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正式)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正式)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正式)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正式)

《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旺苍县黄洋镇中心小学校课题组

基础教育改革是对传统课程理念和课程体系的彻底变革,要实现改革目标,除了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新教材的编写以外,更关键的是如何让教师理解、接受新的课程理念并落实到行动中,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课程,因此,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目前我县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尴尬,专业现状堪忧,据此我们深度剖析问题根源,探索构建学习共同体、改变这种现状的策略。特提出“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

一、课题提出

(一)我县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现状堪忧

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不高,复合型知识素质低下

(1)我县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第一学历为专科或专科以上的不到10%,有相当一部分(约占45%)是由中师毕业生(或初高中生)经函授学习取得专科文凭而成为数学教师的,而且大多专业并不对口,数学专业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至少60%以上的数学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知之甚少。

(2)教师拔高使用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地域、经济等诸多原因,导致本地优秀教师外流,于是高中缺教师从初中上拔,初中缺教师从小学上拔。在更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随意调配现象相当普遍,结果一大批专业不对口的小学教师补充到了中学数学教学岗位,既薄弱了小学教师的专业配备结构,又加重

了中学教师专业素质的不合理现象,使数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下降,严重影响数学学科的教育质量。

(3)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匮乏,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及时转变,尤其不能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4)缺乏专业思想意识,专业能力不健全,缺乏合作学习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等教师专业能力的新成分。不能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忽视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基本理念。

(5)缺乏教学反思和教材掌控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重视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意识淡薄,认识不到反思的重要性,缺乏反思的理论指导。只关注自己狭隘的经验,不从经验的反思中汲取教益,不能对教材进行有效的掌控和合理开发。

2、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年龄比例失调,老龄化严重。据统计,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者约占41%,呈明显的“年轻化”倾向,而50岁以上教师则达28%,“老龄化”问题突出。八、九十年代毕业的数学本科或专科生大多外流到绵阳、江油等地,剩下的不到10%。目前在我县执教的年轻教师基本都是高校扩招之后的专科生(在初中任教的本科生全县不到十名);年老的教师中有近50%来源于民转公。这样的群体大多凭经验行事,无创新意识。

(2)数学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效率低下。现阶段我县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依然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纸教案、一本书、一张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教书匠”的角色。只有不到20%的数学教师能勉强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70%以上的教师对数学新

课程“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观念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3、教师耽于经验、经历,疲于身心状态,安于现状,敬业精神不强。

(1)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长期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由于学历、经历、家庭、经济、认知结构等诸方面的影响,不少教师仅将这份工作视为一种谋生的方式,无兴趣,无激情,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2)不愿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大多数教师认为,做科研是那几个人的事,根本没有要自我进修与参与研究的愿望。

(3)不能实现资源共享,缺乏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即使在同一所学校任同一科的教师之间,大多也各行其事,各从其法,很少有交流讨论现象,即便是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有些教师也无动于衷,抱着听则听之的态度,既不会观人所长也不会思己之短,更不会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二)落实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3〕40号)和《广元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稳定和引进优秀教师,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广元市首批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为指导,为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和名师的自我提升搭建发展平台,打造一支在全市学科教学中有成就、有影响的高层次教师团队。因此,名师工作室是名师破茧成蝶的场所,是名师的充电器、加油站。在这里,名师提升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的素质、提炼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为他人树立榜样,对他人进行引领;名师工作室是教师成长的孵化器,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名师对教师直接进行指导,现身说法,能使教师受益更多、成长更快;名师工作室是教学思想的集散场地、

教学方法的交流场所、教学资源的快递中心,名师身处一线,好的课例可以及时交流,好的课件可以及时上传,好的试卷可以及时分享;名师工作室是教研与教学的结合体,是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在这里,教师们“和而不同”,观念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在这里,教师们交流思想产生源头活水。在这里,教师们各显特长,共同弹奏课改的交响乐。由此可见,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的职责是:

1、指导青年教师。“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工作室其他成员的导师,负责制订工作室工作方案和成员培养方案(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研究专题、培训考核等),指导和帮助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周期内达到培养目标。工作室的基础培养目标是:工作室成员应成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知名教师。通过有目标有步骤的培训和实践,力求使本室成员实现师德修养出样板,课堂教学出质量,课题研究出成果。发挥他们在本学科教学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力争形成“名优群体”效应。因此,名师工作室是“教师培养学校”。

2、开展课题研究。“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以工作室主持人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针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取得相应成果。因此,名师工作室是“教师进行教研的机构”。

3、推广教学成果。市级“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的教学教研成果应以论文、专著、讲座、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专题记录片、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多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介绍、推广。因此,名师工作室是“推广教师成果的中介”。

4、开发教学资源。市级“中小学教学名师工作室”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和本工作室目标系统地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学教学名师工作室”要建立自己的特色网站或专题网页,使之成为工作动态发布、成果辐射推广和资源生成

整合的中心、教师交流的平台,通过互动交流,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因此,名师工作室是“教学资源开发中心”。

为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我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教研人才的专业成长,促进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新课程改革,实现市政府“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战略目标,立足我县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特进行“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农村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题的界定

1、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点

“学习共同体是指具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标的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多元、民主、平等而安全的开放式学习环境”。

(1)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指由教师自愿发起,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根本宗旨,创新实践各种自主学习形式,注重成员之间的社会确认与经验资源共享,实现互相信任,互助共进的学习型组织。

①社会相似性

学习共同体是伴随职业和专业需要孕育而生成的,聚焦了以知识和经验为内容的智慧包,在共同体的交流互动过程中,将其进一步更新、发展和扩大,并且在共同体中得以继承、保存和发扬。在每一个共同体成员个体之间存在“社会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由于具备共同的职业理念的支撑,而不轻易受到外界侵袭和干扰,这就保证了学习共同体的稳定性、持久性和递进性。

②个体的彰显性

教师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以独立的个体而存在,能够充分发展和体现自己的个性。由于职业的相关性,教师个体在共同体里的学习交流变得方便可行。与此同时,教师个体自身的个性发展也具备了更大的空间,更广阔的平台,更好的环境与条件,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和谐的周边学习环境,为自我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这正如彼得·圣洁所说的“当团体在真正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产生出色的成果,个别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学习方式更快”。

③环境适应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和谐、灵活、民主的环境适应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为创设共同体及其成员个体的共同愿望而努力学习,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借鉴的独立系统,既可从大系统中进行资源转换,获得更多的智力支持;又通过一定的“产品”回馈,促进大系统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教师成员个体的活动不断生成主题而富有活力,每个成员个体在其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改变和促进共同体的进一步优化。同时,教师学习共同体也为教师成员个体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和适应学习文化的过程,并改变和塑造着成员个体。

(2)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点

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具有一般学习组织的特性,而且还具有教师学习合作的独有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①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社会主导文化的亚文化群体,它表现学习文化和教师文化。教师学习共同体它的基本定位是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具有坚定专业发展的执着追求,构筑学习是情景性认知、学习是社会性协商、学习是群体性合

作的亚文化体特点。

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自主发起的“自愿组织”,它是一个以教师职业为引领、以专业化为核心、以自我发展为目标、以不断适应职业素质要求为目的的“业余”学习组织。

③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能够充分体现教师劳动价值的组织

“教师劳动是塑造人的劳动,即从事劳动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社会成员再生产的特殊劳动。”陈永明教授将教师劳动归纳了六个方面的特点:“即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复杂的创造性;具有示范性;具有广泛性和连续性;个体劳动和整体协同合作;具有长期性和向社会、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示范意义,而且还可以通过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典范。“

④教师学习共同体是遵循学习型组织行为要求构建的

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社会化学习的基础是学习合作,而存在的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共同体搭建共同合作、相互学习、互动发展的智力平台,突出“探讨”和“对话”,倡导结对学习,订立“心灵锲约”,强化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成长目标。始终立足于教学教研,以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2、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专业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个基础上所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能力和教育专业思想。

(1)教育专业知识

教育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具备基础知识。主要包

括:教学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基础知识、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2)教育专业能力

教育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活动方式、方法和效率。具体可以分为:教研能力、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教材开发能力。

(3)教育专业思想

教育专业思想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教育现象的一种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教育学说、教育信念、教育言论、教育主张、教育理想等。

3、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数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又称数学素质,是指教师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数学专业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观念和数学品质融于身心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就是提升教师的思想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这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1)数学专业知识

数学专业知识是指数学教师所应具有的数学学科知识、将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当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学科教学知识、课堂管理与组织的一般教学性知识、学习者的知识以及个人实践知识。

(2)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比数学知识处于更高层次的知识。数学中的重要数学思想与方法包括化归思想与方法,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学中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形成包括以下渠道:在概念产生中体验,从结论推导中体验,从问题发现中体验,从方法思考中体验,从规律揭示中体

验。

(3)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是指对数学课程内容的准确驾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教学反思能力,以及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式的深刻理解和适时运用的能力,还包括将数学文化、数学思想迁移到其他领域的能力如合作能力、心理品质和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4)数学观念

数学观念是指人们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比如:推理、抽象、整体、化归意识等。影响数学观念形成的因素既有认知的,又有非认知的,前者如知识准备、认知发展准备,后者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品质等。

(5)数学品质

数学品质又称数学思维品质,它是以数学概念为基础,通过数学命题和数学推理的形式揭示数学对象的结构和内在联系的认知过程。它具有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批判性、敏捷性、创造性等特征。数学思维品质是衡量数学思维质量高低的指标,是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消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身心亚健康状态,让每位教师能以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履行自己的神圣职责。以终身学习的态度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通过课题研究,更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让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建立一支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能有效推动新课程改革,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能教出数学味道、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队伍;在名师的引领下,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程实施与教学反思能力,能有效驾驭教材、开发教材,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培育出数学学课的领军人,提高课堂效率。

3、探究农村中小学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机制、策略,及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的校本研修方式。

三、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找已有的与数学专业素质提升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2)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组成”寻找到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达到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结合。

(3)经验总结法:对数学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研究中经验事实进行分析、研究、概括,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重视实践及经验的多样性,认真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课题研究措施

(一)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工作室”是以名师姓名及专业特色命名的、以促进学科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由同一学科领域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集教学研究和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教学教研学习共同体。以“名师带动”为原则,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并通过开展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和可借鉴的新模式。

1、“学习共同体”组织机构:

(1)主任:尹翠林

成员:李海蒋文明殷武昌康敏周波杜谨李琼何明强

职责:

①负责学习共同体工作室成员的招募。

②负责学习共同体工作室的工作协调和安排。

③负责学习共同体工作室工作方案的审定。

④负责学习共同体工作室外出培训、校级交流研讨、工作考核等工作。

⑤负责学习共同体工作室后勤保障。

(2)“学习共同体”工作室秘书组:

组长:李海

成员:李琼周波

职责: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布置、协调和活动的记录归档等工作。(3)“学习共同体”学科团队:

队长:康敏

成员:旺中校初中数学教师东凡中学数学教师三江中学数学教师黄洋小学数学教师

2、“学习共同体”的活动方式或学习内容

(1)课标解读。

(2)课堂教学研究。

(3)课堂教学诊断。

(4)教材分析及处理。

(5)教学方法研究。

(6)教学设计撰写指导。

(7)教师的课题研究及指导。

(8)练习题、测试题的编制。

(9)指导教师参加优质课竞赛。

(10)组织教师读书(专业的、人文的)

3、“学习共同体”工作措施

(1)共同体工作室成员每周听课1—2节,每期读一本教育专著。

(2)每学期组织召开两次研讨会,就课标、教材、教法、教学效率及本期教学重难点进行研讨。

(3)学科团队每学期至少跟踪2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课标领悟、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效率及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指导。

(4)举行“名优师专题讲座”。

(5)开放“名优教师课堂”。每周三第三节课为“名优教师课堂”。

(6)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质量分析会,为学校提供决策依据。

(7)每学期编制一套练习题和测试题。

(8)定时派共同体工作室成员外出培训和学习。

(9)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并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

4、“学习共同体”后勤保障

(1)学校提供“学习共同体工作室”所有硬件设施。

(2)学校为“学习共同体工作室”成员提供外出培训学习机会。

(3)学校为“学习共同体工作室”成员实践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二)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以“磨课”为实践模式进行课例研究,打造“精品”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名师工作室是以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堂观摩、主题沙龙、专家引领、

教学效率为主要的研修形式。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互帮互助为交流载体,融科学性、实践性、研究性于一体的研修团队。以“磨课”为主要形式,进行课例研究,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新课标主导下的“磨课”,其目的就是锻造“精品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生成性,资源的拓展性、手段的先进性,师生的创造性”。“磨课”的实践模式:

(1)同课循环,追求课的精致

一组人围绕着一堂课进行的反复“磨课”,可称之为“同课循环”。这类“磨课”的优点是可以集众人之所长,集思广益,精益求精,就某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进行多次、反复的推敲、研究,使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教学的方法更为简洁、明了,锻造精品课。

(2)同课异构,体现教的灵活

一组人围绕某一节课,依次进行不同课时之间的教学,可以称之为“同课异构”。这类“磨课”主要锻炼的是每一位上课者对不同课时的把握能力,以及对上一位执教者教学中有所遗漏或欠缺问题的补救、解决办法。这样的“磨课”时间短,准备快,对教师个人教学素质中诸如反应的敏捷性、教材把握的准确性、教学机智的灵活性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经常进行这种“磨课”,可以从较高起点上锻炼教师队伍。

(3)同课多轮,追求课的通透

一位教师围绕某一内容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可以称之为“同课多轮”。它的优点在于一位教师经过反复的实践、思考、改进、再实践,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

学习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找到相应的最佳解决办法。这种“磨课”,对教材的钻研和驾驭应该是各种“磨课”中最深人、最通透的。

(4)互助观课,探索课的纯美

教师个人或群体就某一种课型进行深入研讨的“磨课”,可以称为“互助观课”。教师们平时上课、“磨课”最多的往往是对一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其实,在教学中光研究一个“难点或“重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夯实每一教学内容全过程,才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因此,“个个击破”式的教学“磨课”,重点磨练的是某一课型教学内容的全程教学。只有进行这种整体性的一次次“磨课”,教学才能变得有序、高效,整体的课堂教学才能越来越纯粹,越来越完美。

(5)反思观课,探索课的真实

实践新课标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也就是自主成长型的教师。光靠别人帮助自己的教师总是比较被动的,也势必难以成为实践新课标的称职教师,而“反思观课”式的“磨课”方法正是教师自主提高业务水平的最佳途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应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然后静心观看,使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来客观冷静地剖析自己的成败得失。这种“磨课”无需顾及别人的评价,既有利于保护自尊心,又可以真实地看到别人眼中的自我。这种触动或许是所有“磨课”中最震撼人心的,其效果也许是各种“磨课”中最好的。

(三)抓读书,促进教师理论素养再提升,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研究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

1、读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指南。首先,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个学生在该阶段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其次,有效教学依赖于教者对教学内容的全面把握,是教学的基点,而课程标准已初步明确了各个学段学习的知识要点,特别注重内容的分解和板块链接。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

(1)读前言,把握基本理念

前言中,规定了“课程性质与地位”,提出了学科新理念,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如数学,前言部分从“数学是什么、数学教育做什么、数学课程怎么教”中,分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和信息技术六个方面,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教学的基本理念。

(2)读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①确立“三维”目标

②熟记学段目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后,分学段提出具体目标,便于操作,利于实施。

这些目标直接指导着教师的教学,确保了教学的效益,必须熟读熟记。这样,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位一体,整体考虑每一节课。

(3)读实施建议,提高操作能力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分别就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它聚焦于实施过程的重点、难点,是行动的航标、教学的指南,建议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说是“金玉良言”。

(4)读附录,和孩子一起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在附录中收录了几十个案例,指出了适用年级和学生相关知识背景的分析,并未如何设计呈现教学内容、设计数学活动、运用这些素材提出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实施意见,认真解读这些案例,就能从较高的视角高瞻远瞩、瞻前顾后、整体把握各段的数学内容。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就是“磨刀”,是把气力用在刀刃上。可惜,很多老师并没有这种意识,只顾埋头使劲“砍柴”,而忽视了轻松“磨刀”。请所有老师记住备课的第一步——研读课程标准,方向对了,教学效能才能彰显。

2、读教材

教材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每一次研读都会有新的收获.在研读教材的问题上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将教材读厚,如了解教学内容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理解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等等.另一方面要将教材读薄,把握好教学内容本质.最重要的,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还应该阅读比自己所教年级高和低年级的教材,了解学生以前学过什么,以后将要学什么,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教学.比如,数学教师除了读初中教材,还应该读高中教材和小学数学教材,初步了解小学数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看看自己的学生在小学到底学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与学生们将要学的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加清楚所带班级学生的底子,因基础而施教。读高中教材,了解知识的延伸与拓展,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好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

3、要读一些针对性、实用性强的书籍,这些书拿到手里,读完就可以用到教学中.比如教学设计、评课一类能够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技巧的书籍.例如《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宋淑持老师编著的《松子评课》等。学校的图书

室关于这方面的书籍,类似的书籍在网络上搜索也很多,这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

4、读一些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书籍.如果将教学技巧当作功夫的一招一式,那么数学专业知识就是我们俗称的数学教师的内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是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然而,近年来教师的学历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也有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高等数学,因此,主动地、有选择地读一些专业书籍,是数学老师修炼内功的必要途径。

5、要读一些有关数学史方面的书籍.不了解数学的发展史,就不可能理解数学的本质.现在的数学教材是将数学发展史上的数学成果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学习要求加以取舍编纂的知识体系,这样就必然舍弃了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实际背景、知识背景、演化历程以及导致其演化的各种因素,因此仅凭数学教材的学习,难以获得数学的原貌和全景,同时忽视了那些被历史淘汰掉的但对现实科学或许有用的数学材料与方法,而弥补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径就是了解数学的发展史。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也是一种文化。因此,作为数学知识的传播者,数学教师不仅在教会学生解题,教会学生应用数学,还需要古为今用,取精用弘,从中挖掘数学的文化内涵,提炼数学的文化价值。

6、教师应至少通读一至两种专业性的数学期刊.一般来说,数学期刊刊载的都是数学或数学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的是数学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反映的是数学及数学教育的最新动态.所有这些,对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外,很多专业期刊都会邀请一些数学和数学教育名家就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论述.这些大家的数学功底精深,观点独到,往往能一针见血的点中要害,使读者豁然开朗.读

这些期刊,对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老师们一定要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去读一些书,着重加深自己认为有待提高的那一方面的知识。

(四)抓培训,促进队伍专业成长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更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1、加强整体培训,促进数学教师专业再成长

数学教师的素养,不只是数学专业素养,还包括师德、师魂、师风、师品、师能等要素,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是这些要素的和谐统一,其中教书育人能力是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所以对数学教师的培训,应该在整体素质培训的基础上,突出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1)知识培训。着重进行师德、师风、专业知识、育人能力、教研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素质。

(2)专家引领。邀请数学教学专家、特级教师等做学术讲座,执教观摩课,给教师剖析教材、辅导教法、分析案例、答疑解惑。同时选派数学骨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接受名家指导。通过专家引领,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

(3)跟踪辅导。一是开学初,采取研读教材、分析例题、解剖课例等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全员辅导。二是施教中,采取观摩研讨、随堂听课、课例评析等形式,对数学教师进行面对面指导。

2、开展学科活动,提供发展平台

以名师作引领,以活动为依托,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好办法、好形式。名、优教师是教学的引路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名优教师上课、评课、讲座等活动,促进广大数学教师教学水平逐步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

开展“数学文本解读与教学方法大家谈”、“同课异构异上”、“数学教学沙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采取说课与上课相结合、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点评与对话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精细的教材分析、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彩的课堂展示、精当的课例评析、精辟的专题讲座。通过这样的活动,为教师搭建专家引领平台、实践研究平台、同伴互助平台、教学展示平台、专业发展平台,让教师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发展。

3、制定目标要求,实施发展计划

教师的成长和专业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培养目标,要有发展计划,要把目标要求分解到具体工作中去逐步实施,从而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数学教师队伍。

(1)“五个有”要求。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全新的教学理念,有精湛的业务技能,有一定的科研水平,有务实的工作热情。

(2)“五个字”目标:加强一个“德”字(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突出一个“专”字(提高专业水平,具有专家精神);强化一个“能”字(强化教学技能,增强科研能力);讲求一个“实”字(为人诚实,工作踏实,功底扎实);体现一个“绩”字(教学成绩显著,工作业绩突出)。

(3)“八个一”任务:每周写一篇学习心得或教学经验摘抄;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每月在教研组里上一节研究课;每个教学单元作一次教学质量分析;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年确立一个专题进行研究;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质量较高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五)抓研究,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农村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花时多收效少”、“投入多产出少”

的现象,除了师资力量薄弱以外,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研究,尤其缺乏对教材、教法、学法三位一体的研究。因此,为了提升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要狠抓教学研究,并瞄准研究方向,确立研究重点,改善研究方式,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健全教研网络

为使教学研究制度化、规范化,把研究工作落到实处,要建立三级教研网络:以县为主的县级教研,以镇为主的区域教研,立足学校的校本教研。县级教研,主要起研修、示范、引领作用;区域教研,主要开展全镇或校际之间教师参与的教学研究活动,让不同层次的教师上课、听课、观摩、研讨,从而营造镇村结合、校际联动、教师广泛参与的教研氛围;校本教研,主要是立足本校,着眼课堂,研究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把握教研重点

教学研究要围绕“有效课堂”展开,而打造有效课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认真研究怎样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创设途径、搭建平台;研究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实践、亲历过程;研究如何让学生真正领悟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并运用基本的活动经验和基本的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要以研究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围绕有效教、有效学展开研讨。

(1)研究数学教材。要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加强对数学教材的研究,组织教师对教材的每个单元、每个板块、每个例题、每组习题认真研读,让教师正确理解教学内容,全面把握教材要求,从细心研读中找到教学的思路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驾驭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

(2)研究课堂教学。在学习课程标准和借鉴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小课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乌鲁木齐县中梁小学 2011年9月20日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专家、领导: 大家好! 为了更好的开展我校数学组制定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的实施方案,切实提高全体数学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做好小课题实施工作,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服务,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小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汇报如下: 该项研究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的教研活动。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的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从小学教学教材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设计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校地处农村,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问题。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校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计算:包括口算、笔算。 计算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地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

高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高中数学课题组 万州区教科所: 2009年9月,重庆市高中将全面实行新课改,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加强高中数学教育科研,衔接好高初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特做如下开题报告。恳请各位领导、专家指导。 一、课题名称 《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研究》 二、开展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义务教育的需要,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大量削减;而高中教学,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高考大纲,作为一张罗织紧密的网,又牢牢地为高中数学规定了现行教材、现行课时、现行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高标准。作为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无论从基础知识的广度、难度,能力要求的强度,思想方法要求的深度都远达不到现行高考的要求水平。即使如此,它仍远远高于初中合格毕业生所具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尤其是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素质水平。为了尽量减少目前高一学生完成从初中义务数学教育到高中数学过度中的困难,必须首先补足初中数学中被砍部分中的有用的基础知识,并注意从初中数学的实际水平较自然地过渡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为此有必要对现行高中教材的起始部分进行研究。初中数学知识少、浅、易、知识面窄,要求低,进度慢,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教师可以反复多次讲解演练。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

学知识的完善和升华,要求高,进度快,信息广,难度大,教师不可能象初中那样反复强调,反复演练,高中教师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和严格的论证推理。因此形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较大反差。在学习方法上、自学能力上、思维习惯上,都对高中学生有了较高的要求。台阶太高,缺少一个缓冲过渡。因此学生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很快就表现出对于高中数学学习的不适应,所以如何实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特别是编写一套适合本校高一学生高初中数学衔接的教学案对多数普高的学生的学习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三、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努力从实践中来形成理论,再到实践中去尝试去完善,提高我校高初中数学衔接教学能力,进而为全面提高我校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四、课题概念界说 我们所说的高初中数学教学衔接主体上是知识方法的衔接,使数学知识系统不断档,不掉链----弥补初中删除而高中非常需要的知识方法,强化初中弱化而高中仍然需要的知识方法。但核心是提高师生衔接的思想意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衔接初高中数学思想方法,衔接初高中教学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和方法,当然也包括衔接初高中数学知识方法。衔接教学研究的实质是给初三毕业,刚进入高一学生一个缓冲平台,引导学生从初中学习模式转向高中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 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师要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揭示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以往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从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具体论述中可以发现:两者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及教师的反思意识和效果的可测性或量化。但国外学者比较侧重于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所做的研究理论普遍性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模板(最新)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模板(最新)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模板 一、 课题的提出 现实意义: 在一次次考试后我们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目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这样的解释从表面上看似乎合情合理,但我们更应该追根溯源,更进一步剖析是什么导致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题目都没有看懂。我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数学阅读能力的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然而,谈到阅读,我们常常误认为那是语文老师的事,数学教学只要让学生会思考、会解题就足够了,课外阅读可有可无。然而有多少语文阅读能力很强的学生遇到数学题就犯糊涂,这样的例子我们并不鲜见。 另一方面由于是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这种“包办”的形式,完全限制住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社会数学化”正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产品说明书”、“股市分析”都需要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中须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成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导航”。 理论意义: 1、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标指出,“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而“数学阅读”则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因而专家强调:“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 2、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学生只要掌握住了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他们就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转变的需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也随之改变。作为教师应充分吃透新课标理念,充分挖掘教科书的阅读资源,充分发挥教科书的教育功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当学生遇见不会的时候,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阅读、思考、讨论。教师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会阅读的促进者。

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黄金峡中心小学杨世峰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新教材在编排上不再有“应用题”这一独立单元,应用题(解决问题)教学与数学意义和数学运算的教学一起出现,这意味着新教材更加强调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是把计算与解决问题分割开来,纯粹是为了计算而教,强调单纯的技能训练,通过各种计算形式来提高他们的计算技能和熟练程度,使计算变成了枯燥的演练。学生学到的计算完全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明显脱节。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又往往设计了内容丰富的情境吸引学生学习,但又没有较好地把握情景与教学之间的合理关系,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之后,马上就去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在这里看似应用意识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也发现,学生的计算错误率却很高,特别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差,导致计算课与解决问题的课分不清楚。 在我们具体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更好地发展学生和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

必须注意提高学生算用结合能力。使学生用所学的计算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达到算与用的和谐结合。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算用结合教学,加强学生算理算法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2、通过算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及获取数学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算用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反思的能力。 4、通过算用结合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内容 (一)小学学生算用教学现状调查的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对不同年级学生算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并进行情况分析。 (二)探索“算用结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1、创设情境,以用引算的研究。 利用教材中出现的单元主题图和大量的情境图,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并自主地探究计算方法,找到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方法。 2、理解算理,以用理算的研究。 通过长期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加强动手操作,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积极探究算与用的方法。 3、关注经验,以用促算的研究。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文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文 课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 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 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 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 标教学模式。 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能力的组织者,不会进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进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 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缺乏适 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 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通过有 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成绩。本课题的 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把交流与合作能力视为当今学生必需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开展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作交流、家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进学生间、师生间、亲情间的感情交流,融洽 人际关系,促成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

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基础教育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好开题报告不仅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还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下面是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篇以《小学生中年级写作兴趣的培养研究》为例的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供参考阅读,希望您喜欢!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有助于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我们表达和交流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写作能力有助于升华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发现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老师们即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成效总是那么的不尽如意。最终出现了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的局面。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改革,作文教学改革也刻不容缓,教育者应紧抓实际,以《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作为指导大纲,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降低写作标准,让他们敢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真实情感,激发写作潜力,建立写作信心,培养写作创造力。那么,教师应 采取何种措施使学生爱上写作文,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呢?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作文是一种全面性、操作性、创新性的劳动,要想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发展逻辑思维,无疑得从作文教学入手。它的学习特点,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创造了优厚的条件。在本课题提出之前,本课题研究小组经过多方交流,都达成统一看法:小学中段作文教学难度很大。中段学生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经了解,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讨厌写作文,一提笔就愁眉苦脸,叫声连连,经调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无写作素材,爱胡编乱作。2、语言 枯燥,无法把事物写具体。3、没有细心观察、长期观察的好习惯。4、想象力匮乏。5、 题材刻板单调,情感苍白。6、没有基本的写作方法。7、家长不给与有效的指导。8教师没有合理安排自己的指导时间,指导方法不实用。我校处于农村偏远地区,语文成绩也普遍低于城区小学,特别是在作文这一大块,明显落后于城区学校。为了使这一情况得到改善,我们尝试创造一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努力探索出能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和途径,这就是我们的研究动机。所以正由于这些原因,我们选定了《小学生中年级写作兴趣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写作兴趣:学生乐于把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能力展现出来的欲望就叫做写作兴趣。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欣赏

数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欣赏 一、课题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全日制普通中学,近年来,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教学结构的调整等原因,学校提出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学习新的教学思想,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教会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的机会,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大大增强;更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于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师对新一轮课改只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虽然用了课改教材,也是穿新鞋走老路 .综观当前农村的教学现状,许多教学活动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扼杀。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教学条件差,怎样教给学生知识,怎样迎接考试,很少考虑到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会残缺自主性、适应性和创造性等作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校

实际情况,拟订了“合作学习的探究”课题进行研究,以此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优化数学课堂,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效果才是有效的。培养合作精神。从客观上看,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在强调合作,人类今后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光靠个人力量已很难实现。因此,当代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加重缺少形成这种意识的氛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这种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由一人或几人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要想在整个班级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精诚合作,将个人融入这个小小的集体中,一切以集体利益为出发点,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学习的合作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培养交往能力。社会越发展,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就越明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强了交往,形成了初步的社交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此过程促进了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能忘情投入,又能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课堂行为。

初中数学学生数学活动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项目名称 初中数学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研究 承担单位 民权县实验学 校项目负责人 (申请人) 闫建新职称、职务中学一教师联系电话 参加单位 及分工情况 民权县实验学校初中数学组 参加研究人员 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 单位 闫建新男47 小高民权县实验学校刘丹女38 中一民权县实验学校张雪玮女37 中一民权县实验学校宋卫华女中二民权县实验学校 备 注 主研人员为:闫建新刘丹张雪玮宋卫华

一、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顾名思义,数学活动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学生数学实践活动是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特别是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数学活动实践在“先学”环节中尤为重要。目前教育界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有关专家就如何培养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表了若干争鸣,也有相关的著述。但仅仅是从理论涉及到了在新形势下中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问题,但一线教师恰到好处地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做法太少,就如何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的方法、途径、模式,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比较好的理论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使知识更明确。更易理解和掌握 二、本课题对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要坚持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新课程下必然的趋势。 据我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观念更新滞后,教法仍旧传统,有些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课,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很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很多学生不会学习,自主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有些教师讲课还是“一张嘴、一只粉笔、一块黑板“,很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些教师授课过于机械练题,学生思维能力强,所以必须改变这些现状,改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符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为中学学生自主探究能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价值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起点理解不够高。 2、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环节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行为不注重,或 注重不多, 3、只注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不够。 4、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导致课后作业负担过重。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先学后教”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转变以往 的教学观点,注重学生的学习目标、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是教 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尤为关键,学生的 错误或个性见解是重要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动态资源转 化为有利的教学资源,要坚信学生的自学水平,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 的时间,丰富学生的自学方法,提升学生自学的水平。教师作为课堂 的组织者,将更多地表现在为学生设计探索交流的情境,提供共同活 动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如独立思考,动手拭错,自我纠正等等) 完全交给孩子,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每个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思维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教学评 价也不但仅是教师的事,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实行适 当的评价,让评价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变为学生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由传授知识的过程变为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的过程、研究信息、增长知识、形成才能的过程,师生经历的将 是真实高效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水平

的过程,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必不可少的 过程。 二、课题研究的现状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众所周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提出的一种课堂 教学模式,它解决了新课改背景下的5大难题,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和 谐而高效。 但是,这种模式是不是有他的局限性,是不是任何教学内容都能 够通过自学获得,是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自学?我们还必须在实践中实 行论证。总之,认为不可盲目模仿,在实际教学中,要分析自己的情 况和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学生的家庭环境情况,寻找, 探究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先学后教”的理念依据: 1、教学工作必须遵循“实践第一”、“实践-理解-再实践-再理解”的认知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 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提升教学质量, 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归根到底,教师的教只有提升学 生的学才起作用。“先学后教”很好地摆正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强 调内因--学生的学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外因--教师的教是第二位的,是为了使内因起作用的条件。 2、“先学后教”是“迁移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使用。 全国教育专家邱学华先生说:“所谓‘迁移',是已经学得东西在新情 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 “合作探究”的理念依据:

小学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小学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美术是泛指创作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且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供参考!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创新能力是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美术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辅助学科,不管从具体的教学内容还是从美术课的功能来说,还是对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能技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等方面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儿童线描画是儿童情趣、思想、内在潜能的自由表现方式,是儿童思维活动的一种真实记载,线描画不仅自由、随意,还可把幼小孩子的那种“心”像绘画毫无拘束地表现出来。在儿童线描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研究,蹲下身子去欣赏孩子们的画,用赏识的眼光去感受,让幼儿在有趣的“乱画”中理解线条的多样性,在不同的线描画创作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营造民主、平等的美术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现才华,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线描画引入小学美术学科特色的探究与研究过程中,有思想有实践有研究有反思,从而改变教学行为,加速到质的飞跃,让“教书匠”逐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美术课

程标准》中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线描画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及表现能力;二能培养其做画的耐心和毅力,磨炼孩子的意志。通过线描画的教学,学生的综合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二、课题界定 课题为:小学美术线描画教学研究研究 线条是绘画最基本的造型语言之一,线描画是用线条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是最古老、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绘画方式。涂鸦期的幼儿用笔勾画出一些散乱的点线,远古时代出现在洞穴里的画也是由线条组成。线描画是用线条说话的艺术,线描是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是在平面上表述客观事物或主观想象而使用的虚拟性、提示性、装饰性的视觉语言。线条又是最高级的造型语汇,德国艺术家保罗克利有句名言“用一根线条去散步”,道出了线条的本质在于它的情感意味。线描画既对具体物象做概括处理,又可进行细致刻画,既能进行造型训练,又可创作表现传达感情。 三、主要理论依据 看到省特级教师朱国华老师进行的儿童水墨画的实验。朱老师借助国画中水墨画的表现形式,在技法和题材上大胆创新,具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创新与发展。呈现的学生作品表现大胆,生动新颖。同时,也可看出,朱老师也是将点、线等元素融入了教学中,使学生的作品,除了具有儿童绘画朴拙、生动等特点,又多了一份装饰绘画的形式美感。在吸取这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接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校近期美术尝试的研究方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本

中学数学开题报告范本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的提出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理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实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县抓住新课改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和科学实质,以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尤其以安图三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翘楚,小组互动,六步达标课堂教学模式已在全县全面铺开,我校也积极响应,首先在数学学科尝试采用小组互动,六步达标教学模式。但小组合作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小组内缺乏有水平的组织者,不会实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实行合作学习,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组活动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原因一个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听讲,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教师对目标描述的不够清楚。教师也缺乏适当的组织和指导,所以六步教学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改变小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的现象。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成绩。本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从而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题关键概念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即组间同质、组内异 质,也就是说小组内的成员是由性别不同、性格不同、成绩不同的学 生组成的,从而使小组间的整体素质相仿,差别不大,具有可比性。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 的过程和结果。即: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水平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水平。、把交流与合作水平视为当今学生必需 具备的一种基本水平。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展开生生合作交流、师生合 作交流、家长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水平,促动学生间、师生间、亲情间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际关系,促成学生身心和谐 发展。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水平,提升数学课堂的学 习效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质量。初中数学课题开 题报告(3篇)初中数学课题开题报告(3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实验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水平。 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解决教师在学科探究活动中,如何指导学生实行有效 的合作与交流。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课堂操作流程。 (1)教师设计合理的预习内容,它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基础。教 师要提前一天把预习反馈内容给学生。

趣味数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趣味数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小学趣味数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育的关健,是让孩子们在一开始接触数学时,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以便以后更好的学数学,用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不让他们对数学产生畏惧感、厌倦感,是我们低年数学老师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和来源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尽力挖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根据家庭教育和学生实际情况,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采取差异性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迅速地让学生们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同时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技能。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教育要发展,出路在改革、在创新,其中课程改革是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单一,学科课程一统天下,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具有重要价值的活动课程被束之高阁,这显然不符合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不利于人才素质的提高。

2001年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无疑,这是我国学校课程改革史上的一个重大举措,为数学活动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九义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缺乏各年级数学活动课的可操作的目标、内容及教法,教师虽然有指导数学活动的意识,但由于没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整体的实施要求,鲜明的活动主题,在教学中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因而,在素质教育理论和课题理论指导下,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制定出明确、具体、易行的数学活动目标、内容、模式等等,成为小学数学教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学校的基础,结合我校的多思互助教学模式,我们提出小学趣味数学课教学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三、国内外统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分析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各发达国家的中小学数学课程都进行了重大改革。我国现行的数学课程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尤其是未来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国家、地方、学校数学课程体系。相对于数学课程来说,80年代初期,前苏联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和教学法专家就开始重视课外趣味数学引入课堂,列入课表(每周一节)。决心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及教学法专家发现:小学生在学习中进行思维活动时,智力上的主动性、想象力和创造性都发展得很不够,但又感到束手无策,这就迫使教师和教学法专家不得不设法

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小学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课习题研究是搞科研的重要内容。以下给大家分享中小学语文小课习题开习题汇报的范文格式,欢迎阅读! 中小学语文小课习题开习题汇报范文格式(一): 一、开习题活动简况: 20xx年xx月xx日《中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开习题汇报会,在xx县xx中小学多媒体室举行。在xx县教务处课习题组成员及定远乡全体班子成员,各教研组组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xx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田洼中小学校长xx主持。 第一项: 课习题主持人陈涛同志首先就《中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做开习题汇报。他介绍了该课习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课习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习题研究状况,构建课习题的框架和课习题的研究方案。 第二项: 分别由各课习题组成员就该课习题的子课习题研究的行动方案作介绍。同时,课习题组领导表示对本课习题研究要全程关注,定期监视指导,并积极创设观摩会、展示会、研讨会的交流平台,在全县教师中推广实验,总结归纳经验。以推进全县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三项: 乡教研室主任苏主任同志讲话。他指出本课习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能有效推进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各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他认为,主持人陈涛教师是市学科带头人,理论起点高,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导性。其他成员所在的教师,教科研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对课习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一定会搞好这项工作,到达预期的效果,获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项: 田洼中小学校长,课习题组主要负责人张春献同志表态讲话。他号召与会的各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本次开习题汇报会为契机,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运“中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工夫,做到研究与实践和谐统一,做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我们学校将大力支持该课习题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课习题组成员提供研究资源,拓宽研究渠道,适时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定期派课习题组有关成员到知名学校交流学习,推广研究成果,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习题汇报要点: (一)习题目:中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 (二)内容: ⑴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景设计的学科本质性,情景创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清塬中学吕东锋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行新课程标准之后,课程教材表面上看容量并没增大,难度也没有增加,但是学生要轻松伴随新教材的学习还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授课时,教学艺术性,教学方法也是否够灵活,用于课堂的教学素材是否丰富,会导致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是否积极,从而影响学习状态。因此,合理的采用课堂情境教学对于调动学生的学生兴趣至关重要。对于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教学课堂效果是明显的,对于不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枯燥,甚至顾左右而言他,达不到教学目标,这样一旦不能调动起来学生,那么学生就不能很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就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就不能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形成能力、发展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精心设计和选择问题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能营造一种和谐“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联想、思考、探索、去发现规律且解决问题,并伴随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呈现,能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激发起

学生头脑里一系列的思维加工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研究能否从课堂上来改变学生学习现状,同时也响应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从而成立了《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希望通过最前沿的最基础的课堂入手,来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课题制定研究目标时,遵循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原则,即整个课题是一个有针对性的整体。每一个构成课题的要素内部又自成一个小的系统,将课堂教学的教师、学生、教材等各个内在要素统一起来,并通过与外在环境相互联系发挥其整体功能。本课题的具体研究任务是通过对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建立适合本地区或者本校特色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实用性的的一套基本操作形式。 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己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者“角色”,真正“融入”学习活动之中。 问题情境的有效性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范例1.doc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范例1 优秀课题开题报告范例 一、开题活动简况 (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会议时间:XXXX 年X月XX日 会议地点:XX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XXX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11年口月被列为省“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硏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耍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 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耍。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冇效的评价手段。 ⑵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

小学数学课题引入的开题报告 2300字

小学数学课题引入的开题报告 2300字 “关于小学数学课题引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立项编号20xxxj007 课题组人员: 张振中涂显红石昌海张羽波李彪陈煜杨叶 印江自治县实验学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您们好!首先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学习交流的机会!20xx 年x月依据学校课题规划的相关文件,我们数学组15个成员分成了两个组,我们一组申报了“关于小学数学课题引入的研究”这一课题,开展研究时间为1年,并于20xx年x月x日通过评审立项。下面我很荣幸地代表我们课题组对这个课题做简单的介

绍。我将从课题选题的依据、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这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题选题的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为了让学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课题引入却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诱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以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现行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使结果不够理想。如课堂教学导入目的性不强;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导入时间不得当、不紧凑;没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等等。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题引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部分教师上课课题不板书,就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上完,学生不明白本节课是上新课还是复习课。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已基本适应现代教学理念,“引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最新

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最新)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总是以自己的眼光来欣赏学生的作品,来要求学生,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太高,不相信学生能自己评改习作。习作评改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与儿童心灵感受之间存在多重阻隔,不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教师的批语总是大众化、成人化、模式化,如“语句较通顺,叙述较清楚,中心不够明确”等,这样对于学生,他们既不愿看,也看不懂,就更不用说去自觉修改了。 意义: 习作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习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新课程标准》在习作评改方面指出:重视习作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新课标还要求:“作文批改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

过程和方法,有效引导学生通过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课题名称的解读和界定 界定: 习作评改承接在习作指导课后,是师生为提高习作水平所进行的又一次具体的双边教学活动。它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准确了解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总结本次习作教学的得失,下一步完善、修改习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欣赏、评价、修改自己和别人的习作,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解读: 新课标指出“重视对学生习作修改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修改习作内容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习作中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叶圣陶曾提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本人。 本次《小学生习作评改》课题的研究就是要探索出一条作文评改的模式,培养学生习作的修改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欣赏、评价习作的能力,在修改中提高习作水平,增强学生的写在兴趣。与此同时,转变教师批改作文的理念,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