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危儿定义

高危儿定义

高危儿定义
高危儿定义

各项高危儿定义

1、早产儿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出生体重大部分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

2、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称为低体重儿。在胎儿阶段,也就是孕后的8~38周里,母亲营养不良或疾病因素都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在出生时体重过低。这样的新生儿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呼吸机能和代谢机能都比较弱,特别容易感染疾病,死亡率比体重正常的新生儿要高得多。其智力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体重<-2SD

SD是标准差的意思,简单来说,标准差是一组数据平均值分散程度的一种度量。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分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差异较大;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而体重如果低于同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 -3SD,说明这个小儿是中度体重低下。

4、生长迟缓

生长迟缓的特质是体重低于同龄儿童正常水平5个百分点,和/或对照标准的生长图表,从出生到当前的体重增长速度减缓至少

2个标准差以上。

5、中重度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是一个描述健康状况的用语,由不适当或不足饮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于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过度损耗营养素所造成的营养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的摄入特定的营养素而造成的营养过剩。如果不能长期摄取由适当数量、种类或质量的营养素所构成的健康饮食,个体将营养不良。长期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饥饿死亡。

营养不良的诊断

6、单纯性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

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单纯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

7、中重度贫血

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数降低程度的不同而将贫血分为以下几度:血红蛋白在9-12克/分升为轻度,6-9克/分升为中度,3-6克/分升为重度,3克/分升以下为极重度。红细胞数在300万-400万/立方毫米(以下单位同)为轻度,200万-300万为中度,100万-200万为重度,100万以下为极重度。也就是中度贫血的血红蛋白为6-9克/分升,红细胞数200万-300万万/立方毫米。

8、活动期佝偻病

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佝偻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可以通过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得以预防。近年来,重度佝偻病的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北方佝偻病患病率高于南方,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可以在体检时发现,也可能首发表现为低钙惊厥、生长

迟缓、萎靡、易激惹或者婴儿期易于发生呼吸道感染。

活动期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婴儿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前囟边缘软,颅骨薄,轻按有“乒乓球”样感觉。6月龄以后,骨缝周围亦可有乒乓球样感觉,但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头型变成“方颅”,头围也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严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沟或郝氏沟。

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1岁后,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可能因为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

此期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9、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约占各种先天畸形的28%,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占出生活婴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先天性心脏病谱系特别广,包括上百种具体分型,有些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多种畸形,症状千差万别,最轻者可以终身无症状,重者出生即出现严重症状如缺氧、休克甚至夭折。根据血液动力学结合病理生理变化,先天性心脏病可分为发绀型或者非发绀型,也可根据有无分流分为三类:无分流类(如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左至右分流类(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右至左分流(如法洛氏四联症、大血管错位)类。

少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另外有少部分患者畸形轻微、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而无需任何治疗,但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校正畸形。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效果已经极大提高,目前多数患者如及时手术治疗,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恢复正常,生长发育不受影响,并能胜任普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10、反复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达20%左右。是指1年内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次数频繁,超过了一定范

围的呼吸道感染。不同的年龄诊断标准不同,反复上呼吸道感染2岁以内婴幼儿超过7次/年,3~5岁儿童超过6次/年,6岁以上儿童超过5次/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岁以内婴幼儿超过3次/年,3~5岁儿童超过2次/年,6岁以上儿童超过2次/年可诊断反复呼吸道感染。

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诊断标准

年龄(岁)上感(次/年)下感(次/年)

0~273

3~562

6~1252

注意:1.上感两次之间间隔7天以上。 2.上感次数不够,可加下感,反之不可。 3.须观察一年。

11、智力发育迟缓

脑发育迟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智力落后。患儿可能有以下病史:父母为近亲婚配;母亲怀孕年龄在16岁以下或40岁以上;母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母亲在怀孕早期有病毒感染史;母亲有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羊水过多史;生产过程为早产、急产、引产、剖腹产小儿;出生后有新生儿窒息、缺氧、核黄疸等病史。

症状

编辑

本病小儿出生后1~3个月内异常安静、少哭或多动、多哭,4个月对母亲无反应,6个月不会笑,12个月不会坐,18个月不会走和讲话。患儿经常张口、伸舌、流涎、磨牙,经常出现无意识的表情、动作、尖叫或哭闹,双眼无神,不能有意识地注视事物,注意力不集中,对周围事物反应差,语言明显落后于同龄儿,还有运动、视力、听力障碍。患儿头部呈小头或大头畸形或脑积水。

高危儿管理要求

高危儿童保健管理要求 为认真做好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使具有不同因素的高危儿童得到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以降低婴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一、高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是指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及其后的发育期中存在着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危险因素的活产儿称为高危 新生儿。高危因素包括: 1、染色体畸形、各种先天性疾患; 2、早产(胎龄﹤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 3、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巨大(出生体重>4000克); 4、宫内、产时或产后发生过窒息,Apgar评分﹤7分; 5、黄疸过深或黄染15天不退及因黄疸住院治疗; 6、新生儿期曾患有中、重度感染性疾病; 7、生母患有代谢性疾病、传染病、性病及各种中、重度妊娠合并症; 8、生母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自然流产﹥2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及脑瘫儿、不孕症、或分娩年龄初产﹥35岁,经产﹥40岁; 9、生母孕早期患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可疑致畸物质及职业毒物,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 10、剖宫产。

(二)体弱儿: 1、满月增磅小于600克 2、中重度营养不良; 3、贫血; 4、活动期佝偻病; 5、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代谢疾病; 6、先天性听力损害。 (三)单纯性肥胖儿:超过按身长体重所测标准体重20%,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 二、高危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一)筛查与评估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在新生儿满月登记建立7岁以 下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及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新生儿可疑脑损伤筛查、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以早期发现高危儿童。 (二)转诊要求: 1、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新生儿初次体检时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儿童定期体检时发现的体弱儿及肥胖儿进行登记,并认真告知家长,填写“高危儿童转诊报告单”转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转回原体检单位,健康儿童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善预后,提高存活高危儿的生命质量。依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江苏省高危新生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及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订《徐州市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 一、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内容。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将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纳入妇幼卫生年度工作指标及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切实推进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进程。 二、建立健全高危儿筛查与管理网络,做到广覆盖,早筛查。 (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建立辖区内高危儿筛查网络,各妇幼保健机构指定专人负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

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附件六)要求履行职责,开展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 四、要成立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多学科联动机制,协调开展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地要依托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机构,成立由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及康复科人员构成的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辖区内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及相关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工作。 五、强化高危儿早期筛查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对高危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 各有关医疗保健机构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加强高危孕产妇、高危儿潜在风险及早期干预的知识宣传,提升服务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接受高危儿筛查筛查及管理的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高危儿追踪管理制度 一、对所有高危儿专册登记存档,并进行定期追访,记录诊断和干预结果。对曾在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二、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三、对高危儿常规指导视听训练,触觉刺激(游泳、抚触),四肢操等早期家庭干预措施。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3次听力筛查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四、1岁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健康训练指导。 五、做好高危儿保健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喂养、护理及防病知识,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传工作,提高家庭自我监测能力。 六、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迟缓、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题应及时经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 七、高危儿管理程序 筛查→登记→管理→结案

附:高危(体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胎儿:(孕期高危因素) 1、有脑瘫家族史、家族遗传、代谢病史。 2、高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35岁。低龄产妇:分娩时母亲年龄<16岁。 3、孕期子痫、外伤、晕厥。 4、孕期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5、孕期感染:发热、腹泻、病毒性感染及其他。 6、本次妊娠有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等,母婴血型不合。 7、自然流产≥3次。妊娠次数≥4次。 8、孕期疾病:高血压、肝炎、肝内胆汁淤积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及出血性疾病、甲状腺肿大、心脏病、癫痫、肾炎、结缔组织病、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9、孕期接触有害理化因素:放射线、有毒化学物品、高压线、造纸厂、水污染及其他。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 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二)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1.按年龄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虽然症状体征消失,但按年龄别体重仍未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可采取按身高别体重已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 (三)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者: 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上升。 (四)肥胖(中度以上): 身高别体重大于同性别同身高组均值(中位数)的15%以下或中位数加上2个标准差以下。

高危儿管理

体重低下(中重度营养不良)管理 一、筛查标准: 参考2005年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参照值标准,按年龄别体重低于同性别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二、治疗干预 ㈠祛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㈡饮食调理:在患儿原摄食量基础上,增加食物的摄入。首先以补充热量为主,保证主食,在食欲调整不理想情况下,可适当增加一定植物油或含脂肪较多的食物,1岁以上儿童脂肪供能占总热能30-35%;热能的提供从每日每千克60千卡(60kcal/kg/d)逐渐增至120-170千卡(120-170 kcal/kg/d),在体重正常后,应降到正常水平,即占推荐摄入量的90-100%。㈢药物及其他药物治疗:酌情给予助消化药或营养补充剂。 ㈣推拿、捏脊、中药等。 ㈤随访时间:每月随访1次。连续三次随访结果无好转,转诊至上一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诊治。 三、结案标准 经常规治疗后,“按年龄测体重”数值大于等于均值减去两个标准差(P3),或连续三次随访,生长曲线与正常参考曲线平行或上升。

儿童单纯肥胖症管理 一、筛查标准 采用中国九市儿童体格发育2005年生长发育参照值标准中身高(身长)别体重或BMI标准。 1、2岁以下,体重达到身高(身长)别体重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或以上为肥胖。 2、2岁以上,体重达到或超过同年龄同性别BMI(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参照值第95百分位数为肥胖。 3、对可疑为病理性肥胖的儿童应进行相应的检查进一步确诊。 二、干预 ㈠婴儿肥胖 1、提倡6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 2、6个月内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干预,至6个月时合理添加辅食。 3、6-12个月的单纯性肥胖儿童无需任何减重措施,合理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 ㈡幼儿肥胖干预方法 1、不宜使用任何减重措施,定期监测体格发育情况,适当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2、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采用行为疗法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多进行户外活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㈢学龄前儿童肥胖干预方法 1、进行饮食状况和生活方式分析,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避免过度进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评估健康风险 对筛查为肥胖状态的儿童,在排除病理性肥胖之后,需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有下列任何一项指标阳性者为高风险肥胖儿童,需进一步进行相应检查。 ①饮食史:过度喂养或过度进食史。 ②家族史:包括肥胖、过度进食、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③BMI快速增加:BMI在过去一年中增加超过2.0。 ④上述各项均为阴性的儿童,则定期监测体重,一年后重新筛查。

高危儿筛查管理方案;

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实施方案高危儿是指在出生前、产时及出生后存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生物、社会及环境危险因素),或在常规儿童保健检查时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离正常轨迹(如某个能区的发育落后)的特殊儿童。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危儿各种发育障碍如脑瘫、学习困难、视听障碍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为降低高危儿的伤残发生率或减轻伤残程度,改 责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工作。各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均应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具体涉及产科、新生儿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学科。 (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及各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要设立高危儿干预专科门诊,按照《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见附件三)、《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附

件六),开展辖区内相应类别的高危新生儿、发育偏移儿童的管理工作。 三、明确职责,规范开展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 各相关人员在提供妇幼保健服务的同时,要按照《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各级人员职责》(见附件五)《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见附件四)、《高危儿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见 依从性。力求做到对每一个高危儿都能够的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切实提升高危儿的生命质量,减少脑瘫和智力低下的发生。 四、高危儿筛查与管理工作要求 高危新生儿漏筛率≤5%;高危新生儿转诊率≥95%;高危新生儿规范管理率≥80%。

附件一、市级高危儿筛查质量及安全管理小组及工作制度 二、高危儿筛查工作制度 三、高危儿筛查及管理常规 四、高危儿筛查及转诊流程 组 成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新生儿科、产科、康复科)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康复科、儿童保健科、营养科)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产科)

高危儿管理总结

高危儿管理总结 **县妇幼保健院 2010年高危儿童管理工作总结 为认真做好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使具有不同因素的高危儿童得到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以降低婴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根据《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省卫生厅《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及市卫生局《关于明确妇幼卫生服务项目职责分工的通知》要求,我科对本院出生的高危儿进行了系统管理。现将本年度高危儿童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10年我院共分娩新生儿1485人,归属高危儿范畴的90人,占6.06 %。其中低出生体重儿(凡出生体重低于2500g者,包括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多胎儿等)27人,占高危管理范畴的30%,;“新生儿窒息”25例(包括早产儿,足月小样儿、多胎儿等)占高危管理范畴的27 %;黄疸儿(病理性黄疸者包括渗血性黄疸,新生儿肝炎,胆汁积及胆道闭锁等因素)18人,占高危儿管理范畴的20%;感染儿(凡具感染体征如脐炎、口腔炎、脓疮疹、肺炎、败血症等)8人,占高危管理范畴的8%;先天缺陷儿(凡先天畸形伴影响生活能力者,如先天心脏病,兔唇、腭裂等)2人,占高危管理范畴的2.2 %;先天代谢性,遗 传性疾病(如苯安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9人,占高危管理范的1%,其他(凡具有不适宜新生儿安全生活条件者,如母亲呆傻、盲聋、亲属又无能力照顾者,家庭卫生条件极差者)1 人,占高危管理范畴的 0.1%。 二(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由于围产期保健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危儿成活率明显提高,脑损伤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同时,随着本地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年轻的父母们对自己孩子的保健不再满足于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方面及营养卫生方面的问题,也开始注重智能行为发育问题,这些都对我们儿童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我院情况,我科对本院90例高危儿均已建册登记,对这些高危儿在0-6月时进行行为神经测定及神经运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视听反应、肌张力、运动发育、神经反射、异常姿势等,发现异常者(脑损伤可能),即开始进行早期干预,并由医生每月定期检查、运用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测量表进行发育水平评定。出院前指导达100%,由于地址电话变更,外出打工及家长不愿接受继续访视等原因,平均回访率69.9%,未能达到100%。 三. 下年度改进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完成工作目标。加大对高危儿管理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板报、义诊宣传等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宣传高危儿管理科普知识,提高广大人 民群众对高危儿的认识,提高高危儿筛查率;对高危儿进行中枢神经发育检查、智力监测,心理行为测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发育迟缓或落后的儿童,以便早期干预,使这些孩子的智力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切实做到“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 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维护儿童的健康权益。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 ==================================================================== ======= 高危儿管理制度 一、高危儿管理对象: 1(高危妊娠孕母的婴儿,如妊娠高症、宫内感染等。 2(孕母过去有死胎、死亡新生儿史的婴儿。 3(异常分娩的婴儿,如产钳助产、臂位助产等。 4(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发生异常,如新生儿窒息、新生 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5(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 6(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是乎2500克。 7(活动性佝偻病:常见3个月—2岁的小儿,有明显夜惊、 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有中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 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 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 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8(中度以上贫血:血红蛋白小于90克。 9(II度以上营养不良:体重低于下常均值25—40%腹部皮 下脂肪厚度君子之腹0.4以下身长较正常低,精神状态:情

绪不稳定睡眠不安,肌张力明显低下.肌肉松弛. 10.有疾病的新生儿,如高胆红素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新 生儿。 11(其他(反复感染。重度窒息。出生缺陷。体检中发现的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 ==================================================================== ======= 体重不平等)。 二、高危儿管理方法 1、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做到定期随访,对曾在并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3、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三次听力筛查 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 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 影响。 4、一岁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伤 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给康复训练指导。 5、随访检查的同时给予早期教育知识辅导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 传工作。

高危儿、体弱儿的诊断与管理

高危儿、体弱儿管理 概念: 1、"高危儿"是指: 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危害的婴儿,绝大多数高危儿能完全健康地生长发育,8%~9%发生脑损伤,日后可能发生残障(运动障碍、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多动、学习困难、自闭、行为异常等症状)。 胎儿期:母孕早期先兆流产、母妊高征、贫血、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盘发育不良、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离、脐带异常(脐带过短、脐带扭曲成麻花状等)、羊水量过少、羊水早破、羊水污染等疾病,孕期接触放射线、有害化学物质或药物、孕期感染(TORCH)等,也就是说包含所有高危妊娠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 分娩期:产时窒息、脐带绕颈、缺氧、难产、产伤、剖宫产等。 新生儿期:早产、过期产和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感染性疾病、寒冷损伤等。 2、"体弱儿",是指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影响其健康的儿童,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反复感染(呼吸道、肠道感染)中度以上营养不良(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值-2SD至 3SD之间为中度)单纯性肥胖、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常见畸形等。 一、低出生体重儿诊断标准:出生1小时内体重低于2500克的新生儿,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中早产儿所占比例较大。 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 1500g 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 足月小样儿(如孕38周,体重2450g) 管理常规 :第一次随访时建卡,常规完成新生儿访视,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加访视次数,后每月复诊一次。 管理期间:观察生长速度,营养评价,进行喂养、护理、营养指导。 补充营养素:生后1周补充VitA500-1000U,半个月补充VitD400-1000U,1个月时酌情补充铁剂。 特殊检查:尽早作听力筛查-----最好是作自动脑干诱发电位,眼底检查,目的是除外视网膜病变必要时复查头颅B超、血常规,必要时复查头颅B超、血常规,在6个月进行智能评估,监测神经精神发育。结案标准按年龄段,体重达到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持续2个月。 举例早产儿,出院诊断:早产适于胎龄儿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左侧鞘膜积液出院医嘱:体重达2500g预防接种听力筛查、随访心脏B超、头颅B超、阴囊B超随访神经行为、体格发育维生素D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定义: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营养缺乏病, 3岁以下婴幼儿常见。 病因:1、摄入不足、2 需要增加。3、疾病、药物影响吸收与代谢 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因素:1、胎儿期储存不足:母体缺乏或早产、双胎婴儿早期体内VitD不足;2、日照不足:户外活动少,隔玻璃晒太阳,空气污染、季节因素3 摄入不足:乳类、蛋类、肉类含量少,谷类、水果、蔬菜不含VitD 类、水果、蔬菜不含VitD4 生长发育较快。 临床表现:活动期分为:早期、活跃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早期:多见于6 早期:多见于6个月内,多汗、枕突、激惹、夜惊等,通常无骨骼变化,血钙、磷、正常或偏低, AKP正常或偏高, AKP正常或偏高, x线可能有异常。

高危儿管理

高危儿管理 一、高危儿的定义 高危儿(high risk infant)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以下情况可列为高危儿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疾病史等、严重的精神刺激、高龄母亲。2:异常妊娠及分娩史,包括母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胎头吸引、臀位牵引、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和止痛药物史等。3: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7分,脐带绕颈、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多胎儿。4:新生儿期严重疾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病理性黄疸等。 二、高危儿的管理模式 1、部分高危儿出生后即进入新生儿科病房进行监护和治疗。病情严重者还需进入NICU(重症监护室),待病情稳定后于适当的时间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一般这个时间选择在足月儿生后7天、14天、28天,早产儿则在胎龄满40周后的7天、14天、28天进行)。这个测查对判断预后很有价值,做起来也挺方便的,经济、实用,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只需一个摇铃,一个红球和一把手电,适当的培训。若当着家长的面做,则对早期养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2、高危儿从新生儿科出院时应对家长进行宣教,使家长了解高危儿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合理评估高危儿的预后,让其及时到儿童保健科建立高危儿档案,进行连续的生长发育监测,并接受高危儿养育指导。 3、开设高危儿专科,由指定的医师负责高危儿管理。高危儿专科医师应接受相关业务培训,熟悉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具有儿科临床经验,同时具备儿童心理发展及神经运动发育等相关知识。定期对高危儿的体格发育、神经运动发育、智能发育、营养情况以及行为发育进行监测,评估,指导。监测的时间定为:初生至6个月每月检查一次,6个月至1岁每2个月检查一次,1岁至1岁半每3个月检查一次,1岁半至3岁每半年检查一次。对检查结果进行专案记录。 4、在整个监测过程中,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智力发育的测试,分别在6个月、1岁、1岁半、2岁进行,同时还进行儿童气质及感觉统合的测评。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孩子,采用最合适孩子发育的方法对高危儿进行养育。 5、在监测过程中,对有发育异常的高危儿要做到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早期干预,以期达到降低脑瘫及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因为对于未成熟的大脑,若早期采取了合适的方法进行干预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我们的工作中早期发现就显得非常重要。

高危儿管理规定

高危儿管理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高危儿管理制度一、高危儿管理对象: 1.高危妊娠孕母的婴儿,如妊娠高症、宫内感染等。2.孕母过去有死胎、死亡新生儿史的婴儿。 3.异常分娩的婴儿,如产钳助产、臂位助产等。 4.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发生异常,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5.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 6.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是乎2500克。 7.活动性佝偻病:常见3个月—2岁的小儿,有明显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有中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8.中度以上贫血:血红蛋白小于90克。 9.II度以上营养不良:体重低于下常均值25—40%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君子之腹以下身长较正常低,精神状态: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安,肌张力明显低下.肌肉松弛. 10.有疾病的新生儿,如高胆红素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新生儿。 11.其他(反复感染。重度窒息。出生缺陷。体检中发现的体重不平等)。

二、高危儿管理方法 1、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做到定期随访,对曾在并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3、针对随访婴儿利用耳声发射方法进行听力筛查,凡三次听力筛查 异常者转上级医院,以确保出生后6个月内对听力筛查障碍患儿给予明确诊断并采取干预措施,避免对言语、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4、一岁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52项神经运动发育检查或高危儿脑损 伤筛查,及时发现运动发育迟缓或早期脑瘫,给康复训练指 导。 5、随访检查的同时给予早期教育知识辅导做好高危儿家庭监测的宣 传工作。 6、如随访中发现有生长发育延迟,智能发育迟缓、脑瘫言语障碍问 题,应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对于不能治疗的患者转上级医院

高危儿识别技术培训计划 -

2020年高危儿识别技术培训方案与培训计划 随着医学的进步及NICU的建立,高危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提高人口素质,加快我县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对高危儿识别技术的培训显得至关重要。故科教科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医院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医护进行高危儿识别技术的培训。相关科室根据科室执业范围制定本科室高危儿技术识别培训年度计划,至少一次,保留完整培训资料。 主办科室:科教科 培训时间:2020年上半年 培训地点:第二会议室 培训对象: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医护人员 培训目的:高危儿识别技术培训是高危儿筛查的前提,只有相关临床医生熟练掌握了高危儿识别技术,才能真正做到对高危儿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活动内容:重点讲解高危儿定义、管理流程及内容,高危儿监测重点与神经检查,运动与语言发育异常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技术,高危儿家庭养育指导等。 一、前期准备 通知相关科室参加高危儿识别技术培训,确定培训讲师,协商培训场地。 二、活动流程 1.收集需要培训科室人员名单,统计人数; 2.准备培训课件、确定培训讲师、培训时间;

3.通知参加培训人员准时到指定地点参加培训; 4.打印培训签到表,组织培训人员签到。培训后保留完整的培训资料; 5.培训后由保健部对培训效果进行抽查考核。 三、注意事项 1.培训资料准备完善,培训开始前检查话筒、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2.有序进场,培训前强调会场纪律,各科室受培训人员按时到场,保持课堂安静,手机静音,无特殊情况不许早退。 四、效果评价 此次高危儿识别技术的培训为产科、儿科、新生儿科、儿童保健科医护人员提供了系统的高危儿识别技术,拓宽了受培训人员的知识面,提高了高危儿识别的能力。 科教科 2020年1月

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

高危儿管理技术规范 篇一:高危儿范围及管理方法 1、新生儿访视,不少于2次,首次访视应在出院7天之内,第二次在14左右,对高危新生儿酌情增加访视次数。最少增加一次访视。增加的访视时间最好在7-14天之间,访视内容包括全面健康检查、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指导,发现异常,应指导及时就诊。28天满月的检查必须在乡镇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 2、高危儿包括 (1)、母亲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吸毒或酗酒史,母亲为Rh阴性血型,过去有死胎、死产或性传播史等。 (2)、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先兆子痫、子痫,羊膜早破,羊水胎粪污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各种难产、手术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过程中使用镇静或止疼药物史等。 (3)、出生时异常如新生儿窒息,多胎儿、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和先天畸形等 3、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中重度营养不良、单纯性 1 肥胖、中重度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心病等高危儿童进行专案管理(手册中要有管理记录)。 其它高危儿进行登记管理。所有高危儿均登记在高危儿登记薄上。专案管理的高危儿和登记管理的高危儿分开登记。 篇二:高危儿管理制度 高危儿管理制度 一、高危儿管理对象:

1(高危妊娠孕母的婴儿,如妊娠高症、宫内感染等。 2(孕母过去有死胎、死亡新生儿史的婴儿。 3(异常分娩的婴儿,如产钳助产、臂位助产等。 4(婴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发生异常,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5(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 6(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是乎2500克。 7(活动性佝偻病:常见3个月—2岁的小儿,有明显夜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症状,同时有中度的骨骼改变体征。X线片可见临时钙化带模糊消失,干骺端增宽,边缘不整呈云絮状。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加宽,血钙血磷均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8(中度以上贫血:血红蛋白小于90克。 9(II度以上营养不良:体重低于下常均值25—40%腹部皮下脂肪厚度君子之腹0.4以下身长较正常低,精神状态:情 2 绪不稳定睡眠不安,肌张力明显低下.肌肉松弛. 10.有疾病的新生儿,如高胆红素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新生儿。 11(其他(反复感染。重度窒息。出生缺陷。体检中发现的体重不平等)。 二、高危儿管理方法 1、对所有高危儿建卡存档,做到定期随访,对曾在并新生儿期进行急救的高危儿可以增加随访次数。 2、随访中给予全面体检,神经行为发育检查等。

高危儿管理规定

高危儿管理规定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高危儿专案管理制度 高危儿专案管理是指对在胎儿期、新生儿期以及日后发育期(一般指婴幼儿期)内,存在对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有高度危险因素(高危因素)的小儿列入专案管理,加强访视、重点治疗,护理,这是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危儿范围: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中度以上肥胖症、中度以上贫血,活动期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均属高危儿范畴。 二、立案: 一经发现高危儿均应及时专册登记,列入专案管理,同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的标识。根据每个高危儿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并做好管理和治疗记录。 三、管理方法: (一)预约:约定时间来保健门诊诊治。 (二)随访:因患儿病情或其它原因未按预约时间前来诊治的,要上门进行随访、治疗,并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护理和喂养。 凡属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活动期佝偻病患儿,每月至少随访一次。中度以上肥胖症患儿每1~3个月随访一次。其它高危儿视病情而定。 对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的患儿,应督促其家长带患儿到医疗保健机构接受正规、系统的治疗和调理。 (三)信访:必要时可采取信访的方式,以了解患儿病情,并给予指导。 (四)转诊:高危儿经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好转,要及时转诊到上一级医疗保健部门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并做好追踪随访工作。 (五)结案:高危儿经系统治疗后,疾病痊愈或达到结案标准时,要及时结案,转为健康儿童管理,并在儿童保健手册的封面做好高危儿结案的标识。 附一:部分高危儿结案标准: (一)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1.按年龄别体重或按身高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并维持2个月无变化。 2.生活能力明显增强、吸吮能力增强、体温保持正常、大小便正常等。 (二)营养不良(消瘦、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1.按年龄别体重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 2.虽然症状体征消失,但按年龄别体重仍未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可采取按身高别体重已达到均值(中位数)减去1个标准差以内者。 (三)生长监测曲线连续二次平坦或向下倾斜者:

高危儿管理制度及会诊、转诊制度

NICU工作制度 (一)NICU是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及监护的场所,为便于对重危患儿观察、抢救,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应随时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 (二)凡有重危新生儿到达NICU,抢救人员立即到达抢救现场,由科主任、主任医师统一指挥组织进行抢救。抢救时严格执行各种抢救规范和流程,做到准确、及时、配合默契、抢救得力。 (三)管床医生负责详细按时记录病情变化,并在指挥抢救者指示下,开出医嘱及有关各项检查。 (四)护士长带领有关护士,密切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准备好一切抢救药品和器械。 (五)护士严格执行医嘱,做好各项护理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监护数据变化,随时向医生报告并及时处理。 (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房间终末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七)儿科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掌握NICU病房各种监护设备的使用。NICU的药品由病房护士长负责管理,随时检查抢救药品是否齐全,抢救器械是否完好。 (八)医生、护士认真作好交接班,除交接班记录外,还须做好床旁交班。 (九)爱护NICU所配置的仪器,抢救器械固定放置,一律不准外借及挪动位置。 (十)保证NICU的安静、整洁,非工作人员不得无故入内,患儿家属按要求进行探视。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1、凡治疗效果不佳或一周内经三级医师查房诊断不明的病例应进行疑难病例讨论。 2、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室医师及相关科室人员参加,必要时请医务科及业务副院长参加。 3、疑难病例讨论前要预先做好准备,将有关材料加以调整,写出书面摘要,发给参会

人员,以便做发言准备。 4、疑难病例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主持。住院医师报告病例资料,参加人员应充分发言,全面分析,提出诊疗意见。结束时主持人应做总结,制定诊疗方案。科室要做好记录,及时整理,归入病案。 会诊、转诊工作流程 会诊、转诊工作流程 1、院内会诊、转诊: (1)、门诊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如需要转科检查,可在门诊病历上注以“请××科会诊”字样,接受会诊科室不得推诿,应优先就诊,认真做好问诊、检查及处理工作,并详细记录。 (2)、住院病人院内科间会诊,需填写会诊单,并经主治医师签字后再送往应邀科室(值班时不受此限),除专科特殊需要外,一般不指定专人。各临床科室应安排会诊责任医师,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一般病人不超过24小时。 (3)、会诊时,经管医师应为会诊准备好必要的临床资料并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应邀医师认真填写好会诊记录,遇疑难、危重或处理有困难者,及时请本科上级医师会诊。 (4)、会诊后若需转科治疗,经管医师应开出转科医嘱,写好转科记录,连同病人所有临床资料同时转出,派人护送病人至新科室,并交好班,接纳科室应优先照顾,不得推诿,及时书写接科录及开出医嘱。 (5)、院内集体会诊:因病情需要多科集体会诊,由需会诊科主任或负责人向医务科汇报,医务科同意后,确定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医务科派人参加,并做好登记和记录。 2、院外会诊、转诊: (1)、请院外会诊,除紧急情况外,必须经科主任同意,并填院外会诊申请单,经分管领导同意,医务科备案,方可邀请院外医师,必要时需上报卫生局备案。 (2)、请院外医师会诊时,有关临床资料要准备充分,科室要有人陪同检查,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要谦虚,并认真作好记录。

高危儿管理要求

高危儿管理要求 高危儿童保健管理要求 为认真做好高危儿童管理工作,使具有不同因素的高危儿童得到不同的医疗保健服务,以降低婴儿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和感知觉障碍发生率及营养性疾病等常见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一、高危儿童管理对象 (一)高危新生儿:高危新生儿是指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期及其后的发育期中存在着对婴幼儿身心发育的危险因素的活产儿称为高危新生儿。高危因素包括: 1、染色体畸形、各种先天性疾患; 2、早产(胎龄,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 3、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2500克),巨大(出生体重>4000克); 4、宫内、产时或产后发生过窒息,Apgar评分,7分; 5、黄疸过深或黄染15天不退及因黄疸住院治疗; 6、新生儿期曾患有中、重度感染性疾病; 7、生母患有代谢性疾病、传染病、性病及各种中、重度妊娠合并症; 8、生母有异常妊娠及分娩史:自然流产,2次、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及脑瘫儿、不孕症、或分娩年龄初产,35岁,经产,40岁; 9、生母孕早期患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放射线、可疑致畸物质及职业毒物,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 10、剖宫产。 (二)体弱儿: 1、满月增磅小于600克 2、中重度营养不良;

3、贫血; 4、活动期佝偻病; 5、先天性心脏病及先天性代谢疾病; 6、先天性听力损害。 (三)单纯性肥胖儿:超过按身长体重所测标准体重20%,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 二、高危儿童保健管理流程 (一)筛查与评估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门诊在新生儿满月登记建立7岁以下儿童健康检查记录表及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新生儿可疑脑损伤筛查、体格检查及生长发育监测评估,以早期发现高危儿童。 (二)转诊要求: 1、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新生儿初次体检时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儿童定期体检时发现的体弱儿及肥胖儿进行登记,并认真告知家长,填写“高危儿童转诊报告单”转至县妇幼保健院儿保门诊作进一步检查和评估。 2、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对基层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检查、评估和诊断,健康儿童及转回原体检单位,健康儿童进入常规系统管理,轻症高危儿童由原单位按高危儿童管理要求进行收案管理。重症高危儿童收案管理,并根据各个高危儿童的具体情况,按照诊疗常规, 制定治疗方案,进行定期随访和管理,对疑难高危儿童转上级医疗保健机构诊治。高危儿童恢复健康或疾病治愈后给予结案,转回原体检单位,并转入健康儿童系统管理。 三、工作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