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

自主教育的教师观

摘要:因为有了主动追求的特质,儿童可以自己完成其提升的核心部分。儿童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核心部分的,而是非核心的,辅助性的。整体而言,教师的帮助,其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堵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之牧者”。由此,确定了教师的职能和教师核心能力,以及教师成长路径的新观念。

关键词:生本教育学生服务者启蒙精神启蒙教师职能,教师的核心能力

与儿童格格不入的旧教育模式把教师的自身价值和学生发展的价值游离开来,而严格来说,在教师的职业范围内,一切价值都归结到学生的成长,此外没有孤立的价值。比如说,传统的评课着眼于教师如何展现才能,而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却只以学生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为归依:即使某一课堂中教师风采粲然,但学生的思维却受到束缚,也不能视为好课。当然,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有除学生发展之外的自身价值,但这不是职业领域的价值,应当别论。我们需要以上述价值判断为前提来探讨教师的真正地位和作用。

是拉动学生的“纤夫”也是生命的“牧者”

像牧者那样地率领生命的管理思想,古已有之。在实际生活中,牧者不去代替或包办马、牛、羊群的吃食,而是把马牛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它们自主地快活地吃草,这意味着既管理着马牛羊群(当然也负着安全和保护之责),又尊重着马牛羊群的独立的生命活动。古代州官称为“州牧”,原意就是进行牧人式的管理,让老百姓过自己的生活;古代官箴还把佛家“不见自我”视作管理的最高境界,意谓管理者尽可能不要在服务对象的正常活动

之中呈现自己的形象或加进自己的意志,这多少表现了一种无为而为的人本思想。这种意识及方法,对今天我们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仍有启发作用。

类似地,相对于儿童生命体,教师同样应是一个“牧者”。教者对儿童学习的管理,应是为了学生的自主的有效的活动。即使最不动脑筋的父母也会知道,虽则他们有条件给婴儿提供锦衣玉食,但却无法哪怕是一分一毫地代替婴儿吃食和成长。然而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能却缺失这种宗旨。我们忽视学生在学习和成长领域的生命活动,把自己的臆断和模拟加于他们,教不厌细,日清月结,一点一点地教,要他们亦步亦趋。许多时候所谓研究学生,并不是为了发挥学生整体的、生命的作用,而是相反:对生命知道得越细致越深刻,就越细致越深刻地模拟它和取代它,这不仅导致学生自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发生了这样的过程:

用分析方法考察儿童生命对事物的反应方式——对考察所得进行抽象使之超越本体——把抽象物(这时它已经是可叙述可传讯了)变为教育程序和材料——利用这一程序及材料对儿童进行教学。

上述过程司空见惯,它的问题不在于研究过程,而在于是把学生的自己获得变为外界模拟式的说教。执行者没有想到,在强大生命自然的支持下,所有我们想要借助精心设计步骤带来的基础性的结果,都可直接依靠儿童在获得启蒙后的自主学习来覆盖并超越。

学生在精神领域的成长的核心部分,是感悟、悟感和情感、感情的领域。比如,从个别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有限到无限,对新鲜事物的解释等感知和认识的推进之时。例如,从整数乘法的意义,到分数乘法的规定的推进,并非以既有的概念可以明确阐述,而只能借助于悟,即只有生命自己经历才能获得,然而我们总是把学生可以体悟的、以本能自动获得的、具有无形和潜在形态的学习—教学活动,变为有形和可显示、可说教、可视察之程序

和材料的传递;原应是整体活动的课堂,却转变为教学工作和目的项目的简单对应,把教学内容变为缺少整体灵魂的离散的“知识点”或“目标”世界;取消了儿童原本需要进行的大量原生态活动,代之以非常微细的目标教学或“知识点”教学。例如,研究者把对奇偶数的了解和熟练作为幼儿的训练项目,以为是有针对性和十分科学的,然而这些所谓项目涉及的不过是幼儿在涉及数量的活动中的整体获得的不足道的一部分。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张了非必要的教育项目,教育程序与人的生命发展方式极不匹配。我们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力量,忽视了他们的语言表意本能、文法框架本能,而转化为外界的授予方式,犹如把学生看成需要拉动的逆水之舟,而我们则成了“纤夫”。不同的是,过去江边纤夫拉的是自身没有动力的船,而今天我们牵动的,却是一艘自身有动力的,完全可以自己机声隆隆扬波而去的“船”,更严重的是,因为常年依赖“纤夫”拉动,这艘动力“船”的动力机械因为得不到使用而日渐锈蚀。这是教育之伤痛。

教者是“纤夫”还是“牧者”,要害是对儿童是学习生活主体的认定。这种认定的困难在于,学生的学习确在某些阶段依存于教者。例如,需要教者予以启蒙或“传道”,这同牧羊人完全置身于羊群和水草之外,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认识教师的地位呢?

我们说,无论在何种情况中,始终不变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拥有万年之功的生命本体。对于这个本体来说,我们的教,不过是为个体成长服务的、较为重要的或必要的外部条件而已。儿童作为拥有高级思维的人类雏幼体,在进入人类的文化领域时是需要推动的,但是只要有了最初的入门推动(或引导)和最必要的知识基础,生命就可以尽其可能,“夺路而出”,去使用其可以占有的资源,以实现其自身的的提升。

生命的这种跃动的进取的特质,是由所谓“红色皇后”现象刺激形成,或演化形成的。数百万年来,人类的确在进步。但这些进步丝毫也没有减轻人需要继续努力的程度。里德利

认为,进步只是相对的,物种在进步,但进步带来反进步。在《爱丽丝镜中奇遇》一书中,女皇马不停蹄却没有什么进展,因为整体环境随着它奔跑。“你跑得越快,世界也跟着跑得越快,于是你的进步也就越小”,他甚至认为,进步只是“想要借助改进事物而维持原状”,只是“徒劳的努力”:“今天汽车在拥塞的伦敦街头行进,速度不比一个世纪前的马车快多少。电脑对于生产力的提升也没有多大的效果,因为人类惯于把已经简化的事情弄得更复杂”。这些话类似于当年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若云进化终极,必能达於尽美醇善之区,则随举一事,无不可以反唇相稽。彼不悟进化之所以为进化者,非由一方直进,而必由双方并进”。他认为,“进化之实不可非,而进化之用无所取”。如果我们不是从消极的方面而是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待,其实这就反映了人与环境的竞争,永无休止,而生命体不努力,就不能保持原来的状态,甚而被淘汰。由此造化了生命体努力提升自己的品质,以及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和创造的本能,即人之初,性本学。如同乔姆斯基明白指出的,“语言是高度设计性的能力,而不是大头的副产品。它是特殊的模式的机制,不需要教导就自然在孩童身上发展”。同样地,平克的结论是,“语言是加在神经网络的设计,是对演化压力的反应。它不是心智机器呼呼作响的副产品。”。人是天生的学习者,天生的感悟者,天生的阅读者,天生的计算者和思考者,人往高处走,进取是人的本性。

因为有了主动追求的特质,儿童可以自己完成其提升的核心部分。儿童需要教师的帮助,但是这种帮助不是核心部分的,而是非核心的,辅助性的。整体而言,教师的帮助,其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之牧者”。

现在我们更可以来回答“生本教育是否关注教师的生命活动”的问题了。我们认为,生本教育取代师本教育就是对教师的生命活动的最大关注,因为我们为教师正位:从拉动学

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我们的教学,像牧者一样,就是为作为生命的“羊群”的成长服务。类似地,教者是学生的服务者,帮助者,保护者,唯独不是他们的任何动作的代替者。并且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他们的生命独立性。而这个时候,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抛砖引玉者、穿针引线人。教师的作用是提出学习的主题与需要解决的问题,维持必要的教学秩序,给予学生支持、鼓励,还有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引导。教师不会急于判断学生表现的好坏对错。更不会以知识的代言人出现。知识是靠同学们去寻找、发现的。知识与学生的经验、感悟相连。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有意义的、是根深蒂固的,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迁移能力。学生对教师不再感到畏惧或敌意,而是信赖与依靠。孩子不再认为自己是什么都不懂的弱者,而是完全可以借助自己的先天智慧与学习机制自主学习的人格独立的学习者。同学之间关系的本质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共享学习欢乐、互相促进启发的学习伙伴。所有这些变化,不是仅仅存在于人们的美好的遐想之中,而是已在生本教育100多所小学和一批中学的课堂中开花。教师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生活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生涯变得十分美好。

我们必须看到,教师的确有推动学习者的学习的功能。这就是启蒙功能。研究教者的启蒙的性质与地位,是揭示教育的性质与地位的关键。

教师职能: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

儿童之初,是蒙昧的,要借助教者来启迪他,开化他,即启蒙。即使在今天,这样的含义原则上仍然是适用的,儿童确需要启蒙的学习,例如,他要进行最初的识字,这时教者是人类的知识和智慧的把握者,是知识信息源,是解释书本信息的权威,儿童需要跟随教师学习。教育需要启蒙。旧的观念把整个教育视作都是启蒙。但是,我们更看到了,教育不仅仅是启蒙。启蒙只是点燃和烛亮。作为工作环节,它只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但是很小的一

部分,或者就精神来说,是寓于教育中的一种潜在的作用。

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启蒙有两个含义。一是文化发展的启蒙。儿童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注意,永远是社会—自然人)的时候,儿童需要接受既有的人类智慧成果和社会规约,从而需要知识的启蒙。就这个意义来说,启蒙就是使初学者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另一种是精神解放的启蒙:启蒙就是实现人的精神解放,让人感受到自己的内在力量。

这两种启蒙,其本质都是是唤醒人的含有本能作用的学习机制,使之得以调动并在新的领域中工作。

我们把精神启蒙和文化启蒙的含义弄清楚以后,对于启蒙的时间空间占有就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实际上,文化的启蒙是少占时的,它开启了儿童的多占时间空间的自主活动,而精神的启蒙更是附着在学习过程之中,只要学习过程是自主的和有效的,儿童就自动地得到了精神启蒙,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说教和鼓励,也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这就是说,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而是以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为中心,在短暂的文化启蒙之后和经常性的无形的精神启蒙之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做、自己学。具体来说,教师的工作就是:

一、规划儿童文化发展路径。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教方作出规划。今天,在规划中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应当具有整体性,而学科似乎又是对整体性的破坏,人们甚至以此来否定学科。我们说,人类知识浩如烟海,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借助于系统进行传承。学科就是对知识的整理的方式。在学校制度下,儿童的文化发展,既是整体的,又总是具备学科的形态。整体性并不意味着不要学科,而是说,学科学习须密切联系整体。这种联系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科来自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整体的、生动的。我们总可以找到学科和生活的中介。常见的是找到相关的模型和例子。其实,“人总是记不住条文,而只能记住故事”。比如,一个人是怎样记住了“左”和“右”的——“左”和“右”只不过是一种规定。原来,小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记住它的方法。某人就是靠别校章的地方记住了左的,另一个人靠吃饭拿筷子的手记住了右。知道了左,加上除了“左”就是“右”的规定,作出了推论——另一个是右。于是,就有了一个“微型的学科”,它有着生活的基础(别校章的地方),又有着基本概念(“左”),再加上基本的公理(除了左就是右),就得到了推论(另一边就是右)。就这样,生活引起的思维的活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的微型学科、微小分支,再结合为较大的学科。学科就是生活世界的的深刻反映,是解释和揭示整体的事物的内部规律的方式。联系整体是学科本质呈现的需求,也是学习的需求。

二是学科是整个发展人培养人的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学科的学习,是培养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的精神态度的场地。今天,课程编制的规定不断发生变化,比如,时而分科,时而整合,时而“模块”,时而独进,如何对待这种变化呢?我们说,不论课程编制如何改变,但其应包含的学科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却总是不变的。科学的叙述是从现实本体中的认识升华,借助学科或不借助学科,都不能改变这种联系。借助学科有利于相关科学内容的系统的深入的阐述。即使以学科的形态出现的真善美,也处处联系着整体事物,联系着全部生活。想要保持知识学习与生活整体的联系,不需要否定分科课程,而是要依靠生命自身对事物和知识的整合力量。而为此,教学就要做到重心下移,尽量扩张在概念抽象前联系生活去认识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我们就能既依托学科的系统,又广泛深入地联系生活、并贴近儿童心灵,从而使学习具有整体的特征,发挥在整体中,依托生命力量的学习优势。否定学科的想法,虽然有它某方面的意义,但缺少可操作性,原因是它基于对学科和整体

的关系的误解。简言之,我们可以分科为经,而以生活为纬,推动儿童掌握基本知识,并发展人的强大能力。

除了初始的符号的启蒙,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还需要规划在思想突变点上(注意,不是日常所谓知识点,而是新旧思想的结合点)帮助学生接触某种新思想的端倪。例如,从个别的化学元素的认识进入元素周期的认识,从测量的实践进入对角的性质——三角函数的需求。一般来说,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不会自发地找到这类思想突变,而需要由老师带入门,“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促使儿童自己形成思想的突变,用自己的思想享受前人的思想。

二、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必须改造课程,使之方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教育的整个思路应是“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在统一编制的课程目标之下,学校和教师仍有进行课程设计的空间。首先,教师要采取的行动是要改变一点一点教,一点一点落实的教学形式,因为这样的形式使知识失去整体性从而失去生命意义,也就不能同儿童的生命吻合。儿童的学习总是由粗到细,由整体然后局部的。而且,在整体感悟阶段逗留的时间长,联系生活的可能性就更大,用心灵感受的机会就越多。而过去的流俗教育,恰好就去除了整体感悟的部分,例如,语文没有大量阅读,数学没有积极感受,英语没有语言实践。一头扎进细部和局部不能自拔。其次,教师应当选择儿童喜爱和有效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始终贯注文化和创造的因素,因为文化和创造是对灵魂的最高的待遇。例如,对语文学科而言,这样的活动就是以大量阅读为中心的带动听说读写的活动。课堂应当成为阅读、思考和交流的文化盛宴。再有,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置学习、基础知识准备、讨论安排、引发收总、把握时机等方面,为学生服务。

三、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教师应当研究儿童的学习组织,动用组织力量,帮助学生形

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文化。特别是加强小组的建立、骨干培训、交流等等,增强小组意识,发挥小组的作用,强调对小组激励,鼓励小组合作等等。注意个体的、小组的、班级的形式的灵活转换。在教育中,小组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小组,就没有面向全体学生,就没有强大的班组文化,就没有强有力的互助网。

四、教师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保护者。教师要保护儿童自主学习的健康、有效,而保护的基本办法是尽可能发挥儿童的自主,让他们有一个正常发挥的条件。儿童生活在社会中,也会受到各种干扰。教师可以让儿童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带进课堂,带到小组和班级,进行讨论甚至辩论,让儿童自己找到解决办法。实践证明,儿童之间的相互帮助,具有强大的力量,可以克服各种过去依靠说教难以解决的问题,形成自我保护的态势。

教师的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自主有效的学习生活

过去我们看待教育教学,都是以教为主的,对教师的核心能力,集中在如何教,或如何组织教学,着重在控制能力、驾驭能力、自身的表现力、自身的知识水平等。而随着我们对教学的本质是学的认识,教师的核心能力将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的核心能力应当是组织学生的自主的有效的学习生活的能力。那么形成这样的核心能力需要那些因素呢?

一、应当具备爱心和激情。其中包括对人的成长的激情,对大自然的激情,对人类社会的激情。这种激情来源于对人、大自然和社会的洞察和对其中的美的感受。奥修说:“你只要听你自己的心,那是你唯一的导师,在生命真正的旅程当中,你自己的直觉是你唯一的导师。你有注意去看直觉(intuition)这个词吗?它跟教学(tuAition)这个词是一样的,教学是老师所给的,它来自外在;直觉是你自己的本性所给的,它来自内在。你的内在可以指引你,只要具有一些勇气,你就永远不会觉得你是没有价值的”。教师是人之师,而人的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又组成了社会。我们的直觉会认识人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和

由其所支配的社会规律性。但为了保持自己的直觉,我们必须保持对于事物的本体的考察。要经常地思考人是什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是是什么这样一些根本问题。这样就会保持我们对于教育世界的激情。

你试想像一下,我们的宇宙框架是如此的美好,一切都安排得至善至美。我们每天都有一个清晨,而夜幕在晚上降临,以供我们作息;人类的孩子拥有大自然之赐予,可以适时地学习语言;人类之间可以通过语言而激发其本体式的联想,从而激活本体的影像,借以作心有灵犀的沟通;而山间的流水中的卵石,都有着和水流线一致的流线形,看起来那样的和谐,并给我们叙说着存在如何变得合理的故事。三角形的内角和永远是一百八十度···而这些美好的规律,全通过我们的启蒙和帮助,使儿童得以领略,让他们获得享受,让他们心明如镜,才具纵横,这是何等美妙的事情。而教师必须永远抱着对此的欣赏的珍重的心情,去点燃孩子们的热情。换句话说,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对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性的激赏和感叹,怎么能设计一种能够承载激情的学生对此的感受活动呢?

二、具备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专业思维。教师喜爱自己的专业,忠诚于自己的职守,一般地具有对学生的爱心,还是不够的,还不能说明这位教育工作者已经可以胜任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和非教育专业的人士的区别在于其专业修养。人们平常所说的观念更新,其实就树立教育工作的专业思维的过程。比如说,在下列问题上,专业工作者和一般人士应当有所不同: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从低年级就开始进行统一考试对吗?德育的基础是靠说教吗?应不应当提出减负的口号?在高考制度下,能不能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对于这些问题,可能都会有一种可说得过去的见解,但这些见解并不一定反映了事情的真相。

比如说,关于教学的本质,通常的见解是,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是师生交往或对话;关于从低年级开始进行的统考,通常的回答,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不利的是

使得学生过分紧张,有利的是可以使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学习上的循序渐进,保证尔后的高考、中考或小学毕业考取得优异成绩。等等。也可能十分笼统地回答,任何时候都需要考试的!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然而,上述这些回答都没有正确地反映教育的真实。下面我们试着来探讨,教育专业工作者如何从教育本质去回答问题。

教学的本质。它既不是夸大了的启蒙过程,即单向传输的过程,也并不是所谓师生对话或师生交往,抑或师生互动,而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概念更新的原理是儿童的天性、潜能等本能领域的作用,以及儿童自身是教育受体和核心工作场的这样的基本事实。对教学本质的这一认识来自教育实验研究的成果,它之进入教育工作者的专业领域,不是依据既有的言论,而仅仅是因为它符合事实。

频考(从低年级开始的频繁的或导致频繁考试的统考或变相统考)的本质。即如何看待频考。一般人士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教育紧张可以提高学习绩效的假象,而看不到其严重的弊病。认识的关键,是把高考、中考等社会性的终端考试(下称总考)与频考区分开来考察。通常认为频考就是总考的配套措施。但是教育科学实验的成果表明,频考特别是低年级的频考与总考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可能反过来妨害总考。这是一个极为值得注意的情况。它带来对频考体系和频考文化的质疑。

频考文化或有其存在的原因,但它通过权威的比较机制,使整个教育进入否定生命体系的、甚至也否定学科体系的考试体系,变异为日清月结的非生命方式,把激扬生命的教育转变为控制生命的教育,把质朴无形的教育变为无限复杂的可视和可比性的教育,把教育最终才开花结果的机制变成月月开花的机制,以致最后却得不到丰硕的成果。专业教育工作者还应当更深刻地从儿童的权利、人道、素质教育伦理等方面区揭示频考文化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并指出其善意的但是落后的、非文明的、不合理的、事与愿违的特征。学生负担过

重的问题,其实是频考文化的必然结果。而令人充满希望的是,频考文化是可以淡化甚至消除的。而消除了频考文化,又代以什么样文化呢?我们说,是以生为本的文化,是把教尽可能转变为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生命自然的力量,用于解决我们教学中遇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实现成长健康,素质优化,在终端考试中成绩优异的全部理想,这是通向美好教育之路。

三、对自身教学领域的融会贯通。过去教师所执行的是“师本”或“本本”方式,工作长期处于“日清月结,点点落实”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仅仅在于解释教材,或限于对教材的深度理解。而对基本上依靠学生自主学的生本教育来说,由教师出发的内容应当紧缩,做到“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宽着期限,紧着课程”(朱熹语),此时教材与课堂的灵活性、可动性和个性大大增加,而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核心把握就显得更必要了。教者应当做到在以学定教的任何形态之中,都能联系和实现基础知识的教学,这样,教师就要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把握住课程内容的线索和灵魂。

长期以来,我们要求中学教师有大学学历,小学教师有有大专学历,但是实际上我们往往感到学历过剩,原因是师本的教学,仅仅是就本本论本本,以本为纲。而今天,我们了解了,我们学那么多东西,融会贯通了相关的知识,似乎就是为了今天可通过抓住学科的线索和灵魂,来适应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广州四中(次二类中学)的周伟锋老师就是这样。当他采取“学生内部问题内部解决”“快步走,多回头”等策略,发挥了整体把握数学知识的线索的优势。这样,什么时候学生要“快进”,什么时候学生要“慢进”,老师都能听之任之,督之导之,都能随时地调整。在2005年春天,他的实习生带的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在一次高三模拟考试中已经超过了5所市重点学校的平均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对这样的教学十分满意。

实践表明,正确地认定教师的核心能力,就抓住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要害。教师在学生的解放中得到解放,在学生的发展中获得专业发展,在学生成功中获得巨大的精神享受和业务激励,和学生一起成长。在以生为本的课堂上悟到了教育依靠学生和发展学生素质的真谛,感到了儿童健康成长的愉悦。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心得体会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学习心得体会 (北师大新余附属学校张勇平) 最近,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要改变我们的形象、提升我们的职业价值和职业行为,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

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努力使课堂教学实现朴实、高效、生动、独特。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我们要学会喜欢学生,喜欢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才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我觉得“身临其境”才是最好的教育。 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

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认为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注意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即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围绕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教师要有四个方面理论认识并应用在实践中,进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第一,教师自身要有专业成长的理念和意识,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 第二,从教师成长的过程看,可以粗略地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四个阶段:1.适应磨合期——前3年的教师称教学新手。其特点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学经验; 2.适应发展期——4-6年的教师,其特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称经验型教师; 3.成熟提高期——7-10年的教师,在适应期的基础上,教师因为个人职业的理想和发展需求,产生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的欲望,教学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协调发展的成熟教师(又称研究型的教师); 4.反思创新期——10年以后,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熟练化的工作进入探索和创造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的教学风格的时期称专家型教师。 每位在职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论教龄)去参照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即制定出教师个人的总体目标(30年)、长期目标(5年以上)、中期目标(3-4年)和短期目标(1-2年)。 第三,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突出校本,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很多教师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远远不能紧跟时代形势,要想做一名领导信任、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教师,必须得加倍努力学习。目前要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电子学习”,学好新课改的“四观”精要,即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教材观和新的评价观。把握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改变教师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通过对比原有的教育观念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同时,教师个体要加强同伴互助合作,即教师之间的专业切差、相互听课、评课和说课,可使教师个体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讨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或者说,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经。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课堂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能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创意;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即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反思性教学”和自

幼儿教师教育孩子的理念是什么

幼儿教师教育孩子的理念是什么 孩子永远是一个家庭的重心,教育孩子的问题是重中之重。所以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教育孩子的理念,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幼儿教师教育孩子的理念,希望可以帮到你! 幼儿教育理念一:时间窗理念(When)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会开启不同的时间之窗,幼儿在这个时间窗内进行适当的学习,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儿童教育学家通过研究指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器官的发育有早有晚,因此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最佳的年龄段,早于这个年龄段或晚于这个年龄段学习,将会使效果打折。 例如:幼儿语言的学习时间之窗为0-6岁,且越早学习越好,一般0-3岁可以学习母语,3-6岁可以学习外语。超过6岁,将不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了。幼儿培养音乐感的最佳年龄3岁以前,3岁以前,父母应尽量地让子女听各种经典乐曲。而幼儿学习绘画的最佳时间是3-4岁。而对于数学的学习,一般在9岁之前都不用学习。当然,在中国这个重视考试的环境中,也不得不提前学习,这其实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 幼儿教育理念二:父母是最好的老师(Who) 有些父母一方面有钱,另一方面忙于事业,往往将子女托付给幼儿园去教育,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不闻不问,有些是将孩子寄托在寄托

制的幼儿园中,一周只见一两次面。这样的子女在缺乏亲情的环境中长大后,往往会缺乏亲情,而且会染上很多不良习惯。 幼儿教育理念三: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法(How) 3岁以上的儿童,已经知道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了,你要让儿童乖乖地学习,只有将学习娱乐化,在一个个小游戏中将学习内容放进去,做到寓教于乐。这样,儿童才回喜欢学习,乐意学习,主动学习。通过游戏中学习,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东西都可以当作子女游戏学习的道具。我带女儿出去玩的时候,会在山上捡一些落下的植物果子回来,回来干什么呢?可以与孩子一起玩数数的游戏,也可以用果子拼成各类图案。家里的梯子,也成了孩子娱乐的玩具。在孩子脑力学习间隙,可以让孩子爬梯子,既休息了大脑,又锻炼了四肢的协调能力。 幼儿教育理念四:大自然是最好的学习环境(Where) 从来没有那个地方可以与大自然相比较,带子女到大自然走走,看到什么就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会这样,以丰富子女的知识,并激发其求知欲望。去大自然,除了可以接触到各类植物、动物、地理等知识以外,还可以更好地接触社会,学习与各类人群的交流。我就经常带女儿去登山、去海边踏浪、去江边散步。 幼儿教育理念五: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What) 幼儿阶段,幼儿更多的是应该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知识的学习。很多成人的习惯,都是在幼儿阶段养成的。应该在幼儿阶段,让孩子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爱心。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情感教育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站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尊师爱生的和谐气氛一旦形成,内化的结果便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进而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教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不仅靠原则、宗旨、理想,而且靠情感来维系师生关系,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受到教育。老师们力求同步感受学生的心灵诉说,化解、分担学生内心的忧郁;用自身的仪表、服饰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用平等沟通师生的心灵,架起理解的心桥;用思维多元化的启发来代替单一的现成答案;用生动活泼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内外活动代替老师一言堂状况。老师站在学生面前,不是迂夫子、书呆子,而是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而不矜夸,强调纪律却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校园心理环境导致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起学生好学上进的内驱力,学生由“尊其师”而“信其道”,产生良好的德育效益。 一百多年来,许多先进的中国人、优秀的教育家为培养富民强国的人才,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颗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鞠躬尽瘁;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应当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后来者的楷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功在他人,利在社会的劳动,这种劳动,需要付出全部的聪明才智和大量的时间精力,是十分繁重和辛苦的。这种劳动成果又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中,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要求广大教师应该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深刻的理解,由此而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勇于献身的精神,把培养下一代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今天我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感到无比的光荣。我将在自己的家乡开创自己的事业,为黄冈的教育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二二

我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学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学习情况和自身工作实际,浅谈我对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的理解和体会。 一、教育观 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学生教师的尊敬、对学习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 为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确立先进的教育观念,这比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更新和经验的总结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将立德树人的中心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二、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首先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育人意识。传统的教育观念把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里的“传道”本质上就是培养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长,这样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实际上,不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育工作者本身,都应该放下功利心,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出发,不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更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世;让每个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知道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孝敬父母,回报社会。我认为:成才比成绩重要,而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其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等观 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没有平等、民主,就没有现代教育。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还应该是他们生活中的益友,是他们人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育的角度是水平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在国外的课堂上,教师为了使自己的视角能和学生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直接面对面地和学生交流,有时他们会跪在地上,由此也可以看到平等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和学生其实是先知和后知的关系,或者说是在某一领域比别人先知而已。孔子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科技日益发达、信息手段不断进步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在很多领域也许我们真的还没有学生知道的多。因此互相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也是今天新课标理念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四棚小学王秀余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等神圣职责,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起着主导作用,在学生和社会之间,教师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那么,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的使命。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学习他人并超越他人,同时不断超越、锻炼自己,使自己具有较强的心理成熟度、敏锐的思维力、广阔的视野、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信息,不保守、不武断;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业务,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崇高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和真挚的教育情感,用自己的充沛的精力和热情,鼓励学生求异创新,给予学生正确的教育引导。 2、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学识 教师参与的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有一定的教育科学方法,还要有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教师要有较高的本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基本结构,精通所教学科,掌握它的基本理论、历史和现状、社会作用以及发展趋势,准确掌握重点难点,做到学有所长,业有专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高屋建瓴,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再次,教师应有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也就是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熟悉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展知识领域,做到能旁征博引、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教师的知识越渊博,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付出的脑力劳动强度和时间就越少。教学不是孤立进行,是各科之间相互联系的。因此,教师应该有较广博的知识,去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当然教师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所有学科的问题,但是知识渊博的教师,在讲课中会更加得心应手。如全国模范教师孙维刚,在教学中常常把数学课讲成地理课、历史课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思维大大开阔。由此可见,教师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会给他们教育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3、教师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的科研意识 当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而当代青年人思想活跃,喜欢创新、变化和憧憬。因此,教师应该发奋学习,随时汲取适应教育发展的营养。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创新教育理论,自觉提高科研意识。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实效性商多思考、多探讨、多实践、不怕失败,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摸索自己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综合现代多种教育技术手段,探索教与学的规律,力争在创新教育过

浅谈教师的教育观念

浅谈教师的教育观念 【摘要】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是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深入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必须要不断转变与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教育观念内涵与特征的分析,结合教师的教育观念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师更新 社会飞速发展带来了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的深化改革必然会引发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教师修养当中较深层次的东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必须要不断转变与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需求。 一、教育观念的内涵与特征 教师的教育观念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学现象、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涉及到诸多因素,而具体从教育观念的内容结构上看,教育理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核心性与价值性教育观念,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等;另一部分则是操作性教育观念,例如教育方法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内容观等,这

些观念主要基于教育实践而产生。 作为教师具有的心理现象以及认识现象,教师的教育观念通常体现出了以下几点特征:教师教育观念是主体性与个性化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加深对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构建起自身的教育观念。其次,教育观念有着明显的评价性与情感性,不易被他人的劝说而改变,教师对教育有着强烈的情感与兴趣的投入,有坚定的信心与勇气。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体现出了开放性,教师的教育观念系统中的内容是高度开放的,教育实践中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纳入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当中。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是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没有全新的教育观念,缺乏对于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内涵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其次,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认知与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两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的理解、记忆等认知过程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并进一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其是提升教师素质,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必要因素。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是深入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育观念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活动,只有正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经过二十几年的教书生涯,我觉得教师的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很大不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的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同时扮演许多角色,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这一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特点。 1.传道者角色。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充分说明,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学校、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且用这种观念引导年轻一代。 2.授业解惑者角色。唐代韩愈早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言说“学高为师”。这就是传统意义上大家对教师的普遍和最为代表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师”职业的代名词,或者说是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解释。作为教师本身,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上,而应该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理性、全面地看待教师职业。 3.管理者角色。学校教育是一个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它是对学生集体的教育,而对于集体而言,要实现共同的目标或目的,就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因为教育和教学过程是水乳交融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形式和原则,而教育又是通

过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来进行渗透和教化的,所以教师就必然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担当起了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4.示范者角色。与“学高为师”相辅的就是“身正为范”。学生在成长过程,即个体在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中,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缺失了样板,就无法对行为的正确恰当与否做出合理的判断。于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作为德高望重的人,他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的这种向师性特点,使得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事的态度,就对学生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认为: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

浅谈教师的四种情怀

浅谈教师的四种情怀 一个人遇上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国家涌现源源不断的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做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做教师,学做教师,做好教师”。做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怀,塑造心灵、传承文明。教育是一种情怀、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作为一名新世纪教师,应有四种情怀。 教师家国情怀博爱情怀包容情怀思想情怀 一、家国的情怀 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将自己的工作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对接起来,那么注定了他永远不可能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读苏霍姆林斯基,为何总会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品陶行知,为何总会觉得他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座绕不过去的丰碑?除了他们深厚的知识素养,精湛的教育艺术,博大的仁爱之心,最根本的一点是他们无限崇高的爱国情怀!他们的一切教育行为,都是从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高度出发,绝不在个人私利方面缠绕徘徊。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那些稚嫩的面孔、求知若渴的目光,教师一定要有大情怀,心里要装着民族和国家;要有敬畏感,心中装着理想和信念;要有价值感,心中装着孩子们的未来。一个教师,拥有了崇高的爱国情怀,学生就会时时感受到教师心底播撒的阳光,在孩子们健康、幸福、和谐发展的同时,教师也一定能够享受到教育为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快乐。教育改革之路无论走到哪里,教师都要有一份家国情怀,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对国家负责、对民族负责。 二、博爱的情怀 一位班级管理失败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热爱学生。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育是爱的延伸。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会像春风一样潜入学生的心田。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孩子,明智地爱孩子乃是教育素养、思想和感情的顶峰。”教师对学生的爱,胜过一千次一万次的说教。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特别关心经济上有困难的同学。我们班的晓霞同学,刚从东边山区转入我校,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困难,母亲多病,只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弟弟还要上学,无奈之下自己决定辍学,以缓解家里的实际困难。当我得知她的家庭状况后,主动找她交流、谈心,并与学校领导协商、共同承担了她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当她免除后顾之忧之后,不但能够继续完成她的学业,而且刻苦学习,孜孜不倦,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金昌市二中重点班,她用优秀的成绩、高尚的人格回报了学校。以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真情期待学生的进

1.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 和新课改理论

一、教育观: 素质教育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 二、学生观: 以人为本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具有自身独特性,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要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主体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循序渐进 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能搞一刀切 不平衡性,适时而教,把握关键期 互补性,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师观: 教师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教育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机智) 主体性和示范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长期性和间接性 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角色观: 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促进者 教师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展 教师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生和反思的实践者 教师转变为社区型开放教师 教师行为观: 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

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 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勤于反思,成为反思实践者 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 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观: 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甘为人梯,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终身学习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某门学科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依据和基础)、教材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本理念: 三维目标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要更加综合,体现整体性、开放性 内容联系观,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学习方式观,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 校本课程观,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特色发展 具体目标:

新时代教师如何教书育人

新时代教师如何教书育人? ——关于教师纪律作风整顿的个人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社会对我们寄予厚望,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应为学生做好表率。自己的所作所为理应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力争做一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言行得体、深受爱戴的园丁。本次活动中许多老师的部分行为,影响了我们教育系统的整体形象,性质较为恶劣,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也借此机会将我近年来的工作、思想表现加以反省自查,望领导给予监督。学习收获: 身为青年教师的我,时刻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尽职尽责,业务不断钻研,修养不断提升,注重言传身教,谨记“身为人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训,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习负责”的理念,切实履行好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力求做到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学校,无愧于家长,更无愧于自己的良心,始终恪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认真落实和践行科学教育观,努力本着“以人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相长”的新型教育理念,精心营造“快乐学习,科学教育,用爱感人”的育人氛围,将教育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不足之处: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在日常工作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我也深知,在小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及教学模式探索方面,钻研力度还有所欠缺,对新课程投入的研究精力还不够多,探索力度还不够大,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型教学思维和理念的尝试还需加强,此外,自己在教学常规中还应更严格要求,不断鞭策自我,提升自我方能超越自我,进而才能开辟一条具有自己独特教育风格的教学之路。 改进措施:基于以上情况,我想通过吸收和借鉴当代前沿小学的教学方法经验为依托,来丰富自己的教育学方式和手段;通过与老教师的交流和向其学习,来不断积淀自己的教学艺术;通过自己努力钻研新教材和新理念,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材驾驭能力,通过尝试新型教学思路和构想,来拓展自己的教学思维,通过不断探究新课改措施,来增强自身的教学创新能力,通过接触并研究学生学习心理,来寻求因材施教的最佳策略,通过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常规,来逐步提升教学业绩,通过积极参加教学技能大赛,不断促使自己尽快成长,通过关注学生发展,切实落实“以生为本,德育为先,教学相长”的育人理念。希望我可以在未来教育旅途中,循序渐进,不断改进、提高和完善!

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 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体 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 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教师

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教师 教师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改善教育发展环境,转变教育系统工作作风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诚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业爱生,在为人处事上少一点名利之心,在教书育人方面多一点博爱之心;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同时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现将从教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

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師應如何樹立正確の教育觀? 我認為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盡快改變傳統の思維方式和程序化の教學模式。即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の教學方法,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の新課程觀;要樹立現代課堂教學の全新理念,切實轉變傳統の教學方式和教學行為,讓教師真正成為課堂教學の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在教學方式上注意以學生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の教學方式,即采取適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の教學方法,圍繞學生の需要來設計教學,提倡交流與合作の學習。 教師要有四個方面理論認識並應用在實踐中,進而樹立正確の教育觀.第一,教師自身要有專業成長の理念和意識,學習教師專業發展の理論,建立專業責任感; 第二,從教師成長の過程看,可以粗略地把教師の專業成長分為四個階段:1.適應磨合期——前3年の教師稱教學新手。其特點是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學經驗; 2.適應發展期——4-6年の教師,其特點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較強,能夠出色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稱經驗型教師; 3.成熟提高期——7-10年の教師,在適應期の基礎上,教師因為個人職業の理想和發展需求,產生進一步の提高和發展の欲望,教學能力與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協調發展の成熟教師(又稱研究型の教師); 4.反思創新期——10年以後,教師開始由固定の、常規の、熟練化の工作進入探索和創造時期,是形成自己の獨到見解の教學風格の時期稱專家型教師。 每位在職教師應根據自己の教育教學能力(不論教齡)去參照教師成長の“四個階段”制定教師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即制定出教師個人の總體目標(30年)、長期目標(5年以上)、中期目標(3-4年)和短期目標(1-2年)。 第三,積極參加在職學習和培訓,突出校本,提高實施新課程の能力。 隨著課程教學の推進,很多教師現有の知識與技能遠遠不能緊跟時代形勢,要想做一名領導信任、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の好教師,必須得加倍努力學習。目前要積極參加校本培訓、“電子學習”,學好新課改の“四觀”精要,即新の課程觀、新の教學觀、新の教材觀和新の評價觀。把握好各學科の課程標准,改變教師固有の傳統教學方式,促進教師の自我反思,通過對比原有の教育觀念與新課程要求の差距,以形成新の教育教學觀念。同時,教師個體要加強同伴互助合作,即教師之間の專業切差、相互聽課、評課和說課,可使教師個體少走彎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長。因此,教師應加強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中,教師の不同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能在集體備課中得到交流、討論,提高教師の課堂教學能力。 教師の反思是從自己の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の行為以由此產生の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の過程。或者說,反思是人對獲得觀念の心靈の反觀自照。反思是一種思考,一種意識,一種習慣,一種能力。可以說“反思”是“教書匠”與“教育家”の根本區別,是當前教師專業成長の重要途經。反思可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反思。課堂教學前反思具有預測性,能使教學過程更貼近學生更富有創意;教學中反思具有調控性,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師生互動の過程;教學後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學成為一種理性の評價,即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有助於提高教師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通過“反思性教學”和自

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

一、教育观 新课程在价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 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二、学生观 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叶澜 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做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叶澜 潜在性 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 差异性 教育者应该承认差异、关注差异,看到差异在一定的意义上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教育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 三、教师观 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构成与建构的参与者、创造者和批判者,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与火热的时代生活之间建立起血肉的联系,要求教师育人的工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极为专业化的要求下教师势必自觉地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 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从“教书匠”转化为—— ◆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

浅谈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浅谈我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本职使命。 许多人认为教师只要将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但我认为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的是做人的道理,做人是做其他事情的先决条件,要教会学生怎样作为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而站立于天地之间。其次,教师应培养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困难与挫折时,拥有应对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各种知识与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弹药储备。 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是在学术或教业上有所成就,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模范,因为教师承担者作为学生表率的重任,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好老师身边自然会形成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其次,教师应贴近学生的心,师生关系与朋友关系并存,这样可以让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最后,教师要无私地将自己的知识传授与学生,让他们有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选择教师职业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我认为教师本身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但这个职业又是伟大而高尚的。教师本身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他可以教育无数的国之栋梁,这种力量又是无限的。在所有职业中,我想只有教师是能够最大限度地影响别人的未来,因为教师教育出了科学家、医生、法官、商人、工人等等各行各业的人才,而这些人又影响着我们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国之栋梁的成就与教师的付出密不可分。所以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加入到这个伟大的队伍中来。 第二,教师这一职业给予我明确的人生目标。作为一个新教师,我的确感觉到有压力有困难,相应的这也是一个机遇与挑战——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没有目标和挑战,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有缺陷的、是不完整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完成这个目标和完成这个挑战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到各种酸甜苦辣,能够体味人生百态,能够超越自我、实现进步,这样,人才活的精彩,才不会留有遗憾。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所贡献的人,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的人。教师职业就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达到自我满足的一个平台。 第三,我喜欢和人相处,尤其喜欢在最纯净的校园里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交流,不仅将知识教给学生,我也向他们学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年轻的心态,更能够获得许多欢乐与感动。 第四,教师很适合我的性格与生活。我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在学校的工作中,尤其是班主任的工作中,我能尽心尽力做到育人教书,对工作对学生负责。同时,我也是一个享受生活的人,教师每个星期都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可以散心、逛街、照顾家人等;每年都有两个假期可以旅游、健身、学习充电,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多好!有严谨的工作,有轻松的假期,一张一弛,工作生活将无比丰富、充实而有意义,哪个职业可以与之相比? 教师是伟大而又神圣的,不可否认的是,工作确实辛苦,但当我看到学生因为教师的指导而进步、成长时,当我看到学生们的笑脸与认真的眼神时,当我想到今后桃李满天下时,一切都是值得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