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性题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性题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性题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基础练习提高练习综合性题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研究的领域

化学是在_分子_、_原子_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_性质_、_组成_、_结构_及_变化规律_的科学。

二、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_没有新物质生成_的变化。

2.化学变化:_有新物质生成_的变化。

3.判断变化的依据:_是否有新物质生成_。

三、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_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_的性质。

2.化学性质:物质_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_的性质。

3.它们的区别:是否需要通过_化学变化_而表现出来。

知识点1化学的研究领域

1.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认为不属于化学这门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A )

A.物质的运动状态B.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C.物质的组成和结构D.物质的制取和用途

解析: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物质的制取和用途都是化学研究范畴;而物质的运动状态是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2.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⑤资源利用等领域中,与化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 ) A.只有①②③⑤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⑤

解析: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用以及能源、信息、材料、环保、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生命过程探究应属于生物学科研究领域;故选A。

3.中国国防科工局宣布,中国“嫦娥四号”将于2018年发射。下列关于“嫦娥四号”探月卫星所担负的任务中,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D )

A.开展月球地质特征调查

B.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控技术

C.月球背面着陆

D.月球表面矿物的组成和化学成分探测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开展月球地质特征调查,属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控技术,属于物理学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月球背面着陆,属于物理研究的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月球表面矿物的组成和化学成分探测,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知识点2化学的作用

4.化学在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化学的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D )

A.化学帮助人们提高粮食产量

B.治理污染需要化学技术

C.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

D.化学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解析: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作用重大,效果明显,故A正确;治理“白色污染”可采取再生利用、降解材料等化学技术,故B正确;化学帮助人们解决能源问题,如合成乙醇汽油等,故C正确;化学与提高人们的音乐欣赏水平无关,故D错误。

5.下列对“化学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D )

A.化学物质就是有毒有害的物质

B.食品中添加化学物质一定对人体有害

C.化学物质绝对无毒无害

D.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但有些化学物质给我们带来灾难

解析: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物质,有的物质对人体有好处,例如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有的物质有毒对人体有害,例如甲醛等,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无害,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关键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故选D。

6.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D )

A.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材料

B.化学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解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利用化学能够研制出新材料与新能源,故A、C正确;合理利用化学的发展不但会促进社会发展,还能有效的治理环境污染,故B正确、D错误。

7.有四位同学谈了学习化学的感受,你不赞同的是( C )

A.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B.学习化学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防止人们走入许多生活中的误区

C.目前人类面临的很多危机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都是化学造成的

D.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

解析: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化学分析可利用化学知识来保护环境,故C错误。

知识点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8.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B )

A.是否放热、发光B.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C.是否有气体放出D.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解析:由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可知,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故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但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

9.下列变化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是( D )

A.葡萄酿成酒B.木柴燃烧

C.面包发霉D.灯泡通电发光

解析:葡萄酒的制作过程中,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木柴燃烧有二氧化碳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面包发霉,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钨丝通电后仍

是钨丝,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10.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又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B )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B.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C.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解析: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这是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A 中水受热沸腾、C 中汽油挥发、D 中玻璃破碎及西瓜榨成汁都没有生成其他物质,都属于物理变化。

11.下列变化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C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解析:野火烧不尽包含着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蜡炬成灰包含着蜡烛燃烧,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燃烧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12.某种固体受热产生了气体,这种变化( C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解析: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为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加热固体后产生的气体,可能与固体是同种物质,也可能是不同种物质,故该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知识点4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3.某公司被查出生产的酒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塑化剂是塑料软化剂,毒性是三聚氰胺的20 倍,被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塑化剂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

A.无色黏稠液体B.熔点-50 ℃

C.有慢性毒性D.不易溶于水

解析:A 项,无色黏稠液体描述的是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B 项,熔点-50℃属于物理性质;C项,慢性毒性属于化学性质;D 项,不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

1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D )

A.铜作导线B.铁制炊具

C.黄金压成金箔D.煤炭作燃料

解析:铜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铁制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黄金压成金箔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这些性质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为金属的物理性质;煤炭作燃料是利用煤的可燃性,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为化学性质,故D 正确。

15.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D )

A.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金属汞常温下是液体

C.木炭是黑色固体

D.蜡烛在空气中可以燃烧

解析:A项描述的是银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项描述的是汞的状态,属于物理性质;C项描述的是木炭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D项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描述的是蜡烛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

16.(2017·襄阳中考)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滴水成冰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D.大海捞针

17.(2016·上海中考)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C )

A.熔沸点B.溶解性

C.可燃性D.导热性

解析:A.熔沸点,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溶解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是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导热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18.(2017·天津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

A.湿衣晾干B.盐酸挥发

C.蜡烛熔化D.白磷燃烧

19.(2017·成都中考)如图所示实验中,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酒精挥发

B.酒精燃烧

C.沸水汽化

D.水汽凝结

20.(2015·福建中考)下列为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D )

解析:紫红色固体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误;硬度大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B错误;常温下是气体描述的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故C错误;生锈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21.(2016·十堰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D )

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

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

解析:A.树根“变”根雕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玉石“变”印章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果“变”果汁的过程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2016·娄底中考)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B )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解析:聚沙成塔过程中,只是沙的多少、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破釜沉舟是指舟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23.(2015·锦州中考)通过一年来对化学的学习,我们应该树立的理念是( A )

A.化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

B.化学的发展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

C.化学是以理论推导为基础的科学

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

解析: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故A正确;合理利用化学,可防止环境恶化,故B错误;化学是以实验研究为基础的科学,故C错误;绿色食品中一定含有化学物质,故D错误。

24.(2017·重庆中考)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C )

A.高粱酿酒B.炸药开路

C.石头雕刻D.牛奶发酵

25.(2016·常德中考)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C )

A.利用化学方法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B.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要防止“白色污染”,就不能使用塑料制品

D.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环境

解析: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细菌和病毒,以保障人体健康,故A正确;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B正确;不使用塑料制品是不切合实际的,要防止“白色污染”,可以对废弃的塑料进行集中处理,故C错误;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才能保护环境,故D正确。

26.(2017·甘肃中考)今年“地球一小时”活动的主题是“蓝色WE来”,旨在引导人们从细微之处践行环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环保主题的是( C )

A.自带布袋购物

B.草稿纸尽可能两面使用

C.使用一次性木筷

D.选择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

)}

27.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不断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请把左栏与右栏

相关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A.利用化学生产化肥a.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B.利用化学研制医药b.改善人类生存条件

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c.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D.利用化学治理环境d.抑制细菌和病毒

E.利用化学研究生命现象e.增加粮食产量

答案:

解析: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可增加粮食产量,从而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利用化学研制医药可抑制细菌和病毒,解除人们的疾病;开发新能源可缓解目前的面临的能源危机、开发新材料可解决人们对不同物质的需要,从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治理环境可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利用化学研究生命现象可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

28.前阶段,微信热传“毒跑道”事件,据分析,原材料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并不会毒害人体,但施工人员为降低成本和便于施工,违规在施工中加入了一些稀释剂,会使塑胶跑道出现含铅量高,还散发出刺鼻异味的苯等,存在有毒的可能性。已知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 ℃,熔点是5.5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有_无色、有刺激性异味、液体等_,苯的化学性质有_能与氧气、氢气、溴等物质反应_;

(2)由此你可以知道,化学加工过程应该_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言之有理即可)_。

解析:(1)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 ℃,熔点是5.5 ℃,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均属于物理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苯能分别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均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均属于化学性质。(2)化学加工过程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要求加入。

29.186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次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小刀切下一块钠,切面成银白色,将其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中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成一个银白色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他又取一小块钠,在空气中加热竟然燃烧起来发出美丽的黄光。根据以上内容,请归纳出金属钠的有关性质。

物理性质:_银白色,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_;

化学性质:_钠能与水反应,在空气中能燃烧_。

解析:根据概念,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多个方面。通过短文,从可用小刀切、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浮在水面上、立即熔化等信息,我们可以找出与其相对应的一些物理性质。金属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说明有气体物质生成,推着钠游动,属于化学变化,说明钠可与水发生反应。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_物质_,以_实验_为基础。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_提出问题_、猜想与假设、

_收集证据_(包括_设计实验_、进行实验等)、分析实验、_得出结论_、_反思与评价_、表达与交流等。

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火焰分为三层:_外焰_、_内焰_和_焰心_,_外焰_的温度最高。

2.蜡烛燃烧的产物:_二氧化碳和水_。

3.熄灭蜡烛后出现一股白烟,白烟_能_重新燃烧,白烟是_石蜡的固体小颗粒_。

三、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1.二氧化碳的特性: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氧气的特性:支持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_复燃_、使燃着的木条_烧得更旺_)。

3.结论:人呼出的气体中_二氧化碳_和_水蒸气_比空气多,_氧气_的含量比空气少。

知识点1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1.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可能是食盐”“可以尝一尝”分别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C )

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解析:根据题意,“可能是食盐”,在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实验、作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提出假设,“可以尝一尝”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

2.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正确步骤为( C )

①充分查阅资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

A.③→①→④B.①→②→③

C.③→①→②D.①→③→②

解析:科学实验如同做其他任何研究一样,首先要明确目的,然后再搜集大量的资料,根据科学探究活动(或科学实验的目的或猜想与假设)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不属于科学实验设计中的步骤。

3.下列关于在化学学习中要进行化学实验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C )

A.进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

B.在化学实验中,要动手操作,要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C.化学实验只能帮助我们验证所学习的化学原理

D.通过化学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化学实验不仅能帮助我们验证所学的化学原理,还可以探究发现新的化学原理,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故C错误。

4.将“跳跳糖”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军同学提出以下研究此气体成分的设

想,其中不可能获得正确结论的是( A )

A.收集气体并观察

B.咨询生产厂家、工程师

C.送交食品检验部门检测

D.查阅“跳跳糖”成分及制作原理

解析:因为“跳跳糖”在水中产生的气体无色,通过观察不可能探究出此气体的成分是什么;咨询专家、上网查询或请求别人帮助等都是有效的探究方式。

知识点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5.在“对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燃烧中蜡烛熔化

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

C.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解析:A.蜡烛熔化是液化过程,是物理变化;B.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过程,属物理变化;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沉淀,是化学变化;D.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蜡蒸汽遇冷形成的石蜡固体,是物理变化。

6.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B )

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新的物质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

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蜡烛燃烧时的实验现象为:放出热量、发出黄色火焰;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新的物质,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实验结论,而非实验现象;蜡烛火焰上方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而非白烟。

7.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芯组成的。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所示),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能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D )

A.氧气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解析:白烟是白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吹灭蜡烛时,在蜡烛的上方会出现少量白烟,燃着的火柴只碰到白烟,便能使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故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的固体小颗粒,而不是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无色的气体。

8.有关蜡烛的性质和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并有黑烟产生

D.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

解析: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被点燃,因为白烟是蜡烛的固体小颗粒很容易

被点燃,故B错误;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并有黑烟产生,故C正确;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故D正确。

9.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能被点燃

解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故A正确;蜡烛熔化过程会产生“烛泪”,由液体流淌后凝固而产生,故B正确;蜡烛燃烧生成了水,所以会看到干燥的烧杯内壁有层水雾,故C正确;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被点燃,因为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很容易被点燃,故D错误。

知识点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10.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作如图。该操作说明该气体( C )

A.极易溶于水

B.易溶于水

C.不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解析: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必然是不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11.在“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白色浑浊较多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解析:氧气能支持燃烧,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入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12.下图是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的成分有什么不同的过程图,请你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的问题有: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即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量的变化。

(2)实验②中的现象是_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空气中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是_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_。

(3) 实验③中呼出气体瓶中的小木条燃烧不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空气中的氧气的含量

比呼出气体中的多_。

(4)实验④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_。

解析:(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没有明显变化,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3)氧气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多,燃烧越旺,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把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瓶中,实验③中呼出气体瓶中的小木条燃烧不旺,说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4)对着干燥的玻璃片上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而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13.在研究人体呼吸作用的课堂上,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比较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情况。步骤如下表:

(1)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①是_澄清的石灰水_。

(2)现象②是_石灰水立即变浑浊_。

(3)分析现象得出:结果③是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_少_(填“多”或“少”,下同);结果④是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_多_。

(4)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人体的生命活动消耗了_氧气_,释放了_二氧化碳_。

解析:我们都知道,人体呼吸时能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因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水蒸气的含量大于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可根据氧气的助燃性,用燃着的木条进行实验来比较二者中氧气含量的多少;可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进行实验来比较二者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可根据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进行实验来比较二者中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

1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C )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解析: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在猜想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

15.(2016·沈阳中考)下列叙述不符合化学实验规则的是( D )

A.上实验课前,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B.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验安全

C.每次实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D.实验后,可以把剩余药品随意拿出实验室

解析:实验后,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D错误。

16.(2016·滨州中考)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下

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D )

解析:各选项对问题的回答中,A属于结论;B属于解释原因;C属于实验现象分析;D属于设计的实验方案。

17.(2017·沈阳中考)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D )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18.(2015·衢州中考)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值有这么大吗?

(1)利用图乙所示_排水_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_不能_(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 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 mL澄清石灰水(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 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 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_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因为空气中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低,100_mL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_。

解析:(1)图乙是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 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2)分别向装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空气瓶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因为空气中虽然有二氧化碳,但是二氧化碳含量低,100 mL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极少,不会变浑浊。

)}

19.探究实验。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产生,它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假设:A.产生的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燃烧时蜡烛受热生成的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A(填字母),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水蒸气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了,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AB_(填字母),因为_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具有可燃性_。

解析:(1)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但由于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3)吹灭蜡烛,立即将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就证明了假设C的正确性;又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所以同时证明了假设AB是不正确的。

20.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为了验证吸入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采用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验证二氧化碳,锥形瓶1和2中盛放的是_澄清石灰水_。连续数次吸气时,开关A和B的状态分别是_A_打开、B_关闭_(以“打开”或“关闭”进行说明);调整开关A和B,再进行连续数次呼气操作。整个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1_中石灰水不变浑浊,2_中石灰水变浑浊_,证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

(2)验证水蒸气,更换锥形瓶1和2中的药品,连续进行吸气和呼气操作(步骤同上),为了得出正确的结论,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分别称量两个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_。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装置1 用来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同时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人吸收空气中的氧气;装置2 的作用是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与1 对比从而得出结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吸入气体;吸气时,应打开A,关闭B,呼气时打开B,关闭A。(2)分别称量两个锥形瓶在吸气和呼气前后的质量,就可以判断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的不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准”原则:_不尝_、_不闻_、_不接触_。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_1~2_mL_,固体_盖满试管底部即可_。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_指定容器_。

二、药品的取用

1.取用块状固体用_镊子_。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_药匙或纸槽_。

3.取用大量液体时可直接从试剂瓶中_倾倒_。

4.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_胶头滴管_。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_略向下倾斜_;

2.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1/3_,使试管与桌面约成_45°_的角度,管口_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_。

知识点1常用化学仪器

1.下列仪器,可以用来加热液体、溶解固体、配制溶液,还可以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D )

解析:A 是试管,常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B 是量筒,仅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C 是漏斗,用于过滤操作;D 是烧杯,常用作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容器,还可以用来加热液体、溶解固体、配制溶液。

2.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固体药品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 A )

解析:药品保存遵循两条原则:(1)保质,即保证不变质;(2)好取用。固体药品保存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保存在细口瓶中,烧杯不适宜保存药品,集气瓶可用来收集和暂时存放少量气体。

知识点2化学药品的取用

3.下列取用药品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B )

解析: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A操作错误;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操作方法为“一倾斜、二送底、三直立”,故B正确;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试管口,故C操作错误;向试管中放入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将固体放到试管口后,再慢慢将试管竖起,使块状固体滑到试管底部。

4.某同学在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A.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滴管应垂直于试管口上方

B.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1~2 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的底部

C.用手指取实验室中所用的食盐,品尝其味道

D.用过的药匙或镊子立即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

解析:在实验室中绝对不允许用手直接触摸药品和品尝药品的味道,故C错误。

5.下列是一些同学使用滴管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D )

A.吸取液体后滴管倒置

B.用一支滴管吸取一种试剂后,不经洗涤就用来吸取另一种试剂

C.吸取液体后滴管平放

D.滴瓶中的滴管不能吸取其他试剂,只能用来吸取该滴瓶中的试剂

解析:吸取液体后滴管平放或倒置都会使试剂倒流入胶头内腐蚀胶头,故A、C错误;用一支滴管吸取一种试剂后,不经洗涤就用来吸取另一种试剂会污染该试剂,故B错误;与滴瓶配套使用的胶头滴管吸完试剂后应该放回原瓶,无需清洗,且只能用来吸取该滴瓶的试剂,故D正确。

6.用托盘天平称取5.6克某药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偏向右边,则需要( A )

A.继续添加药品B.减少砝码

C.取走部分药品D.向左移动游码

解析:用托盘天平称取5.6克某药品时,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右,说明药品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进行的操作是继续向左盘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故选A。

知识点3物质的加热

7.以下与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C )

解析:本题考查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很容易引燃盛放酒精容器里的酒精,造成火灾,故 A 错误;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很容易使酒精洒出而失火,故B错误;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灯内酒精不超过其容积的2/3,故C 正确;用嘴吹灭酒精灯,容易将火焰吹入灯内,引起灯内酒精燃烧,故D 错误。

8.下列关于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D )

A.(1)(2) B.(2)(3)

C.(3)(4) D.(2)(4)

解析:酒精易挥发,使用完酒精灯应盖上灯帽,故(1)错误;熄灭酒精灯,直接用灯帽盖灭,故(2)正确;酒精具有可燃性,点燃时要用火柴点燃,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3)错误,(4)正确,故正确的是(2)(4)。

9.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着火了,最简便合理的灭火方法是( C )

A.用水浇灭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盖灭D.用灭火器扑灭

解析:酒精灯失火,最便捷的灭火方法是用湿抹布或用细沙盖灭。

10.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加热150 mL 的水,要用到下列仪器是( D )

①烧杯②试管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铁架台

A.①④⑥B.②③④

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解析:150 mL 水量较多,加热时应用烧杯,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应垫石棉网,还需铁架台固定,故选①④⑤⑥。

11.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有关的是( D )

A.②④B.①③⑤⑥

C.③④⑥D.②③⑥

解析: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不会引起试管炸裂;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试管炸裂;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引起试管炸裂;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会使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喷出,不会引起试管炸裂;⑤预热后不用再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不会引起试管炸裂;⑥没有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会引起试管炸裂。

12.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 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与桌面成大约45°角,其原因是_增大受热面积,有利于液体回流_。避免采用图B 的加热方法,原因是_防止试管底部温度过高,出现液体暴沸喷出_。加热时,如果不先预热直接加热,会产生的后果是

_试管炸裂_。

(2)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原因是_液体太多,加热时容易喷出_。

解析:(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倾斜与桌面大约成45 度角,可增大受热面积,且有利于液体的回流,受热均匀;若试管竖直加热,不仅受热面积小,而且会由于试管底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沸腾飞溅;加热液体时,应先将试管预热,然后再集中药品部位加热,以免受热不均,试管发生炸裂;(2)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容易沸腾而喷出。

知识点4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13.下列关于试管洗涤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热的试管直接放入冷水中清洗

B.试管内有不易洗掉的物质,使用试管刷上下移动刷洗

C.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的水成股流下表明仪器洗干净了

D.试管内的废液应直接倒入下水道

解析:热的试管直接放入冷水中清洗会使试管破裂,故A错误;试管内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以使用试管刷上下移动刷洗,故B正确;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的水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洗干净了,故C错误;试管内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会腐蚀铁质下水道并污染水体,故D错误。

1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C )

解析: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将玻璃管一端湿润,然后左手拿橡胶管,右手持玻璃管旋转插入,故A正确;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末端是否有气泡冒出,故B 正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误;倾倒液体时,试管倾斜,瓶塞倒放,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在一起,标签朝向手心,故D正确。

15.下列有关仪器的连接和组装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D )

A.玻璃导管一端用水润湿后稍用力旋进橡胶塞

B.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下后上

C.将橡胶塞塞进试管口时,不可将试管底部放在实验台上

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紧握试管,再将导管浸入水中

解析: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在水里,再用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D错误。

16.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右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_长颈漏斗下端口处有气泡冒出_ 。

解析:当向外拉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外界大气要通过长颈漏斗进入锥形瓶,所以长颈漏斗下端口处有气泡冒出。

知识点5 实验仪器的综合应用

17.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C )

解析: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起火灾,故A 错误;给试管中的

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且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故B 错误;往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倾倒,避免液体溅出,瓶盖倒放,故C 正确;胶头滴管的使用时应该垂直悬空滴入,不能伸入容器内部,故D 错误。

1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D )

解析: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 操作错误;使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时,要先把滴管移出,在外面把滴管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再伸入液体内部吸取液体,不允许在液体内部排出滴管内的气体,故B 操作错误;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C 操作错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故D 操作正确。

19.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称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A )

A .往右盘增加砝码

B .从右盘减少砝码

C .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D .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解析:在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天平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因此称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往右盘增加砝码。调节平衡螺母是在称量物体前就完成的,在称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

20.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8.5 mL ,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6 mL 。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 B )

A .等于6.9 mL

B .大于6.9 mL

C .小于6.9 mL

D .无法判断

解析:仰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小,即实际比8.5 mL 大,假设为9 mL ,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实际小于1.6 mL ,假设为1 mL ,则倾出液体的体积是9 mL -1 mL =8 mL ,大于6.9 mL ,故选B 。

21.请将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 .防止药品污染

B .防止试管炸裂

C .减小实验误差

D .1~2 mL

F .盖满试管底部

(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_B_;

(2)滴管使用后,应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_A_;

(3)量取 8 mL 的液体时,选用 10 mL 的量筒而不选用 100 mL 的量筒_C_;

(4)实验室取用化学药品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就应该取用最少量,即液体取_D_;固体只需_F_。

解析:(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的目的是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炸裂;

(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的目的是防止药品污染;(3)量取8 mL 的液体时,选用10 mL 的量筒为减小实验误差;(4)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1~2 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22.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_A_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约45°角,其原因是_增大受热面积,有利于液体回流试管_。

(2)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原因是_液体太多,加热时容易喷出_。

(3)用图C 或图D 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是_避免粉末状固体粘在试管壁上_。

解析:(1)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试管倾斜与桌面大约成 45 度角,可增大受热面积,且有利于液体的回流,受热均匀;若试管竖直加热,不仅受热面积小,而且会由于试管底部温

度过高,造成液体沸腾飞溅; (2)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原因是液体太多,会沸腾溅出;(3)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为避免粘在试管壁上,从而便于集中加热或者反应。

23.掌握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学习和研究。

(1)请从上面的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I_。

②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D_。

③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_G_。

④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_B_。

(2)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下图放置,其中正确的是( C )

解析:(1)①②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③④取用仪器包括: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2)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熄灭,故 A 错误;用托盘天平称量完药品后,要把砝码放回到砝码盒内,游码归零,故 B 错误;取完药品后,试剂瓶要立即盖上盖子,故 C 正确;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污染胶头滴管,故 D 错误。

)}

24.(2016·兰州中考)下列仪器,既能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D )

A .烧杯

B .集气瓶

C .锥形瓶

D .试管

解析:烧杯可以作反应容器,但不能直接加热,故A 错误;集气瓶可用作反应容器,但不能加热,故B 错误;锥形瓶能作反应容器,但不能直接加热,故C 错误;试管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做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故D 正确。

25.(2017·陕西中考)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 )

26.(2017·天津中考)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27.(2016·淄博中考)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C )

解析: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会导致液体沸腾喷出伤人,故A 正确;使用胶头滴管时,用自来水冲洗,会使滴管沾有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能污染试剂,故B 正确;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发生火灾,故C 错误;用量筒量液读数时,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故D 正确。

28.(2017·长沙中考)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B )

29.(2016·黔西南州中考)小刚同学称重6.3 g 固体药品,称量结束后才发现自己把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了。请问:小刚称量药品的实际质量是_5.7_g 。

解析: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质量时,物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物品与砝码放反位置,则物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使用托盘天平称取6.3 g 固体药品,而当砝码与药品的位置颠倒了,则药品质量=6 g -0.3 g =5.7 g 。

30.(2015·齐齐哈尔中考)化学实验要用到一些仪器而且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实验,在横线上填写仪器名称或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1)实验时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胶头滴管_ 。

(2)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没有朝向手心_腐蚀标签_。

(3)在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如果红磷的量不足,其他操作均正确,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偏小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1)胶头滴管能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会腐蚀标签;(3)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所用红磷的量不足,则不能把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不到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从而导致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偏小。

31.(2016·邵阳中考)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向着手心_,细口瓶的塞子要_倒放_在桌面上。

(2)如图B 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C_。(填字母)

A .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 .挥发水分,点燃酒精灯

C .减少挥发,节约酒精

(3)如图C 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13

_。 ②先对试管进行_预热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集中加热。

(4)如图D 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_洗涤_,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解析:(1)如图A 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盖灭时轻提一下灯帽的原因防止温度降低压强变小,下次使用不易打开,同时也使生成水分蒸发掉,不是为了节约酒精;(3)给试

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13

,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必须先预热;(4)如图D 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详细)模板

1、化学式和化合价 一、考点解读 主要知识框架: ? (一)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化学的书写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②用Xn这种形式表示 (2)化合物 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②酸:某酸③碱:氢氧化某④盐:某酸某或某化某 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 ①一般是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 ②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所以只有一种化学式,故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 ③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是一个最简比。 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用于判断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2、化学式的意义 (1)表示一种物质;(2)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3)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4)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 (二)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题型主要有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复习中除应熟练掌握这三种基本题型外,还应熟练掌握下列两种计算: (1)化合物质量与其中某元素质量的比; (2)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该元素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在求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时,应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意义: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比。 2、规则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②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口诀: 1常见单质化合价 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钡镁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 三铝四硅氧负二铜有一二铁二三单质零价要牢记 2常见原子团化合价 一价铵根氢氧根另外还有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只有磷酸根除了铵根皆为负常写常用须记住 二、典例解析 例1、甜蜜素(C6H12O3NSNa)是一种甜味添加剂。下列有关甜蜜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属于糖类B.其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6∶1∶4 C.它由5种元素组成 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已知甜蜜素是由C、H、O、N、S、Na六种元素组成的,其中C、H、O元素质量比是6∶1∶4,相对分子质量201,而糖类物质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无N、S、Na等元素。答案:B 例2、下列微粒符号中,对“2”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2Cu中的“2”表示2个铜元素 B.Fe2+中的“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 C.H2S中的“2”表示一个硫化氢分子中含有两个硫原子 D.中化学式上方的“2”表示硫元素为-2价解析: 在不同的化学用语中,数字的含义是不同的。说明如下: 元素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②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某分子中该原子的个数;③正上方的数字“±n”表示某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 离子符号:①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②右上角的数字“n±”表示离子所带有的电荷数。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答案:B

高一化学《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解析

化学键 【学习目标】 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以及化学键的含义||。 2.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3.明确化学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关系||。 4.会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涵义||。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要点梳理】 要点一、离子键 1.定义: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要点诠释: 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例如Na与Cl2反应过程中||,当钠原子和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1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使钠原子和氯原子分别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这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我们把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3.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 ①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的吸引作用; ②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③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之间的作用||。 4.成键原因:通过电子得失形成阴阳离子||。 5.成键条件: (1)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如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之间化合||。 (2)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含有离子键||。 6.存在离子键的物质:强碱、低价态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盐等离子化合物||。 7.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表示: 要点二、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要点诠释: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和考点例析

化学键知识点总结和考点例析本部分知识主要包含:化学键的定义、化学键的比较、原子的电子式、简单阴阳离子的电子式、原子团的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离子间的形成、共价键的形成、结构式的书写、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比较、分子的极性、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等知识。主要的知识点是: 1、使离子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化学键是强烈的相互作用,所谓“强烈”是指原子间存在电子的转移,即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或电子的得失。 2、原子的电子式: 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4、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Li+、Ca2+、Al3+等。 5、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 6、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非金属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7、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 8、离子键的形成: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9、共价键的形成: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我们把这种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10、非极性键与极性键的比较: 11、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例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例如

高一数学必修三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高一数学必修三第一章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条件P 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 框或B 框。无论P 条件是否成立,只能执行A 框或B 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A 框和B 框,也不可能A 框、B 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可以有多个判断

(完整版)初三化学化学肥料知识点+练习题【精】

化学肥料 知识点一化学肥料 分类:氮肥(如NH4NO3)、磷肥[如Ca3(PO4) 2]、钾肥(如KCl)、复合肥 1.化肥利:调高农作物产量 弊:使土壤酸化等 2.常见的肥料、主要作用及性质 2. (1)铵态氮肥的检验 将样品与碱研磨或共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 (2)铵态氮肥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A.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用,以防肥效降低。

B.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施用后应立即盖土或灌溉,防止暴晒 C.硝酸铵受热易分解,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易爆炸,故结块时不要用铁锤砸碎 D.长期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酸性增强,使土壤板结硬化,故不易长期大量施用 练习一:化学肥料 1.(2015上海)属于氮肥的是() A.K2CO3 B.Na2SO4 C.NH4HCO3 D. Ca( H2PO4)2 2.(2015 重庆)农作物生长需要含较多氮、磷、钾元素的化肥,下列化肥属于含磷复合肥料的是() A.NH4NO3 B. Ca( H2PO4)2 C.( NH4)2HPO4 D.KNO3 3.(2015湖南郴州)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NH4NO3 B.KNO3 C. KCl D.Ca( H2PO4)2 4.(2015湖北襄阳)生活之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硫酸铵[ (NH4)2SO4]属于复合肥 C.用天然气替代煤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D.生活中的垃圾应分类回收 5.(2015 江苏苏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和提小电子 B.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通常把pH<7 的降水称为酸雨 D.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6.(2014甘肃兰州,4,1分)氮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提高植物蛋白质的含量。下列化肥中属于氮肥的是() A. CO( NH2 )2 B.Ca3( PO4)2 C.NH4H2PO4 D.K2SO4 7.(2014 湖南郴州)生产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为增强农作物的抗寒抗早能力,施用磷肥 B.为了健康,大量服用维生素 C.用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D.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8.(2012,北京)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其有效成分是K2CO3,它属于()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之《化学键》

化学键 ——2016.3.20 一、化学键与物质类别 【例1】 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界的万事万物。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离子键 B .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一定含有化学键 D .在氧化钠中,除氧离子和钠离子的静电吸引作用外,还存在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 原子核之间的排斥作用 【例2】 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 应是( ) A .NH 4Cl=====△ NH 3↑+HCl ↑ B .NH 3+CO 2+H 2O===NH 4HCO 3 C .2NaOH +Cl 2===NaCl +NaClO +H 2O D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总结:化学键与物质的类别 除稀有气体内部无化学键外,其他物质内部都存在化学键。化学键与物质的类别之间的关系可概括如下: ①只含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一般是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如 SiO 2、 HCl 、 CH 4等。 ②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是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单质,如 Cl 2、 P 4、金刚石等。 ③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一般由多个原子组成,如 H 2O 2、 C 2H 4等。 ④只含离子键的物质主要是由活泼非金属元素与活泼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 Na 2S 、 CaCl 2、 NaCl 等。 ⑤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 NaOH 、 K 2SO 4等;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物质,如 Na 2O 2等。 ⑥仅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如 NH 4Cl 、 NH 4NO 3等。 ⑦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间可能存在共价键,如 AlCl 3等。 二、八电子稳定结构 【例3】 含有极性键且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 A .CH 4 B .CH 2===CH 2 C .CO 2 D .N 2 【例4】 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均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 A .PCl 5 B .P 4 C .CCl 4 D .NH 3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绿色化学:向着环境友好发展。即环保低耗节能。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的是物质外形、物质状态的改变。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颜色改变、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化学变化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在描述时常有“会”“能”“可以”等出现。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3、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2、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3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及练习题详细

1、化学式和化合价一、考点解读主要知识框架: (一)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1、化学的书写)单质化学式的书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②用Xn这种形式表示(1 2)化合物(④盐:某酸某或某化某②酸:某酸③碱:氢氧化某①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书写化学式时应注意:①一般是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②因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所以只有一种化学式,故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中的角码。③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是一个最简比。④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用于判断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化学式的意义2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如果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2 (1)表示一种物质;( 3)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4)表示该物质的分子由哪些原子构成。((二)化学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题型主要有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和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在复习中除应熟 练掌握这三种基本题型外,还应熟练掌握下列两种计算:(1)化合物质量与其中某元素质量的比;)化合物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等于该元素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在求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题时,2(应熟练掌握一些解题技巧。 (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意义: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比。 116 / - 1 - 、规则 2 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价;金属元素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价;氢元素通常显+1 ②氧元素通常显-2 显负价;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③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3、口诀:1常见单质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钡镁锌正二价 单质零价要牢记三铝四硅氧负二铜有一二铁二三 合价原子团化2常见二价硫酸碳酸根另外还有硝酸根 一价铵根氢氧根 常写常用须记住除了铵根皆为负三价只有磷酸根

化学键知识点

离子键 一离子键与离子化合物 1.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2.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实质: (3)成键微粒:阴、阳离子。 (4)离子键的形成条件: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是原子成离子键时,一方要容易失去电子,另一方要容易得到电子。 ①活泼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如第IA、ⅡA族的金属元素(如Li、Na、K、Mg、Ca等)与第ⅥA、ⅦA族的非金属元素(如O、S、F、Cl、Br、I等)化合时,一般都能形成离子键。 ②金属阳离子与某些带负电荷的原子团之间(如Na+与OH-、SO4-2等)形成离子键。 ③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或酸式根离子)之间形成离子键,如NH4NO3、NH4HSO4。 【注意】①形成离子键的主要原因是原子间发生了电子的得失。 ②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的结果,所以阴、阳离子不会无限的靠近,也不会间距很远。 3.离子化合物 (1)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主要包括强碱[NaOH、KOH、B a(O H)2等]、金属氧化物(K2O、Na2O、

MgO 等)和绝大数盐。 【注意】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 电子式 1.电子式的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元素周围标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每个方向不能超过2个电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4时以单电子分步,多于4时多出部分以电子对分布。例如: (2)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的符号表示,如: Na +、Li +、Mg +2、Al +3等。 (3)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 n ”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 、氟离子 。 (4)多原子离子的电子式: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 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或“+ n 电荷字样。例如: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每个离子都要单独写,而且要符合阴阳离子相邻关系,如MgCl 2要写成 ,不能写成,也不能写成 。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如:NaCl 的形成过程:; Na 2O 的形成过程: CaBr 2的形成过程: F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知识点及练习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一、情态动词 1、后接动词原型 I can swim. He can swim. They can swim. 2、否定形式加not can not = can’t 3、疑问句,以情态动词开头 Can you swim? Yes, I can. / No, I can’t. 二、can 的用法 1、能够 She can dance. 2、相关句式 She can’t dance. Can she dance?Yes, she can. / No, she can’t. What can she do? 3、表示请求 Can I help you? 重点单词 Swim-swimming dance-dancing write-writing Say/speak/tell/talk The teacher say it’s useful.(强调说话的内容) Speak + 语言(强调说语言或发音的动作) tell story / jokes tell you story = tell story to you (强调讲述和转述)talk talk to/with sb. talk about(强调与人交流) join v. *take part in+活动go/come to +活动join in +活动join the club/party/League/NBA/WTO(组织) also/to

too 多位于肯定和疑问句句末 Nice to meet you, too. Do you have volleyball, too? Also多位于句中,be 动和情态动词之后,实意动词之前。 She is also 12. He can also draw. He also like fruit. people 集合复数old/young people Two people are in the room. story n. some syories teach v. teach sb. to do sth. teacher I teach English. I teach them English. = I teach English to them. 重点词组 play the guitar play + the + 乐器 play chess /tennis/cards play + 球类运动/ 棋牌 be good at be good with She is good at English. be good with sb.= get along well with E.g. The girl is good with children.`1 be good with sth. Mr. Zhang is good with his hands. Help …with … Can you help me with English? He usually helps his mom with housework. make friends He likes to make friends with English-speaking people.

2020-2021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 化学键附答案

2020-2021高考化学知识点过关培优易错试卷训练∶ 化学键附答案 一、化学键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 已知①Na 2O 2 ②O 2 ③HClO ④H 2O 2 ⑤Cl 2 ⑥NaClO ⑦O 3七种物质都具有强氧化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_________。 (3)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______种。 (4)Na 2O 2、HClO 、H 2O 2均能用于制备O 2。 ①HClO 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O 2和HCl ,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过 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Na 2O 2与H 2O 反应制备O 2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H 2O 2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可以制备O 2。若6.8g H 2O 2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生成标准状况下O 2体积为_______L 。 【答案】②⑦ ④ 2 2Na 2O 2 +2H 2O=4NaOH +O 2↑ 1.204x1023或0.2N A 2.24 【解析】 【分析】 根据物质的分类的依据,熟悉同素异形体、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物质形成的过程。 【详解】 (1)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O 2与O 3互为同素异形体; (2)Na 2O 2既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HClO 是含有极性键共价键而不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H 2O 2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NaClO 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O 2、O 3、Cl 2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故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④H 2O 2; (3)由(2)可知,Na 2O 2、NaClO 属于离子化合物,故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有2种; (4)HCl 是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过程是: ; (5)Na 2O 2与H 2O 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O 2 +2H 2O=4NaOH +O 2↑; (6)2H 2O 22MnO O 2↑+2H 2O ,每生成1mol 转移2mol 电子,故6.8g H 2O 2的物质的量: 1 6.8g 34g mol -?=0.2mol ,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 ,转移的电子的数目为0.1mol×2×6.02×1023mol -1=1.204x1023;V(O 2) = 0.1mol×22.4L·mol -1=2.24L 。 2.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及练习

【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复习要点及相关练习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知识点一】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数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X因数因数=积宁另一个因数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宁除数除数=被除数宁商 被除数=商X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一余数)十除数除数=(被除数一余数)十 被除数=商X除数+余数余数二被除数一商X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二】有关零的运算: ①一个数加0,仍得原数。A+0=A ◎ 一个数减0,仍得原数。A-0=A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③一个数乘0等于0。A X 0=0 (可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0十A=0 (0不能作除数。) 【知识点三】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运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先算小

括号里面的,再算中额括号里面的。)【知识点四】租船问题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与习题

期中复习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 (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中不 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 3.药品的取用 (1)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不摸、不闻,不尝; ②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 部; ③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2)取用方法: ①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粉末、小颗粒状药品时应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斜、二送、三立” 取用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缓立” ②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使用时要注意: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玷污试剂或腐蚀胶头;不要把滴管放在桌上,以免玷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用滴管取液体时应先挤压胶头,赶走空气,再伸入瓶中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倾倒时要注意:a.瓶塞要倒放;b.试管要倾斜且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c.试剂瓶上的标签要朝手心(防止残留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焰心、内焰、外焰,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部分加热; (2)给物质加热的方法:①给物质加热时,若被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擦干再加热,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容器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也不能离得太远;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以免容器炸裂),也不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防止烫坏实验台),要垫上石棉网;②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时应先预热,后集中在有药品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炸裂试管)。预热的方法: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上来回移动试管(若试管已固定,可来回移动酒精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再把火焰固定在放药品的部位加热;③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试管口一般应略向下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④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管口切勿朝人。 5.量筒的使用:量筒放平,倒液体到接近刻度时,用滴管逐滴滴至刻度线。 读数时量筒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读数,则读数偏小,若俯视读数,则读数偏大,仰视和俯视读数都不准确(如图1-4-2所示)。 6.仪器的洗涤: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玻璃仪

整个高中化学非常详细的知识点的总结

整个高中化学非常详细的知识点的总结 化学中琐碎的知识点 1.氢离子的氧化性属于酸的通性,即任何可溶性酸均有氧化性。 2.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化学键结合。如:稀有气体。 3.不是所有的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键角为109。28,如:白磷。 5.电解质溶液导电,电解抛光,等都是化学变化。 6.常见气体溶解度大小:NH3.>HCL>SO2>H2S>CL2>CO2 7.相对分子质量相近且等电子数,分子的极性越强,熔点沸点越高。如:CO>N2 8.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 9.氟元素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 F-是F元素能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10.HCL ,SO3,NH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非电解质。 11.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如:NH4CL。 12.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化不能导电。 13.常见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的失去电子顺序: F-

16.CL2 ,SO2,NA2O2都有漂白作用,但与石蕊反应现象不同: SO2使溶液变红,CL2则先红后褪色,Na2O2则先蓝后褪色。 17.氮气分子的键能是所有双原子分子键能中最大的。 18.发烟硝酸和发烟硫酸的“发烟”原理是不相同的。 发烟硝酸发出的"烟"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 发烟硫酸的"烟"是SO3 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21.液氨,乙二醇,丙三醇可作制冷剂。光纤的主要原料为SiO2。 22.常温下,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浓硝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钝化。 23.钻石不是最坚硬的物质,C3N4的硬度比钻石还大。 24.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必增大,溶液 的导电性未必增大。 25.浓稀的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但NO3-不一定有氧化性。如:Fe(过量)+ Fe(NO3)3 26.纯白磷是无色透明晶体,遇光逐渐变为黄色。白磷也叫黄磷。 27.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但在常温下,铁遇浓硝酸会钝化,反应不如稀硝酸快。 28.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酐。如:NO2 29.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的不一定为酸酐。如:CO+NaOH (=HCOONa)(高温,高压) 30.少数的盐是弱电解质。如:Pb(AC)2,HgCL2 31.弱酸可以制备强酸。如:H2S+Cu(NO4)2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化学键 知识点一化学键的定义 一、化学键:使离子相结合或使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叫做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离子或原子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对定义的强调】(1)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 (2)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3)“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一定要注意“相邻..”和“强烈..”。如水分子里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化学键,而两个氢原子之间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是不存在化学键的。 二、形成原因:原子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是原子体系能量降低。 三、类型: 离子键 化学键 共价键 极性键 非极性键 知识点二离子键和共价键 一、离子键和共价键比较 二、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知识点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通常以晶体形态存在 离子键为主,该化合物也称为离子化合物(3)只有 ..当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时,该化合物才称为共价化合物。(4)在离子化合物中一般既含有金属元素又含有非金属元素;共价化合物一般只含有非金属元素(NH4+例外) 注意:(1)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是离子化合物,但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2)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1C13、BeCl2等是共价化合物。 二、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 、

知识点四电子式和结构式的书写方法 一、电子式: 1.各种粒子的电子式的书写: (1)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 (2)简单离子的电子式: ①简单阳离子:简单阳离子是由金属原子失电子形成的,原子的最外层已无电子,故用阳离子符号表示,如Na+、Li+、Ca2+、Al3+等。②简单阴离子:书写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时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电荷字样。例如:氧离子、氟离子。 ③原子团的电子式:书写原子团的电子式时,不仅要画出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或“n+”电荷字样。 例如:铵根离子、氢氧根离子。 (3)部分化合物的电子式: ①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在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活泼的金属离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活泼的非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变成非金属阴离子,然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如:。 ②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表示方法: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共价键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 如: 2.用电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 (1)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说明: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要注意: (1)反应物要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而不是用分子或分子的电子式表示。用弯箭头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而共价化合物不能标。

(完整)新版PEP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及练习

PEP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重点及练习 【四会单词】 Unit 1 boy男孩girl女孩teacher教师student学生 pupil小学生 this这个my我的friend朋友nice好的;愉快的 today 今天new 新的and 和China 中国 Canada 加拿大UK 英国USA美国 Australia澳大利亚where哪里from来自 she’s =she is 她是he’s= he is他是it’s = it is 它是 you’re=you are你是;你们是we’re= we are我们是I’m=I am我是

【三会句型】 Unit 1 1.Welcome! 欢迎!Welcome back! 欢迎回来! Welcome back to school! 欢迎回到学校! 2.Nice to see you again! 又见到你很高兴! Nice to see you, too! 见到你我也很高兴! (用于朋友较久没见面) 3.Where are you from? 你来自哪里?(用于问别人是哪儿人时) I’m from America /Canada /China. 我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 (用于介绍来自哪个国家) Where is he\she from? 来自哪里? She\He is from Canada. 4.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 今天我们有两位新朋友。 I have a friend. She’s a girl. She’s a new student. We are good friends.(介绍朋友的句子) 5.What about you? 你呢?(用于替代前面提到的问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要点及练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一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òng chàng hèpùbùtǐng báshēn qūqīng shuǎng dǒu qiào ( ) ( ) ( ) ( ) ( ) ()( ) qiào lìjīng zhìyùn hán xiákèjìng mìxiǎo xiàng hōng kǎo ( ) ( ) ( ) ( ) ( ) ()()áo yóu qīn wěn shén qíyōu yǎhuān yuè qīng cuìníng jùbiàn rèn ( ) ( ) ( ) ( )()()() ( )qīng xīn dé gāo wàngzhòng jīn jīn lèdào biéyǒu shēn yìpáng rán dàwù ()()()()()bùjūyìgéyìwèi shēn cháng xíng sècōng cōng ( ) ( ) () zuǒchōng yòu zhuàng nián guòhuājiǎqímiào wúbǐ ( ) ( ) ( ) 二、四字词语掌握 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德高( )( ) 别有( )( ) ( )( )攘攘( )( )深长奇妙( )( ) 花色( )( ) 驻足( )( ) ( )( )大物( )( )归真 ( )( )匆匆望而( )( ) 千峰( )( ) 左( )右(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年过( )( ) 旁逸( )( ) 窈窕( )( ) ( )( )直跳 三、课文语言积累运用 1.不坐车,不邀游伴,也不带什么礼物,就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踏一条幽径,独自去访问我的朋友.(用上“不……不……也不……就……”写一句话) 2.日积月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1.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 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 2. _______ _____ , 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新雷》 3.今夜偏知春气暖, ____ ________ 。(刘方平)---《月夜》

初三化学知识点练习题附答案 (1)

初三化学知识点练习题附答案: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中考要求: 内容基本要求目标层次 物质的变化 1.能辨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 【例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有无颜色变化 B.有无新物质生成 C.有无气体生成 D.有无发光、放热现象 【例2】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 C.镁条逐渐变短D.放出大量的热 【例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例4】我们生活在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下列生活中的常见变化中,只有物理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 B.冰雪融化 C.食物腐烂 D.铁钉生锈 【例5】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观察到的现象,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酒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 B.鸡蛋清受热后变成块状

C.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 D.面包发霉 【例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A.消化食物 B.焚烧垃圾 C.冰块融化 D.西瓜腐烂 【例7】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例8】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抹在墙壁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B.用苛性钠干燥O2、H2 C.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例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电解水制氢气和氧气 C.汽油挥发 D.海水通过高分子分离膜制淡水 【例1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C.海水晒烟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例1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水中臭味B.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C.将泥水进行静止沉淀D.净水时用氯气消毒杀菌 【例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B.自行车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C.熔化玻璃吹制仪器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