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新常态下杭州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杭州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杭州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杭州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研究

杭州市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常规性应用对策类规划课题指南

1.“十三五”时期杭州的阶段特征与发展机遇研究

2.“十三五”时期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目标研究3.“十三五”时期杭州的经济发展新动力机制研究

4.“十三五”时期杭州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研究

5.“十三五”时期杭州的发展战略新布局研究

6.“十三五”时期杭州的城市核心竞争力研究

7.“十三五”时期杭州的新型城市化平台建设研究

8.“十三五”时期杭州的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9.“十三五”时期杭州的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

10.“十三五”时期杭州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研究

11.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在杭州的实践研究

12.持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杭州的实践研究

13.杭州参与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研究

14.杭州促进产城融合的实现机制研究

15.杭州推进“两美”浙江示范区建设经验研究

16.杭州权力清单制度实施效果评价及推进策略研究

17.“两山理论”与杭州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研究

18.国际性会议赛事对推进杭州市国际化水平的影响力研究

19.杭州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杭州湾地区海洋经济升级战略与路径研究

21.杭州区域要素科学化配置机制研究

22.杭州城市现代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与发展策略研究

23.杭州加快信息经济发展研究

24.杭州智慧经济背景下大众创业需求研究

25.互联网+时代杭州城市治理机制研究

26.跨境电子商务推进网上“一路一带”建设与发展研究

27.“一带一路”战略下杭州国际投资问题研究

28.杭州培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

29.杭州各产业领域的“互联网+”研究

30.杭州发展智慧经济特色项目研究

31.杭州“五水共治”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研究

32.提升杭州空气质量长效机制研究

33.杭州市医疗旅游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34.杭州精品民宿研究

35.提升杭州国际化大都市语言便利的对策研究

36.杭州旅游产业结构及其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路径研究

37.杭州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体系研究

38.杭州保障食品安全的协同治理模式研究

39.杭州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发展研究

40.加快发展杭州创新性创业的思路与对策

41.新时期群团组织的作用和发展方向研究

42.加快推进地方新型特色智库建设的对策研究

43.杭州推动智慧应用的实践及方向研究

44.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使用人群及使用习惯调查与分析

45.杭州推进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46.社会力量参与杭州养老服务体系问题研究

47.杭州创新创业扩大社会就业的对策研究

48.全面建设法治杭州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9.城市国际化背景下杭州市文明素养提升研究

50.发展杭州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问题研究

51.杭州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研究

52.新形势下杭州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研究

53.杭州构建“多元”协作式创业平台模型研究

54.杭州市失独人员心理状况评估及心理干预对策研究

55.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的调查与思考

56.城镇化进程中杭州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57.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和氛围研究

58.杭州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团结统战功能研究

59.人民政协与深化法治杭州建设研究

60.全媒体时代社会舆情应对对策研究

61.新行政诉讼法实施后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研究

62.杭州市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审计预警与控制机制研究

63.杭州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设计与治理研究

64.互联网+背景下杭州高校舆论引导研究

65.杭州市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我国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承担着有效化解长期粗放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以及保证经济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看,因受众多因素制约,老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发展速度下滑较快、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稳、城镇化盲目扩张形成多种矛盾等。这对新常态时期“发展与调整”双重任务的实施,既形成制约,又带来新的风险。对此,需要采取诸如夯实推动发展的动力基础、打造稳健的金融市场、继续加大对“短板”的扶持力度、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平台等措施,着力防控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标签:经济新常态;发展风险;防控对策 为了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诸多矛盾,保持经济中高速高质量发展,中央提出了新常态经济发展逻辑,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但目前部分地方和部分领域仍继续着传统发展模式,致使老的问题与风险没能解决,新的风险问题又相继出现。如何有效地遏制与规避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危机,已经成为能否促进新常态下经济调整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当前经济发展显现“硬着陆”风险端倪 自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尽管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实施的调整转型等措施,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是,从今年上半年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经济增速持续滑落,已大大低于预期的7%增速水平。虽然一季度GDP实际增速为7.0%,二季度增速6.8%,但名义GDP增速仅为5.8%和5.6%。分区域看,原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更是塌方式下滑。如东北和西部的部分区域,其名义GDP增速和财政增速都出现负增长。同时,整个社会总供给持续疲软,工业发展也显出萧条迹象。2015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6.2%。比去年同期下滑2.5个百分点,如考虑价格因素,名义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6%,较去年同期下滑5.2个百分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宏观一致合成指数创近10年来新低,为93.32。①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已显出“硬着陆”的征兆,其发酵效应影响着整个国民的发展信心与积极性。目前面中央提出的“三种叠加”的调整手段,因受工资、债务兑付、财政支出等三重刚性的约束,在缺少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新发展手段支撑下,更加剧了其实施的复杂性与难度。当前的经济下滑、新的增长点缺乏,难以较好地为顺利调整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加大了转型的难度与风险危机的有效化解。 2.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下降对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较大负面影响 当前,因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美元升值、大量外资回流以及国际上希腊债务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加大。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教学提纲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加快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 发布处室:重项办发布日期:2011-08-10 点击数:3339 【字体:大中小】保护视力色: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也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抢抓机遇,破解难题,实现宁波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牢牢抓住经济转型升级这条主线。对宁波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二五”时期,宁波全市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走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一、今后三年是决定宁波转型升级命运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时期宁波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必须转型升级,而未来五年关键在前三年。当前,宁波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经受着市场格局既有国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又有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双重考验,要素资源既有供给瓶颈又有价格上升导致成本不断推高的双重困扰,节能减排既要完成硬指标又要保证城乡居民生态权益的双重压力,产业升级既要压“旧”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又要上“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双重任务。宁波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经受住这一系列挑战与考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次转型升级不

能是局部性、策略性、缓慢性的转型升级,而是要全局性、战略性、紧迫性的转型升级。 (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倒逼和机遇 宁波经济出口比重大、外贸依存度高、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十二五”时期,假如我们不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和服务业比重,GDP要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则分别要达到年均20%以上增速才能实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消费模式改变、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国家债务危机持续恶化和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今后5年外贸要达到年均20%的增速非常困难。 上述情况对高外贸依存度和货物贸易占主体的发展方式形成倒逼。宁波必须要抢抓国家实施扩内需战略的新机遇、国际市场新变化孕育的新机遇,从简单地卖低附加值的“仿制品”走向卖拥有专利、标准、品牌的高附加值“智造品”转变,从主要做“有形的货物贸易为主”向“有形的货物贸易与无形的服务贸易并重”转变,从主要面对国外生产向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生产转变。 (二)劳动力对象、利益等形成的成本倒逼和机遇 长期以来,宁波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低成本竞争型和低附加值型的产业体系。现在这种比较优势越来越成为劣势,面临着难以为继的困境。一是土地资源难以支撑。二是人口承载力难以支撑。三是生产要素价格难以支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中国咨询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中国咨询业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发展机遇分析报告 管理是企业整合资源,不断成长的关键要素,科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要义。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复杂、内部面临规模扩张、跨越转型,这些都会对企业管理体系的规范性、系统性提出新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管控体系,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保持基业长青的必由之路。 在此过程中,咨询研究扮演着智囊角色,为企业建言献策、诊断纠偏,充当公司再造的引路人和辅导者,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发展。我国咨询研究业面临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带来的发展机遇,部分有潜力的咨询公司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一、市场需求旺盛刺激行业发展 咨询研究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业化服务行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世界咨询与信息服务业年营业额已达数千亿美元,咨询服务业的年增长率超过20%,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内企业对咨询研究的需求将快速增长,未来国内咨询研究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据中为咨询统计,2015年中国咨询业需求将达3200亿元。 二、国家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咨询研究行业是适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咨询研究不但为其他企事业单位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其本身也是一个人才知识密集型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根据中为咨询观察,咨询研究业作为一个能大量吸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知识密集型行业,从事的是一项智力活动,无需投入很

多物质资源,不产生污染,属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符合当前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发展要求。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到要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管理,支持培育中小企业咨询研究机构,开展咨询研究活动。2012年科技部发布《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鼓励咨询机构依据区域空间特性、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索,为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产业咨询服务。 “十二五”十二五期,要全面推进企业管理和战略咨询服务,推动本土咨询研究服务企业的品牌化发展,拓展全球化发展的眼光与视野”。根据中为智研观察,这些产业政策对促进我国咨询研究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政策福音,一些咨询业务水平卓越的公司将乘抓住机遇,脱颖而出。 三、细分市场引领新的发展机遇 咨询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人力资源咨询研究、战略咨询、营销咨询、生产咨询等等。人力资源咨询研究主要是对于企业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找出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薄弱环节,然后提出有效的改革计划。战略咨询是指为企业提供管理、决策、市场、预测等领域的咨询服务。 生产咨询研究是咨询人员在深入企业生产现场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现代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提出改进、改善、改变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议和方案,帮助企业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目前,中国企业对咨询的需求也正在不断增加:成规模的国内企业纷纷开始转变相对粗放的管理经营模式,也开始认识或尝试咨询研究服务,这导致了咨询研究的渗透率不断攀升。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梁保华 全国人代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会议时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得越早、抓得越紧、抓得越实,就越能打开新局面,赢得发展新优势,希望江苏主动利用当前经济形势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压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江苏新阶段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更扎实的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经济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一、江苏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江苏已经经历过两次经济转型。第一次转型以发展乡镇企业为标志,实现了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历史转变。第二次转型以扩大对外开放为动力,实现了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型。现在我省总体上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苏南地区进入了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结构和增长动力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处在第三次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这次经济转型的核心是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无论是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来分析,还是从江苏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倒逼转型升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严重萎缩,外需不足对出口导向型经济形成很大冲击,依靠出口大幅度上升带动经济增长受到制约,国际需求减弱对出口形成的约束短期内很难改观,加快转变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世界各国都在调整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与以往相比,这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影响更深。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二是新的科技革命推动转型升级。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推动新的科技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如果说前两轮产业革命的发生,是由于科技进步而“水到渠成”,现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能源和环境两个硬约束的倒逼,更具有“强制性”。这一轮新的科技革命,突出表现在新能源发展、生物技术进步、新材料开发和信息技术突破,必将引发一批高速度、长周期增长的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也将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中,江苏主要是承接产业转移、扩大经济规模,产品、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环节。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有些领域比如新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 2015年2月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以“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与挑战——建言‘十三五’”为主题的改革形势分析会。来自中央编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清华大学等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20: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年 1、“十三五”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后“窗口期”。中改院院长迟福林指出,一是国内经济矛盾与风险增大倒逼经济转型;二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催促经济转型;三是对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来说,2020年确实是个坎:化解短期增长压力的希望在2020,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在2020;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关节点在2020。如果谋划好、把握好2020这个“中期”,就能奠定未来10~20年公平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如果错失2020“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就会失去经济转型与改革的主动权,从而带来系统性的经济风险。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认为,经济转型升级是形成经济新常态的核心与本质,“十三五”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最关键的时期。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认为,“十三五”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发展进入停滞阶段,与落后国家相比,资源和劳动力优势逐步消失,与发达国家相比,创新优势又没有,面临双重压力。 2、经济转型升级要解决的要害是“往哪转”。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认为,制定“十三五”规划要有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历史的跨度,不仅仅考虑“十三五”,还要考虑到2030年。目前经济转型升级要害在于往哪转:一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面对不确定性的全民困惑 首先来谈第一个问题。我想,各位企业家和高管们对当前的经济状况应该都是感同身受。我本月从内蒙的锡林格勒到河南的郑州、漯河,到四川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看到了很多现象,总体感觉是,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并且这种不景气的状态已经渗透到了最边远的地区。 在锡林格勒的时候,我曾经在街头一个很小的饭馆吃饭,听老板说,他们现在的客流差不多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原来我们还以为餐饮业的不景气主要是因为“八项规定”,限制公款吃喝等造成的,现在看来,还不仅仅是这个问题。在那样一个公款消费不会光顾的小饭馆,生意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旁边的工地少了。原来都是工地的工人在这吃饭,而现在工人变少了,它的生意就直线下降。 后来我到了雅安,那里有一种小鱼特别鲜美,是当地特产。我们两个人在这个小店吃了四斤半这种小鱼,我想可能会要到五六百块钱,但事实上,加上其它菜和锅底,一共才收了元。并且,正当中午饭点,整个店就我们两位客人。我感觉到,即便在边远地区,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经济的下行。所以现在的经济形势确实非常不乐观,应该说情况很复杂、形势很严峻。 对于经济的下行,社会上也有很多不一致的看法。比如前一段《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说这种经济形势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现在都在讲经济呈形走势,但这个形的底部究竟在哪里?我听到的最悲观的说法是要在谷底年。 现在社会上对经济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是“三期叠加”。但是这不完全是经济问题。经济只是整个社会趋势的一部分,必须将其放到整个社会趋势中去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信心来自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而稳定的预期是指国家的方向感、上层的安全感、民众的希望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方向感。国家方向感,要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来看。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三十年,还要接着走向下一个三十年。 但是,未来究竟会怎么样,人们也正处于一种困惑的状态。并且当经济衰退与经济转型结合在一起,这种困惑会越发强烈。这两年我一直在讲,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让人困惑的一段时间,因为我们走不动了。

在转型升级中打造中国制造2025全球品牌

在转型升级中打造中国制造2025全球品牌 发布时间:2015/7/21 13:22:04 我国的经济转型升级正处在重要历史拐点。加快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经济转型,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重在把握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打造中国制造的全球品牌。 “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一个国家企业品牌的形成与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总的判断是:“十三五”是我国从工业化中后期走向工业化后期的关键5年。打造企业品牌,需要立足于我国由制造业大国走向以智能化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强国这个战略目标。 1、“十三五”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节点。当前,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矛盾在于调结构、转方式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国家层面看,如果调结构、转方式有了突破性进展,就能够掌握经济增长的主动权;从企业层面看,如果能够把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机遇,加快自主创新,就会形成打造企业品牌的源头活水,就会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插上创新的“翅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企业品牌建设,离不开经济转型升级的大环境,需要抓住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的新机遇。 2、“十三五”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尤为突出。在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需求都在全面快速增长的特定背景下,“十三五”期间将形成新的增长格局: 消费主导的增长格局。服务消费需求的增长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结构升级带来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十三五”期间的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有望加快反弹。到2020年,最终消费率有望提高到60%左右,居民消费率提高到50%左右。 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随着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比重已接近40%,预计到2020年服务型消费占比可能提高到45%,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可达到50%~60%。消费结构升级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将为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提供内生动力。近几年,我国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GDP增长约0.4个百分点。如果“十三五”服务业年均增长10%,可以带动4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奠定重要基础。 3、“十三五”是我国创新消费市场品牌的重要时期。打造企业品牌,不能忽略13亿中国人的新消费。例如,这几年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大,但信息消费需求增长快,今年1-5月份信息产业仍然实现了20%的增长,这为打造新的消费品牌创造了巨大空间。再比如,健康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的健康产业缺乏品牌。按照国家老龄委的估算,现在老年人的当期消费至少有1万亿元人民币的潜在需求。但是,由于产品供给短缺、服务水平上不来,年实际消费大约只有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生产性服务发展滞后是企业品牌建设滞后的突出矛盾 2010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尽管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经济放缓 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众所周知,2014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4%,同时中国经济经济进一步下行,摩根大通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由2014年的7.4%进一步放缓至2015年的7.2%,而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率目标调整为7.0%,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 房地产下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如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逐渐显露,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如下图所示红线为房地产销量增长率,2014年房地产销量基本处于下滑威胁动摇经济增长根基。 人口红利消失 另外,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取到重要作用的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中国从16岁到59岁的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在2012年已经见顶,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即便再将具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放宽五年,中国从16岁到64岁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也将2015年见顶。

走产业调整之路 持续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有增长点和增长优势,都在逐渐消失,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才能再次腾飞,虽然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无论是人居国民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长质量都远远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仍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将持续不断地赋予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在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发展都会变缓,产业转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将粗放型经济转移到以科技推动为主;将单一型经济产业转变成混合型生产服务一体化;将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变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时政府也要简政放权,促进市场的作用,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规则,促进产业之间正常竞争和发展。 1)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正常竞争。 以电商为例,淘宝天猫在2014年双11里创下了惊人的571亿营业额,马云扬言在2020年电商要占领50%的零售市场,福兮?祸兮?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电商从未像中国这么火,中国的网购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因为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要便宜许多,而事实上这是由于电商与实体店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商品价格要低于亚马逊,而在中国实体店价格远高于网店,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房租太贵,另一个就是实体店收税太重,而网商不需要缴税。我觉得电商应该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政府应该大幅降低实体店的税收,不然的话如果到了2020年电商占领50%的零售市场,中国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因为电商所创造的就业不足以抵消实体店衰败带来的失业数目。 2)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例,现今政府又计划在天津,福建,广东建立新的自贸区,促进市场的作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如,2014年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3)促进小城市化,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 个人认为,城市化不是让农民进入大城市和知识分子竞争就业,而是要鼓励就地建镇,鼓励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将农业生产企业管理,做到从种子化肥,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混合一体化农业模式,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发展对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发挥工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的重要使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判断,准确刻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新时期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的大背景,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必须认清的新形势。 工业是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7%至45%之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目前,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工业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处于合理区间依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战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突出,症结在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点也在工业。消费方面,只有加快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等先进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转型,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支撑消费结构升级。投资方面,近年来工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正在成为投资新热点。出口方面,工业制成品已占全部出口的95%左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就业方面,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带动整个就业结构改善。 工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领域。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研发投入的主要阵地,是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整体创新水平。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大量创新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即“两个IT”深度融合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只有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真正把工业发展动力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我国工业才能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根本性转变。 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伴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经济复苏疲弱态势延续,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工业运行风险逐步显性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既要面对旧问题的缠绕,又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对此要有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工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迅速形成生产力来实现规模扩张,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重视

中国经济转型: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

中国经济转型: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 摘要:到2020年中国能否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又是主攻方向。实现这一转型,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7%左右的中速增长新常态,从而为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 我的总的判断是:2020年是中国转型升级的历史关节点,是经济转型的最后窗口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节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临界点。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在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下,增长、转型、改革高度融合成为这一阶段最为突出的特点,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形成,高度依赖于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深化全面改革的重大突破。 第二,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转型处于最后窗口期。立足中期化解短期矛盾,形成长期公平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成为最为现实的选择。也就是说,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关键就在2020年这个“中期”。如果把握和谋划好这个“中期”,加快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确立服务业主导格局为重点、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的改革,不仅能有效化解短期的矛盾风险,而且将为中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果失去“中期”这个历史机遇,我们就失去了主动权。 第三,当前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的前景、增长的动力关键是转型,转型需要改革破题。在增长、转型和改革高度融合的特定背景下,“十三五”转型改革的时间空间约束全面增强,需要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为支撑,以实现并保持中速增长的新常态。 2020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阶段目标 到2020年中国能否从工业大国走向服务业大国,既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又是主攻方向。实现这一转型,可以在结构升级的基础上形成7%左右的中速增长新常态,从而为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入高收入国家创造有利条件。 1.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经过36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成功地跨越了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以解决人的自身发展为重要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这个新阶段,由于人口城镇化的较快发展、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全社会的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呈现阶段性特征: 特征一是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生存型消费主要是吃饭穿衣的消费,发展型消费主要是教育、医疗、健康、文化等服务消费。当前,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由工业消费品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正由生活必需品为主向工业消费品为主转变。特征二是从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升级。2010年中国服务性消费需求占比为40%左右,与过去相比明显提高。特征三是从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的升级。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型服务业态的快速发展,新型消费的增长很快。 2.服务业较快增长的大趋势。消费升级伴随着消费规模的快速扩张,形成走向服务业大国的市场潜力与市场空间,推动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消费增长推动服务业快速增长的趋势正在形成。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从一个生产大国向消费大国的转型会不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 编者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会带来深刻的变化,既带来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机遇。而把握机遇的前提就是要先认识到机遇。那么,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哪些新机遇?我们邀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对此进行了详细回答。 “新常态”关键在“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有两个重要变化。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第二,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中国经济要实现“双中高”,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开启“双引擎”。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民智民力。二是要改造传统引擎。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4个方面的阵痛:首先,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其次,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再次,房地产调整阵痛;最后是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也将迎来更多新机遇,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六大新机遇。 第一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市群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急剧升温。据统计,我国现有城市群总数已超过30个,预计未来5到10年内,我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到城市总量的82%和92%。如今我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些都与城市群的建设发展紧密

解读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入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闭幕,落实会议各项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显得十分迫切。 一、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过程,既是发展阶段因经济增长不断跃升的过程,也是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发展阶段的转换,要求经济的转型升级;而经济的转型升级又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发展从较低的阶段跃升到较高的阶段。 当前,关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一个被社会各界普遍认可的清晰、明确的界定。狭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还涉及到经济体制的转轨。由于我国的现代化在体制上是从传统计划经济转到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推进的,因此,从广义上理解经济转型升级,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具体地说,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涉及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经济增长拉动力的转换和升级。从需求方面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内需拉动,还是主要靠外需拉动;是主要靠投资拉动,还是主要靠消费拉动;等。 二是经济增长投入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从供给方面看,支撑经济增长的有资源、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经济增长是主要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来支撑,还是主要靠知识和技术来支撑;是主要靠低水平的技术来支撑,还是主要靠高水平的技术来支撑;等。 三是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商品和服务由不同的产业创造。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涉及到国民财富是主要来自于第一、第二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是主要来自于低附加值的产业,还是主要来自于高附加值的产业;等。 四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转换和升级。体制机制既决定于发展所处的阶段,又对发展有反作用。良好的体制机制,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严重缺陷的体制机制,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方面的转型升级既涉及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如何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问题,也涉及到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问题。 当然,经济转型升级还涉及到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城乡区域结构合理化等内容。但是,上述四个方面,应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内容,或者说是最应当引起关注的方面。 二、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第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着大调整,未来全球经济的缓慢增长将可能延续较长时期,中国外需超常增长的“风光”不会再现。“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力量格局逐步向多极化演进。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多极化演变的速度大大加快。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中

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与制度建设下 7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根据本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A.教育 B.人才 C.科技 D.创新 2. 投资率与消费率的关系是() A.此消彼长 B.同增同减 C.没有联系 D.关系不确定 3. 根据本讲,我国应大力推进以()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A.城市 B.人 C.党 D.政府

4. 根据本讲,()的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减速由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导致。 A.55% B.65% C.75% D.85% 二、多选 ( 共 2 小题,总分: 20 分) 1. 根据本讲,深化收入分配推动消费升级的政策环境包括() A.稳定消费预期 B.改善消费环境 C.提高消费能力 D.提高储蓄能力 2. 根据本讲,经济转型升级重点与实施路径包括() A.市场化推进需求结构优化 B.以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 C.以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 D.以三个市民化推动城镇化 三、判断 ( 共 4 小题,总分: 40 分) 1. 消费升级、扩大消费是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完成后扩大内需的关键举措。 正确 错误 2. 在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方面,要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 正确

转型时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转型时的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技术创新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标志性指标,甚至是试金石。只要技术创新加快、有效,转方式、调结构就会明显见到成效;如果技术创新始终止步不前或乏善可陈,那么转方式、调结构就是一句空话或口号。 2015年第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中国GDP增长6.9%,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6年以来,首次低于7%。从前两个季度GDP增长7%到“破7”,仅仅降了0.1个百分点,却吸引了全球目光的关注并因此造成金融市场波动,可见中国经济对全球的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大;同时也反映出,今年以来全球经济的脆弱性明显加深,对中国经济的走势极为敏感。“破7”符合大多数观察家的普遍预期,好像一块石头终于落地,少许也增添了人们的一些确定感。的确,这可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预示着中国经济从此将暂时告别7%以上的中高速增长,转而进入低于7%的中速增长时期。 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看法或预测,见仁见智,始终存在不同意见和争论,悲观与乐观互见。笔者属于务实派,2014年上半年就曾撰文指出:纵观国内外宏观经济大势,在未来1-3年的短周期中,中国经济将持续承压,并且“最严峻的时期并不在2013或2014年,而是在2015年之后,最可能的时间窗口应该是2016-2017年,或许还会拖延至2018年”(参见本刊2014年第9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风险渐行渐近》)。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基本认识,大致说来可这样概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的强劲增长,主要是因为同期外贸进出口提供了持续动力,极大地带动了国内生产加工业的蓬勃发展,从而形成所谓的“中国价格”、“中国制造”和“世界工厂”等概念;同时,大量贸易顺差的产生与国际资本流动相互交集,形成国内流动性长期过剩的局面,并促使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膨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第二个重要原因。

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指导意见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指导意见

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指导意见 各村(居)、企事业单位: 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陶堰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陶堰镇实际,特制订以下政策意见。 一、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1、两区(基地)建设。基地建设当年新被列入县级、市级、省级及以上项目并通过验收的,分别奖励1万元、2万元、3万元;虾稻轮作、稻草鹅种养、稻鸭共育等创新农作制度示范基地,每亩补助50元;在完成粮食订单的前提下,对年实际投售订单粮食前10位的种粮大户给予1000-5000元的奖励;当年通过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每只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0.5万元;现代(设施)农业,引进(扩建、续建)开发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种养业、农业加工类)并有成效的,面积300亩以上或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奖励3万元、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奖励4万元、投资XX万元以上的奖励5万元(如二、三产业投资奖励高于一产按二、三产规定奖励);当年被评为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信用等级A级的生产单位,市级、县级分别奖励1万元、0.5万元。 2、当年新增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示范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标准化种养基地)每家分别奖励2万元、1.5万元、1万元、0.5万元;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当年新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家奖3000元。 第 2 页共 9 页

3、水利建设。当年经镇和县水利局立项,招标程序规范,河道砌坎达到标准要求,且宜林地段绿化配套,经验收合格每米补助20元(生态型河道砌坎每米补助40元),若不足立项长度,按实补助;河道清淤经验收后补助每方4元。 4、平原绿化。成功创建县、市、省级提升型绿化示范村,在县奖励基础上,镇分别奖励0.5万元、1万元、1.5万元;道路示范工程建设项目经验收补助1万元;原绿色通道建设租地绿化费参照新增道路绿化租地标准。 5、疫病防控。畜禽防疫检疫工作经县验收合格,补助防疫检疫工作经费9万元,用于春秋两季常规防疫和5号病、禽流感等突击性防疫的药械注射以及检疫工作等费用。畜牧业规模养殖场实施排泄物治理工程建设并通过验收的,每家奖励2万元;加拿那一支黄花等有害植物防控(除)工作经费1.5万。 6、农技培训。结合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开展种养大户“绿色证书”培训,培训经费每人次50元。 7、土地流转。经县认定,当年土地流转率达80%以上的,并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村,奖励3万元;当年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试点的村奖励1万。 8、农业机械。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损失,对当年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配套的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炼苗连栋钢架大棚、播种流水线房等建设以及新购并列入示 第 3 页共 9 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该怎样做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个人建设方向和重点 石家庄学院12广电刘美灵20120105055 经济新常态的提出表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大学生身份)马上就要正式步入社会,发挥建设祖国的作用,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个人喜欢金融,做事有计划性,我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强我个人能力建设至少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务必爱国,这是根本要求,同时做一个德才兼备之人。自爱、自律,我绝不会向企图分裂中国的势力献媚(包括国内外任何企图分裂中国的势力),谨防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主要表现在坚决抵制美国对中国开展的《十条诫令》,务必会做到独善自身,并尽最大努力不让身边人受其影响。 2.加强专业修养,做能够“走出去”的专业人才。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在全球形成一个基本的网络,需要大量“走出去”的人才,即既要懂国际金融、懂金融贸易,又要精通当地的法律,同时语言非常好。国际金融、国际法、语言都应该是我努力的方向。学习外语尤为重要,这其中尤其是英语,同时定要精通汉语不得忘本。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这就需要能够走出去的人才,同时,我国的外来之宾也会越来越多,这也需要我们精通外语

同时弘扬中国文化。所以,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做到能够与世界接轨。另外,我想有机会在韩国从事国际贸易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在韩国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这就要求我在学好英语的同时,还要精通韩语以及法律。 3.培养创新意识,进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本和技术优势,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为此,我会尝试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此外,我也会试图进行文化创新,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使用、开创新的消费方式。经济新常态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我会紧跟时代步伐,追随时代潮流,积极利用、并尽力开创新型消费方式如网购消费、节约俭消费、低碳消费等。 5.发挥一个社会人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产能过剩、就业质量不高等等,我除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自己在其中的困难之外,还会充分发挥作为一名社会人的作用,即引导、监督其他组织机构或个人的行为,以更好更快地推进经济新常态的建设。例如:我可以向政府反映我的意见建议,监督一些不合规操作的工厂、企业等。 经济新常态对于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我又是经济新常态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在此背景下,我一定要增强自己的责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