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单元 听与说

第三单元 听与说

第三单元   听与说
第三单元   听与说

地方课程课时教学设计

1

三、归纳总结

2 、要有感情投入,注意语气诚恳、姿势端

庄自然、态度谦虚友善

3 、注意分寸和角度,善于选择谈话的时机,

善于创设谈话的氛围

4、表达要大胆,声音洪亮。

5、说话时,注意与对方进行眼神交流。

6、说话时,态度要客观,不要武断。

7、对他人的反对意见要宽容不要针锋相对。

第二层次:学会听

活动一:小品表演:"倾听者和不倾听者"。

可由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

活动二:七嘴八舌话倾听:

在学习与生活中,同学们愿意跟什么样的倾

听者交往?同学中哪些倾听行为不利于交往?

活动三:倾听广场

分组搜集:倾听时应注意什么才有利于人际

交往?

多媒体呈现:学生朗读,加深对倾听技巧的

认识。

积极倾听是成功交往的重要技巧之一。

1、倾听时要保持尊重、体谅与关心的态度。

2、忌一些不良行为。如三心二意,表情冷漠、

打断别人等。

3、注意一些回应技巧。如语言技巧、行为技

巧等。

4、注视说话人

5、靠近说话者,专心致志地听

6、不要打断说话者的话题,要耐心

(三)提升与升华:

教师寄语:人人需要交往。但交往是门艺术,

而善于表达、学会倾听以及学会赞美与批语、劝

告与安慰等是与他人和谐相处,与他人建立友谊

的钥匙。老师希望每个同学手中都能握有这把钥

匙,相信每个同学都会因此体会到交往的快乐,

甚至它会开启你一生与他人交往的心门。

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情景表演

感受倾听的重要性。

升华主体,完成

教学任务。

2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1讲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天一大联考)南朝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是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一变化() A.使中央权力削弱B.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C.瓦解了宰相制度D.强化了士族的统治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表明南朝主要是分割中枢权力机构的权力,使权力分散,相互牵制和制约,从而有利于皇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 2.(2019·广西百校联考)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土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反映出当时() A.豪强大族对政治的影响B.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进步 C.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D.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 答案 A 解析材料“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体现了豪强大族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不断进步,故B项错误;材料讲的不是考试选拔官吏,而是凭借家族势力来选拔官吏,故C项错误;在当时选官重视的是家族的影响力,而不一定局限于经济基础方面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 3.(2018·福建三明二模)隋朝初年,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后又改为郡、县两级制。上述改革() A.导致封建国家财政开支增大 B.增强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C.削弱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 D.有利于维护大一统的局面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一)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 【教学内容】 一共有多少 【教学目的】 1.通过熟悉的情境和操作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2.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3. 激发学生学习加法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难点: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2支铅笔(板书:2),右手有3支铅笔(板书:3)。想一想,如果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可能会说: ?1、2、3、4、5,一共有5支铅笔。 ?3之后是4、5,一共有5支铅笔。 同学们说得对,可以合起来一起从头开始数,也可以接着其中的一个数往后数,不管怎么数,都是一共有5支铅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办法,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一共有多少) 二、探究新知 1.看图画一画。 熊猫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最喜欢吃竹子了。图中的熊猫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4页插图) 有3只熊猫在吃竹子。有2只熊猫在玩皮球。 3只吃竹子的熊猫,我们就可以先画3个圆,2只玩皮球的熊猫,就再画2个圆,合起来一共就是5个圆。

3+2=5 ? 加号 这个符号叫作加号,表示合起来的意思。这个算式应该这样读:3加2等于5。 学生尝试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2. 摆一摆,算一算。 (1)同学们打开教材,看第24页最下面的习题,先摆一摆,再算一算。 学生可以直接看图写出得数。(也可以画出图形后再数一数) (2)指导学生看懂教材第25页“试一试”习题的图意,并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加法算式,交流结果。(如果学生出现把4辆汽车和1个交警加起来的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强调加法一定要把同类的东西加起来。) (3)谁能告诉大家你觉得“1+4=5”这个加法算式可以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表示1个手指加4个手指,合起来是5个手指。 ?可以表示1个大人与4个孩子合起来,就是5个人。 …… 说说在这几幅图中,这个算式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25页“说一说”插图) (表示1朵花和4朵花合起来,是5朵花;表示1只大母鸡和4只小鸡合起来,一共有5只鸡;表示1个篮球和4个足球合起来,一共有5个球;表示先画了1个圆,又画了4个圆,一共有5个圆。) 总之,加法算式就是表示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的计算过程。 三、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解决“一共有多少”这类问题,就是把两部分数合起来成为一个数,要用加法算式计算。下课之后用你们充满智慧的双眼去观察,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看谁发现得最多。 【板书设计】 3+2=5 ? 加号 读作:3加2等于5 【教学反思】 把学生已有的两个数合起来的经验与“一共”联系起来,为认识加法作铺垫。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出加法,促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情境的支持下,更能顺利地建立“3+2=5”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学生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和解决身边的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探索数学奥秘的欲望。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第三单元第四章综合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第四章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小明在做实验时,他的白衬衫不小心沾上了菠菜汁液,要除去衬衫上的绿色污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 A.用肥皂水洗涤 B.用沸水褪色 C.用酒精脱色 D.到市场上购买去污灵 2.叶片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 A.无色素的表皮细胞 B.保卫细胞 C.栅栏组织细胞 D.海绵组织细胞 3.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 A.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B.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C.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D.以上都不是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水浴加热的作用是() A.运走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B.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C.检测是否产生淀粉 D.检测是否合成叶绿素 5.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中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移到阳光下照射 ③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并去掉纸片 ④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 ⑤漂洗叶片、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步骤①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的淀粉 B.步骤②设计错误,应取两片叶子才能形成对照 C.步骤④完成后,烧杯中的酒精会变为绿色 D.该实验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6.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现象如图,该实验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产生淀粉④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7.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有如图所示的实验环节,该环节不会出现的实验现象是() A.大烧杯中的水沸腾 B.小烧杯中的酒精变绿 C.叶片变黄 D.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 8.关于“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 B.设计对照时,应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遮盖住叶片的一部分 C.溶解叶绿素时,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直接加热 D.实验可以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9.某同学将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段时间后,用铝箔把一张叶片的一部分遮光,经光照、褪色、漂洗,再滴上碘液,发现整张叶片呈棕黄色。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褪色时间过短 B.光照时间过短 C.植株在暗处时间过短 D.铝箔遮光不严 10.能为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的是() A.人类 B.动物 C.绿色植物 D.森林 11.为提高枣的坐果率,每年春天一些有经验的枣农要将枣树树干进行环状切割,原因是() A.限制有机物向上运输 B.限制有机物向下运输 C.限制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 D.限制水和无机盐向下运输 12.把甘蔗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运送到甘蔗茎中的结构是() A.叶脉 B.筛管 C.导管 D.叶肉 1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变成蓝色的那部分叶片切下一细条,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上观察,叶片内变蓝的部位是() A.叶肉 B.上下表皮 C.导管 D.叶脉 14.将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后,选择一片绿叶剪断其主叶脉(如下图所示),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数小时,结果发现B区不能制造淀粉,原因是B区叶片中缺少() A.叶绿素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 15.甘薯根长得肥大,其中所含得大量淀粉是由() A.叶制造后通过导管运输来的 B.甘薯根自己合成的 C.茎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D.叶制造后通过筛管运输来的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加与减教案及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 问题。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例如,在“运白菜”一节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求剩余白菜的数量。 2.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每个问题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1 捐书活动1课时 2 运白菜 1课时

3 节余多少钱1课时 4 里程表(一) 1课时 5 里程表(二) 1课时 6 练习二 1课时 捐书活动。(教材第17~18页)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w . 重难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 课件。 师:六一前夕,学校举行了一些活动,图中的活动就是其中之一,你知道这是在进行什么活动吗?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学校正在举行捐书活动。 ?从表格中知道,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和95本。 ?从表格中也可以知道,四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和98本。 师: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唱大戏2017人教版

第三单元《唱大戏》 第一课时《看大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2、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3、用打击乐器和动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通过歌声表现歌曲中豫剧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二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锣鼓音乐,引出《看大戏》 师: 同学们,听到刚刚的锣鼓音乐是你能联想到什么?生: 唱戏。 师: 同学们有看过唱戏的吗?生:略师: 我小的时候去看戏,场面可热闹了!爷爷奶奶拿着扇子在前面走,我拿着小凳子在后面跟着,人山人海,墙头上,房顶上都坐着人,可有意思了,我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看大戏》视频)

二、学唱歌曲 1、欣赏视频 欣赏《看大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 谁来说说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 生: 好多人,唱戏的,看戏的,马车,乐器等。 师: 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唱戏离不开乐器,大家看看这种乐器(教师拿出锣敲几下),知道它是什么乐器吗?生: (略) 师: 对,它的名字叫锣,有人注意到刚刚的视频里的歌曲中也出现锣的声音了吗?生: (略) 师: 我们再来聆听一下这首歌曲,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锣的声音出现在什么地方? 2、聆听歌曲 (播放歌曲《看大戏》)师: 谁来说?生: 休止符的地方。 师:

每个四分休止符的地方都有锣的出现(点击课件)(教师边说边拍两下手),用锣来伴奏,那这是戏曲吗? 生:略师: 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首具有戏曲唱腔的歌曲。现在老师来唱一下这几个乐句,请同学们在休止符的地方给老师拍手,看谁拍的最准确!(教师唱,学生拍手) 师: 太棒了!你们发现我在唱之前弹了一段没有歌词的音乐(教师在示范一下前奏),这段音乐叫……生: 前奏 师: 在戏曲中我们叫它过门。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几次过门?生: 两次, 师: 那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从哪里分?生: 两个部分,从第二个过门那里分。 3、分段学唱 师: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点击课件),同学们来试着跟老师的琴声唱一下这几个乐句。(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师: 你觉得哪里和老师唱的不一样,或者说你觉得这几个乐句中哪里不好唱?生:略师:

第三单元第四章

第三单元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复习指要: 原料:二氧化碳、水 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条件:光场所:叶绿体 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表示式:二氧化碳+ 水淀粉+ 氧气 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意义其他生物基本的食物来源 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在农业上的应用:合理密植 二、典例解析: 例1、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把变成蓝色的那部分叶片切下一细条,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内变蓝的部位是() A .上、下表皮B. 导管 C. 叶肉 D.叶脉 答案:C 例2、夏天的中午,光合作用不强,其原因是() A .叶片萎缩B. 叶蒸发水分过多 C. 叶绿素被破坏 D.气孔关闭 答案:D 三、基础训练: 1、请填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繁殖等生命活动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来源。所以,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3、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一部分。 4、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是大气中的和的含量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5、皂荚树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过程叫(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扩散作用 6、进行光合作用时,植物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A、二氧化碳 B、水 C、高温 D、光 7、韭黄叶片呈黄白色的原因是() A.温度不足 B.水分不足 C.肥料不足 D.光照不足

8、有位同学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清晨、正午、傍晚三个时间从同一棵绿色植物上摘取一片绿叶,将它们进行脱色、漂洗、碘液染色,其中染色最深的是() A、清晨的叶 B、傍晚的叶 C、正午的叶 D、都一样 9、鱼缸中常常放进一些新鲜的水草,其作用是() A、营造鱼的生活环境 B、增加鱼缸中的食物 C、增加鱼缸中的氧气 D、增加鱼缸中的二氧化碳 10、某学校的生物课外小组开展大白菜丰产实验,每棵重约4Kg。请问大白菜增产的物质主要来自() A .土壤中的无机盐B. 土壤中的有机物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无机盐 D. 空气中的氧气和土壤中的有机物 11、从“狼吃羊,羊吃草”这一事实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A、光 B、草 C、羊 D、狼 12、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原因是() A、吸收不到氧气 B、吸收不到二氧化碳 C、吸收不到水 D、释放不了氧气 13、农业上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A .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B. 提高作物对土壤中肥料的利用率 C. 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 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14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地区所具有的特征是() A 、终年高温多雨B、植物种类丰富C、全年都有植物开花D、冬季叶片凋落 15、“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旅游事业B、发展畜牧业生产C、改善生态环境D、增加木材产量 拓展提高 16. 今有一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黄白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变成蓝色。 (1)步骤①的作用:让叶片本身已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3)这个实验说明了: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江苏盐城中学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学生作业第三单元第1讲+酶和ATP+Word版含解析

第1讲酶和A TP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6·淮安调研)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分泌功能的活细胞才能产生酶 B. 酶可被水解为氨基酸或脱氧核苷酸 C.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定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D. 酶通过为化学反应供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2. (2016·盐城三模)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 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也消耗ATP C.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 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 3. (2016·南师附中等四校联考)右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 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 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 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 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4. (2016·南京模拟)H2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为水和氧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 试管编号加入的底物处理条件 1 2 mL H2O2溶液2滴蒸馏水 2 2 mL H2O2溶液2滴FeCl3溶液 3 2 mL H2O2溶液2滴猪肝研磨液(含过氧化氢酶) 4 2 mL H2O2溶液2滴煮沸的猪肝研磨液 A. 1号试管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B. 比较1、3号试管的现象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C. 与2号试管相比,3号试管产生气泡的速度快 D. 3、4号试管的现象不同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5. (2016·苏北四市三模)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中含有核糖,有些酶也可能含有核糖 B. 活细胞内的酶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 C. A TP与ADP相互快速转化依赖酶的高效性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x

最新整理小学音乐教案人音版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三 单元教案设计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看大戏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2.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3.初步了解有关豫剧的知识。 教学方法设计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1、师生合作,学习熟悉新课,2、师生合作,解决难点 打算让学生在教师范唱的指引下,一步一步的深入教学,让学生慢慢的去感受戏曲,接受戏曲,进而去喜欢戏曲。引发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感受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神。同时,也为学习新歌做准备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如戏曲中的服装和

化妆,除用以刻画人物外,还成了帮助和加强表演的有力手段。水袖、翎子、髯口等,不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是戏曲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因为生活是无限的,而任何艺术的表现是有限的,所以在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上,不是一味的追求形似,而是极力追求神似。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在戏曲表演中,舞台可以代表任何生活场景,说它是室内,就是室内;说它是室外,它就是室外……演员予以假定的处理,观众也表示赞同和接受。因为学生对与戏曲的了解较少,在学习富有地方戏曲特色的歌曲时,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学习歌曲的环节中,我采取了初听,复听细听的方式,让同学们多体会感受音乐的风格,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在同学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结合的地方戏曲豫剧的及其代表剧目的介绍和聆听,是同学们更加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有助与歌曲的表现。 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1.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走圆场进入教室。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候一下好吗?我选旦行,你们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行当吧!2.师生用京剧的念白方式互相问好。二、学唱歌曲1.学生听录音范唱。师:谁听到《看大戏》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呢?从这些歌曲内容中你感觉什么是看大戏呢?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问题。2.再听歌曲范唱音乐。(教师指曲谱)师:大家听得很仔细,你们注意到了吗?曲谱中有几处使用了升记号呢?生:观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上 第三单元第四章综合测试02-答案

第三单元第四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小明穿白裤子坐在草地上,不小心裤子沾上了绿色汁液,下列方法中最容易将绿色汁液洗去的是() A.自来水 B.酒精 C.肥皂水 D.沸水 2.小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了24小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片绿叶进行研究。先剪断叶片的主叶脉(如右图所示),再将绿色植物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最后检测发现B区没有产生淀粉。原因是该部分区域缺少光合作用所需要的() A.二氧化碳 B.水 C.叶绿素 D.光 3.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 A.维生素 B.淀粉 C.蛋白质 D.脂肪 4.下图是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实验一个简图,该实验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A.氧气 B.水分 C.二氧化碳 D.有机物 5.“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 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A.②③④⑤①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④③②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 6.下列装置中,能够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叶绿素的是() A B C D

7.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观察下面“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操作环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你在此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将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_______。 (2)请说明出现图①现象的原因: (3)在我们的实验室里,利用这盆植物不适合完成下列哪项实验() A.观察叶片结构 B.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探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D.探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气孔数目 二、非选择题 9.选取生长正常的牵牛花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小学一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会写字 他、河、说、也、地、听、哥、单、居、招、呼、快、乐、玩、很、当、音、讲、行、许 二、新学部首 块——土字旁 孤——子字旁 单——倒八 三、易写错的字 他:左面是“亻”,不要写成“女”。 地:左面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哥:上面最后一笔是“丨”,不要写成“亅”。 居:部首是“尸”,不要写成“户”。 乐:由五笔组成,第二笔是“∟”。 玩: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很:右边是“艮”,不要写成“良”。 行:最后一笔是“亅”,不要写成“丨”。 许:右边是“午”,不要写成“牛”。 也:第一笔是横折钩。 乐:第一笔是撇。

哥:横、竖、横折、横、竖、横、竖、横折、横、竖钩(10)。快:点、点、竖、横折、横、撇、捺(7) 当:竖、点、撇、横折、横、横(6) 很:撇、撇、竖、横折、横、横、竖提、撇、捺(9) 四、会认字 块、捉、急、直、河、行、死、信、跟、忽、喊、身、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怎、独、跳、绳、讲、得、羽、球、戏、排、篮、连、运 五、多音字 乐lè(乐趣)(安乐)(快乐)yuè(乐器)(音乐)(乐谱)只zhī(船只)(只身)(单只)zhǐ(只有)(只要)(只好)种zhǒng (种子)(播种)(火种)zhòng(种地)(种植)(播种)得de(记得)(觉得)(免得)děi(得亏)(非得)(总得)说shuō(说笑)(听说)(诉说)yuè(大说)(不亦说乎)(和颜说色) 行xíng(行为)(行李)(行动)háng(银行)(行规)(行货) 六、近义词 喊——叫偷偷——悄悄忽然——突然 飞快——急速孤单——孤独后来——以后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最新资料推荐------------------------------------------------------ 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加减法的含义。 由 5 以内的加减法、610 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等几部分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 20 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含义,认识+、-这两个符号,能正确读出加减法算式;通过 10 以内的加减法,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减法来解决,会正确计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能力目标能力目标: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及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 让学生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初步认识了 15、610 的加减法,而且在第一单元中对 10 以内的数已经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所以学习 1 / 25

10 以内的加减法应该不算太难,但让学生建立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概念可能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口算 10 以内的加减法 2、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难点: 单元教学难点: 1、了解加减法含义,用 10 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与观察活动,发挥主题图的作用,高度重视学生对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的拼摆。 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困生突破方法学困生突破方法 : : 对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课时划分课题课题 1 一共有多少(加法)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第三单元讲解Word版

Unit 3 Text A I. Part Division of the Text II. Further Understanding 1. For Part 1 1. Group Presentation Students work in pairs. One student tries to describe Heidi’s attitudes toward her father according to her speech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play. Then the other student makes a speech to class. 2. For Part 2 1. True or False 1.Diane disliked Kyle and did not want to go to the senior prom with him. (= F Diane liked Kyle and wanted to go to the senior prom with him.) 2.Mother thought the children should respect their father. (= T) 3.Dan Lucas invited Father to have lunch at the French restaurant on Third Road. (= F Father invited Dan Lucas to have lunch at the French restaurant on Third Road.) 4.Dan Lucas promised to ask his son to make a phone call to Diane because Father told him Diane was interested in his son. (= T) 5.As an honor student, Diane was pleased with the result. (= F As an honor student, Diane was humiliated with the result.) 3. For Part 3 1. Group Discussion Students form groups of three to four, and find out what Father said in the office. Then find out the response of Heidi and Mrs. Higgins. Discuss why they seemed to have different topics and what they thought during the interview. (= In the office Father boasted to Mrs. Higgins how bright Heidi was. He listed several examples. He kept on talking even though Mrs. Higgins was not interested in the topic. He showed a typical example of a proud father.

日有所诵一年级上册

日有所诵(一年级)第一单元 1、数字歌 ◎金近 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斤斗,七八九,拍皮球,十个手指头, 就是两只手。 2、过山车 ◎刘育贤 上天了,入地了,腾云了,驾雾了。过山车,下山了,我变成,流星了。 3、飞飞跳跳 ◎圣野 小蜻蜓,会飞; 小蚱蜢,会跳。 飞一飞,跳一跳;小弟弟,会长高。 4、小猫拉车 ◎岸冈 小猫拉车,老鼠不坐。黄鼠狼拉车,小鸡不坐。灰狼拉车,山羊不坐。老虎拉车,谁也不敢坐。 5、做手影 ◎张继楼 兔来了,狼来了, 螃蟹爬上墙来了。 电灯一关都跑了, 电灯一开又来了。 第二单元 6、什么大 ◎许浪 天大,地大, 比不上我手大。 我用手掌捂眼 睛,哈哈—— 天和地不见啦!

7、弹钢琴 ◎佚名 大白牙 小黑牙 咿咿呀呀学说话 声音有高也有低 你弹我唱乐无比 DO RE MI FA SO LA SI 8、有条“蚯蚓”真可笑 ◎朱晋杰 有条“蚯蚓”真可笑,顺着鼻子上下跑。 哧溜一声——出来了,哧溜一声——进去了。不是蚯蚓是鼻涕, 掏出手绢快擤掉。 不要挂在鼻子上, 让人看见多不好。 9、大小多少 ◎李一笑一个大,一个小,一只老虎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大雁一只鸟。数一数,瞧一瞧,大小多少记得牢。 10、老虎和乌龟 ◎虞运来 大老虎, 大嘴巴, 小乌龟, 不怕他, 老虎咬乌龟, 崩掉两颗大门牙。 第三单元 11、落叶 ◎常瑞 秋风秋风吹吹, 树叶树叶飞飞, 就像一群蝴蝶, 张开翅膀追追。

12、黄豆荚 ◎腾毓旭 黄豆荚, 真可爱, 里面住满豆乖乖。 秋天到, 房门开, 豆乖乖呀跳出来。 排着队, 一二一, 走进农民大口袋。 13、墙头草 ◎佚名 墙头草, 风儿一来两边倒, 扶得东来西又倒, 扶得西来东又倒。 狗不吃, 猫不咬, 枯了不能当柴烧。14、半半歌 ◎张秋生 有个孩子叫半半, 起床已经七点半。鞋子穿一半, 脸儿洗一半, 早饭吃一半, 课本带一半, 上学路上半半跑,光着一只小脚板。 15、金花银花 ◎李光迪 金花花,银花花,躲在叶下吹喇叭。嘀嘀哒…… 嘀嘀哒…… 吹着吹着做个梦,变成两个胖娃娃,金花变成大南瓜,银花变成大冬瓜。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课后演练(七) 一、选择题 1.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受热过程。读图,“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主要是因为此时() A.①强B.②弱 C.③弱D.④强 解析:D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因为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所以霜下得晚了。④是大气逆辐射;①是太阳辐射;②是云层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A.Q值夏秋季节小,冬春季节大 B.PAR值冬春季节小,夏秋季节大 C.PAR值比Q值季节变化更小 D.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3.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8月达最高值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最大B.白昼最长 C.炎热干燥的天气D.硬化路面剧增 解析:2.C 3.C第2题,据图可知,Q值和PAR值均是春夏季大,秋季小;图中Q值8月达到最大值,PAR值在7月达到最大值,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第3题,太湖地区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晴天多,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总辐射8月份达到最大值。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特大城市热岛效应强度(UHI)的季节和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一年中,该城市() A.夏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弱 B.秋季热岛效应强度最强 C.春季多大风降低了热岛效应强度 D.热岛效应强度与风速呈正相关 5.由图乙可以判断,该城市的热岛效应强度() A.中午前后强度最大 B.日较差小于年较差 C.冬季的日变化幅度最小 D.与气温日变化呈负相关 6.热岛效应强度日变化的季节差异反映出() A.春季郊区气温日较差最小 B.夏季郊区的植被长势最好 C.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 D.日变化与昼夜长短无相关性 解析:4.C 5.D 6.B第4题,从甲图中看出,春季热岛效应最弱,9月和12月热岛效应最强;图甲中春季风速大时,热岛效应小,说明大风天气缓解热岛效应;图甲中10月至12月热岛效应与风速呈正相关,其余月份呈负相关。第5题,由乙图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二、加与减(一)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运算与 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算。 3、初步经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的意义能力。 提高质量措施 1、利用多种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鼓励多种算法。 采用多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课时安排:10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出示挂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生1: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再出示挂图。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其他也如此。 四、课堂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生的计算方法是很多,但是还不能正确的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在表达自己的方法时,大多数是人云亦云的。没有达到自己掌握方法的层面。 教学内容:采松果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师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子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子,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子。”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子”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⒉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㈡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⒈师;请小朋友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子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⒉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子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 列出算式。 25+4=29 4+25=29 教师逐个问:你是怎样想的? ⒊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只要把“松

第三单元 第11讲

第11讲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环境的影响。考查频度低, 一、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1.概念 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规模海水运动,叫做洋流。 2.按性质分类???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 3.影响因素 盛行风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其次还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等因素影响。 【深度思考1】 暖流的水温不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 提示 寒流、暖流只是与所流经海区水温对比而言的。同一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于寒流,高纬地区暖流的水温可能低于低纬地区寒流的水温。 4.三大洋主要洋流及其分布

学法指导 洋流分布的记忆方法 在记忆世界各洋流的分布时,可先记住洋流模式,然后把它对应到各大洋中。如右图采用想象法:利用分数式“8 0”联想记忆,中间分数线为赤道;分子“8”,按笔顺代表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分 母“0”,按笔顺代表南半球大洋环流及洋流流向(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环流),洋流以流经海域名称命名。 【深度思考2】 同是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性质有何不同? 提示 西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洋流为西风漂流,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表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主要表现为寒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 (1)全球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维持全球水热平衡。 (2)对沿岸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 (1)寒暖流交汇海区形成渔场:如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2)上升流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 (1)顺洋流航行可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2)寒暖流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海上航行不利。 (3)洋流从北极地区带来的冰山对航行构成威胁。 4.影响近海污染 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特别提醒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同时也影响到一个地区的光照情况并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生产与生活等。 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在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方面(水温及海水流动性);二是在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物质方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测试

2014-2015学年新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试卷 班别:姓名:得分: 一、认真填空我最棒。(每空1分,共21分) 1.口算800×3,想:( )个百乘以3是( )个百,也就是1( ),800-3=( )。 2.口算32×3,想:( )×( )=( ),( )×( )= ( ),( )+( )=( )。 3.580里面有( )个十,( )里面有78个百。 4.( )个十是800,再加上( )个十是1000。 5.幼儿园买来48个皮球,平均分成2份,每份( )个;还可以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6.被除数是270,除数是9,商是( )。 二、请你来当小法官。(每题1分,5分) 1.7个12与12的7倍相等。 ( ) 2.最大一位数与最小三位数相乘的积是900。 ( ) 3.30-5—450÷5。 ( ) 4.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两位数或三位数。 ( ) 5.50×4的积末尾有两个0。 三、按要求计算。(20分) 1.请细心计算,争取全部算对。(8分) 800×4= 350÷5= 60÷3= 32×3= 360÷6= 24-4= 48÷2= 400÷8= 2.脱式计算。(12分) 36+12-4 560÷8—35 50×7—350 === === 26×3+51 540÷9+32 300—240÷6 === === 四、仔细填表你能行。(6分)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6分) ( )÷5=100 ( )÷7=80 ( )×7=210 96÷( )=32 6×( )=480 4×( )=84 六、在○里填上“>”,“<”“=”。(6分) 70-0○70+o 250÷5○280+4 300÷6○70×5 24×4○42×2 35÷5○80÷8 13×5○5×13 七、根据表中信息解答问题。(每题2分,共土0分) 1.买20个羽毛球,给了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2.买5个篮球要花多少钱? 3.健身器材的价钱是羽毛球的多少倍? 4.买5双球鞋,130元够吗? 5.假设给你100元,你打算买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