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_9ppt课件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_9ppt课件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_9ppt课件

胆道系统疾病的超声诊断_9ppt课件

超声医师必备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四、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69.胆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2.5-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2-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4-0.6cm,管壁厚0.2-0.3cm。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 170.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 (1)探查前准备: 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50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壁增厚是一种非特异性病理表现,主要见于胆囊炎、胆囊癌、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等,其中胆囊疾病占67.1%,非胆囊疾病占32.9%。结论:超声 显像对胆囊壁增厚的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临床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by ultrasonography.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550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assessed by ultrasonography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is a non-specificity pathology performance,most in cholecystitis,gallbladder carcinoma,acute or chronic hepatitis,chronic heart failure,chronic renal failure,hypoproteinemia,and so on,among which gallbladder diseases is 67.1%.conclusion:there is important clinical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value of ultrasonograph in gallbladder wall thickening. key words ultrasonograph;gallbladder wall

胆道疾病(教案)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外科学教案 学期: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 教师: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编号:______ 课程名称专业班级 主讲教师计划时数专业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编写时间 章节名称第四十三章胆道疾病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第 二节特殊检查第四节胆石病第五节胆道感染 第七节胆道蛔虫病第八节胆道疾病常见并发 症第十节胆道肿瘤 使用时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胆道的解剖生理,胆道蛔虫的临床表现。 2、掌握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胆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重症胆管炎的抢救和治疗原则。 3、熟悉胆道疾病检查方法(B超、CT、MRI、ERCP、PTC、核素检查、术中和术后胆道镜)。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胆囊结石和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难点: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更新情况 教学方法与组织安排 方法:多媒体课堂讲授。 组织安排:胆道系统的解剖生理、胆道疾病的检查方法20分钟,胆石症、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60分钟,胆囊癌和胆管癌20分钟。 教学手段自制电子讲义,以多媒体方式讲解 基本教材和参考书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第2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 等专业用; 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并完成本章节教案的撰写。

教研室 同意备课内容。教研室主任签字:审查意见 胆道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了解胆道的解剖生理,胆道蛔虫的临床表现。 2、掌握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胆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重症胆管炎的抢救和治疗原则。 3、熟悉胆道疾病检查方法(B超、CT、MRI、ERCP、PTC、核素检查、术中和术后胆道镜)。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要求 1.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道两部分。 1.肝内胆道解剖: 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肝内左、右胆管。 2.肝外胆道解剖: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 肝总管由左、右肝管在肝门横沟深处汇合而成。长2—4cm,直径0.4—0.6cm,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 (2)胆囊: 呈梨形,为囊性器官,壁薄,位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标致着肝正中裂的位置,既左右半肝的分界线。长8—12cm,直径3—5cm,容积40—60ml,分胆囊底,胆囊体和胆囊颈三部分。颈部与胆囊管处呈囊性扩大,称Hartmann袋。此处易结石嵌顿引起梗阻和急性胆囊炎。 (3)胆囊管: 由胆囊颈部延伸而成,长约2—3cm,直径0.3cm,粘膜成螺旋状皱襞,称为Heister瓣。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所构成,内有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和副右肝管通过,手术易损伤。 (4)胆总管:由胆囊管和肝总管汇合而成,长约7——9cm,直径0.6—0.8cm。 分四段: ①十二指肠上段

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指南

肾脏超声检查指南 适应症 1、先天性异常:肾发育不全、肾缺如、异位肾、融合肾等诊断 与鉴别。 2、囊性肿物:孤立性肾囊肿、多囊肾、囊性肾发育不全等的诊 断与鉴别。 3、肾肿瘤:肾实性肿瘤、肾盂肿瘤、转移性肿瘤等。 4、肾感染性疾病:肾盂肾炎、肾脓肿、脓肾、肾周围脓肿、肾 结核、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等。 5、肾创伤。 6、肾结石。 7、尿路梗阻,肾积水。 8、肾血管性疾病:肾动脉狭窄、肾动脉栓塞及肾梗塞、动静脉 痿等。 9、无功能性肾或不显影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0、移植肾及其并发症 11、肾实质弥漫性病变 12、肾脏超声造影及介入性操作的应用。 一、设备 检查肾脏时,通常采用线阵式或凸阵式探头。探头频率3-3.5MHZ,儿童或体形瘦小的成年人可采用5MHZ。

二、一般不需要做特殊准备,如同时检查输尿管或膀胱,在检查前1-2 小时喝温水400-600ml,待膀胱适度充盈后再检查。 三、体位 俯卧位:受检者俯卧于检查床上,采用此体位便于检查肾脏长轴与横断面。有时肾上极受肺及肋骨的影响而不能显示,呼气时部分患者肺下界 上移,可显示肾上极,而部分患者的肾上极可遮盖更多,需吸气下检 查,故选择呼气还是吸气要根据情况来定。仰卧位:取仰卧位后,充分 暴露上腹部和腰部,可做肾脏冠状断面及肾脏横断面检查。 侧卧位:检查肾脏最合理、最常用的体位。患者取左或右侧卧位。可做各种切面检查。 坐位与立位:受检者坐于凳上,两手抱头,充分暴露肾区,经背部或腰部检查肾脏。采取俯卧位和立位结合的方法进行探查,有利于观察肾脏 下移的程度。 四、检查方法: 肾冠状断面的检查: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后线第9-10肋间做冠状断 面检查。以肝脏和脾脏做透声窗观察右肾和左肾。此途径受肋骨的遮挡时应嘱患者深呼吸,使肾脏上下移动,可减少肋骨的影响。完整地显示肾脏轮廓线。肾实质及肾窦的回声。并显示内侧肾门之凹陷处。以此为标志,冻结图像后,可测量肾脏的长径、肾实质的厚度。 肾脏纵断面检查:取俯卧位或侧卧位。探头置于背部或侧腰部,显示肾脏后,调节肾脏位置和方向,使探头与肾长轴平行,由内向外可显示肾的一系列纵断切面。常在该切面进行肾的长轴测量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 诊断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胆囊息肉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天祝藏族自治县藏医院B超室徐海存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一、病理 胆囊息肉是形态学的名称,泛指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半球形,有蒂或无蒂,多为良性。病理上可分为:①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和腺癌,其他少见的还有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等;②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腺肌增生等,尚有很少见的如腺瘤样增生、黄色肉芽肿、异位胃粘膜或胰腺组织等。由于胆囊息肉术前难以确诊性质,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胆固醇息肉是胆囊粘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炎性息肉是胆囊粘膜的增生,呈多发,直径常小于1Cm,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胆囊腺肌增生是胆囊壁的增生性改变。 二、临床表现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

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在治疗中,一般都要经过“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的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如下: 胆囊息肉体积:活跃增长期不断增大;相对稳定期不变化;吸收消散期逐渐减小 胆囊息肉数量:活跃增长期不断增多;相对稳定期不变化;吸收消散期逐渐减少 三、超声表现 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超声特点胆囊息肉样病变病理上包括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腺肌样增生、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及早期胆囊癌。超声不但能敏感发现胆囊腔内隆起性病变,且能详细描绘病变的大小、数目、回声、血供、能否移动,并能对部分病变进一步定性。少数胆囊息肉可产生恶变,因此超声诊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分开,这对临床决定是否进一步行检查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作用。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下列特点: 1、胆固醇性息肉最多见。这种疾病是由于胆固醇代谢的局部紊乱造成胆汁中胆固醇的含量增高,而沉积于胆囊黏膜固有层,形成白色小结节,其声像图特征是:(1)呈球形、桑葚状或乳头状,有蒂或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四、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69.胆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6cm,管壁厚-0.3cm。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 170.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 (1)探查前准备: 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 ②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 ③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X线胃肠造影的钡剂是超声波的强反射和吸收剂。胆囊胆管附近胃肠道内残存钡剂会影响超声检查。胆道X线造影剂虽不像钡剂那样构成直接影响,但对胆道正常生理状态有影响,因此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为缩短病人等待时间,经常在钡餐次日进行超声检查,胆道、胰腺也能清晰显示。 ④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干扰胆囊、胆管的成像和观察,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2)探查方法: ①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人的肝脏常见疾病超声检查

肝脏 1.肝右锁骨中线肋缘下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扫查不到或稍触及。2.肝右叶最大斜径:12 ~14cm。 3.肝右叶前后径:8 ~10cm。 4.左半肝厚度及长度:分别为5~6cm 、5~9cm。 5.门静脉内径:不超过1.4cm、血流速度范围:13~25 cm/s、血流量:约900±217ml/min。6.肝动脉峰值速度范围:65~85cm/s 、阻力指数:0.6~0.75。 胆囊与胆道 胆囊最大纵切面长径:约7~9cm 、前后径:多不超过3cm 胆囊壁厚:2~3mm 左右肝管内径:约2mm 、总肝管内径:3~4mm 、总胆管内径:6~8mm 胆囊动脉血流峰值速度:45~65cm/s 、阻力指数:0.5~0.67 脂餐一小时后收缩≥1/2 肝硬化,肝包膜下迂曲管状回声,范围约63X31mm,较宽处约8.1mm,管状暗区旁似可见片状高回声。 B超于肝右后叶中上段探及大小约2.8cmx2.5cm圆形低弱回声包块,囊壁清晰,厚约0.3cm,呈强回声,周边无晕环,内透声差,后方回声无明显增强,可见侧方声影,CDFI示:其内无血流信号。其余未发现异常。考虑肝囊肿继发感染,囊壁钙化,CT确考虑肝脓肿可能.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B型超声可检出直径>2cm的肝血管瘤。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但大多数小血管瘤为强回声,瘤体直径多<5cm,当瘤体较大时,其边界可呈清楚的花瓣状或分叶状,内部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低回声和少许纤维束光带。因瘤体回声较肝组织强,内部结构易于辨认,因此诊断符合率高。较大的血管瘤(多>5cm)则表现为内部高低混杂回声,边界不整,形状不一,此为瘤内有纤维性变、血栓形成或坏死所致。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左右肝间条索状回声正中裂

胆道疾病教案

胆道疾病教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外科学教案 学期: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班级: 教师: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编号:______

胆道疾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了解胆道的解剖生理,胆道蛔虫的临床表现。 2、掌握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胆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重症胆管炎的抢救和治疗原则。 3、熟悉胆道疾病检查方法(B超、CT、MRI、ERCP、PTC、核素检查、术中和术后胆道镜)。胆管癌的临床表现。 要求 1.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胆石症(胆囊内、肝外胆管、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教学内容 (一)胆道系统的应用解剖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和肝外胆道两部分。 1.肝内胆道解剖: 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肝段胆管→肝叶胆管→肝内左、右胆管。 2.肝外胆道解剖: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 肝总管由左、右肝管在肝门横沟深处汇合而成。长2—4cm,直径—,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右前方,其下方与胆囊管汇合而成胆总管。 (2)胆囊: 呈梨形,为囊性器官,壁薄,位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标致着肝正中裂的位置,既左右半肝的分界线。长8—12cm,直径3—5cm,容积40—60ml,分胆囊底,胆囊体和胆囊颈三部分。颈部与胆囊管处呈囊性扩大,称Hartmann袋。此处易结石嵌顿引起梗阻和急性胆囊炎。 (3)胆囊管: 由胆囊颈部延伸而成,长约2—3cm,直径,粘膜成螺旋状皱襞,称为Heister瓣。 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缘所构成,内有胆囊动脉、肝右动脉和副右肝管通过,手术易损伤。 (4)胆总管:由胆囊管和肝总管汇合而成,长约7——9cm,直径—。 分四段: ①十二指肠上段 ②十二指肠后段 ③胰腺段 ④十二指肠壁内段 (二)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 1.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谢 (1)胆汁的分泌、成分和功能: 600-800ml/d; 97%为水,有机成分为胆汁酸与胆盐、胆固醇、卵磷脂等; 主要生理功能:①中和部分胃酸;②乳化脂肪;③抑制肠内致病菌生长繁殖和内毒素形成;④刺激肠蠕动。 (2)胆汁分泌的调节:受神经内分泌调节。 (3)胆汁的代谢:主要成分是胆固醇、胆汁酸(盐)、胆色素、磷脂酰胆碱。胆汁的代谢及其含量的变化对胆石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胆固醇是溶解在胆汁酸和卵磷脂的微胶粒,用等边三角形来表示三种的最高溶解度,在ABC曲线内为溶解状态,在ABC曲线以外时则呈过饱和状态而析出结晶——致石性胆汁。 2.胆管的生理功能 3.胆囊的生理功能: (1)浓缩和储备胆汁:将600—800ml浓缩5—10倍。 (2)排出胆汁: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胆囊平滑肌收缩和Oddi扩约肌松弛,胆汁进入十二指肠。交感神经和体液因素也参与调节。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四、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69.胆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6cm,管壁厚-0.3cm。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 170.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 (1)探查前准备: 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 ②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 ③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X线胃肠造影的钡剂是超声波的强反射和吸收剂。胆囊胆管附近胃肠道内残存钡剂会影响超声检查。胆道X线造影剂虽不像钡剂那样构成直接影响,但对胆道正常生理状态有影响,因此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为缩短病人等待时间,经常在钡餐次日进行超声检查,胆道、胰腺也能清晰显示。 ④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干扰胆囊、胆管的成像和观察,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2)探查方法: ①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胆囊疾病超声诊断

胆囊疾病超声诊断 发表时间:2013-09-13T16:07:38.5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龙莉[导读] 胆囊疾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以及胆囊癌等。 龙莉(第二师三十四团医院新疆尉犁县 841506) 【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疾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03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80例胆囊疾病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一般胆囊疾病患者中经过B超诊断的患者占67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7%(67/70);10例恶性胆囊疾病中经过B超诊断的患者占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0%(9/10);各种胆囊疾病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图像均显示相应改变。结论:超声诊断应用于胆囊疾病诊断中效果显著,提高了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胆囊疾病超声诊断临床价值符合率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396-01 胆囊疾病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以及胆囊癌等,有的疾病需要接受多次手术治疗,有的患者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对胆囊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1-2]。因此给予胆囊疾病患者早期的临床诊断,能够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在对我院在2011年03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80例胆囊疾病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在2011年03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80例胆囊疾病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在不同程度上伴右上腹疼痛、叩击痛以及压痛等,少数患者优于右上腹出现包块、皮肤黄染或者厌食恶心等症状而就诊。80例胆囊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占50例,女性患者占30例,患者的年龄在38岁到64岁之间。通过回顾性分析80例胆囊疾病患者使用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探讨胆囊疾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1.2方法 所有胆囊疾病患者均给予二维超声诊断仪器进行诊断,探头的频率为3.5MHz,提醒患者空腹进行诊断,取左侧卧位或者平卧位,经过腹部进行超声扫描,按照常规的探查方法对患者的胆囊和周围等相应的部位进行探查,对胆囊重点进行全方位扫描。对胆囊发生病变的部位、胆囊的大小、数目和胆囊壁之间的关系等进行详细记录,并观察患者肝脏的形态、大小、肝脏胆小管的形状以及是否出现扩张等,观察超声扫面的图像是否出现异常。 2 结果 80例胆囊疾病患者中经过超声诊断,一般胆囊疾病患者占70例,恶性胆囊疾病患者占10例;在70例一般胆囊疾病患者中经过B超诊断的患者占67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7%(67/70),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慢性胆囊炎,其次是胆囊息肉、胆囊腺瘤以及胆囊结石等;10例恶性胆囊疾病中经过B超诊断的患者占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0%(9/10);各种胆囊疾病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图像均显示相应改变。 3 讨论 胆囊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对胆囊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早期对胆囊恶性疾病进行诊断,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期限以及生存率,但是因为胆囊位置具有特殊性,增加了临床诊断的难度。超声诊断在胆囊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是主要的诊断方法之一,提高了胆囊疾病的临床诊断率,能够敏感的对胆囊炎的程度进行判定,能够对胆囊息肉以及结石的形状、大小、数量进行更直观的检测,被广泛应用于胆囊疾病的临床诊断中[3-4]。上述1例反复发作并伴随右上腹疼痛患者经过超声诊断显示胆囊内出现多个大小为0.5~1.5cm圆形的结节,超声图像出现多个回声没有声影,体位发生改变,结节的位置没有改变,经过超声诊断为胆囊多发性息肉,也不排除结石的可能性,经过术后证实是胆囊腺癌,造成了误诊。 主要是因为胆囊息肉、结石和胆囊癌的超声图像都有自囊壁凸向腔内光团的表现,但是通常结石超声图像多表现一个到多个强烈的回声光团,会随着患者的体位变化呈现相应的改变,多数强回声光团在远侧会伴随直线形的声影,能够和胆囊腺癌以及胆囊结石进行辨别。息肉和胆囊癌之间的辨别主要是结节的大小,通常息肉结节的大小在0.3~1.0cm之间,息肉结节的基底部比较狭窄,表面较光滑。结节型的胆囊癌大小在1cm以上,基底部比较宽且表面不光滑,因为癌瘤阻塞,往往会增大胆囊,在胆囊内能够探测到其不规则的形状以及不均匀密度的团块状回声。囊壁增粗、分布不均匀以及肿块远端因为声能衰减造成回声减弱等现象要给予高度重视。 超声应用于胆囊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直接性、无创性以及简单易行性,诊断率较高。对胆囊疾病进行超声诊断时要做到认真和仔细,对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必要的时候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查。当肠镜、胃镜、胃肠钡餐检查和超声进行同一天检查时,要先进行超声检查,或者进行肠镜、胃镜、胃肠钡餐检查之后的2~3天进行超声检查,避免造成误诊或者漏诊现象[5]。通过上述结果显示:80例胆囊疾病患者中经过超声诊断,一般胆囊疾病患者占70例,恶性胆囊疾病患者占10例;在70例一般胆囊疾病患者中经过B超诊断的患者占67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5.7%(67/70),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慢性胆囊炎,其次是胆囊息肉、胆囊腺瘤以及胆囊结石等;10例恶性胆囊疾病中经过B超诊断的患者占9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0%(9/10);各种胆囊疾病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图像均显示相应改变。说明了超声诊断应用于胆囊疾病诊断中效果显著,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参考文献 [1] 华宏棣,陈小芬.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17(15):265-266. [2] 郑辉,周春艳,姜菊,由秀.超声在胆囊腺肌增生症诊断中的应用与分析[J].临床荟萃. 2011,12(08):245-246. [3] 谢峰,沈俐,张萍,吴平,金耀权,张弛.胆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应用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05(02):117-118. [4] 王晶明,丁蓉,白新艳,袁雪红,李霞.超声检查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1,08(05):174-175. [5] 翟暖锋.胆囊疾病超声诊断的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 2011,15 (08):269-270.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胆道疾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B超检查对胆道疾病的漏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293例胆道疾患进行术前B超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92.8%(272/293),漏误诊率为7.2%(21/293),漏误诊21例中肝外胆管结石占80.9%(17/21)。结论:明确B超检查的漏误诊原因,提高肝外胆管显示率对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超声诊断;胆道疾病;分析 Analysis of the Diagnostic Value in Biliary Tract Disease with B Ultrasond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caus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in ultrasound of biliary tract’s disease. Methods All 293 patients’images were reviewed and analysed.Th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operation and pathology. Results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ultrasound was 92.8%(272/293).In 21 cases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17 cases of extrahepatic biliarystones were missed.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realize the cause of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in ultrasound. Improvement in visualization of choledochus can enhanc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of ultrasound. Key words:Ultrasound diagnosis;Biliary tract’s disease; Diagnosi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