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九单元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九单元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九单元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6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九单元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九)

第九单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多代只开红花,偶尔一株开出一朵白花,且该白花的自交子代也出现了开白花,其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环境条件改变

解析:基因突变后产生了新的基因,从而出现了新的性状。

答案:A

2.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该变异一般不可能

...来自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影响

解析:三倍体香蕉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而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A

3.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

..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解析:基因重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由组合重组、交叉互换重组、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人工重组。A选项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

答案:A

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

..的是

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生殖隔离的形成必然经过地理隔离

C.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解析: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常见形式,某些四倍体植物的出现不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B

5.某研究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软骨发育不全,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

解析: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好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出系谱图进行判断。

答案:B

6.下列情况中,没有

..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

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B.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导致的不育

解析:C项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C

7.二倍体水稻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在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用这一高秆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多个植株,这些植株有可能是

A.不能结子的矮秆和高秆植株

B.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能开花结子的高秆和矮秆植株

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解析:二倍体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体内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这些植株是高度不育的。这些植株不可能结子,也不能自交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A

8.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个体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最危险的潜在结果是

A.有害基因增多

B.导致生殖隔离

C.基因多样性丧失

D.种内斗争加剧

解析:小种群容易发生遗传漂变,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最容易丧失基因多样性。

答案:C

9.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解析: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两个亚种;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间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

答案:A

10.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

说法不正确

...的是

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酵母菌细胞

B.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需有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

C.基因与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酵母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解析:重组质粒的构建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答案:C

1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都是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型

C.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生物体不是单倍体

D.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当DNA分子中不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非基因)中发生碱基对改变,不引起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产生新的基因;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细胞或精子直接发育而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体不是单倍体;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C

12.

解析: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男女性别无直接关系。

答案:B

13.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 a X a、X a 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若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

A.1/8

B.1/6

C.1/11

D.1/14

解析:F1金鱼共67只,雄金鱼21只,雌雄比例不等,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a基因纯合时致死,F1雌金鱼基因型为1/2X A X a和1/2X A X A,雄金鱼的基因型为X A Y,F1金鱼随机交配,F2为3/8 X A X A、3/8 X A Y、1/8 X A X a、1/8 X a Y(致死),故成活个体3/7X A X A、3/7X A Y、1/7X A X a 中,a的基因频率为1/11。

答案:C

14.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右图所示。不同体色蟹的数量差别很大,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中间体色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生殖能力弱

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新物种

解析:中间体色相对较多,说明不易被天敌捕食,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由于和环境颜色有一定的差异,易被天敌捕食,导致个体数量较少。体色无论深浅,都是同一种物种。通常在相同条件下不存在生殖强弱、食物来源不同的情况。

答案:A

15.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冠心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比较高

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解析:冠心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发病率比较高;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可能会改变其后所有氨基酸种类;人体中的遗传物质是稳定不变的;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A

16.某农科所通过下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高度不育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通过b过程获得yyRR,需要通过不断地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解析: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仍为二倍体核型,能正常产生配子,因而可育。单倍体不产生种子,a 过程需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的幼苗。

答案:D

17.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解析:洋葱是二倍体,低温诱导后形成四倍体;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加倍,不可能是100%;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没有完整的细胞周期;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答案:C

18.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用这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两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B.染色体组数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缺失

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解析: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等位基因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染色体上了;同理,染色体数目整倍增加不改变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A

19.大约1万年前,一条河流将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分隔成两个种群,其

中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在形态和体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叫它Kaibab松鼠。下

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峡谷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对Abert松鼠种群的选择方向不同

B.河流的分隔导致峡谷南、北两侧的Abert松鼠间没有基因交流

C.可判断峡谷北侧Kaibab松鼠与南侧Abert松鼠间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D.两个Abert松鼠种群发生的分化表明它们的基因库已存在差异

解析:由题意可知,峡谷两侧松鼠的基因库存在差异,因而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不能说明两者已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C

20.下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型,⑥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的新的基因

B.④⑤过程的育种和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C.②③过程自交的目的不同,后者是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

D.图中A、B、C、D、E、F中的染色体数相等

解析: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⑥过程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④⑤过程的育种和⑦过程的育种分别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均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②过程是为了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表现型,③过程是为了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 E中的染色体数是其他个体的一半。

答案:D

21.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突变型

B.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野生型

C.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

D.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解析:由“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知,显性性状是突变型;Aa×aa、X A X a×X a Y两种情况下后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类型,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不能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答案:A

2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 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有害。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了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解析:DNA分子中没有I元素,所以131I不会插入DNA分子或替换其中的碱基而引起基因突变;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这种变异发生在体细胞,不能传递给下一代。

答案:C

23.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品系的产生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在培育乙、丙品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无法观察到四分体

D.三个品系两两杂交,子一代都表现出三种优良性状

解析:由题意知,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乙、丙品系的染色体同其他染色体发生了易位;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同源区段可联会形成四分体;三个品系两两杂交,由于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一代不全表现三种优良性。

答案:B

24.右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1、2、5、7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D.该细胞一个染色体组含有5条染色体

解析: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1与2是同源染色体,不能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与d不发生分离;染色体7上的色盲基因不能控制性别;该细胞一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

答案:B

25.果蝇翅膀后端边缘的缺刻性状是X 染色体的一段缺失所导致的变异,属于伴X 显性遗传,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 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果蝇且雌雄比为2∶1。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 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位置

B.F 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X 染色体一条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

C.缺刻翅雄蝇不能存活,F 1雄蝇的成活率比雌蝇少一半

D.X 染色体发生的片段缺失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解析: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 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

果蝇且雌雄比为2∶1,说明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 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位置;F 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X 染色体一条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从“雌雄比为2∶1”看出,缺刻翅雄蝇不能存活,F 1雄蝇的成活率比雌蝇少一半;X 染色体发生的片段缺失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答案: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6分)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 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由于DNA 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图丙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

丙 (1)据图甲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方式可能是 。

(2)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图中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3)图丙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乙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 是图丙氨基酸中 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 。图乙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 导致。

(4)A 与a 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 不同。

答案:(1)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2)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3)丝氨酸 需同时替换两个碱基 增添或缺失

(4)碱基对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每空1分)

27.(6分)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种纯合植物。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3)E方法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原因是。

(4)下列植物中,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是。

A.太空椒

B.无子番茄

C.白菜-甘蓝

D.八倍体小黑麦

答案:(1)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①甲、乙

②4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少利多害

(4)D(每空1分)

28.(7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地雀都是由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南美洲地雀

(2)食物自然选择

(3)地理生殖

(4)种群

(5)物种(每空1分)

29.(11分)下图为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染色体性遗传。

(2)若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

①Ⅲ12的基因型是。

②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3)若乙病是白化病,对Ⅱ3、Ⅱ4、Ⅲ9和Ⅲ10进行关于乙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白化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分离,结果如右图。则:

①长度为单位的DNA片段含有白化病基因。

②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号个体。

③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Ⅱ8家庭无白化病史),生一患甲、乙两种病男孩的概率

是。

答案:(1)常(1分) 显(1分)

(2)①AAX B Y或AaX B Y(1分)

②17/24(2分)

(3)①7.0(2分)

②Ⅲ10(2分)

③1/24(2分)

30.(9分)某种雌雄异株的牵牛花是二倍体草本植物,其花色由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全为红色,在该种植物的一个大型种群中,发现一株白色雌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已知该变异为基因突变,则该突变属于(填“显性”或“隐性”)。某学生为探究该突变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色雌株与红色雄株杂交,得到F1种子并种植,选F1中作父本,

作母本,杂交得F2种子。

②种F2种子,观察F2植株茎的颜色。实验结果及预测:

若,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已知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显性雄性配子不能成活,让该白色雌株与红色雄株杂交得到F1,让F1相互授粉,则获得F2的基因型有种,表现型及比例

是。

答案:(1)①显性(1分) 白色植株(1分) 红色植株(1分)

②若后代雌雄株皆有红花和白花(2分) 若后代雌株全为白花,雄株全为红花(2分)

(2)2(1分) 红色雄株∶白色雄株=1∶1(1分)

31.(11分)玉米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1)玉米子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植株A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②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未分离。

④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植株B能产生种基因型的配子。

(2)已知玉米的黄粒对紫粒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择纯种紫粒抗病与黄粒不抗病植株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

①上述玉米子粒颜色的遗传遵循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黄粒抗病、紫粒不抗病植株的形成是的结果。

②分析以上数据可知,表现型为的植株明显偏离正常值。

答案:(1)①缺失(1分)

②黄色∶白色=1∶1(2分)

③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2分)

④4(2分)

(2)①基因分离(1分)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分) 基因重组(1分)

②不抗病(1分)

浅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浅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方法及策略 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张保华438600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尤为重要,如何抓好一轮复习备考工作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是摆在我们高三人面前的研究课题。下面就我校生物一轮复习的一些具体做法作简要汇报。 一.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 在今年高考结束后(高二下学期末),年级组要求各科备课组从网上下载不少于五套全国各地高考题,让每位老师认真独立完成,并纳入绩效考核。且强调反复研究,达到第一遍做近距离感受高考考什么,第二遍做体会怎么考,第三遍做思考在今后复习中怎么教。并与往年试卷作对比,弄清高考常考的主干知识点、高考变式题背后有没有改变的根本性东西。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制定复习计划。 二.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一轮复习计划 通过本组充分讨论,结合本年级实际制定出2015届一轮复习计划。时间大致安排为:一轮,2014.9--------2015.3月(中旬) 二轮,2015.3月-------2015.5月(中旬) 计划安排到周,复习过程中经常与进度安排表对照,及时调整进度改变策略,保证一轮复习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三.统一思想,明确了一轮复习的任务和目标 1.夯实基础,强化能力 一轮复习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抓基础,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实验操作的基本过程等基础知识要逐一弄清,达到融会贯通、熟能生巧的地步,从而应加强对“双基”的强化训练。在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先串成链,再织成网,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将所学知识浓缩其中,了解各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具体位置,清楚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讲究知识的梳理,注重扫描,加大知识的外延。 2.对知识进行梳理,并查漏补缺 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方法是,对照自己平时练习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在知识、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练习,进行查漏补缺。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3.要突出主干知识、重点内容 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内的物质代谢、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定律、伴性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遗传育种、生态系统、免疫、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等等。对这些主干知识内容的理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以此去分析和解决新情景的问题。要力求做到知识点、能力点、薄弱点、应用点和考查点心中有数,那种不分主次泛泛复习以及题海战术,无疑都是有害的。 四.一轮复习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做到了课本与一轮资料并重,且以课本为本的基本方法。 每一讲内容一般都安排一节课让学生看书、看教材,包括本节聚焦、阅读材料、小资料、重要插图、本章小结等,然后对照一轮资料基础知识填空及相关判断题,接着以考点为主线对知识梳理、归纳,帮助学生找出知识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试题答案及详解-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1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完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加强双基教学为主线,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试技巧。 二、复习目标: 通过高三一轮复习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复习安排: 从高三开课开始,进入高三生物一轮复习。2017年1月22日前完成一轮复习。 四、高三复习策略: (一)重视基础知识: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取胜高考必须具备的。生物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要求较高,当然仅是熟记这些基础知识是远远达不到高考要求的,还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些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二)兼顾复习中的点和面:学科内的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因而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同时也要有效避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全面系统的复习,才能使学生面对考题内容、形式变化而泰然处之。对于一些非重点内容(如课本上的小资料、小问号、课外读等),由于平时疏于复习而往往在高考中失分,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这些内容往往在试题中出得并不难,因此有必要给以关注。 (三)加强能力训练

生物高考的解题能力主要包括:阅读分析信息的能力、提取应用信息的能力、综合表达信息的能力。信息的呈现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像、图表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月考、周练、限时练习中学会分析:试题考查的是什么知识点?怎么考的?从什么角度考的?为什么这样考?还可能怎样考?我的解法错在哪里?我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有何差距?应如何消除这种差距?如何破题……通过对解题思维过程的训练而逐步提高解题能力。(四)讲练并重,精讲精练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讲: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解题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知识内容层层递进、深入,培养学生思维的规范性,深刻性、严密性。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揭示问题,把不同的概念、原理以及不同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理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练:以限时练习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规范性等方面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顺应2010年试题难度的要求,题目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五)注重学法、解法指导(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指导并督促学生): 1、读书: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有目的地读教材;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 2、总结: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规范表达的良好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从知识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应试心理等方面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完整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测试卷三_Hooker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测试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 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只包括G1期和G2期 B.出现纺锤体的时期是S期 C.G1期和G2期均能合成蛋白质 D.M期发生DNA复制 3.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4.关于动物内蛋白质合成与去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能量 B、合成的蛋白质都运到细胞外 C、合成的蛋白质都不能进入细胞核内 D、合成的蛋白质都用于细胞膜蛋白的更新5.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 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a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b浓度溶 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6.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 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 具有 A.高效性 B.专一性 C.稳定性 D.多样性 7.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B、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 C、经常食用烟熏制品易导致细胞的癌变 D、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8.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 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核苷酸的数量多少 9.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参与ATP的分解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10.在日光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 A、大量吸收绿光 B、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C、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 D、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1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习策略 (1)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习策略 作者:王德顺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08-5-6 14:55:46 高三第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按章节捋清知识点,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构建知识体系,配合经典的题例、将主干知识、重点知识向纵横方向引申和扩展,通过复习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科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前提。形成较熟练的生物学思想、思维、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较强的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轮复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二轮复习的质量和高考成败。 一、充分发挥《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的强大导向作用 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刚进入高考复习阶段就要认真研读上一年的《考试大纲》,明确高考的要求,知道自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以便使自己的复习目标与老师要求合拍,与高考接轨。通过认真做前三年的本地所用的高考试题,体会考试大纲在试题中的体现方式,以及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程度。 二、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指导复习 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教材的生物学观点主要有: 1.生物的物质性观点; 2.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3.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 5.生物进化的观点; 6.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把知识点的归纳与整合放在相应的观点下,再加以整理。对这些观点的理解和认识应该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从历年来理综高考生物试题来看,一般都体现了这些重要的生物学观点。 三、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 高考试题年年变,而解题所依据的基础知识却是相对不变的,所以扎实的生物学基础

知识是学生取胜于高考必须具备的,对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把握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做到提取准确、迁移灵活、运用合理,这样才能解决考题中设置的新情景问题。双基教学是一轮复习的重中之重,没有基础就没有能力,打好了基础,能力才会提高。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实行地毯式、拉网式清理,覆盖所有知识点,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1.将一个单元内的知识通过一条主线联系在一起进行复习。 2.将不同章节的内容进行有机综合,归纳成图解,全面系统复习和巩固。如:细胞与生殖发育;新陈代谢与生命活动的调节;生命的延续、发展与进化等。 3.以一幅图、一个图解、一张图表等材料为题,围绕该部分内容展开讨论,对该部分知识进行整理,提高综合能力。 总复习备考阶段在强调基本知识(概念、原理、法则、定律、过程、事实)、基本能力(方法、技能、思路、记忆、理解、应用)、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注意对知识的整理加工,把知识内化为能力素质。这是一种新的、科学的、有效的复习策略。 4.注重能力的培养 ①审题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深刻理解每个概念的内涵、外延和形成过程,对概念中的重点字词要划出、圈出、点出,明确运用范围,在做题时形成遇到相关问题时能迅速通过圈、点、划提取问题中的重要信息,解决审题关。 ②表达能力。用准确的生物学术语表述答案,这一点在06年的高考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但回头再看过去的复习以及今年高考阅卷的要求,我们深深体会到在这方面的努力还不够到位,导致学生吃亏较多。不要避开大型的填空题,它往往是区分学生的主要标准。 四、加强实验复习 生物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它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实验题力图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力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高考要求的任何一个实验都包含着一定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和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科学的研究当中,能否将学到的实验思想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实验情景中或相关的生物探究实验中,是高考对考生实验能力考查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实验复习时,要认真领会每个实验的设计意图和总结实验方法。生物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设计简单的生物学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也包括判断实验结果和推导实验结论等内容;能够设计实验方案。要重视综合实验题,要把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6年全国1卷高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pdf

2016高考全国Ⅰ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 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 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 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 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 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 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 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 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 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 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 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 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 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 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 期。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三章综合试卷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三章综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一切性状 C.所有分子均可通过核膜上的核孔 D.细胞核内所需的能量在细胞核内产生 3.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飞翔的鸟类比不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多 B.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比较发达 C.浆细胞比B淋巴细胞中的内质网发达 D.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只有释放出来才能发挥催化作用 4.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含有核酸的是()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核糖体 D、叶绿体 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C.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D.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膜的形成有关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比胰岛细胞的要多 B.蓝藻细胞中无线粒体,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无氧呼吸 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 D. 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成分和结构的相似性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第五单元 《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 新人教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五) 第五单元《分子与细胞》综合检测 (90分钟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也被称为“串腰龙”或“缠腰火丹”。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与原核生物均有无膜细胞器 B.在进化上,病毒晚于单细胞生物出现 C.病毒体内只有A、C、G、T四种碱基 D.病毒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病毒是寄生生活,晚于单细胞生物出现;病毒体内的核酸可能是DNA或RNA,不一定有A、C、G、T四种碱基;病毒通过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答案:B 2.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错误 ..的是 A.核糖体不含磷脂但含磷元素 B.C、H、O是脂肪酸、核苷酸、丙酮酸的共有元素 C.组成细胞的元素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D.糖蛋白、抗体、载体都具有特异性或专一性 解析:核糖体是无膜细胞器,但含有RNA,R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答案:C 3.右图是由n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的结构图,其中二硫键“-S-S-”是一种连接蛋白质中两条肽链之间的化学键(-SH+-SH→-S-S-+2H)。则 A.该蛋白质至少含有(n-2)个氧原子

B.合成该蛋白质时生成(n-2)个水分子 C.该蛋白质至少含有(n+2)个羧基 D.该蛋白质水解产物增加(2n-4)个氢原子 解析:如图所示,该蛋白质由两条多肽链和一个环状肽组成。由结构分析可知,该蛋白质含有(n-2)个肽键,故合成该蛋白质时生成(n-2)个水分子;每条肽链(除环状肽外)至少含有1个羧基,故该蛋白质至少含有2个羧基;每个肽键中含1个氧原子,每个羧基含有2个氧原子,故该蛋白质至少含有n-2+2×2=(n+2)个氧原子。该蛋白质水解时需加入(n-2)分子水,破坏两个二硫键需要4个氢原子,故该蛋白质水解产物增加2×(n-2)+4=2n个氢原子。 答案:B 4.核酸已经成为刑侦人员侦破案件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DNA能携带遗传信息 B.DNA、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分布场所不同 C.核酸与遗传、变异有关,与催化作用无关 D.生物体细胞中的核酸均由两条核苷酸长链构成 解析: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核酸在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极少数酶的化学成分为RNA;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中的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答案:B 5.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RNA分子中存在核糖 B.核糖、半乳糖含六个碳原子,属于单糖 C.糖类是人体主要的储能物质 D.人体过剩的葡萄糖可能转变成淀粉 解析:核糖含五个碳原子;糖类是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主要储能物质为脂肪;人体中不含淀粉,人体过剩的葡萄糖可以转变为糖原。 答案:A 6.下列有关细胞中无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占细胞干重一半以上

201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 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黟县的西递和宏村,拥有蛮声海内外的徽派建筑群。两寸背依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四期的民居静静伫.立。高达奇伟的马头墙有骄傲 的表情、跌宕飞扬的韵、① 灰白的屋壁被时间画出斑驳的线条。礼拜的“黟县小桃园,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到处了这里山水风物的(优美/幽美)、民风人情的醇厚从容。要真正(领略/领悟)徽派建筑之美,这是在西递村。②在都市的暄哗..之外,西递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宁静质朴.... 的民间生活。从远处眺望去,西递是一片线条简洁的(繁杂/繁复)精致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 ,③错落有致。迈入老屋你会发现,这些老屋内部的(繁杂/繁复)精致与外部的简洁纯粹形式鲜明的对照,徽派建筑中著名的三雕④ 木雕、砖雕、石雕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至.... 。 1.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文字,都正确的一项是 A.蜚(fěi ) 暄哗 B. 幢(zhuàng ) 宁静质朴 C.伫(chù) 纯粹 D.淳(chún ) 淋漓尽至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三生物一轮知识点

1.病毒不能用一般培养基培养,其原因是病毒只能营活细胞寄生生活。 2.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真核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 胞核,而原核细胞没有。 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和核糖体,都含有遗传物质DNA。 4.细胞学说建立的突出意义是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 统一性。 1.生物体内元素的存在形式: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细胞中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和细胞核等。 3.休眠或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正在萌发的种 子中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则上升。 4.哺乳动物的血钙过多,会出现肌无力症状,由此说明无机盐对于维 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可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Ⅲ(或苏丹Ⅳ) 染液染成橘黄色(或红色),而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紫色。 1.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共同特点是: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3.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的过程。 4.氨基酸分子以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键,由肽键连接氨基酸分子形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5.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6.蛋白质的功能是: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运输、免疫、信息传递等功能。 1.核酸的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作用。 2.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为五碳糖和含N碱基(T和U)的不同。 3.一个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三类。 5.脂肪的主要功能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分章试题(共6套)_Hooker

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细胞,不可能的原因足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与此相对应的 ①目镜越短②物镜越短③目镜越长④物镜越长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主要寄生在禽类体内,对人是没有危险的 B、禽流感病毒虽然能引起禽类传染病,但是它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C、禽流感病毒必须在有活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 D、禽流感病毒之所以具有高致病性,是因为它同时含有DNA和RNA 4、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无锡市城区居民家中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据调查是由于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等因素导致蓝藻爆发。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蓝藻体内产生A 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C、蓝藻球、颤藻、褐藻和衣藻等均属于蓝藻 D、蓝藻细胞内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 5、“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揭示了形形色色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揭示了一切细胞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 C、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揭示了组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 6、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高三生物备考一轮复习建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建议2013.9.12 高三生物备考复习通常分为单元复习(一轮)、综合复习(二轮)、模拟测试3 个阶段。 单元复习阶段即第一轮复习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突出主干知识;强化综合能力训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单元复习的效率给大家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学会精读教材,善于提出问题学会精读教材 有些同学认为在题海中遨游是高三的主旋律,高一高二使用的教材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材是我们的“命根子”,复习期间绝不能舍本(教材)逐末(做题)。同学们要学会精读教材,抓住知识的重点,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概念、原理、规律和事实性的知识。只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答题时才能用生物学术语规范表达。 1.要学会提出问题同学们认为读教材就是背书,其实不然。在精读教材时一定要学会思考,提出问题。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谈谈如何针对教材的内容提出问题。 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过程,如图:提出如下 问题: ①“+”和“-”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是 起协同作用吗?为什么? ③你能举例说明什么叫激素间的协同作用? 什么叫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吗? ④你能用右图的原理解释食物中缺碘患大脖 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原因吗? 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如要回答好②问题,需认真分析“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的内涵。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是两种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而言的,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分别是促进垂体和甲状腺分泌相应的激素,生理效应不同。若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就是:把生理效应比喻为一块巨石,把两种激素比喻为两个人,如果他们共同抬这块巨石就是协同作用,反之就是拮抗。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就类似于甲鼓励乙,乙一使劲将巨石抬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甲并没有帮助乙抬石头,所以二者不是协同作用。通过提问、解决问题,同学们对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以及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等知识的理解就更透彻了。 2.关注教材上的阅读资料、科学实验等大家对教材上提供的一些小资料、旁栏思考题、课外读或科学的实验等内容不要视而不见,因为这些内容往往会成为高考试题的命题材料。如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P48“资料与分析”就变形为一道高考题目,题目的表述是: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答案C)

2016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I卷)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

(完整版)高三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试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第Ⅰ卷(本卷共50个小题)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共50分) 1、(课标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课标Ⅱ卷)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3、(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4、(2014重庆卷)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 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5、(2014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6、(安徽卷)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7、(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8、(广东卷)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9、(大纲卷)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10、(课标Ⅰ卷)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1、(北京卷)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 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12、(上海卷)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习题及答案

1.新宰的畜、禽,如果立即把肉做熟了吃,肉老而口味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与肌细胞中 (填细胞器)的作用有关。请解释原因 2.判断 ●中心体广泛分布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 体倍增并移至细胞两极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共同的物质 组成和相似的空间结构 ●线粒体和细胞核内的DNA 都具有转录功能,都是遗传物质 ●线粒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控制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只位于细胞核中 3.科学家在知道了膜的化学成分后,为了探究膜成分的功能又利用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了研究。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肠上皮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生 理功能,且具有高度的极性,从细胞膜的 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示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 4.如图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 B 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 (3)图 C 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

高三生物第一轮备考复习策略

2019高三生物第一轮备考复习策略 :在高三的同学们进行第一轮复习的重要阶段,精品的高三频道为大家准备了2019高三生物第一轮备考复习策略希望帮助同学们复习高三生物重要的必考知识点,欢迎大家积极参考! 时间匆匆,同学们还来不及回味生物学习中所经历的新鲜、迷茫、困惑、感觉、有点明白的感受,期中考试就在不知不觉中到来。如何能在期中考试中考好生物,在这里,我们先抛开期中考试如果复习的战术问题,来讨论一下战略问题--同学们的心理。 生物作为高二新开的一门课。在刚开始学习时,同学们往往有以下几种观点:一,一些同学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看看书,背背就可以了。二,一些同学认为,生物在高考中占的分数挺多,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刚开始时,就应该好好学,不能落下。三,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生物没有学好,感觉生物知识点挺多,学得稀里糊涂的,在心里留下了阴影,认为生物很难。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很多学校进行了一次月考,经过这次月考,同学们经历了一次对生物的重新认识。持有第一种观点的同学,他们的成绩大多不是很理想。其中相当多的同学感觉上课都能听懂,但考试时确不会做题。所以,月考留下他们的是思考,生物到底应该怎么学。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在后面的考试中有较好的表现。对于第二种观点的同学,他们从一开始学习态度就很认真,月考成绩表现的就会较好,但是这一部分同学同时也是最需要注意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部分学生月考成绩比较好,就会认为生物也不过这样,很容易学的。

于是他们不能静下心好好分析自己在学习上还有哪些问题,往往会产生一种飘飘然的心态,他们还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没有在用功上更进一步。而这个时候那些经过认真分析成绩不好原因,进而改变学习态度的学生,却在用功学习。俗话说:不进则退。这部分学生往往在期中考试时会感觉到生物考的不是很理想。对于第三种心里有生物阴影的同学,在月考后往往有两种表现。第一种,月考中考得优秀的学生,这时候他们会对生物认识发生改变,生物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我只要好好学,生物一定是可以考好的,这一部分学生找到自信后,学习动力会更足,所以期中考试这部分学生的成绩,会继续优秀。第二种,没有在月考中考好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认为生物就是难,对学好生物的信心会变得越来越小,学习动力不强,能学好就学好,不能学好就算了。 分析了月考后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对即将到来期中考试,同学应该怎么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第一种观点导致月考成绩不理想,想在期中考试中考好的同学,除了自己分析没有考好原因外,可以多和老师或同学交流,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认识和学习方法,结合自身,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端正态度,认真复习准备期中考试。对于第二种观点的学生,不要被月考的好成绩所蒙蔽,静下心来,认识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有哪些地方要改进,继续保持踏实的学习态度,鼓足学习动力,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对于第三种观点但已通过月考找到自信的同学,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再接再厉,认真准备期中考试,考出好成绩。对于没找到自信的同学来说,

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1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