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金融学课程标准

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标准

《货币银行学》

1、课程编码:0332308

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3、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4、选用教材:曹龙骐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三版。

5、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及特点:

《货币银行学》是经济学科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是财经类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它在整个财经类课程中处于核心地位,为财经类各专业学生准备经济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6、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金融活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系统地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金融运行的机理或规律,并且能够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分析中国经济和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培养学生的金融理论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引言、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

8、总学时:

54学时,具体分配见各章安排。

9、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基本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金融的含义、功能的变革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定位,掌握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金融含义的界定

二、金融功能的变革

三、现代金融业的定位

四、金融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货币概述(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货币“质”与“量”的规定性,掌握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内容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质”的规定性第一节

一、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特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

三、货币形态及其功能的演变

思考题: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第二节货币“量”的规定性

一、西方学者的观点

二、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三、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及其纠正

四、货币量的层次划分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2.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3.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第三节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以价格形态表现和衡量商品价值

二、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易的媒介

三、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

四、贮藏手段:货币购买力的“暂歇”

五、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思考题:

1.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

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

3.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

4.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

第四节货币制度及其演变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演变

二、我国的货币制度

三、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

四、国际货币制度

思考题:

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6. 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7. 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8.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9.

10. 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率(6学时)

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信用的原理,信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熟知信用的各种形式及多种融资方式。总体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认识高利贷信用和现代信用的基础;掌握和理解现代信用的各种形式和作用;掌握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点。

第一节信用概述

一、信用存在的客观依据

二、信用的特征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五、信用风险防范

第二节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及其类型

二、几种典型的信用工具

三、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四、信用工具的价格

五、金融衍生工具

第三节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的本质

二、利息率及其分类

三、利率理论及利率决定

四、利率的经济杠杆功能

五、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思考题:

1.简述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商业信用有何特点、作用、局限性?

3.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和联系?

4.国家信用的作用?

第四章金融市场(6学时)

要求和说明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把握利率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要求认识利息和利率,掌握利率概念和种类、现值和终值;理解和掌握利率决定的不同理论观点,掌握利率水平的影响因素;理解利率的作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三、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四、金融市场的功能五、金融市场的发展货币市场第二节

一、短期信贷市场二、同业拆借市场三、商业票据市场四、短期债券市场五、回购市场 CDs 市场六、资本市场第三节

一、股票市场二、长期债券市场其他金融市场第四节

一、黄金市场

二、外汇市场三、保险市场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五、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六、风险投资与创业板市场国际金融市场第五节

一、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二、国际金融市场的类型构成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六节现代金融市场理论

一、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二、有效市场理论

三、资本结构理论

四、行为金融理论

思考题:

1.简述马克思的利息本质观。

2.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

4.简述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5.简述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第五章金融机构(4学时)

要求和说明

能正确分析有价证券价格的影响因素使学生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和种类,通过本章教学,

并熟练计算金融工具的收益率。掌握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和金融市场的类型,熟练掌握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工具和证券发行市场,了解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及种类。

第一节金融机构概述

一、金融机构及其功能和类型

二、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节中国的金融机构

一、旧中国的金融机构

二、新中国金融机构的建立与演变

三、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

第三节国际金融机构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世界银行集团

三、国际清算银行

四、区域性金融机构

思考题:

1.什么是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有何特征?

2.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

3.试述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第六章商业银行(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掌握金融机构的含义,金融机构的分类、各金融机构在机构体系中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掌握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与改革以及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第一节商业银行概述

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形式

第二节商业银行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

第三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及其变迁

三、《巴塞尔协议》系列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第四节

一、中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历程

二、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

思考题:

简述我国目前金融机构体系的现状。

第七章中央银行(4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制度,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业务,掌握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经营管理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要求

二、中央银行的发展

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独立性问题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第三节中央银行的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本业务

三、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

四、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思考题:

1.商业银行主要经营哪些业务?

2.简述商业银行信用分析“6C”原则。

3.试述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4.试论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第八章货币需求(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发展、地位和机构设置;掌握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和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熟练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主要类型、职能以及其业务活动的原则。联系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掌握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了解中央银行支付清算制度的内容及作用。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

一、货币需求及其理论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

三、货币需求和资金需求

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

一、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二、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四、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五、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

第三节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二、中国传统的货币需要量确定方法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思考题:

1.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的作用。

2.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融资方式有哪些?

3.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4.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5.简述金融监管的目标及监管原则。

第九章货币供给(6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全面地把握和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了解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方程式,熟练掌握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了解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第一节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一、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

二、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三、货币供给理论在中国

第二节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一、货币出白银行

二、出白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三、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由银行贷款渠道注入

四、对“贷款引出存款”质疑的解析

第三节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一、现金运行机制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三、存款货币的创造与消减过程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第四节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一、由存款派生引出的货币供给模型

的规定性”量“和”质“二、基础货币.

三、基础货币变动与中央银行控制

四、货币乘数

第五节货币供给的调控机制

一、货币供给宏观调控模式的转换

二、货币供给调控机制的组成

三、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复杂性

第六节货币供给与相关经济范畴的联系

一、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二、利率、汇率变动与货币供给

三、虚拟经济与货币供给思考题:

1.什么是古典货币数量论?

2.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基本观点。

3.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再发展。

5.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内容是什么?

第十章货币均衡(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认识和把握影响货币供给增减变化的因素,理解和掌握货币供给的通用模型,掌握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以及我国目前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掌握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了解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

第一节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

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

一、货币失衡的原因

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

第三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

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

二、国际储备与货币均衡三、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均衡思考题:1.从银行系统的资产负债表看,影响货币供给量增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简述货币供给的一般模型。.我国现时对货币供给量划分为哪几个层次?划分的依据及意义是什么?3 4.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第十一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2学时)

要求和说明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概念,通货膨胀的衡量、分类,掌握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应,熟练掌握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治理。.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一般理论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三、通货膨胀的度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