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和商品经济
商品和商品经济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注:带★的题为不定项选择题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

1、(2005·广东政治卷·9)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D.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2、(2004·北京卷·30).为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务院组建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商品的食品,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保证其质量。这是因为(A)

A.食品的质量越好,生命安全越有保障

B.食品的质量与价值互为前提

C.食品的有用性决定其价值

D.食品的有用性取决于个人生活需要

3、(2004·北京卷·31)近两年,全国每年发生的安全事故都在100万起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安全就是效益。这个事实说明(B)

A.有失误必有安全事故

B.安全事故是经济损失之故

C.有安全必有利润

D.安全与效益互为因果关系

4、(2004·湘鄂川渝卷·34)宋代的庄在《养柑蚁》一文中说:“广南可耕之地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常患小虫,损失其实。惟树多蚁,则虫不能生,故园户之家,买蚁于人。遂有收蚁而贩者,用猪羊浮脂其中,张口置蚁穴旁,蚁入中,则持之而去,谓之养柑蚁。”一些人捕捉蚂蚁进行买卖,使蚂蚁具有价格,是因为:(C)

A.蚂蚁能够消灭虫害B.蚂蚁具体交换价值

C.捕捉蚂蚁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D.蚂蚁对柑橘农户具有使用价值

★5、(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多项).在1992年大学生实用科技成果拍卖会上,上海油墨厂以200万元高价买下华东化工学院某学生的“高档超细磁粉制备技术”,创下本次拍卖最高记录。这说明 (AD )

A.“高档超细磁粉制备技术”与有形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B.技术只有经过拍卖才能显示其价值

C.上海油墨厂高价竞买,违反了等价交换原则

D.市场竞争使实用科技实现了它的价值

6、(05·广东政治卷·9)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C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7、(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试题)“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商品价格是由其质量决定的。

[破译思路] 此题主要考查使用价值、价值与价格关系方面的知识。题中观点认为“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的,而由此得出价格是由质量决定的结论则是错误的。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中所讲的“质”是指商品的质量,即使用价值,因此质与价的关系实质上是使用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其次要弄清“优质优价”的含义及原因。“优质优价”是说质量好的商品一般价格较高,这是由于优质商品在生产时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其价值量就

大,价格当然就比质量差的商品高。由此可见,优质商品的优价从根本上是由价值决定的,使用价值是不决定商品价格的。说商品的价格是由其质量(使用价值)决定的是错误的。

[答案要点] (1)本题中质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说明的是使用价值和价格的关系。

(2)商品的价格从根本上讲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而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

(3)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对同一种商品而言,质量好的商品往往包含的价值量也较多,因此其售价也较高。

8、(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为什么总是选购“价廉物美”的商品。

[破译思路] 该题考查的是商品、货币、价值规律方面的知识。“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一俗语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定的经济学道理。一般地说,材料好、做工精、质量优的商品(好货)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价值量大,价格就应当高(不便宜);反之,材料差、做工粗、质量劣的商品(非好货),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少,价值量小,就只能以低价出售(便宜)。但是也不尽如此。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确能够买到“货又好,价格又便宜”也就是“价廉物美”的商品。这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就可能用较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物美”的商品;有的商品生产者为了加快资金周转,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也可能用较低的价格出售“物美”的商品;另外,当某种“物美”的商品牌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商家降价销售,人们也可能购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

[答案要点]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实际生活中,人们直接接触到的不是价值而是价格。

(2)不同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尽相同,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因此,具有相同使用价值的商品,可能具有不同的价格。

(3)人们选购商品时可能找到使用价值和价格的理想的结合点,选购既“物美”又“价廉”的商品。

三、商品的价值量

1、(2005·文综全国Ⅱ卷·31)蟾蜍有毒,蟾衣却可入药。某青年农民偶然看到了蟾蜍蜕皮的过程,于是开始了巧获蟾衣的探索。经过反复观察、实验、总结,发现蟾蜍蜕皮是其生长过程的自然现象,一般在黑夜发生,过程很短,然后马上吃掉;还发现蟾蜍的眼睛只对运动的物体敏感。根据这些情况,他发明了通过控制光线,在水中获取、用光照引吸幼虫喂养等技巧获取蟾衣的方法,终于闯出了低成本、省劳力、不破坏生态平衡且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致富道路。巧获蟾衣致富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

B.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技术和诀窍可以提高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个别劳动时间越长,所生产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2、(2005年广东大综合卷第13题)假如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4小时,售出后收入60元。某一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一倍,在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他用4小时生产同样的皮鞋售出后收人是

A.30元 B.60元 C.90元 D.120元

3、(2005年上海政治试卷第15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常被用来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A.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B.大众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C.人民生活质量提高D.商品市场日益繁荣

4、(2002年第22题).我国确立了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信息化所代表的高新技术能够 A

A.减少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提高单位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变D.使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提高

5、(2001年单科第18题)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C

A、越大越大

B、越小越大

C、越小不变

D、越大不变

6、(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从根本上讲,商品的价格水平决定于 C

A.商品的供求状况

B.人们对商品的偏好

C.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政府部门对商品价格的控制和调整

7、(1996年第11题)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同一时间、同一市场上,以同一价格出售,有人赚钱,有人亏本。这是因为他们生产同一商品的答案A

A、劳动生产率不同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C、劳动积极性不同

D、产量不同

8、(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如果1双皮鞋=2件上衣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而生产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可以换(C)

A.1件上衣

B.4件上衣

C.8件上衣

D.16件上衣

9、(06·全国Ⅰ·26)在同一市场中,等离子电视机这类高档商品的售价比阴极射线电视机这类普通商品得到售价要高,这是因为 A

A.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高档商品包含较多的个别劳动时间

C.高档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大 D.高档商品的使用功能比较完善

10、(06·全国Ⅲ)海信集团十多年来投入技术研发资金15亿元,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自主研发出我国第一款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芯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这表明,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同一时间内生产的 C

A.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B.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C.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D.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商品价值总量增加,交换中获利就会增大

四、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1、(1994年全国高考试题).金银充分货币后,可以与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B)

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了

B.金银作为货币,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

D.金银作为货币,其购买力大小是不变的

★2、(1992年高考试题).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说明 (AC)

A.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B.金银不是唯一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和贝壳的本质是相同的

D.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06·天津卷·20)犹太人有句名言: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

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盒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站出许多豆子。要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卖豆子的农民应该 D

A.等制成盆景时卖出

B.在价格最高时卖出

C.等结出更多豆子时卖出

D.在能够卖掉时卖出

五、货币的职能

1、(2005·文综全国Ⅲ卷·24)货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之一,它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

2、(2004·江苏卷·9).商店里的货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A)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3、(1995年第27题)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是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想象的货币

C.现实的货币

D.一种价值符号

(答案B〈也即观念上的货币的意思〉)

4、(06·全国Ⅰ·24)有一道趣味智力题:某商店出售汽水,每瓶1元,每2个空汽水瓶可以换得1瓶汽水,但不可兑换现金。使用10元现金,通过购买、换领、借入汽水并归还等方式,最多可享用20瓶汽水。在获取这20瓶汽水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包括 A

①商品流通②易货交易③货币支付④货币借贷⑤非现金结算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5、(06·江苏政治卷·17)电子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B

A.供求关系影响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D.进口关税下调

六、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2005·辽宁文理综合卷·15)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一般来说,在通货紧缩期间()

A.收入上升 B.市场扩张 C.失业增加 D.生产投资增加

2、(2004·江苏卷·16)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A)

①货币发行量是否过多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

A. 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3、(2002年全国第18题)从1998年开始,我国连续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总规模达5100亿元人民币。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目的在于 A

A,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B.扩大商品进口的数量与规模

C.扩大商品出口的数量与规模D.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4、(1996年第12题)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强调指出,必须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是因为,只有抑制通货膨胀,才能

A.理顺价格关系

B.增加人民的货币收入

C.控制货币发行总量

D.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答案D。试题所提供的选项中,应该说都与抑制通货膨胀有关系,但都不如D项更重要。)★5、(1995年第25题)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A.待售商品的数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的流通速度

D.居民货币持有量

(答案A、B、C,而D不进入市场,就不构成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

6、(06·广东政治卷·10)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C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7、(06·江苏政治卷·18)下列有利于化解通货膨胀的措施是 D

A.调整汇率 B.降低利息 C.增发国债 D.提高贷款利率

七、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04·广东政治卷·10)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 C A.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

2、(05·广东政治卷·16)自从货币产生之后,货币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在货币的各种形式中,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是。C

A.铸币 B.商品货币 C.纸币 D.黄金

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2005年文综全国卷I卷第4题)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国,随着需求的增加,石油进口量还将继续增长。近年,世界石油价格持续走高。最近三四年间,世界市场石油价格暴涨,主要原因在于

①运输成本增加②垄断的加强③供需关系的改变④炼油工业的大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004年广西卷)32.某人善耕而不善牧,另一人善牧而不善耕,善耕者想以谷物与善牧者交换牛羊,如果善牧者拒绝交换的话,则原因可能是AC

A.善耕者出价太低

B.谷物非交换之物

C.牛羊非剩余之物

D.牛羊非交换之物

3、(2004春季全国文综)27.期货交易是一种交换方式,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个时期内按协议价格和数量进行交易。期货价格反映市场未来的供求关系,并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现货市场价格。2003年,黑龙江省农民(豆农)在出售大豆时参考期货价格,选择良好的出售时机,使全省豆农在销售环节至少增收2亿元。这说明(D)

A.期货信息可以使商品价值增加,让参与者致富

B.市场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C.期货价格刺激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量

D.市场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而波动的

4、(2004·春季全国文综·28)商品价格决定于(A)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B.供求关系,但受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影响

C.个别劳动时间,但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D.供求关系,但受到使用价值的影响

(2002年春季全国文综23——24题)市场经济会推动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市场经济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据此回答23~24题。

5、等价交换(C )

A 是指每次商品交换都必须是等价的

B 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 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之中

D 表明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6、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是指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B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时间

C 固定资本

D 流动资本

★7、(2001年春季全国第21题)价值规律要求的等价交换是指( BC )

A.每一次具体的交换过程都是等价交换

B.等价交换的实现有赖于价格依据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等价交换应当理解为商品交换过程的总的趋势

D.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绝大多数是等价交换,只有少数是不等交换

8、(2004·上海卷·18)据上海市药品食品局的不完全统计,自国家放开大部分药品的价格以来,本市已有620家药店的上千种药品先后降价,平均降幅达到20%,这说明……(A )

A.遵循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B.国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

C.药品的使用价值随价格降低而降低D.药品价格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

9、(2001年全国第32题)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是通过()实现的。A A.价格波动 B.不等价交换C.国家宏观调控D.统一的市场

[破译思路]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对价值规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道纯知识性的题目,在当年的考试中只有34%的考生选择正确,这说明一些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还是很不够的, 考生务必在基础知识上多下功夫。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只能选A。考生做这道题首先必须搞清楚等价交换的含义,所谓等价交换,就是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要相等。在货币产生以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这时的等价交换意味着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完全相等;而在货币产生以后,商品交换不再是直接的物物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这时的等价交换就不能说价格与价值相等(因为影响价格的因素除了价值外还有很多)只能说价格与价值相符合。其次,考生还必须审清“等价交换”是通过()实现的这句话所强调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就是问等价交换这一原则是通过什么起作用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我们知道,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是在动态中实现的,等价交换要求商品价格既要反映商品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由于供求与价格的双向制约导致价格不会偏离价值太远,而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而使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达成一致,即价格与价值相符合。因此正是价格上下波动的作用才使等价交换原则得以实现。

10、(2000年广东22题).耗资数十亿美元,采用了当今通信领域数十项尖端技术的“铱星”全球卫星电话系统,因价格过于昂贵,用户稀少,公司严重亏损而最终关闭。这件事表明C A.产品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其市场占有率的高低B.高科技产品不应定价过高

C.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并接受市场检验

D.竞争机制导致了企业和产品的优胜劣汰

11、(2000年苏浙文综)台湾省是世界计算机芯片等电子元器件供应量的主要产地之一,这次地震导致这些元器件的供应量下降,世界范围内计算机产品的价格上扬。这说明( D )A.商品的价值是由其价格高低决定的

B.商品的价格由其生产数量决定的

C.价格和价值总是不相符的

D.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制约

12、(1999年全国高考试题)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等价交换”

A.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B.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C.是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的交换

D.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破译思路]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价值规律内容的理解。考生对价值规律的内容都很熟悉,但熟悉的东西并非表明已真正理解。此题在当年的高考中正答率只有27.7%,错答率高达72.3%,其中误选C项的达67.4%。造成如此高的失误率关键是没有真正理解“等价交换”中“价”的含义。这里的“价”指的是价值量,也就是说等价交换是指价值量相等的两个商品相交换。在货币产生前是物物交换,货币产生后,就成了商品与货币相交换,货币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就叫做价格。这时,等价交换原则就要求价格与价值相符合,但在实际交换活动中,由于市场供需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但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它的价值是相符的,因为上涨的部分与下跌的部分是可以相互抵消的。题肢C是等价交换原则在货币产生后的要求,但真正实现只能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故正确答案只能选A而不能选C。

13、(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商家在促销时常采用这样的方法:为使消费者更多地购买自己的某种商品,往往降低该商品的单价。这表明 ( C )

A.降低商品的价格就能扩大其销售量

B.降低商品的价值就能扩大其销售量

C.薄利多销是商家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D.降低成本是商家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14、(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在集贸市场上买东西,讨价还价是普遍的现象。商品的卖者总是抬高卖价,买者总是压低买价,而商品最后的成交价格,则往往是买卖双方协商的结果。这种现象表明市场价格的形成(C )

A.取决于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

B.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C.受当时供求关系的影响

D.具有偶然性,无规律可循

★15、(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 ( ABC )

A.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B.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C.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D.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16、(2004·两广卷·35)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生产资料(如钢铁等)的价格上涨,但是,今年国内空调生产企业仍然出现了新一轮的降价大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根据有关机构预计,现有300多家空调生产企业有200余家可能倒闭。

用所学的经济学常识回答: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没

有引起空调价格的上涨。(10分)

⑴市场价格的涨跌是由市场的供求决定的。(2分)

⑵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反映出该市场求大于供的状况,这与前些年的投资过热有关。(4分)

⑶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会引起空调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可能会推动空调价格的上升,但是,商品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而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了商品交换价格的涨跌,因此,空调价格的下跌反映出在该消费品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状况。(4分)

(注:如考生回答“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之一,竞争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并实现优胜劣汰,200余家空调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面前面临使闭,这本身是市场调整供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的过程”的要点,可酌情加2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

17、(2001年上海卷第31题)31.上海地铁二号线营运初期,曾实行过2元、3元、4元的票价,每天的客流量仅为2、3万人次。后来,票价降至1元、2元和3元,地铁二号线日客流量随即猛增至13、14万人次。

(1)请问上述现象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什么知识?

(2)票价下调后,在交通高峰时段,地铁又出现乘客拥挤的现象。请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设想。

答案:(1)①这一现象反映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可以自发调节市场供求关系。(3分)②价格对市场供求的调节作用表现在:价格下降,引起需求增加,客流量增加;价格上升,需求减少,客流量减少。(4分)

(2)如:实行分时段票价;提高高峰时段的车量投放密度;开辟新线路公交高峰如有其他合理设想,均给分。(3分)

九.价值规律的作用

1、(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近年来,我国彩电,VCD机等商品的价格大战此起彼伏。主动挑起价格大战的往往是那些生产规模较大,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大企业,而中小企业则只是被迫应战。这种现象所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

A.大企业更能承受降价销售所造成的损失

B.大企业对市场价格变化的反应更灵敏

C.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D.企业生产产品的数量会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破译思路]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商品价值量以及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的理解和掌握。近年来,我国彩电、VCD机价格大战是在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进行的,降价销售必然会减少生产厂家的利润,但却是商家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手段。由于大企业生产规模大,劳动生产率高,这就意味着它的生产成本肯定比中小企业低,在降价销售中处于有利地位。生产同样的商品,如果降到大企业的商品价格水平就不能赚钱甚至亏本,所以A项正确。由对题肢A的分析可知,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会影响其市场的竞争力。商品成本越低其市场竞争力越强,反之则愈弱,故选题肢C。B项与题干内容不符,再说这句话本身就不对,因为中小企业对市场价格的信息变化反应灵敏。大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大,从觉察到开发转产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而中小企业则可以较快做出转换,正所谓“船小好调头”。D项本身说法错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是产品的质量、价格和售后服务,与该企业生产产品数量多少关系不大。因此不能选D项。

2、(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某地苹果喜获丰收后,直到来年初仍然有一大半卖不出去。果农起初认为果树种植太多,超出了市场需求,但后来其他地区的优质苹果却以高价畅销。这一事实使他们认识到:市场上不是不需要苹果。而是不需要品种和质量差的苹果。依据所学的经济常识,

从上述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A.信息是重要的经济资源B.竞争使商品优胜劣汰

C.供求关系决定商品价值D.生产决定需求

[破译思路] 该题主要考查商品和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该题是一道灵活性很强的试题。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题肢C本身说法错误,排除。题肢D不符合题干的材料亦应排除。题肢A只要稍加分析选出也不难,因某地之所以出现苹果丰收后一大半卖不出去的原因就是不了解市场的信息,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关键是B“竞争使商品优胜劣汰”是取还是舍呢?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认为,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讲竞争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而不是使商品优胜劣汰,于是舍弃排除。对“竞争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与“竞争使商品优胜劣汰”有无内在联系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其实,商品生产者被淘汰,要么就是产品质量有问题,要么就是品种规格不适应市场的需要。因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问题而被的商品生产者,不是意味着其生产的产品也被淘汰了么?题干材料中的优质苹果高价畅销,而法律制裁苹果卖不出去,正体现了商品的优胜劣汰。所以该题的正确答案为AB项。

3、(06·重庆卷)“煤变油项目上马的关键,在于油价能否长期维持在45美元一桶”主要

说明,价值规律 C

A.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

B.促使企业自主创新

C.调节生产要素的分配

D.促使企业优胜劣汰

4、(06·广东政治卷·9)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近期我国将实木地板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同:从价格机制看,上述做法之所以能够节约木材资源,是因为征收消费税会导致C

A.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生产企业增加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B.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生产企业减少实木地板的供给量

C.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提高,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D.实木地板的销售价格降低,使消费者减少对实木地板的需求量

5、(2005年天津文综卷第38题)在我国煤炭生产中,每年产生的有毒废料――煤矸石高达1亿多吨,严重危害环境。为此,利用煤矸石制砖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某煤矿利用该项科研成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两条生产线,年产1亿块标准砖,可消耗煤矸石40万吨。由于煤矸石砖成本较高,销路不畅,致使一条生产线闲置。而当地生产的粘土砖,虽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却因价格低廉,产销两旺。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

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并说明其危害。(9分)

①价值规律发挥调节作用。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的弱点和缺陷。

②人多地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生产粘土砖耗费大量土地资源,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矸石生产线的闲置,造成了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环境的改善。

(2003年上海第18题)近年来,彩电行业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一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企业逐步退出了这一市场,少数知名品牌的市场分额则在不断扩大,上述现象说明(B)

A、彩电行业出现了"卖方市场"

B、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C、彩电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彩电价值量不断扩大

D、彩电价值量由挑起价格战的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简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价格战”是讲价格的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些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企业逐步退出了这一市

场,少数知名品牌的市场分额则在不断扩大”,则是价格战的结果:劣汰优胜。可见,题干是讲价值规律优胜劣汰的作用。解答本题也可以用排缪法,A不符合实际,是错误的。行业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里,即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应该变小,故C错。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不能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故D错。

6、(2001年全国第35题)2000年夏季,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的销售协议。然而,协议墨迹未干,参加协议的厂家便纷纷“跳水”降价,限价销售宣告失败。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经济现象?

答案:(1)商品价格由商品价值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供过于求,商品价格必然下降。(3分)

(2)企业人为采取“价格联盟”方式限价,不利于正常的市场竞争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则,正当竞争。(4分)

(3)企业要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主动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2分)

(注:考生答题如与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但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7、(1993年全国高考试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彩电成为我国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于是各地纷纷发展彩电生产,在很短时间内先后引进了100多条彩电生产流水线,从而迅速扩大了彩电的生产能力,较快的满足了市场上对彩电的需求。1981年我国城镇居民每百户的彩电拥有量仅为0.59台,而1990年城镇居民每百户的彩电拥有量已达到59.04台。10年间增长100倍。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新问题,例如1992年我国彩电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2000万台,而当年市场上彩电的年需求量尚不足1000万台,仅去年一年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两家库存积压的彩电数量就多达200万台。

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这些年来彩电市场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如果你是某彩电生产厂的厂长,面对彩电市场形势的变化将怎么办?

(3)有关部门预测,空调将继彩电、冰箱之后,成为我国耐用消费品市场上的又一个热门商品。请根据你回答上面两个问题时得出的结论,提出你对发展空调生产的看法。

[破译思路] 此题主要考查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价值规律有三个作用: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配;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我国彩电从80年代供不应求到90年代供过于求的变化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必然结果。彩电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生产彩电盈利就多,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流向彩电的生产,从而导致市场供应增加。由于市场自身的缺陷,导致彩电供过于求,库存积压。对第二个问题,考生首先要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必然要起作用,因此作为厂长必须按价值规律办事,要面向市场组织生产经营,既然现在市场上彩电已供过于求,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就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或者转产其他产品。只要答好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回答第三个问题就很容易了。在发展空调生产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空调生产的优胜劣汰,另一方面,鉴于在发展彩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加强对空调生产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

[答案要点] (1)彩电市场经历了从供不应求到供过于求的急剧变化,说明价值规律对商品生产和流通具有重大的调节作用。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升,生产该种商品就能赢利,这

就促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生产该种商品的企业和部门,导致该种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市场供应增加,彩电很快由紧俏商品转为滞销积压,表明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2)作为彩电生产厂的厂长,应当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面向市场改进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

(3)发展空调生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机制的调节作用,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空调生产的宏观调控。

(4)综合评价。

8、(04·广东政治卷·35)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部分生产资料(如钢铁等)的价格上涨,但是,今年国内空调生产企业仍然出现了新一轮的降价大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根据有关机构预计,现有300多家空调生产企业有200余家可能倒闭。

用所学的经济学常识回答: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没有引起空调价格的上涨。(10分)

答案要点:⑴市场价格的涨跌是由市场的供求决定的。(2分)

⑵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反映出该市场求大于供的状况,这与前些年的投资过热有关。(4分)

⑶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会引起空调生产成本的增加,这可能会推动空调价格的上升,但是,商品只有通过市场的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而市场的供求状况决定了商品交换价格的涨跌,因此,空调价格的下跌反映出在该消费品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状况。(4分)

(注:如考生回答“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之一,竞争对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压力,并实现优胜劣汰,200余家空调生产企业在市场竞争面前面临倒闭,这本身是市场调整供求,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的过程”的要点,可酌情加2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

高中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练习题

商品和商品经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作为食品生产加工者,越重视食品质量安全( ) A.越能满足百姓需要、保障生命健康 B.越能增加食品价值量、提高价格 C.越能提高效率、丰富百姓餐桌 D.越能增加食品使用价值,满足人们各种需要 答案:A 解析:考查商品使用价值即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产品质量与价值量大小、效率高低无关,排除BC项。食品只能满足人食用需要,不能满足人们“各种”需要,排除D项。 2.2009年10月,国家基本药物正式公布、实施。基本药物指国家认可并推荐的疗效显著且价格相对便宜,对百姓实惠的药物。基本药物的特点蕴涵的经济学道理是( ) A.有使用价值就一定有价值 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大小 C.价值小,使用价值大 D.商品是二因素的统一体 答案:D 解析:前三项叙述全错。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所以消费者购买商品着眼点是物美价廉。 3.下列成语、俗语能反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体的是( ) ①物美价廉②坚固耐用③优质优价④价值连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项只体现使用价值,不体现价值因素;④项只体现价值因素,没体现使用价值因素。 4.在菜市场购买蔬菜价格较便宜,而如果在超市购买经过清洗、保鲜后的蔬菜价格高30%。因为超市里的这些蔬菜( ) A.使用价值增大 B.包含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C.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D.被人为抬高价格 答案:B 解析:考查价值概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清洗、保鲜加工耗费人类劳动,价值增大。 5.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因素。下列关于这二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价值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B.价值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价值不能自我表现,要通过交换由其他商品表现出来 D.生产者只关心商品价值,消费者只关心商品的使用价值 答案:D 解析:价值是商品特有属性,因此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价值是商品本质属性,体现人与人关系。价值要通过交换才能表现。前三项都正确。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既关心使用价值又要关心价值。 6.生产某种产品甲乙丙丁四个生产者,他们生产1件产品耗费的时间分别是3、5、6、8小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产品的价值量只能有一个 B.4人的劳动时间都决定该产品价值大小 C.丁生产的产品价值量最大 D.甲的劳动生产率最低

高一政治上学期商品和商品经济同步练习题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同步练习题: 1、下列属于商品的有:() A、八一建军节宁夏某中学给驻军送的慰问品; B、教师节某教师因工作突出获奖的一台彩电; C、某农民因进城经商而购买的一套住房; D、祁连山的冰雪融水和山间的鸟鸣声; 2、解放前,农民向地主按期缴纳的租粮:() A、是商品,因为它是人类的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是供别人食用的; C、不是商品,因这它不是劳动产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3、商品产生的时期应该是:() A、人类社会产生前; B、资本主义社会之后; C、剩余产品出现之后; D、生产高度发达之后; 4、马克思说:“能同别的产品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商品必须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②商品不能是无偿取得;③一切东西都可成为商品;④产品实际上就是商品;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商品经济包括:() ①商品生产;②商品包装;③商品展示;④商品交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6、“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反映的经济形态是:() A、自然经济;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D、网络经济; 7、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通过电子商务交易的东西:() A、不是商品,没有现金交易; B、不是商品,没有经过交换; C、是商品,是新型商品交换方式; D、是商品,是提高交易量的主要途径;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人才,谁就会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就会成为“通吃”的赢家,问题是如何给“脑袋”定价。据此回答8——9题。 8、给“脑袋”定价是因为知识:() A、是有用物品,但无须劳动; B、不是商品,但可以买卖; C、是商品,能满足人的需要; D、决定商品交换的数量; 9、这里说的“赢家”,从经济学上看就是:() A、商品竞争的胜利者; B、规模大的厂家; C、分工细的企业; D、商品交换多的经营者; 10、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分工; B、生产力的发展; C、原始社会解体; D、产品的丰富; 一般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概念。据此回答11——12题。 11、这三个概念的共同点是:() A、都是永恒范畴; B、都需要交换; C、都具有有用性; D、都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12、这三个概念的不同点有:() A、范围不同,商品的范围最小; B、作用不同,物品的作用最小; C、产生时间不同,劳动产品产生时间最早; D、商品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是物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含义、存在条件及基本类型,掌握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方面: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觉悟方面: 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学生树立商品意识,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教学重点】 商品的概念。它是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以后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教学难点】

商品的概念【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阅读 法,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样东西(展示道具:钥匙 扣),这是朋友送给我的小礼物,下面请同学们回 答:这是什么?(提问)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对, 它既是钥匙扣、小礼物,也是个小东西、小物品。 试想,如果我把这个钥匙扣拿到市场上去卖,那它 又是什么?答:(商品教师:商品是经济常识中 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第一课就来学习有 关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第一框:一、商品和商品 经济的含义(多媒体) (二)讲授新课一.商品的定义。 提问)曾经有个学生问我“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吗?那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怎样的? (教师)“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大家知道现实生活当中有人用钱买官,搞权

钱交易,也有人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名誉和良心,照这么说,人的名誉、权力、良心、官位都也是商品了吗? 师:看来同学们不认可人的名誉、良心、官位、权力是商品这一说,确实,这些东西不是商品,也不应该成为商品。看来大家对“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 这句话有疑问,我们来做个比较,例如:你们所用的学习用具(书、笔、纸、墨)、身上穿的衣服等是物品,而名誉、良心等不是物品,是不能买卖的,所以他们不是商品,因此,商品首先必须是物品(教师)那么,物品是否也都是商品吗?像大自然空气中的氧气,水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和超市里卖的矿泉水在某种条件下实现了从非商品向商品的转化,那么这个条件又是什么呢?(只有经过劳动加工的物品,才有可能成为商品)小结:现在我们可以对上面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小结,就是说:经过劳动加工的物品是劳动产品,即劳动产品是消化人的体力和脑力创造出来的。所以说,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是不能成为商品。例如:空气,未开发的矿泉水等。

商品和商品经济练习题及讲解

2012届高考总复习政治经济常识:第一单元商品和商品经济测试讲义 jzm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1浙江模拟)《墨子》里有一个楚王好细腰的寓言,讲的是楚灵王喜欢苗条腰细的宫女。众宫女为了得到楚灵王的宠爱而纷纷节食,追求“骨美”,结果个个饿得面黄肌瘦,弱不禁风。这个寓言的劝讽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从现代经济学角度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赋予 楚王好细腰一个全新的不同含义,即 A.市场生产什么,消费者就应该消费什么 B.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就是求得心理慰藉 C.生产者和销售者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D.从根本上讲商品的价格与价值是无关的 解析:读懂寓言的寓意是做好此题的关键,“众宫女为了得到楚灵王的宠爱而纷纷节食”引申为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要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和销售,A项与题意不符合,B项错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其使用价值,D项错误,商品的价格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 答案: C 2.某商品生产部门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2件 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A.364元B.400元 C.520元D.776元 解析: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该部门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后,商品的价值量为260元÷+=200元,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即200元×2件=400元。 答案: B 3.高考浙江卷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答案: A 4.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2009年9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一套金银纪念币。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从本 质上看,这套金银纪念币的本质是 A.商品B.货币 C.一般等价物D.纸币 答案: C 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对经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下列有利于化解通货膨胀的措施是 A.调整汇率B.降低利息 C.增发国债D.提高贷款利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解通货膨胀的措施的理解和运用。通货膨胀的特点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过多,应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A项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不确定,B、C

经济学练习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习题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 A 商品本身的价格; B个人偏好; C 其他商品的价格; D 个人收入 2、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 C需求增加;D需求减少; 3、需求量和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是因为()。 A 收入效应的作用; B替代效应的作用 C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时发生作用; D 以上均不正确; 4、有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A 消费者收入变化; B 商品价格变化; C 消费者偏好变化; D 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变化。 5、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x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y 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6、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 A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 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 互补品的供给趋向向右移动; D 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 A 需求函数的斜率; B 收入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 C 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映程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8、如果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弹 性()。 A 相同; B 不同; 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 依切点所在的位置而定。 9、直线型需求曲线的斜率不变,因此其价格弹性也不变,这种说法()。 A 正确; B 不正确; C 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 D 难以确定。 10、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 A 缺乏弹性; B 富有弹性; C 单一弹性; D 难以确定。 第二章 一、选择题 1、假定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2,则()。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第一章: 1.试述商品的两个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商品经济基本矛盾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试述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第二章: 1.试述货币的五种职能及其关系。 2.试述货币流通规律。 3.试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利用已学原理说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20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0亿元。根据经验统计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1500亿元。 试计算:(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 (2)纸币每元贬值了多少?纸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3)请写出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 (4)通过上述的计算,说明纸币流通规律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章: 1.试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2.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及其关系。 3.试述生产劳动的内涵。 4.试述工资的本质。 5.某资本家纺织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0000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5年;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第四章: 1.试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决定和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 2.试述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3.试述资本积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第五章: 1试述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 2.比较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 3.计算题 (1)某企业有机器设备10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20年;厂房建筑物30,000元,平均

商品的含义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 1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 能。 (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 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X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 教学课题:前言、第一课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课序:第一课第一节第1教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前言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经济现象,懂得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经济常识的责任心和信心。 2、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提高辩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经济常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教学难点:商品和劳动产品、物品的关系;完整地理解商品经济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100元人民币(假币)引入: (1)请学生谈谈钱(人民币)对我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说明经济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我们密切相关。 (2)请学生列举其他一些经济现象:如扶贫、税收、财政、银行、信用卡、贷款、外汇等。(3)以人民币(钱)多好还是少好为例说明经济问题必须按规律办事,要求我们认真学习经济常识,了解经济生活的规律。 (4)以100元假币举例说明扰乱经济现象的危害 二、学生自学前言 1、经济常识是一门怎样的课程? 2、经济常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有哪些?(从知识、能力、觉悟三个层面分析) 三、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一)导入: 请学生讲讲人民币的作用有哪些?说明货币的最早和最直接的作用是购买商品和作为商品流通的中介,那么什么是商品和商品经济呢? (二)新授 1、设疑:以农夫山泉为例分析:农夫山泉源出于千岛湖水面下70米,长年水温12摄氏度, 天然清纯,味道甘洌,富含多种矿物质,经过十三道工序加工成可口的农夫山泉 天然千岛湖水、采集来的千岛湖水、经过加工后的农夫山泉三种水有何不同?分别以自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来命名。 2、请学生阅读第一段,并结合图表思考: (1)自然物品和劳动产品的关系;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商品和自然物品的关系。说明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 (2)商品是供谁使用的?说明商品是必须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分析你从商店里买来一个贺卡要在教师节上作为礼物送给老师,这个贺卡是商品吗? 3、商品和商品交换的产生:有人说,有人就有商品了?你是如何理解的。学生阅读教材第

导论、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练习题答案

导论部分答案 B D C D A C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DBAA,6-10 DABDA,11-15、 CDCBA,16-20、 CDBDC, 21-25、 ABAAC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CD 3、CD 4、BD 5、ABC 6、AB 7、ABCD 8、AB 9、BCD 三、辨析题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1)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的观点是对的,但笼统地认为相同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是 片面的。 (2)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类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不同,个别劳动时间较低的商品生产者 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市场供求关系各有不同。因此,商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 (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 定的,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此,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命题错误。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 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这个说法错误。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此观点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 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蚀、抗腐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5、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 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这种说法符合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变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是,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不创造价值,所以,不论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高考政治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复习说课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重点:商品的含义; 难点:商品经济的产生; 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理解: ⑴商品的定义; ⑵商品与物品的区别与联系; ⑶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分析,哪些属于商品 2、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培养商品意识.应充分认识到商品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重点及解决办法: 商品的概念: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全书最基本的概念,以后课文中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的,所以商品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必须让学生对它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要让学生对商品有正确理解,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教师讲清商品的要领并通过插图讲解商品、劳动产品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制出表格,以加深理解. 难点及解决办法: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有着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理解它的产生条件,可以进一步理解它存在的条件,这就为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打下了基础,因此,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这部分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1)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谭这部分时,要注意讲清什么是商品交换?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帮助学生加深对商品经济及其产生过程的理解.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讲这部分时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产生了交换的必要性.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使得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讲解时,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看书,自己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复习提问 1. 什么是经济? 2. 学习经济常识的意义? 导入新课

第一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教案

第一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重点:商品的含义; 难点:商品经济的产生; 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识记:商品经济的基本含义、存在条件和类型; 理解: ⑴商品的定义; ⑵商品与物品的区别与联系; ⑶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 行分析,哪些属于商品 2、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通过学习,培养商品意识。应充分认识到商品经济不 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商品经济, 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重点及解决办法: 商品的概念:商品的概念是本课乃至全书最基本的概

念,以后课文中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 念的基础上的,所以商品的概念是本课的重点,必须让 学生对它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要准确地理解商品的概念,首先必须把握两个条件: 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用于交换。要让学 生对商品有正确理解,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教 师讲清商品的要领并通过插图讲解商品、劳动产品和物 品之间的关系,最后让学生制出表格,以加深理解。 难点及解决办法: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商品经济是一种社会现象,它 有着产生和存在的条件。理解它的产生条件,可以进一 步理解它存在的条件,这就为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 品经济的原因打下了基础,因此,这部分是本课的难点。 学习这部分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1)商品经济产生的过程。谭这部分时,要注意讲清什么是商品交换?什么是商品生产?什么是商品经济?帮助学生加深对商品经济及其产生过程的理解。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讲这部分时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产生了交换的必 要性。二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使得 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讲解时,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 由学生看书,自己概括,从而得出结论。复习提问

商品和商品经济考点必修一

1.商品和商品经济 (1)商品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①商品、商品经济、商品生产的含义;②商品和商品经济哪个产生在前;③商品、劳动产品和一般物品的关系;④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 商品的基本属性:①两种属性的含义;②地位和所反映的关系;③两者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①含义和决定;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③劳动生产率(两种); ④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2)货币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①货币产生的过程;②一般等价物;③货币的含义;④本质 货币的职能:①价值尺度的含义、原因、所需要形态及价值价格的关系;②流通手段的含义及所需要形态;商品流通的含义和公式;③贮藏手段的含义和所需形态;④支付手段的含义;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区别;⑤世界货币的含义和作用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①纸币的产生过程;②纸币的含义及与货币的关系;③纸币的优点;④人民币的发行及目标;⑤正确对待货币的态度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②通货膨胀的含义和影响;③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④通货紧缩的含义、表现及应对

(3)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②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③价格与供求的相互关系 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调节;②刺激;③促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①公有制的范围;②国有经济的含义、作用及其体现;③集体经济的含义、作用;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体制及其优越性; ④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及其作用;⑤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的区别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①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含义、区别及各自作用;②外资经济的范围和作用;③公有制的地位和体现;④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⑤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原因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①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②其他分配方式;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种主要形式;④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及其确立的客观必然性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①分配制度改革:保护合法收入,调动积极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①市场经济的含义;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是如何起作

经济学练习题与习题答案

经济学练习题与习题答案

第三章 1、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的收入,那么对农产品和小汽车、摄像机一类高级消费品应采取提价还是降价的办法?为什么? 答:对农产品,应采取提价的办法;对小汽车、摄像机这类高档消费品则应采取降价的办法。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对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而对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来说,其销售总收入与价格成正方向变动,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所以,为了提高生产者的收入,对农产品这类需求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应该采取提价办法,而对于小汽车、摄像机这类需求富于弹性的高级奢侈品应该采取降价的办法。 2、讨论下列问题:(1)某城市大量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估计为1.6,城市管理者问你,为了增加大量运输的收入,运输价格应该增加还是应该降低,你应当怎样回答?答:运输价格应该降低。因为大量运输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约为1.6,即其需求富有弹性。而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若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缺乏弹性的),则降低价格将为销售者带来较多(较少)的收入,而提高价格会使销售者的收入较前减少(增加)。因此这里为了增加富有弹性的大量运输的收入,应当降低运输价格。 (2)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以后谷物要涨价,收入会增加。对这两种议论你有何评价?答:气候不好对农民是否有利就是要看农民的总收入在气候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变动。显然气候不好的直接影响是

5、在英国,对新汽车需求的价格弹性2.1-=d E ,需求的收入弹性0.3=Y E 。计算(a )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提高3%对需求的影响。 (b )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增加2%对需求的影响。 (c )假设价格提高8%,收入增加10%,1980年新汽车销售量为800万辆,利用有关弹性系数的数据估计1981年新汽车的销售量。 解:(a )由于Ed=△Q/Q ÷△P/P=-1.2, 故△Q/Q = -1.2×3%= -3.6%,即价格提高3%将导致需求减少3.6%。 (b )由于Ey=△Q 1/Q 1÷△Y/Y=3.0,故△Q 1/Q 1 = 3.0×2%= 6.0 %, 即收入增加2%将导致需求增加6.0%。 (C )由△P/P=8% △Y/Y=10%,及Q=800,又Ed=△Q 2/Q 2÷△P/P=-1.2 得△Q 2/Q 2=-9.6%,Ey=△Q 3/Q 3÷△Y/Y=3.0得△Q 3/Q 3=30% 于是,△Q 4/Q 4=△Q 3/Q 3-△Q 2/Q 2=20.4%, 销售量减少量为800?20.4%=163.2(万辆) 则1981年新汽车的销售量为800+163.2=963.2(万辆)。 老师的答案:解:由题设,0.3,2.1=-=y d E E (a )由于E d =△Q/Q ÷△P/P, 故△Q/Q = -1.2×3%= -3.6%,即价格 提高3%将导致需求减少3.6%。 (b )由于E y =△Q/Q ÷△Y/Y,故△Q/Q = 3.0×2%= 6.0 %,即收入 增加2%将导致需求增加6.0%。 (C )由△P/P=8% △Y/Y=10%,及Q=800,得 Q Y E P E Q Q Q Q Y d y d ?+?+?=?++='? ???)1()1(=(1%100.3%82.1+?+?-)?800

民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民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民法是调整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资本主义社会,它调整着几乎全部财产所有、财产流转和人身关系;在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调整商品关系,此外的某些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也在其调整范围之内。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以及非法人团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其中包括婚姻家庭关系和知识产权关系等,从本质上说,即商品经济关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法其实就是国家以强制力来保障商品经济正常运作的最一般的社会行为规则。 民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民法的命运和前途,总是和商品经济的兴衰紧密联系着。 一、民法本质上是反映商品经济一般条件的法律形式,它调整着商品经济中 几乎全部财产所有、财产流转和人身关系 在商品经济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首要前提,是商品生产者彼此承认交换的对方是平等和独立的所有者。同时价值规律的作用要求承认每一个商品生产者是独立的私有者,允许他们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由地开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这种作用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就表现为他们在形式上完全平等。这种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所要求的形式平等,在商品经济广泛发展、价值规律的作用得到充分显露的社会里,国家为维护统治阶级和整个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条件,自然需要用法的形式予以保障,这种形式就是民法。从民法的权利主体制度、所有权制度、合同制度和民事责任制度来看,它们都是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起来的。 首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在不同的主体之间进行,由他们作为商品的监护人,相互平等地发生关系。因此,反映商品经济要求的民法,首要的是确立商品生产、经营者或所有者的法律地位,建立权利主体制度。在民法上,能够享受平等权利能力的主体的范围,与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从事商品交换的人的范围,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参加交涉的商品必须为交换人所有,即交换者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交换物的所有者;而且,交换者参加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对方的商品归自己所有,这就要求在法律上确立所有权制度。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和模拟试题答案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和模 拟试题答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450415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经济学基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 C需求增加;D需求减少; 2、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D)。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3、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A)。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 C单一弹性;D难以确定。 4、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不变()A A商品本身的价格;B个人偏好; C其他商品的价格;D个人收入 5、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 A需求量增加;B需求量减少; C需求增加;D需求减少; 6、商品x和商品y是相互替代的,则x的价格下降将导致()。D A x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 x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 y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y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7、某种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的影响是()。B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互补品的供给趋向向右移动;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 8、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美元下降到9美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为()。A A缺乏弹性;B富有弹性; C单一弹性;D难以确定。 9、假定商品x和商品y的需求交叉弹性是—2,则()A。 A x和y是互补品; B x和y是替代品; C x和y是正常商品; D x和y是劣质品。 10、效用达到最大时()。B A边际效用为最大;B边际效用为零; 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负。 11、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B A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的组合比例也相同。 12、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C A消费者的收入;B商品的价格;

第一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高一政治教案.doc

第一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_高一政治教案 第1段粗体字) (教师讲解)请同学们注意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经济三者的区别:商品生产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 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相互让渡蔌买卖商品的行为。需指出的是:出现在原始部落间、由部落首领出面进行的剩余产品的交换,是最初的商品交换;商品生产出现以后经常出现的商品交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交换。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提问)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你能归纳出商品经济的产生有几个条件以及为什么吗? 2. 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板书)

(教师讲解)社会分工使得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只能生产某种或某些产品。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要求和他人交换劳动产品。私有制表明,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劳动产品不是属于大家共有。这样,一方要获得另一方的产品,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因此,商品经济是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这两个条件下产生的。 (教师设疑)从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我们知道了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你能推出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吗? 3.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板书)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 商品经济的存在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划分第7页第3段粗体字)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划分第7页第3段) 因为有了社会分工,不同提生产者各自生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同时又都需要别人的产品,所以 才需要互相交换。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分工越细,要求交换的范围越广,次数越频繁,商品经济就越发达。因此,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存在的客观需要。 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的出现,使得交换从必要变为现实。(划分)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商品和商品经济教案

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含义、存在条件及基本类型,掌握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方面: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觉悟方面: 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学生树立商品意识,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 商品的概念。它是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以后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教学难点】

商品的概念 【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阅读法,讲解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样东西(展示道具:钥匙扣),这是朋友送给我的小礼物,下面请同学们回答:这是什么?(提问)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对,它既是钥匙扣、小礼物,也是个小东西、小物品。试想,如果我把这个钥匙扣拿到市场上去卖,那它又是什么?答:(商品 教师:商品是经济常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第一课就来学习有关商品和商品经济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第一框: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多媒体) (二)讲授新课 一.商品的定义。 (提问)曾经有个学生问我“凡是用钱买来的东

西就是商品”吗?那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怎样的? (教师)“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大家知道现实生活当中有人用钱买官,搞权钱交易,也有人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名誉和良心,照这么说,人的名誉、权力、良心、官位都也是商品了吗? 师:看来同学们不认可人的名誉、良心、官位、权力是商品这一说,确实,这些东西不是商品,也不应该成为商品。看来大家对“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句话有疑问,我们来做个比较,例如:你们所用的学习用具(书、笔、纸、墨)、身上穿的衣服等是物品,而名誉、良心等不是物品,是不能买卖的,所以他们不是商品,因此,商品首先必须是物品 (教师)那么,物品是否也都是商品吗?像大自然空气中的氧气,水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和超市里卖的矿泉水在某种条件下实现了从非商品向商品的转化,那么这个条件

经济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实证经济学主要强调“应该怎么样”。() 2、微观经济学研究通货膨胀问题。() 3、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它的供给量变化,但不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5、假定需求不变,供给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下降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6、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供给增加的幅度大于需求增加的幅度,均衡价格将下降。() 7、假如某种商品的价格从5美元上升到5.10美元,购买者将会完全停止购买这种商品,这表明需求富有价格弹性。() 8、需求的价格弹性为0意味着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9、卖者提高价格肯定能增加总收益。() 10、农产品的需求一般来说缺乏价格弹性,这意味着当农产品价格上升时,农场主的总收益将会增加。() 11、当价格下降的时候,根据卖者总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可以判断供给的价格弹性的高低。() 12、同样商品的效用因人、因地、因时的不同而不同。() 1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者从每单位商品中得到的效用随着这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14、只要商品的数量在增加,消费者得到的总效用就一定增加。() 15、如果消费者从每一种商品中得到的总效用与他们的价格之比分别相等,他将获得最大效用。() 16、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预算线是一条确定的直线。() 17、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交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 18、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商品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导数。() 19、价格下降时,吉芬产品的需求量反而下降。() 20、基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 21、当消费者的收入和两种商品的价格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时,预算线将发生变化。() 23、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需求量。() 24、一年以内的时间是短期,一年以上的时间可视为长期。() 25、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短期生产中,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最终会呈现递减的现象。() 26、只要边际产量为正,总产量总是增加的。() 27、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递降。() 28、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收入。()

【财经类】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第一框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使学生了解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含义、存在条件及基本类型,掌握商品与物品、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方面: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觉悟方面: 学好商品经济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现象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育学生树立商品意识,为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好理论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 商品的概念。它是经济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以后的一系列内容,都是建立在这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 【教学难点】 商品的概念 【教学方法】举例法,讨论法,阅读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样东西(展示道具:钥匙扣),这是朋友送给我的小礼物,下面请同学们回答:这是什么?(提问)好,同学们回答的都对,它既是钥匙扣、小礼物,也是个小东西、小物品。试想,如果我把这个钥匙扣拿到市场上去卖,那它又是什么?答:(商品 教师:商品是经济常识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所以我们第一课就来学习有关商品和商品

经济的知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节第一框: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多媒体) (二)讲授新课 一.商品的定义。 (提问)曾经有个学生问我“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吗?那你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怎样的? (教师)“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只是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现象上看问题,我们要求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给商品下个科学的定义。大家知道现实生活当中有人用钱买官,搞权钱交易,也有人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名誉和良心,照这么说,人的名誉、权力、良心、官位都也是商品了吗? 师:看来同学们不认可人的名誉、良心、官位、权力是商品这一说,确实,这些东西不是商品,也不应该成为商品。看来大家对“凡是用钱买来的东西就是商品”这句话有疑问,我们来做个比较,例如:你们所用的学习用具(书、笔、纸、墨)、身上穿的衣服等是物品,而名誉、良心等不是物品,是不能买卖的,所以他们不是商品,因此,商品首先必须是物品 (教师)那么,物品是否也都是商品吗?像大自然空气中的氧气,水就不是商品,但是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和超市里卖的矿泉水在某种条件下实现了从非商品向商品的转化,那么这个条件又是什么呢?(只有经过劳动加工的物品,才有可能成为商品) 小结:现在我们可以对上面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小结,就是说:经过劳动加工的物品是劳动产品,即劳动产品是消化人的体力和脑力创造出来的。所以说,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物品是不能成为商品。例如:空气,未开发的矿泉水等。 (教师):那么接下来又有个问题,就是说是劳动产品就一定是商品吗?例如:农民朋友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粮食,向地主交的租粮,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让学生看书第六页回答问题) (学生):不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能成为商品。 (教师):是的,大家一起把书打开,看书上第六页第二段,劳动产品如果不能用于交换,也不能成为商品。因为,商品不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的,而是供别人,供社会消费的,并且是通过交换才能到达别人手中的。前面提到的农民生产的粮食尽管是劳动产品,但是供给自己消费而不是供给别人,供给社会,所以这些粮食不是商品,向地主交的租粮尽管是供给别人消费的,但是由于不是通过交换才到达地主手中,而是一种无偿的转让,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它本身就不能用于交换的,所以这三样东西都不是商品。 (教师)同学们回答正确。通过讨论,我们可归纳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凡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板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