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3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必修3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必修3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必修3 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必修3第1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科学思维

以血糖、体温、ph和渗透压等例,阐明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3.社会责任

a. 关注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b. 认同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意义。

二、教学要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四教学流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一:课程导入〔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

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

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

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

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

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

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

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观察、讨论、

回答。

导入内环

境稳态的

重要性,

聚焦本节

主要目

标。

环节二: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让学生通

讲授

新课

课件呈现: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和坐标曲线图。

设问: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学生答: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

1℃。而且,同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设问: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学生答: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轻者高于年老者。

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一般女子高于男子。

设问: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学生答: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oC,处于动态平衡中,与外界气温的日变化没有明显关系。

过渡: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

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机体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设问:生理学家是如何给稳态下定义的?

学生答: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设问:具体维持内环境的什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学生答:成分和理化性质。

设问: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定?

学生答: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点拨:相对稳定≠恒定不变;相对稳定≠剧烈变化;相对稳定=动态平衡。

过渡:通过以上的问题探究,可以说明健康人体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呼应。

汇报、回答。

观察、思考、

比较、回答。

举例说明。

过对内环

境化学成

分、理化

性质(体

温、PH、

渗透压)

的动态变

化进行讨

论、观察

演示实

验、举例

说明等活

动,建构

稳态概

念。

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内环境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那么,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为什么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呢?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是什么?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浆、组织液渗透压的变化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B.内环境中某种成分发生改变可能会引起人体患某种疾病

C.血浆中缓冲物质的存在,会使血浆的pH保持稳定不变

D.高温环境中出现中暑说明机体调节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答案】C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讲述: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转,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内环境稳态与循环、呼吸、循环、泌尿的功能联系图”,联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内容,理解稳态维持离不开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

3.讲述: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直接通过循环、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内环境稳态维持液需要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维持,某种器官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如果肾功能衰竭就会出现尿毒症,胰岛受损就会出现糖尿病等。

3.质疑: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

4.简要介绍人类对机体维持稳态机制的认识过程:(1)法国贝尔纳:神经调节;(2)美国坎农: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3)目前普遍认为:神演练作答。

拓展稳态

概念的外

延。

巩固对稳

态概念的

理解。

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认识是不断发展和修正的。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B.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组织液减少

C.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

【答案】A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1.讲述:机体对稳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内环境稳态遭破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2.让学生讨论教材“思考与讨论”的讨论题,或者举几个稳态失调的病例,说明症状和危害。在同学充分列举的基础上,教师给予适度的补充和修正,引导了解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关注着我保健和他人健康。

设问:你有过发烧的经历吗?谈谈高烧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

学生答:有头疼、头晕、食欲不振等感受,体温过高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降温是为了防止稳态失调。

点拨: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不适、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演练、回答。

讨论、举例说

明。

归纳总结。

倾听、思考。

巩固对内

环境的认

识及其调

节机制的

理解。

认同积极

的生活态

度和健康

的生活方

式对维持

内环境稳

态具有积

极意义。

巩固对内

环境稳态

重要意义

的理解。

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

设问: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出现什么变化?这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学生答:渗透压会变小。细胞吸水肿胀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

点拨:这样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

设问: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体内缺氧。说明外界环境变化剧烈,会影响身体健康。

点拨: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

设问: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或过高时,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答: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可能会引起肌肉抽搐,或血液中钙的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点拨:血液中钙的含量长期过低,会使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老人患骨质疏松症。

设问:体内的尿素和无机盐过多时将会导致什么后果?

学生答:引起尿毒症等疾病。

点拨:尿毒症就是由于肾功能受损以致代谢产物及某些毒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所导致的全身中毒症状。

设问:夏天使用空调可以帮助你摆脱酷热的煎熬,但是长时间使用容易引起“空调病”。请你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角度,分析“空调病”的原因?

学生答:空气不流通,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内环境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其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D.稳态遭到破坏时,一定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答案】C

4.引导学生从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方面去思考,如何预防内环境稳态失调、保持机体健康?。即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减少外界环境变化对机体的不良影响,同时增强机体的调节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外环境。

环节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要点。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概念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呼应突出重

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难度及题号 基础中档稍难 >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35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248 …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6、7 1.(双选)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及细胞内液均属体液 解析葡萄糖被小肠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人体血浆pH通常在~之间,而且相对稳定,这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的调节。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不会随环境气温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才是内环境。 答案BD 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 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现在的观点认为免疫也是一种调节方式,和神经—体液调节相互作用。 答案D 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成分的是 ( )。 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平衡⑤蛋白质平衡⑥CO2-O2平衡 A.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 # 解析内环境的成分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成分都达到相对平衡,才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①②③④⑤⑥都为内环境的某个方面。 答案D 4.(2012·揭阳质检)下列各项不能诱发人体组织水肿的是 ( )。

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B.营养不良造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C.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 D.饮水过多,大量水分滞留在组织液中 ~ 解析人体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是组织液增加。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量会增加,但是多余水分不会滞留,会通过形成较多的尿液把多余的水分排出。]答案D 5.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 解析本题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是机体对多变的外界环境的适应,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温度、pH、渗透压等的相对稳定只是内环境稳态的某个方面的稳定,不是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答案D 6.(2011·湛江检测)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 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 解析环境温度下降,通过神经调节最终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以增加产热;抗原会刺激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血钙含量降低会导致肌肉抽搐,导致内环境失调;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答案C 举一反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反馈调节,是机体稳态调节的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参与,又有激素调节参与。下丘脑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7.(双选)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稳态 B.某些人到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高原反应,这表明外界环境变化可影响内环境稳态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材的简要分析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必修模块3第1章第2节的内容。它是第一节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也是学习后面生命活动调节等内容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稳态是必修模块3重要的核心概念。处理好这一概念的教学,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稳态的概念及稳态的重要性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稳态的调节机制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要逐步展开和深化,本节中仅做一个简要的概述,做好后继课的铺垫。 人体健康与内环境稳态密切相关。几乎所有人生活中都亲历过诸如发烧、腹泻等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因此,通过有关内环境稳态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1)概述什么是内环境稳态,说明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能力目标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态的机制。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人体内环境维持稳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认同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积极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四、教学具体方案及实施过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稳态 二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三、当堂检测 1.人的体温在正常情况下会产生一些波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略低于成年人 B.女性体温略低于男性 C.一个正常人的体温的昼夜之差不超过l℃ D.人是变温动物 2.人的体温相对恒定,意味着( D ) A.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相等 B.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C.机体的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3.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D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人体内细胞和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的系统是( C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

一、知识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 二、能力目标: 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稳定的机制。 2、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三、情感目标: 1、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2、养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3、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4、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的变化规律”的调查。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结合ppt,分析大头娃娃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环节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多媒体显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时,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的,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多媒体显示问题: 1、为什么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2、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3、从化验单上可以看出哪几种成分超出正常范围?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不利影响? 生:血浆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因为血浆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血浆中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如果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导致机体出现相应的病症。 师:说得不错。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课标点击】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自主探究】 2、例题精析 〖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 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答案:B 〖例2〗(2003年上海)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 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解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缺水,因此要给病人输液

补充水分,输液时要给病人输生理盐水,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自我诊断】 ●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pHD.渗透压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 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 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 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 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7、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肾小管在吸收水的同时吸收盐 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 C、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 8、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 B、生长素总是从高处向低处运输 C、CO 2可以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因而CO2也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让血糖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人教高中生物 必修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知识点)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实验原理: 1)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H2CO3),食物中常含有一些酸性和碱性物质,它们进入内环境后,因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而使内环境pH不会发生大的偏移。 2)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如Na2HPO4、KH2PO4等溶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具体操作步骤 取自来水25mL--(倒入)→50mL烧杯中→用pH试纸测试起始的pH,并做记录--(滴加)→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HCl或NaOH溶液--(5滴后)→用pH计或pH试纸测pH,并将结果计入表格→每滴加5滴为一组,重复6次。 用不同的材料按上述步骤重复试验。 3、实验结果及结论 (1)对自来水的处理(图1) 结论:滴加HCl后,自来水的pH减小;滴加NaOH后,自来水的pH增大。 (2)对缓冲液的处理(图2) 结论: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缓冲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3)对生物材料的处理(图3) 结论:无论滴加HCl还是NaOH,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 图1 图2 图3比较以上三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因而能维持pH相对稳定。 4、PH值稳定的意义 保证酶能正常发挥其活性,维持新陈代谢的正常顺利进行。 【补充】——缓冲物质 1、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2、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 (如: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3、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二、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⑴、口腔:36.7—37.7°C(平均:37.2°C) ⑵、腋窝:36.0—37.4°C(平均:36.8°C) ⑶、直肠:36.9—37.9°C(平均:37.5°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例题)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典型例题 例1、从事养殖业的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大多数海产鱼类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因为在淡水中() A.氧浓度较低 B.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C.缺少食用的动、植物 D.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解析:海水的浓度高,海产鱼类长期适应环境,细胞内无机盐浓度与海水浓度是相当的,如在淡水中生活,细胞就会吸水,不能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答案:B 例2、(2003年上海)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提供能量B.供给营养C.维持水分代谢的平衡D.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解析: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患肠胃炎的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腹泻,此时消化道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导致人体内缺水,因此要给病人输液补充水分,输液时要给病人输生理盐水,以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基础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B.酶C.pHD.渗透压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4.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5、“人类不能生活在纯氧的环境中”,这一叙述是() A、不对的,因为身体细胞需要氧,以氧化有机物获得能量 B、不对的,因为人体所吸收的纯氧经呼吸道进入血液时,已有许多CO2产生,不影响呼吸 的调节。 C、对的,因为血液中应有适量的CO2作为调节呼吸作用的物质 D、对的,因为纯氧会使身体细胞的氧化作用太剧烈,而无法维持恒定性 6、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7、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肾小管在吸收水的同时吸收盐 B、渴的时候体内水绝对少 C、肾小管对盐的重吸收要消耗能量 D、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有拮抗作用 8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因而生长素是种高效的酶 B、生长素总是从高处向低处运输 C、CO 2可以有效刺激呼吸中枢,从而使呼吸加深加快,因而CO2也可以调节生命活动,属于体液调节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同调节血糖,让血糖浓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因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拓展题 9、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是帕金森氏症的病因,并找到了“多巴”作为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卡尔松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验设计的方法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一)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二)实验步骤: (1)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为数量相等的A、B两组。 (2)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海城同泽中学宁国男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极少数情况下,会在主观卷中以激素调节的附属问题出现,通常占0到6分。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积极性。 二、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在本地区属于二类学苗,初中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深入分析能力不强。教学中应主要以夯实基础为主,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拓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来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 四、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难点:稳态的调节机制 五、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

六、教学程序: 【一】、内环境稳态 (一)显示感性认识材料,说明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PH值等动态平衡。(血量小于0.1毫升的检验项目) 1、同学们每年一次体检,体检什么? 有没有验血?有几种验血方式? 无名指:血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 静脉抽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 ①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 ②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 不同人的各项值不同,同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是动态变化。 但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健康的人)。 ③如果超出此范围→患病。 ④此人可能有什么疾病。 2、非典时期(2004.4—5),去医院首先要量体温 正常人体温多少? 36.7℃~37.5℃ 小结:体温的变化影响因素。 3、如果生病了,去医院打生理盐水,多少浓度?0.9%Nacl溶液.能否是其他浓度?预计会有什么结果?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教案: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第1课时包括了“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机制的认识”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三个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学好这一课时,有利于学生对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等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又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本节第2课时内容是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以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内环境的稳态,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巩固。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阐明内环境维持稳态的机制。本课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理解和学习第二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护PH稳定的机制。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解决方法] ⑴利用“化验单分析”、“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血浆PH稳定的实验”、“输生理盐水”等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稳态概念的建构。 ⑵通过稳态失调导致健康问题的实例,启发学生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解决方法] 同教学重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解法。教具准备:实验材料,图片或课件。 六、学生活动 1、学生汇报调查结果,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2、学生举例、思考、讨论。 3、完成实验。 七、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上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完成“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请同学汇报体温调查的结果,并根据调查结果回答下面的问题: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差异?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处于动态平衡中。 讲述: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内环境的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有哪些事实可以证明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也处于动态平衡中呢? 下面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取甲乙两个洁净试管,向甲内加入血浆,乙内加入等量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内各滴入等量的几滴HCl或NaOH,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 教师展示实验结果,提问: 甲、乙两支试管在加入酸或碱后的PH变化有何不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班级:姓名:学号: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节内容,初步了解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 二、预习内容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_、____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学习重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导学案2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师生交流、观察图像,能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重要意义。 2.通过观察图片、阅读文本、小组讨论,能了解稳态调节的机制。 3.通过小组评论、师生交流、查阅资料,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学习重点及难点】 了解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导学诱思】 一、旧知回顾: 1.绘出体液之间关系图表? 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教材助读: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定义:__________ __ ______ 2.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①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 ②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的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_______ 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③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④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 ____ (3)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________,若外界环境变化太剧烈,或自身调节出现障碍,稳态就会被________。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其代谢只有_______ _、____ ____等都在适宜的范围内,酶才能正常的发挥______ __作用;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____ ____的重要保障;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等会使机体内环境遭到___ _____。如果内环境遭到破坏,细胞代谢就会_____ ___。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_____ ___。 三、预习自测 1.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的速度加快 B.儿童患佝偻病 C.细胞代谢紊乱 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 2.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通过汗和尿排泄废物 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C.血液运输氧气和废物 D.血浆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3.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 A.凝固的状态B.绝对不变的状态 C.相对稳定的状态D.随外界环境改变而变化的状态 课内探究案 探究点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问题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问题2:稳态就是稳定不变的状态吗?为什么? 针对训练1: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中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教材研习,培训课程作业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儋州市长坡中学吴妹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 3、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能力方面: 测定人体体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2、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关爱家人和亲友。 3、建立敢于质疑尊重事实,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教学法、直观性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2课时。1课时授课,1课时进行实验。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甲烷的化学结构模型 3、“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调查 【教学设计思路】 说明:本节内容的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实验的模式。本教学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本着“提高生物素养”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本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力图实现多层次的教学目标。 稳态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到的内环境,内环境的化学成分、理化性质等很抽象,而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更令学生难以捉摸。因此在本概念的教学中要通过引导

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丰富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感性认识。通过甲烷中C原子的稳定性类比推理导入课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讨论体温的日变化规律;体验内环境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事实。在逐步的体验过程中,稳态的概念就呼之欲出、水到渠成,从而突破重难点。关于稳态的调节机制,因为后面还有进一步的学习,因此在这里只通过“资料分析”进行简单的介绍,以承上启下。 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分析稳态失调的病例,使学生深刻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这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保持机体健康的具体做法,使知识的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内环境稳态重要性》教学设计(市级公开课)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 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分析来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 二、教学重、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问题探讨2.1:体温的变化特点 安排学生讨论:根据课前大家对“体温日变化规律的调查”以及对3个问题的思考,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然后汇报大家的讨论结果。 评价和小结: 健康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体温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一个方面,调查结果证明体温处于动态平衡中。那么内环境的pH和渗透压如何呢? 问题探讨2.2:内环境pH的变化特点 提问学生: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呢? 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是否会引起内环境pH的大幅度下降呢?平常摄入一些酸性或碱性食物会不会导致内环境的PH发生改变呢?也就是说内环境的PH能否维持相对稳定? 现在大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依据探究实验的步骤来完成。 课件展示:实验结果,即自来水、血浆ph的变化。得出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内环境的pH可以维持相对稳定。 提出问题:血浆pH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课后继续探究 问题探讨2.3:内环境渗透压的动态变化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除温度、酸碱度外,还有渗透压,内环境的渗透压是否也能维持相对稳定呢?请同学举例说明。 提出问题。 PPT演示:“红细胞的形态图” 内环境的渗透压只有维持相对稳定,细胞才能保持正常形态,完成它的各项生命活动。 由此可见: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也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 通过以上的问题探究,可以说明健康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即内环境可以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那么,正常机体的内环境为什么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呢?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是什么? 板书: 二、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和调节机制用投影仪展示课前调查的结 果:“体温的日变化规律”的 调查报告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思考 讨论3个问题。分组汇报。 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回答 小组讨论,完成探究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根据教师展示的实验结果,分 析讨论得出结论,达成共识: 血浆ph可以维持相对稳定。 学生举例说明:吃的食物较咸 就要喝较多的水,多饮多尿、 输液必须输生理盐水等。 思考:输液时Nacl溶液浓度过 低(低渗溶液)或过高(高渗 溶液)会对红细胞的形态和结 构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简单分析并回答。 引导学生注 重调查报告 的编制,并初 步学会对数 据进行分析。 体验合作学 习和成功的 喜悦 提高学生实 验探究的能 力 培养学生分 析实验现象 得出实验结 论的能力。 启发学生联 系生活经验, 理解渗透压 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获取内环境稳态的知识。 2.培养其实践与知识结合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五、教学过程: 导入: 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是衡量肝功能受损情况的一项指标(转氨酶存在于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只要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转氨酶就会由肝细胞释放到血液中。所以,肝脏本身的疾患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肌酐与尿素氮是衡量肾功能的一项指标(当肾功能发生障碍是,代谢废物不能够排除体外,以致大量含氮废物和其它毒性物质在体内积累,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血清葡萄糖是血液中血糖浓度的一项指标,对于诊断以及指导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是衡量血液中血脂水平的一项指标(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质的总称,其中最重要的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无论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都增高,都统称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冠心病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胆固醇与甘油三脂皆增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更大)。 问题:1.每种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什么? 2.从化验单上看,每种成分的指标是否正常? 答:1.这说明: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2.(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2)葡萄糖含量超标,血糖含量过高可并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的心血管合并症等。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结论分析: 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知识讲解: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查——体温变化 某家庭体温日变化调查 成员上午6h上午10h中午12h下午2h傍晚6h晚上9h 母亲37.0℃37.0℃37.3℃37.4℃37.2℃37.1℃父亲36.8℃36.8℃37.1℃37.3℃37.1℃36.9℃自己37.1℃37.1℃37.4℃37.5℃37.3℃37.1℃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 【巩固教材-稳扎稳打】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不断发生变化 B.尽管外界环境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o C C.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无限的 2.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4.稳态的生理意义是()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B.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重难突破—重拳出击】 5.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免疫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 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 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 2 CO 3

C.血液中Na 2 CO 3 过多时,就与H 2 CO 3 结合形成NaHCO 3 D.血液中CO 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 2 排出 7.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应多喝一些淡盐水,是为了() A.维持水分的代谢平衡B.降温、维持体温恒定 C.维持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D.提高体内的免疫力 8.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9.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质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其原因是()A.血浆渗入组织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的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速率降低 D.淋巴循环受阻 10.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的水分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1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给予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A.提供能量 B.供给营养 C.维持内环境水分稳定 D.维持内环境无机盐稳定 12.人工肾能部分替代真正的肾脏起作用。患者的血液在中空纤维中向一侧流动,一种称为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纤维外向相反方向流动(见图1—6)。血液中的

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在于A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

好兽医学苑1、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在于( ): A.为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B.保证足够的能量储备 C.使营养物质不致过度消耗 D.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 E.将内部功能活动固定在一个水平 2、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机体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 )。 A.适应性反应 B.旁分泌反应 C.稳态反应 D.非自控调节 E.自分泌反应 3、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 ( ) A.细胞内高K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 B.细胞内高K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有通透性 C.细胞外高K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 D.细胞内高Na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有通透性 E.细胞外高Na +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 +有通透性 4、驱动神经-肌肉接头前膜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的离子是( ) A.Na + B.Ca 2+ C.K + D.H + E.Cl - 5、触发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物质是( ) A.肌钙蛋白 B.横桥 C.钙离子 D.肌纤蛋白 E.钠离子 6、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绝对值减少称作( ) A .极化 B .去极化 C .反极化 D.复极化 E .超射

好兽医学苑7、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 A .零 B .无限大 C .大于正常 D .小于正常 E .等于正常 8、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 A .钠平衡电位 B .钾平衡电位 C .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 .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 .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9、骨骼肌中作为Ca 2+受体的 是 ( ) A 肌钙蛋白 B 肌凝蛋白 C 肌纤蛋白 D 原肌凝蛋白 E 横桥 10、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 2+ 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 A .横管 B .肌膜 C .线粒体膜 D .肌浆网膜 E .粗面内质网 11、关于终板电位的论述错误的是 ( ) A 具有“全或无”性质 B 其大小与神经未梢释放的乙酰胆碱量成正比 C 无不应期 D 可表现总合 E 具有“一对一”关系 12、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 ) A 相对不应期 B 绝对不应期 C 低常期 D 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 E 有效不应期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1.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2.关注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3.尝试解释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认真阅读教材、学习目标,解决预习案中问题。完成时间30分钟。 2.本节重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知识链接】 1、组织水肿原因分析: 长期营养不良,摄入蛋白质过少;②过敏反应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③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时,引起蛋白尿,使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从而会导致组织水肿。④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如恶性肿瘤细胞侵入并堵塞淋巴管;或临床进行广泛摘除淋巴结;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等。⑤细胞代谢产物增加。 2、何谓空调病? 夏季,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学习、聊天,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但在使用空调的背后,隐藏着杀机,稍不注意,就能惹病上身。空调房间与室外的温差较大,如果人们经常进出空调房间,就会引起咳嗽、头痛、流涕等感冒的症状。在盛夏季节经常使用空调器的人常有上述经历。如果在空调房间温度调得较低的地方呆得时间过长,又遇衣着单薄,就会引起关节酸痛,或颈僵背硬,或腰沉臀重,或肢痛足麻,或关节僵痛,或头晕脑胀,或肩颈麻木。如果在空调房间呆得太久,由于空气不好,容易使人头晕目眩。这些症状就是空调综合征,俗称空调病。 2.空调对人体的影响: 低温环境会使血管急剧收缩,血流不畅,使关节受损受冷导致关节痛;由于室内与室外温差大,人经常进出会感受到忽冷忽热,这会造成人体内平衡调节系统功能紊乱,平衡失调就会引起头痛,易患感冒。"冷"感觉还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腹腔内血管收缩、胃肠运动减弱,从而出现诸多相应症状。在女性,寒冷刺激可影响卵巢功能,排卵发生障碍,表现为月经失调。 空气中的阴离子可抑制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并起着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状态的作用,然而,空调的过滤器可过多吸附空气中的阴离子,使室内的阳离子增多,阴阳离子正常比例失调造成人体生理的紊乱,导致出现临床症状。空调房间一般都较密封,这使室内空气混浊,细菌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增高,而对人们有益的负离子密度将会降低,如果在室内还有人抽烟,将更加剧室内空气的恶化。在这样的环境中呆得稍久必然会使人头晕目眩。 预习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