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巩献田 学习钱学森科学精神 Microsoft Word 文档

巩献田 学习钱学森科学精神 Microsoft Word 文档

学习钱学森的科学精神

——为纪念钱学森院士百年诞辰而作

巩献田

钱学森院士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在全中国和全世界享有盛誉的自然科学家

和工程技术专家,而且是一位在人文、哲学和社会科学各个方面造诣都很深的全

面人才,可以把他称之为当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科学家。他自己讲:“我

从工程技术走到技术科学,又走到社会科学,再走去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门。”“感到只是理与工是不够的,不懂得社会科学不行,所以开始下功夫学社会科学,

也涉及哲学。当然这时早已懂得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才是真理。”1钱学森自从退出国防科研领导一线后,二十多年来,他构筑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提出并亲自指导和参加研究系统科学、思维科学和人体科学等科学大部门,提出了科学革命和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命题,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超越还原论,发展整体论,构建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论,提出了从定性到定量、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综合继承法、研讨厅体系和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构想,提出了大成智慧学,等等。钱学森的科研活动,几乎涉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在其构筑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有11个大的科学部门,在每个大部门中,他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创新和建树,有着非常宝贵的思想理论观点。可以说,钱学森院士是一座挖掘不尽的思想理论宝库。

钱学森在学术上之所有取得如此卓著的成绩,那么与其具备的科学精神着着必然的联系。为纪念钱学森百年诞辰,本文主要论述钱学森院士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从哪里来?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实践活动所反映和体现的一种精神。在科学上有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的科学研究者,必定有科学精神,而钱学森在科学上的发明创造是有目共瞩和大家公认的,所以今天我们探讨、学习和发扬钱学森的科学精神,就是对于这位人民科学家的最好的纪念。

钱学森的科学精神,以笔者目前认识到的,概括起来,包括:

第一,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清楚说道:“科学就是要研究我们不认识

的东西。”2世界上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科学研究就

是探讨和揭示世界未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钱学森说:“科学之所以为科学,

科学家之所以为科学家,就是在于追求真理,在于他们能为人类指示对事物的

真理性认识。”3

最能体现钱学森科学探索精神的,莫过于他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人体

科学研究了。自从四川省大足县发现少年唐雨“耳朵认字”开始,一场所谓“科学”还是搞“伪科学”之争就开始了。包括钱学森在内的凡是积极参与研究这

一现象的科学家和学者,对于“耳朵认字”开始几乎都是不相信的,都是认为

违背传统的科学原理的。可是后来,钱学森和一批科学家、学者终于在事实面

1、《钱学森书信选》下卷,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0882页,粗体字为笔者注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2版,324页

前被说服了。

当时面对各种不理解和冷嘲热讽,如何办?有所谓立论高的反对者,引经据典,说研究类似“耳朵认字”这些人体“特异”功能现象是违反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第一,他不看这种现象,说“不能弄脏眼睛”,即闭眼不看事实;第二,他主张,在所有实验中,只要有一个是假的,就断定全部实验都是假的。

是坚决排除阻力和障碍继续研究这一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未知现象呢?还是偃旗息鼓,打退堂鼓?

钱学森当时明确地指出:“对于一些新东西,新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闭着眼睛不看。……我们不要把脑子框住了,事实就是事实,这些很奇特的特异功能现象,还是应该注意的,不要关门。”4

钱学森还指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蕴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人体特异功能、气功和中医,真正把它科学化了,你就必须同时改造现代科学,只用现在的科学是不够的……我们要完成的任务,与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是很不相称的,可以说我们要在愚昧的环境当中,来进行这场革命。”5他说,科学是不完善的,如果科学完善了,还要科学研究干什么。

钱学森说,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现象。这项研究所遇到的问题,绝不是中国特有的,这种情况是全世界都差不多,有它的共性。在国外,对这个问题争论也很激烈。在历史上每次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样的新现象,都必然为大多数科学工作者所不承认,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违反已经建立的科学规律这个体系的。

钱学森告诫人们说,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里面一个前沿的问题,是有长远的意义和很强的理论意义的,人体科学研究是一场“硬仗”,人体科学是科学的“珠穆朗玛峰”。

钱学森一直主张,所谓“特异”与“不特异”是相对的,只是在人们没有认识、理解和作出科学解释之前,叫“特异”,而一旦认识了、理解了和科学解释了,它就不“特异”了。他还举出过去的类似实例予以说明。

钱学森说:“我们所已经证明了特异功能这个事实;这不是传说,也不是作假。这里包含许多东西值得探讨。……我们在做这件事情时应该考虑这些问题,实际上这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次大飞跃。……我们所从事的这项工作是有远大前途的,我要说这是要震撼历史的。但我们干这件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什么困难都不应该怕。”6

钱学森说:“我们要在马克思、恩格斯创造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其结果就是新的科学革命和文化革命。那是不是又一次的文艺复兴?这不是简单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再一次的出现跟文艺复兴一样的大事。我们不要简单地看问题,情况是很复杂的。但是前景又那么诱人,现在的确有一个人体科学的幽灵在我们之中徘徊。我们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人员,就应该审时度势,善自为之,要很谨慎地,不光是一股热情。要有热情,还要有科学,要制定开展人体科学研究的战略。我们自己也要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改造包括我

4、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248页

5、钱学森等著:《创建人体科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42、262页

6、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76、77页)

们自己在内的人类。”7

钱学森说:在前迸的道路中,会有一些无理取闹的非议,我们不必为它分心;也会看到一些人在讥笑,我们也不必理睬,这种人在五六十年前也有过。只要我们踏踏实实苦干,终将作出贡献。

钱学森引用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批判马赫的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物质消失了”这个“基本的典型”观点时讲的,“‘物质正在消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迄今我们认识的物质所达到的那个界限正在消失,我们的认识正在深化,那些从前认为是绝对的、不变的、原本的物质特性(不可入性、惯性、质量等等)正在消失,现在它们显现出是相对的、仅为物质的某些状态所特有的。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哲学唯物主义是同这个特性分不开的。”“运动着的物质会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在我们看来似乎和它不可调和的另一种状态”,不管从“常识”看来多么稀奇,多么奇异,都“不过是再一次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8钱学森接着列宁的话说:“列宁的这些教导给我们人体科学研究指出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念,任何所谓‘伪科学’、‘灵学’的指责都不值得我们理睬,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在实践中进行勇敢无畏的探索!”9

第二、密切联系实际的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倡导的优良作风。作为揭示客观世界未知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研究,目的是对未知现象作出符合客观真理的描述和说明。那么,科学研究就必须联系实际,解释和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的问题。

1993年9月钱学森说,“我一生工作的中心就是理论联系实际”。10在1991年他说,现在大家都说当务之急的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这在社会科学哲学界已是老问题了,反对本本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已经几十年了,怎么老解决不了?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后来又有《实践论》、《矛盾论》,1941年5月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后是1963年5月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前后33年!到现在是超出半个世纪了!而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解决得比较好的、脱离实际的理论的没有市场的。11

钱学森在1986年曾经写文章批评苏联哲学家脱离实际的问题。他说,关于苏联的系统论研究,比如吴约莫夫等人,有些悬空,有些脱离实际。苏联哲学家常犯的毛病就是空空洞洞,不结合实际。他讲:“我研究系统科学、系统论,从系统工程开始,与实际联系起来。中间层次是技术科学。我把控制论、信息论放在技术科学这个层次,它研究信息的传递、系统的控制。在这个层次还有运筹学,等等。再上边的一个层次,就是系统学,然后就到了桥梁——系统论。再上边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之,要结合实际。脱离了实际,你还谈什么呢?

7、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73页)

8、参见:《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10月第2版,第266、267页,或者1995年6月第3版,第191——192、193页

9 、钱学森等著:《创建人体科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第62页

10 、《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816页

当然,我不是反对理论。理论脱离不了实际,实际也脱离不了理论。理论跟实际是冷与热的结合。搞理论的头脑一定冷静,但完全学院式的研究是不行的,一定要投入到火热的实际斗争中去,一冷一热,要结合。”12

正如钱学敏教授所说:“钱学森固然对文学艺术有着广泛而浓厚的兴趣,但他在晚年,并不像王安石晚年那样去‘细数落花’、‘缓寻芳草’,也不像牛顿晚年那样去诵经说神,而是把每一思虑都与祖国人民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3

钱学森所关注的实际是什么呢?

通过研读钱学森的著述,了解他的科研活动,他关注的实际,都是国家和民族遇到的最大的、最迫切的需要解决的实际。在三十年代出国时,他关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从学习铁道专业转向了航空,研制与飞机和航天有关的学问;五十年代回国后,面对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他服从组织安排,从事“两弹一星”和国防工业的科研,大力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国家的外交斗争;从科研领导一线退下来之后,他关注的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最大的实际。他把创建系统科学看作是一次科学革命,是为了发挥国家的“整体”功能,他写的文章的题目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整体上考虑和解决问题”和“社会主义建设要有长远打算”;为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为计算技术的提高,提倡研究思维科学;为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智慧,提倡研究人体科学,提出了大成智慧学和大成智慧教育;他看到我国沙漠很多,提出了“沙产业”,等等。这无不说明,钱学森的科研活动是紧密联系实际的,并且是联系国家和人民面对的最重要的、最大的实际。

他写道:“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导:研究客观世界必须用实践,不能靠凭空想。”在1995年的一封信中他批评说:“今天的“国学热”和“人学热”大概也源于现在我国社会风气不佳,人们不从中国今天的实际出发,从而流入旁道了!这样不对!”14

第三、始终坚持革命的精神

钱学森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始终坚持革命的伟大的思想家。

凡是科学理论,无不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革命性精神,表现为顺应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事物从旧到新的质的转化的鲜明立场和彻底批判旧事物、拥护新生事物的精神;科学性表现为正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发现和表述事物的客观真理。

在恩格斯致马克思的一封信中说:“革命是一种与其说受平时决定社会发展的法则支配,不如说在更大程度上受物理定律支配的纯自然现象。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些法则在革命时期具有大得多的物理性质,必然性的物质力量表现得更加强烈。”这里说的是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15。列宁说:“革命是历史

12、《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第120页

13、《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第285页

14 、《钱学森书信选》第1087页

的火车头,——马克思这样说过。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象现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分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16这里说的是革命的作用。当然,以上说的是社会革命。

钱学森讲:“对部队的要求第一是革命化,第二是现代化,第三是正规化。这就把正规化的性质规定为革命化、现代化下的正规化。为什么要把革命化摆在第一位?我理解它是我国人民军队的本质所在。有了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就不迷失方向,所以第一位是革命化。”17

关于革命的思想阐述得比较详细的,是在他1989年9月的一封信中。他说:“我认为‘革命’是指发展中的飞跃变化,不是渐进的‘进步’或‘革新’。我认为在近代科学出现后,科学发展的飞跃是‘科学革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及唯物史观是‘科学革命’;而‘科学革命’和科学进步又是‘技术革命’的先导。‘技术革命’也只影响生产力,还不是社会形态的飞跃,即‘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包括三个方面:经济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产业革命’,政治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政治革命’,意识的社会形态的飞跃是真正的‘文化革命’。……《辞典》中‘马克思主义’条写的是教科书的话;而日常生活中我们通俗的说法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道理’的。当然要干革命必须懂得马克思主义,但干革命也要业务知识,业务知识能同革命理论截然分开吗?我看不能截然分开。今天我们已经把人类对世界的知识组成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最高概括的、十大部门(每一部门三个层次,一架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的开放体系,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武器。”18

钱学森对于产业革命的观点,是一个独创。

他认为,产业革命:第一次: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农牧业,对应于青铜器时代,一万年前;第二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奴隶社会后期,三千年前,出现商品经济,对应铁器时代;第三次:十八世纪末,出现蒸汽机,以机器为基础的近代工业时期;第四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电力技术革命以后的现代工业时代,大工业和垄断公司出现;第五次:目前正在发生的,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的信息革命时代;第六次:出现生物技术,用太阳能的、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和吃的革命;第七次:人体科学,人的素质全面提高和新人的出现。

他说:生产力大发展是由生产技术的提高,而生产技术的提高则是技术革命引起的,而产业革命是由技术革命推动的。系统工程在管理技术和方法上的革命作用,也属于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是人改造世界的飞跃,是由科学革命引起的。人要改造世界必须先认识世界,而认识世界的学问知识即科学。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引出了现代意义的科学,即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飞跃,即科学革命。“人类社会的发展,事物的发展,当然不止于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还有社会革命,我们一般讲革命是指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社会制度的飞跃,从原始公社的崩溃到奴隶社会的建立,从奴隶社会制度变为封建社会制度,从封建社会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都是社会制度的变革,飞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一次人类社会的飞跃。这是大家熟悉的,叫社会

16、《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3版,第616页

17、涂元季著:《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第151页

革命。”19

钱学森说道:“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四种革命是相互作用,相互关联的。这是一门大学问,怎么来研究?这应该是我们现在社会科学方面的一大任务,要把它搞清楚,因为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常把水搅浑。……如果不把上述四种革命的概念搞清楚,我们就不能把问题看得很清楚,我们不仅看到新的技术革命,同时也要看到人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革命,还要看得生产体系的变化,这个非常重要,因为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生产体系的变化或者叫产业革命,这些对我们的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新的科学革命,将会大大开阔我们的眼界,给我们新的力量。……我们马克思主义者就是要有科学的预见性,我们不是等着事情来了,再应付一下,我们要有预见,有计划地推动这些科学的发展,来迎接这些新的科学革命。”20 1994年钱学森写道:“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革命任务也自然随着事物的发展和历史的演进而不断更新,有新的目标。今天在现代中国第二次社会革命的任务到建党100周年将基本完成,而到时世界形势由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而有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我们又一次要更新我们的思想。我们要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马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按照第五次产业革命、第六次产业革命和第七次产业革命的内涵设计现代中国了的第三次社会革命。”并说,“我们这个小集体是为此做些先行的探索工作。”21

坚持科学性的科学家,必定坚持革命性。作为探讨客观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家,对于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之一——质的变化,即革命性变化,毫无疑问,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袖手旁观,科学的态度,只能是拥护、支持并大力促进的。

当社会里上有人攻击和咒诅革命以至于喧嚷“告别革命”成为时髦的时候,作为人民科学家的钱学森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在自己的文章中,旗帜鲜明地大谈技术革命、科学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第四、善于开拓创新的精神

钱学森经常讲:“科学是不完善的。如果科学真正是完善的,那就没有科学研究可做了,今天的东西就是昨天的东西,昨天的东西又是前天的东西,都是老一套了。科学是在不断前进的……”22钱学森说,要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又有中国人几千年文明的智慧,我们要敢于创新,不迷信洋人!“中国人为什么不敢闯?科学在于创新,在老圈子里兜是没有出路的。”23

钱学森构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所有的科学技术最高的概括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一切科学部门的研究,是一切。当然,这不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僵化的。他说,恰恰不僵化。因为它通过各个桥梁与各门科学相联系,各门科学的发展又通过桥梁反映上去,发展和深化马克思

19、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495页

20、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496、497页

21、《钱学森书信选》第0942

22、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211页

主义哲学。他说:“我这个人‘离经’这个罪名是免不了的了,因为讲了些经典著作上没有的东西;但我不承认我是‘叛道’;我是坚决拥护马克思主义的‘道’的,可是我不迷信书本上讲的东西。”24这就是他所谓“离经不叛道”。

钱学森认为,所谓新,就是并非已有科学规律所能预见到的,或者说不合常理的。他一向反对迷信外国人和迷信经典,并说,“科学研究并非都是逻辑思维。恰恰相反,科学创造性活动最核心的那一部分是形象思维,是在对事物的已知认识的基础上猜的。最后验证是逻辑思维。天才的发现是从不天才的工作得来的。不注意平常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出不了大的突破。”25他还说,“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而这里的障碍是人们习惯中的部门分割、分隔、打不通。大成智慧学教我们总揽全局,洞察关系,所以能促使我们突破障碍,从而做到大跨度地触类旁通,完成创新。”26

正是由于钱学森具有极为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善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他才对我国航天事业、对“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上世纪退居国防科研领导岗位后,他有了许多的理论创新。他开创和积极参加了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等大的科学部门的研究。以他为首,创建了复杂性研究的中国学派,提出了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概念;提出了超越还原论、发展整体论、完善和丰富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论;创造了从定性到定量、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综合集成法、研讨厅体系和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提出了大成智慧学,等等。

正如于景元研究员所说的,钱学森到了晚年,他的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达到了新高度,形成了钱学森综合集成思想。这个思想在哲学层次上的体现就是大成智慧,在科学方法论层次上的体现就是综合集成方法,在工程技术层次上的体现就是综合集成技术(如系统工程),在实践层次上的体现就是综合集成工程(如航天工程)。这样,综合集成思想、综合集成方法、综合集成理论、综合集成技术、综合集成工程就构成了钱学森综合集成体系,钱学森的这套体系不仅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更有更大的科学价值,它孕育着一场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的革命,其意义和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

第五、一贯谦虚好学的精神

知识无涯而学有涯。钱学森总是说,有经验的专家也是“一得之见”。

我们通过阅读钱学森的著述,知道他“涉猎的学科门类与领域之广、学术思想之活跃、创新性之强,是十分罕见的”。他研究的科学门类之多、研究问题的范围之广、与不同领域、不要专业、不同部门和不同方向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及干部的通信之勤和交朋友之多,可以说都是前无古人的。有资料显示,他在成为著名科学家之后,参阅35000多册书籍,15000多期期刊,亲自剪贴20000份剪报,与他人通信多达10000余封。27仅2007年5月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十卷本《钱学森书信》有400万字,这仅是可以公开发表的一部分。

1989年他却说:“我不知道的实在太多。”28 1990年他写信说:“您对我

24、钱学森著:《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第117页

25、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53页

26、涂元季著:《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第287页

27、潘敏主编:《钱学森研究》(2006),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1——12页

28、《钱学森书信选》第0459页

的评价我不敢当:科学技术是无止境的,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我更是一个学生;都不能说‘有很高的造诣’。”29“认知过程是无穷的,知识是无穷的。过程·历史·发展·前进,永无止境。我们现在知道的只是一小块,我们不知道的才是大海!”30

“未出土时先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咏竹)这是钱学森的座右铭。“汉柏秦松骨气,商彝夏鼎精神”,这是在钱学森家小客厅里挂的,是钱学森为人治学的写照。

第六、崇尚一丝不苟的精神

著书立说,崇尚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在钱学森那里反映得是非常突出的。他说:“什么叫科学?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真正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学问。”31

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期间,一次水力学考试的试卷,老师都打了对号,给了100满分。可是钱学森发现自己的试卷有一处把“N s”写成“N”,老师没有发现,于是他立即举手,指出自己的错误,把卷子退给老师,老师扣除4分后得96分。这份试卷留在老师那里被保存下来,成为学校教育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典型事例。

钱学森讲:“马克思主义和科学都是十分严肃的事,来不得半点想当然。”“著书是千古事,宜慎重而不可草草赶时间。”有的人把苏联科学技术革命用英文表示,他说:“苏联人的所谓‘科学技术革命’宜用俄语,即HTP,不要用英语,以尊重其语言。”32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件小事,实际上却反映了做学问是否严肃认真的态度问题。

正如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深有体会的说,做秘书工作一般都要求细心,“马大哈”是做不了秘书的。但凡科学家,或者说有成就的科学家,在工作上一辈子都养成了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所以给科学家当秘书,在这一点上无疑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学家,钱学森对大事小事都是那么认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你若一不留神,就会有差错被他查出。33

第七、及时纠正错误的精神

在科学研究中,错误总是难以避免的。因为客观世界是复杂的、是发展变化的。人们不可能不通过反复认识和实践就很快地反映事物的本质。问题不在于发生错误与否,在于如何对待错误。及时纠正错误,服从真理,是钱学森的一贯作风。

1993年10月钱学森说:“人的认识过程总是有曲折的,不会一帆风顺。所

29、《钱学森书信选》第0510页

30、《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883页

31、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532页

32、《钱学森书信选》第0067、0306、0466页

以一定要及时承认有误,赶快纠正。”34

1964年一位新疆建设兵团农学院的一位年轻人写信指出钱学森新近发表的

一篇力学论文中的一处错误。不几天钱学森回信写道:“我很感谢,您指出我的错误!也可见您是很能钻研的一位青年。科学文章中的错误必须及时阐明,以免后来的工作者误用不正确的东西而耽误事。……”他并把这位青年的文章推荐发表在1966年3月第9期《力学学报》上。

英国科学家F.Hoyle对大爆炸宇宙学抱怀疑态度,钱学森说他“自己批评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真是科学家的风度呵!”35他1988年在对科技新闻工作者讲话中,曾经说:“在中国,学术不民主实在厉害,这样下去不行。要知道,在科学研究当中,错误并没有什么可耻。正确都是从错误中来的,你没有错误,怎么有正确!一件事要弄清楚,你要不叫大家讲,就没法弄清楚,也没法正确,所以讨论很重要。”36

他说:“我自以为我的这些东西统统不那么成熟,常常是后边的纠正先前写的。”他告诫自己的同事说:“我们是在智慧的大海中游泳吗?我是常犯错误的。例如,我一年前还写文章说‘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但我说错了。要改正: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要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我是常犯错误的!你们和我一块工作,务必及时指出我的失误。务必这样做。”

他指出:“我的谦虚不是对人的,对人我讲平等,老、少一概平等。我的

谦虚是对客观世界的,即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发现错了就改,纠正得越快越好。所以请你们帮助。”37又说:“科学真理那是不能含糊的,……所以一个人

发现自己的确错了。我讲的是科学工作。最好的办法是公开承认,这在国外科

学同行里面是普遍的,错了就承认。……在我们社会主义的国家,马克思列宁

主义,马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我们一切工作活动的国家,如果我们对于自己的错

误还讳疾忌医,就真是太不应该了。”38

钱学森为了人民的利益,实事求是,勇于坚持真理,及时纠正缺点和错误

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努力实践的。

第八、提倡互助合作的精神

在科学研究活动中,钱学森一贯重视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提倡互助

合作,反对单打独斗,反对个人单干。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四篇第十一章“协作”中,写道:“许多人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

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

一个骑兵连的进攻力量或一个步兵团的抵抗力量,与单个骑兵分散展开的

进攻力量的总和或单个步兵分散展开的抵抗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同样,

单个劳动者的力量的机械总和,与许多人手同时共同完成同一不可分割的操作(例如举重、转绞车、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等)所发挥的社会力量有本质的差

34、《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839页

35、《钱学森书信选),第0067页

36、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534页

37、《钱学森书信选》第559、0561页

别。在这里,结合劳动的效果要末是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要末只能在长得多的时间内,或者只能在很小的规模上达到。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

且不说由于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在大多数生产劳动中,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力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因此,12个人在一个144小时的共同工作日中提供的总产品,比12个单干的劳动者每人劳动12小时或者一个劳动者连续劳动12天所提供的产品要多得多。这是因为人即使不象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39

马克思这里说的是体力劳动,那么,作为复杂的脑力劳动的科学研究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呢?

钱学森说:“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一项社会活动,必须有集体间的交流和研讨,而今天这种交流和研讨已经发展到了全球性的规模。”“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一个人再有天大的本事,他也创造不了全世界,都要互相之间帮助、协同”还说:“在科学领域中搞封建割据,情报封锁是不道德的。”40他提到:“在科学发达的美国,开了那么多时间生物学的会,就在这个问题上,办了件蠢事。这就是部门分割制,这方面不知道那方面的事,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可以互相流通,所以事情就好办了。”41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们的利益是一致的,目标是共同的,科学研究工作者之间的互助合作是有着统一的思想基础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条件。

钱学森一直强调,学术讨论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工作,特别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工作,都是一个集体的。一个人要把天下打下来,这事就难了。我们都靠互相帮助。学者们各干各的,就是坐井观天。今天的科学技术工作都“小”不了,不能关起门来干,那是非落后不可的。无奈我国许多科技人员还不懂得这个道理,坐井观天,自得其乐!今天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一定要广泛地同同行交流讨论,相互促进、相互启发。交流得越勤、越快,成功也来得越快。

他在一封信中说:“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浩如烟海,恩格斯、列宁用的一个人下功夫的方法,现在不够用了,要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才行!必须集众人的智慧!所以我钱学森一个人是渺小的,沧海一粟而已!”42

第九、勇于坚持原则的精神

钱学森在给一位学者的信中写道:“我劝您今后公开发言或写文章时,务必:第一要坚持原则,二要审时度势。”43在谈到科学道德的时候,他说,科学技术工作者一定要追求和维护科学真理,“我认为一个科学技术人员认为是真理的话,不要被帽子、棍子所屈服。”44在一封信中他写道:“老一套是约定俗

39、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

年1月第2版,第378——379页

40、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524页

41、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49、524、58页

42、《钱学森书信选》第1173页

43、《钱学森书信选》第0345页

成了,就动不得吗?……如果与约定俗成的东西妥协,就不会有科学的社会主义,也不会有新民主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我在非原则的问题上,乐意相让;但在原则问题上,我是坚持的。”45

在1989年在一个研讨会上说,钱学森对于研究人体科学的方法问题说过,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所以搞人体科学,不能用还原论的方法,也不能用协同论的方法,要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方法,必须用系统的高度综合的方法。他讲。这个观点他在这里讲过多次,但是看起来不成功,因为“你们过去受的教育,就是还原论那一套,根深蒂固,我讲的你们听不进去。你们讲的这些我又不感兴趣,那我只有不来了。你们的研讨会搞了几年,还是比较成功的,使我学到不少东西,但要搞下去,不改变观点不行,等你们什么时候想通了我再来,我要集中点精力。”46为了坚持实践证明是科学的研究方法,钱学森绝不放弃原则来随和、迁就大家,他在一再强调而效果不佳的时候,以不参加研讨会来提醒大家。

钱学森始终一贯地维护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地位,由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可以说他几乎做到了无人不讲,无处不说,无文不写的程度。他在1996年关于一篇建筑学博士论文的评阅,说,“我只感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论文中一字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而一味讲‘人文主义’?什么原因?这不背离了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建国大道了吗?国家和党中央的方针放到哪里去了?”47

第十、乐于奉献社会的精神

很难设想,一个只为个人或者家庭利益着想,而不为别人、不为民族和人民大众的利益考虑的人,在科学上会有重大发明和创造的。中外历史表明,凡是有重大发明创造的科学家,往往是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社会精神的人。

1993年9月5日的一封信中,钱学森写道:“我们这帮人是找到了出路的,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为祖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事业无私奉献,直至最后。”48

钱学森曾经列举出许多世界著名科学家,如A.爱因斯坦、R.奥本海默和L.鲍林等人,说他们不仅献身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而且他们的思想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他还特别推崇美国女生物学家B.麦克林托克为科学事业的献身精神。她为了研究遗传基因中的转座子,每天在田间“和玉米对话”,几十年如一日。没有这种奉献精神,在科学上是不可能取得重大成就的。49众所周知,钱学森“姓钱,而不爱钱”。钱学森“一生淡泊金钱、荣誉和地位。他对科学事业的奉献是无私的,对科学高峰的攀登是无畏的,对科学技术的攻关又是扎实严谨的。”他讲到从事科研活动时,说:“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热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

45、钱学森著:《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第175页

46、钱学森著:《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107页

47、钱学森著:《论宏观建筑与微观建筑》,杭州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第334页

48、《钱学森书信选》下卷,第0812也不

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自私者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

他高度关注人民的素质,研究人体科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智慧,使人人成为“神仙”;它非常关注人民的幸福,包括建设山水城市、提出物质文明包括人民体质建设;他一直关注国家富强,积极建议设立社会主义建设总体设计部,并把综合集成法和总体设计部视为他们这个研究小集体的“命根子”;他始终关注社会进步,直到晚年还一直关心我国的教育事业——提出大成智慧学和大成智慧教育,等。

1989年党和国家领导人会见钱学森时,钱学森感谢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他说:“作为一名科学家,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对我们工作的满意的话,那就是最高的奖赏。”50

第十一、真诚信仰和努力实践马克思主义的精神

真诚信仰和努力实践马克思主义是钱学森科学精神的突出表现。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唯一正确的思想武器。钱学森经常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人类知识的最高概括,是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和智慧的源泉,是人类知识的最高的殿堂。假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工作那就“如虎添翼”。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的同时,又用我们的工作的经验不断地去补充、深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真理,我们必须坚持不动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对我们来说是真理,我们必须坚持不动摇。他认为,对待真理的态度,就是科学家的良心、义务和节操之所在,它贯穿在科学家创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上,是科学家自我约束、自我评价的首要原则。钱学森的一生,完全可以说是真诚信仰并努力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一生。

当着有人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时候,他说:“我直到现在,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并没有什么要丢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什么失去昔日光彩的东西。”51关于人体科学研究,他说:“我们应该感到这个担子的份量,捍卫马克思主义可是件了不得的事情,是关系到人类命运的事情。”52他说,如果我们不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那准要犯错误。“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53“在社会主义中国办事,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注意避免唯心主义的错误,也注意避免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54“搞科学研究,特别是我们对复杂而又新奇现象的研究,一定要注意思路,即立场、观点、方法。我认为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丢了这个唯一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陷入困境。”55

50、《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3页

51、《钱学森书信选》第0524页

52、《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244页

53、《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第97页

54、《钱学森书信选》第0523页

马克思主义者必然是共产主义者。凡是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必定坚信人类通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逐步走向共产主义。钱学森说:“我们搞学术研究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走向共产主义。”56“我想社会主义社会是个过渡阶段,目的是共产主义社会,那才是世界大同的社会高级发展阶段。”57他说,我们说“社会主义国家”或者“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这个国家的“政治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式的或资本主义式的。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应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意识的社会形态等都是最先进的,即具有高度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现在世界上还未出现。我国将在21世纪中叶实现它。“我们是社会主国家,中国人民的心愿是促进世界大同。”58“社会主义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我们有这个信心,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59

钱学森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学美学方法论的几个问题》中说,我认为,预测首先是了解情况,掌握规律,而方法不是决定性的东西。现在有种情况,有的人搞社会预测、文艺预测,完全受托夫勒、奈斯比特的那两本书(《第三次浪潮》、《大趋势》)的影响。这里边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托夫勒、奈斯比特的两本书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版的,代表着资本家的思想,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根本不能代表我们的看法。我曾经建议,组织一些人把这两本书以及其它一些书分析分析,看看哪些讲的是对的,哪些是胡说八道。我们国家对于正确的、科学的东西,是不能否认的,但是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我们不可能得出托夫勒、奈斯比特同样的结论,不能按照他们的路数来。他们的路数是要让资本主义永远兴盛下去,而我们要走向共产主义。60

钱学森坚信“人类未来一定走向世界大同”61,“我们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后实现世界大同的共产主义。”62钱学森说,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懂得大道理的人,是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人,因而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因为他懂得大道理,“事理看破胆气壮”,他也一定勇于改革创新,不怕艰难挫折,不会贪图安逸,更不会同流合污,他懂得鲁迅的诗句:“平楚日和憎健翔,小山香满蔽高岭”。63

56 、《钱学森书信选》第0548页

57 、《钱学森书信选》第0250页

58 、《钱学森书信选》第0942页

59 、《钱学森书信选》第0460页

60 、《文艺研究》1986年第1期

61 、《钱学森书信选》第0953页

62 、《钱学森书信选》第0991页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森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 森 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钱学森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创业奠基人。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他不仅为中国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深刻展示了一代科学巨擘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仰大师之学更慕大师之德。钱学森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德馨品高的大师风范却历久弥新、光耀后人,永远是我们立身做人、治学研修、干事创业、为官从政的光辉旗帜。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

“钱学森”感动、感叹、感想、

人生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钱学森》感动、感想、感叹钱学森,我国导弹、火箭以及航天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科学家。 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意识到是一位演员在演一部电影,而是在看一位叫钱学森的人如何度过他那光辉而有艰难的一生的,他根本不需要剧本,他也正是他人生的导演。 当年仅35岁的钱学森已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在美国有房有车,有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孩子,幸福的家庭。他的生活该是多么优裕。更重要的是那儿有他的事业,他在美国的军界、科学界的地位举足轻重,已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当得知他回国的讯息时,他的老师冯·卡门先生,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先生极力恳请他留下,为美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杜布里奇把形式分析的一清二楚,言辞恳切。说回到中国能做什么,当时的中国航天科技一片空白,在那个刚刚诞生不久的建立在农耕社会基础上的新中国,他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你在那儿种苹果吗?”这一个看似幽默的诘问其实何尝不是当时的事实,相信勤于了解祖国新闻的钱学森不会不知道。他的回答很平淡:“如果我什么也做不了,愿意种苹果树。”钱学森的报国情怀是多么的真挚,他回国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哪怕是忍痛割爱离开了他挚爱的科技事业,被美国移民局软禁了五年之后,都没有动摇回国的信念。我想,钱学森幼年肯定受过传统的中国文化的教育,他的祖父或父亲一定把爱国的中国最传统最优秀的文化知识搬移到了他的骨子里,否则他的意志哪有那般坚定,宁死不屈。这是胸怀坦荡、誓死报国的传统中国知识分子的品格在钱学森身上的映现。联想到前几年的一些报道,说好多中国的优秀外出留学人才学成后不愿归来,说中国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没有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实际上,都是些借口,无非是贪恋国外的优越的物质生活,不愿为报效祖国忍受一丁点的委屈。如果让他们面对钱学森,肯定无语。更重要的是,有几个受过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染,骨子里没有中国文化的血液,让他们怎么发自内心的爱国?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想为祖国奉献的一种愿望,那么你离成功已经进了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就是你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努力去完成它们。 当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的时候,他那纯真的笑打动了我,原来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那么的美,也许在钱学森身上用“美”并不贴切,但是我真得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展现它。那一画面,也同样是卫星的发射成功,也同样是震撼人心的时刻,在所有人为之狂欢的时刻,却惟独他一人现出深邃的眼眸,那眼神似乎穿过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是因为成功对于他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了吗?是因为这种场面使他麻木了吗? 感动于钱学森的爱国精神,这份爱国既是一名普通中国人的本能的爱国,很真挚,也是一名高级知识分子的理性的爱国,很强烈,影响很深远。而钱学森在美国的特殊身份,让其“学成归国,报效祖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甚至几经审问、监视与软禁,一度失去自由、尊重与信任,钱学森身上体现出来的老一辈中国人对于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新中国的爱,对这片远离故土的深情,深深感动了我。 感动于钱学森的科学精神,钱学森一生奉献在了其热爱的科学事业上,从理论到实践,从一无所有到让中国在世界扬眉吐气,“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

钱学森主要学术贡献

钱学森主要学术贡献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 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 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

《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读书笔记

《钱学森思维科学思想》读书笔记,卢明森,科学出版社,2012年4月 P19, 一般系统论这一学科来源于生物学研究,是一个重要发展,王兴成同志在介绍它时,把其基本原则归纳为一是整体性原则,二是相互联系的原则,三是有序性原则,四是动态性原则。既然一般系统论是研究系统,一二两天基本原则是容易理解的。三、四两个基本原则有些新鲜:它们来源于观察生物和生命现象。生物有一个有条不紊的构造,而且能有目的地生长和演化。这看来是生命所特有的。生物一死,构造立即开始破坏,生长和演化也理解停止,转入分解。所以一般系统论的核心是这后两条基本原则。贝塔朗费等人,首先认识到这个生命所特有的现象与物理学中热力学第二定律说的不同:热力学第二定律说一个封闭系统(同周围环境没有能量和物质交换的有限大的系统)的熵只能增加,看来越变越无序,而不是走向有序。抓住这一点,一般系统论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即系统要同周围环境有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心得: 传统网管是相对的封闭系统,缺乏信息交换,所以系统只能在功能层面有限扩大,而在整个层面来看变得越来越无序,支撑越来越困难。智能网管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即智能网管要同周围环境有信息交换,包括与人的交换,与系统的交换,这种交换会让系统功能、数据、逐渐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转变,包括识别核心能力、感知数据价值、学习专家能力。 如下图,对外的开放,会暴露网络的不足,发现支撑的短板,继而提升支撑能力,提高运营质量和客户感知; 开放性1:能力开放让日益支撑扁平化;同时扁平化会让网络可能存在的问题尽量暴露,继而我们也可以最快的完善;所以开放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升华。 开放性2:与人的交换,规则能力可以让业务专家参与到运营中,让网管变为一种动态完善的过程,不断把抽象、总结出来的业务规则贯入系统,达到人机的合一支撑,这种开放手段会让网管逐渐具备抽象能力;把专家价值逐步沉淀到系统,即使某个专家离职以后,其知识也可以变为系统的一部分,降低人的负面影响。 标准化1的思考: 标准化是稳定的点或体系,是盘活原有网管投资的有效途径,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标准化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过度,可以让我们逐步把握网管的重点,让网管支撑从整体上逐渐走向一种有序的结构。 P19 第三段

钱学森的成就

二、科学成就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森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森31 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钱学森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创业奠基人。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他不仅为中国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深刻展示了一代科学巨擘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仰大师之学更慕大师之德。钱学森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德馨品高的大师风范却历久弥新、光耀后人,永远是我们立身做人、治学研修、干事创业、为官从政的光辉旗帜。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1947 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 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钱学森对祖国无限热爱,充分彰显了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基于大义,本于大德。钱学森之所以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最根本的是他有一颗赤诚之心,始终把祖国至上、人民至上的信念追求熔铸到自己的血脉和灵魂,毕生实践着“人民满意才是最高褒奖”的座右铭。钱学森把爱国与爱党、爱民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国家强盛、百姓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

学习钱学森精神的心得体会

学习钱学森精神的心得体会 我是生物工程101班的学生杨海河,我很荣幸能够进入这个班级,有机会和钱老更多的接触,学习钱老的精神,让我的生活也充满了斗志。 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学习钱老精神的心得体会。钱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创业奠基人。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他不仅为中国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深刻展示了一代科学巨擘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仰大师之学更慕大师之德。私人已逝,精神永存。作为一名科学家,钱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知识积累;作为一位伟大的学者,钱老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我记得在钱老终于登上了回国的轮船时,他慷慨陈词:“今后我将竭尽全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是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正是凭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和崇高的民族气节,钱老甘愿放弃优厚待遇和已处巅峰的科学研究事业,义无反顾的回到自己的

祖国,报效祖国。 钱老曾经说过:“你在一个晴朗的夜晚,望着繁华的闪闪星空,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失望吧!我们就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更应该保持那份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更应该拥有像钱老那样广阔的胸襟,有些事虽然身不能及,心之向往,但我们更应该像钱老那样化不可能为可能,尽情释放我们的青春,让我的生命价值最大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对钱老来说再适合不过了。他淡泊,其美国高官厚禄于不顾,毅然回国;他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那次参观了钱学森馆之后,感触颇深,特别是那台收音机,在记忆深处,外公就是用那样子的收音机陪我度过了童年。在那些日子里,那台收音机是我的全部,外公总是在阳光照耀的午后,坐在门前收听节目,那是我记得最清楚的画面。像钱老那样一生保持一颗平淡、不浮夸的心,太令人钦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需要把钱老精神发扬光大,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斗志。

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

【钱学森与科技哲学研究】 《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 谢娟① (钦州学院社科部,广西钦州535099) 摘要:钱学森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钱学森书信》中,无论是对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系统科学、思维科学还是对行为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钱学森无不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可以说,《钱学森书信》的焦点和制高点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即辩证唯物主义。学习和研究《钱学森书信》中的哲学思想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坚实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关键词:钱学森;《钱学森书信》;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中图分类号:B1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72(2012)03-0017-04 一、《钱学森书信》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极其重要的最新宝贵文献 《钱学森书信》共十卷,于2007年5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钱学森书信》共收入了钱学森从1955年6月15日至2000年11月26日的书信共3000多封,约400万字。《钱学森书信》中的第一封信是1955年6月15日钱学森在美国写给陈叔通老先生的,最后一封信则是2000年11月26日写给他的秘书涂元季的。收信人之中既有国家领导人,也有普通老百姓,更多的则是社会各界的科学人士。其中,与钱学森通信最多的是北京市航天工业部910所的于景元同志,其通信共174封。其次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戴汝为同志,其通信共162封。从《钱学森书信》中,我们看到了钱学森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学术探讨,涉及的内容不仅既有深度、广度,而且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如:1983年4月1日致张可文的信中,钱学森写道:“研究人体科学的确不易,但也不是一点都走不动,还是大有可为。问题是要博采各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结合我国古代成就和民间流传的好东西,而且一定要用人类知识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1]2271993年1月28日致瞿宁淑的信中,钱学森写道:“读您信后,学到世界地理界在20世纪的情况。看来‘老大哥’的地理界犯了形式主义机械唯物论的错误,其实也就是脱离了客观实际的唯心主义。这就更使人见到竺可桢老院长的伟大!我们要继承竺老的遗愿,建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地理科学。”[2]101 钱学森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在《钱学森书信》中可谓比比皆是。就像当年列宁读完《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指出其焦点是辩证法一样。《钱学森书信》的焦点与思想制高点正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宝贵文献[3]。 二、《钱学森书信》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 钱学森拳拳服膺马克思主义哲学,这在《钱学森书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钱学森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锐利的思想武器 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是钱学森研究和观察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1987年12月5日钱学森在给陈信的信中写道:“我们一定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 — 71 — 第14卷第3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14No.3 2012年6月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Jun.2012①收稿日期:2012-03-22 基金项目:钦州学院2011年校级重点立项项目(2011XJKY-07A) 作者简介:谢娟(1984—),女,瑶族,广西富川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

钱学森

[推荐]钱学森关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教育构想 一个多月来,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人们不仅没有淡忘钱学森先生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而且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钱老虽逝,仍旧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世界。在众多的怀想和反思中,“钱学森之问”因其关系着教育,关系着未来,备受人关注。我们推出此版,算作对钱老的纪念和对钱老精神的践行。——编者 集大成得智慧 ——钱学森关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教育构想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让“钱学森之问”成为舆论焦点的,是2009年11月11日,钱老逝世11天后,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的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其实,“钱学森之问”早在2005年温家宝总理看望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时,就已经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并逐渐引起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专家和有关教育部门的思考。 2005年3月29日,已经94岁高龄的钱学森,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长谈,重点就是培养创新人才。他说:“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我们当然不会误解为,钱老希望整个教育都要培养拔尖人才,毕竟,教育还承担着大众化教育的使命。只是,在提大众化教育的同时,不应该忘记英才教育;在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不要忘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钱学森之问”到底揭示了一个怎样的教育问题?钱老自己是怎样回答的呢? 钱学森之答 一般来说,钱学森一旦提出一个问题,心里就已经有自己的见解了。他的一位学生曾说:“无论多么难的问题,钱老总能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现在,回答“钱问”的切入点,是对传统的培养模式进行反思。钱学森在讲话中曾经说,现存的传统教育模式成了制约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瓶颈或关节点。“ 大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钱学森关于教育的构想逐渐形成了,这就是大成智慧教育构想”,它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通才教育模式,回答了在当前条件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 这一构想,是钱学森晚年教育思想的概括,也可以看作钱学森对“钱学森之问”的回答,它为社会各界共同应对“钱学森之问”增添了丰富的营养。 钱学森的这些思想散落在他的讲话、文章和书信中。综观这些史料,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构想之一: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培养和教育学生 钱学森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 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密的综合体系,这是他提出的全新的科学技术观。他把这个体系称作“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这个体系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整个客观世界,学科的不同只是人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着眼点不同而已。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第一个构想,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来培养和教育学生。今天,中国大学生当然要有专业,否则毕不了业,但是首先他们要对整个的科学知识体系有一个完整的了解,知道他所学的专业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相互联系。 钱学森把人类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所有知识分为4个层次、11大门类,这一体系从横向上看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地理

2011.2.25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例

浅论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以钱学森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为例 内容摘要: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系统思想为方法论基础,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这个体系包括“三层次一核心十一个桥梁十一大部门”,体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研究对象、体系及基本方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本文拟就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体现的钱学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予以分析阐述。 关键词: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 随着近代科学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走向独立,各门自然科学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从最初的分化状态逐渐趋向于整体化和结构化,科学与技术逐渐走向联姻,科学的部门结构和层次结构日益分化,其的整体化特征也日益明显。至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一体化,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即现代科学技术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钱学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运用系统论观点对现代科学和技术进行了新的分类,提出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伟大构想。这个体系体现了钱学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一、钱学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思想的形成 (一)理论基础 钱学森提出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构想,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钱学森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系统思想,二是其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功底。 第一,钱学森深刻的系统思想始终贯穿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其系统思想源于1950年对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受美国数学科学家维纳控制论思想的启发,钱学森结合其赴美留学期间对火箭、导弹的研究,运用控制论的原理解决了远程火箭的自动导航、火箭发动机燃烧的伺服稳定等问题。后来他意识到,不只在火箭技术领域,整个工程技术范围内几乎处处存在着被控制的系统。于是,他用更系统的方法将当时工程技术领域的实践经验概括成一般理论,并于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该书首次提出了关于受控工程系统的理论和方法,这些理论和方法可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实践中。其实,《工程控制论》一书已经触及到了系统思想。“《工程控制论》第十八章中,钱学森同志就讲到用重复不那么可靠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森

我心目中的伟人一一钱学森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钱学森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火箭' 导弹、航天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创业奠基人。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他不仅为中国科技事业'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 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深刻展示了一代科学巨擘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仰大师之学更慕大师之德。钱学森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德馨品高的大师风范却历久弥新、光耀后人,永远是我们立身做人、治学研修' 干事创业、为官从政的光辉旗帜。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 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 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钱学森对祖国无限热爱,充分彰显了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基于大义,本于大德。钱学森之所以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最根本的是他有一颗赤诚之心,始终把祖国至上' 人民至上的信念追求熔铸到自己的血脉和灵魂,毕生实践着“人民满意才是最高褒奖”的座右铭。钱学森把爱国与爱党' 爱民完美地结合起来,为国家强盛' 百姓幸福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

爱国主题演讲稿:弘扬钱学森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爱国主题演讲稿:弘扬钱学森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弘扬钱学森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总有一种信念,能够跨越时空,铸就世界科技的高峰;总有一种精神,能够归于永恒,照亮民族复兴的征程。”同学们,为了民族的独立自主,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多少的爱国知识分子贡献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为人们爱国做出了行动的表率,钱学森便是其中的一位。 钱老出生于上海,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先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师从冯·卡门,曾官拜美国陆军航空兵(今天的美国空军)上校,在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担任重要职务,被美国人称为“五个师也不换”的著名科学家。1955年,为了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老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国,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钱老是中国人的骄傲。钱老的一生,是为国奉献、敬业创新的一生,是关心祖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一生,是值得我们学习弘扬其精神的一生。

学习钱学森,我们的学校在行动。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学习钱学森精神”的活动,黑板报比赛、手操报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讲座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我觉得还不够,“前人走过的路是踏着荆棘,和着鲜血的路”,我辈出生于安宁和平的时代,更应该深刻地了解钱学森的精神内核,做到居安思危、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我们要学习钱学森无私报国的爱国热情,学习他“我是中国人,当然忠于中国人民!”的铮铮誓言,学习他“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的卓绝奉献。我们要学习钱老敬业奉献的无私精神,学习他几十年如一日,在中国环境最恶劣的地方坚持实验,为国建下赫赫功绩,却从不把荣誉放在心上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要学习钱老学习他开拓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钱老的一生,也正是因为坚持敢于开拓、大胆创新的创新精神,攀登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高峰。钱老多次提到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问题,也正是我们奋力前进、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不竭动力。 同学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伟人已去,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伴我们左右,让我们再次踏上他曾走过的路,“爱国、敬业、奉献、创新”,做新时代新机遇下创造祖国未来的好青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入党申请书20XX年8月学习钱学森精神的思想汇报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4264825.html,)/入党材料/入党申请书 20XX年8月学习钱学森精神的思想汇 报 *关键字: *来自八一学习网 尊敬的党组织: 钱老先生,您永远活在炎黄子孙心中,请安心走好!伟人,巨人,强人,爱国党人……一切称呼依然敌不过老人二字,钱老终究挥袖 而去,给后人留下不少沉痛,然而却已无遗憾。钱老医生奉献给祖国,“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正是钱老人生阶段的缩影。步出国门勿忘根,这是我学习钱老精神后最大的感触之一。现代社会,不少人崇洋媚外,老觉得外国的月亮也比中国圆,导致飘洋海外的学子越来越低龄化。在这我真想反问一句,难道不留洋的学子就不能成才吗?纵使我们面对着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教育体系不 尽完善,那也是需要我们13亿人携手合作,努力令其尽善尽美的。 英美的绿卡真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吗?现在国家越加富强也争相逃离,那当年钱老对美国一切优越的放弃,是何等的革命情怀啊!

或许对于有的人来说,爱国似乎一种冲动,是一种热情,是一波汹 涌的海浪,面对五年这近乎两千个日夜,啥都退却了,但钱老却在 美国似乎中坚持着。他再次给我们抛出这样一个命题,五年的坚持值得吗?对于我们现在处于历史回顾者的位置来说,我们的答 案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当时的钱老呢?他对于国内的形势有太 多的未知,对于未来的路途又太多的不确定,他不能肯定地说,回 国后必定能获得重用。他所能确定的只有一件事,他要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奉献给祖国。钱老一直记住,他是中国人,他的根无论过去多少个岁月,也无法使之抽离于神州大地之外。我真切希望,所有留学海外的中国人也能清楚记住这一点。 入党不随便,随便不入党,这是我另一大感触。还记得高中时期,目光就只盯着高考二字,对于共产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五字 尚未理解透彻,便已成为预备党员之一,对此我深感惭愧。记得钱老说过,他一生激动过三次,而其中一次就是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员。的确,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带领我国人民干了不少大事,钱老为此激动,我更是为能与钱老同为党员而感到无比地骄傲与自豪。现在很多人都在问,入党有什么好处,对此,我是彻底无语。带有功利性地入党,即使党在形式上接纳了你,精神上也容不下你。再有一些人认为,大学入党那么麻烦,有需要的话工作时再弄就简单多了,此言论再次让我无语。入党时随随便便的事吗?这不仅是对你优秀的一种肯定,从你宣誓的那一刻起,你也就承诺了,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虽然我们不可能如钱

人体生命学与初中生暨钱学森教育思想浅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04264825.html, 人体生命学与初中生暨钱学森教育思想浅探作者:张艳华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第24期 摘要:解答“钱学森之问”,也许首先还是“救救孩子”,从解放幼儿、小学生、初中生开始。从黄毓先生所撰写的“人体生命学与钱学森系统论、复杂性科学关联”系列文章,笔者发现了十分重要的信息。由之得到三条重要启示,并提出了初中生教育六原则。本文提倡了“完备的…人的教育?”这一概念。 关键词:钱学森黄毓价值观心灵-价值(信仰)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008-01 “中国什么时候能培养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急需的创新型杰出人才?”钱学森的教育“天问”,说出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困惑。解答“钱学森之问”,也许首先还是“救救孩子”,从解放幼儿、小学生、初中生开始。 钱学森的教育“天问”,说出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困惑。“钱学森之问”的价值,就在于他以一个大科学家的科学理性,直面现实,直面问题。他毫不客气用了一个全称判断:不是个别院校、部分高校,而是“没有一所大学”按照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去办学! 然而,“知易行难”。钱学森本身的教育经历已经显示优秀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连续、复杂的过程,所谓“百年树人”。今天,“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被形象地比喻为“赢在起点,输在终点”。如果我们的中小学生就被考试和分数所压倒,好奇心和想象力被磨灭殆尽,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在大学教育阶段会有所作为?因而,解答“钱学森之问”,也许首先还是“救救孩子”,从解放中小学生开始。而初中阶段作为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成形的阶段,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心灵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提高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是时代赋予班主任的重任。 以下专论初中生教育与人体生命学的关系: 心灵之约: 根据黄毓先生所撰写的“人体生命学与钱学森系统论、复杂性科学关联”系列文章,笔者发现了十分重要的信息: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的系统论紧紧把握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质的功能,“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他创设的“总体设计部、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等等,都突破了单一线性因果论,从而导致科学方法的进一步重大变革,为科学思维提供了新方法。[1]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森

我心目中的伟人——钱学森31日清晨,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泰斗钱学森,静静地走了,悄然离开了他牵挂一生的祖国和人民。 钱学森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师,是新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创业奠基人。在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中,他不仅为中国科技事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更以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卓尔不群的科学品质、无私无我的价值追求,深刻展示了一代科学巨擘崇高的大师风范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仰大师之学更慕大师之德。钱学森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德馨品高的大师风范却历久弥新、光耀后人,永远是我们立身做人、治学研修、干事创业、为官从政的光辉旗帜。 巨星陨落,划过天际留下的是璀璨的光芒。钱老的离去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哀思,而他的科学成就和爱国情怀却生生不息。 1947年,庄逢甘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和同事一道为美国设计、研制出可以用于作战的第一代导弹,为世界航空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可靠的理论基础。然而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召唤让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一切优越的条件。 1955年,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回到祖国。他受命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随后,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他把自己全部的热血和智慧,奉献给了祖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庄逢甘说,“他经常鼓励我们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都能干。”钱学森对祖国无限热爱,充分彰显了赤胆忠诚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基于大义,本于大德。钱学森之所以成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典范,最根本的是他有一颗赤诚之心,始终把祖国至上、人民至上的信念追求熔铸到自己的血脉和灵魂,毕生实践着“人民满意才是最高褒奖”的座右铭。钱学

弘扬钱学森精神

弘扬钱学森精神,培育爱国情操 人生是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来支撑的,拥有正确价值观的人,能够无怨无悔地生活,尽心尽力地奋斗,心甘情愿地付出。正确的价值观铸就人生道德的防火墙,可以让人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抵挡艰难困苦的打击。当今,各种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东西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导致部分人价值观迷失,在此形势下,中央适时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作为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中学培养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的形式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就是选择伟人作为榜样,让中学生欣赏他们精彩的人生演出,感受他们璀璨的精神光芒,体味他们为成功所辛勤的付出,羡慕他们创造的丰功伟绩,领略他们的博大精深,用典型而生动、鲜活而具体的事例去展示伟人的心路历程,让学生在用心品读中,如坐春风,在熏陶渐染中,净化心灵,形成正确而坚定的人生价值观。钱学森先生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巨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卓越功勋彪炳史册,崇高品德和精神光照后人。虽然斯人已逝,但风范长存,精神永垂。继承和弘扬钱先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 弘扬钱学森精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育学生报效祖国,培养赤诚忠贞的爱国之情。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是民族精神财富中最瑰丽的珍宝,它具有巨大的向心力,没有爱国精神,国家将缺乏凝聚力,成为一盘散沙。钱学森先生告诉我们,爱国,就意味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就意味着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就意味着要将毕生的心血和才华奉献给国家。 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时,在美国学习、工作的钱学森先生,心系国家,密切关注局势的变化,义无反顾地放弃优裕工作和生活条件,决心早日归家,报效祖国。虽遭到美国政府的百般阻挠,甚至被投进监狱,失去自由,但他痴心不改,归心似箭。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钱学森先生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归国后,他带领老一代航天人,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国家建设之中,在较短时间内铸就了“两弹一星”的历史丰碑,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晚年时,他密切关注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凸显出这位伟人的胸怀和眼界,以及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在钱先生的心里,国为重,家为轻。他曾经深情地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他曾经坦率地说:“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他曾经真诚地说:“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他曾经忧虑地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爱国是钱学森先生终身不渝的情怀,是钱学森精神的基石。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始终将个人前途命运深深融入国家、民族的复兴之中,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老先生以一生的成就和风骨树立了爱国的光辉典范,影响后人,烛照历史。在中学生中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就应该选择钱学森先生这样的伟人作为榜样,让学生志存高远,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增强他们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代中学生成长于国家繁荣富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极为丰富的时代,他们视野开阔,个性张扬,追求个人利益和自由,注重实现自身价值,但也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部分学生国家观念模糊,爱国情感淡漠,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空洞,方式单一,甚至流于形式,应付了事。弘扬钱学森先生的爱国精神是中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务之急。中学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组织学生聆听钱先生的故事,阅读有关他的书籍,观看他的生平图展,在谈心得、讲体会的过程中,让学生把激动的泪水凝固成爱国的磐石,将个人理想与

我理解的钱学森地理科学思想

我理解的钱学森地理科学思想 地科一班余滢2012013228 摘要: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世界力学大师。他不仅在“两弹一星”方面功勋卓著,而且在地理科学方面也建树颇深,我们从他的地理科学思想中可窥见一斑,在这里我想就钱学森老前辈的地理科学思想写一些个人理解。 关键词:地理科学思想大科学沟通桥梁三个层次研究对象基本方法建设思想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而传统的科学,它是研究人类生活,生产环境的形成,发展与区域分布的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部门有着密切关系。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众说纷纭,从而对人与地理环境关系也莫衷一是,这样制约了地理学的发展,特别受苏联的影响,地理学被人为地分割成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游离,难以全面研究人类的生活环境问题和发挥地理学的整体优势。在国家提出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体现地理科学的学科优势,发挥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服务功能,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利用系统科学的思想,从整个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出发,在充分肯定地理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对地理学进行了重新建构和认识。 一.地理科学是一门大科学 由课本可知,钱学森思想中,地理科学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地理学,他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它不同于传统的地理学和地球科学,而是把中世纪以来从地理科学中分化出来的测绘学,天文学,地质学等与地理学结合起来重新团结在大的地理科学系统之中,即钱老所提倡的大地理科学概念是以地理学为主体,横跨地质学,气象学,技术经济学,国土经济学等多门科学,是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科学。将其纳入他创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之中,并把它提高到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驾齐驱的科学门类。 二.地理科学的三个层次 地理科学的三个层次依次是:基础科学层次,地理科学的基础科学就是地球表层学,就是对人在地球上进行活动的这个区域进行系统研究。技术科学层次,这是把基础地理科学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层次做准备的中间层次,如数量地理学,生态经济学,环境科学,国土经济学等。工程技术层次,这是地理科学在直接改造宏观世界方面的学问,带有工程技术性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水资源,气象预报,地震预报等。 三.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过去,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只局限在生物圈,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被阐述成人与生物圈的关系。钱学森在综合世界科学发展潮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人与生物圈(MAB)的概念是不够确切的,它不能把今天人活动的范围全部包括进去,倒是如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浦汉昕同志指出的,苏联科学家的地球表层或地理壳更准确,地球表层包括上至对流顶层(在极地上空约8公里,赤道下平均约17公里,平均10公里),下至岩石圈的上部(陆地上约深5~6公里海洋下平均深4公里) 这才是今天我们人在开发利用,并有很大影响的范围。因此,环境的含义,现在应该是地球表层,而不是什么MAB”。 它是一个复杂的开放巨系统,除了地球表层内部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化外,它还与外界之间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但进来的东西不等于出去的东西。钱老指出,地球表层巨系统是一个具有功能性的层次结构,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说,最基层的一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