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检测

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检测

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检测
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检测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同步练习1

一、单项选择题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C、人生道路是曲折的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失败是成功之母

唯物辩证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提到的“辩证的矛盾”是指

A、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

C、事物之间的对立

D、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

4、辩证的矛盾不是臆造的矛盾,主要是指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矛盾有其自身特点

C、矛盾具有客观性

D、矛盾是无法克服的

5、在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敢正视矛盾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这些表现实际上

A、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B、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否认意识具有能动性

D、否认矛盾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6、老子“小国寡民”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是根本不现实的。因为

A、构成对立又统一的方面之间形成矛盾

B、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C、矛盾是永远不可能解决

D、矛盾是捉摸不透的

7、中医讲究辨症施药、对症下药,有时对同一类疾病根据不同病因施以不同疗法,称为同病异治;有时又对不同的疾病根据相同的病理表现施以同一类疗法,称为“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最突出的共同点是重视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从整体上把握现象之间的联系

8、有的病人要吃水果却拒绝吃苹果、香蕉等,这与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共同错误在

A、强调了矛盾的普遍性而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

B、强调了矛盾的特殊性而忽视了矛盾的普遍性

C、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

D、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系

9、有的顾客批评某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该售货员则回答:“我是为人民服务,又不是为你服务。”这个售货员的观点,从哲学上讲

A、是正确的,符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观点

B、是正确的,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C、是错误的,违背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D、是错误的,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中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在今天我们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下列属于坚持社会主义普遍性的有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按劳分配

2、“福祸想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顷,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反映的哲学观点是

A、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确良

B、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无条件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确良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3、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总体小康。但是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材料表明

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

B、规律是永恒发展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4、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从安徽开始试行,然后,在浙江、河南等地普遍推广。这种做法

A、遵循了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B、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C、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

D、把握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5、一位下岗女工说:“下岗既是坏事又是好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关键是下岗不减志,勇敢去拼搏。”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自身包含着两个方面

B、事物自身两个方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事物自身两个方面互相转化是需要条件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矛盾双方的对立无条件地存在着

D、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7、“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没有到处都可以套用的‘模式’和万古不变的教条。”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不同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方法才能正确解决

B、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定是要失败的

C、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解决矛盾的方法也普遍适用

D、矛盾有特殊性,不同矛盾只能用不同方法解决

一、单选题

1、B

2、D

3、A

4、C

5、A

6、B

7、A

8、D

9、D

二、不定项选择

1、ACD

2、AC

3、ACD

4、AB

5、ABCD

6、AC

7、ABD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训练与检测2

一、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2006年7月5日人民网载文强调,农村村干部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认清工作方向,工作要能站得高看得远,不能把眼光盯在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上。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2.2006年4月28日中国证券网载文说,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代,阶级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有利益冲突的对立性,也有利益一致的同一性或和谐性。这体现了

A.世界上的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的利害冲突

C.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矛盾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3.当新兴阶级夺取并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革命,或对自己建立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主动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从而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表明

A.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矛盾

B.旧的生产关系与其上层建筑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

4.2006年4月28日中国证券网载文说,对抗性矛盾和处于对抗性阶段的矛盾,必须靠毫不妥协的斗争,靠一方消灭另一方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或者强制恢复同一性,使矛盾向非对抗性转化;非对抗性矛盾的双方虽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也必须靠不断的斗争或抗争来提高矛盾的同一性,达到稳定或解决矛盾的目的。这主要表明

A.没有矛盾斗争性的一面事物就不能发展

B.没有矛盾同一性的一面事物就不能发展

C.对抗性和非对抗性是矛盾固有的两种基本属性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并非都是同时存在的

5.2006年3月21日新华网报道,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农村合作医疗的矛盾存在。合作医疗从表面上看,是临时摆脱了看病难的矛盾。从事实上看,矛盾又转到了医疗难上。这启事我们

①矛盾具有斗争性②处处有矛盾③必须正视矛盾④矛盾决定发展

A.①⑦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2006年5月18日光明网载文指出,既要认识和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也要注意分析和掌握矛盾的特殊性,不断认识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勇于站在企业改革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勇于开拓。既要认识和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也要注意分析和掌握矛盾的特殊性。这主要是因为

A.实事求是就是解放思想

B.解放思想就是分析矛盾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7.2006年4月27日《青海日报》载文指出,我们的思想真的不需要再解放了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克服自满情绪,防止走形式,使我省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真正深入下去,真正取得实效,就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标准和要求,在“行”上用功,“小”上切人,“具体”上着力。上述做法中主要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是

A.克服自满情绪B.在“行”上用功

C.在“小”上切人D.在“具体”上着力

8.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成为第一要务,和谐稳定成为重要目标。由此可见,发展成为第一要务

①是由阶级矛盾的变化决定的

②是由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的

③是我国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④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需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在诸多矛盾中,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在主要矛盾中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主要矛盾中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D.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10.2006年3月19日中国广播网载文说,科学发展观也要求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注意解决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A.既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既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又有坚持实践的观点

C.既要坚持重点论,又要坚持两点论

D.既要反对“一点论”,又要反对单打一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11.毛泽东同志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作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认为事物内部包含的矛盾特殊性是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对于解决矛盾有重要作用。这表明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A.是两点论的哲学依据B.是矛盾特殊性的原因

C.是消除矛盾的根本方法D.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2.2006年6月27日光明网载文强调,在入党的结构和比例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因为

A.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B.从实际出发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事物之间毫无共性可言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二、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3.2006年4月28日中国证券网载文说,人类社会的和谐只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和谐社会,不要把和谐社会绝对化、理想化。所谓和谐社会是相对于不稳定或动乱社会而言的,是相对和谐、相对稳定的社会,不是没有矛盾,没有斗争的社会。这是因为

A.没有矛盾的对立性也就没有了统一与和谐

B.没有矛盾斗争性的一面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

C.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

D.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14.2006年6月23日《企业文明》月刊载文指出,有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于对立统一关系的形而上学理解,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左右摇摆、走极端,或者使矛盾激化起来,或者将矛盾掩盖起来,最终都会扭曲事物健康成长的真实联系,瓦解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使之走向病态或衰亡。从哲学上看,上述经营管理者受批评是因为他们

A.都不能正确处理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B.都不敢正视矛盾

C.都否认矛盾的普遍性

D.其做法都阻碍了客观事物的发展

15.2006年4月28日中国证券网载文说,如果在“十一五”时期我们继续浪费中国特色,不能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和谐社会迢迢无期,等待我们的将是不断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这一认识蕴涵的哲学道理有

A.联系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前提

B.如果不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

C.矛盾的同一性存在于斗争性之中

D.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16.根据列宁的时代观,把握时代的性质和特征,主要是这样三条:一是时代的主要矛盾,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时代主题;二是基于主要矛盾运动规律而形成的时代发展趋势;三是在这个时代居于领导地位的阶级的特征及其历史使命。上述时代观的哲学依据有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矛盾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17.2006年6月陕西省农发行发出通知,要求各级行要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对粮价和贷款不规定上下限,按“市场定价、企业自主的原则”提供收购信贷资金。该行这样做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B.离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C.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

三、简答题(9分)

18.2006年7月12日中粮集团发表的文章说,我们既要讲矛盾的普遍性,更要讲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用矛盾的普遍性掩盖矛盾的特殊性。作为我们中粮来讲,无论是集团自身,还是每一个业务单元,都必须辩证地去分析具体问题,特别是细分自己的行业、战略、流程,使之更有针对性,更能解决问题。

(1)材料体现了生活与哲学的什么道理?(4分)

(2)中粮集团为什么强调不能用矛盾普遍性掩盖矛盾的特殊性?(5分)

四、辨析题(11分。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9.背景材料:关于事物发展的学说,人类思想史上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一种是斗争思维,即认为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另一种是和谐思维,即认为矛盾双方的统一、和谐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根本动力。

辨题:矛盾的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性则不是。

五、论述题(16分)

20.2006年6月1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载文指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不能单打一只抓经济,甚至要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这样经济和社会都发展不起来。只有紧紧抓住中心,坚持全面发展,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强调的是发展的协同性、和谐性。

(1)上述“两论”的哲学依据是什么?(2分)

(2)简要说明上述“两论”的基本内涵。(6分)

(3)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分析说明怎样才能正确坚持“两论”相统一。(8分)

训练与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4分。)

1.C。

2.A。B混淆了矛盾与具体矛盾,C不为材料所反映,D本身错误。

3.C。AB本身错误,D与材料不符。

4.A。B不是材料表明的主要道理,CD错误。

5.B。

6.C。AB本身不科学,D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7.D。在“具体”上着力是以矛盾特殊性为依据的,故选D。

8.D。①错误。③倒因为果。

9.A。BC不是原因,D混淆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10.C。

11.D。C说法错误。

12.D。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3.ABCD。

14.AD。BC不是材料中两种不同做法的共同错误。

15.AB。C本身错误,D不合题干。

16.BCD。领导阶级即统治阶级在社会矛盾中处于主要方面,因此不要漏选C。

17.ABD。C观点与材料相左。

三、简答题(9分)

18.(1)①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的原理。一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另一方面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4分)

(2)认识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如果用矛盾普遍性掩盖特殊性,看不到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这意味着,如果用矛盾普遍性掩盖特殊性,就会阻碍中粮集团具体分析自己的行业、战略、流程等经营管理中面临的现实的具体问题,阻碍每一个业务单元具体分析业务管理中的各个细节和要素,使其工作失去针对性,陷入盲目性。(5分)

四、辨析题(11分)

19.(1)无论是矛盾斗争性还是同一性,都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方面。(2分)

(2)斗争性与同一性是任何矛盾都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属性,失去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会使矛盾不成其为矛盾。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的对立、斗争与统一、和谐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6分)

(3)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可见,题目观点具有片面性。(3分)

五、论述题(16分)

20.(1)哲学依据是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2分)

(2)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6分)

(3)①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两论”关系,防止和反对一点论与均衡论。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②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在经济方面,如果否认重点论,离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讲和谐,就会因为失去物质基础使和谐发展成为空中楼阁;如果否认两点论,单打一只抓经济,甚至以牺牲社会发展为代价,这样经济和社会都发展不起来。因此,当前我国既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促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8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同步练习(一)

一、选择题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据此回答1~3题。

1、前句话的理论根据是()

A、事物的矛盾是客观的

B、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共特点

D、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2、后句话告诉我们()

A、矛盾的普遍性必须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B、任何事物都具有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C、同类事物是无区别可言的

D、共性与个性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3、材料中的观点表明()

A、矛盾既普遍存在,又各有其特点

B、矛盾既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又存在于事物之间

C、事物之间的界限是难以确定的

D、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共同点

近些年,党政干部中出现了两种不良倾向,值得我们警惕;一种是只看到成绩,认为形势一片不好,不少地区和单位奢靡之风滋长,有些人开始安于现状、贪图享乐、铺张浪费;另一种则是面对历史重任,急于求成,一味追求大跨度、跳跃式、快节奏,违背客观规律,导致“面子工程”“政绩浮躁”。据此回答4~5题。

4、从唯物认角度看,上述两种不良倾向的共同错误在于()

A、没有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片面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都认为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孤立存在

D、背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5、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二者的共同错误在于()

A、都只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忽视了矛盾是可以解决的

B、都割裂了矛盾双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都是主观主义的表现

D、都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6、《人民日报》曾载文强调,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有的放矢、适时适

度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任务重要而紧迫。我们既要看到改革和建设的好形势,又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材料中“适时适度地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哲学依据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D、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各国的人权状况都是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可以完美无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对别国充当教师爷.据此回答7~9题

7、各国的人权状况都是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我们()

A、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必须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必须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8、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可以完美无缺,因为()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解放思想必须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矛盾是的关键

9、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对别国充当教师爷,因为()

A、矛盾是普遍和性特殊性是统一的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C、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D、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当前我国市场需求不足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需求不足的症结是占总人口80%的农民消费难以启动。它不仅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切实拓宽农民收入来源的关键。据此回答10~11题。

10、上述材料表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D、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着

11、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解决市场需求不足这个主要矛盾。其原因是()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应认真解决

D、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应具体分析

近年来,网吧呈高速发展的态势。网吧高速发展,让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网吧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是开放社会的一个象征;忧的是一些网吧的无序发展和惟利是图,衍发出社会公害。据此回答12~13题。

12、网吧发展存在一喜一忧之状况,这说明()

A、看问题、办事情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矛盾即对立统一,就是喜与忧的对立面统一

D、矛盾具有特殊性

13、上述材料给我们下列哲学启示()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B、必须不失时机地促进网吧的发展,实现矛盾的转化

C、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势在必行

D、在把握问题主流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支流的影响

14、宋代有位官员,苦于库有木材长短不齐,上书宋太祖,要求将木材锯齐。宋太祖批复道:你的手指脚趾不是也有长短吗?你怎么不把它们锯齐呢?这个故事说明的哲理是()

A、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

B、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15、杜甫有诗日:“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射马,擒贼先擒王。”其包含的哲理是()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承认矛盾的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C、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D、抓主要矛盾,抓中心,抓关键

在谈到党风和廉政建设问题时,江泽民同志指出:“在这个问题上要讲两句话,一句是我们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党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党员和干部都是廉洁奉公的;别一句是,在党内,在国家机构中确实存在着腐败现象。我们不能否认党的主流是好的,也不能低估腐败现象的严重性与危害性。”据此回答16~17题。

16、江泽民同志的上述讲话主要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要求()

A、主次矛盾的相互关系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D、认识事物、分析矛盾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与支流

17、对党的现状认识正确的是()

①党内腐败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必须从严治党

②正确认识党的现状,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党内腐败已严重削弱了党的执政与领导地位

④党的主流是好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说明我们党的性质并没有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8、下边这幅漫画蕴涵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B、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

C、客观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D、观察和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诗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即在农历四月,山脚下已是“芳菲尽”的时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则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据此回答19~20题。

19、该诗描写的景色表明()

A、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不同的阶段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

C、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之中

20、诗中描写的情景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启示是()

①必须做到主观和客观规律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

③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必须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21、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会上指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

(1)运用唯物论的有关道理,说明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必要性。

(2)运用辩证法的有关道理,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22、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是硬道理。试以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参考答案:1-5 CBADB 6-10 CBADC 11-15 ABDCD 16-20 DDCCD

21、(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有效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从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能够使党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推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向前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对各国革命、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中国有自己的具体化国情,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具体实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

22(1)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发展方向,所以我们要集中主要力量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事物发展的全局。

(2)当前我国社会和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来发展。如果我们发展慢了,不仅会拉大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国际上没有发言权。

(3)我国的建设实践证明,生产发展得慢,经济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就很难解决,人民群众要求改善生活的愿望难以满足,因此,我们要在坚持速度和效益统一的基础上,使国民经济较快地发展。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练习题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测试题1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下面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难易相比较而存在 C.难易的转化是必然的 D.只要采取行动,矛盾双方就可以相互转化 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是() A.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B.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C.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说明()A.事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B.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事物的对立、统一都是有条件的D.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的是() A.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B.矛盾的普遍性 C.矛盾的特殊性D.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联结表现在() A.普遍性就是特殊性

B.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件是特殊性的总和 D.普通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6.“将欲弱之,必先强之;将欲废之,必先兴之;将欲夺,必先与之。”老子的这一论断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 A.物质决定意识 B.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 C.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D.矛盾双方依据—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 100年前的10月24日,奥地利人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100岁生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据此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条件的 B.事物具有不可知性 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真理和谬误往往没有区别 8.通过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舒施尼那种“最糟糕的发明”将会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这说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

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本源。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它的内容。用唯物辩证法看待事物是非常重要的。 鲁迅曾在中国处于危难时期时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拿来主义》。文章通过一个“宅子’’的例子巧妙详细的阐述了继承外来文化遗产的规则和道理,一些例子也运用的非常生动。对于外来文化,我们或拿来利用或存放或毁灭,但更重要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大胆接受但也要批判吸收,不应该盲目接受。我们要根据文化或事物的性质,来判断我们是否要接受或拒绝,排除盲目排外。当时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中国,霸占中国的财物、甚至文化,什么都是“送去主义’’。 鲁迅在这一时期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拿来主义》就在其中。他巧妙并灵活的运用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生动而深刻的阐述了拿来主义,并批判了排外主义,也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待外来文化的规则和基本原则。就是对待外来文化,首先就要“拿来”,然后“挑选”,最后更新利用。鲁迅在这一时期也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因为这种文章对中国的革命真的有很大的作用。不只是对待文化,对待其他的事物我们也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相信我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收获。 唯物辩证法同样也包括很多内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也在其中。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谓的社会存在就是指物质生活,而社会意识则是指精神上的满足。就像材料中统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一样,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所导致的。以前的大学生会包分配,而随着越越多的大学生,改变了大学生在供给和需求方面的平衡关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没有工作而选择创业。另一方面,我国在实施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经济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也不单单追求物质上的满足。物质生活上的改变也使中国青年的就业心理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已经不满足为别人工作,甚至有的人没有工作,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而比比皆是的成功创业者又为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做足了榜样,又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相信中国的发展将在新一代年轻人的努力下有一个大的飞跃。 对于鲁迅的拿来主义和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对于外来文化的接受与否,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或失业问题,我们都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事物的矛盾所在,更好的认识事物。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看问题,相信我们会有不同的收获。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本文对于基础的规律知识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考生准确答题拿分的关键所在。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即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规律。辩证矛盾不同于人们思维中出现的逻辑矛盾。辩证矛盾即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对立和统一(即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一切事物矛盾具有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连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相互贯通,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矛盾斗争形式的不同,是斗争性的差别性问题,不是斗争性的有无问题。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它们的相互区别既体现矛盾双方的不同性质和趋势,也体现它们在矛盾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连结、不可分割的。一方面,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另一方面,也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两种错误:一是只见对立不见同一,二是只见同一不见对立。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就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正是矛盾双方的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结合中共同实现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片面夸大斗争性而否定同一性的作用,或者片面夸大同一性而否定斗争性的作用都是错误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中又一重要的基本理论。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绝对性,包括矛盾无处不在和矛盾无时不有两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侧面各有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绝对与相对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一般不等于个性、个别,绝对不同于相对;其次,二者是相互连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最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质量互变规律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考向预测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评析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政策对其他经济特区的借鉴意义。 3.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原理的区别和解读办事情的依据 4.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哲学依据,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 二、考点梳理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联系的是矛盾,发展的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食指和核心。 2.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统一的: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1 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例2 上海交通大学于2011年1月23日宣布,物理系李贻杰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历时3年,采用独特的技术路线,成功研发一整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如果采用第二代高温超导电缆来传输,可以达到几乎零损耗,极大提高了节能效果。但是人类最终不可能发明出绝对的导体。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D、一叶知秋,一燕知春

唯物辩证法在金融市场当中的理解和套用

唯物辩证法在金融市场当中的理解和套用 唯物辩证法总说 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论的区别 1内涵不同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在金融市场中可以理解为;一切是以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基础的,没有物质就没有精神=没有实体就没有虚拟,这个总论调)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在没有实体就没有虚拟这个总基础上,研究”实体和虚拟怎么样互相影响,运行,和发展,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2二者所对应的哲学范畴不同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唯物论主张;实体是基础,先有实体,后有虚拟,实体决定虚拟,实体第一性)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承认实体和虚拟之间的矛盾,坚持用实体和虚拟之间有联系,在不断发展,而且要全面的看。不对的看法是两者之间不联系,不发展,只有坏或者只有好的一方面) 3二者的基本观点不同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部分应记的) 一、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 二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三个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唯物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联系的整体、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充满着矛盾。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是对前面的肯定,形而上学是对前面的否定。 三、基础知识 ㈠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定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表现(结论):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⑵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⑶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特征: ⑴客观性: ①定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②表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方法论: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加以实现。] ④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⑵多样性: ①定义: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条件不同,形成的联系结果也不同,既联系的多样性。 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③[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客观联系。] ㈡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趋势:⑴发展的定义:事物的向前、向上、向好的方面、向进步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方法论:坚定前途是光明的。] ⑵表现:整个世界是发展的:自然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3.发展的道路: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的特征: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I: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中药不过是些树皮草根,多用少用没关系”、“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健身,无毒、无副作用”等观点.导致一些人过量用药产生不良反映。这一情况告诉我们 A.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B.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有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D.传统思想和传境观念不利于事物的发展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老子的这段话说明 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 3.下列看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 A.积劳成疾 B.声东击西 C.因材施教 D.居安思危 4.“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其鲜而香。”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D.看问题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分清主次 5.“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矛盾着的事物及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 D.矛盾双方在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7.《孙子兵法》曰:“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两者没有共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8.“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废弃的资源。”这种说法是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A.相互转化 B.相互依存 C.相互渗透 D.相互排斥 9.其实,被随意丢弃的硒鼓有着极大的再生利用价值。一个旧硒鼓经过修复再生过程,比生产新品可节约50%的成本,而售价却只是原来的70%。因此,我们应该() A.积极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B.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C.如实地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据此回答10—11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一体化讲义样例)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课时一(一体化讲义样稿) 【目标预设】 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矛盾的含义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知识梳理】 (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这是因为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和事物发展的。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 矛盾规律即,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二)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含义: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又相互,这就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2.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和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一是二是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的。 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 同一以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事物就不能 斗争性寓于,并为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事物同样不能 矛盾双方既,由此推动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矛盾的普遍性及指导意义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 ①矛盾存在于()。 ②矛盾贯穿于()。 2.矛盾普遍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方法论: 第一、(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矛盾、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第二、坚持全面看问题、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分法,反对片面性。 (四)矛盾的特殊性及指导意义: 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特殊性是指。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①的矛盾有不同的特点。 ②的矛盾在上也各有不同的特点。 ③也有各自的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千篇一律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即“一刀切”、“一风吹”) 3.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 (3)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因为矛盾具有。(理论依据)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意义)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意义)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真正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工作。(意义) E.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工作方法。(地位) (4)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高二下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知识点

高二下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知识点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l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 ⑴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仰望人类思想史的浩瀚星空,上面闪烁着千百颗光彩照人的智慧之星,从探究世界本原的古希拉的先哲们,到构建了人类历史上最庞杂的一个辨证法体系的黑格尔;从重人事,定礼乐、倡仁道的中国儒学始祖的孔夫子,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面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孙中山,他们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但是,在群星灿烂的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能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的认识如此深刻和透彻,更没有一种理论能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如此富有成效地改造了人类生存的“小小寰球”。当今世界和我们当前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多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最伟大的革命,而这场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做为精神武器和思想旗帜。可以说,要了解世界最近一百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是不行的,要认识现代世界的基本格局和纷繁复杂的现象,不懂得马克思主义也不行;同样,要展望我们食品药品发展的前景,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更不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当代“必要”的哲学。它不仅提供了给我们一种历史观,同时,它也是我们作为历史创造和工作实际的行动指南,尽管当今的世态和社会包括一些工作思维是多变的,但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的必变是肯定无疑的,但我们要看到大部分的改变将是在马克思理论本身的鼓舞和指导下进行的。 就从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来看,从成立至今我们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出了许多的贡献,成绩是肯定的。但我们也要清晰的看到,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要求我们必须要从理论上、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否则我们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不能更好地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论述学习和生活实际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的来源分别是: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而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后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充实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要力量。虽然我们的绝大部分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是我们的心理还没有成熟到与年龄相应的程度,因为我们上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始终处于家长和学校的保护中,现在又进入了与社会相对隔绝的“象牙塔”。在进入社会之前,我们一直都在做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当我们离开家长和老师的保护,开始享有自由的时候,一步不慎,就很容易走上歪路甚至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大学生的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的生活,学习,价值观,爱情观,社会观以及在人际交往等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我今天就唯物辩证法在大学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在我们的大学期间,四年的生活中,宿舍是一个重要场所。宿舍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在学校中的家,是我们大学生活里最重要的地方。舍友,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是普遍联系的,如果不能和舍友处理好关系,那么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一团遭,我们的人际关系也会很乱,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的生活。宿舍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事情的看法也就不可能完全一样,矛盾和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当问题或矛盾出现使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而这个时候就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时候了,这里就需要我们用“联系”的原理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来看待和处理问题:宿舍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部分,离开了任何一个人这个宿舍都是不完整的,这就需要我们宿舍的每个人和

辩证法练习题

辩证法练习题

马原(辩证法)单选 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是() A物质和运动的观点 B实践和认识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和统一的观点 2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句话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 A客观性 B普遍性 C多样性 D条件性 3中国古人说“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 D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4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该观点主要体现了() A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体 D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5“朝霞不出门,暮霞行千里”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6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 A简单 B低级 C前进 D联系 7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8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B把世界看作事物和过程的集合体是辩证法的基本思想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也就是用过程论的观点看问题 D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体现着发展 9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其核心是() A联系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10列宁称为“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的矛盾是指() A逻辑矛盾 B辩证矛盾 C客观矛盾 D主观矛盾 1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12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西方人说成“失败教会成功”,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即失败总是与成功相生相伴,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上述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C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3在唯物辩证法上,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 B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C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D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唯物辩证法核心之矛盾的基本属性

唯物辩证法核心之矛盾的基本属性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其中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如下为大家梳理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正如列宁所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马哲中的“矛盾”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矛盾”不同,生活中我们所说的“矛盾”常指冲突;当然,马哲中的“矛盾”也不同于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指结论与前提不相符的自相矛盾。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所谓辩证统一,即它们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的对立表现在:首先,同一性和斗争性分别描述的是矛盾双方之间不同的性质和趋势;其次,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二者的统一关系表现在: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而存在,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 例题: 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C.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答案】ABC 【解析】这段话的意思是:以不同的事物相互作用在一起就称之和(以它平它谓之和),和有了就产生新事物(和实生物)。如果只是相同的东西在一起,事物就不发展了(同则不继)。以和来指导生产,就能“丰长而物归之”。因此,ABC为正确选项。 本题考查的一个核心问题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解答这道题目的关键是掌握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以及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矛盾规律是我们马原考试的重点内容,除了选择题经常考查外,分析题也经常以矛盾规律的相关原理和内容为考查对象,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加强理解,多做习题。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条原理) 原内容(世界观) 理 联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系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的制约和相互作用。世界是一个普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性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系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的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 客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观 性 联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 系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 的多样的。 多 样 性 联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系 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的 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条 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件 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性 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整唯物辩证法认为,(1)整体和部分体是相互区别的:①含义不同。②和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部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分⑵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 辩不可分的。①相互依赖。证②相 互影响。 关(具体内容略) 系 方法论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 孤立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 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 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 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 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 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 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 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 联系。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 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 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 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 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 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 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 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 条件为转移。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 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 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 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 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 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反对 反对割裂事物之 间的联系,用形 而上学孤立的观 点来认识和处理 问题。 反对否定事物的 联系,或主观臆 造联系,把本来 不存在的联系强 加给事物。 反对以一种联系 概括事物之间多 种多样的不同联 系,否认联系的 多样性。 反对忽视联系的 条件性,认为任 何事物之间都存 在着相互联系是 错误的。 既要反对只考虑 整体利益,忽视 局部利益的做法; 又要反对只重视 局部、部分利益 而置整体利益于 不顾,把整体和 部分割裂开来。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内容: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普遍性 A、自然是发展的 B、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C、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A、发展的实质 B、学会用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方法论)

C、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关系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为什么这么说,原因)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什么这么说,原因) C、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对我们的要求(2)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A、质变与量变的含义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C、量变与质变对我们的要求 2、本课引入:

有个楚国人拿着矛和盾在大街上叫卖,“我的矛是世界上最锋利的,能穿过任何坚固的东西。”同时又喊“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没有任何利器能穿透它。”旁人问:“如果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楚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寓言中的“矛盾“是人在思维过程中犯的逻辑错误,而哲学中的“矛盾”揭示的是事物客观存在的一种关系。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那么,什么是矛盾呢?学习了矛盾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A、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高中政治必修4《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教案 Teaching plan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essence and core

高中政治必修4《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教案 前言: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 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 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 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 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矛盾的含义,初步懂得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 相互关系;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2.能力目标 能根据提供的材料,概括哲学观点,能运用知识分析生 活事例,培养个别到一般,一般到个别的哲学思维能力,培养 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关于矛盾的故事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矛盾观的兴趣; 通过矛盾普遍性的学习,提高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自身生活学习

的自觉性;通过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学习,增强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与认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矛盾的含义 (2)教学难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步骤一、故事导入,目标定向。 通过口述和幻灯片展示:九道门的故事,提出问题:材料中的男子能找到女朋友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教师引导:用哲学语言回答就是世界是矛盾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引出课题)让学生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目标定向。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 我们如果把唯物辩证法、群众的智慧和通俗生动的语言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使他的思想和观点呈现出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道出了许多深刻的辩证法道理,给人印象深刻。比如:“下了高棋得意,下了臭棋生气,下了废棋不在意,其实废棋有时比臭棋损失还大,它耽误了许多时间和机遇。回想一下,建国以来我们下了多少废棋!”又如:“自吹不好。越吹越灰,越吹越飞。八分成绩吹成十分,人们最多给你打六分;八分成绩只说六分,人们反而给你打八分乃至十分。如果你不服,继续加大吹的力度,那么群众会只看你的缺点问题。” 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以中国化的语言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使哲学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的生活之中。这些经典著作影响了中国几代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瑞环同志的《辩证法随谈》在把哲学通俗化、生活化、群众化上与以上著作是一脉相承的,读后令人耳目一新,深受感动。 人们长期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积累的大量的工作经验和思想方法,对我们做好工作、加强修养、为人处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比如:“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方针政策上找原因,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发展规律上找原因。”又如:“看人必须抓住主要方面,看主要方面是缺点还是优点,既要看缺点对工作有多大害处,更要看优点对事业有多大用处。就一般讲,要先看长处后看短处,发挥长处避其短处,在发挥长处的过程中补其短处;要先看优点后看缺点,在发扬优点的过程中克服缺点。”再如:“高明的领导之所以高明,主要不在于他的脑袋比别人聪明,而在于他善于综合,善于概括,善于汲取更多人的实践经验和聪明才智。”这些话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总之,可读性强的优秀的哲学普及著作。会给指导人们如何社会与学习和工作。 自然辩证法的课程已经结束,回想这一段的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通过学习,对中西方科学发展的历程主要观点有了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对一些过去习以为常的概念有了重新的理解,对一些事物有了一些新的全新的认识,同时引发了很多新的思索。下面我借这篇小文对学习期间的一些几点收获进行梳理。 2楼 一、更新了对事实的认识, 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事实只有一个,存在一个完全客观的事实,当人们的认识和 这个客观事实一致时,人们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认识,当不一致时,就是错误的认识.学习了这门课以后,

马原辩证法核心知识点

马原辩证法核心知识点 1.两大特征:联系与发展 题型:这个考点在2010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单选题型,在2012年、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过多选题型。2013年、2015年的考研政治真题中出现了材料分析题型。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 ?联系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联系的特征: 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本性,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和主观认识而转移。

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和外部都处于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系统就是由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多样性。由于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因而事物的普遍联系必然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物质与运动形式之间,不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存在不同的联系。事物之间的联系也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形式主要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条件性。条件这一范畴指同特定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世界上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都无法理解。 ?发展 发展是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物质世界是不断向前发展着的。否定发展,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