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诗词

诗词

诗词
诗词

卜算子﹒致远胜君

(一)

望文知君意,自苦蝶恋花。贪花寻草让君苦,君独吟风雅。

风月无边界,登峰叹物华。娇嗔一声霞飞晚,替君迎风沙。

卜算子﹒致远胜君

(二)

忆昔南窗下,高论道雄武。朝阳偶遭风雨阻,

假道天涯路。

花香引蝶乱,微尘成暗幕。英雄本想勃然怒,

在乎藏娇处。

1996年1月3日

自嘲

人之不顺心者甚多,不得意者甚众,茫茫人海,众生芸芸,知音者几?

霭霭烟波稠,嫩柳鹅黄浓。

云叠山隐隐,兰幽岫重重。

芳芬无人识,人间有情钟?

寄言洛阳客,云屏藏卧龙。

1996年5月19日

鹧鸪天﹒登石龙山

初春与富廉诸同学游石龙山,山陡,皆泄气不至,唯吾与之独往。涉险而攀临峰巅,感心旷神怡,豪气顿生,数声长啸,远振山林,回音袅袅,众人先惊而后羡,记之。

危峰狞峥怪石悬,云山雾水马行天。

临登之处谁与共,花草虫蛇相与眠。

对天啸,声自远,缈闻天街鸣鸡犬。

人生在世难为苦,高瞰千里暮云烟。

天净少﹒无语

考场里面心花,

答题卡上乱画,

满卷均为涂鸦。

钟声又响,

长叹一声自骂。

鹧鸪天﹒登高

独自登高拣彩石,草衰花棘步亦迟一览小山云深处,伊人秋水寒衣湿。断魂处,觅相思,翻手为云道嗔痴。长天七彩云梯路,且向广寒折桂枝。

答远胜君

读远胜《感遇》诗,有感,答之。

秋菊虽残傲霜时,松柏耐寒世方识。

平阳之虎蓄势发,浅海游龙欲跃池。

云之青青欲为雨,电光闪闪把剑持。

高处低处有寒意,朝阳高酣白雪日。

卜算子﹒谏远胜君

花开花落随自然,非常之光在险远,胸藏甲兵千万,何惧长舌之辈诽短流长。

荷城几春秋,明湖卧龙苦。马桩缠住金辔头,串草芬芳路。

玉兔虽无言,嫦娥伴桂树,乌蒙万仞亦飞渡,阳春白雪处。

与远胜兄

毕竟随风坠此山,占山封王为哪行?

秋云闭鹤多云处,轻把此身陷汪洋。

思乡

铅尘幕霭,晦涩霾云,星月西垂,烟云难辨,无端愁绪涌上心头,家中爹娘含辛茹苦在田边地角的身影时隐时现,记之。

异乡弯月下西楼,朝阳憔悴明湖愁。

尊堂劳辛黄土地,手足奔波告无穷。

脚高手低娘牵挂,以短量长愧如洪。

老父贵恙深几许?扪心无颜道武雄。

羽翼待丰击沧水,沐浴椿萱壮与浓。

1996年5月8日

与远胜兄谈“占山为王”

深秋只在秋云外,秋水愁云成幕霭。

流岚性本光万道,轻身“落草”误蓬莱。

情寄师专

绿山绿水绿沙堤,趋步桃园争一席。心来繁愁六弦散,人随轻烟五柳依。恨剑不利短千丈,难断相思万缕逸。旷野冥冥执金樽,且听山中鹧鸪啼。

1996年5月22日

问路

欲达目的,投石问路之法不可少也。

杜鹃夕阳镀,参差红满路。

采撷先询问,香车共载不?

无忧草

―致德斌

芳草芳心芳无数,绿杨翠处是君路。

将心比心两相忆,难忘盘江梳洗处。

本非南山无情鸟,独宠墙外一枝秀。

相阅何惧千万里,两处相思一处愁。

德斌者,吾之同桌,为人谦和,情专一,堪为叹服,记之。

96春于师专

无题

花开花落风吹远,心外无物可问天。

生来本就无一物,誓把相思寄陌阡。

观润祥书

熟贴生宣龙蛇舞,顺水行船急脱兔。

银划金钩和风转,意气昂扬峥嵘处。

秋云

有兄情愫暗生,魂落芳心之所,无以倾诉,满纸皆悲忧怨之调,满面呈失落之色,神伤黯然,以此谰之。

云飞扬兮欲为雨,壮士喋血为何因。

山横路断欲何往?南来北去叶归根。

昔日桂枝君神往,此时才知春已归。

冷然静之来日长,我陪君兮执金樽。

鹧鸪天·天意

惶惶面壁数寒窗,园内开花墙外香。

弄潮何必水师大,兰芝茂处是春山。

暗飞云,波光闪,又看水燕舞双双。

朝阳相逢本萍水,怎肯珊珊入梦乡。

注:水师大,六盘水师专也;朝阳者,六盘水师专所在地朝阳村也。

竹林刊志

与德斌、远胜兄到顺学家玩,见庭院深深,翠竹修直而环溪生,竹下小溪汨汨然,畅游其间,以为世外,以此为记,刊其竹上。

杨梅风光木城竹,万箭怒指长空无。

得见根临狰狞处。才识七贤三变骨。

山坡羊·哭汶川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山河破碎,屋塌地陷,民之伤亡无数,疮夷满目,民之何辜?有泪无语,悲声四野。

巴蜀山垮,汶川地摇,秀水青山瞬时抛。天浩浩,水淼淼。折翅断肩惨无道,垣残墙倒地魔闹。家,无完好。人,活埋了。

记海地地震

海洋国家海地发生大地震,举国满目疮夷,首都太子港灾情尤为严重,中国在此执行维和任务的警察八人殒命,国人共祭之。

前有大汶川,今则海地山。

海岛风飘絮,地呈破之衫。

民生何其惨?国计何其难?

残墙哭声众,墟堆搜救忙。

维和壮士路,难苦成家常。

恨不惜身死,友邦得安康。

长歌悼花谢,血流泪茫茫。

大恩谁言谢,军魂犹飘扬。

2010年1月26日

维和之路

―悼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的中国维和警察维系安宁非铁枪,和为贵兮海地疆。

酬得壮志海山固,时不济兮逢震殃。

死则英雄生则士,逝者如斯国之殇。

蓝盔英魂归故里,和平路上风帆扬。

2010年1月26日

曲靖心理咨询师培训有感乘云御风赴滇东,拟过五岳试羽丰。

温泉水滑涤腑肺,浩荡铅尘告无终。

植桃种李需沃土,籽良地瘠视为空。

教授经解如丝雨,化雨春风崖上松。

土地三分黄金玉,灌顶醍醐发聩钟。

幽谷兰草涧下竹,缤纷无数百年功。

2012年2月

记六盘水中学

政治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百年树人话师道,身教言传成范效。

了然一领道德衣,应然实然成缥缈。

想思考量为准则,手段法说皆政教。

大道行天今古事,花篮装花怀满抱。

2012年3月22日

《幽居·贵贱虽异等》(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幽居·贵贱虽异等》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 【前言】 《幽居》,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作。诗人从十五岁到五十四岁,在官场上度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光,其中只有两次短暂的闲居。《幽居》这首诗大约就写于他辞官闲居的时候。全篇描写了一个悠闲宁静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幽居独处、知足保和的心情。在思想内容上虽没有多少积极意义,但其中有佳句为世人称道,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注释】

⑴幽居:隐居,不出仕。 ⑵异等:不同等级。《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 ⑶营:谋求。 ⑷外物:身外之物。多指利欲功名之类。 ⑸遂:称心,如愿。 ⑹曙:天刚亮的时候。 ⑺偶:相对。 ⑻自当:自然应当。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蹇:跛,行动迟缓。劣:一作“拙”。 ⑼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世荣:世俗的荣华富贵。 【翻译】 世人贵贱虽然可分为几等,而出门在外都是有所奔营。我单单没有那些外物牵累,故而可以遂我闲居的心情。无声

的细雨曾在夜间来过,不知不觉中春草已经萌生。青山一下子就迎来了曙色,小鸟雀儿盘绕着房舍啼鸣。我有时会和道人邂逅作伴,有时也随着樵夫边唠边行。我安分守己因为愚笨拙劣,谁又能说是鄙薄尘世尊荣。 【鉴赏】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开头二句是写诗人对世路人情的看法,意思是说世人无论贵贱高低,总要为生活而出门奔走营谋,尽管身份不同,目的不一,而奔走营生都是一样的。这两句,虽平平写来,多少透露出一点感慨,透露出他对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人人都要为生存而到处奔走的厌倦之情,但诗人并不是要抒发这种感慨,也不是要描写人生道路的艰难,而是用世人“皆有营”作背景,反衬自己此时幽居的清闲,也就是举世辛劳而我独闲了。 所以“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便是以上二句作反衬而来,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由于对官场现实的不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归纳总结如下: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 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需要强调的是,用以上这些术语赏析诗词时,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论,需“因诗而异”,根据各诗不同特点,结合相关诗句,有的放矢地进行赏析。 三、积累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

唐诗(解析版)

1、作品原文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诗歌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3、诗歌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4、诗歌赏析 $ 《春晓》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 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 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人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人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 《春晓》给人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

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1、作品原文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 、诗歌注释 (1)春日:春季来临的日子。(2)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3)寻芳:春游赏花。(4)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5)滨:水边;河边。(6)光景:风光景物(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8)东风:春风 3 、诗歌译文 "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1 、作品原文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 、诗歌注释 ⑴《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⑵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⑶临:将要。⑷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⑸言:说。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

古诗比较鉴赏

古诗比较鉴赏 一、真题速递 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C(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故C错误。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

古诗文常见专有名词古音异读字集录

古诗文常见专有名词古音异读字集录 古诗文常见专有名词古音异读字集录 在中学课本里的古诗文中,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习惯上仍按古代的音来读。下面分几个类别为大家介绍。 一、 人名 (1)皐陶(yo):传说中的夏初人。 (2)墨子,又称墨翟(d)。 (3)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又称伍员(yn)。 (4)魏其(j),大将也。(《报任安书》) (5)是时,侍医夏无且(j)(秦王随从医官)以其所奉药囊提(d,投击)轲。(《荆轲刺秦王》) (6)还有禽滑(g)厘、景差(cu)等 二、 地名 (1)燕(yn)虽小国而后亡。(《六国论》) (2)天姥(m)连天向天横。 (《梦游天姥吟留别》) (3)愿献商于(w)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表》) (4)越王勾践栖于会(kui)稽山之上。 (《勾践灭吴》) (5)吴广者,阳夏(ji)人也。 (《陈涉世家》) (6)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png)出。 (《阿房宫赋》) (7)勾践之地,南至于句(gu)无之地。(《勾践灭吴》) (8)大王见臣列观(gung)。(《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有并(bng)汾乔木、吐蕃(b)、番(p)阳、番(pn)禺、荥(xng)阳、镐(ho)京、吐谷(y)浑等。 三、官名 (1)昨夜见军帖,可汗(k hn)大点兵。(《木兰诗》) (2)匈奴呼韩邪单(chn)于。 (3)仆射(y) 四、器物名 (1)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也。 (《石钟山记》) (2)鼎铛(chng)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3)锄耰棘钤(q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过秦论》) (4)思援弓缴(zhu)而射之。

古诗词赏析

200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古诗文赏析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专题32 古诗比较鉴赏(解析版)

专题32 规范作答——古诗比较鉴赏 一、真题速递 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共12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6分) 【答案】(1)C (2)A (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2、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 声慢》)等。 2、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古诗欣赏

古诗欣赏

————————————————————————————————作者: ————————————————————————————————日期:

(一)描写春景: 村居清朝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农历二月,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人们陶醉在大好春光里。孩子们放学回来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这首古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不愧是千古绝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景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绝句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沾在衣服上却不湿衣,杨柳风吹在脸上却不寒冷。这句诗中的“沾衣欲湿”和“吹面不寒”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和春风的“暖”,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和风细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渔歌子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ruòlì),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意: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河里的水缓缓地流淌,鳜鱼也正肥美。一位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正坐在一条小船上钓鱼。春风轻轻地吹着,蒙蒙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渔翁却不一定要回去。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生活情趣,透露出词人淡薄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春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万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作用和特点,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后两句现在也用来形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风化雨,在不经意间滋润孩子的心田。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喀左高中2016高考诗歌鉴赏之 比较阅读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目的: 1、关注学情,运用比较的探究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 2、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学习答题思路,重点掌握诗歌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的比较鉴赏方法,学会规范答题与自我评价。 重点难点: 1、依据学情,促成学生的学习生成,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 2、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比较鉴赏是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从2014年的14年新课标卷II卷、山东卷、湖北卷、天津卷、江苏卷,再到2015年北京卷、浙江卷、湖北卷等,都有诗歌比较鉴赏题。因此,诗歌比较鉴赏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二、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课前探究:诗歌比较鉴赏可以从哪些方面设置比较点,或者说,诗歌比较鉴赏题有哪些设题角度? 答: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有以下几个角度:诗歌比较鉴赏题五大题型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二)、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三)、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景象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四)、不同诗歌描写相同对象所用表现手法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比较 (五)、不同诗歌选取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一)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1。对古诗中某一字词的比较鉴赏 典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问题:"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①“绕”字好,围绕。具体地描绘了绿水环抱人家,村民安静生活的场景。此词使之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拂晓。清晨,燕子自由自在飞翔,绿水缓缓流淌。它既点明了时间,

高三语文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纵观近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不难发现,其题型由客观选择到主观表达,其内容由对一首诗的鉴赏到对几首诗的综合比较,呈现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趋势。而分析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更会发现一种共同走向:提供多首(多为两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很显然,其难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诗有所增加。这既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更是对学生古代文学文化积累的更高要求。总之,考题体现了一种考查方式的综合性、视野的开放性。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具体的高考诗歌鉴赏题: 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 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天津卷)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既然如此,在进行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我们主要关注对单首诗歌的鉴赏,也要在此基础上突破比较类诗歌鉴赏。 一、考查角度及设题特点。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比较类诗歌鉴赏题设问角度并没有离开鉴赏诗歌的常规考点,其设问角度都是从体裁、意象、意境(气氛或画面)、炼字、思想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异同的比较。 1.看体裁 (2003年春季北京卷)(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___。 2003年春季上海卷)(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 _____诗。(2003年夏季北京卷)②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2.观意象 (2004年上海春季卷)②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是__________。(2008广东卷)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3.品意境 (2005年辽宁卷)(1)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

古诗词赏析

备战2012年中考系列资料—— 古诗词赏析 【考点解说】 考标要求:“能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诗词曲)中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2010年郴州市语文中考的诗词赏析为4分,共有一道非选择题。 【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诗词赏析题的常见考点及题型有: 1、诗意理解。 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诗意理解,得树立全局观念,要在整体把握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来完成这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诵读,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深入作品之中,具体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 2、意境分析(主旨把握)。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的一般步骤是:(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名句赏析。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 4、技巧分析。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衬托(侧面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欲扬先抑等。 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品味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各种题型的专项练习】 一、品味炼字,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诗词曲的异同

诗、词、曲的异同 诗歌是任何一个民族最早产生的文学形式,我国也是如此。古人根据不同的内容表达需要,创造了诗、词、曲这三类诗歌体式,它们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我们的祖先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它的严格的格律和在形式上的种种特点,都是由音乐的要求而规定的。词和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如《菩萨蛮》、《水调歌头》、《沁园春》等,称为词调。词调表明这首词写作时所依据的曲调乐谱,并不就是题目。各个词调都是“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并且各不相同。 (2)一首词大都分为数片,以分两片的为最多。一片即是音乐已经唱完了一遍。每首词分成数片,就是由几段音乐合成完整的一曲。

(3)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都有它一定的格式。诗基本上是偶句押韵的,词的韵位则是依据曲度,即音乐上停顿决定的。每个词调的音乐节奏不同,韵位也就不同。 (4)句式长短不一。诗也有长短句,但以五、七言为基本句式,近体诗还不允许有长短句。词则大量地使用长短句,这是为了更能切合乐调的曲度。 (5)字声配合严密。词的字声组织变化很多,有些词调还须分辨四声和阴阳。作词要审音用字,以文字的声调来配合乐谱的声调,以求协律和好听。 曲盛于元。元曲分杂剧、散曲。散曲又有套数。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共二十八宫调.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题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诗词曲的不同体式,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诗经、楚辞、汉魏古诗、唐诗、宋词、元曲……虽然它们都植根于诗歌的艺术特质,但又因其不同的体式而各以其特有的姿色在诗坛闪耀着光辉。认识到这一点,再来阅读,不能不让我们佩服古人创造不同诗体的聪明才智。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中的比较阅读 古诗鉴赏题历来是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而比较阅读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则增加了题目难度。那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才能在答题中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呢? 首先,必须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可以分为“同中求异”“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 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 答题应该不难。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其次读注解。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印证。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 辨别异同,知同辨异。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鉴赏答题之际,可以从题干对另一诗的解说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较,发掘出“异”处。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 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 答案: (1)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更表达出对“京华亲故”出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对比诗词鉴赏方法

对比诗词鉴赏方法 对比诗词鉴赏方法 近年来,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鉴赏古诗词。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 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 仔细地分析其异同, 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 。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 做到 知人论世。比较鉴赏古诗词的命题角度总体上大致有如下几种: 1 比较意象、意境 【答题思路】 通过粗略翻译读懂诗歌后,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考察。 1、自然属性不外乎从三个角度去鉴赏, (1)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 (2)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是以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 (3)意象间的色彩情况。 2、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感、寓意、象征等。这四个角度便构成了意象的四品。 答题时, 第一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找出运用了表达技巧的诗句,指出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所表现的内容。 第三步,分析这些手法的运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最后,紧扣题目要求,整理出简练的答案。 【真题练习】 (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题思路] 首先要读懂诗歌。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层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

描写家乡优美的诗句 逢人渐觉乡音异

描写家乡优美的诗句逢人渐觉乡音异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唐?司空图《漫书五首》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隋?江总《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宋?李觏《乡思》林中两路分,一路人迹稀。 我独选此路,境遇乃相异。 《回到家乡》(来自网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南唐?李煜《清平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渔家傲》《家》(来自网络)红砖、灰顶、不加修饰的平房院里,几棵苍老的龙眼树几棵壮大的石榴树一群吱吱喳喳、嘎嘎欢唱的鸡鸭还有一条老实憨厚的小黑狗清晨,雄鸡高鸣傍晚,炊烟袅袅一切都是如此的和谐《家乡》(来自网络)家乡是一汪清泉干净、清凉、柔和没有都市的喧嚣和浑浊只有一片高远的蓝天和一朵朵纯白的云只有翠松耸立的群山拥抱村庄只有蜿蜒的小河缠绕大地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 《回到家乡》(来自网络)林中两路分,一路人迹稀。 我独选此路,境遇乃相异。 忆儿时农村泥土散发着淡淡的芬芳鲜红的小花、嫩绿的野草展翅的公鸡在径旁打闹安逸、静谧一条窄窄的小河浅浅的,透着鱼影,泛着金光几个妇女欢声笑语,浣洗着衣物戴着斗笠的大伯启动着轰鸣般的马达驶着那艘小船为两岸的农田灌溉原来,这就是生活原本而自然---农村的生活早已被人忘却离我们好远,好远仿佛看见几个小童田埂上嬉戏、打闹回到了儿时,回到了童年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一、《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大景小景相互映衬,写出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帆高挂,波平浪静的景象。 画面: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放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视野也因此开阔,顺风前进,白帆高高悬挂。 “阔”:一个阔字,描绘出两岸一望无际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空间感。 “悬”:悬写出了海上行驶的形象,在广阔无限的海上,一笔小小的帆影高高悬立,写出大景中小景的形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在描写景物时令中,蕴含着一中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3.把“日”、“春”作为新 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4.“生”、 “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5.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理解:诗人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4)思想感情:思念故乡。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杨花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直叙其事,“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路途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 见。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这两句抒情,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月亮人的感情色彩,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愁心”是指:与王昌龄辞别时的离愁别绪。 (3)古诗内容:以景传情的怀念友人的诗。 (4)情感基调:感伤悲苦,思念惆怅 (5)思想感情: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怀之情,暗含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赏析: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绿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如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2)描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画面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私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进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写早春之景远远胜于晚春景色,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一切美好事物,最好的季节就是在它萌生阶段,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5)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完整版诗歌鉴赏比较阅读教师版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 学习目标: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的题型及设题角度。 学习重点:学习答题思路,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 一、探知部分(学生独立完成) (一)、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真题再现: (2015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闻说”表明不是亲眼所见,又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也间接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尾联把作者忠君报国之志与思乡之情巧妙融合在一起。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点染 和升华的作用。 小结:答题思路 1、审题,找出比较点。 2、依照比较点,在单篇诗歌赏析的基础上进行求同寻异,比较鉴赏。 二、研究部分(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师生或生生评价) 诗歌比较鉴赏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诗与画的意境比较 5、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6、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7、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一)不同诗歌同一意象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冋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

古诗词比较鉴赏

古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解法 古诗词鉴赏是语文高考常规题型。通览近年高考试卷不难发现, 该题型不仅在赋分上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且在素材组合和题目设置上, 也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 古诗词比较阅读题, 虽然在素材组合和题目设置上有了新特点,但其考查的内容基本不变。主要是全诗句或词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异同, 意象的选取或象征意义的异同, 意境氛围及其作用的异同,表现手法或角度的异同, 字词锤炼或修辞手法及其效果的异同等等。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 在读懂诗歌主旨的基础上,仔细地分析其异同, 准确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这种分析涉及到意象、意境、字词、句子、手法、修辞等方面。有时还要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着眼, 做到“知人论世”。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 1、比较人物形象的特点与意象的内涵: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亦称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与意象的设题形式表现为判断人物的言行、心情、品质、追求,判断人物身份,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与语言特点的分析,对人物形象的评析,意象的特点,意象蕴含的品质或寄托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评价等。解答人物形象与意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诸如细节刻画、烘托、对比衬托、比兴手法、抒情方式(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事于情等),就意象来说,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或创作背景材料,或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倾向。 2、比较情感基调: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感。解答此类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感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3、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古典诗词讲究遣词炼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手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4、比较意境的营造: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对诗词意境的揣摩,不仅要把握客观形象,还要感悟作者主观感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解答意境赏析题,可以按照“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的格式进行。 5、比较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具体的考点有: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