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都市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园区化发展

基于都市农业多功能性推进农业园区化发展

都市农业的概念

“都市农业”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大体始于20世纪30年代,由日本学者青鹿四郎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城市时代新型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理念。当前国际上普遍认为都市农业是指位于城市化和半城市化地区的一种综合农业经济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良好切入点和城市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因此需要被有效地纳入到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中来。由都市农业的概念可以看出,它与乡村农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区位、经济系统和多功能性三个方面。其中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使其具备了发展从一产到二产到三产乃

农业园区化,发展都市农业的有效模式

都市农业的兴起和繁荣,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都市农业是一种与城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农村与城市、农业与非农产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那么,究竟都市农业的涵义是什么?功能有哪些?适宜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又是什么?本期“特别企划”特邀国内都市农业研究领域的专家,介绍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探讨我国农业园区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专家的观点能给广大的读者朋友,尤其是致力于农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朋友们一点启发。

基于都市农业多功能性 推进农业园区化发展

特邀嘉宾蔡建明韩 非张菲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中国区域中心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逐步步入城市社会,都市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立足国情,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走农业园区化道路,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农业园区作为都市农业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农业园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都市农业的空间组织单元,已经成为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载体和有效模式。

行为,包括从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到

食品安全监管和休闲体验的整个经

济过程。它具有比乡村农业更强的

多功能性,体现在生产(多元和高效

经济并存)、生活(弱势群体参与和

和谐社会构建)、生态(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优美环境重建)和生情(自然

景观教育和健康文化创造)等诸多

方面,是城市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

至四产的广阔前景。

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

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可从复杂的图1中得到体现。从图1可以看出,

它几乎影响到整个自然和经济社会

的各个领域。具体说来,它的主要功

能体现在如下几大方面:

3.生态保障功能:改善城市生

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都市农业是城市区域的当然生

态保障,其功能主要体现在:

(1)增加绿地。充分发挥都市农

业洁、净、美、绿的特色,在都市开

辟城市森林,创建公用绿地,充当都

市的绿化隔离带;

(2)维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都

市农业资源,可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营造优美宜人的绿色景观、改善自

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3)防御灾害。除防止城市环境

污染以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

外,都市中预留的农田还可在灾害

发生时(如地震、SARS等),成为

市民的避难空间,减轻受灾程度;

(4)预留空间。可在防止城市空

间过度蔓延的前提下,为未来城市

扩展预留弹性空间,实现城市合理

有序的空间发展。

4.旅游健康功能:建设田园城

市,为都市居民提供新的休闲、娱乐

方式

除一二产业功能外,都市农

业还可以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生

产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乡村人

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

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

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

农产品加工、乡村空间出让及旅

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发展

第三和第四产业,即发展传统服

务业和以体验为主的休闲业。也

就是说,它不仅可为都市居民提

供接触自然、从事农业旅游等活

动,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新型休闲

的场所与机会,通过参与和体验

农业生产活动,减轻他们的工作

和生活压力,使其达到舒畅身心

和强健体魄的目的,提高生活品

质。

1.生产功能:提供农副产品,促进食品安全

由于紧邻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其雄厚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信息,都市农业的生产功能通常更具有现代化和孵化示范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通过合理布局生产保障型产业,在城市周边生产特种粮食、蔬菜、肉禽蛋奶等常规农副产品和开发名特优、鲜活嫩农副产品;调整并优化种植业结构和养殖业结构;提供新鲜、卫生、安全的蔬菜、水果、花卉来满足中心城市人们不同层次的物质需求。除此之外,都市农业还可通过与其他产业的结合,生产加工出诸如清洁能源、医用农业疫苗、转基因动植物等高新产品和在严格监管下的更安全健康的食品。

2.社会保障功能:拉动就业,增加收入

都市农业能够通过延伸产业链为城市增加就业机会,优化城郊的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值和农民增收。在发展中国家,都市农业还能为城市贫民提供基本的生存保障或通过补贴家用,提高他们的营养供给。同时随着都市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及城乡互动,它已经成为一项“永不过时的夕阳产业”, 或称为“都市朝阳产业”,为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就业和投资。

图1都市农业功能的定位体系

5.教育功能:认知体验农事劳动,了解传统的农耕文化

都市农业可以让城市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就近接触农业、体验农事劳动和农耕文化,在回归大自然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了解农业的生产过程,体会农家生活的乐趣和艰辛,使其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除此之外,它还可以与学校和社区进行合作,打造青少年教育基地,培养其热爱劳动的思想观念。

6.示范辐射功能:推广农业科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都市农业还可通过会展、基地示范和培训等手段对周边区域产生示范辐射功能。它至少能在农业科技和思想观念两个方面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都市农业依托城市的经济实力、农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在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方面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都市农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将对周边农民和相关企业起到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的作用。

世界农业园区化趋势

及我国农业园区化发展现状

通过从历史背景、组织形式、生产特点、营销与物流、功能作用和扶持政策等方面,对美国、荷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市农业发展的比较研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世界农业发展越来越趋于园区化,即乡村地区的大中型农场化和半城市化地区的园区化。园区化有利于应用工业化的技术和管理成果,实现农业生产的专门化和规模化,同时开发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

我国在都市农业发展中,也出现了大量众多类型的农业园区,仅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就多达4 000多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开发

区1个,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农业科

技园区3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农

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等600

余个。当前我国农业园区发展中主

要面临如下问题:

1.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可持

续发展理念不突出

目前我国部分园区受上级政府

的干预过多,运作效率低,未建立现

代化企业组织模式,农业产业化水

平很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2. 建设资金不足、缺少相关政

策扶持

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业投入的

补贴远远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

日本对农业投入补贴大于70 %,美

国大于55 %,荷兰等欧洲国家介于

30 %~40 %之间,而我国农业投入

补贴大大低于30 %。由于农业基础

投入过小,园区投资效益偏低,示

范带动作用有限,后续发展能力受

较大影响。

3. 园区科技转化率低,市场推

广能力不强

据测算,我国技术进步对农业

增长的贡献率为39 %,而一些发达

国家已达到70 %~80 %,农业生物

技术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进程也相差

5~10年。

4.缺乏科学规划,功能定位不强

我国农业园区在建设初期,由

于缺乏科学、务实的规划作指导,导

致园区功能定位不准确、发展目标

含糊,“盆景效应”、“形象工程”等

重政绩轻实效的不良现象频繁出现。

5.经营主体不明确,管理机制

不完善

由于部分园区经营管理机制和

管理体制并非完备,存在产权不明

晰、机制不规范、债务不清和资产约

束力不强等问题,从而出现了“只进

不出”、“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

没有经济效益。非但起不到示范带

动作用,反而成为当地的负担。

我国农业园区化发展对策

1. 做好科学规划和园区功能定位

在建设农业园区之前,要根据

园区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及其

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来对园

区进行科学的规划,并依据其比

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行功能定位,

明确其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

向,从一开始就将都市农业的多

功能性纳入到园区的战略和空间

规划中来。这是奠定农业园区总

体格局的核心。

2. 进一步完善农业园区的管理体制通过借鉴国外农场农园管理中

的多利益群体参与模式,建立起“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指导委员会+协会促进+项目企业化运作+经营服务市场化”的组织运作模式。这是保证农业园区高效运行的关键。

3. 引入多种经营组织模式农业园区的经营模式可以包括以下组织形式:“公司+农户”、“园区+企业”、“园区+企业+农户”、“园区+企业+协会”等。各地的农业园区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

嘉宾背景链接:

蔡建明,男,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理系城市规划/经济地理专业,1988年于荷兰ITC获特优研究生毕业证书,1996年10月前往香港大学地理系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博士学位证书,并回中国科学院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中国区域中心协调人,世界银行项目咨询专家、城市规划学会区域与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理学会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现代地理科学》专著一本,译校专著《增长的城市、增长的食物——都市农业之政策议题》,参加其他专著编写16本。曾先后获科学院和民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

制宜,选择适合自身的特色经营之

路。这是农业园区能力建设的保证。4. 拓展农业园区的多元功能最为重要的,农业园区的发展要依托城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市场资源和政策等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拓其多功能性,使其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这是确保农业园区可持续盈利的根本。

结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

逐步步入城市社会,都市农业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必将起到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纵观世界农业发展的大势,园区化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模式,因为它不仅有利于专门化生产,提高效率,还有利于通过基础设施等资源共享,实行规模化生产,发挥产业聚集效应,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立足国情,我国都市农业发展也亟须走园区化道路。为此要基于都市农业多功能性,大力推进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