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笔记整理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笔记整理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笔记整理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笔记整理

中国广播电视通史

赵玉明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中国早期的广播事业

第一节无线电的发明与传入中国

1、中国的广播事业开端。

中国的广播事业的历史是从无线电广播开始的。我国使用无线电报始于清末:

①、1905年,袁世凯在天津开办无线电训练班,培养无线电报务人员。购置无线电收发报机。

②、1908年,江苏省公款购买无线电收发设备代替上海与崇明岛间回毁损的海底电缆,这是我国民用无

线电报的开始。

③、1908年,上海英商汇中旅馆私设无线电报机,开外国人在我国私设无线电台先河。

④、1915年,北洋政府公布《电信条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涉及无线电的法令。

⑤、1920年,我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会。

第二节北洋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

一、外商在华广播电台的建立

1、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曾播出孙中山的《和平统一宣言》。

2、开洛公司广播电台

1924.4 美商开洛公司广播电台在上海播音,是早期在上海的外台中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家。

二、无线电广播法令的演变

1、北洋政府交通部电政司在讨论无线电法令的制定中的主要问题:

①、广播电台性质。

②、接收设备的销售形式。

③、是否收费。

2、《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无线电广播法令。要点:

①、装用接收机须经交通部批准;

②、接收机需安装在指定地点,不能安装在军事海防及政府禁区。

③、安装需要请有实力的担保人出具证书。

④、管制内容,不能牟利,不得私自泄漏电信。

⑤、每年缴纳执照费:真空管6元,非真空管4元。

⑥、违背调理者的处罚。

二、我国自办广播电台的开端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播音。是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无线电专家刘瀚在奉系军阀支持下主持建立。

1923年,东北无线电监管处在沈阳成立,是我国早期的广播管理机构。

1928年,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开始播音。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民营广播电台。

第二章抗战前的广播事业

第一节国民党广播的建立与发展

一、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建立

1928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播音,呼号XKM。1932年扩大发射功率,更改呼号为XGOA。

二、地方广播电台的发展

国民党当局最早创办的地方广播电台是同年播的浙江省广播电台。

第二节民营广播电台和外商广播电台

◆不同类型的民营电台

第一类:教育性广播电台,内容有限,发射功率不大,收听限于当地。

第二类:宗教性广播电台,上海佛音广播电台和福音广播电台。

第三类:商业性广播电台,数量最多。

第三节抗战救亡广播和国民党对广播控制的加紧

一、从“九一八”到“一二九”时期的救亡广播

1930.12.23 上海亚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初名上海广播电台,由亚美公司的苏祖国、苏祖圭创办,是我国历史最长、影响较大的私营广播电台。

二、国民党对广播事业的管理和控制

1、1930年7月1日,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公布《装设广播无线电收音机登记暂行办法》。规定凡预装广播无线电收音机者,无论购置或自行装配,均须经交通部有关部门登记。

2、1936年2月,国民党当局成立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对广播事业的管理和控制。陈果夫为主委,吴保丰为副主委。

3、同年10月28日,经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国民党政府交通部公布《指导全国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办法》。随后该会函告各台自12.25起“各广播电台播音节目改由本会接管审查”。此办法的制定实行,标志着国民党开始以法律形式着重从广播节目的内容上控制广播电台。1937.4.12,国民政府交通部公布《民营广播电台违背〈指导播送节目办法〉处分规则》和《播音节目内容审查标准》。

◆三条法令的主要规定:

①、各广播电台送审预编节目时间表、节目种类及时间;

②、各广播电台送审逐日预编的节目表,节目标题及担任人员的姓名;

③、各广播电台必须按规定转播中央台的播音;

④、不得播送有关禁例或偏激之言、诲淫诲盗、迷信荒诞之故事歌曲;

⑤、凡违规者竟将到处分。

三、西安事变时的“广播战“

西安事变发生后,张、杨接管西北地区第一座广播电台——西安广播电台。并先后发表广播讲话。

第三章抗战时期的广播事业

第一节国统区的广播事业

一、抗战初期的广播宣传

1.、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党中央台的工作:

①减少一般文艺节目的报道,增加战争新闻的报道。

②增减防空工程,保护广播设备。

八一三前后,上海成立抗敌后援会,下设的宣传委员会所属国内宣传部专设有广播组。各民营电台按照该会制定的《战时广播电台统一宣传办法》,均以时事报告、劝募款物、战时常识、抗战文艺为主。

二、逐步恢复的国民党广播事业

1、1987.11.23 国民党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停止播音,开始西迁。

2、1938.03.10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在重庆恢复播音。此后注重发展西南西北地区的广播事业。

3、国民党当局中央广播事业指导委员会在重庆期间,曾召集6到28次会议,主要讨论内容有:

⑴修订住址大纲和办事通则,健全机构,逐步开展工作;

⑵积极筹划发展广播事业,以加强战时广播宣传实力,抵御日本侵略者的广播宣传;

⑶检测收听各方面广播情况,谋求采取相应对策。

4、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得到英美在广播设备方面的援助,国民党的广播事业逐步恢复并有了新的发展。

①正式开办对国外广播,1936.2.6国民党当局利用利用英国提供的广播设备在重庆建立的中央短波广告电台开始播音,1940.1改名为国际广播电台,对北美广播呼号XOGX,对欧洲和亚洲广播呼号伪XGOY

②中央、国际两台修建地下防空设施,防御敌军轰炸

③重发展西南西北地区的广播事业。

④合前线作战宣传的需要,创办战地流动广播电台

三.国民党广播宣传的双重属性。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广播宣传既有主张团结抗日、共御外侮的积极内容,同时也有鼓吹“曲线救国”、反共反人民的消极内容。两方面宣传内容的比重随国内外政治军事斗争形势发展而各有侧重。积极方面:1驳斥与揭露日本广播对中国的污蔑

2国际性宣传方面,驻重庆英美广播公司记者自己编排节目向国外播出,扩大中国抗战在国际上

的影响力。

3中央国际两台邀请共产党代表、抗日将领及爱国人士发表演说,号召抗日。

消极方面:①抗战广播宣传带有片面性,压制摧残抗日进步舆论

②对中国共产党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实施干扰

③广播内容反共反人民,颠倒黑白

4禁止开设民营广播电台,垄断大后方

四、抗战后期的美军广播电台

抗战后期,美军进入中国境内,参加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随美军撤离而陆续停播。

第二节沦陷区的广播事业

一东北伪满广播事业

东北,日本对我国广播侵略活动可以追溯到20年代中期的大连广播电台。1925.8.9由关东州递信局管辖局的大连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大连台不同于美国商人央行在上海办的广播电台,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官办电台,是殖民地性质的广播电台。

9.18事变后,日本先后攫取了东北我国仅有的两座广播电台沈阳广播电台和哈尔滨广播电台。

1933.9 日伪在东北建立起“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伪电电名为日满合作实则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手包办的垄断东北地区的电报、电话、广播三大事业的殖民奴化宣传工具。

二华北伪广播事业

1937.12日寇成立了所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不久将北平改为北京,电台名称也随之改为北京中央广播电台,于1937.1.1即伪临时政府举行所谓“就职典礼”之日开始用日语汉语广播。

三上海孤岛的民营广播电台

上海民营台的状况以1941年12月为界前后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

抗日战争爆发时,上海租界分为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后者是美英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攻关的租界。日寇占领上海非租界地区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凭借租界的特殊地位,利用英美法帝国主义者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矛盾,展开了一场特殊形式的斗争,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孤岛抗战。

四苏联呼声广播电台

1941.6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为了加强在上的宣传工作,以苏商的名义创办了苏联呼声广播电台。1941.9.27正式播音,使用汉语以及俄英德与播送新闻节目,数量众多的文艺节目独具特色,大量介绍了苏联革命文艺作品、西方观点音乐以及中国的京剧越剧等,重视我国五四以来的优秀文艺作品,数量之丰富,在众多电台中绝无仅有,但是不涉及抗战亚洲文艺及太平洋战争,直到1945.8苏联对日宣战,电台被日本查封。

第三节抗日根据地的广播事业

一、人民无线电事业的创办与发展

1、红色中华通讯社

1931.11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播发文字稿的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11.7首次对外广播,内容是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根据地的无线电通讯事业,随着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发展逐步壮大,形成了以江西中央根据地为中心,联系其他根据地的一个初具规模的无线电通讯网。

2、中央军委下属总参谋部下辖第三局为了扩大和充实无线电队伍和设备,进行了几方面工作:

增加招生名额并缩短学制,加速培养无线电通讯人员。

抓紧时机多方采购无线电通讯器材。

组建通信材料厂,自主制造无线电器材。

及时调整无线电通信队伍,完善管理条例。

二、筹建人民广播电台任务的提出

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于暂停广播

1940年春,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广播电台,周恩来朱德先后主持工作,12.30中共创办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呼号XNCR。1980年就将这一天定为中国广播声音创建纪念日

1941年,延安台广播宣传的主要内容

1揭露皖南事变真相,反击第二次反共高潮

2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3纪念5.1国际劳动节和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播出一些重要文献

四抗战时期中国广播电视事发展的特点

1中国广播电视事业遭到日本侵略者的摧残,但没摧垮,国民党的广播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抗战时期诞生的人民广播事业,解开了中国广播史的新篇章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国民党的抗日爱国内容增多,对抗战宣传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其反共的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这种进步性

3抗日战争的胜利永远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广播主权的侵犯和殖民奴化宣传

4 20C中期以来,外国在华的广播活动趋于尾声,这是中国广播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

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的广播事业

第一节国统区广播事业

一国民党国内事业的再发展

国民党加紧对新闻事业的控制:

强化国民党官办新闻事业。

国民党对民办报刊的迫害日益加剧,捣毁报馆,逮捕杀害进步报人,迫害共产党报刊。

二在挣扎中复苏的民营广播事业

三中共地下党创办的广播电台

中联广播电台1946.3.10 中共上海地下组织以“上海市文化运动促进会”名义开办的中联广播电台开播。这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国统区开办的唯一电台。同年8月被查封。

第三节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重建和转移

一延安台的恢复和发展

1.40年代初期,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基本经验:

①关于新闻事业与党的关系,强调新闻工作必须置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必须执行全党办报,全党

办新闻事业,特别提出加强报纸的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

②关于新闻工作的任务,明确提出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生活。

③关于如何搞好宣传报道,强调实事求是,联系实际,树立唯物主义的新闻观点,反对唯心主义新

闻观点。

④关于文风问题,强调要树立无产阶级的新文风,反对党八股。

⑤关于新闻工作者本身,要培养“人民公仆”的思想,强调投身斗争和工农群众中去,认真改造旧

的世界观,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无冕之王”的思想和作风。

2.延安台办广播的方针路线

关于延安台办广播的方针和路线的论述,集中反映在延安台播出的《介绍XNCR》、《大家办广播》和《庆贺新年——XNCR的自我介绍》中,主要观点是:

①关于宣传对象:立足解放区,面向全国,而以国统区的听众为主要对象。

②关于宣传任务:介绍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情形,驳斥国民党的造谣与污蔑。

③关于如何办好延安台:提出大家办广播的口号,一是办给大家听,二是大家讲。

3.《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

1947.6温济泽主持并制定了《语言广播部暂行工作细则》,这是解放区广播史上最早的一份关于宣传工作的规章制度,确定语言广播部的三项具体任务:研究语言广播的宣传工作;撰写语言广播稿件和组织广播工作;指导播音工作。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延安台的宣传业务趋于成熟。

它是当时广播宣传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①强调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研究国内外话语宣传工作,供于国民党中央台的广播斗争中作参考;酌登参

考消息,供有关方面参考;改进自己的工作。

②规定编辑部要在业务上指导播音员的工作。

③提出广播稿件内容的配备和编写方面需要注意的某些原则。

④编辑部实行责任制,主编编辑助理编辑各司其责。

二延安时期的广播宣传及其影响

1.延安台的主要节目:

时事新闻:报道国内外重大消息

解放区消息:民主政权的建设,军队活动和人民生活

解放区介绍:解放区情况、各项政策和建设的成绩

言论:解放日报的评论、国内外的舆论

通讯和故事

记录新闻

文艺节目

2.延安台广播宣传的主要内容:

从1945.8-1947.3 延安台的广播宣传以1946.6内战全面爆发为界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8——1946.6

宣传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准备内战的阴谋。

积极宣传维护贯彻政协决议,同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做斗争。

介绍解放区各项事业的成就,揭露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

开办文艺节目,介绍解放区的革命文艺作品

第二阶段:1946.6——1947.3月中旬延安台撤出延安。

集中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罪恶行径,号召军民奋起自卫反抗,保卫解放区。

举办国民党起义军人广播讲话内容,号召国民党军队退出内战,制止内战。

举办各界名人讲演,组织特别节目,声援国统区的民主爱国运动。

三延安(陕北)台的三次战斗转移

1947.3月中旬——1948.5月下旬,随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三次战斗转移:

第一次:转移子长,坚持播音

3.14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迁至陕北瓦窑堡播音,3.21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第二次;太行山麓,再建新台

3.30起在晋冀鲁豫解放区涉县继续播音。陕北台在太行山的播音持续到1948.5.22

1947.4——1948.5,陕北台的宣传内容主要是:

及时传播中共中央重要文件和毛泽东的著作、讲话、指导全国的解放战争。

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发表有关战局的评论文章和报道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胜利。

开办《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直接配合军事斗争,从政治上分化瓦解敌军。

恢复文艺节目,反映解放区文艺活动。

第三次:胜利声中,北上平山

1947年夏初,解放军转入大反攻,陕北台随新华社北上,从5.23起开始在平山播音。

第四节解放区地方广播事业的建立

一东北解放区的广播事业

1.东北解放区的广播事业的发展。

从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到1948年辽沈战役前,东北解放区的广播事业随战局发展。以1946.9东北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为界,前后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5.8.15东北光复到1946.9东北新华广播电台建立

(1)哈尔滨广播电台东北解放区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由苏军接管的日伪广播电台设备组建。1945.10 由中共滨江工委直接领导。1945年末1946年初,国民党派员接管哈尔滨政府,但电台一直处于共产党的领导之下。1946年改为东北新华广播电台。该台把争取更多的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作为宣传的根本方针;适应形势的发展,采取多种宣传方式,采取群众大会的形式宣传中共和平民主团结的主张,反对内战。

(2)长春广播电台前身是伪满新京放送总局。1945年8月有共产党和苏军接收。1946年4月24日东北局宣传部长派周叔康任长春台军代表,改称长春新华广播电台。后随东北民主联军撤出。(3)沈阳广播电台1945.8,苏军接管电台。1946.3,国民党军队进驻,接管电台。

(4)通化广播电台1945.9,中共通化专员公署派张东接管日伪通化放送局,改称通化广播电台。(5)本溪广播电台1945.9,八路军接管日伪本溪放送局。1946元旦,东北民主联军成立辽东军区,改称辽东军区新华广播电台。

(6)鞍山广播电台1945.10 八路军进驻鞍山,利用接收的日伪广播设备成立。

(7)营口广播电台1945.10 中共领导的营口行政特派员办事处接管营口政权,同时接管广播电台,当日播音。

(8)安东广播电台1945.11开播

(9)吉林广播电台前身为日伪吉林放送局,145年由苏军接管。1946.2,改称吉林新华广播电台。(10)大连广播电台1946.1开播,前身是东北解放区创办较早,持续时间最长,既未迁址,且从未中断播音的波音的唯一一座广播电台。

(11)抚顺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台前身是日伪抚顺放送局。1945.9由八路军接管。

(12)齐齐哈尔广播电台前身为日伪齐齐哈尔放送局。

(13)延吉新华广播电台前身日伪延吉放送局。1945.8由苏军接管,改称延吉广播电台。是解放区最早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播音的电台。

(14)承德新华广播电台前身为日伪承德放送局。1946年筹建承德新华广播电台。

第二阶段1946年9月东北新华广播电台建立到1948年辽沈战役前:

1946年下半年,东北解放战争形势进入了战略防御阶段。东北局决定成立由宣传部直接领导的广播电台。

1946年9月23日开播。是当时广播区广播电台中播音时间最长的。充分报道土地改革,发展生产,支前的活动。

(1)新建的哈尔滨广播电台

(2)牡丹江广播电台

(3)临江新华广播电台和海龙新华广播电台

(4)安东新华广播电台

(5)鞍山新华广播电台

(6)吉林新华广播电台

2.东北解放区广播事业的建立和发展特点:

(1)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形势错综复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播电台的工作人员利用有利时机,克服困难,在当时最大的解放区建立起十多座广播电台。

(2)初步培养和锻炼了一批以青年为主的广播队伍,开办人民广播史上最早的培训班,注意利用和发挥日籍技术人员的作用,克服技术力量上的不足。

(3)开办多种多样的广播节目,吸引听众,团结和教育群众,分化和瓦解国民党军队,为争取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巩固,发展东北解放区做出重要贡献。

二张家口和邯郸新华广播电台

1、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

1945.8,收复张家口,接管日伪广播电台,次日开播,主要播送张家口军政机关的布告和命令,后逐渐增加了国内外要闻和本市新闻以及一些文艺节目,初期属于新华社冀察支社领导,后归晋察冀日报领导。2、邯郸新华广播电台

1946.9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开播,有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领导,1947.3正式组建编辑部,承担筹建新台,在太行山接替陕北广播的任务,自办节目中最有特色的是对南下解放军广播节目,邯郸台注意在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编播水平,1948改为陕北台的转播台,停止自办节目。

三三大解放区中心台的建立

1948年春,东北华东和西北三大解放区相继建立起本地区的中心广播电台,这标志着解放区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东北广播电台还实现了对全区广播电台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1.东北新华广播电台

是各解放区最早建立的面向全区的广播电台,1946年在佳木斯开播,回迁哈尔滨后影响逐渐扩大。

(1)为有效发挥广播电台的效用,东北局所作出的决定:

①全东北广播电台,统一归属于东北新华广播电台领导管理。

②先有各台的工作人员和设备均由东北台接收,统一调配。

③东北新华广播电台设在东北局所在,直属东北局宣传部领导。

④各地方台不设短波,只设中波电台,播送经市委审查的新闻,各省新闻统一由东北新华广播电台播送。

⑤各县或市内小的中波电台,任务与地方中波相同。

⑥党的支部生活由地方党委领导,本市地方新闻要经市委审查。

⑦将配备后多余的编辑人员集中训练,进行业务教育。

东北局所做出的决定确立了东北新华广播电台在东北解放区的总台的领导,明确了隶属关系,为在东北地区实现广播事业的一元化领导,做了舆论准备和政策依据,也为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管理体制的建立奠定基础。

(2)关于宣传方面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东北台和各地方台分担的任务是:

①总台制定宣传中心,统一口径.

②总台中短波并用,统一发布省以上的重大新闻。

③各地方台只设中波,转播陕北台和东北台的节目,播送本市新闻。

④总台审批各地方台设置的节目,协调全区的广播宣传。

⑤总台总结、交流广播经验。

⑥总台调配各台的人员。

东北台在宣传报道工作中,注意发挥广播优势,抓好重大事件的报道。东北台的成立,标志着东北解放区广播事业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1949改名为沈阳新华广播电台。

(3)随着东北全境的解放,恢复和新建了一批广播电台:

鞍山、营口、长春、沈阳、四平、锦州、热河新华广播电台和抚顺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台。

2.华东新华广播电台

1948.12.20在山东开播,华东解放区第一座广播电台。有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领导。宣传方针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人民军队的胜利,扩大党和军队的影响;向国统区人民宣传对敌斗争精神,瓦解敌军;报道国统区人民的民主斗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传达华东局的指示,报道解放区的各项成就和经验。

3.西北新华广播电台

西北解放区第一座广播电台,1948.12在延安筹建,1949年元旦试播。由西北宣传局领导,主要任务是向西北未解放区和西北国民党军进行宣传。转播陕北台节目,争取群众,分化瓦解敌军,为解放军服务。4.中原新华广播电台

中南解放区第一座广播电台,1949.2在郑州开播,由新华社中原总分社筹建。5月迁武汉,9月1日改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

四、天津和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

1.天津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1949.1.15天津解放当天开播,归天津日报社社委会领导。1949.4成为独立机构,初期除转播陕北台的节目外,主要播出报纸消息。同年5.18改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

2.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1949.1.31北平解放,2.2开播。最初的内容有北平军管会的布告、法令和转播陕北台的节目。

3.25陕北台迁入北平后,改为北平人民广播电台,隶属于北平新华广播电台。5月注意在职工和学校发展通讯员,通过通讯员组织节目,撰写稿件,组织收听;反映群众对广播的意见要求。

第五节国统区广播的终结和解放区广播的新发展

一.迎接历史新时期的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1.陕北台宣传工作的积极作用:

1948.5.23 陕北新华广播电台迁到晋察冀解放区平山县继续播音。期间陕北台对顺利完成宣传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

编辑队伍逐步充实;编辑制度日趋完善:规定工作日记,稿件总结;播音手续,编辑发稿工作细则,口播清样送审办法;建立发射台。

解放战争末期陕北台和其他解放区广播电台的主要宣传工作:

广播宣传围绕夺取全国胜利的总目标。从1948夏到1949春主要的宣传工作:

配合三大战役,大力开展分化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广播攻势;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攻势”,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宣传中共中央纪念五一节口号,推动新政协运动的开展。

2.平山时期的陕北台对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的历史意义

陕北台在平山期间,除了繁重的宣传工作外,于新华总社一起,为迎接全国胜利做了多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是解放区广播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进城后的人民广播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历史意义。

(1)关于指导思想方面: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2)主要任务是;总结建国以来广播电视宣传工作正反两面的经验,明确新时期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加强对广播电视事业的领导,动员全体从业人员,坚持自己走路,发挥广播电视的长处,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工具,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的摄影学习笔记

摄影笔记 1.首先我要提出的几种拍摄场景的问题 (1) 突出被摄主体,虚化背景,怎么拍? (2) 突出细致景物,色调艳丽,背景适中,怎么拍? (3) 夜景无支架,怎样表达无颤抖和夜色效果 (4) 夜景有支架,怎么拍 (5) 微距特写怎么拍 (6) 全景怎么拍,怎么连接? (7) 如何拍光束? 2.拍摄主体是什么? 从室外的风景照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以人物以中心。绝大多数摄影属于此列。我们到风景点旅游或是到公园闲庭信步,拍照留影主要作为日后的美好回忆,可选择代表性的建筑、花丛、草地、湖水等等背景来衬托主体人物。人物在画面中应占据主要地位,成为视觉中心,若能进一步通过表情、动作等内容生动再现人物的内在气质,那必将使其值得永久珍藏! (2)以风景为中心,用人物作点缀。多用于表现特别的景致。如拍大佛像,以画面中占了很小比例的人来反衬佛像之大,以表现古代文明之伟大成就;再如杭州太子湾公园,春天草坪养护期间,圈起保护的大片大片嫩绿的草地连绵至远处墨绿的青山,再加上孩子们吹的泡泡随风飘逝,形成绝妙的人造自然景观,在构图中把绿色作为主体,人物点缀其生机,以展现那种人间天堂的美景。 阴阳脸与大黑脸“阴阳脸”是指人像面部受到90度侧光的照射,一半黑,一半白,这种方式的拍摄往往表现强烈的戏剧效果,若作为生活摄影就不太合适。大黑脸是指逆光人像曝光不足的后果。若拍摄人物背影或侧面,倒是可以达到剪影效果。而拍摄正面人像,最好是适当加以补光,比如用闪光灯或是反光板之类的工具加以弥补。初学者往往不注意光线在整体构图中的作用,或者总是习惯性地使用一成不变的某种光线,所以难以提高。先了解光线的基本知识,再动手实践,勇于突破,才能跨越自己。头上长树由于照片的平面造型特点,一不小心,很容易把远处的树枝、电线杆“嫁接”到主体人物上,仿佛从头上长出来一样,使原先可能很好的照片美中不足。其实只要在拍摄的时候,稍加留意变换角度就可以避免。 3.拍摄主体与景深 通俗的说,景深就是照片上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景深大小的控制主要决定于三个因素:光圈大小,镜头焦距长短,拍摄距离远近。 光圈与景深的关系(主要)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越糊 镜头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次要)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背景越糊(所以要拍长焦) 拍摄距离与景深的关系

中国文化读本笔记

1.天:孔子之前的商代和周代,流行天命论,将天看做是人格神,孔子将天看做自然界。 这个自然界不是机械的,没有生命的,与人分离的,而是一个大生命世界,是一个生命创造的自然过程。人的生命是这个大生命世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孔子的“天”保存有某种神圣性,提出了君子应该“畏天命”,这都是因为天是生命创造之源,这种对天的敬畏和信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宗教精神。 2.仁:孔子的“仁”就是从“亲亲”出发,推广为普遍的爱,也就是从爱父母,推广到爱 天地万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它的实现方法就是“忠恕之源”,“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有什么欲求,要想着别人也有这样的欲求,满足自己欲求的时候,要想着使别人的欲求也能被满足。“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愿意别人这样对我,也不要这样对别人。(忠,中人之心;恕,如人之心) 3.礼:“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即“慎终”和 “追远”,也就是慎重送别死去的父母和追怀祖先。孔子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安定和谐。另外,是人的人生体现一种对生命的无限和永恒的追求,丧礼和祭礼可以使人真切体会到生命永恒延续的过程,使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获得一种形而上的慰藉。 4.艺:孔子说:“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里的“艺”指的是“六艺”,即 “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当时学习的具体科目,其中包括智育、体育、美育,但最重要的是德育。 5.美育:孔子重视美育,学习《诗经》,感发人的精神,产生美感,学习音乐使人感受到愉 悦。学习《周礼》使人行为规范、文明。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人与人和谐,人与天和谐的境界,是一种审美境界。作为一个受教育者,不仅要拓宽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生。 6.《老子》: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又成《道德经》,内容分为道篇和德篇两部分。据 此,中国古代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道家,和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道教。《老子》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思维倾向和审美情趣。是中国古代哲学代表之一。 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 7.反: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反”有两层含义,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 的“返”,即世界的高下美丑是人的判断,其实是对世界的误解。真正对美的欣赏,是对美丑的超越。人应该归复于自然而然,回环往复的生命之道。老子通过反的两层含义强调,人不能为相反而成的事物表象所遮蔽,而要破除知识的妄见,契入到后回返往复的生命之道之中,这才是发现世界意义的根本途径。 8.无为:无为是老子哲学的重要概念。老子所谓“无为”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做,消极等待 事情的成功。而是说,人的一切事业应该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去做,不许能强行改变自然的节奏。老子反对“人为”,并不是否定人的积极创造,而是反对破坏自然节奏的盲目的乱为。老子所提倡的创造,是契合自然精神的创造。 9.婴儿:老子说:“复归于婴儿。”婴儿的状态,无知,无欲,纯净,真实,老子的婴儿状 态就是拥有“童心”。就是不为名利所动,追求淡泊、宁静,面对诱惑,内心不起一点波澜。老子认为,欲望会使人迷失方向,扰乱人的心灵。 10.《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狭义的《周易》指《易经》,广义的《周易》除了 《易经》还包括解释它的《易传》。《周易》的内容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伏羲是这部著作的奠基人。后来周代的开国君主周文王对其内容加以丰富。孔子将《周易》真正理论化。《周易》以阴阳为基础,讲求“变”的思想。 11.乾:中国人认为,宇宙中有两大势力,一为阳,一为阴。《周易》有64卦,前两卦是关

纪录片创作期末考试笔记总结.doc

4 辨析专题片和纪录片的异同:相同:1都是取材真实的现实生活,都以真实性、现实感作为创作生命(只内容和拍摄方法)2表现手法,纪实特质,都采用纪实主义拍摄手法 区别:1反应生活方式不同:纪录片以事信人,专题片以理服人 2表现手法不同:纪录片采用新闻镜头属于新闻范畴,专题片表现生活需要,多采用艺术镜头。 3时空处理不同:纪录片采用进行时来再现生活,专题片则可以灵活运用。 4镜头运用方式不同:纪录片采用头牌、隐性拍摄,专题片用艺术表现 5结构形态不同:纪录片一般以时间变化纵向结构,专题片采用空间变化横向结构 6思维方式不同:纪录片思维立足展现生活,专题片则是在展现生活的基础上表达思想 7纪录片的内涵: 1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2纪录片是对客观世界进行记录的影视作品 3纪录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方式。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 8 纪录片的片种属性:(一)表现对象的非虚构性a纪录片艺术的影像本性:再现物象原貌,照相本性,纪录片的本质特征是视听形象纪实性b纪录片艺术的永恒主题:人,以人为主表现对象c纪录片的照相本性与思辨性共存,通过主观意识反应客观现实。(二)内容领域的丰富性a纪录片的选题范围是非常广泛、丰富的,自然的、人与自然的,历史的、人与社会的,人与人的题材,这些都可以纳入纪录片创作者的视野。b我国目前的纪录片题材多集中于社会生活层面,对资源题材。科技题材历史题材等方面涉及较少。C扩宽题材的范围,一方面需要有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条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纪录片工作者随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世界。唯有这样,纪录片的发展才会出现一片更广阔的前景。(三)艺术手法的多样性纪录片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产物(四)语言元素的综合性字幕(说明画面、抒发导演情感,调节影片节奏甚至确定影片风格、激发观众好奇心调动气氛,转场)镜头语言(长镜头是纪实性电视纪录片增强真实感的重要美学手段)画面语言(叙事和表意)、音响语言(也叫同期声)、文学语言(指解说词)、音乐语言 9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一)传播知识和舆论导向功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载体,纪录片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反应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和舆论引导、审美作用等,也存在社会功利性。(二)记录历史和解释历史的功能它最直接的功能就是记录,真实记录丰富多彩、纷纭复杂的现实生活。由于他真实,所以具有文献性。(三)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功能纪录片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起到了传播真实的信息,扩宽人们的视野,交流和宣泄人们情感、启迪人的智慧,引导人们去思索的作用。(四)给人以愉悦的功能优秀的纪录片是艺术创造,他真实,因而具有真实美,它万巨额人们熟悉但熟视无睹的情况,因而产生陌生的距离美。 10 纪录片的分类:(我国)(一)纪实型专题节目:指用自然朴实的方法,真实地报道、反应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的电视专题节目。(二)创意型节目: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渗透创作者浓重的主体意识,具有较强的创作意识的电视纪实节目 11纪录片使用电影艺术的母体,在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中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动画片等不同片种。电视普及后,纪录片在电视上空前发展,出现了“电视纪录片”。 12外国纪录片的起源和发展 (一)卢米埃尔简单纪实的原始电影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被称为活动照片。代表着纪录电影的开端。坚持“影片是再现真实生活《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二)弗拉哈迪(美国)和《北方的纳努克》 (1)纪录片之父是罗伯特.弗拉哈迪。纪录片创始人。《北方的纳努克》是第一步完整意义上的纪录片。(2)《北方的纳努克》是一部有人物、有故事、充满诗情画意的现实生活的纪录片,他是写实传统与技术主义的矛盾产物。弗拉哈迪的创作主题:赞扬现代文明入侵以前的自然美和人性美。弗拉哈迪的重要贡献:坚持非虚构的原则下,积极介入生活、真实性生活场景和作者主观感情的完美结合。利用搬演,某些东西与事实不符。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笔记(超强)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 习笔记(超强) 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英国斯宾赛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简答:数学教育中应该进行德育吗? (1)教书育人 (2)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广义的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等素质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或称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和手段)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教的载体,有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电视影像、报刊、广播; 教育手段包括教育方法,受教育者的学习方式以及物质器具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因素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 教育的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说: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劳动起源说: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 原始社会教育: (1)没有阶级性 (2)传递生产经验 (3)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 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特点有 (1)鲜明的阶级性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摄影基础知识学习笔记之光与色:光与色 1.光源色:不同的光源有不同的颜色。如果用三棱镜将白光进行分解,就能分解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在不同色光的照明下,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例如,同一个白色的物体,在白光的照明下,显示出的物体固有色即白色物体变成了绿色;在红光照明下,白色物体变成了红色…… 2.物体的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只有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才能准确地显示出来。例如,白光照射到黄色物体上所色光的波长,所以,看上去是黄色;白光照射到红色物体上反射的光波长相当于红色光的波长,看上去呈红色…… 3.光的三原色:三原色光是指光谱中的红、绿、蓝三种色光,而不是绘画中的红、黄、蓝三种原色。红、绿、蓝三光,光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可获得不同的复色光。 红、绿、蓝光的混合 4.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如: 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 蓝光+黄光=白光 也可以说,从白光(由三原色光等量相加的光)中减去任何一种原色光,余下的色光即为被减去的色光的补光。如:白光-绿光=品红光(红光+蓝光) 白光-红光=青光(绿光+蓝光) 白光-蓝光=黄光(红光+绿光) 因此,品红、青色、黄色又称减色法中的三原色。彩色胶片、彩色印刷的染料和油墨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5.色彩三要素:色别、明度和纯度是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识别和分类的基本依据。 (1)色别:色别是指彩色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色别与光谱成分(波长)有关。一般把色彩分为红、橙、 色别。 (2)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物体表面对色光的反射程度。反射的色光越多,物体表面的色彩越明亮,明度越高。决于照明光源的亮度和物体的固有色。例如,当照明光源发射出的光不是纯白光,而含有蓝色成分,照射到白色的物面呈现出一种蓝色调。在相同的照明下,不同的色别明度不同。假定白色的明度为100,黑色的明度为 0,各种色 白色 100黄色 78.9橙色 69.85绿色30.33红色 4.93

士与中国文化读书笔记

《士与中国文化》①读书笔记 序 今天西方人常常称知识分子为“社会的良知”,认为他们是人类得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平等等)的维护者。知识分子一方面根据这些基本价值来批判社会上的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则推动这些价值的充分实现。 自序第2页 “知识分子”并不泛指一切有知识的人,首先必须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专业的人;同时还必须深切的关怀着国家、社会、以至于世界上一切有关公共厉害之事,而且这种关怀又必须是超越于个人(包括个人所属的小团体)的私利之上的。所以有人指出,“知识分子”实际上具有一种宗教承担的精神。 自序第2页 康德“有勇气在一切公共事务之上运用理性”,乃为近代知识分子的精神。 自序第4页 古希腊哲学家是否与西方近代知识分子是一脉相承的?答曰:“否。”古希腊哲学家向往的是“静观的人生”(由希腊文“理性”翻译而来),即以静观冥想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他们虽重视理性,但他们的“理论理性”不屑用于康德所谓的“公共事务”上,也就是说他们冥想的理论并不是拿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而西方近代知识分子,他们向往的是“行动的人生”,即把他们所研究出来的理论拿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旨在用实践来改变世界。 自序第5—6页 基督教教士与古希腊哲学家有什么不同?与近代知识分子又有什么关系?基督教是一种“救世”的宗教;它不但为西方文化树立了最高的道德标准,而且持此标准以转化全世界。从积极的一方面看,它在中古文化史上的贡献是无可否认的。基督教的教士之中有人教化了入侵的蛮族,有人驯服了君主的专暴权力,更有人发展了学术和教育。显然和希腊的哲学家不同,他们做的正是改变世界的工作。希腊哲学家并没有对奴隶制度提出怀疑,中古教士则明白的宣称奴隶制度是不道德的,因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就文化和社会使命而言,欧洲中古的教士确具有“近代知识分子”的性格之一面。但另一方面,基督教又有严重的反知识、轻理性的倾向;知识必须从属于信仰,理性也必须匍匐于上帝的“启示”之前。这便和近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背道而驰了。 自序第6—8页 总而言之,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知识分子代表着一种现代精神。和基督教的传统不同,他们的理想世界在人间不在天上;和希腊的传统也不同,他们所关怀的不但是如何解释世界,而且更是如何“改变世界”。 自序第7页 ①①余英时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班级与班主任笔记整理

第一章班级 一、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行政组织。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因此,它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伊拉莫斯,借用古代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在《关于学生的制度论》中的“班级”一词,描述了伦敦保罗大教堂的学校情形:学生呈阶梯状围坐在圆形教室了学习。 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设想。学生按照年龄划分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配置合适的教科书和专门的教学方法。 19世纪初,英国出现“导生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划分等级,对进度相同的儿童系统性地开设科目,编制班级,实施同步教学,配备导生,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9世纪末,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中采用。 (一)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 2.重视预设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不够。 3.强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解决方法:将群体教学和分层教学、个别指导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等。“小班化”教改实验正在一些地方实施。 三、班级管理 (一)概念: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作用)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风是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三)班级管理目标——形成一个“班级共同体”

摄影吴师自通笔记整理课件资料

一、基础一 1、测光 画面反差不是很大,受光反差不大——评价测光 背光照片。光线反差极大,停电点燃一根蜡烛——局部测光、点测光 局部测光、点测光的精确度 中庸的测光方式——中央重点,主题和环境存在不大的反差 2、白平衡 固有色的还原 条件色的还原 自动白平衡 色温——光线的颜色,光线的颜色越冷越偏蓝,色温越高,光线的颜色越偏暖越低,色温越低。 阳光的色温——5200到5500 闪光灯——5500 阴影——7000 阴天——6300 阴天光线偏蓝 钨丝灯——3200 以5000多为界,高于5000多,就偏蓝,低于,就偏暖 3、自动对焦测距 连续对焦——运动的物体,跟拍。 三四岁的小孩,无法预知其动静 4、ISO——相对感光度感光度越低,较多的光线 天气晴朗的室外 100——400 阴天到傍晚 400——1600 黑暗的室内到夜间 1600——6400 只要光线允许,光线够强,使用最低的ISO,让更多的光线进来。 抖了糊了 闪光补偿控制相机的闪光灯 自动闪光灯系统。非常暗的室外,估计错误,多补光,使用闪光补偿,设置低一点的值。负补偿。 内置闪光灯有效距离 4米多一点

5、测光——调节光圈快门获得正确曝光 专业标尺显示游离的光标内置测光表。 使得游离的光标在正中间,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准备曝光。 尼康 LV 及时显示 lock 游离的光标受到大致的位置 6、入门级照相机 只有一个拨盘通过屏幕菜单控制 中端左边键有两项功能 二、基础四快门光圈与各种曝光模式 1、视觉的产生 眼球凸透镜瞳孔视网膜(传感器) 猫眼高感光度 2、曝光 光圈、快门、感光媒体的感光度 快门速度-曝光时间 糊了与快门的关系 准备的曝光——亮度无异 快门控制着进光时间曝光量画面的效果 快门速度高的时候,高速运动的瞬间被凝结了 快门速度低的时候,一个运动的过程被记录下来了 高速快门捕捉瞬间低速快门记录运动的轨迹 慢速快门相机相对静止三脚架动静结合 慢速快门拍摄水流 低速快门拍摄静止的物体比较抽象的效果 3、数值越小光圈开口越大 光圈与景深 景深——景物纵向上清晰的深度 小景深照片,前景清晰背景模糊——大光圈,虚实对比很强烈的照片合影小光圈大家都清晰焦点是群体 快门与光圈的成级变化 T: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F:1、1.4、2、2.8、4、5.6、8、11、16、22…… 1.4相比于1 进光量减少了一倍 A或Av 光圈优先光圈先决

中国文化读本读书笔记

中国文化读本读书笔记——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是由叶朗、朱良志撰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读本。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以介绍中国传统的历史文明和当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主,力求用简洁平实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内容,加深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希望读者能够从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汉语水平。Featuring the distinctive heights of Chinese culture, the authors share with you their insights into the concepts and passions of the Chinese nation over the past 5,000 years. On reading through this historical range of remarkable creativity and flair for innovation, still evident today in living artistic masterpieces and folk traditions, you soon acqui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 life views, aesthetic pursuits and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 Through every work of art or architecture, a fascinating story or legend unfolds……孔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ou)邑人,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生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中。2.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中的圣人。3.天:生命创造之源(天道为生,天德为一切生命之源、价值之源,天命为人的神圣使命)4.孔子关于人的学说有两个核心概念:仁、礼。5.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丧礼和祭礼。6.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精通六艺七十二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7.孔子追求天人合一。老子1.《老子》又称《道德经》,只有五千多汉字,共81章,分为道篇和德篇。以他为基础,产生了与儒家并列的哲学派别道家;根据它的思想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道教。2.《老子》在15世纪左右被介绍到欧洲,它是译本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之一。3.老子哲学的核心是自然无为。4.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中的“反”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的反,二是复返的返。老子的哲学的最高概念“道”的根本特性就是“反”,就是归复于自然而然,无往不复的生命流动世界。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2下载券45人已下载 下载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中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经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她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承担。 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教育措施。 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5、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1、神话起源说;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3、心里起源说:代表人物孟禄;4、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 2、古代社会的教育; 3、近现代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任务: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未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2、教育学的发展 萌芽阶段: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产婆术”。1.苏格拉底讽刺;2.定义;3.助产术。 柏拉图: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她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 2、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泛智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3、卢梭: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4、康德: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 5、佩斯泰洛奇: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6、洛克:提出“白板说”。 7、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 主要观点: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摄影入门讲座笔记摘要 1.器材使用 a)站位: 两脚前后45度,支撑臂靠近身体,留出一只眼睛(建议左眼)观察整体动向(比如在拍摄足球运动中,右眼盯住长焦镜的图像,左眼观察传球的动向);善于使用现场的物体作为支撑架。 b)术语解释与应用 i.Iso,曝光度,iso越高,曝光率越高,适合高速运动和黑暗条件下的拍摄,同时噪 点也越多;相反,iso越低,图像颗粒越细腻,色彩越逼真,可以放大较高倍数而不失真。 ii.Aps-c:数码相机的焦距补正系数,cannon 1.6,nikkon1.5,olympus2 iii.景深:以对焦点位中心能够清晰成像的区域。景深与光圈大小成反比、与焦距成反比、与距离成正比 iv.半快门(快门按到一半会卡一下的那个状态):曝光的实际开始时间从半快门开始算起、半快门阶段保持曝光补偿、定焦等参数不变;把握抓拍与半快门的权衡,长按半快门可以增加抓拍的曝光时间,但是会牺牲对于曝光补偿和定焦的修正程度。 v.快门优先vs光圈优先;前者能够在短时间连续拍摄,适合拍运动中的物体;后者曝光时间较长,画面色彩好,适合拍较静止的物体 c)常见的问题与解决 i.画面虚:成因,跑焦、抖动。应对: 跑焦,在纯色背景下对焦,要对准有清晰线条和色彩分界线的地方(比如人的五官、色彩变化的边界),然后用半快门转移;延长曝光时间或者增加进光量;收缩光圈。 抖动,增加iso,用支架,增加进光量 ii.主体不突出:靠近主体,注意选择陪体(简洁、少量、得体) iii.画面过暗:增加曝光补偿(开阔地形闪光灯的效果会削弱) 2.场景摄影技巧 a)会议摄影: 需要拍摄全景照、发言照以及穿插的重要内容或典礼仪式 i.全景照的注意事项: 1)四平八稳,画面不要倾斜; 2)中心突出(摄影事件、出席人员); 3)主要内容要形成封闭图形(即尽量拍全会场正面,比如说百年纪念讲堂的 舞台边框); 4)宁可让主席台过度曝光也要排出条幅内容(需要手动正向修正曝光补偿); ii.发言照的注意事项: 1)跟开口音(或者发言人停顿的瞬间),否则容易出现奇怪的表情; 2)要在发言人抬头的时候拍; 3)发言人身高与讲台不协调的时候,或者纵向改变俯仰角,或者横向变化拍 摄角度(注意麦克风不要挡在脸前) iii.穿插活动: 1)快门优先,曝光时间过长容易拉出“鬼影”; 2)授奖仪式要注意抓拍向台下示意的瞬间,特别注意要选好角度,不要让证

《综合素质》重点笔记(打印)资料

《综合素质》重点笔 记(打印)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职业理念 一、教育观 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学生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4)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途径有:(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把握课改精神,实践新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校管理,课外活动和班主任工作 (3)举行德智体美并进的教育活动 方法有:(1)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导性作用,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素养) (2)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3)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价教育现象根据要求和素质教育观念进行分析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 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学生观 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人的劳动力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学生观的思想基础就是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社会性需要和精神需要,社会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 (1)学生是完整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需要尊重 (4)学生都有潜力 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从身心健康发展,主体性发展,中学生社会文化发展三个方面 身心健康发展:生理心理健康的成长,生理心理健康得到社会的实现 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需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社会文化发展:主要涉及到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笔记新颖整理2018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教育学与教师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分三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 (二)“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善救失原则的出处) (三)“教育”的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 2、受教育者:即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 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教育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 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 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代表人物:朱熹、 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 法国教育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 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产生的社会现象。 3、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贤江。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

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文化史读书笔记 篇一:中华文化史读书笔记 《中华文化史》读书笔记 武汉大学历史系冯天瑜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 史的研究,且学术偏好为明清文化史。冯教授对中国文化生态、中国文化特质、中外文化互动等诸多论题进行过考究。20XX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中国文化史》就是由冯教授领衔,并与何晓明教授、周积明教授在中国文化史领域共同创作的研究成果。 冯天瑜教授在其著作《中华文化史》(以下简称“冯著”)“导论”部分指出,“文化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是文化学与史学相结合的一门历史科学”。至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冯教授认为,文化史是“把人类文化的发生、发展作为一个总体对象加以研究??”。笔者认为,所谓文化史就是以人类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文化史是通过历史视角、借助历史理论和方法来解读人类文化的一门学科。对于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学者们见仁见智。有人认为,文化史与学术思想

史或典籍文化史同义;也有人认为文化史应集中于精神文化的历史,研究重点如特定历史时期的观念、时尚、宗教崇拜、方言、习俗、娱乐等。 从理论上讲,撰写通史性著作的难度要远远大于专门史。而撰写跨越数千年专门史的难度又大于撰写某一个朝代、某一个阶段专门史的难度。因为人的学力、精力有限。具体到“中华文化史”领域,时间跨越数千年,内容包罗万象,如果不是在此领域潜心研究数十载,断然难以写出如此鸿篇巨制。大概是出于确保著作质量考虑,冯天瑜教授并未独自完成这一课题,而是选择与何天明、周积明等教授合作,以期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冯著洋洋百万言,从“人猿相揖别”的上古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远古时期人类“质朴的精神之花”一直写到毛泽东思想,对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正如作者在全书“题记”中所写的那样:本书以《中国文化史》拟题,意在研讨中华民族文化的生成机制与发展历程。 一、“中华”的概念 作者在“题记”中首先对“中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作者称,“中华”之得名,由来已久。并引用了成书于唐高 宗永徽年间的《唐律名例疏议释义》(似应为《唐律疏议·名例篇》释义——笔者注)中的文字:

佳能单反相机摄影技巧入门笔记

1. 阳光16法则 口诀:艳阳十六阴天八;多云十一日暮四;阴云压顶五点六;雨天落雪同日暮具体步骤 第一步:把快门设为感光度的数字,比如ISO 50就设快门为1/60 , ISO 100就设为1/125 左右,总之让快门速度尽可能接近感光度。 第二步:如果天气晴朗就把光圈设为f16,如果稍有一点阴就把光圈设为f11,如果天 阴就把光圈设为f8,如果天气非常阴沉就把光圈设为f5.6 2. 感光度(ISO)数值设定 ISO设置通常不能超过400,画质一般都不错。光线较好的情况下100就可以,在光线暗或者黄昏拍人,ISO设置200、300,但不能超过400,否则会导致画面粗糙.ISO800 已经是600D的极限值,切记! 3. 特写、微距拍摄技巧 在拍摄特写或者是微距时,诸如花草、虫鸟之类时,在不善于使用全手动档时可以将相机调节到Av档 光圈最好在f5.6或以下,焦距最好50以上,尽量在1m以内拍摄,使背景虚化。如果光线好的话,感光度ISO100;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ISO最好400以内。通常用侧逆光来拍摄。 拍摄昆虫,使用TV档并适当增加快门速度(1 /250)和ISO值;昆虫占画面比例比较大可适当降低曝光,反之亦然。 6.测光模式 评价测光,通常用于光线比较平均的时候如阴天 中央重点测光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 点测光也可用于光线复杂的情况,■明暗对比更强烈,对焦点对在哪里就曝哪里,可用于特写但不适用大型场景拍摄。这种测光模式大多应用于拍摄者希望将拍摄主体充分表现的情况下使用。 局部测光模式非常适合各种画面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心位置或环境光线反差不大的风景照片的拍摄时使用 8.户外照片人物镜头冲光和黑脸现象 避免冲光:调整镜头位置,利用正面光和侧面光进行拍摄避免逆光造成黑脸:闪光灯补光(强制闪光灯) 闪光灯使用技巧:闪光灯直接补光(注:闪光灯并非只能在夜晚使用,可阴天、晴天补 光);闪光灯反射补光(通过调整闪光灯位置,将光线打到主体人物脸部) 9. 安全快门速度的设定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_全书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中外教育名言 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 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 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 2:教育的概念 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 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 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 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 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 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 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 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 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容: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6.学校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 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 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②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容 ③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 7奴隶社会教育的出现的条件表现: 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 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 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是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③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摄影基础笔记(3)

555201916020721龙恒旭 摄影课笔记 考勤互动+期中作业考核+期末考试(期末作业拍一组专题作品,并有封面的上交,还要设计排版,报名,日期,说明,底色,线条,标题) 照相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性质与反射规律,以光子为载体,把被摄物·经尽头传递给感光物,最终可视。 旁袖相机直射,单反相机为折射。 小孔成像图片: 放大机的镜头前放底片,木板上放相纸,且放大机的镜头是用来控制光的聚焦程度的。 银是不太稳定的化学物质,它极其感光,且易氧化 阿尔哈赞研究的是黑盒子并记录了小孔成像的变化。

卡尔法诺首次使用凸透镜,从而取代了小孔。 波尔塔成功将理论运用在了黑盒子里 底片发黑或者发白是曝光没有控制好,欠曝(发黑,由于光圈过小或者快门过快)或者过曝(发白,光圈过大或者快门过慢)。既有剥光原因,也有显影原因。 镜间快门由一系列薄钢叶片组成,放置在镜头的单元之间。快门释放按钮触发一根弹簧使叶片在曝光期间开启,然后闭合。这种类型的快门又叫做叶片快门。 放大机波光时间不长会发黑,波光时间过长会发白。 焦影像会不会模糊?放大机需不需要调焦? 放大镜头的焦距长短应该与底片的尺寸配合,放大镜头焦距的长度应和底片对角线长度大致相同,即底片尺寸大时,要用长焦放大镜头,底片小时则应换用短焦放大镜头。 放大机的光是一直亮着的吗? 是 放大机的高低能影响照片的大小吗? 能 影响放大机曝光的因素有哪些? 光源强度,底片密度,放大倍率的大小,放大纸的感光速度,光圈的大小等 影响显影的因素有: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搅动的影响、显影液

活度的影响。 相片反白原因:相片曝光过度,底片显影过度,相纸曝光不足,相纸显影不足,拍摄白色的物体。平面快门位于照相机里,正好在胶片的前面。由于它就在焦点平面,也就是胶片位置的前面,因此而得名。 比较起来焦平面快门具有如下两个优点:首先,因为焦平面快门是装在相机机身里,而不是装在镜头里,这样可互换的镜头往往并不是太昂贵。但对于叶片快门来说,快门就是镜头的一部分,因此包含叶片快门的镜头会比较昂贵。 其次,焦平面快门能够具有更快的曝光速度,为了了解其中的原因,有必要知道一点焦平面快门的工作原理,焦平面快门的运转有些像一对卷轴式的窗帘。首先,第一副帘拉起,快门打开并允许光线照射胶片。然后,当预定的曝光结束之后,第二副帘跟随第一副帘运动并阻挡住光线。这就是焦平面快门工作时幕帘越过胶片的速度具有上限的原因。 相机镜头无论结构多么复杂,实际上都可以被视为一片凸透镜,从基本的光学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凸透镜轴心以外无论什么方向来的光线,在通过凸透镜后,都会被折射,而交汇于一点,这些光线的交会点被称为焦点,通常将能够清晰成像位置上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叫做焦平面. 通常可选择裂像、微菱、磨砂三合一屏。裂变对焦 答:能够同时测距和对焦的取景器,在取景器窗内可以看到被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