另一种意味,则是胡马北还,狼烟暂息,边关危解。于是,也就有了戍楼里的羌笛声,悠悠地沉浮,弥漫在清越明澈的月光里。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这样苍茫而清澄的夜境里,羌笛的声音如泣如诉,它牵拽出的是戍士们对千里之外家乡的绵绵思情。“梅花何处落”,诗人将《梅花落》这一曲名的三字拆开,而“何处”则又是无计排遣的思乡之情的天问。它与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扬,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意境,可谓异曲同工。风传笛音,音满关山。于是,那关山静寂的夜空里,让人感到飘落的不仅仅是笛声,还仿佛飘落着落梅的花片,那幽幽的梅香,也顿时溢满了整个的天地。这一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它以有声的笛音,描述出无语的落梅,与起笔的清雅空灵的“雪净月明”和谐地组合在一起,交错于一体,构成清丽而邈远的意境,实在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

《塞上听吹笛》,虚实相间,刚柔相济,构思之巧妙,言辞之婉转,情思之含蓄,意境之深远,实在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无疑,它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别样的风景

——韦应物《滁州西涧》赏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滁州西涧》是他颇具代表性的诗作。诗人以其生花的妙笔,描摹出一幅幅山间的物象,这些物象极具自然之野趣,也充满了画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的诗,似乎总与“独”字有着不解之缘:“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是“独”;“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也是“独”;“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还是离不开个“独”字。而此诗开篇又是“独”,极为醒目,韦应物的“独”,有其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是一种不甘混同于流俗的心性,也正是有了这份心性,才有了对涧边幽草的那一份怜爱。

诗人独步于山涧,芳草萋萋,幽水潺潺,举头而望,树林阴翳,时有黄鹂鸣声上下。诗人似乎是用一种极为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这样一幅山青水秀、草绿鸟嘤的图画。春光将逝,黄鹂在林阴深处唱着春天的歌。这歌声更加映衬出春山的宁静。这种宁静绝非是沉寂,草自绿,水自流,鸟自啼,这是一种充满了生机的清幽的境界。无疑,这种境界渗透了诗人情感,是诗人以其恬淡、闲适之情描画出来的艺术形象。

因为“怜”,便有了“行”,而又因为“行”,才有了“听”和“见”。没有一种“怜”的心性,就不会有这样一份闲适所带来的收获。也正因了这份闲适,也就有了别具洞天的诗情:“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没料到,这时风云突变,骤来一阵急雨,立时涧水猛涨,春潮汹涌。一个“急”字,打破了山涧的宁静,呈现出的是春潮春雨飞动流转之势,然而,也正是这“急”字的背后,我们读到的是诗人的悠然。试想,郊野渡口,寂寥无人,空空的渡船在风雨中,自在浮沉,悠然空泊,这种水急舟横的悠闲,又何尝不是诗人心境的曲现?

诗中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构成的是一片萧疏淡远的自然之象,诗人如此用笔,颇有“一片神行”之感。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这种心境是一种剔除了尘世烦扰而无所奢求的悠闲和宁静。

诗人长期于宦海浮沉,早就厌倦那繁华嚣尘的送往迎来,应答酬唱,他祈求的是一种未被污浊浸染的清明,期待的是自然的风雨给予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

诗人将自己的这份情感,巧妙地隐藏在笔下的物景背后,触之不能及,品之却极有味。且这种情感不仅从一景一物中闪现,而是弥漫于全诗的字里行间,使诗也就拥有了一种深远的意境,深沉的韵致。

脱俗的村野风光

——雍陶《访城西友人别墅》赏析

澧水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

雍陶是晚唐与杜牧同时期的诗人。他的诗名,虽远不及杜牧,然而,在他留传下来的诗作中,也不乏别具风姿的佳品。《访城西友人别墅》,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颇具随笔意味的小诗,写的是一次春天郊野访友的感受,题材可谓平常。然而,诗人就是在这种看似极平常的题材里,表现出一种不平常的情致,读起来极为耐人寻味。

“澧水桥西小路斜”,诗的起笔,就将读者带到了城外的郊野。这里有流水,有小桥,还有那弯曲的田间小路。小路上摇曳着淡紫鹅黄的野花,一直斜伸到远处。诗人走在这样的乡间小路上,步履的轻音和着温煦的春风。于是,一种会友的急切心绪也开始溢满心胸。“日高犹未到君家”,“日高”明说的是春日高挂,可隐含在字里的,却是诗人行走的时间之长久,行程之遥远,而“犹未”,则凸露于纸背上的,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心绪。“君家”何处?自然也便成了诗人最为关注的事情了。

好不容易,拂去野花的袭人,掸去泥土的斑迹,走到小路的尽头,走进了村庄。“村园门巷多相似”,跃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座座极为相似的围篱庭院的村舍。这不禁让诗人充满了新奇和惊讶。流连中,诗人穿村走巷,可“君家何处”的寻找,让诗人陡然生出一种焦急和迷惘。迷惘中不由东张西望。于是,也就有了一种新的发现:“处处春风枳壳花”。这种发现,牵拽住的是诗人的目光:真美呀,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种植着枳树,洁白而素雅的枳树花,在春风中散发着幽幽的清香。诗人便又有了一种惊叹。

该是枳树花染浓了春意吧,不,也许是春风催发了枳花的生机。要不,诗人的眼里怎么就只剩下那枳花的风韵?这意外的自然脱俗的村野风光,实在是让诗人飘飘然了。

全诗写得曲折而极有情致,诗人的心境也显得婉转而微妙:先是新奇,既而是急切,再是迷惘,最后又是惊叹,可谓一波多折。

那么诗人寻访的友人别墅呢?哦,原来就在那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画面里,就在那质朴划一而又满盈着闲野情趣的村庄中。当然,其间时时隐现出的,还有诗人对于别墅主人的那份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的歆慕。

这种巧妙的层层烘托的手法,如此清新别致的旁敲侧击,实在是耐人寻味。

不绝的雨声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兖》赏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却在无意中陷入朋党争斗的旋涡中。于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系列的不幸,这些不幸让他倍感人生早秀先凋的身世之苦。他的一生经历,颇多难言之痛,至闷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实在可谓“为情而造文”。因此,他的诗总显现出一种特别的“高情远意”,于一种假象的委婉中,寄寓一种深远的意韵。《宿驼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就是这样一首很有情韵的诗作。

“竹坞无尘水槛清”,诗人起笔就以极为简练的笔调,勾画了驼氏亭的环境:水清、竹秀、亭静,这里一片的清幽雅洁。然而,也正是这幽静清廖的,远离了尘嚣的境地,牵引出诗人绵绵的相思。这种相思,了无痕迹地表现出清幽环境中诗人的孤寂;“相思迢递隔重城”,而地域的距离又是这样无情地阻隔了彼此的思情。诗人眼下所宿的驼氏亭与崔氏二兄弟居住的长安,远隔千山万水,诗人只能借助于风、于云,将自己的思念悠悠然地飘向远方长安,以求得寂寞中的慰藉,间隔中的契合了。

读李商隐的诗,常常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隔”字。而这个“隔”字,孕育其中的则是无尽的“怨”和“恨”。“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是友人之间无法沟通的怨;“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是情人之间天涯阻隔的恨;就是他写给妻子的那首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同样也暗含着“隔”,那是情真意笃的夫妻之间无以剪烛夜话的惆怅和凄苦。这一个“隔”字,无疑还是诗人枯立于人世的写照,又正是这“隔”字,造成的太多的距离,成了诗人心灵深处的大痛。

“秋阴不散霜飞晚”,此时此刻,仰头望天,雨意已浓,一片迷蒙。这样的物景,给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阴影,心境的黯淡,又为物景抹上了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一直为后学所溢美的神来之笔。试想,淅淅沥沥的秋雨,点点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错落有致的声响,该是一种怎样的声韵?枯荷无疑是一种残败衰飒的形象,偶尔的枯荷之“留”,赢得的却是诗人的“听”,而诗人“听”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有谁能解其中个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诗人的化身,而那“雨声”也远不仅是天籁之韵了,或许它还是诗人在羁泊异乡、孤苦飘零时,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韵呀!

全诗紧紧扣住了诗题的“寄怀”,诗中的修竹、清水、静亭、枯荷、秋雨无不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凭藉,成了诗人寄托情感的载体。诗的意境清疏秀朗,而孕育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诗人虽然与友人“身隔”,而却无不在祈盼着“情通”,这或许就是诗人所说的一种“心有灵犀”吧。

这样看来,晚唐的那雨声,便也一直滴到今天,滴在我们的心上了。

非凡的秋词

——刘禹锡《秋词》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潮”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千年的山月

——李白《峨眉山月》赏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无疑是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凭借着自己“想落天外”的丰富想象力,将种种的豪迈、忧郁、苦闷、愁绪的情绪融入诗中,创造出一个个独特的诗的意象。特别是他的记游诗,如行云流水般的舒卷自如,诚如他自己所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峨眉山月》,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品。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所作,诗的前两句是清溪舟中所见的夜景。诗人从“峨眉山月”起笔,以“秋”点明了远游的时令,同时极自然地渲染了月色的皎洁之美,而“月”之“半轮”,又隐含着青山吐月的幽美境界。“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的笔触自上而下,“入”与“流”描摹的是月亮的动态,展示出来的是月映清流的空灵。此时此刻,仰观山上之秋月,俯视江中之月影。秋月悬空,融融有情;月影随波,依依有韵。而此景所触发的又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明月”是李白诗中的常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而诗中的“明月”又是与“思”、“愁”融于一体。见月不见人,于是,“思君不见”引发出来的意蕴也就极为耐人寻味: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而所“思”之“君”不也是如此?这该是一种人生的大无奈,也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古人写诗极讲究修词,以为作品中使用过多的名词,会有堆砌、累赘之嫌。而《峨眉山月》一诗,连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渐次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读起来流畅而自然,融入这一行程中的诗人情感的色彩,也极为深沉而浓郁,这在数以万计的唐人绝句中是绝无仅有的。“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前人王麟洲的评语极为中肯。其原因就在于,诗境中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而这一形象里又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思念之情,可谓“语近情遥,含吐不露”。只有将千里长江纳入胸襟的李白,才能如此自如地创造出这样阔大而优美的艺术象形。

李白写诗从不甘于搜索枯肠,句斟字酌,而是凭着自己的心性任情高歌,让想象自由地在广袤的时空里随意驰骋,而正是他的这份率直,唱出了“诗仙”的美誉。

由此,这千年的山月,也就朗照在我们的心里了。

诗意的桃花溪

——张旭《桃花溪》赏析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文宗时,传说有三绝:谓李白歌诗、裴舞剑、张旭草书。张旭是苏州吴人,嗜酒,每每大醉,便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颇有遗世之风,世号张颠。

张旭的书法早已有定论,而他的诗作似乎鲜有人知。其实,他的诗也是极耐人寻味的,其中《桃花溪》,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唐诗中的上品了。

桃花溪位于湖南桃源县西南桃花洞的北面,溪水的两岸,满目桃林,暮春时节,那桃花的粉色如云似雾,就连清清的溪水也悠悠地飘动着片片的粉红。据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此作为背景的。而张旭描写的桃花溪,无疑也是暗用其意境,借一溪一桥,一矶一船,描绘出诗人心中的桃花溪,尽管它较之陶渊明的桃花源更显得虚无飘渺,可诗人心中的绵绵诗意却满溢纸背。

“隐隐飞桥隔野烟”,诗人一起笔,就将读者引入一个梦幻般空灵的境地:“飞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野烟”袅袅娜娜,缠缠绵绵。静止的桥,在飘逸的烟中,如虹般临空而飞;浮动的烟,在静默的桥上,似幔样悬空而挂。荒山野谷,动态的物与静态的景交织一体,相映成趣。而一个“隔”字,极为巧妙地点出人与物、景的距离。这种距离又给物、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产生一种朦胧的美。

“石矶西畔问渔船”,诗人的笔触,自然地由远山转及近水。远山的朦胧,近水的清澈,一下子使诗人恍若走进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世界实实在在是陶渊明的。于是,诗人便觉得自己也站在了那晋代的古老的石矶旁,那在溪水中轻摇着渔船的渔父,也仿佛就是那“缘溪行”的武陵渔人。于是,那“问”便由衷地脱口而出,这种情不自禁,最为逼真地折射出诗人心驰神往的情态,而这种情态,无疑就是诗人内心深处最为归真的情感的流泻。

这种“问”,显出的是诗人的天真,现出的却是诗人向往,“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满眼的粉红,在幽幽的溪水里艳艳地流淌,诗人也便自然而然地联想起那“林尽水源”,

仿佛透着光亮的“洞”,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这洞又在哪里,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然而,就是这一问,透露出的是诗人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激起的是读者种种美妙的遐想。这种怅惘,这种遐想,全然是属于精神的,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美伦美奂,它充满的是一种诗意化的境界。

诗人以虚实相间的笔墨,勾画的是远近交错的景观,虽淡淡几笔,却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其悠悠的诗意,绕梁不绝。“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清人的这一评说,实在是极为中肯的。

空蒙的雨景

——温庭筠《咸阳值雨》赏析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温庭筠的词名远远大于诗名,他的词素以浓艳的色彩,华丽的辞藻著称于世,词中虽不乏一些清丽的诗句,但总体的基调还是离不来“香而软”。

不过,他的一些七言绝句,读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咸阳值雨》就是其中的一首。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诗人起笔直陈景物,用语也极为质朴。前句描桥上之景,后句状水上之象。桥上,雨丝绵延如帘空悬;水上,云缠雾绕烟雨霏霏。前句的“悬”字,生动地传达出“雨”的密注和非同一般的气势;后句的“隔”字,则将水中“钓船”的实景推向迷蒙的烟雨之外,于是一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便荡漾在雨中,也便荡漾在诗人的诗行里。诗人于雨中徜徉,腹满的却是一种闲适,而正是这样的一种闲适,笔墨染出的才是如此的一幅迷离空蒙的山水图景。这样的图景很容易让人遐想到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诗句陡然一转,出人意外地从眼前的咸阳雨景,转到洞庭的春色,由实景转入虚际。诗人裁取佛晓时分落墨,以为洞庭春水之色,被湿漉漉的晓云驮载着,慢悠悠地飘进了岳阳古城的上空。这是怎样的一幅壮阔飞动、清奇灵通的景象。洞庭湖之景,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那博大,那雄浑,滋养着一代代的诗人。而温庭筠的这首诗,竟这样信手拈来,将那洞庭泽国气蒸波撼的气象,于不经意中,融入他眼前的咸阳雨帘里。于是,一北一南,一明一暗,地域不同,气象迥异的两幅画面极自然地揉为一体。

诗人着意描写臆想中的洞庭的云容水色,其用意十分鲜明,就是为了烘托咸阳的雨景,使它的形象更为丰沛。借助诗人描写的实景,我们看到诗人眼中的咸阳桥畔的烟雨;而借助诗人联想的虚景,我们又领略到诗人记忆中的洞庭湖的春色。

空蒙悬雨与春水晓云,今与昔,此与彼,实与虚,诗意开阖动荡,变化多姿。诗人活跃的联想表现出的奇情幻景,常常需要比较大的篇幅才能容纳,而温庭筠则用短短的七言绝句,就将其缝合一体,这实在是鲜见的。仅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咸阳值雨》也值得一读。

靓景哀情

——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赏析

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近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

杜牧在晚唐诗人中具有特殊的位置,他的诗语言华美而含蓄,意境妍丽而清幽。特别是他的绝句,常常能在极短小的篇幅中,描摹出一幅色泽鲜艳的优美画面,用最为精炼的语言,传达出幽深的情思。《齐安郡后池绝句》,就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品。

“菱透浮萍绿锦池”,诗的起句,紧扣诗题。露出水面的菱叶,铺满池中的浮萍,满眼的青绿,柔和而又宜目。特别是一个“透”字,绘出的是菱的傲然突起,其形象之兀立,可感可掬,这也为满池平平的绿萍,添加了一种属于诗人内心的情绪。次句“夏莺千啭弄蔷薇”,由池中之景转入岸边之象,这是池塘夏色图必不可少的衬托。岸边蔷薇摇曳,而摇曳的蔷薇中,传递出来的是莺的婉转的歌声,这歌声拨动着花儿和叶儿的颤抖。一个“弄”字,又将“千啭”的无形的声音有形化了。这样的一幅图画中,有声与色的搭配,有动和静的结合,同时诗人还将自己的情感,密含在风景的描写中,给人以深至的回味。

“尽日无人看微雨”,这句看似闲笔,却十分耐人寻味,“微雨”使得诗的画面染上了一层寂寥、迷离的色彩,“尽日无人”,却隐然托出“看”景的诗人,诗人百无聊赖的孤独情状,便在物景中时隐时现。“鸳鸯相对浴红衣”,诗人也许是意识到了画面色彩的搭配素净有余而明艳不足,于是,末句又为这幅画添上了艳艳的一笔。鸳鸯的“红衣”不仅在一片葱绿中格外的醒目耀眼,“鸳鸯相对”的戏水,同样还暗衬出诗人的孤寂和幽怨。

杜牧是一个素有政治抱负的人,却不幸生在唐王朝的没落时期,平生之志,百无一酬。所以,他的眼底、笔下的自然景观,无论是绿的浮萍、黄的夏莺、粉的蔷薇,还是色泽艳丽的鸳鸯,都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而隐逸于这些色彩背后的,则是诗人欲说还休的人世间的无限感慨,于是那看似靓丽的景观,也就自然地漫溢着一种哀愁。景中有人在,景中有情在,诗人内心深处的隐情,就这样曲折地浮沉在诗的字里行间。

诗人的另一首诗《齐安郡中偶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也完全可以作为这首诗的参读。在这首诗中,“两竿落日”之景,“半缕轻烟”之象,都相依着一种原于心灵深处的“恨”,这种“恨”,是外界物态的描摹与诗人自我内情不期而遇的融合。对照两诗,当然,《齐安郡后池绝句》的色彩更为靓丽,意境更为空灵,也就更有若即若离之妙了。

清梦的痕迹

——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赏析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晚唐诗人唐温如在历史上,没有片言只语的记载。然而,就是这一首他唯一的传世之作,让我们深深的记住了他。借助于这样的一首短短的七言绝句,我们所能体悟到的,则是诗人特有的精神风貌,这种属于精神的东西,早已超越了文字的本身,成为我们后人的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说,历史是无情的又是极为公正的,是绝不以什么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诗题中的“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有青草山与之互为映村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洞庭湖”了。

“西风吹老洞庭波”,诗一开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就是洞庭湖渺渺茫茫的画面,飒飒的秋风,强劲地吹拂在水面上,水面上的波纹便荡漾而来,又急遽而去。诗中的“老”字,更是极耐人寻味,“老”了的是秋风?“老”了的还是洞庭湖水?“一夜湘君白发多”,紧接着诗人将虚幻的神话,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的描绘结合了起来。传说,湘君“闻舜帝崩于苍梧”“以涕挥竹,竹尽斑”。后来湘君便与那斑竹融为了一体,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特殊的悲怀的意象。萧瑟的秋景,竟使美丽而多情的湘君,一夜之间就银发满头,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秋色呀?于是,诗人的迟暮之感、

衰颓之意、悲怀之情,全融合在了那传说与秋景中了,真可谓神而化之。

“醉后不知天在湖,满船清梦压星河”,一个“醉”字,引出的则是一个奇妙的境界。小船悠悠,诗人的心也随之而摇摇,举杯对月,月在何处?于是,便恍恍惚惚地觉得自己一下子已逃离了冷冷的洞庭湖,泊舟在那银河之上了。船桨轻轻地划着银河之水,划出来的还有一片的星光灿烂。船在天上,天在水中;人在船里,梦在心头。这童话般的世界,也只能驻于诗人那“童化”了的世界里了。梦本无形,却言其“满船”,其梦何其之多,更何况还“压”着“星河”,又现“梦”何其之重了。古人写梦的诗不少,但把梦写得如此清新绮丽而又含蓄丰富的却并不多见。

全诗笔调十分地轻灵,写景记梦,虚实相间。构思之新颖独特,诗境之飘渺奇幻,实在是唐诗的上乘之作。而充溢在字里行间的那极富浪漫的色彩,也在后人的诗文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

唐温如,一诗已足矣。

隐逸的乡愁

——杜荀鹤《闽中秋思》赏析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杜荀鹤是晚唐的一位诗人,他的诗名实在不怎么响亮,然而他的《闽中秋思》,又实在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构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然而,诗人却不肯让你沉醉于其中。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试想,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让我们久久地回味了。

敲开古典诗词的“用典”之窗

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和“反用”。

“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阙可以说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故事,词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的真切渴望。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说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意思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他念叨的是如何让贤士归依自己;一餐饭要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诗人巧用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贤,礼贤下士之不凡气度来勉励自己,以求一统天下伟业的实现。可谓用心良苦。

李商隐《锦瑟》诗中的“望帝春心托杜鹃”,是用望帝化为杜鹃,“至春则啼,闻者凄恻”的民间传说,来寄托诗人的难言的冤情;同样,白居易《琵琶行》中也借“杜鹃啼血猿哀鸣”来暗示自己“迁谪”的愤懑。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秦观《鹊桥仙》,全词引用的是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可词人不落前人之窠臼,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故事,赋予古老的故事以全新的内涵,“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洗嗟叹悲戚之态,突出牛郎织女难得一见的珍贵,从而引发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命题。显然,词的立意较之于《迢迢牵牛星》,胜出了一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用的是《南史·谢灵运传》的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之处,为了登山省力,他特地准备了一种屐底前后装有活动齿的木屐。李白以此,显示“梦游”中的身心放松,轻快如燕。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的最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的是有关廉颇的旧事: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便派使者去察看他身体状况。廉颇为了显示自己尚可以用,“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而赵使为廉颇的仇人所贿赂,回去禀告赵王:“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于是,赵王以为他确实老了,便不再起用廉颇。词人活用此典,以廉颇自况,抒发内心的感慨,自己虽年事已老,可为国效力的雄心不泯,只可惜无人问津。正所谓借他人杯酒,浇自己胸中块垒。

“反用”,是按典故的固有含义反其意而用之。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词

人渴望早日实现恢复中原的宿愿,可现实却是“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让人倍觉失望。词人用“可堪回首”,标明其鲜明的批判态度。词人反用这一典故,融自己的思考于旧事之中,发人深思。

关于“用辞”,也可以分为“借用”、“活用”和“反用”。

“借用”,即直接借用前人的一些诗句,虽用的是别人的诗句,但已赋予了新的意境。

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诗是写热恋中的女子对情人的思念期待,诗句的意思是说,你那青青的衣领呦,牵动我对你绵绵不断的愁绪。曹诗借用这诗句,其义早已超越了男女私情的意味,而赋予她更为丰盈的内涵。“青衿”原是周代读书人的服饰,诗中以此借代才识渊博的人,而那些人也正是诗人心中绵延不绝的期待之所在。

为了进一步强化这一心志,接下来诗人再次借用《诗经·小雅·鹿鸣》开篇的四句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萍”,原诗以鹿鸣起兴,以瑟笙渲染气氛,展现出的是一派和乐融融的欢宴嘉宾的景象。而这样的景象也正是诗人心中所描画的图景。两处引用,形成比照,先表求贤不得的日夜思慕,后抒求贤既得的由衷欢欣,其思贤若渴的心迹,便也昭然于笔墨。

“活用”,是用前人具有典型意义的辞语,融化到自己的意境或形象中,成为具有新的含义和色彩的艺术语言。

陶渊明《归园田居》“虚室有余闲”,“虚室”,语出《老子》:“虚室生白”。诗人用此辞含有双关的意味,既指有形的屋室,又暗喻无形的心房,由此,充分传达出诗人对环境清幽,心境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前者出自杜牧《赠别》中的“豆蔻梢头二月初”,后者出自杜牧《遣怀》中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词人话用杜牧诗句中原有的辞语,以彰显杜牧出众的才华,紧接着的“难赋深情”,则暗示了现实的扬州,就连杜牧也难摹其状,扬州之凄冷可见一斑。

“反用”,就是在与原义相悖的基础上引用既有的辞语,它在表情达意上有一种反衬的作用。

王维《山居秋暝》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草就随着它的意愿衰败吧,这里的秋色实在耐人寻味,“我”还是愿意留在山中。即反用了《楚辞·招隐士》的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诗人招而不归,甘心隐居山林,其情可圈可点。

姜夔《扬州慢》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援引了杜牧的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原诗显示的是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词人反其意而用之,凸现了扬州现状的凄凉情形,从而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

此外,就是诗人所用之典,也可以是当代之事。比如,陆游《书愤》的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南宋人民为抗击异族的蹂躏所取得的两次战役的胜利,以昭示诗人收复失地的夙愿。而这两次战役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总之,典故包含的意义极为丰富,特别是诗人引用后,或深沉浑厚,或含蓄宛转,它蕴涵着诸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反复咀嚼,可以浮想联翩。在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中,了解这些典故的渊源,揣摩典故所赋予的新的意韵,可以体味到诗词的语言的奥妙,品尝到诗词的无穷魅力,从而真正走进诗词所创设出来的艺术之境。

把准诗的“情”脉

——古典诗歌阅读鉴赏方法摭谈

“情”,可谓诗的气脉。没有了“情”,诗的气数也就尽了。泱泱华夏的诗歌历史,就是盛开“情”之花的历史。因此,把准诗的“情”脉,也就成了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关键之所在。那么如何把准诗的“情”脉呢?

一、追溯“情”缘

唐代诗人以为“诗歌合为事而作”,也就是说优秀的诗歌作品绝非是诗人“为赋新词强说愁”。无论是惆怅迷茫,还是恬适安闲;无论是激越慷慨,还是悲怆伤怀,都是诗人心迹的真实披露,而这些情感的流泻,都有其特定的缘由。刘勰《文心雕龙·知音》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追溯诗的“情”缘,也就是了解诗的写作背景,这背景包括诗人当时的生活际遇、思想状态以及社会情形等等。而这些又常常在诗人的作品中借助于种种不同的方式反映出来。

(1)诗题明示“情”缘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曾被誉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而诗题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安史之乱之后,杜甫饱尝漂泊之苦,如今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其惊喜之情,便如万斛泉源,一下子涌出胸臆,奔流直泻。后人评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可谓中的之语。杜甫的《蜀相》,诗题同样也就表明了诗人心念武侯,高山仰止,而这样的一腔崇敬钦慕之情,无疑也暗含了诗人的伤怀之感。

(2)诗序表述“情”缘

白居易《琵琶行》的序言,就交代了诗的写作背景,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更直接说明了写作的原因之所在,“迁谪意”,是一种悲凉和凄切,而这样的一种“情”,又缘于“沦落”。姜夔的《扬州慢》,序言中记载了诗人所见扬州的衰败之况,“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而《黍离》之悲,也正是全词情感的格调。

(3)诗句隐含“情”缘

李煜的《虞美人》,词中“往事”、“故国”等词,就隐含了此词写作的背景,一个曾经的一国之君,沦落为他人的阶下囚,亡国之恨,物是人非之叹,也就全汇集为“愁”了。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常作客”,表明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多病”是说诗人写此诗时的处境,于是,羁旅之悲,迟暮之感也就绵绵而来,驱赶不走。

二、辨识“情”物

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诗人总是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一些物象上,久而久之,一些物象也就积淀了一定的,为人所共识的内涵。比如,“杏花春雨”即为江南美景,而“大漠长空|”则是塞外风光;“归雁”蕴含思归之意,“月亮”寄寓离愁相思;“松”多喻坚贞,“兰”多喻高洁,“菊”多喻隐逸,“竹”多喻劲健;而“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也代表历史沧桑变化的巨大。阅读鉴赏古典诗歌,认清这些物象,也就能很好地把握诗歌所传达出来的情感。

柳永的《雨霖铃》,词的起笔,就以“寒蝉”、“长亭”、“骤雨”等物象组合一体,不仅暗示了送别的地点,也点染出送别的气氛,离情的凄楚也就跃然纸上;而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也是缘于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样最能触动人们离绪的“物”,合成了一幅凄清意味十分鲜明的画,而这些“物”也就写满了词人的别离之情。

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人笔下的“物”更是幽清明净。有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有山泉清冽,淙淙有韵。一切和谐而恬淡,这一切又正是诗人心境的折射。而“竹喧”现“浣女”,“莲动”出“渔舟”,则更显淳厚之民风,于是,诗人的“留”之情,也就随竹而“喧”,伴莲而“动”了。

三、品味“情”境

所谓的“情”境,是指诗人主观的“情”与客观自然的“境”的圆融,是外物与内情的合一。“情”与“境”彼此依存,相互渗透。因为“境”多姿,“情”的多样,所以构成的情境也就异彩纷呈:有雄浑阔大,宏伟壮丽;也有恬淡秀丽,委婉幽深。不同的情境给人带来不同的美的感受,情的熏陶,心的净化。

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融情于景,以“萧萧”拟落木簌簌之声,用“滚滚”绘长江汹涌之状,无形中也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而“无边”和“不尽”又更使“萧萧”和“滚滚”形象化。诗句沉郁而悲凉,情境则广阔而深邃。

姜夔的《扬州慢》下片的诗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既往杜牧曾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来展示“二十四桥”的胜景:明月朗照,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箫声悠悠。而如今,盛极一时的“二十四桥”,只剩下“冷”的境:冰冷的湖水无言荡漾,清冷的月色无语弥散,还有就是词人“冷”的情了。词人化物象为情思,托名桥寄哀怨,无一字言兵,而又无一字不厌兵。其情境大有《黍离》之悲。

四、体悟“情”韵

这里说的“情”韵,是指隐伏在诗中的深层次的意韵,即所谓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阅读鉴赏古典诗歌,应特别留心诗人所采用的这一“藏”的艺术技巧。

杜甫《蜀相》的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草碧,隔叶鹂鸣,本该是绝好的春色,可诗人却嵌入了“自”和“空”二字,便多了一层意韵:那就是,碧草为谁而绿?黄鹂为谁而鸣?于是让人倍感,满院萋萋碧草,寂寞之心难言,数声呖呖黄鹂,荒凉之境无限。而这寂寞,这荒凉,也正寓意着五百年来,良相之材不得,诗人之内心深处的大悲可谓深矣。

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绵亘起伏的群山依旧虎踞龙盘环绕着旧国,连续不断的江潮依旧扑打着空城,而后带着寂寞退了回去,淮水东面升起的明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又移到城墙上来。但透过这字面的表层,我们读出的“石头城”,又是在沉寂的群山中,在寂寞的潮声里,在清冷的月夜下。山水明月依旧,而六代曾有过的繁华富贵,俱归乌有,其景无不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而诗人的这一感伤,又带有讽喻现实的意味,即借六朝旧事,发国运衰微之叹。个中滋味,耐人涵咏。

当然,阅读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远不止于以上所述。笔者只是就此一点,作了一些比较深入的探讨。相信把准了诗的“情”脉,对阅读鉴赏古典诗歌大有裨益。

古诗接龙100首

第一单元 1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3 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 贫家独无春。 负薪花下过, 燕语似讥人。 4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5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6 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厨下, 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 先遣小姑尝。 7 送灵澈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 青山独归远。 8 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9 山中 唐王维 荆溪白石出, 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 10 一去二三里 佚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11书窗即事 宋朱淑真 花落春无语, 春归鸟自啼。 多情是蜂蝶, 飞过粉墙西。 12 旅夜书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13 风鸢图 明徐文长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的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14 咏石牛 明侯尧封 田入乡间少, 时将孟夏终。 如何尚高卧, 不起助农功。 15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16 忆住一师 唐李商隐 无事经年别远公, 帝城钟晓忆西峰。 炉烟消尽寒灯晦, 童子开门雪满松 17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18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19 自题墨竹 宋刘延世 酷爱此君心, 常将墨点真。 毫端虽在手, 难写淡精神。 20 赠窦家小儿 唐张祜 深绿衣裳小小人, 每来听里解相亲。 天生合去云霄上, 一尺松栽已出尘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

中国古代经典诗句大全

中国古代经典诗句大全、经典名句、经典诗词、优美诗词、经典句子 (一)哲理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7、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8、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0、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四)奉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挥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5、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枝产生了果实,却并不要求什么回报。(泰戈尔)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陶行知)

关于季节的古诗词

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3、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早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7、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0、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1、春风双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舟》 1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夏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苏轼《浣溪沙》 6、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7、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 8、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秋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3、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甫《山行》 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7、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 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最搞笑古诗词接龙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薄雾浓云愁永昼,人比黄花瘦(恩……好像背完哒……)” 那么,让我来总结一下那些乱搭却莫名有爱的诗词,我们再多笑一下吧~ 百搭经典名句1 一枝红杏出墙来太经典了太多了,可自行百度,就不贴了…… 我印象很深的有“廉颇老矣,红杏出墙”= = ———————————————— 百搭名句2 自挂东南枝: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事了拂衣去,自挂东南枝 北方有佳人,自挂东南枝 欲穷千里目,自挂东南枝 听君一席话,自挂东南枝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自挂东南枝 人生自古谁无死,不如自挂东南枝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自挂东南枝!

夜半无人时,自挂东南枝 来日绮窗前,此物最相思 完整一首:夜半无人时,自挂东南枝。来日绮窗前,此物最相思。———————————————— 百搭名句3 从此君王不早朝 李白乘舟将欲行,从此君王不早朝(与本文标题同属一个BL故事里的情节……) 银瓶乍破水浆迸,从此君王不早朝(吓坏了……) 玉盘珍馐值万钱,从此君王不早朝(吃东西去。。。) 左牵黄,右擎苍,从此君王不早朝(打猎去~~) 庭院深深深几许,从此君王不早朝(迷路了。。。) 但使龙城飞将在,从此君王不早朝(好邪恶XD)———————————————— 百搭名句4之宣城太守百科全书= = 青天有月来几时,宣城太守知不知——天文学 王师北定中原日,宣城太守知不知——时事政治 日暮乡关何处是,宣城太守知不知——地理

竹外桃花三两枝,宣城太守知不知——植物学 不知江月待何人,宣城太守知不知——情感话题 茂陵不见封侯印,宣城太守知不知——走错门了,发个寻物启事比较好吧XD ————————————————— 百搭名句5十步杀一人: 十步杀一人,宣城太守知不知? 十步杀一人,国破山河在——好猛,天下无敌的剑客,把人都杀完了十步杀一人对影成三人 十步杀一人,低头思故乡。——还不是太冷血 十步杀一人,笑入胡姬酒肆中——纨绔子弟…… 近乡情更怯,十步杀一人 ———————————————— 百搭名句6 垂死病中惊坐起 垂死病中惊坐起,笑问客从何处来(牛……) 垂死病中惊坐起,夜深还过女墙来(更牛……)———————————————— 以下无序:

唐诗(解析版)

1、作品原文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诗歌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3、诗歌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4、诗歌赏析 $ 《春晓》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 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人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人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春晓》给人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

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1、作品原文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 、诗歌注释 (1)春日:春季来临的日子。(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3)寻芳:春游赏花。(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5)滨:水边;河边。(6)光景:风光景物(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8)东风:春风 3 、诗歌译文 "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 、作品原文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诗歌注释 ⑴《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⑶临:将要。⑷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⑸言:说。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

2021年唯美的古风诗句集锦

唯美的古风诗句集锦 欧阳光明(2021.03.07) 1.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2.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3.生能尽欢,死亦无憾。 4.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5.江水孤寂,两岸墨绿,到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6.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7.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8.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9.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10.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11.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12.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13.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14.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15.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16.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17.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18.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9.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20.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1.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22.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23.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24.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5.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 26.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 27.谁眼角朱红的泪痣成全了你的繁华一世、你金戈铁马的江山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喜。 28.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29.橱窗里盛放的琳琅满目、是阜盛而过的年华栩栩生辉。 30.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31.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32.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33.路过的风景、有没有人为你好好收藏。 34.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 35.辗转在谁的年华谁的天涯。 36.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伤得面目全非。 37.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

关于学习的古诗词

1学与思,琢与磨,知与行,相交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成于勤,毁于惰,荒于嬉,败于奢。 省吾身,思己过,言必行,行必果。 败与胜,非天命,得与失,乃互生。 2若不教行乃偏教之道德为先 昔贤母善教子孟断机岳刺字 养不教亲之过教不学儿之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为人子方少时尊长辈习礼仪 古代的“劝学诗”集锦 一、立志 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二、勤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金缕衣》)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钱泳《明日歌》) 四、方法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五、体会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六、乐趣

〖诗词歌赋〗诗词接龙100句,太赞了

〖诗词歌赋〗诗词接龙100句,太赞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一边儿玩接龙,一边儿品诗词。 用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来开头 下一句你想接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过香积寺》)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酬张少府》)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庾信《拟咏怀》)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陌上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鹧鸪天》)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李端《听筝》)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杜甫《梦李白二首》)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西洲曲》)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李煜《浪淘沙》)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刘禹锡《竹枝词》)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曲》)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杨柳边。 (王维《少年行》)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高适《燕歌行》)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诗经·绸缪》) 天下公侯夸紫颔,国中俦侣尚乌衣。 (时大本《咏白燕》)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鱼玄机《寄李亿员外》)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古诗词赏析

200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古诗文赏析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8篇古风霸气的诗句集锦

【霸气的诗句一】 1)用舍由時,行藏在我 2)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6)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7)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 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0)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1)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见不平事,磨损胸中万古刀 12)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13)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4)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5)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霸气的诗句二】 1)但觉高歌有鬼神,安知饿死填沟壑?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先不开口,哪个蝉儿敢作声。 4)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5)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6)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7)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8)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9)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10)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1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13)三尺青锋怀天下,一骑白马开吴疆 14)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 15)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16)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17)马尘车驰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18)若将富贵比车马,他的富贵我的闲 19)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20)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关于霸气的诗句三】 1)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此去黄泉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4)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5)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0首关于花的古诗词

40首关于花的古诗词 1.40首关于花的古诗词 2.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3.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之章《望人家桃李花》) 4.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5.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 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 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8.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9.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10.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11.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2.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13.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园》) 14.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15.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徐陵《侍宴》) 16.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1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8.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19.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20.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21.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洛宾王《晚泊》) 2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2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4.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姜夔《湖上偶居杂咏》) 25.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2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留题李明府溪水塘》) 27.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28.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壮(杜甫《暮春》) 29.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 30.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郑喑《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31.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32.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送杨子》) 33.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陈克《豆叶黄》) 3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35.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36.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37.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3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39.寂寂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0.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

诗词大会诗词接龙 125首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 山中一夜雨,树杪miǎo百重泉。——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唐·王维《过香积寺》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酬张少府》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南北朝·庾信《拟咏怀》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陌上桑》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宇》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唐·李白《将进酒》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唐·杜甫《旅夜书怀》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清·秋瑾《鹧鸪天》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唐·李端《听筝》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唐·杜甫《梦李白二首》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南北朝·佚名《西洲曲》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五代·李煜《浪淘沙》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唐·刘禹锡《竹枝词》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唐·崔颢《长干曲》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唐·王维《少年行》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唐·高适《燕歌行》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宋·柳永《望海潮》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唐·刘禹锡《竹枝词》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诗经·绸缪》 天下公侯夸紫颔,国中俦侣尚乌衣。——明·时大本《白燕》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宋·晏几道《蝶恋花》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唐·鱼玄机《寄李亿员外》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宋·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唐·刘禹锡《竹枝词》

古诗欣赏

古诗欣赏

————————————————————————————————作者: ————————————————————————————————日期:

(一)描写春景: 村居清朝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农历二月,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人们陶醉在大好春光里。孩子们放学回来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这首古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不愧是千古绝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景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绝句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沾在衣服上却不湿衣,杨柳风吹在脸上却不寒冷。这句诗中的“沾衣欲湿”和“吹面不寒”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和春风的“暖”,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和风细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渔歌子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ruòlì),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意: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河里的水缓缓地流淌,鳜鱼也正肥美。一位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正坐在一条小船上钓鱼。春风轻轻地吹着,蒙蒙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渔翁却不一定要回去。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生活情趣,透露出词人淡薄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春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万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作用和特点,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后两句现在也用来形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风化雨,在不经意间滋润孩子的心田。

125句经典诗词接龙,文人聚会之首选活动!

125句经典诗词接龙,你还能接下去吗? 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今天让我们一起用接龙的方式,去领略品味诗词之魅力吧!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3、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王维《过香积寺》) 4、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酬张少府》) 5、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庾信《拟咏怀》) 6、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乐府诗集《陌上桑》) 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8、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9、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 10、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秋瑾《鹧鸪天》) 11、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李端《听筝》) 12、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 13、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杜甫《梦李白二首》) 1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15、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西洲曲》) 16、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李煜《浪淘沙》) 17、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刘禹锡《竹枝词》) 18、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19、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崔颢《长干曲》) 20、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杨柳边。 (王维《少年行》)

21、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高适《燕歌行》) 2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23、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 24、三星在天。 (《诗经·绸缪》) 25、天下公侯夸紫颔,国中俦侣尚乌衣。 (时大本《咏白燕》) 26、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 27、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鱼玄机《寄李亿员外》) 2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29、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 (姜夔《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30、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刘禹锡《竹枝词》) 3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古诗十九首》) 32、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王安石《江上》) 33、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宋祁《木兰花》) 34、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温庭筠《菩萨蛮》) 35、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36、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 37、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8、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杜牧《怅诗》) 39、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40、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4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 4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古诗词赏析

备战2012年中考系列资料—— 古诗词赏析 【考点解说】 考标要求:“能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诗词曲)中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2010年郴州市语文中考的诗词赏析为4分,共有一道非选择题。 【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诗词赏析题的常见考点及题型有: 1、诗意理解。 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诗意理解,得树立全局观念,要在整体把握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来完成这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诵读,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深入作品之中,具体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 2、意境分析(主旨把握)。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的一般步骤是:(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名句赏析。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 4、技巧分析。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衬托(侧面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欲扬先抑等。 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品味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各种题型的专项练习】 一、品味炼字,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有关四季的古诗词名句

有关四季的古诗词名句 有关四季的古诗词名句 写春的诗句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绝句》 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6、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写夏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6、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写秋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山流。王维《山 居秋暝》 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写冬的诗句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4、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5、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诗词名句接龙6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唐】李贺《钓鱼诗》)→□明见纤毫,羽虫亦飞□。(【唐】杜甫《夏夜 叹》)→□袂挥四座,酩酊安所□。(【唐】李白《九日登山》)→□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唐】韩愈《自咏》)→□地莺花少,年来未觉□。(【唐】孙逖《观永乐公主入蕃》)→□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来饮马长城窟,长安道傍多白□。(【唐】王翰《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唐】杜甫《得舍弟消息》)答案: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回来饮马长城窟,长安道傍多白骨。→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唐】李白《行路难》)→山禽毛如白练带,栖我庭前栗树□。(【唐】张籍《山禽》)→□枝不成花,片片落翦□。(【唐】孟郊《杏殇》)→□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唐】杜甫《清明》)→□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唐】杜牧《山行》)→□寄关西住,身为河北□。(【唐】白居易《除夜宿洺州》)→□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唐】 韦庄《长安清明》)→□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唐】韩偓《惜春》)→□空明月悬,光彩露沾□。(【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唐】鱼玄机《暮春有感寄友人》) 答案: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山禽毛如白练带,栖我庭前栗树枝。→枝枝不成花,片片落翦金。→金镫下山红粉晚,牙樯捩柁青楼远。→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家寄关西住,身为河北游。→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年逾弱冠即为老,节过清明却似秋。→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唐】王维《山中》)→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唐】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门复动竹,疑是故人□。(【唐】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日绮窗前,寒梅著花□。(【唐】王维《杂诗》)

关于爱国的古诗词

关于爱国的古诗词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从军行(选一)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塞(选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关于春的古诗词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江南春绝句

》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关于夏的古诗词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夏时田园杂兴》 (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关于秋的古诗词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于冬的古诗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