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时期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与实践思考

新时期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与实践思考

新时期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与实践思考
新时期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与实践思考

新时期城市更新发展趋势与实践思考

摘要:城市更新概念早在1958年已有权威界定,它经历了半个世纪以上的发展,函盖的多个发展历程,不断融合了新时代的特征。而在我国城市建设也经历着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的过程,以人为本、社区层面、文化导向、环境提

升是新时期城市更新的四大导向及重要手段。

关键词:城市更新;连片改造;有机更新

一、城市更新的新时代特征

当时我国城市发展逐渐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我国城镇化率自

1978年至2013年从17.9%提升到53.7%,广东省城镇化率从16.9%提高到67.7%。2014年珠三角地区建设用地规模已超过8500平方公里,特别是深圳和东莞的国

土开发强度已逼近50%。广州、深圳、上海等城市已尝试将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

展的重要目标。广州成立了国内首个以城市更新为主要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城市更新局”、深圳市在城市更新中已探索了多年并形成“深圳模式”。

新时期,城市更新更加强调渐进小规模再开发、利益共享、文化性、可持续

发展。城市更新的核心是处理分散产权与整体开发的矛盾,政府/官员、开发商、居民、公众、环境等多元利益主体利益冲突,并通过利益调整达到整治、开发与

保护的综合目标。

二、广州城市更新政策探索

2015年2月广州市正式设立国内首个城市更新局,将原有的“三旧”改造办公

室职能纳入,同时“三旧”(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规划及实施工作全面

升级为城市更新规划及实施工作。

回顾2010年前,广州主要是通过城市美化运动、危破旧房改造及退二进三等进行局部的、政府行为为主的城市更新。随着“东进西联、北优南拓中调”的战略

提出,城市更新正式上升为广州城市战略。2010年后,省市三旧政策及相关配套

政策陆续出台,广州城市更新逐渐由战略向政策转变,如《关于推进“三旧”改造

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粤府办〔2009〕122号)、《关于加强市“三旧”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的意见》(穗旧改联字〔2010〕9号)。但此阶段的城市更新(“三旧”改造)存在整体与局部不协调、利益分配不均衡、以增量性拆建为主等

问题。2015年广州城市更新踏出了历史性一步,城市更新局正式成立,《广州城

市更新办法》(即“1+3”政策)、《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城市更新水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旧村庄全面改造成本核算办法》等一系列政

策出台,更明晰了各主体职责,同时从政策创新的角度落实政府主导、利益共享、放管结合及市场导向等有机更新目的。

三、南沙合成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实践与思考

3.1背景与概况

合成工业区位于蕉门河中心区中区,是进入蕉门河中心区的东部门户。地块

西邻蕉门河中心区自贸区区块,东接黄山鲁森林公园,区位条件优越,改造条件

日趋成熟。目前,该地区产权情况复杂,多为工业厂房、宿舍及城中村,功能单一,产业老化,已不适应新的地区定位和发展要求。

3.2改造模式与实施计划

由于合成工业片处于蕉门河中心区非核心功能区位,自主改造对蕉门河中心

浅谈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

浅谈城市建筑垃圾管理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筑垃圾产生也随之不断增加。建筑垃圾乱拉乱倒,运输撒漏污染路面等问题也成为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以鲁中地区某市为例,2009年产生建筑垃圾约200余万方,2010年约为320余万方,2011年约为350余万方。这些建筑垃圾一部分被运到建筑垃圾填埋场填埋,一部分用于复坑回填利用,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堆积在城区周边、城乡结合部,既影响了市容又污染环境。据调研,其它一些地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现象。因此,加强建筑垃圾科学管理, 促进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有效解决建筑垃圾运输、处理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 据调研,一些地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其表现形式看,主要为建筑垃圾的偷倒、乱倒、沿途撒漏等违章行为,但从深层次看,则是建筑垃圾管理的权威性和力度不够,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管理思路和源头管理手段等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 (一)管理体制不顺。一些地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市级监督管理在市住建部门,检查考核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

门。有的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直接下放到区县,部分区县明确了环卫部门为主管部门,少数区县建筑垃圾管理放在行政执法部门。由于市、区(县)管理主体不一致,管理不顺畅,导致我市建筑垃圾管理的力度不够,治理效果不明显。 (二)管理手段滞后。建筑垃圾管理缺乏新的行之有效方法和措施,不能对建设工地实施切实有效管理,难以及时掌握收集清运动态,建筑垃圾清运信息得不到准确反映,甚至 造成管理的真空区域,出现“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现象,导致滞后管理、被动管理的局面,致使建筑垃圾乱倒、沿途撒漏、扬尘污染问题突出,难以得到有效根治。 (三)处置场地缺乏。建筑垃圾的消纳大多是由建筑垃圾产生单位自找出路或委托清运公司和个体户代找受纳场所,这也是导致管理部门难以计划、规划和协调建筑垃圾排放、受纳处理,影响管理效果。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的缺乏,促使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在郊区、农村私设消纳场地,扰乱了建筑垃圾清运市场和管理秩序。由于缺乏建筑垃圾调剂信息平台,供需双方很难得到及时有效地调配,大量的建筑垃圾只得被倾倒在城乡结合部、村镇周边,成了二次污染源。 (四)处理模式单一。大部分建筑垃圾复坑填埋,极少部分用于建筑工地回填,我市还没有一家资源化利用企业把建筑垃圾作为再生资源利用。

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思考

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 面改造的思考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思考 摘要:本文城市特色在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中反应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造设计原则与方法,以期对城市更新中沿街建筑立面改造 设计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更新;建筑立面;改造设计;西安随着城市的发展,随着街道充满了生活,沿街建筑立面的独立语言体系和街道的期望似乎产生了矛盾,沿街建筑立面难以呈现出本身的风貌,整个街道面貌也发生着秩序的改变。因此,处理好沿街建筑的立面问题,就成为城市街景 整治改造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一、文化背景分析 城市文化决定着一个城市市民的行为方式与城市建设特色。但这并不是说城市建设中必须一味的复古,而是要创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充满活力的国际化、现代化文明古都。城市规划建设中也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交融的特征,城市空间格局的确定也贯彻了保护古城传统形态,向新区疏解功能及人口的理念,将老城人口的疏解与新区功能的完善相结合,彰显城市文 化特色。 二、沿街建筑现状问题分析 (一)沿街建筑外立面广告杂乱无章 无序的广告会给人们视觉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烦躁。在现今充满商业竞争的时代,任何商品都想突出地表现自己,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而争取更多的利益。于是,铺天盖地的广告纷至沓来,不断地侵占着街道空间,也侵占着精心设计的沿街建筑立面。同时,由于广告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设计之间的“松散性”,大量的广告设计与沿街建筑的造型语言不能很好地和谐出现。店小招大、多层多招、设施重叠、密度过大。这些广告的随意无序存在,无形中在改变着或破坏着原有的沿街建筑立面形象,更影响着城市街道空间印象。 (二)沿街建筑立面本身设计缺乏整体规划设计 尤其是墙面,缺乏色彩规划、文化特色设计等。我们知道,色彩是所有造型中最容易创造气氛和表达感情的要素之一,利用色彩可以打破单调、呆板的格局,产生体量、体块的对比,丰富建筑造型的效果。同时,利用本地文化元素更是传递历史信息和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城市的街道正是因为沿街建筑立面有了文化特色设计而让人们难以忘怀的。然而,在许多的沿街建筑立面中,虽然说已经开始注重沿街建筑夜景的设计,多少可以弥补色彩设计的不足,但面对白天的沿街建筑立面,相关的色彩规划设计却是很少,至于说文化特色设 计,在沿街建筑墙面更是不足。

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几点思考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添加日期:11年07月21日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那些林立的高楼、直入云霄的大厦、环境优美的小区、大型商场和超市都成为“城市”的代名词,城市是我们的居住环境,谁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然而城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过程的体现。改革开放20余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省市地区都在加快城市化进程,我国城市得到迅猛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管理问题也就日益突出,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土地住房、环境绿化、公共安全等等,如何保证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如何解决现代城市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城市管理问题上也做了很多思考和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我国城市下一步的发展,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提高现代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并尽快与国外先进的城市管理方法接轨,已成为迫切之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干部,本人就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浅谈一下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正确理解城市管理内涵。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即“大城管”和“小城管”两层含义。 二、冷静分析城市管理现状。 城市管理是个大概念,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三个基本环节。三个环节当中,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三者相互衔接、有机配合,便构成了城市高效运行的一个整体系统。 (一)从规划编制的总体状况来分析,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频繁。 2、城市规划编制内容不符合城市发展要求。 3、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方法存在缺陷。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建设内容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通过深入推进基础性建设和各类信息资源及其应用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全面灵活地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相互感知和互联互通,从而实现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建设智慧城市,是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机遇,加快向信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市目前的情况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要求进一步提髙,产业升级不断深化,既面临着临桂新区建设再造一个新桂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环境资源、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居民就业等方面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建设智慧城市,对于应对这些挑战,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打造髙品质生活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创新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智藏城市现代网络基础建设 1.加快推进网络基础建设。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积极开展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提高网络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大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积极探索“三网”与物联网、无线宽带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多网融合”。 2.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市级数据中心,加快本地灾备中心和异地灾备中心建设;加快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重点产品和资源数据中心、市民健康数据中心、空间资源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

中心项目;引导运营商和广电集团、著名信息技术(IT)企业投资建设公共 服务型的企业级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 3.加快推进信息安全基础建设。加快完善网络应用的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完善数字认证、信息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信息安全制度,规范重要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完善企业身份认证中心,着力建设个人身份认证中心。 二、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1.加快数据库建设。大力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重点做好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资源及三维地理空间和宏观经济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创新资源、人才资源、文化资源、社会信用、城市管理等综合数据库建设;通过集中存储和管理,积极建立财税、卫生、房产、交通、教育、水利、档案等几大行业数据库。加强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各类决策分析数据。 2.积极推进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和共享体系建设。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跨区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建设贯穿市镇村三级、连接各委办局和公共服务企业的市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通过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信息资源服务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实现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与交互,并加强与省、市的资源交换和共享。整合现有信息化机构和人员,组建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具体负责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相关协调工作。 3.加快培育信息资源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公众和其他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市场化开发利用;积极探讨和引入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参与公共信息资源的 开发与供给,运用市场手段来管理和配置公共信息资源。 三、智蕙城市建设部分项目

当前城市管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当前城市管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当前城市管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情况介绍 笔者通过参与城管执法的全过程,详细了解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现状,利用走访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随机走访大街上的群众,调查广大干部群众对当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满意度、总体评价以及对城市管理对民生的影响;调查表明,广大干部群众对当前城管行政执法状况总体上比较中立,认为当前行政执法“好”和“较好”的占30%,认为“一般”的占22 %;“总体上好,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的占48%。 二、调研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当前城市管理存在的新问题 在充分肯定城管行政执法主流趋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和把握存在的问题。调研中,很多群众提到,当前城管行政执法在国内城市化发展如火如荼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面临着严峻挑战,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执法手段单一,违章者层次参差不齐。 调查中发现,尽管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城管执法工作的宣传力度和对执法者依法行政的培训,但仍存在部分执法队员执法时不够耐心,手段简单粗暴。而部分弱势群体为了生活和出路不免要上街摆摊以挣生活费养家糊口。而这部分群众的沿街摆卖的行为则会破坏社会的经济秩序,影响马路交通,所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被执法者中绝大部分属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或者文化水平较低的群体,加上我国文化素质偏低的大环境也就势必造成了很多民众在面对执法者的时候所考虑的问题往往只有个人利益,而不会从城市管理乃至长远发展的高度去看问题。这就必然造成了城管执法与违章者之间的摩擦与矛盾。 2、城管与被违章者之间利益矛盾逐步凸显。

3、进一步端正城管执法指导思想,提高城管队伍素质,增强执行能力,大力培养和选拔年青优秀的城管骨干人才。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公用服务的城市管理理念,坚持把市民利益放在首位,严格依法管理,增强执法效能并加强执法监督,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心理素质良好、能适应各种复杂执法条件的城管队伍。 4、积极与其他职能部门相配合,特别是发挥街道办事处作用。 街道板块其职能作用的发挥尤其重要。目前,街道工作已基本走上了以税源经济为中心,以城市管理为重点,以社会事业为基础的健康发展道路。 (1)进一步明确街道市容管理的主体和基层基础作用。 部分街道存在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要通过考核奖惩等办法将街道工作重心调整到城市管理上来; (2)进一步强化街道的市容管理的主体地位。通过人财物和责权利的合理分配与调整,充分调动街道对城市管理的主动性,强化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 (3)进一步调动街道和社区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合理调整街道管理城市的自主权,挖掘潜力,促使市容市貌管理同就业、社区自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调动街道、社区、单位及广大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为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四是城管职能部门,应切实担负起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的职能,调动各种力量,把城管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5、助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实施依法治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严密的法规体系是搞好城市管理的先决条件。 (1)要认真调查研究,组织力量,按照统一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对城市管理现有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开展调查论证工作,积极为城管执法立法提供第一手实际材料。 (2)切实开展论证。要分析和归纳城管执法案例,总结现在法律、法

柏林城市更新的思考与启示

柏林城市更新的思考与启示 ——谨慎更新策略 摘要:城市更新是城市研究与实践中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论题。本文以德国首都柏林市郊区的城市改造为例,分析了谨慎更新理念形成的脉络及其实践效果,以期在旧城更新流程、各方利益协调、历史遗产保护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我国的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更新,谨慎更新策略,柏林 引言 如同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柏林自战后重建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活动。作为曾经因纳粹政权而分裂的城市,动荡的历史沉积在它的城市结构之中,也记录在柏林的建筑之中。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与探索,柏林积累了深厚的城市更新的经验。尤其在 1990 年东西德合并之后,柏林城市复兴逐渐走上了一条非同寻常的旧城更新之路,以持续稳定的投资和谨慎精细的改造方式结合完善的法律法规与社会政策的支持,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将研究原属东德现处于柏林中心区中的施潘道郊区近 20 年的更新改造经验。20年时间,施潘道郊区从一个被忽视、破败衰落且很少有人居住、房屋空闲率持续增高的旧城区,变成柏林文化休闲、观光旅游的核心地带,成为了谨慎更新策略成功的代表,并推动了谨慎更新策略在柏林乃至全国更大范围的展开。本文将对德国谨慎更新及其实施保障系统进行全面介绍,以期在旧城更新流程、各方利益协调、历史遗产保护和法律制度建设等方面为我国的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1 柏林谨慎更新 1.1背景 从二战结束到 1960 年代,柏林同整个欧洲一样都开始了大规模的推倒重建工作。到1970 年代,柏林的“城市推光式改造”使中心旧城区面临了基础设施、环境、交通等问题。而城市郊区拥有良好的环境,同时土地价格低廉,郊区化导致的人口外迁致使城市中心区住宅需求下降,生活服务设施萎缩,城市公共财政日益缩减,出现了大量无人居住使用的城市消极空间,并引发了居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城市更新的政策开始改变,加强如何对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整修提升的探索。1984 年,德国举行了以“在内城中居住”为主题的“柏林国际建筑展”(IBA),并针对旧城区提出了“谨慎的城市更新”概念,探索如何改变欧洲城市在二战之后的城市重建中大规模破坏旧城区的状况。“谨慎的城市更新”在一系列的旧城更新项目实践中日趋成熟。1989年,柏林墙拆除,原东德人口开始大量迁入西德,原属于东德的城市旧区更新就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从 1993 年开始,柏林旧城改造在与时俱进的“谨慎更新”理念下持续进行,20 年之后,柏林旧城基本成功复兴,形成了形态完整兼具现代活力的城区。

对城市管理的思考和建议

对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学习《城市管理学》,使我了解城市管理的重要性,而城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构建和谐城市环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同时也为城市城市环境管理尤为重要。面向21世纪,实现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必须树立全民环境意识,提高市民素质,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强化城市环境行政管理。 一、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这是美化环境、防治污染的根本。环境污染的制造者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也有企、事业机关和单位的职工,也有城市的个体户、外来民工、无职业者,甚至是家庭主妇。可以说城市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城市公害的有意与无意的制造者。这主要是缺乏自觉的生态观念与环境意识。要消除环境污染的弊害,必须开展全民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可分为社会的环境教育与学校的环境教育。社会环境教育可以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或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法律知识,切实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北京市由一部分退休干部、工人、教师、高校学生、科技工作者倡导的《环保志愿者行动》,动员全民营造绿色时尚,善待地球,节约资源,宣传“缺乏环境意识就是

残缺不全”是很好的例子。全民环境教育已经在全国各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全国各地开展的垃圾分类、垃圾处理,一只桶、一个袋,消灭白色污染,变废为宝的环境教育活动已赢得城市居民的普遍赞同。学校环境教育主要以中、小学为主,在学校可设置安排环境教育课程,可带领中、小学生去郊外或动物园进行动、植物资源珍惜与保护的教育,从小养成浓烈的环境意识。此外,环境教育还要着重《城市环境管理》的教育。环境行政管理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学问。对于从事城市环境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尤其重要。全国已有近百所高等院校设立了环境保护专业与行政管理专业,不少省、市创办了环境保护干部学院和环境保护研究班。这为在职环保干部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介,及时报道和表彰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公开揭露和批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的违法行为,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二、培养良好的公共道德。 道德体现社会风尚。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人人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充满美好。我们要大力开展公共道德教育,养成公共道德。 要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做到“为互助而去恶,为互爱而存善”;“利群”而居,“利他”而生。“大河无水小河干”,“城门 失火,殃及池鱼”。城市受社会环境的污染,势必影响到每个市

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

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点 XX年是智慧XX建设全面启动之年,也是重点突破的关键一年。为加快推进智慧XX建设,根据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围绕“惠民、善政、兴业”三大目标,按照“急用先行、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分类建设,集约发展、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为目标,以政务数据共享利用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等智慧城市重点内容建设,初步形成智慧XX整体框架。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1.顶层设计和专项规划。修订完善《XX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编制《智慧XX建设XX-XX年行动计划》,5月启动,7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在智慧XX顶层设计框架下,启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环保、智慧农业等专项规划编制,10月底前完成。(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农业局、市环保局、市城市管理局等部门、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二)加快政务数据中心建设。 2.基础数据库建设。建成满足市、县区数据资源共享管理需要的大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快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电子证照、视频图像等基础数据库建设,由市政府办公室统筹协调推进。 (1)人口数据库。以人口户籍信息为基础,建成以身份证号为唯一标识的全生命周期人口基础数据库,6月底前完成公安、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有关人口数据的整合汇集;8月底前完成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住房公积金、税务等部门有关人口数据的整合汇集。(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地税局等部门、单位)(2)法人数据库。以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信息为基础,建成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全生命周期法人基础数据库,6月底前完成编办、民政、工商等部门有关法人数据的整合汇集;8月底前完成财政、统计、质监、税务等部门有关法人数据的整合汇集。(责任单位:市编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部门、单位) (3)地理信息数据库。以“天地图·XX”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6月底前完成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有关地理信息整合汇集;8月底前完成综治、民政、水利、农业、林业、旅游发展等部门有关地理信息整合汇集。推进智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现状及对策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与对策 1997年以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确立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63号)、《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批准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和3个直辖市开展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到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城市实行了这一制度。2002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2]56号),要求调整合并行政执法机构,实行综合行政执法。2003年,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二者的关系及处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把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进一步纳入了综合行政执法的轨道,为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十年来,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得到了整合,执法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面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进行政执法状况,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解决城市管理领域中多头执法、职责交叉、重复处罚、执法扰民和行政执法机构膨胀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是正确的,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完全符合“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符合城市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这项制度的优越性和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因此,引起了各地城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制度在法律保障、机构设置、管理体制、执法方式、队伍建设、社会参与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面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2010年08月25日来源:机关党委(宣教处) 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的感悟与思考 南京市市长季建业 城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城市规划和建设也出现了许多共性的问题:一是城市建设遗忘历史、丢失个性、缺乏特色,往往千城一面、千城同类;二是在城市加快现代化的同时,出现了环境污染、城市拥堵、公共安全、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三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了,城市变大了,却出现了管理失范、社会失衡的现象。作为一市之长,我们是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承载着重大的责任和群众期望。如何把握传承历史和现代文明的关系,如何把握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把握城市建设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如何把握城镇化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很好地作出回答。我先后担任过县级市昆山市、地级市扬州市、省会城市南京市的市长,3个城市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特色不同、发展阶段也不相同,我结合在这3个城市的实践,谈一些感悟和思考。 城市要有“魂”和根。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每个城市不管规模大小、建城史长短,都有自己血肉相连、代代相传的文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DNA,都有自己

的故事。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明的内核,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历史禀赋、宝贵财富。一个城市缺乏历史延续和文化底蕴,就不会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一个城市没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我们看到一些文化古城,要么在战火中湮灭,要么在领导的无知中倒下,要么在建设中被破坏。作为现任市长,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必须薪火相传,发扬好、传承好城市的历史。我们的做法:一是坚持“三个敬畏”的理念。就是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珍惜历史遗存,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二是坚持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方针。保护是前提,利用是关键,改造是手段,复兴是目的。扬州是古城,在扬州时我们提出坚持“五个保护、五个不”,即保护古城街巷体系、保护古城建筑风貌、保护古城文物古迹、古树名木、保护古城遗址、保护古城非物质形态文化;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传承古代文明,转换功能,实现古城改造复兴。南京是古都,历史遗存丰富,六朝遗址有孙权墓、南朝陵墓石刻等;明朝文化有明城墙、明孝陵、明故宫;民国文化有中山像、中山陵、总统府,包括许多近现代建筑;宗教文化有佛祖顶骨舍利盛世重光、玄奘顶骨舍利、金陵刻经处等。我们强调要整体保护、全面保护、活态保护,实现古都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三是坚持通过城市更新把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现在一些地方把历史文化简单地当做包袱,在大拆大建中破坏了城市历史文明;也有地方搞大量的“假古董”,亵渎了古代文明。历史遗存、人文环境、建筑符号、民俗风情、历史信息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资源,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破坏了历史文化,就丢失了城市的个性魅力。传承文化是传承文明,是

城市更新模式思考

旧城更新模式思考 ——贵州、成都考察总结 近期我院旧改项目较多,为了更好的为各地城市建设服务,在院长的带领下,我们考察了贵州、成都的诸多旧改项目。这里结合本次考察,在诸多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谈谈本人对旧改问题的认识。 一、国内旧城更新的现状、模式及问题 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城市发展课题。它是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解决城市发展的根本矛盾的手段,即将老化的市区予以有效地改善,使其成为现代化的都市本质。城市更新绝非只是简单的拆“旧”建“新”,也不是一种“心血来潮”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陈代谢”,是一个长期、持久、永不间断的过程。它包含着保护、修复、改造、更新、新建等多项内容,并且常常综合在一起。 (一)旧城更新的目标 一般而言,旧城更新的目标包括:1)提高城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和居住水平; 2)改善和美化城市容貌;3)满足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迅速发展第三产业需要;4)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5)保护历史文化环境;6)完善社区结构等。目的是通过城市更新的途径,使旧城从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上进行调整,旧城的整体机能得以改善和提高,保证正常运转以适应国民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理解和做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旧城更新的目标应该是提高旧城的整体机能、综合实力和吸引力,提高整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二)旧城更新的模式 城市更新方式一般可分为重建、整建及保护三种模式。 1、重建:即破坏原有结构的基础并建立新的城市规划布局,对于质量低劣者可根据其不同规模进行“再开发”,让其作合理的使用。这种方式最为激进,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

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心得体会思考建议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完善好城市功能至关重要。客观审视x城区现状,城市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市政建设和管理有些滞后,一些人行道地砖破损,坑洼不平;部分x排水不畅;一遇节假日,车辆占道停放比较突出,秩序较差;一些老楼房楼顶有乱搭乱建现象,安全隐患较大,影响城市美观;部分绿化及文体设施管理维护不到位,存在脏、乱、差现象。 管理好城市、提升其品质,是巩固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建设宜居宜游宜业x的前提,是贯彻落实建设国家中心、打造自创自贸高地要求的具体体现。为此,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做工作: 一、尽快完善城区市政设施建设。全面改造x人行道和路面,提升质量;提高新建小区停车场(位)的使用率,取消在主要x和部分繁华路段的停车位;取缔城区内所有洗车、修车摊点,维护城市形象。 二、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一要搞好美化工程。全面拆除城区楼顶违章建筑;突出特色,科学设计,加强城市主体建

筑的风貌塑造,特别是街区主体建筑的色调要统一规范;对x两旁的路灯、灯箱广告和店招,要统一设计、规范造型,形成x独有的风格。 二要搞好绿化工程。高标准、快速度打造城市公园;改造城区x绿化,注重打造“有花有绿、花绿相间”特色,突出一街一景。 三要搞好亮化工程。突出亮街、亮楼、亮河,对主要x、街面高楼统一实施亮化,打造亮点。 四要加强城市管理。对市政道路、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严格实行网络化管理;严厉整治流动叫卖和占道经营行为,持续开展车辆乱停乱放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教育引导,彻底改变市民闯红灯、横穿马路、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 三、拆除城市违法建设。建立健全违法建设拆除工作机制,完善落实拆除违法建筑责任制,对存量违法建设采取分类方式处置,对城市主次x、公共空间等影响城市风貌的违法建设要限期全部拆除,对新增违法建设零容忍。按照景观协调和安全管理的原则,制定城市围墙拆除方案,梳理机关单位、公共设施、公园、居住区等围墙建设情况,宜拆则拆、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漳州城市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录 (一)工作现状 (1) (二)存在问题 (2) 一是体制不顺 (2) 二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没有衔接好 (3) 三是占道经营依然存在 (4) 四是居民卫生收取方式成为街道与物业关系的瓶颈 (4) 五是执法与被执法关系极难理顺 (5)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5) 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层对城市管理的认识 (5) 二是成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 (6) 三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6) 四是加强居民卫生费收取工作 (7) 五是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7)

漳州城市管理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几年来,福建漳州市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迈上了新的台阶。一九九九年荣获『福建省卫生城市』光荣称号;一九九九年顺利通过全国卫生城市检查;一九九九年在福建省『八闽杯』竞赛中获得好成绩;二年荣获福建省第七届创建文明城区活动一级达栋城区称号;二年『畅通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漳州市区的城市管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的困难和不足,下面,就其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一些对策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工作现状 几年来,市、区两级政府不仅加强了城市管理机构和队伍的建设,还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使市区的面貌日益整洁优美。据民意调查,支持城市管理、理解城市管理的市民已明显增加。在日常工作中,各有关部门能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采取措施抓好城市管理。交通部门在坚决取缔载客两轮摩托车和无证三轮车的同时,增加公交车线路和站点,启动“快速客运系统”,基本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随着“畅通工程”的实施。单行道和摩托车专用道的设置,使市区主干道平均车速从原来的15公里/小时提高到现在的25公里/小时,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市区的道路交通秩序取

完善城市管理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调查与思考修改稿

关于完善城市管理功能 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调查与思考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伴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但对照城市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当前我县城市管理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亟待创新举措,切实加以解决。近段时间,我们针对我县城市管理的现状,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认真开展调研,深入分析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当前我县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常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完善体制,创新举措,有力促进了我县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通过深入推进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等创建活动,城市面貌不断改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从此次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在回收的637份调查问卷中,有73。5%的被调查对象对我县城市管理现状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内部各种结构、各种关系、各种因素更加错综复杂,人民群众对城市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对城市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县城市管理领域中还存在与新的形势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 (一)城市管理重视不足,“重建轻管"倾向明显。“重建轻管”是城市发展的通病。当前,我县不少干部和群众思想上对城

市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认为城市环境要搞好,主要靠建设而不是靠管理,使得城市管理长期依附于城市建设。不少人缺乏经营城市理念,忽视城市管理对于推进招商引资、增值城市资源的价值。还有部分人认为城市管理不过是赶赶小摊子,扫扫垃圾而已,忽视城市管理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上重视不足,造成我县城市管理的思维观念和运作模式始终是问题式、突击式、应付式和表面式的,重建轻管、先建后管或以建代管的倾向还比较明显。 (二)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工作合力尚未形成.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加快,群众生活日益改善,现行城市管理体制的缺陷愈加凸显,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执法权责不统一。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为全民事业单位,本身没有执法权限,其部分执法活动受县规划建设局委托,还有部分执法活动通过联合执法的形式实现,执法的合法性一直存在问题,在执法过程中遇到暴力抗法事件时显得力不从心。二是管理职能有交叉。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部门众多。目前,建设、规划、工商、公安、卫生、环保、文化和社区等单位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管理城市的职能,部分职能交叉重叠,各自为政、分头管理现象仍然存在,甚至还会出现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的情形.三是工作合力难形成。在城市管理中,有的执法部门把执法权当成争取本部门利益的手段,有利则争、无利则推,见易而上、遇难而退,致使行政执法形不成合力,执法效果不明显.问卷调查显示,有近5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我县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门职

浅谈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及对策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城市管理工作日益得到重视。实现城市化、构建和谐社会则必须加强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如何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一直是城市政府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管理现状和问题,并浅谈相应的对策,提供部分个人意见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优化城市管理环境。关键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现状及问题对策前言: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到:“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城市管理,是一种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为城市活动和发展提供科学的、民主的、法制的保障和有效的控制,运用现代管理手段,以实现最大综合效益的政府行为。一、提高城市管理的重要意义(一)城市管理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价值极高的无形资产。城市管理搞好了,可以为城市经济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可以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因此,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把环境效益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要求。(二)高水平的城市管理体现了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城市管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城市管理是对城市的规划、公用设施、经济建设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调控与管理,在社会文明进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管理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培养广大市民的卫生、环保、交通、法律、社会公德等现代文明意识,使他们的文明素质与现代化的城市相适应,从而营造出具有良好道德风尚,具有科学、健康、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这是当代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三)高水平的城市管理放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城市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城市环境对于人的精神状态、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把城市搞得亮一些、美一些、绿一些、干净一些、整齐一些、通畅一些,这既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所企盼的。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强化整体服务功能,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质量,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二、新形式下的城市管理现状分析(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将使城市管理面临严峻考验,比如:在实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如何应对外资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如何调整行政执法人才结构、引进精通外语翻译兼执法人员以及配备中外文对照的城市管理法律文本和警示标语牌;如何面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公民参与城市公共设施投资与经营管理等。(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都市圈的大幅扩容,市区人口将越来越多。因此,城市管理必须考虑加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调08 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第2 页共6 页整行政区划、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城市规划工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立快速高效的交通体系;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完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挑战。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成分、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势必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由此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城市管理氛围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执法队伍在执法中遇到的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困扰着执法工作顺利开展。三、目前城市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群众性、流动性较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情况复杂。我国在城市管理中也存在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一)执法环境差。城市管理需要举全社会之力,但目前还没有形成齐抓共管以及理解、支持、配合城市管理的格局。首先是少数市民缺乏法律意识,对执法队伍的检查采取逃避态度甚至抵制举动。其次是部分市民文明意识较差,经常出现违规闯红灯、影响交通秩序的情况。再次是说情风盛行,严重影响公正公平执法。(二)管理对象复杂。一是部分经营户法制意识较差,善于与执法队员“捉迷藏”,想尽一切办法“钻空子”。二是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和进城农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从事简单商品买卖活动,维系基本生活需求,由于受习惯势力影响,往往对城市管理不理解、不支

_新都市主义_思想与中国城市建设实践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期:20090302 作者简介:男,1977年生,工程师,唐山市,063000 “新都市主义”思想与中国城市 建设实践的几点思考 王 涛 唐山市兴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 要 以西方国家郊区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为开始较深入分析了西方的“新城市主义”的发展和逐步成熟的过程,同时也分析了“新城市主义”和现在在国内颇为流行的“新都市主义”的区别.并探讨了“新都市主义”在国内城市住宅建设中优势. 关键词 新都市主义;郊区化 中图分类号 TU 0 绪论:几年来在国内住宅房地产及建筑设计领域兴起了一股“新都市主义”的风潮,其实在国外“新都市主义”的建筑理念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它的优点及缺点都已经现行出来,作为刚刚在国内兴起的“新都市主义”潮流,我们应该了解其发展过程,并应该了解“新都市主义”的主要特征以达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使“新都市主义”这种新的城市建筑理念能更好的和我国的国情相结合,达到丰富现有住宅建筑模式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国内“新都市主义” (New Urbanism )作为都市住区发展的一种时尚潮流也在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国内地产界一个颇为时髦的词汇.由于“新都市主义”与20世纪80年代末期北美地区兴起的“新城市主义”在英文字面上完全一致,使得许多人将两者混为一谈,认为前者是后者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但事实上,时下国内地产界广为流行的“新都市主义”这个概念似乎更像是一种商业的炒作,与西方“新城市主义”真正的内涵并不相同.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许多大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部分城市功能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外围扩散和转移的倾向;尽管其扩散方式具有与西方国家城市化晚期的郊区化(Suburbanizatio n )并不完全相同的特点,但人们普遍的看法仍然是,在中国的这些城市,郊区化进程已经开始发生. 1 “新城市主义”的主要理念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新城市主义”的核心是设计新邻里社区(t he design of neighborhoods ),其主要原则有13条,这是有规划专家安德列.段尼(Andr és Duany )和伊丽莎白.普莱特-泽别克(Elizabet h Plater 2Zy 2 berk )提出来的,他们是新城市主义最重要的机构“新城市主义大会” (t he Congress for t he New Urban 2ism )的创建人之一.它是对被忽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社区传统的复兴,又被称为“新传统主义”.其基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新城市主义”基本设计准则: (1)有一个邻里中心和一个明确的边界,每个邻里中心应该被公共空间所界定,并由地方性导向的市政和商业设施来带动; (2)最优规模是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四分之一英里; (3)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购物、工作、就学、礼拜和娱乐; (4)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 第28卷第2期2010年6月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V ol 128No 12June 2010

相关文档