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学第九章

第九章纯粹垄断市场条件下的产量与价格决策

一、单项选择题

1、纯粹垄断市场的意思是

a、所有企业的需求曲线都具有负斜率的市场

b、在市场中许多企业都生产同质的产品

c、在市场中,只有一个企业生产几乎无相近替代商品的产品

d、众多企业生产有差异的某种产品

2、下述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在充分竞争市场和纯粹垄断市场中的企业都是“价格接受者”

b、在充分竞争市场和纯粹垄断市场中的企业都是“价格制定者”

c、在充分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是“价格制定者”而在纯粹垄断市场中的厂商是

“价格接受者”

d、在充分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是“价格接受者”,而在纯粹垄断市场中的厂商

是“价格制定者”

3、在纯粹垄断市场中企业在长期内仍可赚取经济利润是因为:

a、广告的作用

b、存在进入障碍

c、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边际收益是不变的

d、平均固定成本递增

4、下述因素中哪一个不是“进入障碍?

a、资源配置低效率限制

b、专利权限制

c、规模经济限制

d、许可证限制

5、在哪一种情况下会出现自然垄断?

a、由一个企业生产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且长期内平均成本随产出增加而递减

b、由一个企业生产足以满足市场需求,且长期内平均成本随产出增加而递增

c、某一个企业拥有或控制着生产所必需的某类资源

d、规模经济不再存在

6、纯粹垄断市场中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

a、就是整个行业面对的需求曲线

b、表明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

c、在高价格部分较富有弹性,在低价格部分则缺乏弹性

d、具有以上所有的特征

7、价格非歧视性的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a、具有完全弹性

b、完全缺乏弹性

c、比充分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

d、就是其边际收益曲线

8、非价格歧视性的非充分竞争企业:

a、其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之上

b、其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相同

c、其需求曲线在其总收益达到最大时与横轴相交

d、其边际收益在总收益达到最大时为零

9、对于非价格歧视性纯粹垄断企业来说:

a、进入障碍越大,其需求曲线越富有弹性

b、在任一产出大于零的水平上,价格都高于其边际收益

c、在所有产出水平上,价格都高于其平均收益

d、在所有产出水平上,其边际收益都等于价格

10、对于非价格歧视性纯粹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低于价格是因为:

a、需求曲线位于边际收益曲线之下

b、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

c、需求曲线具有负斜率

d、垄断企业的产出量低于充分竞争厂商

11、当纯粹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富有弹性时,其边际收益

a、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b、为零

c、为负

d、为正

12、当总收益增加时

a、边际收益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b、边际收益为正

c、需求曲线相对缺乏弹性

d、边际收益为负

13、假定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纯粹垄断企业:

a、可以提高价格且使销售量增加,因为它控制着市场

b、在销售量增加时其总收益的增加量等于其新增销售产品的价格

c、应该在边际收益为负的区域内生产

d、必须通过降价才能增加销售

14、假定某纯粹垄断企业将价格定为12元,与此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是9元,由

此可知:

a、在此价格水平上,需求缺乏弹性

b、总收益仍处于递增阶段

c、该企业此时实现利润最大化

d、此时总收益达到最大

15、非价格歧视性的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到横轴之间的垂直距离衡量

的是:

a、产品的价格和平均收益

b、需求量

c、总收益

d、产品的价格和边际收益

16、某非价格歧视性的纯粹垄断企业发现他可以按50元的价格

卖出其第五单位产品,由此可知:

a、第五单位的成本也是50元

b、第五单位的边际收益也是50元

c、第五单位的边际收益低于50元

d、第五单位的边际收益高于50元

17、某纯粹垄断企业生产某一产量时,ATC=4元、P=5元、MC=2元MR=3元,由

此可知此时该企业:

a、正遭受损失,但可通过提高产量减少损失

b、正遭受损失,但可通过降低产量减少损失

c、获取了经济利润,但可以通过提高产量增加经济利润

d、获取了经济利润,但可以通过降低产量增加经济利润

18、如果某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为3元,边际成本为4.5元,在这种情况下,

该企业可通过哪种方式来增加利润或减少损失?

a、降低产量并提高价格

b、产量和价格都降低

c、产量和价格都提高

d、提高价格,产量不变

19、纯粹垄断企业处于短期均衡状态时,其价格

a、等于边际收益

b、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平均总成本

c、等于平均总成本

d、高于平均总成本

20、在短期内,纯粹垄断企业的利润

a、当价格等于ATC时达到最大

b、可能为正、为负,可能为零

c、总是为正的

d、将为零

21、在长期内,经济利润

a、纯粹垄断企业和充分竞争企业都可能获得

b、纯粹垄断企业可能获得,但充分竞争企业不可能

c、纯粹垄断企业和充分竞争企业都不可能获得

d、只有当进入障碍不存在时才可能获得

22、如果处于利润最大化状态的某纯粹垄断企业的变动成本下降了,则该企业

应该:

a、降低价格,并减少产出

b、提高价格,并增加产出

c、提高价格,并减少产出

d、降低价格,并增加产出

23、纯粹垄断市场的利润最大化产出在经济上是缺乏效率的,这是因为在均衡

状态时

a、价格仍高于边际成本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高于价格

d、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

24、面对于同样的成本状况时,比较于充分竞争企业,处于长期均衡的纯粹垄

断企业的:

a、价格、产出和平均总成本都较高

b、价格、产出和平均总成本都较低

c、价格和平均总成本都较高,但产出却较低

d、价格和产出会较低,但平均总成本会较高

25、如果某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可以预知其:

a、利润会增加,而产出会减少

b、利润和产出都会增加

c、利润和产出都会减少

d、需求曲线会位于边际收益曲线之下

26、下述因素中哪一项不是实行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

a、相关产品或劳务不可以由最初的购买者再转卖

b、销售者必须能够区分市场,即按需求弹性的不同对购买者分类

c、销售者必须拥有一定程度的垄断能力

d、相关的商品必须是耐用品

27、如果纯粹垄断企业能够实行完全的价格歧视,则:

a、边际收益曲线和总收益曲线将合而为一

b、边际收益曲线将移到需求曲线之上

c、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将合而为一

d、在各个产出水平上,边际收益将比没有价格歧视时低

28、实行完全价格歧视的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上任一点到横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衡量的是:

a、需求量

b、产品价格和边际收益

c、总收益

d、平均收益和平均总成本

29、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行完全价格歧视的垄断企业

a、比未实行价格歧视的垄断企业获得的经济利润少

b、比未实行价格歧视的垄断企业的产出少

c、比未实行价格歧视的垄断企业的产出多

d、与未实行价格歧视的垄断企业的产出相同

30、如果政府强制要求自然垄断的企业将价格设定在与其平均总成本相等的水

平上,则相对于没有政府管理的情况来说:

a 、产出会增加

b 、垄断企业会获得正常利润

c 、资源配置会更优化

d 、上述各项都可能发生

二、判断对错题

1、在长期内,纯粹垄断企业必须在总成本最低点确定的产量水平上进行生产。

2、纯粹垄断企业在价格和边际成本相等时的产量水平上进行生产会实现利润最大化。

3、在短期内,纯粹垄断企业在价格和平均总成本之间差额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产量水平上进行生产会实现利润最大化。

4、在短期内,纯粹垄断企业将在市场可承受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价格。

5、垄断企业总会赚得经济利润。

6、如果某厂在单价为10元时每周卖出4单位产品,而在单价为9元时每周可卖出5单位产品,则第5单位产品的边际收益为5元。

7、由于能够影响价格,所以纯粹垄断企业可以同时提高价格并增加销售量。

8、由上图可知,对A 企业产品的需求具有完全弹性。

9、由上图可知,对B 企业的产品需求在价格为4元以上的部分富有弹性

10、由上图可知,B 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重合。

三、简答题

1、纯粹垄断具有哪些特点?

2、导致进入纯粹垄断行业困难的障碍有哪几种?

3、什么是价格歧视?实行价格歧视须具备什么条件?将带来什么结果?

1、政府对垄断的管理有哪几种方式?

四、作图说明题

作图说明纯粹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状态。

1Q

4元

曼昆宏观经济经济学第九版英文原版答案9

Answers to Textbook Questions and Problems CHAPTER 9 Economic Growth II: Technology, Empirics, and Policy Questions for Review 1. In the Solow model, we find that onl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affect the steady-state rate of growth in income per worker. Growth in the capital stock (through high saving) has no effect on the steady-state growth rate of income per worker; neither does population growth. Bu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can lead to sustained growth. 2. In the steady state, output per person in the Solow model grows at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g. Capital per person also grows at rate g. Note that this implies that output and capital per effective worker are constant in steady state. In the U.S. data, output and capital per worker have both grown at about 2 percent per year for the past half-century. 3. To decide whether an economy has more or less capital than the Golden Rule, we need to compare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net of depreciation (MPK –δ)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output (n + g). The growth rate of GDP is readily available. Estimating the net marginal product of capital requires a little more work but, as shown in the text, can be backed out of available data on the capital stock relative to GDP, the total amount o f depreciation relative to GDP, and capital’s share in GDP. 4. Economic policy can influence the saving rate by either increasing public saving or providing incentives to stimulate private saving. Public saving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overnment revenue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If spending exceeds revenue, the government runs a budget deficit, which is negative saving. Policies that decrease the deficit (such as reductions in government purchases or increases in taxes) increase public saving, whereas policies that increase the deficit decrease saving. A variety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ffect private saving. The decision by a household to save may depend on the rate of return; the greater the return to saving, the more attractive saving becomes. Tax incentives such as tax-exempt retirement accounts for individuals and investment tax credits for corporations increase the rate of return and encourage private saving. 5. The legal system is an example of an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 between countries that might explain differences in income per person. Countries that have adopted the English style common law system tend to have better developed capital markets, and this leads to more rapid growth because it is easier for businesses to obtain financing.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 is also important. Countries with more government corruption tend to have lower levels of income per person. 6. Endogenous growth theories attempt to explain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explaining the decisions that determine the creation of knowledge throug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y contrast, the Solow model simply took this rate as exogenous. In the Solow model, the saving rate affects growth temporarily, but diminishing returns to capital eventually force the economy to approach a steady state in which growth depends only on exogenou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contrast, many endogenous growth models in essence assume that there are constant (rather than diminishing) returns to capital, interpreted to include knowledge. Hence, changes in the saving rate can lead to persistent growth. Problems and Applications 1. a. In the Solow model wit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y is defined as output per effective worker, and k is defined as capital per effective worker.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workers is defined as L E (or LE), where L is the number of workers, and E measures the efficiency of each worker. To find output per effective worker y, divide total output by the number of effective workers: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九章练习答案

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1、试述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要素供给者(消费者)遵循的是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第二,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 第二,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是效用增量与自用资源增量之比的极限值,即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2、如何从要素供给原则推导要素供给曲线?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根据要素供给原则 给定一个要素价格W,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自用资源数量l. 第二,在资源总量为既定的条件下,给定一个最优的自用资源数量l,又可以得到一个最优的要素供给量L. 第三,要素供给价格W与要素供给量L的关系即代表了要素的供给曲线. 3、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解答:要点如下: 第一,劳动供给是闲暇需求的反面;劳动的价格即工资则是闲暇的价格.于是,劳动供给量随工资变化的关系即劳动供给曲线可以用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变化的关系即闲暇需求曲线来说明: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等于解释闲暇需求曲线向上斜(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上升而上升). 第二,闲暇价格变化造成闲暇需求量变化有两个原因,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由于替代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反.由于收入效应,闲暇需求量与闲暇价格变化方向相同. 第三,当工资即闲暇价格较低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较小,而当工资即闲暇价格较高时,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就较大,甚至可能超过替代效应.如果收入效应超过了替代效应,则结果就是:闲暇需求量随闲暇价格上升而上升,亦即劳动供给量随工资上升而下降. 4、土地的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 解答:要点如下: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发展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一门学科。 2、OECD组织的全称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常被称为(富人)俱乐部,现有成员国(30)个。 3、发展中国家可以被划分为(综合发展国)、(出口加工国)、(石油出口国)、(农矿原料生产国)四类。 4、全世界共有194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总数占全球(6/7),人口占全球(3/4),土地占全球(2/3),但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5)。 5、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是(经济增长),以及社会三大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制度结构)的升级,变迁。因为只有这种引起社会进步的经济增长,才能保障人民大众从中获得好处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6、“经济发展观”经历了(传统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三阶段。 7、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即人类自身发展。人类自身发展主要体现为人的各种能力的扩大如( 获得收入的能力)、(获得更多知识的能力)、(享受健康身体的能力)、(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延长寿命的能力)等能力。 8、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是由美国海外开发署大卫-(莫里斯)博士于1975年提出。这个指数是由(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三项指标加权平均而得到。 二、问答题 1、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中国是不是发展中国家? 答:①贫穷-人均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吃、穿、住、行、医疗、教育不好、寿命短); ②生产效率低下; (资本不足、科技落后、制度落后、劳动者缺乏创新、进取精神) ③人口多,赡养负担重; (15岁以下人口比重大,人多地少) ④劳动就业不充分;(隐性失业问题严重) ⑤二元经济,严重依赖农业; (农业经济比重较大,农业就业人口多) ⑥生态环境恶化 ⑦市场体系不健全; (与市场相关的法律制度缺失,如契约、产权、货币、信用、信息等方面;基础设施缺乏) ⑧国际关系中地位低下。 2、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升级、变迁和广大民众素质能力的提高。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①增长是发展的物质前提,这里的增长必需是全民参与的增长,否则增长不一定导致发展; ②发展反过来为增长创造新的机制条件; ③增长的目的是增加供给,发展的目的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民众生活水平各种能力; 3、“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的经济学教授阿玛蒂亚·森认为,贫困的根源是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收入低下只是贫困的表现。”请结合第七个填空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这句话是正确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只有广大民众的素质和能力真正提高了,生活水平和质量才能得以根本的改观和不

《经济学基础》各讲习题及参考答案(简)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经济学基础》第一讲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A、资源的绝对有限性; B、资源的充足性; C、资源的稀少性; D、资源的相对有限性; 2、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主体是()。 A、居民户; B、厂商; C、劳动者; D、政府; 3、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均衡价格理论; B、消费者行为理论; C、生产者行为理论; D、分配理论; 4、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D、宏观经济政策; 5、解决“应该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6、解决“是什么”问题的经济学是()。 A、理论经济学; B、应用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7、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8、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奠定了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基础。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10、()为首的经济济学家把个量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和以总量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拼和在一起形成了主流经济学派。 A、亚当·斯密; B、马歇尔;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二、判断题 1、自由取用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2、经济物品是零点价格时供给小于需求的物品。()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第9章习题及答案

第9章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准备金比率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货币政策乘数 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 1.紧缩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抑制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2.预算赤字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需求管理的主要手段。() 3.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而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左移。 () 4.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主要通过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税收对国民经济产生影响。() 5.当政府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均衡国民收入一定会下降,均衡的利率一定会上升。() 6.减少再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比率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 7.由于现代西方财政制度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所以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来干预经济。() 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一是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而不是所有商品价格固定不变。() 9.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是稳定收入水平,但不稳定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 10.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数量与最初的存款和法定准备金比率都成正比。()

11.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右移。 () 12.当一个国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时,政府只能通过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加以遏制。() 13.在西方发达国家,由财政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 14.当一个国家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5.凯恩斯主义者奉行功能财政思想,而不是预算平衡思想。() 三、单项选择 1.下列哪种情况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国民收入?() A. IS曲线陡峭而LM曲线平缓 B. IS曲线垂直而LM曲线平缓 C. IS曲线平缓而LM曲线陡峭 D. IS曲线和LM曲线一样平缓 2.下列哪种情况“挤出效应”可能会很大?() A.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 C.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而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D. 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敏感 3.挤出效应发生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私人部门增税,减少了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支出 B. 减少政府支出,引起消费支出下降 C. 增加政府支出,使利率提高,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支出 D. 货币供给增加,引起消费支出增加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8-9章

第八章 8.1名词解释 税收楔子 无谓损失 拉弗曲线 8.2判断正误 T 1 ?一般来说,税收提高了买者支付的价格,降低了卖者得到的价格,并减少了销售量。 T 2 .如果对一种物品征税,并减少了销售量,税收就必定有无谓损失。 F 3 .无谓损失是由税收引起的消费者剩余减少。 F 4 ?对一种物品征税时,政府得到的收入正好等于税收引起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的损失。 F 5 .如果约翰对他理发的评价为20美元,玛丽提供理发的成本是10美元,任何一种大于 10美元的理发税都会消除贸易的好处,并引起总剩余20美元的损失。 T 6 .如果对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市场上的一种物品征税,就没有无谓损失。 F 7 .香烟税引起的无谓损失可能大于豪华游艇税。 F 8.如果供给和需求都缺乏弹性,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就大。 T 9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消除了一些潜在的贸易好处。 F 10.较大的税收总引起更多的税收收入。 T 11 .较大的税收总引起较大的无谓损失。 T 12.如果所得税率相当高.降低税率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F 13.向买者收税引起的无谓损失小于向卖者收税。 T 14.如果税收增加两倍,税收的无谓损失大于两倍。 8.3单项选择

Q1 1、如果不对这个市场上的产品收税,消费者剩余的面积是: a. A+B+C b. B+C+B c. A+B+E d. C+D+F e. A 2、如果不对这个市场上的产品收税,生产者剩余的面积是: a. A+B+C+D b. C+D+F c. D d. C+F e. A+B+E 3、如果对这个产品市场上的产品收税,消费者剩余的面积是: a. A b. A+B c. A+B+E d. A+B+C+D e. D 4、如果对这个市场上的产品收税,生产者剩余的面积是: a. A b. A+B+E c. C+D+F 辽 e. A+B+C+D 5、如果对这个市场上的产品收税,买者支付的税收收入的面积是: a. A c. C d. B+C e. B+C+E+F 6、如果对这个市场上的产品收税,卖者支付的税收收入的面积是: a. A b. B c=C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新兴工业化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2.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共同特征? 3.经济发展的含义是什么?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什么关系? 4.为什么用经济增长指标不能全面衡量经济发展的水平? 5.什么是千年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经济世界:按照法国年鉴派史学大师布罗代尔的解释,经济世界是在全球形成一个经济整体的情况下,地球上一个部分的经济。一个经济世界有三个组成要素:首先,它占据着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有其特定的界限:其次,一个经济世界总要有一个或几个中心;第三,每个经济世界都分解为延续的区域。 新兴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指工业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显著,制成在出口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人均收入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最初是由法国人口统计学阿尔弗雷德·索维提出的,它作为一个新的世界政治范畴使用,泛指战后新建的不结盟国家。逐渐的第三世界被用来泛指西方发达国家以外的发展中国家。 二、问答 1.什么是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经济增长指的是指一个特殊的时代,它是从18世纪末开始,范围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按照库兹涅茨的分析,它具有以下6个基本特征: 第一,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很高。18世纪以后的200多年中,发达国家的人均产量、人口增长率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都远远快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开始前的整个时期。 第二是生产率的快速增长。按库兹涅茨的估算,人均产量增长的50%~75%来自生产率的增长。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起了很大作用。 第三,经济结构迅速转变化。库兹涅茨指出,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以及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上是上升的,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呈上升趋势,但其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经济学基础课后练习题第二章

第2章均衡价格理论 思考与练习 一、选择题 1.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A.彩电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D.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2.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A.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右平移B.互补品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C.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右平移D.互补品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3.已知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D=30-P,市场供给函数为S=3P-10,如果对该商品实行减税,则减税后的市场均衡价格()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D.无法确定 4.()反应的是商品需求量变动与其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B.需求收入弹性C.需求交叉弹性D.供给价格弹性 5.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是() A.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B.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 C.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变动的比率D.商品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比率 6.商品的均衡价格会随着() A.商品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商品需求的减少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C.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商品需求的增加与供给的减少而下降 7.政府运用限制价格政策,会导致( ) A.产品大量积压B.消费者随时都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C.黑市交易D.市场秩序稳定 8.适合于进行薄利多销的商品是()的商品。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需求有无限弹性D.需求完全无弹性 9.在下列因素中,()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A.生产技术 B. 原料价格 C.商品价格 D.居民收入 10.下列组合中,一种商品需求量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的是()A.香蕉和苹果 B.照相机和胶卷C.汽车和收音机 D. 面包和方便面 11.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称为()。

工程经济学 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工程经济活动的要素有哪些?P2 工程经济活动一般涉及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以及活动的效果 活动主体是指:垫付活动资本、承担活动风险、享受活动收益的个人或组织。 活动目标:人类一切工程经济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都是为了直接或是间接地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而且不同活动主体目标的性质和数量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政府、企业、个人。。。) 实施活动的环境:双重环境:自然环境---提供客观物质基础 经济环境---显示活动成果的价值 活动的效果:活动实施后对活动主体目标产生的影响。(效果是多方面的) 2、为什么要科学地预见工程经济活动的效果? 工程项目一般具有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个体性强的特点,因此其生产过程是一个周期长、环节多、耗资大的过程。在不同的建设阶段,工程估价的要求也不相同,如果能够充分掌握市场变动信息,科学估算工程价格,科学预测目标,考虑工程项目是否能实现既定目标,是否值得去做。为了有目的的开展各种工程经济活动,就必须对活动的效果进行慎重的估计和评价。 3、提高工程经济学的经济效果有何积极意义? 科学预见工程经济活动的可能效果,针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动因素提前主动做出反应,以求目标效益最大化。 4、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含哪些内容? (1).工程经济学分析的目的是提高工程经济活动的经济效果; (2).技术与经济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3).工程经济分析的重点是科学预见活动的结果; (4).工程经济分析是对工程经济活动的系统评价; (5).满足可比条件是技术方案比较的前提。 5、为什么要对工程技术方案进行系统评价? 因为不同利益主体追求的目标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工程经济活动进行工程经济评价的立场不同,出发点不同,评价指标不同,因而评价的结论有可能不同。因此,为了防

微观经济学第九章课件

9 第章竞争性市场分析 ?本章概要 ?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做福利评价 ?竞争性市场的效率 争 ?政府对竞争的限制 ?市场失灵 1

回顾竞争性市场的分析 回顾:竞争性市场的分析 ?在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始终假设,我们所考察的商品的市场是竞争性市场 在分析竞争性市场时可以使用 ?在分析竞争性市场时,可以使用供给需求模型?根据市场条件决定供给和需求曲线 给定供给和需求曲线求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给定供给和需求曲线,求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市场条件变化导致市场均衡变化 2

如何评价竞争性市场 如何评价竞争性市场? 在竞争性条件下如何评价市场这个制度? ?在竞争性条件下,如何评价市场这个制度? ?这一制度导致的交易结果好不好? ?福利经济学:典型的规范经济学 ?可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效率:交易会产生多少社会福利的剩余? ?公平:总剩余在人群中如何分配? ?利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来进行评价 3

回顾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回顾消费者剩余和产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S)?生产者剩余(PS) 4

竞争性市场的社会福利 ?某个市场的消费者和 厂商的整体福利分别 用消费者剩余和生产 者剩余来评价而总 者剩余来评价,而总 剩余定义为消费者剩 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 ?如何评价竞争性均衡 的社会福利? ?和受到政府管制的市 场相比较。如果需要, 场相比较如果需要 社会福利可能还要加 上政府的剩余 5

政府对竞争性市场的管制 ?政府对市场的管制大致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价格管制:最低限价,最高限价 数量管制:生产配额进口配额 ?数量管制:生产配额,进口配额 ?税收和补贴 以上几方面的管制有时是相互结合的 ?以上几方面的管制有时是相互结合的。 ?例如价格管制可能导致供求不相等,从而可能需要 结合数量管制来决定产品的分配。例如:价格支持。 6

经济学基础第九章答案

第九章宏观经济学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ACAA 6.DDCCD 二、名词解释: 1.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不断下降的现象。 2.消费价格指数:它是衡量各个时期居民家庭日常消费的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的指标。 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4.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当市场上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增加时,市场所能供给的商品和劳务不能满足市场的过度需求而引起的物价上涨。 5.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是指在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时因成本因素推进而引起的的价格上涨。 6.结构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7.经济增长:就是GDP或者人均GNP的持续增长。 8.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三、问答题 1.什么是失业?引起失业的原因有哪些? 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工作能力且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工作(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寻找过工作)的人没有工作。 摩擦性失业: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暂时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2.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有哪些类型?

即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换句话说,通货膨胀就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即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不断下降的现象,也就是一般人所说“钱不值钱了”的现象。 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大小,通货膨胀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低而且较为稳定的物价水平;第二,急剧的或奔腾的通货膨胀。急剧的或奔腾的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而且继续攀升的物价水平。一般认为,在急剧或奔腾的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上涨速度高达二位数(即在10%到100%之间)。这种通货膨胀率会使经济发生严重的扭曲;第三,恶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而且失去控制的物价水平。一般认为,在恶性通货膨胀下,物价上涨的速度高达三位数以上(即超过100%),通货膨胀完全失去了控制,货币极度贬值。这种通货膨胀会导致金融体系乃至整个经济的崩溃,甚至导致一个政权的垮台。 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怎样? (1)通货膨胀与失业交替发展 通货膨胀与失业是经济中的两个主要问题可通过菲利浦斯曲线来解释的。菲利浦斯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呈反向变动关系,失业率越高,通货膨胀率越低;反之,失业率越低,通货膨胀率越高。 (2)通货膨胀与失业同时并存 菲利浦斯曲线所反映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基本符合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这种交替发展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西方国家出现了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现象,经济学界称之为“滞胀”,即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通过通货膨胀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可能在短期内有效,但从长期看,任何降低高通货膨胀率的方法都只会使失业率更快地上升,这样就出现了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的滞胀的现象。 4、治理通货膨胀有哪些对策? 治理通货膨胀一般对策纵观世界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实践,不外乎采取以下手段:1.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货币供给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财政预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自动稳定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效应财政财政效应货币政策效应挤出效应双松政策双紧政策 2.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3.功能财政思想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4.试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就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5.什么就是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如何操作? 6.什么就是货币乘数,它就是如何起作用的? 7.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内容。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9.试述货币创造乘数及影响因素。 10.试述财政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1.试述货币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2.试述货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13.什么就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5.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6.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7.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8.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9.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具体有哪几种方式? 20.货币就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21.画图说明双松的政策效应。 22.画图说明双紧的政策效应。 23.画图说明财政松货币紧的政策效应。 24.画图说明财政紧货币松的政策效应。 25.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入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2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第7-9章答案教学内容

第七章 复习题 1.显性成本 2.她自己做其他事时会得到的最高收入 3.多用资本,少用工人 4.完全竞争价格给定,即斜率不变 5.不意味 6.意味着递增 7.AVCaF(K,L),表明是规模报酬递增; 当F(aK,aL)=aF(K,L),表明是规模报酬不变;

当F(aK,aL)LAC。 3.因为厂商所在的行业是竞争性的,而竞争性市场的一个特性是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正的经济利润(P>LAC)诱使厂商进入,负的经济

宏观经济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综述

思考与练习 1.名词解释 需求管理政策供给管理政策财政预算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自动稳定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基础货币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效应财政财政效应货币政策效应挤出效应双松政策双紧政策 2.试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3.功能财政思想与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4.试述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是否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5.什么是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如何操作? 6.什么是货币乘数,它是如何起作用的? 7.说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内容。 8.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9.试述货币创造乘数及影响因素。 10.试述财政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1.试述货币政策效果及影响因素。 12.试述货币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 13.什么是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4.试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5.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6.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 17.画图说明IS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8.画图说明LM曲线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19.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具体有哪几种方式? 20.货币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21.画图说明双松的政策效应。 22.画图说明双紧的政策效应。 23.画图说明财政松货币紧的政策效应。 24.画图说明财政紧货币松的政策效应。 25.假定经济起初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入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试问应当实行一种什么样的混合政策?并用IS-LM图形表示这一政策建议。 25.假定政府要削减税收,试用IS-LM模型表示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影响: (1)用适应性货币政策保持利率不变。 (2)货币存量不变.

《发展经济学》课后笔记

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以课程考试大纲为标准,其重点内容为: 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学的概念,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及其联系与区别,发展的涵义和发展水平的衡量,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第二章重点掌握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刘易斯的两部门模型,并能对他们做出简要评价;重点掌握新旧增长理论的区别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第三章掌握收入的规模分配与功能分配、吉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概念,吉尼系数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方法及其缺陷,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及库兹涅茨倒U曲线,发展中国家对解决经济增长与贫困之间关系的政策取向及发展中国家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的概念,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原因,人口过渡理论及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意义,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缺陷,并分析为什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本上是错误的,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家庭生育理论及其对控制人口、制定人口政策的意义和作用,领会关于人口问题的两个基本观点的涵义,分析解决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所应采取的人口政策。 第五章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的形成途经,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教育与收入分配、计划生育的关系,教育的个人成本与收益、社会成本与收益,掌握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领会发展中国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与政策。 第六章掌握公开失业与隐蔽失业的概念,分析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特点及其严重性,分析无就业的增长和产出滞后现象,领会产出与就业增长之间关系的两种不同观点,分析发展中国家的过渡城市化和人口劳动问题,掌握托达罗的乡-城人口迁移模型,并分析其对解决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的政策涵义。 第七章掌握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假说、卡尔多的阶级收入假说,领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率的基本要求,理解为什么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有时比资本的量的增长更重要,各种储蓄行为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对资本形成的意义,理解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为什么资本决定论是错误的,了解经济发展的其他决定因素及其作用。 第八章关于经济增长源泉和决定因素的主要传统观点及缺陷;认识新增长理论对解释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决定因素的贡献;摒弃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入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集约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途经;技术知识与属性知识、知识差距与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缩小知识差距过程中的作用。为了缩小知识差距、解决信息问题,发展中国家应当执行的政策;熊比特的创新理论及其意义。国家创新体系。 》 第九章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及其对经济发展战略思想的影响和意义。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影响和控制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市场失灵与政策失灵。在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经济手段与其他手段相比的优越性。

工程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工程经济学概论 1.什么是工程经济学,其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2.什么是技术?什么是经济?两者间的关系如何?工程经济学为什么十分注意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3.为什么在工程经济分析时要强调可比条件?应注意哪些可比条件? 4.从技术与经济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两方面各举一个实例说明。 1.解答: 工程经济学是运用工程学和经济学有关知识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工程经济分析原理和方法,能够完成工程项目预定目标的各种可行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计算和评价,优选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有利的方案,从而为实现正确的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科。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才能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工程经济分析的对象是具体的工程项目,不仅指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活动中的具有独立设计方案,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工程整体,更包括投入一定资源的计划、规划和方案并可以进行分析和评价的独立单位。 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为如何通过正确的投资决策使工程活动收到尽可能好的经济与社会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工程技术实践的经济效益,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与方法。 (2)研究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技术和资源,促进经济增长的规律。 (3)研究工程技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推动、最佳结合的规律及实现方法。 2.解答: 技术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将其利用来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手段。在经济学中,经济是指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关系:在人类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活动中,经济和技术不可分割,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发展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而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和手段,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经济类学科,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或者说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是工程经济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工程经济学十分注意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3.解答: 因为工程经济分析的实质是对可实现某一预定目标的多种工程技术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最优方案。要比较就必须监理共同的比较基础和条件。但是各个工程、项目方案总是在一系列技术经济因素上存在着差异,就在方案比较之前,首先考虑方案之间是否可比,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合理可靠的分析结果,因此在工程经济分析时要强调可比条件。 工程项目进行经济效益比较时应注意研究技术方案经济比较的原则条件,分析各可行技术方案之间可比与不可比的因素,探讨不可比向可比转化的规律及处理办法,以提高工程经济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应遵循四个可比原则: (1)满足需要的可比原则;(2)消耗费用的可比条件;(3)价格指标的可比原则;(4)时间的可比原则。 4.解答: 相互促进: 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先导,对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例如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及其商品化,不断提高着人们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并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武器与手段;经济实力越强,投入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制及其商品化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数量就越大,并为研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相互制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